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人案例

2024-09-30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人案例(精选9篇)

1.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人案例 篇一

孩子,你真棒!

--------双差生的转化

姬方芳

俗话说,五个手指有长有短。无论哪个班集体,学生的素质都存在着差别。通常老师们都偏爱优等生、喜欢中等生,最讨厌双差生。然而,作为学生,谁又愿意成为学困生,并且是双差生呢。作为家长,谁也不愿意听到自己的孩子是班上的差生和双差生。可是在一个班上,总也存在一定的差生吧,因此,转化差生又特别是双差生是我们老师与学生本人乃至家长的共同心愿!

一、个案简介

裴欢欢,8岁,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爸爸在外务工,哥哥在中学住读,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最后二三名。在课堂上,他经常自己摆弄手中的笔、尺子、橡皮,或者在座位上发呆,读书声音较小。书写困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也会突发兴趣,举手回答问题。家庭作业时,经常丢三落四,错误连篇。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在学校补完前一天的作业才能回家,回家时已经很晚了。可刚补完昨天的作业,今天的作业又不能按时完成,又要推到明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裴欢欢的作业几乎每天都要在老师的追赶下才能免强完成。和他一起的同桌都常告诉老师,要求调换他的位置:他有点不讲卫生。坐在讲台的特殊座位上,上课的老师总觉得他有异味。把他安排在哪儿坐都让别人委屈着。

二、健康状况 他的身体略胖,圆脸,长得虎头虎脑的,批评他时,明亮的双眼充满了敌视和不满。

三、案例调查

经过调查该生的家庭情况,我才了解到,该生的母亲在他幼儿时期时因病离开了他,爸爸文化水平偏低,爷爷也时常在外,奶奶年迈目不识盯。对他的学习根本无法顾及,生活上的照料也不整洁。这样的家庭环境导致他学习上松散、懒惰,对学习漠不关心。性格内向,不爱与他人交流,在班上没有要好的伙伴。

四、个案处理

针对裴欢欢同学所面临的问题,我认真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家庭环境影响与心理的孤独所至。因此,我决定从该生的家庭教育入手,与该生进行了多次的谈心、沟通,与他的爷爷进行交流与指导,重点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引导,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裴欢欢同学从小失去母爱,心理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加上父亲因生活而很少关心他,缺少家庭温暖的氛围。爷爷奶奶无力指导学习,生活卫生习惯也没有严格要求,任由其发展,才会导致该生学习困难,其他人都不愿意跟他同桌和玩耍。所以,我首先与该生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也是孩子一生生活成长的基石。要勤换衣服、洗头洗澡。作为普通孩子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小学是打基础培养习惯,正确书写、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就会是大家喜欢的好学生。裴欢欢是聪明的,能够学好的。在我的指导下裴欢欢现在比以前干净乖巧多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书写有了一定的进步,爷爷奶奶也看到了希望。

2、用爱唤醒学差生沉睡的心灵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沟通,才能接受。密切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先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待人。双差生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往往是对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因此,消除学生情绪上的隔阂和疑惧心理,为学生创设倾诉的环境,让学生愿意接近自己,对自己说心里话,学生就会“信其道”。课后,我会主动与裴欢欢同学聊天,谈生活中的趣事,谈学习上的问题,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做学困生的朋友,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责备、训斥和白眼,多一些信任、赞扬和期待,设身处地的为学困生着想,帮助他摆脱困境。为他申请了特困生补助,从行动上让他体会到老师的爱,让同学们给他借笔,让他体会到除了家庭外的集体的温暖。尽量做到公正、合理、公平相待每一位学生,全心全意的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话守信用,办事要公道。我告诉徐浩如烟海然同学:在老师眼中,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老师的好孩子,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更相信你的能力,加油吧!老师会 为你的进步感到骄傲!徐活然同学听后,脸上终于时常挂起了笑容。我看到了他进步的希望。3.鼓励、表扬为他树立了自信

作为双差生,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很没自信,有的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讨厌自己。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们还尚存一丝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会战胜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常常给他发言的机会,让他在班级中表现和展示,在学习《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我引导他们了解人民大会堂时,他举手说电视上前几天正在那儿开“两会”。当时我在全班同学面前热情地表扬了他,说他爱关注社会大事和有趣的活动,让大家给他送上热烈的掌声。他又一次灿烂的笑了。我还给他讲述了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4.赏识——双差生进步的动力

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 孩子行,宽容他,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为契机,为后进生重树自信,是他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让后进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因此,为了让裴欢欢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我细心观察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并给与公开表扬。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在他的家长面前,我也告诉说:孩子有时是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行也不行了。他的爷爷和奶奶经过实践后告诉我,裴欢欢在家能主动为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以前懂事多了。

裴欢欢同学现在还主动为同学们服务,抱作业本、为老师拿茶杯等。现在正渐渐变了,上课不走神了,学习上也有进步多了。

五、案例反思

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我们要关注信息时代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变化,及时给与合理的、正确的心理疏导。从多角度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借题发挥、因势利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树立了他们在同学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增强了他们热爱学习的信心。裴欢欢的边转变也让我体会到了:教书先育人的重要意义,教师工作任重而道远啊!

诚然,转化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我相信:教师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有效的方式方法一定能使双差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2.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人案例 篇二

学生甲:好斗的小个子

1、他心理问题的根源

2010年, 作为初一的学生, 他来到我的班集体。初次见他, 感觉他家里可能并不富裕, 因为他特别瘦, 而且身高也是班级中最矮的。不过眼睛特别大, 而且还很有神, 很可爱。但是, 不久他的好斗的本性就报漏出来了。不管男生、女生, 不管个子高、矮, 只要他看不顺眼就是拳打脚踢。短短的两个星期, 他主动与别人打架就是五次。今天教育, 明天依旧会发生。我无助, 也很无奈, 只得请家长来到学校。与他的母亲深切交谈得知, 他有一个庞大的家族, 父亲姊妹五个, 母亲也姊妹五个, 这自然会组成十个家庭, 然而这十个家庭遇到了计划生育, 十个家庭加上超生的共有孩子十二个, 不巧的是这十二个孩子惟独他一人是男孩, 由于我国重男轻女现象严重, 那么他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孩子从出生便从爷爷、奶奶那里获得了一个错误的信息, 只有我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信息伴随着孩子从幼儿, 到小学, 在这中间的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孩子个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2、我接纳他的缺点

开始我对他进行了反复教育, 几乎没有明显转变。我曾经几乎丧失信心, 甚至于想放弃, 任其“破罐子破摔”。在失望之余, 我想方设法使自己平静下来, 仍然在自身找寻到了原因, 主要是自己“恨铁不成钢”, “急功近利, 求效心切“, 对问题了解得还不够透彻, 对困难估计得不够充份。情绪心理的研究告诉我们:当被教育者的缺点、弱点呈现在眼前的时候, 教育者应该冷静地面对, 勇敢地接纳, 接纳孩子的缺点、弱点, 对教育者来说应该是个情绪调节过程, 要努力将自己的情绪调离焦急、愤怒、绝望, 让心情平静下来。接纳即是宽容, 也是信任, 有了接纳的前提, 才有升华的可能。教育者不但要具备接纳受教育者缺点、弱点的勇气, 还要有将自己的接纳表示出来的技巧, 让孩子明白你的宽容大度, 在心中应感觉你“够朋友”。但接纳不能等同于纵容, 在接纳之余, 应该帮助孩子正视并逐步改正缺点, 克服弱点, 不断进步, 这种接纳才能导致升华。在我对他态度冷静的时候, 他慢慢的不好意思再去跟别的同学发生矛盾。

