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作文

2024-08-04

突破作文(共11篇)

1.突破作文 篇一

突破自我作文

突破自我

我虽那么平凡,但我也会随时带来惊喜……

题记

我,怕坐U形盘;我,怕进鬼屋;但,我今天与同学携手创下难忘的画面……

今天,我怀着欢快的心情,伴随着同学的笑声,来到了顺德长鹿山庄。一进山庄,我兴趣盎然,像一头找不着路的小鹿四处乱撞。还好同学叫住了我,不然我还继续摸不着头脑地四处窜。我们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路了。

我们逛到了一个U形盘游乐设施边,朋友们就蜂拥而上。我最怕U形盘了,但我还是跟着他们上去了。它荡起来时会荡得很高,使我毛骨悚然。更使我惧怕的是圆盘还会动,况且我们都坐在最边上。铃响了,我不禁咽了一口口水,心跳得更厉害了。U形盘启动了。开始我还受得了,可越到后来越刺激。我感觉自己都快飞出去了,身体好像已经离开了圆盘,就像初生婴儿离开了妈妈。我心想,这个设施安不安全?天呐,我这怎么就会飞出去了?……就在这时,游乐设施已经把我转到了最高点。我听见背后有人尖叫,我就跟着失声尖叫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圆盘停止了转动。我发现自己还完好无损的坐在那里。刚才的恐惧变成了现在的惊喜。原来也不过如此。朋友们兴趣正浓,都不肯离开,要再享受一下U形盘刺激,于是,我们又玩了一次。我觉得一点也不害怕了。

吃过午饭,我们一行人,去了他们憧憬已久的鬼屋。我是最怕进鬼屋的。想到上午的尝试,我决定再突破一次自我。鬼屋的门开了,我踟蹰了一下,还是有些怕了。我不断地为自己打气,做好了心理准备,进去了。我进屋一看,原来是看电影呀!不久影片放完了,本以为已经看完了,结束了,可这才刚刚开始,我有点后悔了。我跟着朋友们继续鬼屋,开始还好,但我什么都不敢看,心里只想着出去。我闭着眼睛搂着另一个人的胳膊,踌躇前进着。手里拿着一瓶水,没盖盖子,我被前面的人一退一进的,一半的水,被我倒了,倒在我衣服上和头发上。要是在平常,我早就气得跳起来了,可现在的我,怎能挺直身子大大方方地走出去?我在鬼屋里,就像待宰的羔羊。越到鬼屋深处,越恐怖。我的精神快崩溃了。心急中,我拿起同学的耳机,塞到自己的耳朵里,把音量开到了最大,播放起音乐来。就这样,我完成了这次的游览。

走出鬼屋,我就想:人生,就要敢于尝试、敢于挑战、敢于拼搏,方能突破自我。我真为我今天的行为骄傲和自豪!因为我突破了自我!

突破自我

请问雨过天晴的彩虹有几个颜色呢?答案是:无限个;请问是谁发现出来的呢?答案是牛顿,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色彩,每一样色彩都代表着不同的意象,深入里头,便可以找到他那颜色的哲学。

“轰!”火车发出一声巨响,驶离火车站,我就坐在火车中,漫无目标,任由火车主宰,看是要把我送到遥远的地方,或是要让他在岁月中止步。眼前的景物,是由一根根的电线杆以及一户户的民宅交织而成,不时有大形广告板呼啸而过,有的人守在家,有的人为了生计,到处打拼,四处游走,而我呢?只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而自暴自弃,会不会太不值得了?

火车慢慢地北上,窗户也由黑白相间,转便为蓝,哇!多湛蓝的海水,海水由浅入深,由动变静,蓝,好比是天空与大海,广阔的体积,让人联想到学习,许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发掘,我们永远学不完,唯有努力不懈才能充实自己。

湛蓝的海,依旧还停留在我的脑海,片刻之间,黑暗暗的隧道包围了我们,寂静的黑,给我们寂静,但也给了我们不安,不知道何时才能发出隧道,不知是否能突破这阴霾,赶快驶离这隧道,好安抚我惧怕的心灵。

忽然眼前为之一亮,天空和海洋互相错纵,亮得使我睁不开眼睛,在隐隐约约之中,彷佛看见了七色彩虹竖立在天空,原来天外面是这么的明亮,这么的漂亮,把自己困在狭小的空间,只是心囚,并不能真正的改变自我,学习七色彩虹,将每一个颜色都显现出来,做一个突破颜色的自我,啊!我懂了!我懂了!

突破自我

如果一个杯中,只装了石头、水或沙子,似乎太过单调,不够充实,只有一个杯子中既装了石头、沙子,又装了水,才能达到真正的“满”。

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某一个优点,要敢于突破自己,才能登上人生的高峰,若自己只满足于片面,不但登不上那人生之巅,甚至会狠狠地摔下,那么怎样才能突破自我呢?

突破自我,需要有非凡的远见,正如登山时,若只看脚下,怕前方是悬崖,必然畏首畏尾,若能将远光延及整个山脉,你可能就能体会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唱。

依稀记着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悲歌后,失落的剑柄上那几滴残血滴进了乌江后的豪迈

项羽在军事上那般杰出,靠破釜沉舟那样雄姿英发般的气概,以少胜多,巩固了自身地位,赢得了年少英雄的美名。可其在国家大事上的力不从心,使他得了如此悲惨的结局。他一路烧杀抢掠,火烧阿房,坑杀秦兵,失了民心;其为了回家炫耀,失去军心。如此没有远见,怎能突破自己呢。项羽,前方是悬崖,你为何不能抬一抬头呢?

