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学教案

2024-09-21

幼儿社会学教案(精选8篇)

1.幼儿社会学教案 篇一

故事碰碰碰

——中班活动

活动背景:针对幼儿都比较喜欢听故事,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寓言故事,都是由家长、老师和伙伴们传达的,因此为了让幼儿自己感受一下,所以开展这个活动让幼儿参与整个故事的编排。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自己参与编排故事,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发展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

2、随机抽取简单词语,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分组进行培养幼儿团结合作。

3、故事创作好后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体验成功的喜悦并锻炼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准备:简单词语组合、手工折纸、轻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小朋友们昨天晚上睡得好吗,为什么啊? 老师昨晚睡得很好哦,因为老师想到了一个很棒的活动想要跟小朋友一起完成。)

2、引出活动(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都喜欢什么故事?这些故事都是谁讲给你们听得啊,那你们想不想自己编一个故事,并且把它讲出来表演出来呢?)

3、开展活动(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给幼儿充分的主动权自己编排故事。)注:此项需要控制好时间15——20分钟。

4、老师简单点评,鼓励幼儿再接再厉,给幼儿肯定和掌声,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趁幼儿兴趣还高告诉他们在下一个活动日老师和大家一起把四个小组的故事串起来整理成一个长故事表演给园里更多的老师和小朋友。让幼儿把今天的故事碰碰碰带给家长,并鼓励幼儿和家长继续进行活动。

活动总结和反思:此活动可以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运用组织能力,可以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发挥,并且要尊重和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表现。

2.幼儿社会学教案 篇二

恐吓就是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 吓唬。“根据恐吓教育方式是否具有暴力性, 将幼儿园恐吓教育分为暴力性恐吓和非暴力性恐吓;根据恐吓教育方式是剥夺幼儿的正常需要还是给予幼儿一定的惩罚, 将幼儿园恐吓分为剥夺式恐吓和惩罚式恐吓。”但无论哪种恐吓都违背了被教育者的心理意愿, 更摧残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会给幼儿健康人格、健康心理的形成烙上阴影。从这个意义上讲, 恐吓不能算是一种教育。但是显而易见,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 尤其是对幼儿的教育中, 最为普遍使用的就是以恐吓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并且取得了很明显的积极效果, 从这个层面上说, 恐吓也称得上是一种教育。所以, 虽然恐吓教育在某种意义上称得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但不是积极、健康的教育方式。

在众多的教育方式中, 恐吓教育的作用是最明显的, 这种教育方式能快速地抑制幼儿的任性行为, 为成人的管理创造便利。然而, 这种方式在达到成人教育目的的同时, 却把恐惧埋藏在幼儿的心底, 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其中主要表现在:恐吓教育对幼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性的影响、情绪的影响等方面。

关于恐吓教育实质的看法有很多, 甚至有一些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道理, 然而从社会学的视角下分析, 恐吓教育的实质就发生了变化。所谓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视角就是要揭示个人思想和行为背后的社会背景, 即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力量塑造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那么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 恐吓教育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 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节奏加快的影响。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 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市场经济重视效率, 提倡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较大的成绩。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 教育也开始注重“效率”起来。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 追求更加富足的物质生活, 家长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工作上, 而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免就变得马虎起来, 所以, 不管是什么方式, 只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 家长就会采用。而恐吓教育恰好就是这么一种方式, 只要用几句简短的话语恐吓孩子, 孩子马上就变得“老实”起来。

其次, 教师和家长的权威。对幼儿来说, 教师和家长是他们生活世界里的绝对权威。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来自教师和家长:首先, 教师和家长有超出幼儿三分之二以上的身高、发育健全的生理机能和协调平衡的身体动作;其次, 他们还有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科学文化知识。二是幼儿自身的原因:首先, 由于神经系统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 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匮乏;其次, 幼儿阶段在道德上呈现出一个他律取向的显著特点, 也就是说幼儿倾向于借助成人 (主要是教师和家长) 的权威去认识与自己有关的规则。恐吓教育之所以作用明显, 是由于幼儿相信教师和成人的权威, 相信他们所恐吓的事件都会发生。因此, 教师和家长的权威是恐吓教育盛行的第二个原因。

再次, 文化的积淀。刘晶波老师在她的《“老拐子”的故事———一份关于恐吓教育法的研究报告》一文中, 访谈了一些来自浙江、 福建、上海、山东、甘肃、贵州、黑龙江、江苏等地的人士, 发现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 他们都曾经受到过恐吓教育。而当问到恐吓教育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却都认为这个问题“说不清楚”, 只知道是大人们讲的, 而大人们是怎么知道的, “也许是因为大人的大人们的大人们吧……”。虽然恐吓教育源起于何时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但恐吓教育法在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存在已久却是真实可信的。所以说, 恐吓教育的盛行也可以说是文化长久积淀的结果。

根据上述恐吓教育盛行的原因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恐吓教育的实质是: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形成的、由于教师和家长的绝对权威导致的一种教育偷懒行为, 它只是民间一种方便有效的教育方法, 并不是科学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1) :203-204.

3.幼儿社会学教案 篇三

民办幼儿园的兴起与发展,增加了教育投资,拓宽了办园之路,为广大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缓解了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投入的不足,满足了广大家长的需求。但是,由于政策、体制和管理等诸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民办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动性大,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等是民办幼儿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流动是一种职业流动,是社会流动的一个表现,有它深层次的社会学原因。由此,本文将从社会学理论出发,并结合实践中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的案例,对民办幼儿教师流动这一现象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社会流动理论

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流动指的是社会成员为改变其社会处境和社会地位人为地造成自己或其他社会成员在社会秩序或地理空间上的位置转移过程。在现代社会,职业地位的作用日益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收入、声望和权力,成为个人社会地位的综合象征。因此,社会流动常被具体化为个人职业地位的改变。

社会流动虽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然而,它还具有反功能,因为社会流动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合理的社会流动是那些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流动,它包括量与质的合理性两个一般标准。量的合理性需要有充分的社会流动与充足的社会空缺位置,且流动量保持在社会需要和社会承受力之间。质的合理性是判定社会流动是否合理的关键,体现为机会平等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任何社会地位所提供的流动机会应向所有合乎条件的人开放,而不是向其中一部分人开放。唯有合乎上述标准,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才能实现。反之,社会流动便会陷于不合理与无序状态,给社会运行带来负面影响,从而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

量与质的合理性是合理社会流动的两个一般标准。从量的方面来看,民办幼儿园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社会位置的空缺,吸引了大批教师的流入。然而,由于宏观调控与合理流动机制的缺失,造成教师流动在不同区域或不同级别的幼儿园之间出现失衡的现象,多数民办幼儿园教师难以进到当地公办幼儿园及其他事业单位,不能享有与当地公办教师平等的流动机会。因此,从合理社会流动的一般标准来观之,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流动在质与量的方面体现出不合理性。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在与民办园园长以及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民办幼儿教师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打算从事与幼儿教师无关的工作。一些接受笔者访谈的教师表示,如有可能,还是离开自己目前所在的民办幼儿园另谋职业,或者希望能够进入有编制的公办园。

