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网络课程管理办法(通用8篇)
1.大学网络课程管理办法 篇一
重庆工商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重工商大„2005‟101号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与系统工程,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号)等文件精神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我校课程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我校课程质量和课程建设水平,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 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宗旨、目标和原则
第一条 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课程体系的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学科特色和课程优势的发挥为着眼点,以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管理机制的创新为动力,分类建设、统一指导的方针,全面提升我校课程质量和课程建设水平,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奠定基础,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第二条 课程建设的宗旨和目标
1.宗旨 加强课程建设,旨在全面提高我校课程质量和课程管理水平,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目标 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目标一致的结构合理、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批能够体现我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标志性课程。
第三条 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课程建设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课程的系统工程,各门课程的建设要在学校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实现我校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和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2.可持续发展原则 课程建设重在创新,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质量和课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始终要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着力点,以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在课程内容、方法、手段和管理等方面建立创新机制,推动我校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3.一般建设和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建设要在全面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有计划、分步骤地重点建设一批课程,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使之在课程建设中优先发展、积累经验。在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评选一批优秀重点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推广精品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使之产生显著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校级精品课程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为创建市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4.激励原则 各级各类课程建设应建立和完善课程建设考评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各类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创造热情。
第二章 课程建设的层次、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课程建设的层次 为了增强课程建设的针对性,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实行课程分级分类建设,统一管理。
课程建设分为三级六类,分别为校级普通课程、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市级重点建设课程、市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市级重点建设课程、市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标准进行建设,各类校级课程按照学校课程建设有关要求和标准进行建设。
第五条 课程建设实行学校(校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和教务处)和学院两级管理体制。
第六条 教务处负责学校各级各类课程建设的日常运行管理,同时协助学校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和修订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及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2.监督、检查课程建设的实施情况并做好经验总结和档案管理。3.对校级各类课程,尤其是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课程进行评选、检查、验收和评优,在此基础上做好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推荐和管理工作。
第七条 学院职责
1.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制定或修订本学院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
2.组织力量开展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包括方案的执行、执行情况的督查和工作总结。
第三章 校级普通课程建设的要求和内容 第八条 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教学改革经验,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第九条 建设一支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结构比较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第十条 严格执行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规范教材的使用及教辅资料、配套教学文件齐备。
第十一条 有规范的教案和讲稿,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第十二条 有实验教学的课程,实验教学内容须体现在该课程的考试内容中。
第十三条 有一套科学的、严格的考核制度,认真抓好考试的各项环节,积极参与“教考分离”。
第十四条 规范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管理。
第四章 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的要求和内容
第十五条 加强教学研究,总结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模式,形成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成果。
第十六条 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教师队伍稳定。第十七条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社会发展对该门课程知识结构的新要求和学科前沿研究成果。积极采用双语教学。
第十八条 有高质量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案、讲稿及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第十九条 使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和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对在校在读学生免费开放。
第二十条 教学辅助资料完备,有较为系统和规范的习题库(集)或案例库(集)、试题库,并适时对库存资料给予调整。
第二十一条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或实习基地的基础条件完善,人员到位,管理制度健全。
第五章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和内容
第二十二条 制定科学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学校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由校、院两级共建。学校、各学院要在全面规划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要特别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来促进教学,构建 具有我校特色的精品课程发展规划和体系。要以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第二十三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原则上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主讲。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并有传、帮、带机制的教师梯队。鼓励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建设。
第二十四条 优化教学内容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本着“加强整合、注重实践、积极创新、力求突破、整体优化”的原则,与时俱进,要突出经典理论与学术研究前沿成果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基础理论的掌握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统一。积极采用双语教学。
第二十五条 使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精品课程建设要立足课程实际和课程特色,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鼓励教师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精品课程要充分使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和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对在校在读学生免费开放。网上有不少于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教师将全程授课课件和教学录像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丰富课程教学形式,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第二十六条 抓好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要使用优秀教材,加强教材建设力度,建立科学的教材审定和选用制度,设立校教材建设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教育部规划教材以及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积极引进先进的、实用的英文原版教材。
第二十七条 加强实践教学
有实践性环节的校级精品课程必须相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建设好实验室或实习基地,配备能胜任工作需要的实验师资和基地技术人员,形成既规范又富有课程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及管理模式。
