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不能太夸张

2024-08-22

简历不能太夸张(共9篇)

1.简历不能太夸张 篇一

扩大夸张为了达到生动幽默效果,我们往往人为拔高事物特点,使之更高,更强,更快,更多,甚至达到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神奇效果。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相反,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处说,使之更低、更弱、更慢、更少,达到数倍缩小作用。时间夸张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是先出现的,或者把先出现的事物说成后出现的。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2.做人不能太自我 篇二

做人不能太自我春节回到湖北老家,亲朋好友相聚一起,自然是高兴非常,聊的话题少不了是工作生活中的喜怒忧乐,以及各自的心里话。当然,对社会风气、人间冷暖,包括为人处世等也无所不谈。除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改善的肯定褒扬之外,对社会教育管理不到位,人们道德缺失,相互关系存在不讲诚信等也是气愤有加,忧心忡忡,期待着在新的一年里有所改变,特别是要和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做人上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更多的关心他人,顾及社会。

人们在谈论社会风气和人与人的关系时,列举了许多身边发生的事情和现象。诸如有的人在工作中做出了一点成绩,对单位有点贡献就期待着领导的提拔和组织上的某种照顾,而没有去考虑新的创新发展,即使原有的进步也是大家帮助的结果;有的人为别人做了一点好事,给予了一点资助,就到处宣扬,期待着社会的肯定,他人的感谢回报,却忘记了出手助人是善心,是在尽义务,不期待回报的,何况回报不回报是别人考虑的事情;还有的人在工作生活或学习上给予了他人一点帮助,就以为比别人强多少,有恩于人,甚至在往后的交住中旧事重提,特别是当自已有所事有所求时,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得到他人帮助时大为恼火,心里愤愤不平,不知道这样做违背了自己的初衷,等等。类似现象还可以举出很多,做人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考虑社会效果和他人感受的人和事也不少见,是值得引起我们深深思考的,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要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与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就会有喜乐忧愁,不可能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仙道和超人。一个人想要完全脱离自己生存的社会和环境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他不想在这个世界生存。可见,社会的教育管理,家庭教育引导,以及身边人的言行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定要重视社会教育与管理,家庭的教育引导和个体行为的培养。从个人来说,要主动融入社会,接受社会的教育与管理,按社会规范和要求去做;要认真听取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他们毕竟是“过来人”,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有所作为”的;注意向身边的先进楷模学习,因为他们言行体现着当代的精神和价值。无论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有无回报和好处,哪怕是有些伤害,也初衷不改,乐善好施,秉持自己的品格与风尚。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继承与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尽自己之力为社会为他人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在“我为人人”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同时赢得“人人为我”的机会和可能。虽然我们不能达到“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至高境界,但也总不能停留在“毫不利人、专门利已”浅层次上。试想,如果一个人只想着别人为自己做好事、作贡献,自己不为别人做点好事、作点奉献,在那里斤斤计较,吹毛求疵,那肯定也活得不自在、不舒坦,没有了朋友和情谊;如果一个社会缺少了互相关爱和帮助,都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冷漠,没有关心的话,社会就要出问题、出乱子,稳定和谐也将不复存在。简单就是幸福。为集体着想。

3.人生不能太忙作文 篇三

我们有没有忙得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了?方向到底对不对?人生踏出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我们都觉得踏得快,踏的步伐大就是赢了,其实不然。首先方向要对,方向错了,适得其反,徒劳无功。所以人生不能太忙,得有冷静下来思考方向的一个空间。

所以现代人生活,不能走向”忙、盲、茫“的.人生。我们看老祖宗造字,这个”忙“字怎么写?心死了。所以人家问我们说:”你最近怎么样?“我忙死了!我好忙!那就是心死。以后人家问:你最近怎么样?”我最近很充实,过得很有意义。"绝对不能忙死了,因为人一忙,心就定不下来,这个时候看不到自己内心的状况,也看不到身边人的需要。

4.人不能太善良经典语录 篇四

2、以前常常看到报纸上刊登着各种好人好事,对于这些好人,我们在心里都充满着敬佩之情,也非常认可这种做法。

3、有一天,你没有做,换来的是别人的费解,

4、反而会在崛起是反咬你一口!

