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教学随笔

2024-10-07

礼仪教育教学随笔(10篇)

1.礼仪教育教学随笔 篇一

讲文明,有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幼儿时期是人一生的启蒙期,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受益一生。为了培养幼儿的日常行为,并响应镇的“创文”活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文明礼貌活动。  周三我们上了一节《有礼貌的小宝宝》,为了了解幼儿对文明的理解,我问孩子:“谁知道什么叫文明?”孩子们都很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

王赫:不随地丢垃圾。

李林泽:文明就是帮老师忙。

宁嘉安:文明就是早上起来跟老师问好。

彭一凡:文明就是在幼儿园听老师话,回家听爸爸妈妈话。

刘逸轩:文明就是吃饭不能说话掉饭粒。

总结:小朋友讲得都对,其实文明包括很多: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认真倾听、及时回应别人的问话、请求帮忙要客气、不在地上大小便、公共场所不吵闹、不扔垃圾在地上。接着,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表演,请一个孩子当小猫,一个当猫妈妈,一个猫医生,一个猫老师。让孩子们表演小猫上学的情境。在表演当中,幼儿知道:起床了,看见妈妈说:“妈妈早上好”。来到幼儿园,看见医生要说:“医生早上好”。见到老师要说:“老师早上好”。妈妈要上班了,要跟妈妈说:“妈妈再见。”通过这一系列的文明礼貌教育,幼儿都能主动的向人打招呼,做到文明礼貌,园长妈妈也强调我们进园的时候跟各位老师说早上好,今天学习了一个基本礼仪动作,希望孩子们都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来园跟各位老师说早上好。

2.礼仪教育教学随笔 篇二

一、将礼仪课程制定到教学计划中

(一) 学生基本素质现状。

关于礼仪教育, 以前在学校一直在开展, 只是开展的不具有系统性、循序渐进性, 也没有专门的课程做支持, 多数是依靠班级里教师的经验、习惯来进行。学校学生的现状是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少部分来自城市, 自信心和学习意志力不足, 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卫生生活习惯。学校是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职业学校, 男生占70%左右, 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从思想意识方面看, 有些学生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崇尚金钱, 缺乏正确的追求。

在学习上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文化基础薄弱, 有的甚至连一段课文都读不通顺, 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高, 在日常行为上主要表现为缺乏社会公德, 不尊重别人 (包括自己的长辈) , 以自我为中心, 师生间最基本的礼仪缺失, 不拘小节, 待人接物及与人交流不懂规矩, 爱说脏话, 还有部分同学在日常卫生上难以自理, 自我控制力差, 课堂上顶撞老师也有发生, 这种状况与他们毕业后拥有一份好工作的梦想形成了强烈反差。

(二) 未来职业的需求。

学校被评为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 对学生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与企业对接, 使教师全面了解企业需求, 了解专业需求, 达到更好为学生就业服务, 为企业需求服务, 学校教师进行了大量的企业调研。通过调研, 深刻认识到: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 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等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工作岗位的要求。从回访毕业生的信息看, 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首先是自律、敬业、吃苦、责任心、团队意识等基本素质。德才兼备最受欢迎, 德才相比, 德在先。学生的个人品行, 人文素养不是经过短期培训就能达到要求的。而个人品行、人文素养是未来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学生需要积极引导, 急需进行礼仪教育。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展现礼仪的魅力和风采, 同学交往中更加和谐, 将来进入社会能展示职业形象, 有助于职业成功。为保证学生能很好地实施礼仪教育, 学校除了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和财经类外, 其他所有专业都在德育课中开设礼仪和时事政治课程, 选用《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现代礼仪》, 每学期不少于8学时, 以保证礼仪教育有足够的时间, 将礼仪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制定到教学活动计划中, 所选择的内容都是贴近中职学生的基本礼仪规范的教育内容, 包括形象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公共礼仪、职场礼仪、涉外礼仪七个方面。

二、注重教师礼仪的教育

(一) 教师进行礼仪培训。

“教师是学生每日必读的书。”教师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发展。学校本是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学校, 教师年龄偏老化, 而且老师本身在学生期间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礼仪教育, 虽然重视, 但在行为的规范性上还是有很大差距, 所以如何使教师注重礼仪, 不仅是作为社会文明公民应有的素养, 而且是培养人格完善, 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的需要。为此, 学校专门聘请了专家专门研究教师礼仪的教授到学校开展礼仪知识讲座, 让教师们学习礼仪知识, 如着装、仪容仪表、举止、表情和与同事交往等, 为的是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二)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礼仪比赛。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职业礼仪大赛, 2012年学校三名教师参加了“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礼仪风采”大赛, 取得了二等奖一人, 三等奖二人, 团体三等奖的成绩。成绩虽然不理想, 但毕竟我们走出了第一步, 从此, 礼仪在全校教师中得到重视, 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专门组织教师们学习讨论, 目的是让教师熟悉礼仪, 让学生礼仪开展的效果达到最佳。2013年“河北省中职生礼仪风采大赛”中两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 2014年“河北省中职生礼仪风采大赛”三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

