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2024-10-19

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精选10篇)

1.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篇一

xxx区创建流出党员管理服务机制 提高流出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xxx区把加强和改进流出党员管理服务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流出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规范、教育难落实、作用难发挥、关爱难到位等特点,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有效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一、多措并举,加强流出党员的联系网络建设

xxx区采取多种措施扎实做好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了流动党员联络网,形成全面抓流出党员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库。为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的基础信息采集和管理工作,于年初向基层党组织下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统计表》、《流动党员情况统计表》,把流出党员信息采集工作纳入经常性工作。在信息采集中,区委组织部认真审核,严格把关。重点核对原始信息采集表、档案信息、党员信息库、流动党员信息数据等内容,逐一检查审核各单位上报流动党员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正不准确数据信息,防止信息录入失真、失准。通过层层审核,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目前,对全区xx个基层党组织xx名流动党员建立了信息台帐。同时,摸清了不合格流动党员基本情况。通过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台帐,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 1

和流动党员队伍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实行联系卡制度,专人联系管理。针对流动党员分散,变动工作地点频繁的实际,各单位成立了联系流出党员领导小组,负责尚未取得联系的流出党员的查找和联系工作,对流出党员一一建立联系卡,流出地党支部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将联系落实到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人头上,一人一挂钩,坚持每季至少通电话一次,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真正实现外出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三是部门联动,齐抓共找。在全区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把查找尚未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的流出党员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主要从学校留守的学生中,查找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家长,从公安、人事、民政等部门查找流动党员管理信息。

二、强化教育,注重提高流出党员素质

根据流动党员人多、面广、分散、职业杂等特点,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是深入实施“xx”行动。区委建立了xx党建网站,将全区党建工作情况在网上传播,各级党组织及时通知流出党员在网上阅读党建信息,学习党建知识。同时,编辑了红色信息,向有手机的流动党员群发红色信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二是实行“持证”管理,搞好查验审核。对外出x个月以上、x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实行“持证”管理。

为保证流出党员持有流动证,采取上门家访,了解流出党员情况。各单位班子成员定期深入到外出党员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其地址和联系电话,对全家外出的党员到其亲属家中了解,并动员家人或亲属向其说明发放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的目的和意义,每年春节期间对证件进行认真查验和审核工作。三是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有效性。抓住重大节日流动党员返乡契机,区委组织部发出了《致流动党员一封信》,进一步做好与流动党员的联系、教育和服务工作。连续x年在“七一”期间向流动党员邮寄“政治生日贺卡”并致一封慰问信,使党员在异地切身体验到党组织的温暖。各基层党组织定期向流出党员定期寄发学习资料,利用书信、电话等方式加强联系。特别是在学习实践xxx活动中,采取从区管党费拨付邮寄费用的措施保障流出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同时,加强了与xxx区委组织部联系,及时提供了我区在xxx流动党员资料。

三、突出服务,增强流出党员党员意识

针对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日渐增多,传统的组织管理机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xxx区委坚持在流出党员管理服务机制上探索创新。一是建立流动党员服务机构。在xx、xx街道办事处成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为流动党员配备专职联系人,开设流动党员热线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提供维权服务、信息咨询,增强流入地党组织吸引力,促进了流动党员主动亮出身份,积极发挥作用,探索出“党委领导、支部组织、区域就近、条块结合”的流动党员管理模式。二是健全流出党员服务机制。建立了流出党员请假报告制度、流出党员联系制度、走访慰问流出党员制度、流出党员定期普查制度、流出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等,严格要求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按时邮递发放各种学习材料,定期沟通交流,通报家乡发展情况,要求流动党员“常回家看看”,并了解流动党员生活学习工作情况,每人每月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常打打家乡电话”、“常讲讲心窝子话”。实现流动党员“组织不断线、学习不断档、思想不掉队、纪律不放松”。三是搞活动搭平台。区委区、政府连续x年召开“叙x情、x发展”联谊会,邀请流出党员回乡参与联谊活动。联谊会上广泛交流流出党员在外所见、所闻、好的致富门路、管理服务意见建议,区委向流出党员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挥流出党员技术骨干、见多识广信息量大、懂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优势,引导流动党员把市场信息、创业资金、发展项目等带回家乡,激发流动党员家乡创业致富热情,鼓励返乡党员家乡创业。已成功招商原xxx区第一中学的团委书记、优秀共产党员xxx回乡投资创业。

2.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篇二

一、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现状

把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有机结合, 加强在校学生预备党员党性的修养。崇高的理想与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大学生党员作为祖国未来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这就要求学校党组织要有计划地对大学生预备党员开展理想、信念的教育, 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要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首先要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 不断克服和纠正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解决好思想上先入党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党性修养提供必要的前提。要提高理论修养, 真正地做到“不仅在组织上入党, 而且还要在思想上入党”。

二、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措施

(一) 加强在校大学生预备党员转正制度的管理

高校应完善培养计划, 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 充分发挥我们基层党组织的指导作用。在培养人的选择上, 要选择那些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党性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且具有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的党员担任。培养人要与预备党员持久保持密切联系, 发现问题要及时与上级汇报。大学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 多数辅导员老师还兼任着学生党支部书记。他们可以全面了解预备党员所在班级、寝室等各方面的优劣程度, 拟定“学生党员标兵模范实施细则”, 有效地对预备党员管理与考核。预备党员上交的思想汇报, 党组织要仔细检查, 从其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一经发现有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内容不属实, 甚至是抄袭的现象, 严肃处理取消其转正资格。让预备党员明确思想汇报是反映自己发自内心对党组织的信任, 并且各个方面都要准备充分, 接受党组织考察。对于党组织的教育与帮助保持积极的态度, 自觉、自愿地接受党组织对个人的监督与考验。定期将预备党员聚集在一起开展党员民主生活会等组织活动。让他们养成按时参加党组织活动的习惯, 提高预备党员组织性、纪律性, 在组织生活中养成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正式党员同志帮助的习惯。要加强对预备党员的考核和鉴定制度, 有严格的转正程序和转正制度。为确保党员质量, 还要加强对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的教育。建立健全预备党员考核和鉴定制度。将以上内容纳入党组织日常议事讨论内容, 并将日常考核记录作为预备党员转正的重要参考。预备党员可否按期转正, 预备期已到只是一个先决条件但并非考察依据, 主要取决于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各方面表现的考核情况。

