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开展

2024-11-23

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开展(11篇)

1.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开展 篇一

农村幼儿园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幼儿教育形式,它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达到促进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区域活动做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弥补了集中教育活动的面向全体有余而个别教育不足的缺陷,能从材料上和操作方法上给予幼儿不同的选择余地。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

在农村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通常普遍存在以下情况:1.没有按时开展区域活动。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没有选择的余地,都是被指定安排在某个区域。3.幼儿积极性不高。4.区域材料得不到及时添置,更新不力,跟不上活动发展的需要。5.家长对区域活动的不了解。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农村幼儿园由于地理环境较特殊,班级幼儿的人数比较多,而且师资人员不足,有些班级甚至是只有一个教师,要兼做保教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区域活动相对来说会有些困难。因此,我们要挖掘农村资源、坚持合作的原则,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区角活动。以下谈谈农村幼儿园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幼儿是否有兴趣自愿参与区域活动,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区域里是否能够获得个体自主的发展等。农村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应根据教育目标及结合本地实际创设。

1.对于农村幼儿园而言,区域的创设应针对相对薄弱方面,尤其是音乐区、表演区、语言区、图书区更是必不可少,应充分发挥这几个区域的教育功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2.首先,教师、家长、幼儿可以共同收集废旧材料如:纸盒、布条等:其次,师幼可以共同设计和制作区域标志图,如:用彩色挂历的精美图案、糖果纸或装饰带等制作各区域的标志;也可以让幼儿画一些喜欢的图案,涂上漂亮的颜色来用作区域的标志。再将标志图粘上透明胶布以代替过胶,这样区域标志图就不易损坏。家园合作、师幼合作,让家长和幼儿都有自豪的成就感,又体现了幼儿参与的主动性,让幼儿做主、成为区域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

3.区域场地的设置要善于利用班级的位置因素,师幼共同商量来设置各区域的场地,尽量做到方便幼儿活动。一般,区域的场地应尽量往墙面或角落靠拢,便于区域内幼儿可较自由地活动。

二、区域活动时间的安排

农村幼儿园多数没有开办餐点,因此,幼儿的活动时间相对而言会比较充足,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在园的时间组织开展区域活动。可利用晨间、午间入园的时间或是上午集中活动之后来开展。但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只有一个教师来带班组织活动,因此利用入园时间开展区域活动相对而言会比较好些,原因是:第一,幼儿入园的时间有间隔,此时的幼儿人数少,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指导;第二,可以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既可以一边等待其他幼儿入园,又可以参与区域活动而获得发展。

三、区域活动材料的准备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区域活动材料的准备可以采用家园合作、师幼合作、幼幼合作的办法来进行,有了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参与,不但可以节省一半的人力资源,而且帮助家长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更进一步地了解,也能提高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成就感。首先,我们要善于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通过教师、家长、幼儿的共同配合,共同收集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如:小石头、小树枝、落叶、小草、纸盒、布条、轮胎等。其次是区域玩具的制作。

四、区域活动的组织

区域活动实际上就是分组活动。农村幼儿园只有一个教师带班上课,相对来说,组织、指导区域活动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教师的小助手,我们可以称之为小组长,幼儿参与哪个区域,该区域就要选一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当小组长,让小组长可以协助教师指导其他幼儿、维持活动秩序等。有些农村混合班幼儿园可以让大年龄组的幼儿来当小组长,通过大带小的方式,让大年龄组幼儿帮助小年龄组幼儿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有了小组长的参与,教师就可以全面巡视整个区域活动的开展,又可以重点指导一些区域,将区域活动真正发挥了其特有的教育功效。

五、区域活动的宣传

农村的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点一直存在着一种误区即:不了解幼儿教育,认为上学就一定要学会认字、写字、计算等,懂得写字算数才算是学到知识本领,有的家长甚至向教师提议换教材,改教幼儿学拼音学写字等。因此,区域活动宣传的重点应该是向家长的宣传,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性是事在必得,这样家园共育才能真正地达到一致,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2.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开展 篇二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区域游戏活动,开展策略

所谓幼儿区域游戏活动, 简而言之就是在适宜幼儿活动的区域在老师的监护下进行游戏。一般来说, 幼儿区域游戏活动应当根据幼儿的心智程度与兴趣来设置内容, 有效地达到让幼儿娱乐放松的同时培养智力与情感的目的。如何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成功地开展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对策, 我们将在下面进行讨论。

1. 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现存问题和分析

1.1 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仍存在误区。

由于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 水平较低, 幼儿园及其所聘用的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并非所有的教师人员都能够正确理解区域活动游戏对幼儿的作用。

1.2 区域活动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正如前文提到的, 由于我国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还未对幼儿区域活动提起足够的重视, 所以区域活动的准备工作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材料种类及数量的提供不足导致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视觉刺激, 活动材料的不丰富也使得幼儿难以进行灵活多变的游戏形式, 心智的成长与情感的发育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 对幼儿的个人成长大为不利。

1.3 开展区域活动缺乏目的性。

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仅仅起到了保护幼儿不受到生理伤害, 或者在幼儿间出现矛盾的时候进行调解, 教师只是单纯地起到了监护人的作用。但是, 我们应当知道在教师在区域活动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不仅是幼儿行为的引导者, 进行游戏的组织者, 应用知识的传授者, 还应该是幼儿成长的协助者。除此之外, 还应针对幼儿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 解决幼儿的困惑, 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才能营造出适宜幼儿成长的区域活动。

2. 有效开展幼儿区域活动的具体对策

2.1 确保区域活动的场地面积及无害。

就目前而言, 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的设计不符合设置区域活动的标准。这是由于前期的幼儿教育以大班授课, 集体活动为主, 所以规划大多是以面积固定的教室为主, 幼儿的课堂、吃饭、游戏都在这个教室中完成, 然而这样的设计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能够为区域活动提供较好的条件应该:2.1.1空间较大。宽广的空间是幼儿开心玩耍的先决条件, 传统的幼儿课堂上总是要求小朋友端正坐在小板凳上, 不可以大声喧哗, 要服从老师的命令。但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应当让幼儿拜托来自长者的桎梏, 释放爱玩爱闹的天性, 因此能够自由活动, 跑跑跳跳的空间是必须的。2.1.2干净卫生, 光线充足。区域活动是幼儿游戏玩耍的地方, 由于幼儿的卫生意识还不完全, 可能会将区域内的材料或自己的手指放入口中, 再加上幼儿体质孱弱, 抵抗力低下, 如果不能保证区域的卫生, 非常有可能会导致生病的状况。另外, 在区域活动中, 会有读书讲故事等形式的活动, 如果不是明亮的地方可能会对幼儿的视力造成不好的影响。在黑暗的地方长时间的停留也可能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影响, 让他们感到压抑的情感。2.1.3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在区域活动中的过程中, 难免会发生幼儿跌倒撞击的情况, 因此在区域的地面应当铺设柔软的泡沫垫, 在区域内部安置材料的柜子尖锐的边角上也要做安全防护措施。区域中投放的材料如果有可能会让幼儿吞咽的细小物件, 也应该收到幼儿不会够到的地方, 对于可能会伤到幼儿的尖锐尖头, 也要进行包裹处理。2.1.4进行一定的装饰。在活动区域的墙上, 地板上, 柜子上, 应当用色彩鲜艳的图画, 动物性状的贴纸等进行美化与装饰。这些不起眼的布置, 是帮助幼儿培养美学, 发挥想象力的有效手段。