突破自己,需要能力的培养。如果不具备登山的能力,那高高的山峰将与你无缘。还记得那次初见“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细细品读,那忧愁便酝酿了唇齿间久久挥之不去,

如此的哀愁又是如何沾上了那个少年,那本该是一个“不知愁滋味”的`年纪,怎的那眉头竟似抚不平了一般?还不是因为那稚嫩的双肩担上了亡国之主这样沉重的罪名。要是他从小就被培养当帝王的能力,也就不会如此吧。在平路上若都走得艰难,那曲折的山路又如何去登?如果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又怎样有突破自己的能力呢?

人这一生,只有不断地去突破自我才能登上那似插入云端,直破天际的山顶。

人这一生,只有不断地去超越自我才能做那棵破石而出,屹立危峰的迎客松。

人这一生,也只有不断地去提高自我才能成为那闪燎原的星星之火。

突破自我

今天,妈妈跟姥姥要带我和妹妹去地上玩。我很喜欢那里,哪里有花、有草、有树,虽然今天很热,但在大树下,一点也不觉得热。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许多小花,又是一阵子高兴,妈妈还说,姥姥要浇地,可以在那里玩水。所以我很高兴。可姥姥说的话就令我扫兴了:“前面有个坑,很高的,别掉下去了”我有点不信,因为坑能有多么大呢?可当我去了才大吃一惊。那个才不是坑那么简单呢,那个简直就是悬崖!不过这可也不奇怪,因为姥姥的家在山上,所以什么悬崖什么的都是浮云。可我知道我是恐高的,所以不敢过去,还有啊,那个空只有一个脚的长度,那个土还软软的,左边是水,右边是坑,搞不好又要倒霉了……所以我不敢过去,就在那里蹲了下来,我觉着我是一个失败者。妈妈已经护送妹妹过去了,妈妈想要来接我,可妹妹也害怕呀,没办法,妈妈只好跟妹妹耗着。我想到了老师说过的话:“你可以把困难比作石头。有的人把它当做垫脚石,而有的人,把它当过绊脚石”所以我想,我可以的,是有自己相信自己,才会成功!我慢慢地过去了,虽然还是害怕、虽然在哪里尖叫可我都不能怕!我慢慢地走了过去。“啊!我成功啦!我成功啦!”我欢呼着。

就这样,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我都会用这个事来激励自己,就这样,我再也不恐高啦!

2.突破作文 篇二

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阅卷老师追求“保险”,阅卷标准一般规定同一份作文需2~3人评阅,彼此给分差异若超过5分,就需重新评阅。但判作文很辛苦,工作量相当大,又必须在7天之内判完。阅卷人看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时间只有1~2分钟,甚至只有几十秒。如果两位阅卷人打分相差6分以上,就必须由第三个人来判,阅卷进度就拖延了。于是,阅卷人就会彼此求同“趋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给二等,即40分。

针对作文判卷的运作方式,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作文写作策略,争取在作文上多拿10~15分。在最后十几天的冲刺期,别的科目绝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回报。

策略1:书写工整。判卷老师不会给一份阅读都很困难的作文打高分的。

策略2:开篇吸引眼球。判卷老师不可能仔细读你的全文,如果开篇无新意,你的作文很容易被扔进40分的那一堆里。

策略3:严禁啰唆。纵观历年满分作文,没有一篇充斥口水话的,简练是高考作文必须具备的。

策略4:多准备素材。这不是写作的好方法,高考拿分却很有效。温儒敏也曾批评过现在的语文教师违心教学,称他们鼓励考生大量使用名人名言,并用猜题的方式给学生指导作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么做很合多数阅卷老师的口味,至少现在如此。

策略5:不要写得过于“八股”。高考作文阅卷的问题不是标准问题,而是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求稳求保险”,造成学生作文不敢“出格”,文风普遍四平八稳,八股味浓厚。这就导致了高考作文要么文艺腔十足,要么忧国忧民,显出一种和考生年龄不相符的文风,虽然这种文章前些年被大量当作示范文,但近年来明显风头已变。

策略6:用最朴实的语句搭文章框架。文章脉络必须清晰,主架构不要太多修饰。别指望判卷老师有心情仔细揣摩大段拗口的“文学作品”。

我们可以就一篇文章做这样的构思。

第1段150字左右:写出中心论点,首选单句形式,且是判断句或肯定句。绝对不用复句 (复句容易走题,影响得分) ,点出写作的由头,作文题中含有的提示性文字材料,一定要有所涉及。

第2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一,第一节的内容是几个分论点的简单组合,则“分论点一”适宜放在段尾。这样和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的位置区别开来,使行文有变化。“分论点一”论证不许举例,采用纯分析的说理论据展开。

第3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二,采用举例论证,用首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来分析论证,同时也可辅助一个自己举的例子,自己举的例子要比前例文字少。如果没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则自己举个典型的例子来分析论证,同样要求叙写例子的文字一定要比分析论证的文字少,否则对文体特征会产生重创,影响得分。

第4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三。联系实际举例。这是写作本文的时代意义所在。联系的实际可以是学习、生活、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目的或提高思想认识,或明确是非,或提出解决的方法途径,或揭示某种疑难迷惑,总之要给人以启发。