第二十八条 建立和完善切实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建立和完善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完善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优秀课程示范、奖励机制和不合格课程的整改、惩罚机制。
第二十九条 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与基本思路
校级精品课程是全校的示范课程,其建设目标是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思路是:重点扶植、稳步推进,成熟一门,发展一门,在抓好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地积极培育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立起以学校精品课程和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为示范的课程建设体系及良性发展机制。
第六章 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的申报与立项
第三十条 申报对象范围
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均可申报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每两年申报评审一次。原则上每个专业每次只申报一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第三十一条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必须是面向本科学生连续开设4年或4年以上的课程; 2.该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规范的教材、参考书、教学日志及听课记录。
3.课程负责人应为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并有5年或5年以上的本科教学经验,独立承担本门课程教学工作不少于3年的在岗教师。
4.申报的课程所属教研室内有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并不少于5人的教师梯队。
5.申报的课程应有校级及以上级别的教研项目或教学成果奖。第三十二条 申报步骤
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或教研室提出申请,在学院初审基础上,由学院向学校申报,须填写《重庆工商大学重点建设课程申报表 》。
第三十三条 审批与立项
1.评审 学校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对申报校级重点建设的课程进行审查并提出评审意见。
2.批准立项 经校长办公会审定通过,最后确认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的立项项目。校级立项重点建设课程的完成周期为二至三年。该重点课程的后续建设须重新申报立项。
第七章 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与立项
第三十四条 申报对象范围
1.申报的课程应为学校验收合格的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校级精品课程每年申报评审一次。第三十五条 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应具有教授职称,或为具有副教授职称、连续三年本科教学评教优良的骨干教师,并承担和组织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
2.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3.该课程的教学条件良好,教学改革有特色,成效显著。包括:使用优秀教材、参考图书、教学管理、实验室与教学设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技巧、考试方式与题库建设等因素。
4.建立有严格的主讲、辅导和作业批改制度,有科学严格的考核制度。
5.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上网。
6.申报的课程应有校级及以上级别的教研项目或教学成果奖。7.申报课程所在学院重视和支持精品课程建设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
第三十六条 申报步骤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由项目负责人申请,由课程所在学院向学校申报,须填写《重庆工商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
第三十七条 审批与立项
1.审查 学校组织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对申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立项审查,审查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建设的意义、课程建设目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课程建设计划与条件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建议和是否立项的初步意见。
2.批准 已通过学校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审查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经校长办公会审定批准后,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第八章 市级重点建设课程的申报与建设
第三十八条 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具有教授职称,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
2、承担有校级以上教改项目,教学改革成果较明显,课程质量处于我市同类课程前列。
3、教学设施、教材建设、图书资料、实验条件基础好,能为持续、稳定地进行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4、课程建设规划科学可行,有明确的近、中、远期建设目标。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和管理制度健全,任课教师无教学事故发生。
5、申报市级重点建设课程应为校级精品或重点建设课程。第三十九条 申报程序
学校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有关申报市级重点建设课程的文件要求组织校内申报,择优推荐。
第四十条 建设与管理
严格按照《重庆市高校重点建设课程管理办法》文件的要求执行。
第九章 市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
第四十一条 市级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建设与管理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有关市级精品课程申报与建设工作的文件要求执行。
第十章 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
第四十二条 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建设与管理按照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第十一章 校级管理课程的评估与验收
第四十三条 目的 通过课程评估,掌握我校课程建设的状况,及时总结并推广优秀课程建设的经验,提高我校课程建设水平和本科教学质量。同时,调整、补充校级重点或精品课程,为各级精品课程的评选和推荐提供依据。
第四十四条 时间及对象
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和精品课程由学校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和教务处组织评估验收,每两年进行一次。校级普通课程由学院组织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学校备案。
学校定期对市级及以上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课程进行检查,加大建设和监管力度。
第四十五条 评估与验收内容
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和精品课程校级各类课程的评估验收标准参见第三、四、五章“要求”,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情况。
第四十六条 评估程序
1.自评和申请 对于完成预定计划或达到建设时限的重点(精品)课程项目,先由学院根据评估内容和标准组织自评,填写课程评估有关表格,向学校提出申请。
2.检查 根据学院或课题组的验收申请,学校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组进行调查研究,主要采取课堂听课、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该课程建设的社会反响、课程评估申请等材料进行分析和认定。
3.评价 学校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对课程进行综合评定,对课程建设状况提出评审意见。对验收合格的课程,学校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对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
对验收不合格的课程,限期整改,对再次评估验收仍不合格的课程,学校取消其立项资格并追回前期拨付的课程建设经费,该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从被取消立项资格之日起三年内不得申报该类项目。
第四十七条 推荐与奖励
1.推荐 对获学校优秀称号的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由学校优先推荐参加市级精品课程申报和评选。
2.奖励 学校对在课程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教研室(课程组/群)及有关人员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
第十二章 经费管理
第四十八条 学校设立“校级重点(精品)立项课程建设专项经费”,为重点(精品)课程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学校对批准立项的每门校级重点、精品课程划拨建设经费分别为5千、1万。对获得市级和国家级立项的重点(精品)课程,学校给予1:1的配套建设费。
第四十九条 课程建设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用于课程建设项目的开支主要包括:调研、图书资料购买、教学及实验条件的建设、课程建设材料的编撰、课程的评估验收、培训及会务和一定比例的劳务性开支等。严禁挪用和无计划开支。
第五十条 该项经费由教务处统筹管理,经费开支须经课程所属学院院长批准,财务处、教务处共同审核经费的开支情况,对不符合支出要求的予以纠正。
第五十一条 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或学院负责人向学校汇报课程建设进展情况的同时,须汇报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及应用技术本、专科各专业的课程建设与管理。研究生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在原有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于2005年4月19日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重庆工商大学
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2.大学网络课程管理办法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危害,预防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由于大学生思维敏锐、追求社会新事物,因此普遍对网络的依存度较高。面对世界互联网应用技术快速发展,大学生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网络以方便和完善个人生活,他们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但是大学生还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思想并不完全成熟,由于学习和生活时间相对自由和独立,如没有正确思想的及时引导和科学的管理方式约束,很容易在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中走入个人网络使用歧途,网络成瘾成为当代大学生常见的问题之一。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1.调查对象
大学生形成“网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详细网络使用情况分析是找出其形成“网瘾”的重点,也是科学防治和管理的关键。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5个学院的2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年龄在18—23岁,其中男生1400人、女生600人。
