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学毕业设计任务书

2024-09-18

工艺学毕业设计任务书(共8篇)

1.工艺学毕业设计任务书 篇一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大头孔珩磨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大头孔珩磨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大头孔珩磨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大头孔珩磨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大头孔珩磨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量生产)。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大头孔珩磨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大头孔珩磨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大头孔珩磨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小头孔粗镗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小头孔粗镗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小头孔粗镗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小头孔粗镗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小头孔粗镗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生产或大量生产)。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小头孔粗镗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小头孔粗镗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小头孔粗镗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三)系部: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生产或大量生产)。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四)系部: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钻小头孔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钻小头孔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钻小头孔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钻小头孔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钻小头孔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生产或大量生产)。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钻小头孔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钻小头孔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钻小头孔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五)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六)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夹具设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七)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大头孔粗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大头孔粗加工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大头孔粗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大头孔粗加工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大头孔粗加工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大头孔粗加工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大头孔粗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大头孔粗加工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八)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生产或大量生产)。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九)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盖后平面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盖后平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盖后平面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盖后平面加工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盖后平面加工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生产或大量生产)。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盖后平面加工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盖后平面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盖后平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十)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小头孔珩磨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小头孔珩磨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小头孔珩磨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小头孔珩磨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小头孔珩磨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生产或大量生产)。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小头孔珩磨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小头孔珩磨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小头孔珩磨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2.工艺学毕业设计任务书 篇二

关键词:机制工艺,任务驱动,知识迁移,能力提高

当代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 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 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 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充分运用迁移规律, 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是任务驱动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任务分析中的知识迁移

任务驱动法教学必须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汲取知识的动机, 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操作的依据和原因, 要学生站在工艺设计和工艺管理的高度去学习掌握, 启发学生回忆已学的基础课或专业课的知识点, 在知识迁移的一问一答中构建完整的实用的知识体系。如分析“怎样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任务时, 学生很兴奋:表面质量就是表面粗糙度。教师首先肯定学生说法, 接着话锋一转, 问:同学们如果是第一次车外圆, 刀头断了不知还在继续车削, 会发生什么现象?生答:车过的表面出现过亮表面。又问:是表面粗糙度好的体现吗?答:不是, 粗糙度很差。问:除此之外, 如果后一刀加工时, 不重视会发生什么事情?生答:再次车到发亮的地方刀容易断。问:为什么?学生:这区域变硬了不易切削。让学生明白表面质量不仅仅是表面粗糙度, 还有残余应力存在。此时教师从刀头断后车刀变钝, 刀对工件的挤压多于切削分析, 再请学生回忆《工程力学》中有关挤压的内容, 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了塑性变形。再引申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的加工硬化现象, 正常切削时, 工件表面在力的作用下也会产生因塑性变形而产生的加工硬化。从而让学生将加工表面质量所包含的知识学透, 完成任务要从这几方面考虑。

二、能力训练中的知识迁移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 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 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教学知识点“直接减少误差法”, 是生产实际中解决工艺问题, 提高加工精度最常见的方法。有效掌握将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 笔者设计细长轴的加工情景, 通过任务驱动, 对加工方案进行分析, 达到教学目的。师 (指着黑板上配图) 问:细长轴在伸出端很长的情况下, 用三爪卡盘夹紧后车外圆, 会怎样?生说:这样不行。师:为什么不行?生:工件这样装夹, 刚性不够, 车的圆柱会带锥度。师:好!怎么办?生:加后顶尖。师:好!但车削后圆柱出现了两头细中间粗, 仍不符合要求。怎么办?生:细长类轴的刚度不够, 加跟刀架, 消除因径向分力存在而产生的误差。师:同学们车工工艺学得不错。 (老师进一步引导) 这消除的是切削力径向分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可是车后仍发现工件存在二头细中间粗的精度误差。怎么办?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前提下, 老师从切削分力的分解开始启发, 请学生注意轴向分力和三爪卡盘夹紧力之间形成的受力系统, 构成的是一对平衡压力。再简单请学生回忆《工程力学》压杆的失稳条件, 引导学生分析出这变形产生的原因是压杆的失稳。在教学的知识迁移中, 涉及到从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工程力学等课程的知识应用中, 引导学生选用知识, 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抽象知识引导时的知识迁移