民办幼儿园的教师来的来,走的走,正好像一句古语所说的那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与园长的交谈过程中,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师资队伍稳定性的问题。民办幼儿园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不仅导致了民办幼儿教师队伍的动荡,阻碍着民办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产生社会分层的原因是社会差别与社会地位的存在。确定人们的社会地位差别的指标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便产生了对社会分层多种形式的划分。概括起来,社会分层的指标即区分人们的社会地位差别的标准不外两大类:第一,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例如,以人们所从事的正式职业为标准。第二,以潜在地位为标准。例如收入、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前一种划分主要是为了描述人口在社会垂直分层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人们活动的时空范围。后一种划分则是为了了解人口的内在素质的垂直分布状况及其对人们的影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的动因与结果是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实质是社会不平等,主要体现于经济、声望与社会权益的不平等。作为社会分层的重要属性,这三者成为了引发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的重要因素。在这三个因素当中,除了经济因素之外,社会权益的不平等也是导致民办幼儿是教师流动的主要原因。所谓社会权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一个人在履行职责时所具有的社会权力;二是一个人在是社会中享有的合法利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社会权力除了公民所享有的一般权力外,就是他的职业本身所赋予他的权力——专业权力。这种权力是由教师专业活动的需要决定的,一般表现为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等职业方面的自由和自主权,以及获得相应的职称与职务、争取业务进修机会、参与学校管理等。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的社会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像我们幼儿园有很多同事都没有职称的,评优、评先也轮不到我们,这些都主要面向公立园教师的,我们都无权参与。职称可以说是对一个人工作能力的认可,不能参加职称评定,感觉我们民办教师要低人一等一样的。我们和公办幼儿园教师做着同样的工作,但却要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心理觉得很不平衡。因此,我们民办幼儿教师希望政府还是能够对我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民办幼儿园教师无法参加职称评定,几乎也不能与公办幼儿园教师一样参加各种专业的进修培训,因此,可以说社会权益事实上的不平等降低了民办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使其心理严重失衡,利益受损和权力的相对剥夺感加速了民办教师的流动。

三、社会角色理论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按其本意,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按照剧本规定所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学者将它引入到社会学中,从而发展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一般认为,社会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nlc202309081911

在现实社会中,角色不可能单独存在,总是与其他的角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称之为角色集。任何一个人总是同时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而他的角色又与其他人的社会角色发生广泛联系,这些都构成了角色集。每个人都是一个角色集,即人人在社会这个舞台上要同时扮演许多角色。由于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当一个人同时扮演两种以上的角色,而这些角色的行为模式出现不协调时,就容易导致角色冲突。

民办幼儿园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具有多重角色。首先在教育系统内部,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角色具有多重性,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角色:保教者、同事和家长合作者。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观念上的教师,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却又不断发展变化的角色期待。在这样的形势下,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幼儿教师,尤其是男性幼儿教师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导致角色冲突,进而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相继而来的就可能造成教师的流失。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男性教师不仅在流动率上相对比女性教师高,并且在流动去向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说明,男性幼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角色冲突比女性教师更为强烈。已有研究也表明,一般来讲,男性教师的流动率要比女性流动率高,因为男性在家庭的分工和对挑战性工作的偏爱,追求丰厚的工作报酬,促使男性教师的流动率大于女性。从幼儿教师群体的性别构成来看,女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即使有一些男性加入了这支队伍,但通常都会在一段时间之后悄然离开,很少会有男性以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志向。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谷中原.社会学理论基础[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52.

[3]陈成文.社会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6.

[4]金一鸣.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23.

[5]胡卫,唐晓杰主编.教育研究新视野:1999—2005[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37.

[6]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14.

[7]陈映芳.关于在青年社会学中导入角色理论的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0(6).

[8]陈桂生.略论教师的职业声望[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8).

[9]董新良.教师社会经济地位测评研究——以社会分层理论为依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3).

[10]范明林.关于社会分层三阶段发展的若干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4.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四

幼儿园社会教案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水能解渴,应多喝开水。

2、让幼儿讲述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了解自来水的来源。

3、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水的作用

2、ppt课件:如果没有水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活动

1、教师拿着水杯喝水。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喝水吗?

2、请幼儿拿水杯喝水。

提问:喝完水有什么感觉?我们喝的是什么水?

二、了解自来水的来源。

1、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出示自来水净水过程图片,向幼儿介绍自来水的净水过程

2、江河里的水我们能直接取出来饮用吗?

江河里的水不清洁,不能直接饮用,自来水厂把江河里的水抽上来进行加工、净化、消毒,变成自来水,通过自来水管道输送到各个地方,我们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会哗哗地流出来。

三、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1、ppt课件:水的作用,了解水对人们的作用

2、ppt课件:我们人要喝水,要洗衣服、洗菜、洗米做饭,没有了水,我们就没有水喝,就会口渴,没有了水我么就不能生活。

3、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

(1)教育幼儿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不要随便把水浪费掉。

(2)水的用处那么多,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提示幼儿讲出:

我们洗手时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看到水龙头滴水应马上关起来

四、活动结束

1、教育幼儿多喝开水。

2、水对人体有好处,对人们也有很多用处,所以,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节约用水,好好保护水资源。

3、记住国家节水标志,以及世界爱水日。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首先从幼儿的体验入手,让幼儿在锻炼后饮水,感受口渴时喝水的舒适。让幼儿明白白开水才是最健康的饮料。激发幼儿主动饮水的意愿。活动后,大多数幼儿能主动饮水,个别幼儿不能断绝喝饮料,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活动准备:

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二、下课10分钟该做什么

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

(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

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

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四、交流

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幼儿园社会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会区分爸爸妈妈的衣服,鞋子与用品。

2、模仿爸爸妈妈的活动,产生关注,亲近爸爸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爸爸的衬衫,帽子,打火机,皮带,手提包;妈妈的裙子,围巾,耳环,别针,手提包。

2、爸爸妈妈的画像。

3、爸爸妈妈在家做事的录象。

活动过程:

1、区分物品,说说这是谁的东西。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桌子上有好多东西啊,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孩子走到桌子前,自由地观看并边说“这里有~~~”在引导孩子观察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大胆说话的习惯。

2、说一说,认一认。

幼儿说,教师逐一展示物品,将物品一字排开,便于孩子观察。

3、说说:你看见谁用这些东西的?为什么要用?