2.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包括个人性别、年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地点等;第二部分采用台湾学者陈淑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学生网络成瘾的情况进行综合调查;第三部分为课题组成员设计的“大学生活重大事件量表”,从其他事件对学生的影响中,找出形成网瘾的间接因素。
3.调查结果
经课题组成员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发现在“网络成瘾”群体中,男生多于女生;大一学生“网瘾”比例最低,年级越高,比例越大;“网瘾”与家庭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学生沉溺网络往往与他们的个人特点,如孤独、抑郁、内向、敏感、渴望成功、自我实现等心理特质有关。而大学的专业对网瘾的形成没有影响。
男生形成网瘾是因为自控能力较差、贪玩的性格特点导致的。男生大都喜欢玩游戏,寝室成员间也会相互影响,他们通过游戏中自己所操控的人物的成功,来满足个人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女生网瘾的形成受情感和家庭因素的影响较大,以“网络购物”“看小说”“追电视剧”为主,她们往往把自己移情于网络媒体中的某个人物或某个情节,把自己难于表达的情感通过剧中主人公的表达而释放。
年级越高,网瘾问题越多,这与课程设置和学校管理有很大关系。年级越高,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方法越熟悉,如果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与低年级大致相同,高年级的学生就会感到学习轻松,闲散时间多,就容易通过上网打发时间。
来自农村或单亲家庭的孩子网瘾问题较多。他们或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或是为了克服自卑心理、或是为了享受满足感,加上缺乏有效的家庭监管,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1.理想信念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而积极进取。但是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和定性,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下一代的斗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越发变得复杂。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中,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很容易变得紊乱,自由主义、社会大同等理论容易导致他们在重大政治问题和原则问题上摇摆,甚至错位;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的歪曲解读和舆论误导容易导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弱化、无政府主义抬头;“分化”“西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半信半疑。网络信息的全球化和时效性促进了大学生与世界融合,但在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虚拟环境中,忽视现实的情感和理性问题,思想也会偏离正轨,如果长此沉迷网络,最终会导致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意识淡薄。
2.影响身心健康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由于沉迷网络,连续几天几夜不离开电脑而猝死的案例大大上升。网瘾学生不分白天黑夜上网,轻者蓬头垢面、目光呆滞、无精打采,重者恶心呕吐,生物钟紊乱,有的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胃肠功能疾病等。调查显示,70%以上网瘾学生都会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弱、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免疫力下降,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上网成瘾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大学生处于心理成熟的初期阶段,并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也不容易用理性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刺激而又充满新鲜和诱惑的虚拟世界中,他们逐渐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把个人的情感全部寄托于虚拟环境,容易引发角色错位,对现实世界情感淡漠,价值观念扭曲和与现实脱节等问题。医学研究表明,网瘾患者中枢多巴胺水平会增高,这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会让人短期高度兴奋,然后就会变得消沉。在外因和内因的综合作用下,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常常伴随出现。
3.影响学业
逃课、降级、退学、学习成绩下降是网瘾大学生在学业发展中最常见的问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许多大学生开始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查阅学习资料、开阔视野、了解社会,但也经常会不经意间被娱乐和刺激的内容所吸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除用电脑上网外,用手机上网也是他们的主要上网途径。手机由于小巧、轻便、便于携带等优势,成为大学生重要上网工具之一,问题也随即产生。在学校查寝、查课的严格管理下,许多大学生无法整天泡在网吧,手机成为他们的重要补充。课堂上的低头族、手机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由于沉迷网络内容,对学习兴趣逐渐减弱,上课用手机上网,下课用电脑上网,考试用手机作弊,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和个人经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对全国1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80%中断学业(包括退学、休学)的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瘾问题。
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管理措施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高校网络阵地建设,牢牢把握网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高校要加强校园网建设,把网络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介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1)积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重点要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给予积极的回应,同时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大学生开展网络谈论,以积极和正面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国家、社会和校园的主人,正确认识政治问题和社会事件。
(2)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要鼓励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成果在网上公开发表,设立一批网络名师名栏。提高教师队伍的网络教育水平,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微博,把个人的网络教育能力作为考核、评比和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营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3)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为学生搭建休闲娱乐的平台和展示自我的舞台。线上主题活动与线下主题活动具有很大区别。线上活动不仅要具有创新性,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服务,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又要与网络特征相结合。由于网瘾学生多数是为了体验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因此网络主题教育活动要让学生体验到在学习中不曾有过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同时也要包涵挫折教育内容,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网络不是解决问题和逃避问题的办法,积极转变观念。大学生网瘾的成因相当复杂,在网络环境中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网瘾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和疏导,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帮助网络成瘾大学生走出心理阴霾的重要途径之一。
(1)高校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和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但是网瘾学生与心困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外在表现有很大区别,如未出现抑郁、焦虑等严重心理问题,很难在刚出现端倪时就及时进行干预。因此,网瘾学生前期的心理疏导主要依靠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管理者近距离的发现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是预防网瘾的有效方法。不同的人格特质在青春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环境,教育管理者要从细致关心和关怀的角度去倾听、去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大学生的理想和困惑,帮助他们以安全的方式排解心理压力,处理自己的诉求和欲望,保障他们心理上不受伤害,不通过网络途径寻找解决办法。
(2)建立网瘾大学生个人心理档案,了解其气质类型和心理特质,进行个案追踪,对网瘾大学生的成因和个人心理综合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也是心理疏导的基础和关键。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通过与学生谈心的方式,把心理测试内容巧妙融入到与学生的交谈之中,对网瘾的程度、家庭背景、情绪状态、个人经历、人际关系情况、学习状况等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及时搜集详细的资料进行建档。取得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后,要与专业心理工作者联系,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对案例进行评估,与诊断标准进行对照,计划下一步疏导方式。如果依靠管理工作者不能完成任务,可及时进行案例转借。研究发现,大多数轻微网瘾学生在有针对性的心理疗法中能够完全恢复正常,其中文学艺术疗法、相比认知疗法、尝试体验疗法使用范围最广。因为班主任和辅导员与学生最为熟悉,对学生情况的掌握能够更加深入和细致,因此建档资料会更加充实和丰富,与学生也更容易接近,对网瘾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成效也最大。但研究也表明,个体治疗在互动性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在实施过程中激发互动的内在需求,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能够更好地巩固疗效。
3.营造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
营造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应从技术、管理上提高防控能力。网络信息资源庞大繁杂,其中很多不良信息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导火索”,因此学校有责任在源头上保障大学生网络使用安全。
