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活动简报(共8篇)
1.社区体育活动简报 篇一
又是一年中秋时,为充分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近日,厦门湖里区各基层社区为归侨、侨眷开展各种活动庆中秋佳节。
湖里区湖里街道湖里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心四楼多功能厅召开“关爱侨胞”中秋座谈会。会上,社区党委书记陈亚伟首先向参会的侨胞致以节日的祝福。侨胞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心,以及对社区近一年来工作的满意度,希望社区各项建设越来越好。最后,社区还为每人送上一盒月饼,传递中秋佳节的美好祝愿。
湖里区金安社区举办“庆中秋·迎国庆”归侨游园活动。为了让归侨、侨眷们度过一个愉快温馨的中秋佳节,金安社区侨联工作人员精心筹备了一场以“乐活中秋·情满金安”为主题的“庆中秋·迎国庆”归侨座谈、游园活动。13户社区归侨、侨眷和社区侨联工作人员在欢声笑语中共度中秋佳节。
湖里区康乐社区党委及康乐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邀请归侨、侨眷、党员代表,在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喜迎中秋,巧手造月——邻里一家亲”冰皮月饼DIY联谊活动。社区邀请了专业的糕点师傅来教大家制作月饼,大家品尝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
2.社区体育活动简报 篇二
(一) 体育场地供给与社区体育场地需求特点不符合
体育场地是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 是开展体育指导服务的前提条件, 体育场地得不到保障, 体育指导服务就无从做起。通过社区群众参与健身活动调查情况发现, 体育场地的缺乏制约了社区群众健身活动的参与。
1.体育场地分布与社区体育场地就近方便的要求不符合
深入调查发现, 南京市体育场地主要局限在城市体育中心、体育场 (馆) 以及各类学校, 这些场地的地域布局存在着很大偏差, 很少一部分涉及社区内的体育场馆建设。而社区群众开展健身时主要集中在社区周边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附近的学校操场等离社区距离短、交通方便快捷的地方。
2.体育场地开放与社区体育场地公益性、低廉性的要求不符合
南京市大部分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或收取费用对外开放, 各类体育场地向社会群众开放力度较小[1]。 众多学校出于安全管理上的难度以及教学上场地的冲突, 多采取了不开放和部分开放的办法, 社区群众在参与健身中受到很多局限。城市体育中心和各类体育场 (馆) 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属于商业营利性质。而社区群众健身活动的地点多集中在社区周边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等公益性或者低廉性的地方, 很少社区居民选择在商业性健身房 (俱乐部、中心) 。
(二) 日常性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供给的缺乏
调查发现, 经费供给的缺乏严重影响着社区健身群众日常性体育活动的参与。同样, 调查中发现, 开展社区体育指导服务, 经费的保障同样重要。在对南京市有关体育部门走访中了解到, 群众体育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和体育彩票收益, 涉及社区较大型体育活动的开展, 需要的经费可以向当地有关体育行政部门申请, 一般来说, 是给予支持的, 而对于日常性的社区体育活动, 政府部门是不提供经费的。所以南京市社区活动点缺乏经费供给, 只能以自筹经费的形式或者街道、居委提供的一小部分来支持开展社区体育活动。
(三) 体育指导服务供给与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现实需求相偏离
社会体育指导员担负着组织管理者和技能传播者的双重角色。他们是体育主管部门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更是帮助健身群众“解疑释惑”的良师益友[2]。调查发现, 社区体育指导服务存在着体育指导服务供给与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现实需要相脱离的障碍。
1.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 中老年人偏多, 年轻人偏少, 指导能力有限。这主要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体系不够健全造成的。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两类培训方式:一类是由行政指派的有固定工作的街道或居委的在职干部, 他们有证书也有热心来指导体育工作, 但是他们往往缺乏一定的体育特长, 技术指导不够。另一类是体育院校的高校学生, 学校为帮助学生就业, 提供考证需要。他们是真正的技术指导型人员, 但是他们往往只是为了证书而考证, 或者是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 很少一部分真正投入到社区体育指导工作中去。这样由于培训体系的狭窄, 不少有一定体育特长、真正在实际从事社区体育指导的人, 却缺少进一步培训提高的学习途径。所以就出现了有证书的人不指导, 指导的人没证书;有能力的不参与, 能力差的勉强着上以及技术指导型人员不足的尴尬局面[3]。
2.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行业组织缺乏管理
目前,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由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 各体育社团、街道办事处共同配合实施的, 这样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过程中会出现漏洞, 表面上看来许多管理机构都在负责, 其实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职责划分不明确, 没有一个明确固定的部门在管理。大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停留在自由状态, 导致社区活动点体育指导人员的不稳定以及指导服务质量的低下。
(四) 体育指导服务方式存在弊端
1.有限的体育指导服务项目供给与社区群众对健身项目多样化选择之间的矛盾
开展体育活动项目种类的多少,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体育氛围的情况。南京市社区体育指导人员参与指导的项目大多以健身操类、民族传统项目和气功类项目为主, 这些项目中的大多数对场地要求不高, 以健身和娱乐为目的, 相对简单易学, 在社区体育项目中容易开展。而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和足球、篮球、排球等大小球类项目技术性强, 对于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还要受到场地、器材要求的限制, 所以体育指导者对这些项目的指导服务相对较少。而随着人们对体育意识的增强, 社区健身群众参与健身项目的种类存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现状。这样有限的体育指导服务项目供给难以满足社区群众对健身项目多样化的需求。
2.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缺乏组织形式的引导
通过调查, 当前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个人自发组织成为体育指导人员和社区健身群众的主动参与。体育指导人员中以体育爱好者和离退休人员居多, 他们多以自身的爱好和兴趣来参与体育指导工作, 这样, 指导组织形式呈现出个人性、自由的状态, 组织松散。而社区的多数体育活动点都是由群众自发组织和自愿结合, 他们选择就近比较方便的地方, 对专业的要求也比较低。这种个人自发组织的形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是随着参与人群的增多, 体育活动点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 随意松散性的组织形式很难推动全民健身的进一步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影响体育指导的正常开展。调查中还发现, 另一种组织形式是体协组织和街道居委会组织, 这种组织形式, 是以体协组织或街道居委会为单位, 结合当地的体育传统特色为社区群众提供了相应的指导服务, 以及组织表演和比赛等, 组织管理相对规范。这些组织中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资格大多数是国家认可的, 科学指导了群众健身。目前, 南京市群众体育协会涉及球类、游泳、健美类、户外运动类等多个类别。体协或街道体育组织的引导整合的作用, 能将个人参与体育指导的形式引入系统的组织形式中去, 这样才能满足日趋增多的健身参与者的需要, 也才能促进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正规化。
