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2024-10-13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共11篇)

1.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一

会计集中核算对教育系统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 2011-06-15来源:作者:摘 要: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对我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影响。面对会计集中核算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学校应当针对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教育系统

1会计集中核算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1)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财务管理保留在原单位进行,而具体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去执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单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支笔”就可报销,集中核算后,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中心总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有些学校对此认识不够,不予配合,有的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使学校财务管理积极性受到巨大挫伤,财务管理效率必然下降,有悖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的要求。

(2)会计集中核算降低了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学校的会计岗位被取消,原来精通业务、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会计都被抽调到会计核算中心任职,有些学校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无法为单位合理、有效地筹集、使用资金提供合理建议,这样使得财务与会计的天然联系被割断,学校的财务活动由于不能得到会计人员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财政资金筹集与使用的效率被降低了。

(3)会计集中核算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责任不明确。由于目前尚未就会计核算中心这一会计核算形式作出明确的权责界定,尽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保持“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理财机制不变,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但学校仍然消极地将所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责任推向会计核算中心。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也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如会计财务处理出现差错,学校会计信息失真或泄密,学校领导贪污挪用本单位资源,责任难以确定。

(4)会计集中核算使会计核算与学校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财务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弱化。资产管理、账实核对是学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但是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财务人员独立于学校之外,一般只能做到根据学校提供的购物发票,对新购置资产进行入账核算,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尤其是上级部门调拨或配置的资产,如计算机、课桌等,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账务处理,致使账实难以相符。而对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管理情况无法掌握,也做不到定期清查、账实核对。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学校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

2会计集中核算后学校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2.1 转变学校财务管理观念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经费报销的手续在“中心”办理,“中心”在审核中发现原始凭证或支出项目不真实、不合法、不合理或有违反预算使用资金等情况,即使单位负责人签了字也有权拒绝支付。这些学校的领导权力比较集中,对于“中心”的拒付易误认为这是在削弱他们的权力,是对他们的不信任,从而在工作中出现抵触情绪,给“中心”的工作增加了难度。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上级要与各核算单位领导适时沟通,使之在思想上正确认识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并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并不减少各部门财务职能。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会计法》有关知识,用新《会计法》、党纪政纪来武装自己。教育行政部门多举办校长财务管理培训班,增强其法制意识,明确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避免滥用权力;明了“中心”有义务、有权力协助核算单位规范财务管理,完善费用报销手续。

2.2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负有法律责任,要对学校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领导要加强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增强全盘考虑、统筹兼顾本单位的管理意识,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并将责任层层落实。校长还必须认真审核本校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并在报告上签名,对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要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本校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必须明确校内其他各级领导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权利和责任。通过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校长负责制,为学校加强财务管理奠定基础。

2.3 加强财会队伍的素质教育

财会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由于我国会计人员,特别是处于基层的中小学校会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层次低等原因,普遍存在道德水准不高、专业知识及关联学科知识缺乏、业务视野狭隘、组织协调能力差等弱点,从而导致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信息

公信力下降。为此,加强对会计队伍的建设和领导,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切实赋予会计人员应有的责任和权力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各中小学会计大多数是教师兼职,课务较重,培训机会几乎没有。法律意识淡薄,财务知识缺乏等,以致帐簿设置不太规范,科目使用不太正确,收支较混乱,不能分门别类予以核算,有关项目如代办费不能做到专款专用等。结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条例》的有关要求,学校的报账会计应当持证上岗,恪守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理、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教育和培训应当加强。”财政部门及单位应切实抓紧报账会计的培训和教育,开展时间短、收效高、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会计人员只有加强学习和继续教育,才能保证自己紧跟时代步伐。

2.4 完善内外监控制度

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账实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对学校固定资产的购置,要有计划,适时购进,保证供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学校资产如课桌椅、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处于开放的、不断循环的周转之中,易损易失,有一定的管理难度。因此,资产配置后,应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配备专职实物保管员,负责各类资产验收、入库、保管、领发。建立固定资产等专用账簿,对资产进行入册登记,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每年对账物进行一次清查核对,层层控制,互相监督,责任到人,以保证教学及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领导应加深对自身职责的认识,完善本单位的财产管理制度,从而强化内外监控力度,最大限度地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总之,学校财务管理是整个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各项资金的收集、安排和使用,都直接关系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关系到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和发展。只有重视学校的财务管理,健全相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并加强监督,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效益性,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做好教育事业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何涛,杨勇.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之我见[J].时代经贸,2008,(7).[2]申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财务管理新思路[J].管理观察(中旬刊),2008,(6).[3]刘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与对策浅析[J].科教文汇(中旬

刊),2007,(10).

