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

2024-07-26

中华诵(共15篇)

1.中华诵 篇一

附件

1“中华诵·2013我的中国梦”经典诵读大赛方案

一、主题

抒发中华情共筑中国梦

二、组织

(一)大赛由省语委、省教育厅主办,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语委办。

(二)各设区市和有关高校可参照省厅的做法,联合有关单位共同组织基层选拔赛。

三、参赛对象和名额

大赛设教师组、大学生组。参赛对象为全省教师和高校学生。各设区市选拔3名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每所高校选拔1名教师、2名学生参加省级比赛。

四、赛事安排

(一)时间安排

1.2013年6月至9月,各设区市、各高校结合实际,自行组织开展基层选拔赛,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参加省级比赛人员名单。

2.2013年9月20日前,各设区市、各高校将参加省级比赛人员、指导教师名单以及联系人、联系方式等报省语委办(填写附件2)。

3.2013年10月,举行“中华诵〃2013我的中国梦”经典诵读大赛省级现场赛暨“中华诵〃2013我的中国梦”教育活动颁奖晚会。

(二)诵读内容

诵读篇目以弘扬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抒发中华情、井冈情,反映中国梦的诗篇、散文为主,通过诵读,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诵读形式不拘一格,活泼新颖,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作品内涵。

(三)组织形式

分为基层选拔赛和省级现场赛两个层次。

1.基层选拔赛由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自行组织开展。

2.省级现场赛由省组委会组织。

省级现场赛分为预赛和决赛。选手在预赛环节中朗诵自选篇目(由选手自备经典诗文),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在决赛环节朗诵规定篇目(省组委会将提前在“江西语言文字网”刊载)。

大赛具体时间、要求及比赛规则另文通知。

五、表彰奖励

(一)奖项设置

1.个人单项奖:教师组、学生组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组织奖:设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单位奖。

(二)表彰方式

向获奖个人颁发证书和奖杯,向获奖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牌,并发文公布获奖名单。

2.中华诵 篇二

“是谁用一片甲骨收藏起古老的秘密, 是谁用一卷竹简咏叹着世间的传奇, 庄生的蝴蝶飞进了杏花和春雨, 美丽的方块字就刻在孔子的车辙里。”据《光明日报》报道, 在前不久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 一首优美动听, 揉合着古韵与现代气息的主题歌曲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如这首歌所传递的信息, 据有关人士介绍, 今年的“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将融入时尚元素, 以贴近吸引年轻人, 从而使中华优秀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以认识、尊重、弘扬和传承。教育部语用司司长王登峰说, 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央文明办调研组联合举办的“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和“中华赞·2009诗词歌赋创作大赛”已于5月正式启动, 这项以“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为旗帜的活动自2007年开始举办以来, 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好评, 现已成为一项年度重要语言文化活动, 今年将在更为广泛的基础上展开。

3.中华诵 篇三

关键词: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活动策略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经典在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管理机构从文化传承和国民素质提高的角度,强调中华经典的重要性,倡议在校大学生们认真学习,并在各高校推动“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努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传承与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起大学生们的精神家园。为保证这一活动的顺利进行,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提倡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鼓励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各大中院校开始将相关学科课程与中华经典内容相融合。在校大学生们也在教师的指导下吟诵古典诗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个人素养,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随着“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在我国很多高校的迅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华经典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确保这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建设“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资源库

资源库是这一活动的核心,也是这一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中华经典浩如烟海,我们要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剔除那些思想陈腐的篇目,使纳入资源库的经典体现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历经时空考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为历代读者所喜爱。二是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三是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较强的审美愉悦。此外,我们选入资源库中的经典篇目既要符合教育形势的需要,能够引起大学生们的兴趣,又能够与现有大学语文教材联系密切。我们还要对资源库中的篇目进行诠释,请名师讲解、朗诵,或是请书法家进行示范性质的书写。资源库建成后,将面向大学生们开放,供大家在校期间免费下载学习。

二、丰富活动的形式,吸引大学生们积极参与

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利用班会、学生会、大学生社团及校内设施等载体,围绕中华经典,开展有组织的鉴赏、诵读及书写活动,培养、展示大学生们的技能,营造出富有中华经典特色的文化氛围。

(一)结合校园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大学内有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可以利用音频、视频、书画等形式传播中华经典,展示大学生们在活动中的风采与成果。有很多班级,采用经典配画的形式解读经典,并充分利用校内景观,如走廊、板报、标语等载体,结合经典文化内容,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还可利用校内刊物、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等校内媒体协助宣传。如校内广播电台可在早自习后、晚自习前的时间段里,选派优秀学生在广播站里作经典诵读的展示,也可定期播放古典音乐、古典诗文,从听觉角度入手,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对大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举办与“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有关的各类比赛。由学校出面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大学生中举办经典诵读大赛、经典临写书法比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以其参与面广、关注度高的优势,受到了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并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据不完全统计,每次比赛时,每所高校有70%以上的大学生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进来,校内外媒体也对这类比赛很感兴趣,能够予以充分报道。这些比赛弘扬了经典文化,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平台,让无数的普通大学生切身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也通过大赛交流学习经验,展示自我风采。具体的比赛形式包括:1、规范汉字的书写比赛。在大学生中间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书写内容围绕中华经典,不仅可以督促大学生们规范的书写汉字,还能够引导青年学子们热爱祖国文学与书法,有效的提高了大学生们的人文素质。2、古辞新韵创作大赛。中华经典中有很多韵文适合演唱,我们可对其内容稍作整理,结合流行音乐或大学生们自己创作的曲谱进行改编,形成旋律优美的歌曲广为传唱,既宣传了中华经典,也让大学生们加深了对经典内涵的理解。3、作文大赛。这样的作文写作主要面对在校大学生,鼓励和引导他们在诵读、解说经典的基础上,进行文章写作,用文字记录下接触经典后的体会与感悟。