(五) 体育指导服务内容供给的有限性与社区群众对健身健康的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社区体育服务的内容应该根据本地社区的人群状况、当地体育消费情况等进行设置和变化。目前, 社区体育日常指导内容仍局限于通过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和教学步骤来指导健身活动。体育指导人员的体育相关学科知识比较匮乏, 很少能够在指导中结合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和体育保健学等学科知识来引导健身者。这反映出社区体育指导服务内容的单一、枯燥。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群众体育健身理念的增强, 社区群众的体育指导需求越来越高。他们要求指导内容与健身、健心密切相关。所以体育指导服务内容的多元化才能适应社区群众对健身健康的需求。
二、城市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发展对策
(一) 加快开发、整合、建设社区公益性、就近性体育场地
政府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社区各体育组织要加强与社区开发单位的协调配合, 合理开发、整合、建设社区体育服务资源;提高学校、企业等单位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设施等资源的免费或低廉租用的开放力度, 做好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的沟通、管理工作, 使其能长期良性运作起来;同时规划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专项建设, 在城市住宅小区标准化建设内容中合理设置社区体育场地, 特别是增加居住区的体育设施规划内容, 使居民能在居住区附近就近享有具有一定规模、条件较好、种类较多的社区体育设施, 使居民除了享用规模较大的商业性城市体育活动中心, 更能享用公益性、低廉性、就近性的社区体育服务资源[4]。
(二) 建立和完善体育指导服务组织管理网络系统
建立网络信息平台, 成立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登记、注册, 储存体育活动点的信息资料等。通过网络及时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有关体育活动信息;同时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也能更充分地掌握各活动点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情况, 以便及时提供项目对口的体育指导人员, 更好地指导、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5]。
(三) 社区体育活动应从多方面筹集经费
政府行政部门应该从多方面、多渠道来帮助社区筹措体育活动经费。一是通过上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定拨款, 二是社区街道居委会的支持, 三是拉动企业单位的赞助以及活动点成员自愿交纳一些活动经费等多方面筹集资金。政府行政部门要重视体育经费的管理和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帮助协调多方筹集资金促进社区体育的广泛开展, 鼓励和帮助社区体育组织通过有偿体育服务来维护自身利益并引导社区体育参与者自我投资的消费理念。活动点成员是活动点的主体, 健身群众为了共同的健身目的自发主动地聚集在一起, 具有一定的凝聚力, 他们能自愿地缴纳活动费用, 这为活动点开展正常活动打下了经费基础。因此, 可以通过多元化筹集费用的方法来以解决群众体育活动点活动经费不足的困难。
(四) 大力培养社区群众的体育意识, 提高体育人口数量
通过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指导, 引导社区健身群众不断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和自觉参与的意识, 使社区群众都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样就能有效地稳定现有的体育人口, 并发展扩大社区群众的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
(五) 建立体育指导服务的再培训机制, 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
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等级评定后就不再学习和再次培训, 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教学方法陈旧、特长项目不新颖、指导能力不足。相关部门应抓紧建立和完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进修制度或定期培训制度, 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 也可以和体育院校合作, 充分利用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优势, 定期进行经验交流, 提高体育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加强体育指导人员的再培养, 使体育指导人员不只是停留在辅导技术动作这一层面, 还要不断总结社区体育发展的特点, 创造发明代表性强、参与面广、老少皆宜的体育活动形式, 进一步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六) 重视各类体协组织的建设工作, 引导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正规化
在各种体育组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下, 体育指导服务工作才能有序进行。各类体育协会组织的建设工作很重要。这些组织是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主体, 即基层群众性体育组织, 不同的体育协会组织都有其不同的体育传统特色, 并且有较多的指导经验和较好的指导能力。建立和完善各类体育协会组织的规章制度、管理制度, 建立行业标准, 进行系统管理相当重要, 体育协会的规范发展才能更好地、有序地促进体育指导服务。
(七) 扩大体育指导人员有关健身健康方面的知识面, 力争体育指导服务的综合化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群众对体育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因此, 体育指导人员的任务不能停留在单一的动作技术指导上, 要更多地从体育自然学科知识、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和体育保健等知识方面进行综合指导[6]。在培训时不仅要保证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 同时增加与健身健康有关的知识,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使体育指导人员成为具有多方面指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体育指导人员不仅能从体育技术动作的层面上进行分析指导, 而且能从体育健康的角度, 正确引导社区活动群众科学地健身。
参考文献
[1]张宏伟, 沈辉.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J].2009, (12) .
