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运动会男篮

2024-08-06

东亚运动会男篮(精选3篇)

1.东亚运动会男篮 篇一

1.1、研究对象

参加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男子体操比赛的34名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现场观察与录像调研统计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2、分析与讨论

2.1、男子体操奖牌分布

本届东亚运动会中国体操队获得14枚金牌中的11枚金牌完美收官, 中国男队获得8枚金牌中的6枚, 银牌5枚, 铜牌2枚, 以13枚奖牌高居金牌榜与奖牌榜首位。日本与中华台北各获金牌1枚, 日本与朝鲜以4枚奖牌获奖牌榜第二, 韩国居三。通过奖牌的分布情况, 可以发现, 我国在参加本次体操比赛中优势明显, 团体、全能、四个单项均有不错的表现, 从侧面反映我国小将综合竞争力实力不俗, 技高一筹。日本队这次参加比赛所获两枚银牌主要是团体和跳马两个项目, 自由体操项目获得铜牌, 从奖牌差距来看, 并不代表日本体操后备队伍不堪, 从运动员的组成来看, 日本队也是本着锻炼队伍的目的, 以老带新, 抱着重在参与、积攒大赛经验的目的而来。因此奖牌不代表差距, 成绩不能说明优劣, 通过本次比赛, 我们也看到了对手的训练优势和技术发展趋向, 为我们的训练取长补短。

2.2、运动员年龄统计情况

从参加本次东亚运动会体操比赛男子运动员年龄结构看, 中国队参加的六名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1.3岁, 日本和朝鲜分别为25.2岁和27岁, 韩国为22.2岁。从备战奥运会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来看, 中国、韩国、中华台北相对年龄结构较为合理, 日本偏大。从日本运动员个体年龄看, 有四位运动员是24-27岁年龄段, 有一位30岁大龄运动员。朝鲜均是26-28岁的大龄运动员参加。中国台北、蒙古、中国香港运动员也相对年轻, 蒙古与中国香港没有参加团体比赛, 表明这两个国家或地区体操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 体操尚未完全普及。从中日两国参加本次比赛的运动员年龄, 结合2016年伦敦奥运会的备战, 中国运动员年龄较为合理, 日本年龄平均偏大, 但是从个体年龄而言, 以老带新, 新人锐气, 也将为下一届日本备战注入活力。

2.3、团体比赛统计分析

体操团体比赛是衡量一个国家体操整体发展水平的标志, 在目前赛制下, 对一个国家的全能和单项的比赛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 各个国家都极为重视。本次东亚运动会体操比赛采取“65-4”的赛制, 从本次参加团体比赛的5个国家或地区来看, 真正意义上具有竞争力的其实也就是中国与日本, 韩国、朝鲜、中华台北虽然参加团体比赛, 但是整体实力不尽人意, 成套动作难度不高, 动作完成质量一般, 竞争力不强。因此, 本文对获得本次团体比赛的前三名国家进行了分数上的梳理, 从难度分、完成分、得分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统计, 针对每个单项存在的差距结合竞赛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统计可知, 从最后总分中可以看到, 中国队获得团体冠军, 分数遥遥领先, 领先第二名日本队6.1分, 第三名韩国队20.1分, 从分数上看, 中国队在东亚男子体操项目竞赛上占据着绝对优势, 但是从中日比赛情况以及各指标分数统计来看, 中国队不可掉以轻心。从数据统计看, 中国队在自由体操、鞍马项目上整体实力相对较强, 在单杠项目相对较弱。日本队单杠项目优势明显, 鞍马项目分差较大。那么从这些数据统计看出, 中国队获得本次团体冠军主要是赢在起评分相对较高, 运动员发挥相对稳定的基础上, 而从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上, 我们与日本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在这几个项目上, 难度分不高, 但是完成质量上乘, 规格较高, 这是日本体操业已形成的传统优势。

