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2024-10-15

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共12篇)

1.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一

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普通外科手术的286例患者,对造成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286例普外手术患者中2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造成患者普外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与手术的切口的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手术的性质都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在临床上致使普外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但可以通过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关键词: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原因

普外手术切口的感染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状,在基层医院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在术后切口一旦遭到感染,就会影响到患者的手术切口的恢复,并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出造成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策略,选取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286例普外手术患者,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1]。具体的研究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取的是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普外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者有167例,女患者有119例,年龄为18~65岁,其平均年龄为42.5岁。在286例普外手术患者中,有128例是阑尾炎患者,90例泌尿系统以及68例甲状胰切除手术。

1.2诊断的标准 在确诊患者切口是否感染中,主要是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诊断的标准。并且在术后对患者的切口进行相关的监测,以此保证可以明确的了解致使患者切口感染的具体因素。

1.3分析和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体温单、监护单、病程记录、医嘱单、麻醉记录以及手术记录单等相关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做出造成患者切口感染的评估[2]。

1.4统计学方法 将在本次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全部应用于SPSS13.0数据软件包中进行有效的分析。结果

在对本次治疗研究中,发现在进行普外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有23例,其中因阑尾炎普外手术感染的有6例患者,泌尿系统普外手术感染的8例患者,甲状胰切除手术感染的患者有9例,占普外手术例数的8%(23/286),而阑尾炎普外手术感染率是2.1%(6/286),泌尿系统普外手术感染率2.8%(8/286),甲状胰切除手术感染率是3.1%(9/286)。见表1。结论

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种术后较为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手术的质量,还有可能使患者患上败血症或者是引起全身炎症的反应,从而导致患者的死亡。手术室是影响伤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3]。

在基础医院中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是医院较为常见的感染,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只有将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找出来,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的情况。在基层医院中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是:①无菌的观念薄弱,在手术中使用的物品以及器械是否标准和无菌操作的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切口是否会感染,在一些基层的医院中由于无菌观念的薄弱,对患者使用物品不安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现象;②手术室环境差,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的重要场所,如果手术室的清洁度、细菌含量以及手术室的温度达不到相关的要求,因为手术室的空气质量以及洁净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切口愈合,如果两者都在较差的环境下,就会引起医院感染和交感感染,从而使患者的感染机率增高[4];③手术的时间过长,这也是造成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手术的时间越久,患者切口感染的机率就越高,从而致使患者组织出血,抵抗力下降,感染机率增加。从上表1可以知道患者的手术切口类型和手术的性质以及在手术中出血的情况也有重要的影响。

普外切口感染机率可以通过采用积极预防来减少感染机率的发生,其主要的预防措施:①加强对医护人员无菌的观念意识,医院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和宣传的方式,将有关于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展现出来。在手术中医护人员也要严格按照要求准备手术中要用的物品,操作的动作幅度也尽量减到最小,以此来降低手术间细菌数量[5];②加强对切口感染的监测,医院可以通过以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为基础建立起一个专门的监控小组,对日常的手术准备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并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科对手术室环境的检测,一旦发现不及格,立马进行整改,以此将对患者切口感染的伤害降到最低;③必须坚持无菌操作,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机率,因此在手术进行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将所有的物品以及器械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消毒。在手术进行时,要用无菌布将器械遮盖,以此减少细菌的污染,在对患者切口进行缝合时,要用渗盐水和甲硝唑对切口进行消毒,以此将患者切口的细菌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可知在基层医院中对于患者切口感染的机率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预防的,从而降低切口感染的机率。而普外科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医院必须对普外科感染进行严格的监控,以此来减少患者切口的感染的机率,在普外科手术中,必须严格进行无菌的手术,一旦分析感染,就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在对患者切口预防中,可以通过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以此来保证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志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常见因素与护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药,2010,7(05):45-46.[2]肖汉强,黄秀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分析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02):11-12.[3]杨慧宁,吕晓丽,王鲜平,等.大型综合医院手术切口感染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8(03):12-13.[4]王彦艳,刘延锦,牛扶幼,等.综合医院内科及手术科室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8(07):56-57.[5]肖汉强,黄秀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分析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8(02):88-89.编辑/哈涛

2.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我市52所基层医院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县级医院24所, 乡镇级医院28所。

1.2 方法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相关标准进行调查[1], 调查内容包括:管理制度建立、输血前检查、血液出入库登记、血袋保留、试剂及储血冰箱温度记录及消毒情况。根据调查结果, 判断输血科工作合格情况, 并作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 乡镇级医院的管理制度建立、输血前检查、血液出入库登记、血袋保留、试剂及储血冰箱温度记录及消毒合格率均明显低于县级医院,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细见表1。

所 (%)

3 讨论

3.1 基层医院临床输血感染的风险因素

3.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基层医院中, 对临床输血管理缺乏科学性及有效性, 对于输血科工作, 管理制度不够严谨与合理, 工作人员工作缺乏相关监管, 随意性较大, 在具体操作方面, 如医疗设备消毒、保管、处理等, 缺乏有效制度进行规范, 增加了感染发生几率, 使感染风险加强。

3.1.2 操作缺乏规范

基层医院血液科基本操作及感染预防方面缺乏具体规范, 虽然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管理文件[2], 但在实践中, 其中规定并未完全落实, 输血科中还存在样本灭菌不彻底、废弃物处理不当, 样本采集、运输环节疏漏较多, 实验室污染等情况。同时, 输血前检查、血液出入库登记及血袋保留等合格率较低, 成为输血感染重要风险因素。

3.1.3 消毒隔离意识较差

由于输血科在医院内部较为特殊, 消毒隔离工作至关重要, 但在基层医院中, 普遍对消毒隔离不重视, 手卫生及消毒意识薄弱, 通常在感染性操作后不进行手部清洗及手套更换, 造成交叉感染。同时, 储蓄冰箱及实验室消毒工作不彻底, 使感染风险上升[3]。