(二) 建立大学生预备党员评价跟踪反馈体系

高校党组织应建立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过程的评价体系, 对预备党员的政治素养、专业素质、组织纪律和工作实绩方面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要求。对预备党员在考察期间接受的监督、检查、总结、反馈的过程进行动态考察或测评。对已经毕业的预备党员应该建立起考察档案, 并及时与毕业生所在的单位党组织联系。同时还可以邀请毕业生预备党员来校参加组织活动, 这样不仅仅能够给毕业学生带来组织的关怀, 也为今后完善学生党员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

三、结语

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从实践中锤炼党员意志, 从思想上重视, 从组织上完善党员管理教育机制, 才能提高学生的党性意识、模范意识、责任意识, 才能培育出一支有党性、素质高而且具有战斗力的大学生党员队伍。

摘要:针对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入党后自我放松等问题, 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对在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大学生预备党员在预备时期的教育与管理方法, 完善培养制度, 丰富教育内容, 注重教育实效。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龙建.对当前大学生预备党员加强教育管理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 2007.[1]王龙建.对当前大学生预备党员加强教育管理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 2007.

[2]高倩.论如何创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J].经济研究导刊, 2008.[2]高倩.论如何创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3]黑艳.浅谈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再教育和管理[J].南方论刊, 2008.[3]黑艳.浅谈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再教育和管理[J].南方论刊, 2008.

3.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篇三

一、 教育议事会:一个多方观点和利益协商融通的开放机制

对于教育议事会的全面理解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教育议事会是由学校主办成立的一个教育协商组织,或者说是一个谋划学校发展的智囊团,它的成员不仅有本校人员(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学生家长,还有社区代表、专家学者、学校共建单位和行政代表等等。第二层次,教育议事会是一种制度设计,它体现了现代学校制度民主、开放、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第三层次,教育议事会开启了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机制,它是衔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学校从根本上来说,是附属于社会的一个组织体系,是社会的一部分。通常,我们谈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关系,二是学校与社会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教育议事会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联动互通,使学校冲破自己的围墙,主动融入社会并携社会之力办学。

教育议事会是一个致力于学校发展的学校和社会各方人士多方观点和利益协商融通的开放机制,其开民主办学之新风。民主是教育的条件,同时也是教育的结果。只有坚持民主办学,纳民意、聚民智,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一般来说,民主理念包含三个核心:人人平等、个体自主、参与公共事务和多数决定。民主理念下的学校办学,可以广开言路,为各方人士提供利益主张、表达和协商的机会,进而可以达成共识,增进和谐,促进学校的发展。教育议事会就是实现开放办学、民主办学的一个有效机制,学校中的每一个教职员工、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他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教育议事会这个组织参与学校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为学校出谋划策。教育议事会改变了以往学校管理主体单一、“闭门办学”所产生的弊端,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能。教育议事会具有沟通与协调(为学校与家长、社区等各方面的沟通与协调搭建了平台)、建议与参谋(对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指出问题和建议)、监督与评价(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等多方面的功能。可以说,学校的大事小情,教育议事会都可“过问”,并行使自己的权利,以服务于学校的发展。

二、 教学“议事”:开放教学管理的内在要求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开放教学是开放教育的基本要素,其要求学校管理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教学理念的开放认同、教师教学技能的开放切磋等方面恰当而深入地借力于社会的资源为其所用,以此促进学校教育的开放。

开放教学管理体现了现代管理理念,强调教学管理制度所涉及到的人、财、物、事、时、空等各种要素的开放性;强调教学管理的互相制约性,即教学管理者同时也是被管理者;强调教学管理的多维性,即学校和社会的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相关利益主体都可以从自身立场、视角参与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发表意见和主张。

实施开放教学管理,必须发挥教育议事会的职责和作用,即教学“议事”。教育议事会作为一个协商组织,其在开放教学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辅助作用。教育议事会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辅助组织,其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教师学习研修、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相对于教务处而言只能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二是评价作用。教育议事会对于学校教学管理的整体工作进展和成效做出客观性评价,为提高教学管理实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教育议事会委员中的专业委员(即有教育专业背景的议事委员),包括来自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市区级的教研员、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和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等。专业委员可发挥他们自身的专业特长,围绕教学开展各种“议事”活动,即深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课堂之中,通过参与管理事务、听评课、参加校本教研等教学活动发现教学管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和指导。

三、 议事委员:开放教学管理的参与者和促进者

开放教学管理必须凸显管理信息的全纳性和管理决策的专业性。对于一项管理工作,学校应该充分吸收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由管理的决策层做出科学专业的决策。对于学校教学管理而言,议事委员是一支新生力量,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工作之中,并且以多维和专业的视角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管理的有效开展。

需要指出的是,开放教学管理中的“开放”并不是绝对的,它是有限度的。开放教学管理的核心要义在于“让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学校教学工作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它的实施者是教师,实施对象是青少年儿童,核心内容是围绕调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达成教与学的目标。实施开放教学管理的旨要在于减少教学管理的制度成本,挖掘和调动各方面资源参与教学管理,进而激发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学校绩效目标。因此,若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这个层面来讲,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参与者,他必须对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必须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研究。因此,对于议事委员而言,并不是所有的议事委员都可以参与教学管理中任何一个层面的工作。只有具备教育专业背景的议事委员,即专业委员才能深入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专业的指导。具体而言,专业委员开展的教学指导活动可包括如下内容:①听课和评课。专业委员通过听常态课、公开课、研究课等来了解教学样态,在此基础上参与评课,协助进行教学诊断和教学评价,提出教学改进建议。②参与校本教研。专业委员根据专业特长参加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研究,为校本教研提供必要支持,以促进学科教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③参与、指导和帮助教师围绕教学开展科学研究。专业委员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行动研究,边研究,边实践,使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互促进,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成果,指导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并通过教学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以推动教学改革。④协助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例如,专业委员可深入教师群体,了解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需求,这进一步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四、 突破:开放教学管理的初步成效

与社会联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和共享。在议事委员积极参与和多方协助下,学校努力创造条件,实现教学空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开放。各学科适时地将课堂设在大自然、科技馆、社区,引导学生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实现了教学空间上的开放;学校不断丰富课程体系,实现了教学内容上的开放;学校在全校范围内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形式,这不仅调动了教师创新教学形式的积极性,更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使课堂成为互动生成的动态课堂,实现了教学形式上的开放。

