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浒苔治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24-08-15

日本的浒苔治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共6篇)

1.日本的浒苔治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篇一

浒苔是一种大型绿藻, 俗称苔条、青海苔等, 为绿藻门石莼目石莼科浒苔属的藻类植物, 常见的有缘管浒苔 (Enteromorpha linza) 、扁浒苔 (Enteromorphacompressa) 、条浒苔 (Enteromorpha clathrat) 、肠浒苔 (Enteromorpha intestinalis) 、肠浒苔 (Enteromorpha intestinalis) 、曲浒苔 (Enteromorpha flexuosa) 等。浒苔自然繁殖能力特别强, 对水体环境和航运等威胁较大, 需对其进行预防、打捞、处理;但其营养丰富, 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浒苔的药用价值主要为开发海洋药物及保健品的极佳原材料;浒苔食用价值方面可以做成浒苔挂面、浒苔酱、浒苔饮料和浒苔功能食品等;在养殖业中, 海藻粉作为饲养动物的饲料, 能够显著提高肉蛋品质;用浒苔为原料的海藻肥, 能使作物的产量提高3%, 抗病性明显增强;缘管浒苔对赤潮异弯藻有着克生效应.条浒苔能够抑制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浒苔可以发酵制燃气、生物能源乙醇等生物燃料。

本文对中国浒苔专利的相关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以期为预防、处置和开发利用浒苔提供借鉴参考。

中国浒苔专利数据及分析工具

在PIAS专利信息分析系统数据库中, 利用绿潮、浒苔、长石莼, 海白菜, 海菠菜、海青菜、苔菜、苔条等关键词, 对2015年5月10日之前的浒苔专利数据进行检索, 经对数据合并清理、标引, 得到有效数据611条。因专利申请至公开有18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如未明确说明, 文中分析的数据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 之后数据仅供参考。

中国浒苔专利分析采用的主要工具有PIAS自带分析系统、TDA、Excel等。

中国浒苔专利技术分析

按照浒苔在养殖方面的培养和清除技术、检测技术, 海面大范围的浒苔预防、打捞技术以及后续的处理、应用技术的链条, 将浒苔专利分为浒苔养殖、浒苔清除、浒苔检测、浒苔预防、浒苔打捞、浒苔处理、浒苔应用等7个方面进行手工数据标引处理。

中国浒苔专利技术总体趋势分析

中国浒苔专利技术年度申请趋势见图1, 图中标签数字为该应用领域年度申请专利数量 (因1项专利可能涉及多项技术, 专利数量总和大于检索结果) ;中国浒苔专利年度研发技术发展情况见图2, 图中标签数字为该年度新增技术专利数量。

由图1、图2可以看出, 浒苔的应用技术最早出现, 为1992年申请的苔菜粉丝专利。2006年前, 浒苔还未对我国造成影响, 人们偶尔在浒苔的开发利用、浒苔养殖方面申请了少量的相关专利。但2006年后, 随着海洋环境的变化, 浒苔的危害逐渐显现出来, 研究人员加强了对浒苔各项技术的关注, 2006年申请了浒苔清除及预防的专利, 2008年青岛暴发浒苔灾害后, 浒苔打捞、浒苔处理、浒苔检测等技术开始出现。同时, 随着浒苔预防技术、检测技术、处置技术、打捞技术的逐步趋于稳定, 人们开始关注浒苔的清除技术、养殖技术、应用技术, 从申请量看基本处于近似线性的增长趋势, 尤其是浒苔在开发利用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08年的专利申请量仅9件, 而到2013年, 专利申请量高达到198件。

浒苔打捞专利分析

相关的浒苔打捞技术装置总体概况见表1。

浒苔打捞技术装置主要包括针对海面上及沙滩上的浒苔处置, 其中沙滩上浒苔的处置仅四项。海面浒苔打捞方式主要分为泵吸式、网式 (浮网、拖网、养殖网衣) 、输送带式以及其中两种或以上的结合方式。沙滩浒苔打捞方式基本为履带式。

关注浒苔打捞技术装置的省市主要为各沿海省市,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等地。而作为浒苔爆发地的山东省, 在浒苔打捞技术装备的研发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浒苔处理专利分析

浒苔处理专利主要是针对浒苔的清洗、填埋、打包、干燥、分离海水、减量等初级处置 (见表2) , 不包括浒苔的精细加工等专利。

浒苔的无害化处置技术主要为青岛市环境卫生科研所的好养填埋处理技术, 浒苔的清洗技术主要为象山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的浒苔清洗机;浒苔的综合处理技术主要有宁波大学的脱水+分离+干燥技术、浙江海洋学院的收集+脱水+干燥+粉碎技术、中国海洋大学的干燥+粉碎+氧化降解技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烫漂+压滤+干燥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的滤水输送+脱水破碎机+滚筒干燥+流化干燥+粉碎机+制粒成型等。

浒苔预防拦截专利分析

浒苔预防拦截主要涉及浒苔的围栏、围网等装置技术 (见表3) 。其中拦截装置技术主要分为组合式 (浮筒+网体、气囊+网体、浮体+围栏) 、单一式 (拦截网、牵引围栏) 以及储水容器+藻桶的实验装置等种类。

浒苔清除专利分析

浒苔清除专利主要涉及浒苔的清除、抑制浒苔生长以及利用浒苔抑制其他海藻生长等, 浒苔清除技术装置主要有制剂式、机械式、生物式等类别, 详见表4。

浒苔监测检测专利分析

浒苔监测检测专利主要技术有影像监测法、实验室培养法、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飞法、抗性筛选标记法、核酸杂交法、荧光PCR法等, 基本情况见表5。

浒苔养殖专利分析

浒苔养殖专利共计18件, 主要涉及浒苔移植技术、浒苔孢子的采集和培养技术、浒苔培养基质制备技术、浒苔无菌化培养、浒苔孢子放散、浒苔藻体放散、浒苔育苗器、浒苔微观繁殖体培养器、浒苔养殖用筏架型装置、浒苔培植沙蚕等, 基本情况见表6。

