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教案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2024-06-29

关于政治教案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通用11篇)

1.关于政治教案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篇一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劳动与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2、能力目标: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教学难点

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

四、教学方法

举例法、练习法、层层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某大学校园招聘会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只招一名政府公务员的摊位前一个个大学生手拿简历排起了“长龙”;而另一个招20多名普通员工的私营企业却少有人问津。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看来不同的人基于自身的条件会有不同的选择和考虑,你的这种就业观念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呢?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新时代的劳动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课题——新时代的劳动者

(二)新课教学

第五课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板书)第一目 劳动和就业(板书)

1、劳动与劳动者(板书)

投影展示上海东方电视塔、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等图片。以图片引入主题,这些美丽、壮观的建筑物都是由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是人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劳动是光荣的。引用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马克思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任何一个民族,一旦停止了劳动,不要说是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众多名人对劳动如此关注说明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劳动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请学生举例说明建国以来,在不同时代在各条劳动战线上涌现出的一大批杰出劳动模范人物,从而说明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创造出伟大的业绩,一切正当职业的劳动者的劳动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比如八九十年代的上海水电修理工人徐虎、北京公交公司售票员李素丽,五六十年代的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这些耳熟能详的普通劳动者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最终成长成为本行业的耀眼明星。)

2、就业是民生之本(板书)

用心

爱心

专心

劳动使人伟大,就业使人生存。就业是人们参加劳动的主要方式。让学生课前作调查、访问,课堂上把调查、访问的结果与大家分享。让学生自己谈心得体会,如他们认为就业有什么作用等。

老李自从下岗之后,就拿着微薄的救济金一直在找工作。许多热心人也帮他介绍过几次。但他不是嫌累、嫌工资少、嫌离家远、嫌地位低,就是嫌与他那个适用面很窄的技术不对口,因此一直没找到工作。人们为什么要就业呢?(学生思考,教师归纳)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价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我国的就业形势(板书)

投影展示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一:2004年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三项合计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总量达2400万人。而在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下,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只有近10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材料二:我国传统产业如纺织、家电生产能力过剩,许多人员下岗分流,再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员又供不应求。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一些地方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面临困境,人们纷纷去挤本科的独木桥,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高级技师出现一才难求的窘境。

材料三:每年一到春节,外地保姆赶着回家过年,造成许多大城市保姆非常紧俏。有些家政服务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发布需求信息并派专人到安徽、四川等民工大省招募保姆,避免了节日期间出现“保姆荒”。

要求学生联系材料说出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学生思考,教师归纳)材料一说明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材料二说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材料三体现了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通畅的就业信息使得劳资双方都受益。

4、如何扩大就业(板书)

采访报告:一个中学生的职业理想

我希望在一家大型外贸公司做翻译,工作受到同事和经理的认可,家庭生活幸福。有自己的花园、跑车、按摩浴缸、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孩。总之,我会是个很有责任心,讲道德的人。既是一位女强人,又是百分之百的好妈妈、好妻子。凭我的实力,在未来充满竞争和机遇、高科技和信息化的社会,我一定会大展宏图的。

请问你们是如何选择职业的?或者你们对就业有什么要求。学生众说纷纭,最后老师归

用心

爱心

专心

纳出来,可把学生所说的要求写在黑板上或胶片上投影,然后请其他同学来评价这些就业择业观是否正确,合理的地方在哪里,不合理的地方又在哪里,正是人们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着许多误区,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就业观。从而引出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围绕北大才子街头买肉展开就业观念的讨论。陕西青年、北大才子陆步轩在长安街头买肉的消息一经披露,在黄土高原、在北大校园、在中国大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状元”、“北大”、“才子”、“买肉”这几个反差强烈的字眼触动着媒体的每一根神经。北大校长许智宏委员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北大的学生同样可以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北大校长的回答给我们今后的就业提供了哪些启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①作为北大学子的陆步轩可能是学贯中西、满腹经纶,但是他并没有将掌握的知识化作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另一方面陆步轩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在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时遇到了困难,失去了许多高薪就业的机会。可见陆步轩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自主选择职业。体现的是一种自主择业观。②当前就业竞争激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那些职业技能高、敬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陆步轩没有找到好的工作最重要在于他个人能力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比如说个人推销、自我包装、自我定位、人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漏洞。③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职业虽有分工差别,但无高低贵贱之分。美国哈佛大学既希望他们培养的学生成为各方面的领袖,但同时也鼓励学生从事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到社区工作。④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怪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大学生非国有企业不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是只有企事业单位能给我们提供就业岗位,我们自己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自主择业。陆步轩街头卖肉实际上他也是自主创业谋生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职业,如自由职业者、新闻线人、临时工、精神陪护、专业道歉人、房产经纪人等。)

总之要扩大就业劳动者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文化、技术素质;转变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国家应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总量。(根本途径)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完善劳动力市场,推进再就业工程,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第二目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板书)

1、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及其意义(板书)

劳动者走上了就业岗位后,就会跟他的就业单位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各行业各领域中劳动纠纷时有发生。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发生更多的劳动纠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呢?(过渡)

实物展示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全面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投影展示案例

姓名:兰锡贵 身份:农民工 职业:建筑工人

经历:

1、身份证被工头扣着,每天在工地上从6点干到22点,就图40元一天的工钱。

2、“五一”想带女儿外出逛逛,可工头不让休假,而且没有加班工资。

3、五月底工程做完了,满以为可以拿到自己的血汗钱,给女儿交学费。可工资被一拖再拖,没了音信。

4、由于长期得不到休息再加上工地安全措施不到位,六月的一天他在恍惚中从脚手架上跌了下来致残。没有拿到任何社会保险和赔偿。

用心

爱心

专心

5、单位只给部分资格老的正式工办理社会保险,兰锡贵不在其中。要求学生根据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分析农民工兰锡贵哪些权利被侵犯了?劳动者享有这些权利有何意义?

