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

2024-08-25

浅谈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精选12篇)

1.浅谈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 篇一

浅谈秘书角色的多重性

班级:2009级文秘教育(1)班姓名:刘倩学号:200951030121 论文提纲

一、概述秘书角色的多重性。

二、认识秘书角色多重性的意义。

三、分别介绍秘书角色的多种角色。

(一)助理和参谋角色

1、处理日常事务工作(接待、通讯、会议工作等)。

2、协助领导决策事项。

(1)决策前的必要准备(决策目标、决策方案、搜集决策信息)。

(2)决策形成中的参谋。

(3)决策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以及信息反馈。

3、在实际工作中秘书应如何做好领导的最佳配角。

(二)“管家”角色

1、办文办事、收发传递信息、根据领导意图提供服务。

2、统筹策划、安排、处理各部门的日常工作。

3、利用秘书能力的综合性协调,组织和管理需要相互配合的整体活动和全局工作。

(三)“媒介”角色

1、秘书要充当好领导之间的“媒介”切实为领导服务。

2、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平等对待上下级。

3、秘书作为组织的代表应当正确处理人与人、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

4、培养秘书“媒介”角色的途径。

(四)“笔杆”角色

1、领悟领导意图,明确目的为领导起草讲话稿。

2、撰写公文吃透“上头”和“下头”。

2.浅谈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 篇二

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组织者和评定者,教师的特殊功能是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牢固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教学,教师既要驾驭课堂教学,又要充当领导者和艺术家的角色,去指导所有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远大理想和抱负,所以,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要以教师的身份教给学生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以父母、长者的身份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状况,同时还应与学生成为朋友、知己,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教师又是教育科研人员,教师要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榜样表率和模范作用感染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侧重于发展,着眼于未来,利用多元化的策略去激励、唤醒、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去讲课的时候,学生的目光心灵在关注教师,教师的目光心灵也在关注学生,当师生的目光交融心灵共鸣时,这就是师生思想的交融,这就是师生心与心的交融,这就是课堂的艺术,这就是课堂的闪光点,这就是教师的艺术所在。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了多重角色。教师是一个艺术家,使学生领略到了艺术的魅力,得到了艺术的熏陶。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心,又是灵魂的塑造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传授的知识肯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上深深的烙印。教师是父母、是长者,学生听你的课不感到枯燥乏味,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实验探究的核心。课堂上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课堂气氛和谐、融洽,便于学生以团队精神去合作探究。这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去正确指引,角色转换要落实到教学中,应随时以学生眼光观察、思考、提问,以商量口吻对学生提出可以去探究的问题,对学生探究中的失误,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教师以真诚心、以爱心去研究学生,以真诚心、以爱心面对学生,以真诚心、以爱心去感化学生,教师总会成功的。如果哪一天我们真的从心底里认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是活生生的艺术品,那么,我们就成功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扮演好多重角色。教师只有在具备了德、才、艺的前提下,与学生心心相印,才能扮演好教学中的多重角色。

3.浅谈数学课堂上教师的多重角色 篇三

关键词:教师角色;导演;主持人;观众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带来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一系列变革,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进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色就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特别是数学课,教师不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索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因此,教师应由管理者变成组织者;由控制者变成帮助者;由仲裁者变成促进者;由实施者变成开发者;由传授者变成参与者;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由教书匠变成研究者;由教学模式的执行者变成决策者,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新时代的舞台给了教师新的角色。

一、特殊的导演

导演是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很多人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名“演员”,其实教师更是“导演”。一堂课是否能吸引学生,与教师的“导演”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课堂教学的帷幕刚一揭开,教师就要学生合作参与,寻求学生认识上的疑窦同教学内容的衔接。为使学生顺利进入角色,教师必须创设出各种情境,从而既能集中和保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这时候的脚本——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新课程告诉我们:一堂成功的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备教材”,更要充分地“备学生”。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杜威认为:教学的第一要素是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经验和情境,一个使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必须考虑到当代小学生见多识广,自主自信,接受新信息的范围、速度往往强于成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深度、广度往往让成年人意想不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信学生,关注“教材信息”,更关注“儿童经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努力将“教材信息”和“儿童经验”有机地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丰富多彩、精彩不断。

例如,教学《认识钟表》一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就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不同的日常生活场景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出学生一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间在做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利用钟表(或结合课件)进行演示,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明确:钟表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由此可见,作为一堂课的“导演”,如何设计一个个精彩的教学场景是教学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下去的关键。可以说,离开了教师的“导”,课堂教学就会迷失方向,教学任务就难以顺利完成,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不能落到实处。但是教师的“导”有别于导演的导,教师的“导”有其特殊性。教师面对的是由于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的不同造就的一群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课堂教学不是演戏,学生也不是演员,他们是具有个性的、能动的、活生生的人,因而课堂上难免会出现学生不能领会“教情”、不能配合教师的情况。这时教师的任务不是去挖掘和利用个别学生来为教学服务,而是“以生为本”,做到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并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高。

二、出色的节目主持人

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如鞠萍姐姐、月亮姐姐主持的儿童节目就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学生往往被主持人精彩的表演引领到另一个空间而乐此不疲。因此要使学生喜欢我们的课,要使课堂教学能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收住,教师必须把自己转型为一个数学节目主持人。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是一个数学节目的现场,学生就是节目的“参加者”,随着上课的铃声,节目也就真正地开始了……

这时的主持人——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更要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既要让课堂轻松活泼,又不能出格放纵;既要自然真诚,又不能煽情过度引起反感。同时,还要深入浅出,善于因势利导,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随机应变。在课堂教学需要的时候还可以露两手绝活,不仅能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表演能力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喜爱上课、能在课上真正有所得的前提条件。课上教师能表演的内容很多,范围也很广,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是课堂示范。如,声情并茂的朗读、点石成金的简笔画、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变的体态语言甚至是随兴的小舞蹈等等。虽然,随着电教手段的普及,不少示范可以由电教媒体为我们代劳,但是再好的电教手段也代替不了教师的示范,因为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方法、技巧等东西,而且还有兴趣、爱好以及从中产生的对教师敬佩的感情。

主持人——教师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应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一个节目最重要的就是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课堂“对话”离不开“主持人”教师和“嘉宾”学生的提问,好的教师提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掌握解题思路。如,我在讲解《口诀求商》的一道实际应用题时的及时提问再次让我意识到教师提问的重要性。

题目:(),每只兔子吃5个胡萝卜,求分给几只兔子?

师:小朋友们读完题目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每只兔子吃5个胡萝卜,求分给几只兔子?

师:本题完整吗?

学:不完整。

师:为什么呢?

学:还少了一个条件。

师:你能将题目补充完整吗?

学:有20个萝卜,每只兔子吃5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

师:用什么算式呢?

学:用除法。

师:为什么用除法算式呢?

……

这样在节目主持式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节目主持人,但不是节目的主体,而是推动主体(学生)运转的人,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的话不在多少,而在于其流露的思想及其与学生互相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主持人角色符合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要求,即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者中的首席”。

三、忠实的观众

节目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一起交谈、交流、交锋,一起对一些问题有所感悟,这种形式是绝对值得教师借鉴的。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受到大家的肯定,其面临突发事件机智的处理方式是节目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教师要上好课,就要做个“敏感的倾听者”,“树立起学生也是教学资源的观点”。教师把自己摆在观众的位置上,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练就“观”(听)的功夫,做好忠实的观众。学生发言时,教师能洗耳恭听,他们就会以教师为榜样,养成认真听取学生发言的好习惯。教师也只有在认真听取学生发言的同时,才能捕捉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作出恰当、公正的评判。

教师要创造展现学生个性的空间,不能把结论硬塞给学生,把教师自己的主观倾向隐藏起来,让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判断。师生间要树立起相互尊重的观念,教师不是“专制的”“高压的”知识传播者。大家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接收者。当学生的发言比较精彩的时候,教师一般都能认真地听,也都喜欢听;但是当学生的发言不那么令人满意的时候,教师往往会缺乏耐心,或皱起眉头表示不满,或来回走动焦急不安,或随意插话“启发引导”,弄得发言的学生十分被动,说得更是疙疙瘩瘩。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是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资源’,即使是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错误,只要巧用,也可能成为资源。当他们的思路或者答案与老师的设想不同时,就是新的教育资源生成的时候,这时候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和鼓励,更需要有一个乃至一群好的听众。只有耐心听取学生的发言,多给予学生鼓励,学生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才能消除紧张感,在课堂上毫无拘束地畅所欲言,获得更大的锻炼。

在新的教育形势要求下,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确、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的核心表现。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性,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变换角色,既要“导”,又要“演”,有时还要退到台下“观”。教师在课堂角色的新定位,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当代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客观地、科学地、合理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师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逐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7.