任务的完成应该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 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 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通过完成任务的整个学习过程来建构知识。《机械制造工艺学》要解决工艺设计中的许多为什么, 在教学中会遇到许多很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常识进行知识迁移, 将抽象的理论接近形象化。完成“怎样消除机加工时的残余应力”任务时, 残余应力指什么?若有会产生什么结果?怎样消除?笔者拿学生常见的馒头, 代替机械材料进行分析。师:在冷馒头上按一个指印, 手按下去有阻力吗?生:有。师:馒头产生了应力, 且留下了凹坑。一天后, 馒头上的凹坑大小会变吗?生:当然变浅。师:说明了馒头上存在残余应力, 随时间的推移残余应力慢慢消失, 凹坑变浅。如果将馒头回笼重蒸一下, 这凹坑会消失吗?生:会。教师话锋一转, 及时引导学生:金属材料受力也会有残余应力, 虽然肉眼看不见, 但随时间的推移, 残余应力会慢慢消失, 会使工件整体的形状改变而影响精度。这是材料存在残余应力的特点。从上述例子中, 我们已经一起分析了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生: (诧异) 。师:馒头上的凹坑是怎样消失的?生:回笼蒸。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学的去应力方法呢?生:退火。师: (及时总结) 金属材料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存一段时间就能消除残余应力。《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就是以这个原理去应力, 既使学生理解了抽象的残余应力概念, 又掌握了去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提高工艺技能时的知识迁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着手, 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在讨论中发现问题, 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在完成“细长轴加工工艺”任务时, 师:细长轴是这次加工的条件, 状态能否改变?生:不可能。请学生回忆《工程力学》课程的压杆受力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能改变的只有压杆的状态。怎样变, 能去掉轴向分力吗?据《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知识, 甲生:不能。这轴向分力是主切削力, 没有它无法切削。乙生:加工中能否反向进给?丙生:可以。这样从切削处到三爪卡盘夹紧处形成的是拉杆, 问题解决了。师:切削处到后顶尖之间呢?乙生:还是压杆。怎么办?让学生知道一个方案设计要考虑全面。不能只顾眼前, 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要这样。师:压杆什么时候变弯?是压杆都会弯吗?甲生:压杆的一端能退让就不会弯。乙生:把顶尖换成弹性顶尖, 加工受力后顶尖产生微量退让, 压杆不会弯曲。 (总结) 在去除压杆的失稳后, 加工的圆柱就不会因这原因产生二头小中间粗的误差。在反向进给的条件下, 为了增加细长轴的刚度, 我们还可以从切削刀具的角度考虑, 增大车刀的主偏角, 来增加轴向分力, 促使学生工艺技能知识的应用和提高。

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着手, 步步为营, 进行不同的任务驱动, 激发学生求知欲, 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知识间的迁移, 帮助学生提高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 为学生架起从加工环节的加工者, 向工艺设计环节设计者及生产环节的生产工艺管理者跨跃的桥梁, 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关键。

参考文献

3.工艺学毕业设计任务书 篇三

摘 要:本文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电子工艺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做中学,做中教”,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82-02

一、导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广、技术更新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及提高该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下面就以《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电容器”这一节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具体做法。

二、基于任务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1.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容器”这一节课内容安排在《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常用元器件识别单元。作为电子专业的入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它始终贯穿于后续的电子专业课程中。如果学生在此没能打好基础,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专业兴趣的建立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样一节专业入门课,从教材编写来看,偏重于常识性介绍,内容较多,还有一些内容要求学生记忆、推理,而对于笔者所授课的高一年级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他们大都有厌学情绪,课堂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更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这些学生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如思维比较活跃,易激发,偏好上技能性课程。

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呢?笔者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做中教”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讨论,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

2.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图1 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接着通过任务激励、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来得到课程的知识与概念,最后利用实战应用和延伸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具体任务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课堂教学任务驱动设置表

·教学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1) 情境创设

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并分发上课所需的器件,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师生一起完成电容器的火花放电实验。由实验引出电容器的概念、基本功能及电路符号。再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三种常用的电容器,即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和瓷介电容器。

(2)任务激励

当学生了解了电容器的概念并对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顺势给出任务一,进而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三个电容器放电的效果不一样呢?通过思考、讨论,他们就会猜想到可能是三个电容器内部充的电不一样多。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进行结果分析,进而引出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与单位,并用生活中的水容器与之类比,这样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会很直观、深刻。

在学生掌握了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以后,马上引入本节课的一个关键知识点:我们如何知道某一个电容器容量的大小呢?然后安排任务二和任务三来探究答案。在这里采用的是逆向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测一测、读一读、比一比、议一议的自主探究过程,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常用电容器容量标注的一般规律。

(3)实战应用

知识概念点得出以后,教师就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概念点的理解与应用。接下来安排任务四和任务五进入到实战应用环节。

在任务四学生识别电容器的过程中,课堂氛围轻松,他们在说笑中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内容。学生能较好完成任务四的内容,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已基本实现,然后给出任务五,在巩固知识目标的同时完成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任务五中学生测量已损坏的电容器后马上会发现测量的电容量与标注值相差太远?为什么会这样呢?稍加思考后学生马上就意识到老师后面所发的电容器肯定是坏的,从而引出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这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就很容易能理解和掌握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

(4)延伸拓展

对以上5个任务的设置,笔者力求“浅显易懂”,但对学生来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在学生取得实战应用的胜利后又安排了任务六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再动手试一试。在这里,对于学生的测量结果,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不做解释,而留给学生去实验、思考。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练习、巩固,也为思维活跃的学生开启一扇探究新知识的窗户,同时也为下一节课讲解电容器的结构和电容的串并联做好铺垫。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任务式教学所形成的课堂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联的。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性,让学生在尝试中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更加适合培养创新性技能人才的需要。

实践证明,实行这种课堂结构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能提高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任务搭桥、问题引路,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使其在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从而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教育学的规律,“做中学”使理论知识得到及时的检查,及时的运用,反过来,实践又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加深和强化。

3.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由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学生懂得怎样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明显加强。

四、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变教学为导学,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吴才鹏主编.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通讯,1997(4).

