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走过冬天

2024-10-19

经典散文:走过冬天(精选5篇)

1.经典散文:走过冬天 篇一

谨以此文纪念那个留以无数记忆于我的,已逝的冬天。希望那个冬天里所有

的枯木都已重焕新生,所有的花朵都已重新绽放,所以的生命都还依然幸福的存在于这个世上。另外,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可以高飞的鸟,而不是一个,空空的巢。

当树上最后的一片叶子终于无可奈何落下,我终于意识到:冬天来了。

这世间无数的生命都艰难的熬过了那一个已过酷暑,不知又有多少生命可以熬过寒冬,一个?两个?还是许多个?好吧,或许根本与我无关。

满地的落叶,光秃的枝桠,凛冽的寒风,似乎都在向我们展示冬天的淫威。对了,还有学校大雄宝殿前那棵古树上的鸟窝,如今,生命的迹象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堆空空的草杆和几根羽毛,孤单而高傲地面对冬天,虚妄地叫嚣:“我代表生命!”我不知道那座同他所依附的古树一起孤独地屹立了三百多年的大雄宝殿是否能听见他的话,只好在心里替他说:“阿弥陀佛,但愿轮回如此。”转身离开,突然想起我不信佛。

这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夹着一阵风和一阵雷。躺在床上的我盯着夜色中的某一块黑色,心里突然想到:“冬雷震,夏雨雪,乃敢与君决!”如今,半条言论已发生,谁又与谁分开?但愿分开的人可以幸福,没分开的人要珍惜幸福,千万,千万。

第二天早上迎着寒冷去上早自习。城市还未苏醒,太阳还在赖被窝。我不敢说自己是黑暗中最早醒来的人,但至少是最早一批中的一员。

学校里依然空空的,广播,扩音器,一群由生命体创造的非生命体。早晨生命销声的时侯,便由他们扮出生命的活跃假象,替生命向大自然软弱地挑衅。

走到大雄宝殿前,惊讶地发现,那个空鸟巢已被昨夜的风雨催毁,散落了一地的杂草羽毛在枯枝败叶上,甚是刺眼。我悲哀却又幸灾乐祸地想:“最终还是挺不过啊,算了吧!就这样吧!”随手捡起一根羽毛。

我却突然发现这根羽毛竟然是温暖的。

刹那间,一声凄厉的鸟叫在我头上响起,我惊恐地抬头四处寻找鸟迹却无所获。

大概是因为那个冬夜太黑太暗又太长的缘故吧!

后记:写这篇文章时,自己一直很矛盾。不知道到底该表达一个什么主题,却又不得不去写。写完后发现,什么主题都不是,却又什么都是。什么都没到位,却又觉得不能再过了。矛盾之中自己还是很喜欢。

管他呢,我想。

我还年轻。

2.经典重温 散文的雅俗情趣 篇二

坐拥散文丛林,重新品读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闲适散文,便多了一份雅俗情趣。梁实秋的散文细微处见情趣,林语堂的散文幽默机敏,胡适的散文明白清新,周作人的散文亲切而自然。旧时光虽已走远,但他们的文字仍然具有不可抹灭的文化魅力。

《雅舍小品》梁实秋著

《雅舍小品》共收集梁实秋自1937年至1987年的散文精品,计143篇。《雅舍小品》中的文章,写的不外衣食住行、营养娱乐、人伦道德、世态炎凉、生老病死等,大多是身边琐事,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日常生活。