[2]曾辉.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学术交流,1999(04).

[3]潘涌.论课程新理念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教育学刊,2003(04).

4.浅谈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 篇四

课改背景下幼教教研员的多重角色

顾名思义,“教研员”就是负责教育教学研究的人员,而“幼教教研员”就是负责幼儿教养工作研究的人员。作为区域内教学工作业务指导部门的教研室,其职能应是“研究、指导、服务”。而教研室的这些职能是通过教研员的工作得以实现的。一个出色的教研员要有清晰前瞻的教育理念,有较高的教育研究及教学设计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要在引领当地学科教学的方向、培养青年教师以及教学思想与风气的形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在推进幼教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倡导以园本教研建设为基点、提高幼儿教师自省能力及专业素质的今天,作为一个地区的专业教育研究人员,如何发挥新课程理论形态和教育教学实践形态的中介作用,在组织实施教研活动中实现有效的专业引领,提升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从理念到实践的专业自主发展,这是新课程对教研员提出的新挑战。教研员的责任很大,教研员的担子很重,教研员的角色很重要。教研员的职责应该是引领广大幼儿教师走幼教课程改革之路,应该尽其所能广泛阅读、反思、积累,尽名副其实的引领之角色。

回顾几年来幼教教研工作的实践,笔者以为幼教教研员应充分诠释自身的多重角色身份,努力“演绎”、“转换”、“扮演”好每个角色,使教研工作真正做到切实有效,指导有的放矢,服务满意到位。

一名合格的幼教教研员应具备以下多重角色特质,并在各个角色岗位尽职尽责,发挥最大的能量:

一、善于学习的信息传播员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不会走得多远,那么,一个不读书的教研员甭说走多远了,那简直不可思议!教研员首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树立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地学习,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一切可能运用的领域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应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及上级工作意见精神,先于教师走进新《纲要》,以自己对《纲要》的理念和理论的内化理解去诠释、宣传,引领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融进新课程。教研员不但要重“教”、更要重“研”,重视理论的研究。因此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掌握、运用新《纲要》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要及时汲取学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准确把握世界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了解学前教育改革动态和发展走向。只有这样,才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从理论的高度有效地指导幼教学科的教育教学;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研究。

教研员在注重自身学习的同时,要学会利用媒体及宣传媒介、运用多种手段,传播幼教改革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的前沿信息和有益经验。如可通过当地教育信息网,构建网上学习、资源共享平台,转发幼教改革的理论、经验;推荐优秀学前教育专业网站、论坛、优秀课例、论文、案例研究等资料,及时收集、整理本区域的《纲要》试点及课程改革经验,供区内广大幼儿教师学习共享。教研员还应利用本岗位的特殊职能,激发各幼儿园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如倡导园本教研、园本培训等制度建设,出台地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考核评估细则》、《先进园本教研组考核评估细则》等方案,以积极引导幼儿园对园本教研、园本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二、多管齐下的策划员

在履行教研员职责、制订区域幼教教研工作计划过程中,只有具备清晰前瞻的教育理念,才能有针对性地拟定结合本地幼教事业发展现状和实际的有重点、系列性的教研规划。教研员既不是纯粹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也不是教学实践的直接执行者,而是既有教育理论又有实际教学经验的复合型教育研究人员。

笔者所在的是一个集“小集体、多功能”即融合了教师进修、教研室、教科所、教育网管中心、教育学会为一体的教育综合服务中心。因此,教研员同时也身兼多职,既是培训员、教研员;又是区学前教育分会的秘书长、教育网的信息员。如果教研员能有效利用这些角色的职能,统筹安排策划拟定各项工作目标,最终聚集多通道工作合力,既可贯彻“小集体、多功能”的办学理念,又可实质体现教研员的多重角色的工作绩效。

三、“弹”好“钢琴”的协调员

源于教研员的多重角色特点,必须学会“弹钢琴”即在抓主线的同时兼顾其他。

首先,可通过加强区域层级辅导网络建设即遵循幼儿园等级水平及就近原则,以地域、乡镇、街道为依据划分组建幼教教科研辅导网络,即以省级示范幼儿园为和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的两级辅导网络,发挥其示范辐射及帮扶作用。其次,可积极发挥区学前教育研究分会理事会成员的团队力量,组织幼教学术研讨、课题申报及论证交流推广的同时,组建分会下属的由各园骨干教师组成的(健康组、保育保健组、艺术组、早教组、社会组、事业发展组、环境游戏组)各专业研究小组,由区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担任各小组组长,为她们开展园间合作、学习、研讨、交流搭建互动平台,从而发挥学会秘书长职能作用。再次,可建立一支由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幼教高级教师组成的继续教育讲师团队伍,在区级、网点、园本培训中,承担教学辅导任务,形成区内各层面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共享资源。使更多的幼儿教师分享学习他们积累的经验和特长,发挥她们的专业引领作用。

在履行上述职能的过程中教研员起着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在履行每个职能的过程中,首先有明确的各支线工作达成目标,定期召集网点辅导员、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专业小组组长、骨干教师等会议,要求各组根据区幼教工作要求制订切合实际的活动计划,在进行每一活动之前,结合活动内容的特点做好具体方案,把要做的每一件事都落到实处,多运用参与式实例研讨交流、互动学习的模式,发挥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及时总结、归纳、分析、比较,找出最佳研讨方案,以建立起常规的有效的组织模式。

四、实事求是的调研员

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点。笔者曾先后参加了由区政府、教育局联合组织的对乡镇街道政府幼儿教育附加经费落实使用情况的督查、教育局局领导牵头由各科室(组织科、教育科、计财科、督导室、教科所、教研室)组织的对区域内幼儿园办园水平、硬件设备设施条件、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教师待遇等现状的调研、还自行组织了幼儿园课程设置情况、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及游戏情况、园本教研实施情况等调研。通过参与区政府、教育局的各类调研可为当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有利于幼教事业发展的决策提供客观详实的事实依据。如笔者所在区政府部门依据调研报告,转发了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将0—6周岁学前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全区幼教事业,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发展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而后又相继出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经费补助政策、公立编制幼儿教师的招聘、乡镇街道(社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的评定,又将幼儿教师资格的认定、职称评定纳入教育局管理,协调解决幼儿教师的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及失业保证金等有关于幼儿教师切身利益的大事,大大激发了乡镇街道幼儿教师工作热情、激发了她们专业成长的学习后劲。

在教研室自行组织的各类调研中,既有为了了解不同层面幼儿园课程设置的调研,又有以游戏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手段及幼儿园园本教研现状等调研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寻求自身职责范围内力所能及的研究切口,便于下一步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工作。

五、博采众长的培训员

教研员在履行幼儿教师进修学习、继续教育培训职能的过程中,既是规划员又是培训员。规划的制订要建立在对区域内幼儿教师全面素质发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作通盘考虑,制订不同层面,包括初中级职称、不同教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分层培养规划。既使各幼儿园的园本培训有一个努力方向,又可使不同层面的教师有一个自我评估准则及努力的方向。在实施培训计划中,通过组织全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辅导网点的主题培训、骨干教师的系列培训、菜单式的选择性培训、参与式的实例研讨培训、教师资格证书考前辅导培训等不同对象的主题培训,挖掘区内外幼教界的名师、学科带头人、教研学科骨干、区继续教育讲师团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等资源,为各层面的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及专业成长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师资源。