浒苔应用专利分析

浒苔发生灾害的同时, 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可利用资源。浒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一致备受关注, 图3为浒苔在各个领域应用情况, 表7为浒苔在各个领域应用的年度申请趋势, 图4为浒苔在各个领域应用的初始年度情况。

由图3、图4可知, 浒苔的应用领域包括保健美容、材料、肥料、化工添加剂、能源、食品、饲料、塑料、洗浴卫生、药品、渔业、元素提取以及建筑等。

从1992年的首件浒苔专利申请至今, 浒苔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 持续时间最长, 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也是位居首位, 共计139件专利;浒苔在饲料方面的应用紧跟其后, 共计117件浒苔相关专利;浒苔在化工添加剂及元素 (纤维) 提取方面的应用分别以78件专利和51件专利位居三、四位。

由表7数据可以看出, 随着各项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 2013年, 浒苔在食品、添加剂、饲料、元素提取、药品等领域的应用均有较大发展, 并且出现了浒苔在美容保健方面的相关研究。

小结

通过对中国浒苔专利关键技术分析, 浒苔的预防拦截、监测检测、打捞、处理等技术基本上随着2008年青岛浒苔爆发而逐渐发展, 但浒苔的监测检测技术较为薄弱, 尤其是浒苔大规模暴发的监测与预警技术较为欠缺, 应加强相应的技术研究。同时, 浒苔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诸如脱盐、掩埋等还存在不足, 应进一步加深研究, 避免产生次生环境问题。

浒苔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 除在食品、饲料、渔业等传统方面的开发应用外, 目前, 浒苔也开始应用到了医药、美容保健以及塑料、材料等各个领域。

尽管浒苔资源量堪称天量, 其应用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但浒苔来源存在季节性短缺的情况, 在浒苔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着原料不足的问题。因此, 应加快浒苔增养殖技术研发和瓶颈攻克, 比如掌握浒苔生活史以及繁殖方式等, 对浒苔进行人工养殖。

2.日本职教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篇二

日本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较多,主要包括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门学校三类。此外,还有公共职业训练机关以及大企业内训练机构等,也提供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面向大众的专修学校

日本在推广职业教育终身化和社会化过程中,专修学校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的专修学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等专修学校,招收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开展实用性较强的职业教育;第二类是专门学校,招收高中及以上学历者,进行专门技术教育;第三类对招生对象及入学资格没有统一规定,可为各年龄层的各种对象提供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目前全日本有3000余所专修学校,超过60万人就读。

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社会急需大量技术劳动者,大众也迫切要求接受教育,职业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主要机构就是专修学校。作为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专门机构,专修学校为日本各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对当时的日本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本国内已经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进入专修学校学习的主要是高中毕业生或愿意继续在某一专业领域深造的人。这些学生约占在校生总人数的80%。专修学校已与大学、短期大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三条渠道。

根据专业教育的实际需要,日本专修学校设置有专门课程、高等课程以及一般课程,规定教师须具有与此相应的学历和教龄方可任教:专修学校(大专层次)毕业,从事该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有关技术工作,且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满6年以上者;大学毕业2年以上,短期大学及高等专门学校毕业4年以上,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有关技术工作者;取得硕士学位者。

为满足社会需求,日本的专修学校设置了多种学制,其中2年制最多,学生人数占71%,此外还有从1年、1年半直到4年半的多种学制。学校每年招生2次,分别在4月和10月开学。灵活多样的学制让考生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从而扩大了职业教育普及的范围,使人人都可以接受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终身化

自从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以来,日本便将其作为本国教育改革政策的主导思想。为保证终身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日本建立了包括终身职业能力、高度职业能力以及地方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等在内的面向21世纪的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体系。

在社会化方面,除了日本教育管理部门,企业、雇主组织等社会机构也越来越多地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决策。如全国专门学校情报教育协会、日本就业指导协会等团体还通过提供就业情报、制作就业期刊等方式支持职业教育。

200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和内阁府联合召开会议,并于第二年出台了一项“职业教育综合计划”,包括三部分:一是以小学至高中学生为对象的“新职业教育计划”;二是主要以大学生、研究生为对象,培养有高度专业能力人才的。职业教育提升计划”;三是“无固定职业者再教育计划”。整套计划不仅照顾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而且重视不同社会部门间的合作,强调教育部门与劳动雇用部门和产业界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在该计划的推进过程中也得到加强。

为了实现“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开放”,日本职业教育机构也利用其教育资源为社会服务。很多专修学校开展面向社区的讲座,为广大居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它们还与企业界共同举办普及新兴科技知识的展览会,利用周末和假期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等。

职业教育的新趋势

2007年,日本进入“大学全人时代”,即报考大学的人数开始低于大学计划招生总人数,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在这一背景下,选择既在专修学校也在普通大学接受教育的方式开始盛行。一部分在大学或短期大学完成大学教育的日本学生纷纷到专修学校,以提高实用技术技能;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为毕业后能立即就业,在就读本科期间同时就读专修学校。

日本就业指导协会理事蔌原信一表示,眼下企业非常注重“即战力”,即毕业后不进行上岗培训就能迅速投入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持有“专门士”(即在一定专修学校修完专业课程所获得的称号)资格的毕业生更容易得到企业的青睐。而为获得“专门士”,如“税理士”(从事税务的人员)、“簿记士”(从事初级会计工作的人员)资格而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大学课堂上很难掌握,因此专门提供这些资格培训的专修学校受到欢迎。同时,由于企业同样关注未来发展和企业文化的传承,求职者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也不可缺少。如此一来,想要同时拥有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日本大学生只能选择双管齐下。