2、劳动者权利的维护(板书)

2003年年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农村妇女熊得明的丈夫讨回了2240元被拖欠的工钱。由此揭开了追讨农民工欠薪的序幕。据全国总工会资料统计,目前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达到1000亿人民币。欠薪主要发生在建筑、餐饮、制衣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在年底结帐时,经常遭到雇主赖帐或克扣工资的情况。当一些人告上法庭时,却因拿不出劳动合同而败诉。每到年终岁末,农民工在讨资无望的情况下,除以伤害自己身体、自杀等方式相威胁外,甚至采用非法手段解决问题,如故意伤害、绑架包工头时有发生。如果你是一位农民工,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教师归纳)维权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劳动者都是国家的主人,这使得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得到统一。享受权利必须以履行义务为前提。比如劳动者要取得劳动报酬,必须参加劳动,完成劳动任务。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维权的依据:依法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纪律,劳动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维权的途径:并不是有了劳动合同就能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维权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能破坏社会秩序,不能采用过激的、非法的手段。他们可以通过向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投诉、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新课巩固练习

就业是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和自我发展的基本途径,是绝大多数群众谋生的惟一手段。只有扩大就业减少失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只有人民充分就业、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据此回答1-2题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求,从6个方面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就业、工作和职业转换能力,促使他们尽快地实现就业、再就业和稳定就业,这将有利于保障和实现劳动者的()

A.享受社会保障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B.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平等就业的权利 C.取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提请劳动争议处理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答案:B 2.劳动者也应该认识到,在市场竞争中,只有自身实力强,才能就业机会多,即树立()A.自主择业观 B.职业平等观 C.竞争就业观 D.多种方式就业观 答案:C 3.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由于部分农民工劳动合同意识不强,工资被拖欠、克扣,劳动安全不能得到切实保障的现象屡有发生。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下发通知,要求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工,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材料表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A.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 B.是促进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用心

爱心

专心

C.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需要 D.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答案:D 4.某企业由于生产任务较大,在未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厂长强行让部分职工延长劳动时间,每天加时工作,星期天也照常上班,不让休息。到月底,部分职工全月累计加班加点高达120小时,也不发加班工资。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你认为该厂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2)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该厂的做法侵害了劳动者的哪些权利?(3)这些工人应当怎么办?

用心

爱心 专心 5

2.关于政治教案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篇二

本研究立足于以社区研究为基础的微观社会学研究视角, 通过农村青少年自我话语以及个案呈现, 描述他们的现状、困境与前途。本研究选择在农业大省, 同时也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湖南省进行实地调查, 选取娄底市下属水府县桃李镇进行社会研究。本研究选取桃李镇一所初中———瑞峰中学和一所高中———桃李高中做重点调研。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为访谈法, 调查对象主要是农村青少年。为了获取青少年生活中相关角色群体的认知, 本研究同时对他们的父母、老师进行了访谈。本研究共个案访谈12~18周岁农村青少年14位, 对初中、高中的班级进行集体访谈;对11位家长进行个案访谈;对3位老师进行个案访谈。

2 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拆分现象

过去的30年, 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以后,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最快、最强劲的时代, 中国开始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发展”从这一时期开始毫无疑问地成为政府的目标、国民的信仰和社会的共识, 几乎一切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体制的变革都以“发展”和“创造和刺激经济增长”为旨归 (叶敬忠, 2012) 。这个时代, 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时代。

不可否认, 大量来自农村的低成本劳动力是缔造中国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30多年来, 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工供应着城市的非农产业的劳动力需求, 促成了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步伐。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得益于劳动力代际再生产的社会过程。一代接一代的农村人被卷入到发展的大潮中。农村劳动力代际再生产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储备了一支庞大的劳动力队伍, 从而支撑了中国发展的比较优势, 同时, 也引发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现象, 也即农村劳动再生产的拆分现象。

劳动力再生产的具体内容包括, 劳动者自身体力和智力的恢复与保持和新一代劳动力的再生产以及教育和培训的需要, 即为劳动力维持和劳动力更替, 劳动力更替, 也就是劳动力代际再生产。劳动力的维持和代际再生产应该在同一个时空完成, 但是,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允许农民进城务工后, 出现了一种反常现象:进城务工人员自身劳动力的维持在城市完成, 而其下一代子嗣的再生产则由乡村来承担。也就是说, 在当今中国, 劳动力代际再生产与劳动力自身维持分离, 拆分在城市、农村两个地域进行的。

这种劳动力再生产的拆分模式对维持劳动力的廉价效应, 让中国得以在全球竞争中获得好处是有重要意义的, 但是, 如果站在农村下一代成长的角度, 结果就没有那么美好。从我们对农村青少年的调查来看, 农村孩子的成长因为这种畸形的劳动力再生产拆分模式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 他们被迫与父母分离, 得不到父母完整的爱。在调查中, 一位正在上初一的女孩小莉向我们哭诉了她的经历。小莉的父母从小莉出生后就外出打工, 她和奶奶、堂姐一起生活, 奶奶偏心堂姐, 并不关心她, 她觉得很委屈也很孤独。她帮奶奶做了很多家务, 手上长满了冻疮, 但奶奶还是觉得她是不听话的孩子。她花的每一分钱她奶奶都记录下来, 等她父母回来之后和她父母算账。小莉知道父母挣钱不多也不容易, 所以, 从来不向奶奶要零花钱。然而, 有一年, 她生了几次病, 奶奶带她去看医生, 把账都记在本上, 她爸爸回来责问她:“一年要生多少回病啊!”小莉觉得自己这么体谅父母, 而父母却根本不关心她。她曾经求父母不要出去打工, 在家里一起生活, 但因为经济原因, 父母终究还是出去了, 目前, 父亲在湘潭, 母亲在广东。

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双方共同承担抚育的责任, 提供情感的支撑, 劳动力代际再生产的拆分导致留守在农村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爱与关怀, 这让他们在性格和为人处世上都产生了偏离。他们渴望家庭的完整, 渴望父母在身边的生活, 与父母的分离让他们觉得孤独和忧愁。家庭生活的变动给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学习表现、内心情感等方面带来的是更深层次的负面影响。父母监护的缺乏、现有监护的不力, 让部分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面临安全无保、学业失助、品行失调等成长风险和隐患 (叶敬忠, 2011) 。

其次, 与祖辈或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使农村孩子得不到全盘的教育。农村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和祖辈一起生活在农村, 由祖辈照料他们的生活。老年人对生活的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简拙的是非观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青少年, 这就很可能让他们与社会的发展脱节。中国30年来的发展速度让社会日新月异地变化, 全球化、市场化无论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 还是价值观念都产生着强烈的冲击, 即使是农村也同样发生了很多变化, 年轻人开始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今天的年轻一代经历如此的变化, 祖辈应该向他们学习, 但是, 空间的限制、与父母生活上的拆分让他们不得不转而向祖辈学习思想观念、行为习惯, 并习惯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第三, 父母在外出打工过程中在城市接受了新的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 特别是他们通过城乡对比所产生的巨大冲击, 致使他们寻求用与本人成长迥然不同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以训练孩子更好地适应他们眼中变化着的世界的能力。农村和城市的区隔, 传统和现代的拉扯让农村劳动力代际再生产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新问题。