5、我善良,所以我甘愿对你收起伪装

6、做人真的不能太过于善良,因为你没有火眼金睛,你不知道你的善良帮助了什么人,你更不知道你的善良会带来什么后果。我们的生活需要善良,可是有些时候我真的不敢去善良。

7、对无限索取的人,要及时拒绝,

8、那时,小云终于明白了,有些忙可以帮,有些忙不可以帮。善良是好事,但没有底线的善良,只会让自己被伤害。

9、凡事都有个度,过犹不及。善良也是要分场合,看事情的实质的。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就教育我们为人不能太迂腐,救命也要看应不应该。做每一件事前都要仔细想想——有没有必要,是不是应该,有时候心肠有一点未必是件坏事情。我一向认为溺爱是害,放纵是灾。有理性的善良才是我们应该提倡和鼓励的。

10、什么是“乡愿”?就是两边谁都不得罪,在哪儿都是好好先生。这样的人往往没有立场,无法坚守大是大非的原则。于此,对于“是”的一方,他是好好先生,对于“非”的那一方,他也是好好先生,这样行吗?这种“和稀泥”是最要不得的。

11、有一天你会明白,人不能太善良,因为人们只会挑软柿子捏。如果事事太大度和宽容,别人也不会感激你,反而会变本加厉。人就应有点脾气,过分善良会让你丢失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过分善良也是一种傻。记住一句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凡事适可而止,善良过了头,就缺少心眼;谦让过了头,就成了软弱。

12、曾经对你的感激,慢慢都变成了习惯;

13、“善”是有原则的:即便我们对别人好,也要有原则

14、有便宜,你占了我淡然一笑

15、答案是肯定的,人善良,好.遇到无法思虑或解决的事情,归结于一个自己想当然的原因,这是很荒缪的你说的类似的情况,或许超出了你的思维范围,或许你真的是太善良了,但这“人太善良不好”有什么关系呢,我愚以为,不是善良不好,二是善良不合适罢了.正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一直用“善良”去交际所有的人,是不可能都成功的,你要看到,你的“善良”还是交际成功很多朋友的嘛.“我是这样的一个人,或许每个人和我相处一段时间之后都会觉得我是个大好人,很善良”你说呢?就像,没有万能的公式可以把所以的题都解决,所谓的“万能公式”也是有前提条件的撒.

16、有利益,你抢了我无奈一笑

17、当一个人善良到没有底线,

18、我们只能说,在适当的冷漠中,保持住自己内心的本真,不要迷失了自己的心就好。

19、而是要最终慢慢学会自己疼爱自己。

5.幸福不能太随便900字作文 篇五

那天晚上,夜色渐浓,我和妻子在外面散完步,正往家走。一阵吆喝声——似乎是我熟悉的声音,吸引我的脚步。我示意妻子去探个究竟,三脚两步,我们来到地摊前,她正在努力吆喝着。这让我惊诧不已,一时以为看错了,我揉了揉眼睛再看,真的是她,这是我曾经的恋人莲。

是的,千真万确。那年,我和她大学毕业,来到这个陌生小城。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我认识了她。她的温柔,她的美丽吸引了我,在那个豪情万丈的岁月,这些现在看来并不重要的东西,对我却很珍贵,我追求她,经不住我的爱情攻势,她终于成了我的女朋友。在我们相处的日子里,我坦诚我的家境平淡,负担较重,但我誓言旦旦地对她说,我会积极工作,尽力创造条件给她幸福。了解了我的一切,她留下一句:我们不适合,头也不回就离开了我。

我的爱情玫瑰还没来得及纵情绽放,就无情枯萎了。我在痛苦中度过那些苦不堪言的岁月,直到碰到我现在的妻子娟,才开始我新的生活。后来,听朋友说,莲看上一位老板,老板年轻,有风度,更有钱,她和老板去广州发展了。这位老板专门为她开了一家公司,为了博得她的好感,也用金钱证明老板对她的倾心,公司法人代表写她的名字,在银行的信贷也是她的名字。

在那个寂静的夜晚,我正在为我的房子装修发愁,我接到莲的电话。她给我描绘她现在生活的.美好。没想到成功对于她真是那么简单,她还细说我和她过去短暂的感情,我知道没有金钱作基础的爱情对于她,只能是雾中花,水中月。在现实面前,我不得不低头,不得不承认,她是成功者,我羡慕,我佩服她的命好。