3.1.4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医院输血科工作人员是输血工作关键, 工作人员素质对输血感染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基层医院条件限制, 工作人员素质不能完全达到要求, 首先其输血观念较为落后, 在工作中对配血及临床用血供应关注较多, 但对成分血应用关注较少;其次, 工作人员输血知识及相关技术、经验等较为欠缺, 无法较好完成输血工作;再次, 对于输血感染风险缺乏敏感性, 同时对输血感染发生后处理缺乏经验。总之, 基础医院输血科工作人员素质对输血感染风险发生具有较大影响。

3.1.5 基础建设不足

由于基础医院经济条件限制, 对于输血科投入较少,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且由于缺乏科学规划, 输血科工作区域布局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 特别是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划分方面, 缺乏严格性。同时, 老化消毒设备未及时更新, 致使消毒水平无法达到相关标准, 加大了输血感染风险。

本研究中, 乡镇级医院的管理制度建立、输血前检查、血液出入库登记、血袋保留、试剂及储血冰箱温度记录及消毒合格率均明显低于县级医院,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目前乡镇基层医院输血科建设及输血感染预防工作存在明显不足。

3.2 预防措施

3.2.1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医院管理办法》中相关要求[4], 建立健全输血感染预防制度, 在医院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 对输血科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及监督, 对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相关环节, 如输血前检查、血液出入库登记、血液质量检查等, 进行有效监控。同时安排专门人员, 对输血感染隐患, 进行定期排查, 降低输血感染风险发生几率。

3.2.2 加强工作规范监督

对于输血科具体工作进行有效及持续监督, 使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如对储血冰箱消毒, 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消毒, 同时每月进行空气微生物检测;在临床用血传送时, 保证无菌操作;做好手卫生, 坚持“六步洗手法”等[5]。

3.2.3 提高消毒隔离意识

加强输血安全教育, 使工作人员形成消毒隔离意识。基层医院可定期组织宣教活动, 同时督促工作人员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进行学习, 定期进行考核[6]。对工作人员作定期体检, 上岗前需注射乙肝疫苗, 使其做好自身防护。

3.2.4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对基层医院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及教育, 在提高其输血安全意识同时, 提高其工作技能及输血知识, 可安排人员到上级医院中进行进修, 学习先进输血知识, 积累工作经验[7]。

3.2.5 加强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基层医院, 特别是乡镇医院的财政投入, 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对老化设备进行更新, 使医院输血科建设得到保障。同时对输血科布局进行优化, 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对于输血科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 对于储血冰箱, 需安排专人管理, 同时对数据进行记录, 对于输血器材进行严格管理, 采购符合要求的产品。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输血感染的风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对我市县级医院及乡镇医院进行调查, 其中县级医院24所, 乡镇级医院28所, 观察其管理制度建立情况、输血规范情况及消毒情况。结果:乡镇级医院的管理制度建立、输血前检查、血液出入库登记、血袋保留、试剂及储血冰箱温度记录及消毒合格率均明显低于县级医院,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层医院临床输血感染风险因素较多, 需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关键词:输血感染,风险,预防

参考文献

[1]韩选伟, 胡同平, 张文兰, 等.10 681例输血前、术前、产前患者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5) :71-72.

[2]田华.住院患者输血和治疗前四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4) :88-89.

[3]王阳, 邵冬华.患者术前及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4) :50-51.

[4]梁超承, 米纪锁, 黄宇腾, 等.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31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36) :35-36.

[5]赵勇.无偿献血者人群中艾滋病感染者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31) :97-98.

[6]丁海明, 柯培锋, 周华友, 等.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及其意义[J].广东医学, 2012, 33 (12) :1772-1774.

3.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三

【关键词】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相关因素;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83-02

基層医院普外科涉及的疾病和手术种类具有多样性,有效的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是当下广大医疗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而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对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因素进行总结和探讨,并针对这些相关因素实施预防和干预,以此来对基层医院临床切口感染率有效的控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2004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外科接受治疗并且发生切口感染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的年龄在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8±4.5岁,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1例,对患者实施的手术类型主要为包皮环切术、痔疮、肛瘘、阑尾切除术、体表肿瘤切除、下肢静脉曲张剥脱切除术以及腹沟疝修补术等。

1.2方法:以患者的病历为主要依据,对切口分泌物培养、相关的手术类型以及各种检查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有切口感染的病历筛选出来,同时做详细的记录。再者就是对筛选出的52例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了解并记录患者在治疗阶段的过程、体温、检查数据以及医嘱单等情况,同时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切口类型、切口引流、切口大小、住院时间、手术时机(择期手术或者是急诊手术)、年龄、合并症(糖尿病)、全身状况(如营养不良)等情况。

统计学处理:对调查的5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分析,以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单因素和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结果

以上的52例切口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性因素主要包括了患者的切口类型、切口引流、切口大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时机(择期手术或者是急诊手术)、年龄、合并症(糖尿病)、全身状况(如营养不良)等,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基层医院普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因素分析:①切口感染与手术切口类型的相关性分析:临床上常用的切口类型主要包括了Ⅰ类(清洁型)、Ⅱ类(可能感染型)和Ⅲ类(感染型)切口,在以上的调查研究中,三种切口占调查总人数的感染率分别为2.49%、4.02%和5.94%,由此可见,Ⅲ类切口的感染率最高,Ⅰ类切口的感染率最低,由此可见,切口感染率与切口类型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在后期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尽可能的选择Ⅰ类手术切口。②切口感染与切口长度的相关性分析:当切口过长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组织过多的暴露于空气,并且在进行缝合的过程中,也会导致更多问题的产生,不利于患者的尽早康复,在以上调查中,切口长度在10cm以内和以上的感染率分别为2.77%和4.13%,进一步验证了切口长度越大,感染几率越高,因此必须将切口长度尽可能的控制在10cm以下。③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的相关性分析:当患者长时间手术的情况下,就会使创面更长时间的暴露,进而使细菌大量繁殖,除此之外,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也越大,进而导致抵抗力低下,肠道菌群发生易位生长,引发内源性感染[1]。并且患者皮肤与体内的细菌和医院环境中的细菌发生交融,就会使感染率大大增加,在以上的调查中,患者手术时间在115min以内和以上的感染率分别为3.03%和5.86,由此可见,在术中应该尽可能将手术时间缩短。④切口感染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分析:患者的住院时间越长,细菌侵入切口和机体的几率就会增加,进而导致感染现象的发生,在以上的调查中,住院时间在6d以内和7~14d的感染率分别为2.0%和4.98%,可见控制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⑤切口感染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在以上的研究调查中,0~15岁、15~40岁和41以上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0.60%、5.32%和10.0%。由此可见,儿童与老年人属于切口感染的高发人群,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较差,同时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对患者的切口血液循环造成严重的影响,当细菌入侵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炎性反应能力不足[2]。而儿童则是因为自身免疫能力本身不足,在细菌入侵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感染。因此,在临床上必须加强儿童和老年患者的术后护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现象的发生。⑥切口感染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在分泌胰岛素上具有不足性,而糖类是人类的主要能量来源,同时内脏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脑细胞都必须通过胰岛素才能够实现能量的代谢,而白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糖,在血糖在11.2mmol/L以上的情况下,就会抑制白细胞的功能。同时糖尿病的发生还伴随着微血管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加,对炎性反应和毛细血管渗出造成严重的阻碍,使得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受限,进而将防卫能力消退[3]。

