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探讨

2024-07-05

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探讨(精选8篇)

1.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探讨 篇一

时间:200*年12月23日下午2时

地点:县**馆六楼会议室

主持人:县委副书记***

主持词

同志们:

在年末岁尾各项工作进入全面倒计时的关键时期,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召开ln县乡镇机关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动员会议,目的在于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今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总结我县乡镇会计集中核算试点经验,动员部署所有乡镇全面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乡镇长、财政所长、乡镇会计中心工作人员,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和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计130多人。今天会议有六项议程:

第一项:请政府办***主任宣读ln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ln县乡镇机关会计

集中核算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第二项:请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宣读《洛南县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纪律》;

第三项:由试点乡镇介绍经验,首先请**镇介绍经验,下来由**镇介绍经验;

第四项:请财政局***局长发言;

第五项:请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讲话;

第六项:请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讲话;

同志们,今天下午会议确定的各项议程已全面完成。为了把这次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我着重强调三点:

第一点,突出重点,有条不紊稳步实施。现在距年终仅有一周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头绪繁杂,希望各乡镇、各部门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有条不紊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特别要抓紧年末仅有的几天时间,集中人力,采取超常措施,确保财政收入任务的全面完成,确保“双保”目标的如期实现,为明年元月一日推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点,精心指导,力促改革规范运作。在乡镇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由于受机构、人员、经济条件等许多因素影响,在实施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因此,会计集中核算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特别是财政会计部门要精心指导,搞好协调。各乡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困难,严格按照“实施办法”的要求进行操作,凡应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要全面纳入,不留死角,努力促进这项改革从一开始起就规范运作。

第三点,切实加强领导。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必然会触及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利益,因此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回去后,要尽快成立组织,抽调人员,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动员和引导镇属机关各单位服从领导、顾全大局,共同推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在我县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

会议到此结束。

2.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探讨 篇二

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目标是加强对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基础是资金的集中,手段是对资金统一核算,基本职能是维持被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财务自主权不变,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等职能进行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同时行驶对财政资金收支情况的监督职能。

财政监管是有关职能部门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政制度对政府部门的财政收支过程所实施的管理与监督,即对政府部门财政方面的约束和规范。

二、会计集中核算中的财政监管问题

(一)会计监督力度减弱

乡镇会计实施集中核算的过程中因原属村委会工作范畴的会计核算被会计核算中心代理,村委会内部的会计人员仅负责出纳与报账,这就造成会计核算中心对村委会的经济业务以旁观的角度和立场进行核算,不能全方位地监督村委会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严重脱节,会计监督的力度大大减弱。

(二)票据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难以把控

因会计核算中心无法核实票据产生的经济事由,而只能识别村委会所提供票据的真伪,加之有些单位为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蓄意增加开支,票真事假的现象大量存在,而会计中心并不能参与到村委会的具体经济活动中,财政监管存在漏洞,给会计核算中心对票据真实性及合理性的判别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控制财政支出合理性的难度增大

在对乡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其各项支出的审批与拨付都必须严格遵照预算指标执行,但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中心仅是对报账的手续和程序加以审查,虽然有效控制了不合理奖金和福利的发放,但对各项支出与预算指标的相符度以及资金的使用成效却难以有效控制。比如,不能准确掌握办公用品的购置费、维修费以及会务费等项支出是否合理,查实难度很大。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因不能对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督和控制,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三、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后加强财政监管的措施探讨

(一)加强对村集体的财务预算管理力度

建立对村集体的财务支出的管理约束机制,使村集体财务的预算和决算实现有计划的管理,可以逐步扭转盲目开支及开支过大的现状。年初之时就对村集体的财务计划进行详细编制,经村民集体会议讨论通过后上报有关管理部门审核并备案。特别的,对于用于村集体管理的费用支出要进行限额管理,所制定的限额标准的范围同时上报同一管理部门审查。在村集体财务计划的执行当中,如果出现计划项目更改、指标突破及计划外的项目开支时需报备案部门进行审查并接受其监督。最后,在年终之时对财务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归整,并将总结出的执行结果和年初制定的财务计划加以对比分析,查找差距和原因,在来年财务计划编制时合理调整和纠偏。

(二)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管

会计核算中心要认真履行其会计监督的职能,加大对村一级财政支出的监督管理力度。第一,从严监管票据的合理性及真实性,认真审查每项支出的手续是否齐备、程序是否规范,资料是否完整,从源头上对虚假支出进行有效遏制。比如,在会议费用的报销和支付过程中,村委会须提供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后勤保障等必备的详细信息,最大程度地保障会议费用支出的合理性与真实性。第二,对大额支出费用要进行过程跟踪监督,以保证账实相符。比如,对大宗办公用品、公用设施的购置费及维修费等审核时,要核对实物资产、与产品供应商进行核实、与实施维修的施工单位进行核实。第三,对公益性的固定资产(比如建桥修路、公用的健身器材以及老人协会的活动中心等)加强监管。成立有关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资金的筹措、使用及决策,对财政拨款、专项资金、村民集资等各渠道来源资金的使用情况实施深入、细致、全面的监管,梳理各笔财政支出中所包含的资金来源种类及对应数额,规范账务管理,确保账目支出全面、清晰。

