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文化建设方案

2024-09-01

警务文化建设方案(共8篇)

1.警务文化建设方案 篇一

城市社区警务室规划建设方案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城市社区建设,推进城市网格化建设,强力推动公安机关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等“四项建设”深入开展,进一步提升全市城区社会面治安整体管控水平,根据全市城市社区建设要求,制定城市社区警务室规划建设方案如下。

一、总体建设思路

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合理布局城市警务室,加大建设投入,确保警务室建设与城市社区建设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布局、同步建设;进一步强化警务室警力、协勤力量配备,将有限的警力充实到基层社区,建立健全公安机关社区警务“警民联防、警居联管、警种联动”三联机制,将公安机关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向基层、向社区延伸,确保公安机关的触角伸入到最基层,使社会治安打防管控一体化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到最基层,实现我市城市社区“发案少、秩序好、社区稳定的目标”,进一步促进社区和谐,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组织领导体系

为切实加强全市城区社区警务室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城市社区工作办公室主任为组长,市城工办、市综治办、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城区三办一区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社区警务室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城市社区警务室建设的研究决策、指挥调度和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由公安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和街道(区)确定一名联系人组成,具体负责城区社区警务室建设的组织实施和业务指导工作。各相关部门、街道(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体系,进一步强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分工负责,落实措施,确保城市社区警务室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警务室建设标准

(一)警务室布局要求。城市警务室建设要综合考虑社区规模大小、人口多少、治安状况、警力数量等因素,科学划分警务区,规范警务室建设,原则上每个社区都要建设一个警务室,社区规模较少的(少于1000户),可以由临近2个社区共同建设一个警务室。警务室要求建在治安状况复杂、刑事案件高发、矛盾纠纷较多的地点,并尽可能与居委会相邻。对于城市新建社区,要在对社区进行规划的同时,确定警务室的位置和办公用房,对于老旧的社区,由三办一区党委政府会同住建部门负责选择合适的警务室办公场所。

(二)警务室建设要求。警务室办公用房应满足社区民警的工作需要。对于新建的城市社区,3000户以下的社区,警务室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3000户以上的社区,警务

室建筑面积要达到80-100平方米;对城市老旧社区,警务室办公用房面积原则上不低于50平方米。警务室要求配备有基本办公设施、有基本警务装备及个人防护器材、有适宜交通工具、有警务通讯工具、有信息化办公设备、有便民服务设施。警务室要有统一外观形象、统一标识、统一制度规定,设立警务公示栏、公布民警照片、姓名及联系方式,设置治安预警专栏等设施。警务室内部要有辖区示意图、民警工作职责等。同时每个社区警务室要建立自己的宣传阵地。

(三)警力配备要求。按照城市社区每5000人配备一名社区民警的总体要求,在规模较小、治安较为平稳的社区警务室,配备一名社区民警,在规模较大,治安复杂的警务区实行2名社区民警,并根据社区民警数量,按照1:2或1:3的比例配备专职协勤人员,即每个社区至少要配备2-3名专职协勤人员,配合社区民警开展社区管理工作。推动社区民警在居委会、村委会担任副主任,直接参与社区党务、政务、事务决策和管理,将警务工作纳入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促进治理力量、措施、手段在基层整合。

四、部门职责分工

(一)市城工办要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的协调、调度和综合指导,并将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综治工作考核。

(二)市财政局要组织各级财政部门将社区警务室建设工作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强化警务室建设的经费保障,并将警务室建成后的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市住建局要会同三办一区党委、政府根据各社区居委会的用房情况,做好警务室办公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同时对于新建城市社区,要在规划审批环节严格把关,对未按规定规划社区警务室的新建社区,原则上不予审批。

(四)市公安局要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的指导监督,负责警务室警务装备的配备,社区民警的配备,组织好社区警务室日常工作。

(五)市人社局要会同三办一区党委、政府做好社区警务室专职协勤人员的招聘和配备工作。

(六)城区三办一区要会同住建部门切实做好警务室的选址和基础建设工作,负责专职协勤人员的配备,确保警务室能够及时完成基础建设,尽快开展相关警务工作。

五、建设进度要求

按照建成一个城市社区,同步建成社区警务室的要求,结合我市城区和公安机关的实际,2015年底前,城区三办一区所属辖区至少建设2个标准警务室,2016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的60%,2017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根据2015建设进度,将建设任务细化如下:

(一)警务室选址(现在起到6月底)

各街道、区结合辖区社区的实际,提报警务室建设的社区,并组织对警务室的办公用房进行先期规划,确定好警务室位置和办公场所。

(二)警务室基础建设(7月初至9月底)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拟定建设的社区警务室进行实地勘察,进一步予以确定,公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设要求,组织对警务室的基础硬件进行施工建设,完成基础建设和办公设施的配备。

(三)警务室人员配备(至10月底)

社区警务室硬件建设完成以后,公安部门完善警务室的警用装备配备,科学调整警力担任社区民警,三办一区负责按照标准配备专职协勤力量,警务室正式运行开展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明确任务分工,合力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各自在城市社区警务室建设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按照部门分工,分兵把口、分步实施,同时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强力推进城市社区警务室建设

(二)加强沟通协调,建立部门协作机制。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各级综治部门为依托,会商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措施,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整体规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联系,定期调度协调工作,促进治理力量、措施和手段在基层整合。社区民警要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

强化社区治安方面的牵头组织协调作用,纳入“网格化”管理机制,有效将警务工作融入社区党务、政务和事务,形成内外结合、多元共治工作格局。要通过招聘义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招录辅助力量,整合治保、综治、网格管理人员等社区治安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治保会、平安协会、警民议事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和“红袖标”、“夕阳红”、治安志愿者、楼院长、社区工作者、义工等群防群治队伍,壮大社区自治力量。