[2]王晓云.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供给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3]张学纲, 杨琬.对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9) .
[4]樊炳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创新构想[J].体育与科学, 2001, (11) .
[5]陈瑞玉.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建设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4) .
3.社区体育活动简报 篇三
关键词:社区居民;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F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5-0129-02
1研究目的
城市社区体育的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群众体育发展史中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社区服务不断完善,社区体育也不断发展和壮大。近年来,中国社区体育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文章试图通过对中国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与需求进行分析,以间接了解当前中国社区体育开展的效果及需要加强和改进的重点,进而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社区体育工作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为研究目标,选取上海、北京、温州、天津、太原、湖北、安徽、内蒙古、福建等部分省市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观察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以上省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态度
体育动机与态度既是参与者主观出发点,也是客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料表明,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主要表现在健身、健心两个方面,其中尤以健身为主。据崔丽丽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社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中高达80%以上的居民是为了“强身健体、防病治病”;高维岭等人对安徽省城市社区居民健身动机的调查中,对“健康长寿”一项的选择比例最高,占到72.03%。表明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生活质量有了高的追求,对自身健康水平的关爱程度也明显提高。“社会交往”成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第二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体育社会功能的认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说明现代社会发展给人类提供物质财富的同时,人们对面对面交流机会的渴望随着社会的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虽然“全民健身计划”在全国已得到普遍推广。但居民健身态度还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模糊。温州市民中知道并清楚健身意义的仅占调查人数的9.66%,57.86%的人不具体了解,32.47%的人回答不了解。内蒙古地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的认识水平,有39.5%的居民认识处于一般,不太清楚的占29%,不清楚的占183.%。说明除了人们的主观意识不足外,有关部门对体育的宣传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持续度都有所欠缺,進而影响到了体育的大众化普及甚至是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
3.2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场所
健身场所直接影响着健身者的健身动机、健身时间、健身方法及健身效应等方面。因此选择和保证良好的健身场所是开展和完善社区体育的重要因素。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场所与所在社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等有很大关系,就近活动是居民选择活动场所的一个基本标准。
资料显示,街头公共场所、公园、社区空地、本单位设施依然是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时占比例最高的选择。显然,因陋就简选择体育活动场所是目前中国城市居民进行体育活动时的一大特点。另外,目前中国以政府投资为主渠道的体育系统的场馆无论从客观数量上还是居民就近选择上都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同时现有的体育资源因其没有充分有效地开放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了有限体育资源的浪费。
3.3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形式、时间、频率及成员特点
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表现为3种:一为利用早晚进行健身活动的日常型;二为以家庭为单位,在节假日进行健身活动的假日型;第三种就是参加有组织的社区体育竞赛。从参加时间和频率来看,各地活动时间多集中在0.5h—1.5h为主,频率从每周0~7次不等,没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就参与对象而言,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以离退休的中老年人居多,而青年人较少,表现出年龄结构失衡,如天津晨练者中,中老年人占73.2%,青年只占26.8%;晚练者中,中老年人占77.9%,青年只占22.1%。在温州市民高达70.9%的不进行体育锻炼人群中,中青年人(26-45)是锻炼最少的人群。武汉市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呈马鞍型,青少年与老年群体人口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从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性别来看,内蒙古、北京、天津、太原等地女性参与者所占比例高达60%甚至更多,呈现出较大的性别失衡。这一情况在全国各地较为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不同年龄人群闲暇时间的差别较大外,社区内缺乏适应不同社会群体需要的体育活动,社区居民对活动内容缺乏必要的选择性也是其中之一。相对于中年人社会、家庭双重压力的重担影响其闲暇时间的体育活动分配外,青年人自己独特的体育需要在现有的以保健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体育活动中,难以得到满足。
3.4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内容
从研究资料来看,中国社区居民日常型体育活动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健身娱乐性,竞技性相对较弱。内容的选择多为健身操、太极拳、武术、体育舞蹈、跑步、球类全民健身路径及棋艺等体育项目,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传统体育项目较多且在民间有相当的基础和普及性;②以非器械类为主,大多数项目均不需要特殊的器械;③场地要求较低,易于开展,一般不需要专门的活动场地;④技巧难度较低,易于开展;⑤运动量较小,动作平缓,尤其适合老年人进行;⑥群体性活动较多;⑦花钱不多。比较经济实惠。