六、深入一线的指导员

教研员要及时发现、了解和积累教学经验,使自己始终处于学习、反思、感悟、探索和积累之中。因为幼教教研员的本职工作之一就是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和教养工作实践,通过调查研究、组织实例研讨、推广优秀典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幼儿园的教养工作质量。在贯彻实施新《纲要》的行动研究中,教研的指导功能发挥的如何,将直接影响课改的进程。作为教研员应经常深入幼儿园,在了解基层园园本培训、园本教研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与园管理者协商适合本园实际的教养工作的对策与途径。多观摩各类教师组织的教学和游戏活动,把他们对课程内容的预设、生成的出发点、课程目标的定位、环境的创设、教法学法的选择、运用、以及教学过程中例举的恰当事例记录下来,从中汲取营养,不断地丰富自己;同时还可采撷有研究和探讨价值的教学实例,积累教研活动的鲜活素材。

七、诚心诚意的服务员

教育即服务的观点,就其实质来讲是要求教育机构树立服务意识。教育服务,就是要在教育质量上有高水平的追求与表现,在教育教学上有高超的艺术。作为教育研究机构的教研室更应树立服务的观点,幼教教研员应积极为基层幼儿园和教师服务,帮助她们解决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指导,推进新《纲要》的实施和课程改革。因此教研员指导一线教师的工作方式理应改变过去自上而下的鉴定式为与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探讨式,共同探索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化、自主化成长的策略和途径。

八、客观公正的评判员

教研工作的特点是头绪多、任务重,性质是半行政、半业务。在承担“研究、指导、服务”职能的同时,要协助教育局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称及教师资格等考核评定工作,还要经常性组织教坛新秀、基本功、论文、案例等评比活动。在众多的考核、评比活动中,教研员大多承担着评定组长的角色,因此,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评定出师德优秀、业务过硬、教育教学素质一流的骨干教师,并加强对骨干队伍的建设,通过骨干教师的信息管理、师徒结队、培训展示等形式,把她们培养成为一支能在区域内起引领指导作用的专业队伍。

教研员不能仅仅成为教育行政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也不能仅仅成为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操作者,他首先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他是一个站在高处的教育者,他是一个非同小可的角色,这个角色既是独立的生命体,又是上传下达的纽带,更是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上通教育理念学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科理论,下达教研状态教学水准,教研员的成长连带着教师的成长,教研员的水准反映了教师的水准,教研员的生存状态反映了教师的生存状态。更为确切的说,教研员的思路应该反映教师的努力方向,教研员的行为牵动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幼儿教育的任务及工作特点,决定了幼教教研员的职能不仅局限于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范畴(其有别于小学、初中阶段各学科相对独立的特点),幼儿教育所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更丰富,既要贯彻实施幼儿园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任务,又要在日常教养工作中落实《纲要》所提出的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培养目标,所以对幼儿教师也对幼教教研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需要幼教教研员具备过硬的综合业务素质,在行施教研员多重职能的过程中不断求索、反思、积累、学习、提高。

课程改革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教研员提供了很大的工作空间,如果教研员能充分利用位置优势,做有心人,就能很快进入角色,履行好课程改革需要教研员所能承受之重任。

参考资料:

《教研员 园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课例研究与专业引领的思考与实践》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程 敏

《青年教研员应具备的素质及提高途径》 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学院 邱立波 《新课程环境下的教研员角色》

《对教研员角色的拷问》

5.新形势下班主任的多重角色 篇五

认清形势,明确责任

从党和国家出台的文件看

从学生的变化看

班主任应担当多种角色

“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的主任教授,他的角色地位决定了他的工作有着非班主任教师教学工作不同的特殊性,即除了负责组织、管理班级工作外,还必须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它是学校中主要进行道德教育的教师;在现实生活中,更多、更好地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的是班主任;更多、更好地关心学生精神生活、精神发展的也是班主任。班主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班华

班主任的多重角色

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学生个性的研究者

学生管理的服务者

教育情境(景)的设计者

班集体活动的参与者

如何理解精神关怀的内涵?

班主任之所以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主要是由其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班主任教育劳动主要的、内在的目的是育人,教育劳动的主要内容,或者说实质上就是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因此,精神关怀是班主任教育劳动的核心内容。

精神关怀的内容:

精神关怀主要是关怀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即关怀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成长;关怀他们当下的精神状态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

精神关怀内容是很广泛的,其中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关怀情感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

设计教育情境(景)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适度性

合理性

情节性

6.浅谈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 篇六

在学校里,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在学校的养成教育中,班主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养成教育的“总编导”。

一、班主任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学生在《我的启蒙老师》一文中写到的.大都是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是啊,小学班主任老师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大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成绩提高、各方面能力培养等,小到怎样扫地、怎样摆放学习用具等,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老师,我们应当及时帮助他们辨别是非与真假,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怎样做,做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养成教育的实施者。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和班级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严格管理,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

三、班主任是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所以,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成了他们的模仿对象,班主任的行为、形象乃至人格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示范作用能够是养成教育变的“可见、可学、可仿、可行”。教师好的品质,自觉的道德行为,可以为学生所效仿;同样,教师不好的品质,不自觉的道德行为,也会为学生所效仿。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他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我们作为班主任,应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

四、班主任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监督者。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因此,班主任应当适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树立起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对于发现的不良习惯,要及时予以纠正,如果大多数学生存在同一不良习惯,那么就要利用班会或其他教育活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这些,是班主任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反馈,而这一反馈,必须及时且正确,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行为习惯能给周围人带来愉快,不良的行为习惯会是他人厌恶。这样,学生做一点,班主任就肯定一点,渐渐积少成多,学生终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对学生的进步不闻不问,他们会觉得做好做坏一个样,不如想怎样就怎样,这样更轻松,那么我们前面所做的工作酒会前功尽弃。因此,班主任的监督角色也不容忽视。

7.浅谈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 篇七

“行动导向教学”的观念来至于德国非常著名“双元制”职业教育, 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它是一种“立足于工作过程, 将活动作为导向、把能力作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它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日常的实践学习来实现某项工作或任务的教学内容, 以培养学生自身的某种行为、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措施, 它的教学过程一般都会遵守“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善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提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们可以通过独立地获得信息、独立地订制计划、独立地实行与评估计划, 让自己能够在“做”中学习到相关的职业技能, 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 从而建立起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知识与能力的系统。

二、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角色多重性

(一) 教师是行动导向学习情境的设计者

串联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和工作过程间的一个关键桥梁就是学习情境。它是工作过程体系化课程安排的根本, 是在其工作任务以及过程的相关背景之下, 把日常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的与学习内容实行基于教学与方法论的改变后, 在日常学习领域的小框架之内搭建一个“小型”主题的学习单元。建立起学习情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有助于学生更有好的学习实际的工作知识与技能。所以, 教师在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应先做好学习情境的设计, 并且很好的引导学生们投入学习情境。与我们平常教学情境设计不一样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更加强调每一门学科都应该有它相应的范例工作情境。在开展它工作情境的建设之前, 教师们应该要进行一连串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该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心态规律与职业活动体系性的准则来有效的开展和设计每一门学科的学习情境。

教师的角色就像一名导演, 他们不仅仅是要熟悉“学习”的剧本, 还应该积极的调动起各项教学资源, 构建起富含实际职位意义的学习情境。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也应该要对比工作过程而开展。在开展教学设计时, 除了要注意专业英语的知识, 还应该要将跨文化的知识教授并融入其中。例如在饭店接待工作中的点餐学习情境, 教师们可以通过进行案例分析, 让学生们充分的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的差异, 从而熟练掌握点餐的流程, 并且背熟各种菜式以及餐点的推介句型, 实现为客人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