我本想放下自尊向她借点钱来装修房子,我买这套房子交了首付后,没钱装修了。妻子知道了我的想法,叫我慢慢来,不要着急,借钱的事我就放下了。我和妻子工作之余,四处打工,省吃俭用,装修搞定了。搬进新房,我的生活平静和谐。

谁能想到,她的“丈夫”是个有妇之夫,得知事情真相,莲悔恨交加。不久,她的那个老板男朋友人间蒸发了。莲四处打听,结果,发现这个男人的名字是假的,真正的姓甚名谁无从知晓。最让她揪心的是,这个男人拿走所有积蓄,留给她一大笔债务。她才如梦初醒,难怪她开的公司要写她的名字,债务全由她来承担,债主上门,她不得不东躲西藏,她的公司破产了,她变得一无所有,她不得不到处流浪,靠摆地摊来维持生活。

莲说,过去和我谈恋爱没有好好珍惜,以为有钱、长得帅的男人爱上自己是幸福的。那个男人还给自己开了公司,以为成功很随便。看那些渴望成功的人,在努力拼搏,在梦想里苦苦追寻,我在暗自庆幸呢,可自己的这种成功,只是昙花一现。

6.网站每天更新数量不能太多 篇六

这就是我每天做的,不要笑,相信大部分个人站长都和我差不多的。网站更新一个多月了。也有些心得体会了,这里就是感觉网站文章的每天更新不能太多。

我每天更新的文章就是十几到二十篇左右,低于十篇太少,多于二十篇,一来自己时间不够,二来前断时间的经验告诉了我,多了也不是太好,

每天看文章,好多都是说,搜索引擎怎么样了啊。这又K了,那有贬值了什么的。联系自己前断时间的更新思考了下,感觉文章每天更新太多也不是个好事。采集的就不要说了,到别人的网站上去复制些垃圾文章,百度已经收了不知道多少边了,你这时还来发表,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别以为采集为你省了不少的事,其实他为你的将来隐藏了很多的麻烦的。

然后就是不采集,自己复制了。这样有的人会说,我这个不是采集的,我是自己采的。一个是人采,一个是机器采,这是两回事的。可对百度来说这结果不还是一样的嘛!最起码我们的时候也要稍微改改啊。让百度以为是你自己的才行啊。网上叫这个伪原创。

7.简历不能太夸张 篇七

李洪兴

微信几乎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配,微信红包更是一度点燃了社交世界的激情。然而,微信红包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增强社交黏度,用不好就会“伤人伤己”。

最近,辽宁一学校的老师就把微信红包用“歪”了。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辽宁铁岭的一老师把成绩表发到了家长微信群里,并留言要求家长发红包,凡是不及格的分数要按照一分一块钱来发,红包标上“惩罚”二字。实际上,孩子考试不及格,家长肯定“内心是崩溃的”,如今又要发“惩罚红包”,试问如何计算他们的心理阴影面积?这样的微信红包未免过于任性了。

不能冤枉美好的初衷,也不能纵容过分的言行。按照老师的说法,提议家长在群里发红包有多重考虑,归结起来无外乎三点:其一,加强群组中老师与家长们的互动;其二,“刺激”考试不及格学生及其家长再接再厉;其三,既督促孩子学习,又加强班级管理。如此看,老师的想法和初衷都“看上去很美”,但是用“惩罚红包”的方式表达出来,显然变了味。无论从情理还是规定出发,老师要求家长发红包属于“逾界之举”,家长不认可、学校不同意、教育主管单位也不允许。

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关键不在于手段如何跟上时代,更在于是否具备适应性和可及性。正如该校一位负责人所言,“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管理班级的新点子、新方法”,这样的尝试值得点赞、鼓掌。不过,能否用红包的形式、是否用张贴成绩的手段,都值得商榷。而这并非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孤例,诸如大学老师发口令红包点名、微信点名、刷脸点名等,都曾一度引来争议。不难发现,“新技术+教育”有可能出现像慕课这样的共享教育典范,也可能出现像“惩罚红包”这样的尴尬尝试。事实证明,不考虑学生及家长的可接受度和可适应性的教育管理创新,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也意味着所谓“教育创新的可及性”为零甚至是负数。

