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劳动关系相关内容

2024-10-13

双重劳动关系相关内容(精选10篇)

1.双重劳动关系相关内容 篇一

广东职工劳动合同相关内容

广东职工劳动合同是关于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方面的资料,

使用说明

一、双方在签订本合同前,应认真阅读本合同书。本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二、本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甲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和职工(乙方)亲自签章,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或者劳动合同专用章)方为有效。

三、本合同中的空栏,由双方协商确定后填写,并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不需填写的空栏,划上“/”。

四、工时制度分为标准工时、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三种。

实行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应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

五、本合同的未尽事宜,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一并履行。

六、本合同必须认真填写,字迹清楚、文字简练、准确,并不得擅自涂改。

七、本合同(含附件)签订后,甲乙双方各保管一份备查。

甲方(用人单位):乙方(职工):

名称:姓名: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

地址:现住址:

经济类型: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合同期限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1、有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 年月日止。

2、无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本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止(不得将法定解除条件约定为终止条件)。

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从年月 日起至 工作任务完成时止。

1、无试用期。

2、试用期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试用期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其中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

(一)乙方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部门、工种或职务)为

(二)乙方的工作任务或职责是

(三)甲方因生产经营需要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按变更本合同办理,双方签章确认的协议或通知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四)如甲方派乙方到外单位工作,应签订补充协议。

(一)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乙方的工作时间:

1、标准工时制,即每日工作小时,每周工作天,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2、不定时工作制,即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3、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以为周期,总工时小时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二)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除(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最长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一)乙方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按下列第种形式执行,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乙方试用期工资元/月;试用期满工资 元/月(——元/日)。

(二)工资必须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三)甲方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依法制定的工资分配办法调整乙方工资,乙方在六十日内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同意。

(四)甲方每月日发放工资。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提前到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五)甲方依法安排乙方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五、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一)甲方按国家和省有关劳动保护规定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卫生标准的劳动作业场所,切实保护乙方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如乙方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甲方应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保护乙方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二)甲方根据乙方从事的工作岗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发给乙方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并按劳动保护规定每

(年/季/月)免费安排乙方进行体检。

(三)乙方有权拒绝甲方的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对甲方及其管理人员漠视乙方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要求改正并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

六、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一)合同期内,甲方应依法为乙方办理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手续,社会保险费按规定的比例,由甲乙双方负责。

(二)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甲方应按国家和地方的规定给予医疗期和医疗待遇,按医疗保险及其他相关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并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

(三)乙方患职业病、因工负伤或者因工死亡的,甲方应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办理。

(四)甲方按规定给予乙方享受节日假、年休假、婚假、丧假、探亲假、产假、看护假等带薪假期,并按本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一)甲方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向乙方公示;乙方应自觉遵守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劳动纪律、法规和企业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二)甲方有权对乙方履行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考核和奖惩。

(三)如乙方掌握甲方的商业秘密,乙方有义务为甲方保守商业秘密,并作如下约定:

(一)任何一方要求变更本合同的有关内容,都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二)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合同,并办理变更本合同的手续。

(一)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由甲方解除本合同的,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属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单方解除本合同:

1、试用期内证明乙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乙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甲方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乙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甲方歇业、停业、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的;

6、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本合同约定的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7、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8、本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本合同达成协议的;

9、本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出现的。

甲方按照第5、6、7、8、9项规定解除本合同的,需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乙方,并按规定向乙方支付经济补偿金,其中按第6项解除本合同并符合有关规定的还需支付乙方医疗补助费。

(三)乙方解除本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但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随时解除本合同:

2、甲方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甲方不按本合同规定支付劳动报酬,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的;

4、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甲方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严重危害乙方身体健康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不得解除本合同:

1、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2、乙方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解除本合同后,甲乙双方在七日内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有关手续。

本合同期满或甲乙双方约定的本合同终止条件出现,本合同即行终止。

本合同期满前一个月,甲方应向乙方提出终止或续订劳动合同的书面意向,并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一)甲方的违约情形及违约责任:

(二)乙方的违约情形及违约责任:

十二、调解及仲栽

双方履行本合同如发生争议,可先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无无效,可在争论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栽委员会申请仲栽;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栽委员会申请仲栽。对仲栽决不服的,可在十一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本合同未尽事宜,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规定办理。在合同期内,如本合同条款与国家、省有关劳动管理新规定相抵触的,按新规定执行。

(二)下列文件规定为本合同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2、

(三)双方约定(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及相关规定,可另加双方签名或盖章的附页):

甲方:(盖章)乙方:(签名或盖章)

(或委托代理人)

月日20年月 日

鉴证机构(盖章):

鉴证日期:20年月日

2.双重劳动关系相关内容 篇二

1、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

2、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投资人)身份证复印件;

3、委托代理授权委托书;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书》;

5、劳动者的身份复印件,《就业、失业证》

二、用人单位办理用工登记备案时,应提供材料(包括电子文档):

1、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各一份;

2、用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各一份;

3、用人单位招用、调入职工备案花名册一份;

4、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备案花名册一份;

5、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可将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劳动用工备案同时办理。

三、解除、终止员工劳动合同的备案程序

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7日内办理劳动备案手续(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备案花名册表样附劳动合同文本后)。

备案时,用人单位应提交材料(包括电子文档):

1、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2、职工身份证复印件;

3、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书》文本一份;

4、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用工备案花名册一份,或退休的有关材料;

3.双重劳动关系用工风险分析 篇三

一、能否建立双重劳动关系

可以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款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劳动合同法》并不禁止同一劳动者与两家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因此,用人可以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并且应当签订劳动合同。

二、社保缴纳风险

首先,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法》规定的法定义务。员工和原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仍在存续期间则原单位须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由于不能重复参保,新单位无法为其缴纳社保。建议由员工出具放弃缴纳社会保险的声明,说明在新单位不缴纳社保的原因,结合其社保缴费证明,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可证明新单位过错较小,将损失降到最低。

4.高校党建与统一战线的双重关系 篇四

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两大法宝,是党的各级组织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是高级人才尤其是党外高级知识分子最密集的地方。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高校起着特殊的作用。高校既是统一战线的重要领域,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关系密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战线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会带动统战工作,使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强化统一战线会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使党的建设得到加强。高校党建和统战工作同样具有这样的双重关系。

一、加强党的建设,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

胡锦涛总书记出席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讲话时指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是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既是高校党组织的使命,也是其重要职责。新形势下,要加强对统一战线的领导,高校党委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创新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

(一)积极创造条件,为统战成员的才能发挥搭建平台

高校党委在自身建设中要把党外人士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视为重要工作来抓,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学校改革发展顺利进行的制度保障。高校党委在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核心作用的同时,要充分保障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行使自己的权利、施展才能,积极主动地为统战成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坚持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密切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关系,把一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参政意识强的统战成员吸纳到高校各级管理岗位,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能。高校党委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平时工作中还应努力创造各种条件,方便党外人士参与学校的教学和改革等重大事项。按照上级党委要求,要及时让民主党派有关人员阅读党的相关文件,领会党的文件精神。事关学校改革和发展等重大事项决策前,应主动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兼听则明,科学决策。学校党委要定期不定期地举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交流座谈会,相互沟通,增进了解,彼此信任,从而达到合作共事之目的。

(二)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重视培养党外干部

高校统战成员中以高学历、高职称居多,年龄趋于年轻化。根据统战成员的这一特点,高校党委要选拔那些热心统战工作且“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成熟、作风上过硬、业务上精通、工作上勤奋、纪律上严明”的人员为统战干部。高校是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也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最集中的地方,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如何让高校中党外知识分子在教学、科研和参政议政方面发挥最大作用,这是高校党委在加强自身建设中需考虑和解决的课题。高校党组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人才政策,把党外干部的物色、培养、举荐、使用纳入高校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帮助民主党派基础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水平,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工作。大力抓好民主党派基层负责人、骨干力量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为民主党派培养基层负责人后备力量,把一批优秀党外人士提拔到学校的管理岗位同时,还应向人大、政协和政府等部门积极推荐杰出党外人士。

