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教师工作总结(共7篇)
1.旅游教师工作总结 篇一
(一)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万世师表孔子曾言,“不学礼,无以立”,可谓中国礼仪文化的渊源流长。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相互尊重而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教师礼仪则指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要求,是教师品德素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是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其礼仪素养对学生甚至是整个社会皆起到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湛的教学能力和优雅得体的仪表仪态。
(二)旅游学科专业性质的需要
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国内旅游业及旅游学科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是服务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毕业生主要从事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服务行业,他们对外承担着宣传中国名川大山和悠久文化的职责,对内承担着祖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城市的象征,礼仪大使和形象大使。他们直接和客人接触,言谈举止、气质形象等礼仪素养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水平,因此旅游专业的特殊性对旅游专业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旅游院校毕业生的素质却不容乐观,礼仪素养缺失,经常因为礼仪问题、文化差异问题在接待中出现种种差错,引起了旅游业界和学界的不满。俗话说“百年教育,教师为本”,教师的礼仪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礼仪素养,即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提高学生的素养,必须注重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应从职业形象、语言、内在修养各个方面做到表率的作用,在教学中潜默移化地感染学生,发挥隐性课程的强大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提升旅游专业教师的礼仪素养势在必行。
二、旅游教师礼仪素养的现状调查
为探究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礼仪素养的现实情况,笔者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对沈阳、鞍山、丹东等地十余所大学157名旅游专业任课教师就其礼仪素养问题进行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调查样本中75%为女性教师,25%为男性教师,教龄1~3年,3~8年,8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5:27:58。通过对数据结果的统计分析,梳理出目前旅游专业教师的礼仪素养存在如下问题。
(一)旅游教师礼仪意识欠缺
调查发现,部分被试对礼仪素养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教书是他们的主要职责,至于礼仪是无关紧要的,不了解自身的言谈举止、形象素质、人格特征与其职业的关系,更不能理解自身礼仪对旅游专业学生的深刻影响。高达68%的教师认为自身缺乏礼仪意识,其中以男教师和1~3年教龄低的教师最为缺失,教师礼仪素养意识的平均得分仅在5.6分。究其原因,旅游学科是新型学科,旅游专业教师大多由经济、历史、地理等学科嫁接而来,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师范教育,从未接受过礼仪课程的学习,也没有系统参加过旅游实践,偏于对知识的教学,缺乏对旅游教师职业的全方位认识,礼仪意识浅薄。
(二)旅游教师礼仪素养整体偏低
通过访谈发现,当部分教师被问及教师礼仪应包括哪些方面时,多数被试表示对教师礼仪一知半解,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一些教师甚至将教师礼仪狭隘地理解为教师的形象礼仪,或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礼仪,致使导致自身礼仪整体缺失,仅有8%的教师能系统地回答出教师礼仪包括仪表礼仪、仪态礼仪、言语礼仪、师德礼仪等方面内容。经SPSS13.0及EXCEL统计分析,教师的言语礼仪分数整体最低,其次是课堂教学仪态礼仪,统计发现男教师的仪态礼仪分数明显低于女教师,形象礼仪方面女教师高于男教师,女教师形象礼仪平均得分在6.5分,而男教师的平均得分仅在5.5分,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女教师服饰礼仪过于时尚,男教师和年长的女教师服饰过于俗旧,长期不更换,给学生带来视觉枯燥感。师德方面中老年教师明显高于青年教师,平均得分分别为8.2分和6.5分。
(三)旅游教师礼仪培训机制缺失
部分学校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讲授好课堂内容,对礼仪重视程度不够,从未组织过任何教师礼仪方面的培训。经调查发现,75%以上的教师都对教师礼仪培训充满热情和渴望,但由于自身教学压力和学校管理的原因,仅有18%的教师接受过教师礼仪培训,15%的教师通过相关书籍习得零散的礼仪知识。此外教育主管部门、旅游行政单位也鲜见对旅游教师礼仪素养的培训,调查样本涉及高职院校、二级本科、一级本科院校,通过对结果的交叉分析发现,随着院校级别的升高,对教师礼仪的培训和重视程度逐渐降低,一级本科院校教师自主学习礼仪知识和院校培训次数均为最少。
三、提升旅游教师礼仪素养的途径与策略分析
(一)树立教师礼仪素养意识,提高礼仪认识
树立教师礼仪素养意识,提高教师对礼仪素养的重视程度,是提升旅游专业教师礼仪素养的基础和前提。摒弃传统教书匠只教知识的观念,使其意识到自身礼仪素养的重要性,教师礼仪不仅是其自身素质的表现,而且对学生有很大影响,自身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间都潜默移化地影响着学生,直接关系到学生礼仪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树立备好旅游理论知识和备好自身礼仪素养的双备课理念,积极发挥自身主动性、自觉性,把礼仪内化为自身的品质结构,形成道德修养,渗透到旅游教学工作岗位中。各旅游院校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向教师宣传礼仪知识,强化教师礼仪意识。一是重视校园精神礼仪文化环境创设。在全校树立师生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和校园舆论。二是营造室外物质礼仪文化环境,如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校园展板等多维方式开展教师礼仪宣传活动,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礼仪氛围,使学生、教师在物质礼仪环境熏陶下自觉地提升自己。三是创设室内物质礼仪文化环境。教学楼大厅内立万圣师表孔子等圣贤塑像,在教学楼内设立礼仪文化走廊,教室内设置礼仪板报,同时重视教师办公室的礼仪文化环境营造,在职工办公室放置一块大镜子让教师随时审视自己的形象。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教师礼仪培训方案