(三)强化监督考核,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为全面落实城市社区警务建设措施、加快建设进度,市社区警务室建设领导小组将,定期对各街道(区)范围内社区警务室建设情况,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定期制发通报,对工作积极主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进度快、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表彰,对工作不重视,措施落实不力、进度迟缓的单位予以通报,由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说明情况,对没有完成建设任务的单位,实行综治考核一票否决。

2.警务文化建设方案 篇二

当前我区公安机关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广大民警的科技意识和素质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公安机关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公安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高。为此, 从科学的战略高度把握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全局, 突出主干应用的作用,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管理, 从宏观上建设整体格局和从微观上提高信息化技术手段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必然。这样才能推动警务信息化向更高层次的水平发展, 全面实施符合新时期公安工作需要的警务信息化战略。

一、规范管理, 科学规划, 实现警务信息价值最大化

警务信息化建设要保持健康的发展方向, 就必须有一个管理的抓手来把握。在信息化管理中应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以构建现代警务机制为契机,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 使警务信息化建设更为有序规范, 有利于科技对现代警务机制的支持和保障作用的发挥;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理制度, 明确各信息通信岗位的维护管理职责, 规范、细化有关系统和设备的维护程序和要求, 努力提高公安信息运行维护管理的整体水平;三是增加管理层领导的危机意识, 把危机管理的理念引入信息化管理中, 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 强化和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意识与自身管理水平, 不断强化警务信息化的管理工作。

警务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要坚持调查研究, 切实掌握本地区信息化警务的发展情况和资源状况, 及时了解公安工作的科技需求, 理清发展脉络, 组织拟定本地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要强调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奠定其法制基础, 保障规划的逐步贯彻落实。要注重规划的统一, 在掌握信息的同时要做到合理共享, 要将软件和硬件进行系统整合, 避免重复建设, 防止资源浪费, 努力提高规划的全面性、整体性和效益性, 发挥规划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二、构建警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战略框架

警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实现其科学合理的发展就必须搭建一个“大平台”。这个“大平台”就是整合各应用业务体系的一个综合性框架, 将涉及各业务领域的支干应用有机整合在一起, 从而更紧密地联系主干应用、业务应用和基层应用, 构成严密的警务信息化建设整体战略框架。一方面, 要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采集标准、运行机制和录入平台。要从提高信息采集的质量入手, 针对当前信息数据采集工作中存在的标准各异、分割管理、多头采集且重复交叉与应用脱节等问题, 全面规范、整合信息采集工作, 加强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管理, 科学界定信息内涵, 统一信息采集项目、录入要求和数据格式, 从而满足不断复杂多变的公安工作需要。另一方面, 要建设统一、集约的信息中心, 高度重视各级公安机关信息中心的建设, 真正把信息中心建设成为与现代警务机制相适应, 为有效推进信息化工作机制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三、进一步引入高新科技力量, 为警务信息化建设增添后劲

加强警务信息化建设, 必须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要加大引入科学技术, 努力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首先, 要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网络体系,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要在已建设好的覆盖公安机关各个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公安局域网基础上, 逐步向社区延伸, 向有关政府部门和其他政法部门延伸, 实现互联互通。同时, 根据公安工作的需要, 改造现有的不适应公安应用需要的网络, 全面建立公安信息网络。其次, 要投入科技力量, 开发统一信息应用平台。当前, 公安机关的信息业务应用平台都不统一, 应用系统五花八门, 这样必然造成各业务部门之间不能进行互访互通, 整体运行, 也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为此, 要利用现有的信息科技资源, 科才起着关键的作用, 没有人才就没有掌握和运用科技力量的主体, 信息就无法得到应用, 信息化的成果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 要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要充实和培养信息化专门人才, 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 建立一套灵活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制定人才引进计划, 按专业、层次结构需要, 有针对性地引进急需人才。要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 把一些“科班出身”和自学成才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利用起来, 调整到相应岗位, 解决急需。另一方面, 要鼓励广大民警学习、使用信息技术, 把信息技术学整合各业务条线的子系统, 开发出适应各项业务工作需要统一的信息应用平台, 集文字、数字、图像、语音于一体, 具有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等功能的操作系统, 提高公安工作的规范标准, 满足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

四、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满足警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3.警务文化建设方案 篇三

关键词:警务文化;文能办案;武能擒敌;警魂

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办学的主要目的是将每个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法律类人才,使学生成为具有“文能办案,武能擒敌”能力的人。要在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大力发展先进的警务文化,为培养优秀警务人员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有力文化支撑。警魂是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成才的必备精神心理素质,如果学生只是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素质,而欠缺警魂,最终只能成为“法律工具人”。警魂的塑造需要警务文化作为支撑。着力建设具有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特色的警务文化,为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对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警魂,文武兼备”是警务文化的根本特征。发展先进警务文化必须在内容上,要突出火热警务生活,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方法上,要融入到训练、授课、实习,延伸至任务一线,力图实现以文化力催生战斗力。加强警务文化建设,必须在完善警务化管理制度、铸牢警魂上下功夫。这既是发展先进警务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党和人民忠诚警察队伍的现实需要。要积极思考如何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手段,促进党文化建设理论宣传普及、深入人心。同时,要更好地传承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引导学生走好警旅人生。建设警务文化实际上是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之所在。

一、建设警务文化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

我国现在大多数省、区都拥有一所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在校学生总计有十几万人。当前,部分学生警务素质不容乐观,亟待提高。“警务素质缺乏症”比较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会处理人际关系,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对中华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言行不文明,举止骄横。以这样的人文素质,毕业后作为执法者应对复杂多变的执法环境,自然会有诸多困难。