在日本,专修学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一直比不上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但现在差距已大大缩小。比如,目前刚刚参加工作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月薪平均在20万日元左右(1美元约合90日元),而专修学校毕业生也能达到17万至18万日元。对此,东京都武藏野市高等专修学校就业指导部部长高田一男认为,日本的学历社会热度正在慢慢消退,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更多注重人品及能力。他说,“专修学校的学生们无论素质还是能力已同普通高校学生不相上下。例如我们学校,大部分人还是抱着要掌握一门技能的想法来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家长也认为,拥有一门技能能给孩子带来光明的前途。”

对我国职教发展的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对我国构建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国职业教育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正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置于与普通高教同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和各职业院校面临的新课题。

建立完善的高职教育体系我国教育体系尚不完善,主要还是以普通教育为主,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职业教育与大学本科间缺乏联系,高职与中职缺乏联系;二是,面向社会的学历及非学历教育力度不够;三是,学制不灵活,民间参与少,如此便抑制了高职的健康发展。

构建灵活的高职办学形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终身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将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前与职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终身教育的完整连续统一体已成为世界性趋势。我国的职业院校可以鉴于日本的专修学校,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如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专门课程、面向高中毕业生的“高等课程”及面向社会其他各类人群的“一般课程”,以适应社会不同人群的求学需求。“一般课程”对于扩大高职的教育面、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般课程”可以相应设有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在职进修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岗位培训、短期就业培训等,学制也可灵活多样,以满足各层次人群的素质提高与工作转换的需求。

3.日本的浒苔治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篇三

一、德国、日本大学法人治理结构概况

(一) 德国大学治理结构

与我国相同的是在以国立大学为主的德国, 学校的诸多事务管理都属于国家事务。大学是因学术自治组成的自治行政组织, 协助完成国家行政。联邦州对此类事务享有专业监督权。

经历几次教育体制改革之后, 德国大学治理结构特点是:第一, 在宏观上属于地方分权, 高校主要由地方政府领导。1945年颁布的《波恩基本法》确立了各州享有“文化主权”, 这意味着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文化教育事业的立法权及行政管理权都属于各州;第二, 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大学治理结构, 主要包括:全校代表大会、学术评议会、校参议会、校长委员会。全校代表大会 (通过章程、选举校长) 、学术评议会 (通过预算) 和参议会都拥有一部分决策权;参议会和校长委员会拥有部分执行权。根本权力在全校代表大会, 日常运作的权力核心在学术评议会。在院系一级、院系以下的研究所、院系之间, 都有各自的委员会和联合委员会, 负责发布章程、选罢院长、申请增设下属机构、决定课程、人事等事务;第三,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当前德国的大学治理中, 政府调节已经被削弱, 取而代之的是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和指导。全校代表大会是由教授、其他学术工作人员、学生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 其中教师占半数。在校参议会组成上, 州代表和校长为当然成员, 其余成员由学术评议会选举, 包括学生、教研人员、行政人员、教授、工会和雇主代表。在院系一级和其下属的研究所, 都有各自的委员会和联合委员会, 各委员会中, 教授均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二) 日本大学法人治理结构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从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答申提出, 至2003年7月9日, 日本国会经过长达40个小时的审议, 终于通过了国立大学法人法等六项与国立大学法人化相关的法案, 这是国会对文部科学省提交的众多法案中审议时间最长的法案。这标志着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法人化之后,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管理权限增大。大学成立评议会, 选考各大学法人代表, 形成由评议会和教授会等合议制机构组成的政策决定机构以及由校长、副校长和各学部部长组成的政策执行机构。从管理组织构成来看, 大学成立由“运营协议会”、“役员会”和“评议会”构成的校一级管理机构。运营协议会由校外有识之士和校内管理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大学经营;役员会由校长和副校长等组成, 讨论和决定学校重要事项;评议会则由校内教师等学术人员代表组成, 主要审议教学事务。

日本政府对国立大学的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变为依据目标实施间接管理, 由具体的办学过程管理转变为宏观政策制定、认证评估和经费拨付的监管。因此, 引进“第三者评议机制”, 即法人化改革后, 由民间组织评价高校质量。

二、对我国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启示

(一) 构建新型政府和高校的关系是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得以建立的前提

英国学者阿什比所说“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 要改革大学治理结构, 必须从改革整个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着手。德国、日本的教育改革表明, 各级政府, 尤其是中央政府必须主动承担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的责任与使命, 因为政府是公立大学的举办者和管理者, 掌控着高校的几乎所有资源, 政府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管理体制。因此, 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 首先要完善政府与大学的关系, 当然这种“完善”并不是简单的放权, 而是形成高校与政府之间的新型关系, 其次才是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问题, 如果没有一个新型的政府和高校的关系模式, 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将成为空谈。

(二) 法制化是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得以实现的保障

推进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必须通过法治化的途径, 需要有强有力的法律作为保障。通过法律制定来推进大学管理体制改革, 最早是1889年伦敦大学依据《伦敦大学法》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 依此法规范了各机构的职权与责任。

日本对于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立法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 可见日本对于教育改革法制保障的重视程度, 正是这一系列经过多年论证的法律制度, 保障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日本通过高等教育立法, 使教育立法和教育政策得以贯彻执行, 既保障了教育的连贯性、可行性, 又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法可依。

而德国为提高办学效率, 1998年通过的《高等教育总法》作出了重大改革即联邦政府放弃对高校的组织结构和成绩设立国家指标。因此, 德国基金会联合会委托一个专家委员会进行调查, 来评价各联邦州高等教育法是否有利于高校改革。在总共9项调查领域中, 通用的评分标准是各自的高等教育法在多大程度上给大学自主权并鼓励竞争。

因此, 我国的高校的法人治理方面的彻底改革, 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保障。目前, 我国在《高等教育法》中明文规定了:“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 依法自主办学, 实行民主管理”。但与德国许多州的立法和日本《国立大学法人法》相比, 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学校的管理的规定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于高校内部法人治理结构需要通过法制化手段进行规范。同时, 我们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专业化, 最终通过高效的管理体制来推动大学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 内部制约机制的建立是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关键

