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免费

2024-08-15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免费(共10篇)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免费 篇一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中国是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大国。各种传统文化以及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是随着世界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国文化传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新时代的职校生,我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大放异彩。

二、活动目的

让全校学生充分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热爱祖国、爱护祖国文化的强烈责任心和高度责任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尽情发挥参赛选手的自身风采和演讲才能,以各自不同、新颖的角度和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伟大复兴的信心。

三、活动主题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四、活动对象

贞丰县职业技术学校全体学生

五、报名方式

学院自行报名,最后推选两名(组)选手参加校上比赛,名额报至文学院文艺部

六、活动要求 1.原创稿件

2.决赛脱稿演讲

3.比赛时间为3——5分

4.要求积极向上,紧扣主题,结合自己的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展现个人风采

七、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8年6月中旬到6月下旬

地点:待定

八、大赛程序

本次演讲比赛设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初赛由专业自行举办,最后推选两名(组)选手参加学校决赛。决赛分为命题演讲和现场抽题演讲两部分。

九、组织分配

各部门的工作安排: ⒈ 文艺部

(1)负责整体策划

(2)联系场地布置及音响设备、灯光

(3)收集选手资料、背景音乐等制作PPT(4)负责节目编程及其晚会全流程的衔接

(5)发送请柬 ⒉ 宣传部

(1)前期的宣传工作

(2)为参赛选手拍摄宣传短片(3)负责比赛当晚现场摄影

⒊ 礼仪队

(1)培训主持人,并对主持人串词进行商讨

(2)联系表演嘉宾,邀请评委 4.办公室

(1)制作决赛评分表及其节目单

(2)准备荣誉证书及其奖状

(3)安排好决赛当晚的统分人员及奖状填写人员,在所有选手演讲完后以最快的速度算出成绩交于礼仪人员送到主持手上

⒌科创部

(1)负责后勤工作如会场座位安排、主席台水的供应、卫生

(2)准备好所需要的道具,在上一个节目结束时把道具马上把道具搬上舞台

(3)安排相关人员到会场协调工作,一直到比赛结束

(4)做好晚会现场秩序维持

(5)安排人员到晚会现场催场

十、大赛后勤保障 1.认真整理好参赛选手的资料,保证比赛质量,比赛当晚绝不出现任何差错。

2.加强对本次大赛的对外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广播站、海报、学团网站、校报等形式进行。

3.确定比赛时间和场地。

4.征求校领导及老师的意见,对不妥之处作出修改。5.比赛结束后及时做出活动总结,吸取经验。

十一、决赛具体过程

1.主持人主持开幕式 a.简单的问候

b.介绍出席领导和老师及嘉宾

c.宣布规则和板块构成d.宣布大赛正式开始

2、比赛按内容进行,评委打分,记分员记分。

3、评委对选手进行点评

4、宣布比赛成绩

5、领导和老师为选手颁奖

6宣布比赛结束

十二、大赛评分细则

(大赛采用百分制,分基础分和能力分两部分)

1、基础分:

(1)仪表端庄,姿态自然、大方、气质良好。5分

(2)话语流利清晰,普通话标准。5分

(3)感情充沛,真挚,热情,富有感召力。10分

(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不拖泥带水。10分

(5)所述内容充实,积极,健康向上。5分

2、能力分:

(1)主题鲜明、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10分(2)内容结构完整,构思巧妙,引人入胜。10分

(3)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机智灵活,自然流畅。15分

(4)审题准确,具有创新意识。10分

(5)现场抽题演讲。20分

十三、奖项设置

一等奖 1名 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二等奖 3名 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三等奖 5名 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十四、活动宣传

(1)至少二块展板宣传

综合楼一块 食堂一块

(2)小型海报宣传 至少10张海报 每栋宿舍楼下一张

十五、注意事项

1、各组分工不分家,导演组会观看进程并适当地调整工作。各工作组在尚未开展自己的工作或完成自己的工作时,请自觉帮助其他工作组完成工作以加快整体工作进程。

2、制作团队所有成员的手机必须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并保证随时能联系到人。工作认真负责高效率,有任何问题及时上报。