合理的礼仪培训方案关键涉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主体四个要素。通过对旅游专业教师礼仪素养现状的分析,建议培训内容主要设置《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教师礼仪》《旅游礼仪》《教育心理学》《美学》五门课程,其中《教师礼仪》是核心课程,包括教师仪表仪态礼仪、教师语言礼仪、教师办公室礼仪、教师与家长、学生交往礼仪,教师日常生活礼仪六个模块。各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礼仪素养情况选修其中部分课程内容或模块,例如男教师可多选仪表仪态礼仪模块。《旅游礼仪》课程主要针对讲授旅游实践课程的教师。培训方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请进来”即聘请礼仪专家做报告,并对旅游教师做现场指导。“走出去”即定期选派旅游专业课教师深入到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进行顶岗锻炼,亲身体验旅游行业礼仪, 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培训时间采取“集中、分散”相融合的策略。利用每周教师集中时间培训或共同学习,课余时间分散学习沟通、训练提升。培训主体可以是学校或旅游系自主培训,亦可联合各旅游院校教师组成旅游礼仪素养联合体集体培训,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此外要发挥旅游教育管理部门保障作用,组织旅游高校教师进行礼仪培训,革新对旅游教师的评估机制,增加对教师礼仪素养要素的评价,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礼仪的提升。总之,使旅游校、系内部培训、旅游院系联合体培训和旅游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有机结合,发挥合力的综合作用。
(三)开展灵活多样的礼仪实践活动
提升礼仪素养的关键在于实践,在于应用,教师教学仪态礼仪,行为礼仪需要通过实践训练活动进行培养和塑造,因此旅游院系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礼仪实践活动,譬如组织教师礼仪辩论会、举办教师礼仪竞赛,开展礼仪标兵评选活动,树立榜样的示范作用。其次采用微格教学方法,举办观摩优秀教师教学视频活动,实行教师间礼仪互评,共同促进课堂教学礼仪的提升。此外加强旅游校际间的联合合作,组织本院系教师与兄弟院系教师间的联谊活动,加强沟通的同时开拓教师的视野和社交范围,在社交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旅游教师要时刻谨记以儒雅的举止风度,渊博的知识底蕴、崇尚的品德修养来武装自己,修炼自己,肩负起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旅游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申文缙.中职礼仪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教通讯, 2011 (12) .
[2]包萍, 王煜.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礼仪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 (3) .
[3]冯海龙.教师的礼仪素养与人格魅力太原[J].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1) .
2.旅游教师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高职教师;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行业所应具有的技能、知识和行为的总和。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应当具有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通识能力,还要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能力。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规范和有序,确保高职教育的质量,有必要对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性,对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探析。
一、专业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要求学生一专多能,教师必须先行具备学科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指导能力、实践与实训教学能力。旅游行业发展速度太快,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紧跟发展步伐,及时掌握旅游行业的最新动态,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尽可能参加一些旅游行业学术会议,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点;不间断进行企业调研,了解旅游企业的从业需要,筛选、提炼信息,把体现先进企业文化的创新理念、管理制度、素质要求、服务标准等内容揉进讲课内容中;教师应坚持轮流到企业进行至少半年的顶岗挂职锻炼,将最新的行业信息带回学校,
为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并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如,导游讲解、旅行社计调业务、外联业务、酒店基本技能(包括餐饮技能、客房技能、调酒、茶艺等)。鼓励教师在旅游行业中担任一定的社会职务或兼职某项工作。要求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不仅具有教师资格证,同时还应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资格证、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考评员证、旅行社计调师资格证、茶艺师证、调酒师证等。
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1.职业教育能力
(1)明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师应掌握最新的高职教育理念,明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考核机制、实习实训等方面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2)了解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般高职学生中大多数在高中阶段对大学都充满了向往并树立了远大理想,可能由于高考失利而进入高职学校,使得他们对前途感到失落彷徨,与自己想象中的大学存在差距,因此学习目标不很明确。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性行业,需要毕业生从基层做起,逐步积累管理经验,这就与大多数旅游专业毕业生希望一就业就能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相差甚远。如何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和想法,调整学生心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二者适应行业、企业的要求是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对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特点深入分析了解,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个性,端正就业心态,引导学生自我培养旅游专业所需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意识。
(3)把握旅游行业岗位能力要求
高职教师不应该只是传统的“说客”“讲师”,传授的也不应该是传统的知识理论体系,而应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对旅游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及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2.职业教学能力
