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2024-06-25

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精选8篇)

1.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篇一

南昌是一座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也是一座正在朝着新型工业化道路迅速崛起的城市。至今为止,全市已拥有汽车、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产业、家电和服装产业、机电、冶金、化工等30余个行业、150余个种类、500余个小类、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其中汽车、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产业、家电和服装产业五类工业确定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有452户(包括市直工业企业147户[不含江铃],这147户企业涉及资产93.1亿元,负债96.1亿元,职工总数141738人),其中国有和公有制性质的大集体企业193户,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79户,这些企业基本上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年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2.5以上,也是我市企业改制的重点。

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形式和基本成效

1、我市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形式十四大以来,我市加快了企业改革的步伐。特别是199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企业改革的领导力度,全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合作制改制为主攻方向,以结构调整、资产营运为主要手段,突出了“抓大”、“放小”、“啃骨头”三条战线整体推进。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市企业改革按照“产权关系清晰化、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代表人格化、产权交易制度化、产权保障法制化、劳动用工市场化”的“六化”要求,“一厂一策”、因厂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突破,创造了十种各具特色的改制形式:一是招大靠大,嫁接重组。二是捆绑式改制。三是软着陆式改制。四是对“三无”小企业调剂资金改制。五是依法破产。六是争取政策性破产后收购重组。七是民营化改制。八是股份出让。九是退城进郊。十是整体收购。

2、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成效

通过认真抓好企业的改制,我市一部分原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理顺了企业管理体制;剥离了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提高了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建立了厂长(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培植了新税源;实现了做活做大做强。

一是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通过招大靠大嫁接重组、捆邦式改制、收购重组、股份出让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实现多元化。如市直工口147户国有企业中,截止到2003年10月,有46户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工作,共涉及资产40.9亿元,负债41.5亿元,职工55913人,有38户企业正在实施改制工作,共涉及资产12亿元,负债16亿元,职工27281人。截止到2003年上半年,市商贸口有2户大型商贸企业和8户中小商贸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改制。

二是理顺了企业管理体制。我市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的要求,根据“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与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整合了市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资源,在撤销原市机械、轻工、二轻、纺织、化工、电子、建材等7个工业局办的基础上,组建了南昌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理顺了国有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整合了我市公交、自来水、燃气、出租以及市政工程开发等市政公用企业资产资源,组建了南昌市政公用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理顺了市政公用企业管理体制。

三是剥离了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将剥离企业办社会负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采取措施剥离企业办学校、办医院等社会负担,强干主体,分离附体,使国有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

四是提高了国有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从江铃汽车集团于1993年成功上市至2000年,我市市属企业只有2户上市公司。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领导力度,到2003年9月底止,南昌地区现有上市公司共14户,其中市属企业猛增到5户。它们包括汽车、飞机制造、机械、电子、能源、化工等行业,共募集社会资本67.5亿元。洪城水业也将在2004年年初上市。

五是建立了厂长(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在推进国有企业改制的同时,我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经营者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的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先后在江铃、江纺、洪城大厦、百货大楼等企业实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有效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六是形成了一批新的增长亮点。如江西棉纺织印染厂是我市管理基础较好,产品有市场的国有大型棉纺织企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江纺,该公司与上海华源投资发展公司实行强强联合。在原材料采购、享受技改国债贴息政策、承接日韩高档产品市场订单方面,得到了中国华源集团的有力扶持,企业发展后劲大大增强。截止到2002年底,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7亿元,实现利润2015万元,实现利税4194万元。

江西电机厂是我市生产电机的国有中型企业,通过采取“靓女先嫁”的方式,与中国四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四通(江西)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四通投入货币资金7214万元,占总股本的72.14。新公司通过新的投资、新的技术和产品的注入,将建成以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和环保、高效电机为特色的大中型电机生产基地,建设成泵类产品生产基地和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生产基地。今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9239万元,利税600万元,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江西变压器厂是全国特种变压器的骨干生产企业,通过剥离有效资产,组建了江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但由于江变科技公司先天不足,后天乏力,生产经营处在困境之中,现从事电子元件、电力设备研发和制造的上市公司北海银河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全部收购其股权(银河高科不仅投入7000万元收购资金,还为企业国债项目提供了6000万元的担保)。通过重组,江变科技公司将建成全国特种变压器生产基地,进入全国行业前五名。今年1-9月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93万元,同比增长53,实现销售收入20852万元,利税总额达到1460万元。