学生乙:个性倔强的“猴子”

1、离婚给他带来后遗症

猴子的外号是小学校的校长送给他的, 虽然感觉叫外号有些不妥, 但是, 我很佩服小学校长的观察力, 无论从长相还是从他的举动真的太像了。猴子, 很聪明, 上课跟本坐不住, 而且精神文明方面也差得很。一口气说几句脏话那是家常便饭。有一次被校长听到了, 批评我没有教育学生说普通话, 说普通话他就没办法说脏话了。猴子在用特殊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后来知道他只有8个月大时, 父母就离婚了, 由母亲一人带他。没有父爱的他在心里好像比别人少了很多的关爱, 也没有安全感, 它只需用自己的叛逆个性来显示他的坚强。

2、就其家庭原因澄清他的责任

我了解到孩子叛逆的原因后, 第一次郑重其事跟他谈起了他的家庭, 谈起了他在家庭应该是妈妈的顶梁柱, 应该用你的学习去对妈妈的后半生负责。他痛哭流涕, 在我的面前完全失态。我也没有想到, 他内心的脆弱会那么快发挥出来。此时我只能安慰他, 给他擦了擦眼泪。自此, 他虽然有很多次犯错, 很多次不听老师的话, 但他对我还是有很多顺从。有些教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些偏见, 认为他的身上缺点多, 甚至觉得浑身上下都看不顺眼, 没一处优点。这是不对的。问题在于怎样发现孩子身上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注意捕捉孩子可能偶然出现的一丝一丝毫的进步, 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激励孩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这里有技巧有学问, 老师一个期待的眼神, 一个会心的微笑, 以及拍拍孩子的肩, 摸摸孩子的头, 说声“你一定行”都会给孩子莫大的激励和无限的幸福, 从而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在关爱和信任的氛围里逐步树立起来自信、自尊、自强, 取得长足的进步。

学生丙:很帅的生气大王

1、心理分析

长相白白静静的学生丙, 有一个典型的心理问题, 就是好生气。在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找到他的问题原因。学生丙的家庭是特殊的, 母亲和他是在这个家庭失去母亲后出现的, 哥哥和姐姐和他不是同母的, 但是同父。现在的家庭里三个孩子的很少见, 更何况, 他家有这样的特殊性, 在家里, 他们在争着各自的爱, 唯恐比别人少了被爱。有一次, 下雨天, 他打电话让父亲来接他, 结果父亲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来, 他回家就生起气来。在生气时他发泄方式是不吃饭, 母亲没有办法, 就哄他吃, 然后再送他来上学。一次次, 有时我也不知什么原因他就生气了。

2、多种渠道让他感受到快乐

对于他的这种特殊心理问题, 我调动了所有可调动力量。教师作为赏识教育的主角, 还必须动员家长作好配角, 并发挥同学, 特别是班干部的助手作用, 这是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健康良好的环境所必须具备的。对孩子的教育, 必须深入到家庭和社会, 必须尽可能地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通过家长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家里的各方面情况。教师还可以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特别是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每一点进步, 唤起家长的信心和责任心, 以便更好的胜任配角。朝夕相处的同学, 特别是班干部, 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不可忽视的另一支力量, 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小助手的作用, 孩子如果处在排拆、歧视的集体环境中, 只能让他们永远抬不起头, 从而更加孤独、甚至走向集体和社会的敌对面。反之, 平等亲和、团结互助、充满友爱的团体环境, 则能让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很自然的融入集体, 并从中体验真诚、友谊的幸福, 享受赏识、进步的快乐。

学生丁:懦弱的大个子

1、懦弱的根源

学生丁个子很高也很帅并且粗壮, 但是个性相当懦弱。懦弱到身上不能带钱, 有一次, 家长让他去买醋的钱, 在走出家门就被别人要走了, 在老师的跟前根本连说话的声音都很难发出, 放学后经常被班级里其他同学留下来帮别人值日。在发现这个孩子个性上的弱点时, 我很为他难过。慢慢的, 我经常让他给我送作业及书本, 每次多留下他沟通沟通, 渐渐的, 他会主动给我送书本, 而且主动跟我说话。我只是看到他在进步, 但我还是没找到他懦弱的根源。一次家长会我跟家长长谈了一次, 原来,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 有脾气古怪的奶奶带大, 奶奶好发脾气, 并且好训爷爷, 爷爷也总是很听话, 刚刚会说话的他见惯了, 自己就学着听话。有时在人多时, 让他站着画个圈, 他不敢走出来, 懦弱从此在他幼小的心里发了芽。上小学学生打他他不还手, 妈妈很着急, 但怎么教育他还是这样不让家长放心。

2、用积极、肯定的眼光来换回他的自信。

有一次学校要举行歌唱比赛, 我就问他:“你说我们班级应该选那首歌?”他犹豫了一会, 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这时我就用夸他, 选得好, 跟老师选得一样。到了教室, 我故意说:“我班丁同学选了我想选得歌曲《歌唱祖国》你们同意吗?”“同意﹗”学生们那敢不同意, 我同时在他的脸上看到了自信。因为他一直被压抑着不能提出自己的主张, 现在他自有生以来第一次可以表现自我了。能做到这一点, 并给孩子以最大限度的包容, 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应该如何自制。实际上, 礼仪规范这类东西只有在孩子找到了自信心以后, 才可以教给他们。否则, 又有什么意义呢?

上面是我班典型的个别同学的心理问题, 我只是作为赏识教育的主角, 动员家长作好配角, 并发挥同学, 特别是班干部的助手作用, 给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让孩子在健康良好的环境快乐的成长。

摘要:一个个体的成长, 不仅仅是肉体的成长, 还伴随着心理的成长。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 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往往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结合四个工作案例加以分析。

关键词:接纳,责任,快乐,自信

参考文献

[1]Thomas J.Zirpoli:《学生行为管理》,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9年。

[2]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辅导案例 篇三

李东(化名),男,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差,家住仙居乡XX村,离学校较远。

二、问题概述

该生自从三年级开始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到了六年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并经常以大小便为由随意进出课堂,从来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特别是下午第三节课干脆不上回家去。受批评后总表现出“虚心”接受,但事后照旧我行我素。

三、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1)家庭情况:父亲、母亲都务农,还有一个哥哥读初中,家境一般,但有一位叔叔在意大利办厂,较富裕。

(2)个人成长史:从小到现在,无重大疾病,身体健康。7岁入学,没上过幼儿园,小学三年级前,成绩还可以,但上三年级后,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家庭教育情况:其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放任自流,并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在学校一定要乖,不能打架,学习成绩好坏没关系,等小学毕业后,送你到意大利,在叔叔的厂里帮忙”。

2.学校背景

(1)学习状况:李东在低段学习时成绩还可以,可转入三年级后,上课注意力时常不能集中,作业也经常不按时完成,考试也不参加,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在学校变得得过且过。

(2)班主任眼中的李东:对学习没兴趣,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但为人非常热心,经常帮老师做事。

(3)其他任课教师眼中的李东:学习成绩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做,但为人热心,经常帮老师做事。

四、分析和诊断

该问题的产生,与李东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李东的父母养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欠妥,致使他失去了学习目标和动力,形成较多的不良习惯和问题行为。可见,李东是属于缺乏学习欲望、学习兴趣低下的学习不适应问题(厌学症),症结在于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

五、辅导策略及过程

1.整体策略

针对李东的情况,应采用综合辅导对策。就李东本身而言,应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培养学习兴趣。而环境的协调对本个案的辅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家庭应改变对孩子的养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使孩子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学校(教师)应多给李东一些积极评价,对他的每一点进步加以肯定,培养其成就感。笔者采用激励的强化训练方式对他加以辅导。同时,紧密联合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巩固辅导效果。

