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经典散文

2024-11-13

出路经典散文(精选6篇)

1.出路经典散文 篇一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遛达遛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了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一

连数月足不出室,演讲水平突飞猛进。经过一番顽强的努力,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与此相似,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写作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这部仅用了5个月时间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分析:两则事例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断掉退路来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

话题:“我们没有退路”“退路是借口”

2.出路经典散文 篇二

一.新形势的严峻面:外力介入与画地为牢

2014年4月起, 我国展开了“扫黄打非·净网2014”行动, 20余家文学网站因涉黄涉暴被关闭整顿。这次行动就好比园丁打理盆栽, 除去了腐枝朽木, 曾经以低劣恶俗、三观不正等内容来博得眼球的低端网络文学已无容身之地, 政府以外力敦促着网络文学行业进行整改, 反而成为网络文学新的生存契机。可是哪些是腐枝坏木, 怎样在中国的语境花园中达到园丁的标准?为了不畏手畏脚地生长, 树立网络文学中健康茁壮的大树标准就显得极为迫切。

除却政治力量的介入, 资本力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网络文学作为“文化转型和媒体转向的产物”②, 依托着文学网站平台和科学媒体技术而发展。2014年, 互联网公司对于网络文学的投资开发和资源整合是对目前网络文学格局的一次重新洗牌, 盛大文学一家独大, 腾讯文学劲头勇猛, 百度文学蓄势待发。在这些以商业为目的的资本角逐之中, 挖掘与开发网络文学作品价值, 投入到影视、动漫、游戏等多元媒体应用中的遍地开花, 更是被称作为“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这不禁令人想到, 在资本利益瞬息变化和冷漠价值压榨下, 到底哪些才算是有价值的网络文学作品, 而这些作品经得住全方位开发利用的考验吗?这显然是文学生产与消费环节对网络文学作品自身价值的实际考验。

同时, 网络文学“还是通俗文学的一部分, 更是中国现代性发育特殊性的展现”③, 现代人敢想敢写, 是底层叙事的代表之一, 诚如成功的网文作者酒徒所说, “饥而食, 渴而饮, 心有所思而歌”④, 这样自由而纯粹的写作态度难能可贵。酒徒说自己的网络写作是“交流反馈与汲取改进的过程”⑤, 可见网络文学里读者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们有可能是忠实的粉丝, 也可能是非议的批评者, 他们直接影响网络文学作品的点击率和排行榜, 甚至参与进网络文学作品中情节的创设构思中。那么, 什么才是这些网民读者的口味, 目前大量靠简单地模仿与功利性目的地写作能否有效增强粉丝的忠实度和吸引更多的读者, 网文作者又该怎样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是网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专业素养和沟通协调的问题。

综合看待新形势, 内外包围圈的组成特性里暗含着走向经典化的指路牌:行业整顿中呼之欲出的范本标准是当下的经典, 网络文学的翘楚兼具官方和大众认可的元素, 这些可以纳入行业规范当中;资源整合里资本流通趋向于有价值的经典作品, 投资成败绝大程度上还是于取决作品好坏的根基, 因此文字的魅力是经典的关键;自身困顿下有待提高的专业素质是对经典的致敬, 作者的写作能力和读者的鉴赏能力在对经典作品的创作与阅读当中提升, 两者的互通互动是经典化的催化剂。

二.经典化出路:树立标杆、和而不同与价值深化

1.树立标杆:时间淬炼与大众民心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年初出台 《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政府雷厉风行地打击的同时, 又掷地有声地破旧立新, 可是《意见》内容过于宽泛, 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做到何种程度, 同时这尚属于官方意识形态经典标准。再以文学史的经典标准来看, 孟繁华的《中国当代文学60年》倒是提及了网络文学的存在, 但大部分高校文学史教材和最流行的文学类用书中提及甚少, 颇有点厚古薄今的意味。担起网络文学品评任务的主要还是网民读者, “只要有一个读者在荒原上发现了可口的蟠桃, 其他读者便会很快聚拢过来, 浇水施肥, 让这课桃树越长越茁壮”⑥。这棵桃树就是大众自己培育树立起来的枝繁叶茂的标准, 是属于大众文化的经典标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 如今大众更多地运用了网络, 它不仅进行媒介传播, 更以独特的文字呈现形式影响这个时代的文学样式和内容。网络文学作为新常态, “它将产生一套属于自身的评价体系, 它的评价话语系统会慢慢形成”⑦。近二十年过去, 最初风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现如今没有多少读者会去重读, 但是凡要研究网络文学, 说起其起源, 都避不开这部作品, 所以, 首创性是标杆的标准之一, 就如同人们只记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一样。像穿越类的《绾青丝》、小白文中的《何以笙箫默》, 网上任何一份推荐的书单中, 基本都有这些早期作品, 虽然创作时间久远、文笔稚嫩, 但也积聚了众多的读者, 情节内容算是开辟了一种新类型小说, 其特殊意义就好比胡适早期的 《尝试集》, 虽然浅显粗陋, 但好歹迈出了白话诗歌创作领域的第一步。