第5段150字左右:要再现中心论点,扣住中心论点写出作用、意义、号召、展望等。

策略7:把窄题变成宽题。作文教学研究专家王大绩先生更是认为“熟悉的生活的确可以适应所有命题”。他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著名歌手,最擅长演唱《我的中国心》。我们当然可以为主持人设计一段串接台词,把他请上各种晚会的舞台。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乏凝聚力,越是危急时刻,我们胸中那颗中国心跳动的节奏就越加铿锵有力。下面请听《我的中国心》。佳节倍思家,天涯共此时。此时此地,我们的心跳动着同样的节拍,让我们同唱这一首心中的歌。下面请听《我的中国心》。

一曲《我的中国心》,可以唱响各种晚会,赢得鲜花似锦,掌声如潮;当然也可以用于所有“话题”或“标题”,激励我们的情感,促使我们去深思。

2006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是“北京的符号”,这可以说是地域性很强的“窄题”了,但是,北京市高考阅卷领导小组却说:

无所谓什么是,什么不是北京的符号,关键是看考生如何看待、如何提出、如何演绎某种很平常的事物现象,并使其最终被读者认可:这就是北京的符号。

因为这样强调,应该是更加有利于考生发挥出奇制胜和语言周旋的本领。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在鼓励创新和创意,鼓励独特性和日常性,也是鼓励以似乎平凡普通的取材、奇兀超常的思维和议论来最终征服读者。

说苏轼是北京的符号,听起来似乎荒谬。当北京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浅尝辄止、自以为是、不求甚解的时候,石钟山下的苏东坡就可能成为北京人仰慕的一个符号了。说司马迁是北京的符号,听起来似乎荒谬。当北京人迫于种种压力失掉了尊严和信仰的时候,“天地苍茫一根骨”的司马迁就可能成为北京人仰慕的一个符号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北京的包容与大气,又有什么绝对永远不能成为北京的符号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什么都可能成为符号,而让它们真正成为某种符号,必须仰仗的则是写作者卓越的思维。

3.突破作文升格的瓶颈 篇三

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可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读书作文》卷五《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而由老师一人包办代替的做法,自然造成了学生对文章得失的漠不关心的态度。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为此,必须把“改”的优先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自我修改或交互评改,从而使作文步步升格。

那么,如何通过自我修改、交互评改,发展作文等级,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我们的做法是:在教师、学生、作文三者之间的相遇过程和相互对话过程中,着重辨识病文的特征,掌握升格的要领,动手切实的修改。在修改的环节中,以议论文材料的运用为例,所设计的“招式”比如有:

一、粗则细之

病文特征: 事例论据过于粗疏,内容空洞,简而不明,难以证明论点。

升格要领:细化空洞的、干瘪的、缺乏表现力的语言,使之丰富起来,饱满起来,以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细化语言可以是局部的个别句子的细化,也可以是整段的细化。下面请看习作片段的修改。

原稿:人无完人,即使是一个十分伟大的人,有时也免不了要犯错误。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人在晚年的科学研究中,都犯过很大的错误。这就说明一个人是很难做到十全十美的。择友的时候,不应过分求全责备。

改稿:即使是一个十分伟大的人,有时也免不了要犯错误。被认为世界上第一伟人的牛顿,晚年埋头编写神学题材著作,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结果一事无成;世界上发明最多的科学家爱迪生,晚年思想保守,坚持输直流电,反对输交流电,结果一败涂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生命的最后十年,致力于统一场的工作,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人无完人。因此,那种要求十全十美、过于求全责备的择友方法,是不正确的。

原稿写到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人在晚年的科学研究中所犯的错误,没有作必要的交待,语言粗线条,论据缺乏可信度和说服力,因此,论点无法得到有力的支撑。修改稿交待了三位科学家在晚年时期的错误,读者有了了解,对“人无完人”的观点就信服,从而由“人无完人”的观点推出“择友不宜过于求全责备”的观点,也就更加具有说服力了。

二、繁则简之

病文特征:所列事例记叙得非常详细,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读者看后一头雾水,不能有效论证论点。

升格要领:简化累赘多余的、次要的、不能表现主旨或缺乏表现力的记叙成分,使繁杂的材料变得精干、简明扼要。下面是习作《坚守心中的良知》前后修改的对比。

原稿:良知,是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底线,切莫超越。有了良知,就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改干,干了不该干的事于心不安。良知一旦沦丧,人性也就泯灭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大道理懂得很多,高调唱得很好。可是在功利面前,那片原属于良知的心田,干枯龟裂,黯然失色。

据5月27日的《青年参考》报道:5月17日18时15分,河南消防总队抗震救灾突击队在什邡市蓥峰实业总公司穿心店生产基地综合大楼废墟下,经过70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成功营救出一名被困124小时的31岁茶楼女工卞刚芬。

一个半小时后,与记者同驻某师师部的武汉一家报纸的摄影记者气冲冲地说:“简直太乱了,我都被推倒在地了,有的记者真是太过分了!”通过他的描述得知,当卞刚芬被救援人员抬出来的一刹那,几十名记者蜂拥而上,不顾武警的阻止,将其团团围住拍照,以至于现场的武警指挥官动了怒,才能挤出人群,将卞刚芬抬上救护车。一名现场医护人员不满地说:“生还者刚被救出来的时候,眼睛蒙的布太薄,照相机的强光会对她的眼睛产生强烈刺激,会伤了她的,你们记者就不能照顾点吗?你们要抢新闻,可我们抢的是生命呀!”

现场的一名美国记者和一名韩国记者。这两名记者都是特大灾难报道的“老手”,经历过印度洋海啸和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他们参与抢拍,他们说:“记者太多太乱了,我们担心妨碍救人,所以就闪到一边了,那不是抢新闻的时候。”

试问这些记者们,心中的良知到哪里去了?