3 精神圈地:农村青少年成长过程的脱农化

农村青少年小时候或多或少做过农活, 但是, 他们几乎都没有完整的务农经历, 也没有系统地学过农业知识。很多孩子对自己家里有多少亩田都很不清楚。在他们的眼里, 种田并不是重要的事情。家里的田都是老人在种, 而且种地只是老人用来无事打发时间的消遣, 家里并不靠种地挣钱, 仅仅因为自己家种的米没有食品安全问题。青少年对种田的感受是“累、辛苦”, 甚至认为“作田比读书辛苦”。

农村青少年将自己实现理想的地方设定为城市。青少年的矛盾心理从他们对家乡的看法中就能体现:“这里是我的家乡, 我当然喜欢我的家乡, 但是, 这里太落后了。”如果农村能发展得和城市一样, 青少年们会考虑生活在农村。在青少年表述城市的词句中, 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经验”, 他们认为农村的生活太简单、太单纯, 而城市的生活更丰富, 这会让他们更成熟, 更快地成长起来。严海蓉在她的调查成果中一再强调的那样, 农村青年觉得农村没有生活、城市才是生活 (严海蓉, 2001) , 而在这一代农村青年的表述中, 往往城市不是象征一种生活, 而是一种经验。这种表达的意义是, 在这一代农村青年眼中, 城市生活已经是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管未来是否还回到农村, 城市生活都是成长必经的一步。

青少年们之所以对务农嗤之以鼻, 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家庭的影响, 父母们都说:“我们都不做, 怎么还会让孩子做?”不少青少年的母亲目前留守在家, 她们曾经出去打工, 因为生第二胎或家里老人老了, 不能照顾孩子而回来带孩子。她们大都表示她们自己都不会种地, 自然也不会让孩子去种地。在她们看来, 孩子读好书才是最要紧的事, 做农活只是偶尔锻炼一下, 吃一点苦, 绝对不会让孩子因为做农活而耽误学习。所以, 家长从小并不要求或培养孩子种地的技能, 参不参与家庭农业劳动全凭孩子自愿。

家长们之所以这样认为, 也有一定的原因。首先, 务农让他们失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各种农业税费压在农民的身上, 而粮食的增产却不足以支付这些税费, 农民必须离开土地, 外出打工, 用体力和汗水维持生计。现在, 情况发生了改变, 农业生产的税费负担已经不复存在, 但随着生活世界中一切物品的商品化, 市场经济让单纯务农仍然不能维持生计, 人们还是要出去打工才能保证生活。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 距离农业越来越远的另一个原因是学校教育。从7岁开始步入小学, 他们生活的重心就转移到了学业上, 从早上7点多开始上课, 到下午四五点放学,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 他们也就没有办法向家里的长辈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了。如果学校不将一些农业知识加入到课堂中去的话, 农村孩子即使生活在农村, 对农业依然是陌生的。

农村青少年这种精神圈地现象令人担忧, 他们虽然并没有失去土地, 但在成长过程中, 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 对务农排斥, 甚至与务农划清界限。由于学校教育, 他们与农业劳动也已经实质性脱离。他们在农村长大, 但他们对务农已经产生了不可挽回的隔阂, 尽管名义上他们仍然拥有在农村的一亩三分地, 但是他们已经不再亲近土地, 土地曾经拥有的重要价值在他们的意识中已经开始变得模糊甚至消失了, 他们不再把土地作为自己珍惜的生产资料。他们也不再拥有农业生产所需的技能, 在成长过程中, 他们已经放弃了对农村劳动力再生产中世世代代传习的农业技术的学习。

4 教育:通向城市的捷径

家长们在外打工的一个切身体会就是只有读书才有出息, 以后就不用做苦工了。他们将“读书是这里孩子唯一的出路”这句话挂在嘴边。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国工厂的技术也在进步, 在青少年的父母出去打工的时候, 信息产业、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小, 自动化、数字化、计算机化的程度没有那么高, 工厂对工人的技术和知识的要求不高, 往往只要你勤快肯干就可以找到工作、获得收入。现在, 工业技术已经更新换代, 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甚至很难找到工作。父母们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种变化, 并以此调整对孩子的教育。

青少年们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学业上。离开土地并不让他们感到沮丧, 农村学校艰苦的条件也没有喝退他们, 无论是青少年自己还是他们的家庭成员都铆足劲想要改变将来的命运。

从初中二年级开始, 学生们就开始集体住校了。学校对学习抓得很紧, 初二开始晚上上课要上到很晚, 早上开课很早, 学生回家耽误太长时间。而且, 由于现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 就算是桃李中心学校 (初中) 这样设立在镇上的学校留守孩子也占到30%以上, 其他偏远的学校留守孩子几乎占到50%以上, 留守孩子在家庭内可能缺乏学习生活上的监督, 让学生住宿更便于集中管理和教育。

对青少年来说, 住宿意味他们从此为了升学这一个目标而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了, 一周只能回家一天。外面的世界、宁静的村子、年迈的爷爷奶奶、远在他乡的父母就此隔绝在高高的学校围墙之外, 墙里面是单调的学习过程、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对亲人的思念, 但是, 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他们必须忍受这样生活。

虽然, 农村家庭将未来的希望都放在孩子的教育上, 但农村教育资源的落后注定难以帮助农村家庭脱贫致富, 向更高的阶层流动。因为农村教育体系的落后, 除了基本的语数外课程, 美术、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只是农村学生一个遥远的梦。农村的学校教育只能采用成本最低的方法, 来获得看似是最高效的成果, 而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支持。对这些被单调的课程逼得麻木的青少年来说,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埋下头做题。对一个即将上大学或者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来说, 识不得简谱, 分不清国画油画, 不会简单电脑操作只会上网打游戏, 这是能让农村青年向上流动的教育吗?这是上亿农村学生可以托付的教育吗?

5 结论与讨论

大发展时代给农村劳动力代际再生产造成了一个无法调和的悖论, 务农已经没有任何比较优势, 它已经不能负担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需求了, 同时, 农村人在城市没有生产资料, 即使到了城市, 他们很可能也只能从事体力劳动, 没有自己的住所, 长期处于流动当中。对于这一代的青年来说, 他们未来的选择已经没有在农村务农这一项了, 中国的发展带给他们的是一条单向道, 那就是离土离乡。在城市, 等待他们并不是美好的生活,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固化, 社会流动变得缓慢而艰难, 农村下一代想要超越父母的社会阶层地位, 过上更好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 他们中的大部分可能会去往城市替代城市廉价劳动力的空缺, 做最辛苦却报酬较低的工作。

摘要: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呈现农村青少年的生活, 考察在中国社会大发展背景下, 中国农村劳动力代际再生产的模式和现状, 并探讨了这种劳动力代际再生产模式对农村青少年的成长, 以及他们未来进入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反思了目前农村劳动力代际再生产的模式和中国的发展方式, 提出发展应该为民众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劳动力代际再生产,拆分模式

参考文献

[1]叶敬忠.发展、另一种发展与发展之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1) .