首创性是回到了起始时间, 属于历时性的, 同属历时性的还有年度性的总结评比, 比如“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 这是里程碑式的一次文化评点活动, 专业评委和普通网民共同参与, 评选出了十大优秀作品和十大人气作品。这是学院派学者对于边缘化网络文学的一次接触, 十大优秀作品更是在文学专业标准和大众选举标准下共同建立的行业标杆。

在共时性上, 优质作品更直观显示在了各大文学平台的榜单上, 榜单依靠作者的影响力, 读者的点击、收藏、购买量和网站编辑的推荐等因素。这并不是说在榜单上排名靠前的一定是经典, 但不可否认它们有成为经典的可能性。网络文学出现的“大神”常年霸榜现象就说明相对优质作品有持久影响力, “大神”一方面出道时间早, 粉丝积累多, 一方面是创作作品有质量保障, 粉丝流失少, 因此“大神”创造的网络文学作品才有获得读者口碑, 成为经典的可能性。

2. 和而不同:文学魅力与媒介利用

“网络文学将直接对接影视、ACG (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 和周边文化创意产业”⑧, 面对“泛娱乐化”战略, 网络文学怎样保持自身独立地位至关重要。不如回归它的要义, 网络文学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网络与文学, 当网络技术层面上的文字呈现形式无法同动漫、游戏、影视等视听说多元形式抗衡时, 是否能考虑利用文字的魅力, 发挥其技术外壳下的文学本性来征服网友。网络文学如何在发挥“网络性”的先进之余, 又利用“文字性”的独特呢?

首先是网络文学文字形式的扩展。网络小说已经有玄幻、仙侠、穿越、言情、架空等多种类型, 发展完备, 平台众多, 但越来越细的类型归纳反而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重复性。一方面网文作者想要创新越来越难, 一方面这容易造成读者的阅读疲劳和倦乏感。故而不妨考虑其他领域如诗歌、散文的网络文学创作开发, 将其作为网络小说的强有力补充。像周小平的《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你的中国你的党》, 甚至于说网络上的各种鸡汤散文、人生寓言、励志故事等等, 它们虽然组织形式不一, 但却都是文字魔法下的结晶, 可以视作繁荣网络文学的有效途径。

其次是网络文学媒介平台的开拓。余秀华的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被广泛转发, 她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开始大红大紫。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媒体, 在传统诗歌推广上的效果如此明显, 那么本身依附于网络的网络文学更需要开疆拓土。在社交媒体上如微信、微博、QQ空间等, 通过对网络文学内容的原创、转发、评论和点赞等途径, 吸引大批网友的参与, 以微博为例, 微博号“清华南都”每天发布实用性强的故事寓言、散文报告, 甚至还采取了征稿方式。不同于专业性网络文学网站的成熟机制, 散落于不同媒介平台的网络文学可谓是野生力量, 虽然更新流动性大、松散零碎化、过多依靠社交, 但这仿佛又回到了网络文学在贴吧的最初, 零散于各类贴吧之中, 但是具有活泼灵动性, 更没有资本力量等经济话语权的干扰。