(1)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在我国,网络仍然是一个新兴领域。大学生上网看重的是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但对网络带来的安全隐患却认识不足。许多大学生缺乏良好的上网习惯、信息素养和网络道德,开展积极健康的上网教育,强化宣传效应,是预防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学校应采取设立校园宣传站、知识讲座、选修课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懂得:网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才能让自己成为网络使用的受益者,而不是被动的变为受害者。二是加强课堂网络道德教育是构建安全校园网络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育,使大学生从科学严谨的态度出发,以伦理理性、公民道德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人文情怀为基础,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成为具有网络责任感的人。三是加大网络宣传力度、营造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还应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大学生要有信息搜集、分析、处理和选择判断能力,才能在信息时代驾驭网络选择。但是这种能力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强教育和引导,需要在长时间的实践中领悟。学校应开设信息处理课程,在理论层面增强学生的信息判断、信息获取、信息利用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学生有错误倾向,及时在思想上引导他们积极转变观念,合理利于网络信息。
(2)加大校园网络管理的力度。一是制定学生管理规定,对在校园网络中传播错误观念和不良网络信息的学生给与严肃处理,保障校园网络环境纯净。二是加大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力度。例如,晚10点后,关闭校园上网系统。加强对学校周边网吧学生出入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联合有关部门进行整治。三是在技术上提高防控能力。开发校园网络维护软件的功能,例如,学生上网几小时后自动停止上网的功能,对有害网站进行拦截的功能等,督促学生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参考文献
3.中外大学本科课程管理比较研究 篇三
本文通过对国外大学本科课程管理的研究,与国内大学本科课程管理比较,从中探析了当前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本科课程课程管理
一、课程管理的内涵
课程管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学校对教学工作实施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行使管理职能,对教学活动各因素进行合理组合,使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从而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狭义指对课程采取的管理(经营)措施。是属于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的一部分。
二、国外大学本科课程管理方面的研究
(一)在课程管理制度方面
美国大学和日本大学都实行以学分制和选修制为核心的本科课程管理制度。学分制作为建立学生个性化主修计划、测评教师教学状况及教学成果、配置教授和教学资源、指导学生选课与学籍管理以及学费收取制度的重要依据,是美国大学管理本科课程的主要手段。日本大学的学分制度和学分计算方法也很灵活,即使学习未满四年,也可以提前毕业或直接报考研究生。
在选修课方面,美国大学本科选修制由预选课、试听课、选课、退增课、交费等环节组成,在教学计划规定范围内,每学期选几门课,选什么样课,选哪位任课教师,由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通过试听课做最终决定。日本大学学生可以根据各学科教师的指导,按照专业、兴趣爱好及将来的出来选修所喜爱的科目,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在本科课程体系的发展情况来看,本科必修课程在减少,选修课程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在课程管理过程方面
在课程规划方面,美国、日本等大学凡涉及全校性的本科课程规划变革,学校都会成立由大学校方领导、学校专家、教育专家和学生组成的本科课程评估委员会,对本校现行本科课程体系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根据课程改革思想,提出新的学校层面的课程设置方案,经学校有关机构批准予以实施。
在课程实施方面,美国大学在具体授课方式上,多采用大课教授和小课讨论的形式。日本大学更多地采用小班级规模授课方式,将学生人数控制在20名以内,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在教学方法上,美国大学采用较多地一个办法就是合作学习。日本大学在实践中,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研讨式的答辩为主。让学生不断动手探索,养成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彼此协作精神,同时研讨式的答辩检查督促了学生完成的实验工作。
在课程评价方面,美国大学注意定性和定量、课堂与教程、现状与未来的几个结合。另外,美国一些大学还采取非常规性的评估,如新来的教师要由同行评估或专家评估等。日本大学对课程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外部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评价结果向社会和公众公开,起到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
在课程更新方面,美国和日本大学在课程更新方面,即课程设置和审批程序等方面都非常严格,但大学可以按照自己的办学方针和理念以及对各学科的不同理解设置专业课程,使大学课程出现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特点,这有助于形成大学自身的教育特色和办学特色。大学能够针对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做出更灵敏的反应,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压缩旧有的课程,增设新的课程、专业,注重培养创新型和急需型人才。
三、目前国内大学本科课程管理方面的现状
(一)选修课的比重过小,课程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的必修课分量过重,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狭窄的学科领域,知识结构单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在当今的大学课程设置上,一些学校仍然把选修课当作摆设、装点门面,而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有的把选修课分为限定选修和非限定选修,其中大量的都是限定选修,那么也就等同于必修。
(二)课程种类有限,内容含盖面狭窄
大学所开设的课程种类不够丰富、内容不够宽泛,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这也是不能真正贯彻和落实选修课制度和学分制原因之一。因为没有更多的课程设置,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多方面的兴趣只能通过自学来实现了。由于我们大学课程的设置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也就大大降低了大学教育的社会作用,同时使学生和学校有了疏离感。这种课程的设置还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陈旧,脱离实际
据调查,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所学的课程只有不足40%的内容是自己所需要的。对于所学课程内容陈旧率的问题,被调查对象中有24.5%的学生认为比较陈旧的知识占所学知识21-40%;有27.6%的学生认为课程知识的陈旧率在40%-60%之间。尽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陈旧率有不同的看法,反映出的事实是,我国当前大学课程的确存在不少问题,同时也折射出大学生对课程的自主性选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四)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呆板,人数众多
我国多数大学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还采用传统的授教方式,即老师讲授,学生听课这种被动单一呆板的教(下转第29页)(上接第27页)学模式,使老师和学生形成了两个独立的个体,使其教学内容很难互动起来。学生对所接触的知识也很难深入理解。又由于近几年来,高校的扩招,大班教学是高校教学模式的主要方式。学生和老师一起就特定题目进行提问、回答、讨论机会几乎为零。使得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五)课程评价方面过于走形式
国内部分大学虽然开发了网上评估系统,对其所授课教师,学生可以在网上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对于评估的结果是否有专人汇总分析,同时编写学期评估报告,包括学生的评估分,教师的相对教学水平,课程及授课改进建议等反馈给教师本人,有待考察。所以课程评价方面过于走形式。同时评估方式过于单一。
四、国外大学本科课程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一)实行弹性学分制,优化选课机制
实行弹性学分制是解决课程结构不合理和课程内容狭窄的有效手段。实行学分制,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突破:一,学生可以跨学科、跨领域学习,同时主修或者几个科系。二,学生的职业化学习,学校力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三,开放式学习,建立学分转换制度,使学生可以在专业、院系、校际、地区之间流动成为可能。在选课机制上,是根据大学的传统特色和教师的整体专业优势和条件,设置各具特色的本科教育课程。尊重学生个体选择,培养学生个性。
(二)建立学校一级的课程委员会,统筹本科课程体系改革
大学校方要真正重视本科课程体系建设,从整体上对本科课程体系加以改革和创新,而不能只是那种修剪枝叶式的改革。为此,大学首先要加强本科课程管理的领导力建设,成立由学校领导、学科专家、教育专家组成的本科管理委员会,对学校的本科课程体系进行统筹规划,管理正规,使学校课程种类丰富,内容能跟得上现代化进程的形式,真正以培养实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三)提倡设置更多的小班教学模式
增加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专业教育人才,是设置更多小班教学模式的前提。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倡学校设置更多的小班讨论课程,每个班限制一定的人数,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讨论,以此加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的互动,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四)本科课程体系应突出学校特色,评价体系多样灵活
大学的课程设置应该反映其教师的价值、学生的能力和学校的办学宗旨。建设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本科课程体系,应该是我国大学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着眼点。大学办学特色的突出标志在于培养的人才具有学校自身特色,这也是学校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具体表现。至于课程评价体系方面,应做到操作规范,反馈及时使评价体系过程呈运行状态。评课方式不单单有学生评教,还应该有教师互评、专家评教等多种方式,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改进课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圻福.大学课程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231.
[2]谢宏等.日本大学学生养成教育的特点.[EB/OL].http://www.shagri.org/nkrx/go.asp?NewsID=562.2009-07-29.
[3]旋天颖.美国大学课程与专业管理及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7,(5):90-93.