二、加强大学生警务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警务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战斗力。

为了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国家及各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的主管部门必须引起战略层面上的重视:务必在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中有意识、有规划地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警务文化,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警务素质,这不但事关学生个人的事业与前途,事关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执法质量。为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完善现有的教育机制,使之与时俱进,以适应国家、社会、人们面临的各种考验及挑战。

(二)良好的警务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的发展进一步走向全面发展的时代。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警务素质的提高。学生警务素质的提高,既是全面发展的内容,亦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只是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警务素质,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识能力、文化教养,才是学生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标志。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不断由必然王国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攀登。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必须帮助学生发展出优良的综合素质以应付外界的挑战。

三、加强警务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警务文化建设。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色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警务素质教育,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出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有实战技能,既有高度的法律专业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大学语文、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警务素质教育提供制度平台。

(二)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警务素质。

“大学语文”是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开设的一门人文基础课程,讲课时间一般是一个学期,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是培养学生警务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语文”的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要着力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人文精神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和陶冶情操塑造人文的教育。“大学语文”应该从篇、章、字、词、句的教学提升到传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层面来操作。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并灌输人文知识,达到提升学生警务素质的效果。为达到上述效果,应该定期修改“大学语文”教材,有利于培养与灌输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文章应该首先在编选之列。

(三)在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要贯穿在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目前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大学法律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一般大约在70%以上,而且学生比较重视。如果在学生最关心,花时间精力最多的专业课程中贯彻和渗透了人文教育的精神,警务素质教育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强化“又红又专”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营造优良的整体育人环境,让整个校园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四)充分利用图书馆提高学生的警务素质。

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图书馆是信息密集的场所。那里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馆藏,而且有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优雅的学习环境。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缜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高尚,逻辑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大学阶段是塑造个人性格的最重要时期,学生很多重要的性格特征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图书馆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警务素质和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资源,必须年年持续不断地花费财力、物力更新、充实和加强。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管理干部和职工队伍。

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除了“教书育人”以外,“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要加强学校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态度,彻底净化和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一个教师教授一门课程,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对学生产生三种影响:第一是教师自身的形象给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第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给学生思维方法上的训练;第三是每一门学科都与社会、与人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对这种关系的理解,可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警务素质教育与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之一。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校园文化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警务素质;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书画展、摄影作品展、文艺演出等;三是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武术、摄影、舞蹈、合唱、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四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七)软硬件评估制度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非得经过八年或十年的持续投入方可小成。可以通过量化加强硬件建设,可以通过评估加强软件建设,可以参考国家评估“建设文明城市”的做法,对全国的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进行文化建设的定期评估,以此督促各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的文化建设。如果没有评估制度作保障,文化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或者只停留在口号阶段。评估是东风,而善于借助这股东风的院校将更有机会上档次上台阶。

(作者单位: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司法警察大队警务保障工作方案 篇四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最高院、省高院、市中院及省、市、区委政法委相关会议精神,确保此次专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使我院审判工作取得新成效,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紧扣“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工作要求,以提高警队执法能力和保障水平为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警务保障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司法警察队伍,为我院机关安保和审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警务保障。

二、组织领导

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警务保障任务,警队特成立了警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姚明华、范学峰、巡警大队负责人、高塘岭派出所负责人

成 员:

范学峰(负责提讯押解)

马 京(负责温检保卫)

李 硕(负责现场协调)

三、警力配置及工作职责

此次专案共调配警力69人,其中法警39人,公安干警30人。具体安排如下:

(一)望看提押(08:00就餐,08:45集合,08:50出发。)

负责人:姚明华

人犯编号

人犯姓名

负责警员

乘坐车辆

王立波

严 维、张品(雷锋)

666警车

(司机:甘棣杰)

梁灿明

陈 杰、倪江勇

任 栋

周盛锦、郑 帅

刘 城

易 雄、郭鹏宇

656警车

(办公室司机)

周 斌

钟 泽、楚小平

曾 志

曾 科、谢 赛

柳 强

黄 淼、周锦文

刘渡江

余汝谱、王 雷

卢铁伟

徐志红、李业鑫

检察院警车

(检察院司机)

周剑文

周 坤、洪 磊

李则宁

李博柱、程 瑶

李曙光

张 凯、黄 越

杨沧余

丁展鹏、滕源聪

备注

望城看守所提押人犯所需警车及驾驶员协调公安负责,李硕、李业鑫分别负责两台车辆人犯押解相关事宜。

(二)安检保卫(负责人:马京)

任务区域

人员安排

安检值班

周为、陈俊杰、刘赫、胡慧

大厅值班

李媚

旁听温检

马京、黄胜、刘琳、龙云佳

法庭保卫

巡警大队巡警20人

外围警戒

派出所干警10人

证据传递

范学峰、李硕

备 注

庭审期间全体干警(含公安配属人员)的饮水、就餐由应急机动人员保障。

四、有关要求

1、服从安排,步调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按时到岗到位;

2、着装规范,警容严整(参与提押、值庭人员一律着夏执勤服,带大檐帽,穿黑色皮鞋,配警用八件套;参与安检保卫人员一律着夏执勤服,穿黑色皮鞋);

3.公安派遣人员需8时40分之前到达我院并指派相应的带队领导;

4.严守纪律,认真履职,在值庭期间不得随意走动,大声喧哗,人员一律不得私自离开审判区域,值庭期间手机处于关闭或振动状态;

6、严格树立爱装管装意识,确保装备无丢失、无损坏;