(三) 学校在教师评价中注重教师礼仪的考核。

教务处要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师礼仪作为教学评估、听课以及对教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教师评价体系中注重教态 (10分) 和教师语言 (8分)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风范和仪态。基本要求是认真谦虚, 热情诚恳、庄重从容、仪表大方、文雅风趣。教师语言要求表达准确、口齿清晰、富有启发、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和感染力。严格制度规范教师形象, 使得学生对教师课堂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将礼仪教育融入教学各环节

(一) 礼仪教育融入课堂。

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 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 相互促进。根据《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十二五”德育工作规划》, 《2013年工作要点》有关德育工作的要求, 强化各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实施德育渗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是教学过程随机渗透;四是师德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德育教材。教师应以人格力量, 包括教师个人的思想、情感、品质、学识等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2013年学校开展了“学科教学德育渗透作品征集评选活动”, 作品范围包括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礼仪渗透、教育案例、心得、随笔、论文等题材。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围绕教学内容、思想方法和观点、教学过程、师德、教师礼仪等各方面实施的德育渗透。结合实际, 从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绩或经验、存在的问题、困难、解决问题的探索、对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建议等方面剖析。全校教师积极参加, 共征集论文、案例56篇, 优秀作品学校网站进行展示。通过活动积极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礼仪教育, 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 针对性和时效性, 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推进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二) 多元化的考核方法体现礼仪教育。

如在德育课的考核手段上, 老师就用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等形式代替阶段考试, 期末考试采用综合评分方法。为了考察道德教育礼仪教育入心入脑的程度, 让学生自己选择材料、主题, 运用演讲或小品的形式进行阶段测验。这种考试方式能充分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信服程度。考核以分组的形式进行, 同学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诚信与否也可充分得到体现。期末考试采用综合评分方法, 德育课效果不能单单通过课堂作业、卷面考试反映出来, 而应该以学生 (他们) 的实际行为来衡量。所以, 也只有以行为操行为切入点, 才能使德育课的效果落到实处。

(三) 7S制度融入到实训教学中。

2011年11月教务处通知各系部实训教学实行“7S”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 管理制度。“7S”管理能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 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氛围, 对教师职业素质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的培养能起到重要作用。如教育系的音乐教室实施的管理制度:一是音乐教室是提供音乐教学的专用教室, 一般不准挪用做它用, 音乐教师负责教室的卫生、财产和学生安全等, 音乐教师要热爱本职, 努力管好音乐教室。二是一般音乐教材、器材等应入橱、上架, 摆放整齐, 保持清洁, 负重器材如钢琴等要定点存放, 做好防潮、防尘、保洁工作。三是根据器材的技术要求, 要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 保证器材的正常使用。对损坏无法修复的器材, 管理人员提出, 经有关领导批准报废和更新。四是各种器材、设备要有账目管理并及时进行登记, 定期清查, 做到账物相符。五是音乐器材借出和非管理人员使用, 必须经过学校主管领导同意方可借出或开门使用, 如借出使用损坏或遗失, 照价赔偿。六是每次活动完毕, 要认真管理器材, 物品要摆放回原来的位置, 切断电源, 关好窗, 锁好门等, 如失职造成损失, 按损失程度赔款。七是学生要有秩序进入室内, 按老师指定地方就坐, 不得随意更换座位。室内保持安静, 不准喧哗嬉戏, 随意走动。八是学生需按老师的规定使用音乐器材, 未经同意, 不得任意触摸钢琴及音响, 无故损坏器乐者, 照价赔偿, 情节严重故意损坏者将给予违纪处分。每个学生应有集体意识, 要爱护公物。九是上课期间, 学生不得在乐器、课桌和墙壁上乱涂乱画。十是注意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的整洁、美观。实施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准, 增强团队意识, 养成按规定行事的、清洁卫生、文明团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礼仪规范, 使学校教育与企业接轨。