4.大学学生宿舍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 篇四
一、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计算机网络(简称本网络)是北京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的一部分,是北京大学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本网络的所有财产(网络设备、配线架、综合布线系统)归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所有、并进行管理。
三、由于本网络是北京大学校园网的组成部分,因此除遵守应用文理学院制定的有关网络的规章制度外,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代表学校制定的校园网有关规章制度,适用于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学员或相关合作单位学员。
四、本网络由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负责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各楼群内的网络设备、综合布线系统、配线间机柜内配线架及跳线、房间内信息插座等由学院技术保障办公室负责安装、维护、设置、连接,未经技术保障办公室同意,任何人不得更换、拆除,不得改变连接关系,不得更改其物理位置,不得更改系统配置。
五、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学员或相关合作单位学员使用的计算机通过所在校内的信息插座可以连入本网络。每个房间只有一个信息点,如要求连入两台以上计算机,由学生自备连网设备(交换机或Hub),但绝对禁止使用三通。由信息插座到计算机的电缆线由学生自备。
六、本网络由技术保障办公室管理,如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可联系技术保障办公室处理。
七、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学员或相关合作单位学员有入网及退网的自由。如退网者以后再申请入网时,需要交纳第二次入网的管理费。
八、本网络不对外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不得私自架设DHCP SERVER,不得私自架设internet信息服务,不得对外开设BBS服务。
九、本网络用户应当遵守国家法律以及网络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不得在网上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公众利益、侵犯他人正当权益、窃取和泄露他人秘密以及有伤风化的活动,同时不得在网上发布、传播含有上述内容的信息。
十、凡是入网的学员,必须遵守安全用电规则,人离开宿舍时必须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下电,以免发生火灾。
十一、本网络用户在网络使用中,如发现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人或事,有权进行制止,同时向院部或技术保障办公室反映。
十二、本网络用户必须对使用本网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关责任。
十三、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用户,将根据情况给予有关责任人以口头教育、通报批评、断网一个月,直至取消连网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现实情况追究相关经济、法律责任。
5.南开大学《管理学》课程. 篇五
申报2004“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自 评 报 告
南开大学《管理学》课程组 二零零四年六月十八日
南开大学《管理学》课程申报2004“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南开大学《管理学》课程
申报2004“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自 评 报 告
按照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系领导和管理学教学课程组进行了认真的自评,现将测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学改革:满分30,自评得分29
1.工作基础:满分6,自评得分6 学校领导重视:南大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本课程建设,一直将其当作商学院的公共必修课和核心基础课程,并在各个方面给予长期的支持鼓励,着力将其打造成南开大学精品示范课程。
各种支持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政策及有利措施: 学校和学院定期开会研究并进行实地检查。有领导听课和专家督导制度,深入课堂听课,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学。近几年学科组成员获得多项教材编写立项资助,三名课程组成员先后被选送到国外培养锻炼。
专项经费投入课程建设:自1998年,学校和学院对管理学课程采取了重点支持政策,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至今为课程建设已累计拨款20万以上。如为每个主讲教师增添购置了手提电脑。为授课大教室配备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等多媒体化的系列设备。
2.教学内容:满分15,自评得分15 在教学内容上实施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区分学员特点,使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定位相适应,充分满足对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西方先进管理技术及国内外最新的管理实践,结合管理流派介绍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各类组织、各种管理活动中的共性2 南开大学《管理学》课程申报2004“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的、基础性问题,包括基础性的原理、工作程序、方法等;注重介绍管理中的软逻辑和硬逻辑的关系,帮助学员在掌握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权变地适应实际情况,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团队练习、情景案例、情景模拟、参观实习等。目的是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让学员在参与过程中学习。
3.教学方法:满分5,自评得分5(1)梳理管理学的内容框架和发展演变主线。作为实践性、应用性强的交叉学科,管理理论体系十分庞杂,可讲授的内容很多但又比较零散,没有十分清晰的逻辑关系,所以我们将理论主线作为研究重点,结合环境变化从社会经济背景的角度力求给学员以清晰的框架。
(2)引导启发式的教学。通过商业游戏、情景案例教学和团队练习,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员思考其中蕴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3)先期开设了管理学英语教学,双语教学的老师也已培训到位。
4.教学手段:满分4,自评得分3 已经制作完成了多媒体课件,收集了基于企业实践的光盘、录像带等资料,并且越来越多的教学和学习工作都通过网上进行,如上交和批改作业,演示管理软件的使用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教学信息量和教学效果。
二、教师队伍:满分15,自评得分14
本课程组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如举办教师双周讨论班并派往国外大学学习深造,其中有的获得了博士学位。
1.教书育人:满分4,自评得分4 教师获奖情况:课程负责人张玉利教授近年获得南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特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等各种3 南开大学《管理学》课程申报2004“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称号。其他主讲教师在评审中也都获得同行专家和学生的好评。
2.学术水平:满分3,自评得分3 主讲教师近年来都发表了多篇教学研究论文。 参与或主持各类研究项目的人数达到80%。
多名老师获得天津市以及国家级科研单位颁发的各类奖项。
3.师资结构:满分2,自评得分2 主讲教师拥有高级职称的达到50% 青年教师多数拥有博士学位。
教师队伍整齐,已形成学术梯队。高中低职称以及年龄结构均呈正态分布。
4.教学水平:满分5,自评得分4 教授授课率:主讲教授均为本科、研究生等学生授课。教授授课率达100%。
全部教师都讲授两门以上的相关课程。
主讲教师100%具有讲师以上职称,80%具有博士学位。
课程组教师先后在学校同行评议和学生考评打分中获得90分以上的成绩。
5.师资培养:满分1,自评得分1 逐步加大讲师和副教授参与教学的力度。
青年教师送到国外培训,成为日后双语教学的骨干力量。 每两周召开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
三、教学状况:满分20,自评得分18
1.教材使用:满分5,自评得分5 本课程现使用的教材是张玉利教授主编的《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4 南开大学《管理学》课程申报2004“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年版)教材,它是在1994年出版的教材《管理学引论》(张玉利编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完成的,目前已被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学院等多所院校选为教材,出版至今已8次重印,印量达40000多册。2003年,本教材得到全面修订,并吸引了兄弟院校的多位教师参加。第二版教材2004年5月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方面主要工作包括:
(1)建立教材库,从中选择优秀教材作为参考书。我们目前已积累了近百本教材,如周三多教授的管理学教材、罗宾斯教授的管理学教材等。(2)积累著名跨国公司内部培训教材。利用在摩托罗拉大学任职的机会,收集了摩托罗拉公司、P&G、三星、顶新等多家公司的内部培训教材近40本。
(3)加强案例建设。编写和改编了情景案例近百个,其中应用效果好的案例已经收录在2004年出版的修订教材中。
(4)编写商业游戏。南开大学较早地将商业游戏(Business game)引入低年级教学工作中。
(5)习题库建设。张玉利教授从1998年开始,受教育部学生司聘请,担任全国MBA入学考试《管理学》课程的命题专家,连续工作至今,与国内其他3位命题专家一起完成的试题累计50多万字,积累了完善的试题库。
2.教学管理:满分8,自评得分7 课程教学管理实现现代化。讲课内容及教师书写的教案、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名单等都在电脑储存并归档,课程的任何信息一目了然,便于教务部门和教研室进行教学管理。
