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作学习高效课堂之思考

2024-10-18

对合作学习高效课堂之思考(精选10篇)

1.对合作学习高效课堂之思考 篇一

课堂观察之思考[转载]

课堂观察的目的是评课、磨课和议课,评课、磨课和议课的目的是什么呢?从词义上,评是什么呢?是评价、评定、评论,评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论、评价和评定。磨是什么呢?在“如琢如磨”中,“玉不琢,不成器”,琢是成型的加工,磨是使其光滑、圆润的加工;磨课是对已经成型的课进行打磨和加工,使其更加精美。议是议论,是对话,是讨论,议课是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课堂教学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从适用对象上,评课基于判定,目的在于分辨差别,判定等第,并把结论用于教学和教师奖惩。磨课主要指向课堂改进,它是参与者围绕已经上过的课进行琢磨,目的是帮助授课者再上这一课,使这一节更加完美,以用于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的展示和竞赛为多。可以说,磨课是参与者为授课老师提供一种方法,议课是参与者为自己上课进行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拿来交流、讨论和分享。从实际用途看,议课则更适合日常的校本研修活动。评课、磨课和议课都必须在观察课堂的基础上进行。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通过观课,营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呢?

一、观察课堂的四个维度──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

首先明确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学生,观察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学生是否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核心因素。教师,观察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否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因素。课程性质这个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的客体,明白学科性表现在哪里?。课堂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是课堂的重要养分,也就是听这节课的整体感受。

二、观察课堂的演员──学生

从学生的维度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没有得到真正的确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热情有没有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得到调动,学生的语言、思想、情感、审美等素养有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课堂所组织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是否都是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的,学生通过活动是否获得了新的感悟体验或新的收获。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一是观察统计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广度,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否能达到全员参与,也就是每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参与率达到百分比是多少,个人展示的次数是否适度。如,语文课堂上最好是全体学生自由大胆地读,少个别精彩的读。整体的提高,靠的是大多数都在读。重在引领朗读一般的学生,促进提升。优等生的朗读,重在示范,要控制展示的次数。课堂写的练习,最好,课堂的安静,会引导学生都在动笔,静静的思考,容易做到全员参与,再加上老师的巡视督导。课堂上的写,最能调动学生的广泛参与。

二是观察统计学生课堂上参与的深度,要观察课堂上是否有学生思维的空间。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提出问题后3-6秒就让学生回答问题,有得甚至不到3秒,从中反映出要么教师的问题没有很大的思考价值,要么就是教师以个别学生的思考代替了其余学生的思考,大部分学生在接受者他人的答案。要观察师生、生生之间是否有思维的碰撞的火花,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例如学生读得深不深,关键是教师研读文本深不深,读得透不透。教师对文本的把握有深度,会引领学生读的有深度。方法:用矛盾促进思维。为什么写了这个内容?不写行吗?为什么不写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这样表达不那样表达?

三是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能否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获得收获、启迪。

四是观察学生的情感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习情绪。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五是观察学生的反馈状态: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效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使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观察统计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为观后交流提供更充分的材料和依据。

三、观察课堂的导演──教师

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是否厚实,教学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能否独立处理教材、设计教案,课堂教学中能否体现自身的教学个性与风格,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能力。一句话:教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是否了然于胸。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一是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是调控能力:观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取有效措施,能否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寻求应对策略,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3)教学策略:观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观察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是否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做,等等;观课时要关注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使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观察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

三是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典型而适合学生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四、分析课堂的剧本──课程性质

教师是否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教材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为了达成目标怎样处理教材?设计了哪些教学环节?采用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怎样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我们的语文课,课堂上就是要有“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就是要上出语文味。

五、分析课堂的感受──课堂文化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我认为的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从文化的角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接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心灵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

总之,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堂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是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始终紧紧围绕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而运转的。

2.对合作学习高效课堂之思考 篇二

一、高校图书馆与企业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一) 图书馆方面

信息的广泛传播则扩大了人的思想在全球的流动, 促使了知识的广泛传播, 而高校图书馆作为专业的信息服务机构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检索手段, 内容丰富信息资源体系, 完善的信息服务方式, 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正在将这些实体文献整合到网站上, 与联机服务一道, 保证不同的用户在其科研活动的不同阶段能够有效获得各种资源。

但是, 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很多问题: (1) 藏书很多, 但多偏向理论。 (2) 经费大多由所在校提供, 发展被动。 (3) 高校图书馆利用率低。目前高校图书馆主要的功能就是为师生提供图书、信息资源、咨询等服务, 图书、信息等资源的利用率偏低。 (4) 高校发展依赖图书馆, 但是图书馆又不被重视。要改变这些尴尬局面, 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升图书馆的地位, 要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 教书育人, 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 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创造经济效益, 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拓展各种服务, 要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二) 企业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要了解竞争对手, 了解竞争环境、竞争策略, 依次制定各项战略, 战术行动, 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而能否制定出正确的决策,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掌握的信息的多少。根据一些情报机构的调研, 除了少数大型企业设有专门的信息情报中心外, 大多数企业和公司,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普通工作人员通过搜索引擎也只能得到一些肤浅的信息, 所以很大一部分企业都表现出欲向信息机构谋求情报的愿望, 试图通过网上查寻或直接咨询的方式获取市场、管理、产品、技术、法律、贸易等分析预测情报信息。这种状态的存在为建立“图企联合”服务模式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二、校图书馆与企业合作的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 以市场为导向, 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尖端的技术和科学方法为企业开展特色服务, 为企业收集、整理、分类、分析各种信息, 使其有序化, 从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情报, 帮助企业形成技术性高、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产品。

