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精选6篇)
1.在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篇一
上水平
稳规模 保增长
促跨越
为推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全市烟草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0年2月9日)
李光明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烟草商业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0年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拉高标杆,提升水平,全面推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下面,根据市局(公司)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和卷烟税价政策重大调整,全市烟草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在省局(公司)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四要”作风建设为动力,解放思想,积极应对,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效益再创历史新高。实现税利38039万元,同比 增长10.4%,完成各项税收25282万元,同比增长35.26%,新增消费税6821万元,为国家财政增收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专卖管理监督再上新水平。创新烟草公安、烟草工商、烟草交通打假协作机制,狠抓打假破网目标责任制落实,案件经营能力明显提高。继续围绕“三大战区”,开展“三大战役”和卷烟市场“百日整顿”,取得明显效果;切实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行案件查处分离制度,不断推进案件办理和案卷制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深入开展优秀县级局创建活动,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生活环境,商水、扶沟两个县级局已通过省局考核验收。全市查获各类违法违规案件4487起,总案值625万元,捣毁卷烟售假窝点219个,办结网络案件4起,其中:100万元以上案件2起,查处涉案人员186名,判刑9人,震慑了不法分子,确保了卷烟市场的净化。
(二)卷烟营销实现新提升。围绕“电话访销、电子结算、网上配货、现代物流”工作重点,积极推进计算机按业态自动分配货源工作,客户满意度明显提高,在省公司委托第三方开展的客户满意度调查中,货源公开满意度排名第一,综合排名第四。全面开展工商协同营销,积极推行订单订货,规范了订单采集和货源供应流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优化访送线路,实现物流一级配送与二级中转的有效对接;统一物流配送费用管理标准,加强成本核算,有效降低 了运行成本。积极稳妥推进货款在线代扣、网上订货工作,电子结算成功率达到95%以上。重视营销队伍建设,建立客户经理考核评价体系,调动了基层人员工作积极性。积极组织适销对路货源,科学把握销售进度,卷烟销量稳定增长。结合我市城市和农村市场消费特点,正确引导消费需求,卷烟销售结构明显提升。全市销售卷烟242267箱,同比增长3.55%,其中一、二类卷烟5956箱,同比增长36.32%;全国排名前20名卷烟5885箱,同比增长41.36%;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卷烟46363箱,同比增长36.45%;单箱销售收入9333元,同比增长12.88%;单箱毛利2342元,同比增长8.27%。
(三)烟叶生产经营实现新转变。按照“种好烟、收好烟、卖好烟”的工作要求,狠抓面积落实,严格合同签订,严肃计划种植,优化品种布局,认真推广烟叶集约化育苗和密集烘烤技术,烟叶生产先进技术得到较好应用。突出市公司经营主体地位,对全市烟叶实现了统一收购、统一接收、统一保管、统一调拨、统一结算,烟叶收购工商交接合格率明显提高。积极推进烟叶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烟叶客户经理月度考核和考核机制。全市共落实产烟县市6个、种烟乡镇30个、种烟行政村246个,落实烟叶种植面积(含套种)2.95万亩,签订产购合同3009份,收购烟叶8.42万担。目前,合同烟叶全部调拨完毕,回笼货款6779万元。
(四)企业管理再迈新台阶。积极推进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岗位、薪酬、绩效考核体系,规范了劳动用工关系,打通了人才成长通道。加强预算管理,严格费用控制,预算执行率达到97%以上。继续深化明示承诺制度,认真开展“三项检查”回头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有效杜绝了不规范经营问题的发生。继续抓好贯标、对标工作,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了企业管理流程。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水、电、油等可控费用进一步降低。全年可控费用率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27.93个百分点。认真履行审计监督和内部监管职能,较好地促进了企业规范。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基层信访建设,深入开展县级局信访稳定“五个一”试点工作,提高了安全生产和基层信访工作处置能力。积极组建行业工会,召开了周口市烟草工会第一次会员暨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企业年金实施细则》和《内部退养管理办法》。大力开展道德诚信文化建设活动,总结优秀企业文化成果,提炼企业文化理念,建立了以“修身立德、和谐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周口烟草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行业共创建省级文明单位8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向社会捐款20多万元,打造了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形象。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廉政 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信访稳定先进单位,授予廉政文化建设创新奖。
(五)领导班子和党风廉政建设呈现新面貌。深入持续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自觉拉高标杆,知责思为,知任图进,克己奉公,勤勉敬业。按时召开党组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讲团结是大本事、会团结是大智慧”严格要求,不断营造团结共事氛围。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做到重大项目、重大开支、重大工作安排、重要人事任免严格按程序办事。充分发挥投资、预算、薪酬委员会作用,严格程序和过程监督,做到了用制度规范管理和经营行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有舞台、有作为,先后调整提拔副科级以上干部30多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发扬黄牛的敬业精神、奶牛的奉献精神和牛犊的较真精神,围绕“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六)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思想认识、解决发展难题、提高发展水平,增强了科学发展的自觉性。认真开展“讲、树、促”和“四要”作风建设,引导大家不断理清新思路、拉高新标杆、明确新方向、做出新贡献,形成了追赶跨越发展的 良好氛围。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行业队伍素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多期,培训1000多人次。另外,机关党建、离退休、后勤保障、修志和工、青、妇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绩,为行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通过行业上下的不懈努力,我们追赶跨越发展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主要体会是:
(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思想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效果。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推进行业追赶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四破四立”,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促进企业的大发展。提出解放思想重点是落实“四要”精神,前提是创新思维方式、发展理念,核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关键是领导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基本要求是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根本目的是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了干部职工思想境界,激发了创新活力,调动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始终坚持凡是打基础、管长远,利于周口烟草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都紧抓不放,重点突破;凡是看准了的事情,都大胆地干、大胆地闯、大胆地改,并集中精力认真加以推动。以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企业专卖创新、营销创新、烟叶生产经营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建立了专管员、6 卷烟客户经理、烟叶客户经理、综合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了企业活力,提升了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三)必须坚持打牢基础。始终坚持把发展建立在可靠的市场基础和扎实的工作基础之上,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增长的关系。明确了抓基础、重实情、稳发展的工作思路,抓改革、重创新、求实效的工作措施,抓思想、转观念、提素质的工作保证,抓落实、敢较真、真执行的工作作风,做到“四个不能”,即对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能急,要用心解决;对发展的速度不能慢,要好中求快;对工作中出现的挫折不能乱,要正确面对;对党组确定的发展目标不能变,要一以贯之。事实证明,只有打牢各项发展基础,才能做到追赶有速度、跨越有幅度。
(四)必须坚持严格管理。始终把严格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严格管理,初步建立了符合企业需要、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办法,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水平。把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加强基础管理的重要任务,严格编制审核、过程监督、考核奖惩,提高了预算执行水平;强化内部管理监督,规范业务流程,严格成本费用支出,严格工程建设成本,提高了费用控制水平;以实行物流中心独立核算为突破口,加大降本增效的探索和研究,提高了物流管理水平;加强职工管理教育,培育职工内化道德于心、外化规范于形的理念,使职工在“周到服务、成就客户”中得到升华,提高了 诚信经营、规范经营、守法经营的意识。通过严格管理,企业效益不断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五)必须坚持狠抓落实。把狠抓落实作为转变作风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围绕追赶跨越发展目标,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岗位意识,以扎实的作风抓落实、以良好的品德抓落实、以用好干部抓落实,以抓落实推进各项工作上水平。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树立勇担重责、甘为人先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求职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确立高标准、立足高起点、追求高目标,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时效意识和超前意识,真正把心思用在干工作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作风转变,提高了抓落实的水平。
实践证明,上述“五个必须坚持”符合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切合周口烟草实际,反映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意愿和诉求,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在工作和实践中丰富完善。
二、大力推进周口烟草追赶跨越发展
当前,我们已经具备了加快追赶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一是全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活力增强;二是周口近几年的发展保持了一个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基础增强;三是行业干事创业、追赶较真的氛围已经形成,凝聚力增强。特别是近几年,我市行业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在推进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追赶跨越发展的实践中,我们经受了锻炼,积累了经验,深化了对企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了统揽全局、驾驭市场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全面推进行业跨越发展,奋力追赶全省平均水平,是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使命。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新观念研究新情况,以新思路谋划新发展,以新举措实现新跨越。推进周口烟草追赶跨越发展,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卖严监管。专卖是推进行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不断创新方法,提升工作水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强化专卖管理监督,为行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是提高打假水平。按照“健全机制、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务求突破”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打假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为国家创造财富、为社会承担责任融入到打假工作实践中去,以完善信息举报机制、联合打假机制、表彰奖励机制为重点,建立健全打假长效机制。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烟草专卖部门为主力,努力形成教育与打击、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市场监管。全面落实“三级巡查、一级考核、一个联合”监管模式。“三级巡查”,就是基层稽查队员定期对零售商户经营情况进行巡查,基层稽查队每周对稽查队员管理情况进行巡查,县级局每月对稽查队监管情况进行巡查;“一级考核”,就是市级局 对所属县级局市场净化情况进行考核;“一个联合”,就是与工商部门建立长期联合监管机制,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商户。要把市场监管的重点放在高档卷烟市场、城乡结合部、乡镇所在地、农村集贸市场等部位,确保监管取得效果。要适应零售业态的新变化,依靠专卖管理系统和销售网络,改进检查办法,拓展监管渠道,加强零售客户分类动态管理,注重促进客户自律,形成良好的市场监管局面。三是严格内部监管。把强化专卖内部监管作为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周口烟草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专卖内管的任务、职责、流程和标准,着重解决“管什么、怎么管、谁来管”的问题,促进专卖内管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围绕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监管程序、狠抓制度落实,增强规范经营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卷烟上水平。卷烟上水平必须推进卷烟量效转型。一是突出品牌培育。品牌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有效载体,是卷烟上水平的集中体现。要把品牌培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市场向好、品牌向上的机会,发挥品牌效应,推进卷烟销售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确定品牌培育目标,完善品牌培育方案,以“20+10”品牌培育为重点,突出抓好名优品牌在我市的培育工作,促进“中华”等重点骨干 品牌规模的不断扩张、价值的不断提升。要围绕“大市场、大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客户经理、市场经理的作用,深入推进工商协同营销,以品牌培育促进销量稳定增长。二是注重结构转型。加快销售结构转型、推进卷烟上水平,重点是扩大一、二类卷烟的销售比重。按照省局(公司)要求,未来3年内全省一、二类烟销售比重分别增长“四五六”,即2010年增长4个百分点,2011年增长5个百分点,2012年增长6个百分点。要以主销品牌选择、货源组织供应、市场消费引导为抓手,制定推进计划,建立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工作落实,确保这一目标实现。三是提升服务水平。要以实现卷烟工业企业、零售客户、消费者“三个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关注零售客户诉求,认真分析客户不满意的因素,从客户不满意的地方做起,提高服务质量,推进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要深入研究零售终端,合理划分零售业态,掌握社会库存、价格等信息,按照“控制大户、培育中户、扶持小户”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挖掘客户终端资源价值。四是推进网上订货工作。开展网上订货不仅是为了方便客户订货,而且是要通过这个网络搭建客我互动的平台,利用订货及其附属功能,与客户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提升,共同面向消费者。要在“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基础上,严格把关,稳妥推进,认真开展网上订货、网上结算工作,真正建立起适合我市行 业实际的以电子商务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的现代流通体系。今年我市网上订货量要达到卷烟总销量的20%。
(三)烟叶稳规模。两烟并重是周口市局党组确立并长期坚持的工作思路,按照“一基四化”的要求,把“稳规模、提质量、强信誉”作为今后烟叶工作的重点,通过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创新方法,把基础做实,把面积做稳,把特色做优,把质量做精,把信誉做强。一是实施“三县十乡百村”工程。要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大力推进烟叶生产向适宜区转移,以鹿邑、商水、郸城为重点,加强与工业企业合作,搞好基地建设,重点加强与武烟集团等单位合作,努力形成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二是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专业合作”的工作方针,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尊重烟农主体地位,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流转,发展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与生产水平、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生产组织形式。三是积极培育特色优质烟叶。抓住国家局发展特色优质烟叶和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重大机遇,按照省公司提出的“品种决定特色、生态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基本思路,认真落实《河南省浓香型特色优质烟恢复发展方案》,重点加强实用科技投入,着力优化内在质量,迅速提升浓香特色,努力形成完善的生产保障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四)管理夯基础。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要以加强基础建设为抓手,夯实各项管理基础。一是继续突出预算管理重点。要把经营预算管理与财务预算、投资预算和成本费用控制结合起来,注重预算的全面性;加强预算执行考核,提升预算的准确性,规范核算、预算、决算流程,突出预算的严肃性,做到没有预算的不能支出,使预算真正形成硬约束。通过预算管理暴露矛盾、解决问题、养成习惯,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二是认真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要结合“两烟”生产经营和专卖管理实际推进贯标工作,通过体系建设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清晰的岗位职责、健全的标准体系、顺畅的信息传递、严格的绩效管理。三是全面开展对标工作。要以创新管理和提升水平为主线,以“对比标杆、细化指标、改进短板、总体提升、争创一流”为目标,完善组织体系、指标体系、运行体系和考核体系,不断促进对标向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等综合性指标体系延伸,形成对标工作与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机统一,不断在赶标、达标、超标、创标中推进跨越发展。四是深化优秀基层单位创建工作。今年,要在2009年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优秀基层单位创建工作,使全市行业优秀基层创建活动达标率100%。优秀县级局创建活动要全部达标;优秀分公司创建活动在城区、沈丘县分公司达标的基础上,要有5个单位达标,其他的明年内全部达标。要以 13 现场、质量、设备、市场、安全管理为重点,推动创优活动扎实开展,努力实现优秀基层单位创建活动目标要求。
(五)队伍强素质。实现追赶跨越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为支撑。要把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作为实现追赶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全面开展学习培训,努力建设学习型行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队伍。要发扬“四要”精神,倡导“求真、认真、较真”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培养“三牛”干部,把“党性强、作风正、状态好”和“做人真、做事实、做官廉”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去。切实加强干部的培训和锻炼,加大责任目标考核力度,突出考核水平指标、费用指标、领导能力指标。要立足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着力加强专卖管理、卷烟营销、烟叶生产和综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和道德修养水平,争取1年内各直属单位中层以上干部,3年内全体职工轮训一遍。要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建立健全薪酬管理制度,切实抓好岗位管理,严格绩效考核,打通员工成长通道。
三、2010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0年行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上水平、稳规模、保增长、促跨越”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追赶跨越发展为目标,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打牢基础、严格管理、狠抓落实,切实加强基层 建设、机关作风建设、职工队伍建设,突出抓好专卖管理监督、两烟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奋力推进经济运行和领导方式、“四好”班子创建和反腐倡廉、责任目标督查、安全稳定和谐、预算管理、民主管理上水平,全面实现人口大市向销量强市转变、经济运行弱市向经济运行强市转变。