2.方案设计

(1)目标:根据现状,通过与李东协商,共同制订如下目标:①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②改正上课随意进出教室的习惯。

(2)步骤:①与李东建立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使他懂得教师对他的真诚关心;②帮助李东分析目前的学习心态以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③培养学习兴趣,帮助他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④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⑤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商对李东的教育方式;⑥允许不良习惯的反复,但每次反复后需加强教育。

(3)辅导方法:①关注与尊重;②认知行为治疗;③强化。

3.辅导过程

(1)第一阶段:创设良好的辅导环境(二周)。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有意识地多关心他,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辅导有效,顺利地进行。②与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协商教育方式,让他们尽可能在课堂上多让李东参与,对他的每一点进步加以肯定,增强其成就感。同时,向教师介绍辅导方案,取得他们的配合。③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帮助他们改变“孩子成绩好坏无所谓”的态度,让他们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希望他们多与学校教师沟通、配合,同时向家长介绍辅导方案,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2)第二阶段:帮助李东改正行为习惯上的问题(五周)。采用激励的强化训练方式对他加以辅导,选择李东喜欢的东西作为强化物,换取这些强化物所需的小红旗是根据李东对强化物的喜欢程度来决定的,有一定的层次性。如打乒乓球——5面小红旗,打羽毛球——6面,买连环画——10面,买玩具——14面,看电视(动画片)——16面。然后,制订逐步达成辅导目标的子目标,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①辅导目标的子目标可依据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②在辅导期间,李东每天得到多少小红旗,扣除多少小红旗,李东和老师都要记录;③初次实施此方案,可适当降低要求,以使其有个适应的过程,但以后每周都要提高要求,使之达到辅导目标的要求。

六、辅导效果

辅导后,李东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下课后常找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他不再随意进出课堂了。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李东确实变了。家长告诉笔者,现在李东在家里能安安分分地做作业、看书了。他的成绩正在逐渐提高。

七、体会和反思

第一,厌学证是当今小学生比较普遍的现象,李东厌学的关键原因是家庭教育不当,只有在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帮助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逐步端正学习态度。

第二,不能急功近利。李东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因此,要让他端正学习态度,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要一步步地来,并且在辅导过程中要不断表扬他所取得的进步,同时提出新的要求。

4.小学心理个案辅导案例 篇四

一、基本情况

雍娜,女,四年级学生。该生在校学习较努力,每天都认真完成回家作业,字迹端正,清秀,上课能专心听讲,偶尔举手发言,回答问题轻声细语,学习成绩中上。在校能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行为文明,在学生中人际关系较好,大家都愿意与她交朋友,有一定的兴趣爱好,特别喜欢唱歌和跳舞,在学校的才艺——艺术节上一展甜美的歌喉,优美的舞姿,令全场小观众们都拍手称赞。但她和老师交往不多,不会主动与老师交谈,在老师眼中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在公共场合侃侃而谈,找老师反应问题也总要有其他的女同学陪伴。

二、主要问题

刚升入四年级时,班级中的班干部例行改选,在激烈的干部竞选中,她没被选上中队干部,整天闷闷不乐,做任何事都无精打采,上课经常走神,学习成绩下降。老师发现了以后,找她进行了第一次心理辅导,雍娜的表现是垂头丧气地走到老师面前:

辅导老师:你请坐下。老师发现你最近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 雍娜:老师,没什么。(声音很轻,摇摇头,摆弄起衣角)

辅导老师:老师发现你今天上美术课走神了,大家都很开心的在画画,你眼睛直呆呆的,在想什么呢?

雍娜:没有啊,我只是画不出在想问题。

辅导老师:那你在想什么问题?你能说得具体点吗? 雍娜:没什么问题。(声音更轻了)

辅导老师:老师发现你不喜欢画画了,画的作业也没以前认真,色彩也不亮丽了,这是什么原因? 雍娜:(低头不语)辅导老师:老师很了解你的心情,你不愉快的原因同学也告诉我了,是不是因为中队干部没被选上? 雍娜:没有,我从来没放在心上过。

辅导老师:老师上学的时候同你一样,有一次竞选小队长的时候也落选了。回家我向妈妈诉说了委屈,妈妈和我讲了很多,最终我走出了失败的阴影。雍娜:(低头不语)

辅导老师:好吧,今天我们的谈话就到这儿。

三、背景资料

雍娜是二年级时从外校转来我校的。家里虽有电话,父亲也有手机,但雍娜从不轻易肯把手机号码告诉同学,说是妈妈不让的。母亲对孩子学习要求很高,期望孩子认真读书,考出好成绩,也乐意投资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参加过上海电视台等联合举办的“绿叶艺术团”,学当小主持人,练习朗诵,体形等。雍娜母亲反映其在家有独立生活能力,自己的事能自己干,但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母亲非常不满,希望老师教育。

四、初步分析

雍娜由于在四年级初的班级中队干部改选中落选,因此情绪低落,在第一次辅导老师辅导时不愿承认失败,不敢直面挫折,从她平时的表现可以看出她面对挫折采取了消极态度,主要表现为退缩、漠不关心与无动于衷的冷漠。觉得自己不可能再提出更高的目标,长此以往,会变得保守、封闭、自卑、丧失自信、减弱成就动机水平。

通过家访,我还了解到雍娜的母亲竞选前要求其能被选上中队文娱委员,落选后,对她大加指责,说她没本事,不会拉选票,表现出强烈的失望感,这更增加了雍娜的心理负担,沉浸在挫折的阴影中。

五、辅导技能和实施

1、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

学生的有些挫折是家长人为造成的,家长给孩子的目标定位过高,造成孩子遭受挫折,丧失自信,减弱成就动机;而成功往往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因此,我积极与其家长联系,鼓励家长为孩子创造成功机遇,如:和孩子一起画出她喜爱的物品,和孩子一起做画画游戏等。在班级的美术课中,我请她做主持人,评讲学生作品;当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时,我看到台上的她终于露出了一丝别不易察觉的微笑。我觉得解开她心结的时候到了,我又和她进行了第二次心理辅导,她推倒了那堵用自尊砌就的墙,终于向老师敞开了痛苦的内心,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我成功地跨入了心理辅导的第一步,赢得了学生的信赖。

此后,我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关心和注意她,只要她有小小的进步,就在班中表扬,还给她讲了放风筝的故事:老师最喜欢在公园、草地放风筝了,老师小时候一直梦想自己能像风筝一样,可以飞起来,飞到很高的天空。风筝之所以飞得高,是因为离不开放风筝人的帮助。如果你是那只展翅高飞的风筝的话,那么老师就是在下面为你放风筝线的人,相信老师永远是你的支持者。

2、指导学生善于分析挫折。

挫折并非都是坏事,它是人生智慧的保姆,是强者的磨刀石,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强者面对挫折和失败,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己,找出不足,雍娜没有被选上中队干部是什么原因呢?我帮助她分析:(1)班级能干的班干部竞争激烈。(2)与同学人际关系是否融洽?是否乐意帮助他人?(3)学习成绩是否优秀。(4)有无特长等等。经过分析,提高了她的认识水平。

挫折是一般强大的内动力。强者面对挫折能激发人的活动和意志,虽身处逆境,却百折不挠,意志更为坚强,如:孔子因厄运而作《春秋》,司马迁因宫刑而著《史记》,屈原被贬而写《离骚》,歌德因初恋失败而写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些都是我们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范例,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3、给学生调整目标,期望要适当。