切实将大学高校法人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利用制度来规范其运行, 达到内部的制约平衡是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关键。

1、建立理事会制度

理事会亦称理事会等以下统称为理事会, 通常情况下是大学的最高决策机构, 德国称之为评议会,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后也称为董事会 (以前为评议会) 等, 但它们却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依法成立、组成人员多元化、形成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目前, 建立理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世界潮流, 符合现代大学教育管理的规律。理事会受举办者或全社会委托, 管理学校事务, 负责决策, 并将非学术和学术权力分别交给以校长为首的管理团队和全体教师, 成为连接学术与社会的桥梁。这些功能使理事会制度成为高教治理结构的基石。

2、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多元利益主体将权力委托给理事会代为行使, 理事会则通过行政和学术两条权力链, 分别将这两类权力委与校长 (行政) 和评议会 (德国学术和行政一体化, 不设类似机构;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以前为各学部的教授会, 现统一为校级学术机构”教育研究评议会”) 。在行政治理方面, 通常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学术治理中, 评议会受理事会委托, 拥有制定学术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

一方面理事会处于决策机构地位, 授权校长和评议会进行行政和学术管理。在其授权范围内, 校长和评议会有权决策, 其他部门无权随意干涉。从日本国立大学理事会的构成中可以发现, 校长的权力在决策机构中明显增强, 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日本国立大学内部行政权力的增强和学术权力的削弱。而德国大学的校长负责制产生于对“团体大学”的改革, “团体大学”是德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校改革的重要成果。个人负责制, 即通过延长任期和扩大职权, 包括使院长成为教授的上司等手段, 加强校长和院长的权力;实行决策行政部门与监督部门的分离等。

与德国、日本相比我国的大学自我管理能力尚有欠缺, 存在着缺乏大学自我管理的立法保障、管理机构过于复杂、管理层次结构不合理、管理机构权责不够明确等问题。因此必须扩大大学自主办学和自我管理的权力、精简机构、明确权责, 为大学自我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 增强大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具体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需要科学论证权力分配问题, 规范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运行, 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又要预防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良现象发生。

3、重视不同利益主体的参与

从德国、日本大学法人治理结构可以看出, 探索建立社会参与、内部人控制与外部人控制结合的治理结构, 兼顾学术利益 (学术自由) 和公共利益 (社会责任) 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应当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 探索设立理事会 (或学校事务委员会) , 由政府官员、著名企业家、杰出校友、校内各方代表组成学校法人机关, 使学校治理结构民主、开放, 尊重各方利益, 真正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中, 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学校理事会要逐步成为学校民主管理、各方利益诉求合理表达的重要平台, 成为学校加强与社会联系、产学研合作, 促进学生就业, 筹措和管理大学发展基金的重要机构。

德国对于教授和学生参与权的保障很充分, 在全校代表大会、学术评议会, 教授代表均过半, 校长委员会和参议会大部分也由前两个委员会产生;在院系所, 其委员会中教授的投票权重高, 不仅实现了教授治学, 而且近乎教授治校。而在校长、院长的选举中必须有学生代表参加投票, 未获学生票者不得当选。而日本改革的结果是使校外人事参与更多, 让学校更好的与社会融入为一体。

因此, 我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要建立多元的治理结构, 引入竞争机制, 形成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的共同治理模式, 使大学的决策在诸多利益主体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能力。

(四) 建立学校评价机制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无论德国、日本还是我国主要以国立大学为主, 大学的资源属于公共资产, 政府部门有保护国有资产的责任。因此, 在改革中政府监督环节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以后, 重点引入了第三者评价机制, 包括由大学评价、学位授予机构实施的评估, 由国立大学法人评价委员会实施的评估, 由总务省独立行政法人评价委员会实施的评估、认证评估以及由国家会计院实施的会计检查等。一向以”追求学术独立与自由”为目标的德国大学近年来也面临着政府评估的压力, 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率有差别的高等学校体系, 德国政府将建立高校业绩评估制度, 以此作为国家高教财政拨款和高校内部资金分配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大学评价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评价, 该评价带有明显的规范性, 监督和检查的倾向比较严重, 这样的评价制度不符合大学作为研究性和专业性组织的特征。

为了完善我国大学管理体制, 提高对大学的管理水平, 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由中介机构所实施的第三方评估制度。要确立并有效落实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独立法人地位, 加强教育评估立法的步伐, 提高评估机构自身的工作质量等。同时, 切实转化政府机构的职能, 将政府的职能侧重于宏观调控和规划等。

尤为重要的是, 在对大学进行资源配置时, 要将中介机构对大学的评估结果作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形成以评价促进高校之间良性竞争的局面。这其中的原因在于, 实施大学法人制度的外部条件应当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多元化和市场化。

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的提供者, 政府也应当以市场方式来进行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 这样既能避免政府对大学事务的直接干涉, 又能促使办学主体之间的竞争, 保证公共教育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合理流向, 实现国家的最大利益。

参考文献

[1]施雨丹:《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进入法制轨道》, 《中国教育报》, 2003-12-20 (4) 。

[2]黄福涛:《法人化与日本国立大学内部管理改革》http://edu.sina.com.cn/l/2004-06-16/73162.html.

[3]Erwin.德国各州高等教育法的比较报告http://studyabroad.tigtag.com/introduction/31566.shtml.