幼儿:“我看见爸爸带领带,因为要上班。”幼儿:“我看见妈妈带项链,很好看。”幼儿:“我看见舅舅用打火机的。”在这里,教师可引导孩子,除了想到爸爸妈妈,还可以想到爷爷奶奶等其他人。

4、区分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其实这些东西都是爸爸妈妈用的,你们知道哪些是爸爸用的,哪些是妈妈用的吗?请你来送一送吧。”请幼儿一件件地将物品送到爸爸妈妈的画像面前。教师:“送的时候,你还要告诉爸爸妈妈,你送给他的是什么哦。”幼儿送完之后,大家一起讨论,送的对不对。

5、学一学。

请幼儿选择一样物品,来装扮成爸爸妈妈,模仿一下走路等活动。让孩子体验一下,扮演爸爸妈妈的乐趣。教师:“你们在想一想,爸爸妈妈在家还做些什么事情?你喜欢他们在家里做些什么事情。”请幼儿观看录象,说一说录象里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引起幼儿对爸爸妈妈的关注。结束本课。

幼儿园社会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得尝试活动,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称和数量,了解它门在头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的用途。

3、教育幼儿要保护好眼、耳、鼻、嘴这些器官。

活动准备

男孩头像一幅、幼儿人手一面镜子、一瓶香水(供幼儿闻气味)、保护五官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男孩头像向幼儿介绍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的名称。数量及位置。

教师: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馆照了一张相,他想叫我们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头像)瞧,大哥哥的样子多神气呀,他好像在跟我门说话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我这圆圆的脸上都长了些什么?

1、幼儿看头像正确说出眼、耳、鼻、嘴的名称及数量。

2、告诉幼儿眼、耳、鼻、嘴在头上的位置。

二、发给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让幼儿从镜子里看清自己脸上的器官。

1、幼儿人手一面镜子自己观察。

2、教师提出:从镜子里看看你的脸。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

三、让幼儿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并重点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过尝试,让幼儿闻香水,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的。并引导幼儿回忆:小朋友想一想,你爸爸的鼻子平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妈妈平时用鼻子做些什么的?还有爷爷、奶奶的……

2、幼儿尝试告诉别人: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没有嘴巴就不能吃东西,不能说话;没有鼻子我们就什么气味也闻不到;没有耳朵我们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3、看图片,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五官。

(1)吃完东西要漱口,不乱吃脏东西。

(2)看电视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尘或沙子进入眼睛不能用手搓。

(3)不能用手勾鼻子。

四、竞赛游戏:找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教师依次说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幼儿马上用手依次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看谁反应得又快又准。

五、结束活动。

幼儿园社会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在睡午觉时,能把脱下的衣裤鞋子,较整齐地放在固定处。并学习何钻被窝入睡,加强保暖。

(2)逐步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1、让幼儿懂得怎样午睡好;学习一些正确的午睡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基****做到不大喊大叫。

三、活动准备:

1、寝室环境布置“怎样午睡好”

2、布娃娃一个。

四、活动流程

<一>情景感知:

情景表演,让幼儿形象地感知怎样午睡好。(演示娃娃的午睡)让幼儿在感知“娃娃”的午睡过程中,形象地理解以下两点。

(1)为了避免起床时不受冻,能赶快穿上自己的衣、裤、鞋、袜,就应该把这些东西整齐地放在固定处。

(2)为使在睡觉时不受凉,就要盖好小棉被,学习钻被窝入睡。

<二>方法传受

1、边表演边念儿歌《午睡》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让幼儿边听边做,将脱下的衣物等放在固定处。

脱下鞋子和外衣,端端正正放整齐。

铺好被子上床去,小被暖和盖身体。

闭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闹睡午觉。

房间里面静悄悄,一觉醒来精神好。

2、教幼儿把小鞋子放整齐。教师边念儿歌《小船靠岸》边引导幼儿把鞋子放整齐。

小鞋小鞋像小船,离开小脚要靠岸。

快快划呀快快划,谁的小船先靠岸?谁的小船靠得好。

3、启发幼儿将脱下来的衣服叠整齐,教师边念儿歌《折叠衣》边教孩子叠衣服。放平衣服对整齐,先将“两袖”向前抱,再把“腰儿”弯一弯,看看是否叠好了。

裤腰对裤腰,裤脚对裤脚,中间折一折,裤子就折好。

找呀找,找呀找,袜头、袜口找朋友,找到朋友反跟斗。

4、学钻被,盖被。可让个别幼儿示范正确方法:掀开一侧被子,躺下后双脚伸直,将掀起的被子盖在身上,盖好被边、被角。教师念儿歌幼儿跟儿歌《钻被窝》做动作。

先开一扇门,躺下把脚伸,

小门关关紧,闭上小眼睛。(以上这些活动,还可以结合幼儿午睡生活环节进行)。

〈三〉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开展“赛一赛”的游戏(比一`比,看谁叠得快。比一比,看谁摆得快。比一比,看谁钻得快)。并进行鼓励和表扬。

(2)在活动之余继续进行练习,让幼儿逐渐熟悉并巩固这些方法。

幼儿园社会教案5

活动目标:

1、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2、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

3、会用各种形式表达对乐音和噪声的感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知道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

物质准备:录音机、录有噪声和乐音的音带、笔,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等工具和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乐音和噪声.

(1)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里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2)幼儿自由议论之后,请他们说说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

(3)放录音,请幼儿听听小鸟的叫声,说说听这种声音的感觉。

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音乐叫做乐音,把那种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做噪声。

二、区别乐音和噪声。

(1)请幼儿听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的录音,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

(2)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声。听到乐音时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示,听到噪声时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示。

(3)请每一位幼儿自选一种乐器,尝试发出乐音。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发出乐音的。

(4)教师用一种乐器演奏出两种声音,请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为什么同样的乐器,演奏同样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小结:美妙的乐音放大音量后会变成噪声。所以平时我们要控制音量,不要把乐音变成噪声。

三、了解噪声的危害。

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噪声?你们喜欢噪声吗?为什么?

四、创造安静的环境。

(1)噪声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声呢?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如在圆形卡片中间画上嘴和手指;在长方形纸

上画上睡觉的小朋友,然后插上小木棍做成标牌,在圆形卡片上贴上“静”字等。

延伸活动

幼儿把自己设计、制作的各种“安静”标志贴到(或插到)适当的地方,如午睡室、医务室、图书室等处。

观察记录:

活动课“乐音与噪音”中,我问:“噪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伤害?”子浩大声的回答:“人听了,睡觉的时候睡不着,还有耳朵会聋的……”。子儒不等子浩说完就抢着说:“还有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不能大声说话,这样别人就听不清楚。”我接着问:“我们应该怎样做,来减少噪音呢?”我特地请子儒回答,她很高兴的回答:“我们讲话的时候要轻轻,别人在讲话时不能插嘴。”我笑着说:“那刚才子浩在讲话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她红着脸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

可见,他的行为还不是完全受意识的控制。因此我认为单单只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环保行为的培养。我们老师必须要重视其他环节,关注其他环节中出现的事,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学到的环保行为得到实践,让幼儿们在实践中取得有益的经验。从而体现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的真正含义。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噪声,如:大声地讲话、发出尖叫声、音乐活动中杂乱的敲击声等,而且劝阻效果甚微。在我们的生活中,噪声也无处不在,教育幼儿区分乐音和噪声迫在眉睫。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们必须使这样抽象的概念化的知识化为具体形象的游戏。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围绕这个重点,启动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听、用动作表现、用手画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儿充分理解,同时还让幼儿从自己发现中来理解噪声的危害,并共同来参与环保活动,使环境意识深入幼儿的心田。