家长和学生的目标定位有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往往偏高,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特长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偏高,自我感觉良好,正是他们的一个弱点。期望越高,由于能力所限无法达到目标,失望越大,由此而产生的挫折感就越强。因此,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适当的目标,并学会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行为,这是减少挫折压力的有效措施。我和雍娜商量,请她根据自己的实力下次在班中竞选小队长,她欣然接受了,并在小队长竞选中如愿以偿。

经过多次心理辅导,笑容又洋溢在孩子的脸上。

从上述心理辅导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案例如何都有着其共同之处:

1、心理辅导的对象(即求助者)是一些有着一定心理问题或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帮助的正常人。在学校教育中更是如此,它主要是帮助学生消除某些不良行为,引导他们学习新的行为,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2、心理辅导是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这种人际关系是以求助者迫切需要得到帮助、主动来访为前提、在特定地点和时间内建立的具有隐蔽性和保密性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3、心理辅导是在心理学有关原理、技术的指导下的活动。它是以会谈的形式进行,包含对求助者的关注、倾听、对求助者问题的分析与评估、辅导员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如行为矫正、心理分析等技能帮助求助者。

5.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篇五

李刚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他希望自己的成绩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能提高一二十名,期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种既轻松效果又好,而且短时间内有奇效的学习方法,希望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加对中考的信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期望的成绩,易产生挫败感。

针对这类问题,首先要克服急躁情绪,对学习要有耐心学习上不要急功近利,奢望这个星期努力了,下个星期成绩就要有明显地提高。成绩的提高是要达到一定量的付出和努力才能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对学习要有耐心。其次要合理定位,首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在初中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就一定能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赶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找准自己在班级中、年级中的位置,树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自己学习情况的实际出发,才能进步,才能找到学习的信心。否则,只能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徒增痛苦,对自己的学习是无益的。再次学习要有毅力,心理教师调查中发现,有将近30%的同学认为自己”自制力太差,遇到困难就想躲避“、”做事经常半途而废“、”遇到难题就想放弃“、”花了大量时间来制定计划,但却不能付诸于行动“、”学习虎头蛇尾"等,他们意识到学习成绩的不足,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毅力不够造成的,并为之着急。

6.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集 篇六

她能主动与同学交往了

(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介绍

刘某,女,10岁,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成绩一般,中等智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父亲是银行的一位领导干部,每晚一般都坐在刘某身边陪学习。对孩子学习的问题,教育方式粗暴,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刘某的父母除了对她学习要求严格外,别的方面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在班上值日生工作不会做,做别的事也做不好。

案例分析

父亲望女成凤的愿望强烈,但往往采取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不理想,渐渐地形成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不如同学,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

刘某在家从没做过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很差,值日生工作不会做,班上与她一起做值日的同学免不了说她懒,她觉得很没面子,因而更不愿与同学交往。

辅导方法

1、利用游戏活动,创造交往的条件。上活动课时,教师主动邀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请她玩游戏。同时,引导其他同学与刘某共同完成游戏活动,活动中引导刘某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

2、指导家庭教育,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刘某的父亲每天下午放学常到学校接她,教师经常利用这种机会,与他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

3、创设良好的班级人际氛围。利用心理辅导课、活动课等时机进行群体性的心理辅导,让学生知道与人交往、帮助他人,不嘲笑、鄙视能力比自己差的同学是一个好学生应具备的好品质,从而主动地在学习、劳动上帮助刘某。

4、培养刘某交往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与同学交往的信心。刘某成绩一般,上课又不主动发言,在与同学交往中不善言辞,很是木讷,教师利用心理辅导课给她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自讲、和同学对讲,在讲中记,在记中练,在练中习技巧,扫除她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的语言的障碍。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刘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他不再胆怯了

(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介绍

李某,男,11岁,某小学四(2)班学生,成绩很好,上等智商,性格内向,中等身材。在课堂一直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胆颤心跳,担心回答不对。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人际关系欠佳。集体活动很少参加。放学回家后,钻进房间,看电视、看书,再也不出门。

案例分析

父亲一向在外做生意,母亲在家务农,也没有时间多管,从小和母亲住在乡下生活,直到三年级才转学,跟随父亲,到我校就读。父母一天忙到晚,李某整天只能一人独自在家,缺乏父母的关心。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带他到公共场所,参加集体活动,缺少锻炼,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于是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对同学冷淡,不理采,好象比较高傲的样子,伙伴们也不敢与他接触,所以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方法

1、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2、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3、写观察日记:让李某每天写一篇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并且读给同学或家长听,让家长在日记后面签上家长意见,增强他的胆量。

4、参与课外活动:带他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他担任一个角色。如由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主持人等,来参与组织开展活动。让他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

5、引导阅读:让李某阅读课外书籍,每读一篇写下读后感,写完后,每天自己对着墙壁大声读两次,既充实了知识,也可以改变心理状态。

6、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

7、与家长联系:经常家访,与他父母交谈,及时把李某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并提出要求;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参加社会上各种娱乐活动,让他得到锻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李某的胆怯心理现象,逐渐消失,性格方面有很大的改变,经常见他出现在集体活动的人群中,并能独挡一面,组织活动,并很成功。在课堂上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学习上也进步很快,成了每个同学的好朋友。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真才实学是“偷”不来的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介绍

王某,男,13岁,某小学六年级(3)班学生。王某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常两眼望窗外,或借故站起来,走动,上厕所、捡他人掉下的物品等。经常不做作业,有时抄袭他人作业或请人代写,考试时有舞弊行为。成绩属中下。美术、手工劳动等成绩较好,语文、算术成绩较差。王某系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祖母对他百般疼爱,常给予零花钱,但对其学习关心不够,只看分数,很少过问他是如何学、学的怎样。其母在街办企业当出纳,其父是业务员,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案例分析

王某个性好动是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主要原因。班主任曾怀疑有“多动症”,但经医生检查,尚无生理上的病因。

王某是独生子,得到父母及祖母的疼爱。给王某的零用钱很多,因而养成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即以金钱为代价请人代劳的行为。父亲经常不在家,母亲及祖母又过份宠爱王某,因此虽发现王某请人代写作业的情况未及时制止,以致于发展到考试舞弊。

王某在学校常请客,与邻座同学关系好,因此,其舞弊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同学检举,反而乐为代写。

辅导方法

1、个别谈话:直接了当地指出王某舞弊行为是错误行为,帮助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王某制订改正计划,端正学习目的。

2、与家长联系: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个别访谈等方式,使王某家长及家人了解王某的行为和正确的管教态度,并能配合学校的辅导措施,改善王某的学习环境。

3、调整座位:安排负责任且学习态度良好的同学与他同座,一方面检查其回家做作业的情形,一方面影响其学习的态度,并作为王某的学习榜样。

4、改变家庭作业方式:适当减少家庭作业的份量,除了抄写的作业外,配合思考、计算、图画、手工等方式,引起学习的兴趣。

5、行为矫治:以契约和积分的方式,逐步改变不良行为,加强监督和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强化好的行为。

辅导效果

王某经过一个多月的辅导和强化训练,其请人代写作业、考试舞弊行为明显改善,上课也专心了,学习成绩进入班级前10名行列。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不写作业的孩子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介绍

丁某,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成绩较差,不遵守纪律,上课总是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不肯写作业,常因不写作业而旷课。常干扰同学上课,爱拿别人的东西,同学们不喜欢他。他自己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不接受同学的帮助。父母是个体经营者,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发现问题既态度粗暴,动辄出手。