三、开展各类专题活动

我们可以根据经典内容,安排大学生们进行不同的专题活动。一、根据中华经典与传统民俗的关联,充分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开展活动。我国有中秋、新年等传统节日,也都曾在中华经典里得以反映。我们在这些传统节日期间开办“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和节日晚会,组织大学生们诵读经典名篇,通过诵、背、书、画等形式,把中华经典与大学生们的节日生活紧密连结,也是对大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有的班级在元旦、国庆等节日晚会上进行经典内容的诵读表演,以新颖的形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二、举办大学生“中华经典夏令营”。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条件,组织大学生们围绕中华经典开展大学生夏令营。在夏令营中,大学生们可以朝夕相处,充满热情地学习与体会中华经典诗文,参观游览充满人文色彩的历史文化古迹,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获得积极向上的道德力量。在夏令营活动期间,我们可把经典内容制作成对联、灯谜等一些大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大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传统经典文化。

四、建立“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的长效机制

各高校围绕中华经典,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后我们更应将“中华经典写讲行动”作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在实践中予以修正与完善,使这一活动开展起来更具科学性,从而全面发挥中华经典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

(一)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作为指导教师,应积极参加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国学水平,从观念上明确“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和理性的思维,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教师们要注意言传身教,从言谈举止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对经典内容及活动目标有明确的了解,从而充分利用好活动时间,带领大学生们深入体会经典的主要内容,完成活动任务。在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坚持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有效组织大学生们以校内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班级中及时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价。

在活动中,指导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的年级,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由浅近的韵文到较为深奥的经典名著,循序渐进的开展活动。我们开展的活动与正常教学有所不同,所以,指导教师不能强制性要求大学生们把所学的内容全部解透彻,这样做既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应提倡慢慢涵咏的方法,让学生们逐渐去理解、体会诗文的含义。指导教师还要注意活动的时间,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持之以恒的进行经典的学习,不断用经典文化滋养大学生们的精神生命。指导教师可将活动时间化整为零,分散到每天不同的时段,在早晨、中午读和晚上,为学生们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在指导方法上,教师也应以鼓励为主,多用积极赏识的语言,激发起大学生们的参与兴趣。

(二)“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的监督。为了弘扬中华经典,提高大学生素质,我们也应对活动过程及活动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保证活动各环节的认真规划、积极发动、大力宣传、细致操作与严格评估,形成一套科学评估体系。

为促进活动开展,学校应建立严格规范的考核机制,对活动实施过程予以考察,可按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以100分制为标准,将考核结果分为三个等级:优——100至80分;良——80至60分;其它——60至0分。考核是由专门的考核委员会领导进行,全面负责整个活动过程的考查监督,包括:经典诵写讲实施办法的制定、开展、指导、规划、活动效果记录等。考核范围为全体大学生已学习过的经典,考核时间由考核委员指定。考核项目包括对经典掌握的熟练程度、声调韵律的把握和诵写讲的整体表现等等,并予以评分。?

各高等院校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以来,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策略,促进大学生们集体参与,共同进步,在品悟经典的过程中,提高对中华经典的兴趣。这个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广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激发起年青学子们对中华经典的兴趣,传承了中华经典文化,也推动了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了现代大学生们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2]刘献君.大学德育论[M].武汉:武汉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3]刘小枫,陈少明.经典与解释的张力[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13年课题,项目名称: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编号:3021。]

4.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篇四

开展“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实施方案

中心校、基层各小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面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积极推进我乡语言文字达标评估工作,依据淳教发【2011】4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现将此活动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学习,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为主题,把“中华诵、国学经 典诵读”系列活动作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感、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广大学生从小接受中华经典美文熏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

三、诵读内容

为了组织好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根据国家语委及省市教育部门 关于诵读活动有关要求,诵读活动统一使用教育部、国家语委、中 央文明办编写的《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读本,望各校组织好学生,认真学习。

四、活动安排

1、保证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①早读:班干部诵读或看书吟诵。②语文课前3分钟。语文老师负责,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③课后班主任或家长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 “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2、各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媒介,让中 华经典美文进校园、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书香”文化氛围。

3、结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4、各校开展“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道德实践活动。

5、举办“读书节”、“读书周”系列读书活动。

6、充分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及纪念日,组织开展与节日有关的经典诵读、征文、演讲等各种比赛。

7、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 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五、活动要求

1、开展“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歌颂伟大祖国悠久 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推动我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有效措施,也是每年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重点活动。各校要充分认识此项活动的意义,大力宣传,全体动员,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2、各校要成立领导机构,明确人员,落实责任,为诵读活动 提供最基本的财力和物力保障,确保诵读活动顺利进行。