(三)加大对“三资”的管理力度

“三资”即资金、资产和资源。一些村镇中存在着“三资”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有效防止集体资产莫名流失,第一要健全“三资”的管理制度,使权力在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下发挥应有的作用,确保各项决策决议符合程序和规定,尊重民意,避免独断专行;第二要加强对“三资”的监督管理力度,重大事项、重大工程及重大决策要在村民集体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才能实施,对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的盘点清查,核对村级资产变动情况入账核算是否及时,固定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与村委会备查的资产账目是否相符,以此增大审计监督的力度。第三,严格“三资”管理工作的考核。把对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工作成果纳入到乡镇各级干部的年度考核中,使其和村、镇干部及领导的政绩直接挂钩,加强责任追究,促使领导干部提高对“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落实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资产的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认清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中财政监管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对村集体财务预算的管理力度,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管,加大对“三资”的管理力度等针对性措施,切实发挥财政监管的效能,才能不断提高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卢景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与财政监管[J].商业经济,2011,(12):101-102

[2]商瑞平.试析乡镇会计的集中支付核算与财政监管[J].现代商业,2012,(6):202

3.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探讨 篇三

关键词:乡镇机关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

1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会计核算中心在业务运作的

过程中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界定岗位职责,明确各会计人员具体分工。实行会计工作分离,提高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保证会计核算中心业务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内部管理制度方面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内部业务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扬“团结勤奋、务实高效、廉洁奉公、优质服务”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建立考评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保证会计结算中心廉洁、高效地为各单位正常工作服务。

2要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责

负责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的收支核算和结算,即按照年初核定的经费收支预算的设备采购计划,实行单位审批,会计核算中心核查,收支直达,集中核算。保证各单位经费合理、合规、合法使用。具体如下

2.1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账集中核算,正确含理地使用会计处理方法,严格按账务处理流程操作。着重强化事前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2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对报销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和不合理的凭证或支出项目及违反预算使用资金等情况,会计核算中心有权拒绝支付,保证资金合规、高效使用。

2.3资金收入程序。会计核算中心依据单位上缴财政专户的情况,以及单位年初所报预算情况,定期或专门向财政申请,由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中心”。

2.4款项支付程序。各单位日常发生的小额部分,按备用金规定管理。购买性支出,会计核算中心依据单位用款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将款项汇入采购中心或其他对方单位,因特别紧急支出,单位规定的备用金不足时,可提出申请,报会计核算中心批准,及时支付。

2.5会计核算中心按报表报送日期,定期向单位发送财务报告,以便单位领导及时了解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资金结存情况。并接受市财政、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监督和检查。

2.6会计核算中心应规范档案管理。会计档案属于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资料和证据。主要体现代理会计核算业务,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的集中核算机构不应长期持有单位的会计档案。会计档案的归档、借阅、存放、销毁等,按国家有关规定程序办理,以保证会计档案安全、完整。建议核算中心在年度终了,将单位会计账本、报表、凭证等按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整理成册,编好目录,将所有单位的会计资料编制移交清册,移交给单位档案部门自行保管。这样即可方便单位对档案的查阅,又可减少有关部门在审计、检查时的调查环节,还可使核算中心从大量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2.7加强报账员的管理和培训。单位报账员具体负责各单位报账资料的收集整理、会计信息的传递、备用金管理等工作,特别是保证有关财务资料完整和备用金的安全。核算中心办理会计业务很大程度上依赖单位报账员,报账员是联系中心与单位的最密切的纽带。但报账员似出纳而非出纳,似会计又非会计,换言之也可以说是既承担出纳职能又承担部分会计职能,根据目前一支笔审批的做法,其所受的监督往往只有签字的单位负责人,而单位领导日理万机,往往对许多事情并不真正了解,这就很容易给某些素质不良的报账员造成舞弊之机。因此要加强对报账员的管理和培训,具体措施:①要把持有会计证作为报账员的必要条件,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设置财务主管,加强内部监管与相互制约;其次,财政部门和会计核算中心要定期组织报账员业务知识及政策法规培训。还要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考核制度,加强对报账员业务工作考核,并实行奖惩挂钩,以此激发报账员学习业务知识积极性、主动性,并树立高度责任意识。②要明确报账员职责,赋予相应的权力,使之不仅仅停留在“跑腿员”、“通单员”的状态,切实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加强对支付凭证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核;及时清理往来款项:按照编制预算和用款计划;定期做好财务收支情况分析、总结,根据会计信息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加强固定资产实物账管理,定期清点、定期对账,使账、物、卡相符。⑨要建章立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等。明确财务收支内部审批权限,报销程序。形成一个财务标准人人知,财务制度人人守的氛围,塑造良好的理财环境。

