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五大原因

2024-08-24

浅析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五大原因(5篇)

1.浅析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五大原因 篇一

1 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1) 网瘾学生的规模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次全面的青少年网瘾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学生占青少年网民的26%, 学生沉迷网络现象已经不容忽视, 并且除了这群有网瘾的学生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网瘾倾向。因此对学生网瘾的预防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

(2) 网瘾学生上网的活动特征

通过调查, 不同高职学生的网络活动特征有很大的差异, 根据高职学生上网的目的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学习、获取信息、通讯为目的的, 第二类是以聊天、交友、看动漫和电影、玩网络游戏的。调查显示, 沉迷网络高职学生的上网活动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①沉迷网络的高职学生更加倾向于娱乐上网。根据调查发现, 相比非网瘾的高职学生, 沉迷网络的高职学生上网更加倾向于聊天、交友、看电影和玩网络游戏, 而非网瘾的高职学生则在实用性和娱乐性上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娱乐性上网的高职学生更容易上网成瘾。

②沉迷于网络的高职学生更偏重于玩网游。根据调查发现, 沉迷于网络的高职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网瘾的高职学生, 而在聊天、交友、看电影和听音乐方面则无明显差异。总体上看, 非网瘾的高职学生上网更偏重于借助网络来获取信息, 而沉迷网络的高职学生则更偏重于玩网络游戏。

③沉迷于网络的高职学生的网上活动比较单一。根据调查显示, 不同上网的高职学生网络活动是不同的。沉迷于网络的的高职学生的网络活动比较单一, 而非网瘾的高职学生则网上活动比较丰富。

④在网瘾的形成过程中娱乐性目的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通过对重度网瘾、中度、轻度网瘾倾向学生和非网瘾高职学生进行对比发现, 网瘾形成过程中娱乐性目的呈现增强的趋势, 并且实用性和娱乐性活动之间的差别也在逐渐增加, 沉迷网络的学生在实用性和娱乐性目的上的差别很大, 他们的娱乐性活动明显要多于实用性活动, 而非网瘾高职生则在这两者上无明显差别。

(3) 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常见类型

沉迷网络的高职学生通常情况下并非漫无目的的上网, 而是有特定关注的网络活动, 我国高职生沉迷网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类型:网络交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色情成瘾。

类型一:网络交际成瘾

通常表现为在互联网的聊天室或者使用QQ网络工具进行互动交流, 并且到了成瘾的程度, 一般会发生网恋、网络愚昧言论、网络黑色交易、网络诈骗等行为, 有的甚至诱发犯罪。

类型二:网络游戏成瘾

通常表现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 一上网就开始玩游戏, 而且异常兴奋, 如果没有网络游戏则玩瘾难耐, 在对30个省会城市1858.5万人进行调查发现, 47.9%的青少年把网游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 并花费时间最长[2]。

类型三:网络色情成瘾

网络色情成瘾指高职学生自控能力差, 对性的需求比较强烈, 迷恋网上的色情影视、图片、音乐、笑话和色情文学作品等, 花费大量时间浏览色情网络而无法自拔。

2 高职学生沉迷网络的主要因素

(1) 交流与宣泄情感的需要

高职学生正处于发育期, 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剧烈变化, 他们需要理解、渴望友谊, 需要与其他人交流与宣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慢慢的会与家长和老师疏远, 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倾吐心声的地方, 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的高职学生, 缺乏社交能力, 使其在现实生活中交往得不到满足。但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面避免了这种面对面的交流, 因而避免了因沟通不良而造成的难堪和尴尬, 在虚拟的世界里他们可以畅所欲言, 互联网的出现也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宣泄情感和交流情感的极好渠道。

(2) 求知欲和好奇心

高职学生具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容易接受和追求自己未接触过的新事物, 这是高职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网络的新鲜、丰富、立体化和动感毫无疑问会对这群学生充满吸引力, 正是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得他们迅速进入互联网。

(3) 性心理的成熟

性心理的成熟对高职学生网络成瘾有着重要影响。随着高职学生生理各方面的成熟, 特别是生殖器官的成熟, 使得他们产生了了解异性和追求异性的欲望。但是高职学生的性心理发展需求和社会现实有所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色情上,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发泄, 以满足他们对性的需要。