3、晚会后工作细则:晚会结束后,各工作人员按照会前安排的相应工作进行收场工作。非特殊情况,不允许任何团队成员在没清理完会场之前提前离开会场。

4、各项目组人员任务发生严重冲突时,可视情况重新调整各组的人力资源。

贞丰县职业技术学校

2018年6月7日

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免费 篇二

一、继承与发扬传统的天人和谐思想

较之西方,“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西方近代文化则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分别与对抗。”[2]从源头上,中国传统文化就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强调自然和社会的统一性。《周易》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这是对这一思想的经典表述。《周易大传》在本体论上主张“太极阴阳论”,认为太极是天地的根源,天地是万物的根源,认为“有天她,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肯定了人类是万物发展的产物,是万物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关系被形象定义为“天人合一”。宋代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四字成语,并将其原则释为,“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人合一观认为人和天地组成了一个统一体,人的生活必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协调,人的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这种思想体现了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工业文明逐渐蔓延到整个世界,人们获得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一系列附带问题随之产生,其中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问题最为突出。面对诸多问题,人们必须改变一味追求高效益的片面性做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此,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和谐思想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无疑可以成为解决现代社会环境问题的钥匙。

二、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

《易经》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天体运行,周而复始,刚健不衰,君子应当像天那样,坚持不懈,努力自行。孔子有言:知其不可而为之”[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老子说:“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这些都是中国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自强不息”,作为一种道德精神,要求人们克己自立,艰苦奋斗,不断进步,为国家和民族建功立业,同时也要求国家和民族自力更生,积极进取,革新图强。作为个人品格,是进德修业、自立成人的根本;作为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强盛不衰的精神力量。“自强”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也是中华民族贯通古今的民族精神。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执著的人生追求、奋斗不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管在怎样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表现出了积极救世、努力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一执著的民族精神一直激励着亿万炎黄子孙不断前进,成为民族发展过程中不竭的动力。

三、继承与发扬贵和尚中的和谐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协调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是一个有着丰富而深刻内涵的范畴,中国思想史上对“和”早已作了界定。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万事万物都有着内部固有的和谐,整个世界是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和”是事物生成的原因,也是万物兴旺发达、社会吉祥幸福的原因。孟子也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等都认为和谐的状态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

“和”是一种状态、一种理想,而达到“和”的手段和途径则是“持中”,即做事应恰如其分,反对“过”与“不及”。孔子主张“执两用中”、“中立不依”、“过犹不及”。君子之中庸,君子而时中。”中华传统文化中,贵和与尚中是其重要的组成。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以和为贵”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这种寻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动态的、平衡的和谐要求,在思想上为建构和谐社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行动中激励人们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寻找和谐的切入点,以调动全社会的“人和”资源,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继承与发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孔子言“仁者爱人”,这是一种早期的人本主义思想,“仁”既是一种人我关系的准则,也是实行这一准则的普遍的方法论原则。人本主义的道德原则推广到政治上,就是要实行仁德政治。孔子主张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为政宽惠,这成了历代开明帝王基本的治国原则。汉代的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是仁德政治的实践成果。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深刻的民本理论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本质上,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即民本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有别于西方社会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现代人本主义思潮。前者以追求个人的权利、自由为目的,将个人与他人、社会对立起来、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突出众、群、民即人之群体或社会。”强调作为群体而存在的共同要求、以努力维护多数人利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正确理解“民为邦本”思想,坚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的原则,在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时期,汲取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无限精神财富。

五、继承与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具有求真务实的实干的精神、诚恳的态度、朴实的作风,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出发,努力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讲求实效,注重实际,保护人民利益,努力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办实事求实效的务实精神古已有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务实精神,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中国的实学思想体现出来,其精髓即“崇实黜虚”,也就是注重实际、实用,反对空谈、虚无主义的基本思想。

“惟在实学,实习,实用之天下。”传统实学反对佛教推崇“以心为空”的观点,强调在认识心性的同时,要将崇高的道德品质运用到实践中,不是单纯地空谈道德修养,而是将崇实的道德品行“躬行践履”,做到“修己治人”。在道德上人们要将良好的品德融入行动中,提倡“读圣贤书,句句字字有的实用处。”

传统文化中体现的“崇实黝虚”思想注重实用、实功、实践、实言等不同层次的实践观,注重“躬身亲行”与实际效用,提倡脚踏实地的思想是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倡“实心实言”的务实精神,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诸如厚德载物、人格修养等优良思想。《周易大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主要指用宽厚的品德包容万物,着重强调具有宽厚而良好地品德的重要性。《论语·学而》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大学》也提出“自天子直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些都体现了提高道德,即“厚得”的重要性。

近代学者钱穆所言:“中国文化是世界延绵最久,扩展最广的文化,至于五千年来,不断延绵,不断扩充的历史事实,便足以证明中国文化的优异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作为中华五千年历史积淀,继续弘扬与传承符合时代的发展,也是历史的必然。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的历史结晶,具有特定的民族属性与历史继承性。传承其精华,弘扬其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弘扬