3.5制约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资料表明,影响中国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没时间锻炼(武汉市居民高达71.2%)、没场地设施、参加体育锻炼时缺乏技术指导、家庭经费困难等问题。其中,造成没时间锻炼的因素也很多,比如说工作繁忙、压力大、易疲劳、家务繁忙等等,这些问题在中国普遍存在,却也因此成了很多人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的借口,而事实上,哪怕只有十几分钟的晨练,即使起不到明显的健身效果,也会给参与者神清气爽的一天。再者参与体育活动也是积极消除疲劳的一种有效手段,只是我们的大部分人虽然对自己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从意识上增加了,但其行为上却依然处于“有病医治、无病不防”的阶段。再加上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不方便最终造成了社区居民对参与体育健身的不以为然。
参加体育锻炼时缺乏技术指导也是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对参与体育活动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科学的技术指导,就不可能科学的锻炼效果,进而影响到人们对体育健身的认可程度。这一点除了与中国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本身不足有关外,与中国现有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也有很大关系。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中国城市杜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健身和健心,但更主要表现在健身。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模糊,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体参与意识的缺乏和体育宣传力度的不足。就近活动是社区居民选择活动场所的一个基本标准,因陋就简选择体育活动场所是目前中国城市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时的一大特点。
(2)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成员构成体现出一定的年龄和性别失衡。总体表现为离退休的中老年人比例高于青年人,女性高于男性。体育活动设施总体数量不足和有效利用率不高以及缺乏技术指导依然是制约中国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一大因素。
4.2建议
(1)加强城市社区内健身服务设施的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就近锻炼和健身的场所。同时定期地培训与考核社区体育指导员。提高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依照方便、实用、就简原则设置成人体质测试站,可以为居民随时做健康状况检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医疗保健指导等社区服务内容,同时有利于加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
(3)加强社区组织对社区内居民体育活动的引导和组织,最终形成“家庭健身活动、各晨晚练点健身活动、社区单位体育赛事、社区体育单项赛事、杜区大型综合运动会”5位一体的健身活动格局,营造“天天健身、月月赛事、季季活动、年年高潮”的健身氛围。开展全民健身周活动,组建社区单项运动队,为繁荣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4.社区扫雪活动简报 篇四
13日清晨,雪花纷飞、银装素裹,在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火炬雕塑两侧的“冰墩墩”和“雪容融”格外憨态可掬。
上午9点,记者跟随东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队员们来到奥林社区公园,自备清扫工具的.执法队员与环卫工人、社区工作人员一同清理公园内主干道、盲道上的积雪,并提醒来此拍照打卡的居民朋友在赏雪的同时要注意防寒、防滑,确保安全。此外,在东四六条社区,执法队员也一早向胡同内的各商户发放扫雪铲冰宣传手册,要求相关责任人履行门前三包扫雪铲冰义务,并同社区工作者动员胡同内的居民朋友一起扫雪,确保背街小巷内的“门前雪”也能及时清理,防止踩踏结冰、路面湿滑。
11时左右,建国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两名队员完成了对东单北大街的沿街商户一一“走访”到位,发放扫雪铲冰宣传手册、实地检查扫雪铲冰情况,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商户清扫的积雪占压盲道、部分区域清扫不到位等情况,执法队员现场要求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并做到随下随扫。
“雪情就是动员令,根据雪情预警信息,昨天我就已经在‘门前三包’工作群里发布扫雪铲冰信息,要求各责任单位提前布置、履行职责,同时我们也会组织执法力量进行‘线下’检查督促,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要求责任人进行整改,”崇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介绍。
在东花市街道,快递小哥主动化身志愿者投身扫雪铲冰行动。13日早晨,当执法队员上门入户至顺丰快递站点时,快递点负责人告诉执法人员“快递小哥们早就出门铲雪啦,大家按照管片包干,正在挨家挨户铲雪呢!”快递小哥们的凡人善举彰显了邻里互助爱心,在寒冬中传递温暖与关怀。在安定门街道,铃铛扫雪队的成员们在清脆的铃铛声中相约社区后,各拿工具对胡同内的积雪进行清扫,嘱咐老人小孩小心慢行。
据了解,依据相关法规城管部门根据雪情及时督促、动员辖区责任单位和个人开展铲冰扫雪工作,对未按规定开展的单位依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进行处罚;对于城市主干道、重点路段、重点地区降雪未按规定清扫的,及时通知、提醒专业作业单位进行清扫。2月13日东城区城管执法局共计出动执法力量448人次,动员商户890家,动员物业公司45家,规范“门前三包”单位28家。
5.社区道德讲堂活动简报 篇五
目录
“创城活动”的背景下举办这样一场讲座很有意义,收获颇丰,回去以后一定会用学到的文明礼仪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从实践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自己的文明言行做文明新风的带头人。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紧密结合,做到创建任务、责任、措施“三落实”,形成条块结合、上下结合、齐抓共创的整体合力。
文明礼仪讲座“送”来文明之风,保健街道办事处今年将申报省级文明单位,今天的讲座仅仅是开始,下步要继续营造氛围,开展“身边好人”感动故事会,讲述身边的典型,掀起学习先进,弘扬先进,立足本岗,创先争优的热潮;开展“书香哈平”读书会,干部带头读文明礼仪书,唤起全辖区的读书意识,让读书成为全辖区的风尚。通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和书香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倡导全民读书学习,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在果戈理教堂开展保健文化专场演出活动。提升广大居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品位,营造社区文化底蕴。