(一) 组成核心服务小组

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本馆情报服务人员和相关学科专长的信息服务人员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期的协作服务关系, 若企业提出了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 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解答不了的, 除了请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授、专家帮忙解答外, 还要发展走出去的战略, 打破行业界限, 实现跨部门行业联合, 保持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其他图书馆紧密联系, 掌握有关领域的新技术、新动态和市场信息需求等信息。这些专业人才可以组织成某专业方面的信息服务小组, 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情报,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

(二) 建立企业业务档案库

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整合信息资源, 企业向高校交纳一部分资料和管理费用, 利用高校图书馆自身人员和设备对企业库建立题录库、索引库、全文数据库, 建立企业特色的专业信息数据库。这样的数据库不但给企业带来丰富的信息, 而且通过共享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偏向实际生产操作的技术性的指导。避免图书馆与企业脱节。

(三) 为企业开展网上信息服务

企业与图书馆共同努力建立网上资源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资源导航方便读者搜索资源, 为企业和高校特殊人员开辟专用通道, 提供信息交流互动, 可以是异步方式和同步方式同时进行。异步方式, 如电子邮件、Web表单、留言板、信息快报BBS、常见问题解答等方式或者几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同步方式, 如网络聊天室、网络视频会议、网络白班、UC等。上海较大图书馆开发的实时咨询软件有学习中心、网上知识导航、FAQ知识库管理、网上实时解答、常用工具软件五部分组成, 利用了Chat技术、实时解答系统VRS和网页推送技术, 是目前国内较好的实时咨询软件。

(四) 共享科研成果, 促进其产品化

高校的部分研究成果通过了相应的技术开发论证和多种形式的严格鉴定, 具有投入经济建设的可行性。图书馆可以通过成果展览会、宣传广告等与企业共享这部分成果, 企业可选择其适合自己且能够产品化的成果进行生产, 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又能使图书馆在这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 实现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而企业本身也有也有新技术新成果, 并且企业人员可共享丰富的经验, 这些不仅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而且会使学生更加的了解社会和市场, 不断的发展自己, 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企业利用高校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有利之处

(一) 丰富企业的信息库

现在好多企业都建有自己的资料库, 有的资金充裕的大企业还有自己企业的图书馆, 但是信息库和图书馆的规模都不大, 与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非常丰富, 拥有各种公开发行的图书、期刊、报纸、政府报告、专题论文、技术标准和各种光盘数据库等重要资料, 而且电子存储媒体的质量和藏书量都优于其他信息服务中心;并且学科种类齐全, 专业性强, 同一专业可查询的书籍较多, 能够充分反映该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过程和最新科技水平及学术动态;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拥有电子文献数据库、镜像站点等多数量和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已经成立或正在成立学校特色学科和社会热门行业的文献信息中心。

(二) 给企业带来技术设备使用的便利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产品成为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 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 企业必须对产品生产经营、技术开发全过程的丰富各色的信息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不断开发生产出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 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 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而图书馆在技术设备方面有固有的优势, 如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声像技术等, 它们以其大容量、高速度和先进的分析工具占绝对优势, 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 高校图书馆在网络化、数字化和标准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这些都为面向企业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和设备的保障。

(三) 能够享受到高校图书馆的人才优势

现在中小型企业缺少专门搜集信息情报的专业人员, 所以对千变万化的经济环境难以把握, 最终难以决策。而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经验丰富, 文化素质高, 熟悉馆藏, 高技术职务, 掌握大量的信息情报, 精通信息采集、整理和加工的图情专业人才, 他们拥有良好的信息服务意识和熟练的服务技术, 从整体上提高图书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为了使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更加充分合理的发挥作用, 一些图书馆还积极组织专门工作人员与本校的各学科学术带头人、教授等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 形成优势互补, 相互协作的信息服务方式。这些人才资源是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查新与课题检索等信息咨询服务, 帮助企业及使了解市场环境及为企业进行实践指导的强有力的后盾。

(四) 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

高校图书馆可以为企业提供专利文献检索;可以为企业提供设备、材料、工艺的发展趋势;可以带科研成果深入企业, 针对短、平、快的项目进行市场调查, 了解企业需求, 进行联合开放, 帮助企业完成技术创新或技术改造。

(五) 企业可以利用图书馆的信息用户优势

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上有其良好的信誉, 这无形中宣传了企业自身, 并且图书馆也有潜在的读者队伍, 这加大了企业的用户关注度。使企业的在社会的影响力得到提升, 使人们对其具有了信任感和认同感。

四、与企业合作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利处

(一) 丰富图书馆馆藏和功能

虽然高校图书馆有非常丰富的文献电子资源, 但是企业的技术档案等内部资料是图书馆所没有的宝贵资源, 如果能资源通过共建共享, 为广大师生所利用, 将对学生的能力的提高起很大作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与企业合作中提出了这一点。

(二) 利于改变目前大学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局面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理论课非常多, 能够查阅的理论性书籍也非常丰富, 但是学校的实践性学习很少, 动手能力比较差, 对技术了解甚少, 使高校人才供给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有一些屏障, 使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得不到满足。通过馆企合作能促进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交流沟通, 有利于高校了解当前实际生产中最需要的实际生产技术, 有利于培养专业化人才, 使得以上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培养人才。