参考文献

[1]陈江风:《中国文化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罗钢等:《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免费 篇三

编者按:当前,国际话语场域日益多元、复杂,各种思潮与观念相互碰撞、融合。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实施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强力渗透,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处于不断被解构甚至颠覆的风险之中。因此,抵制西方文化殖民、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重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是当前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我们必须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就像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时强调的,“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主流媒体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传播与推广任重道远。本期特别策划通过分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杭州新闻广播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我们读诗”、陕西广播电视台的《文化三秦》栏目、沈阳广播电视台系列报道《祖先的传承》、广播传记《林兆明的艺术人生》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样本,期望国内的主流媒体不仅能够形成文化传播的自觉意识,而且通过不断创新传播形式和手段,讲好中国故事,围绕“中国梦”架构起“中国媒介传播”的崭新传播平台与传播体系,建立重振中国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4.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篇四

演讲者:魏优

非常荣幸站在这里演讲我这组的课题,先让大家看一组图片开始我今天的演讲,看到这组图片,大家会联想到什么。今天主要讲的是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侧重点是讲“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组员主要有魏优,赖健全,罗晨,于国兴。从四个方面来概述这一话题,第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第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第三,弘扬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第四,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第一,先来看下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像右边的图片就跟我们展示了一些文化精神和行为规范,比如,礼仪,仁慈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优秀文化精神。第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有四个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通过这四点有助于我们判断什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图片一些,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绝对不止这些。还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比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观,重视人的精神生活,有爱国主义精神,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勇于奉献的精神,追求真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有的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简单地从四个角度讲一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承传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 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从这四方面可以看出不管是对个人还是社会还是国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意义十分重大。

弘扬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一是传承文化发展不足,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外国人眼热的东西,我们却没有进行很好的保护和利用。二是缺乏人力资本,单从文化资源、人力资源我们比较有绝对的优势,但文化产业的主导生产要素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本,我们缺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能力。三是文化产业界限不明,我国文化产业边界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产业内部的整体面貌模糊紊乱,产业的局部结构、门类之间的搭配和布局很不合理,产业的外部关联也没有建立起来。四是文化产业观念落后,1994年我国就开始酝酿探索文化产业,直到十六大的召开,才吹响了我国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号角。此外还有部分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袭,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蚀,就比如好多人崇洋媚外,喜欢过外国的节日,像什么圣诞节,万圣节,而忽略了我们国家的一些优秀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重阳节。

如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关键,主要也是包括四个方面,一,以扬弃的观点看问题;二,古为今用;三,洋为中用;四,文化创新。要让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古,不是排外,而是认真对待古代的、外国的一切先进的东西,善于利用那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识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东西。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刻的、多层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满足于速食文化,不能让公众疏远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我们还要做到,学会在批判中吸收,不管是自己民族的还是其他民族的,只要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多多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宣传革命精神,而不是改革精神。我们要积极参与到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注意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积极学习,是自己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同时要多向政府文化部门提建议,更好的发挥政府的职能。总的来说,在传承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下面总结一下我今天讲的内容,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其根本目的在于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三,现在我国的社会风气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忽视文化、道德的社会作用, 贪污腐化、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就会大量滋生。四,要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就必须努力创新,承前启后,作为大学生更应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己任。

5.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 篇五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列子小学走进黄河风景区

建设美丽中国梦,弘扬传统文化精神。6月1日上午,在六一儿童节到来这一天,列子小学200余人的师生队伍一起走进了黄河风景区,来到了炎黄二帝的脚下,参加了“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活动。

首先,郑州市黄河风景区中心主任郝宏伟向大家致欢迎辞,她详细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炎黄是我们的祖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这里处处是展画,处处是课堂,在这里,我们列子小学的同学们不仅可以得到自然美的享受,还可以了解历史,为“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列子小学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特色学校,希望列子小学的师生们要不断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完全展现出来”。接着,列子小学吴建增校长发表讲话:今天,列子小学的师生将在这里忆祖先,抚今追昔,探究经典,观黄河,破涛汹涌,奔流不息,尽情领略华夏摇篮的文化魅力,并表示列子小学的全体师生会将“中国梦、中华魂、民族根”传统文化精神继续弘扬和传承。随后,列子小学的学生们展示了国学操,大家在优美旋律的经典音乐中边做国学操边朗诵《弟子规》,把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的尽善尽美。最后,在各班班主任的带领下,同学们尽情参观了黄河游览区的美丽风景,感受和熏陶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6.传承弘扬中国文化 篇六