(4) 缓解压力的需求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毕业后马上就参加工作, 在学校里学习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在这个特别的阶段里, 他们在学习、生活、感情和家庭等各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压力, 这些压力有时候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载能力, 面对这么大的压力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又很难找到一个可以缓解压力的方式, 于是很多人会选择进入网络虚拟的世界来麻痹自己, 忘记烦恼, 逃避现实的压力。但是一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学生会变得越来越依赖网络, 甚至把网络当做唯一解决烦恼的方式。

3 高职学生沉迷网络的对策研究

(1) 提升教育水平, 加强社会监管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体, 但是单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社会各方面都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加强思想教育及网络危害的宣传工作, 通过教育和引导的方式将高职学生引回正途。

(2) 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提升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 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都不可代替的, 所以家长不能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和了解, 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 充分发挥家庭育人的作用, 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 使孩子正确的使用网络。

参考文献

[1]闫金山.大学生网络交往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浅析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五大原因 篇二

网络是个多彩的世界,导致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着迷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手机可以随身携带,随时观看,而且功能齐全,已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的最爱。走路、上班、上学等,都不时要掏出手机来浏览,因而被人们称为“低头党”,而且还呈现出日趋蔓延之势,着实令人担忧。按理说,既然手机有此功能,适度运用一下未尝不可,可是,这项由共青团浙江省委发起的浙江青少年手机网络使用有关情况调查的结果却让人触目惊心。在被调查的2 384名青少年中,有59%的青少年偶尔或经常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同时,青少年通过手机网络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呈现低龄化,在14~17周岁未成年人被调查者中有52.4%偶尔或经常浏览色情、暴力信息,在18~22周岁青少年群体被调查者中有67%偶尔或经常浏览色情、暴力信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有许多都是浏览了黄色或暴力信息后造成的。

青少年还未成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还相对较弱,再加之正处于爱冲动年龄段,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和毒害,有些青少年甚至去尝试、模仿而根本不计后果。直到被查处和法律制裁时才如梦方醒,但已给他人、自己及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同时,由于沉迷网络世界,造成生活不规律,进而出现身体健康状况变差、不能适应现实生活、产生厌世情绪等问题。在体感方面,使用手机上网产生眼睛干涩、颈椎和手腕手指酸痛、头昏脑胀等不良反应的占90.2%。由此可见,青少年沉迷手机网络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必须引起人们的警醒和关注。

首先是青少年当警醒。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过了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喜爱网络本身没错,但不要浏览或尽量少浏览不良信息,多关注一些积极向上的健康信息,不断学习和充实提高自己。上网时间和频率要控制,防止产生依赖症,否则会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再说,现在好玩好看的东西很多,自己也应转移一下注意力,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是家长和学校要警醒。孩子求知欲比较强,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力求让他们明是非、懂事理、做该做的事。如果发现其经常浏览不良信息,要及时帮他们指出并予以纠正。孩子就像一棵幼苗,只有不断浇水施肥才能让其健康成长。可令人遗憾的是,生活中我们一些家长却抱着树大自直等错误观念来对待孩子。俗话说,小洞不堵大洞吃苦。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想改变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再次是社会各界当反思。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都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编发不良低俗信息,监管部门亦应对此加强监管,尽量减少不良信息在网络上流传。我们的文艺界人士也要坚守自己的良知,多为社会提供一些健康向上的影视剧和书籍,少生产或不生产那些文化垃圾毒害青少年。

3.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 篇三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电脑日益普及,计算机网络以信息丰富、传递快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工具。但网络也以混乱的信息和虚拟的交往特点,阻碍了青少年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冲击了他们的价值观念,束缚了他们的现实交往,造成了他们道德情感冷漠和道德意识弱化,阻碍了其人格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尝试去去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并寻求消除网瘾的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上网青少年有1.6亿人,其中约有16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网瘾,而深度网瘾者占1/4。青少年每天平均上网时长为5.3小时,其中每天上网时长为8小时及以上的占37%。21.9%的少年表示“对网络有依赖”。62.32%的少年遇到过QQ号码被盗、虚拟财产被盗、个人信息被侵犯的情况;48.28%的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43.39%的少年收到过含有暴力、色情、恐吓、教唆、引诱等内容的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14.49%的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产或身心的伤害。

