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反思

2024-10-17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反思(精选8篇)

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反思 篇一

关于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反思

推荐小学数学作业与其他学科的作业一样,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个性化展示,反映了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阶段性认知、理解及应用的水平或程度。它不仅是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能力、构建知识网络、探索与发现数学奥妙或规律、实施知识创新的舞台或土壤,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情、了解自我课堂教学得失、为后继教学调控进程、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指导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窗口或途径,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或延续。数学作业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与反馈的平台,是一项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与教学资源,作为一名一线工作的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对家庭作业布置与批改进行反思,以适应实施新课程的要求。

一、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数学家庭作业存在诸多弊端:

1、要求的“划一性”,不管学生是否学会,也不管学生完成时是易如反掌还是困难重重,教师对每个学生做作业的数量和完成的要求“一视同仁”。

2、形式的“雷同性”,每次作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书面作业,写写算算,缺少变化。

3、完成的“强制性”,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检查,因为“不完成作业就不是好学生”,学生有完成作业的义务,却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

4、内容的“随意性,”有的老师信奉“熟能生巧”,认为练得越多,学得就越好,同一类型的题目如果不反复操练,学生很难人人达标,教师不能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布置有针对性的,形式各异的作业。因此导致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厌烦,逆反、恐惧的心理,把家庭作业当成一种负担,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对布置作业本身的反思

1、对作业“量”的反思:有的老师总是埋怨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实际上,老师往往忽略了作业量的多少这个问题,因为每一个学生他的接收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他做作业的时间也是有差距的。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老师就部应该去埋怨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因此,老师必须对作业量进行严格控制,一定要抛弃那些所谓“题海战术”思想。

2、对作业“质”的反思:通过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应该对自己所布置作业的质量,进行深刻的反思。第一,作业是否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实际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是对当天教学活动的高度概括。因为,每一天的教学活动都是有核心的。例如,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那么他的核心就是让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乘法的计算。那我们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就是15×14,25×13等等。如果这样做的话,即能对作业量进行控制,又能对当天的知识进行巩固。第二,虽然我选择的题,具有代表性、针对性,能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但是,学生往往对一些枯燥的数学题不感兴趣。那么,我们必须将这些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给他创造一个生活情景,让他感兴趣,从而乐学。

三、对作业评语的反思。

对于数学作业,很少有人会想到用评语,只是习惯性地用等地来评价。其实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段,可以选择不同评价方式。

1.低年级段——“图批”

所谓“图批”就是运用一些简单而生动的图形符号,对低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评价或指导的一种主要方式,以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及认知特征。具体说来,就是事先预设几种不同的图形符号,告诉他们每个图形符号所表达的含义,让他们通过图形符号来形象地感受老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及其它学习方面的要求。例如,用一朵“小红花”传递“你做得好极了”,用一张“笑脸”表示“你真聪明”,用一个“大拇指”表示一种赞许或肯定——“你真棒”,再辅以简短易懂的语言文字或拼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意愿。

2.中年级段——从“图批”逐步转向“语批”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及知识的增加,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水平也就随之有所发展与提高,所以到了中年级,对他们的作业采用“图批”与“语批”交互运用的方式,并且逐渐由“图批”转向“语批”,结合学生的作业实际及日常表现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高年级段——“语批”

到了高年级,对他们的作业评价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语批”阶段。对于批语的设计,本着简约的原则,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课堂表现,用无声有形的语言文字,向他们传递老师的赞赏、激励、引导、启发、提示、期待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以激发他们的数学热情,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

总的说来,对小学数学作业评语的设计,我认为,在以鼓励等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基础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二要切合学生实际,三要重视学法指导,四要体现教师风格,五要实现教育功能。另外还要力求简约,同时注意连续性及针对性,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贯穿始终,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数学方法,体验数学美感,领会老师意图,最大限度地发掘与发挥数学批语的多元功能。

总之,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教师要以发挥学生自主潜能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作业,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巩固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变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为之的负担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放飞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反思 篇二