2.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二

1 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为什么会出现会计信息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传统的会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中企业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需要, 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事实依据。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通常是财务部门负责, 财务部门的工作是非常的专业, 但是缺乏与其他部门的交流, 就是企业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也很难与外部的管理系统产生交流。这种状况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管理一体化的要求, 如果依旧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 对企业的自身竞争力非常不利。

会计信息化依靠现在的信息技术为支撑, 整合传统的会计模式, 构建技术与会计完美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将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总目标。针对会计的基础理论与主要方法、会计的实务、会计的教育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继而组建能够适应现代信息管理要求的开放性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整个会计管理工作改革发展的需要, 会计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环境与会计信息的实际使用者因为对信息的需求而强烈呼吁会计的革命, 而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已经对传统的会计模式产生了冲击, 也成为改革会计管理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2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与应用对传统的财务管理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今天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利用对市场的感悟与谋略可以轻松地将一个国家的经济颠覆, 亿万资产有可能会在瞬间化为乌有, 而企业所面对的破产风险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在信息化时代, 信息的传输速度与处理结果的反馈速度有了飞速的提高, 而产品的生命周期则会不断地缩短, 网上银行的兴起与电子货币的大规模使用也使得国际资本流动性加快, 对资本的决策处理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因素都是企业在面对财务管理时候要解决的新问题, 财务环境的管理趋向复杂化。

会计信息化对于传统会计功能的影响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会计信息生成的方式的影响。传统的会计功能, 如凭据收集、编制加工等都是手工操作, 会计信息化的使用就可以结束这种古老的繁琐的方式, 可以使用计算机自动编制凭证, 也能够帮助会计人员自动加工已经生成好的电子账单。二是对信息传输的影响。传统的信息传输是通过厚厚的报表与磁盘来完成, 而计算机在会计信息化的使用可以利用计算机超大的存储空间与网络的传输速度实现无纸化的工作目标, 会计信息的传输与获取将使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对信息传播与处理的双向互动的方式。三是对会计目标的影响。传统的报表只是能够让人初步了解一些财务状况与经营结果, 不能给投资者提供一些有特殊价值的信息, 会计信息化的使用能够完美地解决这方面的不足, 使用者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企业的状况与经营成果。四是对会计管理智能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管理仅仅是对货币流这种单一的状态进行管理, 通俗点讲就是管钱管账。而信息化会计管理对综合性的管理要求非常高, 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可能既要做好本职的工作还要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因此将来的服务软件也必将朝着企业全面管理的方向发展。

会计信息化虽然给传统的会计管理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比如在网络计算方面, 计算机就有异乎寻常的优势。还有协同办公方面, 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与各相关部门协同进行。其他的, 比如在远程处理方面, 集中式的在线管理方面都有相比于传统的会计管理中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平常的工作中要认识到技术对与工作的发展所带来的快捷, 并善于利用。最后要说的一点是, 信息化的使用可以降低办公成本, 实现移动化办公。

3 面对会计信息化企业应该采取的对策

在网络经济的大环境下, 企业的经营者与财务主管必须及时更新对于新型财务管理的理念。如何使用好新的技术, 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在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还要使员工有风险理财的观念, 做到未雨绸缪, 员工要树立信息理财的观念, 最后还要使员工能够重视知识与智力资源在理财工作中的使用。

除改变观念之外,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 企业为了做好会计管理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 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会计人才。当前我国对于会计信息化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只是局限在简单的核算中, 而一些其他的财务管理与业务还是通过人工操作完成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管理人才。会计信息化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 不光要求掌握会计的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 既是专才还要是通才。第二, 修整财务管理目标。传统的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在信息化时代, 这种适用于物质资本经济时代的目标不能够适应以无形资产化占重要作用的信息化时代, 在信息化时代, 能够创造无形资产的人才是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的人才, 财务管理最终目标也不仅仅是追求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还要追求其他相关利益体与社会方面的利益。除此之外, 企业还需要考虑的方面还有很多, 因为信息时代的经济与技术每天都会发生变化, 作为企业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业务管理内容, 要充分认识到知识资本将来在整个资本结构中所占到的比重。