认识“网络沉迷”和“网络成瘾”。2009年11月4日,卫生部发布《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表示,“网络成瘾”定义不确切,不应以此界定不当使用网络对人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损害。未成年人是否存在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需要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判断。在指导中用到两个词“网络使用失调”和“沉迷于网络”。跟大多医学术语一样,“网瘾”是一个舶来品。不同的是,它

一开始就是一个玩笑。1995年,美国精神科医生伊万·戈登伯格恶搞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模仿它对于赌博成瘾症的描述,编造了“网络成瘾症”这个词。2007年,美国医药协会拒绝了对美国精神病协会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疾病的建议,批准对“网络游戏滥用”进行进一步研究。直到今天,网络成瘾究竟为何还是尘埃未定。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观方面:

1、好奇心的趋使。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世界各个地方发生的新鲜事情,而相当大一部分的信息来源就是网络,而且人们会通过网络聊天、游戏,获得工作之余的休闲和娱乐。青少年对身边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刚开始接触网络时或许只是想获得最新的资讯。

2、孤独感。现代社会,家庭中一般只有一个小孩,而父母因为生活压力的增大,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也在发生转变,母亲也不再陪伴孩子的成长,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小孩都有过父母上班,把小孩锁在家中自己玩耍的童年经历,孩提时就缺乏陪伴,让他们长大后都有深深的孤独感,渴望别人的关心和爱护,而如果这种渴求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话,就有可能向其他方面转移,比如网络。

3、挫败和失落。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都有可能遇到挫折,有些人遇到挫折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自闭,不愿意把自己暴露在别人的目光下。而网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聊天的双方在现实中是不认识的,不了解相互情况的。所以许多在现实中遇到挫折的人都会试图在网络上去寻求自信心和满足感。

4、心理不够成熟,减压方法的缺乏。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心理还不够成熟,一旦遇到烦恼和感到压力

时,缺乏减压的方法,容易掉进网络的漩涡。客观方面:

1、家庭因素,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不够,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增大,为了培养孩子的能力,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采取不过分干预的态度,但有些父母过于放任,而且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很多孩子的父母出外打工,孩子就处于没人管的状态;父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学习成绩一旦下降回家面对的就是父母的批评,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大;父母把网络看作洪水猛兽;家庭不和谐如单亲家庭等。

2、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体制不完善,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在大部分学校这门课程的实际操作性不强,由于硬件和软件方面资源的缺乏。

3、社会因素,政府对网吧的监管力度不够,网吧经营者默许未成年人进出网吧;商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不问年龄和身份,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上网;网络游戏业的发展缺乏一些监管和限制;传播媒介对于网络游戏的大力宣传必然使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诱惑掉进网络游戏的漩涡中。

4、其他因素,网络自身的优越性和强大的吸引力,如聊天、游戏、小说等。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类型。

一、内隐性“网迷”和外显性“网迷”从青少年上网的现象和心理行为特点来分类,分为内隐性“网迷”和外显性“网迷”。内隐性“网迷”:在家不出门;不和家人交流,但是和外人交流很好;自我评价过低,自我虐待,自我苛求;内心中道德规则很高。心理行为:内敛的、退缩的、消极的外显性“网迷”;

在网吧不回家;和任何人交流都可以;自我认同偏差,内省能力较差;不认同道德规则。心理行为:弥散的、扩张的、积极的。

青少年“网络沉迷”有三种类型。从以上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在内在心理表现上是相同的“缺乏自信心、低自尊”;两者在行为层面上的表现却是相反的。所以他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指向自身内部的;一个是指向外在客观事物的。分析二:我们发现如果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内隐性学生可能会逐渐放弃学业回到家庭,沉默的消失在社会中,自信心的缺失会弥漫在他的一生中,甚至会出现极端的行为--自杀或者产生仇视社会的变态行为。分析三:缺失引导的外显性学生将会过早的放弃学业,积极的出现在社会的负面群体中,产生诸如打架斗殴、违法犯罪等反社会行为。

二、间歇性“网迷”和持续性“网迷”。根据青少年上网的频率和程度来分类,前者还能坚持在学校上学,后者已经彻底离开学校。

三、单一性“网迷”和综合性“网迷”根据心理诱因来进行分类,前者的心理诱因相对单一,比如:师生关系不良;后者的心理诱因比较综合,比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都存在问题。