[2]叶敬忠.留守人口与发展遭遇[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

[3]叶敬忠, 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3.高三政治当今时代的主题教案 篇三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列举国际时事,能够认识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各种“国际新秩序”能够辨真伪。能够深刻领会我国对国际新秩序的主张。3德育目标

新世纪的建设者应该对中国的命运有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整体感知

前面第一框题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问题,这一框题就应该解决问题了。主要讲述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这是我国的外交政策所要体现和完成的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重点

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既然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互相联系的,那我们能否说,有了和平,经济就一定能够发展,经济发展了就一定能够维护和平。”(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和平与发展虽然互为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虽然互相联系,但不能互相代替,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还要按照各自的原则和途径来处理。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和平与发展问题呢?关键是“对症下药”。

(2)讲授新课

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症结或者病因在哪里呢?(发给学生阅读材料。)建立国际秩序(板书)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板书)

材料一1995年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发展的道路使美国一

些人大失所望,他们原希望中国会和其他国家一样,通过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演变成一个温和民主的国家”。同年《时代》周刊甚至叫嚣,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制度“仍是残酷无情的专制制度”,美国必须“颠覆中国侵略成性的独裁专制政权”。

材料二1996年美国为了进一步封锁古巴,推出了赫尔姆斯———伯顿法。同年,美国公开反对加利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在波黑战争中,美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明显地偏袒穆克两方,而打击塞族。

材料三过去的1999年,在美国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上刻下深深的痕迹。

美国凭借膨胀的经济实力和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地位,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企图阻挠多极化进程,建立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美国极具扩张性、进攻性的外交政策,恶化了国际气氛,扰乱了国际秩序,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为实现称霸世界的单极战略,1999年美国采取了一些带有冷战色彩的做法。一是为霸权行径制造理论根据。3月,北约成员国在华盛顿吹吹打打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一个所谓的“北约新概念”正式出笼,主要内容包括北约东扩,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领土以外使用武力,其军事行动不必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这使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进攻性组织。美国还卖力地鼓吹“人权高于主权”,即可以打着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对南联盟的轰炸就是这些“理论”的实践。美国甚至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犯下了世界战争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罕见的暴行。

二是强化军事集团。今年,美国对北约东扩和强化美日军事同盟都有新动作。年初,北约东扩采取了实质性步骤,吸收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个新成员国,并确定了第二阶段东扩的候选国,使军事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5月,《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正式实施,日本由“专守防务”转为“主动攻击”,美日军事同盟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日本首相小渊惠三4月底访美时,双方重点讨论了加强两国军事同盟关系的具体步骤。3个月后,美日又正式签署共同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文件,两国军事合作进一步升级。美国强化这两个军事集团,为它实现称霸世界的图谋服务。

三是大力扩充军备。美国拥有世界超一流的军事实力,但还嫌不够,今年将军费预算增加到创纪录的2808亿美元,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它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加紧研制和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引发国际军备竞赛。为了使自己的非法行动合法化,美国提出修改1972年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有人甚至扬言,如果俄罗斯不同意修改,美国就退出这个条约。美国国会还否决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对克林顿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一个沉重打击,对世界范围内的核不扩散进程将产生严重后果。美国的扩张和霸权行径,阻滞了世界缓和势头,破坏了一些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使冷战后出现的全球裁军形势发生逆转,大国关系出现波动。

中美关系今年起伏跌宕。1999年考克斯报告出笼,毒化了两国关系气氛。朱基总理4月访美,两国关系出现好转。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中美关系跌入低谷。李登辉乘机抛出“两国论”,妄图为中美关系制造麻烦。美国在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同时,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助长了“台独”气焰。

在中美关系逐渐回升的情况下,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9月在新西兰奥克兰会晤,重申两国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1月,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一年来的事实再次说明,中美之间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和互惠的经济利益,但美国一些人的阻挠和破坏,又使中美关系充满曲折。

美俄关系空前紧张。今年美国对俄罗斯的挤压政策变本加厉。北约东扩、轰炸南联盟,引起俄罗斯对美国的强烈不满。由于综合国力薄弱,经济上有求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俄罗斯不得不作出有条件的让步。俄罗斯围剿车臣恐怖分子,美国借机大做文章,对俄罗斯内政横加干涉,国会通过决议进行“谴责”,克林顿声称俄罗斯将“付出沉重代价”。俄罗斯对此无法容忍,叶利钦总统警告美国“别忘了俄罗斯是个拥有充足核武器的国家”。美俄之间还接连发生相互驱逐外交官事件。1999年的美俄关系降到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美国同欧日龃龉不断。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频繁,“香蕉战”、“牛肉战”、“钢铁战”从年初打到岁尾。美国企图把国内法强加于别国的做法,引起普遍不满。美国主导的不公正世界经贸体制,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和抵制。不久前在西雅图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无果而终,就是这些矛盾摩擦的集中反映。

1999年的美国外交咄咄逼人,实际上成果有限,树敌过多,隐患不少,美国已经并将继续为此付出代价。

防止核扩散和反恐怖活动,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但是,核不扩散的努力受到严重挫折,美国越来越成为国际恐怖活动的目标。因担心被炸,美国不少驻外使领馆多次被迫关闭。美国政府不断警告到海外的公民,提高警惕,以防恐怖分子袭击。克林顿总统到希腊和意大利访问时,受到严重抗议和恫吓,一路担惊受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美国的国际形象也受到严重损害。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质问,美国口口声声说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为什么却把世界弄得这样不安宁?美国一向以“世界领导者”自居,它到底要把世界领向何处?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正处于全方位扩张高潮期,1999年却兴起了“新孤立主义”。这种思潮的出现,原因很多,情况复杂,但很多美国人对本国外交的失望和不满,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以上材料都反映了美国的什么心态?(学生分析,自由发言,并得出结论。教师总结。)没有比这些材料更能够表明,美国确有那么一些人对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敌意。美国为它的“全球战略”,全方位扩张,处处树敌,美国干涉别国的内政,扰乱国际秩序,公然挑衅国际原则,它的所作所为是典型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同时,它也为自己招来了“天怒人怨”。

(1)什么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呢?