2.4、单项决赛情况分析

(1) 自由体操决赛。

从统计数据分析, 中国两名小将分获冠亚军, 日本运动员获第三名。从他们的分数统计看, 起评分中国队邓书弟占有一定优势, 难度高, 但在单个动作的完成质量上, 落地的稳定性上还需要提高。黄熙成套动作也熟练完成, 只是落地瑕疵较大, 扣分相对较多。日本选手TATSUKI成套动作基本干净完成, 落地只有小分腿或小跳步, 空中身体姿态控制较好, 转体度数准确, 落地充分, 也说明了日本在自由体操项目上的训练优势和高规格要求, 尤其该运动员在边线上的一串动作印象深刻, 踺子后手翻接直体后空翻转体900o接直体前空翻转体540o, 一般运动员是利用对角线距离长来完成的动作, 该运动员在边线上连续四个动作一气呵成, 表明其具有超强的爆发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也反映出日本在自由体操训练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从单项决赛难度动作统计看, 中国与韩国分别有两个E组以上难度动作, 其余均是以D组与C组难度组成, 连接加分最多为日本与韩国运动员, 成套动作中有三串连接, 从而表明日韩在自由体操技术发展上不但注重单个动作难度的完成, 更注重连接加分因素。从整个男子单项决赛得分情况看, 本届运动会自由体操决赛运动员起评分相对不高, 动作完成质量一般, 与世界大赛得分情况来看, 还相差甚远。动作的连接习惯中国运动员是以D+C的难度连接居多, 即前直720o接前直360o或后直900o接前直540o, 难度高动作在前, 难度低动作在后, 而日本运动员是以C+E或C+D连接居多, 即后直540o接前直900o或前360o接前720o, 难度低动作在前 , 难度高动作在后。从44届世锦赛日本白井健三的成套动作连接习惯可以看出, 这是日本运动员的习惯, 但是也表明对动作的掌控驾驭能力和超强的爆发力。

(2) 鞍马项.目决赛。

从表2中可以看到, 本次鞍马决赛D分最高为6.4分, 最低为5.3分, 从E分看平均扣分在2分左右 , 有一半人有大的失误或失败, 因而表明, 东亚运动会鞍马项目决赛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运动员在完成动作质量上和动作规格上, 还有待于提高。从动作难度上看, 前四名运动员基本上都是以D组和E组难度组成, 但成套动作中均有B组或A组难度, 从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上就大打折扣。日本在此项目上本次比赛失误率较高, 在资格赛比赛中, 有四人次失败, 也表明该项为日本队最弱项目。但是在44届体操世锦赛上, 日本队后起之秀龟山耕平以D分6.9, E分8.933, 总分15.833分获得鞍马世界冠军, 这是继日本队十年之后才染指该项金牌, 对于日本体操队的“软肋”起到弥足珍贵的弥补作用, 也提高了日本队的士气。我国在该项目自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来, 基本上在国际比赛中都占统治地位, 滕海滨、肖钦、张宏涛等优秀选手的表现, 捍卫了我国鞍马的世界霸主地位。但随着肖钦的退役, 张宏涛的状态下滑, 我国鞍马项目出现了真空, 目前国内在该项目上缺乏顶尖选手, 因此, 对于鞍马的训练和后备人才的培养, 也是我国继跳马项目之后, 又一需要着重考虑的项目。

3、结论与建议

(1) 从参加团体比赛情况看, 东亚各国二线队员整体实力一般, 成套动作难度不高, 完成质量稍欠, 竞争力稍弱。中国队以老带新, 以赛促练, 运动员平均年龄小, 大赛经验缺, 通过本次比赛, 达到了锻炼队伍的目的, 增加了比赛经验, 提高了场上控制能力。?á??á??áè?áé?ááááá? á

(2) 通过国家队上一周期训练思路的调整, “重团体、抓全能、促单项”举措初见成效。国内全能选手日渐增多, 团体比赛排兵布阵游刃有余。但是随着日本队近年的表现, 我们不难发现, 全能运动员中有一至两项必须突出, 有兼顾单项争金实力, 减少单项争金压力, 将是未来全能型选手的发展方向。á$áá??á á ááá?) á ááá?á?) á á áá?á?á?áááá? áááá á? ááá$áá? á

(3) 综观本次比赛, 结合世界锦标赛, 在备战2016年世界锦标赛过程中, 发现我们与日本队及世界体操强队相比, 任重道远。日本队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 卧薪尝胆, 提高了整体实力, 团体比赛伦敦虽然失利, 不能掩盖其团体优势;个人全能项目内村航平霸主地位无人可捍, 加之涌现出的全能新秀加藤凌平, 使日本队全能实力大增, 形成双保险, 从而也增加了团体的多金实力。

