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2024-08-01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共9篇)

1.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篇一

抑郁症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以下描述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抑郁发作[轻度(F32.0)、中度(F32.l)、重度(F32.2)和(F32.3)]。各种形式的典型发作中,病人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也很常见的症状还有稍作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其他常见症状是:

(a)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b)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C)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

(d)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e)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f)睡眠障碍;

(g)食欲下降。

低落的心境几乎每天一样,且一般不随环境而改变,但在一天内可显示出特征性的昼夜差异。与躁狂一样,临床表现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青少年病人中,非典型的表现尤为常见。某些病例中,焦虑、痛苦和运动性激越有时比抑郁更为突出。此外,心境分改变也可能被易激惹、过度饮酒、戏剧性行为、原有恐怖或强迫症状恶化等附加特征或疑病性先占观念所掩盖。对于三种不同严重程度抑郁的诊断均要求至少持续两周,但如果症状格外严重或起病急骤,时间标准适当缩短也是有道理的。

以上某些症状可以提出来构成被广泛认为具有特殊临床意义的特征性表现。这些“躯体”症状最典型的例子是: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早上较平时早醒2小时或更多;早晨抑郁加重;客观证据表明肯定有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为他人提及或报告);食欲明显下降;体重降低(通常定义为过去1个月里失去体重的5%或更多);性欲明显降低。一般只有肯定存在4条上述症状时,才被视为有躯体综合征。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轻度(F32.0)、中度(F32.1)、和重度(F32.2和F32.3)抑郁发作几个类别都仅用于单次(首次)抑郁发作,若再具有抑郁发作,则应归于复发性抑郁障碍(F33.-)的亚型中。

标出不同的严重程度旨在包括不同类型精神科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临床状态。轻度抑郁发作患者多见于初级保健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而精神科住院部主要处理重度抑郁患者。

与心境〔情感〕障碍伴随的自杀行为最常见的是服用处方药自行导致中毒,对此应采用ICD-10第XX章(X60-X84)的补充编码加以记录。这些编码不涉及自杀未遂与“准自杀”的区别,因为以上两种情况都属于自伤这一总类。

轻度、中度、重度抑郁之间的区分有赖于复杂的临床判断,包括症状的数量、类型、以及严重度。日常工作和社交活动的表现通常是帮助了解严重程度的有用指标;但是,个人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使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之间并不呈现平行关系,这种影响很常见也很有力,因而将社会功能表现纳入严重程度的基本标准并非明智之举。

存在痴呆(F00-F03)或精神发育迟滞(F70-F79)并不排斥可治性抑郁发作的诊断。但由于交流的困难,诊断较平时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

客观可观察到的躯体症状,如:精神运动性迟滞,食欲及体重下降、睡眠障碍。

包含:抑郁性反应的单次发作;重症抑郁(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心因性抑郁或反应性抑郁(F32.0,F32.1,或F32.2)

F32.0轻度抑郁发作

诊断要点

心境低落、兴趣与愉快感丧失、易疲劳这几条通常视为最典型的抑郁症状。要作出确定的诊断,应至少存在上述症状中的两条,再加上至少两条97页所描述的症状。所有症状都不应达到重度。整个发作持续至少2周。

轻度抑郁发作的患者通常为症状困扰,继续进行日常的工作和社交活动有一定困难,但病人的社会功能大概不会不起作用。

第五位数码用以标明躯体症状的有无:

F32.00不伴躯体症状

符合轻度抑郁发作的标准,极少或不存在躯体症状。

F32.01伴躯体症状

符合轻度抑郁发作的标准,并伴四条或更多躯体症状(只存在两条或三条躯体症状,但极为严重,采用本类也是合理的)。

F32.1中度抑郁发作

诊断要点

应至少存在轻度抑郁发作中给出三条典型抑郁症状中的两条,再加上至少三条(最好四条)其它症状。其中某几条症状较为显著;但如果存在的症状特别广泛,这一点也不是必需的。整个发作至少持续2周。通常,中度抑郁患者继续进行工作,社交或家务活动有相当困难。

第五位数码用以标明躯体症状的有无:

F32.10不伴躯体症状

符合中度抑郁发作的标准,不存在或极少存在躯体症状。

F32.11伴躯体症状

符合中度抑郁发作的标准,存在四条或更多躯体症状(若仅有两条或三条躯体症状,但极为严重,归于本类也是合理的)。

F32.2重度抑郁发作,不伴精神病性症状

重度的抑郁发作患者常表现出明显的痛苦或激越。如迟滞为突出特征时,上述表现可不明显。自尊丧失、无用感、自罪感可以很突出。在极严重的病例,自杀是显而易见的危险。这里假定重度抑郁发作中几乎总是存在躯体症状。

诊断要点

轻度和中度抑郁发作(F32.0,F32.1)中提出的所有三条典型症状都应存在,并加上至少四条其它症状,其中某些症状应达到严重的程度。但是,如激越和迟滞这类主要症状十分明显时,病人可能不愿或不能描述许多其它症状。在这种情况下,从总体上评定为重度发作也是适宜的。抑郁发作一般应持续两周,但在症状极为严重或起病非常急骤时,依据不足两周的病程作出这一诊断也是合理的。