(1)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专业涉及的领域广泛,包含历史、地理、经济、社会、人文、心理等,每位教师都有其专长的领域,不可能对所有的课程都了解。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时,可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各门课程的内容,从整体上认清全局、明辨方向,理清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确定授课章节、选择教学方法等。
(2)教学设计、组织实践、课堂控制与考核能力
高职旅游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组织实践、课堂控制和考核方面积极创新,找到适合高职旅游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真正培养出行业急需的有用人才。
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教师要能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利用自行制作的地方景点影像资料;利用现有电化教学手段,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要求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紧扣教学大纲、突出重点、层次清楚、文字设计合理、色彩逼真、图文并茂等。为使课程制作的课件内容更丰富,可成立课程资料库,不断更新和增加信息,实现资源网上共享。还可采取幻灯片、投影和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所以,现代高职教育教师必须熟练地通过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教学技术,生动、灵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合理使用信息资源,善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利用信息,优化设计教学进程,合理选择教法,使教学设计和实施具备超前性。
4.教学技能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技能,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目前,在高职教育中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有: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课程和学习内容,教师应根据需要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三、科研能力
高职教育的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成为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1)教师应与行业紧密联系,与行业专家、一线能手共同进行教学研究,按照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旅游行业的要求经常性地开展研究工作,逐步掌握和运用高职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增强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能力、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2)能参与旅游行业或同类院校的一些专业课题研究,编写适合高职教育的旅游类教材,能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等。(3)教师还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工作需要,以某项专业知识为核心,以多方面的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其他知识作为辅助知识,注重有用知识的积累,成为一专多能的“通才”。
四、交流溝通能力
高职教育必须紧跟市场,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及时掌握市场新动态,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所以,教师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在提高教育效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能跟学生有较好的沟通,还必须与外界有较强的联系和沟通,多跟行业的专家交流学习,多参加一些学术、行业会议,多跟企业打交道,为学生就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旅游专业高职教师,必须提升自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学会学习,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波,孙玉中.探析高职教师能力标准的构建.中国高等教育,2009(01).
[2]张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刍议.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教师随笔:也说读书和旅游 篇三
古人说“万般皆更下品,唯有诗书高,” 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万担粟”,仅从读书的功利方面说,这无疑是万事万物中的最高境界了。而“走万里路”的旅游呢?按今人新潮的说法,不外乎繁荣经济,促进文化交流,愉悦身心之类。但这有些前提,就是,你有经济实力,你有文化可供交流,你所触目的东西值得你欣赏,或你有欣赏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这就又回到了读书上。我们姑且不说读万卷书,除了中小学课本,正而八经地读过千卷书、百卷书,哪怕是十卷书吗?未必!要是读了,我相信,就不会说出这样惊世骇俗的大言。
要说旅游,愚认为,知识的准备是十分必需的。不然,我们到了旅游的目的地,除了呼吸这里的空气,喝这里的水,吃这里的饭,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特色物产一无所知,除了白白消耗能源,污染这里的环境以外,充其量就是带回一把照片向别人炫耀,这和小孩子拿一块糖向别人炫耀有什么区别?倒不如,先静下心,踏踏实实地读书,认真地做旅游的准备。要是达不到写《徐侠客游记》、《马克波罗游记》的功夫,就带着自己人父母出去换心情,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见世面,都无可厚非,如果连这两点都做不到,就坐在家里,是冬天,陪父母晒晒太阳,夏天陪父母坐一坐树荫儿,听一听他们的唠叨,都远比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去旅游有意义得多。
这里不得不说出国旅游的事,现在人有钱了,出国不难,但是你的目的能不能达到?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四大文明之一,而另外三大文明呢?他们连文字也没有留下来,仅有的是残垣断壁,你能从这里看出什么?也许你会说:“不是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我要郑重地告诉你,那是八七十年前中国积贫积弱,一些不争气的人的奴性言论,那是他从农历的初七八从中国出发,到十五到了外国,十六从外国回来,二十以后回到中国,当然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如果他是从农历的初七八从外国回中国,十五回到家,那就是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圆。假设按他的崇洋媚外的思维往下推,外国人的屎也好吃,他吃外国人的屎去吧!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近几年有些人到日本去旅游,我们知道,日本是制造中国百年耻辱的重要元凶。在明火执仗地侵略中国的十四年时间里,惨绝人寰地杀害的人多达三千五百八十七万九千人!抢掠的黄金就达六千吨!还有珠宝、文物无数,大量钢铁、煤碳资源。在日本政府没有向中国人民表示诚恳认罪态度的情况下,去给日本人大把地送钱,更有甚者,花75元一公斤排队竟然买回从中国出口的大米。白白地把自己的血汗钱送给人家,让人家制造枪炮杀害我们!