(4) 自由体操日本新秀白井健三的横空出世 , 对于该项目的统治地位, 恐怕其他选手望尘莫及;鞍马选手随着肖钦的退役, 张宏涛状态的下滑, 需要弥补新锐, 迫在眉睫;吊环项目刘洋仍需历练, 储备比赛经验, 提高动作质量, 加之巴西本土选手双料冠军扎内蒂的状态保持, 刘洋备战需加倍努力;跳马项目落后差距明显, 提高难度与质量依然是备战主题;双杠项目有训练和团体优势, 但是与目前双杠项目技术发展相比, 没有多大优势, 仍需我们在动作完成质量与编排上多下功夫;单杠项目差距明显, 提升训练理念, 提高训练质量, 减少扣分点是备战的首要任务。

摘要: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体操比赛于201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天津举行, 本次比赛有来自东亚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中国香港、中华台北等七个国家和地区, 共计65名 (男子34名、女子31名) 运动员参加, 参加团体比赛的有5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调研, 发现东亚各国竞技体操发展状况, 尤其是对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体操的发展, 从成套动作难度编排、完成情况以及技术发展等进行观察与分析, 对于我国体操训练提供有益的借鉴, 同时期许为备战2016年奥运会体操比赛未雨绸缪。

关键词:第六届,东亚运会,男子体操

参考文献

[1]傅道华等.关于世界体操运动员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5, 5.

[2]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 (2009-2012年) [S].2009, 12.

2.东亚运动会男篮 篇二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帕累托法则对第六届东亚运动会我国田径优势项目的确立和我国在本届运动会上田径优势项目运动员的参赛成绩和男女主体构成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田径在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上的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短距离跑、跨欄和投掷项目,而中长跑项目在本届东亚运动会上表现不十分优秀。参赛的田径运动员大部分为年轻选手,看得出我国非常重视磨砺年轻运动员,增加他们重大比赛的经验,来加强和提高我国田径项目的竞技力量。

关键词 第六届东亚运动会 田径 优势项目

历届东亚运动会大多数参赛者都是年轻运动员,而我国运动员在东亚地区展示出了较强的整体实力,体现出我国田径后备人才的积累,有利于后备人才的成长。本文就第六届东亚运动会我国田径优势项目进行分析,来完善我国田径项目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我国田径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使我国田径事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帕累托法则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在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前三名田径比赛成绩及其运动员进行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东亚运动会我国田径优势项目的确立

帕累托法则,也被称为“二八原则”,是百分之八十个事件是由百分之二十个原因造成的。而帕累托曲线图又叫为排列图或者主次图,是按照事件发生频率的大小顺序来绘制的直方图,表示有多少的事件结果是由已经被确认的类型或者范畴的原因所造成的。

根据运动会的田径优势项目的原则和方法对田径各项所取得的前3名进行计分赋值,即第一名为100分,第二名为80分,第三名为70分,然后统计各个田径运动项目的积分情况,进行积分累计。按照积分从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绘制成帕累托图。累计的积分比率最接近 80%的所有田径的项目被确定为我国在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上的田径优势项目。运用EXCEL2013绘制帕累托曲线图来确定本届东亚运动会的田径优势项目。

根据帕累托原则累计比率在0~80%的为主要的因素,所以我国在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上田径优势项目可以确定为男子铅球、男子三级跳远、女子100米、女子1500米、女子200米、女子400米、男子110米栏、男子链球、男子100米、男子1500米、男子4 X 400米接力、男子400米栏、男子标枪、女子100米栏、女子3000米障碍、女子4 X 100米接力、女子4 X 400米接力、女子400米栏、女子800米和女子铅球等20项。

(二)第六届东亚运动会我国田径优势项目分析

1.我国田径优势项目成绩分析

在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上我国的20项田径优势项目中,有12项至今在亚洲保持着纪录,但是在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上创造的成绩与我国保持的亚洲纪录相比差距比较大,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很多高水平运动员未参加本届运动会。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在本届东亚运动会上的成绩与亚洲纪录相差太大,也可以说明我国未派出最强阵容。虽然本届运动成绩不佳,但是已经在东亚区域夺得奖牌之首,同时也达到了磨练年轻运动员的目的,增强年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保证我国后备人才的流动和可持续发展。

2.我国田径优势项目中男、女运动员主体构成分析

女子运动员在短距离跑跨、中长跑、超长跑项目中明显强于男子运动员,但从整体上看男女运动员在长跑项目中都存在劣势。因此,我国应该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注重长跑运动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来完善我国田径项目中的薄弱环节。