3、各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注重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动员家长积极参与,使活动不断深入开展。要加大活动实施力度,促进这项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避免形式主义。要在全面开展活动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开展大型诵读活动,认真总结,树立典型。

4、各校务于3月15日将活动实施方案上报乡校办公室。

5.诵中华经典书国学瑰宝 篇五

——“三进”工作总结

“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活动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举措。根据市教育局“三进”活动部署,我校“三进”活动规范、有序、高效、深入地推进,现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将“三进”工作情况汇报如下。1.加强组织领导,制订方案

以泰州市教育局“三进”工作相关文件为指导,立足校情,明确学校的工作目标及具体任务、后续保障,并将目标细化到具体的常规和专题性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执行、有反馈有督查。

2.规范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将书法和诵读纳入课程,安排语文老师执教。继续规范近几年来我校将书法和诵读作为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每两周安排一节写字课,一节诵读课。

每天晨读经典诵读20分钟,每节语文课前经典诵读2分钟,积少成多,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经典诵读采用如下方法: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或者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学校把每周星期五定为“诵读日”,让学生将本周所吟诵的内容全面复习或让学生在班级内举行经典吟诵比赛。诵读教材以现行语文教材中规定的背诵篇目为基础,同时自选各种经典美文及现有的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中的必背篇目作为学校的诵读校本教材;鼓励教师根据本班特色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如亲子阅读、师生共读、美文诵读、读书交流等。

诵读进教材:

(1)与学校养成教育相结合,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设计一系列古诗文诵读活动,如“古韵童声”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等一系列的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利用开办古诗文板报、专栏、手抄报等形式来提高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能力,让会唱的、会跳的、会画的、会诵的、会写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亮的一面。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和熏陶。(2)整合资源,完美融合。①与语文学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结伴而行,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良性互动。如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品读诗文,在习作中引用诗词名句等。②与音美等学科结合,在美术教学中诗配画或画配诗,在音乐教学中配乐吟唱古诗文。

③与写字教育相结合,将“书法”与“经典诗文”加以整合式开掘。④ 经常开展活动。各年级经常组织诵读比赛、诗歌朗诵会、“我与经典有约”征文比赛、评选诵读之星等活动,激发了师生诵读兴趣,提高了师生诵读水平。

⑤注意营造氛围。学校在公共活动场所,如专用教室、宣传橱窗、走廊等展示经典佳句,每个班级创设了富有特色的诵读环境,如“我爱经典诵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典伴我成长”等,并在学校走廊、橱窗等公共场所悬挂学生书法作品,让校园内到处文墨飘香、书声琅琅,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文化。

书法教材以现行的写字教材为基础,适当加进书法家介绍、书法家故事、书法家名帖欣赏、书法知识介绍等内容,作为各年级书法教学的校本教材。每天下午学生利用上课前的时间自主练字20分钟左右。书写内容可以从当天所吟诵的诗文中自由选择,这样不仅练习了书法,而且将当天诵读的诗文加以巩固,使得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书法进课堂:学生书写能力得到提高,书法教学工作正常,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板书、教案、作业批改和学生的书写都很规范、工整、美观、大方,学生对书法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具体内涵是:

一、重视日常写字训练。各年级加强写字规范训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各科教学对学生都有明确的写字要求,尤其是语文老师更是强化写字要求。

二、有明确书写要求。学校对师生的书写有明确的要求,要求所有的教师,无论上什么课,板书、作业批改都要规范、美观。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做到“笔笔不苟、字字工整”。通过示范、比较、观摩、展示等各种方法加强写字教学的趣味性。

普通话进校园:

把规范使用普通话列为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列为教师教育教学常规要求,普通话成为了学校教学语言、校园语言。教师上课、课间与老师或学生交流必须讲普通话,教师做出表率,带动全校推普活动的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在社会、家庭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重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提高,为培养书法、诵读优秀教师搭建平台。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每次全校教师学习活动时安排读书交流,每学年组织一次“共读一本书”活动;要求所有教师完成一定量的练字任务,每周练写两页毛笔字,一页钢笔字,并积极参与“五满意”活动。“五满意”即把书法与教学教研相结合:一篇最满意的教育教学读书心得,一幅最满意的经典诗文作品临写;一份最满意的教案和教后反思;一则有价值的教育纪事。每月在五个项目中选一个作为练习硬笔书法的内容,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五满意”交流,既是教学研讨,又是书法成果的展示。学期末组织全校展示,对“五满意”评比优胜教师给予奖励。

在抓好全体教师的普通话和书写基本功的同时,选择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加强培训,着力提高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重点在班主任及语文教师中培养书法、诵读师资骨干,力争使每位语文老师和班主任都能上好诵读指导课和书法指导课。对教师中普通话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老师,安排培训。

结合教师教学、教科研工作,组织教师基本功比赛。学期末对教师的诵读水平和书法水平组织考核。

4、纳入考核机制,激励师生发展

6.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 篇六

(一)国学是我们民族的印记,是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的元素。学习国学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这个暑假我便通过《中华诵》这本书,学习到了许多国学名篇,使我充实了许多。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一句诗将花朵欺凌,沾人衣裳之境描绘出了淡淡忧伤,但却无一丝浮夸,通俗易懂,令人犹如身临其境。更令我们体会到诗的高雅、别致与委婉的特点。