四、将礼仪教育融入学生教育活动

(一) 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

校园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 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礼仪的养成教育作用重大。所以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校园礼仪宣传活动, 学校注重每一个环节的教育。2014年10月20日, 教育系“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升旗仪式。出旗、升国旗唱国歌仪式结束后, 在一曲《红旗颂》音乐中, 走出了教育系选派的国旗下发言的三名女生, 她们身着职业装, 面带自信微笑, 她们的声音优美动听, 时而娓娓道来, 时而慷慨激昂, 和主席台下的几千学生共同体会对祖国的浓浓深情和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时代青年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这次的“国旗下的发言”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萌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和行为, 而且还能够展现礼仪教育的特点, 是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的良好契机。

(二)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学生活动中。

教育家蔡元培认为:“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 就可以了事的, 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 抱着实验的态度。”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 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做一般知识来传授, “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 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 礼仪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成效。为此, 我们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和社会公益当中。2013年4月, 学校16名志愿者参加了全国残疾人举重锦标赛的全程志愿者和颁奖礼仪服务活动, 受到组委会表彰。2014年4月, 学校16名志愿者参加了全国残疾人网球锦标赛的全程志愿者服务活动, 受到组委会表彰。2014年4月, 学校20名志愿者参加了河北省第十四届全运会嘉宾组礼仪项目的全程志愿者服务, 受到省直工委的表彰。

(三) 中职生礼仪大赛引领, 在全校开展礼仪竞赛。

学校参加了两次“河北省中职生礼仪风采大赛”, 每次都是两个代表队, 2013年六名选手荣获三等奖, 两个团体三等奖, 2014年六名选手绩是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五名, 荣获团体一等奖。大赛前认真准备, 刻苦训练, 大赛后, 我们认真反思, 不断提高和进步。以大赛引领, 在全校开展礼仪竞赛。

五、未来展望

3.加强礼仪教育 提升礼仪素养 篇三

【关键词】中职学生 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10-01

礼仪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尺度。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后,如果能以其扎实的技能、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培养中职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农村中职学生礼仪素养现存的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当代农村中职生的道德品质呈健康、良好的发展趋势。然而实事求是地说,当前农村中职学生主要来自初中阶段的“落伍者”、“双差生”、“问题生”,部分学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悖于文明礼仪的各种不良现象。

1.纪律观念淡薄,文明意识差。他们学习不积极,纪律观念淡薄,无视校纪校规,行为散漫,把我素我行看作是有个性,说话不文明,出口成脏。

2.自以为是,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很多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是,喜欢标新立异,崇尚个性张扬。惟我独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师长,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3.对于形象美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盲目追求所谓的“潮流”。部分学生仪容仪表意识差,平时不注重自身的站相、坐相、走相。对于形象美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仪容、仪表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潮流”,剪奇异发型,着怪异服饰。男生留长发,戴耳环;女生打扮时尚,着装新潮,与学生的形象完全不符。

4.缺乏礼仪常识,不懂得尊重他人。在家中,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父母;在学校,他们不懂尊重他人,不懂谦让;在社会上,他们缺乏普通的礼仪常识,缺乏与人沟通的基本礼貌等。他们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道尊重别人。

二、加强农村中职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

面对令人堪忧农村的中职学生礼仪素养缺失问题,作为职教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引起深思与探讨“如何培养中职生的礼仪素养”这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要培养中职生的礼仪素养,必须通过加强教育来实现。

1.开设专门的《礼仪》课,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

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所以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2.注重礼仪行为养成,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礼仪的实质是尊重,是尊重他人以及自己自重的有机统一。因此,礼仪教育中应把中职学生的礼仪行为养成作为核心,从中职学生的基本礼仪行为着手,让他们学会发自内心地去尊重每一个人,同时逐步提升自我,慢慢地形成自己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并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法律。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氛围,催化礼仪习惯的养成

“孟母三迁”无非是寻找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或氛围。为营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使用文明语言的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去完善自我。良好环境的形成除了通过耳闻目染的影响外,更多的是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培养的过程。如让“您好”、“谢谢”、“对不起”、“请”、“打扰您了”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礼貌语言,成为师生交流时使用率最高的词语。

此外,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体活动,例如:礼仪讲座、“明礼诚信”活动、诗词朗诵、演讲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注意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从而促进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养成,推动学校的文明礼仪建设。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交际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受,提高自身礼仪修养

社会实践活动是中职生了解社会和感受社会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职校学生礼仪素质的基本途径。礼仪教育应充分发挥礼仪实践活动的作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社会交际这第二课堂来体验、感受到运用礼仪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所学礼仪知识技能的理解,自觉形成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礼仪修养。