2.2对基层医院普外科切口感染进行有效预防的策略:①对儿童和老年患者加强管理,做好术前准备,并单间病房安置,使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得到提升;②加强患者的营养和饮食护理,保证热量和营养的充足,同时在术前尽可能的进食低脂、高维生素、高蛋白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并且保证饮食的多样性[4];③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术前的全面评估,同时注意血糖的控制,使其在正常值范围;④尽可能的选择择期手术,或者是将急诊手术室设立,并加强专人的管理,保证设备的齐全和完好,同时加强消毒处理,保证急诊手术不受细菌的侵入和污染。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术前准备,将手术时间尽可能的缩短,再者就是加强病例的采集,避免手术的重复;⑤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病情全面掌握,进而对术前准备不断的完善,同时保证医护人员在术中的完美配合;⑥对医护人员加强培训学习,使其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加强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将切口暴露机会减少,将手术时间缩短;⑦缩短住院时间,以此来减少致病菌侵入机体的机会。只有尽可能的做好高以上几点,才能够对切口相关感染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促进患者的治疗和治愈。

参考文献

[1]高新云,罗晓明,施安娜,等.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析及管理策略[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6):496-497.

[2]封向东.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41-42.

[3]黄琼.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监测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9,16(2):64-65.

4.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篇四

第一条 医院手术室的建筑布局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功能分区包括:无菌物品储存区域;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个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区域间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条 环境卫生学管理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手术部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二)手术部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三)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每周固定卫生日;

(四)手术部应当选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周期性更换消毒剂,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第三条 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在手术部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

(三)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为污染;

(四)医务人员不能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以下的器械、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五)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l六)穿好无菌手术衣的衣物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

(七)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八)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部工作;

(九)手术结束后,衣物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第四条 手术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三)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不得使用。第五条 手术后的废弃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第六条 进入手术部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进入手术部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区域中。

5.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五

(一)各科门诊医生、护士上岗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日常清洁、消毒、隔离制度。(二)医务人员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应认真洗手,接触特殊感染病人要戴手套,脱手套后用快速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再用清水冲洗。

(三)每次洗手按六步洗手法,时间不少于15秒。

(四)每个诊室备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快速手消毒剂。洗手后用一次性擦手纸巾擦手或自然晾干,不得在隔离衣任何部位擦手。

(五)体温计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血压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袖带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保持清洁;听诊器胸件用后须75%酒精棉球擦拭。

(六)室内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温度允许时持续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七)桌面、窗台、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地面要湿式清扫并保持清洁。被病原菌污染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被肝炎病毒污染时用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八)下班后认真洗手,更换口罩。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急诊科与普通门诊、儿科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室。(二)各诊室有流动水洗手设备和手消毒设施,医护人员每次诊疗前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

(三)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接触传染病人后要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手,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

(四)建立预检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做好必要的隔离与消毒。

(五)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加强日常清洁、消毒制度。保持各诊室空气新鲜,诊桌、诊椅、平车、轮椅、台面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不少于2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消毒处理。(六)急诊抢救设备及治疗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按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处理并清洁干燥保存。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七)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送医院感染办公室。

(八)急诊注射室、输液室、治疗室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九)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区要成立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措施和消毒隔离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认真填写《监控手册》做好本病区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

三、病房环境要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通风,净化空气。

四、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五、病房地面要湿式清扫,被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地面要用500mg—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六、病室、治疗室、走廊、卫生间的拖把要分别使用,有专用标记,用后清洗悬挂晾干,干燥保存。

七、病床每天要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桌、床栏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要及时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八、病人衣裤、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被褥、枕芯、床垫要定期消毒清洗。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被服。特殊感染病人(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所用被服用后双层塑料袋包装,按医疗垃圾焚烧处理。

九、病人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十、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血压计的袖带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保持清洁,并有记录。

十—、病人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二、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要分别放置不同颜色的袋内,由专人收集、运送。具有传染性的垃圾要用双层黄色塑料袋严密封闭,袋外应有警示标识,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三、严格探视陪住制度,特别是疾病流行时要加强病房管理。

十四、对传染病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没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安尔碘及酒精开瓶后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注意密闭保存,一周内用完;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无菌物品(棉棒、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包装,须注明开启日期及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病历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九)不能用同一注射器为不同的病人进行肝素封管。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功能划分和空气净化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要求,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标识明确,有实际屏障。设清洁通道和污染通道,消毒物品由清洁通道进入,污染物品经污染通道送出。分别设工作人员出入口与病人出入口。并设隔离手术间。

(二)手术室墙面、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排水管道通畅,便于清洗和消毒,排水口不暴露。

(三)加强手术室入、出口管理,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按规定通道出入。

(四)进入手术室工作人员要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出手术室必须更换外出衣、鞋。(五)手术室内环境及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卫生、无尘、无污染。

(六)接送病人所用平车应用交换车,平车上铺单(防水、防渗漏)要保持清洁,一人—换。接送隔离病人平车应专车专用,严格消毒。

(七)手术进行中限制人员活动,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能超过3人,严禁串手术间。污染手术及传染病人手术禁止参观。减少开启通向走廊的门,严防污染空气进入。(八)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九)手刷要一人一用一灭菌。手术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管理规范,外来器械管理规范。

