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个人校本培训总结

2024-10-25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总结(精选8篇)

1.小学个人校本培训总结 篇一

榆中县东古城小学

校本培训教师个人阶段总结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校本培训过程,还是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虽然很辛苦,很忙碌,但最终收获很大,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我始终坚持新的课程理念,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参与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向学生传授技能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解题方法,在各项游戏活动中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课堂上注重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力求“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二、听课方面:

本学期我严格按上级和学校要求,超额完成听课任务,每听一节课自己都感到收获很大,听课后我积极地组织听课教师评课,在活动中我感受到了教法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他们的经验,解决了许多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三、自学方面:

本学期我读了许多关于课程改革、优秀课堂教学方面的书,尤其是教育局下发的十本教育专著,如《给教师的建议》等,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充实了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加强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课程标准》的学习,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实践中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2、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了继续教育的学习。认真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使我体会到了许多教育个别学生的方法,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的重要性。《教师人文教育》教育专著的学习。增强了我对中国教育发展的了解,知道了许多老子、孟子等各种古代教育学的理论,从中体会到教育是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通过上网,学习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等。使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网上考试对我是一个挑战。

总之,经过本学期的培训,有收获自然也有不足,今后希望自己能从实际出发,取长补短,不段养成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习惯,做到研修结合,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2.小学个人校本培训总结 篇二

一、教师教育改革逐渐成为焦点

20世纪80年代, 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教师教育改革运动, 在这场改革运动中, 学业标准、绩效评估、校本管理、家长参与、技术应用等问题使得教师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普遍偏低的教师专业水平、缺乏实战的教师培养模式和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机制等受到了强烈的批评。人们呼吁通过改革组织管理结构、重新认识教师职业、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改善教学和学习方法、加强教师、管理者、学区、学生、家长和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等方式重建教师教育体系, 提高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质量, 促进教师职业向专业化发展。与此同时, 从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学校重建运动 (school restructuring) 到开始于90年代的整体革新运动 (systemic reform) , 在中小学办学体制的各个层面都引发了根本性变革。以提高学业标准、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推行校本管理, 扩大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决策, 加强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中小学与大学之间的合作, 成为这场改革运动的主要特点。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

“课程的变革,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而且也是变革人。”[2]因此, 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不仅对教师有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向教师提出了种种新要求。一般认为, 在课堂上, 课程中授受知识大体包括三个方面: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以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3]。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和课程观念, 要有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创造的能力。同时新课改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需要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去研究和解决,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自主决策和反思、研究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它是伴随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而形成的。仅靠教学实践和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式实践很难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实现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因此, 建立一种立足学校的教师培训制度, 通过多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和相互合作, 帮助教师具备进行教学和研究的能力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同时, 新课程培训工作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受经费、人力、时空等限制, 教师充分地理解新课程精神、掌握并内化新课程、新理念, 解读新课标。单纯地指望上级教研机构、培训部门显然不太可能, 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个体积极主动地学习。受教师个体经验、知识等的局限, 个体的自我学习和反思缺乏专家的引领和同伴间的互助又会陷入低水平重复的危险, 导致教师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 以校为本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融学习、培训和研究于一体的教师培训制度成为摆在广大中小学校面前的一重大课题。

再者, 新课改持续推进中出现的系列教学实践层面问题给中小学教学研究提出了新要求。经过层层的培训和学习, 一线教师和学校领导知晓了新课改的一些基本的理念, 但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却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诸如:在大班额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学习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 这些问题将会愈来愈多。面对上述问题, 需要有应对的策略和富有活力的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最后, 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需要教研机构和高校研究机构的支持。如何协调这些力量, 有效地支持教学实践, 真正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为学校发展服务, 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 呼唤建立一种有针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三、教师专业化理念的逐步成型

