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

2024-11-01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精选12篇)

1.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 篇一

文章标题:我与城管获奖征文:坚持依托社区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工作

社区是现代城市的一个活细胞,也是城市功能的依托。一个城市是由众多社区系统化、整体化而构成的。因而作为经营城市切入点的社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社区管理诸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是最具活性的因素,只要把人管好了,其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城市管理要坚持“依

托社区,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教育和引导提高人的素质,增强城市管理意识,把城市管理从过去的“扫”出来变为“保”出来(即由“小城管”转向“大城管”)。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雏议: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城市管理以人为本,必须完善社区组织机制。

首先在社区建立健全以社区党、团组织为领导机构的城管网络。把广大的党、团员组织起来,发挥他们在社区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教育活动、创建活动,陶冶社区居民的情操,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乡、镇、街道设立“一门式”服务窗口,社区建立城管联系点,随时掌握社区城管动态,及时处理居民关心的问题。其次,社区管理要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成立流动党、团员联络站,以社区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为组织形式,辖区单位共同参与,各级城管指导配合,从而使“城市管理为大家,管好城市我参加”的理念家喻户晓,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空间都掀起争做文明市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潮。

二、依托社区开展工作,切实履行服务职能。

健全的社区组织网络是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桥梁,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桥梁把城管意识引向社区,抓住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贴近群众,做好服务,从而确保真正的执法为民。一是要坚持教育为主的方针。**是教育之乡,为了把城管教育引向社区,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广大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主题教育。让孩子们做“文明宣传的大使”,以“文明承诺书”的形式,将城市管理意识和争当文明市民的思想灌输给每个学生,并通过他们来带动亲人和朋友讲文明、爱**。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城管理念。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城管法规,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现象录制成光盘在社区、学校、企业、机关等单位播放,深入开展讨论活动,引导大家主动与不文明行为作斗争。三是要广泛开展调研活动。由于各辖区的城管基础和现状各不相同,工作中要学习先进的经验,联系实际,分清主次难易,变被动为主动,能解决的立即去做,难处理的想办法多方协调,关键要在怎样解决上下功夫。依托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在城管工作中攻坚克难。四是要树立“服务就是管理,服务就是发展”的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城管执法人员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主动协助社区做好城管工作,并且指导和培育社区亮点工程,使城管行政执法成为加快经济建设的绿色通道。

三、建章立制规范运作,推进城管进社区的制度化、经常化。

近年来,城管工作以抓队伍建设为主线,强化管理职责,起到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提高城管进社区的工作水平,规范服务,注重实效,这就要求城市管理遍布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一是要要让队员从单纯的管理员变为宣传员、战斗员、信息员。定期到社区任职,宣传城管新法规,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加与他们交流的机会,使社区小天地的城管工作与服务紧密相联。二是要定期组织城市管理志愿者为主体的突击队参与社区活动,以彻底整治城市“脏”“乱”“差”,实现优美环境、优良秩序的目标,动员协调社区各方力量,倡导社会新风,共建文明城市。三是要建立城管执法责任制、社区对行政执法评议制、执法中队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从而加大社会对城管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等方面的监督。

四、扩大影响营造氛围,发动全社区人人参与城管工作。

为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城管部门通过组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义演、专场演出等活动,在丰富社区居民业余生活的同时宣传城管新形象,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各城管部门还可以与各院校共建结对,挑选优秀学生参与城市管理,定期任职,定期更换,增加他们对城市管理工作的体验,让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当好城管宣传员、监督员、信息员。有效实现“双赢”。

五、整体联动优化资源,实现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的稳步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使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江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

面小康”的发展思路,给城管工作发出了划时代的号令,建设**,管理**,必须使其融近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与一体,成为经济环境与人居环境相和谐的城市。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要在广大社区居民中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市民公约”、“文明市民守则”来约束自己,坚持文明城市靠大家的思想。各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整体联动,充

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最佳优势。同时要整合城市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抓紧抓好市容环境整治,建设城市精品景观,落实经营城市资源的有力措施,发展城市硬件设施建设,促进城市整体增值。

依托社区加强城市管理,是有效提高党和政府威信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跳出以往“小城管”旧的城市管理模式,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建立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为**发展再添新的辉煌。

《我与城管获奖征文:坚持依托社区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来源于,欢迎阅读我与城管获奖征文:坚持依托社区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工作。

2.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 篇二

1 章丘市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

我市自1999年开始为彻底根除办医乱、滥办医的行为, 加大了对镇村医疗机构的管理力度, 实行了乡镇办、乡镇管的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通过实行乡村医生年度考核和聘任制度, 严格村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审查, 对不具备省卫生厅核发的《村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证书》和45岁以下达不到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坚决不准上岗。同时实行了乡村医生动态管理, 完善了登记注册制度, 建立了村卫生技术人员档案, 使乡村医生管理逐步规范化。

随着国家对农村卫生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和我市农村卫生发展现实需求的不断提高, 农村卫生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乡村医生工作收入低、承担的社会公共卫生工作任务重, 农村药店工作人员的收入普遍高于乡村医生, 甚至有部分乡村医生辞去卫生所工作开设药店。因此, 农村卫生所在吸引高素质卫生技术人员方面处于劣势, 许多村卫生所都存在卫生技术人员素质低、技能差、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 我市乡村医生从业人员, 大多文化程度和业务素质低, 专业知识不够, 操作能力不强, 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2 存在问题与不足的原因分析

2.1 乡村医生素质不高, 整体能力不强

多数乡村医生为中专学历, 具备一定的实践工作能力, 但对专业知识学习掌握不够, 独立工作的能力不强。

2.2 专业人才匮乏, 后备力量不足

农村卫生专业人才总量不足, 高素质人员严重短缺。同时, 吸引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所就业的难度很大。

2.3 部分卫生所内部管理混乱

乡村医生私自行医, 以致造成卫生所服务能力下降, 甚至出现医疗纠纷等问题。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 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卫生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不仅是当前农村卫生医疗的需要, 也是今后农村卫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需要。从现实需求和长远战略来看, 对农村卫生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越来越高。从章丘市农村卫生工作的实际来看, 急需一大批素质高、业务强的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 加强农村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3 进一步提升农村卫生人才素质的对策

3.1 加强教育和管理, 提高乡村医生依法从医的思想意识

要做好以下工作: (1) 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对乡村医生进行一次思想、道德、纪律的再教育, 把认识统一到《条例》的要求上来。 (2) 加大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进入村卫生队伍的比例。 (3) 按要求做好清退淘汰不具备规定上岗资格人员的工作, 净化乡村医生队伍, 提高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3.2 实施在岗培训, 大力推行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制度

