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考试

2024-10-17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考试(通用8篇)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考试 篇一

安全生产部制度汇编试卷

姓名 分数

一、判断题(共30题,每题2分)

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是指企业在一个时期内,根据国家等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安全目标、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定期考核、惩罚兑现,达到现代安全目的的科学管理方法。()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指企业承担其他工作的同时还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

3工伤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负责人须迅速采取措施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需变动事故现场时,应做好标志、拍照、保护现场。()

4企业安全文化是指被企业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5安全生产部应及时将过期或作废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文件收回,如特殊情况可继续使用。()

6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的人、谁教育,谁的人、谁宣传”的原则,加强对全体职工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7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应:经常教育、反复宣传,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8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此处特种作业不包括特种设备作业。()

9检修作业中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检修用具。()10煤粉制备系统或危险品储库,不能采用密闭式防爆型电气设施。()11在特殊情况时或领导同意时无电工操作证人员可以在电气设备上工作。()

12安全锁颜色规定为,电气专用黄色,机械专用蓝色,工艺专用红色,其它为绿色。()13禁止各部门、外协单位私自拉接临时用电线路,一经发现由生产运行部立即拆除。()14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作业,要采用防爆行灯。√

15在主要通道及主要出入口、通道楼梯、变配电室、中控室等工作场所应选择性的设置应急照明。()

16钢丝绳可见断丝总数超过钢丝绳中钢丝总数的50%;有三根以上的断丝聚集在 一起的钢丝绳,还可继续使用。()17危险作业实行“及时申报,分级负责,严格审批,重点控制,专人监护,措施到位”的原则。()

18根据有限空间设备内的介质类型,用蒸汽、水、热水、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等方式进行介质的清洗和置换。()19清库人员每次入库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h;清理原煤、煤粉储存库时,每次入库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30min。()20安全绳应使用符合GB 24543要求的坠落防护安全绳。可以多人共用一条安全绳。()

21安全观察既要识别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也要识别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22主要生产区域周围、厂房门口应设置“必须佩戴安全帽”“穿戴劳保用品” 等安全警示标志。()23消防器 材及设施只限消防专用,可以临时占用、操作他用或移动位置、损坏等。×()24发生电气设备火灾事故,必须首先切断电源,边扑救、边报警;禁止在断电 前用水扑救。()

25危险化学品应当储存在专用仓库,剧毒化学品或易制毒品应当在专用仓库内 单独存放,并实行“五专”专人收发、专人保管、专人领发、专人专锁、专人账本。()26危险化学品为方便管理,应同仓库存贮。()

27凡能产生刺激性、腐蚀性、有害和恶臭气体的操作,应有通风措施。()

28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做到“五到位”(整改措施、责 任、资金、时限和预案)和“四不推”(个人能整改的不推给班组、班组能整改的不推 给部门、部门能整改的不推给公司、公司能整改的不推给上级公司)。()29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供应商应有三证一标(产品合格证、生 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30应急救援原则:先救物再救人。()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责任制发生变动时需进行培训,所有培训记录存档备案。A:每天 B:每月 C:每季度 D:每年

2、临时用电是指新接电源的用电时间一般不超过()天,不包括检修用电。A:7 B:15 C:30 D: 60

3、安全职工教育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保用品发放记录、事故档案()。A:保存三年 B:保存五年 C:永久保存 D: 保存十年

4、安全生产部()组织各部门对危险源进行一次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检查和评审,做到持续有效改进。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 每年

5、公司组织员工()体检一次, ,并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 每年

6、灭火设施,使用部门每一年定期检查气瓶重量,如漏气量达()%应重新充装。A:5 B:10 C:15 D: 20

7、警示标志分为四大类型其中不包括()。

A禁止标志、B警告标志、C指令标志 D提示标志 E警示标志

8、对高温超标严重的岗位,应采取轮换作业等办法,尽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 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休息时间不得少于()min,休息时应脱离高温作业环境。A15、B30、C60、D90

9、高处作业连续时间不得超过()小时。A4、B5、C6、D8

10、遇有恶劣天气能见度在5m以内或能见度在10m以内、道路最大纵坡在()以上时,应停止行驶。A3﹪、B6﹪、C10﹪、D15﹪

三、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

1、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应有三全原则:(、、)。

2、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要做到“、、”,形成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3、一旦发生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要立即抢救伤者(紧急抢救电话),保 护好现场,立即报警(交通事故电话)和向单位领导汇报,时刻保持通讯联络畅通。

4“三级”安全教育:指(、、)三级组织进行的安全教育。

5、三违是指(、、)。

6、“三同时”:是

目的安

程(、、)。

7、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遵循“(、、)”的原则。

8、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室内不准接近故障点()米以内,室外不准接近故障点()米以内。进入上述范围人员应穿绝缘靴,接触设备的外壳和构架时,应戴绝缘手套。

9、临时低压线路架设时,其高度在室内应大于()m,室外应大于()m,跨越通道应大于()m,并牢固固定。

10、需要使用行灯照明的场所,行灯电压一般不应超过()V,在潮湿的地点(如潮湿的地下沟道内)和进入设备内部工作时,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V。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考试 篇二

人才制度是指社会对人才评价准则的总称。

人事制度是社会中的某个组织为录用组织成员而制订的准则的总称。

一、人才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本质区别

人才制度和人事制度都含有人员的准入标准, 都是对人才评价的准则, 但它们在人员准入上有本质的区别, 这种区别就是人才制度的开放性和人事制度的封闭性。

(一) 人才制度开放性的表现

一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是开放的。由于人才制度是整个社会的人才评价制度, 它的内涵包含人事制度且远大于人事制度, 所有人事制度中人才的总和也小于社会人才的数量。因此, 人才制度非但不排斥反而还鼓励所有社会成员成为各种各样的人才,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是多多益善。

二是社会在人才性质 (类型) 需求上的开放性。社会的多元化自然要求人才的多样性, 从整个社会的需要来看, 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是多元的, 也是多多益善。

(二) 人事制度封闭性的表现

一是人员数量的封闭。一个组织录用人员的数量是有限的, 这就决定了人事制度下的人员准入是有数量限制的, 它对社会人员进入组织带有很大的选择性。

二是对人才的准入类型也是封闭的。用人单位性质的相对确定性就决定了该组织选用人才的类型是相对确定的, 它不可能接纳所有类型的人才, 这也决定了人事制度下用人的选择性。

二、两种制度下考试的不同

既然人才制度和人事制度都含有人员准入标准, 要进入这两种制度体系必然就有相应的评价标准作为进入的门槛, 这个门槛就是考试。考试是人员准入必要的评价手段, 但考试在这两种不同制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考试的主要作用有两种:一是评价, 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二是选拔 (淘汰) , 是根据考试结果选出符合标准的人。

由于人才制度是开放的, 在人才的数量和类型上都不对社会成员作出限定, 因此该制度下的人才考试就应是非选择性的通过标准, 即人才的准入标准是确定的, 当社会中的成员达到这个标准就应给予认证, 否则不给予认证, 即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达到这个标准也允许通过。社会人才制度的开放性自然会带来社会人才准入的非选择性, 这是由这种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就是这种制度。