在我国, 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人们把希望的目光聚焦于教育, 认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而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是关键[4]。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水平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教师的理论专业化水平、专业知识、教师实践新课程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操守、教师自主发展的专业化程度等都存在不少令人忧虑的地方。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 对教师成长轨迹有明确的指向作用。要求教师通过终身专业训练, 得到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 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 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教师在职阶段的专业成长, 其核心就是获得实践性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涵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其中包含三个重要目标, 即教育实践、教育科研与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这些明确指向, 为校本培训从计划到内容, 尤其是教师专业成长方向, 作出了较好的引领[5]。因此, 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开展呼唤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四、对传统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弊端的认识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 也是教育系统经常不断变革和革新的先决条件。然而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大多情况下依然在传统的道路上跋涉, 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而使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及不断变化的教育体系:传统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陈旧、落后。如学历教育除部分追求自我发展的教师外, 其他教师基本上是被迫参加 (出于职称评审需要而参加, 因为不参加高学历教育意味着不能晋级或拖后晋级) 。

(2) 各类教师继续教育水平、层次低, 形式主义严重。继续教育实施方法陈旧、手段落后。无论学历教育还是教师职务培训, 几乎都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 (学科讲授) 式为主, 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以及“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在实际教学当中, 有许多能够真正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实际管理能力, 且形式生动活泼、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式很少或几乎没有被运用。培训者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就是一堂课的全部, 继续教育的施教形式似乎对现代信息化的科学技术具有免疫力。这样的结果造成了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 学员更多的是作为观众、听众而非积极的参与者, 从而不能促使教师专业向高水平发展。

(3) 目标发生偏离。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进修与培训, 使所有教师能在原有的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 并培训出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以及教育教学专家。根据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吴民祥老师调查所获得的部分数据分析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基本上属于一种“粗放式”培训模式, 继续教育的功能被窄化, 培训模式单一化, 方法手段传统化, 仍停留在“补偿式”继续教育状况中, 与教师所需要的多种培训模式相背离。教师素质的全面性培养被忽视, 可以说, 人们想到了“继续教育”, 却忘却了教师, 使继续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相背离。

(4) 内容陈旧。目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 基本上还是重复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校管理等课程, 这些大而无当的课程内容对于已经从事实际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讲, 对他们具体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并不强。而教师真正想学的内容, 如计算机辅助教学、教育评价、班级管理等, 却不能得到满足。

因此, 革除传统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弊端, 对中小学教师推行校本培训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教师专业化运动的进程使教育界人士包括教师本人认识到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 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而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 教师任职的学校是其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6]。因此, 校本培训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 解决的是学校和教师教学实践所面临的问题, 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志祥.中美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2000, 17 (4) :100.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135.

[3]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肖自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校本培训[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 :68-72.

[5]魏建刚.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 (6) :33.

3.谈农村小学的“校本培训” 篇三

1.通过学校之间的联系,增强了校长及学校领导的忧患意识,促使校长更重视教学工作,把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

2.通过学校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师之间的了解、互助,增强科研合作的愿望,同时也打破过去的“死不往来”的局面,从而创造浓厚科研氛围。

3.通过学校间的联合来进行校本培训,可克服“当局者迷”的困惑,能激发学校挖掘各自的优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通过学校之间的联系,增加了“校本培训”的透明度,使受益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现实和未来。

5.通过联合的校本培训,使科研项目的开展具体到科目中来,能更有针对性,可克服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开展科研所面临的困难。

6.开展“校本培训”校际间的联合,增大了培训覆盖面,更大程度地利用了本地的人才资源,调动了学校的内在积极因素。

7.通过这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既能增进两所学校的团结协作,又能形成你追我赶的好风气。

要做好校际之间的校本培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合作伙伴。找临近的与本校各方面条件相似的学校1~2所,以便于来往,也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使两校教师觉得有奔头。

2.制定发展计划,使“校本培训”的连续性和目的性更明确,使预期效果呈梯级上升。

3.确定内容。确定好校本培训的内容,避免培训的无计划性,做到有的放矢。确定的内容可分为理论类通识培训、专题研讨型培训和实践型培训。

4.校本培训个人总结 篇四

城东小学

俞海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培训已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平台。本学期,我从实际出发,把坚持校本培训作为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从实践困惑出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培训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的作好下学期的工作把这学期的个人培训工作做一下总结:

1、以自我学习为依托,以自学、做文摘的形式,了解其内容。一学期听了许多课,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更开拓了教学思路。