幼儿园社会教案6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学习看表格菜单,并能根据菜单进行匹配买菜。

2、通过帮胖阿姨买菜,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表格菜单一张。

2、幼儿操作材料一份,浆糊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每天爸爸妈妈都要烧很多好吃的菜给你们吃,这些菜都是从哪里买来的呀?(菜场上买来的)是呀,菜场上有许多不同品种、营养丰富的菜,我们宝宝吃了才慢慢地长得高、越来越聪明。可是,今天有个胖阿姨身体有点不舒服,不能上菜场去买菜,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买菜,你们愿意吗?你们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二、学习看表格师:那胖阿姨到底要买些什么菜呢?这里胖阿姨给你们开了一张菜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出示菜单表格)师:唉,这是一张表格式的菜单,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意思好吗?先来看第一行,一个红色的椭圆形,胖阿姨说它代表要买红颜色的蔬菜,右边的数字3,告诉我们要购买的数量是三种,所以第一行告诉我们的是:要买绿颜色的蔬菜三种。(请个别——集体重复再说一遍,巩固对表格的认识)谁来说说第二行要买什么颜色的蔬菜,一共要买多少?(请个别幼儿来回答,然后请大家说说对不对)第三行、第四行、第五行同前。

三、学习买菜师:现在我们来买菜(出示蔬菜图片),这些菜你们都认识吗?一起说说看,有红颜色的辣椒…….胖阿姨给我们每人准备一只篮子,你们把买好的菜放在篮子里。胖阿姨说你们不能随便买菜,一定要按照菜单来买,所以呀你们一定要看清楚菜单上要买什么颜色的蔬菜,是多少,好吗?

四、幼儿买菜师巡回观察指导,关注幼儿是否按菜单买菜,帮助幼儿理解表格菜单。

五、收拾整理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检查买的对与错,并表扬大家今天你们为胖阿姨做了一件好事,你们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六、活动延伸:

师:今天你们为胖阿姨买了一蓝子蔬菜,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也来开一张菜单,去买买菜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节让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肥胖”这一社会性问题的语言课。其目标主要有通过交流,了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增加喜欢运动的情感。

活动开始,我用一只身体瘦弱的玩具小白兔引出了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瘦弱兔子肢体的灵活,运动的重要性。接着又以小故事的形式:“后来,这只瘦弱兔子不喜欢运动了,每天吃了睡,睡了吃……”随后出示了胖胖的兔子,让幼儿进行观察,并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己有的知识,大胆表述太胖的一些不利之处。从而引起了幼儿的同情心,在为胖胖兔减肥想办法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畅所欲言,不仅把老师或父母,媒体上了解的一些关于减肥的方式方法都讲述出来了,还能讲出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一些感情。孩子讲出了各种运动方式:跑步,跳绳,走路,转呼啦圈……在帮助胖胖兔出主意减肥后,便一起观看了故事课件《胖胖兔减肥》,让幼儿在精彩的画面下完整的欣赏了一遍故事,给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做了一次梳理。知道运动是一种非常好的减肥方法,同时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知减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而让幼儿明白要想做好一件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同时要付出努力。最后又通过探索球的多种玩法,增强了幼儿的喜好,使幼儿对运动产生了强烈的欲望,懂得了同伴间的交往,互帮互助的精神。

在最后的环节中,从故事拓展到孩子的生活,结合孩子喜欢的体育活动,激发了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孩子坚持不懈的品质,同时也教育幼儿要经常运动,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健康。

幼儿园社会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角色表演来理解故事情节,培养诚实的美德。

2、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能勇敢地承认错误,仍然是个好孩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能勇敢地承认错误,仍然是个好孩子。

活动难点:通过角色表演来理解故事情节,培养诚实的美德。

活动准备:

挂图60—25。

活动过程:

一、老师讲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看挂图,老师逐图讲述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故事里的孩子叫什么名字?他们在谁家里?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在玩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列宁是怎么做的?他后来又是怎么改正的?

3、教师小结:故事里有个小男孩叫列宁,他们在姑妈家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在玩游戏的时候列宁不小心碰到了桌子,花瓶打碎了。列宁回到家里把打碎花瓶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个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了姑妈的回信,说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二、请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情境。

1、教师:小朋友谁愿意来扮演列宁和他的小伙伴呢?

2、幼儿上前表演,老师做旁白,并指导幼儿适当地做动作。

三、请幼儿仔细体会列宁当时的心情。

1、刚才有许多小朋友扮演了列宁,当列宁说:“不是我”的时候,他有什么感觉呢?引导幼儿回答。

2、老师小结:列宁回答的声音很轻,因为他感到很内疚。

3、当列宁写信向姑妈承认错误之后,他又有什么感觉呢?

教师小结:列宁承认错误之后,他得到了姑妈的原谅,觉得心里舒服多了。

四、结合幼儿生活,让幼儿谈谈自己的经历,引导幼儿在做错了事情的时候要勇于承认。

教师:小朋友你们以前说过谎吗?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经历的真实的想法。

教师小结:教师根据孩子平时在园的个案进行小结。

教师:谁能告诉我,小朋友能不能说谎话呢?小朋友,你们想做一个诚实的小孩子还是一个说谎的小孩子呢?为什么?(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讨论。)

教师小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犯错误的时候,只要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努力改正,就还是个好孩子。不过我们不要故意去做错事情哦!

幼儿园社会教案8

一、设计初衷

三八节亲子活动时,消防队员的精彩表演给我们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朋友非常想了解消防队叔叔帽子、衣服及工具里的秘密。有的小朋友也很想和消防叔叔成为好朋友。生命安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课,带着好奇、带着问题,我们走进了消防队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消防队员的工作,培养对消防队员的敬意。

2、了解简单的火灾防范知识,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

三、客座教师:

沈明第(消防队中队长,以下简称“沈”)

四、活动对象:

中班

五、活动准备:

联系消防队,与中队长商量幼儿活动内容

六、活动过程

(一)出发前老师说明前往的目的地,并提出注意事项。

(二)中队长主持活动。

1、参观消防队(1)沈:小朋友,我们的房间和你们家里的房间有什么不t-样?

幼:房间很整齐,被子叠得像凳子,真干净、真漂亮。

(2)沈:是的,消防员叔叔的房间要整洁、简单,一些生活物品要自己保管好,衣服要放在床边,有事时可以马上穿好,而且速度要快。

2、介绍消防员叔叔的衣服和帽子。沈:你们看,这两套衣服有什么不一样?

幼:颜色不一样。

(1)介绍衣服种类:我们消防员的衣服分为两种::救火的衣服为黑色,救人的衣服为红色。

(2)介绍消防车类型(边看边介绍):一种车是放消防队救火的器材及用具的,一种车是让被救出来的伤员休息的。

(3)介绍消防工具:在电视里你们看过消防队员救火吗?幼:看过。

沈:救火时,他们用到些什么工具?