“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高校如此,中小学更是如此。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在内的任何教与学、学与思、思与辨的活动都要做到精细、有序、科学。改革不能随意,创新不能任性,尝试不能走偏,这样才能让老师、学生与家长在共同获得知识教育的同时,收获品格教育,“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也不会沦为一句空话。

“分数惩罚红包”凸显异化的教育观

斯涵涵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辽宁铁岭县一老师,将成绩表发送到家长微信群,同时提醒家长按照约定,将孩子不及格的分数按照科目,一分一块钱发红包。一些家长觉得老师的做法欠妥当。当事老师称是为让家长督促孩子学习,今后不会再这样做了。县教育局表示老师这种做法是不允许的。(1月15日《华商晨报》)虽然当事人王老师解释说,让家长发红包,只是想让家长配合老师多督促孩子们学习,消除不及格。但此举有三大不妥:

首先会给考试不及格的家长和学生造成巨大压力。不公布考试分数在很多国家是一种惯例,甚至每次考试之后老师发卷子都会背过来发,因为每个人的成绩都是隐私,不能公布更不能排名。但这位老师将学生期末成绩群发到微信群里,不啻于当众批评不及格的学生,也让家长“颜面无存”,并“强迫”用发红包予以弥补,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及人格尊严;再则,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不少家长发“分数惩罚红包”几块钱到几十块钱,每次每个人貌似不多,但学校考试较多,如果每次考试不及格都要发红包,积少成多,长而久之必成后患;其三,一分一块钱,如此将分数与金钱直接挂钩,会给孩子留下金钱万能的印象,可见这样的教育观念与督促方法实在错得离谱。

学生考试不及格有个体、家庭等多方面原因,但老师的责任首当其冲,理应进行反思,是学生自身没有好好听课还是家长督促不够?还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让学生不适应?该如何沟通改进,而不是将责任一股脑甩到家长身上。况且,如果家长发了红包就可以用心督促孩子学习,考试及格,那还要老师讲课作甚?索性大家都发红包好了。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老师承担教书育人的时代重任,其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不及格”红包将考试的分数金钱化,是赤裸裸的教育功利化,折射一些教师师德师能的“不及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分数惩罚红包”凸显异化的教育观。每次考试都要公之于众并要求发红包,老师的“强权”、家长的焦虑、分数的压迫都将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将使孩子早早陷入不能正确认识分数、认识自我、认识考试的误区,老师的所作所为也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示范,错位的金钱处罚型教育观、错误的价值追求,非常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但立即纠正。

红包惩罚家长让教育变了味

直隶巴人

1月11日晚,铁岭市民王女士(化姓)在孩子班级家长微信群内,看到了班主任发送的一条信息:“各位家长: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三年后考上高中,那么你们就按照我们考试前的约定,所有的科目以及格为标准,不及格者差一分发一元红包。群里多少人就发多少份。”(辽一网-华商晨报 1月15日)

快过年了微信里红包多了,可没想到的是微信红包竟能和孩子的考试分数挂上钩。如果孩子期末考试不及格,在铁岭的这所学校家长要被老师罚红包了,“红包惩罚”家长的做法引发家长和网友的热议。有家长认为:严师出高徒,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学习,谁都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如果老师不督促,家长们可能都有借口没时间管孩子,这样做可以理解;也有网友认为:学生考试不及格,老师也有责任,红包惩罚家长这是索贿,这种方法不足取„„ 孩子考试不及格,老师心里恼火可以理解,但“红包惩罚”家长的做法显然很不理智。一是农村家长挣钱不容易,几元到二十元不等的“红包”,不仅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还会让家长在班级微信群里抬不起头来,更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很难堪。二是中小学校规中明确规定,老师不准接受家长任何形式的钱物。让家长发红包老师抢,这和索取家长的“红包”并无本质区别。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师生之间不应有不当的经济往来,虽然微信红包很多人把它当娱乐,可一旦涉及老师就该谨慎。三是用这种创新方法督促家长,太过于随意,不仅社会影响恶劣,相反可能出现反效果。

红包惩罚家长,让教育变了味。什么是教育?教育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孩子不好好学习,成绩差,固然跟家长没时间好好管孩子有关,但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激励方法,用“仁而爱人”的情怀,用润物细无声的师道来教育化人。很多人都知道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遗憾的是在“成绩为王”的当下,一些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少了耐心,多了惩罚。罚站、罚跑圈、罚扫地,罚钱,罚家长„„惩罚教育、功利教育虽然能让有的孩子“知耻而后勇”赶上来,但也极易让孩子走向反面,背上沉重的负担,或自暴自弃,这样的教育很多时候违背了育人的本质。