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重点,通过“ 以道德立身,以诚信立业,做文明公民”的形式,广泛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凡人善举,生动形象地推进全体师生道德建设,持续提升全体师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通过弘扬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引导全体师生省身修德,自我提升,从而形成“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从而实现全体师生道德素质的大提升,为文明东华奠定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
接着,团委邵书记倡导XX年4月28日下午开展全体师生扫街活动,通过活动让全体师生把人性中的光辉都无私地呈现出来,用美丽人生造福社会,塑造自己。附:活动实景图片
主题: 师生活动 道德讲堂
抄送:县教育局办公室东华乡人民政府东华乡学区办 思南县民族初级中学“道德讲堂”办公室XX年4月29日
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发动广大群众开展教育和自我教育,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道德精神,引领思想道德建设,传播社会主义文明。
二、活动目的
以“学习道德模范,争做**好人”为主题,以“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和“四德”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突出价值导向和感召力量,通过设立“道德故事讲堂”,规范“五个一”宣讲流程,发动群众讲身边的好人好事,筑牢全社区居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活动形式
结合我社区实际,通过居民喜闻乐见的不同形式展开活动。
1、主题演讲。设定一定的道德主题,引导群众结合实际,让群众讲自己和身边的道德故事,相互学习、启发,提升道德修养。
2、报告讲座。社区讲堂、道德模范宣传等活动相结合,由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向居民宣讲文明典型的先进事迹,宣传新时期的道德楷模。
3、歌咏传唱。组织教唱道德建设主题歌曲,开展道德歌咏比赛,营造学习、弘扬道德风尚的浓厚氛围。
4、事迹展示。利用宣传栏、板报、实物等集中展示先进典型的事迹,展现先进典型的道德形象。
5、文艺表演。结合社区活动,运用各种文艺形式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增强道德模范的感染力和感知力。
6、道德评议。以座谈会、议事会等形式,让群众评议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一批道德模范,让群众品悟道德力量,提高道德境界。
7、影视展播。通过播放有关宣传道德的视频、影视片和专题片等,以榜样引领、自觉践行为目标,让群众在受到先进典型的强烈感染后,自觉效仿、主动践行。
8、道德讲堂讲义编制。将“道德讲堂”经典教案、创新活动等讲义编制成册,报道展示、进一步推广普及,提高
“道德讲堂”的实际效果。
四、活动步骤
“道德讲堂”建设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XX年6月)。进行动员部署,号召党员和群众积极响应、主动参与“道德讲堂”建设。于6月20日前开展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实效。社区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成立“道德讲堂”领导小组,明确专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确认组织力量到位,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2、结合社区实际,办出特色品牌。利用社区现有资源,结合社区其他活动,在通俗易懂、便于参与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富有本社区特色,实效显著的“道德讲堂”模式。
3、强化宣传发动,扩大社区影响力。结合本社区“道德讲堂”活动情况,利用宣传橱窗等资源,努力扩大影响,有效发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道德故事讲堂”活动中来,推动先进道德理念入脑入心。
2、活动目的及意义:
道德讲堂以“身边人将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讲一件件平淡的身边事,一位位普通的身边人,用大家都能触手可及的尊邻爱邻的事迹,来深切品尝到了维护一个社区的不易,体会到了一份对社区的责任感。
3、活动时间、地点: 8月11日下午3点社区会议室
4、活动参加对象:
社区干部、社区居民和企业职工代表以及社区青少年
5、活动前期准备:
① 确定道德讲堂的主讲人以及主持人。
② 进行人员的分配,每个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项目,所有的工作任务细分至
每位工作人员身上
③ 确定参与本次道德讲堂的听众,并做必要的联系工作。④ 确定人员之后,向各单位发送通知,并将通知张贴于社区的公告栏上(注
明:通知必须醒目)。
⑤ 在活动开始前,进行会场的布置。包括喷绘的布置,桌椅、水的摆放。对
各项设施进行测试,确保运行正常。
⑥ 安排专人进行拍摄和报道,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6、活动流程:
参与人员入场后,工作人员进行细致统计,确保全部到场。① 诵一段经典
② 看一部短片 ③ 讲一个故事 ④ 做一番点评 ⑤ 唱一首歌曲
传统美德,突出价值导向和感召力量,通过设立“道德故事讲堂”,规范“五个一”宣讲流程,发动群众讲身边的好人好事,筑牢全社区居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
三、活动内容
1、道德理论专题学习。组织社区居民等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上级有关领导同志等关于思想道德建设重要理论的文章和重要指示精神,并根据需要随时学习新的道德理论相关知识。
2、社会公德教育。开展公民道德知识普及,建设以“礼仪”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积极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引导参与人员亲身参与道德实践,创建崇德尚善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3、职业道德建设教育。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区将开展主要包括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
4、家庭美德建设教育。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建设,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通过“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等方式,有效引导参与人员讲述身边的感人故事,身体力行,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5、个人品德建设教育。通过重视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品德建设,推行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倡
导和树立关爱、善待、宽厚和包容的理念。使广大
参与人员能将朋友同事的帮助之情、师长的教育之恩、组织的培养之德,转换为对他人、对社会、对环境的关爱之心。在社会交往中宽以待人,为人处事多为他人着想,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6、爱党爱国教育。通过组织学习参与人员了解党的理论知识,了解党的思想、路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内容主要包括:八荣八耻教育、国情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联系当前实际,深刻体会党和政府的亲民政策和温暖、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以培养参与人员的爱党爱国精神。