案例分析

他不遵守纪律,干扰同学上课,爱拿同学的东西,有的同学对丁某的屡教不改而排斥他,看不起他,有的甚至讥讽和挖苦。这使他对班集体产生抵触情绪,而不接受同学的帮助。

由于贪玩,完不成作业而旷课,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了学习兴趣。在学校中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结果是自信的丧失,从而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丁某的父母是个体经营者,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都不固定,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可一旦发现孩子旷课或不完成作业,就态度粗暴,大打出手。这种方式令丁某反感,产生逆反心理。

辅导方法

1、个别面谈。常与丁某作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丁某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不懂就不会写了。碍于自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尊,他又不愿接受同学的帮助。

2、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①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丁某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

②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丁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③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3、与丁某共同制定计划,对他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①要求丁某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②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丁某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③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个星期里,要求丁某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考虑到丁某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

④巩固期。要求丁某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

4、创造良好的环境。指导丁某与同学交往的技巧,并安排丁某参加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学们的友谊。

5、给予鼓励,重建自信心。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①当丁某能坚持来校上课,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并鼓励他,既然能做到坚持来校上课,相信他在课堂上也能管好自己。

②无论是在适应期、过渡期,还是在巩固期,只要他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都给予表扬,以肯定他的能力。

③当丁某在课堂上能较认真地听课时,适当提问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回答,并给予鼓励,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丁某不再旷课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和同学的关系也有了改善,在他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期末考试有了明显提高。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他的学习态度转变了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介绍

王某,男,9岁半,小学三年级学生。父亲是工人,母亲为某副食商店售货员。王某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二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偏上,但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王某的性格比较外向,嘴很甜,人乖巧,有人缘,虽不是班里的少先队干部,但在朋友圈中说话有人听。遵父母之命,王某近半年来下午放学后也常帮助爸爸卖菜。如果儿子表现好,生意做得也称心,父亲就给儿子以奖赏,或给买点好吃的东西,或给点零花钱。久而久之,王某对帮助爸爸摆摊卖菜产生了兴趣,而对学习的兴趣则越来越下降。王某的母亲对孩子也十分放纵,她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晚上吃过晚饭后,为图家中清静,经常催着孩子出去找同学玩,10点钟以前不要孩子进家门。鉴于以上一些原因,王某的厌学情绪愈益增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他甚至对同学说:“学习什么,真没劲,还不如跟我爸爸跑跑腿,要吃有吃,要钱给钱,那多够味!”

案例分析

王某的厌学症无疑是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父亲业余经商捞外块,把孩子也拉上了,还不时有所奖赏,予以“积极强化”;母亲图清闲,晚上10点之前不让孩子进家门;父母都很少把孩子的学习放在心上。处于这样的一种家庭氛围,在孩子看来,学习成绩好坏无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所谓,反正爸爸妈妈不计较这个,只要乖乖听话,让父母高兴就行。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因此,娇治王某的厌学症,关键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王某的家长切实认清教育子女学习的意义和责任。

辅导方法

1、厌学的倾向表现在王某身上,但其直接原因却在于家长的“模型示范”和放纵自流。因此,学校应同家长取得联系,全面介绍和分析王某近来的学习变化,充分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委婉地指出由于家庭的影响而导致孩子厌学的情况,晓之以理,融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警惕。

2、教师抓住王某这一典型事例在全班进行教育,但不要点名公开批评。可以少先队队会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围绕“重钱轻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大家明确少先队员到底应该怎么办?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是学不学无所谓,有钱吃喝自在就行?这不仅对王某是一种教育,而且对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动机也有积极意义。

3、适当组织几名学习好的同学或班干部定期到王某家中帮助他补习功课。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给王某以具体的帮助和监督,另一方面也是对家长的暗中提醒和促进。在采取这种措施之前,事先征得家长的同意。如果王某的家长不同意这样做,则不勉强。

4、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生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力开展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对学习的吸引力。这种课内外学习气氛的不断改善和活跃,对于调动王某的学习热情,克服厌学情绪,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辅导效果

经一段时间的辅导,王某学习态度较以往认真,逐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下午放学后不再跑农贸市场帮父亲卖菜。家长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父亲不再要孩子放学后,帮自己卖菜,母亲也时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健康文档 放心下载 放心阅读

7.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人案例 篇七

1 案例简介

小林,男,19岁,独生子女,大二开学后,班级心理委员反映该同学与上个学期相比变化很大,沉默,不和同学交流,经常旷课。了解到这一信息之后,辅导员及时向小林的班级同学和室友了解情况。据同学和室友反映,小林平时不参加班级集体活动,总是独来独往,不和室友交流,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寝室里睡觉、上网或者是玩手机,衣服也很少换洗。室友偶尔发现他自己会一个人哭。辅导员找到该同学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发现,该同学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做事情没有动力,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活着很痛苦,想要离家出走,去一个没有人认识的世界。

2 案例的处理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该生的问题已经很突出,已经萌生要离家出走的念头,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干预,任其自然发展的话很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后果。辅导员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了该生的基本情况,并与家属取得了联系,同时采取了以下一系列积极措施来帮助该生:

(1)专业咨询:辅导员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及时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部门取得联系,将该生的情况进行上报,心理老师了解情况之后与该生交流。经过心理老师的了解,发现该生有抑郁倾向,可能会有抑郁症并建议该生去看专业的心理门诊。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健全该生的心理档案,在该生后续的治疗期间以及恢复之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

(2)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辅导员及时和家长联系,将学生在校的情况,以及心理咨询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到全面信息,并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在辅导员的建议下家长带该生去看心理门诊,诊断的结果为轻度抑郁症,心理医生开了抗抑郁的药,并约好定期看心理门诊。

(3)发动学生干部和室友共同帮助:发动学生干部和室友对该生进行进行关心和照顾,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班委和室友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与该生交流,多带他去上课和参加集体活动。针对该生学习上的困难,辅导员让学习较好的同学给该生进行辅导,同时嘱咐室友注意观察该生的行为和心理,若有异常发生,马上与辅导员联系。

通过心理咨询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半年后,该生有了明显的好转,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学习努力,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与同学和家人的相处融洽。

3 启示与思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对心理问题学生的治愈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通过这个案例笔者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的思考。

3.1 独立学院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原因分析

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在学生的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及办学模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同时独立院校里的学生比一般的高等院校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与疾病。因此,这一切决定了独立学院自身应该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缺乏学习的目标和主动性。缺乏学习目标是当前很多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进入大学后,很多的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再做硬性的要求,高校的老师相较于中学的老师,在管理上也相对宽松,在学生中也流传着六十分万岁的观念,甚至有些学生在经过了紧张的高考后,认为自己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上大学应该要轻松一下,因此,在大学期间,有一部分学生容易缺乏学习目标。

独立学院的学生相较于一本、二本的学生来讲,在学习上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对老师的依赖程度较高。另外,很多独立学院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是参照一本二本的母体院校来进行的,有些教材也是参照一本二本的教材,这提升了学习的难度,有些独立院校也会聘请一些母体的一本二本院校的老师来上课,这些老师按照一本二本院校的标准来教学,会增加独立院校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压力。学生本来学习的主动性就不高,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再加上学习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在跟不上课程之后就不愿意去努力,甚至自暴自弃。

(2)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好,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比较受宠,有自我中心倾向,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经验。在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所占比例最大,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人际关系问题所引发。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部分学生不关心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不懂得团队合作,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在学生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寝室矛盾而要求换寝室的学生,详细了解原因之后发现是由于只关注自己,不关注他人的感受,不懂人际交往技巧,不擅长处理人际关心而导致的。