七是促进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2002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640亿元,同比增长19,完成工业增加值210亿元,增长17.6,占GDp的38,工业经济拉动GDp增长6.7个百分点,占GDp增长近一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9.66亿元,增长20.08,完成工业增加值100.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总量列第20位,增速列第3位,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总量列第6位,增速列第1位,是南昌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继续快速增长。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19亿元,同比增长27.9,工业产品销售大幅增长,完成销售产值248.22亿元,同比增长27.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6,同比上升2.64个百分点。

二、目前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不规范,一些企业未严格按公司治理规范运作,总体上是形式上的变化大于实质上的变化,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公司虽然成立了“新三会”,仍然沿用原来企业的老办法运作。少数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没有分设,监事会监督职能没有很好发挥,对企业经营者缺乏有效监督。

二是改制成本过高。一些企业人员比较多,包袱比较重,资产状况差,历史欠账比较多,主要依靠土地变现来安置职工。特别是一些资债相当、资不抵债的企业自身无力解决改制费用,目前除靠其他少数企业土地变现的结余资金进行有限的调剂外,还缺乏其它渠道的资金,因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改制进程。与新兴的非国有企业比,不少国有企业缺乏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是观念转变难。在一些企业,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主管部门领导怕出乱子、企业职工怕丢岗位、经营者怕丢位子的现象,观念难转变。

四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比较脆弱,保险基金不雄厚。社会保险基金出大于入,缺乏补充渠道,实力不雄厚。

五是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难解决。一方面适应下岗职工就业的岗位少,另一方面有些岗位下岗职工又不能胜任。在下岗培训方面虽已做了不少工作,但往往不能与所需配套,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

六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仍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如国有企业发展项目由市计委管,经营者由市经贸委管,具体经营活动特别是涉及资产经营则由资产经营公司管,多头管理,没有完全实现管事、管人和管资产相统一。

三、我市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思路及对策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认为我市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应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指导,以省委、省政府提出支持南昌率先做大做强为新的动力,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五大基础性工程之一来抓。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

2.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篇二

1.1 税收的法治化程度较低

在我国, 没有关于纳税人权利的相关规定, 只是在宪法第56条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从目前我国各个税种的法律层次来看, 我国税种大多是通过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 而不是由立法机关来立法, 立法的层次很低。

1.2 税收经济调控的功能比较薄弱

我国现行的税务体制仍然是以1994年税制改革为主要思路的, 但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在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体制的改革, 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国家宏观调控中, 我国的税收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当前, 我国的增值税税种还有比较大的欠缺, 尤其是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并没有做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1.3 工薪阶层个税负担较重

税收制度是国家的法律, 在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工薪阶层是最主要的纳税源, 但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所得税率, 并且个税起点比较低, 这样就造成了工薪阶层成为个税负担偏重的群体, 他们所缴纳的个税偏高;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者反倒享受着多源扣除优势, 相对缴税较少, 偷税漏税现象比较严重。这样工薪阶层就成为个税的征税主体。个税的调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1.4 民生保障较少

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年增长幅度很快, 但是广大民生却得不到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尤其是在医疗保障方面, 很大一部分人存在着看病贵, 看病难, 有病看不起, 或者可以说根本就病不起, 人民的健康没有一点保证。另外, 我国的收入分配存在很大的不公平, 我国贫富差距很大, 富人越来越富, 穷人越来越穷。税收在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

2 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路

2.1 完善财政收支体系,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2.1.1 实施税费改革, 增加财政收入

我国现行财政收入体系中, 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外收入同时并存, 并且预算外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我国的财政收入体系是不规范的, 严重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另外我国的收费收入缺乏严格约束, 既有税收, 又有收费, 并且还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导致腐败行为严重滋生和蔓延, 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 应及时清理政府各部门各种名目的基金和预算外收费项目, 统一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同时将所有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和基金取消;将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和收费项目纳入税收管理, 归入现行税种或重新设计税种。

2.1.2 政府增加科研基金的预算和投入

当前我国政府应对科研增加财政投入力度, 财政预算向科技开发倾斜, 保证科研基金的需求,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 需从两方面着手: (1) 增加预算内投入。采用逐年决定的办法, 增加预算内投入;在不影响国家正常运转的条件下, 压缩一些不合理行政开支, 把节约的资金用于科研预算。 (2) 把财政部门管理的一些周转金, 向科研方面倾斜。

2.1.3 增加研究开发补贴

现欧美发达国家均建立了政府补贴基金, 用于对风险投资基金进行补贴, 以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 我国目前主要有政府补助:财政贴息、研究开发补贴、政策性补贴。应增加研究开发补贴或者单独从财政支出中分出一项政府补贴基金, 来分担风险投资的风险, 刺激科研人员对于科研技术改革的积极性。