我要是这其中的成员,我一定要跪在爷奶的面前,要是爷奶已经过世,就跪在他们的坟前,向爷奶认罪:
您的不肖的孙子是个混蛋,丢了您的人,我对不起祖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祖国,我没有资格请求您的饶恕,只求您对我惩罚,就是用家法把我打死也毫无怨言。如果给我留一条命,我向您保证,只要日本政府没有向中国人民诚恳认罪,我不仅坚决不去日本旅游,也绝不买一分钱的日货,还要劝阻身边的人不买日货,以无愧于被日本强盗惨杀的祖辈们的亡魂。
4.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 篇四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已在社会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与此同时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素质核心内容的教师知识结构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以中职旅游专业教师为主,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知识结构进行分析.以达到优化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知识结构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优化随着知识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已在社会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与此同时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素质核心内容的教师知识结构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就目前而言,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具备了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以及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将更有利于推动中职旅游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此,笔者做了一些探讨。
一、以旅游专业学科理论知识为核心
(一)掌握专业核心课程的必要性旅游专业学科理论知识是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旅游行业的一个全方位阐述,又为掌握旅游专业相关技能奠定了基础。但对旅游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能仅限于某几个学科知识。知识之间需要融会贯通,教师要站在相当的高度理解所教课程内容,并加以融会贯通。我们应该非常清晰的认识到,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不仅包括该学科的概念体系,而且也包括这个概念体系是如何构建起来的。而对于中职旅游专业教师而言,不仅要充分熟悉所教学科内容与导向,还要对整个旅游专业学科的来龙去脉有所熟悉,即充分了解专业所有核心课程,使之形成一个体系。因为这些课程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前厅服务时,将会涉及到客房与餐饮的内容;在对学生讲解带团程序与技巧的同时,会涉及到《全国导游基础与服务》与《导游业务》知识,同时也会涉及到前厅与客房、餐饮的知识。因此,要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与就业能力,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就必须将专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掌握专业内所有核心课程。
(二)中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中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全国导游基础与服务》、导游业务》、《旅游概论。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在对这些专业学科的理解上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所有学科的性质和内容。如《前厅服务与管理》这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为客人提供前厅接待服务为宗旨,让学生熟悉整个前厅的接待程序与标准为导向;而客房服务与管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的高质量高标准的为客人提供住店期间的所有客房服务;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为客人提供其所需的餐饮服务;全国导游基础与服务》是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与旅游相关的知识与常识,如中国的烹饪流派及风物特产、中国的主要客源国(地区)和中国的世界遗产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导游业务》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带团过程中能充分熟悉其带团程序与业务流程。《旅游概论》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发展史、以及各个阶段的背景与变化规律。每一个专业学科都非常重要,教师只有充分认识与理解到这些专业学科的导向和内容的同时,才能更好的教学。
二、以旅游专业基本技能为支柱
(一)掌握旅游专业基本技能的必要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定实践技能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将成为企业的一线技术工人。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技术教育除了与普通教育部分相同的基础课程外,大部分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的专业技术课程。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旅游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牢固掌握与旅游相关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二)中职旅游专业教师所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教师从事实践工作的必要性就现目前而言,中职旅游专业所包括的专业核心技能有托盘、摆台、上菜、铺床以及导游讲解。如何托盘?即掌心向上、五指分开、掌心不与盘底相接触、挺胸抬头,平视前方等,这一系列托盘的技巧都是我们旅游专业教师必须掌握的。与此相关的还有上菜的注意事项、铺床的程序等。中职旅游专业教师自身应首先充分掌握该专业所有技能技巧,并运用自如,然后再对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除此之外,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对于与旅游相关的技能方面的掌握,还不仅来源于旅游理论知识的支撑与自我理解,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加提倡让老师们走上与旅游专业相关的一线岗位,亲身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去,尽可能的在知识结构上做到尽善尽美,希望我们的教师积累尽可能多的公共教育知识与实践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与促进自身与学生的发展。例如:在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一书中提到了几种常见餐巾花的折叠方法。如果我们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过,就不难发现,除了书中所提到的几种餐巾花式样,其实还有很多花式各异,美观大方的餐巾折花。如果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实地去进行观摩或实践过,我们就可以更多的掌握一些美观大方、形态各异的餐巾折花。又如:在中职((全国导游基础与服务》和导游业务》中提到了在带团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以及与游客关系的正确处理方法。如果我们教师进行实践过,就不难发现,有些带团过程中常见的细微问题,书中并未详尽的谈到。如某几位游客未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到达景区大门,致使大部分游客在车上等候。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控制与处理?又如:导游应该如何与旅游车司机相处?其细微关系和相处的技.NolO@巧有哪些?这些都可以通过我们旅游专业教师经过实际操作,然后将其穿插到课本的讲解中去。在前面我们所作的调查中发现,对于是否经常利用寒暑假空余时间到企业去参与实践,有大部分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回答的是偶尔,部分教师回答的是暂时没有。我们应该知道,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是统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从事实践活动的基础,反过来,实践活动对专业理论又起到检验和升华的作用。