同样, 由于人事制度的封闭性, 致使该制度下的人才准入必定是选择性的, 淘汰式的考试是人事制度的必然选择。这种考试下, 人才准入的标准是相对的, 标准的高低取决于竞争某一岗位的人的数量, 数量多则标准高, 反之则低。

(一) 人事制度下的考试

1. 考试的目的就是选拔

选拔制度存在的理由只有一个, 就是资源的稀缺。由于某社会组织需要的工作人员的职数有限, 因此, 社会组织录用工作人员只能选择选拔性的考试制度, 以淘汰多余的人员。在人事制度中使用考试的选拔功能是合理、有效、公平、公正的手段。

2. 选拔制度中考试录用人才的标准是相对的, 录用标准是随着录取比例和参试人员的整体考试水平而变化的

例如政府录用100名公务员, 参加人数1000人和3000人其录用标准肯定不同。同样, 在3000个参试人员中录用100人和录用200人公务员时其录用标准也肯定不同, 录用100人时标准要高, 录用200人时标准要低。录用标准是随着录取比例的提高而降低的。

3. 录用标准的相对性使得选拔性考试产生两类错误

一是受伪错误。在录取比例较大时即使被录人员实际已不能很好地完成所任用的工作, 也可能被录用, 造成因标准的降低而录用了不合格的人员。

二是拒真错误。如果录用比例较小, 录用标准就较高, 即使参试人员的整体水平再高, 录用数量人员之外的人也要被淘汰, 造成因标准的提高把一些能胜任工作的人员排除在外。

这两类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选拔制度本身决定的。但是选拔性考试的两类错误被考试的公平、公正异化为合理的现象被人接受。

(二) 人才制度下的考试

1. 人才制度排斥选拔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存在数量限制, 社会希望所有的人都提高素质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人才的数量和类型都是多多益善, 这是社会进步的需要。而选拔是人为设置障碍淘汰一部分人才, 这明显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悖。因此, 社会人才制度不应采用选拔考试制度而应采用非选拔式的通过制度, 即如果一个人达到社会既定的标准, 社会就应认定为人才, 没有数量的限制, 即使所有人都通过考试也要给予认证。这是社会人才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2. 人才制度下的考试检测标准是客观“绝对”的标准

由于社会人才考试制度采用考试通过制, 相对于选拔制度来讲, 这种制度的考试标准是固定的。比如百分制中的60分合格制度, 过这个标准的人都视为合格, 不过的人就是不合格。这个标准和参考人员的数量和水平无关, 因此, 是客观的绝对标准。

3. 社会人才的通过制度可避免选拔考试制度的受伪和拒真现象

由于社会人才标准是“绝对”的客观标准, 凡达到标准的人就会得到认证, 否则不予认证, 不会出现降低标准的受伪错误和提高标准的拒真错误, 其公平性比选拔考试明显提高。

总之,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没有数量的限制, 社会人才制度只有采用检测的通过制度才是最合理的。用选拔制度评价社会人才会人为设置人才成长的障碍, 阻碍人才数量和素质的提高。用选拔制度去评价社会人才显然是错误的, 应当抛弃。

三、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分析

以前, 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是按照国家的指令安排到各个单位工作, 因而当时的高考制度应该是国家的人事制度。随着大学培养人数的增加, 加之计划经济的消失和市场经济的到来, 国家行政机关已人满为患, 国有企业逐渐减少, 国家用行政命令分配人员的范围越来越小。因而分配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淡出, 人才的培养逐渐社会化, 人才市场机制逐渐成为就业的主渠道。这一变化证明我国大学生的培养一开始是国家人事制度的培养模式, 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用科举式的选拔制度当然是合理的, 因而当时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人才培养的社会化, 人才的国家人事性质逐渐淡出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已过渡为社会人才制度, 按照社会人才的客观要求, 选拔性考试也应退出而代之以通过性的检测制度。

但政府并没调整考核方式, 仍然错误地沿用选拔式的高考, 致使高考弊端日益凸显, 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其实, 现行教育的种种弊端无不和选拔式的高考有关。如应试教育问题, 实际上选拔性的高考是应试教育的根源和必然结果。为什么中国的高考导致了应试教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拔, 这种选拔使中国高考把考试“学什么, 考什么”的检测功能异化为淘汰功能, 成了“考什么, 学什么”。“考什么, 学什么”就是考试在先, 课程在后, 考试引领着教学, 教学从属于考试。要命的是, 高考要“考什么”无从知道, 于是, 教学从始至终忙忙碌碌地围着虚拟的考试团团转。当教育变成了教学生怎么样应付考试, 应试教育则成为必然, 教育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而通过性的检测考试标准则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 鼓励所有人通过标准以增加社会的人才数量, 因此, 只有采用通过性检测标准的考试才可能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选拔性的高考模式下由于考试标准的局限, 总会有部分人被不合理的淘汰, 因此, 选拔式高考只能派生应试, 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现行教育采用选拔高考的理由只有一个, 就是教育资源的稀缺, 即政府不能保证所有人进入大学学习, 选拔性的高考就自然出现了。但是我们只看到了教育资源的稀缺, 没有看到学习资源的丰富。教育资源是以政府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式, 是人才的国家化;而学习成才 (个人选择成才的途径和方式, 政府只通过考试给予认证) 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才成长方式, 现行教育在体制上忽视了这种个人本位的成才方式, 把本来资源非常丰富的个人成才资源排斥在外, 也人为地制造了个人成才资源稀缺的假象。

成才资源既包括政府本位的教育成才, 也包括个人本位的学习成才, 用成才资源的概念替代教育资源就不存在成才资源的稀缺。现行教育忽视个人学习成才的方式, 致使自学考试的地位明显低于正常学历教育, 只有使自学考试这一类学习成才的方式平等或高于教育成才的地位, 才能解决教育资源的稀缺, 丰富成才资源的结构, 使人才成长国家化转变为人才成长社会化。国家化就必然是教育方式, 社会化则是教育和个人成才的有机结合。

3.小学考试制度改革初探 篇三

一、传统小学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是背离了培养目标。小学教育在长期以来,以应试升学为目的,以追求高分为目标,从而使考试背离了国家的培养目标,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教育行政部门往往以统考的名次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则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水平,并与晋级提薪挂钩,教师以考试分数的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学生则以升学为唯一目标,以书本知识的学习代替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是考试范围狭窄。由于应试的需要,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范围极大地缩小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上一级学校或业务部门的考试科目。许多小学不顾国家课程计划的安排与要求,只设置参加考试的科目,并且增加课时,加大练习量,频繁举行考试,致使学生负担加重,学习知识结构单一。

2. 追求高分,教师为此不顾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被僵化成“划道道、背条条”的模式,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片面追求机械记忆,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得扭曲。

3. 单一的文化课书面考试,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和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导致劳动教育、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着片面强调记忆观点与资料,忽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品质的养成。

三是考试评价方法单一。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偏重对试卷分数的评价,忽视动口、动脑、动手能力的评价;偏重考试结果的评价,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偏重他人的评价,忽视自我评价。一张试卷定全局,分数成了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同时,这种按考试总分“一刀切”划线单一的办法,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四有”公民,阻断了特长生的升学之路,影响所及,学校校长、教师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应试”的怪圈,不能鼓励学生在专长爱好方面发展、冒尖,而是违心地按“一个模式”去铸造平均发展的“标准件”。