2.1.4 制定国家采购政策

政府公共采购规模是庞大的, 它的需求量严重刺激新的高科技产业的产生, 就会促进企业搞技术开发。为了保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我国可根据实际情况, 把政府采购政策形成法律, 成为经常化、制度化的政策, 从而确定政府采购的名单和办法。

2.2 促进企业财税制度的创新

2.2.1 财政支持

目前, 我国企业所承担的政策性经营债务很多, 国家财政应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逐一进行解决。另外, 政府还应开辟多种投融资渠道, 设立技术创新基金, 增大对技术创新补贴的力度。政府应该设立一套技术创新融资机制:以企业资金投入为基础、技术创新基金为扩充、银行贷款为后盾,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2.2.2 税收扶持

将税收应该是政府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 政府可以制定各式各样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负单,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2.3 促进人力资源投资的财税制度创新

2.3.1 增加财政投入,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推动着我国经济增长。我国政府必须将“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及时制定新的财政政策, 加强对人力资源的财政投资力度,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2.3.2 开征教育税, 保证教育的稳定支出

教育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 对外提供的是公共物品, 受益范围却是全民的, 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形式来补偿其生产成本。开征教育税很有必要, 既可以提高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 又可以确保国家财政对教育的稳定投资。

2.3.3 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保障体系中, 税收政策是最重要的政策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应用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应该完善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税收法律, 增强增值税的优惠政策的税收力度, 实现税收优惠向具体的项目和环节转变, 并且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的优惠力度。

2.4 完善环境税收体系, 构建环境友好社会

环境税的征收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 它拓宽了税收的调节领域, 体现了税收的公平性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因此开征环境税, 完善环境税收体系, 建立起一系列保护环境的税收政策是目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环境友好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2.4.1 改排污收费为征税

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就是排污费, 但由于缺乏强制性和规范性, 征管效率和排污费用的使用效率很低, 根本起不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因此需要逐步完善环境保护措施, 将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 利用税收手段来控制环境的污染。

2.4.2 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

我国现行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是矿产资源和盐类, 征税范围狭窄, 应当适时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 将严重短缺的水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等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对污染程度不同的资源实行差别税率, 提高资源税的征收标准, 完善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2.4.3 设立独立性环境税新方案

由于我国缺少环境税制的制定和征收经验, 因此应先于容易征管的对象入手,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既要考虑从理论上的合理性, 又要考虑实践中的可行性。

摘要:税收制度是我国经济管理的核心部分, 它伴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及经济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变化而变化;税制改革, 就是对税收制度进行变革。为了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 深化税收体制改革无疑成为最关键的因素。本文针对我国税收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整体研究设计, 提出改革思路, 协调推进我国税收体制改革。

关键词:税收体制,改革,问题,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勇.关于我国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探讨[J].商业文化 (上半月) , 2011, (08) .

[2]谷建平.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10, (15) .

3.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篇三

摘 要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政府会计在强化政府责任、促进民主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及债权债务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必须从转变其记账基础、逐步完善政府会计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政府会计 存在问题 改革思路

所谓政府会计是指反映、核算和监督政府单位财政收支活动、报告其受托管理公共资源责任履行情况的专门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政府会计在强化政府责任、促进政府民主决策、推进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国库单一账户及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的推行与完善,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滞后于会计实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一、现行政府会计核算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以收付实现制作为确认基础存在诸多弊端

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真实的财政信息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透明度手册》的核心要求,并且规定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财政信息至少应包括预算收支、资产和负债方面的情况,政府应在资产负债表内披露所有的资产和负债。但我国政府会计在现行收付实现制下编制的财务报告恰恰不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财政信息,突出表现在:

1.不能准确反映各会计期间的财政收支情况。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依据确认各会计期间的财政收支,易导致把本应属于当期的财政收支却仅因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或支付而记入其它会计期间。采用此确认基础进行会计核算不仅严重违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导致相关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各会计期间的财政收支情况,而且不利于对不同会计期间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纵向分析比较。

2.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由于在收付实现制下,政府单位不需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致使相关会计信息只能反映这些资产的历史成本而不能准确反映其当前的实际价值,不能准确反映反映这些资产的使用情况和更新要求。不仅易在一定程度上夸大政府单位可真正使用的财政资源,而且不利于区分各届领导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3.在防范财政负债风险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当期收入和支出的依据,财政支出只包括实际支付现金的部分,却未反映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隐形债务”,导致政府的负债风险被严重低估、政府的风险意识淡化,给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隐患。

4.无法实现政府绩效评估。对公共部门产出和服务的成本进行核算,是实现公共管理由传统产出导向现代绩效导向转变的基础。但由于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的政府会计无法全面准确确认政府资产、负债及财政收支情况,也就无法准确核算公共部门产出和服务的完全成本,不能将公共部门的投入与取得的效果联系起来考评。

