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总结

2024-06-17

人体解剖学总结(共9篇)

1.人体解剖学总结 篇一

望谟县中等职业学校2014—2015学第一学期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工作总结

XXX(姓名)

在本学期中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积极参加学校和本学校的各项政治学习及业务学习。热爱教育事业,遵守职业道德,团结同志,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服从组织安排,做好各项工作。

一、在教学方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有很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认真履行教师守则和岗位职责,教风端正,为人师表。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第一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脚踏实地的干好本职工作,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本学期中主要教授农村医学2个班《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由于长时间未接触医学,加之教材、内容变化大,任务重,还是比较生疏,但自己还是积极承担。并做到课前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做好多媒体课件,课后及时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相互观摩,提高教学质量,很好的完成了教学工作。

在教学的同时,认真钻研新教材、教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结合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做到即教书又教人,关心学生。此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本专业和其他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在其他工作方面。主要负责办公室党建材料及办公室文件日常工作处理、会议室安排整理工作,并做好学校领导、各科室人员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给我们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的成长带来了机遇。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如,班级的学困生还比较多;平时的学习还不够,自身的教学理论还比较缺乏;备课有时尚抓不准等等问题。还如,课堂上:

1、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2、如何处理好个性发展与全面提高的关系?如何做到既尊重学生又达到数学教学优化的问题?

3、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关注三个维度目标、如何有效进行整合?这些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努力进。

四、今后努力方向:

1、树立先进、正确的教育观。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2、加强学习,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主动掌握、使用和开发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为使用校园网,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争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上,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课题实验为依托,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课题入手,不断探索现代课程改革的路子。

4、善于学习,勤于动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成绩代表过去,未来还须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与事业中,自己将再接再励,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迎接全新的挑战,使各方面工作更上一层楼。

2.人体解剖学总结 篇二

一、努力营造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必须共同参与的一种双向活动,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 并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 使得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教导, 同时还要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 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 在讲完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这个章节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男性泌尿系的特点,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临床病例:一位老年男性患者患有有肾盂结石, 直径小于1cm, 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然后提出此结石排出体外所经过的结构有哪些, 通过同学们认真思考、举手发言, 使得他们进一步熟悉了输尿管的狭窄、男性尿道的狭窄、扩大、弯曲及男性尿道的分布等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生动而深刻,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理论课要与实践课充分结合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 其研究范围是人体的形态结构, 因此实验教学是学习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手段。在实验课上学生不仅能接触到逼真的模型和挂图, 还能见到真实的解剖标本和尸体, 这就使得学生对某一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的了解更直观、更形象, 可谓一目了然。然而,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并不愿意上实验课, 据了解有的学生是害怕尸体, 有的同学比较迷信, 而有的则是嫌脏而不愿去接触。总而言之, 作为教师必须要耐心引导学生克服种种不良心理, 上好每一节课, 使得学生养成多动口、勤动手、善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适当结合临床实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 很多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 我了解到有些学生认为解剖课名词多、内容繁琐、难记忆, 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解剖课属基础课不如临床专业课有意思。因此, 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以上种种情况进行“对症下药”, 尽量地联系一些临床病例,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视器时结合近视、远视、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 有些学生本身或者其亲朋好友就患有这类疾病, 因此他们的求知欲非常的强烈。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利于以后的临床教学。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很多年以来, 解剖学的教学方法一直比较单调, 教师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就可以完成教学, 然而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集声音、图片、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 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人在讲解胆汁的排出途径时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技术, 一边点击鼠标, 一边讲解, 通过动画使得学生对肝外胆道有了一个全新的直观的熟悉, 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并使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同样, 后来的一位教师在讲解血液循环时也应用了多媒体, 通过动画直观地看到血液如何流到全身, 又返回心脏的途径以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课堂负荷, 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举两得。

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求学生勤动手、勤看、勤听、勤提问、勤口诵、勤思考。同时要注重轻重缓急, 牢牢抓住重点,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明确地给学生指出各部分内容的要求标准, 诸如"把握、熟悉、了解"。还要在课堂上要多总结、归纳和比较, 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例如, 具有三个狭窄的内脏器官可以总结在一起, 轻易混淆的名词概念诸如“肝门”、“肾门”、“肺门”、“脾门”、“卵巢门”放在一起比较记忆。还可让学生在标本上辨认“股三角”、“危险三角”、“膀胱三角”、“胆囊三角”, 这样, 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总之, 关于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探讨和研究。

六、勤思考、多钻研, 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解剖学的教学虽然以实验课为主, 但理论课的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姿势、动作、手势及身体本身等直观教学手段, 或做一些比喻, 有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女性内生殖器时, 教师可将双上肢伸展, 手持粉笔盒, 并将躯干向下屈曲约90°, 这样就可以形象地把粉笔盒比作卵巢、把手指比作输卵管伞、把上肢比作输卵管、把躯干比作整个子宫。这样通过艺术加工, 化深奥为通俗, 使学生觉得很有趣, 轻易接受。总而言之, 只要我们肯钻研、勤思考, 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不断提高。