三、以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
5.旅游教师工作总结 篇五
吴卫东
(江汉大学商学院旅游系)
摘要: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于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出现一方面饭店企业虚位以待却招聘不到优秀学生,另一方面,众多饭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遭遇求职困难而纷纷改行的尴尬局面。本文从教学角度分析认为,创业型饭店管理人才培养呼唤创业型教师。
关键词:创业型人才饭店管理人才教师
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在1988年10月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创业教育已是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中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始见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一.创业型人才的内涵与创业教育
创业型人才是指能在社会和生产实践过程中把知识、科技创新的成果物化为一种新产品、新服务,开发出一种新的市场需求,创造出一种新的工作岗位,乃至创建出一种新的企业的人才。
创业型人才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崇高的理想与抱负、事业心、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2)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助人为乐;(3)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4)顽强的意志与毅力、乐观豁达不怕挫折、自强不息、不断学习;
(5)善于在认知中强化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处处表现出积极主动,敢于拼搏,勇于进取;(6)善于胜任各种职业角色,面对现实,适应力强;(7)敢想敢做、不怕风险,既有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又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合作精神和感召力,能在实践中逐步锻炼成企业的领袖人物。创业型人才除具备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和素质外,还要兼有生产者、管理者、发明家和社会活动家角色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
创业教育在美国亦称为 “企业家教育”,是指提供人们以概念和技能,辨
别他人忽略的机会,具备洞察力、自我评估能力和知识技能,在他人犹豫不决时果断地行动的过程。它包括机会辨识、面对冒险时的资源调度以及进行商业冒险诸方面的教育。同时,它也包括商业管理运作过程中的教育,例如商业计划、资本开发、市场营销和资金流动分析等。
创业教育的内涵具有三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首先,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第二,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质;第三,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社会变革的参与者。这三者是层层递进、互为因果、逐步深入的。
二.饭店管理创业教育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饭店管理行业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行业,这种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饭店行业的实用性,比如是否有一种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二是对于饭店单位的实用性,即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三是对于具体职业或岗位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等是否满足职业或岗位的要求。结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饭店管理创业教育应该涵盖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从事饭店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意识等基本知识教育;二是进行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创造性、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坚韧性、意志与毅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人际关系与合作精神和感召力等创业品质教育。
然而,在我们实际的饭店管理教学实践中,在饭店管理创业教育中师资方面存在多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
1.饭店管理专业师资条件差。由于开办饭店管理专业进入门槛低,受利益驱动,许多大专院校、职业高中、中专纷纷开办饭店管理(旅游)专业。许多院校缺乏应有的师资和教学经验,教学设施相对落后,软、硬件都不符合现代饭店管理教育的标准。同时许多教师缺少专业素质,既未受过正规、系统的饭店管理专业教育,也未受过岗前专业培训,又无饭店管理实际工作经验,只能照本宣科、因书施教,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缺乏针对性,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很难适应饭店业发展需要。偶尔有一些科班出身的青年教师又因为对专业不感兴趣或认为从事饭店管理专业教学无前途而转行。培养创业型饭店管理人才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从事饭店管理行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意识,同时还应具备创业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而现实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全面具备上述基本素质。
2.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责任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合作精神等创业品质教育。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辅导员制(很多由高年级同学担任),一个辅导员要管几个班级(甚至年级),任务很重;专业教师平时不坐班,负责专业课程的讲授,往往上课来,下课走,课余时间跟同学们沟通很少。因此这样一来,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几乎成为空白。
3.教师对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专业认识不清。目前众多院校培养的目标是饭店管理人才,而饭店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必须从基层服务做起。高校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更注重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意识的培养。很多教师认为服务人员应该是职业中专、职业学校的学生去做的事情,大学生应该更多地学习理论知识,饭店管理专业的特殊性造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方面赶不上硕士,动手能力、技能、服务意识赶不上职业中专生,培养的学生不被市场认可,结果难以就业,更谈不上自己创业。教师对培养目标不明确还表现在其言谈举止中有意无意透露出对“服务”的轻视,这种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对专业失望。
4.教师不安心于教学,教学内容、方法陈旧。高校人才济济,教师岗位竞争也相当激烈,这样让很多教师一方面要忙着去读硕士、博士,一方面还要搞科研、写文章以便顺顺利利地评上副教授、教授。高校对教师的学位、科研、职称的看重甚于讲课的好坏,这就必然让教师将重心转移到学位、科研和职称上,有些教师上课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精神,讲课不看对象,上课缺乏激情,教学方法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效果不理想,更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反感。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和教师的原因,有些应该开设的课程,因为无教师能胜任而停开,而有些可开可不开或课时可减少的课程因教师工作量问题不得不将就着开设,出现因人设课的现象。