(二)现行政府会计反映的财政信息不充分

目前我国的政府预决算财务报告是一种只反映政府收支预决算情况的单一模式,缺少反映政府债权、债务等财务状况的报告制度,不利于人们了解政府的财务状况,也不利于有效提高政府财政信息的透明度、科学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会计核算是按照专门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进行的,但这一制度目前独立于预算会计制度之外,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只是笼统地反映当年财政对基金的拨款支出,而不能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作情况。

二、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路

为全面反映政府对受托资源的管理情况,全面准确揭示财政收支及债权债务情况,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政府会计进行改革。

(一)政府会计的记账基础应向权责发生制转变

由于收付实现制下的财务报告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政府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及债权债务情况,而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的会计核算方法具有如下优势,所以政府会计的记账基础应逐步向权责发生制转变。

1.实行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全面反映政府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及债权债务情况。由于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以其是否实际发生为标准,而不考虑款项是否实际收付。使得在此确认基础上的会计信息能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单位各会计期间的财政收支及债权债务情况,避免了隐性负债藏而不露的问题,机构管理者也难以将其自身应承担的当期成本转嫁给继任者,有利于提高政府防范财政风险的能力。

2.实行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由于在权责发生制下需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按月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一方面能使相关会计信息更能准确地反映资产的折余价值及其实际使用情况,从而有利于单位资产的更新、改良和维护;另一方面也使得政府单位资产更符合资产的内在涵义。

3.实行权责发生制能完整地反映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成本。权责发生制在配比基础上确定的产品和服务成本,既具有期间可比性,也具有外部可比性,从而有利于评价政府部门的工作绩效,有助于政府部门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逐步完善政府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

1.增加部分层面财务报表,且所增加的财务报表应着重提供以下三个方面信息:一是预算执行情况,即政府是否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将财政资金用于限定用途;二是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信息;三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使用情况方面的信息。

4.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篇四

一、国内部分企业在生产现场5S管理的现状

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现场给人一种忙碌、杂乱的感觉,地上到处都是垃圾、油污和灰尘,零件及各种零件箱在地上随意乱放。各类人员和运输设备就在这样脏、乱、差的环境中低效地作业,这使得企业对生产现场管理不重视及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安全事故时常发生,机器设备经常性维修,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物料浪费严重,车间杂乱,人员散漫等。

二、生产现场5S管理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推行5S过程总是不尽如人意,许多企业推行5S总是半途而废,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结论往往是5S无用论。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旧的体制、观念等影响着5S的正常推行

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根据指令性计划。工厂不需要考虑产品的销路,只要能生产出产品就行了,所以对生产管理很不重视。而改革开放后,生产管理的重点没有及时适应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导致生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以致企业内部一些关键性的基础工作处于空白状态,导致生产管理不严、劳动纪律松懈、现场管理混乱、环境差乱,产品质量低下。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仍然有不少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要求,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方法,重领导政绩,轻经济效益;重外部环境,轻内部管理;重眼前利益,相当一部分企业以改代管、以奖罚代管的现象依然相当严重。

(二)生产现场5S管理推行中,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众多 1.企业生产管理人员的知识老化,整体素质较差

生产管理人员的知识老化,整体素质较差,其经营管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管理决策水平等,都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忽视了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导致职工的技术素质、道德水平和劳动纪律明显下降,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经营发展的需要。2.5S推行人员存在着各种问题

首先,畏惧困难,心态不正,作为推行人员,5S推行不好要负责任,5S推行好了对个人也不一定有多大的好处,因此选择退缩求全,心态自然也就不正。其次,推行人员缺乏行动,5S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推行过程更是实践的过程,仅靠发号施令就想取得效果是不现实的,主要表现为:缺乏实地调查瞎指挥;自身树立了错误榜样;5S推行人员忽视细节,5S管理的特点就是细节,规范现场、精细管理都是从细节改善着手;5S推行降低标准、不能彻底。(三)生产现场5S管理推行方法不当

5S推行过程中,众多企业其推行方法往往是不当的,主要表现为:思想的落实不到位,企业开展5S时,没有宣传到位,致使员工思想不理理解、不支持;组织的落实不到位,没有确认专职或兼职企业5S管理推行人员;制度的落实不到位,没有把5S管理的各种必要工作及其要求应形成书面文字,并遵照执行,致使无法保证这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检查的落实不到位,检查是实施5S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上级是为了检查而检查,下级是为被检查而检查,导致5S检查工作无意义;考核的落实不到位,没有将检查结果与责任者利益挂钩,未包括奖励与惩罚两个方面,所以5S推行的好坏,其结果不能体现的员工的自身利益上,无法调到员工的积极性。