3.实践教学:满分7,自评得分6 每年组织本科同学集体到有关企业实习10天。
四、教学效果:满分25,自评得分25 南开大学《管理学》课程申报2004“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1.学生评教:满分5,自评得分5 课程主讲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观点先进,授课质量好,多次获校优秀教师称号。此外还积极进行教育研究,承担完成了各级教学改革项目6项,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
2.专家评教:满分6,自评得分6 面向本科生讲授的《管理学概论》课程于1998年被南开大学确认为校优秀示范课程,并予以资助。1996年至今:张玉利教授被摩托罗拉大学聘为兼职教师,主讲《项目管理》和《基础管理学》两门课程。
课程组负责人张玉利教授近年来多次应国内高水平大学邀请讲授管理学课程,2003年3月为“北京大学内蒙古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讲授《管理学》课程;2003年9月为东北财经大学EMBA学员讲授《管理学精要》课程;2003年12月为清华大学总裁班讲授《管理学》课程。
近三年学生评价结果:均达到90分以上(满分100分)
3.考核:满分14,自评得分14 在课程考试方面,增加平时测试的次数,以此强化学员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理解,同时配合课后作业,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降到50%,效果较好。
五、自报特色:满分10,自评得分1 0(1)突出了改革和创新。教材建设增加了情景案例、习题库、管理故事等配套教材;教学上借用生活事例、情景案例诠释管理理论;课程考试增加平时测试的次数。
(2)突出从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增加了问题导引和开篇故事、情景故事或阅读材料以及团队练习,充分体现在做中学的基本思想。
(3)注重启发学员思考。成功的管理经验不能简单复制,管理学教材中的“定理”也不多。在教学中侧重强调目的和手段的区别,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员思考。南开大学《管理学》课程申报2004“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自评总计得分:96分
6.大学网络课程管理办法 篇六
重工商大[2006]291号
研究生课程学习不仅是传承知识、拓宽基础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为全面推进我校研究生课程建设,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切实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我校研究生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研究生课程建设宗旨与目标
第一条
我校研究生课程建设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按照教育部“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努力建设与学校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目标一致的结构合理、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第二条 建设的课程应具有鲜明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特点,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研究生知识结构,有利于加强研究生科学性思维,有利于促进研究生创新研究,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第三条
建设的目标是在“十一五”时期重点建设15-20门课程,力争有8-10门建成校级精品课程,有1-2门建成省部级精品课程。
第四条
经过建设的课程应取得以下成效:
1、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显著改善,能较好地适应好体现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能积极将科研成果引用到教学中去,形成较丰富的教学改革成果。
2、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应有一定比例的博士学位教师。
3、教学方法好教学手段有重要变革,在教学方法上能综合运用讨论式、实践式、问题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合理。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等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能上网并可对校内免费开放。
4、专业外语能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5、建立科学的教材审定和选用制度,积极引进先进的、实用的英文原版教材,和代表学科前沿的教学资料。
6、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建设好实验室或实习基地,配备能胜任工作需要的指导人员,形成既规范又富有课程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及管理模式。
7、在各级教学检查中表现优良,在各级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表现良好。
8、教学管理制度健全,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教学运行和管理档案齐备。
第二章 研究生课程建设内容
第五条
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
1、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
2、教材与参考资料建设
3、教学方法与手段
4、教师队伍建设
5、考核方式
6、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7、教学组织与管理
8、激励和评价机制
第三章
课程建设类型与层次
第六条
研究生课程建设分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和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两个层次。
校级重点课程经学校验收合格后方可申报校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经学校验收合格后方可申报省部级精品课程。
第七条
作为立项建设的研究生课程应充分考虑学科特色与专业分布以及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示范作用,修读的研究生应达到一定的规模。因此,研究生课程立项建设范围重点放在全校性的公共课(含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和学位课(含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尤其是跨学科的学位基础课。
第四章
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第八条
我校研究生课程建设采取立项建设的方式。
申请立项建设的课程需成立课程建设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第九条
研究生课程立项建设周期为2年,一般每2年申报、评审一次。
立项建设程序为:
申报——审批立项——建设——中期检查——后期建设——验收
第十条
学校主管研究生教育的校领导负责全校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生处对课程建设进行组织、管理。课程归属学院主管领导具体负责所属课程的建设,培养单位协助课程归属学院进行课程建设。
第十一条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一般是连续开设2年或2年以上的研究生课程。
2、组长应由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成果显著,较长时间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担任,一般应有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或者是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小组成员应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队伍,也可包括优秀的拟任课后备人选,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应不少于80%。
3、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好,在研究生中受到广泛好评。
4、申报课程需有完整的教学大纲,规范的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等,有完整的教学运行记录包括教学日志、及听课记录。
第十二条
申报评审程序
1、课程建设项目由课程建设小组向归属学院提出申请,学院初审后向学校申报;
2、研究生处委托校研究生培养督导组对申报课程进行审查并提出评审意见。
3、研究生处根据督导组意见向学校提出课程建设立项名单,经审定通过后确认。
4、研究生处与课程建设小组签定《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任务书》,核定建设经费并划拨第一期建设款项。
第十三条
申报材料:
1、《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申请书》
2、课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等
3、使用的主要教材及相应的主要参考书或资料
4、引入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科研成果、教学案例等
5、课程改革与建设方案、教学研究论文、总结报告及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6、考试样卷及其它考核形式的相关资料
7、学生抽样反馈意见
第十四条
检查与验收
1、中期检查。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应于第一年末应向研究生处提交课程建设进展报告,包括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阶段性成果等。凡未及时提交课程建设进展报告的,将缓拨下一阶段的建设经费。
研究生处将结合教学检查,不定期地评估课程建设进程。凡在建设期间存在重大问题的,学校将终止经费资助,并取消该课程4年内申报研究生重点以上课程的资格。
2、终期验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验收申请,研究生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验收。凡通过验收并取得突出成果的项目,将在经费方面给予滚动支持。凡验收不合格的,必须进行整改,若整改后经验收仍不合格的,将取消该课程4年内申报研究生重点以上课程的资格。
第五章
建设经费
第十五条
学校在研究生教育经费中设立“研究生课程建设专项”给予资助,专项经费按每年每生800元核拨,在每年年初研究生处预算中核拨。