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最早可追溯到1923年他还在清华读书的时候,但真正使他获得散文大师声誉的,是雅舍系列。1939年秋,梁实秋在重庆北碚与别人合资购置平房一栋,取名雅舍。所谓“雅舍”,一桌一椅一榻而已,然在梁实秋眼中却是诗一般的住处。人情世态,细物琐事,在雅舍中徐徐上演,交织成一片活泼如小品的文字疆域,命名为《雅舍小品》0这些文字无辞藻华美之嫌疑。却有行云流水酣畅之淋漓。人世间的万般气象,在梁实秋笔下轻描淡写间便得以极致演绎。再寻常不过的一山一木一猫一狗,在他轻松幽默的文风里都得到了别样的诠释。他后来应朋友之约以“子佳”的笔名在《星期评论》和《世纪评论》上撰写专栏小品,栏目就取名为“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题材广泛,关乎人伦、世相、心态、人物、乡土、域外、闲适。取材具体而细小,如《握手》、《讲价》、《手杖》、《牙签》、《照相》、《下棋》、《饮酒》、《吸烟》,皆是寻常人生百态和平凡的事物,但在梁实秋笔下却写出了深邃而隽永的意趣。例如,开篇《雅舍》,先写雅舍的位置之特,鼠蚊之多,继写视野之幽,陈设之简,最后以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作结。心境的达观超脱,跃然纸上。又如《中年》,先写中年“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的种种感受,篇末笔峰一转:“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能作的事,享受自己能享受的生活。”这样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至于《脸谱》中的“卷帘面孔”,《下棋》中的人生况味,《暴发户》中对新贵人木三分的刻画,都发人深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见多才能识广,梁实秋经历了自清末以来的多个历史时代,并有着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三度生活空间”的体验,从而使他对生活中的“世事”、“人情”感悟较深,并将这种独特的感悟化而为文。

梁实秋用手中轻快的笔展现了他的人生哲学——严谨中有谦逊;轻松后有幽默,更有丝丝的冲淡蕴含其间,汇成清新隽永的雅致人生。他的散文写前思索再三,一旦写成,决不再改。他给后辈学者所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是那表面的文字。他的散文幽默风趣,看似平平淡淡,实则用意深远。

梁实秋被公认为华语世界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他的《雅舍小品》自结集问世后,流播海内外,先后印行了三百多版。其中在台湾地区先后印行三十多版,成为散文作品中最受读者欢迎的畅销书之一。

《胡适散文选集》胡适著

胡适作为白话文写作的倡导人,在文学领域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在散文创作方面也自成一派。品读《胡适散文选集》,大抵可以感受胡适散文的三大特点,即明白晓畅,以学识见长,自然清新。

胡适的散文)AN堆砌华丽的辞藻,也不为什么义法格套所拘,是所谓“法不前定,以笔所至为法”,“词不准古,以情所迫为词”。说的是平平常常的话,全无斧凿的痕迹;然而大巧若拙,细心的读者方能体会胡适散文修辞锤炼的苦心。

胡适的散文常采取从事实人手,或直接用事实说话的写法。《新生活》一文如此;《贞操问题》一文也是因报纸上褒扬“唐烈妇”、“陈烈女殉夫”和“俞氏女守节”等几篇奇文而发的,抓住了现实生活中见怪不怪、司空见惯的事例,有感而发。

胡适坚持用白话文写作,并尽量采取民众口头的词汇以及俗语等,这也是他的文章明白通俗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老相识”、“巴结”、“面长面短”、“米米小的问题”、“做戏无法,出个菩萨”、“见了黑旋风不认得是李逵”、“养个孩子还免不了肚痛”、“不会写字怪笔秃”、“为我心为你心”等等一类词语,在他的散文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再加上叙述论说都非常畅达,因而读者易于理解,读起来舒坦畅快。

胡适散文的特点,还表现在其作品中具有充满时代精神的新思想、新见解和新方法。他的散文,或抨击封建伦理道德,或赞颂新文化的健将,或描写军阀专制与保守者的脸谱,或追求民主、自由、法治,或呼唤个性解放与人道精神,或针砭国民性弱点,或奖掖扶持文学青年。凡此种种,虽然也有较为浅薄或软弱妥协的成分,但大多数具有反对封建主义、张扬民主科学的积极意义,因而他的散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思想风貌,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林语堂散文经典全集》林语堂著

与其说介绍一本书,还不如说介绍一位作家。林语堂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基本的变迁是爱国爱民的热血青年,到从小事中发现问题的中年和思考中国国民性的思想者。