7、值庭规则规定的其他要求。

司法警察大队

5.警务文化建设方案 篇五

美丽的布尔津,一个拥有人间天堂喀纳斯的地方。小城中,宽阔整洁的白山布广场,繁华热闹的河堤夜市,别具特色的欧式建筑,四季如画的梦幻景色,各族群众幸福欢乐的笑脸,聚合成一幅和谐、平安、团结、奋进的壮美画卷。纯朴、智慧、勤劳的布尔津人,用友爱、互助、奉献的行动,共同铸就了一座和谐之城、平安之城。

推进警务战略 打造平安布尔津

--布尔津县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

暨城镇“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纪实

2012年以来,在阿勒泰地委、行署的正确决策部署下,布尔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区三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激情,继续谋划着巩固自治区平安县创建成果、争创自治区优秀平安县、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的宏图方略和创新之举。县财政投入1960余万元优先保障政法综治维稳经费,占县财政收入的13.15%。其中投入887万元用于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协警招录、城镇“网格化”巡逻防控常态化建设等工作的保障经费,为全力维护布尔津县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布尔津县委、政府结合实际,在平安建设工作中,走出了一条以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和城镇社会面网格化巡逻防控为核心的“平安之路”。

加强基层警务室建设

筑牢社会治安防控基石

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暨城镇“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纪实

警务室建设是推动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途径。布尔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召开常委专题会议,对警务室建设、网格化巡控、协警招录、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会议决定,资金全额保障,软件、硬件并重,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建设农村(社区)警务室。今年,全县67个村(社区)新、改建警务室37个(其中村31个,社区6个),借助村委会办公阵地设臵30个。新建24个警务室预计7月下旬全部投入使用,利用村(社区)办公室、旧校舍、租赁的43个村(社区)改建警务室已全部投入使用。布尔津县城镇社区警务室按照“一警三协六民兵”、农村警务室 “一警二协六民兵”的人员配备标准,招录了协警141名。

强化警务室装备建设,投入240余万元,为67个警务室配备了办公桌椅、文件柜、电脑、对讲机、报警服务电话、二代身份证阅读器、警棍、手铐、防刺服、防割手套、头盔、盾牌、电磁炉、电热水器、电饭锅等相关办公设备、警用装备及生活用品,警务室实行全天24小时备勤,驻村民警、协警、民兵扎根辖区全面开展服务基层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开展巡逻防范、管理实有人口、管控重点人员、查处非法宗教活动、及时发现并果断处臵各类违法犯罪和群众性事件等七项工作。警务室推行勤务工作制度,制定了协警工作职责和考核管理办法,建立了实有人口管理、情报信息线索传递、群防群治组织安全防范、治安管理、服务群众工作、流动人口、接报警等台账,从而使农村(社区)警务室真正成为“一线服务点、一线情报点、一线观察哨、一线执勤点”。警务室工作开展以来,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群众的切身

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暨城镇“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纪实

利益,及时消除社会不安全隐患,为确保辖区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老百姓赞喻为“维护稳定的桥头堡、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警民关系的晴雨表”。

(同期声 ×××村民:“现在我们村里有了警务室,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办事,极大稳定了我们村的社会治安秩序,感觉村里安全多了。”)

(同期声 ×××村党支部书记:“县上把警务室建到了我们村里,民警在村里上班,村民递个户口申请,解决个邻里纠纷,方便多了,民警、协警、民兵走村串户搞安全防范,村民安全感强了,村里的案件也少了,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

巡逻防控网格化

构筑百姓平安网

为了布尔津城镇“网格化”巡逻防控机制建设全面开展,布尔津县成立了“网格化”巡控工作领导小组,布尔津镇依托社区(村)的行政区划,将城镇划分为1个二级网格、7个三级网格、119个网点,绘制了二级、三级网格巡控示意图,群防群治队伍706人,在全县范围内形成面、线、段、点结合,巡、查、控并举的网格化防控机制。

在“面”上,协调协警30人、武警20人组建徒步巡逻队,配备了4辆巡逻车辆,按照“1警3协2中卫”的要求,在城镇二级网格主要街道、河堤夜市、美食一条街等人员密集场所编成10个组开展昼夜交叉巡逻,采取白天以步巡为主、车巡为辅,晚上以车巡为主的巡逻模式,加大巡逻密度和频次,强化街面防控工作。

在“线”、“段”上,在城镇7个三级网格内,修建了15座治安岗亭,4处交巡警执勤点,设臵了17个巡逻路段,配备了7

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暨城镇“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纪实

辆巡逻车辆,从社区每个共驻共建单位各抽调1名干部,与社区民警、协警、治安巡逻员共计159人,按照“1协警1抽调干部1社区治安员”3人一组的要求,分成51个小组,按照“三定”(定人、定位、定责)要求,从早晨9点30分至凌晨零时,分三个时段,实行“三班三运转”、“一小时巡查圈”巡控模式,开展红袖标巡逻,夜间采取“人停车不停”,开展24小时不间断车巡,遇到突发事件,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暨城镇“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纪实

到达本级网格、巡区内任何位臵”的要求,确保了人民群众的安全。自城镇“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现场发现并制止摩托车盗窃、入室盗窃案件5起,上半年,全县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4.5%、15.6%,为群众提供救助、帮扶10余次,收到锦旗2面。

(同期声 社区居民:“我们县上执行“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以来,街面上的警察多了,见警率提高了,小偷小摸事情少了,我们老百姓感到更加安全了,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

强化治安岗亭建设

形成巡防堵控圈

每当夜幕初下,华灯初上,布尔津县城区内治安岗亭的警灯闪烁,公安民警、巡警、治安巡逻员和岗亭上的闪烁的警灯一同守护着这座西部边城的安宁,成为城区夜间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

