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朝闻道》读后感

2024-06-29

七年级下册《朝闻道》读后感(精选2篇)

1.七年级下册《朝闻道》读后感 篇一

彩文是一位小学老师,她信奉教之道。“教”字,最早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观其形,“教”从“学”派生。“教”的妙处,在于用“爱”把课堂元素——教师、学生、课本、生活编织成网,构建指向“人”的学习文化。

那年接手三年级,校长指着学生名单告诉彩文:“这个孩子,不算数。”

“不算数?”她惊异地望着校长。校长点点头,又摇摇头……

彩文开始家访。听孩子母亲说,孩子出生时难产,听力丧失70%,母亲怕他长大娶不上媳妇,所以没敢送去特教读书。但又怕影响老师的成绩,便主动要求学校让孩子随班就读,不算数。

回到学校,她去找校长。“让这个孩子算数吧!”校长惊诧:“为什么?”“孩子太可怜,我想帮帮他……”她的眼里噙满泪花。校长使劲点头:“我相信你!试试吧!”

彩文观察了一周,发现孩子不喜欢写作业,也听不清老师讲课的内容。

彩文又一次家访,和孩子的母亲促膝长谈:“我们一起来帮助孩子吧!您,为我着想,我必须为您的儿子着想!”

家长拉着她的手不放,哽咽着说:“老师,您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妈妈每天坚持这样做:先问孩子,今天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再问孩子,自己高兴的事是什么?然后,娘俩一起开始背书。

彩文呢,把孩子的课桌“挎”在讲桌旁。为了不伤孩子自尊,她请他当助理班主任。孩子每天像个小尾巴,满脸灿烂,问题一个连着一个。

每天上课,彩文在孩子耳边讲。孩子用残存的听力,对着她的口型,用眼睛和她交流。讲课时,她张大嘴巴,放慢语速,尽量让孩子能对上她的口型。放学后,她和孩子一起背课文,同时引导他仿写。如此,读写结合,每天10分钟。一个月下来,三年级典型的段式全部训练结束。期末考试,78分,孩子创造了奇迹!

家长会那天,妈妈吻着孩子得的第一张奖状,含着泪,笑了……

孩子后来发展很好,自己开了一家诊所,他说,他要治病救人。彩文把老校长送给她的一句话送给了学生: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诗人里尔克这样描述:“发展跟每个进步一样,是深深地从内心出来,既不能强迫,也不能催促。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让每个印象与一种情感的萌芽在自身里、在暗中、在不能言说、不知不觉、个人理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完成。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豁然贯通的时刻。”

彩文老师这样描述:教师的发展离不开课堂。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体验美与善的感受,自由的心灵全神贯注于当下所产生的念想,默契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引领学生成为照亮自己的光,找到自己的心灵导师。

她任特教校长的经历是她爱的宝藏。

开始,每次走进学校,她双腿发颤。听到精神分裂孩子的尖叫,她毛骨悚然。看到自闭症孩子午饭时大便,几天吃不下饭。盲孩子拉二胡,她落泪;聋哑孩子背古诗,她落泪;为智障孩子一勺勺喂饭,她落泪。她买来串珠,和孩子们一起编小白兔、幸运球、爱心结。她从孩子们身上感受到生命的能量。

彩文开始以名师身份送课下乡,每到一处,场上场下共情。一年,11场。

第一次送课,是去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那是2013年冬至。课,是在学校食堂上的,寒冬腊月,没有暖气。长焦液晶投影摆在桌子上,屏幕的字迹模糊不清。她指导学生阅读群文,用对比阅读、批判阅读策略,制作阅读海报,生成概念导图,课堂对话丰富顺畅。课后,讲座“心灵妙境:呵护生命成长”。第二天晨起,收到教师Q语:“冬至,雪花用词刺激编织,编织成童话讲给你听/冬至,雪花用心灵妙境编织,编织成智慧课堂给你看/冬至,阳光、美丽、善良,一起邮寄/勇气,破执。”收到孩子心语:“孙老师,我们用书为您铺就幽深古远的小路,等你再来!”

天下一致,万事万物唯附自然。

2014年5月,唐山市政府建立“名师工作室”。

彩文着手全国“家长学校”课题研究,聚焦城乡统筹重构县域校本课程。她以“共读”作为抓手,成立由关工委、督导室、教育科、装备办、退休老校长和全县28个项目校组成的学习共同体,组织校长、教师、家长分层叙事。70多岁的老股长,60多岁的老局长,从讲故事开始,大家一起学一起做。家教“40条策略”,共同体研修“四循环法则”,破解了区域推进家校共同体,是行政组织还是科学引领的难题,在知行层面释放了体制力量支撑家长学校的种子力量。

2014年8月,国培网带着60万嫁妆落户玉田,扎根田野,“云”资源服务推送到乡村老师的电脑桌面。彩文组织22名核心成员先期试水:以虚拟“社区”在国培网上搭建个人工作室。每位核心成员引领3-10名教师,大家同住一个“家”,把滋养心灵的叙事、共情分享的音频、混合学习的微课视频,定时上传文库。在办公室,在家中、在路上,随时随地,用PC、ipad、手机,通过QQ、微信、邮箱传递心语,在空间、博客、网站、论坛播撒共同体学习文化。

8-11月,组建“书林会”,和杭州外国语学院哲学教授杨小洪老师一起,在河北省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平台,引领68000名教师共读《教学勇气》。置身网络学习空间,每天梳理叙事200篇,成文2万字,推送简报26期,结集文稿52万字。

2015年,建立全国教师读书社区,组织省内外20名专家,引领河北省43万教师读书叙事。

朝闻道,静观明暗、悲喜、宠辱、成败,清醒觉知,本真心性破冰,重获自身认同与完整。

2.七年级下册名著读后感 篇二

轻抚书页。指腹掠过那行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潸然泪下。

重光啊,或许是深谷之幽兰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步入深林,“桃花流水突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世外仙境,存在着一个不幸落入凡尘的李煜。耳边捕捉到一律淡淡的忧伤,待到“绿烟灭尽清辉发”,我似乎可以看到他斜靠在树枝上,月光笼罩着他那生性温柔的面庞,他启唇,吹奏着竹笛,对故国的怀念与心中的悲伤慢慢地随着音符流露出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之景,入不了他的心。他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啊,或许更是如同菊一般存在的男子吧。陶渊明“采菊东篱下”,隐居的他,“悠然见南山”,被缚于王座不可避世的李煜,又看见了什么?他看见“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花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被囚禁于宋的殿宇,纵使身躯一点一点如同花瓣一般凋零,但他却挥就一首首漂染着忧伤的好词,为后世留下“飘零满地金”。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比起这个称呼,我认为他更像一朵拥有铮铮傲骨的菊。生于七夕逝于七夕的他,是一朵卓然独立的菊,带着淡淡的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和赵匡胤比起来,他确实不该做一个帝王,但他有着自己独有的芳香。他是梅,“凌寒独自开”;他是兰,“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他是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是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上一篇:描写人物的好句摘抄下一篇:中考英语话题作文:Teenager’s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