本文所列举的几种方法是笔者从事解剖学教学实践工作的点滴心得, 希望以后能与解剖学界的各位同事共同探讨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使用多媒体;正确引导学生, 做好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勤思考、多钻研、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3.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 篇三

关键词:卫校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人体解剖学是卫校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卫校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然而,长期以来,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素质要求。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合社会所需要的医学人才。针对人体解剖学的课程特点,同时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该文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总结。

1 教学观念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医学课程的开端。我们必须要抓住这样的一个有利时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开展素质教学。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学生人体解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无法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不能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断深入,人体解剖学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实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点非常多,名词繁杂,而且非常抽象、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记忆和理解。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选取和设计,把一些难点或与临床相关度不高的知识点舍弃掉,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切合实际,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当然,在教学内容取舍的时候,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果实在无法兼顾,人体解剖学教师可以鼓励高水平、求知欲较强的学生,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到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数字资源等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大都采用课堂讲授法,采取的是填鸭式或半填鸭式教学,注重的是人体解剖基础知识的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卫校人体解剖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着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关于卫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非常多。病例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所学的人体解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相互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缩短了课堂和临床之间的距离,突出了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实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是人体解剖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由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围绕临床问题进行相应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比较全面的知识框架。

4 教学手段的改革

卫校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标本、挂图、模型和活体结合板书进行授课,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卫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师可以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利用三维动画技术清晰地显示人体解剖细微结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践能力是医学人才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体解剖实践能力,因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是人体解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卫校人体解剖学基本上很少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常常以教师示范教学、学生观察标本为主,而且实验课时比较少,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针对目前的人体解剖学实际情况,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大量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并且通过开放课堂的方式适当地延长学生的操作时间。开放课堂是指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学生随时可以去实验室进行观摩和操作。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6 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过去的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考试的方式,难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因此,需要我们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这也是教学改革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主要采用理论、实验、平时三结合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依然采取闭卷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实验考试主要是实验技能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人体解剖实验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能力;平时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的考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这样,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得到更全面和真实的学习信息,保证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

质量。

综上所述,卫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又很艰巨,需要人体解剖学教师长时间的努力和付出,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是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越来越丰硕的

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德刚.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2(24).

[2]喻荔娟.关于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8).

[3]张晓春.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解剖学教学的改革[J].解剖学杂志,2007(5).

4.关于人体解剖学教学 篇四

1、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增减原则

1.1针对性原则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岗位需要的大学专科水平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服务于基层的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教学内容按照临床医学专业的岗位需求和培养目标来取舍。在人体解剖学的内容安排上围绕培养学生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基本能力和临床基本技能所需要的解剖学层次结构以及重要器官的毗邻关系。如讲解肝脏时候结合临床肝脏叩诊和触诊的临床操作来学习肝脏的位置;心脏瓣膜讲解时结合临床心脏的听诊来学习等等,把解剖学知识与后续临床操作点对点的结合起来。取舍后的解剖学教学内容对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1.2延展性原则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最基础的主干课程,是后续学习医学相关课程的基础,所以学好解剖学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以此,解剖学教学中必须考虑解剖学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把这些联系点找出来,使学生明白学这些结构的意义所在。如讲解心脏内部结构时,只需要讲解心腔的位置、心腔间的瓣膜就可以了,为的就是在生理学上讲解心脏的泵功能时用到;再比如讲胸膜时必须详细讲解胸膜腔的形成和意义,为生理学呼吸系统奠定基础,而不是重点讲壁胸膜的部分。做到学为了用的目标,学生一来不用学习那么多知识,二来又提高了兴趣。

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

1、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杨老师QQ:2926870355/ 2012730281

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

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7、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8、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电子稿。

2、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增减方法

2.1基层医生座谈、教师深入临床一线虽然我们的解剖老师大都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但是毕竟脱离临床太久,很多操作以及诊疗不是很熟悉。为了更好的把握临床一线需求,我们一边邀请临床一线经验丰富的老师到教研室来座谈,了解他们工作中各个解剖部位常用哪些结构,然后总结整理;此外我们派老师在无课时深入临床,亲身参与临床工作,总结常见病多发病所需的解剖学知识。这两种方法非常有效。

2.2后续课程教师问卷调查为了真正体现课程内容的延展性,我们邀请了后续基础课老师以及临床课老师进行座谈,如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经过座谈我们将他们对解剖学的要求,分别按照章节渗透进教学教材中,做到课程的延展性。

3、总结

5.人体解剖学教学课件 篇五

人体解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开放性课堂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校后第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由于解剖学名词多、内容繁杂,多以描述性语言为主,故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活跃课堂气氛,且当前尸源短缺,标本少,实验示教时,学生多,展示视野较小,往往使学生觉得人体解剖学枯燥,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适应当前倡导的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对开放性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20xx级1个专科班级,上半学期仅采用课堂教学,下半学期采用部分教学内容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方法,课程结束后,

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并比较上下两学期的成绩差异。

二、结果

对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经t检验,2者平均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学生对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2。

表1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组别人数考试成绩(-x±s,分)