为把警力最大限度地推向街头路面,为使治安岗亭切实发挥作用,布尔津县按照有利于预防和发现违法犯罪,有利快速形成巡防堵控圈的要求,对重点路段,重要部位、场所的治安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实地调研,通盘考虑,选址布点,在人口流动量大、治安状况复杂、出城路口、各中小学等重要路段建立治安岗亭15座,其中新建4座欧式木质岗亭,分别设臵在河堤夜市、客运站、县旅游宾馆对面、城西加油站路边。同时利用商贸城保卫室、全县中小学值班室、居民小区值班室设臵治安岗亭11座。新建欧式治安岗亭建立统一的外观标识,所有岗亭均安装了固定式警灯,配备了桌椅、对讲机、警棍、手铐、强光电筒等实战装备,真正做到了对城区的高密度覆盖,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见警率,对犯罪分子产生了强大的威慑作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警察就

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暨城镇“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纪实

在眼前,平安就在身边”。治安岗亭运作以来,直接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救助群众13人,为群众提供服务400余次。

(同期声 社区居民“这小小岗亭可算是发挥了大作用,每天吃了晚饭出来跳舞我都不急着回去了,相隔不远就可以看见街头的治安岗亭,不时还有巡逻队员骑着摩托车在街上巡逻,让人觉得很安全,我家老头子也不担心了”。)

加强自卫联防队组建 发挥群众自治自保作用 布尔津县从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局出发,精心组织,周密布署,认真实施在大型商场、超市、商贸城、美食一条街、河堤夜市、学校、幼儿园、医院、客运站等共有14个人员密集场所推行联防自保。

布尔津县完善了人员密集场所治安防控网络,县城镇派出所对辖区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全面排查登记,建立台帐,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了单位内部安全保卫机构,完善了内部治安防控设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建立了自保自卫联防体系,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结合我县商贸城、美食一条街等人员密集场所实际,采取建立自保组织、十店联防、相邻店铺守望、组建义务“红袖标”看护等方式,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防范,加强安全检查,配备了必要的物防设施和安保力量,并对每一个场所制定了相关单位负责,实行“单位化”管理。制定了防范应急方案,县各人员密集场所在派出所的指导下,落实场所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并对场所安全防范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和等级划分,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分别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方案,明确场所内每个人、每个商铺在每个时段的岗位、职责和任务,遇有警情有条不紊,联手

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暨城镇“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纪实

应对。不断加强演练,提高自卫能力,派出所负责对人员密集场所组建的自保组织、十店联防、相邻店铺守望、“红袖标”等群防群治队伍采取集中办班等方法进行自卫培训,组织演练,确保遇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报警。

布尔津县通过加强人员密集场所联防自保工作,预防和减少了人员密集场所违法犯罪活动,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提高了群众预防突发事件能力,保障了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

(同期声 县商贸城个体工商户:“我们这些卖菜的个体户,现在嘛,白天经营,晚上不收摊,货物没有丢失过,这个商贸城安装了16个监控探头,和公安联网,对我们经营的活动情况进行了24 小时监控,每天晚上10点钟后,这个市场进行全封闭管理,近年来,商贸城未发生过一起盗窃案件,我们做生意感到很安全”。)

6.建设社区警务室工作六法 篇六

社区警务在我省是一种积极的新生警务模式。针对社区警务工作的特点和各地公安机关的一些先进经验,满城县公安局给社区警务工作制定了一个预期的目标,就是以社区为依托,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把警察的专门工作同公众参与支持、警方的行政管理同社区自我治理、警方的警务防范同公民自我防范相结合,警方的行政执法资源同社区组织和社区范围内其他企事业组织的社会资源相结合,形成有效合作机制的警务模式,以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社区环境。为实现这个目标,满城县公安局积极推行社区警务战略,各警务室民警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探索出了许多符合辖区实际的工作法。其中建设社区警务室总结了以下六点工作方法:

1、勤于沟通,调查民意。结合入户走访工作,了解每个群众的职业、性格、心理等不同特点,从群众需求和兴趣入手,与社区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结对子、交朋友的方式,开诚布公,进行交流。通过了解群众的心声,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赢得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以每月的“警民恳谈会”和“相约警务室”活动为依托,广泛征求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报辖区治安警情,反馈群众意见建议办理落实情况,针对群众关注的社区热点问题,献计献策,交流解决意见办法,让群众代表充分了解各个时期公安中心工作,理解公安工

作,支持公安工作。尤其是在每月的“警民恳谈会”中,一些我们日常不能发现的治安隐患,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不良行为,居民朋友都能及时的指出,了解群众的思想也为我们下一步开展群众工作奠定了基础。

2、打乱常规,早出晚归。根据居民的生活规律,入户的时间往往和正常上班的时间相违背,我们上班的时候,居民家中无人,居民家中有人,我们就下班了。所以,我就打破常规的上班时间,中午11点半到2点开始入户走访,晚上6点半到8点半入户,在这两个时间段入户一是家中有人,二是居民不会太反感,三是树立了社区民警勤勤恳恳加班工作,深入基层的形象。要做好这项工作总的来说就是打好时间差,别人下班我上班,周六周日我加班。

3、依靠社区,群防群治。由于社区具有地缘性、人缘性、交往性、组织性、自治性的特点,公安民警必须深入到社区,警务工作必须融入到社区。充分调动社区组织资源的积极性,切实解决警民共治问题,将群众的自治力量和公安机关的强制力量紧密结合起来。主要采取每周召开一次例会的方式进行。社区民警组织,每周定期召开一次社区综治干部、治保主任、单位保卫干部、社区巡防队负责人参加的例会,通报一周治安警情,分析辖区发案规律特点,研究部署有针对性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有效落实防范工作;收集掌握重要治安情报信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落实社区维稳工作;以会代训,加强防范技能