原稿800字左右,而记者抢新闻的材料竟有400多字,显然处置不当,必须大刀阔斧,加工取舍。文章用这一特定情景,表现记者缺少悲悯之心,从而突出切莫丢弃心中的良知的主题。所以可以把次要材料——消息的来源、摄影记者的描述、外国记者的情况统统删去,把救援的经过压缩,把医务人员的话改叙,保留第一段,其后集中概述抢拍事件即可。

改稿:……汶川大地震,当救援人员在一座大楼废墟下,艰难救出一名被困124小时的茶楼女工卞刚芬的一刹那,几十名记者蜂拥而上,不顾武警的阻止,将其团团围住拍照,以至于现场的武警指挥官动了怒,才能挤出人群,将卞刚芬抬上救护车。照相机的强光对伤者的眼睛产生强烈刺激,现场医护人员也很不满。一心想拍到独特的有价值的照片,这无可厚非,但“抢新闻”重于“抢生命”,缺乏了悲悯之心,体现出的只是一种职业的冷漠。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绝不允许丢失心中的良知。

前后对比,可以看出修改后的材料重点突出,简洁明了,还留出篇幅再用其它材料: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晓兰,坚持维护医疗环境纯洁,坚守作为一位医生的良知。这样,论据典型、充分了。

三、离则合之

病文特征:材料引述的倾向和指向偏离论点的需要,甚至游离于论点之外。

升格要领:根据论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即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使材料与论点相吻合。

有一篇习作《压力与奋斗》,作者提出了“奇迹往往是在压力中产生的”的论点,然后用了这样的材料:

十九世纪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早年从事商业,可连连败北,以致债台高筑。后来转写小说,便得心应手。他善于寻找能发挥自己长处的空间,经商不通转向文坛,扬长避短,从商界的失败者成为大文豪。

这个材料虽然讲到巴尔扎克“债台高筑”,有“压力”之意,但这个事实的侧重点是写巴尔扎克的“扬长避短”,用这个论据作为论证“奇迹往往是在压力中产生的”的论点,不典型,不得力,不能有效地为论点服务。根据文章题目和这个论点,引述的材料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1)要有“压力”;(2)要有“奋斗”;(3)经过奋斗后取得成功。于是,改变了对材料的引述角度:

奇迹往往是在压力中产生的。十九世纪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早年从事商业,惨遭失败,负债累累,他遭遇了强大的压力。为了还债,他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发奋写作,用版税来打发债主。终于奇迹般地写出了《人间喜剧》等几十部长篇小说。从巴尔扎克的成功之路可以看出,外在的压力和自身的奋斗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人生中,压力是无法避免的。然而,压力并不是阻力。相反,乐观主义者把它作为人生的催化剂。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奋斗,没有奋斗就没有成功。

这样一改,就符合论点所需要的三个要素了,材料足于证明论点。

四、缺则补之

病文特征:文章的观点具有两面或多面性,而材料是单面性。材料缺损,论证不严密。

升格要领:另补不同性质的材料,或根据文章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原材料进行审视,使其呈现多面性,从而能一一支撑观点的各方面。请看习作《每个人都有一个富矿》两个论据材料的修改。

原稿: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座巨大的富矿,开采什么,怎样开采,是大有讲究的。充满拼搏勇气、积极用世,人生就增值;沉溺享乐安逸、消极避世,人生就贬值。英国著名的发明家瓦特是一个深知开采生命矿藏造福人类的人,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科学事业,发明了蒸汽机,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于是,他从一个一贫如洗的无名小卒,一下子成为名利双收的大人物,获百万税利。罗琳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推出上市,获利超过10亿美元,财富超过了英国女王。坚持写作使她的人生迅速增值。

改稿:……伏尔泰和瓦特同样拥有84年的生命,但生命走向却不一样。伏尔泰是一位深知开采生命矿藏的人。这个平民出身的启蒙者,早年受尽了权贵的凌辱,蹲过巴士底狱,被流放过英伦三岛,但他战而愈强,老而弥坚。或斡旋于皇室,或韬晦于宗教。时而以《哲学通讯》启迪民众,时而以《百科全书》召唤同道。他用智慧为自由铺展了道路,最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人类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84年的生命大放异彩。可是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就不那么善于珍惜自己的生命富矿了。他在20岁就一举成名,获利百万之后,便心满意足地贪恋起了衣食无忧的舒适生活,一直到84岁在科学上再也无一建树了。一座生命的富矿就这样处于封尘之中,后人无不为之叹惋。

原稿中的瓦特和罗琳两个都是善于积极开采生命富矿的事例,都能证明“人生增值”,而不能证明“人生贬值”。另外,所表达的都是经济价值单方面的意义。修改稿将罗琳事例换成伏尔泰事例,对瓦特则宕开一笔,从反面审视。这样一正一反,对应观点的两面,论证就周密了。

事实上,作文学生自改也好,互改也好,不仅仅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更多的还是“不为也,不能也”。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修改,学会怎样修改,并坚持践行,写作知识不断得到重构、更新和生成,这是突破作文升格的瓶颈的上策。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里说:“寻求一种方法,让教师尽量地少教,而使学生尽量地多学。”在忙于传统程式化教学的一线教师是否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更有实效性的教学环节上呢?寻求一种方法,让作文教学解放自己,提高学生吧。