长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在作业设计上都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作业内容单调, 形式单一, 偏重书本知识, 脱离生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种作业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兴趣发展的可能性, 因材施教, 使学习较好者能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使学困生的思维也能处于兴奋状态,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 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呢?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对作业设计的看法。

一、作业设计对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作用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看, 作业的功能有三:发展功能、管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发展功能是作业的本体功能, 是指作业具有强化知识识记、加深知识理解、提高技能熟练性、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培养意志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管理功能是指作业可以用来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 即教师通过对学生布置作业控制学生的学习乃至生活行为实施督促和奖惩;社会功能是指教师布置作业是出于社会因素的考虑, 希望通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获取社会的认可。毋庸讳言, 在崇尚应试教育的社会环境里, 教师如果不布置作业、少布置作业, 或布置的作业对学生的升学考试没有直接的帮助, 就会引起家长的不满。作业的管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只是作业的外附功能, 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这两种功能得到了本不应有的强化。相反, 作业的发展功能却被弱化。

要全面发挥数学作业的发展性功能。首先, 作业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重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使完成作业成为一种积极的体验。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以及富含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数学作业形式, 有利于激发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使学生爱做, 乐做。其次, 作业设计时要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 增加数学作业中的情感因素。数学知识本身揭示的是抽象的数和形的规律性, 追求的是事物的“真”, 生活中许多的“善”和“美”依托其中。如果我们能将数学的“真”与生活的“善”和“美”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能较好地实现利用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作业设计应注意的方面

1. 作业设计要生活化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是我们经常谈及的问题, 也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然而, 学习和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教学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不可否认, 不同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数学能力及兴趣爱好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发展也不平衡。因此,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这种差异, 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基础较差的学生只需完成基础题即可;中等生除了要完成基础题外, 还要适当做有一点难度的提高题;优等生必须完成一两道思考题。这样才可以改变过去那种“优生吃不饱, 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 既让全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 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了锻炼。

3. 每节课都作业内容要有针对性

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 使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进一步复习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牢牢掌握基本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

4. 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要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尽量把数学作业中的问题改编成故事、谜语、童话、游戏等形式, 使学生一看到作业的内容就被吸引住, 从而能够愉快地完成作业。

5. 作业设计要有实践性

学生动手操作是掌握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动手过程也是思维和认识的过程。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性作业。

三、大胆进行开放式的作业设计

开放题是小学数学作业的开放设计的主要体现, 它以其独特的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特别是创造力的价值, 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热点之一。数学开放题是对传统封闭题型的突破, 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1. 不确定性:所提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和一般性的, 其信息, 才能着手解题。

2. 探究性:

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 有些答案可能易于直觉地被发现, 但是求解过程中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

3. 非完备性:

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 存在着多样的解答, 但重要的不是答案本身的多样性, 而在于寻求解答的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的重建。

4. 发散性:

在求解过程中往往可以引出新的问题, 或将问题加以推广, 找出更一般、更有概括性的结论。

5. 层次性:

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 主体必须用数学语言将其数学化, 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

6. 发展性:

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解答过程, 而不管他是何种程度和水平。

7. 创新性:

教师避免用注入式进行教学, 学生能自然地主动参与, 教师在解题过程中的角色是示范者、启发者、鼓励者、合作者。

数学开放题的设计, 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精神。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 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自己思维的开放性。其次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开放题设计技巧。我们可以对已有的大量的封闭题进行改造, 使之成为开放题。

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反思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作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37-01

新课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数学作业内容应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其变得有意义,有挑战性,要让学生能主动应用所学解决这些问题,要让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变成有意义、生动和自主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之一就是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设计出优秀的作业。

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成为自己技能的重要途径就是作业。作业也是教师用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作业完成的质量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所学掌握的程度。因此,提高作业质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新课标要求之前,我们对于作业注重的是其内容的规范和统一,这样虽然让作业有效强化了“教”,但忽略了作业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价值观得到生成和提高。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在优化作业设计上我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作业设计应有趣味性