(二) 教师是行动导向学习的组织者与帮助者

“小组工作”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一种较为基本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但是长久处在传统老旧的课堂教学体系之下的学生在初次面对全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景时.通常都会感到不知所措, 在这种状况下, 教师应该要充分的发挥出组织者的作用, 依据学生自身的个性、特长与语言能力。对学生们实行优化组合, 科学合理的划分成工作小组, 完成学生间的有效分工和合作。

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虽是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 但是学生的自主能力却是非常有限的, 他们通常对于问题的认知不够全面, 针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多依赖于老师的启发与指导, 所以, 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为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 并给予适当的意见, 做好一个优秀的学生参谋与助手。在高职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学生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对于英语语言的表达。不会采用目的语来展开思考与表达。所以在这个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实现学习任务所需要的关键词、句型表达结构等方法。帮助学生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学习的情境之中。

(三) 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反思者

英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 它需要教师提供一种真实度非常高的活动空间来进行不断的练习、巩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英语老师,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对自我的日常教学进行反思, 对于行动学习场景的设置与教学水平:教学的设置能否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准?是否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学生能否从中得到相应的知识能力来运用于工作实践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开展教学的自我反思, 他自身的教学水平、能力与知识结构才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结语

在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中老师扮演着一个多重性的角色。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英语教师, 我们不仅要拥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流利的口语、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还应该具备相应的职业经验与很强的交流协调能力, 设置出符合学生特长的学习场景, 高效地开展与指导课堂教学活动。

摘要:和其它很多的教学理念相比, 以行动导向作为高职英语的教学理念, 这更加的符合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通过本文阐述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 探讨高职英语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中的多重角色。

关键词: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多重角色

参考文献

[1]匡华.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多重性[J].广西教育C (职业与高等教育版) , 2012, (7) :125-126.

[2]丁海, 翟德梅.浅谈行动导向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8 (2) :79-81.

[3]温宝阳.对行动导向教学的理性思考[J].机械管理开发, 2009, 24 (4) :160-161.

[4]王存荣.行动导向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J].教育探索, 2011, (7) :60-61.

8.中职教师要胜任多重角色 篇八

关键词:中职教师;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028-02

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中职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中职办学因此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步。与此同时,因为招生门槛一降再降,中职学校的学生形成了一个与初、高中及大学院校学生迥然有别的特殊群体:文化基础薄弱、个人素养参差不齐。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中职学生既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就对中职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兼职班主任的角色

教师应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笔者认为,对于中职学校教师来说,人人都是班主任,育人这一环节应放在首要位置。无论中国古代对师者天职传道、授业、解惑的界定,还是现在教育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都说明了教书过程中育人的重要性。教学既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品性影响学生的过程,也是学生汲取知识、造就健全人格、培养良好道德习惯的过程。当前形势下的中职学校招生已迥然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的择优录取,招生门槛的降低使得生源复杂、学生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有着失败的学习经历,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念缺失,甚至价值观发生扭曲。有些学生不但对学习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不良习惯。中职教师面对这个特殊群体首先要扮演班主任的角色,在讲授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切切实实做到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他们明白如何做一个“好人”——社会需要又受社会欢迎的人。当前广泛推行的“赏识、成功”教育就不失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和要求,都有使自己成功的欲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心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肯定、表扬和鼓励。对这些“学困生”或“双差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育人是教育之根本。

二、融洽师生关系

完善修养,融洽师生关系。所有中职学校的教师都感觉到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下滑倾向。与小学生相比,他们对教师少了敬畏心理;与中学生相比,他们因没有中招的压力而缺乏主动学习的动机,他们更无法与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心智成熟的大学生相比。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在大多数时候既要讲课又要维持课堂纪律,有时候上课甚至成为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因而有些教师上课应付差事、照章宣读完任务。笔者认为,中职教师首先应具备的品性是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真正的知识传递是包含着思想感情的传递。如果教师注重感情投资,注意情感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倾注爱心和耐心,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唤起学生的共鸣,很有可能会获得“爱屋及乌”的效果。那些不但能胜任教学工作,而且与学生关系特别好的教师,学生会非常喜欢他,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他所教的课程,甚至会非常认真地学习自己以前不感兴趣或感觉困难的学科。任课教师还应不断地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到学生中间去,既能缩短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又能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激发健康情感、形成健全人格、塑造美好心灵的过程。

三、具备系统而明确的专业知识结构

“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系统而明确的专业知识结构。以英语教师为例,中职英语教师应具备熟练应用英语的实践能力,掌握听、说、读、写、译的知识和技巧。熟练流畅的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此外,英语教师还应当了解其他相关国家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跨文化知识,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排除因语言的文化性质的差异造成的障碍,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

教师的知识必须通过课堂教学、通过对学生施加影响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是关于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的问题。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师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同时,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考虑到授课对象,这一点对中职学校的教师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中职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技能:

第一,语言能力。教师的语言能力对教师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样的知识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讲法。风趣幽默、化难为易更能吸引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学习兴趣有限的中职学生。语言能力强的教师毫无疑问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能更好地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实际上,教师的语言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其基本素质的缩影。

第二,娴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内容单调,方法单一,课堂学习效果有局限性。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内容新颖丰富,有极强的表现力,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与一体,直观而生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深化感知印象。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对新知识接受能力有限,但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重点,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有些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过分依赖多媒体的现象。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员。许多教师在上课时都在进行课件演示,很少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自然也无法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反馈。学生学习也往往是看屏幕,记笔记,没有时间思考和练习。有些学生甚至感觉多媒体课堂让人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教学制约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切断了师生间的互动。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把握好多媒体与教师间的角色问题,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大程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新时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是新时期教师的基本职责。这就要求教师懂得教学的基本规律,更要懂得学习的基本规律;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重视学法;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中职学生在这一层面上尤为欠缺。仍以英语教学为例,许多学生中招英语成绩不好,感觉这是最难学的课程。针对背单词难的问题,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列举一些有趣的单词记忆方法,进行小组抢答竞赛,这样既教会了学生记单词的方法,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课堂上教授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就会进入良性循环,逐渐摆脱学英语犹如听天书的感觉。

9.浅谈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 篇九

胥口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金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特别是初入园的幼儿角色意识弱,或缺乏角色意识,所以他们玩起来难于进入角色,游戏形式单调、平淡,使角色游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意义和目的。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角色意识,使角色游戏达到其相应的教育意义和目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出培养小班幼儿角色意识的途径,具体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丰富经验,理解角色

角色游戏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是社会性的游戏,只有让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玩游戏的愿望。所以必须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角色的作用与行为,初步建立起角色意识,进而在游戏中自己进入角色。

首先应通过开发多项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初步形成角色意识。如:主题活动“我的家”,要求幼儿回家了解,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他们在家干些什么家务?一家人是怎样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谁辛苦地把你们带大?你在家帮妈妈做了什么事?通过这样有意的观察,使幼儿认识了角色的行为,丰富了生活经验,理解了角色的实际意义。然后组织幼儿讨论谈话,加深对角色行为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应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们的活动,丰富幼儿的认知。如:带幼儿外出散步,组织幼儿参观商店的营业员如何热情接待顾客,看警察怎样指挥交通;看医生如何给病人看病等,并以此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们对劳动的态度。同时要求家长带孩子参加健康的社会活动,以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建立起角色意识。此外,还应辅以故事、看图片、谈话等形式,通过文艺作品丰富幼儿的经验。

这样,随着幼儿观察的不断深入,经验的不断丰富,孩子们玩起角色游戏就不会出现抢占材料、自顾自玩或无所适从的现象。他们能意识到自己在扮演角色,自己的行为必须符合角色的身份,必须大家合作游戏。

二、选择合适的主题,诱发兴趣 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幼儿进行社会性的学习,所以游戏的主题内容必须是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小班幼儿由于阅历所限,很多事情他们还没经历过,很多角色他们无从体验。因此,我们必须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主题。熟悉的角色才能激起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从而使幼儿树立起角色意识。