主要经济指标是:销售卷烟253000箱,单箱收入10533元;种植烟叶2.5万亩,收购烟叶7.5万担;实现税利保持10%以上增长幅度。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进卷烟增量转型。我市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综合实力弱的矛盾仍然突出。去年周口卷烟销售总量全省排位第三,但人均销量5.6条,与全省7.35条的平均水平相差1.75条,处于全省末位;卷烟销售收入总额全省第五,单箱收入9333元,也处于全省末位。说明我们是销量大市不是销量强市,是经济运行弱市不是经济运行强市。要始终把销量的稳定增长作为经济运行调控的首要指标,摆在重要位置,认真分析研究市场需求,组织适销对路货源,努力实现卷烟销量每年1万箱以上的增长幅度。要建立零售客户业态分类体系,精心培育有效客户,发展提升核心客户,为销量增长提供保证。要高度重视第一季度的卷烟销售工作,利用春节外出务 工人员返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货源供应,切实改进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为全年销量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更加注重均衡投放,更加关注社会库存,更加重视价格变化,努力达到“市场需求基本满足、零售客户有所选择、零售价格保持稳定、社会库存基本合理、供销关系稍紧平衡”的良好运行状态。要把调整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以培育重点骨干品牌为抓手,突出抓好“20+10”品牌培育,继续推进“两转一扩”工作,加快四类烟向三类烟转移、五类烟向四类烟转移速度,努力扩销一、二类烟,全市单箱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00元以上。要全面推进客户经理转型,建立完善客户经理评价制度,提高客户经理把握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市场的能力,发挥其宣传引导、培育品牌、指导客户盈利、差异化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真正架起卷烟零售客户、消费者与烟草公司的桥梁。要全面落实核心零售客户统一门头标识、统一价格标签、统一卷烟摆放和30公里以外客户经理驻村工作。继续深入推进按订单组织货源和工商协同营销工作,增强网络建设的软实力。
(二)切实转变烟叶发展方式。发展周口烟叶生产,要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在“稳规模、提质量、增信誉”上下功夫,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上下功夫,在突出浓香型特色上下功夫。周口烟叶种植规模不稳的关键因素是品种弱化、套种问题严重、烟叶内在质量 差、市场信誉不高。这是转变烟叶发展方式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重点加强科研和应用技术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和烟叶生产管理创新。要聘请专家对我市烟叶土壤化验分析,拿出适合我市实际的烟叶生产发展方案,积极搞好与工业企业联合开发烟叶生产基地工作。要落实烟叶客户经理工作责任制,从烟叶育苗、移栽、施肥、采收、烘烤、分拣等具体环节加强对烟农的指导,并把培训延伸到5亩以上的种烟农户,真正使规范的烟叶种植技术传授到烟农手中。要按照“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稳定规模、优化布局、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加强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种烟农户、专业户、骨干户,认真解决套种、轮作问题,努力使我市烟叶控得住、稳得住,实现烟叶的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与提升烟叶生产水平的关系,鹿邑县要按照市局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推进,确保出成效、出经验、出形象;商水、郸城要重点搞好规划论证,为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创造条件。
(三)着力增强专卖管理监督活力。把“破网络”作为专卖管理监督的首要任务,认真研究和分析卷烟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探索经营案件的方法和经验,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切实加强对铁路货运站、汽车中转站、物流中心等重点区域和违规违法重点对象的监控,深入打击分销、中转假烟行为,切断假烟供货渠道;要发挥“12313”举报电话的作用,着力提升发现线索、经营案件和扩大成果的能力,打掉2个符合省局标准的网络案件;把破获网络案件作为一项硬指标单独考核,对卷烟打假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激发专卖队伍活力,以开展专卖市场管理监督运动战、攻坚战、持久战为抓手,建立烟草专卖流动稽查队,通过业绩考核,把懂管理、精法律、强业务、善经营的不同岗位的精兵强将,选拔充实到流动稽查队,使其真正成为决策落实的先锋队、市场监管的战斗队、打假破网的攻坚队、法律普及的宣传队、安全稳定的防护队、人才成长的预备队、量效增长的保障队。要创新服务思想,改进服务方式,建立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专卖管理服务向服务管理转变、“用力”管市场向“用智”管市场转变,为专卖执法赢得群众基础,树立烟草专卖队伍新形象。
(四)深入开展绩效管理年活动。2010年是行业的绩效管理年。要把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岗位管理、完善薪酬制度、落实绩效考核办法,作为绩效管理年活动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目标,严格绩效考核,与工资挂钩,对考核结果综合排序前10名的,由人劳部门制定管理办法,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一是加强卷烟营销业绩考核。重点加强客户经理、市场经理、电访员和送货员的考核,把卷烟销量、结构、省外烟比重、日常管理等作为客户经理的重要考核指 标,提高培育品牌、引导消费、差异化服务水平,确保卷烟销量增长、结构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把辖区客户经理的平均业绩作为市场经理的主要考核业绩,提升市场经理品牌培育、市场分析能力,确保日常监管和指导到位;积极推进电访员职能转型,促进订单量、订单结构的明显提高;加强送货员基础工作考核和日常工作考核,严格劳动纪律、岗位职责、安全管理,及时沟通异常信息,确保送货户次、里程、数量到位,电子结算率达到95%以上。二是加强烟叶客户经理业绩考核。把面积落实、技术指导、服务到位率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在加强理论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综合考试的基础上,按照烟叶生产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进行随机抽查考核。三是加强专卖人员业绩考核。把辖区客户经理工作业绩、全县销售占全市平均值作为专卖人员考核指标,把证件维护、新户入网、客户库存和价格情况调查等纳入市管员目标考核,把查处有效客户假冒卷烟数量和成效纳入稽查员目标考核,把违规案件查获率、案件办理纳入专卖管理人员目标考核。四是加强县级局领导班子业绩考核。把各单位对口部门的平均业绩考核作为班子副职的考核业绩,班子成员副职的平均考核业绩为各单位一把手的考核业绩。各单位一把手是市局决策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把阶段性重点工作、重大事项落实列入一把手业绩考核内容,与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加权平衡,核算绩效薪酬。要努力通过绩效管理年活动,全 面打通员工晋升通道,营造“岗位靠竞争、晋升靠业绩、收入靠贡献”的干事创业氛围。
(五)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把全面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作为促进经济运行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严格落实,严格监督,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一是推进费用管理创新。推进费用管理创新重点在强化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去年,我市三项费用和费用率较上年都有所增长,较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5个和0.37个百分点,因此,要把控制费用成本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严格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加强对福利费、卷烟物流成本、烟叶产前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支出的监管,控制和压缩差旅费、招待费、会议费、车辆运行费等非生产经营性开支,确保全年除工资性费用增长外,其他各项费用不高于上年水平。二是推进资产管理创新。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推进制度创新,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资产处置管理,提高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项目建设,做到规范程序、严格监管,重点抓好行政新区经营业务用房、配送中心联合工房,鹿邑、商水烟叶工作站,郸城、太康、沈丘中转站的建设,把这些项目工程建设成为阳光工程、廉洁工程、优质工程、形象工程。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创新。按照“积极推进信息化与行业改革发展相融合”的决策部署,适应信息化应用从传统的卷烟、烟叶和专卖等领域向人力资源、财务核算、内部监 管等领域转变,适应信息化资源进一步集中的转变,探索信息化支持业务流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现由信息化手段对业务经营的实时全程监管,让新技术成为行业督查考评的有效手段,实现“数字烟草”的目标。四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推进建设学习型机关、创新型行业建设,将“修身立德、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与“内化道德于心,外化规范于行”的管理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宣贯到干部职工中去,让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地“把诚信铸造成我们的尊严”,在“周到服务、成就客户”中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满意”,承担“为国家创造财富、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使命,真正使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在周口烟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把《周口烟草志》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方法,提高质量,加快速度,确保按期完成,申报市级以上社会科学奖。五是推进安全、稳定、和谐发展创新。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开展系统安全培训,切实抓好隐患排查治理、消防安全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高安全处置能力和效果。继续推进信访稳定“五个一”工作,创新基层信访工作方法,畅通信访渠道,有效预防、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在和谐稳定中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1 相信职工、理解职工、尊重职工、成就职工,形成和谐、宽容、稳定的良好氛围。
(六)奋力推进规范上水平。规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要把严格规范作为企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认真加以落实。一是积极推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把深入推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作为严格规范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公开事项的预审制度,民主管理的监督制度,工作评议制度和问责制度,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市局(公司)将选择1-2个单位进行试点,明确公开项目,落实公开内容,完善公开程序,健全相关制度,努力取得扎实成效。二是强化管理监督。坚持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推进“三项检查”,规范工程项目投资、物资采购、宣传促销和专项资金使用,加强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督检查;深化明示承诺制度,切实提高对规范的认识,增强规范的自觉性,严格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坚持按流程办事,规范货源组织、货源供应、订单采集、品牌管理流程,以规范促发展,以发展强规范,把企业经营建立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之上。三是认真落实责任目标督查。要高度重视督查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专门组织,明确专人负责,突出加强党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的跟踪落实,加强重点工作的现场督 办,加强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监督管理,努力使重大决策更加科学、目标考核更加公正、内部监管更加规范、企业效率更加提高。四是搞好普法教育。要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进一步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打牢严格规范的基础。
(七)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是我们一贯倡导并坚持的一项重大决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行业领导班子和党风廉政建设是实现跨越发展的组织保证。一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加强反腐倡廉教育,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不廉洁行为。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再监督和预防职务犯罪办公室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同级班子和下属单位领导班子的监督。按照《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相关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督实效,确保全行业经济运行廉洁、规范、有序。积极开展“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评创活动,健全行风评议制度,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二是增强党性修养。健全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把重心放在增强党性修养上,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坚定理 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党性观念,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直面问题。坚持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敞开思想、揭露缺点、纠正错误。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完善谈话谈心制度,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尤其是对关键岗位的干部实行重点管理,改变对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成绩、正确对待荣誉,做到不贪功、不诿过、不卸责,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班长与班子的关系,善于团结共事,坚持依靠集体力量,注重发挥班子整体功能,努力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工作局面。三是全面改进工作作风。要立足岗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不断强化“求真、认真、较真”的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作风,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要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要以企业是否发展、消费者是否满意、职工是否得到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理念、改进方法、解决突出问题,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真正把发展建立在有质量、有效率、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八)进一步加强行业工会建设。要围绕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这个重点,推进烟草工会自身建设,使工会组织成为党组决策的宣传者、职工权益的维护者、双方协调的沟通者。一是做党组决策的宣传者。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做好行业政策学习宣传,引导广大职工做宣传制度、遵守制度的模范。积极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建言献策活动,激发广大职工主动创业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二是做职工权益的维护者。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关注行业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建立健全行业特困职工档案,完善帮扶长效机制;开展职工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推进职工之家,职工图书馆、健身房、福利店建设,组建职工书画摄影等兴趣协会,培养积极向上的平和心态。三是做双方协调的沟通者。积极组织广大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参与单位的民主管理,督促政企务公开,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争议调解,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按照省总工会的要求,以加强工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重要内容,积极开展争创“六好”基层工会活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相信在市局(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 能够适应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拉高新标杆,实现新跨越,为推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在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篇二
在这样的形势下,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商务部贸易损害调查局共同主办的“全国轻工行业产业安全工作会议”就显得更加重要, 也更有现实意义。在此次会议上, 我们将共同研讨轻工产业安全形势, 明确明年的工作思路, 通过强化四级工作机制, 加强政府、行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形成合力;通过会议交流, 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 总结和推广产业安全工作经验;通过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轻工业产业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明确各级的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我代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总结近年来开展产业安全工作的情况, 提出明年的工作思路。
一、产业安全工作的回顾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产业安全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大家对产业安全的认识不断深化, 工作领域不断扩大, 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初步形成了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规则和指导、行业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广大企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于2005年成立了WTO协调办公室, 负责轻工产业安全的协调与管理工作。办公室本着“组织、协调、服务、推动”的工作原则, 及时传达、学习、贯彻有关部委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 坚持定期例会制度, 组织专项业务培训, 开展调查研究, 分析产业安全形势, 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提出政策建议, 指导工作实践, 较好地发挥了联合会的组织和管理的职能, 在行业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熟悉世贸规则, 应对各种贸易壁垒
轻工业是国外各种贸易壁垒的多发区, 也是重灾区。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涉及轻工产品贸易纠纷的数量居首位, 一些典型案件是国内首发案件, 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世贸规则, 我们经历了从不熟悉到逐步熟悉的过程。随着对世贸规则的熟悉和把握程度的提高, 以及实战经验的不断丰富, 全行业基本上能够做到积极应对、从容应对, 表现出了比较成熟的心态, 应对技巧和应对能力不断提高, 在实战中增长了才干。更为重要的是, 大家用国际化视野审视自身的发展,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经营管理, 提高创新能力、树立品牌形象, 开辟市场资源, 优化了产业安全环境, 为行业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应对各种贸易摩擦中, 各轻工行业协会, 特别是一些重点行业协会, 充分发挥了熟悉行业、联系企业广泛的特长, 从多方面为解决贸易摩擦创造条件, 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体系和服务模式, 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说, 各轻工行业协会在应对国际贸易复杂形势, 维护产业安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应对各种贸易壁垒案件中, 龙头骨干企业发挥了中坚的作用, 他们努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在我们与企业的交流中发现, 许多企业在应对各种贸易壁垒的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表现出更多的自信。这种自信是市场把握能力、产品竞争力和运用贸易规则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也应该看到, 一些企业在应对贸易摩擦中, 表现出畏惧和厌战的思想, 过于计较暂时的得失, 除了缺乏长远经营的考虑外, 根本原因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产品质量不够自信。对这些企业而言, 提高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 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2、发挥协调职能,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轻工业产品门类多, 不同行业之间关联度低。我们在工作中突出了联合会的“联”字, 在工作职能设计上, 注重发挥各轻工行业协会的作用。联合会主要负责全行业的共性问题和解决一些行业的突出问题, 重点发挥协调、指导的功能。经过不断的摸索, 初步形成了商务部———联合会———行业协会———企业之间的四级工作体制, 在创新工作模式、产业安全预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成功的实践。为了更好地发挥WTO协调办公室职能, 一方面, 组织重点行业协会参与活动, 听取他们的意见, 利用联合会与政府管理部门建立的工作渠道, 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 寻求各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 努力开展贸易壁垒新情况、新变化的研究, 总结和推广各行业在应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指导工作实践,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 维护国内产业安全的任务日益突出。一方面, 国外产品向国内市场倾销, 扰乱了国内正常的市场秩序, 使国内企业蒙受了经济损失;另一方面, 国际资本对轻工品牌企业实施收购, 暴露出明显的行业垄断意图, 已经对国内一些轻工行业的产业安全构成现实的威胁。这就要求我们把“两反两保”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将防范关口前移, 为行业发展提供保障。对此, 我们积极配合开展国内反倾销调查, 对行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评估, 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
3、突出阶段重点, 强化主要工作环节
近年来, 贸易壁垒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特殊保护措施、技术贸易壁垒等多种形式并存, 不同阶段反映出一些不同的特点。