三、生产现场5S管理推行的几点建议(一)改变旧体制、旧观念

企业管理的重点应及时适应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基础工作,制订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加强现场管理、加强劳动纪律、改变现场混乱、环境差乱的现象。经营管理观念要跟上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意识、风险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创新意识等要不断强化。引导企业管理者要即重视经济效益、外部环境,更应重内部管理和长远利益。(二)加强人员管理

在5S管理的推行过程中,人员的态度直接影响着5S的结果,因此要求如下: 1.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整体素质

不断提升生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管理决策水平等,使得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加强对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提升职工的技术素质、道德水平和劳动纪律,从而满足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2.摆正心态,不怕困难

5S推行的好坏直接与自身利益相关,面对困难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要培养推行人员解决困难的信心、愿意承担压力的勇气、让其着眼长远利益的远虑。这就要给予能力上的训练,特别是实践锻炼,一个人面对处理过的问题会产生更强的信心。还要给予制度上的支持,这样才会有承担更大压力的勇气。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推行工作提升个人能力,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不应计较眼前得失。

3.5S推行人员要用行动带动员工开展5S活动

5S推行过程实践的过程,仅靠发号施令就想取得效果是不现实的。推行人员要用真正的行动带动员工开展5S活动。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日程计划和现场巡查,通过这些方法逐渐培养推行人员勤于行动的习惯。4.5S推行人员要重视细节

5S管理的特点就是规范现场、精细管理都是从细节改善着手。要与当事人交流运用中的细节,遇到有难度的地方,要及时的予以帮助和改善。这就需要运用大量实例训练,并在实践中加以指导。

(三)选择恰当的推行原则,保障5S活动顺利推行 1.思想的落实

5.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篇五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地处县城南30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现有九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余人,教职工30多人。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校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经费短缺

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二、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形成了单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结构,忽视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内容和学科设置脱离农村实际。接受教育的毕业生回去后缺乏实际的生产能力,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农村人才呈现出“三少”的特点:中高级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少。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规模比较薄弱,缺少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

基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不协调性,严重限制着农村教育本身的长远发展。

三、农民收入水平偏低,教育负担过重

我国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城市居民收入是乡村居民的2.90倍。农村居民收入低下,加上孩子多相比城市居民在教育经费上负担较重,农村的支付能力较弱,加之过重的教育负担,降低了农村对教育的有效需求,使农村教育处在较低的水平。

四、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师资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低,有的地区甚至连教师的工资也不能保障,加上他们缺乏进修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农村教师也加入了人才流动的大潮。这使本来就虚弱不堪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由于农村教育工作环境差,教师待遇低,业务培训少,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再次,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前的实际,农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大都是过去的老教师,他们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偏差、真正有益的业务培训少,这样的教师队伍构成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

五、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普遍认为教育投入是消费性的,而缺乏教育投入是生产投入,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观念;认为教育是单纯传授知识,而缺乏

教育担负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的任务观念。这些落后和陈旧的教育观念,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管理如何开拓创新,寻找一条具有现代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新思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教育理念上、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创新型的教师,学校才能开创新局面,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符合时代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满足人民的愿望。

1、要在管理思路上创新

要变以往单纯行政管理方式向行政管理方式和科学管理方式相结合,变以往只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向思想政治工作和关注师生个体成就需要发展相结合,广泛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发展育人活动。认真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学校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学校管理工作发展的基本态势,寻求新思路,开辟新途径,构建学校管理、师生自我管理、共同发展的管理工作新格局,把学校管理工作做得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2、要在管理形式上创新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采取正面灌输与思想疏导,一般教育与榜样示范,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学校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本着“管理即服务”的原则结合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交友、健康、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热情周到的服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除化解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给师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给予在校的贫困 师生及时提供帮扶。同时,积极开展一些师生乐与参与的活动,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潜移默化,情理交融,“润物细无声”。

3、要在管理手段上创新

要充分发挥现代化的传媒技术优势,加快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更新,尤其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影视教育的优势,把学校管理的思想要义变为积极、主动地正面宣传和传播的信息,开辟学校管理工作的新领域,使师生真正在“知”的基础上,达到“行”的效果。

4、要在管理机制上创新

6.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篇六

我校属偏远的乡镇小学,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发展,但与一些知名小学相比其办学条件、社会环境及教师业务素质等均有天壤之别。自两年前我到学校来主持工作之日始,就立志要走一条特色之路,打造出一个书香校园来,却因诸多因素举步维艰,进展缓慢。