(三)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为统战工作提供思想保证

高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高校统战工作的意义,切实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高校党委在自身建设中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宣传,不仅在党员干部中,在党外人士中同样加大学习和宣传。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建立学习的长效机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应学习党和国家有关统战政策和统战知识及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提高党的干部成员的统战理论水平,从而重视统战工作。高校统战工作务必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高校基层党组织始终抓好统战成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他们在政治上更加成熟。高校党外人士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与党员干部的交流沟通,提高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感,从而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为高校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才智。

二、强化统战工作,实现党的建设新飞跃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0次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地位重要、作用重大”,并且提出“要把巩固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时期要把“懂不懂统战政策,会不会做统战工作”作为衡量党的干部的重要标准。高校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意义重大。

(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统战成员的困难,为党建夯实群众基础

高校的党建工作和统战工作紧密相连,其本质都是做好人的工作,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做好高校的统战工作,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高校党员干部和统战干部,要经常主动与统战成员结交朋友、沟通思想,切实解决他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以实际行动感染他们。党委成员应经常走访一些统战成员,尤其是刚回国的留学人员,了解他们工作、生活适应状况,及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让他们能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建功立业。现阶段,高校正处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学资源出现紧缺情况,学生就业压力大,校园内出现了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这就要发挥统一战线的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作用,强化服务功能,努力团结凝聚各类人才,为党的执政夯实群众基础。

(二)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党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完善党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机制,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和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真诚接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鼓励党外人士做我们党的挚友和诤友。”高校统一战线应为党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服务,即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服务。高校统战成员中多为知识层次高、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活跃,思维敏锐,他们关心学校的发展,参政议政意识强。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党外人士在学校重大事务中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他们有着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社会关系广泛,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在适当时间举办座谈会,推动他们就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认真听取他们的真知灼见。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高校,只有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校才能科学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党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参政议政、民族监督职能。

(三)发挥统战成员人才优势,提高党的思想建设水平

5.议案相关内容 篇五

所提议案的内容必须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 围内。如果属于政府工作方面的事情,则不应以议案形式提出,而要用建议、批评和意见形式去提出。实践中,由于“属于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内容不易把握,因而每年召开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都有数量相当多的议案实际上是属于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因此,每次大会上经过大会主席团讨论通过,都要把人大代表提出的很多议案转作建议、批评和意见去处理。议案提出的时间

所提议案必须符合法定时间要求。之所以要规定一个议案截止时间,这是因为:一是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会期比较短,而且一般每年只开一次。二是我们的各级人大的人大代表人数多,提出的议案更多,这么多的议案都要在大会会期间处理完毕,时间是十分紧促的,因此必须有一个提议案的截止时间的规定,以便在大会期间能把议案处理完毕,分交各专门委员会去审议。? 以上三个条件,是对议案的最基本要求,工作中习惯称为“硬件”。此外,对于议案还要有书写格式上的要求,即每个议案要有案由、案据和方案,不能光列一个题目,提一个要求,特别是所提的是法律案,还应当附有法律草案 议案的格式和写法:

“议案”一般由公文常规的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落款亦分上、下款。

1.标题。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提请审议事项)、文种三部分构成。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草案)的议案>的议案》,发文机关是国务院,“事由”是“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草案)》”,“文种”即“提案”。

2.正文。从内容上看,由提请审议内容、说明(缘由、目的、意义、形成过程等)和要求组成。从形式上看,除多以“要求”结尾外,可以从提出审议事项开头,然后加以说明;也可以在开头说明议案的缘起或目的意义或形成过程,然后再提出审议事项,再结尾。

3.落款。上款,即收文机关,某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有的要写明某次或第几届第几次会议。下款,发文机关和行政首长签名,另行写提请审议的年月。

例文:

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的议案

国函〔19××〕×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已由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和俄罗斯外交部长科济列夫于1994年9月3日在莫斯科分别代表本国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是中俄双方以目前有关中俄边界的条约为基础,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经过谈判达成一致的。经审核,该协定的各项条款是公平合理的,符合中俄边界的实际情况。该协定的签订,有利于中俄边界的稳定并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国务院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现提请审议,并请作出批准的决定。

国务院总理 ×××(印)

××年×月×日

在校园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是如何把精神文明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主要可以有这么几点:

1、把精神文明纳入学校教育课程;

2、组织学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3、把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

4、在学生中进行经典(经典著作)教育,陶冶情操,高尚的东西是不分古今中外的,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内在共通性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发展前途,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没有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20年的实践证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是,也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们正处于世纪之交,面临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挑战。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社会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柑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切实搞好“二个文明”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尉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启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作用于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它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指导方向、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离开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文明建设将会一事无成。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这也是学习重点之一。认识这一根本任务才能加深对中同特色礼会主义文化建没的理解,加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内容的理解。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发展教育事业

(1)原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足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牛产力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大训。

(2)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峰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谢艮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汁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引入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继续普及几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币Ⅱ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

2.发展科学事业

(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原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2)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日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努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1、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文化的源头是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是改造自然的实践、改造社会的实践、人的自我改造的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因此,正如江泽民旧志在“七一”讲话中所说:“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2)参加活动后的体会可围绕提高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等方面来谈。

(1)多彩的形式:

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

(2)伟大的意义:

这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也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正在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3)必然的选择: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在校园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是如何把精神文明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主要可以有这么几点:

1、把精神文明纳入学校教育课程;

2、组织学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3、把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

4、在学生中进行经典(经典著作)教育,陶冶情操,高尚的东西是不分古今中外的,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内在共通性的。

问:以上材料表明市场经济存在哪两方面的效应,我们应怎么做?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除了经济和文化建设外,还包括什么建设?

生答:民主政治建设。对,但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必须具备相应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目前我国人民的思想文化水平怎样呢?请学生看课本后回答:我国人民的思想文化水平与发展高度民主的条件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发展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从以上四个方面可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有的地方对两个文明建设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和根本任务,特别是学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明白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那么我们就要克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课堂练习:

用本课有关知识分析判断以下两种观点:

甲:我国经济技术文化水平还比较低,我们首先应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再来抓精神文明建设。

6.春日古诗相关内容 篇六

《春日》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

春 日

胜日2寻芳3泗水4滨5 ,无边光景6一时新。

等闲7识得东风8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品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作品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文学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名句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

7.成语学习相关内容 篇七

自作自受发音 zìzuòzìshòu

释义 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金山颖:‘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颖曰:‘自作自受。’”

示例 他这会子不说保养着些,还要捉弄人;明儿病了,叫他~。(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正正之旗

发音 zhèng zhèng zhī qí

释义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出处 《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示例 看子牙兵按五方而出,左右顾盼,进退舒徐,纪律严肃,井井有条,兵威甚整,真堂堂之阵,~。(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三回)

自知之明发音 zì zhī zhī míng

释义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出处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示例 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的。

昭昭在目

发音 zhāo zhāo zài mù

释义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出处 唐·裴度《寄李翱书》:“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铺陈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真知灼见发音 zhēn zhī zhuó jiàn

释义 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8.数学三大危机相关内容 篇八

数学三大危机,涉及无理数、微积分和集合等数学概念。

危机一,希巴斯(Hippasus,米太旁登地方人,公元前470年左右)发现了一个腰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2的2次方根)永远无法用最简整数比(不可公度比)来表示,从而发现了第一个无理数,推翻了毕达哥拉斯的著名理论。相传当时毕达哥拉斯派的人正在海上,但就因为这一发现而把希巴斯抛入大海。

危机二,微积分的合理性遭到严重质疑,险些要把整个微积分理论推翻。

危机三,罗素悖论:S由一切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所组成,那S包含S吗?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小明有一天说:“我正在撒谎!”问小明到底撒谎还是说实话。罗素悖论的可怕在于,它不像最大序数悖论或最大基数悖论那样涉及集合高深知识,它很简单,却可以轻松摧毁集合理论。