四是加剧了校际之间的不正常竞争。建立在现行考试制度基础上的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的质量评价机制,极大地加剧了校际之间的升学竞争,导致分快慢班、招择校生、节假日补课、复习资料泛滥等现象的发生。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德育工作实效很不理想,劳动教育和艺术教育长期摆不上学校工作的应有位置等等。

二、“应试教育”的危害

一是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有的学校领导公开提出:“一切都要从升学出发,‘副科小科’应当为主科让路”。这样一来,学校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被挤到了次要地位。不少学校口头上也说:“五育并举”,实际上是“一花独放”,口头上说的是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唯升学率,以求“一好遮百丑”。这种做法极大地削弱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在这些学校里,青少年的思想混乱,理想境界低下,劳动观念淡薄,纪律松懈。这对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不说是一种严重歪曲。

二是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许多学校拼命地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强制推行所谓“大运动量训练”和“题海战术”,频繁地举行各种名目的考试,逼迫学生呆读死记,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压抑。同时,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学生正常的睡眠和文体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生理发展也受到影响。初步调查,学生中的近视眼发病率高达25-35%,体质指标大幅度下降,身心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

三是导致初中学生流失严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中,实际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为代价来换取少数重点“尖子生”的升学。这种做法不但极大地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促使他们以“破罐破摔”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造成当前初中学生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初中教育的普及,更有甚者学生流失后还派生出其它种种社会问题。

四是极大地冲击着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破坏了国家教育法规,不贯彻执行国家制订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他们按照“考啥教啥,不考不教或少教”的原则,擅自对国家有关规定作了修改。这样做的结果,从近期看,严重打乱了学科知识的科学体系和横向联系,造成学生知识结构零散混乱,知识面狭窄,也给教学管理和上一级学校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从长远看,势必影响青少年各种才能特别是创造才能的发展,并最终降低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五是造成了学校不正之风的兴起。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许多教师搞教案封锁,试题保密;少数教师甚至弄虚作假,搞不正之风,从中捞取“荣誉”。而学生为了取得高分,考试作弊,这种现象也不是个别的。正由于这样,它使学校的师德和学风都受了严重的影响。

总之,片面追求升学率危害极大,它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必须研究对策加以彻底解决。

三、实施等级评价制度改革

《国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小学成绩评选应实行等级制”。改革小学百分制的考试制度,实行等级评价制度,决不仅仅是评价形式的转换,实质上是小学考试制度的全面改革,从而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估机制,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实行等级评价制度,将相差无几的成绩划在一个等级,虽然仍未彻底摆脱等级的影响,但弱化了差别,淡化了分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为学生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大多数地区小学毕业生都就地就近入学,缩小了校际之间的差别。

众多的小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实践证明,等级评价制度就是“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制度。在这一评价模式中,“等级评价”是核心。一般把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百分制的精确性淡化了,其模糊性突出了。各个年级学生只要答对80%以上,都可算为优秀;稍差一点,就是良好;60%的正确率可达到及格,应会的知识掌握了,也就达到合格要求。这样就决不会像过去只差1分、2分而引起过重的心理压力。等级评价制度,失去了“排队”的作用,目的是促使学生把知识学好,获得成功的信心。

等级评价制度与百分制相比,不同之处是:百分制考试,一门课程一张卷,许多应测的能力无法测评,如语文中朗读、说话等等;数学中的实际测量等等。等级评价制度则不是这样,它进行分项考核,如语文分为拼音、识字、辩词、造句、阅读、作文、朗读、说话、听记等等。考试方法为分项复习,边复习边考试。分项考试,每项单独划定等级。如果某个学生阅读考得不够好,只得了个“良好”,也不要紧,可能作文得了个“优秀”。如果进一步努力,其它语文考试项目也都可以得“优秀”。百分制考试,名次列在前面的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而等级评价制的分项考试,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获得优良成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等级评价制度改革,在评定成绩方面,可以让学生参加成绩评定。比如,一些无法在卷面上体现出来的考试项目,如语文中的朗读、说话等等,可以采用学生参与评定的方式,小组同学按照规定的标准,共同评议每位同学该得的成绩,教师在充分听取小组同学意见的基础上,最后合理地定出等级。这不仅是变单纯的学生复习应考过程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良好的公正心理。

这种等级评价分项考试,大大地拓宽了考试的范围,每次考试的时间缩短了,考试评分方法灵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相应地减轻了。

等级评价制度中的“等级+特长+评语”的第二项内容,就是“特长评价”。这是凭借评价手段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改革。由于“分项考试,等级评定”的实施,使师生从分数的怪圈中摆脱出来,有时间有精力来发展特长,爱其所爱,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从众多考试制度改革的学校来看,活动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学科类、技能类、文体类。在这三大类活动中,又可分出许多兴趣小组,例如全校兴趣小组达到100多个,全校学生全部参加了活动小组。每个学生自愿参加,各取所好,主动发展,各练其长。

对学生的特长应当怎样评价呢?学校应当有统一印发的“小学生素质综合发展评价手册”,每项活动中学生表现都设名次或等级,期末从中选择一个最好成绩,用写实的方式记入“评价手册”。比如,某位学生唱歌并在市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那就把这个获奖成绩记入“手册”中。

等级评价制度中的“等级+特长+评语”的第三项内容,就是“评语评价”了。众多的改革实践学校证明,对“评语”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性。要根据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思想品德和文化课学习的情况,而且还要评价审美能力与劳动技能状况,又要评价学生的兴趣、爱好、意志、性格、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发展情况。这一切,都是传统百分制考试无法做到的。二是针对性。强调全面性评价不等于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而是要突出个性,显示出特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之处,给每个学生指出应当努力的方向。三是期望性。在评语中,教师应当具有充沛的感情,透发出热爱学生之情,使学生感受到热情的期望,使学生看到的是希望所在,焕发出努力向上和前进的动力。

从上述的要求来看,写好“评语”的是很重要的。为此,许多学校都把评语工作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学生自我评价。要求学生既写优点,也写缺点,并写出今后努力方向。二是小组评议。在小组评议中,要求大家只找同学的优点,不找缺点。这样,团结精神增强了,又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态。三是有关任课老师向班主任提供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四是班主任与有关老师共同研究每个学生的评语。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班主任与有关老师共同研究每个学生的评语也就不困难了。在评语中,应当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点燃学子们的希望,或许这是他们走向成功的起点。

四、等级评价的优点

一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等级评价制进行“分项”考核,这就使考核覆盖的内容更加全面,更便于学生复习巩固,强化理解和记忆;“分项”考核,也容易使师生发现知识上存在的缺点,能够及时地得到反馈、矫正。同时,等级评分制,要求每节课“堂堂清”,即在课内完成任务;还要求“单元清”,进行单元目标过关制,等等。这就是促使教师认真施教,学生认真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促进了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等级评价制代替百分制,从而由“教学过程+结果”的评价代替了单纯看分数的评价,促进了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实行等级评价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此,可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师德修养与业务水平,以促进了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等级评价制,改变了百分制中的“一张试卷定命运”的格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使大部分学生进入优秀、良好的行列;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习成效。