幼:梯子皮管、灭火器……

(4)介绍常用消防毛具。

①防火罩:是消防员叔叔在救人时,用来保护自己的。

②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没有受伤的人。

③三脚架:人掉到井里,可以用三角架把他拉上来。

④担架:用来把受伤的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⑤撬锁工具:紧急时撬锁用的。

⑥防火衣:为了保护消防员叔叔不被烧到

⑦水枪:灭火用的。

3、分析归纳引起火灾的原因。

沈: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会发生火灾呢?

幼:因为有的小朋友还小,不懂事,喜欢玩火,一不小心就着火了;有的大人吸烟后烟头不灭,随地乱扔也会着火;闪电打雷也可能会引起火灾;家里烧开水时,忘了关煤气灶,也会引火灾;放烟花爆竹时不注意安全,也会引起火灾……

沈:是的,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人们用火不当,有的是用电不当,有的是雷击等自然现象。为了避免火灾,我们要做到不玩火、不玩电,防止火灾。

4、讨论火场逃生自救常识:万一发生火灾该怎么办呢?

幼:赶快逃跑;用水扑灭火;打电话给消防员叔叔。

沈:现在叔叔给你们简单讲讲几种逃生的方法。

(1)一旦身受火灾威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匍匐爬行,最好用打湿的毛巾、口罩蒙鼻。

(2)如果楼层已着火燃烧,但楼梯尚未烧断,火势并不十分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冲盔

(3)如各种逃生的路线被切断,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时可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

(4)如无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威胁严重,被迫跳楼时,可先向地面抛下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

5、幼儿模拟体验火场逃生:幼儿在听到“着火了”警告后,在消防叔叔的带领下每人拿好一条毛巾在水里浸湿后捂在鼻子上,快速匍匐逃离。(根据幼儿的表现,消防叔叔提出发现的问题和改正的方法)

6、了解火警电话“119”。

沈:如果你们发现火灾会怎么做?

幼:打电话给消防队。

沈:那这里的电话号码你们知道吗?

幼:1 19

(三)小结。

师:沈叔叔发现小康爱绿幼儿园的小朋友很聪明,今天学习了很多有关消防的知识,你们回家后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能懂得更多的消防知识,好吗。

七、活动成效

生命不保,谈何教育,安全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将孩子们带到消防队实地参观,模拟演习,孩子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们相信,当孩子长大成人,他们一定不会忘记小时候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幼儿园社会教案9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到了,小朋友们由于怕冷,早上都不愿起床,很迟才来幼儿园,我设计这个活动,让孩子们愿意过冬天,感受冬天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并拢,轻轻向上跳。

2、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感受游戏的快乐。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乐意参加集体活动

难点:孩子双脚并拢向上跳

活动准备

1、放烟花的照片

2、各种纸做的小花,把小花按照不同的高度悬挂在教室里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们不怕冷

1、教师:小朋友们,冬天来了,你们怕冷吗?在冬天有什么好玩的运动吗?有什么取暖的好办法吗?

2、 幼儿自主交流,说说冬天做什么不怕冷,想想在冬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情。

二、游戏《放烟花》

1、小朋友们真历害,在冬天我们都不怕冷,为了表扬你们 ,老师都你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名字叫:放烟花。

2、 教师给小朋友看放烟花的照片,让幼儿欣赏放烟花的情景。

3、 幼儿跟着教师念儿歌《放烟花》

4、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5、 幼儿玩游戏若干次,教师提醒幼儿无论是跳还是落地,双脚必须并拢,轻轻落地,身体保持平衡

三、比比谁的烟花放的高

1、教师: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烟花放的高,能摘到教室的大红花

2、 幼儿继续玩游戏,在跳起来时尝试伸手摘花

延伸活动:

讨论:还有多少花?大家在冬天还可以怎么样去运动让自已快乐起来呢?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在游戏活动中都表现的很活跃,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成功的,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幼儿发展方面,我平等的对待孩子们,让孩子们的有了适度的自由空间,比如让孩子们自由交流。我们准备的材料让孩子们在玩的同时喜欢上烟花,在孩子情感方面得到了自主发展。在教师的角度来看,我以快乐为中心,让孩子们最大限度的去感受快乐。在师幼合作方面,我介绍游戏,并加入到游戏 中和孩子们一起玩,让孩子们更能感受到一起游戏 的快乐。这节课中在给孩子们玩游戏 中,如果我能去适度的表扬做的准确和摘到花的孩子,可能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幼儿园社会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训练爬、跑等动作技能。

2、练习遇到火险时的知识,知道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地垫4组平排摆放在跑道上、盛满水的塑料盆4个摆放在地垫前、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摆放在塑料盆前,小锤子4个,鼓4个摆放在终点。

2、幼儿排成四路纵队。

3、课前已看过火警演习的录像。

4、自制玩具:红绿灯各一盏。

活动过程:

准备活动——红绿灯

今天天气真好,我要成立一个小车队,选一些身体很棒的小司机来和我一起开车到公园去玩。我们先来锻炼一下身体好吗?

(1)听音乐,带领孩子做上肢、下蹲、腹背、体转、跳跃等动作。

(2)开展游戏活动《红绿灯》,表扬遵守交通规则的优秀驾驶员。

游戏活动——我是小小消防员。

玩法:

把幼儿分成2组,当幼儿听到鼓声时,每组第一名幼儿迅速跑到毛巾处,拿起一条毛巾,跑到盛满水的容器面前,把毛巾沾湿后捂住嘴巴和鼻子,趴到地垫上匍匐前进,到达终点后用锤子敲一下小鼓,下一名幼儿再开始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个组员都要在听到鼓声后才能出发。

2、必须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在地垫上爬行。

延伸活动:

可在游戏后开展真正的防火演习活动。

幼儿园社会教案11

活动目标:

1、能感知水果特有的香味。

2、愿意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1、不同香味的水果(葡萄、鸭梨、哈密瓜、香蕉),洗好或切好各装一盘,分别放入4个魔术盒中。

2、教师扮演魔术师。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玩游戏的兴趣。

教师扮魔术师,告诉幼儿魔术师请大家用鼻子闻一闻,猜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

2、玩“闻一闻”的游戏。

出示一个魔术盒,闻一闻是什么水果的香味。

打开魔术盒看看是否说对了,请幼儿品尝。

逐一出示魔术盒,用同样的方法,感知水果的香味并品尝。

3、小结:水果有自己独特的香味。

活动建议:

1、魔术盒里还可以放入其他水果(可请幼儿帮助收集l一2种),放置自然角,让幼儿继续感知水果的香味,教师要每天打开盒子看一看,避免水果腐烂。

2、在吃点心时,若有水果,可让幼儿先闻一闻,猜猜是什么水果,再品尝。

活动评价:

1、能大胆地讲出自己闻到的结果。

2、能辨别l一2种水果的不同气味。

幼儿园社会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理解活动区大小与容纳人数的关系,重难点是在游戏中学会遵守活动区域人数限制的规则,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尝试用协商的方法调节人数。

目标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解决场地大小与人数多少的冲突,用协商或主动谦让的方法调节人数。

2、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大型玩具小火车一辆,纸盒做的山洞4个,大灰狼头饰一个。

2、大班幼儿3名,1 人在火车头扮演司机,1人在火车上扮演乘务员,1人扮演大灰狼。

活动过程:

游戏“小兔乖乖”。老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

1、以游戏口吻,告诉小朋友:“今天妈妈带你们坐火车去旅行,火车上每节车厢只能做4人,如果哪节车厢超过4人,火车就开不动了。”兔宝宝自选车厢,当一节车厢的人数过多而拥挤时。司机和乘务员要及时提醒“乘客”,互相协商,调换车厢,解决拥挤问题。

2、火车到站了,兔妈妈带着小兔在草地上采蘑菇时,“大灰狼”出来了,兔妈妈招呼兔宝宝们快钻进山洞。没有钻进大小合适的山洞的小兔就会被大灰狼捉住。

3、组织幼儿讨论:

1、问:“火车为什么开动了?怎样乘坐火车才合适,火车才能开?”