二.第一次危机

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与哲学家。他曾创立了一个合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派别:毕达哥拉斯学派。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万物皆数”是该学派的哲学基石。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数仅指整数。而“一切数均可表示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由毕达哥拉斯建立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却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信仰的“掘墓人”。

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后,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巴斯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他发现这一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希巴斯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的诞生。小小的出现,却在当时的数学界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暴。它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信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之大为恐慌。实际上,这一伟大发现不但是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致命打击,对于当时所有古希腊人的观念这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这一结论的悖论性表现在它与常识的冲突上:任何量,在任何精确度的范围内都可以表示成有理数。这不但在希腊当时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信仰,就是在今天,测量技术已经高度发展时,这个断言也毫无例外是正确的。可是为我们的经验所确信的,完全符合常识的论断居然被小小的的存在而推翻了。这应该是多么违反常识,多么荒谬的事。它简直把以前所知道的事情根本推翻了。更糟糕的是,面对这一荒谬人们竟然毫无办法。这就在当时直接导致了人们认识上的危机,从而导致了西方数学史上一场大的**,史称“第一次数学危机”。

三.第二次危机

出现第二次数学危机导源于微积分工具的使用。伴随着人们科学理论与实践认识的提高,十七世纪几乎在同一时期,微积分这一锐利无比的数学工具为牛顿、莱布尼兹共同发现。这一工具一问世,就显示出它的非凡威力。许许多多疑难问题运用这一工具后变得易如反掌。但是不管是牛顿,还是莱布尼兹所创立的微积分理论都是不严格的。两人的理论都建立在无穷小分析之上,但他们对作为基本概念的无穷小量的理解与运用却是混乱的。因而,从微积分诞生时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与攻击。其中攻击最猛烈的是英国大主教贝克莱。

解决经过柯西(微积分收官人)用极限的方法定义了无穷小量,微积分理论得以发展和完善,从而使数学大厦变得更加辉煌美丽。

四.第三次危机

出现

十九世纪下半叶,康托尔创立了著名的集合论,在集合论刚产生时,曾遭到许多人的猛烈攻击。但不久这一开创性成果就为广大数学家所接受了,并且获得广泛而高度的赞誉。数学家们发现,从自然数与康托尔集合论出发可建立起整个数学大厦。因而集合论成为现代数学的基石。“一切数学成果可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上”这一发现使数学家们为之陶醉。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就曾兴高采烈地宣称:“……借助集合论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学大厦……今天,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

可是,好景不长。1903年,一个震惊数学界的消息传出:集合论是有漏洞的!这就是英国数学家罗素提出的著名的罗素悖论。

罗素构造了一个集合S:S由一切不是自身元素的元素所组成。然后罗素问:S是否属于S呢?根据排中律,一个元素或者属于某个集合,或者不属于某个集合。因此,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问是否属于它自己是有意义的。但对这个看似合理的问题的回答却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S属于S,根据S的定义,S就不属于S;反之,如果S不属于S,同样根据定义,S就属于S。无论如何都是矛盾的。

其实,在罗素之前集合论中就已经发现了悖论。如1897年,布拉利和福尔蒂提出了最大序数悖论。1899年,康托尔自己发现了最大基数悖论。但是,由于这两个悖论都涉及集合中的许多复杂理论,所以只是在数学界揭起了一点小涟漪,未能引起大的注意。罗素悖论则不同。它非常浅显易懂,而且所涉及的只是集合论中最基本的东西。所以,罗素悖论一提出就在当时的数学界与逻辑学界内引起了极大震动。如G.弗雷格在收到罗素介绍这一悖论的信后伤心地说:“一个科学家所遇到的最不合心意的事莫过于是在他的工作即将结束时,其基础崩溃了。罗素先生的一封信正好把我置于这个境地。”戴德金也因此推迟了他的《什么是数的本质和作用》一文的再版。可以说,这一悖论就像在平静的数学水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而它所引起的巨大反响则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解决