4.学校各类考试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1)组织教学常规大检查,期中考试后结合考试情况,对师生分别召开总结大会,进行评述;

(2)组织期中考试的出题、制卷、考试、阅卷、评析活动;

(3)组织教案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展览。

(4)组织转差工作研究。

(5)组织田径运动会。

期末

(1)组织期末常规教学检查、教研、教改工作检查;

(2)组织学生学科竞赛活动。

(3)组织期末考试出题、制卷、考试、阅卷、评析活动;

(4)组织期末教学大评比、学生大评比活动,教师教学质量结账;

(5)主管校长提出下一学期教学力量安排意见;

(6)主管校长提交《本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报告中必须写明;参考人数、各科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低分率及最高分;总结教学效果,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质量,提出下学期改进教学的打算;

(8)起草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9)收集教师教学总结、论文、评议等;

5.后勤员工学习安全制度考试大纲 篇五

一、填空题

1、公司安全生产日常管理部门为(安全管理部)。

2、进入公司严禁吸烟。

3、禁火区内禁带火种、无安全防火装置车辆不准通行。

4、外来人员未经批准,不准随便进入公司。

5、公司员工工作期间必须着装整齐,按规定正确穿戴公司统一发放的服装,不准穿铁掌鞋、拖鞋、短裤、背心。生产、质检、23、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必须配备(防爆电器)设备,严禁一切烟火。

24、剧毒品由(质检部)管理。质检部应建立健全剧毒品管理制度,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对剧毒品的用途、去向、储存量等情况必须如实登记,并采取严格的保安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

25、新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公司、车间(部门)、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

26、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由(办公室)负责进行安全规定和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外来业务人员由(门卫)负责进行入厂安全研发、仓库等部门员工工作期间,必须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准穿纯化纤服装、铁掌鞋、高跟鞋、凉鞋(前露趾后露跟)、裙子、短裤(含7分及以下)。生产车间员工不准留披肩发。

6、公司员工班前、班中不准喝酒。

7、上班期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工作无关的事。

8、厂区安全通道上不准堆放物品,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外来人员未经批准(禁止)进入生产车间。

9、进入易燃易爆车间必须关闭手机,不准用闪光灯像机照像,不准开启摄像机。

10、不带安全帽、不穿工作服者禁止进入检修现场

11、对从事锅炉、电工、焊工、厂内运输车辆驾驶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培训考核认定并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准其上岗操作。

12、防爆区域内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证)并持证作业,落实安全措施。

13、(禁止)在石棉瓦、油毡、宝丽板等易碎裂材料的屋顶上作业。如需作业的,必须架设木板等措施,以防跌落。

14、(动火部门)负责制定消溶方案,生产技术部负责消溶方案的审定,动火部门主管副总审批。

15、动火作业严格按照动火令确定的范围、期限进行,不准拖延时间,不准变换地点,不准扩大范围。

16、有毒试剂要严格领用手续,建帐登记,实行(双人)保管。

17、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物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腐蚀物品;放射性物品等八种。

18、(经营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运输管理。采购危险化学品需到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购买,严禁从无证单位采购。大宗危险化学品运输,必须按规定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企业承运,不得委托无资质的车辆运输。

19、装卸危险化学品时,必须轻拿轻放,按要求垛放,严禁摔拖、摩擦、撞击、重压,严防倾倒。未经允许不得损毁包装物容器及危险物品标志

20、禁止用叉车、铲车、翻斗车搬运易燃、易爆、液化气体等危险物品。

2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应根据其特性采取分区、分类、分库等方式,不得混放。盛装容器必须完好,严禁泄漏。

22、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严格控制在防爆区域和研发中心内使用,未经公司主管安全副总批准,任何人不准(扩大使用范围)。

培训,对口部门负责人负责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外来施工人员由(工程部)负责进行入厂安全培训,进入作业现场前,作业现场所在单位负责人负责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

27、日常安全检查包括:安全管理部每日对公司进行安全巡查一次;各部门负责人每日对本部门进行安全检查一次;生产车间安全员每班进行安全检查四次;车间员工根据操作规程要求,经常进行岗位安全检查。

28、各部门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应立即进行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人),限期进行整改。

29、安全管理部负责公司所有溶剂安全监管工作。溶剂的采购、储存、使用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采购、储存、使用的溶剂负总责,负责制定本单位溶剂管理办法,落实安全措施,保证本单位采购、使用、储存的溶剂安全。

30、溶剂的使用区域主要包括(萃取、精制、水溶等生产车间、中试车间、经营部洗桶区等防爆区及质检研发楼)。

31、溶剂的使用、储存部门所购溶剂卸车前,应通知(安全员)到现场,卸溶剂前,所用的设备、管道应进行可靠的接地,卸溶剂过程中,驾驶员、押运员、操作员及安全员均不得离开现场。

32、溶剂库四周应设立护栏,除仓库保管员和作业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出入。

33、地下溶剂罐必须配置呼吸阀,液化溶剂储罐还必须配置压力表、安全阀、液位计等安全设施,并(定期校验)保证其安全有效。

34、新溶剂使用前(含中试)研发部门必须把溶剂理化特性、危险特性及存放条件等相关内容报告安全管理部,并组织相关人员对该溶剂进行(安全论证),通过论证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投入使用,未经安全论证的溶剂一律不得使用(含中试)。

35、溶剂使用部门所储存的桶装溶剂要制定最高储存量及储存期限,对(超量、过期储存)的溶剂要及时进行处理。

36、安全消防设施属安全消防专用,未经(生产技术部)同意,任何单位和员工不得领取、挪用安全消防设施;不得改变安全消防设施用途;不得在消防管网上随意开口,增减控制阀。

37、(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安全消防设施的统一管理,并根据《建筑物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对公司安全消防设施进行科学配置、编制安全消防器材采购计划。

38、安全消防设施实行谁使用、谁保管、谁维护的原则,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消防设施负全责。

39、安全消防设施使用、存放部门负责本部门安全消防设施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安全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40、消防设施四周应保持畅通,(一)米范围内不准堆放杂物、种植树木等。

4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项目竣工后,由(项目负责单位)组织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安全消防设施管理部门、工程部等相关单位进行安全消防设施验收。验收合格后,安全消防设施移交安全消防设施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42、灭火器使用后,使用部门应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写明使用时间、地点、原因及责任人报生产技术部,并及时更换。

字形式报主管副总,批准后报安全管理部、主管安全副总、总经理。

58、动土作业前,动土作业单位应办理动土作业申请,经(生产技术部、工程部)同意后,方可施工。

59、凡需要用火的设备和管道,必须进行内部和周围环境气体监测,检测结果填入动火令。可燃气体含量(<300ppm)、氧含量>18%为合格。

43、可燃气体报警器探头必须保持(通气顺畅),周围不得堆放杂物,更不得用塑料袋、不干胶等物品包裹或粘住。

44、可燃气体报警器报警之后,使用部门及时(查清原因,消除隐患)。并要在隐患排除之后2小时内填写报警记录,内容包括报警时间、部位、浓度、原因、操作人员、采取措施等。