5.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一个谈吐文雅、穿戴端庄的教师形象,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教师要求学生说话要文明,而自己却满嘴污言秽语,这样的教师又如何来教育学生呢?即使教育了,教育效果也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事事树立文明礼仪形象,当好文明礼仪标兵,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于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转变思想,提高礼仪素养。

6.充分发挥企业家、 优秀毕业生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学生们应该怎样做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

7.构建网络,巩固养成

中职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家庭、社会协同学校构建起文明礼仪教育网络,互相协助,互相支持,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技能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礼仪教学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礼仪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性,学生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又是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实践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因此,在礼仪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将礼仪规范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4.关于礼仪之邦的故事随笔:坐席 篇四

我小时候,最感兴趣、最快活的事就是“坐席”。一来可以满足口腹之欲,解决馋饥,二来则是感到坐席很有尊严,成座上宾,能出人头地。

谁都知道,过去的岁月缺吃少穿,异常艰苦。一年到头碗里漂上个油花花都会让人羡慕不已,更别说喝点小酒沾点荤。自然,坐席是能沾上荤的最好途径。为此,我们就整天村里转悠,老盼着谁家过事,这样我们就可以大饱口福。

那个时候特别讲究,女人小孩从不上席的,这在我们家更是严格。家里来客吃饭,我和两个姐姐就沾不上边,就只能等客人吃完饭,然后才可以在桌上捡吃剩下残羹冷炙。我们经常看到,只要村里有人家过事,有的人行一点礼便拖家带口猛吃海喝。还有一些小孩高高兴兴能跟着大人去坐席,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因为父亲从不带我们,我们姊妹难以享受,心里也多有埋怨。所以我老想,啥时也能像大人一样,堂堂正正地坐在席上,自由自在地享受一番。

也记不起来是几岁开始,我就变成“大人”了。父亲是医生,也经常舞文弄墨,村里的红白喜事都离不了他。自然,每家行礼必不可少。也不知怎的,父亲从不坐席,村里主家招呼棚客,我是我家当仁不让的代表。这是我小时一直引以为荣的事。在我想来,父亲不去坐席可能不屑于抢食贪婪之态和增色占便宜之嫌 。别家小孩都由大人领着坐席,而我一个单刀赴会,确实有种君临天下堂而皇之的感觉。

我清楚记得,每次村里有红白喜事,父亲就给我五毛或一块礼钱,我屁颠屁颠给写礼人报上父亲的名字。后来,我经常跑路随礼,就在这一来二去间,慢慢懂得了礼尚往来。我狐假虎威,成了人熟知的“闵大夫”,坐席也就理所当然了。

傍晚时分,坐席的人陆陆续续进入主家。我也迫不及待地早早随村里长辈倚席而坐,满心欢喜地等待那一桌美味。在诸多小孩中,我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一是由于父亲的缘故,大家都熟悉我;二来我一个人坐席,且有礼貌,大家比较喜欢。所以一大堆小孩被安排在一个桌子时候,我往往就逃脱了,我经常和大人们就坐在了一起。我深深知道,一堆小孩坐席就是没王的蜂,胡抢乱懂,汤水乱溅,菜还没放稳当,你挣我抢,不一会桌上就狼藉一片。特别是那肥美的片子肉来的时候,一个个如饿狼扑食,多筷齐发,一扫而光。也许受父亲影响,要求吃饭细嚼慢咽,斯文有致,像这样那会有我的份。我经常举起筷子停在半空,看着他们厮杀完毕,盘子就剩下些薯块豆腐和配菜,片子肉早都无影无踪了。有些人更为桑眼,还没吃呢,先用手帕夹几个馍再说,连吃带拿,回去“孝敬”没来的一家老小,但怕把随礼的钱吃不回来就吃了亏。当然,我也有快的时候,往往每个菜夹一筷子,就不再动了。那时我还真的做派清高,不蹚那个浑。

和大人们坐一块,就不用担心这些,你可以尽情地享用桌上美味。当然,我是最有眼色的。我往往坐在边上角上上菜的地方,好地方都让给长辈。我知道坐席在中国很有渊源,能坐席就有位置,有了身份。 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坐席都长幼有序,排辈论资。所以能入此席,我也就莫大的荣幸了。接下来按照爷、伯、叔、兄长幼之序,端茶倒水,看酒递烟一番,自然我就特受礼遇,得到不少表扬。

吃席时,我跟着大人亦步亦趋,吃一口就放下筷子垂手而待。有时添添水,挪挪酒壶,时刻保持父亲所谓的“君子”之相。不像孩子们在一起“吃乱翻”的感觉,一切井然有序。过去家里都有说教,长辈不动筷子,其他人就不得随意。更不能乱戳乱占乱挑食,远处的菜不得附身伸手去及。其实说心里话,那时的表现也是下意识,为的是和大人待在一起,不仅能不争不抢多吃点东西,还能听着大人们在一起谈天说地,胡吃海谝。但就在和大人们同席聊天说笑中, 我也就慢慢懂得了人情世故,也逐渐知道了万象大千。