培训,不断提高专职力量的治安防范能力。社区组织的作用在入户走访时非常突出。入户时只凭着社区民警一人,往往会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比如说,我在宝山集团家属院内入户时,大多的居民都是低保户,我向他们介绍说,我是新来的社区民警,到咱们这进行入户走访,调查民情民意。可有些居民不认可,说没在社区见过你,你还是让社区的来吧。从这点可以看出,社区的工作人员以及楼院长在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们对辖区居民的情况比较了解,有社区的工作人员或楼院长跟随社区民警入户,能够更节省时间更便捷,我大概算了一下在有社区的工作人员以及楼院长跟随的情况下,一次能如20到30户,同样的时间去,没有社区的工作人员或楼院长的陪同,一次只能入5到15户。数量的差距直接影响着社区警务工作开展的进程,可以说与社区的工作人员以及楼院长多联系就是打开社区工作的一把万能钥匙。

4、热情接待,上门服务。在派出所的工作基础上,已办完的各种证明、通知单、户口、身份证等代送居民户内,交到群众手中。这对社区民警工作来说,可谓举手之劳,又可顺理成章的进行入户调查,群众则会心存感动,今后有事找他,定会主动支持配合你的工作。在入户走访时,有些居民普遍反映城关派出所距离小区太远,而且有时候去办事由于对相关的手续和程序不清楚,往往不能一次办结,自成立警务室以来,社区民警就成为派出所与居民的一道桥梁,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形象,拉近了警察与

群众的距离,为支持社区警务工作,城关派出所对社区民警介绍或代办的业务,只要符合规定的一律快速办结,绝不让群众跑第二次,居民们都反映不用再跑冤枉路了,对待民警的态度也有原先的冷淡变得热情了。

5、严管严控,随时检查。行业场所的管理是社区民警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项目。在对行业场所管理时,将定期检查变成不定时的检查,经常进去转转,及时了解行业场所经营人的思想动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为其出谋划策,渗透合法经营的理念,消除其懈怠的思想,发现问题及时的更正,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要表明公安机关的立场,保护合法经营,打击违法违纪。从而将行业场所纳入我们的情报系统,为更好的防范奠定基础。

6、做好宣传,及时预警。宣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提高社区民警认知度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将宣传工作进一步细化,分为:法制宣传、形象宣传、政策宣传、警务动态宣传。法制宣传以社区去为基础,先期组织一批有文化、有素质、有责任心、群众工作能力强的人担当民间法制员,通过例会的方式进行培训,达到配合公安机关普法工作的效果。形象宣传是通过民警在日常入户、办公的时候,以警容严整、文明礼貌、微笑服务的姿态,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博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政策宣传是通过入户口头描述、发放宣传材料、电视广播等方法,告知群众公安局开展工作的内容和用意,使大家充分了解我们工作情况,消除群众顾虑,以便于更好的政策配合工作。警务动态宣传

7.警务文化建设方案 篇七

一、建立警务区管理使用相关制度

(一) 建立明确的警务区办案安全以法警为主办案干警为辅的责任制。

主要内容包括:以法警队为单位与办案小组指定一名责任人 (科室负责人) , 以“点对点”的方式, 对本组办案期间的安全工作负责。法警负责如何安排各项办案区里的安全防范工作, 办案部门对其有要求的, 要办案小组负责人与当班法警沟通后由法警执行。法警与下一组干警交接班时应填写交接班日志, 写明交接班时间、犯罪嫌疑人状况 (包括身体和心理) 、下一组干警需要注意的事项, 交接的上下两班法警与办案干警各自的负责人应在日志上签名。这样不仅使办案安全的责任落到了实处, 也使法警与办案干警联系工作也比较明确, 避免当班法警在安排安全人员上岗时出现差错影响了整个讯问过程能够有序、高效进行。如讯问女犯罪嫌疑人, 则至少要有一名女法警或女办案干警参与。

(二) 建立警务区管理使用申请制度, 约束进入警务区人员的行为规范, 维护警务区工作秩序规范警务区使用申请制度, 做到合理安排, 高效运行。

警务区必须由法警队独立管理, 作为警务区管理和使用的总体性规范, 制定相对完备的规章制度对进入警务区的所有人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这不但是警务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也是文明办案、保障安全的基本保证。警务区作为由法警队负责管理的场所, 为保障高效、安全的使用原则, 有必要针对办案部门制定相应的申请制度, 这一方面有利于合理调配警力, 确保办案安全, 另一方面也规范了警务区的使用, 便于领导掌握案件办理情况, 杜绝了以往办案场所使用无序化的状况。对此, 我院应建立申请制度, 以“申请表”的形式下发到各办案部门, 由案件承办人事前填写, 并分别交部门负责人和分管检察长签字同意, 后交由法警队负责人依据案件具体情况安排使用场所, 并派遣司法警察参与履职。

(三) 建立警务区日常定期检查登记管理制度, 确保办案场所安全、卫生。

办案警务区一般为一相对封闭的场所, 只在特定、有限的时间使用, 加之集中办案时连续数日的加班加点, 一旦出现设备或水、电 (检查设备和水、电请技术和后勤部门配合) 等故障, 必然会给有着严格时间性要求的办案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 以一定的时间为周期进行检查登记, 分别以环境卫生、监控设备运行、供电供水、温度湿度等内容分别逐一检查登记不失为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如当月办案部门未使用警务区, 以一个月为周期检查一次较为适宜;如使用, 则应在使用前检查。检查记录应由法警大队长签名审核。