(十)麻醉病人所用一次性导管及面罩严禁重复使用。(十一)连台手术要重新刷手更换手术衣和手套。

(十二)特殊感染手术应由隔离标志,并于手术时挂于门口,术中需要物品时由室外人员传递,室内人员不得外出。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及物品首选一次性的,使用后进行双层密封包装焚烧处理,重复使用的应先浸泡消毒再清洗灭菌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十三)灭菌器每锅有工艺监测、每包有化学监测、每周有生物监测记录。

(十四)消毒员应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上岗。

(十五)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台面、地面要进行彻底湿式清洁,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空气培养、物体表面、手培养和灭菌物品抽样培养。

(十六)加强空气净化系统管理,每日手术结束后对排风口外表面清洁擦拭,每周对排风口过滤网清洁一次,初效过滤网每半月清洁一次,高效过滤网每年更换一次并有详细记录。尘粒计数每年监测一次并及时检测内环境细菌污染情况。

(十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符合有关规定。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严格区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区域划分清楚,区域间有实际屏障,人、物分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二)工作人员上岗要衣帽整洁,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必须戴口罩、戴帽子、换鞋,并严格洗手。

(三)无菌物品存放区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监测,灭菌物品每月进行抽样灭菌效果的监测。

(四)器械物品清洗、包装、灭菌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灭菌物品有明显标志和灭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发放使用。包布干净无破损。

(五)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有明显标识,每次使用后清洁消毒,分区存放。(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七)消毒员应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上岗。(八)压力蒸汽灭菌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每日进行一次BD测试,均应登记备案。各种测试包体积符合标准。

(九)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十)执行卫生部消毒供应室三项强制性标准。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l、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有实际屏障,限制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非限制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产前进行HBV、HCV、HIV有关检查,设隔离待产床和隔离产床,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做好标识,密闭运送,按医疗垃圾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严格无菌操作,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手刷一人一用一灭菌,—次性手刷严禁重复使用。

5、各类物品分别放置,无过期灭菌物品、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消毒剂。

6、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监测。

7、医疗废物处理符合有关规定。

二、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l m2。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3、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六

我院是非政府举办的一所民营医院,与其它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突出的劣势就是尚有部分患者不信任民营医院。现针对我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措施进行剖析。

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

1、人员认识不到位。我院部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认识不足,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

2、落实及监督不全面。我院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措施及方案,但落实衔接不严,有时存在脱节现象。

3、建筑及布局不合理。由于医院面积受限制,部分科室布局不合理。医院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医院与科室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分管业务的院长担任主任,并增设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每周定时或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和监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

2、加强在职培训,提高全员认识。我院把医院感染教育工作列入感染管理的首要问题来抓,制定切实可行的在职培训计划,对不同职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感染管理知识教育。

3、严格监督考评,促进制度落实。制度落实的好坏,是评价工作的标尺,医院感染监控人员应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为依据,经常性地进行实地检查考评。对检查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给予正确指导,并做好记录,为下次检查重点奠定基础。

4、完善监控物品、设备,保障医疗安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差错,事故和纠纷的重要因素,故应尽力增设必要的物品和设备,改建不合理布局,保证基本的物品供应。

7.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七

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医院人事管理工作, 往往注重人才引进、培养, 职称评聘、工资晋级, 社保的缴纳等方面, 忽视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社会上流动人口越来越多, 人们正经历由“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在这种社会思想的影响下, 一些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人事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存在只重视人事的其它工作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只抓人事工作改革放松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配备专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而有些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管理流于形式, 只充当“保管员”的角色。

2.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薄弱、执行不够严格。

医院各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执行起来很难做到严格、严密。还有一些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如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收集时间、归档整理程序明显滞后。由于各医院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一, 在管理人员配备上不能做到专人专职。更有甚者, 个别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在人事档案收集、利用、转移等环节违反了相关规定。如未做好登记、携带卷宗出入公共场合等。由于一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相关制度不健全, 实际工作中对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又不到位, 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 奖惩考核机制乏力, 干好干坏都一样, 加之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不断调整, 缺乏相对稳定,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医院人事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缺乏力度。

一是收集归档工作制度不健全、执行制度不严格。少数医院只照搬中组部下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 没有形成自己单位的实施细则, 内容不具体、不全面。有些医院即使建立了制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执行不严格现象, 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二是收集归档的人事档案材料内容不全面、不准确。虽然《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中对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范围作了规定, 但当前的医院人事档案材料在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全貌方面还是有所欠缺。三是人事档案整理、归档不及时、材料不齐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数由医院人事政工部门负责, 有很多单位暂时无法配备专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或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不够熟练。有的单位几年才能整理一次, 有的干脆无人问津。许多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后, 不能及时进行整理, 堆放在某个角落, 利用时就很难查找且极易丢失, 有的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部分人事档案材料不齐全。一方面有些单位和个人缺乏材料及时归档意识, 使人事档案材料长期积压和滞留在单位和个人手中。另一方面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方法比较单一, 基本以“坐”收材料为主, 主动收集的力度不够, 致使部分人事档案材料不够齐全完整。

二、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1. 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医院档案人员要经常向有关领导汇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使领导了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情况, 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充分认识人事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切实帮助解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 人事部门要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落实工作目标, 并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 把责任落实到人, 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规范地开展。

2. 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人事组织部门应制定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办法、收集归档制度、鉴别核对制度、保管保密制度、查 (借) 阅制度、转递制度与管理人员职责以及相应的奖罚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既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还要做到制度上墙, 以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任何人不得私自保管他人或本人档案;必须坚决执行国家的保密制度, 遵循分级管理的原则。人事档案的查阅、借用和转递应遵守有关规定;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归档工作必须按规定执行。

3. 认真做好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审核、整理工作。

8.浅谈手术室感染因素及防范措施 篇八

【关键词】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46-01

手术室是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是手术室在医院感染关键指标。为了加强控制医院手术室感染,我们找出了手术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制定出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了手术室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1 危险因素