自此,几十年间,我俨然一个人物,经常出入席间,自尊地活着。父亲日常关于饭桌上的教诲,真是有了用武之地。他让我学会谦逊地聆听,能真诚善良地待友,能随和地谈笑风生。它更像一部百科全书,既能饱腹,也能醒脑。它让你在推杯送盏中学会察言观色,在闲聊交流中让你进退维谷,生命的质量在坐席中节节升华,也在坐席中尽情绽放。

坐席是父亲给我长大的机会,他不仅让我饱尝饭菜美味,更让我立足自我,感受人世间那酸甜苦辣,活出了人的情味。

5.礼仪教育教学随笔 篇五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具备各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 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应给予积极鼓励。

杜绝偏食、挑食: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半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期的偏食、挑食,如幼儿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学习用餐礼仪:英国孩子一般两岁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就能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 让孩子帮忙做事:稍大一些(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

6.礼仪教育教学随笔 篇六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一、产生背景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作为礼仪教育,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中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只有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能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找到渊源,获得源泉,从而使小学生在这一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得到教育,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奠定做人的基础。在此,为了更好的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要求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创新研究。

二、主要做法

(一)规范校园阵地,强化礼仪训练。

1、抓好校园建设。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的环境中,为广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及文明礼仪的教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普及礼仪知识。

我校德育室根据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编制了《小学生礼仪知识手册》《南山路小学文明礼仪常规》,利用班会、晨会和思想品德课组织学生逐条学习,加强操练,强化学生对《常规》要求的认识和实施。同时,我们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场合或媒体,及时表扬好人好事好集体,通报存在的问题。在训练中,注重抓重点、抓弱点,并不断提出努力方向及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搞好检查评价。

组织各班学生进行自我对照检查,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成立文明礼仪督导队,定时检查文明礼仪行为表现;制作文明礼仪卡,逐条评价学生的文明行为;定期评选“文明标兵”、“礼仪少年”等优秀队员,在橱窗中张榜公布。由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联合检查组、评议各班规范实施情况,期终评选“文明班级”,并给予颁奖。

(二)狠抓师风建设,树立文明典型。我校以教师文明礼仪教育为主抓手,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讲礼仪、有能力的文明教师队伍,以教师的文明行为作表率,培育学生的文明行为,以学生的文明行为带动家庭的文明,以家庭的文明推动和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1、规范教师行为

为了使全体教师能够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树立文明的教师形象,我校定期进行师德培训,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师文明礼仪常规》,制定了《文明教师文评比条件》《文明教师评比一票否决制》《教师文明用语》等制度,在提高认识中培养高尚的师德,在严格要求中规范文明的言行,以高素质的教师形象给学生们树立文明的榜样。

2、加强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八个一”教育实践活动:(1)召开一次“今天怎样当教师”主题研讨会;(2)举办一次“文明礼仪”专题知识讲座;(3)建立一支教师“文明礼仪”督查员队伍;(4)开展一次“文明礼仪”主题征文活动;(5)开展一次“争做诚信教师”演讲比赛活动;(6)组织教师撰写一篇爱生德育案例;(7)评选表彰一批校级“文明教师”;(8)编写一本《文明教师优秀论文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广大教师的文明素质。

3、及时进行反思

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三个争创活动、一个争做”活动,即:争创文明校园,争创文明办公室,争创文明班级,人人争做文明教师。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及时进行反思。我们通过教师问卷、学生申诉日活动,了解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学校的管理,修正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教师不断完善人格、提升境界,使广大教师用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教育学生。

(三)创建礼仪阵地,建立立体化教育网络。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寓礼仪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首先上好德育的主课--思想品德课。结合校本课程《小学生礼仪知识手册》《南山路小学礼仪常规》,利用思品课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同时,对各科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如在社会与生活中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音乐美术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在课堂中加强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深化文明行为的养成。