林语堂的散文有闲适的特色,有着对于幽默的美学追求,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风格。这种幽默,常常不是一句俏皮话,或笑话引你发笑,而是捕捉生活中不协调的,有幽默感的事物,经过艺术的再现,掺杂着作者的态度和情感,亦庄亦谐,使原有的幽默味更浓。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林语堂创办《论语》杂志,大力提倡幽默,被世人誉为“幽默大师”。林语堂对“幽默”有自己的认知,他认为:幽默是人类心灵舒展的花朵,它是心灵的放纵或者是放纵的心灵。可见,在林语堂眼里,幽默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形式,而是一种与特定的文化紧密相连的社会行为。而林语堂自己也正是以这样的一种幽默的心态来观看世相,来解读中国文化、中国人的。如《论孔子的幽默》、《中国人的国民性》、《秋天的况昧》、《月亮的危机》等,都是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妙语连珠,读后让人会心一笑。“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这是林语堂应邀参加台北一所学校的毕业典礼时说过的一句话,玩笑之余你会发现,这其中蕴含着轻松、风趣,甚至是善解人意。不过,真正对幽默作系统阐述的则是他的《论幽默》0在林语堂看来,幽默不是粗鄙显露的笑话,或是什么样的笑料段子,而是文化发展中文化内涵外显的另一种形式,其中更多睿智,更多洒脱,更多凝重。

身处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林语堂的思想是颇为复杂的。他对现实虽有着不满,但又难以寻得较为理想的出路。所以就选择了一条自由知识分子的中间道路:既可保全个性自由,又不随

波逐流,满足于自身的闲适之趣。可以说,林语堂的闲适散文就是这种特殊政治环境和文化语境的产物,这既是林语堂对自我“超政治、近人生”、注重“闲适”“幽默”“性灵”创作理论的具体实践,更是他对自我个性心理、人生态度的诗意阐释。

《周作人散文集》周作人著

大抵人们谈到周作人,总是把他归结为与林语堂类似的闲适文学的代表人物。总的来说,没什么错处,但同样是闲适文学的代表人物,周作人与林语堂又有着不同之处。周作人的闲适中往往都带有一种苦茶般的酽昧,总搀杂着几分忧郁、惆怅。林语堂的闲适才是真闲适,文章中跳动的是幽默和豁达。《周作人散文集》收录了周作人的大部分散文,从中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周作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年代。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周作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既迥异于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也不同于以胡适为代表的所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可以称之为闲适派知识分子。这一派别的散文同明清流行的“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文学一脉相承,形成了冲淡、清涩、平和为特色的闲适文学。

周作人很早就有了“苦茶庵”的斋名,这可谓是自得之谈。所以,有人认为周作人文章的所谓闲适,其实只是外表,真正的是“苦味”。他的散文,闲适与驳杂集于一体,渊博与深邃凝于一身,简素与苦涩相得益彰。其中,“说道理”、“讲情趣”是周作人创作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他也以此自得。道理和情趣均来自读书和生活。情趣得之于品,道理得之于思。道理与情趣编织出了闲适、高雅、独异的文字。尽管,品思之外我们还能嗅到文字之外的幽苦气息,若斋中的苦茶,苦斋外的苦雨。1924年,不到四十岁的周作人就写过这样的话:“像我们将近‘不惑’的人,尝过了凡人的苦乐,此外别无想做皇帝的野心,也就不觉得还有舍不得的快乐。”