[3]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作者简介:彭上越(1965-),男,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电工电子专业课教学。

摘 要:本文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电子工艺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做中学,做中教”,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82-02

一、导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广、技术更新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及提高该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下面就以《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电容器”这一节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具体做法。

二、基于任务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1.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容器”这一节课内容安排在《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常用元器件识别单元。作为电子专业的入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它始终贯穿于后续的电子专业课程中。如果学生在此没能打好基础,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专业兴趣的建立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样一节专业入门课,从教材编写来看,偏重于常识性介绍,内容较多,还有一些内容要求学生记忆、推理,而对于笔者所授课的高一年级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他们大都有厌学情绪,课堂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更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这些学生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如思维比较活跃,易激发,偏好上技能性课程。

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呢?笔者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做中教”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讨论,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

2.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图1 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接着通过任务激励、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来得到课程的知识与概念,最后利用实战应用和延伸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具体任务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课堂教学任务驱动设置表

·教学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1) 情境创设

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并分发上课所需的器件,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师生一起完成电容器的火花放电实验。由实验引出电容器的概念、基本功能及电路符号。再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三种常用的电容器,即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和瓷介电容器。

(2)任务激励

当学生了解了电容器的概念并对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顺势给出任务一,进而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三个电容器放电的效果不一样呢?通过思考、讨论,他们就会猜想到可能是三个电容器内部充的电不一样多。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进行结果分析,进而引出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与单位,并用生活中的水容器与之类比,这样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会很直观、深刻。

在学生掌握了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以后,马上引入本节课的一个关键知识点:我们如何知道某一个电容器容量的大小呢?然后安排任务二和任务三来探究答案。在这里采用的是逆向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测一测、读一读、比一比、议一议的自主探究过程,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常用电容器容量标注的一般规律。

(3)实战应用

知识概念点得出以后,教师就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概念点的理解与应用。接下来安排任务四和任务五进入到实战应用环节。

在任务四学生识别电容器的过程中,课堂氛围轻松,他们在说笑中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内容。学生能较好完成任务四的内容,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已基本实现,然后给出任务五,在巩固知识目标的同时完成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任务五中学生测量已损坏的电容器后马上会发现测量的电容量与标注值相差太远?为什么会这样呢?稍加思考后学生马上就意识到老师后面所发的电容器肯定是坏的,从而引出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这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就很容易能理解和掌握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

(4)延伸拓展

对以上5个任务的设置,笔者力求“浅显易懂”,但对学生来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在学生取得实战应用的胜利后又安排了任务六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再动手试一试。在这里,对于学生的测量结果,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不做解释,而留给学生去实验、思考。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练习、巩固,也为思维活跃的学生开启一扇探究新知识的窗户,同时也为下一节课讲解电容器的结构和电容的串并联做好铺垫。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任务式教学所形成的课堂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联的。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性,让学生在尝试中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更加适合培养创新性技能人才的需要。

实践证明,实行这种课堂结构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能提高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任务搭桥、问题引路,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使其在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从而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教育学的规律,“做中学”使理论知识得到及时的检查,及时的运用,反过来,实践又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加深和强化。

3.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由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学生懂得怎样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明显加强。

四、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变教学为导学,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吴才鹏主编.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通讯,1997(4).

[3]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作者简介:彭上越(1965-),男,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电工电子专业课教学。

摘 要:本文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电子工艺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做中学,做中教”,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82-02

一、导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广、技术更新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及提高该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下面就以《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电容器”这一节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具体做法。

二、基于任务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1.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容器”这一节课内容安排在《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常用元器件识别单元。作为电子专业的入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它始终贯穿于后续的电子专业课程中。如果学生在此没能打好基础,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专业兴趣的建立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样一节专业入门课,从教材编写来看,偏重于常识性介绍,内容较多,还有一些内容要求学生记忆、推理,而对于笔者所授课的高一年级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他们大都有厌学情绪,课堂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更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这些学生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如思维比较活跃,易激发,偏好上技能性课程。

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呢?笔者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做中教”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讨论,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

2.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图1 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接着通过任务激励、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来得到课程的知识与概念,最后利用实战应用和延伸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具体任务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课堂教学任务驱动设置表

·教学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1) 情境创设

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并分发上课所需的器件,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师生一起完成电容器的火花放电实验。由实验引出电容器的概念、基本功能及电路符号。再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三种常用的电容器,即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和瓷介电容器。