2、以活动为载体,寓礼仪教育于课外活动之中。

我们利用少先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抓住每一个有利契机,育文明礼仪教育与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我校先后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实践活动:(1)举行了千名少年“争做文明学生”的大型签名仪式;(2)成立了班、校级文明礼仪队,自编自创大型文明莉以团体操;(3)编辑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班队报;(4)举行了“争做文明好少年”主题班会;(5)评选表彰班级、校级的“文明之星”;(6)每班下发一本《文明礼仪知识手册》;(7)开展文明礼仪名言警句大征集活动,“文明行为与安全教育伴我行”活动,“我是文明绿色小天使”活动;(8)开展了“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贺词大征集活动;(9)开展“学雷锋,我奉献我快乐”文明行为进社区活动;(10)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风俗文化大搜集活动等等,使学生们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体验中,感悟文明行为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孩子们进一步的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并在无形当中对孩子们进行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3、以常规教育为基础,开展课外专题教育。

我们在搞好经常性的文明礼仪教育的同时,又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学生实际,抓住时机,开展各项专题教育活动。如我们经常邀请交警大队的校外辅导员、人民警察,到校讲安全法律法规;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挂钩开展军事训练;与二马路派出所挂钩,开展法制教育等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不仅深化了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程度,也强化了学生的法制观念、道德品质观念。

4、以多元化评价为激励,完善评价机制。

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我校先后创建了如下多元化评价体系:(1)建立学生文明行为成长档案袋。

(2)成立每周文明行为反馈卡,加强家校联系。(3)建立日常文明行为规范月评表和“校园文明行为储蓄卡”。(4)召开“文明行为进家庭”的主题家长会,让家长畅谈孩子在家中的文明行为表现,激励促进孩子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5)把评价手册变成有纪念意义的成长手册,教师、家长、学生全面参与评价。

(四)、整合家庭社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1、家校互动,形成合力。

我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努力探索文明礼仪教育家校合作的途径。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访、召开开放式家长会等形式,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我们在家长中开展了“如何教育文明好孩子”的家教论文征集活动,编汇出《教子心得论文集》;我们在家庭中开展了“三说三做”活动。“三说”即说三句话:“您好、您辛苦了、节日快乐”。“三做”就是做三件事即:“鞠躬、让食、做一件家务”,并建立家庭文明礼仪反馈表,及时反馈记录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我们还开展了以“文明行动在家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孩子们作为一个文明的小使者把文明行为带到家中,孩子和家长互相监督,共同改进,实现了通过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通过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通过一个社区影响社会的教育目的,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进程。

2、走进社区,实践体验。我校适时与设区、居委会联系,争取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挖掘校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走进福利院敬老扶幼献爱心;走上社区清理野广告,走上街头打扫街道,争做“环保小卫士”;走进共建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送苹果献真情、、、、、、孩子们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在体验中感悟人生。

三、基本成效

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思想认识到行为习惯,从常规教育到系列教育,我校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网络,使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得以扎实有效的开展。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研究,我校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编汇了《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手册》《教师文明评语集锦》《教子心得文集》以及《南山路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汇编》等文集。教师和学生的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当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树文明校风”的良好风气已经在南山路小学扎根、开花、结果。

四、推广普及和社会反响

2006年3月和2007年5月,我校两次成功地承办了芝罘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我校精心积累的各种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材料和看板以及400名学生表演的大型文明礼仪团体操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把我校的德育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我们在长期的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于2007年3月编创了适合我校特点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校本课本《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并且开设了小学生文明礼仪小本课程。同时在2007年的区政府有关领导的德育工作调研会议上我校做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经验交流,其他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经常到我校来学习文明礼仪的经验的做法。

7.礼仪教育教学随笔 篇七

一、礼仪是中华民族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孟子言:“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社会首先是人的社会, 社会的和谐也首先是人的和谐。“人和”, 取决于人的素质, 而人的素质, 则需要文化的影响。《易经·贲卦》之《彖传》说:“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文化”的要点就在于“化”字, 也就是教人如何做人。由此来说, 打造和谐社会的工程, 就是打造人心的工程, 而打造人心的工程, 就是打造和谐文化的工程。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价值体系。1983年,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接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 曾一语中的的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 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的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 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 西方盛行宗教信仰, 人们的言行规矩都受上帝左右;而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 宗教意识淡漠, 人的言行举止受大众的礼节习俗约束。从古代中国的家庭到家族, 再到国家, 都是按照“礼”的原则建立起来的, 从国家典章制度到人们生活中的建筑、服饰、行为交往等等, 无不贯穿着“礼”的精神。数千年来, 在礼的教化下, 中华民族形成了忠恕诚信, 温柔敦厚, 勤劳俭朴,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的善良淳朴的民族性格。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民族作为“文明古国”所特有的人文传统, 是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所独具的民族品牌。正如有人说:它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 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