霸权主义是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经。

强权政治是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犯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其核心思想是“强权就是真理”。其根本原因是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列宁说过:“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还存在的这种经济基础上,帝国主义战争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因此,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就是帝国主义的产物,是由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掠夺的本性决定的。(“核心思想”和“根本原因”最好是引导学生分析上述两则材料或者是分析书上P15

3 的材料得出结果。可以锻炼和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可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那么如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点评。)把大家的观点归纳起来,一句话就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以解决世界的和平问题。可是,我们不仅要解决和平问题,还要解决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当前国际社会存在着许多阻碍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其中最主要、最严重的是南北关系问题。南北关系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关系。南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集中反映在几个方面(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由学生讲,因为这个内容前一框题有所涉及。也可以教师讲。)第一,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第二,发展中国家外债沉重,发展资金越来越缺乏,其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实行高利率政策,并由此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大量外流。第三,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条件恶化,这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人为地压低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贸易保护主义与日俱增,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受到限制。

在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时代,只有保持南北双方的均衡发展,世界经济才能健康运行。发达国家要从根本上解决商品市场、资金出路、原料和能源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离开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在发展中国家日益贫困、落后的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是不可能长期稳定维持自己的经济增长的。可见,只有改革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消除南北之间的对抗和分歧,加强南北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才能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问题。总之,就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我们把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统称为国际新秩序。2建立国际新秩序(板书)

(1)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建立国际新秩序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

还在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之前,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对“世界新秩序”的构想。第一,在政治上,建立以美国为主、以欧日为盟友的世界政治秩序,集中精力对付地区性冲突和战争,维护各地区力量的均衡。第二,在经济上,援助第三世界各国的同时,提出附加条件,要求受援国建立或接受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民主观念”,改进受援国的“人权”状况。第三,在意识形态上,强调继续推行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力促在他国建立所谓的“民主制度”,继续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纵观美国的所谓“世界新秩序”构想,无非是维护美国在世界的霸主地位,干涉他国内政,构建

符合美国利益的政治体制。其实质仍是要维护以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旧秩序。

我国提出的国际新秩序又是什么样的呢?(2)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学生先看书,回答我国提出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并分析为什么这样的国际新秩序能够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如有不当之处,可从实际或理论上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教师总结。)中国政府认为,国际新秩序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第一,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第二,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第三,各国有权根据本国的国情,独立自主的选择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第四,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必须严格遵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国际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第五,国际新秩序包括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两个方面。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主要解决和平问题,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要解决发展问题。

中国提出的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赞赏和支持。

(四)总结、扩展

1本课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如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其中主要阐述了我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2扩展

过去,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时期,中国因国力微弱而割地赔款,在屈辱中煎熬了百年。往事虽然不堪回首,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失去知耻而后勇的动力,落后挨打的厄运就还会降临。今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日盛,我们只有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从根本上制衡他们,捍卫国家的政权和领土的完整,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于新世纪的建设者更是任重而道远。

(五)布置作业(略)

4.关于政治教案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篇四

导入:

师: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们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历代的皇帝采取了一些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一些措施,请一个同学来回答。生:略。

师:那我们现在开始上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我想问大家的是,这个晚期,指的是什么时候呢? 生:略。

师:很好,这个晚期,指的就是明清时期。我们上节课讲了,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从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中皇权占据了绝对的地位。大家一定要明白,皇权与相权,还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这一直都是贯穿于我国历史上的两对矛盾。那这个问题被乞丐出生了朱元璋给解决了。但是,废除了丞相制度自然会导致另外的问题,那是什么问题,我们来看书本。朱元璋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还好明朝的时候纸张已经广泛使用了,不然,朱元璋要看好几车的竹简,那朱元璋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一个人完成这么多是事情是不是,那朱元璋就想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 生:略。

师:朱元璋想的办法是设立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是什么东西,其实殿阁大学士就是皇帝的秘书,然后在明成祖朱棣的时候,朱棣就是传说中的永乐帝,朱棣设立了内阁,这个内阁和我们现在看到了其他的国家的内阁不一样,这个内阁指的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在内阁工作的都叫做大学士,当然,这些大学士也有个头,这个大学士的头就叫做首辅。在明朝的中后期,首辅的权利很大,几乎跟宰相的权利差不多,明朝有个著名的首辅,大家猜猜他是谁? 生:略。

师:提示一下,他还搞过著名的一条鞭法。生:略。

师:对,他就是著名的张居正。张居正也可以算是一个改革家,但是,张居正到后期的时候权利很大,名义上是首辅大学士,实际上是宰相的权利。

师:另外,大家要明白的是,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助理机构,因此不像宰相一样有行政权和其他的一些实权。

师:那我们来看,内阁中的首辅到后来权利不断的扩大,成为了实际上的宰相,当然,聪明的朱元璋也会明白这一点,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让太监来牵制大学士,结果呢。造成了宦官参政,甚至到后期的时候宦官牵制了内阁。明朝有个制度叫做厂卫制度,那什么是厂卫制度呢,说白了就是明朝的特务政治。我们来看资料卡片。第18页,这个厂卫制度指的就是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制度,这些人权利很大,甚至都可以不经过批准,任意地逮捕官吏,而且这些的太监几乎无孔不入,我给大家讲两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第一个是说,朱元璋洪武年间,有个大臣上完朝回家的路上,很开心就吟了一首诗,第二天,那个大臣上朝的时候朱元璋就对他说,你昨天做的那首诗很不错啊,但是如果有这个字改一下会更好,然后那个大臣就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赶紧谢主隆恩。你看,大臣回去路上随便脱口而出一首诗皇帝都能知道,就像如果你回来路上唱了什么歌你们的班主任都知道,这是不是很可怕,另外一个故事是说,8月16的那天,大臣们上朝,朱元璋就问他说,你们家昨天吃了那些菜,请了什么客人,那大臣就说吃了这些菜,请了这些人,然后朱元璋说,不对吧,你是不是还少说了两样菜,你们看,朱元璋是不是非常厉害。就像你们的班头,都知道你们家吃什么菜,那你还敢骂他说她的坏话吗。

另外,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从一个乞丐慢慢地混到皇帝的地位。他当过和尚,要过饭什么的,所以,他对这些都很在意,大家可能以为说清朝的文字狱很厉害,但是明朝一点也不落后,在明朝的时候,如果你出版的书中含有僧、光、贼,或者谐音的则的,都会被杀头。那我们看,明朝的殿阁大学士、内阁制以及司礼监太监的牵制,使得权利握在了皇帝的手中。师:那我们现在来看清朝,在清朝,有三个皇帝一定要提,他们是谁? 生:略。