45、可燃气体报警器发生故障时,使用部门应在(2小时内)向生产技术部报修,生产技术部要及时安排人员进行维修。

46、生产技术部(每季)对所有的可燃气体报警器校验一次;特殊环境如投料间、出渣间等,由使用部门(每周)用相应的溶剂校验一次。

47、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采购部门不准(采购);管理部门不准(验收);保管部门不准(入库);使用部门不准(领用)。

48、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由生产技术部统一管理;负责制定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采购计划;负责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验收、报废

49、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防毒口罩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由仓库统一保管,仓库应建立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健全借用、领取手续,并建立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台账。

50、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使用部门,应对员工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知识培训,使每名员工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51、生产安全事故主要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等因素引发的、给公司财产安全和员工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各类事故。主要包括机械伤害事故、触电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较大设备事故等。

52、按照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多少、影响大小和后果轻重程度,分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四个等级。

5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已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等。)

54、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由(总经理)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由(安全管理部)负责调查;轻微生产安全事故,由(部门负责人)负责调查。调查结束后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安全管理部。

55、生产事故处罚标准分为:(经济处罚、行政处分)。

56、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罚主要责任人200-500元;罚次要责任人100-300元;罚管理责任人:班长、主管100-300元,部门负责人200-500元,主管副总200-300元。监管责任人按管理责任人同等级别处罚标准的30%处罚

57、事故发生部门必须在(24小时内),将事故发生情况以文

60、公司员工在工作调整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和班组级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

61、安全管理部对动火验收进行复查,发现存在不符合动火规定的,每项给予动火部门主管副总1000元罚款。

62、未经批准在公司规定的禁火范围内使用明火的,给予责任人(100)元罚款;

63、事故发生后,事故责任部门应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全面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制定并认真落实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3日内)将计划和整改情况报安全管理部。安全管理部负责对整改情况进行督察。

64、不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每项次罚责任人(50元)。

65、未通过安全论证私自使用(含中试)新溶剂的,每次罚款

100元。

66、由于失职造成事故隐患的,一般隐患给予责任人员50元罚款;较大隐患给予责任人员100元罚款。

67、凡在厂区内抽烟的,给予责任人100元罚款

68、生产安全事故达到下列标准之一,为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因工负伤造成休假15天以上或医疗费用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或在防爆、仓储以外区域发生燃烧、爆炸等事件,经济损失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或造成设备等其他事故,经济损失 1万元(含1万元)以上的。

69、凡在防爆、仓储区域内发生火灾、爆炸等恶性事件,损失未达到特大事故标准的生产安全事故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70、轻微和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班长,班长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立即报告主管副总,同时报告安全管理部。事故发生在后勤管理部门下班时间,班长应立即报告值班领导(或安排其他人报告)。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班长,班长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和主管副总,主管副总报告主管安全副总、总经理。公司立即启动《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等工作。

二、简答题

1、公司的安全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组织?

答: 1)、公司设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总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公司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

2)、安全管理部为安全生产工作日常管理部门。

3)、各部门设安全监督员一名(由本部门负责人担任),班组设安全员一名(由班组长担任)。

4)、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公司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常务副组长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直接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副组长对其分管系统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3、安全管理“三项制度”包括那些内容?公司级安全管理制度有哪些?

答:安全管理“三项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公司级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安全消防设施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安全用电管理制度、溶剂安全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生产用运输车辆管理办法。

4、安全检查形式分哪几类?

答:安全检查形式分为:综合性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季节性(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日常安全检查。

5、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分为那几章?并简述本岗位(部门)安全责任。

答: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集团公司领导安全责任;第三章车间管理人员和员工安全责任;第四章职能管理部门经理安全职责。

各岗位(部门)安全责任详见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6、简述动火令的填写、审批程序?

答:由部门负责人填写动火申请,主管副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签署“同意动火”意见,报安全管理部。安全管理部主管副总组织进行复查,合格后签署“同意动火”意见,报总经理批准,签发动火令。

7、简述需要扩大溶剂使用范围如何审批?

答:溶剂应在指定的区域使用,如需在非指定区域使用,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主管副总同意,报安全管理部审核,符合使用要求后,由主管安全副总批准。未经批准严禁在非指定区域使用。

8、新溶剂使用报批程序?

答:新溶剂使用前(含中试)研发部门必须把溶剂理化特性、危险特性及存放条件等相关内容报告安全管理部,并组织相关人员对该溶剂进行安全论证,通过论证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投入使用,未经安全论证的溶剂一律不得使用(含中试)。

9、三不用火原则是?即没有动火令不用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用火。

10、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具有“三证”和“一标志”是?(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

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考试 篇六

追究制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要同时编制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检查生产进度时要同时检查安全 生产情况,如发现问题,负责进行调度,并转告有关部门。”这是____的职责。

A:财务部门B:生产部门C:总会计师D:安全专职机构

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级别分为三级,在一级紧急情况中,通常由()作出主要决定。

A.紧急事务管理部门

B.现场指挥部

C.事故单位负责人

D.生产安全监督部门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对事故调查组提交的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之日起__日内做出批复。

A.10 B.15 C.20 D.30

4、在行政处罚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行政相对人__的权利和途径。

A.经济救济

B.媒体救济

C.物质救济

D.法律救济

5、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以及特殊结构的工程,__单位应当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A.设计

B.施工

C.监理

D.建设

6、预防为主,主要是为了防止和减少__。

A.生产事故

B.安全事故

C.生产质量事故

D.生产安全事故

7、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__管理。

A.分级

B.分类

C.行业 D.职业

8、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是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__。

A.主要领导人

B.重要领导人

C.主要决策人

D.重要决策人

9、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__、__、__等几方面入手。

A.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法律法规

B.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信息交流

C.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安全管理

D.安全技术;安全法律法规;安全信息交流

10、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一项新的__执业资格制度。

A.专业人员

B.专业技术人员

C.技术人员

D.特种技术人员

11、一般监察是在日常情况下进行的监察工作,这种监察具有随机性,亦称__。

A.随机监察

B.特殊监察

C.重点监察

D.常规监察

12、起重机械中起着省力和支撑钢丝绳并为其导向的作用的是__。

A.卷倘

B.滑轮

C.吊钩

D.制动器

13、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__职业病。

A.劳动

B.环境

C.重度

D.法定

14、为贯彻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确保煤矿用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我国对煤矿专用设备、器材及仪器仪表等产品实行__制度。

A.产品认证

B.安全标志

C.行业安全标志

D.资格等级审核

15、__是应急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

A.分级响应

B.法制基础

C.保障制度

D.安全理念

16、支撑高度超过10m时,应在外侧周围和内部每隔__间距设置剪刀撑。

A.5m B.10m C.15m D.20m

17、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从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时起算,该事故发生单位向政府职能部门报告的时限是__h。

A.1 B.2 C.6 D.12

18、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存在的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导致人发病的因素为__。

A.物理因素

B.生物因素

C.化学因素

D.毒性因素

19、__足以一个单位工程或一个交工的系统工程为对象而编制的。

A.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B.施工组织总设计

C.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D.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0、安全标志盾牌型图案中间的“LA”是指__。