(2)任务激励

当学生了解了电容器的概念并对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顺势给出任务一,进而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三个电容器放电的效果不一样呢?通过思考、讨论,他们就会猜想到可能是三个电容器内部充的电不一样多。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进行结果分析,进而引出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与单位,并用生活中的水容器与之类比,这样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会很直观、深刻。

在学生掌握了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以后,马上引入本节课的一个关键知识点:我们如何知道某一个电容器容量的大小呢?然后安排任务二和任务三来探究答案。在这里采用的是逆向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测一测、读一读、比一比、议一议的自主探究过程,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常用电容器容量标注的一般规律。

(3)实战应用

知识概念点得出以后,教师就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概念点的理解与应用。接下来安排任务四和任务五进入到实战应用环节。

在任务四学生识别电容器的过程中,课堂氛围轻松,他们在说笑中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内容。学生能较好完成任务四的内容,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已基本实现,然后给出任务五,在巩固知识目标的同时完成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任务五中学生测量已损坏的电容器后马上会发现测量的电容量与标注值相差太远?为什么会这样呢?稍加思考后学生马上就意识到老师后面所发的电容器肯定是坏的,从而引出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这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就很容易能理解和掌握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

(4)延伸拓展

对以上5个任务的设置,笔者力求“浅显易懂”,但对学生来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在学生取得实战应用的胜利后又安排了任务六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再动手试一试。在这里,对于学生的测量结果,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不做解释,而留给学生去实验、思考。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练习、巩固,也为思维活跃的学生开启一扇探究新知识的窗户,同时也为下一节课讲解电容器的结构和电容的串并联做好铺垫。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任务式教学所形成的课堂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联的。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性,让学生在尝试中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更加适合培养创新性技能人才的需要。

实践证明,实行这种课堂结构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能提高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任务搭桥、问题引路,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使其在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从而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教育学的规律,“做中学”使理论知识得到及时的检查,及时的运用,反过来,实践又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加深和强化。

3.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由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学生懂得怎样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明显加强。

四、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变教学为导学,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吴才鹏主编.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通讯,1997(4).

[3]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4.工艺学毕业设计任务书 篇四

1.1 根据工艺流程图(PFD、工艺控制图(PCD、物料平衡表及工艺操作要求的工 作条件及说明等进行工艺生产装置的管道仪表流程图(PID的设计,以满足正常生 产、开停车、以及事故情况的操作与安全的需要。

1.2 设计中除按照工艺专业的工艺操作原则和 PCD 的要求把仪表符号表示在 PID 上外,应补充下列控制点或检测点: 1.2.1 通过计算管道系统压力降和确定设备的设计压力,为维持系统安全压力, 增添有关控制、检测点及报警、联锁系统。

1.2.2 根据机泵的类型及机泵压差的计算。需要时增设某些检测、显示和控制点 以及联锁系统。

1.2.3 在公用物料系统,如蒸汽、氮气、压缩空气、水等主管上设置必要的控制、测量点、计量仪表及报警系统。

1.2.4 对某些公用物料辅助设备(如装置内的安全用氮储罐等 , 增设必要的控制、检测点及报警系统。

1.2.5 根据工艺专业和开车经理的书面意见,增加必要的仪表控制点。1.2.6 通过安全分析,需要调整控制点或检测点时,应与工艺和自控专业共同协 商。

1.3 与自控专业共同评定定型机泵的 PID , 与机泵专业共同评定制造厂的机泵工艺 特性资料。非定型机泵的设计由机泵专业提出流程图、操作要求与说明等,由自 控专业协同工艺系统专业完成 PID[包括多机组集中的油系统和密封气(液系统 的总管部分的 PID, 不包括机组内部的油系统和密封气(液系统的 PID 以及机泵 的联锁保护系统等 ]。

1.4 负责工艺生产装置(单元 内的管道水力计算,依据管道材料专业的设计规定 选择阀门类别、型号。

1.5 负责提出控制阀及流量计孔板的压差及有关数据表。

1.6 负责计算和选择 PID 中所有的安全阀、爆破片、限流孔板、小型消声器、疏 水阀等特殊管件和系统元件,并编制相关数据表。

1.7 参加与工艺系统专业有关的询价和报价的技术评价。

1.8 负责确定工艺生产装置(单元 内非直接火加热设备的设计温度、设计压力, 按工程规定提出设备接管条件。

1.9 负责提出与工艺系统专业计算有关的设备标高和泵的净正吸入压头(NPSH , 确定机泵压差要求。

1.10 根据管道材料专业提供的有关绝热保温及涂漆设计的规定,确定设备、管道 绝热保温类型;根据伴管、夹套设计规定确定其伴管、夹套的设计条件。

1.11 负责进行管道、阀门等的噪声控制设计。选择并核算合理的介质流速,降低 及消除管道和阀门的噪声;放空噪声的排除和在一般措施无法降低及消除的情况 下,应采取隔声措施。

1.12 负责装置(单元 内装置正常安全运行的安全系统设计。1.13 负责提出界区条件表。

1.14 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引进技术各阶段的技术和合同谈判及有关文件资料的 审查与研究工作。