7、“五类”教育。通过宣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五类”教育,弘扬这“五类”人员的事迹,为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形象奠定坚实基础。
四、活动形式
道德讲堂在主讲人的带领下,在课堂上围绕以下五点展开:“唱一首歌曲”:每一次开讲前,组织学唱一首道德讲堂主题歌曲; “看一部短片”:围绕主题,组织参与人员观看一部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的短片;“诵一段经典”:组织参与人员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语录和道德美文;“讲一个故事并作一
番点评”:主讲人结合主题讲述一个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体现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现场请居民互动,由大家评议身边好人故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送一段祝福”:给每位学员送一段祝福语或道德讲堂小礼品。
在宣讲内容上,通过(请您继续关注好:)创新形式,定期向广大居民公开征集讲堂选题、讲堂方式,及时了解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居民所求,调动居民积极性,不断充实讲堂内容,让讲堂活动形式更丰富、内容更生动、更贴近居民生活,使得讲堂更具吸引力。
五、活动要求
社区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系统化的领导责任体系。社区成立“一把手”负总责的组织机构,成立“道德讲堂”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负责,确保组织力量到位。参与人员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本次活动在促进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要认真学习道德讲堂的内容,积极投入其中。
社区道德讲堂活动记录 社区道德讲堂活动小结 社区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主持稿一 社区道德讲堂活动计划 诚信少年道德讲堂活动简报
社区道德讲堂简报
目录
以后一定会用学到的文明礼仪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从实践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自己的文明言行做文明新风的带头人。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紧密结合,做到创建任务、责任、措施“三落实”,形成条块结合、上下结合、齐抓共创的整体合力。
文明礼仪讲座“送”来文明之风,保健街道办事处今年将申报省级文明单位,今天的讲座仅仅是开始,下步要继续营造氛围,开展“身边好人”感动故事会,讲述身边的典型,掀起学习先进,弘扬先进,立足本岗,创先争优的热潮;开展“书香哈平”读书会,干部带头读文明礼仪书,唤起全辖区的读书意识,让读书成为全辖区的风尚。通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和书香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倡导全民读书学习,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在果戈理教堂开展保健文化专场演出活动。提升广大居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品位,营造社区文化底蕴。
世界需要爱;爱,编织了我们这个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处在困境中的人,处在伤心中的人,拥有一朵花,感觉就像拥有了整个春天。我们只要为他们献出一片暖暖的关爱,那么,我们就会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幸福的天堂。正如歌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此次活动圆满举行后,新密法院将继续加大道德宣传,扩大宣传的方面,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投身道德实践的热情,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安全伴我行”的道德讲堂活动。
本次道德讲堂活动紧紧围绕“安全伴我行”这一主题进行,内容丰富,涉及交通安全、校园安全、校外安全、食品安全等诸多方面;形式多样,有拍手歌、观看视频、朗诵《校园安全儿歌》、情景感悟等。经过此次活动,学生们普遍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安全教育,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得到了强化和提高。双苏学校教导处XX年11月23日
6.社区幼儿早教活动简报 篇六
近日,金山社区开展了“健康宝宝 我快乐”早教活动,邀请了十多户社区的家庭参加活动。
社区邀请的早教中心的老师是一位有着多年亲子指导经验的老师。她通过“亲亲热热、做做玩玩”等环节加深了与宝宝的情感交流,组织的语言游戏《放鞭炮》是通过有趣的语言、夸张形象的肢体动作,给宝宝和家长们带来了无限乐趣。最后,“说说唱唱、开开心心”互动式的活动使宝宝和妈妈们体会到了亲子游戏的快乐。早教课堂使用的零点起步课程,针对宝宝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开蒙养正,促进宝宝全面而富有个性地成长。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不但让家长们了解了早教的重要性,也加强了社区、家庭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家庭、社区丰富资源的相互利用。
7.浅谈如何开展社区群众体育活动 篇七
由于现代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快, 人们紧张的情绪、烦闷的心情得不到放松, 大部分人都希望在工作之余或回到家中放松、休息, 得到短暂的精神缓解。从这个角度说, 我觉得组织社区群众体育活动是既符合实际又有实效的一种形式, 而且以身体活动为特点的体育游戏也成为当今人们度过闲暇时光的首选。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例, 近年来, 在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 各个社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得越来越红火、热闹, 多以一个简单的露天舞台或广场地面, 就能上演以静制动的太极拳, 富有激情的舞蹈表演, 激烈而紧张极具凝聚力的拔河比赛等, 热闹氛围不言而喻。而且不断有市民身边熟悉的“草根明星”登上舞台展示才华。每年夏天, 夜幕降临, 在鄂尔多斯广场上, 灯光闪烁, 人头攒动, 舞姿炫丽, 人们踊跃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如拔河、踢毽子、跳绳、转呼啦圈等。整个广场上洋溢着热闹欢快的气氛, 居民们不仅在家门口找到了娱乐, 而且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更让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融洽和谐, 这种健康向上的风貌影响和带动着其他人踊跃参加文化体育活动, 确实是一举两得。
因此, 经常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不仅引导广大居民充分利用休闲时间进行锻炼, 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人们健康的生活水平, 因此我认为在社区中合理开展体育服务, 很有前途又有现实意义。只有持之以恒, 齐抓共管, 才能真正使社区体育作为一项群众性活动落到实处, 并健康有序地开展下去,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锻炼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接下来, 我简要谈一谈开展社区群众体育运动的步骤、方法, 以及注意事项。