立足校本,实现了研修方式的开放和增效。教育议事会的专业委员们积极投身到教师校本研修的各项学习活动之中,在教师中提出并大力倡导教师自我反思、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协作组互动研究、请进走出培训等四大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极大地提升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学校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年投入固定的经费,为教师提供由国外到国内、由学习到展示等多样的专业发展机会,使教师在博学、敬业的氛围中提升爱事业、爱学生的境界和水平,争做“一专多能”的学者型教师。

4.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篇四

十二、机关党建工作

x、优化机制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责任人:xxx

目标要求:加强党建工作,狠抓制度创新,促进作风转变,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和廉政意识,公正高效,司法为民。

主要措施:

1、创新思想教育机制,构建党建网络平台,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2、创新监督机制,强化自律意识,促进作风转变。

3、创新活动载体,坚持寓教于乐,促进党建工作发展。

4、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领导负责制,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完成时限:2010年10月

26、创新机关党员教育新载体

责任人:xxx

目标要求: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

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警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公正严格、文明规范执法的新形象牢固树立,实现群众认可、社会认同、上级认定的工作目标。主要措施:

1、在全市208个社区建立社区检察工作站,使检察工作深入到社区、延伸至最基层,切实保护和维护好社区百姓的合法权益,打造具有检察特色的法律服务新机制。

2、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学习型检察院、争当学习型检察官”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将本院机关打造成“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

和“廉洁型”机关。

3、开展抓领导班子建设、抓党员干警建设、抓支部的履职能力、抓活动载体、抓督查考核和树立大局意识、树立民本意识、树立实干意识、树立责任意识、树立纪律意识的“五抓五树”活动,真正实现机关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完成时限:2010年11月

x、探索建立学习型机关

责任人:xxx

目标要求:加强机关党建,实现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服务质量提升、人民群众满意,机关作风转变、执政能力加强。

主要措施:

1、通过统一思想认识,改进学习方法,活化学习方式,抓学习,强素

质。

2、健全规范学习制度,规范党组织制度,规范思想工作汇报制度,规范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倡规范,提效率。

3、在思想、工作作风上树正气,在生活作风上树正气,在权力使用上树正气,树正气,开新风。

4、与行业特点相结合,强管理,增效益,助推粮食工作上水平。

5、重研判,控市场。深入调查研究,扩大信息交流,为政府宏观调控粮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完成时限:2011年1月

x、开展“二二三”活动提高行政效能

责任人:xxx

目标要求:以转变作风、加强服务、强化效能、提高效率为目标,把商务局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务实型、廉洁型、和谐型”机关。

主要措施:

1、开展关爱基层党员、关爱弱势群体的“二关爱”活动,构建“人文”党建,形成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

2、开展领导干部联点服务、共产党员承诺服务的“二服务”活动,构建“活力”党建,形成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体系。

3、开展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下级党组织评议上级党组织的“三评议”活动,构建“阳光”党建,形成党员民主权利保障体系。

5.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篇五

教育部曾经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根据《通知》精神,我校对小学生评价激励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成立了“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以货币化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把改进和激励作为成长储蓄应用的着力点,从社会、学校、家庭的要求出发,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性评价与激励。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问题

1、家庭教育内容缺失。

在与家长座谈时,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高分,上大学。家庭教育的内容除了分数还是分数,多数学生都存在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对孩子思想品格教育、心理健康、人生价值观培养却长期忽略,致使有些孩子毫无责任感,自私自利,一旦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会不择手段。有些家长一味溺爱孩子,忽视对孩子的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的培养。这些都属于家庭教育内容缺失。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家长自身认识水平有限,平时也不爱学习,业余大都喜欢看看电视、打打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重言传,不重身教,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却常常违反,在孩子眼中成为一个言行不一的人。有些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不动就体罚、辱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孩子心灵伤害极大。有些家长唯分数奖励,从不重视孩子全面的发展,且只重视物质奖励,忽略精神鼓励。

(二)学校教育问题

1、教育评价单一

目前小学的教育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这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对多元教育的需求。

2、过程评价存在不足

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成长记录袋”活动,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对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多样、开放的评价,但成长记录袋也有许多不足。

首先,在应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们的反应就是过程繁琐,太费时间。其次,在创建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师生们往往形成为评价而评价,为记录而记录的偏差,完全忽视激励性才是成长记录袋应用的着力点。

这些都是目前农村小学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学校教育激励机制的探索

为了在教育教学中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改进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激励学生的进步,也为了提升农村小学教师和农村家长的教育评价激励的水平。我校在教育管理中提出“全员、全科、全能”的一体化教育激励机制。方案的实施形式是成立“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以货币化的形式统一各学科评价激励方式。

1、一体化教育激励机制

我们认为货币化是记录学生成长的有效方式,激励性是成长记录应用的着力点。成长记录是激励与改进。以前的成长记录袋束缚住了教师和学生,增加了师生们的负担。货币化的成长记录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师生更具有操作性。

货币化的成长记录发挥的是一体化的教育激励作用。一体化的教育激励是指教育者原本独立的评价激励,逐步形成统一教育激励机制的过程。一体化过程既涉及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全面互动的过程。教育个体间原来独立的激励转变成一体化的教育激励,有利于提升激励效果,也有利于教育者之间相互学习。一体化的教育激励其核心是全员参与、全科通行、全能评价。

2、教育激励的内容

⑴德育激励。

一般德育激励分为:纪律、文明、卫生等日常行为规范激励;好人好事儿激励等。德育激励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一般由班主任、值周值日老师、家长负责实施。教育者把遵守纪律、文明、卫生作为评价目标,对完成目标的学生在其存折德育板块存入虚拟货币,没有完成的要进行思想教育。家长要把完成目标的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由老师进行激励。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及时。评价激励的目标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班主任可以从不迟到不早退为目标,上升到早到校勤学习为目标。从要求讲个人卫生,上升到保持校园整洁。值周值日老师可从要求学生不做“坏人坏事”,上升到要求学生做“好人好事”。家长可以从要求孩子自己穿衣刷牙做起,上升到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干。

⑵智育激励。

我把本校的智育激励定位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智力开发学科的教育激励行为。各任课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定激励目标,创设激励情景,满足学生需要。

智育激励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一般由相关任课老师和家长负责实施。对完成目标的学生在其存折智育板块存入虚拟货币。教师要经常培训家长,让其熟悉如何进行教育激励。家长对孩子提出的教育目标和目标完成情况要及时反馈给老师,由老师进行激励。