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因此,要唤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要从作业的设计入手,要让作业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内需,而不是为了应付差事。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后,我设计了“一共有几朵花”的作业:周末,小明去公园玩,花坛里种着许多美丽的鲜花,这些鲜花按照行列顺序整齐的排好了,你能帮小明算出一共有多少朵花在花坛里吗?这样就可以把枯燥的计算题融入情景小故事中,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可以轻松掌握计算的技能。

二、作业设计应有生活性

数学应用于生活,又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作业设计时要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能运用课堂学到的东西,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使学生主动的想去学好数学,把数学的学习从枯燥的学业要求,变成一种内在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与小数”后,我设计了作业:①同学们看看自己还缺哪些文具?②放学后去小卖部了解这些文具价格,并购买所需文具。③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如果有找零,找了多少?④结合今天购买文具的经历,完成一篇数学日记。通过设计像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在生活之中,让学生越发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三、作业设计应有层次性

新课标中指出了这样一个要求:“数学的课程要顺应现阶段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能适应不同学生个体自身个性发展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让不同的学生能在不同的起跑线上都获得良好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分层布置作业不仅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差异,还能有效帮助其提高自身的水平,正视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全面的了解、评价自己,使自身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有深度,多层次,适应不同学生层次的作业,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让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两种分层法:一种是按照作业的量来分层,另一种是按照作业的难度来分层。按作业量来分层,主要是可以让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增加一些偏基础的练习,同时让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少做一些基础练习,从而保证通过基础练习巩固所学又不占用过多时间。作业的难度分层则是根据学生掌握能力的差异,将作业设计出不同的难度系数,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可以让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在“面积”学习之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一层:小张的客厅长10米宽8米,小张家客厅的面积是多少?二层:小张的客厅长10米,宽比长少了2米,小张家客厅的面积是多少?三层:小张客厅长10米宽8米,如果小张要在客厅铺上,长10分米宽8分米的瓷砖,一共要多少块才行?之后让学生自行选择一道适合自己水平的题目去做,这样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成功之后的喜悦,增强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信心。

四、作业设计应有灵活性

教科书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作业,对于这些内容,教师要能将其灵活的运用起来,根据需要可以将其改变成作业。可以修改题中的数据,或者材料的关系等等。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后,我让同学用挑选过的仅剩余1-10的扑克牌来做游戏,从牌中抽出4张,通过思考,运用+、-、×、÷、()将其得出结果是24。通过这样灵活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还能培养其灵活的思维。

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适合学生当前年龄特征的作业。改变以往作业是课堂附属的地位,要通过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学会运用、掌握技能。让枯燥无味的作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使学生产生内需,从而爱上作业、爱上学习,为数学的教学提供生机和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2]黄军兰.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2)

4.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类型(模版) 篇四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那么多样化作业设计如何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2.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胧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

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诸如此类的练习,训练了学生找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联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查阅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

因此,可抓住这块内容进一步研究。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籍,使学生更详细地认识了解和补充完善知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同时,此类知识往往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得到的辛苦成果,蕴含了人类的千年智慧,体现了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达到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设计此类作业时,教师应事先进行查找,对知识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功底广博深厚,并留心发现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五、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在每一单元新授结束后都可用,尤其适合中高段学生。这一板块的内容是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可让学生先回顾所学知识,再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刚开始训练时,只要求能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即可。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基础好的话,还可以针对梳理出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举例,写出解题的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自行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的话,学生其实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编书者。

5.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探讨 篇五

摘要:传统作业布置习惯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师为学生安排统一的作业任务,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压力,而且不利于对学生完成作业兴趣的培养,这样作业的价值得不到发展,学生也不能借助作业获得能力的提升。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靠是到学生的差异性,能按照学生的能力差异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任务,帮助学生去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任务,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获得成功,在作业完成中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感。所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注意分层。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探索新的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设计;数学作业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需要让不同学生在数学领域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落实的教学活动一定要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个性发展和独特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但是传统作业设计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为学生安排了统一的作业任务,使得能力强的学生不能借助作业获得能力拓展,而能力弱的学生感觉到吃力,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针对这个情况,数学作业需要分层。本文就根据自己的经验浅议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一、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大量机械重复性作业