(三) 利于提升图书馆馆员的素质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主要是面向本校师生, 图书馆馆员只要了解简单的图书编目、分类、检索等工作就能应付的了, 而随着与企业合作等工作的深入, 使得图书馆官员的服务对象超越出校园的界限, 信息咨询工作的服务对象扩大到整个社会, 咨询馆员除了提供原有的服务外, 更致力于解答一些高智力疑难性问题, 更注重高层次的咨询服务, 如专题检索、定题服务、情报调研等特色服务, 提高信息发掘、加工的水平。另一方面在网络化、市场化趋势的推动下, 出现大量的信息服务机构, 信息咨询行业蓬勃发展, 这些信息服务机构像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他们要不断的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水平, 扩大服务范围, 提高服务效率, 才能寻求自身的发展。

(四) 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

高校科技力量雄厚, 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问世, 据统计, 在高校工作的科研人员占全国科研人员总数的46.53%, 聚集了各类专家、学者、教授、学科带头人, 仅高校实验室完成的科研项目就达到1 500多个, 占全国总数的36.4%, 其科研成果数量庞大, 实用价值较高, 但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不到30%。在与企业合作中, 要加强沟通, 变被动为主动, 推荐自己的科研成果, 这是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如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与山东某企业联合, 帮助企业三个月内速成两条生产线, 使其成为该省生产有机化工芳胺系列产品和和吡唑啉酮系列的唯一企业。

(五) 图书馆人的内在经济动力

高校图书馆的开支大部分由所在学校拨款, 所以经常也会出现资金紧张的时候, 而企业的资金相对充裕一点。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 企业能够给图书馆带来资金上的帮助, 这些都可以减轻图书馆资金紧张的问题。图书馆还可据此利用更多的资本获得更好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没有什么竞争力, 资金来源有限, 所以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动力较小, 而与企业合作之后, 能够带为图书馆人带来更多的经济上的收益, 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效率。

五、结语

图书馆与企业合作, 是图书馆深化服务的一个新方式, 但高校图书馆应该注意是在做好为高校本身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再向外延伸。图企联合为企业获得知识信息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 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技术、人才等情报, 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 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不败之地;同时, 面向企业开展信息服务, 能够充分调动高校图书馆员工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使高校学生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知识, 更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给图书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改变高校图书馆旧理念, 使高校图书馆焕发青春的活力, 在信息时代赢得生存和发展。总之, 图企合作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也有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进步, 在市场经济下实现“双赢”。

摘要: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与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与企业合作的思路, 指出了合作后给双方带来的好处及双方的合作模式, 以求形成高校图书馆与企业双赢的合作方式。

3.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之思考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教学效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10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090

一、备课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备课的低效性。虽然广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认真研究教材,但他们还是不能脱离教材,照搬现成的教案,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借用别人的教学设计,自己都不明确教学目标,也没有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没有能力去机智应变。因此,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高效备课。备课不是简单地写写教案,而是吃透教材和课标,找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认真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理解主要包括研究课程标准、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结构等,通常还要参照其它课辅资料,以充实教学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教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把课上好,因为作为教师先要明白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二)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了解班风和学风,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思想状况、认知水平、已有经验、学习习惯等。

教师不仅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传授学生知识,促进学生能力和品德的发展,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寬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的高效性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他们主要是从课堂上获取新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根据教学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把课堂打造成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让学生轻松、愉快、有序地学习和探究,进而感悟道理,启迪智慧,体验情感,培养能力。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应成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传递信息,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让学生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设计有探究价值或者挑战性的问题,把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减少对学生的限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退居次席的同时,还要体现自己的主导性,让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下去,这样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好。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地理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获得和掌握,如果教师还是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讲解,课堂教学对学生就失去了吸引力。为此,教师要有效地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习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进而找到正确的答案。

另外,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关系,就会让学生愿意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情况下,学生喜欢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老师所教的科目,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三)课堂流程设计应合理、科学

课堂教学环节相互联系,而且有先有后,各个教学环节可以提前预设。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情况是随时生成,不可预设的。因此,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时,也要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便于采取巧妙的应急措施,使课堂教学向正确的方向推进。

三、作业的高效性

(一)精心布置作业

高效的课堂作业设计是指保证作业的质量。教师在设置作业的时候,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选编,练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只有保证质量和准确率的前提下,学生的作业才是有效的。那些为了应付教师检查而进行的练习,教师设计再努力,对学生来说也是徒劳的。

(二)设置的作业要有层次性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业的布置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不能用统一的作业要求来为难一部分学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收获。因此,课堂作业的布置要有梯度,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充分发展,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反思的高效性

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善于进行课堂反思。教师每讲一节课,每讲完一个单元,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设计等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克服不足,发扬优点,日积月累,教师的专业水平就能得到有效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当前的教育工作,课堂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4.合作学习使课堂和谐高效 篇四

一、科学搭配,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又使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愉快及重要性。基本做法是:

1. 分组方法。首先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长、思想状况及家庭文化背景等,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按照优、中、差学生互相搭配的结构方式划分。

2. 座位方式。一般将四张或三张桌子拼在一起,本组的学生面对面就坐。这样,学生在活动时就可以面对面地进行。这种由优、中、差三类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其整体实力不相上下,有利于各小组之间开展有效的竞争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具体指导并教会方法