2.8建立“备用金”管理制度。为保证各单位零星现金支出的需要,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备用金制度。备用金多少根据各单位经费收支业务量大小,核定备用金额度,一般在3000至10000元之间。个别单位因工作特殊,经“中心”批准,可增大“备用金”额度。备用金由各单位报账员负责管理,只能用于零星现金支出,购买性支出超过1000元限额原则上转账。

2.9会计核算中心要对各单位负责人负责,树立服务观念,在日常工作中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处理好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会计集中核算的关系,处理好与各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关系。

2.10定期组织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岗位。

3明确各核算单位的职责

按照《会计法》要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责任主体仍是预算单位,而不是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后经济活动主体、权利不变,经济业务活动及财务收支活动都由各单位自行决定。各单位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会计凭证的实际内容是否真实、合法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3.1取消单位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的账户。

3.2各单位按业务量大小设置专职或兼职报账员。

3.3单位应准确、及时地编制综合财务预算(会计核算中心协助提供相关资料),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做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先行财政部门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3.4单位应严格预算外资金管理,各单位应按规定及时、足额将收取的各类资金缴入财政专户。

3.5各单位的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等业务虽然集中在“中心”办理,但单位工作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即:预算资金支配权、预算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仍在单位。

3.6单位报账员在报账时不得发生“坐支”现象,并且要按有关规定审核各种报销凭证和票据,保证凭证和票据合法、合规、合理。单位发生收支业务时,必须取得或填制国家规定的原始凭证,经费支出必须先由经办人说明事由并签名,经单位审批人签批后,凭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始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到会计核算中心报销。

4会计核算中心尚需增强人员配置,强化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职能

4.会计集中核算利弊及对策探讨 篇四

摘 要:首先分析会计集中核算的积极作用和现存的问题,然后提出一系列对其进行改进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计;集中核算;对策

会计核算是运用专门方法,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情况进行考核计算,以对比分析资金运动的成果。也就是说,考核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对比分析资金运动的成果。顾名思义,会计集中核算也就是通过考核计算,集中反映和对比分析各预算单位资金运动的成果,其旨在集中单位资金,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于加强预算管理,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会计集中核算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减少违规违法行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会计中心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支出都通过会计中心一个账户进出,由会计中心进行统一核算,会计监督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会计中心有权对各单位的支出事项和原始凭证进行合理性、合法性审查,对不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支出和凭证可以要求有关单位纠正或补办手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在使用国家资金上的随意性,给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亮起了红灯。

(2)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部门设报账会计,负责单位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报账工作。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既精减了人员,解决了机构臃肿,核算效率也因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而大大提高。

(3)强化了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政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取消了各部门、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使分散在单位的财务资金全部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达到科学安排、统一调控、监督使用的目的,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统一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4)从源头加强控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财务收支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领导使用国家资金的随意性,会计的核算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一些超标准、超预算的支出明显减少,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在萌芽状态就得到了治理。2 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实行会计集中统一核算后,能按照“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从制度上保证各项财政资金安全、有效,防止收支不入账、应缴不缴、坐支挪用等现象,保证了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制度的顺利实施。但在探索会计集中统一核算过程中,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使其日趋完善和发展,面临不少急需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控。

原始凭证是反映经济业务最基本的资料,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是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环节。会计中心的人员不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凡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

(2)财务日常监管与单位业务相脱节,造成对单位的时务监督管理出现盲区。

这种问题主要表现有:①不少地方只将行政事业单位本级财务纳人会计中心集中核算,而对其下属单位由其自行核算,财政部门对这部分账务缺乏日常监管,从而使得这些单位有漏洞可钻,利用下属单位转移隐瞒收人、转移娜用专项资金、转移支出、乱支乱用等。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物资产管理成为非常薄弱的环节。一方面财务核算过于笼统,账面上反映不出实物资产的类别。另一方面,大多数单位没有按照资产管理规定,建立和登记资产明细卡片,没有定期进行资产盘点,造成资产购置、受赠、置换、报废等而不进行账务处理、账实不符的情况普遍存在。③单位往来资金长期挂账,无人定核对理,容易产生呆账、死账等。

(3)会计监督难以到位。

会计核算中心对超标准和违法行为的开支缺乏必要的监督。国库集中支付更侧重于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不但要服务,而且还要监督,需要相关健全的法律保障。而目前的会计集中核算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而且相应条款只是原则性的,可操作性不强。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现状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既不参与单位的经济活动,又不全程履行监督职能,只是在事后单位报账时以票据审核作为监督。而票据是否真实、合理,核算中难以发现,如原始凭证经济事项内容的真实性问题。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体制下,原始票据经过逐级审核后,进入核算中心财务账内,从票面本身看,其合法、合规性方面已通过必要监督,符合国家财务管理要求,而对这些票据所反映的经济事项内容的真实和客观性,却缺少有效监督。个别单位虚开票据,套取现金。表面上看,账簿和凭证的管理都规范了,账内违规和作假现象没有了,而虚假票据现象、“账外账”现象却明显增多了,这一切都加大了违规的可能性。