1.15 负责本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工作。

1.16 参加编制、收集本专业的工程标准、规范、手册、电算程序及其他有关本专 业的基础工作。

1.17 估算和控制本专业的人工时消耗。1.18 编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规定及完工报告。2 工艺系统专业职责范围

2.1 工艺系统专业负责工艺装置(单元 内的生产用给排水的设计条件和 PID。工艺 系统专业向给排水专业提出生产用给排水的界区条件。

2.2 工艺系统专业负责工艺装置(单元 内的生产用蒸汽和冷凝水的设计条件和 PID。工艺系统专业向热工专业提出生产用蒸汽和冷凝水的界区条件,热工专业进 行全厂蒸汽平衡、蒸汽冷凝液的回收和工艺冷凝水回收设计。

2.3 工艺系统专业负责工艺装置(单元 内的生产用气(压缩空气、仪表空气、氮气 的设计条件和 PID ,并进行全厂用气平衡。

2.4 工艺系统专业负责工艺装置(单元 内的工艺、辅助物料和公用工程物料的界 区条件。工艺装置(单元 外的工艺、辅助物料和公用工程物料管道的工程设计, 由管道布置专业负责设计。

2.5 按照工艺操作原则的要求,在自控专业的配合下,根据 PCD ,完成各版 PID。3 工程设计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3.1 基础工程设计阶段 3.1.1 编制工程设计规定

3.1.2 需要时编制“噪声控制设计规定”。

3.1.3 根据工艺流程图(PFD、工艺控制图(PCD、物料平衡表、设备工艺数据 表及条件图、工艺操作要求的工作条件、说明和公用物料条件,提出 PID A 版(初 版。

3.1.4 提出有关公用物料系统设备工艺数据表、机泵工艺数据表,并向相关专业 提出条件。

3.1.5 进行管道水力计算。

3.1.6 进行泵的 NPSH 计算,并提出机泵压差计算要求。

3.1.7 提出与工艺系统计算有关的设备标高和泵的 NPSH 表(1、2版。3.1.8 提出设备的接管汇总表(包括设备设计温度、设计压力、物料接管口尺寸 , 以及按管道材料专业、管道材料等级表规定的接管口法兰等级与法兰面型式及 经过修正的机泵数据表。

3.1.9 按管道材料专业有关规定、提出管壁厚度数据表中有关数据,以供管道机 械专业人员计算管壁厚度。

3.1.10 提出化工工艺装置内的公用物料条件表(如:用水、排水、蒸汽及蒸汽冷 凝液、软水、脱盐水及精制水、压缩空气、氮气等。

3.1.11 提出界区条件表。

3.1.12 根据以上不同阶段, 不同深度的工作与其他专业返回条件, 相应地提出 PID B 版(内审版,附 B 版管道命名表 ,本版包括工艺专业和开车经理提供的开停车 使用管道流程,以供各专业评议。

3.1.13 提出调节阀和流量计压差条件。

3.1.14 根据 PID B版及所附 B 版管道命名表核对评议会的审查意见,并结合有关 订货资料提出 PID C版(用户版,附 C 版管道命名表 ,以供用户审核。

3.1.15 进行安全阀与爆破片的计算,并提出有关数据表。

3.1.16 提出特殊管件数据表,如特殊阀门、疏水阀、限流孔板、呼吸阀、消声器 等,供有关部门补充订货。如无定型产品,则由工艺系统专业提出条件图,交付 有关专业(如管道材料专业或设备专业 设计,然后由工艺系统专业将特殊管件数

据表以及有关专业所设计的制造图一并交管道材料专业。3.1.17 提出设备、管道绝热类型与厚度。3.1.18 提出设备、管道保温(冷类型与要求。

3.1.19 评定与工艺系统专业有关的设备与管件及阀件的制造厂图纸和资料。3.1.20 根据 PID C版审查意见进行修改,提出 PID D版(确认版,附 D 版管道命 名表。

3.2 详细工程设计阶段

3.2.1 根据设备订货先期确认图纸资料(ACF 和制造厂提供的最终管、阀件的图 纸资料, 以及 E 版管道平面设计图、E 版设备布置图、泵的 NPSH 表(3版 , 对 PID D 版进行修改后提出 PID E版(附 E 版管道命名表。

3.2.2 根据设备订货最终图纸资料(CF、F 版管道平面布置图、F 版设备布置图、泵的 NPSH 表(4版 ,对 PID E 版进行修改后提出 PID F 版(附 F 版管道命名表。3.2.3 根据设备订货最终图纸资料(CF、管道布置图 G 版、设备布置图 G 版和管 道轴测图返回的修改意见,对 PID F版进行修改后提出 PID G版(附 G 管道命名 表。

3.2.4 完成详细工程设计各类成品汇总表、数据表、即:限流孔板汇总表、安全 阀采购数据汇总表、疏水阀采购数据汇总表、爆破片采购数据表、特殊管件数据 表以及特殊管件汇总一览表等。