要实施合作、探究学习,就一定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主动探究的方法。

1. 课前集体预习。在教授新课前,务必做到学生不学,教师不讲。教师要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手段如小纸条、多媒体或口头等方式传达给各小组的学生。小组的每个学生通过个人积极探索―小组合作讨论―集体统一反馈的方式进行尝试性学习。学生通过这样的途径仍不能解决问题的,组长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根据反馈情况现场解决。

2. 课堂集体讨论。把在预习中每个学生反馈上来的问题,小组长归纳后在课堂上由小组成员提出来,教师围绕反馈的问题,重新分配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密切配合,认真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如在教学《风筝》时,从标题看是写风筝,可为什么文章主要篇幅写的却是“我和我弟弟”?相当多的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趁机把这一学习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学生的思维因疑而动起来了,大家各抒己见,最后终于明白了题目与中心的关系。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以非常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他们智慧的火花一定会闪现出来,每个同学都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 课后合作。它是课堂合作的有力补充,是课堂合作的延续。由于学生各自的差异性,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合作中,有些掌握不住,这就得通过课后合作来完成。如在教学《化石吟》一课时,在学生解决了中心问题“化石都告诉我们那些事?”后,再设计一个问题:“化石为什么能记录远古的世界?”让小组在课后继续合作,思考并讨论,这样通过共同合作、优差互补的方式,后进生也实现了目标,优生进一步提高了能力并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交流中积极探讨、相互启发,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悟到了学法。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掌握了知识、实现了目标,也为以后的学习再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三、教师全程参与并适时调控

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一起研讨,是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转变角色,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真正的朋友和学习的好帮手。

教师参与学习活动,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原始思维情况,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我的信念》一课时,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抓住“为什么居里夫人会有如此与众不同的信念”这样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同学们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提出各种答案。教师及时总结点拨: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信念,才能做出伟大的事业。如果教师不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点拨、引导和评价。

四、放手让学生质疑并互相释疑

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是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质难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大胆发问,由以前的机械式接受向主动、积极探索发展。

1. 在合作中质疑。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积极大胆地质疑。如在教学《绿色蝈蝈》一课时,学生提出:“蝈蝈是靠什么器官发声的呢?”这是探究性质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学生提出:“为什么课文中一连用了两个‘卧’呢?用其他的词可不可以?”这是鉴赏性质疑。这些疑问都很有价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然后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遇到的疑问。对能提出独立见解的学生,要鼓励、表扬,逐步培养学生不盲从,敢于提问的探究品质。

2. 在互动中释疑。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应当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去解决。要求学生做到先思考、再查资料、然后问同学。其次,鼓励学生相互解疑。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有同学提出了“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这个问题,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先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后交流。在众多答案中,也许会存在一些“偏见”,有的甚至是一些“错误的见解”,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肯定更多的是“创见”,是合作的体现。这种做法不仅仅让学生及时地发现了问题,而且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互相释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运用了知识。

5.关于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报告体会 篇五

在省实验小学学习了三天,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颇为精彩。其中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王娜娜老师关于《高质量合作学习的技术与方法》的讲解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高质量合作学习在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势在必行。合作学习能够还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促进个体社会发展。

合作学习的益处显而易见,想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推广并非易事。如果我有幸跟班上带三年级的数学,在合作学习上有几个预想和打算:

1.与班上的其他科任老师积极沟通,确定分组的人数、方式和组员。一旦形成,短期内(一个月)不改变,组长可以根据学科来定不同的学生。

2.在小组文化建设方面,确定组名、组规、目标。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不断完善,比如组规可以定期由小组发言讨论制定和增减。

3.在促进组员积极互助的政策方面,一个班的科任老师可以有学科特色的互助方式、奖惩方法,几个学科也应该有一个汇总的奖惩激励表。这样可以有效调动三年级学生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积极性,督防学生中过早出现分水岭的现象。

3.在合作学习初级实施阶段,老师处在摸索状态,学生更加不知道怎么合作学习。所以第一个月可以由老师们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和班上学生的特点,自行安排课时来专门了解合作学习的课堂学生课前、课上、课后都该做些什么。简单地来说,培训自己的学生。

4.教师的工作要有的放矢。“合作学习”是我们下学期的重点推行的教学方式,那么有改就有革,某些以往收效不高的教学方式、模式就得去掉。一个人的精力是有效的,面面俱到的老师并不一定是老师。

6.对合作学习高效课堂之思考 篇六

--------参加第二届全国初中名校高效课堂教学现场研讨会聆听山东杜郎口中学专家于娜课堂教学及讲座的心得体会

武胜县华封初中

龙晏辉

2011年11月11----13日,教育局组织我们在南充川北医学院参加第二届全国初中名校高效课堂教学现场研讨会,聆听山东杜郎口中学于娜、广文中学韩文联、重庆綦江曾明、武胜等专家课堂教学及讲座,听了这些骨干教师的课及讲座,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如广文中学的语文主题教学,就是以目标、教材为主,从教材单元出发,以教材为依托,寻找与之相关、相似、相近、相对、相连的阅读材料,主题不仅仅表现为内容方面,还可以包括文章的语言风格,作者、表现手法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下面我就于娜老师的课堂教学与讲座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理念,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中,于娜老师为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都运用了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比如:于娜老师在教学《海燕》时,在学生品读课文后,让学生合作探究,“文章中的各种物象的象征意义”,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作出总结,最后再让学生读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朗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的。于娜老师通过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层层提高,小组读,个性化朗读,加深后再读,再体验,在品味中体现人文性,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