A.安全

B.安全防护

C.劳动防护

D.劳动安全

21、大火已被抑制或燃烧已被控制的情况下,经常采用__控制烟气。

A.浮力

B.加压控制

C.空气流

D.防烟分割

22、紫外线主要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可以引起的职业病为__。

A.白内障

B.放射性肿瘤

C.电光性眼炎

D.近视眼

23、石油天然气井下深未超过__m时,不应检测井内的枪身或爆炸筒。

A.100 B.200 C.300 D.500

24、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这一结论源于__。A.反馈原则

B.封闭原则

C.整分合原则

D.动态相关性原则

25、在系统、设备、设施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称为()。

A.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B.隔离

C.故障——安全设计

D.避难与救援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__。

A.电工作业

B.木工作业

C.金属焊接

D.锅炉作业

E.公交车司机

2、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如下__材料。

A.工伤认定申请表

B.身份证或户口簿

C.与用人单位存在的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D.家庭成员和家庭收入情况

E.医院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鉴定书)

3、《安全生产法》明确赋予从业人员的权利有__。

A.知情权

B.赔偿请求权

C.检举权

D.安全保障权

E.指挥权

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__的权利。

A.工伤社会保险

B.提出赔偿要求

C.提出变动工作

D.提起诉讼

E.提出仲裁

5、《安全生产法》规定,关于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

A.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B.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C.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D.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

E.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的义务

6、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是__。A.经验检查法

B.常规检查法

C.安全检查表法

D.仪器检查法

E.事故树分析法

7、职业健康监护对从业人员来说是__。

A.是法律赋予从业人员的权利

B.是一项预防性措施

C.是用人单位必须对从业人员承担的义务

D.是本质安全化的前提

E.是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8、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__。

A.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B.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C.进行危险分析

D.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E.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了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9、对工艺设备危险进行有效监控,提高__的有效性,能大大抑制事故的发生。

A.工艺性能

B.操作人员学历水平

C.操作人员基本素质

D.安全管理

E.安全防范能力

10、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矿山企业安全工作行使的管理职责包括__。

A.检查矿山企业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法律、法规的情况

B.审查批准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

C.负责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

D.调查和处理重大矿山事故

E.对矿山企业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与教育

11、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定,下列__属于从业人员的义务。

A.自律遵规、服从管理

B.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

C.报告危险因素

D.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E.制定规章制度

12、根据锻造加工时金属材料所处温度状态的不同,锻造可分为__。

A.热锻

B.温锻

C.冷锻

D.水压锻

E.超高温锻

13、企业实施__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A.新工艺 B.新技术

C.新设备

D.新项目

E.新材料

14、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__而引起的疾病。

A.粉尘

B.有毒物质

C.放射性物质

D.有害物质

E.传染源

15、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主要包括__等。

A.密度大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

B.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

C.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

D.电气火灾

E.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

16、特种设备的行政许可制度是对特种设备实施__。

A.市场认证制度

B.市场认可制度

C.市场准入制度

D.设备准用制度

E.设备检查制度

17、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有__。

A.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B.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C.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

D.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E.力求完美的原则

18、生产性粉尘来源于__等。

A.固体物质的机构加工

B.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C.物质蒸汽冷凝

D.安全管理人员的非科学管理

E.日常的烟气

19、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是指依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及其他审核准则,对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__进行评价的活动。

A.完整性

B.适用性

C.普遍性

D.符合性

E.有效性

20、劳动防护用品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可分为__。

A.防触电用品 B.防噪声用品

C.防尘用品

D.防毒用品

E.防振动用品

21、事故统计分析是将汇总整理的资料及有关数值形成书面分析材料,填入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使大量的零星资料__,是统计工作的结果。

A.系统化

B.数字化

C.信息化

D.条理化

E.科学化

2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职责为__。

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组织人员建立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

D.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E.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3、关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的说明的表述正确的是__。

A.本标识采用古代盾牌之形状,取“防护”之意

B.盾牌中间采用字母“LA”表示“劳动安全”之意

C.编号采用3层数字和字母组合编号方法编制

D.第二层的两位数字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年份

E.参照《安全色》(GB 2893—2001)的规定,标识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LA”及背景为白色,标识编号为黑色

24、生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基本职责有__。

A.依法负有本单位生产安全的一切责任

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D.及时消除生产安全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E.保证本单位生产的有效实施

25、法的特征包括__。

A.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B.法是依照特定程序制定的C.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D.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7.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考试 篇七

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人才成长立交桥的诸多制度探索中,学习成果认证、累积和转换制度是一项带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制度。它对于激发社会民众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打破校内和校外教育樊篱、推动学习流动与学分互认以及保证教育质量, 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5年来,除一些高校和地区的零星探索外,目前国家层面仍未能提出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设计或规划方案,可见此项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自学考试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 创立30多年来在建设宽进严出的开放学习系统、开展以国家考试为主导的学习成果认证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因此,依托自学考试制度创新,探索我国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不失为一种有益的途径。

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背景下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加剧,信息科技更新换代,人们对于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公平性和流动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个性化需求加速。 与人们工作和生活直接相关的学校后继续教育领域, 积弊日显,越来越难以应对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有研究指出,我国继续教育从理念到体制上整体薄弱,社会参与程度较低,各类教育形式自成体系、互不沟通,质量和社会信誉不高[1]。 为尽快转变这种不利状况,中央政府将构建终身教育制度、探索新制度新机制纳入教育改革的整体规划和议事日程之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和进入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并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并“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 建立学分银行制度” 等任务要求[2]。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要 “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在其“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部分提出“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证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的学分互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可以看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我国推进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其改革目标之一就是从“独木桥”拓展为“阳关道”,并最终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终身教育是指涵盖人一生中各个阶段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学习活动, 以实现个人知识技能的掌握、 潜能开发、个性塑造等目的。 终身教育包括了学校教育为主体的正规教育(formal learning)、以培训为主的非正规教育(non-formal learning),及以日常经验学习为主的非正式教育(informal learning)[3]。 对于学校系统内的正规教育,学习者依据规定的教学程序达到预期结果,其学习成果一般可以得到认可,获得成绩报告、资格证书、毕业证、学历学位证书等证明文件。而对于学校教育之后和成人阶段的各类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活动, 其成果长期以来得不到充分的认可、评价和认证,由此导致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脱节,以及大量教育资源和个人时间精力的浪费。 有学者指出,人的一生中只有20%的知识来自学校教育, 而80%的知识来自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活动。 因此, 构建一个涵盖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对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世界经合组织在《资格认证体系:通向终身学习的桥梁》报告中曾强调,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是终身学习政策制定和推展中最关键的问题,构建终身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可以使人们的学习成果得到公平、正当的评价和尊重,对于激发人们的学习动机、加速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学习成果认证,有很多近似概念,如学分认证、学习结果评价、先前学习认定、学习成就认定等。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新近定义,学习成果认证 (Recognition, Validation and Accreditation of Learning Outcome) 指将个人在各种情境中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的所有知识和能力, 给予认可和评价的实践活动[5]。 高等教育和成人与远程教育机构对于学生入学前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认定、并给予一定课程学分的实践活动早已有之,而从国家或区域性制度层面设立相关制度机制却是近些年才出现的。 另一个密切关联、经常混用的概念是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 (Credit Bank System)是指模拟和借鉴银行的部分功能 ,对个人不同来源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可长期存储在个人学习账户中,并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兑换成学历文凭和证书[6]。 这个从韩国流行开来的概念虽然形象易记,却带来很多认识上的混乱,如它只是借用了银行概念的一小部分功能而非全部,其强调的重点应是认证而非流通互换等。 可以理解为,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是终身教育体系下的一项基础性制度,而学分银行只是实施学习成果认证的一种机制或实践形式。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探索与国内的改革实践