3. 价值深化:系列集群与互动汲取

在琳琅满目的网络文学作品中, 一个作者仅凭一部作品获得强烈关注的情况罕见, 他们往往采取系列小说的写法来吸引更多读者, 形成集群效应。传统文学也有系列小说, 但网络文学与之比起来篇幅更庞大, 格局更恢弘。网络文学系列小说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与传统文学无二致的一个故事脉络下的长篇连载写作, 如萧鼎的八册《诛仙》;一种是相关联各色人物的不同故事集锦, 如沧月的听雪楼系列是不同主角的不同故事, 但这些主角的关联都与听雪楼相关。连载写作重点在于情节和故事的出彩新奇, 故事集锦则是灵活利用爱屋及乌, 在甲故事中的配角成了乙故事中的主角, 读者追索而来产生移情, 这一群角色的集群效应显著。

这种系列小说的网络文学创作因为作品篇幅的巨大, 扩展描写的详尽, 写作手法的成熟, 往往是大获成功的。其系列的写作过程也是深挖人物角色特征、巧妙设置连环情节的过程, 人物多样化和情节新奇化导致故事的韵味得以延长, 系列小说成为经典的可能性便基于此。

“网络文学的重要特点在于作家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和密切, 读者是文学写作的重要的构成部分, 这是直接面对读者的写作”⑨。在小说写作过程中, 一群人的想法创意一般比一个人的思维创意更开阔, 这之于故事的创新和吸引读者的关注来说一举两得。就如《失恋33天》是集中了众多失恋者的经验, 汇聚成“爱情指南”这个终成品。读者意见的提出、评论的分析、故事的分享, 还有至关重要的收藏与购买, 都关系到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的走向与存亡, 发挥网络即时性来与读者交流互动, 便是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必要养分, 取百家之长, 容百家之言, 最后再由网文作者付诸实践, 是网络文学有别于传统文学的特殊性, 更是网络文学自身打造经典的看家法宝。

摘要:网络文学在面临行业整顿、资源整合和自身困顿的新形势下, 对范本标准的呼吁, 在资本流通中的衡量, 对作者和读者专业素质的要求, 为其经典化提供了迫切性和可能性的事实证明。要走向经典化需要树立经典的标准和找寻经典化的途径, 标准依靠时间的淬炼和大众的选举, 途径之一需要和而不同, 扩展文字形式和开拓媒介平台, 之二需要价值深化, 采取系列集群和与读者互动汲取。既发挥“网络性”的先进, 又利用“文字性”的独特, 网络文学才能华丽转身。

关键词:网络文学,新形势,经典化

注释

11孟繁华.民族心史:中国当代文学60年[J].文艺争鸣, 2009 (8) :6-35。

22 房伟, 周立民.网络文学:路在何方[J].创作与评论, 2013 (8) :4-17。

33 房伟, 周立民.网络文学:路在何方[J].创作与评论, 2013 (8) :4-17。

44 酒徒.九年一觉网文梦[J].新华文摘, 2009 (14) :90-91。

55 酒徒.九年一觉网文梦[J].新华文摘, 2009 (14) :90-91。

66 酒徒.九年一觉网文梦[J].新华文摘, 2009 (14) :90-91。

77 房伟, 周立民.网络文学:路在何方[J].创作与评论, 2013 (8) :4-17。

88 邵燕君, 庄庸, 高寒凝.2014年网络文学:多重博弈下的变局.中国作家网;2015 (2) 。

3.经典重温 散文的雅俗情趣 篇三

坐拥散文丛林,重新品读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闲适散文,便多了一份雅俗情趣。梁实秋的散文细微处见情趣,林语堂的散文幽默机敏,胡适的散文明白清新,周作人的散文亲切而自然。旧时光虽已走远,但他们的文字仍然具有不可抹灭的文化魅力。

《雅舍小品》梁实秋著

《雅舍小品》共收集梁实秋自1937年至1987年的散文精品,计143篇。《雅舍小品》中的文章,写的不外衣食住行、营养娱乐、人伦道德、世态炎凉、生老病死等,大多是身边琐事,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日常生活。