二、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因素。他们 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从他们的授课中可看出,他们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浮华已随风飘去去,课堂本色显朴实,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

三、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译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于娜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于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于老师教学《海燕》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察课件,一边听老师介绍,那自然亲切、简洁准确、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带进了整篇课文的情节之中、大家都仿佛看到了一只高傲战斗的海燕。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于娜老师也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并鼓励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

四、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我对于娜老师印象深刻,在她的课堂上,我发现她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上课一开始就通过和学生互动做游戏的方式,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轻松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五、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更应该是高效的。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效率。语文教学也不应例外。一节好的语文课,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之中,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运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否有效,收到了怎样的效果”是评价一节课的最终标准。自读感悟,寓教于乐的新式课堂耳目一新,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于老师所执教的《海燕》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初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深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教学中,于老师让学生通过自读边读边想,将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大海、波浪、狂风、乌云、闪电、暴风雨等的特点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于老师采用了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大胆的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那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

7.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之思考 篇七

一、湖南省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为充分反映我省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 笔者于2013年7—10月对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200份, 回收1112份, 有效回收率为92.6%。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如下。

第一, 全社会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关注度不够, 没有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 对生态教育宣传活动的经费支持过于薄弱。如高校中生态教育课程开课率较低, 当问到“您所在的学校有没有开设生态和环境保护类课程”时, 有65.5%的回答是“没有”;另外回答“有”的学生中, 有90.7%回答的是“开设的选修课”。

第二, 教育目标存在偏差, 重生态理论轻保护实践。很多高校强调环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不注重培养环保的意识和理念;生态文明环保实践的开展远远少于知识的传授, 致使学生无法将其掌握的环境知识及技能转化为具体的环保举措。如当问到“您是否参加过例如植树节这样的生态环境活动”时, 40.1%的学生回答的是“从来没有”, 35.4%的学生回答的是“偶尔”。

第三,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滞后。学生普遍掌握了基本的生态环境知识, 但对生态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对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如当问到“为了保护环境, 可能会造成产品或服务成本提高, 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您是否支持”时, 49.7%的学生回答的是“看情况而定”, 20.8%的学生回答的是“不支持”, 只有24.3%的学生回答的是“非常支持”。同时大学生的生态素养堪忧, 节约意识薄弱。笔者走访发现许多高校内乱丢垃圾、浪费水电资源、践踏草坪等现象随处可见, 大学生节能环保、爱护生态的生活方式尚未养成。

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成因分析

导致生态文明教育问题的原因可分为社会因素、高校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

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经济增长指标看做发展的首要指标, 长期对环境生态问题未给予足够重视, 社会发展中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的规划也未涉及生态文明教育。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 破坏生态的事件屡屡发生环保问题逐步受到重视, 一些环境和环境保护科学的专业和课程在高校逐步设立。但是对于从生态文明教育角度提升大学生环境道德情操以长远解决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 而且相当数量公众的思想仍停留在经济发展优先于生态保护的阶段;我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及政策并不健全, 无法提供支持与保障。

第二,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第一体制落后。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起步较晚, 很难很快产生直接效益, 所以各高校普遍重视不够, 通常仅有零散的教学管理措施, 未形成系统的制度保障, 对老师授课的考核与学生学习的考评机制不尽科学。高职学校的情况更不容乐观。由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且学制只有三年, 高职院校更多地把教学计划安排给了专业或专业实训课。第二, 方法单一。课堂教学仍是我国各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所采取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中, 以老师讲授为主, 少有讨论、探究和观摩法等教学方式, 学生的接受效果不理想, 满意度不高;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讲解理论知识, 不重视实践环节和提升学生生态道德情操。教育的形式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 内容落后。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和研究起步晚, 适应现代经济发展模式和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实际情况的教材少。笔者所调查的多所高校普遍的做法都是将生态文明教育从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但思政理论课受内容、学时和老师自身专业的限制不能对学生开展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 往往只是在宏观上做讲授, 在高校开展的思政德育实践活动往往以“红色教育”、“公德教育”等为主, 使生态文明教育从教学内容、时间和实践环节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第三, 从大学生角度看, 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关注度普遍不高。大学生作为一个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的群体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如果能够正确地引导, 在传递正能量方面他们就会成为中坚力量。虽然各高校都开设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开展了一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实践活动, 但是许多学生只把活动作为展示自我的机会, 而不是发自内心地为了让更多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进行宣传和教育的结果可想而知由于学生接受信息的面非常广, 量非常大, 生态文明的信息作为海量信息的一部分如果不经特殊强调就不会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当下一轮信息潮来临时, 学生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下一个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 关注和学习实用的知识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追捧, 生态文明教育受到冷落。

三、解决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1. 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一方面, 我们要激发学生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与意识。另一方面, 应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管理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热爱、尊重和保护自然的公共精神。

2.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高校课堂是大学生获得生态文明知识的最重要途径是培养和增强其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其认知程度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要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调整授课内容, 把关于生态文明的内容作为讲授重点之一。比如,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蓝本, 配合德育实践教学, 切实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意识, 即生态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等。另外,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渗透生态文明知识的相关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长期进化所形成的目前相互联系的客观存在都有其继续存在的价值, 人类尊重生态关系也是尊重我们自己;人类与自然是同呼吸共命运的, 维护好人类与环境的共生关系才能有利于人类发展。