教育应该是纯粹的,不应该掺杂和钱有关的东西。成绩差的孩子每个班都会有,不能一着急就整些奇葩的点子,管理方法可以创新,但不能太随意,更不能以公开学生成绩的方式惩罚家长。消除不及格的孩子,老师可以和家长私下通过其他方式沟通孩子的学习,也不妨在微信群里让成绩好的家长介绍学习经验,让家长共同探讨,想办法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用知识和智慧彰显教育化人、育人的本质。

考试不及格发红包,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好吗?

查睿

众所周知,教育本就讲究耐心和方法,想靠惩罚性红包来提高成绩,真的太异想天开了。

发红包的理由有很多,没想到,考试不及格也是其中一种。

近日,辽宁一初中老师将期末成绩表发到家长微信群,要求所有科目不及格者,差1分发1元钱的群红包。

其实规则也不复杂,一条短信就能讲清楚:“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三年后考上高中,那么你们就按照我们考试前的约定,所有的(7个)科目以及格为标准,不及格者差一分发一元红包。群里多少人就发多少份。”

有记者发现,微信群里共有42个人,家长们发送的红包数量一般在10个左右,金额从几块钱到20多块钱不等。但值得注意的是,群里的红包也并非进了老师的口袋内。老师表示:“红包我也抢了,但是也通过红包形式发回给了家长们。”

看上去1分抵1元,并不是很贵,但孩子成绩太差的话,家长也会吃不消。比如班级里来自农村的一位家长,算完之后发现自己要发一两百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人发,而自己不敢发。

这件事在网上一经曝光,也引来了舆论纷争。校领导赶忙表态,惩罚性发红包不合规,已被叫停。涉事老师也承认了错误,表示不再犯。

乍一看,不及格就得发红包有点荒诞,但也许并非毫无道理。

“老师的做法并不是想要大家的红包,再说老师一个人也不可能抢到所有的红包。”东方网认为,老师的的初衷和目的,是希望以此来督促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减少不及格现象,让孩子都能够学习进步,顺利考上高中。

至于不及格就罚款的做法,也不是这位老师的首创。“只不过当时还没有微信红包,而是直接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进行经济处罚,一分一块钱或者是几块钱,然后把这笔罚款充做班费,或者是给学习棒、成绩好的学生当成奖学金。”东方网表示,现在的学生不及格,家长发红包,不过是过去的老办法披了一件新外衣而已,从性质上来说并没有任何改变。

另外,正如这名老师所言,发红包不为敛财,而是一种班级管理手段。毕竟让家长“小出血”一把,能换来对孩子成绩的重视,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方法,我想这也是把老师逼得没办法了。”网友“Healerus”认为,这件事还可以侧面反映出,老师也算是负责任,“否则老师完全可以不闻不问,岂不更省事?”

网友“若冰淩”表示说:“优秀孩子是家校教育的合力结果,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都是同样的老师教,学生成绩差别咋那么大,作为家长不找找原因?”网友“小-3-鬼”觉得孩子成绩欠佳的家长也该反省:“那些觉得教育完全是学校的责任的人,是不是该想想,自己是否为孩子的学习做过了什么。”

因此,网友“Skybig哟”建议:“大家都曾为人弟子,对自己的授业恩师尊重一些,就算个别老师担不住为人师表四个字,也不要以偏概全。”

即便老师的初衷不差,但简单粗暴的方法论也能透露出老师对教育本质的误解。

就像网友“马丁马小虎”说的:“一抓就行,一罚就行,是部分老师的法宝。”他认为,惩罚性红包并不是块儿八毛钱的事儿,“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成绩不好谁更应当承担责任?难道不该是老师给不及格孩子家长发红包表示歉意吗?”