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却咏出了诗人身在狱中无限的苦闷与悲怆“无人信高洁,谁为表我心”更写出了诗人对自己悲惨遭遇的感慨,抒发了“自己”被诬陷悲愤心情,表达了作者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此时诗人也正如战国时楚国驱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了。

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菜根谭中的“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这句话总是使我思考,让我体味。只有有了动才有静的存在,人生亦是如此啊,只有有了诱惑才能体现出人无欲无求的高尚品质;只有身处逆境,才能体现出他的品德是如何;只有有一颗纯洁的心,人才不会受外界的干扰导致堕落。“事常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只有这样人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啊!而这里的无欲无求并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凡事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其实我们也要向创作了这些经典作者们致敬,因为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如此精彩的经典了。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说过:“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那国学经典就是那阳光、暖风和甘露来无时无刻滋润我们。我们只有多学习、多运用国学经典才能感悟到他博大精深的魅力。正如“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一样。

就让我们一起诵读这些经典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我们的世界充满智慧,让这美丽的国学之光一直长存!

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

(二)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我穿越时空参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创造的令世人称赞的奇迹,我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侵袭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奔跑。读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读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争先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

读了这本书,我不能不惊叹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不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而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文化。它从战国的硝烟迷雾中诞生,曾一度肩担抵御外族守护关内的历史重任。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它为了责任而不断剥蚀自己的青春。如今,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

(三)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7.品诵练就语文学习的内功 篇七

有些老师认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再过分强调品诵教学不合时宜, 以为抓语文品诵就是在搞“死读书”, 就不符合教改精神。实际上, 新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品诵的篇数, 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诗文品诵推荐篇目”。综上所述, 品诵应该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品诵呢?

一.小学生品诵现状调查

1、小学生拥有的中外名著或经典读物数目极少, 最喜欢购买《阿衰》《偷心九月天》等文字极少画面偏多的书籍;

2、阅读的习惯较差, 品诵的兴趣不浓, 常常觉得品诵是件枯燥无味的事, 喜欢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看电视与玩电子游戏上;

3、品诵的范围狭窄, 只局限于课本上的文章, 很少涉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读物, 更没有意识去阅读大量的中外名著。

4、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课内知识就行了, 没有必要阅读那么多课外书, 担心孩子分散精力, 影响学习成绩。

二.小学生品诵对策

1、确定“精背多诵博览”品诵内容

对教材中指定品诵篇目及教师和学生搜集的精彩文选进行整理,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科学、系统地安排各学段小学生品诵的内容, 有序地呈现给学生, 分学段印制成册, 并制定复习巩固的方案;品诵内容有弹性, 分为课程标准指定内容 (必背) 、教师推荐内容 (选背) 、学生推荐内容 (选背) 三个方面。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经典作品, 督促记忆“完整”的古诗文, 苏教版教材的单元练习中均安排了读读背背这一项, 其中有的是《三字经》《论语》等古代优秀诗文的节选, 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 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 让学生完整地记忆这些作品。

2、制定“精背多诵博览”的品诵方案:

(1) 做好课内外的衔接。小学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语言规范、浅显易懂的文章, 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但是, 不应只将视线停留在教材上, 教材只是一种媒介, 一个例子, 要学会灵活运用用教材。就品诵来说, 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好课内外的衔接, 首先要精心备课, 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 返朴归真, 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自主阅读、理解、感悟, 把每一篇课文都读熟, 把要求品诵的段落烂记于心, 增加语言积累。鼓励学有余力的优等生自选课外书阅读, 利用点滴时间品诵好词佳句。

其次, 在教室中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开办小型借书超市, 每个同学根据要求存放几本有价值的课外读物, 选出专门的管理人员, 每天及时收发课外书, 办好借阅手续。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师生一起搜集、创作的关于诵读方面的名言等, 让学生时刻沐浴在书香之中。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每天坚持阅读,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文章, 并勤做笔记, 品诵优美的词句段, 更好地巩固课内知识。课内外成功衔接后, 阅读品诵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2) 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品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品诵, 教师传授一些品诵方法是必须的。可以是单纯的方法讲授课, 也可以在新授课或拓展练习课中逐步渗透一些。理解记忆, 调动多种元素帮助记忆;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的“联系点”;整体法和部分法结合;巧妙利用插图法。

如《广玉兰》一文语言优美, 教学中就要帮助和促进学生对语言进行积极、主动的积累, 针对课后练习1的要求, 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背一背。教学中, 可以设计以下的品诵活动:可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熟读成诵;可以组织同桌互背活动, 开展品诵竞赛;可以借助板书, 理清层次, 指导品诵, 品诵第三自然段, 全段共有7句话, 首尾都是总写句, 中间五句话按照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凋谢这样的顺序进行品诵;可以借助各种不同形态的花儿的图片、画面, 引导学生品诵, 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较大。