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对策。主观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社会以及家庭成员都应该积极地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能使青少年在面对网络时能够正确的看待网络,使用网络,而不沉溺。构建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父母应该在工作之余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子女,让青少年体会到父爱和母爱;

青少年应该加强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同学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在现实中寻求朋友和陪伴,在现实中形成的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会减少青少年通过网络寻找朋友的意愿.正确的看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朋友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但久而久之,缺乏一个正确的向导,就会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在遇到困难自身无法排解时可以去寻求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及时的排解烦恼,使青少年能够自尊、自信。老师和家长应该指导青少年在面对压力时应该如何排解,使青少年掌握更多的减压的方法,而不会只是通过网络来释放压力。客观方面:家庭角度,父母应该增强对子女的关注度,建立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要让青少年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而大部分青少年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做事情会考虑父母的感受,从而减少上网的时间;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换位思考,相互体谅。青少年应该理解有时候父母对自己的放任是一种磨练,而父母也应该给与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一些适当的指导;父母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观。积极响应社会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应该把学习成绩作为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当父母都有了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后,就不会对青少年学习成绩差过于苛责,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减轻后反而更有利于他们保持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也不会去寻求网络作为一个释放压力的窗口;家长要了解和学会使用网络。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有近40%的家长根本不了解电脑。所以他们无法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和使用电脑,还把电脑作为洪水猛兽;父母应该尽量减少家庭破裂等因素对子女的影响。从而使青少年能够在家庭中得到足够的支持,而不会去寻求网

络上的虚无的精神满足。学校角度,完善教育体制,真正做到青少年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不再把学习成绩作为学校教育的唯一追求,不盲目追求升学率,不把孩子作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应该在课程安排上更加合理化,美术、体育课不再是一种“装饰”,而真正的落到实处,减轻青少年过高的学习压力,帮助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对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知识其中的一方面,培养青少年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为祖国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又能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正确的使用网络,而不沉溺。社会角度,加强政府对网吧经营体系的监督。严格控制网吧的数量,在学校附近限制网吧数量甚至不准许开设,对于经营中的网吧可以不定时的进行检查,杜绝未成年人出入网吧。完善法律制度,增加处罚力度。很多网吧经营者乐意接纳未成年上网,就是因为没有严格的法律制度,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有多大的处罚。完善网络游戏业的准入审核制。如注册某款游戏时要输入正确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对于未成年人不允许其进入游戏中;加强游戏内容的审核,杜绝色青和暴力等。传播媒介的报道应该更符合主流的社会价值观,过滤和杜绝对青少年不利内容的传播。

4.沉迷游戏原因 篇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沉迷游戏的原因》的内容,具体内容:据我所知,大多数沉迷游戏的都是青少年,让我为你们分享一下青少年吧。青少年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成功,在现实社会中,只有部分人被肯定,这是远远不够的,网络是一个很多元的平台,每个人...据我所知,大多数沉迷游戏的都是青少年,让我为你们分享一下青少年吧。

青少年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成功,在现实社会中,只有部分人被肯定,这是远远不够的,网络是一个很多元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难免迷恋于这种平台,这里有所要的一切。

某种程度上,这是无妨的,逃避现实的地方而已,即使没有网络,很多人也会在自己心里建立一个精神世界,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现实世界太缺少梦想了,网络可以给少年这些,少年,是不能缺少梦想的。