重度抑郁的患者,除了在极有限的范围内,几乎不可能继续进行社交、工作或家务活动。

本类别仅用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单次重度抑郁发作;再有发作时,应采用复发性抑郁障碍(F33.一)的亚类。

包含:单次发作的激越性抑郁

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忧郁或生命性抑郁

DSM-IV(美国标准)

抑郁发作

患者心境低落,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状态。严重者可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中焦虑与运动性激越比抑郁更为显著。

【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二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四项: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二、严重程度标准,精神障碍至少造成下述情况之一:

1.社会功能受损;

2.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六、排除标准:与躁狂发作所列内容相同。

【环性心境障碍诊断标准】

一、至少两年时间内出现心境的多次反复高涨与低落,其心境改变程度达不到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

二、两年之内有心境正常的间歇期,间歇期可长达数月。

三、心境变化不是由于躯体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和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类或药物依赖)的直接后果所致,亦非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附加症状。

四、从未出现过符合诊断标准的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一旦出现之后,即应诊断为其他类型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抑郁发作

诊断标准: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说明】本抑郁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

ICD编码:F32

编码:33.2恶劣心境

分类:(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33)持续性心境障碍

诊断标准:【症状标准】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的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症状。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较轻,自知力完整或较完整。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在这2年中,很少有持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

【排除标准】

(1)心境变化并非躯体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或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的直接后果,也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附加症状;

(2)排除各型抑郁(包括慢性抑郁或环性情感障碍),一旦符合相应的其他类型情感障碍标准,则应作出相应的其他类型诊断;

(3)排除抑郁性人格障碍。

抑郁症治疗方法

许多种心理治疗都能够有效地治疗抑郁症。心理治疗能够帮助病人分析他们的问题的来源,教会他们如果去应付生活中的各种诱发抑郁症的事件,教会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增加强化生活满意度,减少导致抑郁的行为。有两种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由贝克首创)和人际治疗-被发现对抑郁症有良好的疗效。在认知治疗中,医生帮助病人改变导致抑郁的行为和思维方法。在人际治疗中,医生帮助病人改变人际交往中导致抑郁的行为方式。

治疗抑郁症的自我及时强化法:

对忧郁症的治疗,有药物治疗,有心理治疗,而心理治疗是最重要的。心理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自我及时强化法”。这种心理治疗方法是在吸取东西方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理论基础是:有些人之所以患了忧郁症,主要是他们本人对自己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不断强化的结果,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地及时地强化自己的积极情绪和行为,忧郁的成分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消失。“自我及时强化法”的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坚持正常活动。

有的患者本来可以正常上班、可以正常做家务,却不去上班、甚至连家务都不做。这是很有害的。越这样越感到自己没用。实际上患者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有能力搞好家务。只要该干的坚持干,自己的情绪就不会日益低落。第二、定计划留有余地。

每天晚上睡觉以前,考虑明天干什么。计划不能定的太高,也不要太低,充分留有余地。这样每天都可以顺利完成计划。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果实来”。

第三、及时肯定自己。

每天晚上睡觉以前,要充分肯定自己这即将过去的一天的成绩和进步,不讲消极的东西。能写日记最好,把好的体验、进步、成绩记到日记上。天天都这样记日记,觉得生活会越来越有意思。

第四、不向亲友谈消极的东西,亲友也不听患者的消极的言谈。这并不是不同情患者,主要的是亲友听患者谈消极的东西,会强化他们好谈消极的东西。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绝大多数的抑郁症病人病前有一定的诱因(如挫折、遭受不幸等),同时在出现情绪抑郁、低落过程中产生悲观。失望和孤独、无助感。这些情况,一般来说可以用心理治疗——即所谓的“心药”来处理。因为根据国外近20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抑郁症病人经过心理治疗或多种治疗方法(合并药物)的处理或帮助可以得到治愈或缓解。如美国曾作过一项大样本的随访研究,发现人际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门诊病人的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味酸)相似,有效率为60%-80%。

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病人来说是比较合适的,首先,因为它不会产生像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所致的生理副反应,因此对那些药物副反应明显或害怕微电休克治疗的病人来说比较适用。第二,临床上约有10%-30%的难治性病人,即对药物没有疗效的抑郁症可以合并心理治疗以取得效果。第三。药物可以治疗抑郁症状,但停药后相当一部分病人仍会复发或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又会出现抑郁,而心理治疗可以教会病人如何去面对和适应挫折,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即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提高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技能。另外,临市上药物和电休克的治疗效果在4~6周内便出现,而心理治疗的效果则是在6~8周后出现,即它的疗效出现时间较慢,但疗效较稳定。不要因为2~4周未见疗效而放弃心理治疗。