4.日本的浒苔治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篇四

【关键词】日本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小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同属汉字文化圈,文化历史传统一脉相承,并有着相似的教育制度和相同的现行学制。近几十年来,日本的基础课程改革取得成果有目共睹,尤其是针对写作教学的一系列尝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类似于我国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其性质是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纲领性文件,是基础教育中唯一的课程标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必须照此执行,各出版社必须照此编写教科书,教师授课也要以它为参照。《日本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是日本政府颁布的小学阶段国语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本文以最新2008版《日本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要领》)为对象进行分析、论述。

一、《日本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中的作文教学

《要领》将小学分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三个学段,每个学段的作文教学分为写作目标、内容和内容处理三个部分。其整体内容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升。如下图

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

写作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把经历或想象的事,有次序的写成文章,关注词句的连接方式,培养学生想要进一步写作的态度。培养学生能够按照不同的阅读对象和目的,向对方传达自己调查过的事,考虑段落间的关系进行写作,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态度。培养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意图,有条理地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培养学生恰当表达的态度。

写作内容1.从经历或想象的事件中选取要写的事件,收集相关资料;

2.为明确自己的想法,写简单的提纲;

3.写作时注意事物的次序、注意词汇与句子的连接,写有逻辑的文章;

4.培养再读写好的文章的习惯、注意文章中的错误并改正;

5.集体品读写好的文章,鉴赏优美的语段并发表感想。1.从关心的事件中选择想要写的事,依据对象、目的查找写作所需的事件;

2.依据文章整体理解段落的作用,明确自己的想法,文章构思时注意段落间的相互联系;

3.明确写作中心,列举写作目的、必要的理由和事例;

4.注意敬体与常体的区别;

5.集体发表写好的文章,共同讨论并发表关于作者思路清晰度的意见。1.从想到的事情中选取要写的事情,依据目的和意图,收集写作材料,纵观全局,整理写作需要的内容;

2.明确自己的想法,考虑文章整体结构的效果;

3.写作时注意事实与感想、意见的区别,依据目的与意图,考虑详写或简写的方法;

4.运用引用、使用图表、坐标图等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5.注意把握和提高表达的效果;

6.发表写好的文章,大家一起针对表现手法提出建议。

写作内容处理写想象作文、经验报告或观察记录,写简单描写周围事物的说明文、传达简单的事情的信,对想介绍的事物总结要点、写成文章。以身边和想象的事物为基础,写诗和物语。思考调查有疑问的事情,写成报告发表在年级新闻上。收集资料,写成说明文。写符合目的的委托书、通知书、感谢信等信件。以经验和想象为基础,创作诗、短歌和俳句,进行物语和随笔的写作。对自己的课题进行调查,写意见陈述类文章和活动报告并进行编集。写推广某事物的文章。

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要领》中听、说、读等部分也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如有逻辑顺序地进行事件讲述、边阅读边想象、进行句子结构教学等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日本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

(一)重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生活的写作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日本在作文教学时要求学生以经历过的事情或周围的事情为写作材料。这将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视线引向了现实生活。这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富的材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这在《要领》中有充分的体现,小学三个学段的学段目标中均有对身边事物观察、写作和培养写作兴趣的要求。

(二)重视逻辑思维的训练

要将一件事表述清楚、一个物体描述具体都离不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在写作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要领》中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从简单地说清楚、写清楚一件事逐步过渡到复杂场景、事物的描写等。这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

(三)重视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语言文化是传承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教学时注重传承传统语言文化有助于养成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途径。日本小学生教育时有传统文学作品的朗读与表演,较高年级的小学生被鼓励进行传统文学形式的文学创作,如:作诗、短歌、俳句以及写物语等。这些形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兴趣,还可以传承传统民族语言文化。

(四)重视作品的集体讨论与交流

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总是有限的。集体的讨论与交流更有利于个人思想的拓展与深入,也有助于个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问题。经过集体的讨论与交流,学生可以加深对自身作品的认识,以后更好地扬长避短。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是很难取得较大进步的。同时,学生在集体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表现力和团体意识。因此,日本写作教育非常重视集体品评交流学生的作品。

三、日本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一)重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写作兴趣

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是日本教师与家长的共识。他们主张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以此作为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他们认为作文应该通过生活和体验来积累写作素材,关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反应和表达社会生活,而不是无病呻吟。我国的作文教学重视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等环节,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学生作文不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做的文字堆砌游戏。这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惧怕作文、讨厌作文,更谈不上培养写作兴趣了。因此,我们应当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重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注重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培养中国心

日本是一个拥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国家。对于传统语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比其他民族都要重视。在作文教学中,传统的语言与文学形式被当成教学重点继承发扬开来。我国的作文教育重视的仅仅是作文写作本身以及当前的政治教育,以至于很多孩子对我国的传统语言文化并不了解甚至是厌烦。进一步的传统文学知识教育也是从初中才开始接受。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当从小学甚至更早就对学生进行传统语言文化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

(三)丰富写作形式,注重品评讨论

作文形式不仅仅有常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日本作文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几种传统文体,日本教师鼓励学生去观察与实践,鼓励他们写观察记录和实践报告。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诗歌、俳句、物语等形式的文学创作。同时无论是诗歌作文、调查作文还是生活记录等各种形式的作文,常常采取小组作文或集体作文的形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编辑并合集供大家品评、欣赏,也可以发表到年级学报上供人欣赏。而我国的作文教育一直以高考作文的形式为标准。由于高考禁止诗歌形式的作文,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也反对诗歌形式的作文。我国的作文教育走的是一条“形式作文”的道路,将学生的思维拘泥于高考的条条框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些都是我国作文教育应注意避免的。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成功的作文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可以以小学的作文教学为起点,以其他国家作文教学的成功之处为借鉴,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学生状况的作文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周葵葵.中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2]吴林.日本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0(11).