提高产业安全工作的实效性, 就要研究和把握阶段性特点, 强化重点工作环节。为了破解技术贸易壁垒设置的障碍, 我们大力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 从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化组织和体系入手, 推进产品标准升级, 提高国际标准的采标率和标准化水平, 开展了产品质量专项治理工作;实施重点行业技术创新计划, 争取国家资金和项目, 解决行业技术瓶颈问题, 推广行业技术研发平台, 推进“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 开展轻工业科技创新奖评选活动,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为了提高对全行业经济运行规律的把握能力, 我们加大了产业安全预测预警工作力度, 从2007年起, 推行了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制度, 组织各行业协会研讨经济运行状况, 编写经济运行报告, 提出重点关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开展产业安全研究与分析工作。按照商务部建立和完善产业安全预警体系的工作要求, 开展了企业信息直报工作。由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承建的“轻工行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项目于今年正式实施, 项目完成后将首先对轻工15个重点行业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跟踪, 与各轻工行业协会合作, 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平台, 共同开展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产业安全预警工作。
4、深化工作主题,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维护产业安全, 根本在于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国际市场疲软, 很多轻工出口企业陷入困境。瞬息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让我们更加冷静地思考行业发展的问题, 对多年来行业积累的运行质量不高、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反思, 透过金融危机的表象, 查找深层次的原因, 加深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多年来, 虽然我们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但是在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 多数人对国际经济潜在风险的心理准备不足, 片面追求发展速度, 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低效能的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改变。一年多来, 轻工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工作方针,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期间, 我们一方面努力落实保增长的目标,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营造有利于轻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随着国务院“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六项政策措施”、“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措施的出台, 提振了全行业的信心, 也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做了准备。今年轻工业保增长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我们要把工作的重点适时地从“保增长”转移到“调结构”上来。
二、对轻工行业产业安全形势和行业状况的基本评价
轻工产品市场化程度高,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是最容易受到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行业。分析轻工业的现状, 要用两分法, 既要看到行业面临的各种困难, 也要看到行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生的积极变化。
(一) 轻工业经济运行特征的基本判断
1、轻工业产业综合竞争力没有削弱
国际金融危机给轻工行业出口造成很大冲击。受国内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出口产品成本增加, 原有的一些比较优势正在弱化。同时, 也应该看到, 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拉动了国内消费品市场, 国际金融危机后, 虽然我国轻工业出口额占销售额的比重降低, 但2009年全年轻工业行业工业总产值仍能实现10%以上的增长。说明轻工行业产业竞争力没有因国际金融危机而削弱, 仍然是国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同时也面临着新兴市场国家的严峻挑战。
2、劳动密集型特征短期内难以改变
轻工业是民生产业, 不仅直接承载着约3500万人口就业, 其产业链惠及了2亿多农民。在行业发展过程中, 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步伐加快, 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结合的特点正在显现。但是, 从行业国际竞争力上看, 由于我们还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贴牌生产、委托加工仍是出口的主要方式, 这种状况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同时也出现了出口产品档次和产品质量普遍提高的可喜变化。
3、产业规模是轻工业竞争优势所在
轻工产品量大价低,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要保持和巩固国际竞争力, 规模效益仍是基本的途径和有效的手段。国内轻工业产品门类齐全, 各行业间发展较为平衡, 产能充沛, 综合配套能力强, 外商采购费用低, 这些综合优势较其他新兴经济国家更为明显。
4、比较优势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
在产业升级中, 既要强调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也要注重比较优势升级对保持产业相对竞争优势的作用。一方面企业要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等方面巩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强调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从提高公共配套服务能力和社会化协作水平、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服务效能提高软实力。
5、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行业新变化
行业和企业的整合和重组的速度加快, 产业转移和承接正在有序进行。在产业转移中, 产业集群建设对产业区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带动了产业集群地区发展环境的优化, 产业集群式发展已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实现方式。
6、国内市场决定轻工经济运行质量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国际市场恢复需要一个较长的阶段, 目前虽出现了企稳和恢复性增长的积极变化, 但不确定因素较多, 要充分认识到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既要坚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动摇, 又要注重国内市场的开发, 在扩大内需中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 对当前行业产业安全形势的基本判断
1、国际市场萎缩是贸易摩擦增长的关键因素
导致轻工出口大幅下滑, 各种贸易摩擦快速增长的关键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我国轻工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大, 受到的冲击显得更加强烈。对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情况, 要用平常心对待, 做到处事不惊, 冷静观察, 积极应对。
2、产业安全严峻形势有向常态化发展的趋势
产业安全的严峻形势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贸易摩擦的类型扩大。贸易案件的类型除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知识产权保护等常用贸易措施外, 还增加了反规避、特别保障措施非常用的贸易措施。二是涉及贸易摩擦的轻工行业众多。据不完全统计, 近两年贸易摩擦案件涉及的轻工行业有:制鞋、五金、日杂、罐头、家具、灯具、文具、家电、塑料、电池、衡器、造纸、陶瓷、照明、日化、饮料、文体用品、制盐、玩具、自行车、皮革、眼镜、发酵制品共23个行业。三是发起贸易摩擦的国别数量扩大。涉及巴西、土耳其、阿根廷、印度、新西兰、墨西哥、加拿大、美国、哥伦比亚、欧盟、秘鲁、南非、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多米尼加、马来西亚、乌克兰、韩国、俄罗斯、厄瓜多尔共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涉案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欧盟、阿根廷、土耳其、印度等国家。四是发展中国家的涉案数量迅速增长, 几乎占案件数量的一半。五是反倾销、反补贴的案件快速上升, 且贸易保护的传导作用明显加剧, 一个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可能会引发多个国家效仿, 使贸易保护的破坏性加大。
3、技术贸易壁垒是轻工业出口的主要障碍
虽然反倾销、反补贴案件数量在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中所占比重最大, 但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紧密相连, 涉及面十分宽泛, 难以把握, 其影响则更深远。在全球变暖的大形势下, “绿色环保”、“低碳经济”正在带动新一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展开, 不仅对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也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明年做好产业安全工作的几点意见
产业安全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既要着眼于行业的发展, 把产业安全作为发展过程来认识和把握, 又要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 本着“讲实效、易把握、可操作”的要求安排工作, 扎实做好基础和防范工作, 解决实际问题。要明确工作重点和分工, 落实工作责任和目标, 长短结合, 扎实推进, 特别要注重全面提升产业安全意识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对此, 我们从进一步完善产业安全四级工作机制出发, 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轻工行业产业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并推出了行业产业安全工作季报制度。
现对明年产业安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1、把落实轻工业振兴规划作为工作主线, 注重轻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最近,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并提出了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明年是落实《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关键一年, 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 抓紧组织实施。继续抓好扩大内需, 稳定国际市场、加快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和产业有序转移等项重点工作。各行业协会的工作, 要围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展开, 将产业安全工作与产业结构调整、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摆在工作的首位。
2、把落实四级联动机制作为制度建设重点, 注重提高应对复杂情况能力
落实政府管理部门、联合会、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责任, 是提高轻工业应对产业安全复杂情况能力的保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四级联动机制已经初步形成, 但还缺乏规范。下一步的重点:一是要更加密切与商务部的工作联系, 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分工, 落实配套项和资金;争取商务部的工作指导, 为行业提供更多、更快捷的产业安全信息资源。二是加强轻工业联合会WTO协调办公室的工作, 强化重点行业协会的作用, 加强对各行业协会产业安全工作的监督指导。三是各行业协会要建立完善工作机构, 配备充实必要的人员,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确保工作实效。四是加强与重点企业的联系, 调动他们参与行业产业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3、把落实产业安全工作指导意见作为抓手, 注重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面对各种贸易摩擦,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化解, 另一方面要积极应诉, 切实维护好行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要把贸易摩擦多发的行业、已经发生或正在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产品作为重点, 做好预警工作。要跟踪国际标准、先进国家的标准的制修订情况, 以及与本行业相关的国外专利技术、专利产品的情况, 把握新标准、新技术以及产品研发的方向, 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追赶计划;要关注“低碳经济”概念下的新一轮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 注重节能减排和绿色产品的开发, 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注意发挥重点企业在产业安全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总结和推广企业通过做好产业安全工作, 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 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典型经验, 让更多的企业把维护产业安全与企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要注意总结行业组织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中做好产业安全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加强产业安全信息平台和企业信息直报工作, 提高预测预警的能力和水平。
3.在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篇三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吴晓青(二○一○年三月二十日)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2009年全国环保科技工作有很多大事、好事。刚才,我们向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奖的同志们颁了奖。我还要向大家报告两个好消息:一是中国环科院院长孟伟同志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另一个就是国家召开了野外科技工作表彰大会,南京所、华南所以及蔡道基院士等5位专家分别荣获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借此机会,向获奖的同志再一次表示热烈地祝贺,向出席会议的代表表示欢迎,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第一线的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以及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精神,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主题,准确把握当前环保科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2010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国环保科技力量,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环保目标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我部重要会议精神,增强做好环保科技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和环境保护部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环保科技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做好我们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的要求上来。总的来讲,最近中央和部党组关于环保科技的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将生态环保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作出了三点重要判断:第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使2009年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第二,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第三,必须把保持我国经济当前平稳较快发展和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上下工夫。为此,总书记提出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八点意见,其中重要的一条即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在培训班上分别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环境保护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是历次报告中涉及环保工作最多的一次。这些都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已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当前,环保有四件大事,一是污染源普查,二是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三是“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四是水专项。前三件事均基本结束并分别向国务院进行了汇报。水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领域最大的科技项目,是破解我国水环境问题的重大举措。2009年12月初,李 克强副总理视察了中国环科院和监测总站,并主持召开环保工作座谈会,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环境科技创新。他说,无论是加强环境保护,还是发展环保产业,科技都是重要支撑。要大力加强重大环境问题科技攻关,在基础领域和掌握核心技术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突破,在区域性流域性环境污染、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核与辐射安全防护、应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循环经济、生态价值评估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最近,周生贤部长说,中国的环保事业正处在大发展的前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科技。因此,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过程中,必须把环保科技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三是明确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座谈会,听取了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了重要指示。第9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在听取“十一五”环保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和污染源普查报告之后,温总理再次提到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李克强副总理在视察环科院和总站时也强调,环保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保技术的提升任重道远、大有潜力。要以产业化为目标,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育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突破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瓶颈。要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环保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环保科技体制机制,注重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要开展技术示范,加强政策引导,加快环保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把环境科技转化为环保现实生产力。当前,建立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污染减排效果,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我们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实现环保产业大发展,为环保事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是要加快实施水专项。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3月15日刘延东国务委员听取了能源环保板块三个科技重大专项汇报,充分肯定了水专项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她指出,与其他重大专项相比,水专项具有研究覆盖面广、污染源类型多,示范研究周期长、见效慢、配套要求高、实施难度大等鲜明特点,攻关任务很重,需要长抓不懈。下一步,一是要加强专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沟通配合,切实在行政管理和政策引导上形成合力。二是加强统筹规划,推动水专项与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重点治污工程紧密结合,加快关键技术示范推广;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及地方的沟通协调,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和界河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科技支撑。三是要积极探索水污染治理新模式,创新企业参与专项实施机制,推动水资源开发循环利用,培育和壮大环保产业。国务院领导的重要讲话,为加快水专项实施步伐指明了方向。
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要认真领会和深入落实中央的这些最新要求,认清肩负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大力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和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2009年全国环保科技工作进展
2009年,全国环保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的决策部署,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是积极推动了环保产业发展。根据温家宝总理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论证,共同拟定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草案。联合中国银行共同举办了中国环保产业发展高峰会,召开了一系列环保产业论坛、展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各地纷纷抓住机遇,采取了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新举措。浙江省政府发布了加快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召开了全省环保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大会。湖南省政府明确了环保装备制造业和环境服务业由环保厅主抓,同时以省政府名义发布了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河南、山东、陕西、四川、云南等地环保部门也抓住机遇,积极谋划环保产业规划,掀起了大发展的热潮。