3.冬天的思念经典散文 篇三

又是一个飘雪的夜晚,净白的雪花飘飘洒洒,在寒冷的夜风中翩翩起舞,点缀着这个孤冷的寒冬。

一朵朵圣洁的雪花,柔柔的`亲吻着我冰冷的脸,连同我的思念一同溶化,分不清是雪水还是泪滴,顺着我的眼角滑落,心在孤寂的风雪中飘秒。

雪花轻敲我的心窗,泪在思念的雪中飞扬,花前月下的情丝绵绵,永远演译不老的爱恋。曾经惊艳时光的遇见,你和我相约不老不散,如今的回忆让人伤感,红尘有缘却好梦难圆。

雪花轻轻滑落在我的眉心,我的心中又荡起思念的涟漪,丝丝柔情绕满在心间,挥笔落泪书写不老的情怀,分隔两地的梦中情人,何时才能不抱梦缠绵。

4.冬天一双旧凉鞋经典散文 篇四

我兄弟四人,年龄相差不大,小时侯都很调皮,最让母亲伤脑筋的,是我们穿鞋特别废,一双新鞋穿不了几天,便不是给弄个三角口子,就是脏得跟旧鞋差不多,所以母亲经常唠叨:“穿鞋比吃鞋还厉害。

那年月,农村靠工分吃饭,父亲在离家较远的学校工作,不常回来,所以,家里全靠母亲一人操持。白天到田里干活,还得抓紧时间给我们做饭,让哥哥和我去上学,两个弟弟没人照看,母亲就带他们到地里,大的在地头玩,小的放在坐笼里,任他哭的满脸污垢,浑身粘满了屎尿,臭哄哄的,苍蝇乱飞。下工后,母亲就先给弟弟洗衣换布,之后做饭,等把我们一个个安顿好之后,已是很晚了,母亲不是坐在纺花车前纺绵线,就是坐在床上给我们做鞋子。

在那艰苦的日子里,穿鞋确实没少让母亲为难,而我们穿不上鞋子的时候也是常有的。有时到了十冬腊月,我们还穿着露脚丫子的烂鞋,没有袜子,就用快破布什麽的缠了脚,这样,可以免受脚冻。

穿鞋紧张,家里又穷,没钱去买,就连做鞋用的布面料也买不起,自然,关于穿鞋就闹出了诸多可笑的事情来了。

那是上小学一年级的冬天,下了一场雪,大地一片洁白,路上的积雪有一尺多厚。老师叫我们学雷锋做好事,清扫路上的积雪,我就拿了一吧铁锹,同别的孩子一块干,等把校园路上的积雪清扫完之后,我脚上穿的布棉鞋,早已被融化了的雪水浸透了,冰凉冰凉的,没办法,就回家换鞋,可我们向来只有一双鞋,根本没有替换的,怎么办?

我找这儿,找那儿,就是没有,这时,我看到顶棚上夹着一双塑料凉鞋,心想,塑料鞋不正是下雪天穿的吗,干吗不试试呢?

于是,我千方百计地把凉鞋弄了下来, 用破布擦干净,虽有点烂,可还能穿,就急忙穿了上去,可是有点大,我就找了点破布把脚给包了个严实,又用母亲上鞋用的麻绳儿扎紧,算是勉强可以了。

(因为,从没有穿过凉鞋,夏天全是赤脚走路,所以,那时侯真不知到凉鞋是什麽季节穿的.,就觉得是塑料的,可以踏雪,于是就穿上了。)刚穿上凉鞋,却也不知到冻脚,直至走到了学校,才觉得脚下凉凉的。站在教室门前,正在犹豫,突然有个学生发现了,就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惊奇不已:“快来看呀!贾玉平穿了双凉鞋!”我也不知道有什麽不对,也没什麽反应,于是一会工夫之后,我成了学校的新闻人物,大大小小的学生,把我围在中间,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我穿的塑料凉鞋。

我从没有见过这场面,也不懂他们为什麽对这双鞋有如此大的兴趣,站在人群中间,我茫然不知所措。

学生,越围越多,连老师也耐不住寂寞,走了过来,扒开人群一看,也顿时楞住了,继而,有一个老师问我冻不冻脚,我说:“有点儿冻。”就在这时,在五年级上学的哥哥也过来看热闹,一见是我,顿时火冒三丈,觉得我给他丢了人。就连打带骂把我赶了回去。