3. 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

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构筑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载体。生态文明教育分为显性和潜在两部分, 课堂教学等属于显性部分, 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文化熏陶、品德的提升等属于潜在部分。学生的人格和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潜在部分的影响。注重校园文化和生态文明的结合, 能极大地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不像一般的课程传授, 文化熏陶的教育形式自由、宽松, 当文化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学生就会接受文化所传递的教育内容, 就能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高校应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 实现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贯彻。

4. 构建科学的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体系

作为高校生态文明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生态文明教育成果的集中体现。大学生不但能够践行环保, 而且能够成为环保、技术及理念的传播者和研究者。大学生生态文明水平是生态文明教育效果的集中反映它决定了生态文明教育目的能否实现。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以学生为评价对象。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学生掌握生态文明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这是评价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考核指标。大学生在实践领域还要掌握相应的生态环保技术和专业技能, 以实现从生态意识到生态环保行为的转化这一指标可以考察学生在生态教育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学生为评价对象的生态文明教育评价还应该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生态文明实践的参与度、调查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包括在内。

摘要:高校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基地。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不仅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能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进而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发展现状及形成原因, 探索解决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姜赛飞.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探究[J].教育探索, 2011 (08) .

[2]姜赛飞.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进课堂的必要性[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8) .

[3]李高峰.国际视野下的生态教育实施与展望[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8) .

[4]刘静.生态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实施路径[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1) .

[5]王玲.大学生生态教育研究[D].合肥大学, 2010 (4) .

8.对合作学习高效课堂之思考 篇八

一、问题的提出

究竟什么是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究竟收到了多少效果?

(一)课程改革召唤“合作学习”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二)教学实践拒绝“低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越来越多地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认同,优质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也是教学过程中关键的环节,它的有效运用成为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这种状态下的合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我们的教学实践拒绝“低效合作”。

在实施《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成英语高效课堂,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围绕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核心概念是“构建高校课堂”,促进有效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效这一课题分以下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互相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2)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年段学科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3)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具体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4)教师对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作用,包括教师在组织进行“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评价对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的影响等。

三、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选取本校七、八、九年级学生,研究范围:本校七、八、九年级教师。

四、课题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2、《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3、教育学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赞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合作性英语教与学的评价运行质态;了解现存的问题,寻找可行的策略途径。

2、教育实验法:利用开展的英语合作性学习活动实践,营造合作性英语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及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3、案例分析法:对英语合作性学习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探索出指导学生开展英语合作性学习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4、文献法:通过查阅有关的各种资料和文献,解决实际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六、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探索性阶段(2013年9月)

1、确定课题组成员:

2、召开课题组成员研讨会,认真学习和贯彻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各项要求并进行分析,并拟定出合理可行的施行方案。

3、探索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教材进行活化处理,制定相应的各种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

第二阶段:验证性阶段(2013年10月至2013年11月)

总结探索性阶段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完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深化和展示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

课题组举办课题研讨会,开展课题公开观摩实验课,交流实验教师论文,建立一套具有特色的课题管理规范,认真总结经验,由几个试验班推广到全校。

七、课题预期成果与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内容、过程、结论与反思。

9.对合作学习高效课堂之思考 篇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合作革命”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流于形式的较多。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合作学习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特别强调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实现生生互动的最佳方式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将学生进行 “异质”分组即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二)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

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任务。为了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应对各六人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小组长——对合作小组各成员在课内进行调控,课外精心管理;记录员——对合作小组各成员的讨论结果或实践过程进行记录;检查员——检查合作小组各成员在活动中是否能够各尽其责;报告员——在反馈或交流时,对本合作小组的讨论结果或活动结果等进行汇报。

(三)、小组学习的形式要多样性

小组学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1、合作式。即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要求学生找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时,可利用小组分工寻找,再交流,这样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争辩式。针对课内出现的一两个矛盾焦点,全班性的争辩,学生参与的机会就很有限,如果及时地把这些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小话题放在小组内展开,就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在教学《威利斯的小艇》时,曾有一个学生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威利斯的小艇要设计成两头翘起,像新月的样子?”提问的学生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回答道:“这样的设计很美观”,“这样的设计美观吗?”我意识到这是个有价值且有争议性的问题,就立即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学生对威利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3、交流式。一般安排在学生自学之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学信息,效果良好。如: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可以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信息。

4、竞争式。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内之间的竞争。如:我在教学《田忌赛马》《晏子使楚》等课文时,由于课文比较好分析理解,我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时间阅读,然后在课上利用最后的一段时间安排大家表演,并在小组间开展比赛,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每次比赛结束时,优胜方的欢呼和兴奋,成功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旁无代替的,而负方也不甘示弱,相反他们会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获胜增强信心,小组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二、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作用

为了确保有效合作学习的开展,应对组内各成员(重点是小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

1.督促小组长积极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组员合作学习的意识。

2.指导组织者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调控。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先说,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肯定,出现意见分歧时,请组员说明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

3.引导记录员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并指明报告员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

三、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培养

在组织合作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合作规则。

1.学会表达。小组讨论交流时,采用小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小组成员围绕一个问题轮流发言(可先指定后进生发言),力求每个成员都参与交流。