根据不同的抑郁表现和临床医生的擅长,可以选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这就像溃疡病的治疗,可以用西药,也可以用中药或外科手术治疗一样。如果病人一直是郁郁寡欢、悲悲切切,像《红楼梦》中所述的林黛玉式的抑郁性性格的话,可以采用支持、安慰或心理动力学的治疗,着重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如果病人表现为不善交际,与领导和同事关系相处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同时认识到人是社会性的,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生活,每日要与人打交道,从而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性和交往能力。如果病人因为婚姻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夫妻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治疗,解决处理婚姻和家庭问题,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当然,心理治疗也不是万能的,对一些严重的抑郁症病人来说,当先是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然后再考虑合并使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治疗并不排斥其他治疗方法的应用,尤其是药物治疗,倘若与药物治疗合用,对抑郁病人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叠加效用。

2.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篇二

1 鉴别诊断模式

1.1 必备的组合症状方面

1.1.1 必备的组合症状依据。

抑郁性神经症的主要症状(临床相),可分解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可称为神经症共性症状或核心症状部分,表现为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第二部分可称为个性部分或亚型特征部分,表现为通常所认为的抑郁性神经症的症状;两者缺一不可[4]。用数学方式表达:抑郁性神经症的必备组合症状=神经症共同核心症状+抑郁性神经症的症状。抑郁性神经症的症状,按CCMD-2-R的表达即是“以持久的轻度至中度抑郁为主要临床相,伴有以下症状中至少三项:(1)兴趣减退,但未丧失;(2)对前途悲观失望,但不绝望;(3)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4)自我评价下降,但愿接受鼓励和赞扬;(5)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好,愿接受同情和支持;(6)有想死的念头,但又顾虑重重;(7)自觉病情严重难治,但主动求治,希望能治好”[1]。

1.1.2 凭必备的组合症状依据进行鉴别诊断:

对于抑郁性神经症而言,共同核心症状+抑郁性神经症的症状,不可或缺,否则就不能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缺少第一部分症状作为核心基础的患者,就不能称为抑郁性神经症;其抑郁性神经症样症状只可称为某某疾病伴发的抑郁性神经症样综合征,可存在于许多疾病中如:脑震荡后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更年期综合征、躯体形式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至于缺少第二部分症状的患者,既然没有抑郁性神经症样症状,自然就不能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

1.2 病因方面

1.2.1 病因依据。

以持久邪念为标志,且持久邪念在抑郁性神经症症状之前已渐形成,而后并存至当前。持久邪念以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为核心,交织着思维、情感、注意、记忆、意志和性格六种因素[5]。

1.2.2 凭病因依据进行鉴别诊断。

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而言,从表面看似乎已经具备抑郁性神经症第一部分症状和第二部分症状,但如果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不能形成病因持久邪念,那么就也不能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而应该下其他诊断。举例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当继发一定的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时就会出现类似于抑郁性神经症的组合症状:抑郁性神经症样综合征(以及躯体症状甲状腺激素减低等)+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这时如果单从症状组合的外观形式是难以看出两种疾病差别的,但从抑郁性神经症的病因上判断则一目了然。在抑郁性神经症中,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先形成病因持久邪念,然后才引发抑郁性神经症症状;在甲状腺功能减退中,一定的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却是随着抑郁性神经症样综合征(以及躯体症状甲状腺激素减退等)而出现或消亡,不具病因性质。

1.3 内在关系方面

1.3.1 内在关系依据。

抑郁性神经症的持久邪念(病因)与临床相(证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诸般关系中,最易觉察者为病因引发的正比消长关系。它表现为,病因的规模决定着病机和证候的规模;病因越复杂广泛,所启动的病机也越激烈,产生的证候也越多,反之则少[6,7]。

1.3.2 凭内在关系依据进行鉴别诊断。

某些心理疾病发病有一定心因,病情的表现也有或类似于抑郁性神经症,但如果没有“持久邪念(病因)与临床相(证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病因引发的正比消长关系”,那么就不能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举例分析。许多心因性精神障碍、一些精神分裂症、癔症、抑郁症等,在疾病最早发生期往往有或者巧遇有精神刺激史,而被视为有一定的“心因”。其中有的还有一定的抑郁性神经症症状。但细心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患者没有“持久邪念(病因)与临床相(证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病因引发的正比消长关系”,因此不能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但极少部分急性心因性精神障碍,症状较轻者承认“持久邪念(病因)与临床相(证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病因引发的正比消长关系”,因此在过了急性反应期后,达到抑郁性神经症条件的[8],可修改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

1.4 病程方面

1.4.1 病程依据CCMD-2-R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的病程“至少两年,在全部病程中大部分时间心境低落。

如有正常间歇期,每次最长不超过两个月。”[1]疾病是由其本质确定,时间长短只是外观。假如采用本文所示的鉴别诊断模式,由于能从本质上判断,故所需病程实际很短, 6个月即可。

1.4.2 凭病程依据进行鉴别诊断。

假如只有病程尚不够标准,可暂时诊断抑郁性神经症反应,到时再修改诊断。不过随着鉴别诊断水平的提高,今后的病程标准会极大的缩短。

1.5 严重程度方面

(1)严重程度依据。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2)严重程度依据的鉴别诊断。如不达到严重程度者,则暂不做抑郁性神经症诊断。