回到家,母亲也刚从外面回来,见我穿了双旧凉鞋,笑得合不上嘴。她一边给我脱去鞋,点燃些柴草,让我烤一下脚,一边拿过来被雪水浸湿的棉鞋去烤,对我说:“傻孩子,凉鞋是热天穿的,谁家的孩子现在穿凉鞋,你真是缺心眼儿”,说罢,母亲的眼圈红红的,湿湿的,她好象在思考什麽。

不久,妈妈就给我做了双新棉鞋,还特意加上一层塑料鞋底儿。我体会母亲的辛苦,所以,穿时也格外爱惜,生怕弄坏。后来脚长大了,而这双鞋却依然完好,就给弟弟穿去了,母亲还说我懂事了,知道爱惜东西了。

这件事过去几十年了,每每想起来,在我脑际却还是那样清晰,如刚刚发生过似的。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双使我难堪的旧凉鞋,也永远忘不了,母亲特意为我做的那双塑料底子的棉布鞋 。

在这次来新疆之前,母亲身体已不太好,但还是坚持为我做了一双加厚棉布鞋,说西北很冷,皮鞋 也不保暖,不如棉布鞋的好。我双手接过母亲亲手为我做的鞋,心里热呼呼的,眼里湿漉漉的。

5.情感散文-走过冬天 篇五

走在秋天里,即便是“萧萧暗雨打窗声”的深秋,看眼前花谢了、叶枯了、日短了、天寒了,可秋天依然还是秋天。只在不经意的某一天醒来,感觉窗外似柳絮般纷纷扬扬地飘落着一种东西,白白的、凉凉的、淡淡的,此时你才会发觉冬天已在悄然间,实实在在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比起其它季节,冬天的寒冷是毋庸置疑的。它虽没有春天和煦,没有夏季热情,也没有秋季缠绵,但比起它们来,冬天却多了一份冷静。“冷静”这个词用于冬天,自是恰当不过了。长河冰封、高天冻云,皑皑白雪,无处不显现着冷与静的和谐,冬天就这样在“冷静”中孕育着生机,在“冷静”中充满着希望。在冰封雪冻的大地上,仍有许多生命怀着永不枯竭的希望,在哪里歌唱。

冬日的阳光,温和的在晨雾中展开,静静地、柔柔的,没有喧嚣,没有张狂。那份独有的宁静恬淡,象是母亲轻柔的爱抚,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温情无限地洒在原野、洒在江河、洒在山川、洒在大地的角角落落,犹如夏日里潺潺的溪水,秋夜中静静的满月,春风里久违的花香,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不求回报地如约而至。

一场纷纷扬扬的雪,给大地披上了皑皑银装,这雨的`精魂在飘落之际,亦把希望带给了大地。在孩子们堆着雪人,打着雪仗的喧闹声里,大地勃勃的生机已从他们手里一团团滚动的雪球中循循而来。那冬日里的郁闷与沉寂,往往也会随着一夜簌簌的飘雪,而变的宁静安详,只一层亮亮的白色,那平日里对冬的哀怨,便淡淡的象一缕云,一丝风悄然而远去了。惟余莽莽之下,你会发觉,冰冷的并不是无情的,悦目的也不一定是多彩的,仿佛走在了四季的边缘,这一刻已然美丽,走过去便是春天。

冬天虽是寒冷的,但它却拥有着一年中最充满情感,最温馨倍至的时刻。花花绿绿的贺卡,象春风中飞舞的蝴蝶,天涯海角间传递着亲切的问候;火树银花般的爆竹又像是开启着春天的钥匙,噼里啪啦声中,敲响了新年的钟声,叩击着春天的大门;人们真挚的微笑,亦如寒风中盛开的梅花,灿烂悦目的绽放在脸上,在彼此的祝福声里,相互赠送着最善意的问候,温馨的祝福在冰冷的寒风中,风竟也温暖了许多。

记得一位诗人曾这样说过:“冬天真是这样冷酷吗?也许,它是为了净化我们太多污浊的世界,所以才板起面孔。世界不能没有冬天。”

上一篇:优秀员工提报模版下一篇:书记员如何制作好庭审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