课程归属学院在学科建设经费中列支给予一定的配套支持。
第十六条
经费资助力度为:
每期校级重点课程每门资助15000.00元,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25000.00元。其中专业课批准总经费的80%由学校专项经费资助,另20%由所在单位予以配套。
第十七条
经费划拨:
研究生课程建设经费采取一次核定、分期拨款的方式。研究生处与课程建设小组签定《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任务书》后核定学校资助的全部建设经费。该经费分两期划拨,首期划拨全部经费的50%,第二期建设经费待中期检查合格后划拨。
学院配套经费由学院主管领导负责核拨。
第十八条
课程建设经费只能用于课程建设相关的支出,不得挪作他用。主要包括:
1、与课程建设有关的外出调研、短期培训及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所需的费用
2、与本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会议费
3、用于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教具、图书资料或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相关的软件资料的购置或制作费用(含网上教学资料的制作费)
4、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案例建设、题库建设及有关教学调研所需的费用
5、课程建设必需的打印、复印等费用
6、课程网站建设维护费(含劳务费)
7、参评省部级及以上优秀课程所需费用
8、项目验收和鉴定所需的费用,此项费用为项目经费的10%,由研究生处统一管理使用
9、用于本课程建设教学水平、教研成果的奖励(只奖励CSSCI、CSCD、三大检索、重要期刊,省部级及其以上主持项目和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等,此项费用不得超过建设总经费的30%)
第六章
其他
第十九条
重庆市市级精品研究生课程一般在校级精品研究生课程中遴选申报。具体申报条件和程序以重庆市有关规定为准。第二十条
对于我校获准立项的重庆市市级精品研究生课程,学校按1:1的比例给予配套资助。
第二十一条
7.大学网络课程管理办法 篇七
1 大学体育课的网络化教学
1.1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体系
大学体育网络教育系统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展开,也使大学体育网络教室得到进一步衍生。第二课堂建设可以在网站课堂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一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可以开发进行与运动神经有关的体育教育课程的训练,它是为学生开发出的第二块身体能力训练和运动平台的空间。具体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1 将体育课程学习网站建立起来
学习网站关心学生的课外学习,主要目的是体育经验的加强与交换。体育课程学习网站的主要工作是课外体育的兴趣开发,鼓励学生通过网站交流相关经验。体育课程学习的网站通过语言、照片、录像数据等不同形式,用以记录在体育过程中。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记录详细的问题能够细心地、全面地反射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信息方式的演示和教学上的体育资源的积累,是为了团结强大的能力。拥有这种类似网站的好平台的学生还可以根据提供的相关路线、日程和录像进行学习,哪怕他并没有选修到相关的选修科目。当然,其另外可以满足一些由于体育选修课组成分布不均而无法学习的学生通过教学和教学录像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解。
另外,与网站的建立密切相关的是网络的教学和生活。从大学生的现状来看,在网络上所有种类的聊天工具都可以巧妙地使用,而教师可以运用这些聊天工具如QQ、微信等,将真实的体育知识、资源和图像,以及实际的录像视频教程等各种类型给学生观看,以便了解这些体育相关的知识,了解学习网站,观看时间根据可以使用的自由时间进行自由分配。当然网络教育的专业管理网站的负责人的任务有高速大量的信息及更新熟读,因此必要的信息分类的及时归类和整理很重要,对教育过程进度的了解和网络教育的更新以及对模式结构更直观的理解让所有学生有效学习的效率提高。
1.1.2 建立讨论小组
网络教育系统也拥有强烈的讨论集体即与普通教室里相似的讨论小组,还拥有强大灵活而且全面的教育平台。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兴趣爱好通过小组讨论划分,做到与学生的想法是完全一样的,学生可以在班级讨论后有更完整的体育课程研究和积极放松的学习环境,而学生之间的通信不再是单一的,是可以形成网络上的班级讨论的小团体,同时让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可以更加有趣和灵活。
1.2 评价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
评价的目的:体育网络教育评价是为了了解情况,看在网络教育上是否有许多优点,这要与传统的体育教育进行比较,如果没有效果,则要看看有什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在建立学校网络教育时,请不要忘记来评价高校体育网络教学成果。评价过程也与同类评估的常规方法有所不同。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完全高校体育教育互联网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材料的优点,尝试改变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找到一个有效且存在的问题,以便通过这个问题来改进,可以在高校体育网络教育存在的评估中找到这个问题,用以提高高校体育网络课程教学效率。
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系统的评估,它主要是在网络教育系统的形式、内容、主体的基础上进行的。
评价的形式:在评估过程中,有必要设立实验组(在网络中的教育的形式)和对照组(传统教育形式),以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相对改进的效果为评价标准。此外,在评估过程中为了确认结果可靠性需对不同的课程的发展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测试。还可以调查概要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它可以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访问信息和情报等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要倾向于更多的户外培训课程方面相对于教育内容和教学材料的选择,符合学生拥有的实用技能,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对相应的文本和视频的学习来完成体育课的学习。此外,在节目的网络教育平台方面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点,显著提高新的平台设计,使得网络平台通过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能对网上学习体育知识的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评价的主体:教学是由主管领导和学生学习的共享,学生组织的教育活动最终结果是体现在人身上。因此,重点是学生和体育教育的网络教师的相互评价。然而,面对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师和学生,如果只是他们的评估那么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呢?此外,因为他们是学习教育活动和教育的实践者,因此有可能造成结论的限制,体育网络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该吸收相关专家的论证,比如体育联网方面有关专业的评估。
2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的管理模式
目前比较轻松的课堂管理模式是高校体育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的条件下存在的,当然也是符合创新管理模式方面的可以进行的最新教育管理。在当前高校体育网络教学中使用的重要方向是信息管理改革的手段与对信息相关的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监控。高校体育使用这些信息是以完成学生的实时监控能力和自己的身体质量的最新要求,是确认体育网络教学的内容可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当前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从体育教室管理的角度看变得更为复杂。一般老师以前是在普通大学体育管理模式下进行定期记录、有方向性地进行下一阶段审查的学习和根据完成的课程标准以及各班的反馈情况来视察指导的。这种方法能唤起老师的责任意识,可以做一个真正的记录环境的教师,但作为体育课程增加的开启方向的结果就是对所有学生的测试和训练条件难度的增加是不可忽视的。其中人力管理的方法无论是教师还是相关行政人员抑或从事体育运动的人都倍感压力,在课程管理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中,效率的损失和课堂的系统都可能会导致操作难度的增加。
3 结语
总之,网络教育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显然有更清楚的教学日程,可以让老师对其正在教的所有课程的理解和对节奏的把握更方便,更有课堂管理效率。除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对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网络的效率,以及体育器材的创新管理的业绩在运动器材的使用、活动地的管理、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上体现,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句话总结就是:方便教学,提高管理效率。
摘要:大学体育是高校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公共课程,因此人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课程观以及学科观,积极展开大学体育的网络化教学,并实施相对的管理模式,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中出现的弊端。该文对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的具体体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相对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宋宝杰.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分析[J].电子科技,2015(5):179-180.