二是及时调整了水专项实施计划。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水专项及时调整了实施计划,对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已有较好工作基础并对扩大内需能够产生直接拉动作用的70项课题加快了实施进度,将企业牵头比例提高到20%,企业参与比例提高到35%。这些项目的提前实施,必将在扩内需保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以科技标准政策为引导,增强了内需驱动力。调整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发布了9项环境标志产品标准,政府绿色采购产品种类由19类增加到21类,有700余家企业生产的8000多个规格型号的产品列入了清单,使更多的企业享受到了绿色消费的优惠政策和发展机遇。利用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这一平台,正式启动了低碳产品认证工作,初步确定将汽车、家电产品和办公设备等排放温室气体较多的产品种类作为开展低碳产品认证的优先领域,并启动了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会同商务部、科技部加快了传统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步伐,并提出了低碳指标要求。此外,为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了家电下乡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在实施三大基础性战略性环保工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污染源普查、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水专项是环境保护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环保科技管理部门或是牵头或是参与,团结和带领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在污染源普查中发挥了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污染源普查既是一次重要的国情调查,也是一次重大的科学研究,国家环保公益性项目专门将产排污系数研究作为重点支持方向,相关成果在污染源普查实践中得到直接应用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广大环保科研人员认真参与制订普查技术方案,积极开发利用普查成果,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查清了主要污染物产生、处理和排放情况。这是环保部门目前掌握的最为全面、最为翔实的污染状况基础信息,是一笔宝贵的信息资源和社会财富。2010年1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专门听取了污染源普查的汇报,对普查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在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中发挥了骨干作用。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是总结过去、指导现在、谋划未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中国工程院、环境保护部的共同组织下,集中了中国最精锐的科技力量,包括几十位院士和几百名权威专家,涉及到环境领域的绝大部分科研院所以及很多地方环保部门,前后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深入研究,为全面、系统、协调地解决中国环保问题提出了战略对策,顺利完成了既定任务。这项研究对当前环境形势、环境问题成因分析准确、揭示透彻,提出的对策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是提出了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对此,李克强副总理给予充分肯定。
三是在水专项组织实施中发挥了领军作用。水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领域规格最高、投入最大、人员最多的一次科技攻关活动。在国家和各地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全国近万名环境科研人员,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水专项得以顺利启动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目前,项目和课题立项论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共启动了32个项目230个课题,占“十一五”拟启动课题数的96.6%。大部分示范工程、配套工程和配套经费得到落实,部分项目和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自实施水专项以来,中央财政已下拨了12.3亿元经费。
(三)面向环境管理需求,为重点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为谋划“十二五”思路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集成水专项、公益性科研专项等项目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流域水污染物、氮氧化物和氨氮控制的技术路线和政策建议等,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直接吸收进规划编制思路。针对火电厂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发布了技术政策和我国首个燃煤电厂最佳可行技术指南,针对钢铁、火电、造纸等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重点行业,编制完成了25项环保技术规范性文件。同时,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国家“十二五”环保科技发展规划框架。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开展了西藏生态安全和生态补偿战略研究,为青藏高原环保规划编制提供了有力支撑,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是污染减排科技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环保公益性项目安排的造纸等19项重点行业污染减排课题已经陆续取得阶段性成果,进一步丰富了相关行业总量控制与减排的技术方法。水专项突破了化工、制药、冶金、化纤等行业污染物减排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示范效果良好。全面实施了机动车国三排放标准,发布了摩托车国三排放标准实施方案,提出了国四排放标准实施方案。开展了钢铁烧结等重点行业污染减排技术筛选与评估研究,发布了我国《环境保护技术发展报告》,更新发布了《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目录》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制订了43项适用于污染减排的技术文件。各地也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污染减排的科技含量。重庆实施了节能减排科技接力行动,每年安排3000万元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技术交流和管理能力提升等。宁夏根据当地特色行业,开展了马铃薯淀粉污染减排关键技术研究,提升了该产业减排技术水平。福建、黑龙江、吉林、海南、青海等地通过实用技术推广示范、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等措施,在污染减排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是在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去年,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污染事件频发,陕西、湖南、河南等地先后发生重金属污染、石油污染等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环保科技工作者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过程中,大力弘扬中国环保精神,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支撑有力,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为举一反三,针对环保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在排放标准中强化了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对企业周围的敏感区域提出了环境质量监测和控制的要求。出台了《国家排放标准中水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案》,有效解决了目前间接排放污染源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执法依据问题。
(四)完善三大体系,进一步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
各级环保部门继续实施以科技创新、环保标准和环境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环保科技工程,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系,增强了创新能力。
一是基本建立了比较合理的环境科技创新体系。环境科研项目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系统部署、重点突出、产出高效、超前布局”的合理格局。国 家环保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继续加大。2009年,共落实科研经费近10亿元, 与2006年的3000万元相比翻了几十倍。其中公益性科研项目经费1.8亿元,经环境保护部推荐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973等渠道落实科研经费1.5亿元,水专项落实经费6.6亿元。环保直属科研院所、中科院、高校等环境科研力量,形成了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国家环保科技奖数量在2008年基础上增加了30%,进一步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了科研人员诚信管理,对存在不规范问题的单位进行了责任追究。加快了环保科普基地建设进度,评出了两批共12个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得到了有关方面的积极响应。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环保标准体系。修订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计划工作程序》、《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备案管理办法》等4项规范性文件。启动了地表水、环境空气、土壤等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去年,新发布了115项国家环保标准,国家环保标准总数已突破1200项。在绩效考评中,标准项目因预算执行规范、成果产出率较高而受到了评估部门的好评。地方环保标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去年有5项地方标准发布实施,标准备案数达到了48项。北京发布了地方环保标准体系规划,上海实施了环保标准行动计划,黑龙江、山东、广东、天津、陕西、辽宁、福建等加快了地方环保标准制订步伐,进一步完善了符合当地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的地方标准体系。
三是初步构建了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在发布《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工作,突出了规范化建设和技术引导。制定了《国家环境保护技术评价与示范管理办法》、《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编制指南》等5项管理制度,发布了《环境工程技术分类与命名》等4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针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集中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工程技术规范和最佳可行技术指南。为满足农村环保和重金属污染防治需要,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发布了《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召开了全国造纸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宣贯和污染治理技术交流会,促进了造纸行业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批准建设了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和危废处置(重庆)工程技术中心。在各地的大力配合下,组织对拥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修订了运营资质审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批工作。
(五)环境健康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初步进展。
一是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初步建立了环境健康部际协调机制。与卫生部联合举办了“第四届东南亚与东亚国家环境与健康高层会议”,以“大气环境与健康”为主题组织了“第二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黑龙江、广东制定了本省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湖南和云南建立了环境与健康工作协作机制。
二是环境健康调查与研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淮河流域环境健康调查项目稳步推进。在沿淮四省政府及其环保部门的支持下,会同卫生部完成了对15个重点区县的环境致癌污染物调查,制定了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并组织进行试点示范。组织近百名专家,分八个调查组对国务院领导批示的环境与健康问题突出地区开展调查。发布了我国首个《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为应对突发环境健康事件提供了技术支持。中日环境健康研修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借鉴国外经验提高我国环境健康管理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扎实起步。提出了环境保护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总体思路,起草了环境保护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了与国家气候变化归口管理部门的对接与联系,与相关部门加强了沟通与合作,进一步理顺了内部工作关系,明确了职责分工。参加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并圆满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开展了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控制定量效应研究、低碳经济模型开发及其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应用研究,为我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提供了初步支撑。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开展了北京市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制订了《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宁夏组织开展了全区碳排放情况的摸底调查。
回顾2009年,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部党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地方各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全国环保科技工作者扎实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环保科技工作距离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比如环保科技的整体力量相对还比较弱,基础还不够牢固,对新型环境问题的研究有待加强,环境科研领军人才比较缺乏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在今后通过创造性的工作逐步予以解决。
三、2010年环保科技工作安排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今年环保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按照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的要求,科学谋划“十二五”工作,继续推进环境科技创新、环保标准体系和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三大环保科技工程,夯实环境健康与气候变化两项基础,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强化科学决策机制,全面落实科技兴环保战略。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水专项为龙头,全面推进环境科技创新工程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要着重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围绕管理需求,组织精干力量,做好顶层设计,突出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积极谋划推动区域大气、土壤修复和环境基准等重大项目申报工作。二是加强与财政、科技等部门的沟通与对接,争取科研经费稳中有升。三是要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集成与产出,多推出几个精品项目,力争在国家科技奖评选中占有一席之地。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重中之重是抓好水专项。各地要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要求和2010年1月份水专项会议的部署,团结协作,共同组织实施好水专项。关于水专项,我再强调三点:一是要注重流域层面集成,及时总结标志性研究成果,确保“控源减排”阶段目标能够如期实现。二是以国家重点流域水质改善和支撑环境管理为目标,凝练专项的科技需求,编制好今明两年 和“十二五”实施计划。三是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这里,还要特别讲一下重点实验室的创建工作。今年科技创新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落实李克强副总理在调研环保工作时的指示精神,力争在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实现突破。希望各有关单位抓住机遇,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早日建成一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继续做好部级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全民科学素质”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大力推动环保科普基地建设,强化公众的环境意识。
第二,与时俱进,加快实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进一步提高标准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标准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提高标准的科学性,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环境基准研究。基准不科学,质量标准就无法真实反映客观规律,环境保护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二是要努力使排放标准与环保目标相衔接。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调整排放标准的控制水平,设置适当的环境准入门槛,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三是要大力加强环保标准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高标准的系统性。按照“标准簇”的管理模式,以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核心,以其他标准为配套,努力构建新时期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污染源监控标准体系和清洁生产标准体系。标准簇是指针对特定环境问题而形成的层次分明、协同支撑、相互配合的一系列环保标准的统称,是环保标准体系建设的集成表现形式。今年要针对SO2、COD、氮氧化物、氨氮、重金属、POPS等重点污染物,制修订相关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监测规范、样品标准、清洁生产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以及环境信息标准,力争实现相关标准成龙配套,不断提高环保标准的系统性。
进一步提高标准的适用性。严把环保标准立项关,对制修订和实施标准项目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逐步健全符合当前环保实践需求的标准体系。要及时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为修订标准提供依据。加强标准宣传培训,引导社会各界准确理解和执行标准。
第三,以技术政策为统领,深化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
要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就是按照《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全面推进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重点突破就是抓住钢铁、火电、造纸、农村、重金属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以及政策引导、技术筛选、标准制订等重点环节,力争今年出台铅冶炼、锰冶炼、畜禽养殖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完成火电厂脱硝、氨法脱硫等工程技术规范,组织编制钢铁、铅冶炼、农村生活污染防治等最佳可行技术指南。
要按照整合资源、明确方向、合理布局的要求,加快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步伐。今年争取在监测、燃煤污染控制、电子废物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和畜禽养殖等领域批准建设8-10个工程技术中心。加强对工程技术中心的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科技创新试点,引导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步伐。
加强对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引导。进一步深化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加快已建园区的低碳化改造步伐,力争今年新批准建设8-10个园区,验收3-5个园区。以推进可持续消费、政府绿色采购和环境标志为重点,促进生产与消费模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着力点,全面落实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
积极争取全国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调查专项早日立项。国务院领导同志已有明确指示精神,近期要组织精干力量尽快形成可行性报告,提出实施方案和经费需求,主动向财政部门汇报沟通,争取支持。这是一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也涉及全国大多数地方,希望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抓好落实。
继续做好淮河流域环境健康调查。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全面完成流域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完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争取早日向国务院提出结论报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省要根据《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省级和有关县市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并纳入“十二五”环保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监测体系,开展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试点工作。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通力合作,力争在阶段性评估中取得好成绩。