3.我国田径优势项目中运动员年龄分析

21岁~24岁的人数明显对于其他各年龄段,可以得出我国田径优势项目中田径年轻队员较多。我国正在加强对年轻有实习的运动员予以磨练,能够让他们快速锻炼自己,从生理上、心理上来适应各种大型比赛,实现我国田径的持续发展,这也说明我国对待竞技体育有足够的重视,对后备人才培养有足够力量的支持。

三、结论

(一)由田径优势项目确立的方法和原则可以得出我国田径在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上的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短距离跑和跨栏项目、投掷项目,而中长跑项目在本届东亚运动会上表现不佳。

(二)我国对于第六届东亚运动会没有派出最强阵容,参赛成绩一般并不十分优秀,但在运动会上以强大的气势以20枚金牌、11枚银牌和5枚铜牌位居奖牌之首,说明我国这些田径项目在东亚地区有绝对的优势。

(三)我国对于第六届东亚运动会派出的体育代表中,大多数运动员的年龄在21岁到24岁之间,属于体育年龄最佳阶段,说明我国非常重视磨砺年轻运动员,增加他们的重大比赛的经验,从而加强和提高我国田径项目的竞技实力。

参考文献:

[1] 谢亚龙,王汝英.中国优势竞技项目的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东亚运动会男篮 篇三

关键词:高中,男子篮球,弹跳力,训练,实验

当今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正朝着对抗激烈,攻守转换、高空争夺的方向发展。空中制高点的拼抢主要表现在抢得更多的篮板球,而篮板球的多少,又跟身高、弹跳等有关,但在身高相同的情况下,有较好的弹跳力就能获得更多的篮板球,同时有好的弹跳力对封盖、跳投等都非常重要。根据高中运动员生长发育特点,训练他们的弹跳能力,对提高我国中学生篮球技术水平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以山东省广饶县一中男篮球运动员为对象,对其弹跳力进行了实验,探讨合理的腿部力量训练方法对男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提高的促进作用,以期能为高中篮球运动员的弹跳力训练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以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男子篮球队(1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所有运动员均随机抽取,队员均为高一至高三的校队队员,并多次参加山东省高中生篮球比赛。在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队员在跳深、连续起跳摸篮板以及助跑摸高的三项指标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

1.2 实验方法

将实验组的训练手段与对照组的训练手段进行实验比较研究。按随机原则将实验对象分成A 组和B 组,每组6名运动员,A 组采用实验组训练手段。B组采用对照组训练手段进行训练。实验时间:2010.9—2010.12,实验共3个月,每月4周。

2 实验过程

研究中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运动员进行适合高中运动员弹跳训练项目的优化训练实验,并制定训练计划表(见表1)。

发展弹跳力专项素质训练的内容包括:30m跑、负重半蹲和负重深蹲、跳深、多级蛙跳、连续起跳摸篮板、助跑摸高。为控制实验对象免受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练习组数、次数、间歇时间、负重量以及周练习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以半蹲训练为主,对照组以深蹲为主。实验组采用周练习次数为4次的负重半蹲,负重半蹲要求运动员动作幅度到位,下蹲的幅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屈膝在135°左右,采用慢下快起、由轻至重的原则,每次3组,负重量为60-80kg,以后可以逐步增加训练的重量。对照组采用周练习次数为3次的负重深蹲。在实验期间,对照组与实验组训练计划严格按照各自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通过为期三个月的训练实验,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数据统计,来探讨合理的腿部力量训练是否对高中篮球运动员的弹跳力有显著性提高(见表2,表3)。

30m加速跑练习要求运动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每次3组×30m,组间休息2-3分钟,以后可以逐步增加训练的组数。跳深练习要求运动员动作协调,练习时每次3组,每组的跳深高度分别是50、60、70厘米,每组跳深10次,通过练习来提高跳深的高度,以后可以逐步增加跳深的高度和增加负重跳深训练。多级蛙跳练习时要求运动员弹速要快,每次3组,每组8次蛙跳,中间间隔3-5分钟,间隔时尽量放松腿部肌肉,以后可以逐步增加练习的组数。在连续起跳摸篮板练习时,主要采用短时间高频率的起跳练习,单手或双手必须摸到篮板,每次3组, 20次/组,计算使用时间,每组中间休息3-5分钟。助跑摸高练习前在篮板上贴好高度测量板,练习时运动员要尽量保持身体协调一致,用全力向上跳起,过分前冲会影响跳起之后的高度。每次练习3组,从三分线附近开始助跑摸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逐渐提高助跑摸高的高度。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三项成绩的测定均以运动员测三次成绩的最大值为标准。