二、检警人员规范使用使用警务区相关制度

(一) 合理调配警力, 坚持执行派警令制度。

派警令作为司法警察履职的凭证, 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要求认真登记填写, 明确人员、任务和职责, 切忌以口头、打电话等形式安排落实, 做到警力合理配置, 令行禁止。

(二) 建立警务区人员进出登记制度, 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办案区域。

按照规定, 警务区不仅担负着提供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有询问证人、接待来访场所的职责, 还要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在警务区期间人生安全等, 因此, 针对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外的外来人员, 经分管检察长同意进入警务区的非检察人员有必要进行登记, 并依法告知其应遵守的相关规定。警务区制定了“进出人员登记表”, 由负责履职的司法警察填写, 任务执行完毕后交由法警大队内勤存档保管。

(三) 逐步探索建立检警技协调配合制约机制。

毫无疑问, 建立警务区的主要目的是为自侦部门办案工作服务, 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司法警察在办案安全工作中履行职责的通知》精神, 司法警察全面负责警务区的安全、警戒等诸多事宜。此外,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设备的正常运转有赖于技术部门同志的大力协作。因此, 除了要抓好检察官、司法警察和检察技术干部正规化建设外, 要逐步探索建立检警技协调配合制约机制, 以充分发挥他们在执法办案和安全、技术保障等方面的协作配合、相互制约作用, 发挥检警技合力效能。

三、办案期间各项检查常规化相关制度

(一) 建立办案期间安全检查制度, 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保障办案安全, 有必要对进入警务工作区的非检察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由执行任务的司法警察对其随身携带的物品根据需要进行登记并以封存的形式予以暂时扣留保管, 在调查取证等工作结束后当面清点并及时办理移交。此项工作以“登记表”的形式由参与履职的司法警察填写, 将暂予保管的物品当场封存锁入保险柜或文件柜中, 物品所有人离开时当面开封清点, 确认无误后签字退还。

(二) 建立对犯罪嫌疑人定时身体检查制度。

与医院联系选聘政治素质高、医术精湛的一至两名医生与检察院建立长期的业务合作, 在犯罪嫌疑人被传唤或拘传到检察院之初即对其进行一次身体状况的检查, 主要侧重于血压和心脏状况, 并询问其自我感觉及病史。此后每隔一定时间检查一次, 必要时还可开出一定的药物辅助治疗。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来可以体现检察机关的人性化办案, 消除犯罪嫌疑人的抵触情绪, 有利于促使其主动如实交代问题;二来对一些以谎称身体不舒服企图拖延时间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 此举使其谎言不攻自破;最后, 也是最为重要的, 检察机关密切关注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 意味着在办案安全工作上掌握了主动权, 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四、关于软硬件的细节处理

“细节决定成败”, 对于办案安全来说尤其如此。因此, 我们不应只满足于高屋建瓴的制度化建设, 同时也要把安全的意识落实到办案工作的细微处。如:讯问室的桌子应是圆角的;犯罪嫌疑人被讯问时所坐的椅子是底端固定在地面上且上端带锁, 以使其不能有较大范围的自由活动空间;监视的摄像头不留死角;犯罪嫌疑人的餐具不能用快子, 食物里不能有骨头、鱼刺;犯罪嫌疑人去洗手间时应有两名以上干警贴身陪护;犯罪嫌疑人在进入检察机关接受讯问时应在第一时间法警对其搜身, 对于一切可能被用来当作自杀、自残工具的硬物如眼镜、钥匙、钢笔, 及女犯罪嫌疑人头上所戴的发卡、身上佩戴的饰物等一律清点暂由检察机关代为保管;犯罪嫌疑人所用的签字笔应是特制的:将一支通常的笔去掉外壳, 只留笔芯, 将笔芯用纸张包裹起来, 以仅能握住为限, 用透明胶布将笔芯缠绕, 重点是将笔尖裹住一半, 仅留少许在外面可以写字即可, 等等。只有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竭尽所能并一一落实相关工作, 才能够切实保障办案过程的安全。

结语:

8.警务文化建设方案 篇八

关键词:社区警务;课程改革;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34-02

一、社区警务课程的定位

(一)社区警务课程的性质

社区警务战略是第四次警务革命的核心内容,2002年3月公安部召开的“杭州会议”上,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派出所工作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社区警务战略,社区警务成为新时期我国警务改革的新命题。

在这种大背景下,社区警务课程成为治安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警务课程的设计应从社区民警的实际工作出发,教学内容应贴近公安实战的需要。不仅要注重社会转型、时代背景和理论知识的介绍,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社区警务的理念,而且还要提高开展社区警务技能训练的水平。

(二)社区警务教学内容

社区警务课程体系分成基本理论和实训两个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介绍社区警务的基本理论、原理及其应用,介绍社区民警工作的方法手段。具体分成十一个章节,主要内容为:绪论、社区警务在国外的开展、我国社区警务的历史沿革、社区警务的警察力量、社区警务的社会力量、社区人口管理、社区帮教工作、社区治安信息工作、社区安全防范、社区群众工作和社区警务在林区的开展。

实训是巩固、理解、深化理论知识和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我们设计了户口登记、访谈技巧、 入户调查、调查方法、治安信息处置、社区警务台账管理、技术防范、社区治安防控(阵地控制)、治安宣传、帮教、协商调解、森林公安基础台账建设等实训内容。

(三)社区警务课程的作用、价值

社区警务课程的作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社区警务理念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掌握世界警务发展趋势,了解社区警务课程,认识到社区民警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好社区警务课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社区警务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社区警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社区民警工作有关的技术、技能,具有将所学原理、技术、方法用于社区警务工作和其他各项公安工作实践的能力。