我市把乡医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作为一项硬性规定列入乡村医生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为考核卫生院、卫生所的重要指标和乡村医生进行执业注册的必备条件, 以此推动村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培训, 进一步增强服务观念, 提升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具体要求是:首先, 各单位要制订和落实培训计划, 确保培训时间、内容和人员达到规定要求;其次, 要充分利用全员年度聘任培训考试、专题讲座和订阅业务杂志等形式, 进行岗位培训;三是各乡镇 (街道) 利用每月例会, 以会代训;四是根据季节病及传染病的发生情况, 组织各类专题讲座;五是对45岁以下乡村医生进行专科学历教育, 确保2010年在岗乡村医生85%以上达到执业 (助理) 医师水平。

3.3 优化管理措施, 规范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

按乡 (镇) 村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三制六统一”或“两制五统一”的要求抓好落实。第一、合理调整规划。按服务半径1公里设置一处卫生所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按服务人口2/1 000比例合理配备卫生人员, 优化农村卫生资源结构, 完善卫生服务功能。第二、强化卫生院对卫生所的行政管理职能。卫生院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管理、卫生所长和乡医任用、执业资格审查、考核奖惩等各项制度, 健全乡村医生人事、卫生技术、培训和医德医风档案, 制定卫生所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 每月进行定期检查。第三、卫生所要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 制定业务培训计划, 加强学习,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认真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合理用药, 严格落实隔离消毒制度,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3.4 加强领导, 建立良好的卫生所运行管理机制

要认真学习贯彻和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和政策, 强化卫生院的监管、服务和指导的职能, 落实好一体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和职责, 明确各侧面管理人员的任务要求, 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以及工作机制。严格乡村医生任用制度, 把群众威信低、技术水平差、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乡医依法清除出乡村医生队伍。通过调整卫生所法人代表, 强化卫生所的法人地位, 增强卫生所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更好地推进我市乡 (镇) 村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健康发展。

4 取得的初步效果

3.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高校管理 篇三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高校管理中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状况,着重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高校管理效益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等学校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75-01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面对高等教育良好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做好高校管理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工作创新,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管理目标,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 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高等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类高等教育组织在各项管理实践活动中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出发,围绕人、为了人、关心人、理解人、重视人、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培育人,做好教育、教学、生产、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精神与自身潜能的观念。

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推动工作创新,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处。从高校教育的目的来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工作自始至终都是为人即学生服务的过程。从教育目的的实现来看,教育工作也是依靠人即教师进行的过程。在高校管理中,尽管管理客体还涉及财、物等非人因素,尽管实现管理目标离不开财力与物力的作用,但管理活动的最终还是要依靠人来实现,还是要落实到人的身上。人在高校管理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如何充分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自觉地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始终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承认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办学的主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和服务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最小的人力资源和经费投入创造最佳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可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所决定的。

2 高校管理中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现状

目前,不少高校教育管理仍是维持传统模式,为管理而管理,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缺乏对师生的人文关怀,或者没有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理念的精髓,管理活力不强,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过分重视管理的权威性,忽视师生的主体性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地位不对等,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其差异性;过分强调行政权力的主导地位,学术权力被边缘化;决策权高度集中于管理层,广大师生只是被动的执行者,抑制了广大师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扬。

2.2 过分强调管理的统一性,忽视师生的差异性

在现行的高校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在管理方法上以刚性手段为主,实行“一刀切”,忽视广大师生的个性差异。如在教学管理中,片面强调教学的中心地位,没有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教师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创造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2.3 过分强调管理的原则性,忽视灵活性

随着高校管理日益向制度化、规范化、定量化发展,不少高校用外在的制度约束、引导、评价师生的行为。这种量化标准管理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科学管理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管理过程中,若果没有真正理解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盲目地执行规章制度,片面追求按章办事,严格有余、灵活不足,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管理效果。如在对教师的管理中,部分领导缺乏民主、科学、公正的工作作风,缺少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致使教师不能心情舒畅的工作,形成极不和谐工作氛围,不能有效地凝聚人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

3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开创高校管理新局面

在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当代社会,高校管理的重心应转移到人身上,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决策、实施、监督、评价等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

3.1 克服重物轻人的思想,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

要解放思想,打破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重技术而不重视人的思维定势,增强“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树立以师生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把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尊重师生、依靠师生、关心师生、服务师生,努力创造人才聚集和成长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实现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要象企业树立“用户第一”的观念一样,在管理中切实把教职工和学生放在第一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

3.2 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增强管理活力

不少高校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中,权力过于集中在校一级,管理活力不够。要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管理职责,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要创新工作机制,促进民主管理,保障师生的独立个性,激发师生的创造热情,促使全员参与管理,自觉把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统一起来,实现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这样,就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使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3.3 增强法纪意识,注重个性发展。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管理中,要依法规范管理,并着力促进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形成。管理者要顺应“人道”,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使管理行为符合人性,关注人性,尊重人格。要讲人情,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来对待每一个人,在严明的纪律和管理权限的约束下,追求情、理、法的有机结合。还要尊重个体差异,掌握师生实际情况和需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促进师生个体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遵循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原理,使教学适应学生个体个性化的自然需要,从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3.4 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分为外激励和内激励两种形式

外激励主要是物质激励,内激励主要是精神激励。高校是进行人才生产、精神产品生产的场所,高校管理不仅要运用物质激励手段,更应同时运用制度、环境、生活等手段;不仅要满足广大师生的基本需要,还要不断满足他们在尊重、自我实现方面的高层次需要。要建立合理的价值体系,推进激励机制创新,根据师生的需要变化及时调整激励手段,努力满足师生的愿望,激发师生的热情,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一个持久的奋发向上的工作局面。

参考文献

[1] 蒋国纲.高校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法制与社会.2009.1.