(3)心理承受能力差。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数家庭环境较好,父母也总是尽其所能的为孩子创造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一直在顺境中成长的学生心理承受较差,外表浮躁,内心脆弱、敏感,常常会因为老师或者同学的一句话或者一件事而引起很大的心理波动,容易走极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常常会不知所措、自暴自弃。(1)

3.2 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校园安全的相关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密切相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校园安全的重要保证,而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维护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1)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不能将它看作是一个独立的部分,而应该将其纳入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动态大系统中,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以及就业工作等一起统筹发展。另外,目前许多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针对少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进来,独立学院应该消除“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工作的全部”这一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发生为主,心理干扰为辅。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全面发展自己是教育机构应有的目标,而不是以处理问题为目标。(2)

(2)建立健全“学院—系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当前的形式下,单纯依靠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力量来维护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要发动全校的力量,建立“学院—系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院层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心由全部专业的心理教师组成。系部成立二级的心理辅导工作站,由相应的心理辅导员组成。班级层面设立心理委员,由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学生组成,形成三个层面的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班级心理委员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觉察出了该生的问题,并及时的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又及时反馈到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才使得这个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学院—系部—班级”这三个方面的力量缺一不可,每个层面都必须要重视,不可流于形式。

(3)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很多独立学院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涉及面不够广,心理健康知识得不到普及,独立学院应该结合自己的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也可以开设一些与大学生心理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情感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得到普及,力争覆盖全体学生,同时引导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主动寻求帮助,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3)

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得独立学院更应该关注与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独立学院应该通过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着手,努力发动全校各部门人员共同努力,促成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保障大学校园的和谐、安全与稳定。

注释

11庞鹏.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J].科教纵横,2012.08.

22 黎藜.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8.

8.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人案例 篇八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青春期;异性交往;心理障碍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新概念提出了新的定义,所谓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的健康整体概念。而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有理想、有追求、求知求新、上进心强,对生活有着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但思维简单片面,感情脆弱,经不起磨砺,在心理上还很不成熟。

帅帅(男)和美美(女)从小住一个院,上一个幼儿园,一起长大。现在,又在一所小学,同一个年级,不同的班级里学习。美美一直非常喜欢帅帅。一天,她和同学说:“我和帅帅小时候睡过一张床!”此话从他们班传到帅帅所在的班,有些同学不分场合总是提起,还总是议论帅帅和美美在一起如何如何。帅帅很是反感,他和家长都为制止不了同学对自己伤害的行为而烦恼,只好求助于老师。

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体增高、体重增加,由于生理发育的影响,加上青少年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各种信息量剧然增多,因而对与异性交往产生了一些从未体验过的心理困惑,引起他们心理上动荡不安。有的紧张、惶恐;有的好奇、迷惑不解。给帅帅带来不良影响的同学的表现,就符合这些症状。

青春期发展可有以下阶段: 1、疏远异性期;2、向往年长异性期;3、接近异性的狂热期;4、后期正式的浪漫恋爱期。每一阶段的心理表现是不同的。

疏远异性期。指青春期开始的半年至一年(11-12岁)期间内的两性疏远阶段,其性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性别意识刚刚萌芽。他们发现彼此间性别的差异,便产生明显的不安,对两性间的接触持疏远和回避态度,如因学习或工作需要,双方接触时感到拘束和难为情。帅帅即处于这个时期。

此时,教师在小学高年级的青春期教育工作中,要帮助孩子们克服这种心态,遇事冷静思考,尊敬师长、理解家长的心,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通过青春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的生活目的,增强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培良好的心理的素质,帮助他们顺利走出青春期心理障碍误区。

正文:

(一)个别辅导:

教师把和此事件有关的人叫到一起,避开其他同学,问:“你们和女的睡过一个床吗?”他们愣了。

教师又问:“你们从小和妈妈睡过一个床吗?”他们有的点头,有的脸红了,有的不好意思地瞟了帅帅一眼。

教师追问:“妈妈是女的吗?”有的人脸更红了,有的人低下了头,有的人惊诧了。

教师环视了一下所有的人,有意看着帅帅说:“有的人,不但和妈妈,还与奶奶、姑姑、阿姨睡过一个床!对吗?”

教师知道他们说的“睡”和教师说的“睡”不一样!知道他们欲言又止,知道他们无法将心里的话说明了。但是,他们更知道这种语言游戏,他们输了!这次伤害同学“帅帅”的游戏,他们输得会更惨!于是,一个个蔫头耷脑,像霜打了的茄子。

望着长嘘了口气的帅帅,教师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既然如此,你们总是提某个话题,有意思吗?”他们连连摇头。

(二).团体辅导:

回到班里,教师问学生:“谁有从小到现在都要好的朋友?”站起来的人占百分之九十。

教师又问:“谁有从小到现在都要好的朋友,能做到同吃同睡?”继续站着的人减少到五分之二。

教师再问:”这样的朋友是异性的,有吗?”只有“天天”一个女生还站着,其他同学先是吃惊,继而困惑地望着教师。

教师祝贺“天天”同学从小至今,拥有异性的好友,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接着,教师阐述了人际交往的意义: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的,与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越先进,人际关系越会显示出其特有的价值。交往对成长有着特殊意义。心理学家指出:人们总是希望有人与他(她)进行交流,从而摆脱孤独与寂寞;希望参与具体活动,希望加入某一群体,并为之所接纳,从而获得归属感。这样,快乐时有人与你分享,痛苦时有人为你分担,迷惘时有人给你指点,困难时有人给你援助,忧伤时有人给你安慰,气馁时有人给你上鼓励。通过交往,人们能够寻求心灵的沟通,能够寻找感情的寄托。

然后,教师描述了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2.情感方面。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这是因为两性在情感上,特点是有差异的。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这样,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犷、热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与疑惑。

3.个性方面。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我们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更能丰富我们的个性。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保加利亚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男人真正的力量是带一点女性温柔色彩的刚毅。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有异性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我们一般会感到更愉快,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往往玩得更起劲,干得更出色。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继而,教师介绍了以前教过的学生,男女生之间学习、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健康交往。在学校里积极参与运动会、篮球赛,在班级开办“爱心银行”、“七彩童年广播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连续三年使自己的班级被评为校级,乃至区级“先进班集体”,最后被评上市级“先进班集体”的事例。讲叙假期中,男女生一起滑冰、游泳、郊游、采摘等等,相处得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当教师慨叹:“后来,他们毕业了,还相约捧着鲜花,看望我的时候,我们都体验到什么是幸福!”

然后,教师讲述自己从小交的同性朋友因时间的流逝,地点的转移,多失去联系的遗憾。强调像“天天”同学这样,能将同异性朋友的友谊从小保持到现在的真是难得!这时,有的同学开始向别人表示:自己也有“天天”同学这样的经历。

最后,教师说:“人应该学会交友,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应该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呢?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其次,要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顿了顿,教师又强调:“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学会辨别是非,不要‘人云亦云!珍惜友谊吧!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吧!做些对人、对己有益的事!”