这个世界存在着一群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让人寒心的.可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恐怕人们还在以为是儿童对游戏的着迷吧?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沉迷于什么的都有,比如扑克,麻将,抽烟等等.还有那个陈景润,其实就是一个沉迷数学的人,虽然他沉迷的比较积极.所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不一定就是这个社会的败类.游戏在这世界上比比皆是,而以玩网络游戏的和沉迷进去的人最多.它到底比一般的游戏好在哪里?不妨做个比较.以 CS 和魔兽世界做比较.首先来看 CS.在中国,这几乎是唯一一个可以和传说中的仙剑奇侠传相提并论的非网络游戏.说它是非网络游戏,是因为它虽然以网络对抗作为游戏方式,但现在已然沦为一款“休闲游戏”.长时间玩它的人也许有很多,但真正沉迷进去的,恐怕很少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CS 带来的仅仅是几把枪,几个地图,几个成绩,几种战术而已.当你玩完时,这些都成为过眼云烟.这是它创造的全部价值.而魔兽世界,这款还没上市时就气吞山河的暴雪大作,上市后几乎拿下了大部分中华网游市场,使其它游戏黯然失色.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很简单.它,为青少年创造了一个社会.同理适用于其它网络游戏.之所以称之为社会,是因为在这里他们能找到朋友,找到目标,甚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找到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我们有人生理想,他们有奋斗目标,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们有钱,有各个人的地位,职责,工作,这些构成了一个社会,一个甚至比现实社会更有意思的社会.这个社会也在进步.现实社会进步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政策,物价,人民生活水平等,而网络游戏只需更新一下即可.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而网络游戏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这个社会呢,比较简单,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青少年而不是其他人在网络游戏中沉迷.现在的城市青少年面对的升学压力极大,而上一个好大学成为他们的终

5.浅析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五大原因 篇五

关键词:家长;初中生;网络;引导

一、中学生迷恋上网的心理因素

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迷恋上网显得束手无策,其原因就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了解孩子上网的心理因素,没有弄明白孩子上网的原因。中学中生身心尚未成熟,精力充沛,各种欲望都很强烈,自控力不强,对现实生活缺乏足够的认知,借助网络可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1.为满足强烈的好奇心

来自学习生活的重压,学习内容的单调,课外生活贫乏等原因使他们压抑,而中学生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内心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的需求不断膨胀,而网络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的丰富内容,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好奇欲望,于是迷恋网络而不能自拔。

2.满足交往需求

初中生处在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也是交往需求最强烈的时期,有一种强烈的寻求归属感和被认同感的欲望。但因心理尚不成熟,缺乏交往经验和交往技巧,网络交流的隐蔽性避免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羞怯和尴尬,网络交流便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3.寻求成就感

部分初中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因种种原因而不断经受挫折和失败,在网络中,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尽情满足各种心理欲望。特别是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游戏升级来获得成就感。

4.逃避现实

很多农村中学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他们一般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严重的代沟隔阂和父爱、母爱的缺失使他们性格变得孤僻、偏执,内心冷漠而空虚。于是他们选择逃避现实而迷恋于网络虚拟世界,以填补心灵的空虚。

除此之外,校园周边非法网吧客观上又为中学生上网提供了方便。因此,要解决好中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必须是家长、学校、社会多方努力,协同管理,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应对措施

1.家长积极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

(1)家长应弄清孩子喜欢上网的原因

弄明白孩子喜欢上网的原因是家长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的重要前提。学习压力大,家长管得严和虚拟世界更轻松,是不少孩子喜欢上网的主要原因。

不少家长都给孩子过高的期望、过多的要求。这让孩子倍感学习压力大,想逃避到不需要负责的地方,补充内心空虚。虚拟世界,多种多样,变化快,轻松有趣,可以愉快地度过时间。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有时以真实的身份说假话,但在网络游戏中孩子会以虚拟的身份说真话,做一些现实社会中想做却不敢做的事。现实生活中,外界干涉越多。家长管得越严,孩子就越关注网络,而且只能依靠网络发泄自己。如果平日里与人沟通不足,生活枯燥、单调,找不到乐趣,孩子也容易寄情于网络。

由此可见,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学习压力大、没有成功感、父母管教过严、与人沟通不畅的孩子,更容易到网络世界里寻找自我和乐趣。

(2)让孩子在生活中多体验成功

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程度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到消极影响比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多感受成功,是帮助他们抵御网络不良影响的关键。家长应帮助孩子培养健康广泛的兴趣,丰富孩子的生活,并在生活中适时地让孩子体验成功,让孩子在现实中找到成功感,找到信心,孩子就不会到虚拟的网络中寻找成就感了。

(3)建立朋友式的亲子关系

家长应多和孩子交流,多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让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都乐意和父母交流,遇到什么困难愿意找父母

帮助。

家长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孩子把家长当作是信赖的朋友,平时多挤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参与孩子的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应放下长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家长不要对孩子恶言恶语、唠叨抱怨、讽刺挖苦,不要因为忙或认为孩子小,就忽视孩子的需要。家长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命令孩子做这做那,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命令、教训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不能用威胁、恐吓孩子的方式来达到让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去做。