期中考试成绩2470..13±15.97

期末考试成绩2479.17±12.62

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相比,p

表2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表(人,%)

反馈意见结果

激发学习兴趣22(91.7)

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24(100)

加深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20(83.3)

对学习没什么帮助0(0)

三、讨论

目前,关于解剖学的教学方法较多。问题教学模式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为主线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

率;增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缺点是,人体解剖学的内容并非都适合用pbl教学,模式是在纵向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建立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由于人体解剖学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缺乏横向学科知识的支撑,此外还存在pbl是否适合本

专业的教学、教师的技能和精力是否适应、学生是否适应、学校管理部门是否支持等问题。

病案讨论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自己分析的思路,通过病例分析,将学科理论知识与相关实践知识融汇贯通,强调了解剖学知识的实用性。病案讨论教学法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加深了解剖学与临床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贯彻启发性原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使教学相长。病案讨论教学法可以有效实现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双向渗透”,提高其学习效果,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但病案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其自身的不足:病案分析讨论的准备、讨论到总结要花费较多时间;病案教学法需要学生从智力上和情感上积极参与、投入教学过程;教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临床分析和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对病情剖析、归纳和总结。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通过对人体标本或活体进行ct扫描,利用三维制作软件重建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利用此人体数字化,人体结构

以三维方式清晰显示解剖细微结构作为教学的方法。可以将人体血管、神经等复杂、位置深结构及毗邻结构位置等清晰显示。优点是,结构放大,显示清晰,学生观看清楚,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充实内容,提高效率;教学内容更新及时,便于吐故纳新。但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主,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效果。缺点是,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且变换快,不易掌握,很难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易产生教学内容主次不分的问题,学生不易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要点内容;另外图片多,增强了直观性但留置的时间过短,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参差不齐,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亟待提高。

综合上述各类解剖学教学方法,我们逐步把理论教学从教室搬到实验室,边学边观察;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由静态变为动态;结合实际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临床实践知识;加强阶段性的测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考核等。

开放性课堂是除课程安排的教学时间外,利用课余时间,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进行观摩及操作以及课程安排的教学时间内,到图书馆等资料室查询相关学习资料的实践学习。开放性课堂教学方法综合了问题教学模式、病案讨论教学法及多媒体网络教学。下学期采取了开放性课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解剖学课堂中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实验室方面,师生共同参与解剖学标本的制作,并将制

作合格的精制标本贴好编号及标签长期封存。鉴于尸体资源紧张,为了提高尸体资源利用率,实验标本首先需根据各个标本的具体条件,设计出尽可能多的且精制的符合教学的尸体标本。通过这样方式的学习,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解剖学结构,锻炼了实践操作的手技,且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升了全面分析判断能力。

理论授课方面,上一节课结束前预留题目方向,使学生对下节课讲授内容有所了解,开放性课堂选择在图书馆或覆盖校园网络的教室,上课后针对问题有目的的进行一系列的查询、检索,然后学生、老师对题目进行课堂解析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这使解剖学的知识做到了延伸和拓展,使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现实应用价值,进而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了对解剖学学习的兴趣,使其被动以考试合格为目的的学习动机转变为现实需要的自主吸取知识形式。经过开放性课堂的进一步引入,结果显示,下半学期的开放性课堂教学在调动学生人体解剖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及取得理想考试成绩方面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有些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计算机资源相对较少,校园无线网尚未完全覆盖;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收藏书籍、刊物、录像带、光盘、报纸及在线电子资源数量相对较少,且更新缓慢。这对开放性课堂教学会有所影响。开放性课堂教学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编制思考题目,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者、提问者和答疑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的能力,提高自身素养。通过科研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到临床相关科室工作、进修增加跨学科知识的培养。

6.《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究 篇六

摘 要: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案,突出专业重点,开放实训室等教改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基础应用护理知识的课程,内容包含内、外、妇、儿、护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解剖知识在临床专业学习中的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我们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现对实施教改的情况加以总结分析。

一、教改背景

1.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在教学需要 传统教学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练习以及课后的复习来熟练课本的知识,它的主要活动是教师,同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现代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职教育中更是强调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

2.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由于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加上市场对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大,贵州省各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人数都处于聚增状态,我院虽然逐年加大对护理实训室设备的投入和并在2010年获得中央财政150万护理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的支持,但仍然比不上就读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因此,要培养出达到护理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的护理人才,必须进行教改,让教学资源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3.学时少,教学内容多,人体解剖学是所有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人体解剖学课程共78学时,其中理论43学时,实训35学时,这点学时显然远远不够。要让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必备的理论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互相重叠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备课,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使教学效果达到人体解剖学教学目标的要求。

4.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主动性不高近年来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和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学生入学分数低、基础知识较差,生源素质比以前有所下降。学生由于自身文化基础较差,比较难适应以自学为主的高校学习方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对不理解的问题很少向老师请教,只是被动地学习,这些都不利于人体解剖学的开展。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成为真正的教学活动的主体,也需要我们进行教学改革。