事后,教师找到一篇文章,打印好,推荐给全班同学。文章的题目是《与同伴交往中注意些什么呢?》。具体内容如下:

(1)要真诚地关心同伴

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是人的一种正常需要。当一个人感到周围的同学对他十分关心时,他心中更会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就会充满自信和快乐。“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既然受到了别人的关心,他也同样会关心别人,这样相互之间就容易有一种友好、亲密的关系了。真诚地关心同学要热情,当同伴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就要尽己所有,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关心和体贴。当然,真诚地关心同学还要无私,尽可能避免给同伴出难题。

(2)要宽容地对待同伴

宽容是现代人应当具有的性格特征,它表现为一个人对别人宽厚、有气量,不计小隙,能宽容异见。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同伴之间难免有被人误解、被人嫉妒和被人背后议论的事情发生。我们必须宽容别人,礼让别人。

(3)要诚恳地对待同伴

希望得到别人赞扬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赞扬别人也并非是件难事,因为每个人多少总有些值得赞扬之处。重要的是要诚心地赞扬别人。

(4)要主动与同伴交往

人际关系是在“互动”中发生联系和变化的。人际关系要密切,彼此的交往是其前提。交往水平高,人际关系就越容易密切,反之亦然。因此,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不妨主动地找同伴谈心,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互相传递信息,这都是可以加深对对方的了解和信任。

总之,了解与同伴交往的方法,并不断学习,就能架起一座交往的桥梁,就能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坦途。

(三).辅导效果:

教师找此事的主要相关人员,让他谈谈听教师辅导后的感受。

他感慨万分:(1)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居然使“肇事者”和“受害者”都得到了保护;(2)自己受到了交友方面,尤其是与异性交往方面的教育;(3)这件事使他想起:自己的母亲和干爸就是“发小”,至今还联系密切,关系特别好,两家经常来往。所以,他主动向帅帅表示道歉。帅帅说:“自己既高兴,又感动;既找回了自尊,又找回了朋友;既感谢老师,又佩服老师。”双方重归于好。

主动向帅帅表示道歉。帅帅说:“自己既高兴,又感动;既找回了自尊,又找回了朋友;既感谢老师,又佩服老师。”双方重归于好。

结论:

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交往在个体成长历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小学高年级同学而言,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讲,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小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帮助同学,自制力也比较强;而那些只在同性同学中交朋友的人,往往缺乏健全的情感体验,不具备与异性沟通的社交能力,社交范围和生活圈子也比较狭小,人格发展不甚完善。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又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是接触社会的实习期。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应该抓住此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千万不能错过这段学习的黄金时期。为了帮助学生们顺利渡过青春期,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健康的道德情操及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学会正确地择友、交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健康成长。要给他们满腔热情地关怀和帮助,正确地、及时地解决他们思想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在广泛的交往中,要珍惜这一建立纯洁友情的阶段,学习和锻炼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处理与异性关系的能力。认识和提高自己,促使自己人格的健全发展。不仅有利于他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而且有利于他们身心素质、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现在的学生,正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要不断探索规律,充分认识开展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的科学性,使青少年一代真正成为祖国的栋粱之才。

参考文献:

1.景梅 .青少年青春期心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青网

2.杨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中青网.生理健康.青春期健康

3.心理健康  青春期如何与同伴交往  星空有你心理健康园网站

9.初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范文 篇九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目大变化的非常时期,他们在心理上具备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他们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

一、逆反心理辅导 案例介绍

李斌是我班一个个成绩中等的男生,智力可以,自尊心较强,但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经常情绪化,喜欢表现自己,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对自己要求狠不严,做事随意性大。老师让他做的事,家长叫他干的事他置之不理。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正确评价学生,挖掘“闪光点”。

自尊和被人尊重是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特别是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就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 利用李斌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那次以后,当的心灵之火被点燃了,他的逆反心理也变弱了,他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所以对于学生我就想,如果发现他们的优点要及时表扬,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2、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所以在平时我都对该生关爱有加,经常找他谈心,问问家里的情况等。

3、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李斌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

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李斌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遇事不再盲目的顶撞,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课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语文成绩进步很大。

二、离异家庭问题孩子辅导 案例介绍

王宇航,男,15岁。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皮肤较黑,身材偏矮。父母离异,法院判其随母亲生活,但实际上因母亲收入不高,住房条件差而让他随父亲生活。母亲每月提供一定生活费。王宇航在学校各类涉及家庭状况的调查表中从不填写父亲姓名,仅写母亲。在班级中,他缺少友伴,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有时他上课迟到,进教室时扭扭捏捏,有些同学笑话他,他就发火。课余时间,同学们在他课桌旁边开玩笑,他就认为同学们在嘲笑他,独自喃喃自语;同学们打闹碰了他的桌、椅,他认为是故意闹的,专门是针对他。

案例分析

因王宇航父母离异,对他的成长造成很大影响,因他判给母亲,母亲较关爱他,但由于经济、生活所迫,他与父亲同住,却感受不到父爱,反而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父子关系疏远。

由于性格内向,疑心重,且皮肤较黑、身材偏矮,自卑心理较重,缺乏可交流的玩伴,形成不合群的心理,拒绝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方法

1、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现他家庭状况,与其父母交流,请他们以孩子发展为重。尽管两人已离异,但仍应给予孩子在心理、精神上的关心与支持,不能认为负担其学习、生活费用就足够了。

2、在集体活动中安排莫某担任一定的任务,加深与同学的交流。

3、在班团干中做思想工作,要求他们要主动与王宇航交流,关心和帮助他。同时安排一位热情细心的团干与他同桌,形成友好的氛围。

4、在班里举办演讲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都参加,对他特别辅导,培养其自信心,同时通过演讲活动达到主动交流的目的。

辅导效果

经过教师、家长、同学们的配合及辅导、帮助,王宇航与父亲关系逐渐融洽。在各类表格中有家庭情况填写时,能主动写上父亲姓名及有关情况。与同学关系有所改善,集体活动能参加,对同学们的善意谈笑不再耿耿于怀,他走出了人际关系的误区。

三、自卑心理辅导 案例介绍

张盈,女,14岁,成绩一般。中等智商,性格内向。皮肤较黑,脸有雀斑,属于矮胖型身材。由于张盈属于超生,于是从小就居住在外婆家,直到小学四年级才回到家中。父亲是汽车驾驶员,长期出车不在家,母亲在酒店打工,经常忙的很晚回家,家中经常只留下张盈一人,所以她和父母关系紧张,放学不愿回家。缺少友伴,独来独往,人际关系欠佳。远离人群,不愿过集体生活。情绪不稳,经常发脾气,不愿面对镜子正视自己的模样。

案例分析

父母一向喜欢男孩,对张盈比较忽视。加上张盈自幼寄养在外婆家,至十岁才回家到父母身边,因而缺少父母的关怀,她也自感在家中没有地位,情愿放学待在教室,也不愿马上回家。亲子关系疏远。

由于幼时跟外婆相依为命,童年缺少玩伴,养成了退缩不合群的心理,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即使别人主动来找她,张盈也经常表示拒绝,且态度生硬,令人难以接受。人际关系不佳。

张盈属于矮胖型身材,加上较黑的皮肤和脸上有雀斑,致使张某自恕自艾,不敢面对镜子正视自己的模样,自卑感较重。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作为班主任经常与张盈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与她共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

2、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以了解她家庭情况及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3、写观察日记:鼓励张盈养成经常写日记的习惯,把每日所想所见记下,除了作为了解张某行踪、想法以作为辅导参考之外,并鼓励她经常审视自己的日记,以增进自我认识。

4、自我接纳:要求张盈每天必须照二次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模样,逐渐接纳自己,消除自卑感。

5、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安排张盈参加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学的友谊。

6、阅读指导:给张盈介绍各类有益增进自我了解、充实知识,沟通技巧,增进人际关系的书籍,并耐心指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张盈自卑感明显减弱,家庭关系及同学关系也有了改善,集体活动也能较积极地参加,尤其可喜的是,张某已不太在乎自己的外表了,学习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四、嫉妒心理辅导 案例介绍