2.2 投放丰富的材料与区域活动相适应。

对于年龄段不同、心智发育水平不同、个人兴趣不同的幼儿群体, 应当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不同层次, 不同挑战性的材料。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个体都能得到较好的游戏体验, 从而达到提高心智, 培育情感的目的。举例来说:活动区域中既应该有适合低龄幼儿玩耍的积木, 也应防止适合较成熟的幼儿玩耍的拼图;既有适合活泼好动的小朋友玩耍的木马、滑梯, 也应当有适合喜静的小孩喜欢阅读的书籍、既有适合个人自己与自己玩耍的玩偶, 也应有可以让多人参与的大型的游戏材料。

考虑到小孩有模仿他人行为的特质, 活动区域中的材料的数量应当尽量丰富, 避免出现幼儿想要玩却数量不够的情况。在无法满足幼儿的需求的情况下, 没有玩具玩耍的个体可能会与有玩具玩耍的群体之间产生摩擦和冲突, 这样就有可能滋生幼儿之间的矛盾, 可能为幼儿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 可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阴影。

2.3 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游戏, 营造活泼的氛围。

幼儿区域活动应当注重目的性, 这就需要教师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进行游戏。与学生进行游戏, 可以选取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 例如:全班一起玩耍的集体游戏, 个人自主进行的自由活动, 由老师组织的表演活动, 小组合作的竞赛活动等形形色色的内容与形式。但无论选择怎样的游戏形式, 都应该注重营造活泼的游戏氛围, 只有活跃的气氛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引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锻炼幼儿与人交往, 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幼儿区域活动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为了通过幼儿区域活动更好地实现幼儿充分玩耍、快乐成长、科学学习的目的, 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选取正确的方法策略, 给予孩子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空间。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快乐的游戏中全面发展, 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何意.解读童心, 快乐游戏——幼儿区域游戏内容构建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3) :228-228.

[2]严彬.基于《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幼儿区域游戏实践创新[J].新课程·下旬, 2014, (2) :43-43.

3.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策略 篇三

[关键词] 区域活动 有效开展 评价

在幼儿园教育中,除了集体教学活动外,还有一些相对于幼儿来说比较自由的活动,如区域活动。所谓区域活动就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从区域活动的定义可以看出区域活动不但是幼儿的自选活动,更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在这里没有教师过多的指导和干预,只要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就可以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主动而又愉快地进行操作,潜移默化地学习,并体验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获得的成功乐趣,培养社会交往和协同合作的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在此笔者仅就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新策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区域活动的活动区设置

幼儿园可设置的活动区有社会活动区、自然科学活动区、数学活动区、艺术活动区、语言活动区、建构活动区这六大类。每个幼儿园的每个班级要设置哪些活动区以及如何设置活动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活动区的设置要科学有序。活动区的设置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及现有发展水平来进行。活动区的设置不宜重复,比如说在同一个班级里已经有建构区,就不要再设置积木区,只要把拼搭积木的活动放在建构区里就可以。

2.活动区的命名要儿童化。活动区的命名要能让幼儿一看就懂,最好是有趣的名字加上形象的图画。

3.活动区的规则适宜用环境暗示法。区域活动中,文字性的规则对于识字不多的幼儿来说并不适宜,最好还是用形象的图画形式,以便于幼儿直观了解规则。一般来说,区域活动的总规则是幼儿自选区域、自主活动,一旦幼儿选择好区域并进去活动后,原则上中途是不能再更换区域的,所以各区域之间最好是封闭性的,以免幼儿无目的地“乱窜”或注意力分散等消极影响。

二、区域活动投放的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活动区所投放的材料上。材料不同,所引起的操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就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经验也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要注意两个方面。

1.投放的材料要安全、卫生。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对幼儿来说首先必须是安全的,其次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也要兼顾卫生,比如建构区的塑料积木等,最好从专门的幼教玩具店购进,因为有些劣质的塑料会对人特别是对幼儿的皮肤产生刺激,形成伤害。

2.投放的材料要经济、适宜。幼儿更感兴趣是自己做东西来玩,所以在投放材料时不妨就用一些原始材料。比如农村幼儿园可以直接投放一些稻草和玉米皮,稻草装入米袋缝成舒适软绵的草垫,玉米皮撕成条时进行编织,这些对于幼儿来讲才是有趣的。所以活动区的材料投放要因地制宜,经济而又适宜为最好。

三、区域活动的计划制定

1.区域活动计划应围绕单元主题而定。

2.区域活动计划制定应具有连续性和递进性。所谓连续性和递进性主要体现在区域活动预设的目标和活动过程上,而每个单元主题的系列活动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递进性的,所以区域活动计划的制定也应有连续性和递进性。

3.区域活动活动计划制定适宜用简案方式书写。

四、区域活动的指导

1.潜在指导和隐性指导。这两种指导都是从活动区投放的材料上来进行的,不是教师用语言和动作示范来进行的直接指导。

2.适时指导和适当指导。虽然区域活动是幼儿的自选和自主活动,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适时和适当指导,以培养幼儿的各种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

3.有针对性的重点指导。在每次区域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将开展的区域活动在总体上做一个预测,哪一个活动区的幼儿可能在活动时有困难,那么这一个活动区就做为重点指导的活动区。当然重点指导的方式方法是与集体教学活动不一样的,最好是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和幼儿同玩同操作。

五、区域活动的观察记录和评价反思

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主导活动过程的活动,教师没有时间进行活动过程记录。活动后的反思是教师根据活动过程的回忆来进行的。集体教学活动后需要反思,而区域活动更需要反思,因为区域活动是幼儿的自选和自主活动,教师提前投放的材料、在各个活动区预设的活动是否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些都不是十分有把握的。所以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自己不再是活动的主导者而有一定的时间来做好区域活动的观察记录。在每一次区域活动之后,可以根据记录的材料来进行评价反思,总结欠缺与不足,从而对下一次的区域活动进行必要的调整。

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教育形式,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要探讨并付诸实践的当务之急。我们在不断的探讨与实践中,期待着有更多成功的区域活动案例呈现。

4.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 篇四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高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新《纲要》也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区域活动为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平台。因此,我们从承担多元智能课题以来,以科学区为切入点,为幼儿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一、科学区材料的投放要有目的性。

科学活动区中,材料的投放要与教育目标紧密相关。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与材料之中,是活动区活动的一大特点。