4.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 篇四

□ 同煤集团煤炭运销总公司大同有限公司 王福彪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长期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形态表现,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观念的总体反映,是企业凝聚人心、提升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宝贵资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党组织的重要工作。

一、创新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影响企业发展与否的重要因素,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必须遵循企业文化发展的规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正确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市场经济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变革,体制的转换,外来文化的冲撞,必然会引起利益的调整、财富的积聚和道德伦理观念的转变,使得社会文化领域的情况错综复杂。作为亚文化形态的企业文化,也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今天,许多外来文化一起涌入国内,有先进的管理模式,有积极的治企格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警示,但也有阴暗、消极的,甚至是没落腐朽的文化也再悄悄的散发着臭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绝不能孤立的、片面的站在本企业狭隘的一面,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以金钱来衡量一切,信奉拜金主义。在新的世纪,我们的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企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企业文化也应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只有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创新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党组织应引导好企业的文化创新建设。

二、创新企业文化必须以“人本管理”为基础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要想把企业办好,推进现化企业制度的建设,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就必须以人本管理为基础,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凝人心,这是党组织和行政领导搞好企业的职责。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使职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促进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为己任。一要促进企业的情感管理。情感管理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要引导企业不断提高“感情投资”,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党组织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要促进企业的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方式主要是企业职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自主制订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即“自己管自己”。它可以把个人意志与企业的意志统一起来,从而使每个人心情舒畅地为企业做奉献。党组织要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宣传教育全体职工以企业繁荣为己任,以企业为家,企兴我荣,企衰我耻,同时组织好各种活动,依据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自主制订实施与上级目标紧密联系的个人工作目标计划,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三要促进企业的人才管理。人才管理是指企业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管理方式。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受过教育,又有技能,渴望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企业成长的人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人才管理的规律,建立人才信息管理系统,使人才的培养、使用、储存、流动等工作科学化,努力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党组织应努力抓好职工的学习和培训工作,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受过高等教育,在管理岗位能为企业贡献的是人才,在一线默默无闻愿为企业无私奉献的劳动者也是人才,只要务实、勤奋、进取、拼博,立志促进企业发展的人都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都是人才。

三、创新企业文化必须有超前意识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社会以迅猛之势给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带来一场极大的革命。企业如何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促进自己特色的、传统的、民族经济的发展都是必须积极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相应地,特色的、传统的、民族的企业文化如何去应对西方的渗透,如何去不断占领文化领域的阵地而不被西方文化所淹没,都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企业文化建设也应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是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继承民族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特性文化和整体企业文化相统一,注重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一致,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联系,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二是要宣传和弘扬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企业文化建设要有超前意识,始终走在企业发展的前列,不断引导、促进和推动企业的前进,要针对全球化经济的迅猛进程现状,站在世界潮流的顶端审视企业,观察世界,运用当代最新的知识丰富自已,运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武装自己,努力创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三是要宣传和弘扬知难而进、无私奉献的精神,基层党组织要利用企业文化建设教育全体企业员工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要引导教育企业员工发扬知难而进、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一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钢铁意志,一种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创新企业文化必须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为企业文化创新提供了多方面的开拓渠道。企业文化创新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其最大目的在于突破企业现有经营管理实际中脱节的僵化文化理念、体制及工作作风等的束缚,实现企业价值观创新、制度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等全部创新过程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文化创新有可能是对原有企业文化全盘否定,重新引入新的企业文化,有可能是在继承积极因素基础上对企业文化核心的再造,也有可能是对企业文化载体及手段方式等的创新。所有的创新只有对企业经营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积极推动作用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算企业文化创新。在实际企业文化创新中应把握四个方面:①检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适航性,把握企业文化创新是关键,这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中之重。检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条件,针对企业价值观,要检验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符合企业现有的发展承受力,是否符合企业地域性、企业行业特性、员工习惯性等。从培养和塑造具有独特风格的企业精神入手,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着力于企业追求和群体意识方面的创新,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②防范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层成两张皮,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企业文化创新脱离了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违背了企业经营管理规律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加强管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创新,让企业文化从企业管理中创新出来才具有强盛生命力。③致力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坚持不断增强企业全体职工不懈地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企业文化创新才有源头保障。④企业文化创新需要一个企业环境的创新。抓住企业环境建设,创建民主平等、和谐向上、共同分享的政治环境,文明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让员工在如此的企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参与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5.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 篇五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期的新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基本点。能不能做好人的工作,能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的潜能,是思想政治工作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实践、认识、改造世界的主体,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民群众,取决于他们的支持,取决于他们的自觉参与。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要想解决好人的思想问题,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时刻注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

要坚持以人为本精神,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要做好几个结合: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工作的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是工作的生命线,在质监工作中更是如此,质监工作关系到种种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更应该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质监工作的重要抓手,促进质监工作更好更快地进行。要以思想政治工作来激发质监工作人员的尽职意识、敬业意识、爱岗意识和奉献意识,更好更有效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和奉献。二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生活的结合。思想工作不应当只是高高在上的,不应当只是长篇大论的,更不应当只是脱离生活的。思想政治工作,从一开始,就应该是贴近生活、围绕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我们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应当有着新时期的特色,带点时代气息,带点生活气息,让思想政治工作如春风化雨般润入群众的心田。三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的结合。质监工作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因为以人为本的宗旨,更应当注重与人民群众形成互动,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对质监工作人员做,也要对人民群众做,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群众的鉴别能力,拓宽群众的维权渠道,减少群众的维权成本。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要注重几化:日常化,隐性化,大众化,长效化。一是日常化。思想政治工作,不应当是文山会海,而应当是潜移默化般的润物细无声,注意细节、着眼微处、重在日常,让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一道最常见最普通的风景线,随着时间形成习惯、形成氛围、形成文化,这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长久之道。二是隐性化。思想政治工作,不应当是只靠外力推动,更要靠内在驱使,要激发人们内在的激情,变外驱为内驱,转他律为自律,化鞭策为激励。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激情,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三是大众化,所谓大众化,既是对象的大众化,也是方法的大众化,更是内容的大众化。质监工作,因为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繁复性和重要性,更要注重团结群众的力量,来更好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四是长效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持久战来打,要树立长效机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性、有效性和持久性。

最后,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就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一是尊重人。尊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最起码的要求,只要尊重人,才有可能进行进一步的工作。尊重人民的权利,尊重人民的想法,尊重人民的意见,端正态度,平等待人,以诚相待。这样,才能最好地完成工作。二是理解人。理解是沟通思想和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研究人的思想、行为的一门科学。只有理解对方,才有可能相互理解,才能促使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完成。三是关心人。关心来自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对他人多一份关心和鼓励,多一份关爱和责任,把握他人的冷暖与所需,生活上多关怀,学习上多引导,工作上多帮助、多支持。四是激励人。激励是思想政治工作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是对人的价值

和工作的认可与肯定。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激励手段,不断促进社会创新水平的提高,有激励,方能激发人的潜能,有激励,才会不断出新、创新。