1.1手术人员感染意思欠缺:进入手术室人员无菌观差,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使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被污染进入手术室时未能做到随时关门,更衣,更鞋操作不规范,导致室内空气污染,参观人员过多及未能指定路线行走或患有感染性疾病。

1.2 消毒灭菌不严格:术野消毒不合格,消毒清洁手术切口时应有手术区之中央部位开始,向周围皮肤均匀涂擦,已接触的消毒纱布,不应在反回中央涂擦,消毒范围要大于手术切口部分。有菌手术的器械敷料不能严格按照消毒—清洗—消毒的处理原则进行,手术人员洗手程序不规范,时间不充足,工作人员用污染的手再去接触其它无菌物品造成其他物品污染,一次性医疗器械被消毒反复使用。

1.3 手术室的空气质量不达标: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创口愈合。手术接台过多进入手术室人数增多,活动量大,导致手术室空气中的粉尘,微生物增加使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增加,调查发现带入手术室的90本病历夹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90%[1]很多医生将手机带入手术室,检出菌珠阳性率达95%[2]。

2 防控措施

2.1 提高控制感染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规范,明确各人在预防和控制手术感染工作中的责任。由手术室护士长和感染监控员组成,负责手术室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对手术室感染控制实施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对手术室空气,手术人员的手物体表面以及无菌物品进行细菌培养,对紫外线灯管的强度及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检测,每周一次,合格率应达到100%,凡细菌培养不合格者应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直至培养合格,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设专人负责管理器械包和敷料包灭菌质量及有效期。

2.2 手术间的管理是手术室控制感染的关键步骤之一我院手术室均采用垂直层流净化手术室空气,手术室空气应安静,清洁,恒温,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要求室内温度22-25℃相對温度40%—60%空气中的细菌数≤10fu/m?特别注意层流装置开启30min后才能使用,手术结束后待所有人员离开手术间再关闭。通风罩应每周清洁一次,预过滤器应每月检测和清洁一次。通风机性能状况应每周检测,并有记录。每天第一台手术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均合格率为95.8%,如第一台手术结束后,经通风湿式清洁后的连台手术中微生物含量平均合格率为93.8%,连台手术应在前一台手术室后净化30min再进行第二台手术。

2.3 手术人员管理:定期对手术室人员进行培训,感染和预防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要按规定着装,严格限制参观人数。大手术间(50?)以上不超过6人小手术间(30?)以下不超过4人,器械及敷料必须达到无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无菌物应存放在无菌物品储存区特殊感染(碳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器械应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进行

3 小结:通过建立感染管理组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手术室内环境的管理,手术室的物品消毒灭菌隔离工作监控,严格无菌技术的管理,对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学习,可有效防止手术室感染,确保了手术室安全。

参考文献:

[1] 安美娣,安秀兰,郭淑敏,等人手术病历夹的微生物监测及搽拭消毒效果观察,护理与健康,2003,2(6):324.

9.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九

一、存在问题:

(一)放疗科:

1、病区走廊有使用过的输液贴

2、一次性注射器毁形不及时

3、感染性医疗废物里有损伤性医疗废物

(二)外科:

1、无职业暴露登记表

2、无洗手示意图及干手设施(换药室)

3、治疗车上无利器盒

(三)内科:

1、乙肝病人无隔离标识

2、无职业暴露登记表

3、有药液提前抽吸备用现象

4、一护士有美甲及戴戒指现象

(四)骨伤科:

1、备用的湿化瓶内有积水

2、泡镊筒无打开时间3、20毫升注射器有重复使用的现象

(五)手术室:

1、器械柜顶上有灰尘

2、术间地面不洁,有线头

3、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

(六)产房:

1、待用的湿化瓶无干燥保存(瓶内有水)

2、紫外线消毒记录不规范,没有累计时间

(七)血透室:

1、感染病区内有陪护,并有吃零食现象

2、床单未能及时更换,终末处理不到位

3、生活垃圾未使用黑色垃圾袋

(八)口腔科:

1、治疗结束后未及时踩脚阀冲洗管腔

2、操作台面杂乱,有空安瓿

3、医疗垃圾未使用黄色垃圾袋

(九)检验科:

1、安全防范意识淡漠,个人防护不佳

2、静脉采血未做到一人一带

3、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地面有棉球

(十)供应室:

1、打包操作时未按要求戴口罩、帽子

2、无菌包打的太松,不平整

3、无菌物品包摆放无序

(十一)内镜室:

1、手卫生依从性不高(操作前未洗手,直接戴手套)

2、生活垃圾里混有医用手套及口罩

(十二)急诊科:

1、备用氧气未挂标识

2、心电监护仪上灰尘

3、无感应水龙头

(十三)ICU:

1、胰岛素开启后未注明时间

2、酒精中效消毒剂每周更换2次不到位

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8月份全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6%,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按就诊人次)为21.78%。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门诊为37.4%。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5%,门诊为42%.骨伤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5%,门诊为6.2%。肿瘤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6%,门诊为1.5%。

三、医院感染比例

8月份我院共出院病人442人,医院感染病例2例,发生率为0.45%,无漏报现象。

四、环境卫生学监测

各重点科室、重点部门每月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一次。对使用中的消毒剂(酒精、碘伏等)每周监测两次,含氯消毒剂每天监测。8月份我院检验科陆续采样115份,其检测结果均符合检测标准及要求。

五、传染病防治

传染科未独立设臵,传染病人的收治由内科负责,有发生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潜在隐患。

六、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㈩药敏率送检明显偏低,大多科室未达到30%,相当多的科室不重视,许多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者未做检查,导致盲目用药,长时间用药,使耐药菌的发生率增加。同时因未有细菌培养结果,使得感染病人与普通病人混合安臵,使得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加大。

七、医院感染管理下一步工作计划及整改措施

1、医院感染管理科下一步应做好以下的工作:制定医院感染监控计划,制定和监控措施及医院感染在职培训工作,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定期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完善每月一次的感控监测以及各科室感控检查的登记。

2、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如:门诊输液室、检验科、血透室、胃镜室、口腔科、产房、手术室的感染监控、质评、漏报追查工作。

3、进一步严格按照消毒、灭菌操作规范,对各种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并认真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督查相关科室做好消毒液更换,紫外线灯管的更换,紫外线消毒等工作的登记、记录工作。