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

如表4统计数据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的三项指标的成绩,实验组跳深、连续起跳摸篮板和助跑摸高的平均成绩分别为68.5cm、16.1s和3.1m,对照组跳深、连续起跳摸篮板和助跑摸高的平均成绩分别为67.5cm、16.2s和3.09m,在实验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三项指标的成绩没有差距,即弹跳力没有差距

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三项成绩

由表5统计数据可知,实验后实验组篮球运动员的跳深、连续起跳摸篮板和助跑摸高的平均成绩分别为80cm、13.2s和3.22m,对照组篮球运动员的跳深、连续起跳摸篮板和助跑摸高的平均成绩分别为70cm、15.9s和3.11m。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较实验前的三项指标成绩都有所提高,即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弹跳力有所提高。

3.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分析

如表6所示,经过实验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实验组实验后的跳深高度是80cm,较实验前增长了11.5cm,对照组实验后的高度是70cm,较实验前增长了2.5cm,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0cm,两组训练后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实验组的跳深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

连续起跳摸篮板训练实验组实验后的速度是13.2s,增长了2.9s,对照组实验后的速度是15.9s,增长了0.7s,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2.2s,两组实验后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实验组的连续起跳摸篮板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

助跑摸高训练实验组实验后的高度是3.22m,增长了0.12m,对照组实验后的高度是3.11m,增长了0.02m,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0.11m,两组试验后的差异具显著性(P<0.05),说明实验组的助跑摸高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实验组弹跳力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每周训练4次的负重半蹲的训练方法优于每周采用3次的深蹲训练方法。

实验组采用负重半蹲训练后弹跳力提高的幅度大的生理学分析:当运动员在纵跳时参与三个关节伸展的肌肉,从深蹲到伸膝直到膝关节到达135°以前,股四头肌是伸膝的主要肌肉;超过135°以后,股后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伸膝作用加强。由于篮球运动中起跳时膝关节的最佳角度在135°左右,主要伸膝肌为股后肌群和腓肠肌,即弹跳力的好坏与股后肌群和腓肠肌的强弱有关。而采用屈膝在135度左右的负重半蹲正好发展伸髋的臀大肌,伸膝的股后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屈足、屈趾的小腿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趾长屈肌、胫骨前肌的基本力量,特别是肌肉收缩的快速能力。即负重半蹲所进行的训练正好使弹跳所动用的肌肉群(股后肌群和腓肠肌)得到加强,而负重深蹲只是使股四头肌得到了加强,而股四头肌不是弹跳所动用的主要肌肉。所以进行弹跳力训练时,采用膝关节135°左右发力的负重半蹲更有利于提高股后肌群力量,即负重半蹲训练更能使弹跳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4 实验结论与建议

1.跳深练习对发展腿部,腰腹背部力量和爆发力有显著的效果,而且对增强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的肌腱,韧带和足部的力量也十分有效,对提高弹跳力也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跳深成绩均有所提高,建议在男篮运动员弹跳力训练中跳深练习不能忽视。

2.连续起跳练习是运动员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快速力量,跳跃时,大小腿要用力向后折叠,使大腿的股四头肌群处于积极的拉紧拉长状态,使弹跳力动用的肌肉群,得到了强化训练。实验组与对照组经过三个月的系统训练,验证了连续起跳摸篮板对弹跳速度力量提高的促进作用,今后的训练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助跑摸高练习可以提高弹跳动作的协调性和熟练性,并使弹跳的相应肌群得到强化。因而,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弹跳高度和协调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训练男篮运动员弹跳的协调性有助于提高其抢篮板球的准确性。

4.三个月科学合理的实验训练证明,负重半蹲的腿部力量训练方法进行弹跳力训练时,正好使弹跳所动用的肌肉群(股后肌群和腓肠肌)得到加强,因而实验组的弹跳力比对照组有了显著的提高,由此可知,男篮运动员弹跳力训练中,其他训练法均衡使用中应侧重采用负重半蹲的腿部力量训练法,来提高学生空中抢篮板球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王加强.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方法及其生理依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

[3]李小兰,曹庆雷.对运用负重法提高篮、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8).

[4]宋振镇.论篮球运动员下肢纵跳力量的训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

上一篇:公司劳动人事管理制度下一篇:升学宴开场白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