2.学会倾听。合作小组成员必须认真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嘴。

3.学会思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要注意指导思考方法,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4.学会辩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以理服人,避免无意义的争辩,使用积极、文明的语言进行辩论,避免出现过激言语。

5.学会互助。合作交流中,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要提倡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当小组代表发言精彩时,相关的组员也应受到奖励。

6.学会宽容。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人感到轻松和愉悦,产生好学的动力,保持活泼、尊重、自信、进取的态度。

7.学会欣赏。在交流中,学生既要学会欣赏自己,又要学会欣赏他人。可用“你的见解真棒!”“这种做法很好,真了不起!”“你们小组有这么多种解法,真聪明!”等激励语言。

四、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需求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时间组织合作学习。

(一)、小组学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如果单纯从学习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可通过小组学习来完成,但从效率角度来讲,就必须对小组的内容进行取舍和优化,哪些内容最适于小组学习呢?

1、具有争议性的内容适于小组学习。例如分层、理解关键词语及对文中重难点的理解等,通过小组争议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2、具有合作性的内容适于小组学习。例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工完成某些练习等,这些内容一般量大、面广,通过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各个击破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教学《穷人》一文时,我组织学生在户外分小组分角色表演,各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样使全班同学都得到参与表演的机会,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教学时效大大提高了。

(三)、小组学习的时间要有准确性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明确。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形式,但在有限的课堂内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如遇到教材或学习上的难点)时常要小组合作。②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因为有多种认识和看法不一致时常要小组合作。③在感悟语言文字规律或人文内涵时,观点或情感出现了偏差需要小组合作学习。

2、时间要限定。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无止的争论。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3、时机要得当。①在突破重难点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②在解决学生质疑问难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助于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③当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时,组织小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做好合作过程的多元评定

教师的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1.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互评。

2.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3.重视口头评价与形象评价相结合,教师应掌握好课堂评价的杠杆,如用一句真诚的话表扬,用一个欣赏的目光欣赏,用一张精美的贴画激励,还可用评分等多种方式对合作小组进行鼓励。

10.EPC模式下对限额设计之思考 篇十

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 倚靠设计优势而采用EPC模式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趋势。EPC即:设计 (Engineering) →采购 (Procurement) →施工 (Construction) 总承包管理模式, 无可厚非, 设计为龙头, 相对于采购、施工而言, 其“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源头上控制着建设工程的投资、工期等。设计院以设计专业优势涉足于总承包建设领域, 在传统水电建设行业、风电、光伏新能源领域、污水处理厂、移民安置复建等领域大力推广总承包建设模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而概算超投资估算、施工图设计预算超概算、完工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时有发生, 个中原因诸多, 但不可回避的是设计专业未严格执行限额设计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随着水电行业建设高潮的日渐消退, 总承包板块势必向其他行业领域及国外市场进军,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有效地进行工程投资控制, 加强设计管理, 大力推行限额设计。

2 对限额设计的再认识

限额设计即:按照投资或造价的限额进行以满足功能和技术要求的设计。其包括两方面的范畴: (1) 要求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必须以上一阶段审核批准的投资或造价限额进行, 不可随意超越, 即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投资估算控制着初步设计概算, 初步设计概算控制着施工图设计预算; (2) 要求建设项目的局部 (单位工程、分部工程) 按设定的投资或造价限额进行设计。

各设计专业既要完成以满足功能及技术要求的设计产品, 又不能随意突破设计限额, 因此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初必须将审核批准的设计限额进行WBS分解, 将限额分配至各个设计专业, 进而分解到各个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中去。这样, 各设计专业以此投资限额为控制目标, 进行专业设计, 方案筛选, 严格控制不合理的变更, 作出技术经济比选最优的设计产品。这就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外, 还要有较好的工程造价意识。

限额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 而控制工程量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内容, 所有的设计工作以工程量的形式反映设计限额的完成情况。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务必精益求精, 更加精心设计, 科学管理, 方案的设计过程与工程量的控制同步, 动态调整, 在各设计环节和细部着手, 实现对工程量的设计全过程动态管控, 进而实现限额设计的要求。

通过限额设计管理可以提高设计人员的责任心, 增强职业道德观念, 改变工程实现中普遍存在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 扭转概预算失控状态, 实践证明限额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 提高投资效益行之有效之良策。

3 限额设计实施要点

3.1 增强设计人员的技术经济意识

在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模式下, 设计人员的重要性毋庸质疑, 设计方案直接作用于工程建设, 对项目投资、工期、质量、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设计工作富集了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聪明才智, 是一项主观能动性较强的创造性脑力劳动。不同的设计人员也许会有不同的方案设计理念和发明创造, 他们以专业知识为基础, 以国家行业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为准绳, 结合自身的设计风格与创作意识, 进行着设计工作。不同的设计方案作用于项目实施中, 所产生的人工、材料、机械费都不尽相同, 实施难度也不尽一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不少的设计人员只注重技术, 而轻经济, 设计方案呈现高、大、上, 亦或方案设计的安全富余度过高, 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工程投资过大、待摊成本过高、设计产品竞争性力下降。这种技术与经济严重脱节的现象在设计工作中较为普遍存在, 严重妨碍了限额设计的执行。