5.日本的浒苔治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篇五

一、日本体育市场的变化特征

(一) 消费者对体育的兴趣度逐年下降, 赞成东京举办2020 年奥运会者不到6 成

如表1 所示, 2012 年日本消费者对参与与观看体育都喜欢者占11.0%, 更喜欢参与者占15.2%, 更喜欢观看者占34.1%, 三者同比均有下降, 而对参与与观看体育都不大关心者占39.8%, 为2007 年以来的最高值。据分析, 国民对体育兴趣度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娱乐方式的多元化, 少子老龄化的进展使以青年人为主体的运动人口趋于减少, 长期经济低迷导致年轻人收入下降等。

调查中当问及对东京举办2020 奥运会的想法时, 被访者中仅58.0%回答赞成, 15.0%回答反对, 27.1%回答不清楚。当问及赞同者赞同的理由时, 回答最多的是会给日本带来活力, 为71.4%, 然后依次是, 会提高经济活力56.5%, 可获得感动37.9%, 可在现场观赛34.9%, 可振兴体育30.0%, 可获得一体感28.2%, 可带来日本国际化26.5%, 会进行通货紧缩的整备21.0%, 会提高日本的地位14.2%。

单位:%

资料来源:macromill 公司 2012 年市场营销基础调查速报。表 3-10 的资料来源与此相同。

(二) 体育参与市场总体趋于萎缩, 但体育设施利用与会费市场趋于增长

体育参与市场由消费者购买体育用品、利用体育设施、上体育学校、到运动场观看体育比赛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支出构成。如表2所示, 2012年日本体育参与市场销售规模为29514亿日元, 其中, 用品购买市场为8897亿日元, 2009年达到峰值后逐年缩小;现场观赛市场、设施利用与会费市场分别为5462亿日元和15155亿日元, 较2011年有明显增长。另外, 2012年日本现场观看体育比赛者的比率从2011年的25.6%微减至24.0%;观赛者人年均观赛3.7 次, 同比增加0.4 次;观赛者年均每次观赛支出7818 日元, 同比增长10.7%;观赛者年均观赛支出25769 日元, 同比增长10.9% (见表3) 。

单位:亿日元

注:市场规模是按各年龄层的平均支出额×各年龄层人口数×支出率, 算出不同年龄层市场的销售规模, 再加总得出的。各年龄层人口数依据日本总务省《基于居民基本台账的人口》。资料来源:macromill公司2006、2008、2010和2012各年体育市场营销基础调查速报。

单位:日元

(三) 体育相关媒体市场增长显著, 过半数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伦敦奥运会信息

就消费者对体育相关的有偿放送、互联网有偿信息发送、游戏软件等5 种媒体支出状况的调查表明, 2012 年日本体育相关媒体市场规模为2918 亿日元, 同比增长11.6%。值得注意的是, 在体育相关媒体消费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男性偏重于CD与DVD、有偿放送及互联网有偿信息发送, 女性则偏爱书籍、杂志、指南等 (见表4) 。当问及接触2012 年伦敦奥运会有关信息的媒体时, 87.8%的被访者回答收听收看电视, 平均收听收看时间为3.2 小时 (见表5) ;通常获取体育消息时利用互联网的人只有3 成左右, 而伦敦奥运会期间有5 成以上的人利用了互联网 (见表6) 。

单位:%

注:表中的比率为对1 日元以上的支出者统计出的比率, 增减率是与2011 年的比较。

单位:%

注:OneSeg即OneSegment, 全称为“面向移动电话和移动终端的单频段部分收信服务”。

单位:%

(四) 消费者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棒球, 最常观看的体育比赛是足球

到2012 年棒球已连续9 年居日本消费者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之首, 但与列第二的足球的差距从2011 年的4.6 个百分点缩小至0.6 个百分点, 这与日本男女足球队在伦敦奥运会表现出色有关。在经常观赛的体育项目中, 除足球外, 位居前列的体育项目的人气比2011 年均有下降 (见表7) ;正在从事某些体育活动者 (即对从事着的体育项目选项回答1 个以上者) 的比率为51.9%, 较2011 年减少1.3 个百分点, 居前列的5 个正在从事着的体育项目中有4 个出现人气下降。这些和上述的国民对体育兴趣度减退的现象相吻合。另外, 被访者对正在从事和今后想做的体育项目回答最多的都是散步。

单位:%

注:“跑步”项目含慢跑与马拉松, “滑冰”含花样滑冰, “体操”含有氧健身运动, “瑜伽”含气功、太极拳, “登山”含徒步旅行。

(五) 耐克、阿迪达斯等海外体育用品品牌人气更旺

2012 年排名前五的日本消费者喜欢的体育用品品牌总体上与过去3 年相同, 耐克继2011 年再拔头筹, 阿迪达斯屈居第二;另外, 不论哪一年龄层均是支持海外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的居多, 随着年龄层提高, 支持日本品牌asics和美津奴的增多 (见表8) 。以生产与销售运动服饰、户外用品而闻名的新百伦到2011 年之前一直处于升势, 但2012 年列第6。

(六) 日本主要职业体育球迷人口趋于减少

2012 年的调查显示, 伦敦奥运会夺得银牌的Nadeshikojapan的支持率为46.5%, 换算成球迷数为4074万人, 比2011 年增长165 万人, 缩小了与足球日本代表的差距, 足球日本代表的支持率为50.2%, 球迷人口为4418 万人, 同比减少299 万人;日本职业足球联赛的球迷人口为1245 万人, 同比减少170 万人, 呈逐年下降之势 (见表9) 。从不同队的球迷人数看, 大阪钢巴继2011 年再次排第一, 为126 万人, 但同比减少35 万人;第二的浦和红钻队为110 万人, 名古屋鲸八以98 万人列第三。海外足球队的球迷数为587 万人, 香川真司加盟的曼联列第一, 2011 年列第一的巴萨排第二。

2012 年日本职业棒球的支持率为36.4%, 同比减少5.3 个百分点, 换算成算球迷数为3216 万人, 同比减少469 万人;从不同队的球迷数看, 读卖巨人军队以788 万人居第一, 阪神虎队以572 万人居第二, 中日龙队以351万人排第三, 福冈软银鹰队和北海道日本火腿斗士队分别以335 万人和315 万人位列第四和第五;WBC日本代表队的球迷人数为2805 万人,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 (MLB) 的球迷人数为479 万人。