6.坚持以民为本着眼务实创新 篇六

奋力开创新形势下社区民政工作新局面----记和田市古勒巴格街道办乌鲁木齐南路社区 乌鲁木齐南路社区位于和田市市区西南侧,与肖尔巴格乡辖区接壤,总面积0.8平方公里,辖区共有2020户7120人,其中:巷道居民区582户1648人;出租房屋110户,流动人口457人。门面房及商铺118间,从业人员238人,重点人口9人。社区现有在编干部7人,公益性岗位10人,大学生村官1名。社区民警1人,协警员2名,联防队员6名,十户长10人,楼栋长信息员34人。驻辖区单位14个,清真寺1座,宗教人士2名,两劳释放人员7人。辖区呈现常住人口多,出租房和流动人口日渐增多,社情复杂的特点。近年来,乌鲁木齐南路社区民政工作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双拥共建等工作重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街道办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社区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田市科普惠民社区行动先进单位”、“2011市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五好社区党支部”、“和田市社区干部四知四清四掌握知识知晓率优秀组织奖”等地、市级荣誉,并多次受到各部门表彰。

一、发挥职能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

该社区从民政工作的特点出发,坚持“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从工作特点和服务对象提高社区民政工作服务水平。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为主题,以树立民政行业新风为内容,以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为重点,以加强民政基层窗口单位行风建设、创建“文明窗口”为载体,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办事 1

效率和服务质量,与时俱进,推进各项民政事业健康发展,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积极努力工作。

首先从民政工作职能为出发点,端正社区为民服务的思想,选准民政工作为经济服务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开展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由于和田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他客观因素制约,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企业停产、倒闭,使大部分职工下岗,失业人数增多,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压力,乌鲁木齐南路社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畏困难,从实际出发,积极工作,坚持对党的事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负责地狠抓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使有困难的居民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实现了国家提出的“人人无饥寒”的要求。在开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调查工作中,乌鲁木齐南路社区干部为保证及时让贫困家庭生活有保障,起早贪黑,节假日不休息,深入到各户,切实了解掌握居民群众的贫困状态,为使贫困家庭人口都能按时领到低保资金,经多方努力,使享受到城镇低保家庭人口都按月领到了生活最低保障金。公平公开地为困难居民发放临时救助金,在抓好各项为民服务工作中,社区还积极统筹协调辖区各单位,通过认领责任片区来实现一个单位包一片居民区,负责这一片区困难居民的扶贫帮困工作,为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近年来,利用民族传统节日“肉孜节”“库尔班”节,向贫困户争取清油400桶,面粉450袋,大米20袋,并及时发放到位,确保在节日里使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社区的工作理念是,只要居民有困难,都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使残疾人和贫困群众安居乐业,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二、开展便民服务,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民政工作的服务水平。

在便民服务上,社区从社区行业特点出发,如孝老爱亲服务上,竭尽全力地做好服务,提高服务水平。针对辖区内老人居住相对集中的情况,和老人活动场所少的实际,积极和辖区共驻共建单位协调,对社区“活动室”进行了改造,创建了社区居民活动室,使老人、少儿及流动人口有了活动场所,做到老年人老有所乐,无业青年参加有益活动的好场所。同时,社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透明度,设立了“为经济建设服务,树立行业新风”征求意见举报箱,举报电话,工作图版3块,并向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发了意见书和工作承诺书。并召开了关于民政工作应具备条件为内容的居委会主任等参加的座谈会,倾听他们对民政工作的建议和批评,以便改进社区的民政工作,增加社区民政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转变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和为民服务的水平,树立社区民政工作者的形象,促进行业作风建设。

三、坚持服务和服从经济建设为出发点,着力打造社区民政为民的主体。

首先从自身净化环境入手,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凡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社区都落实到位。如在解决复员军人、弱势群体住房和在社区优抚对象“三难”上,社区采取特事特办,多方面解决他们的住房、就业和就医困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四、树立民政行业新风,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社区以基层窗口为载体,改进工作服务质量,特别是社区民政办,社区采取广泛征求和倾听社会各界人士建议的办法,改进社区民政工作的服务质量,树立行业新风,首先

从抓民政干部的培训着手,进行法规、政策学习和干部素质教育相结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严抓干部队伍的管理工作,认真纠正在树立行业新风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以改变我们的工作和提高干部素质,认真查找在民政工作中是否存在“三乱”问题,以权谋私,刁难勒卡等现象,在征求意见和座谈会上听取建议时,以及在平时入户走访过程中,没有反映出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全社区没有出现和发生侵占群众利益等违法违纪行为,做到了风清气正,一心为民。

由于认真地履行了职能,文明、热情服务,公正、依法行政,接受社会监督和增加工作透明度。群众反映的问题,社区都予以认真对待,群众遇到的困难,凡能解决的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就是社区的困难,社区都热情地帮助,尽力提供方便。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社区都做了认真的答复,真正做到了矛盾纠纷调解在基层,信访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了基层群众没有越级上访告状的好现象。保持了“社区民政为人民,帮扶解困感党恩”的现代社区民政工作职责。

古勒巴格街道办事处

乌鲁木齐南路社区

7.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 篇七

一、创新南钢, 引领成长

南钢改制重组后, 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内部组织架构清晰, 使决策更加科学高效, 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显著提高。近10年来, 南钢总资产从104亿元上升到370亿元, 净资产从35亿元上升到88亿元, 综合生产能力由250万吨钢上升至850万吨钢, 累计实现利润116亿元, 是改制前45年利润总和的5倍以上。2012年南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40位, 中国制造业500强第62位,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排行业第4位。

南钢推动企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建成快速反应、灵活经营的决策体系,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用户等建立了“产销研”、“产学研”、“供产研”等三个“一体化”机制, 以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研究院、总师办为主的四大创新平台, 打造高效率、快发展的创新南钢。2012年南钢获评“省级创新型企业”, 南钢“双锤”成为中国驰名商标。2013年, 南钢成为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合格单位。

2008年南钢实施专利倍增计划, 目前共拥有有效专利324件, 发明专利130件, 主持、参与制修订10项国家、行业标准;共获得36个省高新技术产品, 6个江苏省自主创新产品, 12个“金杯奖”产品, 7个省名牌产品, 并连续4年承担了风塔专用钢板、战略石油储罐用调质高强度钢板、高强度淬火耐磨钢板和九镍钢板等四大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项目。产品广泛运用于北京奥运场馆、西气东输、美国旧金山新海湾大桥等国内外各类重点工程, 远销韩国、印度以及欧盟、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 南钢的特殊管线钢、高端石油钻铤用钢、高强罐板、汽车横梁钢等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二、卓越南钢, 实践转型