三.培养创业型饭店管理教师的思考
1.教师要进一步树立创业教育的观念。在创业型饭店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很重要。教师要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必备的创业素质,在教学中须懂得实施创新教育的艺术和方法,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的授受型、忽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
进取、自由探索、不断完善,鼓励学生勤于思考、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在教学中“标新立异”、敢于求新,需要在教学中构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改革中应结合学科教学规律和饭店管理专业学生特点,更多采用研讨式、启发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精神、主体意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关心教学目标的实施和实现,关心教学过程的发展和完善,进而体验到实现教学目标的乐趣,从而自觉参与到饭店管理创业活动中去。
2.加强对饭店管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培养,加强饭店管理创业教材的建设。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没有太多的经验和方法可循,更缺乏有专门的创业导师和系统的创业教材,如果缺乏科学的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容易出现急功近利、流于形式、层次低等问题。针对目前饭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都必须尽快加强对饭店管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以及饭店管理创业教材的建设。
加快对教师知识、技能的培训培养,改变因人设课的现象,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对课程设置从“刚性”向“柔性”的改革,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在创业教育中完善学生创业所需知识结构的关键。一般来说,创业者的知识结构分为三种类型: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因此首先要加强饭店管理学科与其它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根据创业型人才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的要求,我们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突出针对性、适应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知识以够用为度,应精减内容,满足学生学以致用、掌握一技之长的需求;在课程的安排上对传统饭店管理类课程进行改造,鼓励教师编写特色课程教材;教学组织上注重教学实效,大幅度增加实践内容,并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与饭店产业发展相联系,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新的饭店管理创业带头人。
加快对教师知识、技能的培训培养,还应打破自我封闭的格局,加强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要在各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合作企业和有关单位聘请有关专家、有经验的一线饭店管理行业技术能手和学有所长的教师组成相对稳定的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定期与教师与学生学习交流。安排教师到饭店企业一线
亲临学习,积极进行创业师资的培训和创业教材的编写,要积极鼓励饭店管理专业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学习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饭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深入了解饭店企业实际情况和听取教材委员会的编写意见的基础上,自编适合饭店管理专业的教材。积极进行交流总结、探索完善,形成一个创业教育的整体优势,开拓创业型旅游人才培养的新局面,不断提高创业教育指导的科学性。
3.改革对教师的考评方式。改革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方法,尽快建立一个相对科学的教师考评体系,综合考评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卫东论旅游企业人才危机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席升阳 “中国创业学”学科体系探讨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年第5期
6.旅游教师工作总结 篇六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系统思考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对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较之其他文科专业要高出很多, 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较快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我以在实习基地挂职锻炼项目为背景, 结合挂职锻炼中的一些感触和收获, 就规范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这一系统性的工作等相关问题试作探讨。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意义
1. 有利于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来说, 挂职锻炼是培养双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高校教师涌入了大量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这些年轻教师多数没有工作经历, 社会阅历较浅, 在教学科研方面基本没有积累, 在专业实践方面也缺乏经验。因此, 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从理论到理论, 授课内容空洞抽象等问题。即使是在学校工作多年的具有一定职称的教师, 也大多缺乏社会生产实践经验。特别是一些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专任教师, 也普遍存在专业实践技能薄弱、知识和技术能力相脱节的问题[1]。
我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高校任教, 在校主要担任导游技能和导游英语课程的教学。在授课过程中, 常常觉得实践功底不足, 理论的教学和实践的联系往往生搬硬套, 牵强附会。经学院允许和牵头, 我到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南京翻译导游有限公司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在这期间, 切身参与旅行社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并作为一名普通导游上团操作。在实际带团过程中, 遇到了很多之前书本上没有提及的问题, 客人的提问, 也促使我不断完善专业知识。短短半年, 我受益匪浅, 逐渐成长为一名双师型教师。
2. 有利于与相关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并促进专业发展
挂职锻炼可以加深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了解, 密切校企关系, 促进校企联合办学, 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进一步实现学校与企业发展的最优化。定期抽调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主动接轨企业, 是真正做到“学校离不开企业, 企业离不开学校”的有效途径[2]。以我的实际经验为例, 在挂职锻炼中, 除了日常带团之外, 还直接或间接接触了大量的旅游企业, 有利于收集大量企业信息, 如人才需求、企业员工素质状况、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适应性状况, 等等。而这些信息对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教材编写及其他教学改革提供了直接依据, 对专业向纵深发展起到了肯定的作用。