3.2.5 完成工艺系统专业设计成品文件的图纸目录和界区条件表(如需要。3.2.6 编制工程设计完工报告。

3.3 施工与试车阶段

3.3.1 处理现场提出的有关本专业的设计技术问题。3.3.2 必要时参加装置的试车和考核工作。3.3.3 完成本专业的工程项目设计总结和资料归档。3.4 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

当工程项目需要进行初步设计时,工艺系统专业根据《化工厂初步设计文件 内容深度规定》(HG/T20688-2000要求,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各项设计工作。3.4.1 编制初步的工程设计规定(含噪声控制概略说明。

3.4.2 进行必要的管道水力计算。

3.4.3 进行泵的 NPSH 计算并提出机泵压差要求。3.4.4 提出设备标高和泵的 NPSH 表。3.4.5 提出管道命名表。

3.4.6 提出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深度近似工程设计阶段中的 PID A版。包括工 艺生产单元内全部化工工艺管道及公用系统接管、设备、阀门、主要仪表,并根 据管道材料专业的条件,确定并在 PID 上标注管道材质、管径等。

3.4.7 提出设备设计数据(包括设计温度、设计压力、接管要求等。3.4.8 提出阀门、安全阀、疏水器等规格和数量,供管道材料专业统计阀门使用。3.4.9 提出工艺装置(单元 内的工艺用水、汽(气平衡图。

5.1021工艺10级开学任务 篇五

题目:我的化工人生

文章要求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而且要求每个点都必须提到,否则为不合格。

1、作为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将来希望去干什么样的工作?

2、在即将开始的专业学习中,我们将会学习些什么课程是内容?你觉得有用吗?

3、你认为如果你将来不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类工作,现在认真学习化工生产技术类知识没有用吗(要求展开来分析无用或有用)?

4、你希望开设些什么课程?它将会对你将来从事化工生产技术工作有何作用?

5、你对专业类课程的“教”与“学”有何设想?

6、通过上面的自我剖析,你觉得应该怎样去对待后面的特色知识——化工生产技术类专业课?

文章的评判:

文章的评判由老师和同学中推选出的五个评判员共同评定,老师的评定占50%,学生评判员的评定占50%。要求辅导员在学生中推选出5个学生评判员,交将名单报给我。

文章必须在开始上课前一周的星期四早上交齐,并由推选出来的学生评判员先进行初步评阅。在接着的星期五(上课前一周的星期五)早上8:30到1-2-01或1-2-02集中宣读自己的作品,并相互交流、品评。最后成绩由文章内容及宣读讲解情况决定。

1、结构完整(顺序可以不按照要求中的顺序)20%(少一项扣一分,扣完为止)

2、语言流畅10%(一处不通扣1分,扣完为止)

3、文字和符号正确、准确10%(错一字或一个符号扣1分,扣完为止)

4、内容真实20%(根据内容情况适当扣分)

5、内容饱满20%(有理有据,说理充分为满分,其余适当扣分)

6、观点上进、积极20%(消极敷衍、胡说八道为0分,其余适当扣分)

2011年7月6日星期三

6.毕业设计任务书 篇六

毕业设计题目:兴山外小校园标识、室内展示及校园文化广场设计 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学号

姓名

一、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

该设计受兴山县外国语小学负责人委托,进行该校的相关设计。

二、毕业设计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本次毕业设计结合该项目真题真做,具体设计任务及要求如下:

湖北省兴山县外国语小学拟对其校园标识、教学楼内展示以及景观规划作统一的设计,根据委托人意见,重点是对该小学教学楼走廊及楼道的展示设计以及校园景观的设计与规划。该小学具体布局见图1。其设计内容具体如下:

1、校园标识设计

该部分设计重点是校园的标识设计以及在景观和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在景观设计中主要为道路导向系统,展示设计中主要是标志以及辅助图形的灵活应用。、教学楼内展示设计

该部分设计重点是楼道和走廊的学生作品展示,每层楼不同的主题表现。

3、校园文化广场设计

该部分设计的重点是校园入口广场。

三、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应完成的成果形式

1校园的标识设计。

要求符合小学校园的特点,同时结合该学校的特色文化,力求巧妙、独特的构思,以达到形式美的视觉效果,同时具有一定的深意。2校园教学楼内展示设计部分。

要求结合该教学楼的固有结构,委托方在宏观上要求五层楼有统一的大主题,同时每层楼有各自的特点,相互联系贯通,微观上要求提供一个至两个可行的展示方式,和整体校园文化风格相一致,突出校园的博雅文化,并体现每层楼不同的主题表现。能够切实使学生受益,具有一定的实际可操作性。校园景观部分。

入口广场要求能够最大程度的展现该校校园风貌,给人以好的第一印象,同时符合该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具有自己的特色。景观设计要求考虑小学生的生理需求以及安全等各种因素。

整个校园的设计适当考虑造价。附图一:校园总平面图

附图二:展示设计指定区域平面图

四、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一至二周:了解熟悉设计任务,与委托方进一步沟通,收集图纸。三至四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以及论文的大纲 五至六周:基本完成论文,同时对设计有初期的构思和简略草图