在终身教育理念引导之下,近二三十年来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建立对公民个人各类学习成果的评价认证制度, 并且逐步发展成为一股国际潮流特别是重视正规学校教育系统以外所获得的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 并积极探索这些学习成果的识别评价和认证,将之转换为与正规教育等价的学分或授予资格证书的制度。 为推进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UNESCO下属终身学习研究所(UIL)还专门组织来自多国的知名专家,共同研制并于2012年发布了《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识别、验证和认证指南》,以指导各国的研究和实践活动[5]。

欧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致力于推进终身学习和学习成果认证活动,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2002年的《哥本哈根宣言》和2004年的 《认证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报告等,制定了一系列认证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共同原则,成为各成员国建立校外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行动指南。 2007年1月,欧盟正式启动建立欧洲资格框架(EQF),其核心是设置从低到高的八个等级资格水平。每一级资格水平均从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进行描述,通过对与该级资格水平相关的学习结果的界定,能有效地认证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从而促进公民在不同国家、不同工作和不同教育机构之间流动[7]。 与之类似,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大多已经探索建立起了国家资格框架(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通过设立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评价各类教育形式和学习成果,打通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证书之间的鸿沟。

法国于2002年成立国家职业证书委员会, 并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通过全国设立的一百多个技术评估中心对公民在非正规和非正式渠道获得的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进行国家认证, 并授予相应证书目前,每年大约有2万人通过先前经验认定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8]。 近年,挪威尝试建立面向个人的学习评价和认定体系,通过笔试、面试、自我评价和工作实践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对劳动者的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经过认证所获的学分可以作为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分使用[9]。

美国没有全国性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其最具特色的一项制度设计是从社区学院向四年制本科大学的转学通道和课程学分认可机制。在各个州一级政府的协调之下,通过学校之间的转学课程协议或合作协议、设置通用课程编码体系、搭建选课平台等措施,为成人学生向上的学习流动和学分认证提供了便利条件[10]。 除此,许多高校通过学分制对学生参加各类继续教育的相关课程给予承认和转换。这些渠道包括校外权威考试、审查学力档案、企业培训项目、专业证书和军事培训项目等。

韩国政府1997年颁布了《学分认证法案》,通过国家设立的学分银行(Academic Credit Bank System) 对正规教育系统之外的六类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并授予学分。 这六类学习成果包括经认证的教育/培训机构学习的课程、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士学位自学考试、 修读高校非全日制课程、 获得高校本科/专科学分、掌握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技能等。 其认证的标准是以专业为单位的标准化课程体系。学生累计的学分达到一定要求之后,即可授予教育部长或协议大学校长签发的本、专科文凭证书。 运行15年来,韩国学分银行系统注册人数累计人数达94万, 已获得学位40万人[11]。

我国台湾地区为推进终身学习和建构学习型社会,先后颁布了《终身学习法》(2002)和《非正规教育课程认证办法》(2003)。 在教育当局内成立了非正规教育课程认可委员会, 以推动此政策的审议和咨询。 还设立了专门的成人教育中心, 以积累和探索经验。 该中心自2005年起接受机构和课程的认证申请,但并不面向个体学习者[12]。

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建设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经验,尽管途径和模式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但大致可以看到四个方面的共同特征。一是将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作为重点对象,同时兼顾到各类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二是大多通过出台国家或区域性的政策法规,以确立学习成果认证行为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三是建立了一套标准体系和系列认证转换规则, 欧洲国家建立了资格框架作为认证标准,而亚洲国家仍多以专业和课程为单位作为学分认证标准(香港地区除外);四是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及专家委员会系统负责业务的研究和推展,并采取了信息化管理手段或工具平台进行日常业务管理。这些经验为探索我国的新制度以及采取合适的规划路径,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我国《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国内掀起了学分银行建设热潮。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苏等地区以及一些高校先后开展了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研究和探索如经过3年的酝酿和筹备,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于2012年9月宣布建立。以上海开放大学为依托,上海学分银行将学分分为学历教育学分、职业培训学分和文化休闲教育学分三类,分别存储于学习者的电子档案中, 并建立网络化的管理平台进行日常管理[13]国家开放大学将学分银行作为新学校建设的四大战略转型内容之一,投入专项资金,成立专门研究处室2012年6月其申请的教育部 “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批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并研制了基于云架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14]。 江苏省和陕西省的一些高校在省教委的协调下建立了省级学分银行,探索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与学生跨校选课的通道。北京市西城区和慈溪市等还建立起了鼓励广大市民参与终身学习的市民学分银行。然而,由于实践探索时间尚短,有关学分银行的功能定位、机制标准和机构合法性等方面始终存在着争议和质疑,各类已建系统的使用效果如何也未见到报导。 可以说,一个全国性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设计方案始终没有形成,各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还处于摸索之中。

三、我国自学考试具备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基本特点

创立于改革开放之初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质上是一项国家有组织地对公民个人自学高等教育课程进行学习成果考核检验和给予学历认定的制度[15]它的创立主要是为解决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教育资源奇缺、青年上大学难的社会矛盾而建立起来的。 针对当时形势,小平同志提出办教育要靠两条腿走路的思想,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和业余大学是另一条腿[16]。 通过建立适当的考核机制,使得社会上自学成才的人们经考试合格的给予同等使用待遇1981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拟定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并正式下发,标志着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之后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此制度中,广大学习者按照国家颁布的专业课程计划和指定的大纲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国家定期组织统一考试以检验其是否达标,考生所有课程合格并达到学分要求的将获得国家认可的大专或本科学历。

自学考试制度一直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三者相结合,是此项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它不同于传统大学办学模式,却发挥着与高等院校一样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功能。 开放、灵活、学习自主和宽进严出是它的特色。广大学习者可采取完全个人自学、到社会助学机构参加面授辅导、注册网络课程等学习方式。 而国家考试始终作为主导,将相对分散无序的个人自学行为和社会助学活动整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组织有序的教育活动,从而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在学历教育方面, 目前全国及各省已开设了12大专业门类的800多个本、 专科专业。 截至2013年底, 全国近6000万人 (不计重复 )参加过自学考试 ,总计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1186万人。非学历教育社会证书项目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发展很快, 目前共开考了24个全国性证书考试,2013年全年报考近900万人次[17]。自学考试还为各类教育系统提供过考核把关与学习评价服务。 如自1993年开展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是对尚不具备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一批民办高校组织的学历认证考试;还有与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开展 “注册视听生考试”项目,负责试点专业公共课程部分的全国统考。 在这些项目中,自学考试都很好地发挥了国家考试的权威评价功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以国家考试手段来检验和评价公民个人学习成果的制度形式,30多年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新时期的国家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提供参考。这些制度性层面的经验主要包括如下5点[18]:1成立跨部委行业的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来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宏观政策的顶层规划和制定; 2按照大的学科门类成立专业委员会,制定各个专业的国家标准和课程体系;3定期举办国家考试作为主要检验认证手段和工具,并由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负责管理和组织实施,以确保质量和客观公正性;4采取累积学分制,达到规定学分数量之后可申请学历文凭和证书,而对学习时间、地点和过程方式不作强制性要求; 5除通过国家考试途径外, 自学考试还认可普通高校课程和权威社会证书, 考生可以通过申请免考的途径获得相应课程学分。