排除悖论

危机产生后,数学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人们希望能够通过对康托尔的集合论进行改造,通过对集合定义加以限制来排除悖论,这就需要建立新的原则。“这些原则必须足够狭窄,以保证排除一切矛盾;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广阔,使康托尔集合论中一切有价值的内容得以保存下来。”1908年,策梅罗在自己这一原则基础上提出第一个公理化集合论体系,后来经其他数学家改进,称为ZF系统。这一公理化集合系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康托尔朴素集合论的缺陷。除ZF系统外,集合论的公理系统还有多种,如诺伊曼等人提出的NBG系统等。

公理化集合系统

9.钻石化学相关知识内容 篇九

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这在宝石中是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属等轴晶系。常含有0.05%-0.2%的杂质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N和B,他们的存在关系到钻石的类型和性质。晶体形态多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面体及它们的聚形。纯净的钻石无色透明,由于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现不同颜色。强金刚光泽。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为0.044。均质体。热导率为0.35卡/厘米/秒/度。用热导仪测试,反应最为灵敏。硬度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矿物,绝对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刚玉的150倍,怕重击,重击后会顺其解理破碎。一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钻石具有发光性,日光照射后 ,夜晚能发出淡青色磷光。X射线照射,发出天蓝色荧光。钻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不容易溶于酸和碱,酸碱不会对其产生作用。

钻石与相似宝石、合成钻石的区别。宝石市场上常见的代用品或赝品有无色宝石、无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锆、钛酸锶、钇铝榴石、钇镓榴石、人造金红石。合成钻石于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制成功,但未批量生产。因为合成钻石要比天然钻石费用高,所以市场上合成钻石很少见。钻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与其相似的宝石区别。如:仿钻立方氧化锆多无色,色散强(0.060)、光泽强、密度大,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显。钇铝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难将它与钻石区别开。

二.物理性质

钻石在天然矿物中的硬度最高,其脆性也相当高,用力碰撞就会碎裂。源于古希腊语Adamant,意思是坚硬不可侵犯的物质,是公认的宝石之王。钻石的。也就是说,钻石其实是一种密度相当高的碳结晶体。

卡,或译克拉、克拉(Carat),是钻石的质量单位。一卡相等于200毫克,相传早期钻石商人称量钻石所用的砝码为稻子豆树(carob)果实,一粒这样的果实大约就重200毫克。因为钻石的密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越重的钻石体积越大。越大的钻石越稀有,每卡的价值亦越高。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地球上最坚硬的天然物质钻石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恒久远”。在强光照射下,钻石也会蒸发。研究发现刊登在美国《光学材料快报》杂志上。

麦考瑞大学光子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理查德-米德伦和同事经研究发现,钻石暴露在光照条件下会蒸发。米德伦说:“一些物质都有光照导致的蒸发现象, 观察到钻石也有这种现象还是第一次。”当暴露在强紫外-C线(臭氧层过滤后的强紫外线)条件下,钻石表面的小凹坑会在短短几秒钟内消失。钻石质量损失的速度随着光线强度的降低快速降低,但蚀刻过程仍然继续,只是速度越来越慢。

米德伦指出,钻石蒸发消失速度极慢,正常情况下无法被观察到。事实上,即使暴露在强紫外线条件下,例如强烈阳光照射或者放在紫外日光浴灯下,需要大约100亿年之后,钻石质量损失才能达到可观察的程度。这一研究发现不仅提供了有关钻石长期稳定性的线索,同时也有助于未来的研究。

米德伦说:“这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发现,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这一发现。如果我们能够在钻石上打造一些结构,将光线控制在钻石上一个非常狭小的丝状区域,这将是制造个头更小,效率更高的光学装置的第一步,可用于量子计算和高能激光。这一发现可能帮助我们在其他行星表面搜寻到钻石踪迹。”

三.主要储量

全世界钻石的储量和生产概况:

已探明天然钻石储量大约有25亿克拉,其中澳大利亚6.5亿克拉,扎伊尔5.5亿克拉。按开采水平现有钻石储量只能开采25年,但随找矿科技水平的提高,每年都发现有新的矿区,近几年加拿大钻石储量明显增加