单位:万人

注:Nadeshikojapan, 大和抚子, 日本女足的美称。

注:“其他队”占比为3.8%, “没有得到支持的队”占比63.7%。

二、对我国发展体育消费市场的启示

(一) 强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提高国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加大政府投入, 改善城乡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 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重视发展老年人与残疾人体育, 创新适合其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 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其兴办体育服务机构。

(二) 扩大体育消费市场需求, 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积极引导体育消费, 完善体育市场体系。大力培育由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人才市场和体育咨询市场构成的体育本体市场, 以此带动体育用品、体育彩票、体育广告、体育旅游等相关体育市场。现阶段的重点是在广大群众中提倡科学、健康的健身娱乐观念, 扩大健身娱乐市场, 把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两类市场作为龙头, 促进其体育消费结构的升级。

(三) 打造本土体育用品品牌, 提升我国体育用品的国际竞争力

了解发达国家体育用品生产和销售的规则和标准, 加快我国体育用品标准化进程, 为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努力获取体育用品市场信息, 加大体育用品设备的科研投入, 有针对性地制定体育用品的开发与产销战略, 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充分利用各种体育竞赛, 精心组织广告策划, 拓宽体育用品分销渠道;利用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展览会等机会, 大力宣传中国体育用品品牌。

(四) 加强体育消费市场数据监测, 为政府及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政府要完善体育GDP统计制度, 做好体育消费市场综合性调查统计工作;鼓励相关社会团体定期开展体育专项市场调查;成立专业性民营调查公司, 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体育相关产业市场调查数据。三个层次调查数据相互补充, 形成我国体育消费市场数据监测体系, 为政府和企业组织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2007年体育市场营销基础调查速报[R].macromill公司, 2010

6.日本的浒苔治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篇六

日本在产业竞争力下降时采用了“知识产权立国”战略, 这一战略的实施给日本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使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企业普遍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非常强, 特别是一些驰名的大公司, 在企业内部均设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负责本企业专利、商标的申请、授权后的管理, 以及专利技术的应用、实施转让等。

1.1 日本知识产权管理的发展阶段

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第一, 20世纪60年代初, 尚未形成支撑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这阶段企业的生产技术主要是引进美国、欧洲发达国家的技术。虽然不是自主开发的技术, 但引进技术大多数具有专利权。第二,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是自主开发阶段。这阶段各企业均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第三,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是日美贸易战阶段。由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 日美之间经济贸易矛盾冲突尖锐, 美国利用知识产权制裁日本, 日本很多企业支付了侵权赔偿。这一阶段对加强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起了很重要的推进作用。第四, 从80年代到现在, 日本企业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 在这一阶段的前期, 申请量增长最迅速, 但在90年代中后期, 由于90年代前期泡沫经济产生的不良后果, 企业专利申请总量有所下降, 其中, 国内申请下降, 国外申请仍继续上升, 专利申请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一阶段应视为日本企业专利战略成熟阶段。

1.2 企业专利战略

1.2.1 专利申请步骤

一项技术开发研究成功后, 是否申请专利, 先由发明创造完成单位讨论, 然后由专利策划部门与发明人讨论。

1.2.2 专利申请原则

第一, 专利审查, 其中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对已有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对比分析, 一般来说, 发明人对已有专利保护范围理解过窄, 强调自己的发明创造不纳入其保护范围, 专利策划部门应站在已有专利权利人立场, 对保护范围作较宽理解, 进行辩论、分析、审查。第二, 技术上的必要性审查, 一项发明创造是申请专利, 还是作为技术秘密, 要考虑竞争对手在该领域研究开发实力, 双方差距;对自己再开发自由度的影响, 对对方再开发的限制强度。第三, 经济上的必要性审查, 即能否形成产业化的审查。第四, 权利稳定性审查。

1.2.3 独占使用或技术转让分析

基础专利, 严重影响再开发自由度的专利, 对手竞争力弱、差距较大的专利一般独占使用;同时也要比较技术转让收益与独占使用收益, 该领域技术发展预测等。

1.3 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日本企业基本上都建立有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该部门直属企业最高领导。各企业人员数不一, 但都是专职人员。除企业总部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外, 分支机构还有专门管理部门和专职工作人员。

1.3.1 知识产权部门参与开发研究

从事制造业的公司通常具有大量的技术含量高的任务, 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对知识产权战略产生影响。从许多计划中选择研究和开发课题, 要考虑到基本的因素。为了有效的利用研究和开发结果, 并防止与相关专利的冲突, 从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的前途出发, 要评估每个研究和开发的课题。但由于研究和开发部门只会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了解技术内容和专利权利要求和现有技术趋势上, 结果在研究和开发开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能发现主要问题。这类部门通常担心上面的管理者会基于不完全肯定或不利的报告而取消或改变研究计划。在这种情况下, 由知识产权部门完成评估特别重要。

1.3.2 知识产权部门具体参与研究和开发项目的过程

知识产权部门通常会具体参与到研究和开发项目的过程中, 其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再评价已有专利申请。研究和开发在大多数情况下, 会有许多曲折和轮回。有时在一个阶段研究和开发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价值, 但是在后面的阶段中会发现其毫无价值。特别是对于“What to”类型的长期研究和开发领域, 主要的是重新审核和再评价已有专利, 来决定已经主张的发明是否仍然有价值或有用。知识产权部门应当直接与研究和开发的雇员一起对已有的专利申请和否定的数据进行重新审核。

1.3.3 对开发项目最佳保护模式的选择

对于一个具体开发项目来说, 最佳保护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最佳保护模式基本上是在通过专利申请公开或其他公开出版、维护先用权、不公开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之间进行选择。对于制造业公司来讲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是非常重要的。在公司内部, 他们还要特别关注和确保合理地对研究和开发作出创造性劳动的职员的认可, 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如果选择申请专利的话, 通常创造性的和原创性的技术肯定会获得专利权。因此, 需确保对保密技术的发明人的奖励不低于对专利技术的发明人的奖励。