所以, 在尊重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的同时, 应该增强他们的技术经济意识, 使其掌握必要的技术经济知识, 了解拟采用的工程技术的经济指标, 当设计方案有可能突破限额时, 要主观能动地进行设计优化调整, 将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设计出既经济又适用的产品来。同时, 应加强对设计过程的工程造价咨询配合服务, 在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时, 亦同时对工程投资进行分析、比较, 并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 从而能动地影响设计过程, 从而彻底改变过去, 设计人员只管画图, 造价人员只管算账的状况。

3.2 确定合理的限额设计控制目标

在限额设计过程中, 确定合理的控制目标至关重要, 若目标定得过高则难以实现, 定得过低亦失去限额设计的意义。按一般的设计原则, 初步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目标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所确定的投资估算额,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目标为初设文件及其投资概算额。限额设计控制目标的设定与设计标准、工程规模、业主要求、工程技术发展情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其一经批准, 就应成为该工程的最高限价, 具有红线意义, 不得轻易逾越。

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应充分研究、掌握上一阶段已经批准了的限额设计控制目标要求, 严格按确定了的设计原则、范围、内容开展工作, 对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业主随意要求提高设计标准、大大突破初步设计范围等现象, 要予以回绝。确实因为客观原因出现了重大的设计方案变化, 要优化考虑经济因素, 运用价值分析原理筛选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对于设计变更, 亦要先进行初步经济测算, 再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并按照变更估算费用逐级授权审批, 变更宜发生时及早处理, 切忌拖沓, 不然经济损失会愈大。

总之, 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 以及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 都要始终坚持依据价值分析原理进行限额设计, 而且要贯穿于每一个设计阶段和各个专业的每一道工序,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限额设计目标的实现。

3.3 价值分析原理的运用

“价值分析”即对设计产品从价值、功能、成本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从中筛选出成本较低, 且能满足功能要求的设计方案或产品。按“价值=功能/成本”的公式提高设计产品的价值。

其分析方法是将设计方案视为一个系统的价值工程, 通过图1。

三步骤进行功能、成本综合分析, 寻找出高价值设计方案。

选择对象:往往一个综合的设计方案包括一系列诸多的工程量清单项目, 在项目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视全部项目为分析对象;如若设计方案的项目数量庞大复杂, 则可按照帕累托“二八”方法, 筛选出占成本约80%, 而占清单项目数量低于20%的主要工程量清单项目, 作为分析的对象。

收集情报:在确定分析对象后, 收集关于这些项目的经济信息数据 (即情报) , 包括原材料成本、施工工艺、运输仓贮和工作条件等, 信息收集愈多愈好。

功能分析:当价值工程对象确定后, 便着手对围绕它搜集到的有关情报资料进行功能分析。价值工程的主要工作就是系统地分析产品、产品部件、组件、零件或一项工程以及工程项目的功能, 找出提高价值的途径。

通过价值分析实现提高设计产品 (方案) 价值的五种基本途径如下:

(1) 功能提高, 成本降低, 价值提高;

(2) 功能提高, 成本不变, 价值提高;

(3) 功能不变, 成本降低, 价值提高;

(4) 功能在允许范围内适当降低, 成本大幅降低, 价值提高;

(5) 功能大幅提高, 成本适当提高, 价值提高。

在EPC模式下, 设计人员应熟练掌握运用价值分析原理, 选择出最佳设计方案, 以达到实现限额设计目标, 控制工程造价, 降低工程投资。

3.4 造价信息反馈系统

在开展限额设计工作时, 造价信息的及时技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限额设计工作既对设计专业提出了高的要求, 亦对造价专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造价专业在协同工作中, 应建立一个造价信息反馈系统, 造价专业更深入地参与到设计工作中, 对相关设计专业和设计方案应有一个总体的认知, 对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市场信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随时收集、整理工程造价方面的信息, 甚至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的数据库, 以便及时提供、反馈造价信息, 将设计方案所涉的定额指标、价格水平准确、及时地反馈到设计人员那里, 为设计方案的筛选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3.5 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限额设计控制工程投资, 其纵向控制途径就是各阶段从前向往后依次控制, 而其横向控制途径即为对各设计专业及设计人员进行考核、实施奖惩, 建立一套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以提高设计质量, 实现限额设计目标。

明确设计专业及设计人员的责、权、利,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将其经济利益与限额设计的结果有机的结合起来, 可以极大的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责任心。可采取成立相对独立的设计项目部或虚拟的设计承包商等形式, 对其限额设计成果, 分工程部位、分施工阶段进行考核。对因设计错误、漏项或设计范围扩大、标准提高, 造成工程造价提高, 超出设计限额的, 需追究相关设计责任人的责任, 除责令其修改设计外, 还应按约定的考核办法进行必要的经济处罚。对因设计优化,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节约工程投资, 应大力褒奖, 按约定的考核办法进行经济奖励。唯有赏罚分明, 才能真正实现限额设计的控制目标。

4 结语

在EPC管理模式下, 限额设计对于工程投资控制而言, 较之采购、施工管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从源头上起来了控制工程投资的作用。设计产生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 设计造成的损失亦是最大的损失。在工程建设EPC总承包项目中, 大力推行限额设计, 以实事求是的精神, 精心设计, 科学管理, 合理优化, 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使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卫建良, 王晓阳, 吴戈.EPC项目中的设计控制[J].化工建设工程, 2004.

上一篇:企业文化与商业伦理下一篇:心窗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