目前新课改理念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落实,而且在很多课堂和学校已经实施了一段的时间,但是因为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存在着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一时间不能得到很好的调整,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局限在教材上面,为学生设计的作业也基本都是围绕着教材的内容开展的,很多时候直接把书上的练习作为了学生作业的内容,而且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机械化和重复化,没有结合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来设计一些精细化的作业任务,同时希望通过题海战术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所以设计的作业任务数量多质量差,学生只能被困在题海中,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的降低,倍感学习的压力。

(二)作业形式单调,缺少思维性和拓展性

目前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形式上面比较的单调,基本就是些简单的运算的题目,缺少了思维性和逻辑性。很多教师安排的数学题目比较的单调,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基本的形式就几种,除了计算题就是应用题,很多只需要套用公式就能解决,这些作业不能调动学生完成的积极性,会让学生感觉到作业的枯燥,在完成作业方面存在着抵触情绪,也不能借助作业获得能力的提升。而且教师作业安排的形式也比较的单调,过于依赖数学教材,很多直接把教材的内容搬到作业上面,缺少实践性和与生活的练习,那么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根本得不到提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三)作业设计缺少分层

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为生活背景、智力发展水平还有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一节课下来并不能保证教师讲解的知识可以被所有的学生吸收,也不能保证教师教学的内容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目前我们在教学中强调了分层。那么同样作业作为教学中关键的一部分,也要有意识的进行分层,通过分层才能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作业任务,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去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但是目前很多的数学作业教师忽视了分层的重要性,没有能很好地在课堂中进行分层设计,为学生安排统一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不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题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逐渐的丧失,影响到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作业评价模式单一

学生完成作业后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评价和反馈,这样才能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判断,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的方案。但是目前教师虽然注重了作业后的评价,采取的评价方式比较的单一,没有注重评价分层,教师无法给到学生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而且作业评价的吧标准一致,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点评,使得一些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会对数学作业逐渐的失去完成的动力和自信心,影响到了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地方式来进行作业评价的分层,根据学生情况提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通过有效地评价分析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挥出作业的价值和功能,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对学生分层,然后根据学生所在层次为学生设计基础和提高性还有探索性作业任务,对于优等生可以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展,这样可以让自己的知识量变得丰富起来,学习知识也会更加的了灵活,而中等生可以在扎实基础知识之后得到更大的进步,对于学困生则可以有效地巩固所学习的基础知识,这样给到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但是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能获得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毕竟在这样的作业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可以借助教师的作业有效地消化一天学习的知识,大大减轻了学生心理上面的负担。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总结当天的知识,积累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方面会变得更有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可以大大地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在安排小学数学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通过分层来提升作业的质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感。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认为只要把基础知识教给学生就够了,所以布置作业的时候也是一刀切,给学生安排一些机械的计算或者应用题目,这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各种形式的作业,比如一题多解或者实践性的题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也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在布置这种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分层,教师设计的作业难度要符合学生的情况,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去完成拓展性练习,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而能力偏弱的学生在完成基础练习之后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简单的拓展练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自信心,同时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内容拓展,也可以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合作,通过不同层次学生合作,达到彼此帮助和思维互相碰撞的效果,这对于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数学作业分层有助于提升教师能力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进行分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教师为了为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设计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让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在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同时提升教师和学生沟通能力,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基本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对学生分层。同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结合学生情况设计作业,这需要教师查阅更多的教辅资料,同时自己需要进行创新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和对于教材重难点知识的把握能力都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提升,所以说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通过分层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也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三、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一)充分调查,在了解学生基础上做好分层

为了设计作业的时候分层,教师必须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要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涉及到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个性还有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内容来完成作业设计。教师在分层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也就是让学生也认识到之所以要进行分层的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分层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并不是为了要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因为分层出现的不良情绪和自卑心理。也避免了一些学生因为分到了高层次而出现歧视其他学生的情况。教师一般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对于A类学生,他们的知识掌握比较的扎实和稳固,学习能力较强,积极性高,对数学这门学科充满了兴趣。而对于B层的学生他们知识还算稳固,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是思维能力较低,对于C层的学生能力比较差,对数学学习缺少充分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一开始对学生分层的时候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的选择所在的层次,同时让学生表明自己的理由,然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调整,这样的分层是建立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的,要比教师生硬的为学生分层有效地多,通过这种分层,教师可以进一步为进行作业设计提供充分的准备,教师便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和针对性。