首先,应从幼儿熟悉的事物中选择合适的主题。幼儿无一例外地对“娃娃”感兴趣,而生活中和他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爸爸、妈妈。幼儿最丰富的经验也莫过于和爸爸、妈妈的共同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将“娃娃家”作为小班最初开展的游戏主题。事实上从孩子们对“娃娃家”的喜爱程度,更加证实了“娃娃家”是小班幼儿的最佳角色游戏主题。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学习的主题场所。孩子们喜爱老师,乐于上幼儿园,他们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在“幼儿园”这一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能按意愿再现幼儿园上课、游戏、做操、表演节目等活动,也满足了一些孩子想当一名老师的愿望。可见“幼儿园”也是小班幼儿能接受和喜爱的角色游戏主题。

其次,应从幼儿心目中所崇敬的人物去选择主题。在和孩子们接触中,我发现“警察”和“司机”一直是他们所崇敬的人物,孩子们跟着父母外出,车子“嘀嘀”一开就把他们带到很远的地方,真是棒极了。还有那警察穿着制服,威风凛凛地指挥交通,在孩子们眼里也是再神气不过了,他们多么想尝尝开开汽车、当当警察的滋味。因此,“公共汽车”游戏深受孩子们欢迎。

第三,从幼儿对新异物的好奇入手选择合适主题。商店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妈妈常带孩子到商店买物品,孩子们看到商店里那么多未见过的、琳琅满目的诱人物品,他们多么想摸摸、看看、玩玩呀。还有柜台里忙个不停的售货员对孩子们也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孩子们是多么想象成人一样直接参与买卖活动。而“商店”游戏正可以满足孩子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这一要求。

三、区分层次,注重差异

为了培养胆小、内向及兴趣易变孩子的角色意识,在游戏中我对他们进行因人而异的重点指导,并采取相对固定角色的方法,即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固定角色,对他们进行角色行为训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树立起角色意识。如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则注重培养他们对游戏的积极态度和情绪,委以角色,交给任务,想方设法把他们吸引到游戏中来;对于兴趣易变的孩子则注重发展其注意力及持久性,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

固定角色并非是角色就固定不变了。实践证明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增强幼儿角色的应变能力,有利于幼儿角色意识的发展。所以对那些兴趣易变而不稳定及胆小、内向的孩子在相对固定角色一段时间,在其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后,就应对其角色进行变换调整,使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角色,在提高他们对角色应变能力的同时,增强角色意识。

四、介入角色,示范引导

角色游戏虽然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但不意味教师就可放弃指导。应该说老师的介入指导对培养孩子的角色意识、深入开发游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游戏之前的谈话、讨论是不可少的。谈话激起了幼儿对已有生活经历的回忆,将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既巩固了角色意识,又为下一步付诸游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游戏初始,教师应根据幼儿意愿引导确定主题,也可利用一些玩具材料调动幼儿游戏兴趣,让幼儿从材料中得到对所扮演角色行为的启发,增强角色意识。这就牵涉一个如何根据孩子的意愿分配角色的问题。新游戏的主角孩子们总是争着扮演,这时,老师如命令说xx来当医生,xx当妈妈,显然不利于幼儿积极性的发挥。遇此情形,我总是进行民主选举,让大家讨论。如:要玩“幼儿园”游戏,自然“老师”这一角色引起了孩子们强烈兴趣,这时我就问:“谁最像老师?谁会带大家做游戏?给大家讲故事?谁平时在班上最爱帮助别人,爱做好事,是老师的好帮手?”这样很自然地就推荐出了较好的组织者。在以后的游戏中就建议轮流担任,让能力差、角色意识弱的幼儿也有扮演主角的机会,以增强其角色意识和游戏能力。

在指导游戏过程中,老师更应善于启发、引导。老师的指导不是强加给幼儿的种种要求,而是老师以角色的身份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劝告或者建议,从而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明确角色行为,意在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老师必须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对游戏的不同态度进行了解和观察记录,然后对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如:妞妞是个非常腼腆、胆小的小女孩,她总是不声不响,生怕别人注意,常常是怯怯生生地看别人游戏,自己不敢参加。我主动接近她和她交谈,消除她的恐惧心理,使她感到老师可亲,接着把她引到“娃娃家”来扮演较为容易的角色“孩子”,开始她很紧张,缺乏角色意识,不能胜任。于是我介入到游戏中,扮成“大姐姐”,通过言谈举止为妞妞进行平行介入指导,让她体会到老师变成了“大姐姐”,她变成了“孩子”。初步有了角色概念。第二次游戏时我仍以同一角色介入,建议和她一起抱娃娃去散步,以动作和言语对她进行示范。这样我不断地以角色的介入在非常自然轻松的状态下对她进行了引导,使她逐步进入角色,建立起角色意识。

10.浅谈科学教师的课堂角色 篇十

罗朝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多种角色,这是由教师的多种职能决定的。能否演好这些角色,是上课成败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体会到一个科学教师应着重扮演好以下角色:

一.探究活动的支持者。

科学课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努力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自行探究、获得知识的能力就必须要让他们亲自观察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去获得知识。

二、科学学习的引导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并独立地掌握它们。《科学课程标准》也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和本领,而在于解放孩子的脑、手、脚、嘴、思想和时间、空间,给孩子创造条件,把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本能的欲望引导到科学的道路上来,激发其对科学的热爱,学生的思维才能最大程度的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他们,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思考、分析和讨论,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是非常的幼稚可笑或不着边际,但也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是学生创新精神的表现,在课堂上应进一步引导,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识。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教师出示两个一大一小的马铃薯提问:这两个马铃薯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有的学生认为都是沉的,有的认为都是浮的,有的则认为是大的浮小的沉,有的则认为是小的浮大的沉,于是教师把两个大小马铃薯分别放入清水和盐水中,当学生看到沉的大马铃和浮的小马铃薯时,有的高兴得拍起手来,有的纳闷叹气,而有的则提出了意见:把大的和小的马铃薯换一下、把大的和小的马铃薯放入同一杯水中(体现了 良好的科学素养),当教师请提出意见的同学自己上来演示实验时,发现大马铃薯在那杯让小马铃薯浮起来的水中也浮了起来,小马铃薯在那杯让大马铃薯沉的水中也沉了下去;而大、小马铃薯都在那杯让小马铃薯浮起来的水中浮了起来,在那杯让大马铃薯沉的水中都沉了下去时,学生有了新的疑问:原来是两杯水有问题啊!

三、课堂氛围的营造者。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有自行探究知识的兴趣,有主动参与的激情。教师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

当然,在不同课题的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投影、录像、谜语、故事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敢于提问、敢于探究的情境,这是教师必须努力扮演好的一个角色。

四、科学实践活动的指导者。

科学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小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比较弱的,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指导,以便活动顺利进行。

五、创新思维的点拨者。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深刻认识事物的特征、本质、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规律之后,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再找出切实可行的新办法来。当然在找出新办法的过程中,也少不了教师的点拨。

11.一个图书馆长的多重角色 篇十一

梁馆长最让人佩服的是他对这个命运多舛的图书馆的守护,三次风浪都让他给挡回去了,为此差点丢了馆长这顶“乌纱帽”。这个一波三折的命运,其实就是中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命运的一个缩影,让人感概万分。

梁馆长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亲自示范做保洁工,一个市级图书馆,因为经费捉襟见肘,请不起保洁人员,只好让馆员来兼任。这件事情怎么说都不容易,梁馆长为了发动他的馆员,身先示范,选择了最脏最累的活儿——打扫厕所、整理草坪。我们不从“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角度去理解,我们从中理解一个馆长的艰难与无奈,理解一个馆长的品格与风范。

梁馆长最让人喜欢的是他对年轻人的栽培,鼓励在职学习,手把手教写论文,这件事的意义有世俗的一面,比如能够让年轻的馆员尽快上升职称以提升待遇,但也有不世俗的一面,即让这个图书馆对员工产生一种凝聚力,让年轻的馆员对这个职业有归属感,这个,真的很重要。