10.双重劳动关系相关内容 篇十

一 主权、人权、霸权的三元互克 1999年在中国内外发生了好几件政治大事,件件都与主权有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国家的主权? 主权涉及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与此对应,理解主权的关键存在于两组关系之中。它们分别由三种相反相成的基本元素构成,但又有交叉重叠的部分。一组关系表现为主权、产权、人权的三极之道,是现代国家的法治主义体制的基础。另一组是主权、霸权、人权之间的互克关系,使国际秩序呈现出流动性。这里主要讨论后面一组关系;但首先需要对我通过这样两组关系来分析主权的基本图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说明。众所周知,在西欧,国家权力现代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宗教改革促进绝对主义君主制产生的阶段。绝对君主通过消灭中世纪的封建贵族和领主阶层以及多元并存的中间共同体(例如氏族、基尔特)的身份关系而掌握了统一的支配权。然而,主权在把个人从封建制身份关系的各种权力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又使分散的个人不得不与一个垄断了所有权力的强大国家直接对峙。为了防止绝对君主滥用国家权力,需要加强议会的权力,同时还需要为个人提供足以安身立命的自由空间,于是,所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私有土地和房屋──神圣不可侵犯的产权,就取代身份共同体而成为个人自由的堡垒。在这个意义上,绝对的产权观念是与人权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是对绝对君主的主权观念的制衡。一个是属于私法领域的产权,一个是属于自然法领域的人权,这两者的结合导致了绝对君主制变成限制君主制,国家权力的行使因而得到适当的监督,这正是现代法治主义的制度设计的核心原理。也可以说,从1689年的英国权利法案到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这一百年间,主权实际上已经逐步被赋予了双重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是普遍主义的,又是特殊而具体的。在国际社会,围绕主权展现了另一组相生相克的关系。按照经典的主权概念,民族国家是一切权力的集装箱,此外并无更高的权力。因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力较量,这样的国家竞争更符合霍布斯(Thomas Hobbes)所描述的「万人对万人的战争状态」。为了以理性来控制互相残杀的烈度,为了实现和维护和平,国际法的设想应运而生。在现代国际法的奠基之作《战争与和平法》中,格劳秀斯(Hugo Grotius)虽然也指出主权者的关系不同于私人之间的关系,但基本上还是以国内法(特别是罗马法)为模式来建构他的国际法体系的。霍布斯更明确指出,各人通过社会契约把大家统一于唯一的「人格」之中,这就是国家;国家不妨称之为巨大怪物「利维坦」,其人格由主权者承当。后来的国际法学者也采取了同样思路,把国家拟人化,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等于处在自然状态的个人之间的关系。从马尔腾斯(Georg Friedrich von Martens)开始,国际法学的实证主义理论提出了与个人的自然权对应的「国家的基本权」的概念,从而使主权在国际社会获得了与国内法体系中的人权不相上下的地位。因此可以这么说:国际社会中发生的侵犯主权的行为,与国内的侵犯人权的行为同样是违反法律和正义的。现代法治的精神要求国家以制度化的方式来防止主权蹂躏人权的事态,而在国际关系方面,问题则转换成如何防止霸权蹂躏主权。所谓霸权是指某一中心国家在军事、政治、经济以及资源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由于生产效率极高,只要扩大自由贸易它就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由于文化感召力大,只要广泛传播就可以改变社会的话语和合法性基础。当然,霸权国家的行为并不总是那么文质彬彬的。称霸过程本身其实也充满了私欲、暴力、谎言以及阴谋。根据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历史研究,在资本主义体制的发展过程中,以兼有物质霸权和文化霸权为标准来衡量,真正可以称得上霸权国家的不外乎十七世纪中叶的荷兰、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以及二十世纪中叶的美国。