南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思明曾形象地指出:“我们既要会分块卖肉, 也要会卖绞肉, 还要能卖肉松。”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复杂情况, 南钢高度重视战略管理。2008年制定了“做精、做强、做大”的发展战略和“品牌、大营销、国际化、差异化”四大经营战略。2010年下半年, 南钢组织了“解放思想”主题大讨论活动, 重新评价资源、资金投入渠道和方式, 并通过了“做强钢铁主业, 加快转型发展”的“十二五”转型发展规划方案。

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制造助推管理升级。南钢借助ERP系统为主体的信息化平台, 通过10大领域、80多个子系统和60个支撑系统的高度集成, 在优化产品结构、优化用户结构上助推服务力提升, 在优化用料结构、提高生产控制水平上促进精益生产。2010年, 南钢信息化管理系统获得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是南钢“精细化管理提升年”, 按照分层分级, 抓问题、抓重点, 抓工具运用、流程固化以及高效率、高竞争力的原则, 吸收国内外同行及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 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不断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战略、能力和文化, 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维度。2006年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后, 南钢重新梳理自己的价值理念体系:确立了“创建国际一流的受尊重的钢铁企业”的企业愿景;“以人为本, 同心共进”的企业价值观;“共同成长, 贡献社会”的企业使命。与此同时, 以建立“利益、事业、命运”三个共同体为支撑, 提炼出了“合创”主题文化。2009年, 南钢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稳居全行业第一, 荣获“全国质量奖”;2010年, 南钢荣获首届南京市唯一“市长质量奖”;2011年, 南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三、绿色南钢, 优美环境

作为世界银行“碳融资”的第一个钢铁行业项目实施单位、全国钢铁行业第一家“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国内钢铁行业第一个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企业, 并自愿参加欧盟“在中国城市环境管理中试用自愿协议式方法”活动的单位, 南钢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型企业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构建都市周边型钢厂循环经济发展框架, 已实现高标准的全流程清洁生产。近10年完成节能量92.72万吨标煤, 2011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十一五”节能先进集体”称号。

南钢建设基于过程优化新技术的EEMS示范系统, 实现全工艺过程节能降耗与环保减排联动的管理平台, 并提出基于产品品质、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综合最优为目标的优化运行方案, 节能3%以上。2010年, 南钢获得国家工信部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示范单位”称号。目前, 南钢利用余气、余压、余热等二次能源发电的自发电量已达企业生产用电的一半以上。

不断深化节能减排工作, 坚定不移地把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企业发展的价值取向, 并以此作为拓展效益的新空间。近年来, 南钢实现了“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目标。美化优化环境, 追求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生态文明, 绿色已成为人们了解和认识南钢的全新视角。“十二五”期间, 南钢将呈现出“厂中有林、林中有厂、翠意葱茏、鸟语花香”的新形象。

四、和谐南钢, 以人为本

南钢坚持高效率、高效益、高薪酬、高向心力的“四高”发展方向, 把职工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资源。2008年, 南钢建立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术工人人才成长的三个通道, 完善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的机制和政策。南钢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员岗位职业技能大练兵活动, 先后有80名职工被授予“技术比武状元”称号, 多名职工获“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南钢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 为所有工作场所配置5713台套空调, 不断提高职工收入, 职工班组的环境建设也得到了全面升级。为职工提供免费工作餐, 开通职工上下班通勤车。坚持定期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体检、疗休养。此外, 成立特困帮扶基金, 建立大病救助补助、住院互助补助、门慢超限补助等医保补充机制。近5年来, 共有21400人 (次) 获得住院互助基金补贴共计1409.71万元, 1272人 (次) 获得大病救助基金补贴449.04万元, 482人 (次) 获得特困帮扶基金补贴762.1万元, 发放的岗位助学金173.38万元。在2012年底南钢万人满意度和信心指数调查中, 职工对2012年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5.2%, 对完成2013年生产经营目标的信心指数达95.5%。

社会责任得到有力践行。南钢积极安排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各类人员就业, 每年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 2008年向汶川地震灾区慈善捐款659.19万元, 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周边社区的环境整治和社会事业, 每年投入逾千万元发展江苏篮球事业。

8.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教育理念 篇八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教育超前发展的理念

教育要超前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扫除一切阻碍教育发展的思想障碍,打破一切影响教育发展的观念定向,改变一切制约教育发展的思维惯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度树立教育超前发展的理念,深刻认识和领会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绝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思维,绝不能止步于已有的成绩,绝不能束缚于现成的经验,必须不断把教育事业持续地推向前进。思想僵化,看摊守业,必定落伍于时代,必定跟不上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必定影响教育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实现。避于问题,惧于困难,畏于矛盾,是推进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大忌。看准了就大胆地去试、大胆地去闯、大胆地去干,必须具备一种直面矛盾、勇于破题的锐气,一股敢于人先、知难而进的勇气。因循守旧,患得患失和凭经验行事是制约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潜在危机,需要引起高度的警觉。我们应该高度树立教育改革创新理念,从教育发展的长远着眼,主动且及时地谋划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发展战略和对策,行之有效地建立有利于推进各项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积极且富有智慧地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各种问题与矛盾。

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教育和谐发展的理念

树立教育和谐发展的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办教育的核心。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和谐”,现代化的教育应该是和谐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育改革创新,要尽快实现理念上转变,高度树立起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理念。科学和谐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树立科学和谐发展教育理念,就是要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和公平,着重解决我们还存在的如: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差异较大;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的问题比较突出;教育模式转化不理想,素质教育的主题地位远未得到真正落实;教育质量提高不快,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轻内涵的情况仍然存在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要求我们从小处着手,在微观层面上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又要求我们从大处着眼,从宏观层面上创造解决问题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办法;进一步凝聚支持教育发展的各种力量,营造起推动解决问题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树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办教育的必然结果。教育内涵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加快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应体现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教育质量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也是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教育质量就谈不上教育的内涵发展,就谈不上教育发展的好与快,更是没有把素质教育内涵的正确把握。当前教育数量和规模已经基本解决,主要需要解决的是教育结构如何优化、教育质量如何提高、教育效益如何增长的问题。当然,提高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整体推进,但前提必须高度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真正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的转移,教育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从理念层面上首先需要我们把科学的质量观和正确人才观高度统一起来。充分认识普及化了的基础教育已不再是为少数学生提供教育,而是为一切孩子提供教育而且是优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基础教育也不只是单纯地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而是应致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和学生智力、特长的充分开发。这是社会需要多样化提出的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应根据“综合素质加个性特长”的现代人才观,既要加强对智优学生的培养,又要加强对个性学生的培养;既要实施教育高质量的战略,又要积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措施;既要对后20%学生、学科和学校的监测,又要重视对社会充分升学的需要;既要加强精品学校的建设,又要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创建。