梁馆长十年的职业生涯,给咸阳图书馆留下了一份丰厚的财产。

李超平

在基层公共图书馆中,馆长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所谓“举足轻重”,不是指他们的权利有多大、职位有多显赫,而是指他们对于一个图书馆的事业兴衰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双重定位,所以虽是馆长,他们却往往要承担很多高校和大型公共图书馆馆长不可能承担的责任和工作,扮演着除馆长之外的其他许多角色,陕西省咸阳图书馆前任馆长梁澄清,就是这样的一位馆长。

职工的老师

1995年,时任咸阳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的梁澄清被调至刚刚建立的咸阳图书馆,担任第一任馆长兼党支部书记。用他的话说,确实是上级要给这儿找一个能干点下苦事的所谓文化人,命运就圈点了他,使他年届五旬又到了一个陌生的领域来证明自己。对于他,这儿确实是一个一切从零起步的新环境。馆新:刚刚交付使用,空空如也;人新:除了他,全部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刚刚从图书馆技校毕业,没有一点社会工作经历;事新:虽然他有30年的业务工作经历,却主要在艺术馆工作,是第一次接触图书馆事业。梁馆长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奠基的事业”,责任重大。在与职工的第一次见面会上,他便坦陈:“我只是一个过渡性人物,未来的图书馆属于你们,你们是内行,我是外行。”但他表示一定尽力当好第一任馆长,尽力做几件于馆于职工有益的好事,给图书馆开一个好头,打一个好的基础。

梁馆长面对年轻的职工,首先给每人发放了一份问卷表,要求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图书馆发展的思路和建言。接着又和大家一同制订了“树立图书馆第一代创业者的使命感;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责任感;树立为振兴全市图书馆事业的紧迫感”的建馆思想和 “培养每一位职工成为学者型的现代图书馆管理人才”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鼓励职工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和长处,在各个方面寻求发展机会。面对业务工作的许多问题和困难,他鼓励职工们积极向专家求教并大胆进行探索。他常给职工们说:“只要大方向正确,你们就大胆地去做,不要害怕出错,错了我给你们揽后腰。”正是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年轻的职工们积极发挥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先后制定了馆里一系列的业务制度,并和有关机构联系使得图书馆于1996年正式开馆时,成为陕西省首家实现计算机局域联网的图书馆。他还鼓励职工们用图书馆的照片,到省级和北京等有关单位去宣传,陈述图书馆的现状,争取理解和支持,扩大图书藏量。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香港石景宜先生等机构和个人赠书近5万册。

梁馆长鼓励年轻职工打破畏惧心理,学会写论文。为此,他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给职工上课,让职工打消对论文的神秘感。对于职工写的材料和文稿,他都逐字逐句进行修改,包括错别字和文法常识,并将其中好的论文和文艺作品通过自己的人脉推荐给有关媒体予以发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馆内先后有20多位职工在省市甚至国家级刊物发表过论文或通讯报道,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学习氛围,直至今日,职工们每有作品问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梁馆长先看看,然后再予以公开。与此同时,他还培养年轻职工参加在职学习,并和省图书馆等单位协商,争取将图书管理电大班办到馆里,方便职工就近上学。在他任职的10年期间,先后有30多人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人数的75%以上。此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全馆职工的凝聚力,他还和职工们一起完成了馆徽、馆旗和馆歌的创意和制作。在图书馆的各个窗口和展板上,都有馆徽标记;每天上班和重要集会,图书馆人都会唱着自己的馆歌;馆旗更是一年四季都高高飘扬在图书馆草坪的旗杆上。馆歌中唱道:“我们图书馆,正当年轻,早晨的太阳升起在天空”、“我们友爱似姐妹,我们团结如弟兄。爱馆爱书爱读者,是我们共同的心声,知今知古知明天,是我们神圣的使命。”在建馆一周年之际,他和职工们又结合实际,制订了“高起点、大事业、多功能”的业务方针,使得图书馆的形象不但在职工的心中具体化、审美化,而且在社会上也变得个性鲜明和具体了。

图书馆的美工

对于初建的图书馆来说,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搞好宣传,既要向各级主管部门和同行宣传图书馆的发展思路和面临的困境;又要向广大市民宣传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吸引更多读者利用图书馆。而要做好宣传起码要有一个好的美工,来制作各种宣传版面及材料,可当时本馆职工中无一人胜任。委托他人制作或请专业人才又没有这项经费开支。无奈之下,梁馆长利用在群艺馆多年积累的经验,自己当起了美工。刚开始,常常是他和几个职工一起先起草文稿并对其错漏逐一订正,然后教职工们裱糊宣传版面、上底色、设计图案、画表格,由职工们将宣传文字用铅笔抄在表格里,最后他再用毛笔逐字写在版面上。对于图书馆的宣传材料和编印的报纸,他更是不敢掉以轻心,最初从文字的起草、版面设计、文字校对都由他一手完成。后来,他便逐步将一些事情交由职工来做,每期资料他都要认真把关后才拿去发给别人。他经常给职工讲,图书馆是一块纯粹的文化场所,文字出错是不应该的,社会影响会很坏。在他任职的10年当中,所有的宣传材料和版面几乎都是这么弄出来的。不但没花钱,还给馆里培养出好几个业余美工,图书馆至今没有一个专职美工,但每年的宣传活动总是搞得有声有色,文图摄影档案资料保存得细致而完整。

图书馆的环卫工

咸阳图书馆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市里能花钱建起一个建筑面积8000多平米的图书馆,在上世纪80年代的西部地区已属不易,对后期的运作投入,市里的财政就不那么大度了。因此,图书馆经费常常捉襟见肘,尤其是行政开支这块,每年连水电费都难以应付。馆舍面积庞大,但馆里却没有专职环卫人员,财政拨款中也没这项开支。为此,梁馆长便发动馆职工进行分片包干,实行卫生工作责任制。地面卫生还好说,但是像厕所和草坪,年轻的职工谁也不愿意去承包,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在侮辱他们的人格。面对这种情况,梁馆长首先向职工们表明自己没有侮辱个人的意思,只是想在节约的原则下搞好馆内卫生,为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经常说:厕所是衡量一个单位文明程度的标志,假使一个单位的厕所都臭烘烘的,那它的管理也一定好不到哪里去。为此,他提出馆里厕所卫生由他和几个部室主任承包,大家轮流打扫。对于草坪的管理,他更是率先垂范,职工们每次下班回家,几乎都能看见他蹲在草坪里拔草的身影,大家看到和自己父母年龄相同的梁馆长都能屈尊拔草,抵触情绪也就烟消云散了。后来,在他的带领下,职工们利用工余时间对4块草坪的土壤重新整翻,并栽植了新的草种。从此,全馆职工每周一、三、五全面打扫卫生,日常维护卫生和草坪成为惯例。

大的卫生问题是解决了,可是梁馆长发现在馆里的大厅和楼梯上,经常可以见到有些读者随意吐的口香糖和丢弃的烟头,虽然馆里经常清理,但总是不能绝迹。于是,他和职工们将从地上铲起已经变黑的口香糖和烟头集中起来,搞了一个“非文明展览”。凡走进图书馆一楼大厅的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到大厅正中有一个玻璃橱柜,橱柜内陈列了两样东西,一是众多的烟头,一是变黑的口香糖。橱内有这样的文字:“先生,这烟头不会是您扔下的吧?”、“小姐,这口香糖不会是您吐在地上的吧?”,并注明:“展品采自图书馆大厅水磨石地面”。 “非文明展览”之后,过去乱吐乱扔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图书馆的领导和职工,时常当着读者的面,弯下腰拾他们扔下的纸屑、垃圾袋,对读者教育很大,培养了大家的文明意识。