3、评价“精背多诵博览”的效果。会品诵是一种优秀的习惯, 孰练了, 才能“出口成章”。然而, 开始的记忆并不会延续时间太久, 常常会遗忘许多。因此, 真正的记忆必须要经常复习, 反复训练。心理学上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 遗忘是有规律的, 其进程是先快后慢。

8.诗情画意诵东风 篇八

在古代诗人的词章里

代表荡漾的春风。

因此,

东风总是充满诗情画意。

李白说:

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

杜甫说: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白居易说:

澹澹春水暖,东风生绿蒲。

李商隐说: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苏东坡说: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

好一个东风,好一番诗情。

悠悠东风,

在共和国领导人的布局里,

代表着战斗的激情。

因此,

东风成为三线建设的一个缩影。

毛主席说:我们要建设二汽。

周总理说:二汽可以建设在郧县深山里。

邓小平说:二汽建设得很好!是个奇迹。

……

好一个东风,

彰显共和国领袖的高屋建瓴。

悠悠东风,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词汇中,

代表着艰苦创业和自主创新。

因此,

东风总是在逆境中跨越前行。

1969年:

东风从偏僻的十堰创业起家,

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追寻中国汽车梦。

1975年:

第一輛两吨半越野车下线

东风汽车源源不断驶进军营。

1978年:

东风首次产品结构调整,

成功实现军转民。

1986年:

东风建成十万辆汽车产能。

从此,东风追梦行动开始由十堰,

向全国布局和谋定。

……

好一个东风,好一番豪情。

悠悠东风,

抚慰大地恩情。

在婉转轻柔的行云流水间,

我看到诗人笔墨的舞动,

我看到画家艳丽的色蕴。

这饱含深情的笔墨,

是东风人对大自然的祝福,

是东风人豪迈的自我抒情。

悠悠东风,

昂首挺立前进。

在汹涌澎湃的市场浪潮里,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东风一路驰骋。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下,

改革调整、战略重组、走向国际,

东风实力倍增。

东风四十年,

跨越一千万,

我们充满激情。

悠悠东风,

在现代诗人的词章里

依然是荡漾的春风。

但这春风的词韵

已与古代大相径庭。

悠悠东风,

在汽车人的表达中

依然叫做“二汽”。

但如今的“二汽”,

已与往昔截然不同。

悠悠东风,绵绵诗韵。

悠悠东风,巍巍豪情。

东风伴着东风

9.诵中华经典 展少年志向 朗诵稿 篇九

第一篇心怀宏志

男独: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女独: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

男独:中华经典,诗词歌赋,篇篇华彩,字字生香 女独:中华经典,李杜苏辛,人杰遍地,万古流芳 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词中飞扬着的凌云壮志吧!

第二篇立志学习

女: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男: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女: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选材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第三篇立志爱国

男:我们的民族不乏真正的勇士,不乏矢志报国的英雄。女: 他们用柔弱的身躯,负起剑戟刀枪,隐忍又坚强。

男合: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女合: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男独: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男合: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男独: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选材出自《木兰诗》 第四篇梦想启航

师:无论时代的车轮走向哪里,总会有一个名字在中国人的心底闪烁,那就是——毛泽东。

师:少年时他就胸怀指点江山我主沉浮的伟大抱负。男独: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男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女独: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女合:欲与天公试比高。

女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男独: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女独: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男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男独:俱往矣

女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选材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雪》

男独:中华经典,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女独:中华经典,演绎着名垂青史的铿锵风骨 女合:诵读中华经典,重温中华文化; 男合:诵读中华经典,做有志少年!合: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10.中华诵 篇十

为了弘扬红色文化,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同

时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对党的深刻认识。我学院团委特主办“中华诵 物流学院2011经典美文朗诵大赛”,并由劳卫部和体育部两个部门负责此次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一、大赛目的 为激发广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弘扬红色

精神,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通

过朗诵大赛,为广大新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唱响红色

主旋律。

二、活动准备

前期宣传:a 由宣传部出海报张贴

b 由主办方到各班宣传

报名:将自己的姓名班级以及联系方式报各班班长,统一进行统计。

携带物品:电脑、话筒、音响、打分表、打分笔、奖

品(证书)、活动礼物、气球、胶带、剪刀、横幅、手

电筒(台灯)

三、活动基本情况

(一)活动分为两个环节

1、选手的朗诵

2、中间穿插的小游戏

(二)活动的过程

1、主持人致开场白

2、白菜蹲游戏、猜歌名游戏

3、结束时集体唱校歌

四、不足之处

1、准备不充分

我们把举办活动想得太过简单,以为写完策划后任务就

完成得差不多了,还把所有的事都放在了今天下午2:00-7:00这短短的5个小时内完成。结果从今下午通知参赛选手时

就乱套了。许多选手因为各种原因都纷纷弃权了,还有的选

手临时找别人代替。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我们的心里除了慌

张还是慌张。如果之前我们能提早联系参赛选手,那么这些

问题应该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

2、会场纪律差

在观众入场时,所有的同学都只顾着忙自己的事,没有人

去维持现场纪律。并且在我们的比赛进行过程中,观众们陆陆续续都离开了,甚至于到最后只剩了一半的观众留在了现场。这不仅仅反映了我们对会场纪律监管的疏忽,更反映了我们的活动举办的非常失败,对观众没有吸引力