4.突破自我作文 篇四

那是个炎热的下午,炙热的太阳仿佛能把大地烤得啪啦作响,小花无力地耷拉着头,万物好似都快被融化。我松懒地站在操场上,听着体育老师滔滔不绝的话语,心早已飘到空调房去。突然,同学们都齐刷刷地看向我,原来我被老师“钦点”,与同学一起参加了学校的跳绳比赛。那时的我不敢相信,跳绳时总是跳的很少的我竟然被选上了比赛,所以我根本就没有把它放在心上。

比赛的前两个星期,体育老师跟我说了比赛的注意事项,并让我多加练习。同学们也纷纷投来质疑的眼光,一些话总是在我心里环绕。我鼓起信心,决定要好好地拼一把。于是每天放学后,我在楼下练习跳绳,直到大汗淋漓才肯回家。可不料比赛的前几天,我却中暑了。浑身难受的我又放弃了跳绳的念头。同学们的目光萦绕在我心头,老师的期望,奖品的诱惑让我动摇,所以比赛那天我是带病参加的。

选手们都做好了准备站在操场上,而我浑身哆嗦着,手心不断冒出冷汗,紧张蔓延着我的全身。随着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只见摇绳的同学摇的飞快,跳绳的和摇绳的默契的配合着,可我的身体状况并不怎么好,有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体育老师的一句话“既然你都参加了比赛,为何不好好拼一把呢?不要让自己后悔!”我也不断地鼓励自己,终于是找回了些许状态。尽管整个人像是失重一般,但我仍然没有放弃。迎着微风,闻着花香,我自信地昂头跳跃,不顾嘲笑,不顾疾病。成功离我越来越近,我的心也随之高昂。五十个,一百个,两百个……终于,随着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迎着甜甜的微风,我骄傲地站在颁奖台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5.突破自己作文 篇五

人生如围城,甘于被围只会让自己后悔一生,勇于突围,生活就将变得更加精彩,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突破生活,超越自己。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年轻时,如果我们不努力超越自己,老来在心中只会留下后悔与遗憾,面对生活,我们应当努力突破,不断超越。不顾一切地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拼搏。北京有一位汽车改装师,她在高中时迷上了汽车,毅然放弃学业,进入汽修厂学习修师,当她的同学大学毕业,一个个有着体面的生活,她还在长街上与其他的汽修工喝酒,吵架,许多人都觉得她本不该这样,但她仍然为自己的梦想坚持,后来,她迷上了汽车改装,她又果断放弃出国学习的机会,辞职加入了汽车改装俱乐部,过着无固定收入,四处漂泊的生活。现在,她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改装专家。

这个女孩为自己的的梦想不断努力,不断突破,从学生到汽修工再到后来的改装专家,生活就是在不断地突破中丰富起来的。梦想也就是不断超越中的。现在人们都喜欢过安稳的生活,很少有人会愿意放弃已有的成就而去追求梦想,因此,很多人工作缺乏热情。

徐志摩说过“人在小时候都实有翅膀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都退化了。”的确,人的梦想会因为生活这堵墙而停止,许多人都因不敢突破这堵墙而放弃了梦想,因此,我们要学会突破生活,不断超越自己。

我对于成功的定义是:可以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为谋生而工作的是在生存,只有为兴趣而工作的人才能叫生活,许多人生存在这世界上,只有少部分人生活在这世界上,只有勇于突破生活超越自己,我们才能生活在世界中。

人类的发展在于突破,我们是在不断突破中进化而来的,可现在社会的人,都仅仅是忙于生计,每天做同样的事,使创新能力下降,人越来越像机器,生活越来越无味,因此,突破生活,超越自己,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6.突破话题作文 篇六

在球场上敢于突破自己,打破常规,人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接近夜晚,大约7点左右,在城北片区的一块篮球场,汗水浸没了球场,流淌在地上,仿佛刚下过一场雨,6个人的专注程度已经濒临崩溃,一个黑白相间的皮球击打这块场地,就像心跳一样,“砰、砰、砰。”“心跳”不断加快,突然心跳停止了,球在空中划出一条简单的弧线,“心跳”骤响,还带着一些铁框的“嗡嗡”声,在对方的欢呼声中,我们相互抱怨着。

比赛剩下最后一个球,两队谁先进算谁赢,球轮到我们发球在以每秒1。5米的速度穿过球场,突然一只手挡在前面,对方抓住球,拔起就投,“砰”一声巨响,球被对友一巴掌扇下,顿时全队肾上激素全面调动,对友狂吼一声,球落在我手上,脑中闪出无数的包含汗水的画面,我拿球,第一个晃过了,他大喊:“防住他,他要突破。”我一个变向运到第二个人的面前,他马上扑来,我往里一加速,对方一个箭步划过来,我没有丝毫顾虑跳起,身体与地面成65度角,压腕,拨指,球肆无忌惮的飘出,对方脑海空白了,“心跳”再一次停止了,每个人仰望着篮框,“嗡”比赛在球中的一瞬间结束。

7.书面表达高分作文的突破策略 篇七

第五档 (很好) (21-25分) :

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覆盖所有内容要点。

★应用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 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结构紧凑。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二、高分作文的突破策略

一) 审题策略

审题是书面表达的前奏, 是写好书面表达的关键, 包括:1.审体裁, ;2.审人称;3.审时态;4.审要点。如2012年高考新课标英语试卷书面表达:

假定你是李华, 从互联网 (the Internet) 上得知一个国际中学生组织将在新加坡 (Singapre) 举办夏令营, 欢迎各国学生参加。请写一封电子邮件申请参加。

内容主要包括:

1.自我介绍 (包括英语能力) ;2.参加意图 (介绍中国、了解其他国家) ;3.希望获准。

审题策略运用:1.电子邮件也是邮件, 与书信是同一体裁, 申请参加夏令营, 属于申请信。2.自己申请参加夏令营, 第一人称为主, 第二、第三人称为辅。3.从互联网得知属于过去时, 自我介绍是现在时, 介绍中国, 了解其他国家, 是将来时, 希望是现在的希望, 被获准或被接受属于将来时。4.要点:1) 自我介绍 (包括英语能力) ;2) 参加意图;3) 希望获准

二) 要点完整与细化策略

尽管题目已经列出了一些要点, 但要完成题目所要求的写作任务, 那些还是不够的, 所以题目还要求考生增删细节。因此, 高中阶段还要突出训练学生的要点完整与细化策略。

三) 考生应根据题目的写作任务与要求, 对原有的要点进行合情合理的完整性和细化的加工, 并对各要点有一个整体把握, 使之更易于表达, 更有利于有效地完成写作任务。要点完整与细化策略运用:上述的要点在草稿纸上可细化为:

四) 要点转化与翻译策略

继审题和列出细化要点之后, 紧接着就是进行要点的翻译。翻译要点涉及到遣词和造句两个环节。按照高分作文的给分范围和要求, 这两个环节要“应用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这就要求考生有较多的语言知识的积累, 能灵活地运用多种语法结构和词汇, 避免句型单一化和用词的重复, 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鼓励考生“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 在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表达时, 允许有些许错误, 但是要注意不能滥用某些词汇或句型结构, 要注意语言的得体性。

鉴于这些要求, 考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写作的要点进行翻译。如果实在找不到与汉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或结构时, 可以问自己“这个词汇或结构换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这样就可以对这一词汇或结构进行转化, 使之更容易表达。如上述要点6, 考生不知道“获准”怎么说, 那就不妨运用“换句话说”的能力来转化它———所谓“获准”, 换句话说, 就是“被批准加入”, “被批准加入”就是“被接受”。

要点转化与翻译策略运用:6个要点的英语翻译如下:

1.I'm Li Hua.I'm a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I'm Li Hua,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from China.I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10 years.I speak fluent English/I speak English fluently/very well.

2.I learned/read (about) the notice/announcement of the summer camp/Reading about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summer camp/you put up/posted the notice/annoucement on the Internet/online.

3.You welcome students from all/different countries/Students from all/different counries are welcomed.

4.I'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summer camp.I want very much/would like/love/prefer to take part in the summer camp.

5.I can/will be able to tell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ies about China.

I will learn about other countries too/as well.

6.I hope I will be accepted as one of you/as one/a member of the/your summer camp.

五) 增强整体性与连贯性策略

翻译要点之后, 还要注意从文章的整体性、一致性和连贯性上对要点进行梳理, 使行文更加连贯、通顺。应注意名词和代词等的一致性, 避免名词等的重复;要在语句间添加相应的连接成分 (连词、副词或介词短语等) , 使上下文语气连贯, 一气呵成。当然, 连接成分的运用同样要适当, 不可过多、过滥, 要注意语言的得体性。

增强整体性与连贯性策略运用:在草稿纸上将要点整理为:

I'm Hua, a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Reading about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summer camp that you posted online, Iknow that you welcom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I'm very interested in it and I would like to take part in it.I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almost 10 years, and I speak English very fluently.Moreover, I will be able to tell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about China and I can also learn about their countries.Ihope that I will be accepted as one member of your summer camp.

六) 检查核对与干净誊写策略

检查核对内容:1.要点是否完整;2.拼写、标点是否正确;3.词汇和结构是否多样;4.时态、人称是否误用;5.名词与其代词是否一致;6.连接成分是否正确;7.表达是否连贯;8.语言是否得体;9.字数是否在80-120之间 (否则从作文得分中再减去2分) 。如果一切合乎要求, 加上适当开头和结尾 (如果没有给出) , 干净誊写到答题卡上 (如书写较差, 影响交际, 降低一个档次) 。

检查核对与干净誊写策略运用:2012年新课标英语作文参考范文:

Dear Sir or Madam,

I'm Hua, a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Reading about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summer camp that you posted online, Iknow that you welcom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I'm very interested in it and I would like to take part in it.I have beenlearning English for almost 10 years, and I speak English very fluently.Moreover, I will be able to tell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about China and I can also learn about their countries.Ihope that I will be accepted as one member of your summer camp.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faithfullya

Li Hua

摘要: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的一个重要的得分环节。要实现考生书面表达得高分的愿望, 必须研究书面表达的给分范围和要求, 探求书面表达的突破策略, 做到有的放矢, 务求高分。

8.突破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 篇八

话题作文虽然较以前的材料作文对考生的限制少了,但限制少不等于没有框限;审题难度降低,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海阔凭鱼跃,鱼不能跃入天空;天高任鸟飞,鸟不能飞进水底。从这几年高考作文情况来看,因审题不仔细而导致偏题跑题的作文仍占一定的比例。所以,审题仍是抓好作文的第一要务。

那么,如何突破话题作文的审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审材料

话题作文所给出的材料,是经命题人精心挑选,用于启发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所以材料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因此,在审题时,首先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方向。

“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 “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材料中“丢弃”是个关键词,“有弃有取,有失有得”是个关键句。年轻人在人生的渡口必须做出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尽管故事没有给出结论,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倾向我们应该清楚――诚信不可抛。这就是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据此立意命题,方可准确无误。尽管作文的话题是“诚信”,但文章内容必须围绕“诚信不可抛”来写。然而少数考生写诚信可抛,可见是未审透材料、未看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