师:对,就是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个人。

生:那来看下,这三个皇帝分别都采取了什么样子的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说道康熙帝的时候,康熙帝时期设立了南书房,南书房其实就是军机处的前生,具有军机处的一些特点,那康熙为什么要设立南书房呢,这个和皇太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皇太极的时候形成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有着巨大的权利。甚至都有皇帝的罢免的权利,我说两个著名的人物,像多尔衮、还有鳌拜,他们都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骨干人物。那很明显的,议政王大臣都是由一些满清的贵族把持。这样必然威胁到皇权,于是康熙帝就设立的南书房,还有和韦小宝一起干掉了鳌拜。师:那在雍正帝时期,有什么新的发展? 生:略。

师:很好,就是军机处的确立。军机处最早只管军事,是为了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因为当时西北战事很多,所以就设立了军机处专门负责军务。但是,到后来,军机处处理的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的政务。

那我们看书本上这张图,这张图经常被考试考到,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的是,军机处的机构是不是很简单,就是几张桌子和坑坑洼洼的地板,但是大家要明白的是,军机处的结构虽然很简单,因此军机处的特点在书上,大家划起来,就是①机构简单②人员精干③有官而无吏④体现决策的封闭性。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大家要明白的是,军机处他不是一个决策机构,只是相当于皇帝的秘书班子,而且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由皇帝挑选的,另外,军机处的大臣在和皇帝讨论事物的时候都是跪着的,只能跪着听皇帝说什么,然后把他记录下来。而且皇帝和军机大臣们商量东西的时候也十分的严密。不允许有太监在,皇帝甚至还派了监御使站在外面监督,因此,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另外,雍正帝还创立了密折制,那我们来看什么叫做密折制,在清朝,官员如果要上奏的话有两本,一种是题本,一种是奏本,题本是用来弹劾、以及汇报兵粮捕盗、刑名等一些事物,而奏本是用来谢恩之类的,因此,可以看出的是题本比较重要,奏本不怎么重要,而且题本也需要盖章,奏本不需要盖章。那题本的话有个不好的就是,他是通过一些阁臣来上交给皇帝的,也就是说,有很多人都有机会看到这个题本,我们上节课说到,在有些朝代,有的官员把持朝政,上奏的本子都要先经过那些权臣看过才能给皇帝,那这些弹劾的奏折肯定就不会送到皇帝的手中。那雍正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地方官员直接直接把奏折送到他的手中,这样就不会被其他的官员看到,而且这样的话官员们也就可以大胆地弹劾其他的官员。而不用担心是不是会被其他官员谋害,那很显然的是,雍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得到不断的加强。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明清以来的政治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政治主动性越来越弱。师: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组成? 生:56个。

师:那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生:略。

师:俄罗斯,它有100多个民族构成。那俄罗斯太平吗?他有个车臣问题,有没有听说? 生:略。

师:那我们看,我们中国是不是一直以来都比较的太平,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好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那在清朝的时候,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是什么,大家看书本。

师:在清朝的时候,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就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个民族的上层知识分子,大事集权,小事分权,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师:那清朝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叫做什么? 生:略。

师:理藩院的这个藩,就是少数民族的意思。这理藩院最早是设立来专门管理蒙古的,后来逐渐演变为管理其他的少数民族。还有在近代的时候,清王朝和外国人打交道也是通过理藩院,说明我们当时的清王朝很看不起西方的国家,因为清王朝让处理我们少数民族的机构去处理和外国的关系,而没有用正式的外交礼节,所以,一直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的清王朝被打得很惨,那究竟有多惨呢。我们下个专题再讲。

师:后来,和外国打交道的部门不再是理藩院,变成了什么? 生:略。

师:总理衙门。师:那在西南的那块少数民族的土地上,清王朝还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加强对他们的控制呢?看书本,20页。师:对于西南那块少数民族的管理,要上溯到元代,元代的时候,在西南地区实习土司制度,那什么叫做土司制度呢? 生:略。

5.关于小学劳动光荣主题班会教案 篇五

召开 “劳动最光荣”主题中队会是要教育同学们,从小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因此,学会自理并不只是一个学生个人的事,我们可爱的祖国,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将如何发展,如何雄立于世界,全在于新一代的少年儿童。因此,必须从小培养同学们的自立、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根据需要编写并排练小品、诗歌、儿歌等;

2、排练儿歌《别说我小》和舞蹈《妈妈歇歇吧》;

活动过程:

女:鲜艳的.队旗在蓝天下飘扬。

男:嘹亮的歌声像欢乐的海洋。

女:我们沐浴着集体的阳光。

男:爱学习,爱劳动,我们像鲜花一样成长。

女:但我们的周围也有这样一些同学。

男:他们整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了。

女:小宝是一名和我们同龄的孩子。

男:瞧瞧,那不正躺在床上睡觉呢吗!

6.关于初一政治教案 篇六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犯罪百害而无一利,从内心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欲望面前,理智地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重视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

2、能力目标:理解道德水平的高低影响行为的好坏,从小事做起,加强道德修养;

理解犯罪的危害,逐步形成自觉依法律已的观念;初步培养自我分辨、自我控制、自我践行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知道自我防范应从矫正哪些不良行为做起。

二、教学重点:道德品质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犯罪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道德品质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探究,充分享受学习。教师精心指导,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违法犯罪,我们明白了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些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框的内容:防范于未然 。

展开教学:

(一)、“认清犯罪危害”

案例分析 (见教材第97页案例)以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①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人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②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他曾有过知耻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③用“违纪、违法、犯罪”三个词谈谈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思想观念支配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我们要意识到应该增强法纪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因此,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积极追求上进,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小迪的案例教师提问导入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

①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

对。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犯罪不但对社会造成危害,它对家庭、他人以及行为人自己都会造成伤害,

②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犯罪有没有什么好处吗?)……

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个案例,我们看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教师朗读)。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危害性。(教师板书以下内容,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板书危害性)

对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

对自己的危害:坐牢、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出车祸、姥姥死亡;

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安定

教师归纳小结: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7.关于政治教案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篇七

今晚,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郭红霞老师来给我们讲授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这一章的内容,通过学习,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一个正确的纲领,选择这个纲领是一个明智之举。《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了“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党的纲领是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行动的准则,是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一面旗帜。

那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一个正确的纲领,选择这个纲领是一个明智之举呢?这里有他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性。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战后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的建立,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恰如其分地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正确结论。柏拉图曾经提出过“理想国”的设想,还有宗教里的“天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乌托邦”“太阳城”“大西岛”等,这些设想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不符合科学的基本规律,最终必然失败。而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奋斗目标和最高纲领,高举人类进步的旗帜,以自觉的、能动的革命实践来推动历史的发展,无疑是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___的纲领是一个正确的纲领,选择这个纲领是一个明智之举!