3、分工有漏洞

当时划分班级坐区时,两位同学排完后未能统一告知大

家一下。所以在观众入场时,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各班的位

臵,而当他们带同学入场时,后续来到的同学就找不到他们

班的座位区并且也找不到可以带路的工作人员。因此,今后

在举办活动时,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熟记座次表,而

并不是只依赖迎宾的同学。

五、活动的结果和意义

本次大赛共选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其中一等奖的获得者将代表学院参加校级的朗诵比赛。本次活动历时两个多小时,时间虽不是很长,可是同学们却能在这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内体会到共和国近百年的辉煌历程。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更能为学院选拔一批优秀的朗诵人才,促进物流学院的文化繁荣。

由物流学院团委主办,学生会劳卫部和体育部联合承办的“中华诵 物流学院2011经典美文朗诵大赛”是我们两个部门的干事们第一次组织的活动。虽然失误很多,可它也给我们上了一堂意义深重的课。本次总结希望能为以后类似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

劳卫部:陈聪

11.春联呈吉祥 经典诵文明 篇十一

新春佳节,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神州大地流行着一种语言,它比串串鞭炮更和谐,比朵朵窗花更美丽,比阵阵乐曲更动人。这种语言就是:春联。别看它只有几个或十几个字,里面的学问可多了!

历史久远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古时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五代时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对仗美妙

春联最讲究对仗。什么叫对仗?用书上的话来说就是上下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字数相等,很好明白,如“春风送福,喜气临门”四字对;“人勤春来早,家和喜事多”五字对。要是上下联字数不相同,就要闹笑话了,比如有一人为袁世凯之死而作的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那什么叫词类相当呢?咱们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副对联来说说吧。“绿柳”对“红桃”(颜色、植物),“舒眉”对“开口”(人的面部动作),“辞”对“贺”(祝福),“旧岁”对“新年”(相对)。再如: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冬去”对“春来”,“山明水秀”对“鸟语花香”。

春联还要求声调要平仄相对——上联的尾字须是仄声(今天汉语拼音声调的三声、四声)字,下联的尾字须是平声(今天汉语拼音声调的一声、二声)字。而且上下联整句朗读起来要有节奏、有韵律。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联,它的关键断字词是:“增”对“满”、“月”对“坤”、“人”对“福”、“寿”对“门”,其基本平仄韵律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传承经典

春联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给节日增添了欢乐和希望。各行各业的人都通过春联表达自己的希望:

勤饲养六畜兴旺,多积肥五谷丰登 (农民)

学习好天天进步,品德高人人夸奖 (学生)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 (商人)

满园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英才 (教师)

奥运添神州秀色,国歌振华夏声威 (运动员)

“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副对联很有意思,就像一个童话故事,乖巧可爱的红桃竟然开口向大家祝贺新年了!像这样生动喜庆的春联还有很多,所以,千百年来我们华夏子孙每逢新春佳节都要张贴春联,让春联用它独特的魅力为节日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

写春联、贴春联是一种风俗,很多东西我们的祖先传下来,依现在的科学来讲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但是它却承载着一个民族对于祖先和历史的浓厚感情。人们利用春联寄托志向,寄托相思,抒发情怀,陶冶性情,增添喜庆节日的气氛,也增添对前辈仙去的哀思。做为一个现代中国人,让我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让我们在传承中华文明时,养一身正气!

12.中华诵 篇十二

第一、转变观念。

作为初三一线教师, 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一个观念, 认识一个原则。那就是放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地位, 坚持晨诵课中的最佳效果是“诵读”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晨诵课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把“诵读”成为学生的晨诵的主要学习形式和目标。而且英语学习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读”, 更何况一日之计在于晨, 晨诵这个时间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最佳的学习和记忆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复习, 最终通过自主安排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达成符合自己能力和知识提升的目标。

第二、优化策略。

为了切实有效提升学生晨诵的学习效率, 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策略优化:

1、精选内容、有效分层。晨诵的内容教师要精心准备, 晨诵的目标也要充分考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的内容要符合以下三个要求:1巩固复习最近学习的重点阅读材料。通过阅读,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比如Reading中涉及到的词组、语法、句型等。同时, 学生还可以通过读来矫正自己的发音。对于优秀的学生, 教师可以事先为他们精选一些课外的美文, 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和阅读量。2严格控制阅读的量, 确保学生在有限的诵读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阅读, 并因为阅读内容符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激发阅读的兴趣。3注重诵读目标的分层性, 为了激发每个学生参与诵读的积极性, 确保每个学生在晨诵过程中都有所提高, 有所收获, 我们的内容和目标都应该采取隐性分层的激励方式。比如阅读目标可以分成:背诵、熟读, 比一比谁先背诵出来, 底线要求是熟读。

2、自主温故、自我完善。错题资源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而每个学生的错误资源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 除了共性问题以外, 还有个性化的问题, 而这个个性化问题是学生存在的主要知识漏洞之一, 面对这些漏洞, 我们不需要全班的统一讲解, 而需要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设疑、自我解疑, 老师要帮助学生个别点拨、个别讲解, 或者帮助学生设立互帮互助小组, 让会做的学生帮助不会做的的学生解决其中的疑问, 这个过程应该属于学生个体的,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自己的问题不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解决,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因为学生的自主参与而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每天晨诵时间留一部分给学生自主安排, 让学生复习错题, 巩固易错点, 而教师则是结合学生的遗忘规律, 帮助学生克服遗忘所带来的不足。