(二)作业分层设计注意作业量分层

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业量的分层。学生能力和智商都存在着差异性,学习水平不同,那么教师如果为学生安排同样数量的作业,会让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偏弱的学生吃不了,这样不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多一些作业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完成作业的数量,在作业数量上面进行分层,当学生完成自己所在层次的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再去完成更高层的作业。对于班级中数学学困生,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所以要适当减少学生数学完成的数量,减轻课业负担,除了为学生布置基础性的练习之外,也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增加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尤其是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需要增加拓展性作业的数量,这样可以让学生作业量得到扩大,让学生可以吃得饱,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所以教师在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来安排不同数量的作业任务,确保学生可以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提升。

(三)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注意难度分层

以往教师安排的数学作业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难度上面都是统一的,这导致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缺少自信心和存在着抵触情绪,并不利于学生作业积极性的调动。学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能力不同,解决问题的水平不同,那么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来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任务。这样才能让能力不同的学生完成适合自己难度的作业,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得到提升,也帮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数学《年月日》这个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能力差异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任务。

参考文献:

6.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篇六

一、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

1. 形 式单一 ,内容机械

当前小学阶段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材中的考点、重点是学生练习的重点,因此作业在布置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课内知识点的再现,形式也多为计算题、应用题等,作业内容脱离学生生活,没有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影响了学生对于作业练习的兴趣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作业缺乏趣味性

小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有趣、有新鲜感的东西,我们目前的作业设计大多是中规中矩的题目,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所以学生在做练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出现抄袭等现象.

3. 作业与生活缺乏联系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所以我们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注重于生活相联系,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总是与学生的生活相脱离,无太大联系,使学生无法与生活认知建立联系,所以在应用上也会存在欠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 )使 作业多元化

在作业布置中,我们可以设计多元化的题目,比如,可以布置辅导书上的试题,布置试卷中的错题,设计书面的计算题、看图题等,也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践题,如计算家里的电费、水费、电话费,去超市买东西,计算花费等,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练习多元化,学生会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

1. 看一看 :看看教室里有哪些长方体和正方体 ;

2. 想一想 :想想生活中有哪些长方体和正方体 ;

3. 做一做 :用纸板做一个长方体 ,一个正方体 ;

4. 说一说 : 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质 , 又有哪些不同;

5. 涂一涂 :将你所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涂上颜色 ;

6. 量 一量:测量你所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做、说、涂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认识和应用.

(二 )使作业更具趣味性

加强作业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练习的兴趣,积极思考解答方法,主动探索、求知. 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趣味作业,改编名著故事情节,利用名著中的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面对数学知识时的做法来要求学生判断,或者多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题目,将数学题目配上有趣的插图,可爱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在让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用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其他的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伸手到袋子里摸出教师或同学说出的图形,提高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认识;让学生用纸画出所学过的四种图形,每种都多画几个,然后用剪刀把这些图形剪下来, 再用这些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画. 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拼出了小汽车、火车、房子、轮船等.这种堂上操作活动既发挥了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拼出多种不同的图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 )使作业生活化

如果细心,我们可以发现数学教学中包含了太多的生活元素,而生活中处处都包含了数学知识,可以说数学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所以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中,就要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所做的作业更加生活化,更接地气. 这样学生通过做练习将生活与数学联系到了一起,会加强数学的运用能力,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也会更有劲头. 比如说,在教学周长的时候,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用米尺测量自己家里的电视、茶几面、餐桌面、窗户的周长. 这个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生活中的电视、茶几、餐桌、窗户联系起来,学会了测量与计算的方法,加深了印象.

三、结语

7.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兴趣;差异

作业作为让学生继续获取知识的延伸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活动,我们要重视作业在培养学生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作用,同时通过作业了解学生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样作业功能就可以得到拓展。那么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如何设计小學数学作业呢?