4、进一步按照医疗废物处臵规范,抓好医疗废物处臵工作。

5、进一步抓好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控、报告工作,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漏报率为零。严格掌握诊断标准,有效控制法定传染病报病率和误诊率。

6、进一步做好院感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及手卫生知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院感的发生。

本次检查虽发现各个科室都存在一些问题,但大部分科室态度积极,也接受整改意见,下一步应继续加强院感的学习、管理、监督工作。总之,院感这项工作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跟进管理,只有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做到严格督查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便捷、价廉的良好的医疗服务。

10.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十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项目监管制,监控信贷

资金流向。及时进行财务监督,防止地方融资平台抽走银行资金。同时在贷款审批发放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抵押和担保措施。比如要求“土地抵押+财政担保”或者“股权质押+财政担保”,采用多种形式着力化解风险。二是实行资产证券化,化解银行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对融资平台的贷款进行证券化,借助于债券市场来解决巨大的存量问题。三是建立银行间沟通机制,共同防范贷款风险。一个政府投融资平台往往同时与多家银行有业务往来,银行之间缺乏沟通机制,不能全面了解企业状况。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一是进一步探索项目融资方式。例如,对于部分项目可以允许地方政府以税收或土地为抵押发行债券。也可以探索根据独立项目进行融资,将项目作为独立的法人,以该项目未来的现金流回报作为抵押进行融资,筹措资金只用于该项目,金融机构以该项目回报率作为评价体系进行贷款发放。此外,在项目选择上,地方政府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确保回报率较高的项目才可以融得资金。对于那些有良好社会回报,但经营回报不足的大项目,还可以考虑用地方财政收入直接补贴。二是适度增强财政透明度。融资平台的长远发展受益最大的是当地政府和当地人民。为此,地方政府应有长远眼光,一方面要主动增强财政收支的透明度,对于自身财政情况有较为清醒的认识,“量入为出”,防止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建立偿付基金保障机制,每年在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银行偿付基金。同时,督促地方人大对以财政收入作为贷款担保的行为进行立法规范,从而使政府财政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隐性担保转变为显性、合规担保。通过以上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从而实现地方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肖 耿 李金迎 王 洋 《央行提出开两道正门》

首当其冲的是地方融资平台负债率高;偿债能力不乐观则是第二重风险;第三重风险隐忧在于,虽然融资平台是借款主体,但其所承贷的资金通过划转至财政专户或关联企业后,实际上发挥着土地储备、搭桥融资等多重职能,银行难以监测资金流向。

解决之道———立足于债券市场建设,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为地方政府平台企业融资打开“正门”,以部分“解放”银行信贷。对于“增量”首先要规范,即在制度安排、产品设计上“开正门”,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对于“存量”,刘士余建议,可以将巨大存量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与债券市场对接起来,进行资产证券化 《地方融资平台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 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分析,随着融资平台贷款政策的加码,银行的拨备压力在不断加大。(图片来源: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张飒

关于地方融资平台还款风险的关注,近期骤然升温。

6月2日,新华社发表题为《警惕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违约叠加风险》的述评,援引中国人民银行报告称,由于平台贷款普遍额度大、期限长,用途监督存在一定困难,信用风险仍需予以关注。

而在此前的5月31日,路透社更是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监管层拟于6月至9月期间,清理2万亿-3万亿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创设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

对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6月1日予以否认,并称“只是要进行地方政府债务的摸底”。

但据早报记者了解,已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向银行申请展期,但银行因可能计提更多拨备而拒绝为地方融资平台展期,双方陷入尴尬境地。

而此前多个地方融资平台的主办行(编注:即对同一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份额最大的银行,由于五大国有银行的贷款额度远高于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平台公司的“主办行”多是国有大行。)向当地银监局申报材料,希望通过多重举措主动调高相关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评级的申请,有相当部分也被否,银行面临进一步提高拨备的压力。

银行的拨备压力

近日,某国有大型银行即拒绝了一大型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展期申请。知情人士分析说:“如果展期,这笔贷款就要从正常级调成关注级,银行则需要计提更多拨备。”

据了解,上述地方融资平台还款资金告急并非个例,尤其对于无法转成公司贷、现金流较差的地方融资平台而言,由于银行贷款基本停滞,而工程项目仍不断需要资金运转,存量资金难以维持较长时间。

某国有银行相关负责人称,中西部地区或县、乡一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相对较大,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比较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相对较小。

随着融资平台贷款政策的加码,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可能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也将承受一定压力。据介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项目自身现金流、担保及抵质押品折现价值合计不足贷款本息120%的融资平台贷款,应至少归为次级类;不足80%的,应至少归为可疑类。

银监会在4月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对于融资平台严重资不抵债、到期不能足额归还贷款本息、出现债务重组及违反贷款集中度要求等情况的,银行应按相关规定下调五级分类等级,并相应增提拨备和采取清收处置措施。

不过,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对早报记者表示,目前地方融资平台出现还款风险只是局部现象,本轮地方融资平台的增长大多是在2009年,而借款期限大多是3-5年期的中长期贷款,地方融资平台大规模的还款风险可能在2012年之后出现。

部分平台“升级”被否

风险虽说尚远,但银行未雨绸缪,已是题中之意。

部分银行还向当地银监局递交了调高相关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评级的申请,但未获批准。一银行内部人士称,上述递交监管部门调高评级的申请,针对的已是银行内部整改较好的融资平台,“如果这些较好的融资平台升级被否,那么剩下的融资平台就更难整改,从而减少银行的拨备压力了。”

参与某直辖市下属的区级地方融资平台“升级”申请的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说,在3月底递交地方银监局的申请中,他们把用于抵押的学校、医院等不产生收益、公益性的资产全部剔除,重新按照“全覆盖”的还款能力标准,置换为该区国资委下的部分土地及未来的拍地收入,希望从此前的“半覆盖”评级调高为“全覆盖”,但此申请最终未获批准。

上述人士称,按照新的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监管政策,纳入抵押的土地资产必须明确是借款人即融资平台公司名下的,上述申请恰是卡在了这一项。