二、教改方法

1.更新教学理念 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主线,以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和毕业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教学中心,全面更新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思想认识到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对象是医院、妇保院等卫生机构,工作性质以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为主,从事护理教育、科研机会较少,所以教学内容应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让职业技能大赛和学生毕业后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作为教学的指挥棒,所有的教学内容要满足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因材施教,突出人体解剖学教学重点 每个学生均有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针对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主动性不高的特点,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调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授课内容要适应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进来,课后积极参与学生制订学习方案、练习、讨论等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应用解剖知识与其他临床学科横向联系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同时,注重突出人体解剖学教学重点,分折判断和护理要点。

3.改革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人体解剖学技能的强化训练,使学生都能熟练进行解剖技能的操作。但是只掌握单项技能操作,不足以培养学生的解剖意识、解剖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在学生熟练掌握人体解剖学技能的基础上,广泛应用模拟实训教学,也就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解剖技能后,教师及时设计出各种临床病例,让学生分组做解决实施方案,这样就把所有的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串连起来,让学生在操作中训练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大量的情景模拟实训教学,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了传统演示性实训教学的不足。

4.打破时间、空间界限,解决教学资源、学时相对不足 将教学进度表、授课内容、课件、习题、操作评分标准、电教资料、学生录像等挂在校园网或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便于学生了解、预习和复习学习内容,继续学习和寻找不足之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开放人体解剖学实训室,在教师对实训方案指导下、实训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们自己准备和管理实训物品,组织操作实训。通过这些方法,打破了学生学习时间、空间的界限,解决了教学资源、学时相对不足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学生的组织、管理、团队配合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

5.改革考核方案,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科学的、多维度的考核方法。在对学生的人体解剖学知识进行综合考核时,考核内容与临床知识相结合,改变已往笔试作为学科成绩的考核方法。在考核中,学生通过抽题,拿到各自的考核题目,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所给的内容。学生不但要将学习到的临床基础知识和其它护理技能综合展现出来,还要回答所抽到题目的相关知识,才能获得相应的成绩。由于学生事先不知道要考核的是什么题目,就会对所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训练,这样就改变了已往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也体现出高职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特点。

三、教改后的效果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实施教学改革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习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动手操作能力、互相配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所抽题目考核初次通过率基本保持在98%以上,剩余学生经过再次基础知识综合训练后也都通过考核。根据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调查和行业(医院)专家座谈会了解到,近年来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就业医院临床岗位上的技术骨干,有的已经成长为相关科室的培训老师。

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将不断深入,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护理人才培养要求和行业(医院)需求的教学创新之路,是摆在护理教学工作者面前艰巨而伟大的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临床基础实用性人才。

作者简介:

7.提高人体解剖学授课效果方法初探 篇七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 明确学习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

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 要治病救人, 有赖于掌握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 如果不了解人体的正常结构, 不学习人体解剖学, 就无法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学生一旦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后, 就会产生学习动机, 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1.2 采取各种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

如果教师在讲课时, 只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学生便感觉索然无味。即使学生了解了学习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 学习兴趣也会很快熄灭。因此,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至关重要。譬如在讲腹外侧群3块腹肌时, 把腹外斜肌肌纤维方向比喻成“手插口袋”, 腹内斜肌肌纤维方向像蒲扇, 腹横肌肌纤维方向像扎裤带;把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形象地说成是“桥下流水”, 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 相信学生永远也忘不了。同时, 教学形式不能单一化, 在教学中穿插提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及导入式教学,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新鲜感。教学常新,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学习兴趣持久。

1.3 结合临床实践, 拓展相应知识

譬如在讲前臂骨间膜时, 联系前臂处于旋前位或旋后位时骨间膜松弛, 处于半旋前或半旋后位时骨间膜最紧张, 因此临床上在处理前臂骨折时, 应将前臂固定于半旋前或半旋后位, 以防骨间膜挛缩, 影响愈后前臂的旋转功能。在讲椎弓间的韧带联结时, 联系临床腰椎穿刺操作, 从腰穿定位的体表标志到穿刺由浅至深所经过的结构层次, 详细分析、讲解。这样, 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能使其深刻理解椎弓间的韧带联结, 牢固掌握椎骨间“三长两短”的韧带。在讲运动传导通路时, 联系面肌瘫痪中枢性损伤和周围性损伤症状的不同, 使学生能清楚区分核上瘫和核下瘫的差异, 从而掌握皮质核束控制脑干躯体运动核的规律, 为后续学习临床课打下牢固基础。总之, 在教学中联系一定的临床知识, 做到基础与临床相联系, 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又能使其牢固掌握解剖学知识,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1 预习法与复习法

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带着重点、难点和问题听课, 能增强听课效果。而复习是加强记忆的必由之路, 要求学生坚持及时复习, 在知识尚未遗忘前巩固、强化, 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2 歌诀法

编写口诀 (歌诀) 有助于学生记忆。如在讲授12对脑神经的名称及序号时编成“Ⅰ嗅Ⅱ视Ⅲ动眼, Ⅳ滑V叉Ⅵ外展, Ⅶ面Ⅷ听Ⅸ舌咽, X迷走Ⅺ副Ⅻ舌下全”;在讲授8块腕骨的排列及名称时, 编成“舟月三角豆, 大小头状钩”;在讲授7块跗骨时编成“跟下距上距前舟, 舟前三楔楔外骰”;在讲授上肢的浅静脉时编成“内贵外头肘正中, 静脉注射不放松”。歌诀简洁明快、生动押韵, 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2.3 纵横比较分析法