8.关于政治教案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篇八

内容目标:引述有关资料,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要求: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既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的。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政策指引着我国的对外活动,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

三、学情分析

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开始将目光投向周围的社会生活,对国际政治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关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但缺乏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全面了解,也缺乏明确而清晰的理论观点,需要进一步了解并提升国际责任感。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了解中国实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为和平而发展。

2、能力目标:①能根据教学情境进行深入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②学生能根据教学情境归纳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③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展现中国和平外交的情境中,生成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认同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①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②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③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培养学生为自己日益强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的决心和意志。

五、教学重难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依据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六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夫人_于3月22日至4月1日出席了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了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这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席峰会并访问欧盟地区。在访欧期间,他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这节课就让我们重温这段欧洲之旅,共同探究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内容。那么,什么是外交政策呢?

学生回答:(屏幕显示:外交政策:主权国家在对外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教师讲解外交政策:它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习近平主席到德国柏林看一看。

镜头一:习近平访欧--德国站

播放视频:习近平主席在柏林发表的一段讲话

?合作交流一: 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你能归纳出:我国奉行的是什么外交政策吗?我国为什么要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

学生合作交流,展示交流成果。

教师归纳: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进一步归纳: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消除了屈服于外国侵略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我国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只有维护和平,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这不仅需要我们维护国内的稳定,也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就要求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争取国际和平环境与维护世界和平结合起来,既维护自身利益,也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屏显: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依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教师过渡:通过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我们了解到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外交政策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让我们接着和习近平主席一起再到荷兰看一看。

镜头二:习近平访欧--荷兰站

播放视频:习近平主席在荷兰海牙发表的“中国核安全观”

合作交流二: 情境模拟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

屏幕显示:中国核安全观

第一,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

第二,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 要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核安全政策和举措的权利,尊重各国保护核安全敏感信息的权利。

9.政治关于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案 篇九

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科:思想政治

3、课时:1

4、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调查自己家庭的各项消费支出,了解家庭过去的消费内容和现今的消费形式。

二、学情分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消费者,与消费密切相关,教师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授课任务,但要能驾驭课堂,做到收放自如。

三、教材分析: 在了解了货币、商品的价格这两个消费必备的条件后,教材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认识多彩的消费,围绕消费这一中心,教材介绍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各种消费类型及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由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种消费场景引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并指出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受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对不同消费类型进行划分和分析,引出消费结构,并对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识记消费的基本类型,贷款消费的含义及适用情况;理解我们的日常消费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能力目标:深化对消费的认识,提高理解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从生活中归纳出经济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的消费水平的现状以及变化。

? 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贷款消费与传统的消费方式相比,是不是一种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方式?

恩格尔系数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直观教学、情景教学、小组比赛等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运用任务型教学。自然导入,层层递进,注重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激励。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三组消费场景的画面

8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消费标准是吃饱,

90年代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讲究荤素搭配,更加注重营养

现今,我们不仅在吃上动脑子,平时还可以旅旅游,健健身,上上网,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加生活的乐趣,消费变得多元化了。

问题思考:对比三个不同的时代,为什么人们的生活消费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不错,居民的收入,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这也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消费及其类型。

2.讲授新课:

(板书)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收入水平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7-18第一目,运用所学的知识替“老李解个惑”

(学生阅读课本并讨论2分钟后发表意见,“老李买还是不买”,并说明理由)

正确评价学生回答并做如下归纳

(总结)月收入若是300元,肯定不买。

月收入若是30000元,肯定买。

可见(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2)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3)根据这一道理,我们要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使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提高,使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和谐。

(板书)2、物价水平

物价涨,购买力下降,会减少对草莓的消费量

物价跌,购买力提高,会增加消费量

价格上升 消费减少

价格下降 消费增加

稳定的物价对保持人民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板书)二、消费的类型

设置情景“请你帮个忙”

小丁与小花要结婚了,手头只有25万元,两人月收入6000元。

小丁:我已看好住房,一套35万。

小花:我俩都要买上几套衣服。

小丁:我们的婚宴在华阳宾馆还是在聚丰饭店办?

小花:买了房我们要好好装修一下,配上我们 喜欢的家具。

小丁:我用什么车去迎娶你呀?租几辆呢?

怎么安排各项消费呢?采用哪种方式付款?说出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完成以下图示,括弧内填写学生列出的消费行为,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的评价。

钱货两清的消费( )

按照交易方式不同 贷款消费 ( )

租赁消费 ( )

消费类型 有形商品消费 ( )

按照消费对象不同 劳务消费 ( )

生存资料消费 ( )

按照消费目的不同 发展资料消费 ( )

10.关于初中政治世界文化多样性教案 篇十

政治组 李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能力目标

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必然性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独立探索法、合作探究法等方式。

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发人深思。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三)层层深入,突破难点。

(四)归纳小结,课堂评价。

(五)有效训练,社会践行。

教学过程: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情境一:多媒体播放视频《世博中国馆》 、《世博也门馆》 ,视频分别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和古老阿拉伯风情。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总结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板书:(第一目)描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情境二:图片展示民族节日:中国春节、美国圣诞节。

学生活动:从两个节日中,你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哪些不同?

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第二段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点评,点出知识要点: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情境三: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世纪文化遗产丰富》(凤凰网)基于文化遗产这一知识点比较难,教师根据视频解说文化遗产的分类、地位、意义、确立方式。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又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记忆遗产既指文字记忆遗产,也指非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4处。记忆遗产4处。

教师点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医针灸和京剧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的分类及意义。

教师总结: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学生举例:你还能说出哪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学生回答:.长城,敦煌莫高窟,颐和园,曲阜孔府、孔庙、孔林,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等等)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情境四:教师简要介绍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特色。春节期间,由于地域不同,“酒桌文化”也各有特点。成都人爱好喝“花酒”,一顿饭上6种酒,依次是:杨梅酒、葡萄酒、黄酒、白酒、啤酒、洋酒。喝完白酒,气氛已近鼎沸,接着开始玩花样,如喝潜水艇,就是在大杯的啤酒里,连杯带酒沉入小杯洋酒,然后一饮而尽。南京人最厚道,先要把自己喝倒,才让客人喝好,最著名的敬酒台词是:我干了,您随意。在内蒙古不时会有人手捧哈达来敬酒,不管认不认识,先在你身边载歌载舞,你不喝,他就一直跳下去,甚至烧菜师父都会走出厨房,托着个银碗,捧着条白哈达上前敬酒,不喝都不行。