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最早可追溯到1923年他还在清华读书的时候,但真正使他获得散文大师声誉的,是雅舍系列。1939年秋,梁实秋在重庆北碚与别人合资购置平房一栋,取名雅舍。所谓“雅舍”,一桌一椅一榻而已,然在梁实秋眼中却是诗一般的住处。人情世态,细物琐事,在雅舍中徐徐上演,交织成一片活泼如小品的文字疆域,命名为《雅舍小品》0这些文字无辞藻华美之嫌疑。却有行云流水酣畅之淋漓。人世间的万般气象,在梁实秋笔下轻描淡写间便得以极致演绎。再寻常不过的一山一木一猫一狗,在他轻松幽默的文风里都得到了别样的诠释。他后来应朋友之约以“子佳”的笔名在《星期评论》和《世纪评论》上撰写专栏小品,栏目就取名为“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题材广泛,关乎人伦、世相、心态、人物、乡土、域外、闲适。取材具体而细小,如《握手》、《讲价》、《手杖》、《牙签》、《照相》、《下棋》、《饮酒》、《吸烟》,皆是寻常人生百态和平凡的事物,但在梁实秋笔下却写出了深邃而隽永的意趣。例如,开篇《雅舍》,先写雅舍的位置之特,鼠蚊之多,继写视野之幽,陈设之简,最后以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作结。心境的达观超脱,跃然纸上。又如《中年》,先写中年“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的种种感受,篇末笔峰一转:“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能作的事,享受自己能享受的生活。”这样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至于《脸谱》中的“卷帘面孔”,《下棋》中的人生况味,《暴发户》中对新贵人木三分的刻画,都发人深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见多才能识广,梁实秋经历了自清末以来的多个历史时代,并有着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三度生活空间”的体验,从而使他对生活中的“世事”、“人情”感悟较深,并将这种独特的感悟化而为文。

梁实秋用手中轻快的笔展现了他的人生哲学——严谨中有谦逊;轻松后有幽默,更有丝丝的冲淡蕴含其间,汇成清新隽永的雅致人生。他的散文写前思索再三,一旦写成,决不再改。他给后辈学者所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是那表面的文字。他的散文幽默风趣,看似平平淡淡,实则用意深远。

梁实秋被公认为华语世界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他的《雅舍小品》自结集问世后,流播海内外,先后印行了三百多版。其中在台湾地区先后印行三十多版,成为散文作品中最受读者欢迎的畅销书之一。

《胡适散文选集》胡适著

胡适作为白话文写作的倡导人,在文学领域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在散文创作方面也自成一派。品读《胡适散文选集》,大抵可以感受胡适散文的三大特点,即明白晓畅,以学识见长,自然清新。

胡适的散文)AN堆砌华丽的辞藻,也不为什么义法格套所拘,是所谓“法不前定,以笔所至为法”,“词不准古,以情所迫为词”。说的是平平常常的话,全无斧凿的痕迹;然而大巧若拙,细心的读者方能体会胡适散文修辞锤炼的苦心。

胡适的散文常采取从事实人手,或直接用事实说话的写法。《新生活》一文如此;《贞操问题》一文也是因报纸上褒扬“唐烈妇”、“陈烈女殉夫”和“俞氏女守节”等几篇奇文而发的,抓住了现实生活中见怪不怪、司空见惯的事例,有感而发。

胡适坚持用白话文写作,并尽量采取民众口头的词汇以及俗语等,这也是他的文章明白通俗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老相识”、“巴结”、“面长面短”、“米米小的问题”、“做戏无法,出个菩萨”、“见了黑旋风不认得是李逵”、“养个孩子还免不了肚痛”、“不会写字怪笔秃”、“为我心为你心”等等一类词语,在他的散文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再加上叙述论说都非常畅达,因而读者易于理解,读起来舒坦畅快。

胡适散文的特点,还表现在其作品中具有充满时代精神的新思想、新见解和新方法。他的散文,或抨击封建伦理道德,或赞颂新文化的健将,或描写军阀专制与保守者的脸谱,或追求民主、自由、法治,或呼唤个性解放与人道精神,或针砭国民性弱点,或奖掖扶持文学青年。凡此种种,虽然也有较为浅薄或软弱妥协的成分,但大多数具有反对封建主义、张扬民主科学的积极意义,因而他的散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思想风貌,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林语堂散文经典全集》林语堂著

与其说介绍一本书,还不如说介绍一位作家。林语堂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基本的变迁是爱国爱民的热血青年,到从小事中发现问题的中年和思考中国国民性的思想者。