2、问:“那只小兔为什么没能钻进山洞?这个山洞人多了挤不下去,应该怎么办?”

[点评: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幼儿再次活动积累经验。]

3、教师:

教育幼儿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要学会谦让,学会协商的方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活动延伸:

幼儿分组玩开火车或开汽车的游戏,巩固强化初步建立的规则意识。

日常教育活动渗透:

幼儿在区角活动、游戏中引导幼儿协商解决人员调配问题。

创新方法与策略: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学习掌握规则,寓教于乐。

幼儿园社会教案13

教学目的:

1.了解睡眠时要注意的事项(不蒙头、不蹬被子、不趴着睡、不放东西到嘴巴里等)。

2.培养按时睡觉和使用正确睡姿睡觉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摇篮曲音乐。

2.幼儿用书。

3.“娃娃家”游戏玩具若干组。

教学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在摇篮曲的音乐声中做动作进入活动。

(1)教师:听,宝宝要睡觉了,让我们抱着宝宝轻轻摇一摇吧!

(2)幼儿抱着娃娃跟着教师一起做摇宝宝睡觉的动作。

2、与幼儿谈论睡觉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教师:宝宝睡着了,我们应该怎样去照顾宝宝呢?

(2)幼儿开始讨论,如果幼儿回答不出,教师可以提示幼儿:宝宝蒙着头睡觉好吗?宝宝一边吃东西,一边睡觉好吗?

(3)教师:为什么蒙头睡觉、边吃东西边睡觉都是不好的睡姿呢?

(4)教师引导幼儿知道这些不良。睡眠姿势带来的坏处:睡觉时j蹬被子会使身体受凉;蒙头睡觉和趴着睡会使呼吸不通畅;一边吃东西,一边睡觉会呛到自己。所以小朋友在睡觉时一定要注意哦!

3、幼儿看书,带领幼儿朗读并学习儿歌。

(1)教师:书上有一首儿歌,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2)教师朗读儿歌后,就书中的内容对幼儿进行简单的提问。

(3)师生一起朗读儿歌,并鼓励幼儿自己念一念。

(4)教师:这首儿歌告诉我僻保持正确睡眠姿势的重要性。其实,按时睡觉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小朋友晚上要在9:00以前睡觉,这样第二天才会有精神。

4、幼儿玩“娃娃家”的游戏,在照顾娃娃的过程中加深对正确睡姿的印象。

(1)教师:现在我们来玩“娃娃家”游戏吧!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家的娃娃被照顾的最好。

(2)教师组织幼儿分成若干组玩“娃娃家”游戏,并在巡视的过程中对游戏进行指导。

小百科:睡觉,一般是指人类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

幼儿园社会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不同叫声、动作及爱吃的食物。

2、能够伴随有节奏的语言模仿小动物,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小狗、小鸡、小鸭、小羊等小动物头饰及它们爱吃食物的图片。

2、《喂喂小动物》PPT。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邀请信。原来动物园里的饲养员阿姨要出去办事,没有人照顾小动物们。饲养员阿姨发来邀请信,邀请小朋友们帮助她,照顾小动物们,喂小动物吃饭。

(2)师:走我们去动物园。

(二)过程:

1、播放《喂喂小动物》PPT第一部分(逐图出示),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动作,知道小动物们爱吃的食物。

(1)师:动物园到了,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些小动物吧。

(2)师:有谁认识这只小动物呢?它是怎样叫、怎样走路的呢?谁来学一学?

(3)师:谁知道它最爱吃什么?

(4)小结:小花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小小鸭,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小山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宝贝们,太棒了。我们知道了小动物爱吃的食物,我们一起去喂喂小动物吧。

2、游戏《喂喂小动物》,鼓励幼儿大胆运用有节奏的语言模仿小动物,体验游戏的乐趣。

幼儿自选一个小动物头饰戴好坐到小椅子上。老师将各种食物图片摆在桌子上,一边敲小鼓,一边又节奏的说:“小花狗,汪汪汪,请问你想吃什么?”头戴小花狗头饰的小朋友就站起来学小狗走路,一边走一边说:“小花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然后从桌子上拿出骨头的图片回到自己的椅子上。

反复游戏多次,请幼儿分别模仿动物,找出小动物最爱的食物。

3、播放《喂喂小动物》PPT第二部分。

(1)师:饲养员阿姨,回来了,快听听她是怎么说的吧。

(2)师:太高兴了,饲养员阿姨很满意,我们照顾的小动物,她说我们都是合格的动物饲养员了,欢迎我们经常去动物园帮忙。

幼儿园社会教案15

一、教育目标:

通过游戏、谈话熟悉老师,增进对老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二、活动准备:

一些教师关心孩子的情景录像。(如:安慰孩子,带孩子活动)

班上老师的照片各一张,各种手工制作材料。

歌曲《我的幼儿园》

三、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老师的单人录像)

T:你们看到谁?(×老师)她们是哪个班的老师?有几位老师?

T:老师在干什么?

T:你们喜欢不喜欢这些老师?为什么?

(二)引导幼儿说:老师还帮小朋友做了哪些事?

T:老师还帮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情呢?

如果你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三)操作活动“送给老师的礼物”。

在音乐伴奏下请幼儿为自己喜爱的老师做礼物。

四、亲子活动:

家长根据老师的外貌特征,平时行为等进行描述,让孩子猜一猜是哪位老师,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自己班上的老师。

五、活动评价:

通过提问让幼儿了解班上的老师,增进对老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1.你们班上有哪些老师?

2.你喜欢她们吗?

5.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五

1、培养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幼儿的劳动观念。

2、引导幼儿学会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

1、幼儿叠衣服图一张,幼儿扔衣服图一张。

2、幼儿穿衣图一张,幼儿找衣图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第一组图,教师根据图意讲故事。

图上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喜欢哪个小朋友?

你为什么喜欢第一个小朋友而不喜欢第二个小朋友?

2、出示第二组土图,教师根据图意讲故事。

第二个小朋友为什么哭呢?

我们小朋友早上来园应该怎么做呢?我们都来教他,帮助他好吗?