梁欣,女,15岁,爱打扮,学习成绩差,嫉妒心却很重。她的同桌张雨,品学兼优,是个顶呱呱的好学生。每次张雨考试得第一名时,梁欣就在背后议论张雨是事先知道了题目,不然就是碰巧的。梁欣经常把张雨的笔记本藏起来,让张雨不能上好课。只要张雨积极主动为班上做好事,梁欣心里更不舒服,说张雨是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班上如有同学穿着比梁欣漂亮时,她便不高兴,暗中嫉妒,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久而久之,梁欣的嫉妒心越来越强,凡是别人有比她强的地方,她便心生怨恨,妨火中烧,不仅背后议论人,还恼得晚上失眠。为此,她感到异常痛苦。

案例分析

梁欣的这种嫉妒心理是一种恶劣的感情。莎士比亚曾把这种恶劣的感情称为“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产生嫉妒心理的梁欣对别人比她好的地方总感到不满,进而贬低和诋毁,更为严重的是不择手段去伤害同学。

梁欣为何有嫉妨之心?一是缺乏自知之明,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哪容得别人比自己强?二是好胜心太强,处处都想取胜,事事都想占上风,怎能服气别人超过自己?三是心胸狭窄,缺乏修养,“我行,你就别想行”,“我不行,你也别想行”,“你行,我偏叫你不行”。

辅导方法

1、案例教育

古往今来,因嫉妒而害人的例子屦见不鲜:大将孙膑才能卓越,却被嫉妒的庞涓腕去了双膝;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因为遭到30名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嫉妒,至死未能跨入科学院的大门;被评为大连市特等劳模的售货员董明当上了特等劳模之后,被嫉妒者指责为“风流劳模”、“流里流气”、“有意抬高身价”„„等等。

嫉妒之火能毁灭别人,也会断送自己。童话中嫉恨交加的后母想用毒苹果置白雪公主于死地,让她自己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结果,死的不是白雪公主,而是她自己;《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中气绝身亡等等。

通过这些大量的实例来开导张某,让她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

2、找出自己的闪光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梁欣虽然学习成绩差,但她是篮球队的主力、得分能手,打篮球是她的优势,让她发挥这一优势,让她看到自己也有强于别人的地方,那么,梁欣就能找到自己的心理位置,得到生活的乐趣。

3、化嫉妒心理为竞争意识

每当梁欣出现嫉妒他人的苗头时,开导梁欣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想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再启发她自奋:“你行,我也行!”,“你行,我比你更行!”经过长期耐心的引导,使她消极的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的竞争意识,产生自爱、自强、自奋的精神。

4、参加有益的活动

指导梁欣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让梁欣阅读有关书刊,加强自身修养;还可以参加班级和社会公益活动,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梁欣的嫉妒心理大大消除了,她再也不犯“绿眼”病了。她能虚心向同学们请教,学习有了进步;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思想上能达到“风贤思齐,风不贤内心自省”的境界。

五、早恋心理辅导 案例介绍

李佳,女,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喜欢舞蹈、运动,有较好的艺术天赋,身材容貌较好,给人一种漂亮文静的感觉。李佳自从上了初中以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想和异性接近,对异性的一言一行都十分的关注。班上有些男女同学在谈恋爱对她有一种她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影响。前不久李佳不知不觉地就暗自喜欢上了邻班的一名男生,两人互相爱慕。从此,她一发而不可收拾。上课时无心听讲,下课时,她总是走到那名男生的教室周围,希望和他说会话男生;从此她学习热情开始下降。她一看书,脑子里就是那名男生的影子。学习成绩眼看着往下滑,父母问她为什么,她不敢说。她自己也知道初二非常关键,如果基础打不好,上初三就会很吃力,但是她又不能自拔。

案例分析

李佳的行为是因身材和心理发育,以及客观环境等影响,性意识的萌芽而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情绪体验,有意识地爱慕异性,这种早恋现象是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心理的需要,陷入恋爱关系的青少年,十分敏感,生怕被家长,老师和同学知道,所以,往往是私下偷偷地接触和往来。由于早恋带有幼稚性、盲目性、朦胧性和幻想性,加上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在浪漫的接触中无心学习。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经常与赵某个别进行轻松谈心。一般从关心李佳的生活入手,真诚赞美她的优点和长处,教师也主动谈自己的经历,以朋友的身份答应她谈话内容绝对保密,让她放心。这样李佳逐渐敞开心扉,主动讲出自己的烦恼,家长及以前学校的老师同学不理解她,总认为她有越轨行为。家长对她要求很严,周末和假期外出玩,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回家稍晚些就会受罚。她觉得自己家和别人家不一样,她不喜欢回家。教师在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况后,和她一起认真分析,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定出计划,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改变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并发挥其写字画画的特长,让她担任班级宣传委员,负责班上的板报工作。

2、争取家庭积极配合。教师与家长交谈时,首先肯定李佳的特长、优点,使交谈从愉悦开始,在谈及李佳的一些行为时,避免用“早恋”等名称,启发诱导家长,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要以知心朋友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使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帮助孩子解除青春期的迷惘。家长表示在尊重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与教师配合,帮助孩子早日走出早恋误区。后来,家长经常与教师保持联系,互相沟通了解李佳的表现。

3、利用班会进行心理辅导。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找好自己人生的坐标。启发引导李佳正确对待认识自己的行为,教育女生要懂得自尊、自强、自爱、自立,男生要懂得尊重女性。让学生知道,早恋固然不妥,但一旦发生早恋,也并非是做了什么坏事。一个人爱别人和被爱都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情。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正处于求学时期,不具备处理恋爱、婚姻的条件。如果一个人真的爱另一个人,应该努力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为对方创造各种通向幸福的条件,抓住自己青春期记忆力好,易于接受新事物这一大好时期好好学习,培养创造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成就大业打好基础。同时,还教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保持一定距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从而避免进入情感误区。

4、写日记。鼓励李佳坚持写日记,锻炼自己的意志,最主要的是可以自省、自纠,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不断成熟。

5、读好书。推荐她在假期读一些积极向上的好书,如《中学生素质修养》、《保尔·柯察金》等,并写读后感,让她在一种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走向成熟。

6、挖掘她个人潜能,给她各种表现机会。鼓励她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还鼓励她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比赛,获中学组硬笔书法优秀奖。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她热爱集体、珍惜自己荣誉的情感。

辅导效果

通过以尊重、理解、关爱、引导等方法进行辅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李佳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早恋的害处,能端正自我,回到了班集体之中,减少了与男生的个别来往,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六、人际交往辅导 案例介绍

张鹏,男,13岁。成绩中等,性格内向,在校极少与人交往,害怕在众人前说话,有见人就回避的行为表现。

案例分析

父母关系紧张,从小生活在父母争吵的阴影下,养成其胆小怕事的性格,父母离异后与母亲居住,母亲不准其父亲探视儿子,更造成张鹏对人际交往厌恶的心理,加之他小时候与奶奶在一起,受老人性格影响,与人交往较少,造成现在与人交往有严重的障碍。

辅导方法

1、作为班主任主动接近他与其交谈,努力地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到校面谈或电话联系,与家长沟通思想,让其父母双方达成共识,认识其交往障碍的严重后果,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3、现场观察和模仿,陪张鹏一起观看同龄人之间相处的现实情况。如,一起观看同学课余时的游戏,一起观看同学在放学后的活动,一起在操场、阅览室等公共场所观看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

4、参与活动和模仿,即安排该生由简单到复杂地去参与各种社交实践活动。起初我邀他一起参加同学们的活动,设法让其体会交往的喜悦。然后逐渐引导其独立与人交往。

辅导效果:

上一篇:成人英语考试有哪些下一篇:转变作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