再如2005年全国卷Ⅲ的话题材料: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关键句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的思想倾向:忘记仇怨,铭记恩情;忘记矛盾,铭记友善;忘记厌恶,铭记感激。它正好暗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结草衔环”“乌鸦反哺"等美德。“忘记”意味着宽容、大度和与人为善,“铭记” 意味着感激、感恩和知恩图报,但不论是“忘记”还是“铭记”,都要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忘记与铭记”是在引领考生正视过去,正确地看待历史。考生只有正确解读了材料的内涵,方能从容应对,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审提示

话题作文的提示部分,起着引领考生的思维方向的作用。能否审清提示,往往直接影响着考生思路打开的宽窄程度,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审提示”的关键在于围绕提示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与所给材料相似、相反、相关、相连的作文素材。

例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提示“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正如最后一句“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所言,作文的提示能让考生展开无限的遐想。

萧乾的“几个枣核”写出一个老华侨的深深乡思,张新民的“两次下棋”确定一个车间主任,鲁迅的“一个圆圈”刻画出阿Q的麻木无知,吴敬梓的“两根灯草”写活了严监生的悭吝本性,奥莱尔的“车厢一幕”鞭挞了二战的血腥残酷,茹志鹃的“两棵樟树”讴歌了宋庆龄的人格品质……。

生活中看似很简单、很平常的小事,却往往能挖掘出极丰富、极深刻的内涵。不是常说“一粒砂粒看世界”,“一滴水能折射出一个太阳”吗?相信只要考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平常小事进行联想、开拓、深思、挖掘,一定能通过“一枝、一叶”发现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写出令人惊喜的文章。

再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提示: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这其实是在告诉考生应从相似联想的角度寻找作文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自己家的孩子最聪明,妈妈的话语最可信,故乡的水最甜,家乡的月儿最亮,情人眼中出西施等。高中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子以为我美也是如此。

“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这就为考生寻找作文材料开辟了一个新的天空——相反联想,即不以感情的亲疏来认知事物。这方面的作文材料考生也应能找出许多。古人所提倡的“唯才是举”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就是不以感情的亲疏来左右认知的典型。再如东晋的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儿谢玄;北宋的王旦举荐自己的死对头寇准;美国钢铁大王洛克菲勒兄弟临终不是把公司交给子孙,而是交给了自己的一个职员等等。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认真审识这句提示就会形成这样几组情况:

a.亲近—正—深,b.亲近—正—浅,c.亲近—误—浅,d.亲近—误—深,e.疏远——正—深,f.疏远—正—浅,g.疏远—误—深,h.疏远—误—浅,i.没有关系。

在提笔作文之前,考生如果对以上作文提示进行了如此周密的审视,我想考生该年的高考作文成绩定然不会差的。

三 、审话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核心是审“话题”本身。作文所给的话题,不论是词语,还是短语,不论是观点型的,还是范围型的,都必有一定的意义。如果话题的意义还未搞懂,写作又从何谈起呢?

“审话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深入理解话题的内涵,然后从相近相反两个角度扩展联想,寻找话题的外延。如果是短语,还应辨明它的层次结构。

例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的话题“双赢的智慧”:

“双赢”的内涵是利人利己,“智慧”的内涵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双赢”是目标,“智慧”是方法。“双赢”是话题范围的外圈,“智慧”是话题范围的内圈。作文不能只重视“双赢”而忽视“智慧”,也不能大谈“智慧”而抛弃“双赢”。话题旨在引领考生在将来的为人处世中,不“损人利己”,也不一味“损己利人”。前者有违道德良心,后者有违正常人性,最恰当的方式就正是取得“双赢”。不过,在立意中还必须强调“智慧”两字,解决“如何争得双赢”这个问题。

再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话题: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但二者并不完全矛盾。强调“相信自己”,不能否定“听取他人的意见”;强调“听取他人的意见”也不能否定“相信自己”。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意见”,应该是既充满自信又虚心纳谏。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偏重“相信自己”,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偏重“听取别人的意见”。

“遭受挫折和放大痛苦”(吉林、黑龙江、云南卷)体现了“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遭遇挫折”是经历,“放大痛苦”是态度;“遭受挫折”是前提,“放大痛苦”是重点。有的人遭受挫折,能坚强面对,化解苦难;有的人遭受挫折,却常常夸大事实,放大痛苦。前者是乐观、积极的;后者是悲观、消极的。

由此可见,考生只有审清了这些内在关系,才有 可能正确地围绕话题进行作文。

四、审要求

话题作文的要求,是对作文的最明确的限定,它直接规定着作文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如果审视不清,前面的功夫可能会付之东流。

“审要求”的关键在于看准作文要求中的“能”与“不能”、“可”与“不可”。

例如2005年高考湖南卷与浙江卷的作文题,其要求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相当明确。考生一旦忽视了这一点,将作文写成诗歌或者其他不符合要求的体裁,就等于给自己的作文判了死刑。

9.突破作文400字 篇九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1934年10月,为了接应红军大部队的到来,遵义的军团要突破乌江,第一天,红军打算从黄家村的岸口渡乌江,可是天寒水冷,架桥用的竹绳又被敌人炸断了,第一次渡乌江就这样失败了,红军就开始做竹筏渡乌江。第二天晚上,他们就开始行动,可是由于天太黑,不好联络,竹筏又难以控制方向,只有少数人抵达了对岸。第三天,部队派了红军 中的精英划竹筏渡乌江,敌人的追兵也赶过来了,红军面临着险境,英勇奋战,冲破了敌人好几道防线,吓得敌人举手投降。