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学习真的和金钱直接挂钩,也并不是个好事。东方网评论说,不及格就发红包,人为地把学习和金钱扯上了关系,让成绩也沾染了铜臭味,对于背后的孩子来说,很可能会起到反面的作用和影响,好像是在告诉他们,学习好就可以省钱甚至是挣钱,学习不好就要被罚钱,难道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金钱?这样的观念,未免太过狭隘。

更不用提,惩罚性红包,会加重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好,同时家境也一般的家庭。事实上,的确已经有家长为此有所怨言。

回归孩子本身来说,《半岛都市报》认为,惩罚性红包会给考试不及格的家长和学生造成巨大压力,不啻于当众批评不及格的学生,也让家长颜面无存,也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也许惩罚性红包还不是重点,关键的是,背后反映出部分教育工作者“无意”滥用职权的行为,更值得质疑。

《市场星报》认为,保护未成年人基本权益,学校负有神圣的职责。教育部曾出台《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这位老师在微信群中公开学生成绩,显然与教育部规定相违背。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分数成为学生隐私,已经形成一种社会共识。”文章表示,强行公布分数和排名,是一种严重的歧视行为,是对学生隐私、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权利的严重侵犯,必须予以制止。

众所周知,教育本就讲究耐心和方法,想靠惩罚性红包来提高成绩,真的太异想天开了。

这事虽然看上去小,也不要掉以轻心哦。

罚”家长发红包不是好方法

木须虫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辽宁铁岭县一老师将成绩表发送到家长微信群,同时提醒家长按照约定,将孩子不及格的分数按照科目,一分一块钱发红包。一些家长觉得老师的做法欠妥当。当事老师称是为让家长督促孩子学习,今后不会再这样做了。县教育局表示老师这种做法是不允许的。(1月15日《华商晨报》)

应当可以理解当事教师的良苦用心,“罚”家长发红包不是目的,特别是早在去年9月,该教师与学生家长约定,希望家长们能够配合督促孩子学习,减少不及格现象,提高学生成绩,也算得上是对学生负责。显然,当初的“约定”是一种制约手段。

然而,“罚”发红包客观来说也是一种惩罚措施,哪怕额度再小。必须正视的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并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也就是说不是权力相对人的关系,这也意味着,教师没有对家长处罚的权力。

不过,这也不宜看作是教师刻意越权,利用教师身份对家长的影响有意胁迫,而是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即方式方法的问题。应当来说,教师与家长都希望学生主动学习,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具体到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方法,每个家庭、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也就是说单纯让家长督促学习“大而空”的要求,而不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往往再好的善意也会落空。事实上,个案也是明证,老师提前打招呼并有“约”在先,仍有那么多学生的成绩不及格,足见用“罚”家长发红包来倒逼并不是好方法。

事实上,家长督促学生学习的短板通常都在方法上。一些家长工作忙、生存压力大,平时可能没太多时间督促孩子学习,而一些家长的确也经常督促孩子学习却效果欠佳。其实,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师需要遵循,家长同样需要遵循。家长有督促学生学习的责任,教师与家长沟通却不仅仅只是给家长落实责任、施加动力,而是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优缺点、在校表现、学业状况等等,向家长提出具体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家长的情况,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学习的困难,沟通互动需要从技术层面上搞好配合。

罚家长发红包太过荒唐

维扬书生

近日,辽宁铁岭一初中老师将期末成绩表发到家长微信群,要求所有科目不及格者,差一分发1元钱的群红包。有学生家长计算后发现,如果按要求做的话自己得发一两百元钱红包,认为老师此举欠妥。随后老师辩解,只想让家长多督促孩子学习。(1月16日《华商报》)

辽宁铁岭一名初中班主任老师罚家长发红包一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广泛争议。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的老教师,笔者觉得罚家长发红包太过荒唐。

荒唐一,班主任通过微信群与家长建立联系,传递班级管理信息,发布有关考试、放假、作业通知,确实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但是家长微信群不同于一般的同学群、战友群,更不同于亲友群,无论班主任是不是该家长群的管理员,班主任在家长群里都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说,班主任是家长微信群里最有分量、说话最有影响的VIP角色,班主任在微信群里与家长交流,一定要把握分寸,谨言慎行。家长之间互相要求发红包无伤大雅,发与不发,纯属自由,但班主任让成绩不及格的孩子的家长在微信群里发红包,家长就要掂量掂量了,一般而言,家长心里即便有一百个不愿意,但大面场上也不会不给班主任面子,家长被罚发红包,明显有老师利用职权胁迫他人就范的成分。