七至八周:设计内容一标识部分基本完成,景观规划草图步入正轨,展示设计宏观概念形成,根据设计修正论文。

九至十周:完成标识设计部分,景观设计图基本完成,展示部分草图成型。

十一至十二周:调整标识设计方案,景观设计进一步深入调整,展示方案基本完成。完成论文。

十三至十四周:完成所有图纸,进一步调整修正。准备汇报事宜。十五周:最终定稿,进行毕业答辩汇报。

五、毕业论文(设计)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应收集的资料:国内外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校园文化展示设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及意义;在校园文化展示设计的三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的例子;兴山县外国语小学现状及发展要求等

参考文献:

[1] 布拉德福·铂金斯[美].舒平,许良,汪丽君译.中小学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 方卫,高胜寒.空间展示创意与设计[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09 [3] 公伟,武惠兰.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4] G格兰特·W·里德[美].郑怀兵译.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 黄鸿.展示设计[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7.[6] 韩振兴[等].SketchUp与景观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 刘俊升.天使之心:儿童心理形成与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 李昱亮,江发强.现代展示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09.[9] M麦克尔·埃瓦米.贾秀海译.设计语言:经典标志设计密码[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0] S沈德立.解开儿童心理与行为之谜[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12] [13] [14] 宋泽方,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徐亮.展示设计[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2.杨清平,邓政.环境艺术小品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10.04 中村攻[日].卡米力·肖开提,章俊华译.儿童易遭侵犯空间的分析及其对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5] 朱曦,苗岭.周东梅.展示空间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1

7.工艺学毕业设计任务书 篇七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任务,任务型教学设计,任务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approach) 是交际语言教学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的新的发展。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经过近七、八年的教学实践, 任务型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及教学研究者的认可和欢迎。但是, 由于对任务型教学理念尤其是对任务的理解不足,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任务的设计还存在一些困难, 造成任务型教学开展不顺利, 或流于形式。基于此, 本文从实践的层面上就任务型教学设计中的任务设计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以期能与各位读者共同探讨。

一、任务的含义

教学设计 (instructional design) 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一环, 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特征与其学习需求分析, 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技术, 并进行评价反馈, 以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2]搞好任务型教学设计, 首先有必要对“任务”进行界定和分析。“任务”不一定是真实生活中的活动, 但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有相似之处, 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再现;是教学过程中目的非常明确的活动, 即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是一种涉及到学习者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是一个完整的交际活动, 往往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3]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 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 从而形成交际语言能力, 克服了传统语言教学只从语言本身、从成果出发, 不重视过程的不足。由此可以看出, 任务型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 倡导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目的, 注重以任务完成过程为教学结果。

现在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了任务型教学大纲, 采取“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编排方式, 每单元有一个中心话题, 所以我们在具体任务型教学设计中, 可以以单元为单位, 设计出一个中心 (大) 任务—单元任务, 然后再设计出分解 (小) 任务—课时任务。设计单元任务和课时任务时, 应结合《英语课程标准》, 熟悉和分析教材, 理解和把握本单元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的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当然, 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 分析他们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可接受能力, 分析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困难和学习风格。

二、任务设计的原则

(一) 多样性原则

现实世界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人们日常交际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采用多种形式的任务, 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全面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

(二) 选择性原则

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我们应设计不同的单元任务和课时任务供学生选择。如人教必修二Unit1, 单元话题为Cultural relics, 我们可以把单元任务设计为:

1.辩论:文化遗迹应该保护还是开发?

2.为到中国参观的外国游客设计一个介绍中国文物古迹的小册子。

3.讨论:评选中国或世界十大文物。

4.调查本地区文物保护情况,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5.讲述或写作有关文物背后的故事。

这样设计任务, 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对文化遗产知识的不同需求, 可以通过多样性的活动来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如活跃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选择任务1、3, 沉思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选择任务2、4等。

(三) 统一性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指各课时任务要与单元任务相一致, 是单元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或完成单元任务的必要准备。各课时任务之间要有关联, 应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完整任务链。不仅各课时任务间应遵循这一原则, 每一课时任务设计时, 也应由易到难, 从接受性任务 (如听、读) 到表达性任务 (如说、写) , 从理解性任务到运用性任务, 从模仿性任务到创造性任务。

(四) 恰当性原则

这里的恰当性原则包涵三层含义。一是课时任务和单元任务要大小合适, 能覆盖和体现本课时或本单元主要内容, 能运用本课时或本单元相关知识和技能去完成任务。例如, 我们可以把外研必修三Module 1Europe的模块任务设计为:Write an introduction to a European city to attend the competition of selecting students to welcome European students who will visit your city.二是课时任务和单元任务要与单元话题及内容相关。例如, 我们可以把人教选修七Unit 1 Living well的单元任务设计为:New York Times is inviting articles for 2010 International Day o Disabled Persons (Dec.3) .Please write an article for it encouraging the disabled and giving suggestions to help them三是课时任务和单元任务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 我们可以把外研选修七Module 1Basketball的模块任务设计为:The NBA official website is carrying out a survey about your ideal“dream team”of sta players.Select your ideal“dream team”players of NBA and give your reasons.Then send your survey report to the NBA official website (www.nba.com) .以上教学设计, 都与单元话题及内容相关, 基本能够覆盖和体现本单元主要内容, 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呈现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任务, 能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因而也就具有恰当性。