投放材料的目的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能够把握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考虑材料对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适宜性,并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即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必须要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着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例如:中班的“溶解实验”活动,我在科学探索区中投放盐、糖、奶粉、面粉等材料,并投放了相应的记录卡片。幼儿在活动区中自己摆弄这些材料,通过实验,发现有的东西能溶解在水中、有的东西不能溶解在水中,活动内容在活动区中轻松、愉快的完成了。又如:小制作“杂技平衡人”。我将做好的“杂技平衡人”投放到科学活动区中,并投放了相应的材料和制作示意图,幼儿在玩弄中激发了他们制作的欲望,于是幼儿通过拆

装玩具以及制作示意图的指示,自己成功的制作出“杂技平衡人”的玩具。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也由此产生了,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科学活动区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指一个目标只能与一种材料对应。一般某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同时一种材料也能够为达到多项目标服务。如可以同时激发兴趣、体验情感和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等等。因此,教师能否了解各个区角中的各种材料所隐含的不同教育功能,将幼儿发展目标与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较确切地对应起来,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区,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逐步接近预定的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平日我们非常注重挖掘材料在科学活动区中的多种教育作用,进一步提高投放材料的目的性。

二、投放层层递进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投放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前,能够预先做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

在投放材料时,我们根据多元智能主题的开展情况,注重为幼儿提供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的材料,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认识。如在“秋天来探访” 这一主题中,教师首先在科学区中投放孩子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树叶,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自由的去观察,孩子们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树叶上面有许多的小道道,这时教师就组织幼儿集体讨论,经过讨论幼儿知道这些小道道叫叶脉。这时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每片树叶上的叶

脉是一样的吗?”引发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进一步去观察,为了激发幼儿的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教师在区域内投放了拓印树叶的纸、笔,孩子们在拓印的过程中,对树叶的叶脉有了充分地了解。随着主题的推进,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制作树叶标本、树叶粘贴画相关的材料,正是在一步一步的、多样性、开放性材料的提供下,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提高了,孩子们变得爱问、爱思考了。

三、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促进幼儿发展。

丰富性,可以认为首先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可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能够从我们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出发,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服务。其次是指在数量上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不同或相同材料的需要。

为了较好地实现我们的科学教育目标,我在科学活动区中又预设了不同类型的区角,有电磁区、力区、光区、水区……根据不同区角的不同教育功能和我们所分解的不同的材料层次,投放不同的材料,使材料与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匹配,切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在电磁区中投放磁铁、铁丝、木头、橡皮泥、钉子、乒乓球等物品让幼儿自己摆弄,但幼儿的摆弄或观察仅仅停留在表面,为此,我又有意识得提供有启发性的操作材料,增加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观察一些相同材料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现象和变化。如磁铁隔着垫板是否还有吸引力,磁铁吸力的大小是否与它的大小有关……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了解了一些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另外,丰富性还体现在材料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幼儿好模仿,他们

有时会因为同伴操作的材料新奇有趣,而产生对该材料的操作欲望,这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材料供幼儿操作使用,以保证幼儿的操作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四、注重幼儿探究的过程,引导幼儿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区域活动中,我非常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积极地引导儿童去实践、去获得经验,充分运用幼儿各种感官,通过看、听、摸、闻、尝等途径与事物亲密接触,让幼儿感知事物的特性及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如在“有趣的种子”主题中,我在自然角中为幼儿提供了各种种子,并为孩子们准备了放大镜。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之后切开观察其内部构造,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孩子们兴趣很高,他们惊奇地发现不同种子的内部是不一样的,每天都有许多小朋友来观察、记录。最后,我把孩子们绘画的记录配上有趣的文字说明,制成一本厚厚的“种子主题画书”让孩子们翻看。

在“比谁站得稳”的活动中,原来站不起来的薄薄的书,小牙刷、筷子、圆珠笔等物品,在孩子们的手下,靠辅助材料的帮助,使其稳稳地站了起来。孩子们一次次摆弄着,为自己的每一个探索结果而欢呼。我们实施的“制作不倒翁”、“想站立的蛋宝宝”、“吹泡泡”等活动,都充分地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操作摆弄,教师的作用是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促进幼儿要主动地与事物发生作用,帮助幼儿认识问题,学习解决问题。探索的过程我尽可能地让幼儿独立完成,错误是孩子必须经历的过程,错误要靠孩子自己纠正,教师不能代替孩子的自我更正。当孩子在实验中出差错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说:再试一次。”“你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呢?”放手让孩子自己在交流和讨论中去发现错误。通过区域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成就感和科学探索意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推动孩子们的自主探究活动。

五、充分发挥墙饰的教育功能,建立区域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在教师有意识的组织下形成的,幼儿之间自发的交流、启发、合作是探究活动得以深入的关键因素。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基础。我非常注重引导幼儿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开展探究活动。如在“有趣的种子”这一单元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收集来了各种各样的种子,为了激发幼儿对种子的兴趣,我和幼儿共同商量、制作了种子的标本,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进入该区域,进一步认识种子的名称、特征等。随着活动的开展,通过问题“谁先发芽?”引发幼儿的思考,在幼儿充分猜想之后,及时地梳理了孩子们的经验,将孩子们的想法以大记录单的形式呈现在墙壁上,并创设“发现园地”,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能够根据自己,及时地将自己的观察发现记录下来,与小朋友共同分享、提升彼此经验。每个幼儿所获得的体验也不尽相同,只有尊重孩子们的不同,欣赏孩子们的不同,才能真正让幼儿树立信心,鼓足勇气,才能真正促进儿童在不同水平的提高。

5.浅谈如何开展合理有效的区域活动 篇五

关键词:合理 有效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园的主要活动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发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参与游戏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自由性、自选性、主动性的特点,区域活动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为幼儿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区域活动则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创设合理有效的区域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一、转变观念,营造共享的氛围。

共享区域是近来区域活动导入的一个新概念,它突显的不仅仅是空间的共同拥有,更多的是时间、材料、经验的共享,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动,共享区域活动开展的方式主要有平行、互补、合作三种形式。开展共享区域活动要注意:规则的制订是保障;幼儿经验的积累是基础;交往互动是前提;教师的指导是关键。在传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往往把区域单一的分为益智区、美工区、阅读区、建构区等等,幼儿在玩游戏时,就会选择一个区域,单一的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比如说,某一个小朋友选择了阅读区,他就选择一本图书,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书,老师就会表扬他是一个乖孩子,他也许会把自己所看到的故事在某一次表演时讲给大家听,也许时间久了他就忘记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而在共享区域中则是另外一种结果。这个小朋友先是看完了这本书,然后他把这个故事在表演区表演,或是去幼儿园讲给其它小朋友听。这样,他看到的故事就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他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改善。而且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他所看到的故事,游戏的气氛空前高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进一步升华,从共享中提升幼儿游戏的高度。

又如在建构区,在传统的区域游戏中,建构区的幼儿往往只和本区域的幼儿交往合作,缺乏与其他游戏角之间的交往,显然幼儿的交往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而在共享区域下,幼儿可以在建构区搭建房子,小动物的家等,请其他游戏角的幼儿来参观,也可以去幼儿园演示给他们看,让其他幼儿也来尝试搭建。这样就加大了交往的范围和空间,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区域互动。