三、“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的实施方法

“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一体化教育教育激励。通过学校、社会、家长对学生提出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引发学生心理变化和行为改变,从而达到对学生某种行为的强化和养成。所以教育激励能否成功的实施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努力。

1、成立“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明确组织机构。

学校在大队部的组织下,成立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大队辅导员任总行行长。各班成立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分行。中队辅导员任分行长。各班设储蓄员一名。大队辅导员和中队辅导员负责对学生的奖励。储蓄员负责存储虚拟货币工作。学校举行盛大的启动仪式,给各班储蓄分行揭牌,并邀请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校外辅导员、法制辅导员等发言,力邀新闻单位关注参与活动,使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来完成教育评价激励。

2、评价与激励

教师设定评级目标,根据学生达成的情况进行教育激励。对于完成目标的学生准予存入1元。教师可以印在学生作业上作为作业章,也可以印在学生的书上作为课堂点评章,还可以印在学生的试卷上作为考试激励章。当然,教师最好印在学生的存折上。如果老师没印在学生的存折上,学生也可以等积攒到一定数额,找班级储蓄员存储。

一体化的教育激励会在存折上留下很多“钱”。我们要求各储蓄分行开展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评选,学期大评比活动。

四、激励机制实施后,学校教育初见成效。

1、课堂教学不断优化。

激励教育不能离开课堂。教育激励植根于教育过程,课堂教学才是激励教育的主阵地。

推行“小学生成长储蓄银行”活动后,我校教师将激励的教育理念、方法融合与具体的学科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意识与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知识的传授一般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定激励目标,刺激引导学生不断前进。因为激励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基础上的,所以课堂教学氛围空前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激励着我校课堂教学不断优化。

2、家校联系更加密切。

6.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篇六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总数和学生党员人数迅速的增加,积极探索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我们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党总支在理顺学生党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保证学生党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重要作用”的探索,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科学机制。首先,搭建让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让学生党员在四个层面上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在学生党支部中发挥作用。这一层面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是学生党员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最高层次。由学生党员直接参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及对学生党小组的管理、考核,并配合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向低年级选派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和联系人等工作。目前我院学生党支部已经全部由学生党员进行自我管理,同时,让学生党员深入到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第一线,担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力量。这样,一方面,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可以直接从学生党员身上学到很多优秀品质,感受到党组织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另一方面,对学生党员来讲,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从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很乐于接受学生党员的帮助,教育效果也较为理想,取得了相互促进的预期效果。此外,我们还注重制定相应的学生党员汇报和交流制度,以提高此项工作的绩效。二是在班级中发挥作用。目前我院在高年级中实行党小组管理班级的尝试,即在党小组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工作的落实、检查和评估、定期组织理论学习等本职工作的同时,由党小组取代教师班主任和传统的班委管理班级。班级党小组的组建由学生党支部负责,学生党员以及部分积极分子参与,党小组同时接受党支部及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的领导和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根据运行情况以及结合各班实际及时作出评估和调整,使这项工作逐步完善,让学生党员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三是在学生宿舍中发挥作用。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创建学生“党员示范宿舍”活动,尝试把学生宿舍管理责任指派给本宿舍学生党员负责,并把本宿舍同学学习成绩和整个宿舍的卫生状况与这些学生党员的考核挂钩,让学生党员在学生宿舍中发挥核心和示范作用,为形成良好舍风、学风出力。四是在学生中发挥作用。在学生党员中大力开展“一助一”和“党员形象工程”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党员不仅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平时表现好、关心他人等,而且要求每名学生党员必须重点帮助一两个后进生!指学习缺乏主动性、成绩差的学生“,并把该生的进步情况与这名学生党员的期末考评挂钩。其次,结合各个层面的工作制定相应的检查和考核制度,以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学生党员的作用发挥。一是严格考评制度。在严格执行学校《学生党员目标管理办法》和《学生党员纪律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学生党建工作评估体系》的具体要求,结合各学生党支部的实际情况,我们从组织生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宿舍建设、联系人工作、群众评议等方面制定出具体的、量化的考评指标,分别对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每学期考评一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并将考评结果张榜公布。考核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党总支对党支部进行考评。学生党支部考核由党总支负责,主要从支部工作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情况,入党积极分子的党建材料工作、联系人工作、党日活动、组织生活、党员获奖情况、总支抽查情况等方面每学期进行综合考核,评选出优秀党支部,通过考评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切实加以改进和提高。第二层次是党支部对学生党员进行考评。学生党员考核由党支部按照学校的具体要求,结合本人学习成绩、平时表现、担任工作、交办任务完成情况、联系人工作、同学评价、宿舍卫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报党总支。对在考评中达不到良好以上的学生党员,由党总支委派专人进行逐个谈话,使他们尽快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要求他们限期改正提高;对考评不合格的学生预备党员实行延期转正的处理。第三层次是对预备党员的特殊考评要求。每学期党支部把预备党员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通过网络和张榜等方式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同学监督。对预备党员有意见或建议的同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反映给相关部门和老师。同时,党支部要求每位预备党员对发展大会上其他同志对自己提出的不足方面,要注意改进和提高,并把这些方面的改进和提高情况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指标和转正时的主要参考依据。二是完善群众监督机制。为了使学生党员更好地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以党员标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一方面,各支部设立党员监督信箱和监督电话等,广大同学对学生党员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信箱和电话以及其他方式反映给党支部或党总支;另一方面,党支部将学生党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工作、生活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学生的评价和监督。同时,还可以通过进行“我和党员比”、“我心目中的学生党员”和“我是一名学生党员”的征文活动等,促使学生党员找出自身差距,促使其尽快提高。三是实行检查和自查相结合的制度。党总支定期对党支部各项工作进行检查,重点在学生党员发挥作用方面,从党支部建设、班级管理、联系人工作、同学反映等方面进行认真检查,并在每学期开始,组织各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材料、工作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情况等进行互查,让支部书记和支委在互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四是健全完善学生党员培训制度。为保证学生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高学生党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我们健全完善了学生党员的培训制度。一是对学生党支部书记、支委进行培训。党总支购买了《党支部书记培训新教材》、《新编党支部工作教程》等书籍下发给各支部,每学期分2—3 次从理论上和工作实践上定期对每位党支部书记和支委进行培训,指导他们了解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任务和职责、设置的原则和结构以及各种制度等,要求他们掌握基本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二是对党小组长进行培训。为了使党小组长在小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在对党小组长培训中要求他们认真学习《党小组长工作手册》、《入党须知》,支部从理论学习、小组活动、安排联系人工作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党小组的划分、性质、地位、作用和制度建设以及新时期党小组长的素质、要求和工作方式方法等。三是对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进行培训。为了提高联系人的工作效果,我们针对联系人中存在的理论水平低、工作不到位、谈话内容单