2、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展示课堂教学。感受实际教改情况,撰写心得体会,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每周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3、在学校领导指导下,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真正的拓宽教师的视野,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见识面,不做井底之蛙。领导们精辟的阐述,同仁们精彩的教学课堂展示,从挖掘教材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起点,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讲解,同时结合更多的实践经验进行精心的剖析,使我如获至宝,茅塞顿开。有一种“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4、为进一步推动全县课外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有效方法及途径,激发师生阅读的兴趣,我积极报名参加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第二期送教下乡活动,前往大市聚镇中心小学授课,获得一片好评。这学期校本培训,把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曾经一直认为在教学上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我在前几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备课、上课、课后总结、批作业、辅导,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五步曲。随着培训的深入,我深深地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充实自己,那么,他的教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提高了。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所以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不断搜集各种教育信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增长专业知识。同时,我还要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5.校本培训个人总结 篇五

一、自我学习研读教材――用学习创生教育的智慧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教育要枝头春意常闹,就得有源头活水长流。我校将教师的自我学习作为“备好课上好课”校本研修的第一步,用学习创生教育的智慧。

二、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理论学习记录,踊跃评价,按时完成作业,提出自己的见解,坚持每周记录理论学习笔记,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三、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将学习和实际教学情况结合起来,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家长几乎都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学生,所以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学习校本研修中“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后,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在档,适时跟踪学生的学生情况,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在教学中,我随时留心记录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感悟,认真撰写教育随笔,并将其中一部分典型的案例加以升华,并作为论文发表出去。

四、积极参与网络研修,每天都要上网浏览一些校本研修的博客

论文,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通过交流,我认识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找到了与外界的差距,同时也是自己有了更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自觉学习的劲头比以前更高了。

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坚持向45分钟要质量。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教学过程重视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

6.校本培训个人学习总结 篇六

一个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教师,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有教育教学教能力的书匠,更应具备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科研业务能力。本学期,学校从教师规划、新课程理念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在本学期的培训体会小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上课方面

我始终坚持新的课程理念,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参与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向学生传授技能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方法的指导,在各项游戏活动中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课堂上注重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力求“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在上课的过程中及时把握生成资源,并撰写教学反思。

2、听课方面

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超额完成听课任务,校内外共听20节课。每听一节课自己都感到收获很大,听课后我也会认真的地评课、思考,撰写听课反思。在听课的过程中把重要知识点,学习其他老师在教学中的技巧。通过学习这些老师的经验,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二、自学方面

本学期我读了许多关于课程改革、优秀课堂教学方面的书,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充实了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加强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再次研读《课程标准》,使自己更深入领会“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从心里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实践中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学习《教学系统化设计》,学习并初步制定评测方案。尽管不甚理解,但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争取下学期参加本课程的继续教育。此外还有《学习科学的关键词》、《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等专业书目的学习。

2、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了继续教育的学习。本学期我认真阅读《小学语文教师》这本书,这让我对知识的把握更有指向性,体会到作为教师的重要指导作用,使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总之,经过本学期的培训,有收获自然也有不足,今后希望自己能从实际出发,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习惯,做到研修结合,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7.小学个人校本培训总结 篇七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 没有理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 管理上存在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脱节的问题

据中心学校 (完职中) 校长、中心学校 (完职中) 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中心学校 (完职中) 分管教研工作副校长反映, 当前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难以有效开展,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理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 管理上存在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脱节的问题。石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一直沿袭双线管理模式:即校本培训为“教育局组织人事股—中心学校 (完职中) 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中小学教师”, 校本教研为“教育局教研室—中心学校 (完职中) 分管教研工作副校长—中小学教师”。这样势必造成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两张皮”现象, 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和分管教研工作副校长“各开各的会, 各干各的事”, 两者工作上互不搭界, 教师们无所适从。据调查反馈:15%教师认为“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互不相干, 没有必然联系”, 20%教师反映“学校分别建立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档案, 教师疲于应付”。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本来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因为管理体制的不顺, 在教师中造成了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据调查, 这一现象不仅仅在石门存在, 在常德市其他县 (市) 乃至湖南省各州市教育系统也普遍存在, 可以说, 这是影响校本培训有效开展的一个痼疾。