共享区域突破了传统区域单一的空间共享,让幼儿在每一个区域中都能得到共享,突破了传统区域细分的空间局限,使幼儿有了更大的活动范围,材料等也充分共享,使区域在分散的形式下最终是一个实质性的整体。

二、提供机会,创造自主的空间。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合理有效的为幼儿创设自主、平等的空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一切都为幼儿准备好,只是让幼儿来参与游戏,而应从创设环境、材料的准备、规则的设定等方面都让幼儿共同参与进来,教师要听取幼儿的意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兴趣爱好来设定游戏区域,还幼儿一个自主的空间,尽情释放自己的潜能。

(一)环境的创设

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幼儿正常开展游戏的前提,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引发幼儿主动思考、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区域活动环境,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沃土。区域环境的创设应广泛听取幼儿的意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共同创设,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例如,在创设娃娃家的游戏角时,我问幼儿你们喜欢怎样的家,结果幼儿产生了分歧,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把娃娃家布置得像公主房一样,另一种就是娃娃家要布置成卡通形象的,一时之间很难平静。于是我给一个中和的意见,我说:“那我们就设两个娃娃家吧,喜欢公主房的小朋友,就一起打扮贝贝家,喜欢卡通形象的就一起装扮乐乐家。”孩子们听了我的意见以后,心平气和了许多,分成两派装扮娃娃家,有的孩子从家中拿来了珍藏的卡通贴纸,很大幅的,他们很开心,也很满意自己的杰作,因此在玩区域游戏时也格外的开心和投入。

(二)材料的准备

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材料是区域活动的保障,那么这些材料从何而来呢,大多是让幼儿收集的,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平时,让幼儿做一个有心人。如我们在开展主题“可爱的动物”时,孩子们带来了很多动物的图书和动物的图片放在阅读区,使该区域的活动内容一下子丰富了起来,有的幼儿看动物编谜语,有的幼儿讲故事,幼儿了解到了更多的动物知识。每个区域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幼儿收集来的材料,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体会到材料的作用和游戏的精彩。材料的提供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主题的变换不断更新材料,让幼儿始终对游戏充满兴趣。记得有一次,我为益智区准备了一些拼图,开始还有几个孩子去摆弄一下,可没过多久,便无人问津了。我去问那几个摆弄过的孩子,是不是不喜欢玩这个拼图,他们说:“这个太难了,我们不会拼。”于是我想到了在拼图背面写上数字,能力强的幼儿可以不看数字拼,能力弱的幼儿可以根据数字来拼,这样使原本不受欢迎的材料又重拾了孩子们的兴趣。

我们要把收集来的每样材料充分发挥它们的最大功能,这样孩子们的收集欲望才会高,经常有孩子时不时的带来一些废旧材料,这样是很低碳环保的,而且孩子也乐意看到自己带来的材料让大家一起玩,他们会觉得很开心。

(三)规则的制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在做任何活动时都要有规则,而这个规则由谁来制定,如何实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以往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往往是按自己制定的规则来约束幼儿,但却发现效果不佳。幼儿大多不太愿意守规则,就是有个别幼儿守规则的,也是玩得很不自在。如今,我们让幼儿自己的来制定规则,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由、放松地玩,教师不进行任何干涉,让孩子们自己在游戏中发现问题,然后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则,这样完全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孩子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孩子们很容易记住自己所制定的规则,并在游戏中愿意遵守规则,这样孩子玩起游戏来也更放松,更自由了。

例如,在表演区游戏中,起先孩子都到舞台上去表演,弄得人很累而且又没有观众,于是他们采取轮流表演的方式,一部分幼儿表演,另一部分幼儿当观众并借机休息一下,这样孩子不至于太累,有表演、有休息,又有观众,使表演游戏更生动有趣,幼儿表演起来也更带劲,规则是幼儿在不断游戏的过程中制定并不断完善的。

三、因地制宜,恰到好处的指导。

“教师是教者,幼儿是学者。”的传统观念已不再适用,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在区域活动中也是如此,教师不应该以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幼儿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么做,而应以一个游戏支持者的身份去引导幼儿,这样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

陶行知先生主张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在区域活动中要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幼儿的需要,恰到好处的给予支持和引导,明确自己的角色,要细心的观察与倾听,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当孩子在游戏中产生纠纷时,及时帮忙解决,当孩子成功时,适时给予鼓励,当孩子与人闹别扭时,及时倾听他的倾诉,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例如,有的孩子比较胆小,做事畏畏缩缩的.,缺乏自信,当老师看到他的点滴成绩时,及时给予表扬,使其产生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又如,在科学角,孩子们的探索一次次的夭折,当他们失去信心,不想再玩时,老师适当的帮一下忙,就成功了,使他们重新看到了希望,很快就为成功而欢呼。有时,某些小朋友会因为与人闹别扭,自己一个人玩,不和别人合群,这时,老师就要去倾听他们的倾诉,细心开导,让他们解开心中的不快,重新回到大家的身边。

老师的支持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价值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教师要把握幼儿的行为表现,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

四、归纳总结,提升游戏的高度

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都要对今天的游戏作一总结评价,就是《纲要》中所说的教育评价,教育活动评价是了解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于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评价时应注意: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以便下次游戏的正常开展。

在游戏评价时,教师也本着自主的原则,让幼儿自己谈谈游戏的过程,感受学到的本领以及还有哪些注意点,教师根据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观察以及幼儿在评价时的说法,总结游戏,提出新的要求,给予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的空间,有利于扩展、整理幼儿的经验。

幼儿在一次次的游戏、总结,再游戏、再总结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游戏经验,提高自己的游戏水平,完善游戏的规则,使区域活动始终成为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

6.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解读 篇六

东明县县直机关幼儿园

一、活动产生背景:

区域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区域活动是我们为幼儿创设的具有教育性、兴趣性、探索性、创造性、操作性和自由的、宽松的学习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通过摆弄物体,自由操作,观察和实验而认识物体的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关系,解释事物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形成智慧,发展个性,培养自信,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我园针对《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的研究》课题研究情况,结合幼儿园园本教研需要,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教研组研讨探究: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活动是自选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区域的自主性特点,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促进其身心全面的发展。同时由于幼儿自主选择活动,这给教师组织活动、控制活动的进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又存在着差距,这就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教师不好把握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不知如何处理好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和教育者有目的地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开展区域活动时,由于教师的实际经验不足,于是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两种极端化的倾向:即“导演”与“放任”并存。有的教师说是在开展幼儿自主选择的区域活动,实质上还是将区域活动教学化,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性,使区域活动变为由教师“导演”的游戏活动。而有的教师将幼儿的区域活动带到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放任自流的让幼儿在区域里活动。这种非此既彼的固定化、片面化的认识是极其有害的。教师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屏弃这种极端化的思维方式。使区域活动为幼儿全方面的发展服务。由此可见,研究首先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搞清以下几个问题:关于区域活动目标的确立;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管与放、自由与约束控制的关系等。