银监会此前下发的通知要求,对于以政府承诺担保、以无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出让收入承诺、以规划土地储备抵押的等,均应及时追加合法有效抵押品,消除违规担保的风险。该通知还要求,各银行应在今年6月之前,将不符合要求的由地方融资平台整改为一般公司类的贷款,重新纳入平台贷款管理。

根据此前规定,银监会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划分依据,是以借款人自身现金流占其应还本息的比例。其中,“全覆盖”这一比例在100%及以上,借款人自身现金流充足;“基本覆盖”这一比例在70%~100%之间,有少部分依靠财政担保;“半覆盖”这一比例在30%~70%之间,部分依靠财政担保;“无覆盖”这一比例在30%以下,借款人自身有少量现金流,但大部分依靠财政担保。

11.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十一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88-01

医院感染(HI)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己开始或入院时己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一,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在外科系统中是比较高的,也比全院的平均感染率高出很多。神经外科术后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存在着差异。神经外科术后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2.55%;其次为颅内感染,占17.86%。从总体上看,主要以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特别是颅内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

1,呼吸道感染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多病情危重,甚至昏迷,强烈的创伤刺激使体内补体系统被激活,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引起内皮细胞炎性反应,使全身免疫力下降的同时,患者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受损,术后患者呼吸道清除功能下降,细菌停留在下呼吸道继而发生感染;当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咳嗽、吞咽等减弱或消失时,易造成口鼻分泌物、痰及呕吐物等误吸,致使支气管机械性梗阻引起不同程度的肺不张而感染;另外,有些患者术后需要胃管以方便药物治疗和提供营养,或进行胃肠减压,此操作易使胃括约肌的功能受损,导致胃内细菌沿胃管逆行至咽部,细菌定植下呼吸道,引起感染;部分患者颅脑术后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临床使用H2受体阻断剂,致使胃液PH值升高而降低了杀菌作用,胃内革兰阴性杆菌大量繁殖,再通过胃、食道反流进入呼吸道,从而引起呼吸道感染;此外,抗生素长期大量不合理的使用也破坏咽部及胃肠道的正常菌群,使革兰阴性菌得以寄生而造成感染。

2,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继发于手术操作形成的伤口中的感染,分为表浅切口SSI、深部切口SSI和器官/腔隙SSI。神经外科的表浅切口SSI主要是指限于头皮或皮下组织的感染,深部切口SSI主要是指帽状键膜下、颅骨骨膜或脊髓等组织感染,器官/腔隙SSI(颅内感染)主要是指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等。由于很多抗菌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颅内感染治疗比较困难,与围手术期死亡率直接相关,死亡率最高达57%,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头皮、颅骨和脑膜的包围保护之下,尤其是血脑屏障的特殊保护作用,使得颅内感染的发生较其他组织为低,但由于其免疫反应较其他组织差,一旦外围组织及血脑屏障遭到破坏,细菌将从血循环或开放性通道侵入脑组织造成颅内感染;手术时间越长,脑组织因为长时间牵拉受损严重,同时术野细菌也增多,术后颅内感染的几率增加;术后引流管与外界相通,也成为感染的一个重要源。

3,泌尿道感染

美国医院感染部位中以泌尿道感染占首位,泌尿道感染占整个感染部位的42%;我国泌尿道感染在医院感染部位中居第二位,占20.8%-31.7%。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卧床时间长,导尿管使用率高,使用时间长,容易导致泌尿道感染。马振芝报道,短期导尿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以每天8.0%-10.0%的速度递增,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几乎100%发生菌尿。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泌尿感染占8.6%-11.54%。

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1,患者个人相关危险因素

年龄,60岁以上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3.55%;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史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病相关因素,神经外科主要的诊疗范围是脑出血疾病、颅脑肿瘤、颅脑外伤等病人。这些患者病情多很危重、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等特点;意识状态,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大都存在意识障碍,意识障碍引起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等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机体大量分泌儿茶酚胺、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使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

2,医源性相关危险因素

侵袭性操作,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首要危险因素是侵袭性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插导尿管、鼻饲胃管等),其OR值为12.38;ICU住院天数, ICU住院天数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ICU是危重病人集中的地方,各种侵入性操作多,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多重耐药菌多,人员流动性大,患者随时处于发生感染的危险之中;手术持续时间,神经外科手术时间的长短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住院时间,医院是各种病原菌集聚地,住院时间越长,接触病原菌的机会越多,越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又延长了住院时间,形成恶性循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神经外科患者中有84%发生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直接相关。

综上,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易感人群,影响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目前大多数研究只是研究分析了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未对所提出的干预措施进行监测及评价,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根据目前研究提示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干预措施,再通过监测和评价干预效果,通过不断的采取干预措施一监测一评价一调整干预措施一再监测一再评价,达到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十二

1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的来源

1.1手术室由于人员流动频繁, 空气中的飞沫、尘埃均可能携带病原菌, 特别是手术进行中可直接进入切口, 或先落到器械敷料后污染切口, 使手术感染机会增大。

1.2工作人员的手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来源。因抢救的需要, 术者在紧急的情况下出现不规范洗手。术中一旦被刺破手套, 手就成为重要污染源。有调查指出, 1 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的血液接触、手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染血溅到皮肤或眼睛上[2]。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当大出血患者术中因血液、汗液浸湿手术衣时, 细菌易穿透;急症患者的皮肤黏膜破损以及皮肤切口的毛发、指 (趾) 甲处理不当, 也可导致感染。据统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护士感染占6 0.8 7%;医师占3 2.6 1%[3]。

1.3手术物品器械和敷料清洗、消毒不彻底, 造成严重感染。包装破损、过期的一次性物品也可导致感染。建立静脉通路, 使用静脉留置针, 要尽量减少与血液接触, 避免穿刺时针刺伤。患者的皮肤准备, 及手术野皮肤消毒不到位, 也可导致刀口感染。