第一, 各级社区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要有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的意识, 并且善于激发社区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兴趣。开展活动之前的宣传工作非常重要, 可利用社区的宣传栏、居民QQ群等媒介进行体育健身的重要意义的宣传引导, 以此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之后, 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 借鉴其他社区的成功案例, 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可采用竞赛的形式, 也可采用
责任编辑:杨柳
长期开展或定期开展的形式。对于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 完全可长期进行, 这样一方面能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可谓一举两得。在开展活动过程中, 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要注意总结经验, 不断创新发展。
第二, 以社区干部为核心, 充分发挥群众体育骨干的核心作用, 促进社区体育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社区可定期组织与体育运动项目有关的知识培训, 邀请社区中擅长体育运动的群众 (如体育教师、运动员等) 为大家做讲解、做示范, 更科学地指导社区群众进行体育活动, 从而提高社区群众体育活动的质量。各级领导干部要作好管理工作, 随时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 以开展社区群众体育活动为契机, 进一步普及体育运动的知识, 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 自觉制定健身计划, 让体育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第四, 开展社区群众体育活动的注意事项。首先, 要选择安全性比较高的体育活动来进行。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强身健体, 丰富广大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社区内开展体育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体育竞技, 一定要更加注重体育项目的安全性。社区中老人、儿童很多, 一定要做好对这类特殊人群的安全防护工作。其次, 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更强的, 大家更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来进行。最后, 如果开展体育竞赛, 那么社区领导一定要安排好比赛程序, 裁判、评奖等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必要时应安排一定的救护设备, 或安排专职的医务人员在场。
希望各级领导、各个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向广大市民呼吁:加强体育锻炼, 必须从我做起, 让体育运动成为生活习惯。大力倡导全民健身, 进一步普及健身常识, 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只有在思想意识上有改变, 才能在日常行为中付诸实践, 在欢乐愉悦的体育运动氛围中, 人们能够舒缓压力, 放飞心情, 享受生活。各级社区领导干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要与社区居民共同努力, 让社区群众体育活动获得持之以恒的长足发展。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 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社区作为一个城市的基层组成机构, 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健身计划的载体, 给城市居民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社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体育, 已经成为当前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本文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例, 阐述如何开展社区群众体育活动。
8.社区体育活动简报 篇八
目前全国有55.3万个体育场馆,体育局系统占7%,教育系统占75%。高校体育的设施齐全、人才济济、方法先进。与社区硬件的薄弱、人才的缺乏、方法的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如能利用这些优势并投入到社区体育服务中去,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社区体育当前的困难。高校体育如何为社区体育服务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较为详细地分析。
一、高校体育在社区体育服务中的优势与现状
1.高校体育资源有能力充分发挥作用
场地设施方面。高校体育拥有大量门类齐全、规格不等的体育场馆设施。这些场馆设施除了用于教学、训练之外仍有潜力可供开发,应酌情向居民开放。但不少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没能注意场馆利用的密度及效益。最为可惜的是一些高校投入巨资修建的高档体育馆,建成之后由于利益协调困难等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对外开放,造成巨大耗损。人才方面。高校体育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涉及到多方面、多层次的体育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这是一笔巨大的人力资源,如能设法把这笔资源调动起来,开发出来,那么学校周围近百万人口社区的体育人才缺乏问题马上就得到缓解。然而据调查表明,高校学生到社区参加过体育服务的不足10%。而人力资源都是具有实效性的,不加利用就是浪费。方法技术方面。高校体育具有丰富的体育项目、一流的运动技术、完善的一级设备和先进的科研成果,具备全面、系统、科学地进行社区体育服务的能力。然而这种优势并没有在社区体育服务实践当中得到利用和发挥。高校体育参与社区体育服务较常用的做法是搞短期培训班或大型健身咨询,这种受经济利益驱动或为迎合领导意志而采取的短期行为很难说有什么时效性。许多社区居民因得不到科学方法的指导只好依据感觉、经验或他人意见而从事锻炼,势必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盲目从事体育锻炼活动不仅不利于健康,也是不文明的;有时甚至会造成封建迷信流行的恶果,法轮功就是一个沉痛的范例。高校体育必须改变与广大社区在体育服务上的脱节现象,把科学健身早日送到社区。
2.高校体育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需要
社区体育服务属于广义的社区建设的范畴。所谓社区建设,是指在社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与倡导下,调动社区各方面力量开展的,旨在推动整个社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为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各种活动的总称。社区建设是一项关系到社区全体成员利益的综合工程,它需要社区各方面力量乃至每个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高校参与社区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已是大势所趋。高校体育与周围社区并不是独立发展、互不相干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互助共建的关系。社区体育服务既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此,高校体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有利于高校体育的自身发展