3、请一幼儿上来示范叠衣服。

4、教师讲解,教幼儿正确的叠衣方法。

6.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六

1、引导幼儿了解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

2、培养幼儿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图书,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让幼儿观看大屏幕,提问,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师:猫宝宝是从哪里出来的?幼儿:猫宝宝是从猫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2、让幼儿说一说哪些可以从蛋里出来?(鸡、鸭、鹅……)老师告诉幼儿从肚子里生出来的宝宝叫胎生,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叫软生。

3、在黑板上出示写有“十月怀胎”的卡片,让幼儿说一说十月怀胎是什么意思?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一点点变化的?

4、每个幼儿一本图书《奇妙的生命》,让幼儿自己欣赏,看一看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一点点发生变化的.?

5、让幼儿观看大屏幕,从书中找出宝宝是怎么一个月一个月长大的?(在书的14页、16页、17页)

6、在黑板上出示十张(十月怀胎)图片,请幼儿找一找第一个月什么样?第二个月什么样?以此类推,老师讲解。

7、让幼儿欣赏视频,观看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脐带有什么作用?(是一根生命的管道)

8、让幼儿欣赏视频,看看脐带是怎样剪掉的?几天之后,脐带就会自动脱落。

活动延伸:

老师再次讲解宝宝在肚子里的成长,让幼儿加深对妈妈的爱。

精彩推荐

7.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 篇七

关键词: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成因,策略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 各种关于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问题的报道、调查报告、论文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类杂志、报纸等媒介上,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关注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策略, 对于促进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促进教育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问题的提出

蔡迎旗等学者认为, “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自己留守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6周岁及以下的未入小学的儿童。[1]本文中的“留守幼儿”, 主要指广大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李幼穗指出,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它是指包括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在内的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2]亲社会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化行为, 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农村留守幼儿的父母双方或者单方长期外出, 不能对留守幼儿进行良好的“言传身教”的教养和必要的关心和爱护, 这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会产生非常重大的负面影响, 造成重要的亲社会行为问题, 因此, 研究留守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问题的原因及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留守幼儿存在亲社会性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

从留守幼儿的生活环境与幼儿生活密切的程度,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成因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幼儿、家庭、幼儿园、社会。

(一) 幼儿

相关研究表明, 幼儿自身的遗传基础、环境差异、激素水平以及气质差异都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艾森伯格的研究表明, 从人的生物学的角度来说, 的确存在一种利他个性, 这种个性的人, 如果从社会化的角度来说, 就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具体表现为:乐于助人, 乐于分享, 乐于与他人合作来完成任务。如果从性格的角度分析, 性格开朗的人一般亲社会行为较多, 而性格内向的人一般表现为较少的亲社会行为。因此, 留守幼儿的生理因素对其亲社会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 家庭

从幼儿家庭成员来看, 主要包括父母、祖辈和其他监护人。首先, 是父母方面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的影响。由于父母外出打工, 与子女聚少离多, 难以对子女进行言传身教, 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模范榜样。子女从小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养育、教育、爱护, 进而淡薄了亲子依恋关系。儿童的早期教育阶段, 是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的最关键时期, 对幼儿的一生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与子女的长期分离, 不利于亲子依恋关系的形成, 对幼儿的情感、认知、社会化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深远的。其次, 是祖辈或其他监护人监管不力的影响。据一项研究表明, 有72.5%的留守幼儿和其祖父母一起生活, 大概有10%与其外祖父母一起生活。[3]留守幼儿的祖辈监护人大多年过半百, 他们多数既要务农又要做家务, 生理水平和精力有限, 想带好孩子, 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祖辈和其他监护人大多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陈旧, 教育方法多来源于其生活经验, 传统的习俗, 有些甚至恪守封建迷信, 缺乏科学性。

(三) 幼儿园

从留守幼儿在幼儿园的交往对象上可以从同伴、老师及幼儿园环境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 在同伴交往方面, 大量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幼儿与同辈的交往具有以下特点:时间多、空间广、地位平等、放任自流。农村留守幼儿每天大多数的时间与小伙伴相处, 同伴之间互相影响很大。但是留守幼儿由于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 祖辈自身的生理条件的限制, 无法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 大多数的临时监护人, 采用溺爱的教育方式, 对其教育多采用放任自流型, 对其和同伴之间的交往, 也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指导, 而留守幼儿由于自身各种原因, 缺乏对同伴的选择能力, 导致一些不良同伴对留守幼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些都不利于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其次, 家庭教育的缺失, 教师的教育功能上升, 对留守幼儿的影响较大, 良好的师幼关系将促进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反之, 将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再次, 幼儿园是否为留守幼儿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对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将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而不良的幼儿园环境将会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 社会

大量研究表明, 留守儿童的食宿、安全、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条件普遍较差,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认知、情感、行为、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问题。[4]尤其是亲社会行为方面存在重大问题, 社会对此负有重大责任。首先, 政府对留守幼儿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 颁布有效的政策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其次, 社会文化氛围影响。目前社会对留守幼儿的关注程度还有待提高, 社会急需形成一种关注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改善留守幼儿亲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一) 幼儿

根据杜威“做中学”的理论, 为幼儿提供亲社会行为的环境, 丰富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体验, 通过移情训练、归因训练、观点采择、组织游戏等训练培养幼儿关心、帮助他人, 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移情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儿童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 从而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的训练方法, 利用角色扮演、情境讨论和分享体验三种移情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移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李桂华提出, 可以利用榜样的作用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可塑性大, 模仿性强, 榜样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影响。[5]

(二) 家庭

父母意识到家长的角色不可代替, 尽量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 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父母应该有意识地与儿童讨论具有社交意义和利他意义的帮助、合作等问题, 并在讨论中通过价值澄清的方式提出自己对儿童的期望、对事件的评价, 从而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6]祖辈或其他监护人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转换教育观念, 树立代际之间应充分沟通的教育观念, 形成教育合力。

(三) 幼儿园

幼儿园可以从制度管理、幼儿教师两个层面促进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 制度管理

幼儿园要加强管理, 制定完善有关关爱留守幼儿的规定。首先, 开展家庭教育的知识讲座, 对祖辈和其他监护人进行指导培训, 转变其落后的教育观念, 提升其教育理念的科学性。其次, 可以采取混龄教育的形式, 促进留守幼儿自身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由于年龄的不同, 大龄的留守幼儿可以对低龄的留守幼儿进行照顾, 学会关心他人。而低龄的留守幼儿又会模仿大龄的留守幼儿, 这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促进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再次, 大力开展亲子活动, 增进留守幼儿和他们祖辈和其他临时监护人之间感情的交流和沟通, 由于留守幼儿的特殊的家庭情况, 父母的外出, 长期的分离, 亲子关系的淡薄, 对其情感认知等方面将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 而亲子活动的开展将会极大地改善这一情况, 增进留守幼儿与其监护人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和其监护人之间的沟通, 改变监护人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提高其科学性, 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2. 幼儿教师