一、办学条件落后。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学校资金匮乏,我校办公电脑是几经辗转从它校淘来的,为了不让它们闲置成废品,我校请人进行了组装,配置了一些部件,仅仅能供各处室办公和内几个年轻教师查阅资料所用,无法提供教师网上学习、交流,开拓视野平台。体育器材简陋、贫乏,图书室书籍陈旧,难以适应学生阅读渴求。

二、社会环境影响。我镇多数学生家长长年外出打工,在家的多为老人和小孩,留守学生居多。而爷爷奶奶们平时忙于劳作,很少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加之自身文化素养不高,在教育孩子方面大多失于偏颇,仅仅只满足孩子生活上的需要,忽视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在学习成绩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上也造成了巨大阻力。更有甚者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没有上过大学的照常挣大钱,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照样出去打工”。这一狭隘、偏激的观点甚至灌注到了学生的头脑,致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形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家校教育几成拉锯战。

校园周边环境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学校的安全与发展。一是网吧违规经营,存在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现象。二是学校门口存在私人摆摊设

点、占道经营现象,尤其是学生离返校影响着交通安全,屡禁不止。三是校园周边拆房新建较多,不仅形成隐患,而且屡屡破坏校园围墙,严重威胁着校园安全。

三、教师整体业务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教育的发展与需求。我校近十年未注入新生力量了。年龄偏大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工作不辞劳苦,但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严重影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又由于存在“年纪已大,干几年就要退休”的观念,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校的改革措施有畏难情绪,甚至不配合。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另外,由于办学条件有限,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自学自研的平台,受地域、经济、硬件等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有限,教师能够自学自研的也局限于部分有电脑的年青教师,因此教师业务素质难以全面提高。

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无论何时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只能成为一名空洞的口号。尽管存在诸多阻力,我们也不能在等、靠、要中耽误一代代学子,要在有限条件下发挥教育最大的能量,在这两年中我们也在摸爬滚打中形成了改进的思路和办法。

一、加强联系,注重宣传。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掌握每个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并且每两周针对全校学生家长发一封《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宣传各类安全知识、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并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提出一些要求。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客观面对外部困难因素,尽自已责任、义务、能力去化解工作中阻力。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将本班留守孩子档案作为活档案放在自已心中,尽可能多与监护人进行联系沟通,开展家访,尽力改变他们对孩子受教育的错误认识,使他们关心子女受教育情况,支持学校、教师工作,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他们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并利用电话、书信等通信形式与打工家长进行及时的相互反馈。

二、建立“三位一体”,净化周边环境。结合上级文件精神,我校与派出所、政府领导联系,成立了“三位一体”,警—校—政府联防,确立了驻校民警、政府包保责任人及相关职责,共同努力,齐抓共管,致力于周边环境的整治。

三、营造书香校园。为培养学生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在有限的图书中整理出一部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建立班级图书角,并号召学生、老师将闲置家中的书籍“寄存”在班级图书角,以确保学生的阅读量和为图书角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我们从网上搜集整理一些有益的诗歌,印制成晨诵材料,每天早饭后学生在琅琅书声中进入诗歌的意境,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培养文化底蕴,我们还拟将三字经、名人名言、名山名川、名诗名句等宣传到校园每个角落。

四、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首先,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项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并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由此培养和带动一大批老年教师,促进教师队伍整体

素质提高。其次,学校还利用一切网上培训的机会,向全体教师进行视频播放,扩大参与学习的机会和面积,学校为提高教师水平。并且制定制度要求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学年阅读一部教育专著,养成自我学习和反思的习惯,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时刻反思和改进,促进教师更快适应时代发展,提升教学水平。

7.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篇七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问题,改革思路

一、前言

2007年, 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7) 2号) 第三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中指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倡启发式教学, 注重因材施教。要优化课程结构, 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 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与同时, 社会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日益高涨, 如何使学生更好掌握计算机这种工具, 且更好适应社会的需求。显然, 传统的教育方式、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以及陈旧的教学内容等等对于现阶段高校人才的培养已不合时宜了。这些变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挑战, 学校必须分析其现状, 重新考察其培养目标;教师要以不同的方法去审视新出现的研究领域,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则要学会以新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从多种视角去研究问题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并成为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这无疑是为大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这也就是本研究的实际动因。