四、坚持教育为本,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理念

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理念是教育社会化的具体体现。我们说作风就是形象,就是力量,就是保证。肩负着兴关民族、利关民生的教育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干部的作为,好在作风,坏也在作风。目前,教育环境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下,在广大教育系统干部和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已有很大转变和改善,但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批评还是不少,其中原因是多方面,但是教育自身尤其是教育系统的干部作风问题还存在着人民不尽满意的地方,必须引以为戒。领导干部时刻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愿和诉求放在心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把有关的心愿和诉求作为第一信号,作为第一选择,作为第一标准。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质量、减负、收费和安全等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利益,真正树立起良好的教育形象。为政、为教不在于豪言,贵在创造和实干。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做到学有专攻,教有专术,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9.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篇九

摘要:关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现在我旧事重提,是因为它的重要性。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反映这一工作的学科知识,既有管理科学,又有管理艺术。而对于管理工作最好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本文主要对管理理念进行分析,让大家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人们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具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要搞好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就必须认真贯彻这一理念。

1人是企业的核心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

什么是以人为本管理?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工作,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企业管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建立规范的内部秩序,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中心的管理思想。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关键在于建

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和环境,建立起使企业中每一个人都有施展才能机会的激励机制,创造一个有利于员工的知识、技术、能力以及良好心智模式的培养和提高的环境,以此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从而企业员工在潜力释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促进企业的发展,达到个人与企业的高度统一与和谐。

如果企业是“大树”,那以人为本就是土壤,只有以人为本,才能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所以要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

2企业中的人本理念

现代企业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注重利润,重点是对企业的管理。前面已经讲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把管理与伦理相结合,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伦理经营,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管理,充分尊重人的尊严、权利、价值和愿望,正确处理企业与内部和外部人员之间的关系,使自己成为一个高质量的道德共同体。企业把“以人为本”思想放在管理中,充分尊重员工的权利,正确处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企业内部团结,才能一直对外抢占市场,同时这样也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是成正比关系的。

人本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企业行为的目标是一个多向交叉的组合系统,满足人的需要是企业行为的意义和目标。

一方面,企业必须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到人类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不只是手段而且也是目的,最重要的是尊重人的尊严、权利、价值和愿望。另一方面,从本质上说,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在于通过取得利润最大化,对民众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现代企业要发展自身,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劳动,离不开广大客户的合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正是在此意义上,企业应当将利润视为民众和社会对企业经营管理成果的肯定。

3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

正因为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在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所以就要知道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文化会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影响员工对于职业的看法。首先,在内心深处,每个员工都有自身的文化背景,这会使他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从而影响他们在工作中希望被上司怎样对待,以及对于不同的人本主义政策采取怎样的态度。这必定会影响到管理者对政策的选择和执行。其次,在外部,文化会影响组织价值观念的选择和组织规范的构架,进而影响人本主义管理政策的选择。而所有这些政策选择反过来又会强化组织原有的文化。

所以,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以“人”的管理和使用为根本,以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为核心,在增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上下工夫;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工夫;在增强企业凝聚力上下工夫。那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才是解决以人为本的根本之道。知识经济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人为本。需要员工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积极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给每位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既要善于吸引优秀人才来企业工作,发挥其聪明才智,又要对在职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营造出重视人才、珍惜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切实体现出对员工发展的关爱,这种做法久而久之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习惯和模式,也就形成了企业的一种文化模式。

4结语

10.安全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 篇十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安全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

煤矿安全生产是人、机、环境、管理相互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在实现系统安全过程中,人是主体,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矿井安全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人的身上,通过解决人的问题,使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都处于有效控制状态,最终实现矿井安全生产。

一、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的必要性

1、坚持以人为本管理是实现矿井安全发展的本质要求。

人的生命安全是矿井安全生产的第一需要,就是强调一切为了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依靠人,千方百计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实现人的本质安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人本管理,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文化素质。最大限度的控制煤矿事故,确保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广大职工有一个安稳的工作环境。如果煤矿接连发生事故,人身受到威胁,那么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就无从谈起,实现矿井安全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2、坚持以人为本管理是实现矿井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安全管理主要是命令型的管理,没有明确的指标要求,缺乏具体的指导帮助,往往工作努力的人可能因为一起事故而前功尽弃,这样的管理方式容易挫伤人的积极性。实行人本安全管理,是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必须发展的方向,他强调人的因素,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视为矿井发展的源泉,确立人在安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使矿井的各项管理都围绕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和开展,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伤亡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限度。

二、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主要做法

1、实事求是,根据矿井实际关心人。

实行人本管理必须要根据煤矿工人的特点,人的个性,从每个人的实际出发,充分的了解人、关心人,把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与职工的生活、工作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职工的思想情绪和工作热情调适到最佳状态,使职工身心愉悦,集中精力做好安全生产。

一是要切合实际,因人而宜。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特别是不懂安全的人、盲目蛮干的人、疲劳人、受过处分的人、赶急图快的人等“安全不放心的人”,更要密切关注,加强教育,对他们实行重点监控,建立职工安全档案,进行家属联保,深入思想教育,调整工作岗位,实行帮带活动等,使他们以平和的心态投入到安全生产当中。

二是要把握关键、因时而宜。煤矿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伴随着生产而不断的变化。实行人本管理必须注重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应对症下药。总结和研究多年来我矿发生事故特点,一般发生在探亲前后、工资发放前后、发生口角前后、红白事前后、岗位变动前后、工作面搬家前后、工作面条件变化前后、安全工作平稳时期、节假日前后、领导变动前后、农忙季节前后等时期,95%是人为的习惯性违章作业造成的。所以,这些时期为安全管理的薄弱时期,应高度重视安全。

2注重实效,通过安全培训提高人。

农民工是煤矿职工队伍的主体,他们在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和挣钱欲强烈的驱动下,经常发生“三违”,威胁煤矿安全的同时,他们自身也成为伤害的对象。所以我矿实行人本管理,首先必须抓好新工人的脱产培训;其次务必抓好日常班前培训,比如每班的安全注意事项、“每日一题、每月一考”、“传、帮、带”培训等;再次是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培训;四是理论知识与现场培训;五是利用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契机进行培训;六是开展岗位流程

安全描述确认,即“手指口述”操作,确保工作流程安全;七是经常开展安全回头看、重温安全规程等活动。但是,培训时要切实创新模式、发挥作用,起到效果,关键是要让职工真正掌握一定的知识,切忌重形式、走过场、给人看,否则,培训不到位人人是隐患,培训不成反误了前程。