林语堂的散文有闲适的特色,有着对于幽默的美学追求,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风格。这种幽默,常常不是一句俏皮话,或笑话引你发笑,而是捕捉生活中不协调的,有幽默感的事物,经过艺术的再现,掺杂着作者的态度和情感,亦庄亦谐,使原有的幽默味更浓。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林语堂创办《论语》杂志,大力提倡幽默,被世人誉为“幽默大师”。林语堂对“幽默”有自己的认知,他认为:幽默是人类心灵舒展的花朵,它是心灵的放纵或者是放纵的心灵。可见,在林语堂眼里,幽默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形式,而是一种与特定的文化紧密相连的社会行为。而林语堂自己也正是以这样的一种幽默的心态来观看世相,来解读中国文化、中国人的。如《论孔子的幽默》、《中国人的国民性》、《秋天的况昧》、《月亮的危机》等,都是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妙语连珠,读后让人会心一笑。“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这是林语堂应邀参加台北一所学校的毕业典礼时说过的一句话,玩笑之余你会发现,这其中蕴含着轻松、风趣,甚至是善解人意。不过,真正对幽默作系统阐述的则是他的《论幽默》0在林语堂看来,幽默不是粗鄙显露的笑话,或是什么样的笑料段子,而是文化发展中文化内涵外显的另一种形式,其中更多睿智,更多洒脱,更多凝重。

身处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林语堂的思想是颇为复杂的。他对现实虽有着不满,但又难以寻得较为理想的出路。所以就选择了一条自由知识分子的中间道路:既可保全个性自由,又不随

波逐流,满足于自身的闲适之趣。可以说,林语堂的闲适散文就是这种特殊政治环境和文化语境的产物,这既是林语堂对自我“超政治、近人生”、注重“闲适”“幽默”“性灵”创作理论的具体实践,更是他对自我个性心理、人生态度的诗意阐释。

《周作人散文集》周作人著

大抵人们谈到周作人,总是把他归结为与林语堂类似的闲适文学的代表人物。总的来说,没什么错处,但同样是闲适文学的代表人物,周作人与林语堂又有着不同之处。周作人的闲适中往往都带有一种苦茶般的酽昧,总搀杂着几分忧郁、惆怅。林语堂的闲适才是真闲适,文章中跳动的是幽默和豁达。《周作人散文集》收录了周作人的大部分散文,从中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周作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年代。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周作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既迥异于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也不同于以胡适为代表的所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可以称之为闲适派知识分子。这一派别的散文同明清流行的“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文学一脉相承,形成了冲淡、清涩、平和为特色的闲适文学。

周作人很早就有了“苦茶庵”的斋名,这可谓是自得之谈。所以,有人认为周作人文章的所谓闲适,其实只是外表,真正的是“苦味”。他的散文,闲适与驳杂集于一体,渊博与深邃凝于一身,简素与苦涩相得益彰。其中,“说道理”、“讲情趣”是周作人创作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他也以此自得。道理和情趣均来自读书和生活。情趣得之于品,道理得之于思。道理与情趣编织出了闲适、高雅、独异的文字。尽管,品思之外我们还能嗅到文字之外的幽苦气息,若斋中的苦茶,苦斋外的苦雨。1924年,不到四十岁的周作人就写过这样的话:“像我们将近‘不惑’的人,尝过了凡人的苦乐,此外别无想做皇帝的野心,也就不觉得还有舍不得的快乐。”

4.青春记忆经典散文 篇四

时间是1999年的暮春时节,春未央,夏未至。那时的我,正在师院读书,这是一个敏感的时期,因为,那一年,我们即将毕业。同寝的九位弟兄,来自于全国的五个省份,而按当时的分配政策,毕业后,大多都要分回原籍。这就意味着,我们九位,有可能毕业后,就会永生不见。我们一次次地举杯痛饮,一场场地纵情狂欢,做着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在做的事情。终于,一次酝酿许久的出游,在一个明媚的清晨,成为了现实。在长春市的东南,有一个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净月潭。对于一位长春人来说,如果没有去过净月潭,的确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客居长春没有去过净月潭,也的确是一种遗憾。于是,我们春游之地就选在了净月潭。

出行的交通工具别无选择,只能是自行车。那时,街上还很流行骑自行车,谁能想到,十多年后,自行车会成为稀有物件,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污染环境的小轿车。