要继续夯实环境健康工作基础。逐步建立环境健康信息共享和人才支撑体系,开展环境与健康相关的政策标准研究以及环境与健康的信息分析等工作。各地也要高度重视环境与健康工作,要在机构建设、经费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确保环境健康工作顺利推进。
(五)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夯实环保部门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基础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参与、争取主动。近期,可考虑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发布《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按照“夯实基础、立足环保、做大做强”的指导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发挥环保部门在环评、监测、统计、监管、宣教等方面的部门优势和特色,统筹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扩大环保部门在气候变化工作中的影响。
二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围绕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和减缓三大主题,开展气候变化与环境质量、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减排协同控制、低碳经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等方面的研究,重点抓好在研项目的成果产出工作。
三是多措并举加大参与力度。要大力开展温室气体监测和低碳相关试点示范工作,同时积极推进低碳产品认证相关工作。加强环保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做好社区家庭碳排放调查及公众教育项目,并在环保部门有关培训班上开设气候变化相关课程。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并做好相关议题的跟踪和研究工作。
(六)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环保产业是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提升环保水平的重要技术保障,同时也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各级环保部门要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自身优势,不断健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承担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工作的地方环保部门还要主动协调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统筹指导环保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强产业引导。通过及时发布污染治理规划、技术政策、环保标准,进一步明确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定位、结构布局、重点任务和配套措施。结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规划以及节能环保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今年环境保护部要争取出台环保系统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二是注重政策扶持。环保部门推动环保产业,不是要管理企业、干涉市场,而是要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规范和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税收、工商等部门,出台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让企业真正从发展环保产业中得到实惠。
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引领作用强的环保产业龙头骨干企业,鼓励环保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增强企业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是着力形成一批环保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基地。依托生态工业园区、环保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特色环保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重点培育建 8 设一批集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环保产业集聚区和基地。
(七)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实现环保科技更快发展
认真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十二五”环保规划体系涵盖了20多个规划,今年将全面进入编制和咨询论证阶段。环保科技部门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专家智力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好咨询委、科技委的作用,为各项规划编制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持。要充分吸收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编制好环保科技发展、环保标准和环境健康三个专项规划。各地要结合地域特点,凝练科技需求,充实国家规划,完善地方规划。
积极探索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结合中央事业单位改革和部环评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环保系统的科研院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科技资源,真正围绕科研这一中心任务,不断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进一步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各地在落实好水专项地方配套经费的同时,还要多渠道增加投入,继续争取地方政府以及科技、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给予更大的支持,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环保科技投入渠道。国办几年前已经转发了科技部和财政部关于设立国家公益性科研专项的文件,希望各地要以此为据,积极争取地方的公益性环保科研计划,加大投入力度。
建设创新型环保科研团队。要抓住编制生态环保人才中长期培养规划的机遇,科学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合理设置优势学科,打造良好的人才梯队。要创新机制,大力培养青年科技骨干,职称评定要对青年科研人员有所倾斜,让更多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4.在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篇四
党中央、国务院对交通运输工作高度重视。去年,胡锦
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张德江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交通运输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张德江副总理就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农村公路建设、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内河航运发展等问题深入基层考察调研、指导工作,有力推动了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刚才,德江副总理又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
下面,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2009年交通运输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交通运输部、民航局和邮政局组织实施国务院批准的“三定”规定,机构改革平稳有序,内设机构到位、工作职责到位、人员定岗到位,省级交通运输部门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为推进新时期交通运输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积极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服务水平,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应对处置突发事件,作好重大活动交通运输保障,保持交通运输安全形势平稳,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成效。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制定了保持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平稳较快发展的相关措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公路水路民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万亿元,据测算,拉动gdp增长约0.5%,消耗钢材超过1300万吨、沥青约2000万吨,创造就业岗位约1200万个。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19公里;新增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96个;改善内河航道里程1192公里。大广高速公路北京至承德三期工程、连霍高速公路宝鸡至天水段、舟山跨海大桥、沪瑞高速公路坝陵河大桥、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长江纳溪至娄溪沟航道工程、天津滨海机场飞行区改造工程、腾冲驼峰机场等重点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四川加快灾区公路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福建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组织实施交通“加快发展”计划;湖南积极推进长株潭交通一体化;广西加快泛北部湾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和西江干线亿吨航道建设;辽宁建成1443公里的沿海公路;黑龙江启动公路建设“三年决战”;湖北加快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转变,着力推进武汉新港新城建设。各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强质量监管,开展了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桥隧工程风险评估和试验检测等专项治理活动,工程建设质量稳中有升。
组织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的审查;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治理,京杭运河、西江航运干线和长江、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启动长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完成了港珠澳大桥工可审查。
二是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确保旅客、重点物资和城乡居民生活用品的运输,有效组织铁矿石疏港和电力“迎峰度夏”、冬储煤运输,强化内河枯水期通航保障和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船闸通航管理。圆满完成了6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交通运输保障任务。组织抢运了大陆支援台湾“莫拉克”特大水灾的救灾物资。加强公路水路民航交通工具甲型h1n1流感防控。积极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组织召开了全国推广山东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经验现场会,张德江副总理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国办转发了六部委《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意见》。
一年来,公路、水路、民航运输生产和邮政业务继续增长。全年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完成210亿吨、36384亿吨公里、278亿人、1345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9.4%、10.7%、3.6%、7.8%。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完成31.4亿吨、57440亿吨公里、2.22亿人、6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0%、14.0%、2.9%、5.8%。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9.1亿吨,同比增长8.2%。两岸直航一年来完成客运量140万人、货运量5780万吨、集装箱14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0%、2%、11%。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42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3亿人、周转量3374.9亿人公里,货邮运输量445万吨、周转量126.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4%和19.7%、17.1%、9.3%、5.6%;邮政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632亿元、1095亿元,同比增长16.4%和14%。
三是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持续推进。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中央投资比重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大对
“少边穷”地区扶持力度,实施第三批农村公路示范工程。中央车购税安排农村公路投资比上年又有较大幅度增长。总结推广陕西等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经验,促进农村公路有序健康发展。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38万公里,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山西、安徽八省市提前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广东、贵州、宁夏等省区已全面落实管理养护责任、养护机构人员和养护资金,建立了协调监管考核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客运财政补贴制度。国家和区域性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全年减免通行费超过100亿元。
四是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稳步有序。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是国家规范税费体系、完善价格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决策,也是依法筹措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规范交通税费制度的重大改革。其中,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对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到去年年底有13个省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站点1430个,占全国同类站点的74%。全国安置改革涉及人员过半,山东、海南、云南、宁夏四省区全部完成人员安置工作。会同财政部印发了《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中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安排260亿元中央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债务偿还。制定了中央燃油税增量资金分配办法和城乡道路客运、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成了相关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
五是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得到强化。建立了覆盖全国100个重点城市道路旅客运输的动态监测机制。颁布了《汽车运价规则》和《道路运输价格管理规定》。推广山西等省治超经验,加大车辆超限超载源头治理和联合治理的力度,全国干线公路货车超限率下降到6%左右。
制定了公路施工企业信用评价规则、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和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继续开展水运项目代建制和内河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发布实施9项水运工程强制性标准。加快建立和实施注册验船师、道路工程注册土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制度。
推进水运运力调控和结构调整,强制淘汰超龄船舶,鼓励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淘汰。开展水路内贸集装箱超载集中治理。建立渤海湾客滚运输和国际集装箱班轮的运价备案制度。延长了中资方便旗船特案免税政策。制定了进一步促进两岸海上直航12项政策措施,首次开通大陆至台湾本岛客滚班轮运输。
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精神,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规范发展出租汽车行业的若干意见》。配合地方政府妥善处置了出租汽车群体性事件。与公安部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从事出租汽车经营专项治理活动,查处各类“黑车”24.8万辆。组织开展新时期道路运输业发展大调研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六是交通运输安全形势保持平稳。继续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年”活动。组织了危险化学品运输、砂石运输船和施工船安全管理、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运输船舶吨位丈量、海船检验质量等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对查出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改率达到94.9%。修订完善了《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订的《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经国办批准印发。指导各省级海上搜救中心制定完善搜救应急预案,与卫生部、民政部、工信部、农业部、气象局等部门建立了海上搜救联动机制。举行了“2009年国家海上搜救桌面演习暨东海搜救演习”和“2009中俄界河应急联合演习”等。继续完善海上动态待命救助值班制度,建立了海上救捞信息化决策指挥系统,建成了环渤海湾水域陆岛空中救援网,有序推进东海、南海水域陆岛空中救援网建设,加强海峡两岸救助打捞技术交流合作。协助我国海军护航舰队做好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商船护航工作。加强水运反恐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港航治安局势。启动上海世博会公路运输安全保障措施与东海水域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全年运输船舶交通事故、死亡和失踪、沉船、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同比上升4.7%、下降4.3%、下降6.6%和下降33.1%,组织协调搜救1964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8397人,救助成功率96.2%。成功防抗12次影响我国沿海海域的台风。民航运输保持持续安全,普通邮件和快递安全运行。
加强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武警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力量。修订了《公路交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初步建成国家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并投入运行。组织建设危险品运输和长途客车的gps联网联控系统。部安排安保工程完成投资24.8亿元,整治隐患路段2.6万公里,危桥改造完成投资46.9亿元,改造危桥2407座。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3人以上较大事故件数下降。
七是法制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取得进展。新修订的《邮政法》已于去年10月1日施行,《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潜水条例》、《国务院关于邮政企业专营业务范围的规定》的送审稿已报国务院。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开展了《公路保护条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海上交通安全法》的审核修改工作。颁布规章15件。修改完善了《加强交通运输法制工作的若干意见》,组织开展了交通运输执法人员执法证件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
举办了上合组织交通部长第四次会议。与立陶宛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亚欧交通部长会议和亚欧交通发展论坛。中美交通论坛第二次会议就深化相关合作达成共识。启动了实施中国-东盟交通合作发展战略规划的有关工作。参加和承办了中俄运输合作分委会第13次会议、中哈交通合作委员会第5次会议,中蒙汽车运输协定及其议定书完成谈判草签工作。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港口服务网络第一届亚太港口发展大会,在香港成功举办了国际拆船公约外交大会。与欧盟、加拿大签署了海运协定修改议定书,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南非等国签署了15个交通合作谅解备忘录。我国再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报请国务院批准了我国加入《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防备、反应与合作议定书》。成功举办了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
八是科技创新取得一批新成果。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等一批国家级科技项目的攻关任务。“多年冻土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十一五”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实施了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试点工程和首批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认定工作。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推广电子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组织开展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和服务技术、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山区公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等研究应用。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编号实施工作。出台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标准。
九是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颁布了《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实施了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市场准入制度。公布了“十一五”期第二批全国重点推广营运车船节能产品(技术)目录,推出第三批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组织开展了机动车驾驶员节能、筑养路机械操作手职业技能竞赛。对年能耗量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港口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建立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组织开展港口节能减排联合技术攻关。研究制定营运船舶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标准。