教师对所讲知识进行纵横比较, 归纳总结, 把看似零乱无序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在横向联系方面:如骨和骨骼肌形态分类都有4种类型;肺和心的形态结构都具有“一尖、一底、两面、三缘”;食管、输尿管、男性尿道都有3处狭窄等。纵向联系方面: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体循环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共性和个性。通过纵横比较、归纳分析, 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记忆, 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3.1 强化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解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动手解剖、观察、寻找、辨认, 结合标本、模型、活体提问, 最后进行总结。这样, 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2 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提升学习吸引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解剖学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表现了教学形式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有些解剖结构细微、复杂, 或者立体结构较难理解, 如基底核与侧脑室相互位置关系、传导通路, 学生不易听懂,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地显示出来, 比传统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

3.3 开辟解剖学第二课堂, 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一是学生可以登陆相关解剖学网站, 网站内有大容量的解剖学知识, 可以帮助学习;二是可以通过个人博客论坛或电子邮箱进行师生交流, 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解答问题。有时这种互动网络交流方式更适合现代大学生的学习。

4 勤练习, 多归纳与总结,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每一章节后都布置一些练习题, 通过这些针对性的练习, 能对所学知识起很好的检测和巩固作用, 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查漏补缺, 效果会更好。同时, 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学习条件, 例如可以到图书馆借阅解剖学图谱及查阅相关学习资料, 这样通过各种方式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 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 要提高学生对解剖学重要性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加强实验, 达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蒉

8.人体解剖学总结 篇八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设计;情感教育

教学设计[3]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分析评价其结果的过程。在科学教学中,情感因素作为认识过程中的动力系统,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下面就浅谈我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设计的一些方法。

一、情感教育的目标设计

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1]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这种体验是人们对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它由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肯定的情感体验,消除否定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对学习、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特点,情感教育的目标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认识人体解剖学[2]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情感是高级生命所特有的态度体验,往往与科学是不相互的。因为在许多人眼中,“科学是系统化的实证认识”,如中等卫生学校教材中解剖学的定义就是“解剖学是用刀切割并通过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人体解剖学的理论体系是由构成正常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作用组成,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主要通过尸体标本、骨标本、模型、挂图、多媒体等教具及活体的观察来掌握。因接触到尸体标本、骨标本,有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或因防腐液的刺激影响,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缺乏兴趣。而人体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对学好其他临床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辅于情感教育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

(二)培养健全的人格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情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因此它也是全面解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解剖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利用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史,人体解剖学与人类、与生活等内容,让学生认识人体解剖学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及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

(三)调节认知过程

在学习中,情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教师影响和调节学生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动力的重要方法。科研和生活实践都证明,积极的情感体验往往使人的大脑皮质处于“觉醒”状态,从而增强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促进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消极的情感则会使人精神颓废,注意力难以集中,降低智力活动水平,干扰认知活动的进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为了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将情感融入语言、表情、动作中,传递给学生。当学生接受教师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就会产生感染和激励作用,融情于学习之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了解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培养良好情感。

二、情感教育内容的设计

根据心理学[4]对人类的社会性高级情感的论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设计的内容可以从三方面考虑: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的培养。

(一)道德感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论、行动、思维、意图是否符合人的道德而产生的情感。如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等。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准则的认识是产生道德感的基础。解剖学中有许多内容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人体解剖学中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作用的掌握,有利于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及治疗,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对这种知识的掌握更是必不可少。

(二)美感

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来感知客观事物、人的行为及艺术作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通过主体的情感体验,以情感人,理在其中。在人体解剖学中存在许多美育教育的内容,如人体健康的形态美、心灵美、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和谐美等。

(三)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在认识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理智感的表现形式有:好奇感、求知感、怀疑感、自信感以及对真理的热爱、对偏见和谬误的鄙视和憎恨等。这种情感体验是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内在动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学中介绍科学家对科学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介绍人体解剖学在医学发展中、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可激发学生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用人体解剖学的知识批判人们熟知的偏见、谬误和迷信,可培养学生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教法改革中尝试、探究法,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体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欢喜及自豪,进而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三、情感教育[5]方法的设计

(一)叙述动情

生动的叙述是创设情感教育教学情境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教师以丰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之中,以师情激生情,以师心动人心。

(二)触景生情

“百闻不如一见”,以丰富多彩的景象代替抽象的语言,更容易使学生情感共鸣,吸引他们探索人体和医学的奥秘。这种教学情景的产生由教师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而得,也可以通过挂图、模型、标本、幻灯、录像、多媒体等产生。

(三)讨论融情

良好的群体风气,讨论中和谐、愉快、求知、勤思、民主的氛围,会诱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对认知起到积极良好的作用。特别是当群体中某些学生冲破常规的思维,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就能带动其他学生一起扩展思路,进行富有创造性的集体思维活动。