这本《中国文化一本通》虽然很厚,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绝不是仅仅四百多页就能记载详尽的。我细细品读书中的每一段文字,就仿佛置身于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中;为一曲汤显祖的《牡丹亭》而沉醉;为盛唐的《霓裳羽衣舞》所叹服。

从书中,我似乎闻到了十大名茶的芳香;从书中,我似乎品到了一道道中华美食;从书中,我感受到了养生和中医的神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勤劳勇敢的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它既是人类社会在过去时间内的发展进化结果,也是孕育我们民族辉煌未来的基础。传承并弘扬中国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五千年来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纵观历史,中国文化宛若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展现于世人面前。在文学方面,古人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从先秦到民国,细说名家名作。烂漫的八国风、迷人的庄子,经苍凉魏曹、闲宕晋陶、恣肆唐李、阔达宋苏,历元明剧曲散曲,至清曹惊世骇俗《石头记》,抵民国诸家,痛快鲁迅、顿挫曹禺,高举沈张钱杨,从容托出一部私家文学史。经典妙处,人物趣味,一一囊括。口角生风,笔下撒泼,滚滚红尘。最早记录的文字,到《诗经》、《离骚》,再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路走来,中国历代诗人为我们编织了一幅汉语诗歌的多彩图卷。

戏剧方面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向来是不缺少音乐和舞蹈的。中国音乐史是中国音乐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依照发展的时间顺序,基本可以分为秦、汉以前音乐、汉、唐时期音乐、宋、元时期音乐、明、清音乐、中国近代音乐和中国现代音乐等。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从上古至近代的悠久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优越的音乐文化。中国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艺术积累,在五千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舞蹈。舞蹈是我国古代所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乐则是一种综合艺术形态。古人认为:“所谓诗表述思想感情,歌唱出它的声音,舞蹈表现它的外在形象。三者都根源于人的内心,然后乐器随之演奏。”乐就包含着诗歌舞乐这些基素。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它诞生之初,原是浑然一体,混沌不可分的。今人所称之诗歌、音乐、舞蹈,只是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发展过程之后,才逐步演化形成的。中国舞蹈品类繁多,异彩纷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舞种都具有各各不同的性格和色调。但也不难发现,中国舞蹈是一个整体,有着共通的神韵和风貌,且不说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频繁交流,相互融汇,就是娱人和自娱、专业和业余、宗教和世俗、宫廷和民间„„也无不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纠结的状态。其间,无论是祭祀舞蹈、表演舞蹈,还是社交舞蹈、教育舞蹈、宗族舞蹈、行业舞蹈„„在舞蹈百花园中均占有一席之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而雅乐舞蹈、伎乐舞蹈、民俗舞蹈、宗教舞蹈则是中华舞蹈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方面。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等等...茶有多钟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中医更是中国特有的。回顾中医的历史,可以上述到先秦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长达1800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基础。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如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等,哲学体系影响下发展出了中医中药学。可以说中医拥有的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他与西方医学最重要的不同点。当人们开始懂得把从生活中学来的自救知识积累成一套医疗理论的时候,西方原始医学和中国原始医学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样的。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由“四元素”组成即火、气、水、土产生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间概述了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和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表现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四元素是朴素的唯物论,五行则是抽象的辩证法。显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先进。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这些灿烂的文化而自豪,在我们赞叹的同时,不要忘记把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文化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前行的途中不断完善。我行企业文化发展的道路也是如此。姜建清行长说过:“卓越的企业建筑于卓越的企业文化之上。优秀企业成功背后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基因发挥着关键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企业的每一次跃进、每一次升华,无不得益于先进文化的支撑,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弹指一挥间,工行已走过二十多年。“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价值观伴着一代代工行人。克服着各种险阻艰难,着实为客户提供我们最优质的服务。面对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心系客户,着眼共赢;我们不畏挑战,扎实工作,积累点滴进步;我们传递希望,回报信任,创造价值财富;我们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忠于至诚之路。真正成为“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如今,我行已实现了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和最盈利银行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崭新局面。

我行的成就和发展,源于工行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立于工行文化绵延不绝的一脉相连。工行人秉承诚信品质,追求致远境界,奠定了工行在中国金融业的领先地位和未来发展的雄厚基础。根植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传承工行二十多年的文化积淀。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共同构成了我行的文化主线。精神文化无疑是我行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包括使命、愿景、价值观、基本理念等。制度文化集中体现了工行价值取向的固化,也是工行员工行为的对照标准,包括各种制度、规范、流程、准则等。物质文化的外部表现和外在形象,也是让社会和公众感知工行文化的主要载体,包括员工着装、行为、礼仪,企业的识别系统、象征符号、环境、产品、广告等各种企业形象的外在表象。