一、时间短、效果差等问题,对所有联系人进行了一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谈话目的、时间、内容、方式、效果等,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联系人对联系对象做到“五知道”、“三了解”即知道联系对象的业务学习、党课培训、英语及计算机学习、担任社会工作职务和其他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情况、家庭情况及主要成员等”;了解联系对象的理论学习、社会工作中的表现和周围同学对他的评价等。我们定期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填表反馈意见来对联系人工作进行检查。

7.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篇七

1 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现状

(1)基本情况。

目前广西百色市澄碧河水库管理局有11个党支部共237名党员,其中女党员70名,占党员总数的29.54%;少数民族党员177名,占党员总数的74.68%;35岁及以下的党员24名,占党员总数的10.13%;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115名,占党员总数的48.52%。

(2)党员队伍管理、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现状。

在党员队伍管理中,局党委始终严格按照新党章规定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民主评议党员、强化教育管理等措施作为确保新党员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是严格党员“入口”管理,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先后制定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管理制度、入党介绍人资格审查制度、发展党员公开答辩制、发展党员公示制等,推进发展党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严把党员入口关;二是畅通党员“出口”管理,完善党员评议标准。建立健全一套“畅通出口”的机制,依照党章和《暂行条例》的规定,制定出具体的党员评议标准,主要是结合民主评议党员来进行,既在党内面对面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又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群众对党员进行打分,将评议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从2010年至2013年,广西百色市澄碧河水库管理局共发展党员32名,其间无党员退党的情况。

1.2 存在的问题

(1)侧重点不全面。

党员管理机制未能全面推行,偏重于“进”,对“出”没有严格的限定,缺乏相关配套制度,对如何规范、有序、常态的将不合格党员及时“劝退”出党员队伍没有具体的规定。

(2)认识出现误区。

由于对党员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致使一些基层党支部片面地认为党组织不断扩充壮大,党员数量不断增加才是好的表现,忽视和淡化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倾向,视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工作为“细枝末节”,未予以足够重视,导致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少、层次低,发展党员挑选余地小,从根本上影响了发展党员质量。

(3)标准难以把握。

因为对党章的“劝退”、“除名”、“自行脱党”等方式认定尺度难以把握,使得极个别入党动机不纯、思想觉悟不高、工作作风不实的“投机人员”长期存在于党内,影响党员队伍质量。

2 严要求、重管理,严把党员“进口”

围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澄碧河水库管理局切实贯彻“坚持党员标准、严格履行程序、优化民主评议、强化教育管理”的总体思路,加强新形势下党员队伍管理,规范党员“进口”关。

(1)管住“源头”,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制度。

入党积极分子是党员队伍的源头,源头如果出了问题,党员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要想保证党的肌体充满生机活力,必须坚持“宁要少些,但要好些”的原则,从源头上狠抓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一是在对象选择上,要拓宽视野,广辟途径,注重从生产一线、业务骨干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从文化程度高的青年干部职工和先进工作者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二是在推荐方式上,广泛采取基层推荐、组织推荐、自我推荐等方式,结合组织考察、党组织书记谈话,把那些政治可靠、工作勤奋、作风务实、群众公认的先进分子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三是在培养教育上,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入党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吸引他们参加党组织活动,做到生活上关心、思想上关爱、政治上关注,让入党积极分子不仅要在行动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四是在制度保障上,先后制定出台《百色市澄碧河水库管理局“创建学习型机关”示范单位活动制制度》、《百色市澄碧河水库管理局争创“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共产党员活动办法》、《百色市澄碧河水库管理局发展党员公开答辩制度实施办法》《百色市澄碧河水库管理局党员评议办法》等多项办法、制度,规范、制约和指导党员培训、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把党员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轨道。

(2)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保证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按照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要求,百色市澄碧河水库管理局在党员教育管理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注重创新培训方式,严格落实培训责任,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依靠支部“建”。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依靠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拓展党员的教育内容和范围,根据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层次的特点开展教育和培训,以此来扩大党支部在基层单位的影响。如澄碧河水电厂党支部、旅游党支部、百澄纯净水公司党支部通过开展技术大比拼、反事故模拟演习、消防演习等活动,吸引职工群众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局直属生产经营单位党支部都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发展党员提供了源头活水。二是发挥老党员“传帮带”作用。全局现有老党员84人,占党员总数36%,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注重发挥老党员“传帮带”的作用,通过以老带新,将老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通过言传身教,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意识培养,使其“思想上有人帮、组织上有人管、工作上有人带”。三是创新教育形式,凝聚党员力量。局党委通过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开展争当学习型党员、争当“五个好”党员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推行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多种方式,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针对基层党支部较多,而且比较分散的情况,局党委注重加强各党支部之间的交流,通过开展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民主生活会、集中培训学习,加大各基层党支部之间的交流,并从党费中划拨一定资金用于订阅各种学习教材给各党支部,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内部学习,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

(3)把好“公示、票决”关。

为严把党员“入口”关,提高发展党员工作透明度,坚持实行发展党员公示、票决制。在发展党员公示制度方面,将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四个关键环节全部纳入公示,并统一明确公示内容、形式、时间、范围等具体要求,把发展党员每个环节“暴晒”在“阳光”下,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公示后认真听群党员和群众反映的意见,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并反馈公开调查处理结果。公示制的推行,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从制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在发展党员票决制度方面,严格对确定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以及预备党员转正的事项,一律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确定发展对象由党支部实行差额票决;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在党支部讨论和党委审批环节均实行票决,让有表决权的党员彻底打消思想顾虑,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进一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和表决的公平公正。