3.通过学习社区警务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社区警务工作,以更好地适应以后从事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需要。

二、社区警务课程的内容设计

(一)基本理念

1.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步发展。社区警务课是既注重理论基础培养,又重视应用性经验,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步发展。学好较系统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强有力的后劲;掌握熟练的基本技能,可促进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这是理解课程作用的重要表现,并为将来实际从事的社区民警工作做准备。

2.注重从公安工作实际出发,引入社区警务的基本理念。社区警务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社区警务工作服务,贴近实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课程的根本要求。社区警务课的教学应从公安工作的实例中了解学习课程内容,并时时紧扣公安实战的要求,使学生学得会用、能用。

3.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强调知识能力的继承与创新并重。根据社区警务课应用性强的特点,改革教学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倡自主学习,科学创新。

4.注意学科衔接,关心科技发展。社区警务课是专业课程,在教授此课程前,应注意前续课程的教学,同时要照顾后续课程和同时进行的其他课程的关系,避免重复教学和缺漏教学。应注意了解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关心科技进步和新思想,为了解新的警务思想和改革趋势提供基础。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应改变一本作业,一张实验报告,一份试卷评价学生优劣的方法,构建过程与结果、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与智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对自己进行反思,评价自己在此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以找出存在不足,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自己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

纸笔测验是常用的评价方式,但考核内容要与时俱进。不宜过多考查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建议一部分笔试采取开卷的形式,这样一方面避免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不要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测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知识的整体性去衡量学生。设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评价学生。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阐述,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适应森林警察的培养目标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是培养森林警察的专业学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林区的特点和森林资源保护的知识。在社区警务课程内容上,我们增加了林区的概念;介绍了森林公安机关的职责职权和森林公安派出所责任区民警的职责与工作制度;针对不同的区域,分别介绍了林区城镇、林区作业区、育林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的特点和相应开展社区警务的对策;突出“三情”(即山情、林情和社情)与“四网”(群防群治网络、情报信息网络、边界联防网络与案件协查网络建设)在构建林区警务战略中的基础地位。

社区警务工作很重要的一项举措是调动社会一切治安力量,我们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林区社区警务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如护林队、木材检查站;林业工作站;野生动植物行政管理机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林区检法机构;森林消防管理机构;林区武装森林警察;林区机降灭火队。

社区阵地控制中,我们针对木材加工厂、贮木场等涉林企业,引入林区“特种”行业的新概念;在群众工作中,增加由林权与山权的变更、林地征用等引发矛盾纠纷的调解方法;在林区治安防控中,穿插介绍如何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的治安管理实践。

三、社区警务教学团队建设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提高和保障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的重点建设项目,各高校纷纷将培养“教学团队”列为学校建设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社区警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我们取得一点体会。

(一)建设目标要明确

目标是团队发展的方向,通常是以学校专业、学科、课程等基本建设项目为平台,进行团队建设目标的设定,目标同时应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与前瞻性,体现在对实际应用的客观判断和对职业岗位群的技能分析。

(二)积极开展校警合作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公安院校教学团队必须与公安机关建立紧密联系。近年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与南京市公安局、常州市公安局等二十多个公安机关建立了共建教学实训基地的关系,社区警务课程组也充分利用了这个资源,不定期地到派出所听取社区民警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在社区警务课程的规划制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注重团队带头人的培养

学术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领军人物,只有一个水平高的公安学术带头人才能够有效地带动公安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因此,要加大公安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力度,造就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公安机关最新警务动态的领军人物,使公安专业建设更好地贴近实战。我校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是让要求教师尤其是团队带头人必须到公安机关进行一年或两年业务实践,掌握社会治安的最新动态,丰富公安实践经验,提高公安业务的教学能力。二是积极推荐团队带头人入选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三是为团队带头人创造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业务素养,并扩大对外交流。

(四)构建互补性的教学梯队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社区警务的教学团队成员有10人,其中主讲教师4名,实训教辅人员1名,其他参与建设人员5名。

从学历结构看,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8名,本科学历1名,专科学历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

从职称结构看,教授2名;副教授2名;中级职称5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有公安业务实践锻炼的老师占教师总数90%,有到林区森林公安业务调研经历的老师占教师总数80%。实验人员具备中级职称,是从公安机关调入,有十几年的公安工作经验,专职指导社区警务实训。

从年龄结构看,课程组整体年富力强,其中50岁以上一名,45~50岁的教师2位,占20%;35~45岁教师4位,占40%, 25~35岁教师4位,占40%。教师队伍的年龄呈梯度分布。

从学员结构看知识结构合理。教师分别毕业于南京大学、公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多所不同院校。所学专业有警务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法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经济管理学、林学等8个专业或学科,有利于开展研究过程中知识和视角的融合与互补。对本科公安院校教学团队而言,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公安一线警察参与到课程建设当中,弥补普通教师实践性技能和经验的缺失,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教学团队要顺利实现预定的目标,单凭个体的自觉性的发挥还不够,必须建立严格的团队运行机制。一是要形成规范化的教学团队内部管理,要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包括骨干教师的培养、团队成员间的民主协商机制、具体活动的落实与时间的安排、遇到矛盾时如何沟通和矛盾处理的原则等。二是激励机制,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各项政策,鼓励教师到基层公安挂职锻炼,并将此作为教师评聘职称的必要条件。三是要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对于教学团队给予专门的经费支持,为团队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等物质保障。同时,将优秀教学团队遴选和建设与课程改革、专业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团队建设的规范化。

上一篇:生活污水治理规划下一篇:外联策划书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