“诚实守信、尽职尽责”、“严谨规范、稳健合规”、“创新进取、追求卓越”、“吃苦耐劳、敬业奉献”。这32字将我行文化基因展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因为这些要求,我行才会在短短20年间有如此的发展。

为客户提供卓越的金融服务作为我们的使命,是我们对工行宗旨的理解和共鸣,是我们对工行自身价值的认识和挖掘,也是我们全部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行的成长与发展源于客户、系于股东、发于员工、植与社会。惟有对服务品质的不懈追求、不断改进,才可以让所有客户感受到工行服务就在您身边的温馨。我们必须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拥有一颗服务客户的心。为客户提供全面、专业、优质、便捷的服务,实现客户财富的增值,赢得客户对我们的信赖和忠诚。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奉献管理和内控建设,保持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披露公司信息,维护股东权益,确保企业的高效益和持续增长,努力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我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员工提供更明晰的成长路线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员工充分享受工行前进的丰硕成果,使成就员工与成就工行相统一,实现一个与工行的共同发展。我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恪守现代商业伦理和行业规范,在保障金融安全、支持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中承担起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应有责任。

为“建设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这一愿景。我们一代代工行人始终贯彻这“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价值观。秉持这我们固有的诚信,把人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重要的生产力;倡导安全、稳定的价值取向和务实、适度的经营风格;通过优化配置、整合资源提高价值或创新的价值;对卓越的不断追求。让我们一步步向着愿景靠近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昨日的梦想,只有此时的努力,才能在明天实现。让我们不断传承工行文化,让工行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

7.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免费 篇七

一、保护与传承

利用工业观光游促进市民了解技艺流程

2009年,牛栏山酒厂继续坚持开展工业观光旅游,邀请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等社会团体及普通消费者来厂参观,向其形象、系统地展示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的操作流程和历史文化,全年共计接待观光游客约172817人次,使社会大众充分了解了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并为此项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组织撰写书籍扩大项目影响力

为了更加真实地记录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价值,牛栏山酒厂组织撰写了《牛栏山大酒坊—史鉴篇》,详细描述了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形成基础及由清代至今300余年的发展历程和史料对此项技艺的记载。特别邀请中华老字号、北京老字号多位专家及酒业专家、老烧锅传人担任顾问及编委,确保了此书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现已印制万余册,将陆续发放给来厂参观考察的重要人士。

与专业公司合作保护传承链

牛栏山首先确定了人才保护的三条线:即提拔善于沟通、精于管理的职工进入管理层;对创新意识强、学历高的科研岗位员工,鼓励其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发展;对学历低、从事酿酒技术工作的员工,督促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给所有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逐步建立起企业自身的“牛二学府”,针对部分传承人技艺能力强、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理论知识薄弱等情况,聘请白酒酿造专家、高等院校老师来厂讲课培训,成绩优异者可以获得学府颁发的相关证书,与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者同等待遇。并在传承人中择优聘请实践能力强、有一定理论基础的老技师担任学府实操老师,给予补助津贴,向年轻学徒传授技艺关键环节。所有被国家、北京市、顺义区以及企业自身认可的传承人,均可领取不等数额的传承人补贴。

东扩300亩促进非遗项目产业化

为了更好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 牛栏山酒厂于2009年正式开始实施东扩项目。现已在酒厂东侧新打深井一口, 井深400米, 日可供水2400吨。其水质经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检验, 已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的标准。其中锶含量为0.528 mg/L (规定指标值锶≥0.20 mg/L) 、偏硅酸含量为25.1mg/L (规定指标值偏硅酸≥25.0mg/L) , 均高于矿泉水规定指标值。随着东扩项目的实施, 将建成北京地区最大的生物教学实践基地和酒文化馆。还将建成集研发检测为一体的科研大楼, 深入研究微生物发酵机理与基酒质量关系, 研究大曲制作和酒醅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消长规律以及微生物生态关系, 并应用现代化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进行风味物质分析, 为传统手工技艺的科学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与发展

1、创新思维提高白酒产量

白酒酿造涉及物理、化学、微生物等众多学科, 对生产环境要求十分严格。秋冬季节, 各种发酵条件容易控制, 是白酒生产的最佳季节。而夏季, 由于温湿度较高, 微生物活动频繁, 杂菌容易滋生, 加之其它因素的影响, 白酒生产处于不利环境, 大多数白酒生产企业都停止生产。牛栏山酒厂老技师通过对生产环境的仔细观察和平时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 发现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发酵容器——地缸, 具有容量小、散热快、封闭严、卫生条件好的特点。特别是卫生条件好就减少了外界杂菌的侵入, 为夏季正常生产提供了可能。因此, 大胆提出夏季利用地缸酿造原酒,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高温给酒醅发酵带来的不利因素, 保证了生产不掉排。