4 结语

一方面, 会计信息化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与会计的组合产生的管理与核算方面的一场革命。会计信息化的出现是对传统会计的扬弃;但从另一方来讲, 又是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延续。说是扬弃是因为原有的会计理论无法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 会计的理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优化, 而会计的实践也需要更加的智能化;说是延续则是说, 会计信息化虽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但是, 在某些方面依然保留了会计的本质。在以后的管理中, 会计的信息化必须保持健康的发展, 这需要网络技术与会计理论的全方位的支持。不管怎样, 我们都始终相信, 以信息网络技术作为支撑的会计信息化必将为人类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希英.网络财务对传统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济论坛, 2004 (04) .

[2]赵险峰.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分析[J].商情, 2008 (6) .

[3]简洁.论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化运作的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05) .

[4]徐亚文.会计信息化及企业的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 2009 (12) .

3.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企业财务;影响;对策

一、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实现了企业资金流量的网络计算。会计通过一系列的会计核算方法,在计算机上帮助企业记录资金的支出和流入。当产生经济业务时会计会在计算机上实时跟踪记录资金的流转情况,监控企业的现金流量,了解企业对市场的供应量、生产量以及销售量,然后通过制作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清晰的数字和图表将企业的运营状况直观地呈现给企业领导者,为企业领导者更好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组织员工生产、确定公司长远发展方向等提供依据。

(二)增强业务程序的时效性作用。1、财务管理信息化减少了会计活动运营管理上的时间差,达成了财务以及业务能力方面的协同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状。2、财务数据信息立刻生成,使得财务管理可由静态转变成动态管理。3、完整和一体化的网络财务管理软件,可以企业中不同单位部门的经济活动归入到这个大的信息网当中,能够完成和跟踪企业中不同单位部门中的各项经济业务,且从各个单位部门收取所需数据信息,强化企业财务单位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性作用。

(三)有利于节约企业运营成本。会计信息化节约了企业的办公成本以及日常企业运营的成本。会计信息化使得会计记录企业资金流的方式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纸质票据变成了计算机电子表格。通过计算机电子表格录入的企业资金流量数据可以长时间的保存以便企业在未来做企业年初预算或者重大项目投资时使用,相较于电子表格的永久保存,纸质版票据则显得黯然失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纸质版票据极易被腐蚀。另外,会计信息化也使会计工作人员具有更自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只要企业允许,会计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家里办公,网络具有交互性,企业通过网络实现资料传输,员工无需前往公司领取资料。如此一来既节省了交通时间和交通费用也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会计信息化也有利于企业的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从传统的票据和财务报表审计变为对网络上储存的企业资金流量数据的审计,而且在审计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计算和排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审计的准确性。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帮助企业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二、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财务中的优化措施

(一)强化会计信息化标准规范。会计信息化要健康发展,就要有统一的会计信息化标准规范,这是会计信息共享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应制定会计信息化标准,如数据信息标准、软件技术标准、会计基础工作标准等,推动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会计信息化标准既要体现国家统一标准,又要体现相关行业标准;既要强调标准的开放性、一致性,又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确保会计信息安全。

(二)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对会计信息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企业管理者要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前提就是企业要具备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比如要构建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设备、引入高速度的网络以及兴建相应的计算机处理机房等,这些都需要企业投入相应的资金。其次,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之前一定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之后对企业的影响,以此决定企业是否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比如如果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所付出的经济费用超过信息化所带来的投资回报,那么企业就可以不实施会计信息化,当然这种分析必须是建立在对企业长期发展的评价基础上。最后,企业在选择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时一定要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准确的分析,以此充分发挥会计信息软件的作用。