十是党建和行业文明建设不断深化。部党组制定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指导机关和部属单位党建工作。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措施的落实,组织开展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化拓展年活动。扎实抓好老干部工作。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点解决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中招投标、建设程序、工程实施、质量安全和资金管理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领导干部八项规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加大对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农村公路等项目的监督检查。认真开展治理“小金库”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严格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继续深化“学树创”行业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系列宣传活动、“航海日”活动、学习北京东四邮局和杨庆文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窗口行业创建文明单位网上行、出租汽车行业文明创建活动等。
2009年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冲击中,我们认识和体会到:一要增强信心,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二要同心协力,发挥中央、地方、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三要抓住机遇,紧紧把握交通运输工作的主动权;四要深化改革,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五要远近兼顾,把应对危机与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六要心系群众,认真解决涉及民生的交通运输问题。
同志们,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交通运输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之路。这里,我代表交通运输部,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交通运输事业的中央有关部委、地方党委和政府、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交通运输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二、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取向和工作重点,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我们要紧密结合交通运输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在2008年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根据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部党组提出要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发展和战略转型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现代交通业,积极推进交通发展“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2009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交通运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部党组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加快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交通运输业转型。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部党组结合近年来交通运输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进行认真总结反思,进一步深化了对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认识。实践证明,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克服当前困难的有效措施,是提高“三个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交通运输纳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的正确方向。
这些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需求,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又提出了新的任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承和坚持过去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的基础上,从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的实际出发,从公路水路民航邮政联系千家万户、服务亿万群众的特点出发,把加快发展、提高服务能力与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使交通运输业紧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求相适应。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然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现期,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世界经济形势逐步趋好,为交通运输发展和交通运输企业摆脱困境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中央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物流配送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为拓宽交通运输服务领域提供了机遇;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发展绿色交通运输提供了空间。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复杂,解决交通运输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而且又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组建交通运输部以来,按照大部制要求,不断强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发挥好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和用好有利条件,认真分析研究和切实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应对,化挑战为动力,不断开创交通运输工作新局面。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技术水平,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行业,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体系,不断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要切实做到“五个努力”:
第一,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党的十七大把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共同组成的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运行系统和服务系统。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是中央赋予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任务。
去年,部党组结合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三定”方案的落实,对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了工作部署和安排。一年来,根据中央的要求和交通运输行业实际,组织开展了多项专题调研工作,在推进综合枢纽规划建设、促进运输方式衔接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也结合机构改革和“三定”规定赋予的职责,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北京、江苏、重庆、深圳等省市已见到了成效。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按照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履行职责,结合实际,继续探索,扎实推进,逐步形成综合运输体系框架下集约的基础设施系统、现代的运输装备系统和科学的组织保障系统。要统筹规划衔接,建立综合运输规划体系。要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优化通道资源,促进综合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和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要加强多式联运等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要推进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内河航运是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内河航运发展相对滞后,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的充分发挥。前不久,张德江副总理到长江专题调研考察内河航运情况并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内河航运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发展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内河航运,努力实现新跨越。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的指示精神,把加快内河航运发展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有效举措和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抓紧制定“十二五”时期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完善政策导向和法规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内河航运运能大、占地少、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轻、效益高的优势发挥,提升内河航运的地位和作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第二,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安全性、快捷性和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是交通运输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现有存量进行更新改造和优化升级,提高现有公路、航道、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和车船飞机等运输工具的运营效能和管理水平。新建基础设施要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推广应用,努力在公路建设、桥梁建设、机场建设、复杂地质条件下海上设施建设、内河航道整治、邮政物流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不断提高运输装备的科技含量和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加大决策支持、智能交通、安全保障、减灾防灾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新技术之一。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交通运输行业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中的重要作用。“十一五”以来,各地各部门重视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交通运输动态信息采集和监控、信息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交通运行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信息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信息平台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为强化行业管理、提高效率、改善服务、保障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整体上讲,目前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还不相适应,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部门和行业分割,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难,严重制约了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要按照“统筹规划、稳步推进,资源整合、业务协同,示范引领、分类指导”的原则,注重消化吸收信息前沿技术,加大创新,重点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性和区域性信息应用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公众服务、电子商务“三大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逐步建立统一的政策标准体系和协调机制,形成开放、兼容的现代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发挥交通运输信息化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更好地支撑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第三,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领域,也是落实扩大内需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去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物流业发展的严重影响,国务院制定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
交通运输是物流业的重要基础,在物流业链条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近年来,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交通运输领域促进发展物流业的科学途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持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要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拓展服务领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占领物流制高点,把促进物流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增强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要认真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履行好“三定”规定赋予交通运输部门的相关职责。一是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发展甩挂运输、滚装运输、江海直达运输、集装箱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二是做大做强邮政快递物流,重点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健全快递物流体系,建立协调机制,加强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物流的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基础设施衔接和运营衔接。三是积极拓展港站枢纽服务功能,新建港站枢纽运输功能和物流功能要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现有港站枢纽改造植入物流服务功能,加强港站枢纽与后方物流园区的衔接。四是引导交通运输企业通过整合、兼并、重组,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五是健全完善有关物流市场规章制度,推进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
第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和每个家庭。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部制定促进“两型”交通运输发展政策,组织推进“两型”行业建设,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当前,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日益增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日趋变暖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普遍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效能。
交通运输行业是用能大户,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要认真落实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继续推进“两型”行业建设,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加强高效环保、气候友好的交通运输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的开发应用。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运输装备,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沥青、钢材等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发展,加强节水、节地、节材等评估审查,在规划、设计、建设等各个环节,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优化结构,提高使用寿命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快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指标和相关法规标准体系,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机制,继续抓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四是加强引导,倡导公众选择节能环保的公共交通出行。
第五,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
这些年来,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极端天气引发的重特大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重大疫情等突发性事件也在增多,对交通运输安全构成了严重影响和威胁。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既是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根本保障。
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关键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始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在提高安全监管能力方面:要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和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探索建立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全监管机构和企业的安全责任链。要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依法行政、依法监管。要加快实施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加强水上安全监管设施和搜救基地建设,健全监管网络,强化队伍素质,提高安全监管现代化水平。要加快国家路网应急处置中心和平台建设,推进省级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建设,加强客运站安检设施建设和提高城市公交安全监管水平。要突出重点,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的安全监控和布防,特别是要严加监管客运车船、客滚船、危险化学品车船等运输,针对薄弱环节,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在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方面:要完善公路水路应急预案和配套体系,加快建立国家和区域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中心,在重点水域建设船舶溢油应急处置基地,依托大型公路施工、养护单位,建设区域性公路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中心。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协调机制和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应急保障机制。要建立应急运力的储备和征用制度,完善应急船舶、车辆登记备案制度。推进建立应急资金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各方面参与应急救援的积极性。
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基础工作,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是特殊要求。我们既要抓好日常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防患于未然,也要抓好紧急状态的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救急于关键。为充分发挥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作用,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国务院安委会将下发文件,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交通运输部门既承担安全监管的责任,也承担应急管理的责任,要认真履行好职责,不断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不断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丰富和完善。
三、2010年交通运输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也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一年。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工作的部署,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民航局已召开会议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邮政局近期也将召开会议进行安排。这里主要是部署公路、水运的重点工作。
(一)继续抓好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
积极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按照中央提出的投资重点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的要求,组织实施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断头路”建设。全面完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确保年内建成通车。完成地震灾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任务。加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完成60%枢纽城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的审查工作。完成国家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实施工作。