(4)固定资产管理困难。

实行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根据支出票据登记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仍由各单位保管、使用,资产的增减完全由单位报账员记账,核算中心未参与管理很容易造成账实不符,资产流失。如报废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及时处理,固定资产记账不准确等。改进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和建议

(1)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会计核算中心在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界定岗位职责,明确各会计人员具体分工。实行核算、稽核与资金会计工作相分离,提高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保证会计核算中心业务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内部管理制度方面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内部业务规范,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考评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保证会计核算中心廉洁、高效、准确的为各单位正常工作服务。

(2)完善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减少财务监管盲区。

首先要扩大会计集中核算的覆盖面,将二级核算单位的账务也逐步纳人进来;其次,制定配套的操作办法,让单位和会计中心的职责定位和情况互通有章可循,使得单位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中心的账务核算能很好的衔接;再次,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单位的财务监督和管理,通过定期的财务检查或者专项检查活动,来发现机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研究对策。

(3)会计核算中心转变职能,加强支出监督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目前核算中心的日常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如果将核算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通过核算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可以严格控制各部门用款进度。会计核算中心更强调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计划用款,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切实加强预算管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延伸。

(4)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

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结算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的标准,还要完善固定资产购置、处置、报废等相关制度,严格规范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会计核算中心

也要组织预算单位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盘点核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总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不仅仅是预算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更是对传统方法从观念到内容的根本改革,打破了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资金分配管理格局,也是落实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证明,尽管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在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改变会计核算方式、预算执行情况控制等方面都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充分认识集中核算改革的重要性,明确会计中心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地位,以预算执行为主要任务,转变工作职能,理顺内外关系,尽快从以财政集中收付制为主要形式的会计核算中心改革向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过渡。与此同时,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的细化预算,为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实施打下基础,形成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参考文献

[1]易淑莲.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的认识及建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2]张晓燕,王大明.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与思考[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3]于锦芬.对完善会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5.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探讨 篇五

彭明哲

摘要:介绍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在运行中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探讨进一步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设想。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完善探讨

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是在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由主管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对各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收付资金、统一调配资金的管理形式,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采用这种报账模式。现根据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对会计集中核算方式的发展做些探讨。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加强财务管理、资金监督、预算执行及会计基础规范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㈠财务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更加完善

过去,单位财务由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作为所在单位的一员,往往在会计监督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做到严格按财经法规办理经济业务。现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财务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经常事先主动向核算中心咨询经济事项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对支出审批更谨慎、态度更认真,从源头上有效地防范了财务风险。

㈡财务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获取更加快捷

过去基层单位独立进行会计核算,上级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领导离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属于事后监督,时效性不强,等到出现了问题再来纠正,就比较被动,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效果均不理想。现在实行会计集中报账,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全面掌握各核算单位的财务数据,及时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加强预算执行的力度。同时会计信息的获取、交换及利用也更为方便及时,为领导在工作中作出各项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的财务信息。

㈢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显著加强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行统一账户,便于统一调度资金,工资直达个人账户,政府采购款直达商品供应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

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了各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了资金使用范围;对各核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按预算进行划拨,加强了预算执行力度。㈣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水平不断提高。

现在会计核算中心一般设在主管部门的财务科,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更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更为全面,对相关会计制度和法规的理解也更为通彻,能够满足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的需要,从而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不足

尽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控制预算管理,资金合理调配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随着工作的开展也存在着不足:

㈠相关制度不健全,单位责权不清晰

尽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三权”不变,但由于目前尚未就会计核算中心这一会计核算形式作出明确的权责界定,一旦出现问题核算单位必然会将与财务管理相关的责任推向会计核算中心。然而会计核算中心对核算事项的真实性判定只能依据核算单位报送的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只能依据报送的票据进行会计处理,只能重视核算资料形式的合法性、合理性,如发票内容填列是否完整、报批手续是否完备、支出标准是否符合规定等等,而对于核算单位此项经济活动事项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这样使实质上不参与核算单位经济活动、不了解经济业务实质的会计核算中心,陷入很被动的境地。

㈡基层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有待加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一方面专业的会计人员被“抽身”至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机械的记账、报账工作,被大量的会计核算事务所牵绊,相对的财务管理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被“闲置”;另一方面,核算单位对集中报账的认识不够,对报账员的要求不高,财务管理过于依赖核算中心。其实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的报账员除了不需要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其他的诸如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部门预算管理仍然是报账员的工作内容,他们较之前的单位会计要求是更高了,不仅要精通会计的各项业务,还要能够为单位的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出谋划策。