(三)改革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当前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较为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企业必须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降低企业资金投资的风险并预防企业资金流的断裂。通过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可以根据企业过去的资金流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收益计算,可以帮助企业提前制定风险预测从而在突发状况发生时企业可以以最少的资金花费解决突发状况,忙而不乱,沉着冷静。当下许多企业都是因为没有合理的风险应急预案,导致突发状况发生时公司无法及时合理解决从而造成了企业丑闻,影响着企业的声誉,也影响着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另外,投资计算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从而为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技术的提高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四)提高会计信息化人才素质。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工程,要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大量的人才。会计信息化发展必须加强综合型人才培养,首先要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使之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财会人员的培训,培养复合型的高级财会人员。制定切合实际的会计信息化人员培训计划,对会计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等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力求做到更新会计人员知识,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建立多层次、高水平的会计专业人才队伍,从而满足社会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只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才可以使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益,为企业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武立.论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6).

[2]王英.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2(3).

[3]马春华.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2(4).

4.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四

在现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体制下,网络环境的发展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人们对信息化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传统的企业财会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有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革新。随着会计信息化逐渐被企业应用,企业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技术的应用下,企业的整体运转也在不断加快。在财务会计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时,企业在财务工作中应与会计信息化形势进行紧密结合,将现有的会计流程进行不断优化,突出企业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好地发挥作用。

1.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核心理念

通常情况下,在流程再造之前,首先要对原有的工作方法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将再造的方法、范围与深度进行确定,这样对于准确地找出现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还能够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借鉴。流程的再设计是指从流程分析和诊断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着手,对现有的流程不断改进,进行再设计。在流程再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的集成与实施控制,要有意识地将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工作方法融入其中。流程重组的实施是一项涉及组织的调整、人员权力和地位的改变、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等艰巨又复杂的过程。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是它的主要任务,如果实施成功会带来业绩的巨大进步,反之,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

2.企业会计信息化形式下财务会计流程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发展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

各项财务会计工作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模式下必须经过严格的流程顺序,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能够逾越的。劳动分工论指导产生了这种从塔底向塔顶层层传递的流程,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不仅将核算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割断,而且使会计数据传递的时效性和一致性大大地降低,由此可见,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在会计工作中危害的严重性。

2.2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因为从前会计体系和技术的制约,会计流程应发挥的作用受到了制约,传统的会计流程只能对于某一部分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但是却无法采集业务流程的整体数据,所以企业的经营状况便不能够得到准确以及全面的反映。在传统的会计流程下,企业在经营某些业务的过程中,只能得到与该业务有关的部分信息。有限的财务信息导致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或判断,除此之外,因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的缺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因为提供会计信息的片面性而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3缺乏实时控制

通过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所反映的资金流动信息通常都是滞后的.,信息的不及时导致了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相互分离,另外,在业务发生以后,不能及时地采集会计数据信息,信息加工的滞后又导致加工出来的信息缺乏使用性。收集到的会计信息必须进行各项深加工,不能及时地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使传递的信息也缺乏使用性,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的一些财务信息可能还会起到给决策带来误导的负面作用。

2.4核算子系统缺少连贯性

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实行顺序化的业务流程下的劳动分工,它是手工账务系统的一种,财务工作者在该种流程中按照各自的分工,沿着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工作。虽然会计电算化已经在半手工账务系统阶段有了一个开始,但只是对手工会计流程简单模仿和照搬,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建立的許多独立的子系统之间是互相割裂、彼此分离的,所以根本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

3.会计信息化形势下财会流程的优化办法

3.1加快财会信息化的数据化建设标准

新的财务会计流程能够实现数据的资源共享,它是通过将原始数据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来实现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据结构都是根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来进行设置的。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模块,对数据的输入、处理和信息的输出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使会计记录的电子化、无纸化和标准化得到逐步实现。

3.2优化会计核算流程

企业的财会流程制定除了在编制记账凭证环节外,还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这样能够让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信息在一个良性高效的环境下进行互相传递和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数据量的重复工作,还能在会计信息流程下充分为财会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让经济业务在发生过程中就从业务部门的数据库中传输到财会部门的数据库中,通过一系列的业务流程来自动形成记账凭证,把原始资料保存在财会的系统中,如果财务部门需要进行表格的核对时,就可以直接从自己已经转化过的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即可。