二、活动的目的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旨在通过教研团队的研讨探究,让教师进一步认识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知道如何把握幼儿自主选择活动与教师有目的地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幼儿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本园实际和幼儿的实际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尤其是把握好幼儿自主活动与教师指导的关系,让教师真正地发挥其支持者、引导者的作用。

三、活动的流程

1.概念

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在区角活动中,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互相交流,培养了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主动参与、好奇好问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幼儿的表现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2.常见的活动区角

常见的活动区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角色类(包括娃娃家、医院、理发店、小菜场、银行、美食店、超市等);语言类(包括阅读、讲述、创编等);生活类(包括一些扣纽扣、拉拉链、编辫子、叠衣服、穿鞋板、夹夹子等);益智类(包括数学角、科学角、动手动脑等);美术类(包括绘画、手工制作、泥塑、剪纸等);表演类(包括语言方面的故事、儿歌;音乐舞蹈方面的;特色方面的);建构类(可视材料的不同而定)等等.如:益智区

植物角

建构区

3.区角活动内容的设置(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区角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角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来设置,做到有的放矢,具有年龄特征。区角活动应随着不同年龄幼儿智力发展而设置内容,这有利于幼儿智力、能力的发展。如:小中大班一般的认知区角都可以开设,只要在材料的投放上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社会性区角在设置上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2)根据幼儿兴趣点设置区角

区角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的指导、支持为辅的活动,在区角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兴趣及性格方面都得到淋漓尽致地表现,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点。如有的区角男孩喜欢,有的区角则是女孩的天地,有的喜欢科学角,有的则喜欢美工角,不同年龄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点也在不断的转移。因此,我们在设置区角时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点设置不同的区角。

(3)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无论是什么游戏活动,孩子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可以将日常未完成的教学内容、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在区角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借助设置这种自由、开放的区角活动来促进每位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4、游戏材料的投放

“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角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区角活动材料从哪里来呢?我们秉承家园齐动手、就近取材、废物利用的原则,广开思路,从多种渠道获得。

1.注重自然、废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在区角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

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和孩子,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3.区角活动组织的一般过程

(1)区角介绍(每次根据计划重点开设相应的区角),常规提醒。

(2)幼儿自主选区。

(3)幼儿自主游戏,教师个别指导。

①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

②做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

(4)游戏评价。(以鼓励为主,实施开放式评价,大家一起评,不是老师说了算,包括①幼儿自我评价,②整体评价)

(5)收拾与整理。

4、过程指导

(1)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

区角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在区角活动中,当孩子们真正开始游戏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自由交换游戏内容,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2)做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

当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时,教师不仅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好搭档,还应当成一位细心的观察者,了解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要信任幼儿耐心等待,要学会以多种角色出现给予幼儿适宜的帮助与指导,要让幼儿充分地活动探索、尝试、发现、交流和分享,使幼儿在自我学习、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下培养能力获得经验。而且教师还应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采取设疑、提建议等灵活隐性的方式支持幼儿的活动,给幼儿留下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和参与游戏,教师才能从孩子的操作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生成新课程,从而为下一次的材料投放有了新的目标和针对性。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做到——“蹲下来与孩子一起成长”。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孩子一个水平线,亲身感知他们的心灵,去理解他们的想法,领会他们的心思,用心读懂他们的世界,和孩子一起成长。四.区域活动的评价要多样化

(1)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对活动进行讲评,更能为幼儿所接受。如在表演区里教师以观众的角色评价幼儿,这样既肯定了活动中表现好的幼儿,又使幼儿对不同角色的职责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也使幼儿学会了如何讲评他人和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恰当的评价,有利于幼儿良好常规的形成,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常规要求,常常渗透在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之中。

(2)抓住游戏中的闪光点进行讲评,可以促进活动积极健康地开展。每个活动区都有一定的活动规则,但一些细节内容教师是无法事先设计好的。此时,教师敏锐的观察力是抓闪光点讲评的前提。

五.教师要注意适度的自由与控制约束有机地统一起来

幼儿自由地选择活动内容,并非是幼儿在完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给幼儿一个最大限度的自主权,这有利于激发幼儿对主题活动的需求和主动探究兴趣。比如幼儿按自己的喜好选择表演区、绘画区、手工制作区等。但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有一定的规矩,也就是常规与习惯。这就要在区域活动时给孩子培养一定的常规,比如在表演区孩子不能互相打打闹闹,在绘画区,或是制作区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影响小伙伴创作等等。幼儿自主的活动探究和适当的控制与约束,并不矛盾。幼儿在良好的常规状态下才能有自主探究的空间,才能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只有教师处理好自主选择与适度之间的关系,区域活动才能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活动。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要以指导者、服务者、以及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活动,促进活动不断的深入。如在表演区,教师是以伙伴的身份参与活动的;在语言区,教师又是活动的服务者,为幼儿提供他们需要的材料;而在设计制作区,教师又是活动的指导者,引导幼儿做出与众不同新颖的作品来。

上述教研活动是我们全园对区域活动开展的思考,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要开展好区域活动,让它真正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教师要把工作做得再细一点、再实一点。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六、改进建议

1.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努力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让区域活动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比如利用本园在城乡结合部的有利地理条件,开展有关生态方面的区域活动,对幼儿进行生态保护方面的教育,或是有关种植与观察的自然区角等等。2.今后经常要通过开展和区域游戏相关的教研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新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创新出更多适合孩子兴趣促进孩子发展的区域游戏活动来。创新是建立在不断学习之上的,区域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更是如此。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7.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开展 篇七

幼儿园的活动主要以集体教学为主,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很难兼顾所有幼儿,学习性区域活动以它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集体教学的缺陷, 使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从而有助于幼儿真正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本学期开展的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自主参与、自发地学习,促进幼儿之间的互相交流,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锻炼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主动参与、好奇好问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表现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这样的学习比单向的接受性学习更有意义。

案例音乐区“垫步”:在实施中班韵律活动《垫步》的时候中班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有所差异, 所以在实施这个活动的过程中, 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在这个活动结束后能把垫步这个动作技能学会,但是对于动作协调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孩子来说就有些困难。因此在实施完这个活动之后,我开展了音乐区《垫步》,首先通过再次投放舞蹈视频加上音乐,让动作协调能力较弱的幼儿再次欣赏成品舞, 激发孩子们再次学习这个动作的兴趣, 接着请学会的孩子当小老师教授参与音乐区的孩子, 这样在相互互动中一部分孩子复习巩固垫步这个动作技能,另一部分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会垫步这个动作技能。

二、如何因地制宜地投放中班幼儿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材料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 幼儿的能力与水平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 因此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投放材料,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有针对性的收集材料

在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发现, 所收集的材料并不一定都适合学习性区域活动,所以首先要明确材料的功能、作用预设材料的玩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即使是同种材料,由于操作方法的不同,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2.合理且有效的投放学习性区域活动中的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是否合理, 对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很大。投放得好,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能力,投放得不好,效果则相反,不仅如此,还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及操作习惯的培养。