3. 为企业带来了学习性文化
现实中, 有些旅游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 对承担专业教师岗位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到企业定岗实践[3]。事实上, 挂职教师从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企业管理, 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企业的管理力量, 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而如果挂职教师在企业内部对员工进行培训, 则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降低企业专业培训成本, 同时员工觉得高校教师到单位挂职, 带来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强化了职工的学习氛围, 提高了单位科学决策的水平, 推动了企业学习文化的形成。
二、挂职锻炼具体操作流程
每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情况学科建设情况不尽相同, 因此在具体操作教师挂职锻炼培训工作中, 会有不同的着重点。结合本校挂职锻炼工作流程中的一些经验, 以及自身挂职锻炼的经历, 我总结了这项工作流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
1. 挂职锻炼需求分析和计划制订
教师企业挂职锻炼不能盲目跟从, 应该根据学校、院部和专业的各项安排, 以及未来发展目标, 明确挂职锻炼的需求是否存在, 从而确定挂职锻炼的具体单位和内容。一般来说教师最好带课题或任务参加挂职锻炼, 首先由个人提出申请, 然后由系部在每学期末根据个人申请, 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结合学年工作实际, 来制订下学期的本系 (部) 教师挂职锻炼计划。
需求明确后, 系部将申请交教务处、人事处审核备案, 并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 结合全校工作需要对各系申报计划、教师挂职锻炼申请表等材料进行审核, 报主管校领导审批, 有计划有步骤选送教师参加行业、企业挂职锻炼, 并负责教师挂职锻炼单位的联系及确定等相关事宜。
2. 选择合适的挂职锻炼形式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到企业、行业挂职锻炼采用全脱产或半脱产或寒暑假短期锻炼的形式, 以集中或分段的方式进行。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 员工式。教师在企业有具体的职务, 参与具体的工作。这种形式使他们可以较快地掌握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具备必要的职业能力, 也可以学到行业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观念。比如我担任的专职导游员一职, 通过不断吸收企业的精髓, 极大地提高自身能力。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 这种形式的层次较高, 适合一些较为资深的教师。
(2) 助手式。教师在企业里不独立工作而只是充当助手, 跟随旅游企业里某职位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 观察他一天的工作情况, 熟悉工作日程与安排、工作流程、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比如说在酒店的轮岗, 担任旅行社的见习经理等。这对于经验尚欠的青年教师来说较为适用。
3. 确定合理的挂职时间
教师挂职锻炼时间按长短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 短期挂职。短期挂职指教师在行业内进行为期几周的挂职锻炼, 这种主要是针对上述所提及的“助手式”类型。短期挂职可以说是教师挂职锻炼的初级阶段, 对于那些刚毕业就参加工作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 可以作为一种“入职培训”, 加强专业认知感。
(2) 中期挂职。指教师在行业内为期几个月的挂职锻炼, 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员工式”的挂职锻炼方式, 中期挂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挂职锻炼方式, 教师的收获更加丰厚, 适合于旅游管理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
(3) 长期挂职。指教师在行业里工作半年以上的挂职锻炼, 这是“员工式”形式的高级阶段, 教师除了在企业拥有具体的工作职务外, 还可以在时间充裕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 参与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或者是企业的一些发展项目。长期挂职是一种高层次的挂职锻炼, 适合本专业中一些优秀的资深教师。
4. 挂职锻炼中的管理
(1) 教师参加挂职锻炼期间, 应由接收单位和系 (部) 实施双向管理。专业内部要加强指导, 严格要求, 定期联系与检查。可以指定一名专业领导人负责挂职锻炼教师的管理。在挂职锻炼期间, 系部负责人对我在企业的具体工作安排和表现, 会定期和挂职锻炼的单位负责人进行联系。同时, 人事处也会定期与系部进行沟通, 了解挂职锻炼教师在企业的工作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确保挂职锻炼的效果。
(2) 参加挂职锻炼的教师还应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 自觉遵守企业的有关制度和操作规程, 积极参加实践, 为企业提供服务。因为高校教师在企业中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的风范, 而且代表着所属高校的形象。个别教师在挂职锻炼中存在“想来就来, 想走就走”的情况, 严重影响校企合作的关系, 对后期学校再次安排教师挂职锻炼产生消极作用, 因此教师本身要对挂职锻炼认可, 端正态度。
(3) 对于教师挂职锻炼期间的待遇问题。从实际操作上来看, 由于挂职锻炼工作的非长期性, 企业给教师的补助很有限, 甚至没有补助, 因此学校除发放正常工资以外, 还可适当发放一定量的挂职补助, 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师到外地挂职锻炼的, 学校应适当解决交通费, 并帮助教师联系挂职单位安排教师住宿。特别是对那些挂职工作中成果显著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教师与挂职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给予配套经费支持, 挂职教师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所开展的前期应用基础研究课题, 可申报校级科研基金项目, 学校给予优先支持[4]。
5. 挂职锻炼后期考核
在将要结束挂职锻炼之前, 学校应及时联系企业, 让其填写教师表现的考核表, 同时结合之前制订的挂职锻炼目标, 来比对教师在挂职锻炼中的所取得的成果。对按计划和要求完成挂职锻炼任务, 经考核合格的教师, 可将其表现及效果作为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对接受单位鉴定为不合格, 给学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者, 或对于教师挂职锻炼期间不按时到岗达到一定次数, 不服从所在企业领导, 锻炼效果未达到目标要求的, 学校可以根据检查考核结果对挂职锻炼教师进行批评、教育, 并给予适当的处罚。比如取消挂职补助, 不办理有关费用报销等。
教师自身在挂职锻炼结束后, 还应及时归纳整理挂职锻炼的记录, 遴选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作为教学整改和完善教学的第一手资料, 以确保教学的先进性。还应向系 (部) 提交《挂职锻炼总结》, 这种经验总结, 无论对教师自身和系部, 还是学校的后期挂职锻炼工作, 都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旅游管理专业挂职教师到企业锻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 不仅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对行业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增强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更加有利于加强本专业与社会的联系, 扩大学校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黎凤环.校企合作、共同管理, 高教师挂职锻炼的实效[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1) :30-32.
[2]吴菁.挂职锻炼是高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05) :25.
[3]徐春燕.破解“瓶颈”提高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有效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07) :52-57.