(4)落实“责任追究”制。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关条款,建立和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分别对入党介绍人、党支部书记、组织干事和分管领导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具体责任进行了细化,按照“谁介绍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细化问责办法。一是对入党申请人在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被接受为预备党员期间,出现问题并影响到新党员质量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处理。二是对不坚持标准、不履行程序和培养考察失职、审查把关不严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对入党介绍人没有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真实情况,致使发展党员工作出现错误的,追究其失察责任。三是对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等方面不按程序办事的,追究党支部书记的渎职责任,坚决遏制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拉关系、托人情等不正之风。四是对发展党员手续不全、政审不严、违反规定发展党员和党委没有按时召开党委会研究的,追究分管书记和相关责任人的失职责任。对违反规定吸收入党的,上级党组织要予以纠正,一律不予承认,切实维护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确保把思想、作风、业务过硬且对党忠诚的员工吸收到党内。

3 打通党员“出口”,建立不合格党员常态化“退出”制度

由于“出口”不畅,一些“徒有其名”的党员长期滞留党内,严重损害了党的肌体健康,损害了党的公信力,因此对待不合格党员,该处理的要及时处理,该清除的要果断清除,决不能让不合格党员长期留在党内腐蚀党的肌体。

(1)规范认定标准,把好党员评议关。

百色市澄碧河水库管理局长期坚持将民主评议党员作为考核党员的一项重要举措,建立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支部考评的“四评”机制,在评议中注重细化考评规则,准确评价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纯洁党员队伍。一是细化考评细则,制定出具体的评议标准。重点从党性修养、政治素质、宗旨观念、奉献意识、组织观念、带头作用、遵纪守法、联系群众、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细化,结合各岗位工作实际,分别列出具体的评议标准,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统一。二是疏通民主渠道,依靠群众监督,在开门评议中确保民主评议党员的真实性。具体做到疏通“两条渠道”,实行“五个公开”。“两条渠道”即疏通信访渠道,采取设立意见箱、下发征求意见函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意见;疏通群众监督渠道,通过职代会、政务党务公开栏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公开党员承诺,让群众随时掌握了解情况,方便群众监督。“五个公开”,即公开评议程序,把评议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公布于众;公开评议标准,使党内外群众能够准确评议党员;公开评议结果,利用政务公开栏进行公布;公开组织鉴定,根据党员的自我总结、党员群众评议、组织考察情况,由党支部对党员进行鉴定并公开;公开组织处理,对评议不合格的党员进行公开处理。

(2)规范处置方式,体现灵活性。

把《中国共产党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及有关文件作为认定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的依据,区分不同性质,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统一标准和具体表现,慎重处置不合格党员。同时对不合格党员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存在严重“硬伤”和不愿意改正或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则予以劝退除名。处置不合格党员,要认真调查核实,经支部认定、会议表决、党委审批、组织谈话后再作出处理决定,要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畅通不合格党员发表意见和申辩的渠道,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努力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注重程序,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3)坚持教育和处置相结合的办法,注重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帮扶。

要把教育和处置结合起来,立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先教育转化,后组织处理,切实抓好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转化工作。把对党员的教育贯穿于处置工作全过程,要以支部为基点,开展各党支部委员与不合格党员“一对一”的交心谈心和帮扶工作,做好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使存在问题的党员思想上受到触动,行动上自觉跟上党的队伍,才能更好地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 结语

总之,在推进党员能进能出机制过程中,百色市澄碧河水库管理局做了许多创新性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党员数量和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任务更加艰巨,保持队伍纯洁性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规范畅通党员“进出口”,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形成结构合理、人才辈出、充满朝气的党员队伍。

摘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总要求,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广西百色市澄碧河水库管理局围绕“保先进、重质量”原则,创新性地开展党员发展工作,逐步完善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夯实党组织基础,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下的党建工作。

8.各地探索党员退出机制 篇八

1月18日,广东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玉妹部署全年组织工作时强调,要“深化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工作试点,推动形成党员‘能进能出’的机制”,将其作为“完善发展党员的制度,适度控制党员发展的规模”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随着党员队伍的迅速扩大,中央多次强调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建设,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由此成为显性问题。尽管对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的探索早已有之,但党员队伍建设仍长期呈现“严进宽出”的状态。

2013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主题是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会议指出“目前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问题”,并提出“要强化党员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会议的决定得到舆论热烈回应。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撰文称,“清退不合格党员是执政党的自我完善”。

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

中组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即建党90年后,中共党员总数达8260. 2万名。媒体在援引这一数据时不忘对比:“这一数字已超过英国、法国人口总数,接近德国总人口数”。

本刊曾在2007年刊文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数量和结构发展变迁予以分析。2006年底时全国党员人数为7239. 1万名,5年之间,党员人数增量超过千万,平均每年增幅超过200万。

“从数量上讲,毫无疑问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党,”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戴焰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但作为政党要保持先进性,不仅要有党员数量,更重要的是党员质量,所以我们要讲党的纯洁性。”

2010年,中组部新闻发言人邓声明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吉米采访时坦言,中国的确存在有人“入党动机不端正”的情况。

今年1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亦明确指出,“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不强,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并强调“有的党组织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发展党员质量需要提高”。

“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纯洁党的队伍,对于已经进入党内而实际上达不到党员要求的这部分人怎么解决?党章对入党机制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规定,这套程序我认为是比较健全的。现在的问题是,和入口相比较,出口方面的机制不健全。怎么让不合格的出去,这方面我们的机制还有待健全。”戴焰军说。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九条,“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就退党的具体情况规定:一种情况为“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党的支部应当对他进行教育,要求他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他退党”,另一种情况则是“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不过,现实中触发上述条款的情况并不多见。对于清退出党,人们更熟悉的情况是党章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前者规定“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后者则归党纪处分做出规定,将开除党籍作为最严厉的手段。

党建专家认为,相比后者,尽管前者的性质并不恶劣,但在现实中却影响广泛。

“对腐败分子、有严重问题的按照党纪规定处理,或开除或留党察看,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关键就是一些长期不起作用、不为党工作也不发挥模范作用的人,他们长期留在党内,这等于削弱了党的战斗力、降低了党的先进性,在群众中影响很不好。”中央党校教授甄小英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有一种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这种退出机制我认为不应是一种处分,因为有一些党员没有犯错误,并没有处分的理由,但又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不能发挥一个党员的作用,这就应该形成一种正常的退出机制。”戴焰军说。“对别人来讲,这也有正面的引导作用:加入这个组织是需要保持先进性的,如果不够格,组织会让你退出来。退出来后自己不必感到委屈,别人也不对这样的退出产生偏见。”

体现党对先进性的追求

自2012年开始,对于党员退出机制的探索在各地密集出现,其内容就包括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尝试。