2. 强于校本培训宏观理论培训, 弱于微观实践指导

笔者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检查验收中了解到, 当前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有百花齐放的一面, 但也发现很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领导心血来潮, 临时组织一些培训, 针对性差, 缺乏规划, 效果低下。究其根本原因, 有学校缺乏培训整体规划的原因, 也有业务部门少于督促、指导的原因。据调查反馈:85%教师反映“教研室教研员只是忙于组织全县教师教学比武、论文评奖或组织全县中小学期考出卷工作, 对校本培训不闻不问”, 而80%教师反映“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忙于继续教育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等院校式集中培训, 而涉及到校本培训也只是宏观理论指导, 很少深入基层学校进行微观实践指导”。据对县教育局教研室、县教师进修学校调查, 县教育局教研室办公经费非常有限, 没有校本培训专项列支, 而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办公经费连维持正常办公都困难, 只能对局部地区学校进行一些专项指导。

3.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存在许多认识上的盲区与误区

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形式, 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素质, 提高学校教育整体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据调查, 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到教师都存在许多认识上的盲区与误区。一是部分领导认识上肤浅不到位, 校本培训理念缺失。据教育行政干部座谈会调查反映, 一些学校领导认为“教师校本培训劳民伤财, 是新的形式主义”;有的将校本培训工作和学校抓教学质量工作对立起来, 认为“抓校本培训工作, 不如抓教学质量见效快, 教师发扬‘蜡烛和春蚕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比什么都重要”。据县教师进修学校反映, 部分学校领导将组织校本培训作为反对教师参加集中培训借口的“挡箭牌”, 说“集中培训的内容, 我们已经培训过”等等。二是部分教师理解上有偏差, 校本培训观念模糊。据调查, 在校本培训认识上, 全县教师呈现“金字塔”式结构, 在《调查表》上回答“校本培训对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促进专业化发展作用很大”为“是”的“县城学校教师—乡镇初中、完小教师—山区村小、点小教师”、“35岁以下教师—45岁以下教师—45岁以上教师”、“完职中教师—初中教师—小学教师”依次递减, 这不得不令人堪忧。据调查, 石门县山区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8岁以上, 这部分教师如不加强校本培训, 日趋严重的城乡教育失衡将会越来越加剧。据《调查表》信息和教师座谈会反映, 有两类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十分到位:一类是45岁以上中老年教师, 在回答“什么是校本培训”问题上能正确作答不足15%, 他们有的人认为, “参加校本培训的原因不是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而是为了捞几个继续教育学分, 怕影响以后拿退休工资”;另一类是已评聘为高级职称的教师, 回答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时, 75%教师选择“缺乏动力, 有‘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 觉得再培训, 再提高已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4.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存在资金瓶颈问题

根据国家和湖南省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 在教职工工资总额1.5%范围内, 由事业费开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 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但据调查, 这一政策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石门县2008年师训经费仅到位40万元, 其中20万元用于师训基地建设。据《调查表》信息反馈: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仅仅报销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少部分培训经费, 而信息技术高级培训、普通话培训、中小学继续教育轮次培训经费则完全由教师个人买单;同时全县仅50%不到学校安排了校本培训专项资金, 而95%村小、点校基本没有校本培训开支。由于资金瓶颈问题, 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自己能力可能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 这样受经济状况的制约, 培训的质量势必受到影响。据《调查表》反馈:40%中心学校近5年没有组织出县学习或参加教学比武等教研活动;90%村小、点校教师除参加中心学校组织的寒暑假集中培训外, 几乎没有参加任何校本培训活动。