1.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有利于树立高校体育的良好形象
形象对一所高校是很重要的,它是全校师生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学校社会地位与社会贡献的象征。在许多人的眼里,高校体育是培养运动员的地方;高校体育的师生往往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关心体育事业而不关心公益事业。这些看法虽然有失偏颇,但非毫无根据。我们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塑造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扭转在人们心目中的不良印象,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社区体育服务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它具有专业性、公益性和交际性,通过周到、热情、高质的服务。可以与居民增进了解、增强感情,向他们展示自己的风采,从而逐步树立起21世纪高校的新形象。
2.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有利于专业建设
社会需要是专业设置及调整的依据。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急需大量懂得社区体育工作方法、技能的人才;而现今高校体育的专业设置仍以培养体育教师及竞技人才为主要模式,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虽然大部分体育院校已设置社会体育专业,但新专业的成熟与完善,除借鉴国外经验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外,还必须依靠体育院校广大师生的实践,尤其是社区体育服务的实践。
3.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有利于改进教学质量
高校体育传统的教学安排是:1~3年级学生以学习各种课程为主,4年级学生学分修满后进行实习。这种安排的弊端:一是学习与实习脱离,二是课余时间松紧失调,既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还会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应在教学安排上动一些脑筋,多给学生创造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可以通过社区体育服务,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质量。
4.参与社区体育服务,可以从社区获得所需的资源
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巨大的耗散结构,它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物资、资金、信息、人员和技术等资源,才能维持其发展。资源尤其是资金不足,是困扰高校体育发展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争取社会资助外,还应采取更为主动的措施。社区体育服务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社区体育的潮流,对相应的社区体育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例如:上海市体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要求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市总人口的40%,约合800万人。这么庞大数量的人群从事体育锻炼,配套服务跟不上绝对不行的。可见,社区体育服务的市场是极其广阔的。作为技术与人才集中的高校体育,有着为社区体育服务最雄厚的资本,如善加利用,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5.参与社区体育服务,可以提高服务者的素质
多次参加大型社区健身服务活动,对社区服务做一些经常化的探索,不仅居民反映良好,服务者自己也都感觉收获甚丰。参与社区体育服务可以培养社会公益意识与助人为乐品德,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将所学知识付诸实用,便于巩固提高;能开阔眼界,了解社会,锻炼社会交往能力,丰富大学生活,这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很有利的。
三、对高校参与社区体育的建议
学校领导首先应该更新观念,要想方设法、积极主动、高效合理的获取和利用社区资源来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要把社区体育服务作为一种开创性的工作来抓;要鼓励师生依据自身专业所长,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社区体育服务活动;要通过制定制度等措施引导师生的社区体育服务活动,使其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和经营化。
如何开发高校体育巨大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高校体育的人才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其中,关于学生人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长期受到忽视。学生人才资源具有教育目的制约性、数量上的庞大性及质量上的发展性等特点。以往,他们总被当成潜在的人才来看待,造成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因为,学生虽然正处在成长发展中,但他们并不是在“长成人才”之后才为社会作出贡献,而正是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锻炼成长的;高校的学生大都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只要注意合理的教育和引导,他们是能够胜任大部分社区体育服务工作的。何况,学生余暇时间相对较多,把其中一部分用来从事社区体育服务,既帮助了他人,也发展了自己,可谓一举多得。当然,发动学生投身于社区体育服务并不是制定一个制度或规定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其中,关键环节是学生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进行社区体育服务。
为操作上的方便,可采取以下形式;一种是以系部、专业或班级等正式单位为依托,实行单位领导负责制、每单位依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承担一定期限、数量的社区体育服务责任,由单位成员依据资源或轮流的方式来完成,其收益除支付服务者报酬外,用于系部、专业或班级建设;另一种形式是学校与社区组织以合同等方式建立合作关系,社区提供资金和服务对象,校方提供服务人员,收入归服务者个人所有;第三种由师生自发组建的依据市场规律运行的俱乐部,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
【社区体育活动简报】推荐阅读:
我国社区的体育发展模式分析论文06-22
社区禁毒宣传活动简报08-29
社区世界卫生日活动和环保局世界地球日简报09-16
社区消防演习简报06-26
社区医院会议简报范文07-06
社区作风整顿信息简报08-07
传统体育进校园简报07-25
社区整脏治乱简报08-10
中秋节慰问社区简报08-31
社区创城日简报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