㈢资产的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实核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财务人员独立于核算单位之外,一般只能做到根据核算单位提供的购建资料,对新购置资产进行入账处理,而对各核算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管理情况无法掌握,也做不到定期清查、账实核

对,极易造成账实不符和资产流失。由于财务核算资料对资产实物失去了控制作用,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使原本就存在较多问题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更加薄弱。

三、会计集中核算发展的设想

㈠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机构责权

会计集中核算根本的问题不是集中至哪一级,而是集中起来通过统一管理和严格控制,从而起到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的作用。然而统一管理和严格控制,又必需依靠法制的力量,只有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才能保障财政改革,才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目前会计核算机构与核算单位在职责、权限以及会计核算事项管理方面的责任划分缺乏法律、法规规范,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实施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法律地位,明确与规范其在会计核算以及参与经济活动管理等方面的职责与权限,以便为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提供法律依据。

㈡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核算内容

⒈完善核算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会计核算中心的独立性使单位的外部监督加强,但会计集中核算只是承担了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职能,对于核算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急需出台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机制。

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和内容。按照预算单位的具体情况,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和管理方式可进行必要调整:对于业务量不大,但业务相对重要的核算单位,可以由中心向其委派会计主管,为单位的财务活动出谋划策;对于业务量较小,业务重要性相对较低的核算单位,则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办理其会计核算和财务收支等业务。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会计服务功能被削弱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充实会计核算中心人员队伍,提高队伍素质。

㈢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报账员的业务水平。

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每天都忙与记账、核算,无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职能。为解决这种情况,一是要会计人员加强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与财会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政治、业务能力水平,自觉遵守与执行财政纪律,科学、公正的处理相关业务;二是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财务人员及报账员的工作积极性;三加强报账员的自身素质,提高报账员的上岗要求,如必须具备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制定《报账员岗位职责》,不断加强业务水平,强化报账员在核算单位所起的财务监督、财务管理职责。

㈣普及财务软件,建立网络报账查账系统。

⒈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目前会计核算中心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凭证的整理和输入上,建议实现远程网络报账后中心财务人员只需花审核和修改的时间,具体的账务处理可由核算单位的报账员进行。这样,对于核算中心而言可以从繁杂的会计核算中“剥离”,可以将更多的精力从事单位的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对核算单位而言,使用网络报账系统在本单位即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即凭证整理和输入工作),不仅加强了报账员的财务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强化了基层单位对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意识。

⒉完善资料,加强管理

通过建立远程报账和查账系统,一方面加强了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与核算单位的协调与联系,提高了对核算单位配备的报账人员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备查账簿、辅助账簿、实物登记卡等,加强了对固定资产使用、报废等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可以在网上查找、归集、审核、审批各核算单位提供的资料,及时发现和反馈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以满足核算单位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制定各项管理措施等方面的需要。

⒊强化预算,促进交流

会计核算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要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而不能在支付完了事后才明确。因此,网络集中报账的开展使会计核算中心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有利于提高核算单位对财务管理积极性,而不是把财务管理的责任全部推向核算中心;开通远程查账系统,各核算单位财务数据资源共享,不仅使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等,还增进主管部门与核算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交流,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也将会越来越完善,为我们事业的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时建华。浅议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推行的必要性及对策。《魅力中国》2009年第12期。

6.会计集中核算 篇六

摘 要会计集中核算,近年来逐渐成为大型企业集团加强管控、降本增效的主要工具,会计集中核算是指以统一核算为手段,将集团内各成员公司的预算执行、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加强会计专业化、内部管控、降低成本的一种会计核算模式。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统一了会计政策和业务标准,对于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和腐坏行为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文章对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有效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管控职能 监督职能

会计集中核算指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将资金集中起来,统一会计政策和业务标准,从而提高会计水平、业务效率的一种专业化会计核算模式。自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取得了很高的成绩,对于加强财务管理水平,规范会计行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有必要对这些分体做出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

一、会计集中核算产生的问题

1、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和反映,会计也是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会计能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单位的财务现状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虽然能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技能,对于核算单位的经济核算也能够按准则和相关规定进行准确核算,但是因为会计人员在核算单位基本上没有从事具体的工作,对核算单位的情况不熟悉,尤其是对核算单位的各项制度、要求、授权及实时经济情况的了解比较低,只能凭票据进行职业判断,而对于此项经济业务有没有真实发生,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也就不能很好的发挥监督职能。

2、会计法律责任主体模糊

在没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前,企事业单位主要的会计核算制度是自行制定和执行,自行承担责任,如果在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出现各种违法违规的行为,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和应负的法律责任认定相对明确,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清晰。但是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随着核算业务的托管或是外包,核算单位与会计主体产生了分离,会计风险相应增加,而会计相关的人员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不再参与,所以对单位的财务去向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没有人了解整个财务状况,所以很难追究责任,也很难认定相关的责任人。