2、靠科学分析论述传统工艺独特

牛栏山酒厂在2009年引进世界前进的分析检测设备,包括气相色谱仪,配FID、FTD和ECD检测器、附有顶空自动进样器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固相微萃取仪等,建立质谱分析检测室及其配套的样品前处理室,将积极开展白酒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料以及酒中有机农药残留(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类)、重金属元素(铅、锰)、增塑剂等食品质量安全指标的全项检测。并且规划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对牛栏山二锅头酒的特征成分及未知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建立属于自己的白酒特征风味成分谱库,这将为传统工艺产品的科学化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007年4月,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牵头组织,相关院校、研究单位、企业共同参与成立了“中国白酒169计划”项目,牛栏山酒厂作为白酒行业骨干企业加入了此次研究计划。2009年,重点围绕牛栏山二锅头特征风味物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利用G C-O技术,综合运用香气强度法、梯度稀释闻香法等分析手段,找到了牛栏山二锅头特有的一批重要风味化合物。“169计划”填补了白酒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多项空白,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微生物生物学、分子酶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围绕白酒产业共性的、关键的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建立了以风味化合物定向的功能微生物和酶技术平台,对年份酒、白酒中微量成分、白酒中风味化合物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

3、节能减排保护非遗项目所赖以生存的环境

牛栏山酒厂为保护酿造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所必需的地下水资源,自2002年就开始实施中水再利用工程,现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500吨/天,处理后的中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可以重复利用。现厂区30亩绿化用水、锅炉除尘器降尘用水和原煤的喷淋用水等都使用处理后的中水,减少了地下水的提取量,从2000年的71万吨降到2009年的44万吨。

三、展望与建议

近几年“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在牛栏山酒厂的保护和传承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然,发展的非遗技艺也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飞速增长。牛栏山酒厂的销售额由2006年6.4亿元、2007年10.46亿元、2008年15.2亿元增长至2009年19.1亿,三年之间增长三倍。“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的传承人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不但受到更大程度上的重视,而且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过程之中,牛栏山酒厂也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做法:

1、重视“传承人”的作用

首先, 技艺的传承需要人。需要由传承者向承传者进行口传心授地教授, 才能使技艺不失真地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虽然现在国家、政府加强了对传承人的保护, 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 并给予一定金额的补助津贴, 但是, 一个企业真正能被认定为国家级、市级、区级的传承人毕竟是占所从事此项工作员工的少数部分, 绝大多数从事此项技艺的员工没有被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为传承人, 他们的保护和发展就要依赖于企业。但是企业也不能够不加选择地、一视同仁地给予所有从事此项技艺的员工特殊政策, 不然, 在此岗位的员工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懈怠情绪, 同时也造成其他岗位员工的不满。牛栏山酒厂也在探索中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在所从事此项技艺的员工中选拔优秀者, 企业给予认定, 成为企业所承认的传承人或者承传人, 享受津贴补助。同时规定其义务和职责, 定期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不合格取消其资格, 这样, 既可以对优秀的传承人进行保护, 也可以促进青年员工学习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的积极性, 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传承人。

其次, 技艺的保护需要人, 企业的管理者对此项技艺的重视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技艺的保护和发展。牛栏山酒厂党委书记、厂长李怀民自身也是从酿酒工人岗位上一步一步成长为企业管理者的, 并且也是首批“中国酿酒大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以他对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高度重视, 进而保证了此项技艺发展的有利环境。

2、积极制定符合法律法规的保护体系

牛栏山酒厂提出的“传承链”概念其中一部分就是法律保障体系。无论是技艺、传承人乃至最终生产出的产品,都需要依靠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才能有力、有理、有利地保护。牛栏山酒厂要求“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的传承人和承传人在认定的同时都需要签署三方协议,明确其职责和权利,对属于企业机密的内容严格规定,传承人任职期间及离职以后不得使用、泄露商业秘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非遗技艺不会因人员的流动而有所损失。

为了切实保护“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牛栏山二锅头,酒厂积极将“牛栏山”商标申报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加入马德里公约,在海外31个国家、地区进行注册,有效地防止了假冒、仿冒牛栏山二锅头酒行为的发生。