(四)评价渗情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种判断对学生的学习有鉴定作用,但也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应试教育”以应试作为教育的目的,仅以卷面分数对学生进行鉴定和选拔,这种片面的评价无疑会使人片面发展。要使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就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使评价渗透情感因素。如评价时,可使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无疑,在过程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和主观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情感品质进行评价。当教师注意到评价的不单是鉴定和选择,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时,就会尽可能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多用赞美之词,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即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并进一步转化为学习动力,朝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阴国思,等.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王作械,等.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徐英俊,等.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9.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解读 篇九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2.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3.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内环境表现形式:兴奋与抑制。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兴奋是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即产生动作电位。

5.神经调节: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6.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7.自身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8.正反馈:向原有活动的同一方向进一步加强。实例:血液凝固,分娩,排尿反射。第三章 细胞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的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物质:2类激素(类固醇激素)。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运输。(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梯度)(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饱和现象②立体构象特异性③竞争性抑制:葡萄糖,氨基酸。(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3.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4.原发性主动运输

钠—钾泵:(钠泵,Na—K依赖式ATP酶)

特点: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内。

活动意义:①细胞生物电产生的主要条件之一②细胞内高K+浓度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的必需的③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溶积的相对稳定④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继发主动转运的动力⑤具有生电作用。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表现形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特点:内负外正。机制:K+外流。

2.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产生机制:上升支的产生机制:Na+内流。下降支的产生机制:K+外流。

峰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后电位产生机制:钠泵。有骨髓神经纤维又叫跳跃式传导。重要特点①全或无②可传播性。传导机制(本质)——局部电流。阈电位: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去极化:膜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超极化:膜电位负值增大的过程。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后又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

3.局部电位特征:①不表现全或无的特征②进行衰减性传导(电紧张性扩布)③总和现象(时间,空间)

4.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二阈强度:衡量兴奋性的指标。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阈强度:能使组织或细胞发生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O,N,CO,2

2乙醇,尿素,甾体肌肉收缩功能

1.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本质:电—化学—电的过程。

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递质的囊泡。

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终板电位本质:局部电位。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新斯的明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加强乙酰胆碱的作用。2.肌小节:细胞收缩结构和功能单位。(基本单位)。粗肌丝:肌球蛋白

细肌丝:肌球Pr,原肌球Pr,肌钙Pr。其中肌球(肌凝)Pr为收缩蛋白。原肌球和肌钙Pr为调节蛋白。3.兴奋—收缩耦联:将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4.从刺激神经开始到骨骼肌收缩,其中包括哪些过程:①刺激产生动作电位(AP)②AP沿神经传导(传播方式和特点)③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电—化学—电)④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⑤骨骼肌收缩。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

2.血浆渗透压:大小取决于血浆中溶质颗粒的数目。胶体渗透压:血浆Pr,主要是蛋白等大分子胶体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和体积具有重要作用。血浆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容量及条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红细胞的生成:生成部位”红骨髓,生成原料:Pr铁。辅酶:叶酸,维生素B12。

4.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实质: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浆凝固的物质。化学本质:除因子IV是Ca外,其余均是蛋白质。

凝血因子的激活:凝血因子在正常情况下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通过其他酶的有限水解而暴露或形成活性后,才具有酶的活性。

血液凝固的过程:①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②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

血液凝固途径:①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XII②外源性凝血途径:由血管外组织产生的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5.与血浆相比,血清中缺乏在凝血过程中被消耗的一些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增添了少量凝血时血小板释放的物质。6.肝素。抗凝作用(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

7.正常时血液不凝,保护流动状态的原因:①正常血管内皮肤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XII,不易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无因子XII,故不会启动内源和外源性凝血过程。②血液流动快,即便局部有少量凝血因子被激活,随即被血液冲走。③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④存在纤维系统。

8.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判断血型:①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决定血型②血清中不含与自身抗原相对应的抗体。

9.输血的原则:①鉴定血型: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形同。即要求同型输血,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还必须考虑Rh血型。②交叉配血试验方法:1 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配合试验(主侧)2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配合试验(次侧)

(1)若两侧都无凝集反应即配血相合,可进行输血。(2)若主侧凝集,不能输血(3)若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则只能在紧急情况下少量,缓慢输血,并注意密切观察,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

2+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①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浦肯野,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变化及各个时期。

②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1.复极较复杂2.有明显的平台期3.动作电位上升支,下降支不对称4.持续时间较长。③心肌的电生理特征: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机械特征:收缩性。④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心肌)1.有效不应期(ERP):绝对不应期:Na+通道处于完全失活状态;局部不应期:Na+通道刚开始复活。2相对不应期RRP:-60到-80mv..3.超长期SNP:-80到-90mv,Na+通道基本完全复活。

⑤心肌兴奋性特点: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性收缩。⑥体表心电图:P波:左右两个心房的去极化过程。QRS波群:代表左右两个心室去极化过程.T波:心室复极化过程中的电位变化。2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脏泵血过程