首先, 幼儿教师要细致耐心地观察幼儿, 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不仅包括课堂上的观察记录, 而且还包括课堂外的记录。而课堂外的记录尤为重要。因为大部分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时间, 才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流露出最真实的感情, 此时, 教师细心的观察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还可以采取和留守幼儿谈心的办法, 表现出自己对留守幼儿的关心和爱护, 进而进行详细的记录, 并和家长多联系和交流, 形成家园共育的局面。其次, 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留守幼儿由于其特殊性, 很多留守幼儿在其社会性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情况, 教师应多关心留守幼儿, 针对其问题,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帮助, 例如有目的地和留守幼儿进行谈心、沟通和交流, 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让留守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关心;善于利用随机教育, 抓住一切机会对留守幼儿进行教育, 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 社会

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社会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 主要因素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

1. 政治

首先, 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各种有利于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政策, 为促进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的建设, 把有关留守幼儿的各方面的建设纳入到农村各方面建设之中。加强留守幼儿机构的管理, 提高其办园水平和服务条件。其次, 立法建制, 制定各种保障留守幼儿权益的法律法规, 给予留守幼儿法律层面上的保护, 完善有关留守幼儿机构的监督管理机制, 确保各项法规的有效实施。政府针对留守幼儿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 例如扩建农村学前教育的机构, 保证留守幼儿的入园率, 提高其覆盖范围;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支持鼓励民办幼儿园;大力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 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 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等等。

2. 经济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 减少留守幼儿数量, 减少因为和父母分离而产生的亲子关系淡薄等社会性发展问题。加大财政拨款和投入, 促进幼儿园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及农民工子弟幼儿园的发展, 充分发挥幼儿园作用, 弥补留守幼儿家庭呵护的缺失。

3. 文化

社会各个方面积极配合, 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文化环境, 提高社会各个部门对留守幼儿的关注, 提高全社会对留守幼儿的关爱意识。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 加大关爱留守幼儿的宣传教育。在社会中形成关爱留守幼儿, 促进留守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风气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蔡迎旗, 王清华, 杨慧玲.黄冈革命老区“留守幼儿”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6) .

[2]李幼穗.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2) .

[3]李金涛.农村“留守孩现象”亟待关注[J].中国改革:农村版, 2003 (6) .

[4]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 2002 (9) .

[5]朱止丰, 白丽华.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

8.幼儿社会学教案 篇八

关键词:自主游戏;社会性;游戏活动

社会性区域如娃娃家、儿童医院、理发店等永远是幼儿最喜欢的区角,在这里他们的生活经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他们会根据主题活动的不同产生新的游戏。我把它们称为幼儿的自主游戏,从而带动并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鼓励幼儿的自主游戏,大胆地将问题抛给孩子

中班主题活动《美丽的凤凰岛》,孩子在娃娃家中热火朝天地玩着旅游纪念品销售店游戏。天天扮演售货员,丁丁、乐乐扮演游客,打算购买贝壳纪念品。随后丁丁选择了一个海瓜子壳粘贴的小松鼠,乐乐也想要。“商店”里只有一个小松鼠玩具。两个孩子你争我抢,各不相让。售货员天天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天天看到站在一旁的我,向我求救。

我没有直接告诉他解决的办法,而是请他问问店里的其他同伴,看看有没有好办法。这时,店员瑶瑶发话了:“嗨,这还不简单吗?谁给的价钱高就卖给谁呗!”瑶瑶的话启发了天天,最后,在一番“竞拍”下丁丁最终得到了小松鼠。

在分享环节的时候,我又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只有一个物品,两位客人都想要,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孩子非常感兴趣,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可以互相谦让一下嘛”“可以请店员再做一个”等等。

通过全班小朋友的共同智慧,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的智慧不正是他们日常生活经验的重现吗?

二、操作材料渗透教育智慧,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小班“真好吃”主题活动中,有一节教育活动“三只熊的早餐”。活动的目标就是引导孩子们将物品按照大、中、小进行分类,并按照角色进行物品分配,爸爸用最大的,妈妈用中号的,孩子用最小的。乐乐、洋洋、宝宝三个小朋友选择了娃娃家,他们进入娃娃家以后,乐乐(能力表较强)先给他们分派好各自的角色,然后按照大中小来分配物品,乐乐:“我当爸爸,洋洋当妈妈,宝宝当孩子。咱们一会去选购东西,你们可别拿错了。”他们各自取了自己的东西,宝宝在拿墨镜时拿了个大的,乐乐大声地说:“不是这个,这是爸爸的,你是那个最小的,你是孩子嘛。”宝宝听了赶紧把手收回去,拿起了最小的,“爸爸,是这个吧。”乐乐点点头。三个人有说有笑地进行游戏,这些材料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这种看似简单的操作过程,需要计算、实际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初步培养他们间协商、合作。

三、教师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春天天气真正好”主题活动中,孩子在娃娃家玩春游的活动。孩子将好吃的、水壶等装到包里,戴好帽子,出发了。他们开始在娃娃家里兜兜转转,却没有再深入下去进行游戏。于是,我将盖电视的装饰布铺在地上,将好吃的放在上面,开始“吃东西”,烁烁问:“老师,你在干什么。”没等我回答,小雨抢着说:“这不是野餐吗?我和妈妈去爬山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们就将活动延伸到野餐,他们回到娃娃家,将桌布拿来,也把好吃的放在上面,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发挥了作用,能够照顾“宝宝”,先让“宝宝”吃饱,自己再吃,并且能提醒孩子注意安全。游戏的情景更加丰富,孩子玩得更有乐趣。

四、大胆尝试以物代物

娃娃家来了客人,妈妈要做饭,锅却找不到了,这可急坏了妈妈,“老师,做饭的锅没有了,怎么办?”我说:“去找一把呗。”“上哪找?”我指着教室说:“咱们教室这么大,你去找一找,总能找到的。”“妈妈”去了,到了美工区废旧材料的框子里扒来扒去,好像是打算找一找上次绘画剩下的小锅,可惜没找到。最后自己用一个圆形的饼干铁盒子当锅,炖了一锅汤,和客人美美的饱餐了一顿。游戏继续进行。

因此,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表现,引导幼儿不断地调整。

1.当幼儿开始自主游戏时,教师要“顺”

顺,即顺应幼儿的合理行为。在活动中,当发现幼儿没有根据教师预设活动进行游戏时,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想法调整游戏或是强迫幼儿继续游戏,而是观察与参与,顺应他们的想法并将调整游戏的权利交给他们。当幼儿用自己找到的新材料和新方法进行游戏时,游戏才真正转化为更适合幼儿的游戏。

2.當幼儿有想法时,教师要“启”

启,即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幼儿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在寻找适宜的材料时,教师通过适宜的启发和归纳,使幼儿零散的观点渐渐清晰。

3.当幼儿游戏受到局限时,教师要“推”

推,即教师主动参与活动推动游戏进入新高潮的契机。发现幼儿的游戏总停留在简单的游戏情景中,为了推动游戏发展,教师应当主动走进游戏,以游戏的身份来推动游戏,最终把游戏的经验内化成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2]王振宇.儿童社会化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上一篇:正确看待改革中的问题下一篇:排污池塌陷事故应急抢险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