3.3打破顺序化的业务流程

事件驱动是指当某一特定的事件的代码进入工作程序时指令才开始执行。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能够按照使用动机的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不同的事件,同时每一种事件都设计了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如果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需要某种信息的提供,优化的财务会计流程则会根据不同事件驱动进行相应的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应用动态会计平台模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借助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构建财务一体化流程,它能够自动将业务单据转化为记账凭证,使财务和业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保证。

3.4实施实时控制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施实时的财务控制策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控制准则和标准嵌入数据库系统中去。财会人员在初始设置时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标准嵌入相应的数据库当中,事件接受器当经济业务发生就能将事件信息接收到,根据数据库中的控制标准,控制器会自动判断经营活动是否合法以及合格,从而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经营活动过程安排财会人员,充分发挥实时控制的作用,在该过程中,在管理软件提供的信息的辅助下,财会人员判断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经济过程的实时控制,从而为抵御经营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

4.结语

5.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五

【摘要】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传统的财务会计编制方式已不能反映出真实的财务信息,也不能给企业决策人员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于是产生了通货膨胀会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模式。本文主要就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以及如何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计量的不良影响,真实反映企业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讨论,以期有助于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认识。

【关键词】通货膨胀 财务会计 影响 对策

财务会计编制和计量的基本前提是市场上硬通货货币币值的稳定或者基本稳定。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表明,通货膨胀是与市场经济共生的一种现象

同程度的下跌、货币购买力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样

基本理论和实践基础,影响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真实经营成果的认知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财务和管理决策。为此在通货膨胀前提下

计的计量、统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下文将分别从通货膨胀对财务业绩、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产生的不同程度影响,之后探索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如何进行正确的财务会计工作,也就是如何消除通货哦鞥张对财务会计工作的不良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财务业绩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业绩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定价,产的伎俩,企业的实际收入状况与相应的成本耗费,企业流动资金的状况等各个方面。

(一)在通货膨胀的状况下,钱或者说是流通中的货币会变质严重,出现物价飞涨的情况,那么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用流通中的货币作为衡量自身产品或者服务的基准,就会丧失其真实性,虽然在名义上产品的定价可能远远高于当时生产该产品是的成本费用,但是实际的结果企业可能没有盈利甚至是亏损的。

用成本会计的方法作为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定价参考的话,可靠性过低。

(二)通货膨胀对于企业自身资产计量的影响。

很多时候也是企业获得信贷和其他方面资金支持的前提,乱的时候。一般来讲,企业的资产可以划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包括现金以及其他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变现的资产,胀的条件下,企业的货币资产在名义上是保持不变的,买力却在减损,变相的减少了企业的资产规模。对于非货币性资产来讲,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则会严重的与通货膨胀时非货币性资产的市场价值相悖离。

(三)通货膨胀发生时,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资金需求量增加的情况,这是因为通货膨胀要求增加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其他各种成本,素的影响,因为物价上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希望自己能够储备更多的原材料,的储备也是需要资金成本的。这样就会给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带来困难。

(四)通货膨胀还会减少非生活用品生产企业市场的缩减,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这样就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心理,非生活必需品的企业。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居民会最大程度的缩减自己的消费,经济上收不抵支的现象。

二、通货膨胀对财务理论的影响

任何理论的建立都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情形不再存在,从而会出现理论失灵的现象,进而缔造和诞生另外一种理论。,其基本内涵是货币价值不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就会动摇会计计量的,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财务会财务理论、相应地在市场上会毫无疑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资产价值是企业运转的保障,尤其是在整体社会经济环境较为混比如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但是毫无疑问这些货币资产的实际购企业财务计量上非 因为通货膨胀相当于提高了尤其是提供生产资料的企业和提供社会变化的复杂多样化往往会使假设的但是长,影响企财务决策在在通货膨 ,企业自身资所谓货币性资产同时出于趋利因这些原材料以避免自己

(一)财务会计理论建立和适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货币计量稳定性这一基本会计学领域的假设。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货币的币值处于较大的调整中,币值失去原有的稳定性,从而动摇了货币计量的基础,也就削弱了会计计量结果的准确性。不难看出,通货膨胀的存在对于这一理论的冲击和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通货膨胀冲击了财务会计领域中的“历史成本原则”。所谓 “历史成本原则”指的是依据原始凭证对相关的资产予以登记入账,而关于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则很少予以考虑,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原有的货币币值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样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与实际的货币衡量结果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影响会计计量对资产价值的衡量和反馈。