不少专家学者都认识到了自学考试在建设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方面的独特价值。如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韩民研究员就提出自学考试制度、职业技能证书和各类非学历证书都是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的学习成果认证形式,可以作为探索国家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的基础[19]。 孙冬喆、吴遵民等人则提出自学考试与学分银行制度在运行理念和实践模式上十分接近、 高度契合,可以通过7个方面的制度转型来建设成为学分银行,而且自学考试管理部门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不同于高校大学,能够确保学习成果认证的客观性和权威性[20]。

尽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备了一些制度基础和实践经验,但距离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还有很大的差距。如其领域相对局限于高等学历教育,其标准主要还是参照普通高校、以课程为单元的而不是基于能力和技能单元 (除部分证书考试项目外);认证方式主要通过国家考试形式,评价手段还比较死板单一,还无法与现实社会中人们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特别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学习经验和成果还未能纳入认证与评价范围;毕业文凭与证书还要由省级自考机构和主考学校共同签署,其管理机构自身还不具备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的资格;日常管理工作中还未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网络化管理服务平台,等等。这些欠缺和不足,是新形势下推进自学考试制度改革创新的努力方向。

四、在自考制度创新基础上探索我国学习成果认证制度

立足我国本土文化和社会发展需求,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做法,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依托现有制度基础资源与进行系统的改革创新相比, 前者更为经济可行,风险更少,成功率更大。 目前来看,可以在自学考试制度创新基础上,通过制度转型和功能拓展,并联合其他继续教育形式,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学习成果认证制度。

在自学考试制度基础上探索我国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有许多方面的创新性工作要做。概括而言有5个方面的重要任务。 首先,应将此项改革纳入国家终身教育发展战略的整体框架当中,制定有关学习成果认证的政策法规,设立跨部委的成果认证指导委员会;其次,将认证标准建设作为重点,标准是认定的依据,要组织协调各方面专家,研究制定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学习成果认定的国家标准;同时也要加快自学考试原有专业体系的清理、 整合和修订调整工作,使其更加符合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第三,以认证规范建设作为核心,拓展除国家考试以外的各种非正式、非正规学习成果和能力的认定技术和手段,如通过面试答辩、作品评定、表现性评定、机构认定技术等形式的认定办法;第四,要梳理和协调我国当前的各类成人与继续教育、培训的形式,按照全国统一的政策和国家标准来指导改革和组织认定活动;第五,要设立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研制学习成果申报、认定、学分记录和查询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立个人的电子学习账户等。 其中,政策法规、认定标准、认定技术手段和管理平台是制度建设的4个主要方面。

8.高校考试制度改革浅议 篇八

一、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学习目的偏离考试目的考试的根本目的是掌握课程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以进入社会更好的服务与社会和适应社会,而如今许多学生把考试作为一种同考试获得学位文凭、奖学金、荣誉证等的跷板,因而过度注重分数而不注重实际的掌握和能力,有的学生为此而作弊。而大部分教师只是把考试当成了例行公事和完成任务。

(二)教师的责任心不足,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不够当前许多教师出于校本位或单位本位思想,或试图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成绩,达到“双赢”的目的,给学生划范围、划重点,并且试卷质量也不能保证,一部分学生平时不用功学习,紧考试时作弊现象也很普遍,一些监考老师也是得过且过,使得考试质量和公平性失真,影响教学质量。

(三)缺乏科学的考试方式。目前高校考试主要存在的弊端是:①一次考试定结论,偶然性很大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②注重记忆性理论知识而分析综合少,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创造能力;③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内容,且涵盖面窄;④试卷标准不科学现今许多高校或不同高校相同专业中同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同时承担,由于任课教师不同,对课程和考试重点的掌握不同,因此试卷的难易标准不同,造成同一门课程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成绩分布差异非常大,失去了考试的区分度、效度和信度。

二、高校考试改革对策

(一)为学生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提供良好的环境

这种环境的形成非朝夕之功,是一个学校学习氛围、科研氛围、教学氛围和人文氛围,以及师德、校风和管理的科学水平等长期基建的结果,需要考虑所有环节,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二)针对不同课程特点,采用适宜的考试形式

1.要按照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科学的考试方式。如闭卷考试,具有适合多人同时考试,效率高,测试环境比较容易控制,题型多、覆盖面大等特点,对于实验性强的课程就不适合;开卷考试,重点考核学生重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也包括学习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等。

2.标准化和高质量的题库建立和改进考试评价标准通过不同高校相同专业的优秀教师组成标锥化考题题库的命题机构,在搜集、整理历史题库和命题基础上,建立相同专业的标锥化和质量高的题库并制定统一的的衡量标准,可以克服高校中同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同时承担,运用不同试题和不同的标准,和由于任课教师不同,对课程和考试重点的掌握不同,因此试卷的难易标准不同,有的教师试卷内容偏难,评分标准较严,有的则相反,造成同一门课程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成绩分布差异非常大,失去了考试的区分度、效度和信度。

3.实施网络化考试,改变期末一次性考试方式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考试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要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其评价活动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任何学校组织的考试阶段或时段度可以参加任一门课的考试,不再以一次性考试决定成绩,减轻了学生考试压力,最终将考试变成实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而实施网络化考试是为改变期末一次性考试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实施的方案。

(1)网络考试必然要求标准化和高质量的题库

标准化和高质量的题库是网络考试必然的要求之一,而在我国高校无论从规模、数量和质量以及师资水平各方面已具备这方面的要求。通过不同高校相同专业的优秀教师组成标锥化考题题库的命题机构,在搜集、整理历史题库和命题基础上,建立相同专业的标锥化和质量高的题库是现实可行的。

(2)标准化和高质量的题库建立成为检验和督促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提高的标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首先,有了相对高质量的衡量标准,克服了不同教师个性化差异,以及阅卷的公正性;其次,由于减少了出题和制卷等人为环节有利于考试管理和防止考试作弊;第三,避免大学考试教师划范围、划重点等现象。第四,由于不同课程可以在同一地点考试,学生可以对考试的时间和考试次数有相对灵活的选择性。第五,在网络考试中学员在考试后能够得到相应的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不仅为学员提供试题分析、分数、排名,还能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个性化的分析,以使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赵天婵,徐盛林.改革考试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大学教育科学,2004(3):64-65

[2]王来武.中英大学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4(1):91-93

[3]徐盛林.培养大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探索[J].机械高教研究,2001(4):51-53

[4许鹏奎.论大学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3(6):78-8

上一篇:双基考试题下一篇:成本管理问题研究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