(1)根据孩子的能力差异投放不同层级的活动材料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根据活动需要、幼儿能力水平,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在同一活动中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以满足具有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案例数学区“春天的电话”:结合主题活动《我找到了春天》开展数学活动《春天的电话》,从而生成数学区。在这个区域中投放的材料是:自制点子电话号码、纸、笔、废旧电话等在孩子们参与的过程中, 我发现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有意识地选择点子电话号码自己单独进行和数字电话的配对, 而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则会选择相互合作, 一个幼儿运用废旧电话机拨打电话号码另外一个幼儿则记录下电话号码, 从而可以看出在同一个区域中投放不同的材料是非常必要的。

(2)结合主题投放适宜的材料

在投放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材料中, 丰富的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们更要考虑材料与主题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

案例科学区“沉浮”:科学小实验“沉浮”是中班孩子非常喜欢的,在开展这个区域的时候,教师主要是引导者,引导孩子们收集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孩子们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有时候材料收集得较多,不能放在容器中或者有的材料不适合做实验。经过筛选, 我们选择了四种材料:石头、硬币、泡沫及木头积木,同时设计了记录表。在收集材料到筛选材料这一过程中, 孩子们了解到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 挑选合适的材料对于顺利地进行科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因地制宜地摆放学习性区域

由于我们班的教室场地比较小,因此,在摆放学习性区域活动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经过不断探索,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开设学习性区域活动,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1.充分利用好走廊 、班级中的柱子 、柜台 、柜子等空间

幼儿可以在墙裙瓷砖上进行绘画、涂鸦、撕贴等美工活动, 还可以将一些可操作的材料放置在墙面上进行数学活动,如走迷宫、找图形、按数取物等,幼儿只需坐在小椅子或地垫上就可以操作,简单又有效地利用墙面,教室内外的地面上可以画上各种图形、数字。在活动室的地板上贴上数字,让幼儿根据组别对应数字自觉排队。室内空间小不适合幼儿进行大的运动,将过道充分利用起来。在室外的过道,可以创设一条马路,积极利用地面空间,为孩子创造游戏的条件,让幼儿在小的过道里同样可以玩一些与音乐、语言相结合的游戏。

案例美工区“燕子”:考虑到我们的教室比较小,所以在开展美工区“燕子”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柜子后面的空间,把燕子的示意图贴在柜子后面同时自制布袋当做材料袋, 孩子们只要搬一个小椅子坐在柜子后面就可以开展区域活动。

2.充 分利用椅子 、桌子等对学习性区域进行合理隔断

班级空间较小, 但是如果不隔离, 每个区域就会相互影响,但是如果再用栅栏等隔开,又会使教室显得更拥挤,因此利用现有的桌子、椅子对区域进行隔断,这样班级的弹性空间就相对变大,孩子的活动空间也相对变大。

四、如何适当地指导和评价幼儿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的行为

在学习型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与记录,最后能适时、适度、有效地介入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型区域的教育功能,对于有效地开展学习性区域是非常重要的。

在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中, 教师首先要对每个孩子的发展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注重对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适宜的指导。

(1)引导能力较强的幼儿和能力较弱的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到区域活动中。

(2) 在评价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 , 以及展示幼儿的活动成果。

评价的范围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种:个别化讲评、小组化讲评和集体化讲评,个别化讲评是“以点论点”,小组讲评、集体化讲评都是“以点带面”。

8.有效开展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 篇八

一、精心准备——幼儿能游戏

在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准备工作,因为它起着决定性作用,关系着区域活动是否正常开展。它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物质条件,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积极情感。

1.根据活动需要,提供各种材料

要开展益智区活动,师生就必须为此区域提供相应的玩具及材料(棋类、图书、迷宫图片等),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在不断的游戏、操作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要做小菜场、水果店游戏,我们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蔬菜、荤菜、水果等,才能进行买卖。要做银行游戏,必须有钱币,供顾客领取。要做娃娃家,必须有所谓的餐具、炊具、家具等。科学区,让幼儿动手实验,进行探索活动,必须提供做实验的器具,材料等。

2.投放材料合理,力求体现“五性”

目的性: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与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如:点心店要投放各式点心,小菜场要放一些蔬菜类,在各半成品加工区,就要投放一些相应的做点心或蔬菜的材料,而不是做其他东西的材料。

丰富性:材料的数量要充足,形式、功能多样,满足不同孩子自由选择的需要。如:百货店中,就要投放品种较多的货物,不要来了一两个顾客就把东西全都卖完了,使接下来的游戏成了空白。

层次性:满足不同孩子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孩子不断发展的需要。如:在提供半成品时,可以提供一些比较粗糙的材料,以及一些相对精细的材料;游戏时,让能力强的幼儿做复杂些,能力弱的幼儿作简单些。

安全性:收集的材料,教师要注意安全卫生。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进行选择,经过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综合性:设有公共材料箱,提供一些有变幻空间的基础材料,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遇到“空挡”时可以来这里“掘宝”。如点心店里货卖完了,可以到这里找到白纸即时做成面条。如银行里的钱取完了,可以到这里找到白纸即时可以“印”出钞票等等。给孩子无限创意的环境,才是区域环境创设的真正意义。

3.按照主题变化,调整变换材料

区域的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那样会使幼儿失去主动探索的兴趣,我们要根据班级的谈话主题,因地制宜的随机增减更换材料。

可见,投放区域活动的材料应是从多方面考虑的,只要是适宜的材料,才能发挥其有效性。

二、用心组织——幼儿想游戏

区域活动中,营造和谐的游戏氛围,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游戏,更能保证幼儿产生活跃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需要为幼儿营造一个优化的、和谐的游戏环境。

第一,幼儿在选择游戏时应是自愿的,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把选择游戏的权力交给幼儿,教师不要主宰和干预,不能过分限制孩子束缚孩子。于是,我们在选择区域活动时,创设了一个比较自由的选择方式,就是设置了一个“我想玩”的板块。每天早晨孩子入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由选择今天喜欢玩的游戏,将自己的名字插到相应的游戏标志盒里面,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幼儿在有兴趣的状态下进行游戏,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在游戏活动中允许幼儿出错,幼儿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幼儿指正。必要时允许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在这种民主的活动气氛中,幼儿没有被同伴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由的,幼儿便会全力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同时,还要让幼儿在充满好奇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游戏,从而发展其能力。如:在自然区中,由于孩子好奇,调皮的孩子会给小金鱼喝牛奶;给小花浇一些热水……,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不会及时去制止或训斥,而是将事情提出来,平和地讨论一下,启发他们去思考,这样做对还是错,为什么?让他们自己寻找科学的答案,从而提高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游戏,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细心指导——幼儿好游戏

在区域活动中,把握适度的点拨指导,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应是一个忠实的观察者、聆听者、记录者。教师要尽量做到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灵活扮演各种角色,不失时机地给幼儿启发性的建议。以游戏的口吻隐性指导幼儿,排除阻碍游戏发展的干扰因素,推动情节发展,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游戏的本质特点,放任自流,就无法及时把握指导契机,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发展,无法提高游戏的质量。教师的指导要把握一个“度”,不要过多干预,要点到为止,帮助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活动的开展,既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机会,又为教师创造了更多的研究空间。我们要更深入一层去研究,把新《纲要》的先进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位幼儿更好地发展。