荒唐二,班主任将每个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直接发在家长微信群里,这就等于将所有学生的隐私暴露在公众面前,这一做法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无疑是一种伤害,等于是在人家伤口上撒盐,对家长来说也是很伤自尊的一件事。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家长大多希望老师把考试成绩晒在网上,借此收获许多“羡慕嫉妒恨”,但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希望知道的人越少越少。老师不问三七二十一将所有成绩一股脑儿公布在家长微信群里,显然没有顾及到一部分成绩不佳学生的颜面,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班主任可以在微信群里公布前五名或前十名,公布各类奖项的获奖者名单,对考试成绩暂时不理想的那些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面谈、电话约谈或QQ、微信私聊等与家长沟通,探讨老师和家长更紧密配合提高教育效果的手段和方法。

荒唐三,罚家长发红包,本意想引起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督促孩子提高成绩,形成家校合力,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发红包是中国新年的一种习俗,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别人,也就是说,发红包发的是开心,发的是祝福,可是让成绩不及格的家长发红包,传递的不是快乐,它不但是对家长的一种经济惩罚,更是一种心灵惩罚。家长在请微信群里看到自家孩子成绩不及格窝了一肚子的火,本来就觉得很丢面子,可是“屋漏偏逢连天雨”,班主任竟要求他们给其他人发红包,做家长的能不心痛吗?“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三年后考上高中,那么你们就按照我们考试前的约定,所有的科目以及格为标准,不及格者差一分发一元红包。”人们不禁要问:按照老师事先约定的标准发红包的家长,就希望孩子三年后考上高中?不按老师说的做的家长,就不希望孩子三年后考上高中?这是哪一家的逻辑?考得好的孩子的家长,既收获成功的喜悦,又能抢到红包,可谓喜上加喜,而考试不及格孩子的家长,丢了面子又丢“里子”,可谓祸不单行。按照差一分发一元红包的标准,有位王女士要为孩子发近二百元的红包,其他家长可以从红包大小推断人家孩子离及格分的实际距离,难怪有网友笑称:还好毕业了,不然家里连米缸都输了。

孩子成绩不及格,负主要责任的当然是孩子本人,家长固然有督促不严的责任,但做教师的也要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的成就不在于让基础本来就好的学生考出高分,而在于让基础差的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学生成绩不及格,说明教师对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点对点帮扶不到位。照那位班主任的逻辑,孩子没考好,家长被罚在群里发红包了,那该班的任课教师要不要在群里给家长发红包表示歉意?

8.简历不能太夸张 篇八

做人不能太贪心3(阳阳日记之三十五)作文

做人不能太贪心3――读《秃山开门》有感(阳阳日记之三十五)XX-08-23星期四晴我看了《格林童话》里的一个故事,名字叫《秃山开门》。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两兄弟,住在同一村子里。哥哥很富,弟弟很穷。哥哥从不关心弟弟,弟弟挨饿他也不管。有一天,弟弟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一座光秃秃的大山,弟弟呆住了。忽然有十几个强盗冲到山前,只见强盗在山下下了马,对山喊道:“秃山快开门”。大山就开了一条大缝,还透出金光。他们进去后就合上了。后来那帮人又出来了。他们又对大山喊:“秃山快关门”。他们走了,弟弟也想去看看。他便学着大汉叫:“秃山快开门。”门开了,他走进去,看到一堆黄金,便带走一些。他又叫:“秃山关门”,然后回家了。回到家,就把事情告诉妻子。后来被哥哥发现了,便问:“你怎么会有那么多黄金?”弟弟没办法,只好把事情告诉了哥哥。哥哥立即去拿黄金。他按弟弟说的.做,果然和弟弟说的一样。他便到里面去拿,他拿着一大袋了,想出去,可他把咒语给忘了。过了一会儿,强盗来了,便把哥哥砍死了。这就是贪心的下场,贪心是没有好处的。可悲啊!可悲!

9.生命不能太负重哲理故事 篇九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地找到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刺破双脚;手也受伤了,血流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可为什么我还找不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是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时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着它,我才走到您这儿来的。”

于是,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什么?扛着船赶路?我扛得动这么重的船吗?”青年很惊讶地问。“是的,孩子,你是扛不动它。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眼泪,这些人生经历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若念念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们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无比,心情愉悦开朗。原来,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上一篇:小区管理规章制度新下一篇:入党申请书范文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