弱小国家只有凭借两种机制才能与霸权国家的利己主义行径相抗衡:(1)在现实的政治游戏中「以夷制夷」,通过纵横捭阖达到势力均衡并藉以拓展生存空间;(2)在国际纠纷处理的过程中「据理力争」,通过法律手段和国际舆论的压力来保障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显而易见,自冷战结构崩溃之后,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使前一种机制所起的作用在现阶段已经微乎其微了。剩下的主要是后一种机制,在这里,国际法上的主权原则是限制霸权的重要制度化装置。但是,「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和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概念表明,主权原则正在被修改,国与国的关系似乎将要被溶解到无国界的人与人的关系之中。这种全球一体化的情景彷佛是欧洲现代国家体制形成过程在全世界的规模上的重演,所不同的只是:现在被解体的不是中间共同体的权力结构,而是主权国家的权力结构。其结果,从主权国家解放出来的分属不同种族和文明圈的个人假如不是回到中间共同体(包括地方政府)之中去,那就只有分别直接面对某个支配全世界的巨大权力。在这种状态之下,国际正义的实现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权的国际共识以及霸权国家的自制和反思。如果资源不再以民族国家为单位进行分配,如果完全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之间可以互相通约而趋于一致,我们当然愿意看到天下大同的盛况。然而,这是现实可行的吗? 当人们真正彻底地贯彻自由立宪主义时就会发现,再仁慈再开明的霸权,只要它处于占绝对优势而不受外部限制的状况,可能出现的弊端决不会少于一个仁慈而开明的绝对主权者所引起的弊端。当然,推行民主政治的霸权国家比推行专制政治的霸权国家更容易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一国人民的选择怎么能够与全球性的选择挂,这在政治学和法学上都是个大难题。国际正义的标准究竟是少数服从多数,还是弱者服从强者?文化和价值观有没有可比性?如果得不出肯定的回答,那么显然分疆而治的主权国家体制比全球一体化的体制更能有效地实现人类的和平共存。概括起来,国家体制的现代化在逻辑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为瓦解封建身份制而建立绝对主权,为限制主权的滥用而强调人权,为保障人权的实现而巩固产权。在国内,限制主权行为的是法治主义的制度设计。在国外,为了协调主权的相互关系需要国际法,国际法体系中主权的地位相当于国内法体系中人权的地位。然而,当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超越国界、形成世界性竞争巿场之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金融政策和贸易关系的协调等都要求一种高于民族国家的管理机制。但问题是:由谁来提供这种「公共财」(public goods)?怎样防止国家的「搭便车」行为或者任意进行「公共财债权回收」的行为?事实上,在防止地球温室化、禁止核武器、放弃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美国只顾本国利益的不负责任的种种表现已经让许多有国际性、有良识的自由主义者感到失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霸权削弱主权并以人权作为合法性根据、人权借助霸权来促进主权的自我变革、主权以抵制霸权为理由来限制人权活动、人权的法理本身却并不足以限制霸权以及新一轮争霸竞赛的极其复杂的局面。二 巿民社会与民族国家 为了进一步疏理上述两组三元互克的关系和摆正主权的位置,还有必要深入考察现代国家体制的结构及其演变过程。前面我已经指出主权具有辩证的双重性,它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是普遍而抽象的,又是特殊而具体的。为甚么会这样?答曰:因为产生主权概念的西欧社会本来具有分裂的封建国家与统一的基督教世界的双重结构。当欧洲各国扫荡割据势力、集中政治支配权,进而确立起在一定国界内的主权统治的体系之际,基督教世界一方面构成了超越国界的巿民社会乃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也不断诱发各个主权国为争取支配整个欧洲或基督教世界的霸权而展开激烈的竞争。以教会组织为纽带的巿民社会的发展壮大,导致主权的载体由绝对君主转变为自由的巿民以及全体人民,从而使民族国家在法律形式上势必具有民主主义的倾向。与此同时,争夺霸权的战争则深刻影响了国家的权力结构。例如,为了维持军事开支、提高资源的动员力以及更有效率地组织战争手段,国家不得不加强集权化和合理化,并通

上一篇:健康知识老师下一篇:武汉高二学生培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