3、多元评价、全面提升。评价是对学生参与晨诵活动情况的反馈,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来提升评价的最大作用, 我们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比如, 学生在晨诵的过程中, 可以对自己的记忆效果来进行自我评价, 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再比如小组评价, 同一小组在共同记忆一段时间以后, 我们可以采用小组间相互抽背的形式进行小组评价。而教师的评价是以教师为评价者, 学生的活动和活动结果为被评价对象, 通过对学生评价, 来了解学生的晨诵情况, 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比如诵读时学生的发音、语速、语调等。多元化评价同时在晨诵中落实, 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晨诵内容的不同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参与诵读的积极性, 提升晨诵的价值, 比如学生本节晨诵是以背诵、记忆为主, 我们就先采取自我评价或小组评价, 再进行教师评价。而如果本节晨诵是以自主复习巩固为主, 那么我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3.演讲稿:诵中华经典,育时代新人 篇十三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音韵由远及近,穿越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悠悠岁月。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通过一首首诗词、一部部著作,呈现在我们面前。

读经典使人博学,真正的经典总是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的前进方向。读《周易》,我知道了“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读《史记》,我看到了司马迁不为名利所诱,不为权威所屈的铮铮铁骨。读《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懂得了光阴似水,一去不回,应该倍加珍惜时间和生命。……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我的只言片语无法娓娓道来。而阅读经典,则能博贯古今。

同学们,中华文化渊远流长,中华经典瀚灿烂!它们凝聚了前贤圣人的大智大慧,浓缩了我们华夏文明的思想精粹。品读经典,使我更加敬仰古人纯净而豁达的心灵和洞察世事的敏锐,他们把爱国的情怀写在眼里,刻在心上,流淌在血液中。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毛主席的“书生意气”去激扬文字;让我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信念,去挖掘学习潜能,启迪创新智慧。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暮鼓晨钟,催我猛醒,促我奋发,给我力量,伴我成长!

14.中华诵 篇十四

今天,数学老师带着我们到多媒体教室看了《学道德模范,诵中

华经典》这样一部感人的节目。看完,我内心涌动,有许多话想说。

此次观看《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视频,心里很受启发,我决心做个有道德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如:早上不论刮风还是下雨都准时来到街道上清理垃圾的清洁工;饭店里辛勤工作的叔叔阿姨;守护人们生命的“白衣天使”医生和护士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好榜样。可我们在生活中是否做到呢?

路边的清洁工在默默地扫地时,在旁边的一个小学生却毫不顾忌地把垃圾随手一丢。清洁工没有责备他,只是默默地扫地不出声。可我看到这时,却极为愤怒,像这样没有道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看完这个节目,都能从自己做起,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西山中心小学四(1)班

胡 湘

15.吟译品诵学文言 篇十五

存在上述情况,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言”“文”内涵的理解过于狭隘,认为“言”就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字词句的意思,“文”就是记住讲了什么道理。事实上,就一个有生命力的文本而言,没有“言”,“文”就难以成形;没有“文”,“言”不过是一堆凌乱的符号。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文言文教学需要做到“言”“文”并重,因为重“言”轻“文”会破坏文言文的韵味和魅力,重“文”轻“言”易架空文本的语言根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了“吟译品诵”教学法,较好地实现了“言”“文”并举的教学目标。

一、反复朗诵,读到十分熟

文言文语感要通过长期的吟诵来培养。因此,教学文言文时,第一项工作是带领学生反复地读,一直读到字正腔圆、抑扬成韵,甚至于能够背诵为止。

教师带领学生诵读时,要做到“三个讲究”——

一是讲究方式激趣。既可以范读、领读,又可以配图、配乐读,等等。如,教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三峡》类(同版本教材,以下只注明年级册数)的写景抒情性散文时,可以采用配图、配乐朗读的方式,读出情境。教学九年级下册《公输》类的叙事性散文时,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读懂人物的心思。教学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类的说理性散文时,可以抓住关键句进行问读。如,抓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连贯问答:“三才者何?”“三者轻重利害如何?”“天时不如地利,何也?”“地利不如人和,何也?”“得道者,何如?”“失道者,何如?”“寡助,若何?”“多助,若何?”“彼二者争战,复若何?”这样边问边答,有利于学生读出思辨,读清层次。

二是讲究方法推进。指导学生诵读时,一般可以采用先读准字音和句读,再读出节奏和语气语调,进而读出或温文儒雅、或激情澎湃的情味儿的方式。如,为读出八年级下册《马说》的情味儿,教师可以抓住每段末的“也”字做文章:第一段,把“也”换作“啊”,用低沉的语调读,边读边轻轻地摇头,体现出“无限痛惜”之感;第二段,把“也”换作表示反问语气的“呢”,读出“愤怒谴责”的语气;第三段,把“也”换作“呀”,读出“深刻嘲讽”的语气,具体朗读时,可以拖长音调,表达出“义愤填膺”的心情。