二、高校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作为必修课已开设很久, 但是所学习的计算机课程基本上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 例如Office的使用, Windows基础等等。这样, 使得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各专业之间的衔接脱节。加之学生由于心理和年龄特点, 对于计算机的了解似是而非, 多是抽象理解, 多数学生仅通过网上聊天和游戏对计算机进行简单应用对计算机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 不同区域学生进入高校之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变化, 经济发达与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入学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另外计算机课程又不属于其专业课程, 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不高, 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毕业后将担负着各行各业的工作, 他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计算机, 且采用计算机要完成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内容, 如应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应用PPT进行文书报告、应用authorware进行教行课件制作、应用flash进行动画制作等, 而这些很少学习到的内容使得毕业生难以应付自身的工作。有些学校还为顺应社会需求而对学生采取的一些强制的计算机考级政策, 使得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考级顺利通过, 但在毕业后不能满足社会工作需要的现象严重。因此, 教师必须设法让学生在期间学习到与自己本专业有关的实用的计算机知识, 才能在社会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前应付自如。

三、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对策

1、依据学生专业特点设置相应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与深入地应用, 非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为此, 只有我们立足学科知识结构, 遵循计算机科学课程的内在规律。体现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以技能培养为目标。改革实践教学。整合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 才能科学地设置计算机课程, 使课程设置服务于培养目标。高等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应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 设置不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 他们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侧重点也是不同的。考虑到学生对于计算机初期掌握的程度不同。除了Windows、Office等计算机基础课程必学以外, 还应根据不同的专业, 分别设置最优化的计算机课程,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于本专业的实用性计算机知识, 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除此之外, 应把计算机课程看作是一门工具课, 学习它的目的就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自己的专业服务, 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要精讲多练,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 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2、依据学生自身特点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

依据学生掌握计算机能力的差异, 学校应把学生分成几种类型。对于计算机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 允许他们不来上课, 但给他们开办各种计算机其他知识的培训班、认证班, 鼓励他们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而对于相对掌握计算机能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 教师将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 补充相应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对于建筑专业学生, 教师就补充CD应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补充介绍关于色彩原理、界面设计、绘图软件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计算机知识对本专业的帮助,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使所有学生都能认真学习, 也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依据学生的需求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除了课堂教学, 在新形势下, 网络的应用给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有课程的网站, 教学中的高层次的需求在网络中得到极大的补充。课程网站的建设包含教学讲义、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 还应该包含学生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 以及可以开发出系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它们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 各种教学形式互相补充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种课堂-实验-网络教学三位一体计算机教学模式应用, 可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评价形式

计算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 要打破单一的理论考试, 也要打破单一的闭卷形式的传统方式, 应当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主要有:理论知识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 或者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课程的情况灵活地分派一定的比例, 当然理论考核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 对于技能操作考核, 还可以操作和口试相结合。对于操作型课程, 最好的考核方式就是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 由于该方法是班级所有学生和多名教师共同参加, 教师、同学现场提问, 共同评价打分, 所以, 就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课程, 可以让学生自己写一篇论文来完成这一考核任务。

总之, 高校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工具和手段, 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 计算机的普及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家教委将计算机教育先后列为高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的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的任务。因此, 高校计算机教育成功与否, 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大学生能否在毕业后上任自身工作, 进而也关系着高校自身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民勋.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 2007.

[2]孙晓华.通过几次教学活动探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 2004.

8.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 篇八

关键词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02

我国的国有林场大多数都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林场经过不断的发展总计共有4 200多个,经营总面积达0.53亿hm2,其中人工造林面积超过30万hm2,抚育中、幼龄林面积超过60万hm2,改造低产残次林面积超过10万hm2,生产木材近1 000万m3。我国的国有林场在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开展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发展山区林业经济,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以其较强的技术力量发挥着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但是,有些林场在我国几十年的林业建设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经营困难,现在经济状况好的林场不到1/3,有1 500个林场经济面临者严重的困难。

1 我国国有林场面临的问题

首先,我国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国有林场几十年来却没有大的改变,没能搭上改革春风的快车,国有林场的生产生活设施大多建设于20世纪,标准很低,加上长期资金不宽裕,基础设施十分破旧,国有林场本身大多处于交通不便的贫困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没有大量的资金建设和维护基础设施,严重影响了林场的正常生产和长期发展。

其次,管理体制不顺,社会地位不高。虽然国有林场是事业单位,但是国有林场的广大干部职工却认为,国有林场是不事不企,即林场既不是事业单位也不是企业单位,因为若说是事业单位,可是林场没有足够的权利和足额的拨款,若说是企业单位,又没有足够的自主权利。此外,大多林场位于边远山区,与山区的镇政府、镇公安派出所等政府部门相比,林场的执法权力在当地普通群众心中,根本就是一纸空文,普通群众对于政府部门的要求言听计从,而对于林场的要求,和执法命令却不屑一顾,加上山区道路难行,有的地区护林员每年也只能去1~2次,林场的封山育林等一些命令,根本得不到有效执行,甚至不仅不执行,反而为了经济利益,故意破坏飞播育林工作。