3、会计核算相关的附件传递容易丢失、相关授权的审批无法跟踪

会计核算所改需的附件,主要包括了公司董事会文件、合同文本、银行回单、发票、各类计算表格、报表、说明文件、批准报告等,会计人员必须拿到相应的资料并进行职业判断后才能做账务处理,而一般情况下附件从收集到传递到会计人员手中会经过较长的时间和多个环节,这些附件作为凭证的原始资料容易丢失,从而造成凭证的支持性文件资料不全,也不易区分责任。

各公司会依据管理需要制定各类财务授权,各类凭证尤其是涉及到资金付款或是收款的凭证,各授权人的签字或盖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附件,因会计核算人员并不在公司工作地点工作,也无法取得公司的授权表,如果人员变动,将无法及时得到授权变动的信息,使得在无正式授权的情况下付出资金,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

在以往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不仅要对单位的账目进行处理,同时也是单位资金和实物的管理,账物管理是一体的。但是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集中核算中心的.会计只是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实物的管理都是在各个单位中,即会计核算中心只管帐不管物,单位管物不管账,尤其是对一些捐赠或者是划拨的资产可能会不向核算中心报账,不仅造成账实不符,同时也给随意处置资产增加了空间。

4、统一经费开支标准缺乏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核算单位对资金具有使用权,单位的负责人负责财务审批工作,但是因为资金的支付权集中到了会计核算中心,而会计核算中对于资金的开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具有监督的权利,所以在支付中就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但是目前核算单位对于资金支付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往往是按照自己的原有标准执行,导致核算中心在不同单位资金支付中产生的差异较大,有些单位请求支付,但是会计核算中心拒绝支付。

二、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1、合理分工、明确责任边界

会计集中核算是将较为通用和单一的会计核算功能从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的,通常将仍然留在原岗位中的财务管理人员称之为业务会计,将集中在一起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称之为核算会计,在当前会计集中核算以另外的公司主体承担的情况下,即要明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也要保持原有业务流程的顺畅,只有通过合同或是协议的方式,明确双文的权利和义务,制定责任边界和各自的工作框架,使双方在各自工作框架内有效地工作,在业务流程上相互协作和监督,实现会计的监督和反映职能。

2、加强核算人员的内控意识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施的过程中要使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内控制度的重要性,针对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展开宣传,在核算中心环境中的所有人都应该遵守相关的内控制度。另外,还应该建立会计内部的监督机制,要求核算中心的记账人员以及各项经济事项的经办人员都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并且相互之间的职责要分清,各核算单位还应该建立一定的内部牵制制度,形成相互的监督和约束。

3、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

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建立来说,其最初的功能是会计核算以及资金的支付,在集团型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中,会计核算中心不能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存在,但任何会计核算是必须要提高对各公司的成本和收入进入监督,尤其是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反馈是非常必要的。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各项业务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需求,对各项业务的关键要素进行提炼和开发,建立标准的业务表单,使同类型业务所需的要素能在表单反映,同时固化审批流程,将各个环节的授权审批人设置在系统中,并与各公司的人事信息动态关联,使得人员变动及时体现在流程中,避免无授权而支付的情况出现。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同时要站在集团公司的角度,统一各成员公司的预算管理体系、科目等,在会计核算的同时对预算执行进度加强监督,站在管理的角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避免超预算现象的发生,在会计核算中加强支出的监督,防止腐坏的发生。

利用扫描技术,在业务会计环节扫描附件并上传系统,使得附件在系统中流传,而原始附件则由扫描人员签收和存档,明确责任和避免附件的遗失。

4、设置必要流程,严格审核收支

由于在会计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使得会计处理效率不断提高,但必要的内控原则则可心降低公司支付的风险。

可以通过设置会计岗位、会计复核岗位、资金出纳岗、资金复核岗等多重的按授权设置的工作和检查人员,以确保资金的付出是建立在真实、合法、合理、可靠的支持性文件上的,最大程序的保证资金的安全。

5、夯实会计集中核算基础

要切实实现会计集中核算的功能,首先必须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保证核算单位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之间能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基础工作要从以下几点开始:第一,要对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进行不断的规范,对于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尽量简化,从而能提高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效率。第二,要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责任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等。第三,要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建设,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会计工作质量。

结论: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对于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和腐坏行为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在进一步推进会计集中核算的要求下,除了要对会计集中核算相关的处理环节进行规范之外,相关单位还应该致力于建立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舒洁华,舒萍华.完善会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审计与理财.(01).

[2]汪爱珍.会计集中核算下的风险及对策思考.卫生经济研究.(05).

[3]宋亚荣.会计集中核算成效及问题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0(03).

[4]靳微.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及存在问题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10(08).