3、大胆创新,开展安全文化感染人。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问题在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和人的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应。针对煤矿这几年来快速发展现状,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已经势在必行。一要充分发挥媒体和宣传阵地的作用,使职工能够做到热爱矿山、建设矿山、奉献矿山;二要切实在文化建设上舍得花钱,建设高标准安全文化长廊、井下宣传警示灯箱、矿山休闲娱乐中心等,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三是必须开展事故案例教育和安全演讲赛,主要是本单位历年发生的事故,给人亲情警示,演讲身边的事故,使台上演讲者哭者讲,台下听众流着泪听,进行感染和激励,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大力宣传安全生产中的先进和典型,宣传事故的处理情况,引导职工计算违章的损失、事故的痛苦。但必须要实事求是,否则把不先进的典型宣传,反而给职工一种反感,竟而出现抵抗情绪;五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做法,将其他先进单位的经验,探索性的推广到本单位,给职工一种新奇和信心;六是必须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将安全文化延伸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延伸到家庭、延伸到8小时以外,使职工始终处在安全文化的氛围当中。

4、创新机制,加强激励鼓舞人。

实行人本管理,关键是重视人、激励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重点抓好4项工作:一是以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为手段,层层分解安全目标,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压力,使职工努力的追求自己的目标;二是务必加强对工作标准、任务目标的考核管理,尤其是考核要公平,考核要持久,不能因为谁和谁关系好、谁是领导的亲戚等不扣分、不处罚,这样会挫伤其他领导和职工的积极性;三是务必解决职工家庭、生活上的困难,对职工建立帮扶机制,对职工的工资严格按劳分配,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到放心和温暖;四是奖罚一定要兑现,定了干、说了算、困难再大也不变,有了承诺就兑现。如果在处罚上不平等,在奖励上不兑现,实干的人才不重用,职工也许会对工作失去信心,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而有碍于安全生产。

总之,我们必须要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惜人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只要人管好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发挥的最大化,给矿井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我们新密煤矿安全生产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11.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基层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基层管理;以人为本;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205-01

企业职代会明确指出,“全企业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广大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必须注重把教育人、引领人与关心人、培养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全面发展。”这充分表明在全面促进企业事业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工作的基本思想,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实现公司和谐、全面发展。

如何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是基层管理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必须认识到,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发展为员工的发展创造条件,而员工的发展又促使企业加速发展。过去的一年中,企业实现全面超额完成工作目标和业绩考核指标,这样的成绩,得益于领导班子科学指导、合理调度全企业员工工作。基层干部职工也应该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深刻总结,为加强基层管理工作积累下经验。

注重人性化管理。管理的人性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人性来决定基层班子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员工与基层单位的和谐发展,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员工、理解员工、信任员工、帮助员工、培养员工,不断激发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基层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最终创造出优秀的工作业绩。

一要尊重员工的意识。生产一线干部职工是生产工作的核心成员。应该充分肯定他们在生产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经验和劳动,相信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其次要及时听取和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及建议。过去的一年中,积极吸取采纳来自生产一线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在改良生产工艺、增强生产能力的同时,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其主人翁意识。

二要注重员工的潜能开发。注重员工潜能的开发,是提升基层核心创造力、竞争力的源泉。基层干部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应该综合考虑小队、班组职工的技术等级、实际操作水平、文化、年龄、设备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地搭配和调剂小队、班组结构,将员工进行最优组合,以求相互取长補短,相得益彰。把员工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使他们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对员工的日常教育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提高员工业务能力、技术水平。此外,根据基层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培训手段,指导、鼓励和支持员工开展业务、理论学习,争取培养出一支知识型生产队伍。小洼油田在过去的一年中,针对员工缺乏、没有过接触的理论知识,广泛开展各类不同规模学习、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广大员工充分认可。

三要注重激发人才创造力。基层单位要给人才提供空间,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创造相应环境,为科技创新护航。利用人才优势,开展科技创新,是企业上下一贯重视的工作之一。小洼油田薄层稠油开发实现二次开发,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也坚定了基层单位依靠人才搞创新的决心,向新海27块开发、海26块热力采油等科技项目借鉴经验,努力实现科技创新再进步。

四要关注员工合理要求,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企业在职代会上承诺的“十件实事”得到全部落实,员工工资和奖金收入同比增长15.5%;一线员工免费就餐制度继续实行,送班客车得到更新;以“小淋浴间”为代表的“五小”工程全面实施;新建采油作业区办公楼两座,建成教育培训基地和实习基地两个。同时,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多年悬而未决的机关办公楼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今年职代会,领导班子又提出为员工办实事,提高待遇,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下大力气创造良好软、硬件环境,开展暖人心工程,体现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实现了人的价值。对于基层单位而言,这些都是增进集体和谐团结进步的良好条件。小洼油田将充分利用良好的人文环境,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关注员工生产生活环境,为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扫除后顾之忧。

注重质量化管理、标准化管理。通过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形成“向我要质量”转变为“我要质量”的良好作业意识。加强合作,开展交流,激发质量创新意识。在巩固、转化QC成果的同时,还要认真开展讨论、学习,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的荣誉感和进取心。通过以标准化原理为手段,制订符合标准化要求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最终形成基层管理标准化的领导体系和管理手段,从而实现企业基层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秩序化、提高基层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巩固在采油、集输、热注等系统管理工作中已取得的成果,珍视资产、设备管理首次荣获 “双优”称号的荣誉,学习海一联合站在全年检查评比中取得油田公司“优质低耗联合站”第一名的优秀经验,最终实现小洼油田基层管理工作的目标。

12.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新考核机制 篇十二

关键词:人事工作,考核机制,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报告中就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等问题作了重要的阐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医院的考核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新的挑战。胡总书记的重要阐述高瞻远瞩, 为医院的人事考核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创新人事考核机制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开展学习科学发展实践活动, 我院人事工作以创新考核机制为龙头, 把医院的人事考核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 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新“德”考核机制

人事考核机制首先就是以德为先。德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熏陶而成的价值取向、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德的表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功利性, 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德”好者, 有时会背离职业道德;而“德”坏者, 也会表现出积极的价值取向。仅凭一时一事的表现来评判一个人的“德”, 无疑会失之偏颇。因此, 我们要准确地考核一个人的“德”, 就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 做出客观的评价。

1.1 价值取向的考核

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 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 医务人员不仅呈现出思想活跃、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 而且还面临着核心价值观迷失等方面的问题。因此, 医院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学习、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支撑和激励医疗队伍的思想建设, 考核医务人员能否始终保持忠诚于党, 忠诚于祖国, 忠诚于人民的政治本色。