5.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运行困难重重

据调查, 当前农村山区校本培训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学校没有结合实际制定培训整体规划, 据查阅中小学校本培训档案资料反映, 50%学校校本培训方案近乎雷同, 这些方案没有根据不同的校情、师情、学情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因地制宜制定;二是校本培训师资短缺, 除了完职中、县城学校和部分距县城较近的初中、完小外, 90%以上学校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少数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时, 授课教师临时指定, 其中领导占多数, 个别学校讲课教师竟然通过抓阉的形式确定, 这部分讲课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不高, 专业引领能力不高, 前沿知识缺乏, 培训缺乏实效。据调查反馈:70%教师将“校本培训效率不高原因”归结为“校本培训师资素质不高, 专业知识不具备前瞻性, 教学方式、方法上没有引领能力”;三是校本培训内容陈旧, 据调查显示, 许多学校把校本培训的内容简单理解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师教学经验介绍、领导会议报告、示范课展示等。据《调查表》信息反馈:60%教师将参加校本培训兴趣不高原因归因于“培训内容陈旧、单调乏味”;四是校本培训模式单一, 据调查80%学校沿袭采用了专题讲座、集中观摩、教师自学等校本培训模式。这些单一的校本培训模式缺乏培训层次性、互动性, 培训实效可想而知;五是校本培训评价体系不健全。据调查, 目前对教师校本评价主要考察教师备课、听课笔记, 作业批改次数等一些教学基本功方面内容, 评价内容不全面, 体系不健全, 评价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缺乏激励性。据《调查表》信息反馈:59%教师反映“学校校本培训评价体系是‘旧瓶装新酒’, 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六是校本培训管理随意性较为严重。目前校本培训管理、学分填写权利在学校, 许多学校领导认识肤浅, 为了检查验收蒙混过关, 便出现了在《教师继续教育记分卡》校本培训一栏胡乱填分的现象。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新一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全面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 切实发挥校本培训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 笔者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理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

笔者建议要理顺校本培训行政与业务管理体制, 有必要尽快将教研室、信息中心从教育局中剥离出来合并到进修学校, 组建师资培训、教研教改和教师学习资源中心, 实现教师进修、教研、科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 形成“研、训、管”三位一体的模式。新一轮继续教育将突出网络培训和校本培训模式, 根据这一变化, 县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必须适时转换, 实现行政任务式培训向满足需求服务式转换。一方面, 要不断丰富校本培训学习资源, 要根据全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教师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网络学习资源, 同时, 要及时收集基层学校教师需要, 开列培训菜单, 开设网络培训讲座和bbs论坛, 满足山区学校教师多层面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 要变过去请进来集中式培训为走出去分散式培训, 可采用培训教师和中心学校、完职中“捆绑式”的方法, 培训教师定期参加指导基层学校校本培训实践, 指导制定规划, 参与校本培训授课等等。教育局、进修学校对基层学校、培训教师校本培训进行整体考核, 将参与校本培训年终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为解决学校校本培训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问题, 笔者建议建立“申报-立项-实施-督导-验收”校本培训程序管理制度, 分别明确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各自职责, 强化考核评估和奖惩, 引领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有序有效开展。县教育局组织人事股要强化校本培训行政主管职能, 及时做好教师进修学校和基层学校校本培训督查、评估与考核工作, 把学校校本培训情况与学校评先、校长工作业绩、升迁、评优挂钩, 推动校本培训正常运转。

2. 创优校本培训工作硬环境

校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 校本培训工作的硬环境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办学理念及社会责任感。故此, 笔者建议一方面教育局组织人事股要与校长签订校本培训工作责任状, 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岗位刚性目标;另一方面, 要开展校长校本培训专题培训, 对校长进行洗脑, 使之对校本培训概念、意义、作用理解, 把握校本培训内容、形式、方法、模式, 转变观念, 明确校本培训的社会责任感, 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全面工作之中, 进行统筹安排。同时, 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 营造校本培训的氛围, 使校本培训能深入教师人心, 消除教师的那种认为参加校本培训就是为了得到几个学分的错误思想, 使教师真正明确校本培训对自身发展或学校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另外, 建议教育局出台中小学校本培训刚性文件, 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与职称评聘挂钩, 将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教师资格证年审内容等重要方面。

3. 建立校本培训经费多重渠道

为保证校本培训工作正常运转, 建立稳定和充分的经费渠道成为当前校本培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此, 笔者建议一是保证主渠道, 要在继续教育经费中对校本培训进行专项列支, 而且要保证专款专用;二是用好支渠道, 要在学校勤工俭学、食堂节支、学校获得的上级奖励资金等可用经费中调拨部分经费作为校本培训经费必要补充;三是开发其他渠道, 要积极谋求社会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支持, 争取社会资金用于校本培训工作开支。另外, 笔者建议对于村小、点小和个别负债严重学校, 教育局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同时所在的中心学校也可以实行全乡 (镇) 统筹, 以片完小 (规模较大完小和附近村小、点小组合成的学校集群) 为单位进行全员校本培训, 保证校本培训参训率。