教师点出: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就世界范围而言,东西方文化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就一国而言,如中国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板书:透视文化多样性

教师总结: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形式多样化,如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方面。

学生探究:(1)以服饰、民居建筑为例,说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示:结合各民族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情况说明)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前后相邻的六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思想,总结结论,派代表展示成果。)

教师点评总结:以服饰为例,如中国的中山装、唐装、旗袍,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等。(通过多媒体显示这些服装的图片、特点及背景因素。)

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孙中山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称为“唐装”,本来作为中国人传统服装在海外的惯称。在20世纪初,在当时“中西服装并行不悖”的社会大背景下,粤、港、澳一带同胞以“唐装”、“西装”来区别中西打扮,在的上海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之而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因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属于“大和”民族,故取其名。

(通过多媒体显示民居建筑的特色,说明其成因。)

以民居建筑为例,如:蒙古包、水族竹楼。

蒙古包适合自然环境,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适应游牧生涯,容易搭盖、容易拆卸、装载搬迁轻便、维修方便。

11.政治关于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篇十一

(1)影响价格变动的具体因素(2)供求关系与价格的关系

(3)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4)?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含义?(6)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供求关系,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影响价格的因素。)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难点的依据: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媒介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过程 备注 组织教学 师生答礼,了解学生出席情况 1分钟 导入新课

(5分钟) 导入方式:事例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过: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那么同样的价值表现出来的价格应当是一样,对不对?

学生:对

教师:可是呢,王大妈觉得不对。王大妈每天早上都去菜市场买白菜,一直去同一个摊子买,因为那个摊子的白菜最好。可是,没过多久,王大妈发现摊子上的白菜的价格早晚不一样,早上要一块,晚上只要八毛。同学们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请学生回答)

教师:这说明了商品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受到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翻开课本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板书:多变的价格 讲授新课 好,接下来,请大家看下面的几个镜头,说说都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价格的变化:P11

镜头一:下雨了,露天菜场上的蔬菜降价抛售,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远远高于往年;(气候)

镜头二:在秋冬换季时,皮衣能卖上好价钱,在夏天却无人问津,不得不打折出售;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每千克卖到几元,大量上市后每千克只卖一元。(时间)

镜头三: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买;(地域)

镜头四:景点周边的酒店客房旅游旺季涨价了还供不应求,淡季打五折也鲜有人问津。(生活习俗)

镜头五: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导致世界性油价上涨;(生产条件)

镜头六:出,我国南方部分遭遇冰雪灾害地区的相关生活用品的价格短暂上涨后,在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下,很快稳定下来。(政策)

(请学生回答,可以借机表扬一下同学们:不仅关注时事,而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一)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从上面这些镜头可以看出,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甚至宗教也会影响价格,比如信仰回教的人是不吃猪肉的,你在回族聚居的地区卖猪肉肯定卖不出去,价格自然上不去。

但是,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吗?是不是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就一定会导致价格发生变化呢?

并不是的,比如说下雨了,商店里的电脑价格会下降吗?不会。

所以说,这些具体的因素并不是直接对价格产生影响的。为什么苹果遭雹灾后价格会上涨?

学生:因为苹果的产量减少了

教师:没错,这些具体因素之所以可以影响价格,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所以说,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是供求关系。

我们都知道当一件商品在市场上很好的时候,大家就会去抢购,这样价格就比较高,比如小米手机。

而当一件商品生产过多的时候,价格就会下降,大家就会挑挑拣拣,拼命压价,比如电视机。

请大家看课本P12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

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买方市场。

供求平衡,这是一种理想状况。

卖方市场,是有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买方市场,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结合课件让学生判断二者的区别)

教师:大家现在明白为什么白菜的价格有时高有事低了吧?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教师:供求关系影响着商品的价格,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禽流感的时候,即使再供过于求,鸡肉的价格再降价也好,都不会降到几毛钱一斤;三月份因日本核电站核泄漏引起的盐慌,盐的价格再涨也没有涨到几百块钱一袋;非典时,即使再供不应求,口罩的价格再涨价也好,都不会涨到几百元一个。为什么呢?商品的价格除了受到供求的影响外,是不是有某种因素在决定着商品的价格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有关内容,找出是什么在决定着商品的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学生回答:价值决定价格)。?

是的,商品的价格说到底是由价值决定的,供求只是在影响商品的价格。刚才上课的时候我们已经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我们在第一节课时学了价值的概念,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下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格。

学生: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教师:从价格的概念和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最终是有价值决定的。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又高有低是因为价值有大有小,也就是说价值有一个量的概念,即价值量有大有小。那么,如何衡量两种商品的价值量的大小呢?

刚才_同学回答了价值的定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人类劳动要根据什么标准来衡量呢?比如说老师的工资是怎么算的呢?

学生:按上课的时间算的,上的课多,工资就多。

教师:没错,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是要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的。P13

2、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教师:接下来,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个问题:生产同样的1辆自行车,甲耗费劳动时间10小时,乙耗费劳动时间8小时,丙耗费的劳动时间6小时,请问哪个人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大?

学生:甲乙丙三个人生产的产品的价值量一样大,都只值8小时的价值量。

教师:好,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是要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的。但是这个劳动时间不是指每个生产者自己的生产劳动时间,而是看整个社会的平均的劳动时间。也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教师:怎样理解这个概念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时间因素:现有的社会生产条件,既不是指过去的,也不是指将来的,而是指现在的

(2)物的因素: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生产条件主要是指劳动工具。

(3)人的因素: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绝大多数同类产品的生产者的劳动技能水平和劳动紧张程度。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参与平均的是同样生产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的劳动时间,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但“社会评价”只是理论上的,是长期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总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商品的价值量大;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商品价值量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的价值量是正比例的关系。

教师:请问同学们,甲乙丙三人,谁会赚的最多钱呢?

学生:丙,因为丙花的时间最少,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赚的钱最多。

教师:对,我们来对比一下甲乙丙三人的收入情况: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

竞争结果

亏本,不利地位

不亏不赚

赚钱,有利地位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他们为了要得到更多得利润,就会努力地缩短自己地个别劳动时间,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尽可能地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那么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呢?它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平均到单位产品上的劳动时间就越少。

?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教师:请同学们看到课本14页的材料,自己分析一下铝产品的价值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并通过这个例子总结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是什么关系。

学生:价值量变小了。

教师:为什么?

上一篇:我市组团赴东莞学习下一篇:《药》--鲁迅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