九个人,五辆车,伴着晨光,浴着凉风,浩浩荡荡地行进在宽阔的马路上。行进的速度很是自由,可快可慢,闲适的心情是不在乎在路上花费时间的长短的。可大声呼喊,行进在前的,戏谑后面速度慢的如蜗牛,后面的兄弟不服气,用力脚蹬,意图超越行驶,用实力证明自己骑车技能的高超。可小声交谈,骑车的和坐车的,轻声谈论一番,无非是一些随心说出的话语,只为聊解路途的烦闷。独自骑车的那位,成了旅途上的摄影师,拿着借来的照相机,肆意地拍摄着照片。至今,我还保存着这样的一张照片:我骑车在前,坐在后面的老大在我的头顶摆出“V”字形状,像一个兔子耳朵一般,搞笑得很。我的一脸的灿烂笑容和老大的坏笑相映成趣,留存在画面中,每每端详的时候,内心中涌起的,总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滋味。

终于到达净月潭了,可是,贫寒的学子是舍不得花费昂贵的门票钱进入公园中的。于是,我们游弋在公园的周围,寻找着我们希望见到的地方——据说,净月潭公园由于面积广大,围墙经常会有一些破损的地方,由此,可以进入园中,那样,是可以免去门票钱的。真好!在我们的一番努力下,一处狭小的入口赫然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欢喜是不言而喻的,于是,我们前后相随,从这处狭小的地方鱼贯而入,进入了公园中。

记得那个入口很是荒凉,丛生的杂草,腐废多时的枯木使我们的行进很是困难,况且地势高低起伏,可谓是险象环生。当我们终于见到平坦的人工铺就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漫步闲游,看远处的湖面波光粼粼,不知名的海鸟在空中飞翔。山峦叠起,依势生长的树木青葱翠绿,在微风的吹拂中轻轻摇动着。九个人蒸腾出来的快乐在空气中弥散开来,空气中有青春的气息,现在回想,闻嗅起来,还有着让人迷醉的芳香,可这份芳香,也只能在回忆中了。

可进园之举不甚光明,偶见到身穿工作制服的园林管理人员,我们的心总是忐忑得很,生怕被他们发现我们的非法进入。可怕什么来什么,我们声势的浩大,终于招来了管理人员的例行询问,终于,一切都露馅了。理不直,气不壮的我们只能低头认错,并一而再,再而三的拿出我们的学生身份,告诉他们我们花钱的不易。终于,天可怜见,园林管理人员仁慈地宽容了我们,只需补交一半的门票钱就可以了。补交完钱后,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一身的轻松,就好像一个偷偷进入上流社会人举办的酒宴的穷小子,无意之间从地上捡到一个邀请函,整个人都洋气起来。走路安稳,呼吸顺畅,感觉完全不同了。因为,我们成为了真正的游览者,再也不必偷偷摸摸,胆战心惊的了。

这时,再观风景,峰峦叠翠,碧波荡漾,水塔高耸,游人如画,眼前的风景顿时美了许多。驻足远望,天蓝云白,水碧山青,水穷之处,是与天相接的地方,偶有水中游船上的乘客的欢笑声传来,更增加了游玩的喜悦。游人很多,但相识的,只有我们同寝兄弟九人,而快乐是能相互影响的,进入我们眼中的游人的快乐,也增加了我们游玩的喜乐。置身其中,已经忘记了,我们是即将毕业的学子。在净月潭,我们放纵着我们的情感,我们释放着我们的青春激情。

寝室的老三,我的三弟,是一位来自四川的学子,满身的文人气质,有着一种无法挡住的风情,生性率直的他,有时真是无法掩饰自己的真性情。兴致陡起,他跨过护堤铁链,斜坐在石墩之上,临风远望浩瀚水波,在阳光的映照下,茶色的近视眼镜愈发显得深邃,他在想什么呢?可能是想起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吧?或者是北宋苏子所作《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吧?这些,都是极符合他的身份的,这位四川才子,不知会把眼前景化作心中怎样的诗篇呢?