一、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

学生作业质量不理想的原因很多,要想使学生取得大的进步,急功近利不行,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因此,教师可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的批改策略,为学生指点迷津,鼓励上进。当学生在作业的某方面取得一定提高时,或者在困难面前没有表现出为难心理,且能按时完成作业时,即使他们没有全部完成或解答对,教师就应该不失时机地适度放宽评价等级,给予他们以大力的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不畏困难就会获得赞许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战胜困难的斗志。

二、体现作业的层次性,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

三、构建作业的开放性,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紧密联系生活,服务生活

学生学习的归宿是现实世界,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与现实性挑战性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乐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这样的作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强化作业的合作性,让学生认识集体智慧的作用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是未来社会的主流。新课程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变“单干户”为“共同体”,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在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我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学校附近村组家庭电器数量进行统计,有的同学记录该村电视机数量,有的同学记录电冰箱数量,有的同学电脑数量。作业中有的外出调查,有的只填统计表。通过合作,较好的完成的作业,这些既能给学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也给我带来了围绕新课程标准如何在作业中体现合作的一系列思考。

五、渗透作业的综合性,让学生多角度、多领域地掌握知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中,它与其它知识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就数学教数学是永远不会落实让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所以教学中只有精心设计出充满想象力的综合性作业,才能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学习了“角的分类”这节课后,我想到美术中的好多简笔画就是用非常简单的图形拼组起来的,因此给学生在黑板示范了一个,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一个站立的小人就画好了。然后激励学生:“相信你们一定能创作比老师这一幅更生动形象的作品来。”我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合作,互换角色,一个做动作,另一人画出来表示这个动作,并且说一说自己画中用了哪几种角。学生兴趣盎然,创作出跳高的、跳舞的、游泳的、跑步的等许多简笔画作品。练习中学生不仅能够把动作画出来,而且指出人物中的角的名称。

六、还要纠正以下错误认识

1.作业就应该是书面性的,认为作业不过就是写一写、抄一抄、算一算、看一看、背一背而已。作业沦为了考试的练兵工具,成为了挣高分的良好手段,钻进了“死学”、“死练”、模仿解题的“死胡同”。

2.作业的评价就应该是非错即对的:认为作业的评价就是划个对号或错号,在评价的情感性、过程性、互动性等众多方面少有涉及。

3.作业就该是由专家设计的:我们的教师一直习惯于从课本、参考书、练习册等资料中找题让学生做,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承认学生的潜能,错过了教师自己、更错过了学生发展与成功的机会。

8.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反思 篇八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实验。

.通过“滴水实验”活动,了解实验活动的步骤:明确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重点:了解实验活动的步骤:明确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

难点:实验方案的确定和实验过程的操作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实验方案单和实验报告单。

师: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人与水的和谐”是满足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前提,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但是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有关水的实验,一起来谈谈节水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滴水实验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首先树立节水意识,引导同学们重新认识身边的水,重新思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何其重要。】

.明确活动任务。

师:明确活动任务——设计滴水实验,推算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会滴多少水。

2.设计活动方案。

师:全班分小组讨论,设计一个什么实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组讨论,派代表全班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得出:先用盛满水的纸杯扎个眼代替水龙头,计算这个纸杯平均1分滴掉多少水,再推算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滴掉多少水。

3.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

师:小组讨论,需要哪些数据?怎样得出这些数据?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

生1:需要用量筒,测量出一满纸杯水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生2:测量一满纸杯水滴完,需要多少时间。

师: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出这个纸杯平均1分滴掉多少水?1年呢?