4. 推动校本培训工作有序有效运行

8.小学个人校本培训总结 篇八

关键词:艺术  综合教师   校本培训

为使艺术教育更好的发展,学校将原来的分科教育改为了综合性的教育。先进教育模式的实现依靠的是教师的自身素质,传统的分科教师很难在改革初期迅速转变为适应改革需要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而校本培训是一种面对教师的培训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迅速转型。本文将就中小学艺术综合教师的“校本培训”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分析。

一、“校本培训”概述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部门的规划下,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对象所进行的培训方式,是一种把工作、学习和教学研究连为一体的教师行为。教师作为主体学习新课程中的施教方式和解决施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达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校本培训最早是在1999年被提出,到目前为止,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注意。许多学校都已经开始通过校本培训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掌握学校各类改革的首类主体必然是学校的领导者和教育者,然后通过教育者的某些行为传达到学生,因此,教育者自然便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其次,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又是另一重要因素,好的传播方式会使学生对内容乐于接受并牢记于心,反之则效果不佳,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综合性艺术课程是一门将音乐、美术、戏剧等多种艺术方式所具有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种形式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在某一特定人文主题统领下的一种课程模式。通过美学、乐学、艺术评判和创造等多种不同学科之间的生态组合,来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但在某些学校,教师们并没有发现综合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明显的作用,因此对综合艺术课程的实施产生了疑惑,使得实际综合艺术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某些教师往往只是把知识的综合作为了一种形式,虽然课程内容涉及多个科目,却未顾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没有顾及课程的主题是否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以及学习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综合性艺术教学中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为一类新兴学科综合性艺术课程必须与校本培训连为一体,中小学校首先组织对教师们进行培训,让教师具体的深入了解课程模式,通过了解,然后制定可以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上课方式,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课后积极讨论,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一)教师思想转变不及时。以前的教学都只是单学科的教学方式,仅仅要求教师学好自己所教的艺术课程,而综合性的教学需要教师们的综合素质达到过硬的水平,这对教师们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很多人会觉得无所谓,艺术课也只是带学生多做些互动就可以,校本培训也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课堂。对此,学校方面一定要加强管制,制定相应的措施,比如说定期听课、增加奖惩制度等,来让教师们意识到校本培训的重要性,进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培训人员资源短缺,专家力量更是薄弱,因此校对培训发展缓慢。对此,学校领导可以根据实际,运用一些针对性的方法,比如说特派一名教师专门研究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加强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培养骨干力量,探索出适合本学校的校本培训方式,并对其他教师进行定期培训。

(三)教育方式一刀切,不注重个体化因素,缺乏针对性。有些老教师参加工作时可能学历要求不高,当时的教育水平也不能跟现在相提并论,再加上年龄的问题,因此在新鲜事物上的接受能力也可能会相对差了一点。所以,在进行校本培训时一定要分人,对不同的人应用不同的方式,或者是根据年龄、专业进行分类培训,也或者是应用结对子形式,将接受能力好的与接受能力差的结成对子,直接可以相互请教、讨论,从而达到理想结果。

(四)某些地区偏远,思想观念保守落后,无法意识到校本培训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这一点,政府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改革,可以多组织一些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类似省级学校领导到市级学校视察监督的办法,督促校本培训工作的发展,争取把好的教育方式传播到各个地区,达到全覆盖。

(五)学校缺少设备,阻碍校本培训的发展。艺术类教学最基本的一项就是设备,美术教学需要画板,音乐教学需要乐器,校本培训虽然是针对教师的一类培训,但是缺少必要的硬件设备也必然会阻碍校本培训和艺术教学。因此,学校一定要加大购买硬件设备上的投入,进而完善综合性艺术教学。

三、结语

总之,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中最基本的方式,是教师继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在未来的学校教学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作为新兴的综合性艺术教学,必然不能脱离校本培训,在盲目而缓慢的摸索中前行。因此,各中小学必须重视校本培训在综合艺术教学中的地位,这样,才能在进行综合艺术教学上少走弯路,不断提高中小学艺术综合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扬群.着力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01).

[2]高芳.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实施[J].教学与管理,2006,(15).

[3]向晓舟.浅谈构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体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5).

上一篇:三年级《望天门山》优秀教学反思下一篇:关爱伴我成长600字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