寝室的老四,我的四弟,来自于吉林九台,一身帅气,满身豪情。兴之所至,可以挥拳踢腿,一展武侠之风;雅兴勃发,可以席上挥毫,一展才子文风。那一日的他,一同往日,充满了不羁之情。

而沉郁如老大,内敛如我,平实如老五,诙谐如老六,活泼如老七,沉稳如老八,童稚如老九,在那一日,好像都被快乐的天使附体,在净月潭里雀跃飞翔,释放着快乐的因子。

中午时分,正是午餐之时。我们兄弟九人来到一处草坪上席地而坐,铺上塑料布,把带来的面包和香肠以及罐头等食物摆放在上面,饮酒者高谈,喝水者阔论,就在这蓝天碧草间,清谈话旧,吟诗作赋,说古论今,好不惬意。

日转西天,阳光温柔了许多,天气愈发地热了起来。我们信步闲游,端枪玩打靶游戏,又返童一般玩起了碰碰车,不管在哪一处景点,只要是我们脚步停息的地方,我们都会留下我们的影像,快乐地推着时间往前走,买来的三张胶卷很快要用完了,终于,我们停留在一处地方,背湖而站,请求一位游人,为我们照了一张合影。九位兄弟,当面对镜头的时候,我想,应该都是快乐的吧?可是,当时的我们,是否想到,十多年后,再次凝视这张照片,看着曾经青春的容颜,心中该是满满的回忆吧!

转眼,夕阳欲颓,游人渐渐稀少了,潭水静了,树林暗了,我们也该回校了。好像都有一丝的留恋,但离开却是必然。慢慢地,向园门的方向走,虽然热烈的交谈仍在,戏谑的举止仍在,但好像沉默的时间也多了起来。终于,到了门口,纷纷地,我们又用仅剩下的胶卷照了各自的单人照片和几张合影。骑车回来,把净月潭甩在了后面。

回来后,在毕业前的那段时间里,我们九人在交谈中还不时的谈起游览净月潭的那一日时光,可我们知道,随着我们青春的流逝,净月一日游的时光也已经被我们甩在了时间的后面,它停止在那一日,而我们的人生还在向前,转眼,就相隔了五千多个日日夜夜。

5.过年了经典散文 篇五

我最喜欢的要数蒸馍馍。当热气腾腾的馍馍整齐排列在簸箕里,我就踮起脚给每个馍馍盖上章(俗称点红)。在街上买的“红”在水里融了,用一种叫“华籽”的植物果实蘸了红,在馍馍顶端轻轻一触,馍馍上就会开出一朵鲜红的八角花。包子上盖一个,两瓣的馍馍对称着盖两个,若是四瓣的大馍馍,就会有四个八角花争奇斗艳。心灵手巧的母亲还会给我们蒸斑鸠、鱼儿,我会按照母亲的吩咐,蹦蹦跳跳找来花椒籽,给鱼儿做眼睛。

滴水成冰,年前最后一次赶集也翩然而至。人潮拥挤的集市上,被母亲拽着,看到的是挤挤挨挨的屁股;被父亲扛着,便看到密密麻麻的脑袋。集市原来可以是另一番景象。我兴奋的指挥着父亲四处置办年货:小香槟、广柑汁,香蕉、桔子,花生、米花糖,花菜、莴笋……

当小伙伴来告诉我,村里的聋爷爷去砍秋千藤了。我们知道:年,真正的来了。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到正月初七,那高大壮实的秋千上,大人孩子的身影欢快地荡着。

数九寒天,地里的蔬菜冻坏了,只有胡萝卜依旧顽强。“胡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想吃肉,老汉儿莫得钱。”母亲口中的儿歌,让人嘴馋又让人心酸,一直担心那个孩子吃到肉没。

大年三十,母亲用胡萝卜炖腊排骨,特别香。这是肚皮一年一度的满足。入了盐味的腊肉,吃了格外渴,一群孩子喝光了桌上的小香槟、广柑汁,还是这家那家窜着找水,拿起水瓢,在缸里舀起冷水就喝。

吃罢年夜饭,我们姐妹三人一字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父母亲磕三个头,母亲就会将我们梦寐已久的压岁钱放在我们伸出的双手上。那种仪式感,至今忆来,仍觉虔诚。

三十夜“守岁”、放鞭炮,初一早上“抢银水”,没有白天黑夜,不分大人小孩儿,都是如此闹腾。当然,最激动人心的要数正月初一早上穿新衣了。一年中能穿上新衣,除了六一儿童节,便是过年了。过年之前,母亲会将我们领到裁缝铺,比着尺寸让裁缝做套新衣,上衣是碎花布的,裤子是毛蓝布的,鞋则是母亲一冬来熬更守夜给一大家子做的布鞋。唯独袜子是街上买的。