二、礼仪具有整合社会功能和政治法律的作用

孔子说“礼仪立, 则贵贱等矣”, “礼达而分定”, “礼可以安国家, 定社稷”, 并明确提出“礼之用, 和为贵”的思想。这点出了“礼”的社会历史价值, 即社会和谐之本。“礼”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 在古代, 它做为一种法度, 严格维护着社会的秩序。据史书记载, 早在尧舜时, 礼仪就已相当完备, “慎微五典, 五典克从”, “五典”即指父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五常之教”。在我国, 以“礼”治国的时代可上溯到西周, 在周代, 礼仪习俗发展得颇为繁杂, 渐成法定制度, 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儒家文化, 是古代中国“礼”制建设的集大成者。在儒家经典《礼记》中明确地记载:“道德仁义, 非礼不成;教训正俗, 非礼不备;纷争辩论, 非礼不决;君臣上下, 父子兄弟, 非礼不定;宦学事师, 非礼不亲;班朝治军, 莅官行法, 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 供给鬼神, 非礼不诚不庄。” (9) 言简意明, 道出了“礼”在道德修养、导民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显示了“礼”是标明社会秩序、规范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儒家还提出了许多各具含义和作用的礼节。它们综合了民俗、宗教、伦理、艺术和美学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 其目的, 都在促使人心向善, 敦厚庄敬, 相互和睦。这对于陶冶人心、改善人际关系, 稳定、和谐与发展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

“礼”以尊敬为前提, 保障社会的“安定有序”, 体现的是“法”的功能;“乐”以和顺为先导, 使社会“充满活力”, 体现的是社会的“民主”氛围。“礼”在古代, 其本身就具有“法”的作用, 代表着法的公平正义, 在现代社会的法制建设中也有着明显的作用。“法治”主要靠外在强力来维持秩序, 而“礼治”靠人人礼貌规矩而获得秩序, 也即通过“教化”产生“内化”, 达之自律。“明礼则守法”, 明礼的人, 就能做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四勿”是一个人道德高度自律的体现, 如果人人都能以“四勿”来律己, 社会上就可避免违法乱纪的现象。“心”生“敬”、“敬”生“礼”、“礼”生“和”;反之, “非敬”生“非礼”, “非礼”生“争斗”。所以, 普及礼仪文化教育, 加强礼治, 更有利于从根本上净化人的心灵, 纯正社会风气, 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促进社会的和谐。

三、礼仪具有激励社会个体成长的作用

孔子说“不学礼, 无以立“, 《荀子》也言:“礼之于国家也, 如权衡之于轻重也, 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 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皆在强调“礼”对做人、做事、治国的重要作用。

8.幼儿的礼仪教育 篇八

【关键词】礼仪教育 营造氛围 榜样示范 随机性

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学前期的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礼仪教养、良好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引导。 

首先,优化教育环境,营造礼仪氛围。让幼儿在讲礼仪的氛围中,学会礼仪规范。如每天早上幼儿来园时,在幼儿园的大门口有礼仪小标兵和带班老师,用热情的微笑、真诚的问候,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个个礼貌的动作,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每天幼儿来园期间,整个幼儿园洋溢着温馨,问候声、道别声传播着礼仪的气息,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初步养成了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其次,重视榜样示范,强化礼仪行为。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我们的一举一动是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幼儿。在工作中我们要经常使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见了熟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爸爸妈妈说话时不应去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說“对不起”;不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帮忙时应说“请”等等。

家长也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俗话说:“教子千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的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一天周末去逛街,无意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位小女孩逛街,穿得很漂亮。妈妈手里还拿着一瓶“绿茶”饮料。女孩说:“妈妈给我喝一口”。瓶中的水不多了,女孩一下就喝完了。于是拿着空瓶跟着妈妈走。大概1分钟后,妈妈说:“拿着空瓶干什么,扔掉吧,多累呀!”说完随手一扔,女孩回头看了一下。还是跟着妈妈走了。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 孩子这一张“白纸”画的好还是坏,父母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正己化人。

同伴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根据群体参照理论,群体具有规范和比较的功能--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基础以及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所以,教师要重视为幼儿提供能够观察、可以参照的同伴榜样。教师对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也会使其他的孩子“看有形象,学有榜样”。

最后,注重礼仪教育的随机性 。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活动、一事一物一节课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教育,又要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随机教育。如: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在上下楼梯、进餐、喝水、入厕等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遵守秩序、排队等候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适时的进行随机教育。发现幼儿正在浇花,教师用称赞的语气表扬幼儿:“你主动给花儿浇水,是老师的好帮手,是不是?”幼儿肯定会高兴地回答:“是”。这时教师趁热打铁说:“如果把你刚才踢翻的小椅子扶起来,你会成为老师真正的好帮手。”这时幼儿肯定会自觉收拾。教师要及时奖励,并在同伴面前表扬幼儿,变批评为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也会逐渐改变。