三是讲究活动多样。同一篇文章,甚至于同一段话、同一句话,都可以采用或自读、或接读、或问答读、或赛读、或演读、或分组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言文的美感,进而进入“吾耳熟焉,故能详也”(欧阳修)的佳境。

二、多法并举,译到七分顺

由于古汉语与白话文在句式结构、词义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阅读文言文时,读不懂就成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清除这道障碍的最直接的方法是翻译。翻译是学习文言文必备的基本功,但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方式方法单一,导致很多学生对之感到厌倦。解决的方式是,多法并举,变无法为有法,化枯燥为有趣。

从教师层面讲,引导学生翻译时要侧重于“温故”,即适时提醒他们运用留、补、调、换、删、变“六字翻译法”。“留”指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以保留;“删”指删除,翻译时要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句末的“也”“者也”等,一般不译;“补”指增补,一般包括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等;“换”指替换,就是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等;“调”指调整,就是把古汉语的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变”指变通,就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编写文言词语“归类集锦”或者完成“古文今配”。所谓“归类集锦”,就是每学完一课后,及时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要注意的是,这种整理应该以一个学期,甚至于把初中三年看作一个时间单位分版块进行,而不能以每一篇课文为单位。如,学习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后,学生整理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通假字,那么,今后三年学习中,只要遇到通假字,就都整理到这个类别中来。这样,到九年级复习时,学生就有了一份完整的资料。所谓“古文今配”,就是引导学生把一篇文言文(或者选取其中的一段)改写成现代散文。需要注意的是,改写不同于翻译,它既要忠实于原文,又需要加入必要的想象与联想。

从学生层面来讲,翻译时要侧重于“知新”,即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练习翻译。如:抽签翻译——教师把需要翻译的语句写在纸条上,让学生抽签翻译;同桌对译——甲方挑选语句,乙方翻译;小组互译——分小组、分语段进行翻译比赛;笑话错译——“其一犬坐于前”一句,教师故意译成“其中的一条狗蹲坐在前面”,学生会疑惑、大笑,进而理解这里的“犬”活用为“像狗一样”。这样训练,由于方式多样有趣,学生学起来就会比较感兴趣。久而久之,熟能生巧,语感、技巧就自然生成了。

三、析文赏言,品到八分透

赏析时可以抓关键句设计师生活动,做到步步落实。如,教学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时,教师可以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引导学生分三步理清文章内容,赏析文本特色:①读出“奇山异水”之情景——先自读想象“奇山异水”,再合作描绘“奇山异水”;②赏析“奇山异水”之语言——结合具体句子,从比喻、拟人等修辞和正侧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化静为动的手法及炼字等角度赏析文本语言的表达效果;③领悟“奇山异水”之情怀——联系上下文或者链接写作背景,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nlc202309081243

赏析时可以设计主问题质疑探究,做到逐层深入。如,八年级下册的《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以赠序的形式,勉励东阳马生勤奋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主问题,设计三个教学活动:①用文中的话作答;②用自己的话概括;③用生活实例反思。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活动,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和劝勉技巧,并从中受到思想品质方面的熏陶。

赏析时可以抓住文本特色设计活动,做到渐入佳境。如,教学八年级上册《陋室铭》时,教师可以用“陋”字贯穿全文,设计“陋室之陋——陋室之乐——陋室不陋”三大版块,并适时穿插知识点(比兴手法、对偶修辞、典故运用等)和训练点(想象陋室之陋、描述陋室之乐、评价陋室之主等)。这样,文本内容、文本思路、文本语言就巧妙融合,浑然一体了,学生的学习就能渐入佳境。

赏析时可以抓住关键字重点品味,做到入脑入心。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炼字现形象。《三峡》中,“至于夏水襄陵”中的“襄”是“漫上”的意思。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水势之险的景象。二是品词懂情味。《陋室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把“苔痕”“草色”拟人化。其中,“上”字生动地写出了苔痕漫上台阶的状态,“入”字生动地表现了“草色”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同时与“绿”“青”色彩搭配,显出陋室的生意盎然和与世隔绝。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几个词,赏析主人情趣高雅且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形象。三是赏析明个性。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中的“挺剑而起”,着一“挺”字,将唐雎“步步进逼、同归于尽”的情境展现于眼前,而“长跪而谢之”中的“长”,则将秦王色厉内荏的本质暴露无遗。教学中,教师抓住这几个词引导学生重点赏析,学生就能较好地品味出唐雎“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的精神和秦王“外强中干”的品性。

四、背诵积累,涵泳无穷长

经过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言已通,文已懂。如何强化、巩固已经习得的知识?有效的方法是背诵积累。背诵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只有讲求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具体来说,可以化整为零,以句串段,以段串篇;可以抄读,在口念、手写、心想的过程中,达到眼熟、口熟、手熟、心熟的目的;可以对照译文背原文,这样不但能练习古文今译,还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的不同;可以留白记忆,即抓住句首、段首的字,诱发思维、帮助记忆;可以接力竞赛,由一名学生说出上句,另一名学生接出下句,等等。在多样化的背诵中,学生的积累会越来越丰富,运用能力会越来越强。

(作者单位:谷城县石花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艺考介绍下一篇:我的五字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