总之,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类的保护都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为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势必将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过度商业化,脱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质。因此,应当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评比保护情况,对不合格者,取消其保护资格;对保护得力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8.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免费 篇八

一、探寻中华发展历史,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1.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的根源分析

探寻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最早进入文明,并遥遥领先,这是中华民族早先的状态,而落后挨打,则是中华民族后来一段时间的状态。同一个民族,前后怎么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呢?《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的作者刘明武给出了答案:龙有龙文化,虫有虫文化,三皇五帝时的龙文化孕育出了先进文明,封建社会的虫文化孕育出了落后挨打。

2.民族复兴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离开了这个根,民族只能走向消亡。中国经过改革开放,正在逐渐强大,中国复兴的伟大愿望正在实现。文化复兴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因素,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首先认准的是文化复兴。中国这么一个偌大的民族,没有理由将命运寄托在其他民族的文化上,传统文化的有序回归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3.全球化的“国学热”使中国人觉醒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孔子那里去汲取生存智慧。”孔子学院开到了世界各地……这一系列现象说明:中国文化已经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作为中国人,有责任自觉将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近20年,一些有识之士逐渐从崇洋媚外的文化氛围中摆脱出来,向国人发出了伟大史诗般的呐喊:中国文化要站起来。

4.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由“天人合一”派生出来的“孝道”文化以及传统节日、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民间工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成语等内容为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多典范,不仅具有“蒙童养正、幼儿养行、少年养德、成人养心”的巨大教育功能,而且能夯实儿童的传统文化底蕴,提高人格魅力。国学经典既可以为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提供素材,也可以为环境创建、活动设计带来灵感。有选择地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必将成为幼儿园特色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儿童和谐发展。

二、彰显传统文化特色,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1.培养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民族文化的传承,教师是关键,只有教师具备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真正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很有必要,它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修养,提升人格魅力,还能从传统经典中学到很多教育理论知识,很好地指导现实教育工作。如,《论语》《道德经》《孝经》《大学》《学记》《师说》等著作就包含了很多哲理,其中的教育思想到今天仍然闪耀着它的光辉。教师可以在这些经典的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用理论指导和完善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我园将定期开展国学讲座以及国学经典读书活动,培养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

2.设置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

为了让幼儿充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全方位欣赏和领略传统文化,我们拟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机整合,渗透到一日常规活动中,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在传统美术活动中培养美感和动手能力

传统文化当中的京剧脸谱、国画、剪纸以及其他手工艺术,是培养孩子美感和动手能力很好的素材。幼儿在对色彩有初步认知和运用的基础上,通过讲故事、看京剧、给脸谱涂色、制作脸谱等形式,让孩子认知不同脸谱的代表意义,了解经典人物的故事,从而热爱中国国粹。国画更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艺术语言,体现了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展示了“诗画一律”之美,并被历代的文人墨客和现代教育者以不同的教育形式代代相传。在幼儿园阶段开展国画教学,对传承传统文化,让幼儿在笔墨游戏中接触和感受传统艺术的精髓,培养对国画艺术的兴趣有着积极意义。国画中的写意水墨画具有变化的线条、丰富多彩的墨和色、变幻无穷的水墨渗化、快速成型等特点,其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其造型是对事物的高度概括,在似与不似之间,与幼儿自主创作的绘画作品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征,幼儿易于接受和感知。民间剪纸艺术是劳动,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艺术样式,让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剪一些小窗花、小蝴蝶,既充满创意和童趣,又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幼儿从对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的鉴赏,对名川大山、老城古镇美景的视觉感受,从欣赏古乐、聆听天籁的听觉感受到品尝中国传统美食的味觉感受中来获得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

(2)在传统体育活动中发展体能

传统体育游戏具有竞争色彩,幼儿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通过胜负的差异,体验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享受成功与胜利愉悦的同时,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进取、机智勇敢的良好品质。传统体育丰富了当代儿童游戏的内容,满足了儿童自由游戏的愿望。武术、跳皮筋、划龙舟、荡秋千、滚铁环等传统体育项目以及跳房子、木头人、抢椅子、石头剪刀布、拉网捕鱼、丢沙包等传统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锻炼幼儿身体、促进身体机能发展,增进健康。因此,传统体育游戏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发展语言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一个人的黄金记忆时期,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通过早期古诗文的学习既可以发展语言能力,又可以培养阅读能力,这个时候多积累经典,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起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幼儿园可采用快乐诵读、艺术感染、情境表演、亲子共读等方式让幼儿学习经典诗文。