1.6 排除症状方面

1.6.1 排除症状依据。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除上述第一部分症状和第二部分症状外,不应持久具备如下症状:癔症性分离症状或转换症状,躁狂症状,重型抑郁症状( 如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症状晨重夕轻、严重的内疚或自罪、不止一次自杀未遂),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缺损,现实检验能力受损等。其道理是什么?一方面是此类症状已经超出抑郁性神经症等轻性精神障碍的范围,另一方面是若有这类症状,那么下面的“病因依据”和“内在关系依据”必有一种不成立而被鉴别出去。如是一过性的则可参照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方面具体分析。

1.6.2 凭排除症状依据进行鉴别诊断。

患者如持久具备有“排除症状”,那么就表明其病情超出抑郁性神经症等轻度精神障碍范围,另外推究其表现特点规律也会同神经症有质的差异,所以不能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而应该下其他诊断。

1.7 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方面

1.7.1 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依据。

抑郁性神经症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或者说,抑郁性神经症不是由于器质性病变产生。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2];同理,如果体现为抑郁性神经症样症状的就称为抑郁性神经症样综合征,不能称为抑郁性神经症。

1.7.2 以凭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依据进行鉴别诊断。

一般而言,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作出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相对容易。不过,器质性病变之后发现抑郁性神经症样症状时,如何判断抑郁性神经症样综合征是器质性病变直接引起,或者是器质性病变本身并不引起抑郁性神经症样综合征而是人们由于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而引起了抑郁性神经症?临床情况往往是错综复杂的,需要分析才能明白。抑郁性神经症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只是说明抑郁性神经症不是由于器质性病变直接导致;但是不等于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不再有器质性病变,也不等于有过器质性病变患者就不再患抑郁性神经症。随着人体的生长、老化和经受某些因素的侵害,各种器质性病变往往与日俱增。在器质性病变的出现或治愈后也不意味着抑郁性神经症必定自动消亡,自此对抑郁性神经症的鉴别诊断更要区别对待细心分析了。有的患者在器质性病变的出现或治愈后,产生了许多新的精神心理问题,而抑郁性神经症原本的症状病因内在关系依据已经无法分辨,此时就不宜(或暂时不宜)再下抑郁性神经症诊断,而可诊断为“某某疾病伴发抑郁性神经症样综合症或某某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相反,有的患者在器质性病变的出现或治愈后,抑郁性神经症原本的症状病因内在关系依据仍然清晰可辨,而器质性病变与抑郁性神经症样症状没有直接关系,此时就宜保留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总的窍门是必须以抑郁性神经症“症状病因和内在系三方面”来判断:俱存则抑郁性神经症尚存,一废则抑郁性神经症已废。

2 讨论

2.1 反思排除标准

按照CCMD-2-R的相关内容,抑郁性神经症排除标准首先要遵循神经症的排除标准“确诊必须排除下述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等”,其次尚有自身进一步的要求“无下列症状中的任何一项:(1)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2)早醒和症状晨重夕轻; (3)严重的内疚或自罪; (4)持续的食欲减退和明显的体重减轻(并非躯体疾病所致);(5)不止一次自杀未遂;(6)生活不能自理;(7)幻觉或妄想;(8)自知力缺损”[1]。这虽然是权威性“排除标准”,但是却只具备部分合理性。现用神经症二重辨证施治的理论分析评述如下。“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方面:(1)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如若存在抑郁性神经症症状,也一般不再并立诊断抑郁性神经症。这是由于在这类患者中不具备上述“必备组合症状、病因、内在关系”,且往往出现“重型抑郁症状,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缺损,现实检验能力受损等”,属于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的疾病。神经症二重辨证施治对其存在的抑郁性神经症样症状没有作用,而通过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却可控制或消除其抑郁性神经症样症状。(2)高血压、冠心病等,如若存在抑郁性神经症样症状,则诊断情况要区别对待。在这类患者中如若具备上述“必备组合症状、病因、内在关系”,则可并立诊断抑郁性神经症,在此情况下使用神经症二重辨证施治对其存在的抑郁性神经症症状具有良好的作用。在这类患者中如若不具备上述“必备组合症状、病因、内在关系”,则只可诊断“高血压、冠心病等”伴发抑郁性神经症样综合征,不可并立诊断抑郁性神经症,在此情况下使用神经症二重辨证施治对其存在的抑郁性神经症样症状则没有作用。

“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方面: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等,如若存在抑郁性神经症症状,则诊断情况要区别对待。一般而言,戒断反应期已过而抑郁性神经症症状也自动消失,即不再诊断;如戒断反应期已过而抑郁性神经症症状仍然存在,则可能存在抑郁性神经症,但需要进一步分析,这时候上述所提出的“必备组合症状、病因、内在关系”就成为鉴别诊断的准绳。具体分析理由见上。

“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等”方面,如若存在抑郁性神经症症状,也一般不再并立诊断抑郁性神经症。具体分析理由见上。“无下列症状中的任何一项”方面。抑郁性神经症可以有“早醒、持续的食欲减退和明显的体重减轻(并非躯体疾病所致)、生活不能自理”,但不会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症状晨重夕轻、严重的内疚或自罪、不止一次自杀未遂、幻觉或妄想、自知力缺损”。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等,如若并存抑郁性神经症样症状,由于属同等级的疾病故可并立诊断抑郁性神经症。它们是混合性神经症。在此情况下使用神经症二重辨证施治对其并存症状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2.2 如何区别抑郁性神经症与重型抑郁症