积极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力度的要求,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东中部地区完成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任务,西部地区完成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和建制村通公路建设任务。已经完成目标的省份重点加强危桥、安全防护和排水设施建设。总结推广“少边穷”地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发展经验,推进第三批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加大农村渡口改造和渡改桥力度。
继续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升级、公路安保、危桥整治改造、灾害防治等工程。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组织开展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
深化工程质量监管,继续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推进总监负责制和第三方试验检测试点工作。
(二)加快推进内河航运发展。
以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加快内河航运发展的指示精神为动力,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和完善工作措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内河航运发展。
一是编制完成“十二五”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制定《全国内河航道养护发展纲要(2011~2020年)》,抓好《“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总体推进方案》和《关于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落实。
二是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加快内河航运发展的意见,报请国务院批准。各地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抓好落实的相关措施。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配合,加快推动《航道法》立法进程。
三是作好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重点是长江、西江、京杭大运河等干线和主要支流的航道整治。加快推进长江上游宜宾至水富三级航道建设前期工作;中游实施荆江等重点河段的航道整治;下游重点整治一批碍航浅滩,完成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加快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建设,推进老口、鱼梁航电枢纽和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建设。启动江南运河三级航道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嘉陵江、湘江、汉江、赣江、右江、松花江等河流航电枢纽建设。加强内河航道养护。规划建设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及集疏运通道,统筹老港区改造、功能调整和集装箱、大宗散货等专业化泊位建设。
四是支持武汉、重庆航运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内河集装箱、大宗散货等专业化运输。重点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分步实施京杭运河、珠江、黑龙江干线及其主要支流船型标准化,启动西江航运干线等重要河流的船型标准化工作。
五是调动中央地方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
六是加强内河航运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应用的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继续强化运输保障。
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组织协调重要物资运输、重要时段旅客运输,作好煤炭、矿石、石油、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和抢险救灾物资、农副产品、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的运输。加强春运、“十一”黄金周等客运高峰时段的运输组织协调。作好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运输和安全保障。落实公交优先战略,规划建设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研究推进建立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公共财政奖励制度,引导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加快公交客车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城市公交的出行比重。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和网络建设,实施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在全国免收通行费政策。在10个省区市开展道路货物甩挂与网络化运输试点,探索区域运输便利化体制机制。加强货运枢纽站场建设和综合性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配套建设,制定物流相关技术标准,提高货运的标准化、组织化水平。积极开展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试点工作。
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落实启运港出口退税、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等政策和措施。建设长三角与长江干线港口、航运的信息交换系统示范工程,改造三峡库区船舶安全与防污染设施,做好航道和枢纽的保通保畅工作。完善引航、理货行业管理政策。积极争取出台保障国家战略物资运输的政策措施。
修订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争取将能源消耗和城市客运纳入统计体系。
(四)切实加强运输市场监管。
按照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措施,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建设。
加快形成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行业考核、信息公开的道路运输市场诚信管理体系和市场退出机制,引导道路运输企业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加强源头管理和动态监管,对违法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实行告诫制和“黑名单”制。完善促进出租汽车行业规范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出租汽车行业诚信考核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加大普通公路和桥梁的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力度,继续加强检测站点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强化源头监管,推广派驻和巡查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治超工作责任倒查制。
继续深入开展水运管理规范年活动,加强对国际班轮和无船承运业务的监管和船舶交易市场管理,严格执行中日、中韩等航线营运船舶市场准入标准;调整完善港口价格机制,制止恶性杀价竞争;进一步作好两岸海上直航管理。
加快建立以道路水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长途客运汽车驾驶员和出租车驾驶员为重点的行业职业资格制度。
(五)坚持深化改革和依法行政。
按照《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人员安置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上半年基本完成事业编制人员安置工作,力争年底前部分省市基本完成人员安置任务。研究制定普通公路发展的融资政策。深化水监体制改革,推进长江干线四川、云南段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配合做好《海上交通安全法》、《公路保护条例》、《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收费公路条例》、《道路运输条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邮政企业专营业务范围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修制订工作。完善专家辅助决策机制和立法后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和执法工作考评机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基层执法单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文明执法创建活动,加强执法培训和监督检查,推进执法模式改革试点。做好行政复议和复议应诉工作。
(六)健全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的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深化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的落实。继续开展水上桥梁防碰撞、公路危桥等安全风险隐患的排查与治理活动,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绩效评估。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提高工程建设安全监管水平。
作好重点时段、重点船舶、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的水上安全监管。推进巡航搜救一体化,建立完善搜救工作协调机制、预测预警机制、搜救区域联动机制,扩大海上搜救志愿者覆盖面。完善《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套体系,开展风险源调查评估。
细化落实武警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相关工作。组建专兼结合的公路抢通队伍和平战结合的道路运输保障车队。加强重要干线公路运行监测网络建设。抓紧建设区域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中心,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组织开展公路交通应急演练。进一步推动道路交通动态监管工作,完成长途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gps联网联控系统建设,为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联合监管提供有效手段。制定《道路客运安全管理规定》。抓好国家道路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实施公路桥梁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严格新建桥梁安全审核程序。继续作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
制定港口安全管理评审制度,做好港口国际物流供应链保安试点工作。落实内河集装箱运输系固规范和安全管理措施,加强三峡库区载货汽车滚装运输安全管理。推进沿海港口和长江、黑龙江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港区和水上治安防控网络和巡防体制。加强港站、大型桥隧、船闸、运输车船的反恐防范,指导航运企业加强船舶防海盗、防偷渡、防破坏、防渗透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水上犯罪活动,积极参与“扫黄打非”行动。
(七)做好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工作。
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组织修订公路、港口、航道、船舶等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标准,完成全国公路数据库更新工作。
二是推进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开发道路运输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启动地市级出租车运行监管与服务信息平台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制定《国家高速公路光纤通信信息网建设方案》,启动京津冀鲁黑吉辽五省两市试点工程。推进长江干线数字航道建设,推动部省间、流域内水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经济运行分析信息监测与预警体系、区域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试点工程。推进行政许可网上办理。
三是加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强智能数字化交通管理、特殊自然条件下工程建设养护、交通安全保障等重大技术的研发。组织国家和部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在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跨海特大桥梁建设、离岸深水港建设、公路抗震减灾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抓好科技示范工程,检查和总结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实施情况。推进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
四是继续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试点,推广节能减排监测考核工作。落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政策》,实施节能减排科技项目,加强绿色交通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展公路环境与生态保护、公路节能减排与材料循环利用、水运环保与节能减排、交通建设和运输污染防范等技术的攻关和推广工作。落实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总结推广交通运输行业第三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港口建设经验和技术、机动车驾驶员节能技术。完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研究制定营业船舶和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组织节能宣传周活动。
(八)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组织承办国际运输论坛年会、第三次中日韩交通运输与物流部长会议等。启动上合组织公路通道规划制定工作,推进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附件的制定,加强中国-东盟交通合作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工作。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及其附件和议定书的有效实施。开展中缅孟公路通道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参与马六甲海峡合作机制下的相关合作。参与wto服务贸易和贸易便利化谈判。
推动落实中国与欧盟、俄罗斯、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部门间合作谅解备忘录。启动修订中国-巴西海运协定,与古巴、文莱等国商谈海运协定。承办中美交通论坛第三次会议。以“中非论坛”为依托,拓展中非人力资源培训和能力建设合作。
加大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等多边国际组织事务力度。落实第一届亚欧交通部长会议确定的合作重点,做好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和其他国际组织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相关工作,推动亚太经合组织港口服务网络的发展和亚洲公路网后续工作的落实。做好重要国际公约及修正案的研究与报批、履约工作。积极配合做好亚丁湾索马里以及印度洋海域海军编队护航工作。
(九)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规划。
认真落实中央提出做好“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要求,在科学合理确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抓紧组织编制“十二五”期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公路水路发展阶段性特征和体现自身发展要求,体现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要在全面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现代交通运输业主线,确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要通过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结构更趋合理,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形成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交通运输。
在编制总体发展规划的同时,要组织编制好交通科技、信息化建设、养护管理、安全应急、节能减排、行业文明建设等专项规划。
(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和行业文明建设。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党建工作机制,把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继续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分包、转包、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信用评价工作,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督察落实合理工期、合理标段、合理造价的确定和执行情况。建立和完善防控“小金库”滋生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大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和纠风的力度,完善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交通运输系统廉政工作会议将进行全面部署,要认真抓好落实。
深化“学树创”行业文明建设,继续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巾帼建功等活动。推进实施行业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打造十大交通文化品牌,创建一百家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培养一千名交通运输先进典型。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和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团管理,开展社团及负责人绩效考核评估。加强和改进行业信访工作,维护行业和谐稳定。
5.在全市烟草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篇五
同志们:
这次全市烟草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省烟草商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步伐”这条主线,总结__年的工作,分析面临形势,明确发展方向,安排部署__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市烟草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努力提高__烟草商业盈利水平,为河南烟草商业早日实现走在中西部前列的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下面,我代表市局(分公司)党组向会议作工作报告,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__年工作的基本总结
__年,是市局(分公司)新一届党组组建后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一年。我们在省局(公司)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烟草工作会议精神,突出“规范、改革、创新”的工作重点,紧紧围绕“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全面开创__烟草工作新局面”这一主题,确立了“2341”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导入理念,创新机制,真抓实干,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卷烟经营成果比较显著。
(二)烟叶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落实植烟面积23.2万亩,收购烟叶32.4万担,销售烟叶37万担,回收烟叶货款3.22亿元,基本实现烟叶零库存。
(三)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四)费用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回顾__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清工作思路,是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新的一届党组组建后,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分析面临形势,总结经验教训,一致感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决定__烟草命运与前途的关键时期。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刻认识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专心致志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开创__烟草工作新局面。为此,党组确立了“坚持两个创新、突出三个保障、夯实四个基础、追求一个目标”的“2341”发展思路,导入和强化16种观念和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行绩效管理的激励机制,创建学习型企业,树立新的经营理念,努力夯实“四个基础”,不懈追求利润最大化,使企业实力有所增强。实践证明:“2341”发展思路符合__烟草实际,为__烟草行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需要长期坚持。
(二)创新管理机制,是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强化责任,明确目标,促进以人为主要要素的烟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出台并实施了《一把手经济责任考核办法》等7个责任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以一把手经济责任考核为核心,每季度对7个方面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排序公布,累计积分,强化了一把手的责任,克服了短期行为,为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保证了经济运行平稳发展,资产营运效益良好,偿债能力有所增强,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市局(分公司)机关试运行的“四定二评一排序”办法,促进了作风转变和工作效率、工作标准提高。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促进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所在。把企业经济运行和各项收支都纳入计划和预算的轨道,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成立资金控制中心,出台《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取消多头开设的银行账号,保证了全面预算管理实质性运转,收到了良好效果。累计集中调度使用资金12.7亿元,归还银行贷款2.73亿元,资金周转天数比上年加快36.7天,节约利息开支870万元。把费用预算作为重点,大力控制各项费用开支,使全年费用总体水平同比下降近2个百分点。规范基本建设、物资采购管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考评审计监督,促进了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阳光化迈进。认真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顿,对各单位进行了复查,开展经济责任、财务收支审计2个,审计总资产5035.7万元;审计基建维修工程30个,预算603万元,审减工程造价172.5万元。
6.在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篇六