睡觉之前,衣服得整整齐齐叠好,放在枕头边,初一早上一大早起床,悄无声息的穿好新衣,相视着满心欢喜。穿着新衣走亲戚、串门,一切都像衣服一样新崭崭的。

6.童年经典优美散文 篇六

——题记

记不清有多久没去过山里了,因昨日要去给先生的舅爷拜年,于是我们相约去了那里。同行的有几个姑父还有哥嫂,他们都是热心肠的人,我们一路有说有笑。山上路弯,多荆棘。我们只好把车停在山脚下,步行上山。穿过一个又一个长满杂草的小路,绕过一条又一条小道,走得各个宽衣解带,连声叫热。

山里的人都打扮得很朴实,但却格外地热情好客,到了都热情地端茶递水,递来瓜子零食,小孩们挨个发糖果。到了吃饭的时候,端来一桌子的菜,都是自家的特产。青菜是自家种的,没有任何农药。猪是自家养的,吃的都是野菜和干粮,还有土鸡,牛肉等等,都是百分之百纯天然。让人都忍不住感叹山里好,或许如今没有污染的也只有这里了,连泉水都那么清凉。

时值冬,杂草都枯萎,一堆一堆的。在回去的路上,有人提议放一把野火,看能烧多久,但还是碍于怕引起火灾没做。

这却引起了我的很多回忆。

记忆中童年最快乐的时间当数放暑假和寒假时。只因假期相对长,所以可以尽情地玩,玩得好多时候都忘记做作业,对于父母的叮嘱常常是忘在脑后。

暑假最快乐的事,当属钓鱼和摸虾了。在山坡下有一条河,河里鱼虾多又多,有好多小伙伴一起。钓鱼要用蚯蚓和鱼线,在线上随便绑上一根小棍子就变成了鱼飘。钓虾就用一根线绑上一块肉,不管是鱼肉和虾肉都可,再加一个小网子就足够完美,这样虾儿就不轻易跑了。那时的我们真像个野孩子,满山坡的跑,有好多池子里的小鱼小虾都被我们钓遍了,也常被父母夸奖技术好。

记得那时有很多胆大的孩子还会爬上树,掏鸟窝,取鸟蛋。但大多数女孩子还是不敢吃,只因听说吃鸟蛋脸上会长麻子,关于这些到现在我都没有得到验证。

夏天,河塘里水蛇比较多,你有时走到水稻旁边随时能遇见。而至今我仍记得有一次我跟表弟还有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抓鱼的趣事。

我站在岸上,表弟还有几个男孩在河里摸鱼。大家都应该知道黄鳝吧,长长的,哗溜溜的,土黄色跟蛇很像。市场上有人收,自已吃很有营养。表弟在河里摸得正起劲,忽然他哈哈大笑起来,然后高兴地告诉我们。他摸到黄鳝了,那得意的劲别提了。正当他的手从水里抓着“一个东西”拿出来的时候,却哇哇地大叫起来,然后一下子扔好远。因为我们大家看到的那不是什么黄鳝,却是一条白色的蛇,我是第一次见到那种白色的蛇。想起表弟刚刚的那个乐劲,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些都是我们的暑假,我们还会相约去抓蝉、蛐蛐等,好多小东西。在这里收获了太多的快乐。

话说寒假的乐事,当数放野火和过年了。

在河边有很多枯萎的杂草,拿上一包火柴,点着火,一起风。看着火呜呜地烧上一大片,然后就特别有成就感。要是在山坡上大多怕烧着那些树,怕人寻来,于是看着火势大了,又赶紧灭。

年前卖炮的特别多,拿着炮去炸鱼,看着一条条鱼翻起肚皮。有一群淘气的野孩子把炮放进已经有些风干的牛屎里,妈啊,直炸得满天飞。着实臭晕了大家,然后那一群便偷着乐。

大人怕过年,小孩喜过年。只因年里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

然而那种感觉现在渐渐地再也找不到。

山里的孩子大多生活得自在,崇尚自由,无拘无束,满山遍野的跑。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没有山,最多算上一个坡,却已经给年幼的我带给了太多的快乐。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艺术:做一个励志型的班主任下一篇:大会致辞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