在影响最大的广东省, 8个试点单位分别制定细则并送省里报批。据当地媒体报道,每个试点单位对于“不合格党员”的认定标准不尽相同,不过,党章中规定的“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等成为基本标准,意在强调党员基本义务。

其他试点地区也同样如此。例如,为保证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江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坚持加强教育和从严管理相结合,明确提出严守大学生党员的“入口关”,探索退出机制。在这一探索中,江苏省教育厅规定,对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以上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工作的“三不”党员,分别作出处理规定,按照群众参与、民主评议和支部决定的方式评为不合格党员。

这一规定可谓有的放矢。“这几年在校大学生入党比例是比较高的,这是一个突出的现象。”戴焰军分析。

仅以2007~2009年3年的数据为例,3年间新增学生党员人数分别为99. 6万、106. 7万和118. 5万。同样时段内,工人、农牧渔民、党政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新发展党员总数分别为151. 6万、147. 1万和151. 7万人。

与此同时,各地的探索亦努力引导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党对先进性的追求。例如,宁波奉化市对不合格党员的规定包括“理想信念滑坡、组织观念淡薄、道德品质低下、服务奉献意识缺失、工作消极落后”等5大情形,这5项内容在各地的规定中颇有代表性。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一贯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倡导的基本精神。

江苏涟水县的实施细则对10种情形做出了规定,其中包括不遵守社会公德群众影响极差、参与聚众赌博、参与违规聚众闹访、参与邪教组织等具体行为。

在试点地区湖南省溆浦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肖育明告诉前去采访的媒体:“这是针对一些人入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信念、党员观念没有了,跟普通群众一样。虽然这种党员没有犯法也没有违纪,但他们没有党员样子,影响党的形象。”

“难的是一些没有被举报的干部”

在具体的退出程序上,甄小英说,“各地试点基本都是做党员评议和定期的党员自我分析”。

“在党员评议中有一些长期不起作用的,一般是组织谈话,让他限期改正。如果在限期内仍然没有行动,大家通过支部讨论,让他自己提出退出或由组织除名。这样做没有问题,但要注意政策。尤其是基层组织内不担任职务的党员,如果以往党内身份对他没什么具体要求,他自己也没什么表现,那么组织也要考虑给其提供表现的平台。”甄小英说。

至今,在地方试点中,湖南溆浦县、江苏涟水县均有党员除名或劝退记录。不过试点地区的党员退出人数都很有限。例如,作为公开报道中力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宁波市2012年全市有超过200名党员受到除名、劝退、限期整改、诫勉谈话等处置。

9.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篇九

分享

创新

探索建立保先教育长效机制整改措施

着眼于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市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深刻把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规律,努力从体制、机制层面上去探索,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机制、党员教育机制、党员管理机制、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党内民主参与机制,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创造的行之有着眼于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市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深刻把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规律,努力从体制、机制层面上去探索,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机制、党员教育机制、党员管理机制、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党内民主参与机制,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创造的行之有效的载体与制度转化为工作机制,让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锋本色。

市委把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作为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市内外选聘5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党务工作者,成立了重庆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组,重点立足于对全市保持党员先进性经验的总结调研,着眼于为全市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分别从区县级干部党员和基层党员两个层面探索。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大胆探索党员受教育的长效机制。

江津市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党员“先锋指数”评价体系。万盛区、綦江县探索建立了党员先进性“积分”管理制度,对党员实行分层归类、量化指标、积分考核管理,并制作党员先进性积分榜,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垫江县充分发挥村级活动阵地和远程教育作用,探索服务型村级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南川市、梁平县制定了《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保障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报酬及养老保险等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九龙坡区实施“素质提升工程、能人治村工程、阵地建设工程、凝聚力工程”,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团市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党的后备军建设。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努力探索群众得利益的长效机制。武隆县实行“部门帮村、党员干部帮户、普通党员帮学生”的三大结对帮扶制度,共帮扶贫困户3164户、贫困学生5235人。南岸区建立起1000万特别救助基金、1000万红十字医疗救助基金、1000万教育基金,专用于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医疗救助、子女教育等问题。巴南区还从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严格规范测评程序、合理运用测评结果等方面建立群众满意度的测评机制,接受群

免费

分享

创新

众监督,确保长效机制的有效性。

保持先进性,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永恒课题。我市正围绕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能力等各项建设,全面推进长效机制的建立,为我市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10.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篇十

八十年代初,我区各校分别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单科、单项的教改实验,到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由单科、单项转向多学科多项目的综合整体改革的实验。实验课题先后涉及领导体制改革与学制改革实验;课程改革实验与教材改革实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及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一体化的实验。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指导下,我们本着“德育为首、素质为上、队伍为本,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办出特色”的原则,制订了《西湖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明确提出了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攻方向,强调了运用系统原理进行整体改革,各校都制订整体改革方案,启动了我区区域性整体改革的工程。经过几年的实验、探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区特色的,以“两全一主动”的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以政府统筹协调为依托,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特色校建设为突破口,以督导评估为导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的区域性整体改革的运行机制,确保了我区教育工作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确立有效的导向机制

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教授曾指出:“任何改革都要以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复苏和发展,都是从变革观念开始的。”因此,我区始终把转变观念放在首位,贯彻于改革的全过程。对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区教委党委组织干部认真地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一纲三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作为学校教工学习的重要内容,并先后推介了《素质教育简论》、《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汨罗义务教育就学管理》等理论书籍作为必读课本,并要求每周一篇笔记、每月一次交流、每学期一次总结。同时以讲习班、研修班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学,使我区全体教师统一在素质教育系统理论的指导思想下。

二是重视政策导向。如果只是坐而论道,必然会形成“空对空”,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注重采取具体改革措施,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如为了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制订了《小学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方案》,强化了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权重;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我们提出了“两严、两不”的要求,即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课,不得随意增减科目和课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不得占用节假日进行补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定期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劳动节。为面向全体学生,我们把转变后进生、帮助贫困生列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等等,这一系列的举措既解决了在实施“转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又促进了观念的更新。

三是开展素质教育大家谈活动。这是一次群众性的大讨论,我们通过先领导,后骨干,再教师,层层发动,反复争论,各抒己见,取得共识。

历时半年,使全区教工在下列三个问题上取得一致的看法:

(1)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就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也就是说,人们在步入社会之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都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基础教育本来就是素质教育。