1.4心理和生理性危险因素。手术室是一个工作强度高、职业风险大的科室, 其工作具有较强的时限性和随机性, 每天工作不定时、吃饭不规律, 长久的站立和大量的体力付出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 如颈椎病、关节损伤、下肢静脉曲张等, 手术室工作人员通常承受比较大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1.5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现代化的手术设备逐渐被应用到手术治疗过程中, 如X线照射。手术室的化学药品较多, 主要包括全麻后的废气、化学消毒剂、紫外线、抗肿瘤药物等, 这些药物给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呼吸道、胃肠道、神经系统和皮肤等部位造成一定的危害, 使其出现操作能力、理解力、记忆力和听力的降低[4]。手术室的工作环境较为特殊, 工作人员每天都需要面对各种排泄物、分泌物、血液、体液、冲洗液, 且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针、刀、剪等锐利器械操作, 因而增加了手术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

2控制感染的对策

2.1健全制度, 强化无菌观念, 根据手术室的工作特点, 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如各类人员职责, 无菌技术规程, 一次性物品管理, 消毒无菌制度, 参观人员制度,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为了方便各级医务人员随时参考学习, 将有关学习资料上挂医院内网院感论坛[5]。

2.2手术室空气控制感染对策, 每日进行清洁卫生消毒, 术前1 h开启层流净化机组、连台手术层流净化机组消毒3 0 m in、每月做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及一次性物品的细菌培养+定性, 手术间内仪器物品摆放整齐, 每日湿式清洁保持无灰尘、无血迹。无菌操作时, 避免不必要走动, 每日常规紫外线消毒2 h, 做好日常检测与记录并每周擦试紫外线灯管。

2.3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是防止外来病原体定植、疾病传播和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有效的技术。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外科洗手制度, 其一, 普通洗手“六步洗手法”流动水打湿双手, 取足量皂液涂抹双手至少3 0 s, 揉搓步骤如下: (1) 掌心相对, 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 掌心相对, 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 (4)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进行。 (5) 手握拳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 (6)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揉搓, 交换进行;每个步骤搓洗时间不少于1 5 s, 每个部位揉搓5~6次。 (7) 必要时增加手腕的清洗。最后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 一次性纸巾或无菌小毛巾擦干双手。其二, 外科洗手先进行普通洗手, 除去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取足量的外科手消毒剂涂抹双手的每个部位, 前臂和上臂的下1/3。认真揉搓2~6 m in至消毒液彻底干燥。

2.4手术物品控制感染的对策, 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能用压力蒸汽灭菌的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定期检查敷料包、器械包等消毒日期, 过期重新灭菌, 定期对各项消毒无菌效果进行细菌检测, 环境卫生学检测。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 根据其性能定期检测定期消毒或更换。

2.5手术野的备皮, 最好与手术的准确时间接近, 刀口皮肤消毒顺序由内向外、由上到下, 消毒范围以切口为中心向外2 0 c m。用碘伏消毒3遍, 若感染伤口则应由外向内涂擦。

2.6手术后的污物处理

2.6.1非感染手术的处理用过的器械先去污染, 送消毒供应中心超声乳化清洗机清洗处理后高压灭菌。手术床更换一次性床单, 约束带, 手术布类, 送洗衣房处理, 一次性物品用后分类处置, 进行无害化处理。

2.6.2特殊感染手术谢绝参观, 减少传播扩散。器械装入黄色塑料袋, 注明标识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污染手术衣及非一次性布类物品用大单包好, 装入黄色塑料袋注明标识, 再高压消毒, 再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必要时送焚烧炉焚烧。手术间层流净化循环应继续开启至少3 0 m in空气消毒, 酒精消毒通风过滤器, 消毒时间达到3 0 m in以后再拆卸清洗, 物品表面和地面擦拭顺序应从污染较轻到重的表面, 用相应浓度的消毒剂擦拭消毒, 保留3 0 m in后再消除残留的消毒剂。

3工作人员职业卫生防护

3.1工作人员应做好辐射防护, 手术间要达到防护要求。 (1) 对处于妊娠期的女性工作人员禁止参加辐射类手术。 (2) 若需手术间行C型臂X线检查, 手术人员应佩戴铅衣、铅围脖、护目镜, 在室内设置较厚的屏蔽防护设施。 (3) 需将警示标识置于门口, 禁止人员入内。 (4) 设专人管理, 定期检查维修手术室器械。

3.2工作人员应做好化学防护: (1) 改善手术室通风条件, 建立麻醉废气清除系统。 (2) 当空气消毒时避免人员出入, 使用电刀电凝和骨水泥及时吸尽烟雾。 (3) 工作中掌握化学消毒剂浓度, 应现用现配, 配置时戴好口罩帽子手套, 必要时戴防护眼镜。

3.3生物因素: (1) 了解病史, 做好防护工作。 (2) 对急诊或感染患者, 依据传染病患者处理标准采取防护措施。 (3) 保证锐利器械的正确传递, 规范手术操作, 避免发生针刺伤, 发生意外情况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并做好记录。 (4) 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和工作时间, 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

3.4工作中掌握安全用电常识, 防止电击伤。

近年来, 我院为手术室工作人员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不断提高其防护意识, 制定并实施防护制度, 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管理和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重点培训, 同时,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建立健康档案。但是, 就医务界来说, 无可否认的是, 目前, 部分医院对手术室感染因素及防控措施尚认识不足, 在如何防护上未引起足够重视, 这种现状亟待改变。

摘要:目的 分析当前手术室感染危害因素, 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 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方法 通过“寻找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的来源, 控制感染源, 健全制度强化无菌观念, 做好每日手术室空气卫生消毒及器械消毒, 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有效的外科洗手制度、术后污物处理”等方法, 来达到防控目的。结果 在各类防控措施的有效保障下, 不仅控制了手术室感染源头, 减少了医院感染的概率, 而且增强了广大医务工作者无菌技术意识。结论 针对手术室感染危险性做出评估, 制定并实施防护制度。目前, 部分医院对手术室感染因素及防控措施认识不足, 这种现状亟待改变。

关键词:手术室,工作人员,感染危害,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董薇.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5) :49-55.

[2]徐莘香, 刘一, 刘建国.机械接骨术与生物接骨术[J].中华创伤杂志, 2003 (2) :69-72.

[3]孔令茹, 孔令俊, 李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7) :1393-1394.

[4]周鲜芬.手术室工作人员感染知识掌握及个人防护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5) :260-261.

上一篇:与文字相伴散文下一篇:采访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