最后,国有林场职工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国有林场的职工文化素质低肇始于林场建场之初,职工大多来源于退伍士兵、逃荒农民等,有很多第一代的林场职工根本连自己名字都不会书写。20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一代林场职工陆续退休,第二代林场职工逐步上岗开始工作,第二代林场职工大多都是上一代林场职工的子女,文化水平基本是以小学和初中为主,能达到高中毕业已经在林场职工中属于凤毛麟角,以这样的文化知识水平,无法全面理解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在新技术的应用中,甚至看不懂地图,更不用说各种测量仪器,如GPS。在信息化时代,他们甚至连基本得电脑知识都不懂。但这些职工还属于林场的中坚力量,依靠这样的中坚力量,遇事只会请示领导,办事只会传达领导讲话,林场的基本工作基本上是马马虎虎,根本做不到创新发展。

2 解决国有林场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国有林场是建国以后,国家为改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国土、加快林业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丘陵山区、风沙危害地区、城市近郊山地、以及各类荒山、荒地、荒滩和其它一些风蚀、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兴建的生产建设性事业单位。国有林场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在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国有林场广大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国有林场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环境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国有林场通过绿化荒山、荒地、荒滩。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轻污染和调节气候等方面所发挥的生态功能,是其它任何行业所无法取代的。在保障农业高产、稳产,保护水利设施长期发挥效能,改善和美化自然环境等方面更是功不可没。可以说,建好一个国有林场,就是营造了一片森林,兴建了一座水库,构筑了一道生态屏障,改善了一方水土,带来了一片生机。国有林场除了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木材及其它产品外,更主要的是始终在向社会输送着生态环境这一巨大的无形财富、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国有林场的性质和其所担负的特殊使命来看,今后国有林场的发展方向应是:以培育森林资源为重点,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林为本、合理开发、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办场方针,尽快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并充分体现国有林场特点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新格局,经过改革发展让国有林场从目前的困境中走出来。具体措施如下。

要重视国有林场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不可替代的环境贡献,加大对国有林场的资金支持,完善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地方财政有组织、有计划的扶持国有林场的建设和经营,并且根据国有林场的发展逐年增加对国有林场的资金扶持力度,促进国有林场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各类事业的改革发展。此外,建议地方政府将国有林场范围内需要建设维护的各类林用公路、通讯、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必须由国有林场自行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给予适当补贴,逐步改善国有林场的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建议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生态林补助、森林旅游、自然保护区和林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绿化大苗、花木盆景等项目方面帮助国有林场争取立项,每年由地方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并且积极协调解决林场林木资产不能作抵押贷款难的问题,在国有林场急需贷款的困难时期由地方政府担保为国有林场争取贷款获得发展急需的保障资金。

深化国有林场体制改革,国有林场各级主管部门应当积极调整工作方式、转变工作思路、加强领导和帮助,扶持国有林场各类经营,给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走出困境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准确定位国有林场在国家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改革促发展,促使国有林场各类事业又好又快稳步发展。

大胆创新经营机制,调动广大职工和其他从事林业建设人员的积极性。国有林场的宜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在不改变林地用途、不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下,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和协商等形式参与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参与林业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对营造的生态公益林,综合评估现实价值,由林场代表国家进行收购。对人工商品林,大胆尝试活立木流转,让各类林业建设者、工作者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不断完善森林资源资产流转的办法规定,明确林业产业的监管机构,建立林业评估机构和森林资源资产交易市场等中介机构。

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多元经营促进国有林场全面发展。国有林场不仅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而且需要有改革发展多元经营的决心和信心,要有勇气,不怕失败。20世纪90年代,市场化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方、各部门都在积极寻找市场化经营的方式,很多国有林场都建立的各种第二产业,如木珠厂、木雕厂等,但大多在市场化的残酷竞争中失败,但要总结国有林场要重新审视失败的原因,正面直视失败,迎难而上克服恐惧心理,积极以市场为导向,综合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发挥国有林场自身的优势,立足于本场、本地资源,做好市场调研论证,科学的发展二、三产业,搞活国有林场经济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林业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有林场陷入今日的困境是由于长时期积累的困难对家在了一起,有政策的、法律的、经济的、地方的以及林场自身的不足等。因此,要解决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单从政策、法律或者经济入手是远远不够的,解决国有林场的问题要有所讲究,有轻重缓急、有重点突破、综合病因对症下药,方是解决之道。毛主席讲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也要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类林业事业的建设者,大家群策群力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变困难现状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和飞跃,为国家和整个社会最重要的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之生态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关于印发陕西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的通知下一篇:加工贸易生产能力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