3.开展中国特色的主题活动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蕴涵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爱国爱民、与人为善、分享合作等优良品德和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如,全家团圆的中秋节、尊老敬老的重阳节、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浪漫十足的七夕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等,这些节日是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利时机。通过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可以让孩子感知、体验传统民俗节日氛围,初步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和各地过节的风俗。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对于幼儿文化的积累、个体的成长、群体的塑造,甚至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让我们的孩子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是幼儿教育应切实承担的重任。

总之,作为现代中国教育者,我们在办园的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出浓浓的中国味,把传统文化通过色彩鲜艳的图案、浅显易懂的故事、生动活泼的游戏呈献给儿童,夯实现代儿童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注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主动融入世界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也衷心祝福具有民族特色、鲜明个性的伟大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引领世界前行。

参考文献:

李炳毅,李玲.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和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3).

9.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九

为了进一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盐都区内儿童暑期文化生活,盐都博物馆举办了暑期非遗文化培训班。“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譬如书法、剪纸、戏曲,还有我准备学习的糖画。妈妈及时帮我从博物馆官方公众号报上了名,为期十天的糖画非遗培训班就要开始了。

徐老师是非遗糖画和泥塑的著名大师,培训的第一天教我们画大刀。我本以为大刀应该非常简单,轮到我画的时候,调皮的小勺子总是不听使唤,我想往东它往西,我想多倒一些,但是总是少一些。看徐老师做行云流水似的,真简单。做事真的不能眼高手低,需要刻苦地练习。徐老师从细节开始辅导我们,先要把勺子放水平了,不能手抖,然后控制速度。按照老师的指点感觉豁然开朗,果然再重复画起来就得心应手一些了。拿着我自己做的大刀,吃起来真香,真甜呀!每天顶着炎热的天气来盐都博物馆,跟着徐老师学会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美丽的小鸟、轻快的小兔子、雄赳赳的大公鸡、气宇轩昂的大马和古灵精怪的猴子等,十二生肖的动物都基本掌握要领了。

学习糖画并不难,但是要画得惟妙惟肖真的太难了。徐老师说当初他开始学习的时候只用三个晚上就会了,但是成为非遗糖画大师却刻苦训练了几十年。作为非遗糖画迷我们要传承这项文化需要勤学苦练,保护好非遗文化。正如俗语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非遗文化肯定能很好传承下去,华夏民族文化一定能发扬壮大。

10.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篇十

汉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我们伟大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中华文化的产物。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

低年级的看图识字教学,图与字自然有些许相似之处,所以在学习时要先出示图,再与字进行比较,这样既便于学生识记字形,又使学生对汉字产生了兴趣,还会由衷地佩服古人的智慧,从而乐于学习。

学生年龄大些时,可以从分析字形入手:“孝”是一个会意字,是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字,合在一起就成了“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就叫“孝”。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培养好下一代,而下一代理应承担奉养父母的责任,孝顺父母,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幸福。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到了生字,还受到了一次美德的培养。

用毛笔写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增设“漫步书林”环节,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我国的书法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向往之情。学生从一笔一画学起,由欣赏到临摹,从“字”法到 “章”法,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只是正确的书写姿势,也不只是端端正正、潇潇洒洒的一幅幅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欣赏、临摹书法作品时注意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如很多字由于结构的要求,产生了需要变化的偏旁部首,有的字需要注意各部分的大小和避让,形成巧妙的顾盼与呼应之美,这正如做人需要有宽大的胸 怀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一样。长此以往,学生便能深刻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也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文化。

二、结合课文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优良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适时给学生传授优良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有讲诚实守信的,有讲礼义道德的……当我们走进语文教材时,也就捧起了一部部经典著作,走进了中国文化。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着眼于与教材对话,与传统文化对话。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可以从故事情节人手,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可以从课文主题人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可以从课文词句人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还可以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人手,挖掘文化意趣……如在教授《碧螺春》一文时,要挖掘教材所蕴涵的茶文化知识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广泛搜集茶的种类、茶的制作过程、沏茶的方法、与茶相关的历史传说、名人典故……

三、利用节日契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今,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而我们的传统佳节却被抛之脑后。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若在此期间开展相应的传统教育活动,定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寓教于乐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毕竟受到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的限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传统文化,寓教于乐。

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权威的著作,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根握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水平,由浅入深地安排每个年级、班级的诵读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课本剧、歌谣、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游戏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充分利用班级的“文化展板”,专门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栏,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还可以在班队会上树立具有各种优秀品质的好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动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还可以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搜集与之相关的诗歌、故事,让学生诵读、领会,对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一定很有效果……

五、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介,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上一篇:九上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中职专业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