心室收缩期:①等容收缩期:心室容积最大,室内压力大幅度迅速提高。②射血期:快速射血期指占射血总量2/3左右,室内压继续上升达峰值;减慢射血期指心室内血液因具有较高的功能,依其惯性作用继续射入动脉。

心室舒张期:①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下降最快,心室容积最小。②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指进入心室的血液为总充盈量的2/3;减慢充盈期指心室体积进一步上升;心房收缩期指占回流量的10—30%(2)心脏泵功能的评定:①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跳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②每分心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3.血管生理:①血压(动脉血压,主动脉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动脉血压形成的基本条件:①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血液充盈——前提。②心脏射血——基本因素。③外围阻力④主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缓冲作用)

静脉血压:①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②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三条通路:①迂回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钱括约肌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②直接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微静脉。③动—静脉短路: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组织液的生成:

有效滤过压:虑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只差=(毛细血管压+组织胶体渗透压)-(组织静脉压+血浆胶体渗透压)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脏的神经支配①心交感神经的作用:正性变力,正性变时,正性传导②心迷走神经:负性变力,负性变时,负性传导。第七章 呼吸

1.呼吸过程:①外呼吸|肺呼吸(肺通气+肺换气)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内呼吸(组织换气或细胞呼吸)2.肺通气:

(1)直接动力: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呼吸运动。

(2)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为负压。意义: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2.促进胸腔淋巴液和静脉回流(3)阻力

弹性阻力和顺应性:①肺的弹性阻力,肺表面活性阻力:由II型肺泡细胞分泌;本质:二软脂酰卵磷脂;作用: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②胸廓的弹性阻力。肺通气功能的评价:(1)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肺通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2)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①每份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②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入肺泡或由肺泡呼出的通气量(真正反映气体交换能力)。深而慢的呼吸有利于气体交换。每分肺泡的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神经: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肺扩张反射;肺萎陷反射。3.肺换气

①氧分压的最高部位:肺泡。最低:组织。②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面积|面积=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关系;通气|血流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比值平均为0.84,表示通气量与血流量配比适应,即肺泡气体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效率最高。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解离曲线:(氧和红蛋白解离曲线):表示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意义:①氧解离曲线的上段:表明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②中段:反应安静状态下的组织供O2的情况。③下段:血液中O2的储备量。

影响因素:①PH,CO2和温度的影响(右移)②2,3—二磷酸甘油酸③一氧化碳的影响(左移)。(2)CO2的运输形式:碳酸氢盐(主要形式);氨基甲酰血红蛋白。5.呼吸运动的调节

(1)呼吸中枢在脑桥和延髓(基本中枢)(2)化学感受器:①外围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动脉血中PCO2,CO2,和PH变化的刺激。②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生理刺激: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H+浓度加深加快呼吸。

第十章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肾小球率过滤: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平均为125mlmin。

2.渗透性利尿:小管液中溶质浓度高,渗透浓度很大,就会妨碍肾小管特别是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小管液中的Na+被稀释而浓度下降。小管液中与细胞内的Na+浓度差变小,Na+重吸收减小,Nacl排出增多,引起尿量增多。3.水利尿: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4.肾糖阈: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当血液中葡萄糖的血糖浓度超过160—10mg/100ml,有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打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的血糖浓度。5.肾单位:①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②肾小管。

6.滤过膜组成:①内层: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②中层:基膜③外层:肾小囊上皮细胞。7.简述尿的生成过程P220.①肾小球的虑过②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

8.影响肾小球虑过率的因素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②囊内压③血浆胶体渗透压④肾血流量⑤肾小球虑过膜面积的通透性。9.尿生成的调节:①肾内自身调节②神经调节③体液调节 肾内自身调节;

①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不依赖于外来外来神经和体液因素的条件下,动脉血压在0—100mmHg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保持不变,进而维持肾小球虑过率相对恒定。

②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虑过率增大或增小,近曲小管对溶质和水都是按固定比例进行重吸收。③小管液中溶质浓度(渗透性利尿)。神经调节:①肾交感神经对肾脏功能的调节②肾交感神经参与的反射。

体液调节:①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近球小体中的颗粒细胞分泌。醛固酮: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激素。第十一章感觉器官的结构功能 1.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①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形式。②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在接受刺激时,能够将各种形式的刺激转换为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能量转化③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受到刺激时进行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移到了传入神经动作电位的序列中。④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恒定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传入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的频率会逐渐下降。2.眼的结构与视觉功能

(1)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08~760nm的电磁波。

(2)①眼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②简化眼:根据眼的化学特性,设计出和正常眼在折光效果上相同,但更为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或模型。

(3)眼的调节:①近点:眼睛能看清物体最近距离。②辐辏反射(双眼会聚):近视物时会发生双眼球内收吸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的现象。

(5)①视野:单眼固定的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②大小:白色视野最大,其次黄,蓝再次红,绿色最小。颞侧和下方视野较大,鼻侧和上方的视野较小。3.耳的结构和功能

(1)耳的结构:听小骨3块:锤骨,砧骨,镫骨镫骨底与卵圆窗膜相贴)