7.旅游教师工作总结 篇七
关键词:中职旅游学校 “双师型”教师 师资建设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师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不久,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推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尽显学校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关键。但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无论是在概念体系上还是在操作层面上都存在着混乱之处,需要有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实现条件与路径。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而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目前职业教育界却众说纷纭,看法和表述不一。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并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职业技能等级证)的专业教师。从内涵上看,“双师型”教师属于专业教师,应既具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相应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从外延上看,“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的结合,即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二、 我国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双证”即“双师”。许多人对“双师型”教师有一种误解,往往以教师是否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其他行业资格证或技能等级证)为判断标准,即持有“双证”的教师就是“双师”教师。这虽从形式上强调了“双师型”教师要重实践的特点,但这种标准忽视了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与专业的相关性,有的教师取得的证书与所从事的专业教学无关,因而其“双证”的有效性值得怀疑。
2、机制不完善。首先,缺乏“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机制。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模糊,缺乏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其次,缺乏“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目前尽管已经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但并未建立相应的培养培训制度,旅游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基本上还是学校式、学科式的,这不能满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3、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大多数教师虽有相关证书,但现实中,他们却缺乏在一线的工作经历,实践能力不强,如有的老师虽有“导游证”,却未带过团队,或者多年未带团队;有的老师持有“客房高级工”、“餐饮高级工”等证书,却未在酒店从事任何相关实践工作,与行业需要的那种既有较好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明显。
三、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加强师资建设
1、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是基础
旅游职业学校应当充分重视“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相互取长补短,以传、帮、带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有条件的专业教师参加骨干教师研修班进修,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旅游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或者聘请旅游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利用寒、暑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2、加大院校培养力度
从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实际看,院校培养模式已得到职业教育界的普遍认可。职业学校应鼓励中年以上的教师报考本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年经教师报考委托培养研究生,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优化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结构。
3、走校企合作之路
首先,中职旅游学校专业教师可以到合作的旅游企业(饭店、旅行社)挂职顶岗和兼职,通过产教合作的途径解决旅游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问题,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实训设备和条件不足的矛盾;其次,旅游职业学校可以聘请有合作关系的旅游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服务人员到学校兼职,保持职校与旅游业界的联系;再次,有能力的专业教师可以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及旅游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帮助旅游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这是一条简捷高效又经济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4、建立兼职教师队伍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这是旅游教育的办学特色之一。 积极聘请旅游企事业单位的行业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旅行社总经理、副总经理,酒店餐饮经理、客房经理,优秀导游员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拓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实际中很多学校旅游专业已经聘请等作为兼职教师。如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涉外旅游专业兼职教师队伍中,旅行社总经理、副总经理7人,国家高级导游员、全国优秀导游员、辽宁省金牌导游员、大连十佳导游员各2人。
5、争取国外进修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远远领先国内, 国家教育部为了促进中职旅游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与德国政府签订了职教师资培训合作计划,每年选派旅游专业青年教师到德国进行短期培训,与德国旅游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師进行交流,学习德国“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出国进修培训,学习借鉴,专业教师不仅从国外学到先进的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如温州市教育局也开始重视这种培养模式,近两年来已陆续派出旅游专业青年教师到德国进行短期进修培训,回国后对所在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二级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要使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旅游职业学校应有战略眼光,定期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培训,学习国外在职教师资培训方面的先进做法,缩小差距,接轨国际,拓展“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新途径。
(二)完善考核体系
明确“双师型”教师的界定范围和培养方法,制定严格的考核体系,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考核评价体系由专任教师考核评价指标和师资队伍整体考核评价指标两部分组成。专任教师个体考核主要由知识、能力、素质三个要素组成;师资整体考核则是在个体考核的基础上,从“双师型”比例、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梯队建设等方面给予评估,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科研,更表现在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譬如在同等申报职称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双师素质”资格的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
(三)制定激励措施 目前部分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处于行为目标不明确、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业绩大小一个样、能力强弱无区别的状态中,缺乏进一步提升的动力。而实际中由于制度缺失,职业学校不能有效的进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不能准确衡量他们对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应用的贡献,当然就无法对双师型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可进行分层分类和创建素质模型来完成。有了完善的聘任制度后,还要摒弃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形成充分体现并积极鼓励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创造突出业绩的薪酬体系。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对口专业资格考试;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要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社会上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服务;建立专任教师定期实践制度,鼓励他们到旅游企业或校内校外实践基地进行锻炼和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黄俊民.“双师型”师资发展方向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3,10.
[2]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与实现路径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4,7.
[3]唐林伟,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综述.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4.
[4]黄斌.深度解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教育与职业,2006, 4.
[5]唐林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结构与重构.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6]杜吉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7]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結构及其优化.职业技术教育,2001,4.
[8]唐国庆.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来源.当代教育论坛,2006,1.
【旅游教师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红色旅游总结08-15
旅游厕所革命总结10-30
文体广新和旅游局2021年“端午”假日旅游市场情况总结07-25
旅游工作总结计划新09-24
公司组织旅游的总结06-20
国庆旅游安全工作方案06-25
旅游管理实习总结09-15
旅游企业实践活动总结09-18
旅游销售部工作总结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