1.3.4 知识产权战略的其他重要内容

在支持公司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方面, 知识产权部门还必须承担其他重要的任务, 例如:专利申请战略;应用专利和已经获得的权利;与第三方合作研究;对优秀研究和开发的奖励;知识产权教育;更新国内和国外法律内容并进行指导, 等等。

1.4 发明奖励制度

日本各企业都建立了对发明人、申请人、分支机构的发明奖励制度。奖励金额不等, 大多数在专利申请的各阶段都实施奖励。提出专利申请后有几千日元到1~2万日元不等。专利权授以后, 奖励略比申请时高。实施后的奖励较高, 主要根据实施效益。专利实施后, 对发明人、实施单位、实施单位的知识产权部门给予知识产权奖。这个奖不封顶, 现在发生最高额的只有几百万日元。日本企业知识产权奖励制度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奖励。

1.5 专利实施与专利侵权纠纷

从整体上看, 60%以上的企业的有效专利利用率 (实施率) 在40%以下, 其中本国实施率略高于在外国申请后在外国的实施率, 各行业不等。所以, 政府应着力推动企业专利技术的实施。发生专利侵权纠纷后, 日本基本上都是先向对方提出要求, 协商解决。对协商不成的, 才去法院诉讼或仲裁。通过协商解决的占90%, 通过仲裁解决的占1%, 通过法院判决的占9%。专利纠纷以支付赔偿金、相互交叉许可、专利权被无效、修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等几种方式解决。

1.6 专利情报信息

日本企业十分重视专利情报信息。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专利信息管理机构, 设在企业总部, 其主要任务是把全部专利信息分类编辑, 传给各部门;把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许可转让的可能性准确收集整理, 提出对策分析意见, 供研究开发、决策部门参考。

1.7 知识产权培训

日本企业的职工培训分为两类:一是知识产权工作部门的人员培训, 这主要是由知识产权协会进行专门的培训:另一类是对其他员工的普及培训。每个职工进入企业, 必须经过半天左右的知识产权培训, 使每个职工都有知识产权意识。然后根据岗位职责进行不定期培训。有的企业规定在晋升职务时还必须经过包括知识产权内容在内的培训学习。

2 对我国的启示

2.1 把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层面, 从战略高度强化知识产权建设[3]

日本政府把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层面上, 将其作为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和重振日本经济的立国战略, 而不仅仅将其视为确定智力成果归属的一种法律制度。这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我国政府也应及时制定切实可行而又具有前瞻性的知识产权战略, 为企业提高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保驾护航。进而使每一个公民树立起“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同有形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切实提高全民族的知识产权意识。

2.2 要完善立法, 加大执法力度, 并与国际接轨[4]

日本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的发展变化、国际条约及双边、多边政府间协议, 及时制定、修改、调整有关法律, 在法律修改中重视专家学者的意见, 组织了如“产业结构审议会”, “知识产权政策部”等专家咨询委员会, 经常研究并及时提出法律修改意见。这种保障立法质量的工作机制, 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加入WTO后, 虽已对《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进行了修改, 而作为各部知识产权法律之间的重复、矛盾之处, 还有待修改和调整。我国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中, 以罚代刑, 采用简单的罚金制裁方式仍屡见不鲜。这就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保护受侵害人的权利及制止犯罪的作用。为此, 应进一步强化保护知识产权的民事救济制度。

2.3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与海外的合作[3]

必须进一步营造吸引、开发和运用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在各行业, 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知识产权业务培训。对从事研究开发的科研人员定期地进行关于“如何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培训, 使每位从事科研的人都知道如何利用现有技术, 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自有的知识产权。

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包括邀请其他国家、地区、相关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举办研讨会。特别是要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 通过民间途径讲政府不便讲的话, 做政府不便做的事情。还要在多边规则中, 努力使我国企业处于有利竞争的地位。

2.4 企业要设立专门知识产权部门, 选择适宜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3]

在研究开发的过程中要建立全过程的信息服务体系, 要由专门的部门或人对与开发项目有关的专利或其他商业信息等进行跟踪和分析, 特别是全面准确地提供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的专利性和权利要求有效性的报告, 及时对课题研发部门提出合理建议, 研发部门要针对最新公开的现有技术, 随时调整研究的思路和方向, 乃至要对已经成熟的项目或他人已经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停止研发, 不能只等项目验收或鉴定时再提供查新报告, 避免浪费更多的人力、时间和经费。

对于新产品和新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就要选择用专利来保护, 而对于容易被竞争对手仿制的公知产品的新生产方法最好采用技术秘密进行保护。对于以生产并销售产品的企业来讲, 也要重视对产品商标的注册。对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发明创造要申请国外专利。

2.5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咨询的社会服务体系[3]

国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相关单位, 在各省、市、自治区设立为公众、知识产权申请人、权利人服务的体系, 例如:“知识产权保护热线”等。为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和广大公众提供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社会咨询。主要涉及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规定的咨询, 知识产权的行政、司法保护程序的咨询, 及相关业务的咨询。让当事人容易找到正确的、简明的办事途径, 从而避免上当受骗, 还可以节约成本。

2.6 建立流通渠道, 活跃知识产权交易[4]

为促进知识产权的流通, 增强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活跃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日本经济, 日本政府建立了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网上交易系统, 经济产业省正着手研究“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具体做法, 即将企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尖端科技领域拥有的专利权变成证券化的商品, 卖给其他企业或投资家, 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产权的有效利用, 而且一次就能得到巨额资金, 有助于企业尤其是中小风险企业进行新的技术开发。□

参考文献

[1]李志军.日本的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J].科学与管理, 2003 (2) .

[2]那英, 闻雷.日本的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启示 (上) [J].知识产权, 2004 (3) .

[3]那英, 闻雷.日本的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启示 (下) [J].知识产权, 2004 (4) .

上一篇:致党的一封信作文下一篇:促销员的培训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