(2)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全盘否定现行的教育模式,摒弃应试教育主要是转变它的指导思想,应试教育中作为育人的具体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时仍然需要使用。如考试同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评价和鉴定的必要手段;课堂教学无疑仍然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等。只是要从社会对人的素质需要出发,改变它的方向、方式、程度而已。

(3)任何教育都在影响、改变着人的素质,过去的教育改革,其实许多都是指向素质教育。因此,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既没有一个严格的时间界限,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形式区别。从而理性地认识我们以往的教育,看到成绩,树立信心。由于我们注意了加强学习宣传,坚持了思想工作先行,澄清了对素质教育的模糊认识,消除了表现在实施过程中行为上的误区,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为推进整体改革的区域化奠定了广泛的、可靠的思想基础。

二、制订方案,落实措施,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区域性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既不是各个学校整体改革的简单相加,又不能脱离各个学校的整体改革,必须对全区各校的整体改革进行通盘规划和部署,探索建立素质教育区域性整体改革的运行机制,才能确保整体功能优化,产生整体效益。因此,在推进区域性整体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了五个环节:

1.抓整体设计,制订区域性整体改革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好坏是实验成功的重要条件。实施素质教育的许多重要环节,如体制、结构、师资、评价等等是学校本身无法解决的,区域性整体改革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在政府领导下进行。为推进“转轨”进程,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市教委指导下,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学校特色建设为切入点,以全区26所小学为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制订《西湖区小学教育区域性整体改革实验方案》,明确基本思想和目标,明确操作策略和实验步骤,先选择6所有代表性的小学进行试点,作为全区推进整体改革区域化发展的骨干学校,专门指导,重点突破,要求他们针对影响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和学校自身的优势,抓某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要素,带动整个学校系统的运行,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再逐年增加试点学校,分期分批,从部分到全体地稳步进入整改轨道。实行“整体设计、分类选点,专题深入,从点到面,滚动发展”的运作策略。

2.抓组织建设,建立强有力的整体改革机构为了确保区域性整体改革的顺利发展,必须突出政府行为,设置专门组织机构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关怀下,我们建立了以分管教育的区长牵头,办公室、教委、人事、财政、体委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区整体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小学整体改革的决策、指导、评价、统筹及协调工作。区领导小组下设整体改革办公室,负责整体改革方案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协调整体改革网络各层次、各方面的力量,提供信息和咨询,确保实验方案的落实。学校也相应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校课题组,负责完成本单位的研究任务,并承担区整体改革办公室交给的研究任务。从而为区域性整体改革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3.抓中心环节,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学生的内在素质要靠课程这个载体来发展,因此我们把课程结构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来抓。首先,加强学科课程改革力度。其着力点放在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上,把学法指导作为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建立“以教学目标导向,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同时强调把有关练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自然地进入课堂,使之既加强课堂训练,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其次,提高活动课程的深度。我区已初步建立起一支专兼职活动课教师队伍,制订下发了《西湖区小学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具有一定规模的活动课教学设备和场地,形成了常规性活动课、整体性活动课、学科性活动课、兴趣性活动课、技能性活动课的基本框架,明确了活动课的

要求,建立了活动课的常规,做到了一种活动多种效果,多项活动一个目标。第三,扩展环境课程的广度。一是充实校园文化中物质环境的教育功能,做到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种设计都能做到教育化、艺术化、儿童化。二是注意校园文化中精神环境的开发,加强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的建设,重视行为规范、仪态仪表、集体气氛、人际关系的养成,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校训和校歌。另外,在课程内容改革上,我们还适当地开设了微机、英语口语、国情教育、法律常识课,以及自我保舰环境保护等现代生活指导课程。

4.抓师资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区域性整体改革的关键。因为教师集体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效应,关系到学校整体改革的深度,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向教师要素质要质量是我区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要求明确一个目标:又红又专。抓住两个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发挥骨干教师作用。采用三项措施:坚持岗位培训;给足发展条件;重视多方激励。提出四个要求:改革意识要强;教学理论要钻;对事业学生要爱;教学基本功要硬。并开展了系列化的教育活动加以落实。如下发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制订了《教师师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开展了“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活动等等。在业务素质提高方面,我们除定期举行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等常规教学实践培训外,还开展了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新秀杯”教学大奖赛,二年一次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提出了我区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四项工程”:即业务达标工程、驾驭教材工程、特色教法工程和一专多能工程。并制订下发了《青年教师业务达标方案》,评选了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学骨干。鼓励教师报考各种业余大学或函授大学进修学习,目前全区45岁以下教师有14.88%具有大专以上文凭。为整体改革创下了根基。

5.抓督导评估,完善素质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全面的、科学的督导评估体系,是促使教育教学行为向着预定的素质教育目标方向发展的有效保证。几年来,我区狠抓了督导评估,逐步完善了素质教育质量标准。制订了《小学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方案》,把办学思想、领导班子、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学生质量定为一级指标,全方位多侧面地考察学校办学水平,使过去只重智育和考试分数转变为五育并重。制订了《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把教师师德、行为规范、业务水平、个性特长等作为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挥各自的才能。制订了《小学生十项素质能力达标方案》,由只重学科成绩转变为整体素质提高。

三、初步成果

我区小学教育区域性整体改革时间不长,带来的变化却是很大的,具体表现在:

1.涌现了一批特色鲜明、有示范作用的整体改革实验学校几年的整体教育改革的实践,由于坚持了用先进教育思想统一全校教师的意志,办学方向明确,大大提高了办学水平,不少学校由于抓特色建设,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改革成效显著,对全区起到了示范作用。如站前路小学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该校的“五三”式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已列入拾九五”教育科学规划的重点课题。羊子巷小学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形成以美育见长,各育并进的办学特色。船山路小学从心理素质教育入手,摸索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方法,已取得初步成果。此外,珠市小学建设德育工作的九大系统,全方位编织德育网络;上海路新村小学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树形象工程;松柏小学的科技活动;进贤门小学的计算机教学;干家巷小学的少年军校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几年来,由于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区域性整体改革,小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使广大学生有了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和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几年来共8人获得了市陈香梅奖,十余人获市十佳少年和优秀少年称号。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赛、华罗庚金杯邀请赛、江西省青少年“明星杯”发明创造比赛、江西省小学自然知识比赛、南昌市小学生射击比赛、南昌市科技劳动节、南昌市少儿艺术节以及各种美术、书法比赛,均获得好成绩。

上一篇:六一儿童节日记300字下一篇:迎接12月的励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