重大的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好时机,利用“教师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让幼儿学会并懂得关爱、孝敬和感恩。

9.礼仪教育教学随笔 篇九

自成为一名教师以来,己走过十年的风风雨雨,在这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有苦也有甜,有累也有乐,有困也有豁。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教师真挚的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热爱,才能奉献。我的教学宗旨是:爱而不溺,严而有格,耐心细致,一视同仁。对“好学生”不“一俊遮百丑”;对后进生关心备至,增加感情投入,想法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加之因势利导,使之逐步完善自我。

对学生的要求严格:一是严而有格,就是说对学生的要求有标准,教育方法不出格;二是严中有爱,和学生相处从不借口严格要求,而对学生摆出一副冷面孔,一派咄咄逼人的气派。要知道,一份严格之水,要渗上九份感情之蜜,才能酿成教育的甘露!

10.礼仪教育总结 篇十

尤小燕

本次学校为我们班主任展示了两节非常生动的礼仪教育班会课,为我们以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我身在其中很有感触,从中我汲取到了很多的精华。

一、我的感想

这两节课都是围绕“课间礼仪”展开的,活动形式多样,环节清晰,环环相扣。两位老师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抓手,通过丰富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让孩子先投入其中,这节课才有教育意义。比如丁老师设计了谈话导入;然后是通过讲故事,小品小组讨论;再是下发礼仪银行给自己打分、雏鹰争章;最后是制定课间礼仪公约等环节。周老师则设计了利用视频讨论、歌舞表演、礼仪银行排行榜、知识竞赛、雏鹰争章颁奖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让孩子们都十分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意义。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两位老师都充分挖掘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以次为契机从中领悟到一些道理。比如丁老师用了班级曾经发生过的“玻璃窗事件”,让当事人说一说,让其他同学评一评。而周老师让骨折的学生说了自己的心理话。这样不仅让一些曾经发生过事故的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课间文明休息的重要性,也让其他学生敲响了警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我的反思

在听过这两节课后,我意识到了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学生理解文明礼仪常识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及时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行为的具体做法,让学生既学礼仪,知礼仪,又用礼仪。比如我在《礼仪教育》课上创设了几种“为人着想”的礼仪情境来训练学生尊重他人的文明礼仪,设计的事例必需真实,能感染人的,有针对性的,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如:(1)家里长辈上班回家后,小朋友们应如何做?(2)爷爷、奶奶生病了,小朋友应如何做。(3)在化共场合如何才能不打扰别人等等。学生在表演节目中充分表现自己,在自我情感体验,自我感受中产生顿悟。学生明白了怎样尊敬师长,在公共场所怎样做是对的。

针对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我在课上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详细,提高可执行性。如: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的礼仪。和别人见面时要说声“你好”、“您好”;跟别人道别时说声“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得到别人关心、帮助、支持时要说“谢谢”;打扰了别人或有愧于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自己道歉时应该回话“没关系”、“别客气”等。这些要求非常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的遵循。

情感教育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我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同时,必须遵循学生教育规律的特点,善于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以情感为武器强化礼仪。我的具体做法是:

1、老师的榜样。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她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2、家长的配合家校互动,形成合力。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切实加强教师家访工作组织管理,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3强化。小学生年龄小,实践的自觉性较差,有些道理课堂上容易认识,但在平时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认识的差异。教师应注意到给予及时指导,及时强化,使课堂上获得的认识在实践中得到充实、巩固。文明的礼仪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我在班会课上是采取以下方式训练的:(1)是实践练习。它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在进行“如何做客”的行为训练时,我首先创设情境,然后指导学生“做客”练习时,要求学生准确用好“您好”、“谢谢”、“再见”文明用语。并不断指导学生,让座、开门、走姿、坐姿等,使其不仅语言文明而且落落大方。(2)是开展活动竞赛。这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进行训练的方法。我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开展礼仪规范表演比赛。在大家的注视下,同学们会全身心投入,从中体验着讲礼仪的愉悦,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问答式竞赛,我出示问题:如,怎样尊敬老师?与长辈说话时注意什么礼节?怎样打电话?父母的同事亲友来访时你该怎样做?等等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赛,看谁懂得多,回答的得体的,请组内同学实际操作一遍,最后,根据实际表现,评出“优胜小队”“最佳礼仪少年”。

上一篇:小学新教师工作心得下一篇:离婚协议书标准版本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