生1:用一纸杯水的体积÷滴完的时间=每分滴水的体积。

生2:每分滴水的体积×60×24×365=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浪费的水的体积。

师:现在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实验操作。

完成表格。

实验方案

实验名称

计算一个纸杯平均1分滴掉多少水

实验人员

小组

测量工具

秒表、量杯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个纸杯平均1分滴掉多少水

先用量筒测量出纸杯里水的体积是毫升,用秒表测量滴完这杯水的时间是秒=分

计算这个纸杯1分滴水的体积

2.推算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浪费多少水

实验分工

测量水的体积人员:;测量一杯水滴完的时间人员:

动手实验。

师:按照实验方案实验,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

计算过程与结论

反思交流。

①和同伴交流并分享实验结果。

②根据实验结果,完成教材第89页第2题。

③读教材第90页第3题,说说你知道的节水知识,哪些节水的方法好?

提示:

①刷牙时不要让水龙头一直开着。

②用洗衣机洗衣服,最后一遍的水用来擦地板。

③所有水龙头都应该用节水型的。

……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号召同学们树立一个全方位的节水意识。】

师: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一定要树立节水意识,爱护每一滴水。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一直遵循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节水意识,号召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注意节水。】

滴水实验

明确任务

设计方案

动手实验

交流反思

填写实验方案单填写实验报告单实验结

.通过此次实验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对我们整个地球至关重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明确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求实的精神,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A类

.完成下面“实验报告”中的有关计算与分析。

内容:测量家中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的滴水情况。

测量:1分滴水40次,5分共滴水45毫升。

计算:1时滴水毫升,1昼夜滴水升。

根据以上数据,你的感想是。

B类

2.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000毫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200毫升。

小明刷一次牙的用水量可以够小刚刷牙多少次?

如果按每日刷牙两次计算,那么采用接水刷牙的小刚,每月可节约用水多少升?1年呢?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540 12.96

感想:要注意节约用水。

B类:

2.200×3=600 6000÷600=10

6000-600=5400=5.4 5.4×2=10.8

0.8×30=324 324×12=3888

教材第89页“交流反思”

编码。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编码的规律,从而体会数字编码的编排特点及编码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编码。

重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编码。

难点:培养学生对信息选择和处理的能力,掌握简单的编码方法,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方法。

师:我们看过不少的警察故事,警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一点点地努力着,最终能够把犯人找出来。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探讨。

生1:因为警察很聪明,他们知道谁是犯人……

生2:他们找到了证据。

师:对!他们找到了证据,证据就是线索,用我们数学的语言,就是编码。下面我们来看这个小故事。

有一个被警方通缉的男罪犯,打算坐飞机逃走,他劫持了一个专门制作身份证的工人,为他做了一个身份证,号码为***8。正当罪犯拿着这个身份证去坐飞机时,却在出关检查时被捉住了。原来是工人在制作身份证时,故意留下了线索,协助警方抓捕了罪犯。这个身份证号码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

板书课题:编码

【设计意图:用常见的电影情节,穿插一个小故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导出新课,能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探索身份证编码的编排规律。

出示:教材第91页下图。

.初步了解出生日期码。

你对身份证有什么了解?

同桌两人交换收集的身份证编码,用线标出出生日期码,再交换回来,检查是否正确。

2.小组对比讨论、猜测行政区代码。

活动要求:对比小组内所有人收集的身份证号码的前六位,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及你们认为相关的信息。

学生汇报。[板书:省、市、区、行政区代码]

3.分析顺序码。

请先把妈妈的身份证号里的倒数第二位圈起来,汇报数字;再把爸爸身份证号里的倒数第二位圈起来,汇报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师:第15、16位表示派出所代码,派出所代码和性别码合起来称为顺序码。

4.介绍校验码。

最后一位数字叫校验码,是根据前17位数字按一定的公式自动生成的,是电脑用来识别身份证的真伪的。

5.总结身份证编码的编排规律,找出故事中工人留下的线索。

探索银行卡编码的编排规律。

出示:教材第92页上图。

.初步了解发卡银行标识代码。

你对银行卡有什么了解?

同桌两人交换收集的银行卡编码,用线标出标识代码,再交换回来,检查是否正确。

2.小组对比发卡银行自定义代码。

活动要求:对比小组内所有人收集的银行卡的发卡银行自定义代码,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及你们认为相关的信息。

3.分析校验码。

最后一位数字叫校验码,是根据前15位数字按一定的公式自动生成的,是电脑用来识别银行卡的真伪的。

帮助破案。

.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排除犯罪嫌疑人。

师:根据身份证编码的编排规律,我们可以排除哪些嫌疑人呢?