经过1天半紧张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交流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闭幕。这次会议是在“十一五”即将结束、“十二五”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水利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水利部高度重视这次会议,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云南省孔垂柱副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水利部总工汪洪主持了开幕式。会议特邀2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8家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6家企业作了技术交流,会议还邀请10多家企业进行了产品、技术和方案的展示。会议准备了《2009年度中国水利信息化发展报告》、《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交流会议交流材料》、《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交流会议论文集》和《水利信息化》杂志第1、4期等资料,其中《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交流会议交流材料》、《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交流会议论文集》通过光盘介质发给大家。可以说,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总结了成绩,交流了经验,展示了技术,开阔了视野,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下面对会议作简要总结。
1 会议内容丰富,取得了预期成效
这次会议广泛交流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展示了信息化的最新技术,展现了我国水利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展望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卓有成效。
本次会议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收获:
1)提高了认识,开阔了思路。
胡四一副部长的主旨报告,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取得的成果,充分肯定了信息技术应用对推动水利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的作用,系统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水利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重要建设任务,提出要加快信息技术与水利融合,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要积极研究和加快物联网、3S技术、卫星通信、下一代网络、第3代移动通信等技术在水利发展中的应用,并对进一步做好水利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部长的主旨报告总结成果全面,分析问题深刻,提出要求明确,对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会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宁家骏委员作了题为“关于我国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构想”特邀报告,介绍了国家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情况,以及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在开展的“十二五”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还对推进水利信息化提出了建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总工程师作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与应用”的特邀报告,介绍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设计,国家级节点的建设方案,以及基于平台的在线应用。两位专家的报告使大家了解到国家层面信息化推进的一些主要考虑和重要举措,认识到信息化在“十二五”时期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更加重要的发展任务,了解到地理空间信息等技术应用的前沿,开阔了思路。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与会代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拓宽了思路,坚定了信心,增强了做好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荣誉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鼓足干劲,迎接挑战,创新方式,踏实工作,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努力开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2)总结了成绩,交流了经验
本次会议,8家单位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各单位提交了交流材料,各单位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介绍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成绩、宝贵经验和好的做法,各有特色,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利用卫星影像,以计算机和3S技术为平台,开展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搭建防汛减灾支撑平台,实现了水利工程、实时台风和水雨情等大量汛情信息的三维场景展示功能,开发具有国际领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提高了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水平;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湖泊勘界设桩、太湖蓝藻监测、湖泊资料整编和水利规划等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利用数据库技术开发了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水利信息数字化管理,并对外提供查询统计服务,发挥了数据支撑作用;依托智能手机和3G网络,开发了基于iPhone平台的防汛掌上通系统,随时随地掌握防汛信息。一大批水利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各项水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好经验、好作法是他们在信息化工作实践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结果,值得各单位学习和借鉴。
3)交流了成果,提高了水平
本次会议,水利部直属单位、流域机构、地方水利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都踊跃投稿,大会从中选择了154篇汇编成了论文集。各单位对征文都非常重视,一些单位还发动地市和区县基层水利工作者撰写论文。丰富的论文反映了广大水利工作者对水利信息化的热爱,这是水利信息化能够不断发展的源泉。这些论文水平较高,充分表明了大家对先进技术与水利工作融合的深入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我们将择优在《水利信息化》杂志上发表。
4)展示了技术,拓宽了视野
会上6家公司作了技术交流,10多家公司进行了产品、技术和方案展示。这些交流和展示有技术、有应用、有成果、有启迪,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3S、空间数据库、卫星遥感和应急通信等前沿信息技术,了解了这些技术在水利业务最新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对解决水利发展实际需求,促进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中的应用,很有借鉴意义。水利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我们的合作伙伴,需要不断更新我们的技术,使信息化技术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孕育出更好的成果。
2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本次会议对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要,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胡四一副部长主旨报告的精神,会后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传达,并按照会议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加以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做好下一阶段水利信息化工作谈几点意见。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单位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水利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行业管理的行政职能,要深入研究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保障,明确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工作机构的职能,强化各级水利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和管理监督,并推动和完善地市级水利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建设。各级领导班子要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摆上议程,与水利中心工作同步部署和安排。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切实解决信息化工作的机构、经费、人才等问题。要加强制度建设,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纳入各单位考核指标体系中,提升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加大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力度,使信息系统从可用可不用变成必须用,从被动使用变成主动使用。要促进各部门的合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各司其职,协调联动,使每个人都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支持者、实践者和推广者。业务部门要以信息化的理念,思考和推进业务工作,信息化部门要做好规划,做好技术支撑,做好资源整合,做好运行维护保障。各单位,各部门要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信息化建设,在需求分析、系统建设和成果应用等方面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共同推进水利信息化的发展。
2.2 谋划规划,科学发展
按照中央和水利部“十二五”规划工作部署,部信息办组织编制了《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前已经完成征求意见、咨询和初审,即将报部。规划已印发给大家,希望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为适应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希望各单位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研,紧密结合实际,强化需求分析,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动态,积极组织编制好本单位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做好十二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化发展的整体布局,指导水利信息化工程立项建设,提升水利信息化的整体效率和效能,并将信息化的需求纳入当地水利发展规划。各单位在编制规划时,要注意与《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其他有关规划的协调和项目的衔接,并在规划编制完成后尽快报送部信息办备案。
2.3 强化措施,整合共享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程度是衡量信息化水平乃至业务工作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级水利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落实。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应在各级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与协调下,由信息化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各业务部门应积极配合,分工协作。2)健全相关办法,要建立健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相关办法或政策,建立信息资源采集和更新机制,促进各部门从全局利益出发,共同做好整合与共享工作。对新建水利信息化项目要严格把关,充分考虑对现有资源的利用,避免重复建设。3)制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水利部将牵头组织建设水利系统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各级水利部门应加快建设本流域(区域)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并结合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和验收,强化执行与检查。
2.4 规范管理,做好宣传
1)按照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体系,根据统一技术标准、运行环境、安全保障、数据中心和门户这5统一的要求,梳理水利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完成相关标准的新编与修订;2)尽快理顺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提高运行维护人员技能,依据《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试行)》积极争取运行维护经费,建立高效可靠的水利信息化运行管理体系,保障已建水利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水利信息化良性发展;3)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工程的评估工作,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4)加大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水利部已经建立了信息化宣传工作联络员制度,各单位要继续通过水利部网站、《水利信息化工作简报》等平台加大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工作,2010年4月,《水利信息化》杂志正式出版发行,水利信息化又增加了1个权威的技术交流平台,希望各单位积极配合部信息办,做好组稿、撰稿和投稿工作,共同办好《水利信息化》杂志,做好交流和宣传,为水利信息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3 抓住机遇,切实做好近期重点工作
当前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水利信息化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切实增强做好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在继续推进近期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扎实做好水利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不断提升业务应用水平。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
目前,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已完成所有单项工程,各单项工程已全部验收完毕,工程竣工总体验收的准备工作也已基本就绪。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中咨公司的评估,正在等待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二期工程将在一期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扩展建设的范围和深度,在实施全部中央报汛站改造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工情、旱情信息采集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等的建设。目前,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受部项目办的委托,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已正式成立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组,并已开展工作。希望各单位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做好调研等相关配合工作,积极参与各地相应的设计工作,共同努力,争取二期工程早日开工建设,为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加快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为了保障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水利部已全面推动各级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已正式通过了水利部水规总院的审查,即将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水利部已明确了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作为项目法人,该项目的经费来源主要为水资源管理费。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是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之后,水利系统又一个覆盖全国的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对全面推进水利事业的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水利部已明确要求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编制相应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实施方案,部分省的实施方案已通过水利部的审批。希望各级水利信息化主管部门高度关注,积极配合有关单位,积极参与,做好相关的设计和实施工作。
3)加快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水利电子政务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行政能力、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下,覆盖水利部和7个流域机构的水利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构建了统一技术架构的支撑平台和部与流域机构间的信息交换通道,为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协同办公和未来流程的整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部机关的电子政务项目已通过竣工验收,各流域机构要抓紧开展相关工作,力争年底全部完成项目竣工验收。一期完成后,要在充分发挥已建系统效益、总结一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后续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从部门分散建设向整体协同建设转变,提高办公效率,提升政务管理水平。
4)加快水利数据中心建设
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是规范基础信息、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的关键措施,也是业务应用横向间共享信息资源和进行数据层集成的基础支撑。水利部正在积极开展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已经通过其他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逐步积累水利信息化资源。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筹划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要认真做好各类水利数据的收集、管理,遵从已正式颁布的相关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建立各类数据库,为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奠定基础。
5)加快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
国家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各单位要加快建设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和政务内网安全系统建设,完成水利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完善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目前水利部政务内网安全改造工程已完成,流域机构政务内网安全改造工作正在进行,要加大工作力度,保证通过测评和审批,以保障政务内网的互联互通。水利政务外网应按照等级保护有关要求进行整改,确保水利网络与信息系统达到相应安全防护级别的要求。
6)切实做好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工作
目前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正在全面开展,需要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水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形成规范、统一、权威的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通过这次水利普查,可以全面掌握我国河湖、水利工程、经济社会用水、开发治理保护、水土保持、行业能力情况等的详细信息,水利普查的成果将是水利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处理是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普查成果的重要环节,各级水利信息化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和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建设等有关工作,全面掌握和管理好信息资源,努力提高普查信息的质量,为水利业务各项应用和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7)加快新一代水利卫星通信的应用
为满足水利业务的需求,更替原寿命到期的卫星转发器,改造卫星主站系统,水利部对原水利卫星通信网进行了改造,目前新一代水利卫星通信平台已经投入使用。新一代水利卫星通信平台拥有27.2 M卫星资源,增加了抗雨衰能力强的C波段资源,卫星转发器资源性能高,主站技术先进,服务范围和业务应用更加全面,卫星小站建设和运维成本大幅降低,可靠性和功能大大增强,为促进水利卫星通信持续、健康发展,水利部对为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等水利业务提供服务的卫星通信小站一律免收卫星转发器资源频率占用费、入网费、通信费等费用。希望各单位充分考虑新一代水利卫星通信平台在性能和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在应急通信、“两小”治理、水文测报、数据广播、异地会商和视频监控等领域尽可能地应用水利卫星通信,充分发挥其效益。
8)加快全国重点中小型水库防汛报警通信工程前期工作
为改善中小型水库通信落后状况,提高水库及下游防灾避险能力,水利部目前正在开展全国重点中小型水库防汛报警通信工程前期工作,在各地的支持下,项目建议书已通过部水规总院的审查,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希望各单位能够继续给予支持和配合,争取早日立项建设。
【在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推荐阅读: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9月5日)07-28
在第六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01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29
在全国商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6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05
在烟草政风行风监督员座谈会上的讲话11-06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