我想,红军强渡乌江是要很大勇气的,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怎么能勇敢地往前冲,怎么能面临险境,在水流湍急的江上镇定自若地划着竹筏,躲开敌人的子弹。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机智勇猛,赢得胜利?是他们必胜的信心,是他们机智的头脑,是他们团结的力量。红军 们还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经历了几次失败都没有退却,而是更加努力,冒着生命危险,躲过敌人的“子弹雨”。

10.突破作文400字 篇十

这世上肯定会有困难的事且数不胜数,我们不可能因为困难就放弃它,而是要更加努力去学、去练,从而攻破这个困难,突破自我,而在体育方面也是同样。

在上个星期五,王老师向我们公布了期末体育考试标准,我们听到后都做出了惊讶的表情,因为这次考试是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跑步从400米升到1000米,跳绳从156个提高到了177个,跳远更是从原来的两米提高到两米二五,不“惊掉大牙”都毫不夸张,不过跳绳和跳远其实并不难提升,只要平时在体育课认真练习,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再加练,满分就不成问题。主要是跑步这一项,要知道一个人的肺活量是有限的,当你肺活量已经到极限,可是还在跑时,那么你的身体就会非常难受,这时你放弃的念头会充满你的大脑,所以1000米特别考验耐力和信念,而且要想1000米考得好些,不仅只是仅限于跑完,还要你的速度、肺活量以及最后冲刺的能力,1000米取得好成绩并没有好的办法,只有四个字“拼命地练”!在体育课上认真对待每一次长跑,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任务,在家里坚持每周一次或两次练长跑,千万不要放弃,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要胜利!”这样才有可能攻克这个大“困难”。

同学们,体育答案已经发到自己的手里,就看你自己怎么往上填了!记住,任何困难总有一天会在你的努力下被消灭的,相信自己,突破自我!

11.突破陈窠创新作文 篇十一

一、营造创新氛围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权威抑制创造,创造性教学需要民主。只有教学民主,学生才能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不断产生新观念。民主平等表现为要允许、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与教材、教师意见不一致的观点,不要迫使学生钻入老师预先设计的“标准”答案中。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用强制、恐吓的办法对待学生,是学校中最坏的事,它窒息了真正的科学动力”。

2、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有一次作文课,我给出示了一幅图象:一只小蟋蟀坐在一只西瓜船上,微笑着用一条桨在水面上划着。然后,在学生兴致勃勃之际,我这样引导学生: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蟋蟀?它在什么水面上划船?将要干什么去?路上遇到过什么人?发生过什么事?结果怎样?学生的想象是老师无法预料的。四十个学生写出了四十个完全不同的蟋蟀,编出了四十个完全不同的故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可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产生灵感,形成创造性思维。

二、激活创新灵感

1、抓住灵感契机

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触动同学们的思绪,成为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突然会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会闪耀着光彩,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特殊的联系。写父亲的文章可谓多矣,朱自清却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背影》,这就是因为父亲的一封信成了他写作的契机。

2、启发联想灵感

在提倡写实的氛围中,联想似乎已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词语了,然而“想象”是创新的思维灵魂。写作文,仅写自己观察到的,往往使人觉得有骨无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没有想象的文章,是干瘪无味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以此来指导作文。例如,《我的理想》这篇作文课,我不给学生过多的指点和约束,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大胆地抒发真情实感。几天后,学生的习作交齐了。其中有篇文章这样写道:“我的理想是长大后当老师不让学生辛苦读书,不让学生长时间从在教室里,不要学生做很多作业,不批评学生……我多么向往教室外面那些小鸟们自由的生活!什么时候能让我尽情地玩玩啊?假如我能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多好啊!我今后一定要当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的老师。”这篇文章跳出了定势思维,写出了真情实感,写出了自己的心声,是一篇创新的好文章。

三、拓展创新思维

1、“逆转”创新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愿“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鲁迅是逆转达手法的高手,《药》中老栓为儿子治病而买人血馒头,结果小栓在一片“好药”的议论之后死去;《一件小事》中,“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来在人力车夫的实际行动教育下,终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起初觉得有些迂的车夫成了“我”须仰视才且“时时记起”的人物。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巧设文章“转折点”。

2、“逆向”创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文学史上有许多逆向创新的成功范例。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路,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用新的眼光,新的观念来审视一切,分析一切。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和见解进行反思,辨证地看问题,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反弹琵琶唱出新颖别致的乐曲,就能独辟蹊径,写出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的好文章。

3、“发散”创新

发散思维是最能引发感悟的一种创造思维。针对某一命题或材料应训练学生从多角度立意,开启学生的创造闸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品质和能力。曾读到一位特级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手有五指”这个话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确立了“五指握拳,团结起来力量大”,“拇指不丑”,“避让,风格赞”等不同的题目,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考虑问题的多面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发散思维使学生禁锢的思想得到充分解放,不断写出富有时代感且见解独特的作文,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一位名人曾说:“第一个将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蠢才。”意在告诫人们,作文的思维贵在创新。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植生命个性自由舒展的土壤,鼓励创新,开辟学生心灵自由飞翔的新天地,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生活,书写生活,创造生活。创新,是作文的生命。愿我们的作文教学能更不拘一格,“开创新之花,结创新之果,繁殖创新之林。”

上一篇:毕业生成功面试的四项大忌下一篇:港口安全生产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