7.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探讨 篇七

一、学校往来账款存在问题及原因

1.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脱节

(1) 应收应付挂账较大、账龄较长, 对确认的部分往来款项未进行清理。现在的中心学校是由统管全乡镇教育的教育委员会演变而来, 个别学校的普九债务不实账款延续下来, 当时挂账的原因越来越模糊, 而且金额较大, 账龄较长。个别学校在2000―2002年危漏校舍改造期间向信用社借款, 后来该项目经审计合格后, 2009年通过债务化解方式, 由财政局直接划拨还给信用社, 税务发票未经过学校账务, 因此确认的往来无从清理。

(2) 购建固定资产长期挂账不决算, 造成账实不符, 不利于固定资产监管。2007―2009年山区学校校舍改造, 财政局以专款形式拨付资金至核算中心, 中心以预付款方式按工程进度支付给建筑队, 工程完工后, 建筑队出具正规税务发票, 但因缺少工程预决算审核, 财务竣工决算审计, 采购中心不与审核, 致使预付款无法清理, 固定资产难以结转入账。

(3) 往来账款清理不及时, 挂账单位较多, 时间长, 金额小。2003年, 教育局委托电教中心代购电教教材, 事后电教中心仅出具收款收据, 无正规税票, 当时财政所记账认为不合理而挂往来, 涉及学校较多, 时间较长;2007―2009年, 采购中心采取先预付整额购货款, 待采购业务完成后, 以精准数额开具税务发票报账冲减预付账款的经营模式而遗留下来的预付账款差额, 涉及单位较多, 数额较小。

(4) 核算不规范形成的应付账款。个别学校因经费紧张, 在财政资金未到位之前, 以经费借款方式向教育局借款, 待财政资金到位后, 教育局直接扣减经费补助, 经费拨付金额为扣减后余额, 所以核算中心在记账过程中仅有应付教育局账款, 而无依据下往来账。

(5) 公务借款长期不报账结算, 导致当期虚增资产少列支出。个别学校报账员借电费、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绩效工资后, 不及时报账冲减借款, 致使学校当期资产虚增, 支出少列, 会计报表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真实财务状况。

2.往来账款长期不清

(1) 会计集中核算下, 学校过度依赖核算中心, 校长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报账员会计业务理论水平偏低, 不懂财务管理, 对某些特殊资金运行不讲清说明, 使核算中心处理账务时, 本应冲销挂账, 而误列为支出, 留下财务漏洞。

(2) 校长、会计变更频繁, 新校长不愿处理以前遗留的往来账问题, 害怕承担责任, 造成“新官不管旧时账”;会计资料移交不完整, 致使一些往来发生的时间和内容连财务人员都解释不清, 更别提清理。

(3) 核算中心“核算型”职能定位偏低, 监督主体地位尴尬, 导致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折射到在清理往来账款过程中, 核算中心与审计、财政、主管部门及学校的沟通与联系较为被动。

(4) 在学校和核算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中, 缺乏对往来款项的管理与约束, 存在滥用往来科目、明细混乱等严重问题, 往来账款未实行责任追究制, 往来挂账的随意性空间较大。

二、清理往来账款的具体措施

(1) 健全会计法律体系, 完善财务规章制度, 使往来账款管理更规范。财务管理的依托是国家各类财经法律法规, 财务管理的导向是各项规章制度, 各校应建立健全财务机构, 以《会计法》等相关法律为依托, 从实际出发, 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的原则, 制定包含往来账款管理在内的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 形成“办事依法, 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用法, 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增强各种会计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 可执行性, 为往来账款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2) 提高报账员地位, 加强会计知识培训, 增强报账员与会计核算中心的联系。各校的报账员是由教育主管部门任命, 经财政部门同意的, 具有一定财务管理知识和会计核算基本技能、负责单位报账资料的收集、整理、会计信息传递等工作的财会人员, 是现金、票据收付的关口, 是单位第一手会计信息的收集者, 是观察一个单位会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状况的窗口, 报账员会计工作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 这就迫切需要依法提高报账员地位, 明确报账员岗位为单位的会计。加强报账员会计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 切实提高报账员自身素质, 使其充分发挥连接学校与核算中心的桥梁作用, 正确识别收入与往来, 为核算中心记账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每年年末, 协助核算中心清理往来, 及时收回欠款和偿还债务。

(3) 加强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培训, 提高会计职业分析判断能力。加强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继续教育培训, 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审计、税务、法律、金融、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以增强创新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新会计准则对于许多会计核算的处理仅作了原则性的要求, 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状况, 会计人员应更新思维方式, 增强职业判断, 联系实际正确运用职业分析判断, 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识别不实账务, 虚假往来, 防止核算单位利用往来套取财政资金。

(4) 强化预算约束, 健全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清理往来账款, 消除呆账、死账, 首先要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 规范预算单位收支行为, 强化预算约束, 增强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预算监督的严肃性, 确保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其次, 健全内部财务监督机制, 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财务监督原则。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 建立往来款项审批制度, 完善审批手续, 严格控制往来款项的发生, 认真审查, 防止造成呆账、死账, 制定往来款项收回责任制;对已存在的呆账、死账, 就其错误的事实、情节、原因、后果、背景进行具体分析, 根据问题的大小与轻重程度、性质和政策规定, 经中介机构审计, 主管部门审核, 并报财政部门审批后, 做出恰当的处理, 对可收回的应有专人负责进行清收, 不得长期挂账。