在面临的种种人生选择面前,父母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意愿,听孩子的心声,并善意地帮助孩子分析利弊,提出建议,使孩子的选择更准确完美。父母与孩子只有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解除传统的教育模式,亲子之间的沟通才会变得更完美。孩子在家能与父母平等交流,在生活中能与他人正常交流,就不会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

流了。

(4)给孩子营造一个和睦、温暖、完整的家

不少孩子上网成瘾,都是因为家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种约束,孩子在家里感觉不到温暖,宁可呆在网吧,也不愿意回家。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上网成瘾,就是因为在家里感受不到温暖,甚至在孩子的心中根本就没有家的概念,只有到网络里去寻找温暖了。家才是孩子避风的港湾,才是孩子的归属。作为家长,有义务和责任为孩子营造一个幸福温暖的避风港湾,让孩子眷恋家,乐意回家,这样孩子就不至于迷恋网络了。

总之,面对中学生上网,家长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能视而不见。作为家长,要有正确的观点、正确的心态,探究孩子上网的心理因素,立足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实行人性化的教育,规范他们上网。这样,既能让孩子获取有益的网络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又能有效避免网络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避免中学生上网成瘾。endprint

2.学校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1)落实课标规定学科及课时

时下,不少学校的一些“副科”往往不开或者课时不足。学生整天拼“主科”,课堂学习时间长,压力大,生活单调枯燥,于是,不少学生试图选择上网来摆脱这些压力。如果学校能够各个学科同等重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足额开齐各门学科,让学生有张有弛,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通过较多心理、艺术、计算机、综合实践等较为轻松的学科,使他们较为紧张的学习生活得到较好的调节。

(2)组织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学校通过组织多种有益的课余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既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课堂上难以得到的快乐体验,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还有助于张扬学生个性,展示自我价值。对已经沉迷网络的学生,要尽可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充分肯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成就感,从而逐渐从网络虚拟世界去寻找转向学校、社会生活中去寻找自我,逐步融入群体和社会。

(3)积极引导,为学生所用

各学科教学,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去寻找所需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生动丰富的感性素材,拓展广阔的视野,还有助于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特别是计算机学科,更应发挥本学科功能,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才能的平台。老师都要指导他怎样去网上查找资料,选择最合适的资料,选到了有价值的内容,老师就及时的鼓励,指导知道“怎样到网上去查找有价值的学习资料”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组织电脑兴趣小组,在电脑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电脑作品,奖励优秀作品。让喜欢网络的学生懂得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这个工具,为我所用。

(4)利用主题班会,明确网络利弊

把主题班会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寻找关于网络利弊的生动案例,进行辨别,也可以让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懂得趋利避害。

(5)心理干预,有的放矢,不得厌倦

当下有部分学生已经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他们荒废了学业,浪费了时间,毁掉了健康。对于这些孩子,老师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不能简单地横加指责、批评,而应该尽可能地弄清学生沉溺网络的原因和心理状态,及时掌握他们在网上要寻求的内容,控制孩子上网时间、次数,在这些前提下,老师要进行趋利避害的心理干预。学生正常的上网要求应给予满足,以取得孩子的信任,与他们建立沟通渠道。对上网时间过长,上网次数过频,上不健康的网站,老师就应该对孩子进行引导与制止。而对他们上网寻求健康或有益的内容,或进行正常而健康的交友、聊天,应该予以指导与支持。这样,一方面制止青少年上网的负面产生,另一方面支持青少年上网的正面要求。但是,仅靠一两次的干预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老师要有反复做工作的心理准备,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耐心才能成功。

总之,解决中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净化网络环境,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工商、公安联合执法,彻底消除黑网吧,加强网吧有效管理。设立有奖举报机制,对于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予以重罚;网络经营者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不唯利是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舆论监督,严厉抨击诱惑青少年沉迷网络的人和事,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休闲娱乐方式。这样中学生迷恋网络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83-286.

[2]林格.教育是一种大智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85-187.

[3]郑日昌.初中生心理卫生[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6-29.

[4]陈安福.中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66-269.

上一篇: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研究论文下一篇:我国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分析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