在过去,抑郁症就是指“重型抑郁症”,而不包括“抑郁性神经症”。但是由于抑郁性神经症与重型抑郁症有许多相似性,而且抗抑郁药对它们都广泛使用且有效,所以在人们的理解中往往认为二者是同一疾病,故而在临床上就是逐渐习惯把二者笼统诊断为“抑郁症”。如果按照目前使用抗抑郁药物为治疗的主要措施,以临床控制症状为目的,那么就算把抑郁性神经症误诊为抑郁症也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如果用二重辨证施治为主要措施,以追求分别根治为目的,那么就要严格有效地鉴别诊断才能进入相应的治疗方案,要点如下。(1)抑郁性神经症具有上面所述鉴别诊断模式的各项要求。而重型抑郁症或即使其表现尚未严重者则不然。它是没有符合上述必备的组合症状、病因依据和内在关系依据的。有的患者由于其他不适,当继发一定的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时就会出现类似于抑郁性神经症的组合症状:(重型)抑郁症的症状+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但一定的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却是随着(重型)抑郁症的症状而出现或消亡,不具病因性质以及病因引发的正比消长关系。另外,有的患者脑子空空感或思维十分迟钝根本不继发一定的思虑过度或伴关注过度。(2)从表面症状鉴别。抑郁性神经症不会具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症状晨重夕轻、严重的内疚或自罪、不止一次自杀未遂”,而重型抑郁症往往可能有之。

2.3 反思存废处理

真正的抑郁性神经症是存在的,不会因为人们的抛弃诊断而消失;它需要的是人们的准确诊断与高效治疗乃至根治。美国标准DSM-III-R已经取消神经症的诊断,自然没有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国际标准ICD-10已取消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中国标准CCMD-3也已取消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目前抑郁性神经症在临床上常诊断为抑郁症、抑郁障碍、抑郁发作和恶劣心境,这与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对其有一定的效果相关。不过,诊断最终要体现出疾病的本质与特点。药物的疗效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更何况对抑郁性神经症有一定效果的疗法和药物不少,且目前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对抑郁性神经症也仅仅是有效而远非根治。不深入探讨抑郁性神经症的本质,却轻易地跟风于药效反应而人为淹没抑郁性神经症诊断,或轻易更换套用病名而人为淹没抑郁性神经症诊断,都是十分浮躁和冒失的行为。在神经症二重辨证施治体系指导下的抑郁性神经症理性诊断模式[8]和鉴别诊断模式,加入了症状分析、病因认定和内在关系印证等深层次内容,中西医相互渗透协同,所以对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鉴别诊断都比较明晰,对治疗方案挑选和治疗预后有极大的帮助[9]。因此,希望今后能多与同道共勉,一起推进抑郁性神经症的学术发展。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性神经症鉴别诊断的规范化方法,提高准确性。方法:采用必备组合症状、病因、内在关系、严重程度、病程、排除症状和非器质性病变基础共七方面作为抑郁性神经症鉴别诊断模式的要素,用神经症二重辨证施治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抑郁性神经症与伴发抑郁性神经症样综合征的其他疾病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必备组合症状、病因和内在关系,是鉴别诊断的核心;排除症状、非器质性病变基础,也很重要,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否成为鉴别诊断的依据,要视情况而定;严重程度和病程有一定的意义。结论:抑郁性神经症的鉴别诊断模式具备了更加缜密规范准确的优点。

关键词:抑郁性神经症,鉴别诊断,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编.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R(S).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76-86.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3-115.

[3]陈光敏,林举达,林志雄,等.论神经症鉴别诊断模式(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5):470-472.

[4]陈光敏,何荣昌,徐诚,等.神经症的共性(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2,3(3):239-240.

[5]陈光敏.神经症的证候和病因病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9):34-36..

[6]陈光敏,陈光风,陈可权,等.神经症的关系(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2003,4(5):375-376,363.

[7]陈光敏.抑郁性神经症的直线回归相关与病因推测(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96-798.

[8]陈光敏,林举达,邹晓波,等.抑郁性神经症的理性诊断模式(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3,4(4):278-279.

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篇三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抑郁症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2000例产妇采用自评抑郁量表评分筛查出产前有抑郁的产妇308例,分成干预组和自然组测评产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差异。结果:干预组可减少产后出血,干预组与自然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产前抑郁对产后出血有不利影响,应加强对产妇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通过各种因素干预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

【关键词】孕妇;产前抑郁;产后出血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对2007年元月至2008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2000例排除产前有精神病史及躯体疾病。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对2000例孕妇入院时进行自评,评分≥41分的产妇308例,为有抑郁症者。从该308例产妇中依照年龄、文化程度、孕产次、孕周、分娩方式、产妇体重等有关因素进行筛选配比并分成两组: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49人。