9.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开展 篇九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全园性的户外运动区域活动,活动内容以及发展目标是教师以幼儿年龄特点来设置和组织开展。

学期初,由于自己对怎样开展户外运动区域活动的了解不是很透切,在开展活动时,各区域划分不明确,幼儿活动时随意性较强,“放羊式”现象普遍,加上活动器械、场地空间不足,人数过多等客观因素,活动开展的不够正常、活跃,因此活动目标很难达成。后来通过园本的纲要学习,并进行了专题探讨,成立了以班主任老师带头的研究小组,将我园户外活动的组织工作落到了实处。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孩子们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再结合班级体育活动中幼儿对基本动作的掌握情况,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孩子们收集的废旧材料自制了各种户外体育器械;我们自制的体育器械符合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目标要求,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味趣性强,更能激起幼儿的参与性与主动性,能激发幼儿的活动乐趣,保证了每位幼儿都有活动器械并且会使用。5月份幼儿园又组织教师到“实验幼儿园”进行了户外运动区域活动的观摩。

通过以上的观摩学习活动,我对怎样开展户外运动区域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各个区域的划分及怎样开展活动。于是,我们再走、跑、跳、投、平衡、钻、爬等对幼儿基本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更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弱,肌肉骨骼发育不健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不安全因素比较多的实情情况,我们将小班前期体育区域活动以区域轮换式进行。小班幼儿自控能力较差,在活动中可能会由于兴奋而忘记老师提出的要求,因此将幼儿的活动控制在一定区域内,一定时间进行轮换,便于全面观察和随机指导、保护,而且也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本学期,我们根据发展幼儿的基本运动,对活动区域进行了设置,我们班共设置了:球类区、投掷区、一物多玩区、走跑跳跃区、钻爬平衡区。在设置区域时,考虑了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较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也有练习综合身体素质的区域,并在各区域上都设置了明显的标志,活动中注重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运动,自发生成,取得较好的效果。经过几个多月的运动区域活动,幼儿区域体育活动能力以及基本动作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幼儿的“规则意识、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等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幼儿的基本动作也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收获与分享:

1、确保幼儿的活动时间,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

观察孩子的玩耍,了解他们的活动和兴趣,从中知道通过增加玩的材料和孩子的需要来进一步开发新的玩法。就这点我观察到我班幼儿在区域活动玩跳圈的时候,大部分幼儿对此已不感兴趣了,我就把本来是摆成直线的圈摆成不同形状的图形,通过不断的变换圈的摆放形式并且适当的增加圈的数量,这时我发现幼儿对跳圈又感兴趣了,又喜欢玩了而且玩的很投入。变换游戏的方法可以增加儿对游戏的兴趣可以慢慢的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创造新的玩法。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自我创新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用创造性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才能更好的来实施教育活动。

2、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运动区域活动

幼儿在活动中坚持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幼儿对该活动的兴趣的强弱。因此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安排幼儿感兴趣的户外运动区域活动,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3、幼儿互动:通过幼儿间的相互帮助、学习,来对解决游戏中的问题、难点起到指导作用,能有效解决游戏中区域多,老师指导时顾及不周的问题。

4、语言指导: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视情况,可以直接用语言进行指导,帮助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在指导中运用得比较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语言要以引导性为主,要重视孩子在游戏中的一种探索和自主学习,避免简单化直接说教。

5、一物多玩:幼儿根据区内现有的材料和器械,自主探索进行自主游戏活动

6、规则自定:每小组成员根据小组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自主制定游戏规则,也可根据现有器械和辅助材料自主选择游戏的方法,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秩序较以往有明显的好转。

不足与改进:

本学期我班开展的区域运动活动的材料不够丰富,活动的种类还需要增加,应多增加一些幼儿喜欢的,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游戏活动的目标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动作的规范度还有待加强。总之,幼儿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是一种把运动场地区域化并以区域的形式开展的体育活动。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一种补充。它通过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自愿地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锻炼。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体育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区域游戏活动,掌握各个区域运动器械的不同玩法,发展幼儿的平衡、投掷、跳跃及钻爬等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体育区域游戏的快乐,体验与同伴合作并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

10.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开展 篇十

摘要: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如今越来越成为落实尊重幼儿相关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区域活动与传统的教育有所区别,更加注重于对幼儿区别性特点的开发和挖掘,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幼儿自身个性,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区域教育从某种程度来说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爱玩的天性特点,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释放自身天性,同时区域教育对于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拓展和强化也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中班;区域活动;幼儿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中各项活动中的一种,受到了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关注,不仅是因为区域活动能够从小挖掘幼儿自身不同的性格特点,实现个性化发展,从而帮助幼儿们自我发现与自我发展,同时也是因为区域活动充满着趣味性的探索与认知。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够感受到动手的快乐与思维碰撞与发散的乐趣,并且在其中学会如何与其他的伙伴们共同进行思维的激发与动手的合作。

1中班区域活动在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1.1区域活动形式目的单一化:在实际的区域活动中,受到场地及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开展的区域活动趋向于单调化,沿袭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活动区域的教学方式,很难有区域活动形式目的的多样化和针对性。例如中班区域活动形式并没有体现出中班幼儿教育的阶段特点,更加偏向于整体性的单一化,同时活动形式及内容没有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及阶段性计划特点,活动开展具有盲目性,不能有效地实现幼儿教育的教育目的,使得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收获内容较为狭窄。同时在活动区域的构建中,功能区的分化并没有关注实际需求,像我们的美工区范围较为狭窄,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难以有效开展美工活动,受到了场地的极大限制。

1.2区域活动环境单一,投放材料盲目:投放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材料的丰富性与所体现的层次性是我们开展活动内容的核心,也是帮助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的活动区域中,投放材料出现了盲目性的问题,其中包括投放材料的单一性以及投放材料内容的周期过长等问题。投放材料的单一性主要是指活动区域所投放的材料不能满足不同阶段幼儿发展的需求,如在中班时期,幼儿们对于益智开发的活动材料要求相比于小班来说将会提升一个层次,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孩子们准备着相同的活动材料将会使孩子们的兴致缺失,打击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不利于活动区域的开展和延续。活动区域内投放材料没有及时的更新也是存在着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阅读区内的书籍内容,长期让孩子们阅读同样的书籍会使孩子们失去基本的阅读兴趣,不定期地投放一些新鲜的有趣的材料有利于调动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帮助孩子们养成不断探索发现新书籍的习惯,从而使得孩子们能够对活动区域始终充满热情。

1.3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自身定位的`模糊化:在活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应当是引导孩子们顺利进行活动过程的角色,然而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主动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有意识地加快促进孩子们的活动进度或是干涉孩子们的活动内容,使得孩子们按照教师已形成的成人思维进行活动的开展,并不能完全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教师有时候甚至会强制性地干预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角色分配,这样不利于孩子们团体合作的意识形成,容易将自身的发展定位固定下来,而失去了挖掘自身发展可能性的机会,同时也不利于团体合作的过程。在一个团体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如果一味地听从教师的安排,自身缺乏团队的磨合与联系,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2改善和优化中班区域活动现状的对策和措施