(5) 建立集“会计核算、集中支付和财务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平台。以财政部门为核心建立财务信息处理中心, 包括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信息查询、财政预算管理、国库收付、资产与债务等信息, 每一项预算执行业务信息都集中储存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中, 通过系统能够准确反映每一笔业务的功能分类和经济用途两种分类会计核算信息, 实现财务信息实时在线、财务控制由事后控制转为事前控制的具备真正远程化数据管理能力的先进、稳定、安全的财政管理系统。将预算执行完整地贯穿于财政部门――支付机构――采购部门――预算单位――商业银行五者之间, 从而从源头上遏制呆账、死账的诞生。

参考文献

8.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探讨 篇八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带动了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稳步健康发展。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新兴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效性,必须要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制的具体事项和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新与改革。

二、国库集中支付及其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以国库的账户体系核心的,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收入都直接纳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也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支付商品、劳务提供者或申请用款单位。该项制度是财政制度改革下的预算执行的全新方式,将国库资金集中在单一的账户中统一集中管理,能够加强政府对社会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提升国库资金使用调配的效率,加强对国库资金的有效监管,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人为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对事业单位会计算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会计入账依据和财务处理方法;二是银行存款账户核算内容发生变化,会计核算科目增加,银行账户统一纳入国家单一账户进行零余额管理;三是会计报表发生调整,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资产负债表等内容。四是会计核算趋势与职能发生变化,会计核算科目逐渐细化,业务范围扩大,会计核算量加大,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三、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基础与国库集中支付不符

国库集中制度的核心是收付统一实现制,但是在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财政授权支付中收入确认是以事业单位收到银行有效的财政支付用款额度到账通知书为标准的,当到账通知书与用款计划信息确认没有误差后才能确认收入,这采取的是权责发生制,与当前事业单位收付实现中的收入确认不符合。这样一来会使得事业单位在年终确认收入引起滞后或误差,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财政已经列出单位资金支出,但是单位却并没有使用额度,或者额度已经预先支付,这样会出现人为操纵财政收支问题,影响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

2.会计入账依据监管不力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会计入账信息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与改革,但是一些基层的事业单位在会计凭证运用上仍然出现诸多问题,比如原始会计凭证审核不严格、原始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报销手续不齐全、凭证填写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缺少附件张数、缺少盖章等。

3.零余额账户管理不完善

零余额账户主要是用于办理财政直接拨付的资金和清算业务,但是很多基层事业单位在运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汇总问题,账户资金到账进度与实际支出進度不符、年底突击花钱、零余额账户不为“零”等等。

4.银行账户设置不规范,会计报表信息不完整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建立了单一账户、零余额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特设专户等,但是在银行账户管理时,出现账户重负设置、专户偏多、管理分散、“小金库”等问题,造成国库集中支付不规范。此外在会计信息报表制作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会计报表调整不彻底,报表内容不完整,资产负债项目编写不完整,欠缺对财务业绩分析和会计报告制度。

四、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的改善途径

1.建立并完善权责发生制和追究制度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制度中的在收支类跨期拨付业务中要引入权责发生制度,明确跨年度采购资金的使用原则,以权责发生作为资金列入依据。在核算年中转账资金过程中要以实际发生的资金情况为准,年终财政部分应列为预算支出,而事业单位应列为收入。

2.完善并规范会计入账依据以及会计资料管理流程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要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会计收支行为,加强会计票据的管理,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在票据使用、领取、保管上要规范流程和使用原则,对违规行为要予以惩罚。另一方面要注重票据的日常管理,制定按日、按月定期结报制度,强化票据使用的申请与核准制度,强化对零余额账户票据的监督管理。

3.规范零余额账户管理

首先,加强零余额账户在线实时监管问题,明确各类银行账户的性质、用途,明确零余额账户使用的审批控制程序。在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下,简化零余额账户审核层次和支付程序,确保拨款和用款及时。最后要规范零余额账户的操作,明确收款人信息,加大审核监督力度,避免错误出现。

4.定期检查银行账户设置,完善会计报表信息

首先,定期检查银行账户情况和资金余额是否相符,建立严格完善的账户审批、备案、核查机制,实现对银行账户的长效监督管理。其次,完善会计报表信息,引入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信息财务报表制度。

五、结束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国家财政资金支付逐渐高效化、透明化,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能力,加强对资金的控制监管力度。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能够有效利用资金,将资金尽快投入到生产建设和事业管理过程中,节省资金申请时间和额外申请付出的成本费用,避免了资金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的事情发生,避免腐败贪污事件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孟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会计师,2014,24:28-29.

上一篇:教学模式对课堂效率的影响下一篇:无中介房产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