1.2 方法:干预组的孕妇分娩过程中采用导乐和无痛分娩且助产士全程心理指导进行分娩。非干预组顺其自然。产后2小时出血量采用称重法测定产后出血量。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从两组各自排除了剖宫产的产妇后的比较情况,(见表1)。

3 讨论

分娩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产妇来说,却是一种比较持久且强烈的应激原。分娩既可以对产妇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以对产妇产生心理上的应激,因此产妇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应得到产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由于初次分娩,产妇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如怕痛、怕出血、怕难产,甚至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发生生命危险[1],但产后抑郁是指分娩至产后1周出现的一过性哭泣或抑郁状态,其症状为郁闷易落泪、哭泣不安,轻度情绪紊乱,易疲乏,伴有焦躁等,与平常产妇可能出现的恐惧有很大区别。分娩的四大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以往前三者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而精神心理因素一直未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心理,可使其体内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宫口扩张延缓,产程延长,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胎儿出现宫内缺氧,发生新生儿窒息。产妇心情抑郁,可使其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垂体后叶分娩的缩宫素就会减少,从而导致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增加[2]。直到乐杰编写的第三版《妇产科学》教材时才编写进去,精神因素才提高到了新的认识高度。而产前抑郁就更不被人们所重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多采用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的相关规定和SDS自评量表进行诊断。产后抑郁的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还危害婴儿(可能导致婴儿受到意外暴力伤害)及家庭,对婚姻、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应对该病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晓莉,刘俊梅.初产妇的心理特征.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3000

[2] 贺漪,金晓晴,肖慧.产妇心理与分娩及新生儿情况初探.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2(1):85-86

4.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篇四

二:改善不良素质也有助缓解心理抑郁。大量的实践证明,性格内向、心胸狭窄、任性固执、多愁善感、孤僻离群的人,多带有心理抑郁的素质,如果能够通过刻苦磨炼,可向开朗、豁达的方向转变。

三:要自尊,莫自卑。自卑常常和抑郁作伴,它是产生心理抑郁的主要内因。所以,只需正确对待自己,自尊、自爱、不自暴自弃,对人生怀有憧憬与信心,就可以抑制偏激、狭隘的情绪,驱走忧郁等不良情绪。

四:就是音乐。当心情抑郁不快时,多听听悠扬悦耳、催人向上的音乐,可以驱走萦绕心上的抑郁情绪,增强信心、勇气和力量。音乐疗法对治疗心理抑郁症效果比较好。

五:就是要增强克服心理抑郁的习惯。习惯是对付抑郁刺激的勇气和经验。它可以增强心理的能力、负荷与韧性,是战胜抑郁的有力武器。

5.抑郁症的典型表现 篇五

抑郁症症状的典型表现主要是哪几方面?得抑郁症的患者总觉得“活得太累”,部分轻度抑郁症病人在早期会感到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感觉活得太累。这种情绪反应在正常人也可以出现,但在抑郁症患者会长期存在。北京中医院精神科专家还介绍说,有些患者对兴奋表现“木然”,例如遇到高兴的事不兴奋,但稍拂己意,便会发怒,表现为一触即怒、易激惹、敏感多疑、固执,总是感到不顺心。那么抑郁症症状的典型表现主要是哪几方面呢?

抑郁症的一些症状一直都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但是又不知道抑郁症的具体病症,所以只能是猜疑和不确定。抑郁症症状繁多,几乎涉及到身体的各个系统,导致很多人不知道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是什么。中医院精神科专家表示,抑郁症的治疗,必须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因此,正确认识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对于病情的康复十分有利。

抑郁症典型表现

一、非痛反应症状

爱人、支属或亲密的朋友的死亡经常会导致严重的丧失感和忧伤。对亲友死亡这种丧失的反应称作悲痛”。悲痛反应(或称忧伤反应)是生活中的正常反应。悲痛有如下几个阶段:首先出生震动和不相信某人已真正往世的感觉,伴有哭泣和抑郁。其后是愤怒,由于有关职员没能竭力拯救亡者而生气,愤怒甚至会针对死者,由于他/她的往世造成自己的烦忧。几周或几个月后悲痛反应慢慢减弱,接受了失往的现实。正常的悲痛只需四周人的支持而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假如发现克服悲痛很困难,那就需要得到来自医生的额外帮助了。

抑郁症典型表现

二、动机症状

抑郁症病人的动机症状体现在做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动机水平。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早晨按时起床,按时去工作或上学,能够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娱乐我们自己以及他人。但是,对抑郁症患者来说,不要说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娱乐自己,他们要开始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需要作巨大自我斗争。严重的抑郁症病人,每天会披头散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终日茶饭不思,眉间紧锁,寡言少语,甚至以泪洗面。即使他们有所动作,动作也明显缓慢。