1.2 职业道德的考核

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执业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面对当前敏感的医患关系, 每个从医人员心理压力大, 职业风险高, 各种磨难和诱惑多, 稍不当心就会被淹没在物欲横流之中。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去引领, 从白求恩精神、道德品质、诚信意识等职业精神方面入手, 考核医务人员能否保持高尚的职业品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维护医院的声誉, 树立崇高的白衣天使形象。

2 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新“能”考核机制

能力是我们每个人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实现科学发展是一场涉及观念、利益、制度、能力等多方面的深刻革命, 只有把提升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能力素质水平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 才能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

2.1 业务水平的考核

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就是“肯于读书、善于读书”。当医务人员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 完成学习与工作的转轨以后, 并非绝大部分人都肯读书。吴阶平院士指出:“实践、思考、知识三者结合的重要性, 我是在成长中逐渐体会到的, ……。如果三者的自然结合能尽早提高到‘自觉结合’则不仅成长速度可以大大提高, 而且是可以无止境的。”当医院在努力培养一大批既是基础扎实的科研人员又是肯于读书、善于读书的合格临床医生时, 我们还要考核其新技术新知识的运用、专业论文的发表、科研水平的提升、循证医学的实践。

2.2 创新能力的考核

创新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创新。要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 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培养医务人员的创新精神, 唤醒创新意识, 释放创新激情, 积极探索更好更快发展的新举措, 把医患关系的压力转化为推动医院科学发展的动力。其次是工作方法的创新。要善于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 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科学的综合手段解决问题, 为提高医疗水平, 改善医患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我们在培养医务人员创新能力的同时, 要考核其创新的成效, 创新成果的运用。

3 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新“勤”考核机制

在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核制度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医德考核“以考核记录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状况为内容, 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态度、优化医疗环境为重点。”《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勤”的考核内容, 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情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1 工作态度的考核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但是精湛的医疗技术, 还要有更好的服务态度;既要求采用现代医学科学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战胜疾病, 更要求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1]。医务人员要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热爱本职工作, 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在从事医疗服务工作中, 我们要考核医务人员能否弘扬白求恩精神, 增强工作责任心, 尊重患者权利, 保守患者的医疗秘密。

3.2 敬业精神的考核

医务人员应顾全大局, 团结协作, 尊重同事, 和谐共事。增强责任意识, 严谨求实, 防范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不多收、乱收和私自收取费用。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不收受患者的红包, 不收受与医疗活动有关的经销商的财物、回扣及其他不正当利益。在医务人员的诊疗活动中, 我们要考核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做到廉洁行医。

4 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新“绩”考核机制

在医院的考核机制中, 突出以“绩”为主。绩效考核与评价作为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在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时, 首先, 应分清评价对象, 如对临床、医技、管理和后勤员工进行整体划分;其次, 在评价手段上应该明确主要手段和辅助手段, 如目前在各医疗机构普遍采用的量化考核办法, 作为主要手段适用于绝大多数临床一线, 但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体现对学科带头人、管理人员等员工的评价, 所以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补充或辅助手段。再次, 在运用具体的量化考核手段时, 要科学设定相关指标、参数及权重[2]。

实绩内容的考核, 评价一个人工作得好坏, 必须以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目标任务情况为主要依据, 以实绩论英雄。在实绩考核上, 我们既要强调工作数量, 又要强调医疗质量, 既要考虑经济效益, 更要重视社会效益。突出各自的工作岗位特色, 不搞一刀切。如针对医技人员的实绩考核, 我们主要抓可量化的实绩指标考核[3], 如药占比、门诊处方平均费用、医疗质量指标、护理质量。对管理和后勤人员, 我们应采用360度绩效考核法, 从不同层面的人员中收集考评信息, 从多个角度对考察对象进行综合绩效考核并提供反馈的方法。考核主体不仅有上级主管, 还包括其他与考核对象密切接触的人员, 如同事、下属与服务对象, 以及本人自评[4]。通过360度绩效考核法, 能科学地考核其实绩工作的完成情况。

5 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新考核结果使用机制

考核的目的是促进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和创新“德、能、勤、绩”[5]考核机制, 帮助被考核人员搞清楚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使他们有机会参与医院管理, 发表自己的意见, 激发工作热情, 开拓创新精神。只有这样考核工作才有生命力, 才能为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增强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

5.1 表彰与惩戒的使用

年终考核的结果是一种激励因素。对那些“德、能、勤、绩”业绩突出、年度考核取得“优秀”等次人员一方面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和媒体进行大力表彰, 在医院中树立正气, 另一方面医院、局、市、省、卫生部等一系列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的评比, 在年度考核获“优秀”等次人员中进行选拔, 优中选优, 让优秀人员的先进事迹具有说服力, 起模范作用。对年度考核获“基本合格”与“不合格”等次人员, 由考核领导小组给出鉴定结论, 给予诫勉谈话, 根据情况做出换岗交流, 是否续签合同的处理。强化对考核的监督和促进, 让领导满意、被考核人服气、群众认可。

5.2 奖励与处罚的使用

在进行精神奖励的同时, 让经济奖惩也同时发挥作用。考核结果与经济挂钩, 严格执行考核结果, 薪级工资档次的提升和年度目标管理奖、绩效工资等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确定, 优秀人员全额发放, “基本合格”部分扣除, 不合格人员全部扣除。另外, 在评优的基础上进行单项奖评比, 如“管理创新奖”、“技术创新奖”、“全年上中夜班最多奖”、“默默奉献奖”等, 奖金由1 000至10 000元不等, 不搞平均主义, 加大奖励和考核结果运用的力度, 奖励与惩罚并用, 将职工引导到最佳的预期状态, 激发了职工创优争先意识, 促进了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让医院更好地为民服务[6,7]。

参考文献

[1]吴水珍, 曹增坪, 钱永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品牌竞争力[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 (9) :54.

[2]王真, 惠智.医院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淮海医药, 2009, 27 (3) :275-276.

[3]伍学元, 胡爱荣.临床医师绩效考核在优化分配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5) :108.

[4]古银华.有效使用360度绩效考核之我见[J].企业管理, 2008, 1:62-63.

[5]苏州市人事局.苏州市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年度岗位考核实施办法[S].2004.

[6]王绍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1) :166-167.

上一篇:玉蝴蝶,玉蝴蝶李鼐,玉蝴蝶的意思,玉蝴蝶赏析下一篇:学会合作的名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