文献采访员

梁馆长常说:图书馆说到底是靠图书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没有好的藏书,你的服务再好也是空谈。可他面对的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只有区区30万元,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他常常带着图书采访人员到西安各大书店去挑选读者最需要的书。为了买到好的图书,他们经常一个书架一个书架地找,书店那些店员最初都因为他们太挑剔而不愿意搭理,但当他们得知那位白发老者竟然是一位图书馆馆长时,无不投来敬意的目光。

咸阳图书馆由于是新建馆,缺少藏书积累,梁馆长很重视这方面的缺陷。有一次,西安举办大型书市,他发现有很多质量不错的出版社寄存旧书,就带上职工和人家讨价还价,最终以平时三分之一的价格买下那批图书。他经常告诫职工要选购精品图书,要培养精品意识,就此还写了随笔《选书余墨》。

为了丰富地方文献藏书,梁馆长经常利用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向本地的一些作家、学者推销图书馆理念,号召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捐给图书馆。在他的宣传努力下,市内的许多作家都形成了凡出新书,先给图书馆送几本的共识。咸阳籍在外地的专家、学者、作家也纷纷把自己的作品寄赠图书馆,梁馆长专门为他们建立了收藏专柜。此外,他还和工作人员经常去旧书摊淘一些地方作家的著作。有一次,为了收集本地已故著名作家邹志安的作品,他一连跑了几个书摊才发现,看着这好不容易得来的东西,喜出望外的他便读了起来,等到要给摊主交钱拿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钱包早已不知去向。

2000年,全国图书馆界进行馆藏家谱普查,梁馆长认识到家谱收藏工作对于地方文化建设和地域文化研究都至关重要,应当列入地方文献藏书范围之列。虽然当时馆内收藏的家谱只有5种,但他了解到在民间有大量散存开展家谱,这是一个重要的文献资源。于是,他决定以这次普查工作为契机,在全市开展家谱普查与征集。为此,他不但和职工们一起起草征集宣传告示、印制调查表格,发动辖区县区图书馆同志一起参加,还多次带领馆内职工深入乡村开展工作。有一次,在旬邑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他们一大早就到各村的农户中去查看各种谱牒。当他们听说一个农户家中藏有一部精美家谱的时候,却遭到了这家主人、一位老者的拒绝。该老者以各种借口推脱不见,甚至躲到山沟里。梁馆长始终呆在他家门口不愿意离开并反复向其家人讲解国家对于家谱的最新界定与评价,希望他们给予支持。就这样,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等待之后,那位老者终于打消了顾虑,将他们请进了家中,并让他们将家谱拿回馆里进行复印保存。正是在梁馆长这种工作态度的感召下,有许多人将他们珍藏的家谱交由咸阳图书馆复印保存,有的人还将原件无偿捐给图书馆,丰富了咸阳图书馆的馆藏,并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在梁馆长及其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咸阳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工作在全省公共图书馆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逐步形成了方志、民俗文化、家谱、地方作家作品四大体系,呈现出鲜明的地方文化特点。

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梁馆长2005年已经退休,谈起图书馆工作,自认为在他担任馆长期间,所做的最大、最有价值的事,就是三次化解了上级对咸阳图书馆的肢解,保住了这块文化阵地。第一次发生在1995年,他通过多方努力,更改了市政府1992年既定的办公会决议,让正在装修的市档案馆退出了图书馆;第二次发生在1999年,市政府办公会议已经形成决议,将图书馆的一部分场地划归其他单位作为办公场所。市文化局局长都噤若寒蝉,但当在外地的梁馆长听到这一消息后,便迅速赶回咸阳,提出异议。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再次说服、化解了让其它单位进驻图书馆的政府工作方案;第三次从2002年到2003年,当上级领导决定把咸阳图书馆交由某理科大学代管时,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或推波助澜,或噤声无语,只有梁馆长据理力争,坚决反对。为此,上级已通知要撤销其馆长职务,但他仍不予妥协。这一切皆实实在在,至今令人感叹!

12.艺术指导的多重角色性 篇十二

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艺术指导,钢琴艺术指导,艺术指导课程

艺术指导一词广义上指的是对一切艺术行为具有指导意义的影响和促进的行为, 是利用钢琴伴奏这一特定的艺术手段, 指向性地实现教学中使演唱艺术构思具有独创性, 形象技巧臻于完美, 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目的。“艺术指导”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 从1 9世纪前半叶单纯的舞台演出及日常教学钢琴伴奏, 逐渐发展分科为歌剧排练教练、艺术歌曲演奏、声乐艺术指导和音乐会伴奏等有所关联但目标不同的专业。钢琴艺术指导课在国外已经形成了固定教学模式及科学的教学方法, 而国外对钢琴艺术指导的教育领域已突破特殊教育的范畴。“艺术指导”与“钢琴伴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对于“艺术指导”一词的理解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钢琴伴奏, 它一定是以钢琴伴奏为基础, 同时对演唱 (奏) 者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教师或专家。一个优秀的艺术指导不仅必须要具备钢琴家的基本素质, 同时也是一位精通声乐或其他器乐的音乐家, 更是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客观上总体把握, 微观上具象诱导, 不仅熟知音乐旋律、歌词、发音方法、呼吸、声部特点, 而且从音乐语言、文学背景、艺术修养等方面予以指导。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艺术指导的多重角色, 分别是1艺术指导作为一名表演者的角色;2作为艺术指导教师的角色。

一、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

钢琴伴奏的基本技术与独奏没有区别, 不仅如此, 要弹好伴奏往往比独奏困难许多, 它是脑力和体力、技能和技巧、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首先, 要具备高超的视奏能力, 曾有人问道著名的钢琴家霍夫曼是怎样最容易的学会视奏时, 他回答说:“应多弹视奏而且尽可能快, 哪怕最初的时候不大准确, 在快速视奏中, 你才能够发展眼睛的能力, “一目十行”, 这本身也会减化一些对你来说不必要的细节”。不仅要不停顿地、快速地、演奏这样或那样的作品, 而且还要塑造出形象激动的律动。当钢琴伴奏者在弹奏自己的分部时努力视奏并从内心听出独唱 (奏) 的分部时, 视奏的本领才能在弹伴奏时很好的地发挥作用。同时, 具有较强的视奏能力也为积累各类音乐作品提供了保障, “量变产生质变”, 有了曲目量的积累, 才能更有把握研究和掌握各类作品, 更大幅度提高演奏水平;其次, 在演奏中注意歌唱性的弹奏, 歌由心生, 必须要在心中哼唱自己分部及与合作者另一分部的旋律, 同时要有呼吸感, 正确的呼吸感能使音乐有规律的运动, 起伏充满动感, 生动的展现音乐的生命力和富有个性的特质, 要根据合作者自身情况增加或减少呼吸, 比如高音以前的气口, 或要延长某些句与句之间的连接等, 而这些对音乐都起到了推进作用, 而演奏者要善于将合作伙伴的意图融合在一起, 并自然的进入作品的构思, 一方面集中在音准上, 另一方面集中在节奏上, 富有诗意的歌词上及歌者的发音吐字上, 善于分析均匀的发音, 比如伴奏音量过大, 音色过亮会掩盖主旋律, 主次不分, 或者音量过小, 则不能恰如其分地起到烘托作用, 无法默契的合作, 要掌握与不同声部合作作相应增减调整的技巧, 对钢琴音色音量的控制一定要准确, 培养所谓的声乐听力, 这些都是演奏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再次, 对作品全面、准确的解读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作品的解读不仅包含乐谱本身音乐构造、织体、和声等, 还应该从音乐美学、音乐史等角度学习对乐曲有关的文献材料并进行收集, 探究、融合以求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上, 整体而深入地把握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从作品全局的角度考虑器乐与人声之间的和谐统一, 及通过钢琴演奏来营造作品的情境配合演唱者的音乐诠释, 不能喧宾夺主, 具有很强的音乐掌控和协作能力;最后, 作为表演者, 在登上舞台进行表演的时候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演出前, 仔细看谱, 回忆与合作者合作中出现的特殊重要情节, 仔细分析作品, 就像第一次分析这个作品一样, 保持对音乐作品的新鲜感, 检查将要带上舞台的乐谱, 做好翻谱标记的准备;2上台前尽量调整到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 学会掩饰自己的紧张, 使自己很快适应舞台的灯光、音响、学会一开始就要使观众适应自己;3对音乐会产生的第一个音符制造出必要的气氛, 是用来适当调整听众的心绪, 让独唱 (奏) 方便、平稳地进入的先决条件, 而后进入自如、自信的演奏状态。4具备敏感性的特质。在演出中, 伴奏者应大量关注独唱 (奏) 者, 极有可能产生的意外情况, 如忘词、未按时进入、漏或跳过几个小节, 此时应做到沉着冷静, 迅速找到合作者演唱 (奏) 地方, 毫无痕迹的接下去, 尽量保持乐曲的完整性, 用钢琴提示主旋律, 尽快将独唱 (奏) 引入正轨。两个合作者相互理解的最高程度, 指的就是在演出过程中善于改变对作品的处理, 根据舞台状态即兴发挥。5对于钢琴演奏者的失误, 不要过度慌张与自责, 调整情绪, 把重心放在后面的表演上, 尽力从后面的表演中想办法弥补失误。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失误都能弥补, 表演者要珍惜每一次上台的机会, 尽可能减少遗憾的发生, 因此, 在舞台下的认真努力练习和与合作者磨合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唯一减少上台失误的途径。只有合理的控制心理因素, 具备过硬的演奏能力, 才会有良好的舞台表现。