抑郁症典型表现

三、情绪症状

情绪症状是抑郁症的最显着、最普遍的症状。抑郁症病人的情绪症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抑郁心情和兴趣的消失。抑郁症病人的生活中,似乎充满了无助和绝望。如果让抑郁症患者描述她的心情,她往往会说:“悲哀、无助、绝望、孤单、不幸、垂头丧气、无价值、丢脸、惭愧、闷闷不乐、羞愧„”虽然抑郁症患者的基本情绪是抑郁,但他们的心情,或者说他们的抑郁情绪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即使是在一天的时间里也会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抑郁症状在早晨最明显,患者往往觉得几乎没有力量从床上起来,随着一天的推移,情绪会慢慢好转一些,晚上的心情相对最好。几乎和抑郁一样普遍的另外一个情绪症状是兴趣的消失:抑郁症患者往往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过去感兴趣的事物,喜欢参加的活动,现在一点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的丧失往往是从某一些活动开始的,比如,工作。

6.有关抑郁症的书籍 篇六

A Long Way Down

豆瓣读者评论说「如果才华能换成金钱的话,霍恩比大概买得起美国」。尼克·霍恩比的这本小说虚构了四个人在平安夜因为自杀相识并相知的故事。

霍恩比利用他的写作技巧和智慧,缓慢地展开了关于这四个截然不同的人分别与抑郁症作斗争的故事,书中无数的转折将故事情节推到人难以预料的地方。

2. 你爱的人郁闷时该怎么办

What to Do When Someone You Love Is Depressed

本书作者临床心理学家米奇·格兰特博士,整个童年都与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母亲作伴。在此书中,他与苏珊·K·格兰特共同指导人们,如何成为患有抑郁症的亲人们的支撑。

最后一本书在国内还没有看到翻译版,但是冥想君觉得很值得推荐,因为我们会关心身边最亲密人的情绪状况,而这本书能给抑郁人士的亲人和爱人们带去希望和安慰。

3. 钟形罩

The Bell Jar

西维亚·普拉斯这本作品实际上是一本自传。

它讲述了在二十世纪50年代初,一个年轻的女性在《纽约城》杂志社做实习时,不幸落入绝望的深渊。之后自杀未遂、接受心理治疗、重拾自信返回社会展开新生活的一系列过程。

这本书被《大西洋月刊》列入美国的经典——作者优雅地展示出她的才学,运用了她的幽默和表现力讲述了这个神奇的故事。

4. 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

The mindful way through depression

这本是冥想君研究抑郁的入门书籍,里面有很多实用的调节方法,非常实用。

此书的作者清醒地认识到某个时刻下你的情感、思维和感受,并且不去苛责自己,是一种比想尽办法找出路要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慈爱的美德》作者莎朗·莎兹博称赞此书——是极其宝贵的资源,不仅帮助了那些罹患抑郁症的人群,也对陷入负面思维和自我怀疑的漩涡中的人有益。

5. 忧郁:走出忧郁

The Noonday Demon: An Atlas of Depression

美国家图书奖的获奖书籍。

这本书远不止是一本回忆录,它同时也是一本关于抑郁症历史、文化引申和许多种相关治疗的详尽的调查。

作者安德鲁·所罗门关于抑郁症的亲身经历提供了对这种疾病感性而真切的认知。这本书能帮助读者积极主动的改善自己的情绪。

这本书的重要意义,诚如作者所说,抑郁症患者是不太会去寻求帮助,不容易引起关注的一群人,所以需要有人为他们代言,让人们了解这些人。

6. 遗失心灵地图的女孩

Girl, Interrupted

1967年,18岁的苏珊娜·凯森吃了50片阿司匹林,看过一次心理医生,被搀进出租车,立刻送往波士顿McClean医院,并住院治疗抑郁症18个月。

这本书讲述了她的住院经历,之后,此书被改编成电影。直到安吉丽娜朱莉把乳腺切除,媒体挖出她与奥斯卡最亲密经历是凭《Girl Interrupted》获得最佳女配角。

7.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篇七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 由于社会、家庭、生理及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 老年人常出现精神障碍。老年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 有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占人口的0.3%, 占老年人的3.4%[1]。老年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思维内容障碍及意志活动减少, 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 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 且容易复发, 主要是患者缺乏及时、长期、规律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 同时患者家属的依从性较差, 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适当的心理安慰。本文给予患者身体健康护理的同时对其心理进行护理干预,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主要来自我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1人,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37人, 平均年龄 (69.2±2.1) 岁, 心理干预护理1个月;对照组34人, 平均年龄 (68.8±3.4) 岁, 常规护理1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抑郁症诊断标准[2], 同时排除认知障碍、严重躯体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抑郁状态及因药物滥用导致的继发性抑郁症。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和精神疾病常规护理 (请精神病科给予指导) , 干预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下列心理护理对策。具体内容[3,4]如下: (1) 安全护理:将患者安排在易观察的大房间, 以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并嘱家属警惕患者自杀。护理人员及其家属都要严加防范, 防止发生意外。 (2) 有效的沟通:护士应站在患者的角度上, 对患者充满同情和耐心。当患者向护士倾诉自己的疾病情况、家庭的烦恼时, 我们应对患者表示充分理解和同情。 (3) 做好心理疏导: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 并做好保密工作。促进其与社会、外界的接触及互动。 (4) 培养兴趣:诱导患者培养一些兴趣, 转移患者注意力。 (5) 对患者家属、护理人员提供支持和相关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护理患者同时, 不能忽视对家属、照顾者的健康宣教, 指导家属、护理人员学习老年抑郁症知识及预防复发的常识。 (6) 预防护理:老年抑郁症极易复发, 预防其复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减少那些对老年人不利的心理社会因素。一方面, 老年人应该认识对待老年期, 保持心理平衡, 降低期望值。另一方面, 要保障家庭温暖, 关注老年人身体同时重视其心理需求。