(2)听觉功能①人耳的适宜刺激是空气振动是疏密波。人耳能感受到的声波震动频率在20到20000HZ之间。②中耳的增压功能因素:鼓膜的实际振动面积为59.4mm,声压增强24.2倍;听骨链杠杆的长臂和短臂之比约为1.3:1.③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气传导指正常情况下,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膜进入耳蜗(主要途径);骨传导指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再引起耳蜗内淋巴的振动。③耳蜗的功能:耳蜗微音器电位: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可记录到一种与声波的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致的电位变化。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①神经元的基本功能:神经元的细胞体和树突是接受刺激的部位;兴奋产生于轴突始端;冲动沿着神经纤维纤维向外传导;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绝缘性,相对比疲劳性。意义:保证神经节的精确性。2.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1)突触: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

突触后电位:①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模去极化,Na+内流。②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超极化,Cl-内流。②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递质,调质,激素)特异性,结合并引起特定生物学效应的功能蛋白。3.兴奋在反射中枢内传播的特征①单向传播性②中枢延搁③总和④兴奋节律的改变⑤后发效⑥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24.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1)传入侧支性抑制:

部位:具有拮抗作用的中枢神经元活动之间。意义:使不同中枢之间活动相协调,保证反射活动协调。(2)回返性抑制:

部位:传出神经。被抑制的N元:同类N元,N元本身。

意义:负反馈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停止,或使同一中枢内的神经元的活动同步化。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1)特异性投射功能系统:由II脑的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构成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维持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

(2)第一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特点:倒置,但头部是正的;投射区域的大小与躯体表面的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投射区域有一定的分解;交叉投射

(3)内脏痛:内脏组织受机械牵拉,缺血炎症;化学物质刺激。牵涉痛:指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一定部位产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心肌缺血或梗死时,心前区疼痛。(4)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单突触反射的运动单位,同步收缩,快速显著缩短,有明显动作。意义:反射弧是否完整。

肌紧张:缓慢而持续的牵拉引起的牵张反射,多突触反射运动单位单位交替收缩,持续轻度收缩,无明显动作。意义:维持姿势。

(2)小脑作用

①维持身体平衡(前庭小脑):分布 :绒球,小结叶。损害:平衡失调,站立不稳。②调节肌紧张(脊髓,小脑):分布:小脑前叶和后间中间带,协调随意运动。损害:意向性,震颤,肌无力,小脑供给失调。③参与运动计划的形式(皮后小脑),分布:小脑半球外侧部或和运动程序的编制。损害:已形成的功能消失。基底神经节:端脑衍生的,皮质下的一些神经核团的总称。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①甲状腺: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②激素:内分泌细胞分泌,在细胞与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是机体实现体液调节的物质基础。

2.激素调节3条主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

3.激素的作用:①维持内环境稳态②调节新陈代谢③调节生长发育④控制生殖过程⑤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功能。4.激素作用的共同特点:(1)信息传递作用(2)性对特异性(3)生物作用的高效性

(4)在靶细胞水平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2.允许作用:激素本身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理效应,但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3.激素的作用和机制

(1)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2)类固醇:与细胞内受体结合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核内。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

①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方式: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②吸收: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③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兴奋性、自动节律性、紧张性、富有伸展性对电不敏感、对理化性质的敏感性(某些化学物质和温度等)

④消化系统的支配神经:

副交感神经:走行于迷走神经和盆神经

迷走神经:对消化道运动消化腺分泌和内在神经元活动起交感神经相反兴奋作用,但对括约肌则起舒张作用。2 胃内消化

①胃液的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内因子。

盐酸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使蛋白质易于水解;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促进Ca、Fe在小肠内的吸收

胃蛋白酶原: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胨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黏液和碳酸氢盐:保护胃黏膜,抑制H向胃黏膜的扩散。

内因子: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保护维生素B12免受小肠内蛋白水解酶的破坏,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②消化期胃液分泌: 头期:胃蛋白酶原含量最高。

胃期:胃液分泌量最多,占进食后总量的60%。③消化期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紧张性收缩: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使胃腔内保持一定压力;容受性收缩:使胃容纳和贮存食物,保持胃内压基本不变;蠕动.3 小肠内消化

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含有水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碳酸氢盐: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消化酶成分:水、HCO3NaKCl无机离子、消化酶。

②胆汁的作用:

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利胆作用; ③小肠的运动: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4 吸收+

2+

2+葡萄糖吸收:逆浓度差进行的继发性主动转运(耗能),Na泵提供能量。

甲状腺激素虽含N,但它可以进入细胞与核内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2.激素的代谢:主要为肝脏调节。

3.甲状腺球PR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合成过程①甲状腺滤泡聚碘②I-的活化③酶氨酸碘化④碘化络氨酸的耦联。4.胰岛素作用:①调节糖代谢②调节脂肪代谢③调节Pr代谢.应激反应:环境中一切对机体有害的刺激,如麻醉,感染等作用于机体,使肾上腺皮质 激素分泌增加,调动各个系统,抵御种种 有害刺激。

+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上一篇:横峰县教局关于举办学校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的通知下一篇:“六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