二、艺术指导作为教师的角色

我在这里谈到的作为教师的角色, 实际包括了两个方向的教学:一是针对歌唱者的的艺术指导, (声乐艺术指导) 二是对钢琴演奏者的艺术指导 (钢琴艺术指导) 。A声乐艺术指导,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引导和辅助呢?作为指导教师, 不仅要在伴奏过程中利用自己对乐谱的分析解读以钢琴演奏能力和学生达到完美的配合, 还需要在过程中发现各种细节性的错误, 给予作品风格和内涵诠释上的讲解和引导, 同时针对学生的声音和演唱特点对乐曲进行合理和富有创见的设计。首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包括乐谱基础的乐理知识 (音符、节奏、和弦、节拍等) 到音乐力度、速度等用原文进行标注的内容都要牢记在心;其次, 对音乐作品中曲式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 进行曲式分析的前提也是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 才有可能做到细致准确的分析音乐结构, 特别是对艺术歌曲的掌握, 除了掌握上述提到的内容, 还应对每个时期的艺术歌曲的历史背景、渊源有深刻的了解, 包括作曲家创作意图, 当时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带来的变化, 把握各类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除了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构成艺术歌曲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歌词的理解, 对于歌曲中的歌词, 需掌握每种语言的发音特点, 咬字, 语言重音等, 对创作歌词背景也需要做到深刻的理解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音乐与诗词缺一不可, 才能更好的把握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和及更加深远的意义;对歌剧作品的指导, 需要从人物角色、故事剧情、戏剧冲突等方面进行讲解, 除了要把握剧情的节奏外, 还要了解歌剧背景, 角色的声部及性格特征, 帮助和完善学生对角色的理解, 在歌剧的伴奏中, 艺术指导本身就兼任了指挥和乐队的双重角色, 因此, 在教学中, 应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探究作品, 共同演绎出美妙的音乐;除此之外, 还要熟悉正确的声乐发声方法, 能够准确辨别发声状态, 检查和研究正确发音位置、呼吸及协调一致的问题, 当然, 艺术指导是声音教师和学生的中间人, 无权介入很强的声乐问题, 但可以从音乐艺术总体性予以指导, 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纵向和声, 也要注意音乐横向的立体方向, 感悟音乐艺术的整体本质;加强对学生语言方面的要求, 熟悉意、德、法、英、俄语的拼读, 掌握不同语言的基本发音规律, 歌词中的内容, 语言声韵特点是表现旋律的重要依据。对语言的了解将直接影响到如何处理作品音色、音量及整体风格的把握;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掌握音乐基本的“视听”能力——即读谱能力和听辨能力, 具备这两种基本素质才能完成对音乐作品的合作;当然, 对文学修养的培养也是一个基础的环节, 对许多如海涅、歌德等著名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则必须通过自身深刻理解才能以演唱形式表现出来, 如果失去诗的韵味, 也就失去了艺术本身的价值, 因此对学生文学培养是保证教学顺利的基本条件, 也是一个基础的环节。

钢琴艺术指导教师, 钢琴艺术指导课作为艺术院校课程, 于上世纪初在国外已经开设, 如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就从附中二年级开设此课程。虽然钢琴伴奏和钢琴独奏同属钢琴演奏专业, 但却是钢琴专业的两个分支。钢琴伴奏的技巧有时比学好钢琴独奏更困难, 除了掌握独奏所具备的演奏技巧外, 还需要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即兴性, 不要学习多种语言, 所要掌握的东西更广泛、更复杂。钢琴艺术指导是一门交叉学科, 既与钢琴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又与声乐、器乐艺术直接相关, 还与音乐学、语言文学等直接直接相关, 是一门需要多层次、多修养的综合素质艺术。首先要指导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热爱, 保护和培养学习兴趣, 不仅指导学生完成本乐谱的学习, 还要帮助他们了解乐谱以外的相关背景和内容;其次要技术和艺术相促进, 相辅相成。在技术上, 特别是对一些特殊技巧的培养如快速视奏、移谱、多向思维、在演奏中同时看三行谱, 快速理解歌词等都通过单独训练及与合作者多配合的方式进行提高;从艺术上, 培养学生学习社会人文科学知识、音乐历史、音乐美学等知识, 各种不同的作品, 都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 而学习音乐史能把握音乐家及其作品的风格流派, 技巧技法的特殊性;培养学生学习文学、语言知识、文学可以给予音乐家增添生活情感体验, 而诗词又是人类情感浓烈而又抽象的有规律的表现, 这与音乐思维的表现方式有许多共同之处。学习诗词对于丰富音乐, 特别是对歌唱的深刻把握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最后, 加强学生与独奏 (唱) 者之间的配合。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钢琴艺术指导课, 每周会采取两次不同的上课形式, 一次是学生单独到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处上课, 在课堂上, 老师会详细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弹奏, 如果处理音色, 风格, 同时还要充当演员的角色, 在学生已经把作品完成得游刃有余的时候, 再进行第二次上课, 那就是合作者会开始进入课堂 (器乐或声乐) , 与钢琴艺术指导教师一起帮助学生处理乐曲, 通过这两种方式的结合, 更好地培养了学生与合作者的合作能力及其为此必需的技巧。当然, 教师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分钟教学生都面面俱到的加以指导, 而目的要把钢琴艺术指导课发展成为让学生更能发挥能动性、纠其所短, 增其所长, 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 作为艺术指导的角色是多重性的, 既要具备成熟的表演能力, 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 更是幕后的教育使者, 对音乐教学起着有力的支撑作用。一名合格的艺术指导教师, 要想担负起这一项艰巨而有神圣的历史使命, 不仅要通过大量艰苦劳动, 更要有勇于奉献的精神, 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和艺术品味, 清楚认识到各种角色的多重性, 同时在每个角色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以实践的态度去充实艺术指导, 使之两者完美结合, 才能实现最终的艺术表现及艺术追求。由于钢琴艺术指导课在国内开设较晚, 使之缺乏系统的教学方式, 目前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 每位钢琴伴奏者都应从自身出发, 需要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自身专业特点的发展倾向, 从更高的层面上要求自己, 在勇于奉献的前提下孜孜追寻, 兢兢施教, 争取做到艺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当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俄罗斯钢琴专家斯维特兰娜.索科洛娜--哈金娜的报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 (4)

[2]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黄晓萍时代文学2008 (.6)

[3]声乐钢琴伴奏者的多重角色定位与实现方式探索李彦娜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 (.9)

上一篇:城管执法普法演讲稿下一篇:个人工作表现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