1.2.2 评估工具

(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 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最为普遍的量表, 能较好的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本文采用24项版本。由经过培训的两名平定者对患者进行HAMD联合检查, 一般采取交谈与观察的方式, 检查结束后, 两名平定者分别独立评分。 (2) 抑郁自评量表 (SDS) :是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 主要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 能相当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时间范围为过去1周。其中20个项目反映抑郁的4组特异性症状:精神性-情感症状, 躯体性障碍, 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抑郁的心理障碍。我国以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

1.2.3 调查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进行第一次评估, 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1个月后对两组进行第2次评估。请精神科指导或协助被调查者逐项填写, 然后回收问卷进行分析。

1.2.4 统计学方法

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数据以 (χ—±s) 表示, 组间评分差异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

心理干预组入组时HAMD评分为30.06±2.94, 1月后为10.24±4.62, 对照组入组时HAMD评分为29.98±3.01, 1月后为27.65±5.76。两组在入组是HAMD评分统计学无差异, 在心理干预1月后, 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心理干预组入组时SDS评分为63.12±8.07, 1月后为36.28±6.54, 对照组入组时SDS评分为62.08±7.92, 1月后为55.41±6.48。两组在入组是SDS评分统计学无差异, 在心理干预1月后, 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 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明显, 而老年人中抑郁症患病率[5]居高不下, 给社会、家庭及医疗服务体系造成沉重负担的同时影响患者的疾病恢复, 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在我国逐步迈向和谐社会的今天, 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同时老年人心理健康疾病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结果显示, 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1月后, 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状态明显减轻, 两组HAMD和SDS评分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老年抑郁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 帮助老年人重建健康心理, 提升生活质量。

我国的老年抑郁症医学在发展规模及研究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有关老年抑郁症许多问题还需做深入探讨。老年人对抑郁症诱因、发病基础及复发原因认识不清, 医护人员对老年抑郁症采取的措施不当, 都可能导致老年抑郁症病情加重或复发。因此, 如何在老年人群中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同时对医护人员加强老年抑郁症方面的教育、培训是现代一项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辜胜阻, 郭晋武, 李琼, 等.老年人抑郁状况调查及比较研究[J].老年学杂志.2003, 14 (6) :392-394.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3-90.

[3]邵锦玲, 唐玉琴, 韩英玉.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5) :229.

[4]林海萍, 高亚菊.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特点及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 2005, 11 (11) :871-872.

8.抑郁症的自我判断 篇八

专家认为,如果你存在下列症状中的两条以上,就应该尽早到_心理医生处就诊了。

●情绪低落:即所谓的“愁眉不展”。

●愉快感缺乏: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使你高兴起来。

●疲劳感:常常感到精力不足、虚弱、“力不从l心”。

●言语、思维和运动迟缓:对简单问题往往也需要思考较长时间才能回答。

●食欲改变:约70%~80%的患者表现为食欲丧失,但也有少数人会表现为进食量增多。

●睡眠障碍:常见为入睡困难,但也偶见睡眠增多。

●躯体不适:包括头痛、背痛、肌肉痉挛、呕吐、胃肠不适、胸闷等,往往检查指标无异常。

●烦躁不安:表现为极度的紧张不安。

●性欲低下:自我感觉差,精力、体力不如以往。

●兴趣下降:感到无法从I作或娱乐中获得丝毫乐趣。

●决断能力降低:往往连一点小事都拿不定主意。

●自责及负罪感:总觉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

●焦虑:总是忧心忡忡,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情,伴有心慌、多汗等症状。

●自我评价过低:认定自己是弱者,一无是处。

●无助感绝望感:“大难临头”似的觉得自己“病入膏育”,无论任何办法,也无论任何人都不能帮助自己。

●自杀倾向及行为:绝望地认为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

9.儿童抑郁症的症状 篇九

这一类儿童发病前常有明显的精神诱因,如父母突然死亡,遭受意外灾害,或因病住院而离开父母等。这类儿童病前精神正常,发病时忧郁症状明显,如整天流泪、动作迟缓、声音低、食欲不振、乏力、失眠、恶梦、日渐消瘦,常常独进独出,不与其他儿童交往,有时可流露出绝望感。

2、慢性抑郁

这一类儿童过去常有与父母多次分离的经历,或有其他的精神创伤的病史,但并无重大的突然的诱因。病前适应能力差,忧郁症状呈逐渐加重,表现为胆小、害差异、容易受惊、不合群、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少而浅。检查时可发现其行为退缩、表情淡漠,并有厌世观念和自杀企图等。

3、隐匿性抑郁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推荐阅读:

护士抑郁症08-15

抑郁症语录负能量08-14

抑郁09-15

女性心情长期抑郁怎么治疗07-22

上一篇:春雨开头的拟人句下一篇:道路交通隐患整改报告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