生1:根据出生日期码,可以排除两个嫌疑人。

生2:可以排除出生于1970年和1983年的两个人。

师:然后呢?想想,银行卡有没有什么判断依据呢?

学生接着寻找线索。

2.出示:教材第92页发卡银行表。

发卡银行

发卡银行标识代码

发卡银行

发卡银行标识代码

甲银行

666543

乙银行

888128

甲银行

666789

乙银行

888462

……

……

师:很明显,从现场找到的这张银行卡,是哪个银行的?

生1:666543……

生2:是甲银行的!

生3:我知道罪犯是谁了!

……

师:很好!我们都知道是谁了!

【设计意图:设计具体的情境,一点一点地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对编码的认识与思索。】

师:数学,首先是活用于生活的,数字更是奇妙无比的。同学们,除了身份证上的编码,银行卡上的编码,我们还在哪些方面用到了数字编码呢?

生1:电话区号,手机号码……

生2:邮政编码!

师: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数字时代,数字编码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字,让他们自主地发现身边的数学世界。】

身份证号码 银行卡号 编

.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板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2.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加以运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A类

.向家长说明身份证的作用,解释家长身份证号码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B类

2.注意搜集所在省市车牌编码,并把它们统计下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略

B类:

2.略

教材第92页活动

数图形的学问。

.能有条理、有次序地数出线段的条数,并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线段计数的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把计数线段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感受到数学规律之间的普遍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学会数线段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掌握数线段条数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老师和你初次见面,表示友好可以握一次手,这一动作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

师:我们把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称为线段,这两个点称为线段的端点。每两个点就可以确定一条线段。

师:我们已经有过数线段的经验,我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你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线段计数的方法和过程。

【设计意图:老师和同学握一次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由远及近,好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在缩短,“两手相握时”形成“两点一线”,为学生解决本课中的数线段问题埋下伏笔。】

.鼹鼠钻洞。

师:读图理解题意,找出已知和未知的信息。

生1:已知有四个洞口,鼹鼠可以从任意一个洞口进入后向前走,然后从任意一个洞口走出。

生2:所求的问题是鼹鼠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可以走。

师:你能画出示意图吗?

生:把每一个洞口看成一个点,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洞口,然后把这些点都画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你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出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方法一:按照基本线段多少的顺序去数。

如上图中,首先有AB、Bc、cD三条基本线段,其次是包含有两条基本线段的是Ac、BD两条,然后是包含有三条基本线段的是AD一条。所以线段AD上总共有线段3+2+1=6。

方法二:按照线段的端点顺序去数,如下图。

线段最左边的端点是A,即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三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两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一条。

所以上图中共有线段3+2+1=6。

2.菜地旅行。

师:读图理解题意,找出已知和未知的信息。

生1:汽车从红薯站开往土豆站,中间经过西红柿站、茄子站、胡萝卜站。

生2:所求的问题是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师:一共有几个车站?你能把上面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师:根据情境,画出示意图,有顺序地数一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生:把每一个车站看成一个点,然后转化为数线段问题,数法和上面的例题方法类似。

师:如果有6个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提示:你能自己画出线段图解决吗?

生1:画出有6个点的线段,然后自己重新数一数。

生2:还可以在5个点的基础上数下去,在5个车站的结果上,加上一个车站的车票就可以了。

自己动手画一画,并解答,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师:如果有7个车站、8个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车票?

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你能总结一下数线段的方法吗?你喜欢哪种方法?如果是有n个车站呢?

生:1+2+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除了通过从点数和从基本线段数两种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数点列算式计算的方法来解答。】

师:记住今天所学的知识了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数图形的学问

n个车站:1+2+3+…+

B类

4.妈妈和她的5个老同学聚会,每两个人都要合影一次,一共要照多少张双人合影?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5 2.10 3.10 画图略。

B类:

上一篇: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全部名词解释下一篇:长期休假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