(五) 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如前所述, 真实是指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交际时人们使用语言的情况, 但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者完成的任务活动可以是生活中真正的任务或活动, 也可以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虚拟的任务或活动。无论哪一种, 真实性任务都要求语言的材料要尽可能真实, 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 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同时, 任务的设计还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及学校实际情况, 考虑教学活动及任务开展的成本、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六) 自主性原则

任务型语言教学主张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 让学生为了预定的学习目的去展开有意义的语言活动, 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3]因此, 在设计任务时, 教师应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给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 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 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正如一句英语所说的那样, “Tell me, I’ll for-

get;show me, I’ll remember;involve me, I’ll learn.”如语法学习时, 教师不妨在任务设计时多考虑归纳法和发现法, 多采用以下类似的方式, 如“Can you summarize how modal verbs are used in the examples?”“Have you noticed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passage?Please make a list.”等,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

(七) 脚手架原则

脚手架原则是指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时对学生完成任务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这种困难可能是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 也可能是学习策略或情感态度。所以, 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克服或避免学生完成任务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八) 合作性原则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在任务设计时要注重同伴和小组的作用, 鼓励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独立思考, 在互动中学会交际。如在词汇学习时, 当学生找到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词汇后, 可以告诉他

们:Compare your list with your partner and make a new list.

以上只是英语新课程“任务型教学设计”中任务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由于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和学生的不断变化性, 教师肯定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诸如如何解决学生的程度差异等实际问题和困难, 但是, 只要我们正确理解任务型教学的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不断分析和研究出现的问题, 我们就能化困难为动力, 从而推不任务型教学不断深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鲁子问, 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8.浅谈微机任务教学之任务设计 篇八

关键词:微机;任务教学;任务设计

1.分析微机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基本原理

对于微机教学而言,任务设计是在微机知识教学中,任务的方向要明确,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要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任务的构建和设计上,应结合学生的两方面的内容即实际需求以及理论知识,合理设计任务的形式和内容。在理论的构建上,通过任务的设计,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从中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任务的设计上,要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微机任务教学之任务设计时,课堂氛围的因素要充分的考虑,学生兴趣的激发作用能够在任务中发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学内容要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照顾学生差异的知识,让其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对于微机教学任务的设计,还要注意其可操作性,使任务教学内容能够在课堂上予以呈现。

微机教学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多种综合影响因素,以便任务的设计更为有效合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对任务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使其能够有机融合于课堂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任务设置时,放在最为主要的位置是学生,以人为本进行任务设计,并结合微机教学的特殊性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推动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2.微机任务教学任务设置的策略

合理科学的任务设计对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等都有着良好的作用。具体而言,微机任务教学中,其任务设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任务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微机教学中,任务教学法的应用是站在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的。为了确保其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设计之前,老师必须对学生的微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学生的要求等有所掌握,从而有针对性的选取任务的形式和内容,以充分的发挥其对课堂教学的良好作用。老师应该注重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学习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任务的设置,使其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任务设置时,选择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和形式于便教学,教学中便于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保证任务教学的良好完成。

第二,任务设计有机结合情景教学。微机教学中,任务教学的应用必须与情景创设有机结合,让学生体验更为真实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情境创设的主要因素,在任务中设置更多的声音、视频、图片或者符号等内容,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等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优异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得课堂氛围更为生动活跃,更好的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任务设计时,全面考虑了情境教学的因素,会使任务设计的更为多样和丰富,使学生体验更多不同的学习,从而全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情境的融入,使得枯燥的微机教学更为丰富而具体,能够给学生更多自己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此外,将任务应用于微机教学中时,也可以将教学任务与情景有机结合,使学生体验更为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任务的操作来掌握微机知识和操作技巧,从而良好完成教学的目标。

第三,任务设计时必须融入探究学习的内容。微机任务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良好的作用,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内容要融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独立的解决和思考问题,从而积极的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水平。有机结合任务教学与探究学习,选择不同的适合探究的任务形式和内容,以积极的引导学生做好独立思考,锻炼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探究学习与任务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以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引导,另外,还必须结合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完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提高其探究知识能力。

第四,个体化的差异要在任务的设计中体现。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其微机知识的了解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另外,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能力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任务的设计上也必须体现出差异化。任务设置时,进行难易层级上的分别设计,使其能够调动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微机教学中,差异化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使学生都能掌握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技能与知识,保证了微机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个体差异化教学的设置,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点,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有趣生动,并且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良好的保证教学的整体水平。

3.结语

上一篇:高校合作项目方案下一篇:专项审计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