2.1针对性设计中班区域活动开展方案:在中班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性在其中的渗透与联系,使得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收获。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要明确此次活动的内容及计划,有计划性地建设活动方案,立足于孩子们的角度上,感受此次区域活动带给孩子们的收获和感受,帮助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成长。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注重关注不同发展阶段孩子们的活动需求,依据不同的成长阶段建立不同的活动形式,从而能够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与区域活动更加契合,从而大大地提升了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在设计中班区域活动开展方案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孩子们不用的性格特点与教育方向,注重个性差异化教育,给予不同的孩子以不同的活动方向,帮助孩子们充分挖掘自己,在活动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2.2丰富提升中班活动区域投放材料:丰富提升中班活动区域投放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注重投放材料的多样化,而是缩短投放材料的展示时间,进行不定期的更换。多样化投放主要体现在对不同发展阶段幼儿需求的关注以及对个性化发展的重点关注,简单来说,活动区域的资料投放需求充分满足不同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各方面发展需求,以益智区为例,益智区内需要投放小、中、大班不同阶段幼儿所需的益智工具,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幼儿的个性需求,设立多样化的益智工具,使得不用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所学的活动材料。除了不定期更换活动材料内容之外,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活动材料内在的功能丰富性,发挥活动材料不同的活动功能,使得孩子们在不同的场合对活动材料进行不同的发挥和应用,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帮助孩子们多样化思维方式的建立。除此以外,活动区域内部的陈设和设施可以进行不定期的更换,例如改变不同功能区内物品的摆放位置,改变不同的区域色彩,更新美工区工具等等,在更换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但考虑到孩子们的发展需求,这样的活动区域建设能够帮助孩子们始终保持一种对未知和渴求以及对创新思维的发散。

2.3教师自身引导觉悟的提升及角色的合理扮演: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应当减少强制性地设置,而是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逐步引导孩子们自己寻找不同的活动解决方式和开展形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们应当在活动中充分关注孩子们个性化的差异展现,了解和挖掘不同孩子的个性特点,并且逐步认识到不同孩子的发展可能性,在适时的机会加以引导,帮助孩子们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兴趣是教师所需关注的重点内容,发现孩子们对于某个活动内容的兴趣有利于对孩子们的进一步培养,在发现孩子们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活动的导向,发展孩子们不同方向的能力,从而帮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活动内容及自我发展的乐趣。

3总结

总的来说,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形式,使得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收获知识与成长,并且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帮助孩子们更加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发展学习与指南》(解读rMl.北京)2013

[2]朱丽芳.多元化幼儿自主探究活动的组织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7).

11.浅议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篇十一

【关键字】幼儿园 区域活动 教师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游戏活动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正是游戏化的小组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的主要活动形式。

1.对于幼儿区域活动一般时间的规定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除了生活活动、教学活动的时间以外,皆为区域活动。幼儿在园的9—10个小时(上午8:00至下午6:00)来看,4个小时的时间是区域活动,其中上午、下午各占2小时,室内、室外各占2小时。

2. 创设构建独特的区域活动环境

2.1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收集和准备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小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整理活动区;中班以上幼儿与教师共同商讨,创设出幼儿喜爱的活动区域,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2.2活动区设置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善于利用班级的环境,与主题活动相结合,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的方法,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2.3尽可能使活动动静分区,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计算区;将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的位置,如表演区、体育区、科学区、动手区等。还要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要让幼儿与环境互动。

2.4充分利用四周墙壁,展示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和作品,根据季节的变化,把主题活动与幼儿园大型活动相结合,让孩子主动配合教师共同装扮活动区。

3.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故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影响着幼儿活动的内容和进程。投放的材料要要能够使幼儿增长知识、获得有益经验、锻炼技能、激发情感。(1)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时间、空间、及工具等方面的物质材料。投放的材料要具安全性、科学性、多样性,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才能发展和调动幼儿内部驱动力的,只有在这样的空间,孩子的心理需求才可以得到满足的,幼儿才可以自主选择,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去探索。(2)根据班级的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来投放材料,材料要具有探索性、层次性、递进性,适宜性、和教育性,材料要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的个别化需要,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地操作学习。并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特别要注意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

4.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

4.1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

为了让幼儿真正实现自主选择、探索游戏,教师首先应当为孩子提供感兴趣的游戏材料,这样才能很好的保证幼儿积极、主动的自主参与活动;其次,为幼儿投放材料时要多数取材于生活,这样幼儿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参与游戏。最后,教师投放的材料要丰富、多元化,有助于满足孩子的需求,具有可操作性。

4.2指导幼儿有目的的参与游戏活动

依据幼儿年龄特征,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有时会出现孩子没有目的性或对活动的目的不明确,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幼儿明确对活动的目的性,使孩子有目的、有计划的参与区域游戏。同时教师要在活动前帮助幼儿梳理所参与的区域游戏,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及游戏的作用。

4.3培养幼儿良好的区域游戏常规

只有当孩子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幼儿才能认真的参与区域游戏活动。比如,如果在一个小区域里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那么就会影响旁边的孩子参与区域游戏。所以,教师应培养幼儿良好的区域游戏常规,帮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逐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4.4教师的介入很关键

教师应该以一种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态度进行适当指导,满足孩子在成长中的需要,融入到幼儿的活动当中。所以,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适时、适宜、适度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使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游戏的主人。

5.区域活动的有效评价

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评价氛围。评价过程作为幼儿分享成功、表现能力并且在讨论中进行升华已有经验的过程,教师应抓住幼儿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引发幼儿展开讨论。在交流讨论的氛围中,大家不仅对自己活动的区域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了解到其他的区域内容,通过提供一些可靠的有效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同时,评价的方法应与幼儿的年龄和经验相适应。小班幼儿由于他们经验较少,一般可以采用两位老师共同介入,以参观式、小组式讲评为主,或进入区角进行现场随机讲评。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与做法会持有自己的观点,在讨论和交流中,往往会产生很多想法,教师应设法通过提问,利用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让幼儿自己寻找最佳答案。

6.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幼儿在区域活动的开展,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当孩子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不良操作行为时,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与指导,使孩子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纠正。我们应做到:(1)教师要以观察者的身份随时关注幼儿。(2)教师要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参与幼儿的活动。(3)教师应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4)教师应对学生的情绪有所了解,及时开解。(5)教师应对学生自身状况有所了解,对于不适合的活动要及时制止。

7.结束语

总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一种教育载体,更符合《纲要》精神。它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活动区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教师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环境,教师如何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使每位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我們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服务,仍是我们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实践,探索,积累经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尊重孩子,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区域活动更具科学性、时效性,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这一平台,让活动区切实的成为孩子们的又一位导师。

上一篇:请勿抽烟电影院的提示语下一篇:公路施工自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