[2]潘明英,赵洪明.基于高校校园网的体育网络化教学基础平台体系结构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6):114-117.
8.大学网络课程管理办法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 网络语言 运用对策
前言
网络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网络语言的幽默和简洁对广大网民的影响非常深远。这种语言在网民的喜爱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并在应用中快速发展。网络语言发展之初主要是广大青年网民为了提高聊天速度而自创,后来慢慢成为了突出自己个性的一种特定语言,并且形成了很多类型,如新造词语、叠加符号、自创拼音、自创英文、数字等等。
一、大学校园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开放性
高校问的信息与文化交流、借鉴经验及学科竞争恰恰体现了校园网络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涉及到校园外的文化与信息交流,直接形成了校园网络语言的开放性。为了给青少年营造健康的学习氛围,又能够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保证网络正常的开放性,需要学校管理者对网络的正常管理和对学生网络语言开放性的正确认识和规范。
(二)活跃性
大学生个性的差异,文化素质的不同,以及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决定了校园网络环境的活跃性,也决定了网络语言的活跃性。网络语言的活跃性一方面表现为上网主体在运用网络语言上的创造性特点,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上网主体运用网络语言的随意性。
(三)互动性
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已经离不开发达的网络,于是也就孕育了校园网络文化,这种文化氛围影响着学生学习。教师作为创造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师生都对铸造一个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网络语言在主体的相互作用性形成语言互动,为规范网络语言提供了可行性。
二、大学校园网络语言的构成分析
知名作家王希杰在其所著《修辞学通论》中提到,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修辞格对语言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修辞格,它已经逐步成为了创造新句式、新词语的方法。显然修辞也成为网络语言构成的主要方式,另外网络表情的运用也使网络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一)谐音词
谐音词是指读音相近或相同的词。谐音修辞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喜欢使用谐音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或情感。在我国,拼音输入法是很多网民进行打字聊天时所采用的主要输入法,这种输入法在输入一组拼音后,常常会出现很多种词组,广大网民在选择词组时,往往会故意使用谐音词来进行网络沟通与交流,使网络语言具备了谐音修辞的特色。
(二)缩略语
陈望道在其所著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提到了“节缩格”,其主要是指缩合和节短语言文字,使语言表达达到简洁明了的效果。而今我们在文化生活中常常会发现大量的英文缩写词,如CAD、IT、MNI、BVD、CEO等等,同时,网民在网络交际时,为了提高打字速度也常常使用大量的缩略语。互联网世界在出现英文缩写词的同时,网民们还自创出了大量的中文缩写词,这使得字母缩略语在网络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比喻造词
文学作品之所以读起来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是因为其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这是很多文人喜欢的一种修辞方法,然而,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在网络交际语言中的应用也开始广泛起来,特别是暗喻手法,网络BBS系统就是使用暗喻手法来表述词汇的一套完整系统。
(四)比拟造词
比拟是指作者根据想象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物当成人写的一种手法。比拟是人的物化或者物的人化,思想跳跃性是这种手法的一大特点,使用这种修辞会使读者想象的空间变得宽广,从内心深处体会作品内涵。适当地使用比拟手法,不仅可以使读者深刻领悟作者的深意,而且还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网络语言是网络主体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这种比拟造词的修辞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频率也越来越大。
三、网络语言对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大学生民族语言兴趣丧失,传统文化精华逐渐淡化
很多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越来越感兴趣,他们学习传统民族语言的兴趣正在逐渐消退。在网络文化环境中,规范语言的使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并且这些所占的份额还包括一些混杂符号、汉字、英文等,中华民族传统的语言文字正遭受网络语言沉重的打击。不仅如此,中华民族语言凝结我国传统的文化特征,使用不规范的民族语言意味着中华民族文化继承意识在逐渐淡化。
(二)大学生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建构被削弱
英文是网络上使用最活跃的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欧美等国家的意识形态。世界文化的主导者正是因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实力被他们所抢占,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网络成为了我国广大青少年学习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主要渠道。西方的文化意识对我国网民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传统中华民族文化意识正在逐渐淡化。而大学生的控制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些意识的误导,因此,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不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
(三)大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受到扼制
网络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由大量的字母和符号组成,使之变得通俗易懂。大学生比较喜欢阅读和接受那些通俗易懂的文章,对于那些有些乏味的传统文化有时感到厌烦。这样,他们就逐渐喜欢上了网络语言而在不经意间疏远规范语言文章,这对于他们文学素养的培养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四、大学学生管理中规范网络语言的对策
(一)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高规范意识
高校应积极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团队。思想觉悟高者和计算机高手是这支教育的主体,当然也要尽量吸收一些心理咨询医生加入这个教育团队。他们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网络互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和强化规范网络语言的手段,形成一套规范网络语言运用激励机制,在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完善中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法制观念
网络世界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和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网络世界常常使很多人迷失方向,作出错误的抉择。所以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情操和素养的意识,让他们独立自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舍己为人、勤俭节约、勤劳刻苦等。此外,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加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意识。
结束语
【大学网络课程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管理学概论09-23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管理学原理在线练习11-11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07-06
大学生网络实习心得09-10
大学生网络安全标语06-20
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07-08
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07-09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07-15
厦门大学网络教学平台09-26
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建议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