(三)“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会计学领域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按照我国业会计准则 的收益就是收入与费用之间配比结果的最终表现。入和较低的成本和耗费,利于企的真实反馈,三、通货膨胀对财务决策的影响,财务会计建立的最终目的就是给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企业经营业绩数据,接影响到企业财务计量结果的真实性,然基于这样的财务数据,企业未来的运转和经营必然受到影响。

四、积极应对通货膨胀上文分析了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实际工作、方面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了财务报表的重新编制,业的财务报表予以重新编制。不难看出,财务报表的重新编制,一方面会耗费大量的成本,另一方面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货币的币值处在一个变动性较大的过程中,日的货币购买力重新制作,实际意义不大。也有人提出采用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会计核算方法,采用 “后进先出法”计量,对固定资产予以重新估价,并加速折旧等。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操作方法能够避免因为通货膨胀而产生的财务会计计量的不准确性,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笔者认为,中对通货膨胀的现象予以标注,率,这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换算就可以知晓企业运转的真实结果,实性,有利于企业的决策者更好地掌握企业运转的结果和经营的实际绩效。执行有几种方式,变动较大的一些资产或者其他项目,作方法更有助于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反馈,从而实现财务计量最根本的目的。[1]陈今池,沈小凤[2]韩庆菊.论通货膨胀环境下会计模式与方法选择的矛盾[3]朱项平.试论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及其对策

这样计量的最终结果就是虚假利润的产生以及名义收入的增加,从而实现财务计量最根本的目的。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以及正确的投资和分配策略。那么如何最小化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不良影响?有人曾经提出也就是按照新的货币购买力或者当前企业运转成本和耗费费用对企也可能在短时间过后,其一是附表的添加使用,.国际会计与通货膨胀会计《企通货膨胀的发生,会产生名义上较高的收不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经营决策。

通货膨胀直如果企业经营决策仍

6.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六

国际上,规范会计行为的标准主要有两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习惯上把两者统称为会计制度。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国际社会对我国会计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加快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已是大势所趋。因此,研究入世对我国会计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相关对策就显得十分迫切而有意义。

一、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西方会计)的差异

纵观近现代会计发展的历史轨迹,会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每一次飞跃都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也可以说,经济越发达,会计水平越先进。十一、十二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一些工商业城市出现,为记录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金融家逐渐发明掌握了一种“借”“贷”记账方法。这种方法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变完善,已成为今天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记账原理。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通过产业革命,迅速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早期工业化,公司制这一企业组织形式就是在这一时期的英国最早产生的。英国政府于1849年修订《公司法》时规定:社会上的职业会计师可代行监督公司会计事项职能。这一修改使会计师职业合法化。为规范会计师执业,1853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职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成立,标志着现代注册会计师行业正式诞生。

二十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后,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一经产生,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发展至今,除发达国家外,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有了自己的会计准则。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国际贸易的活跃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制定协调和规范各国会计行为的国际会计准则显得十分迫切。1973年6月,澳、加、法、德、日、墨、荷 、英、美等九国的十六个主要会计职业团体在伦敦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制订和发布国际会计准则。至九十年代末,已有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这一组织。该组织先后发布了三十多项国际会计准则。

严格来说,我国的会计历史并不短,早在北洋时期就颁布了第一部会计法。而后,又引进和参照苏联的会计理论和模式,逐步形成了我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和核算办法。近十几年来,我国对会计制度、会计模式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步建立了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方法体系。

1、在会计法制建设方面,1985年正式颁布和实施了较为完整和规范的`《会计法》,并在1993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进行修订,特别是1999年修订、于2000年7月1日实施的《会计法》,不仅对各企业单位会计核算作出了详细规定,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会计责任,加大了处罚力度,对规范我国会计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颁布了一系列的会计法规、条例、规范、制度,会计工作的法制化日益加强。

2、在会计事务管理方面,强化了财政部门在我国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权,各级财政部门均设置专门会计管理机构,有些地区还设置独立的会计局。近两年我国各地推行的会计委派、财务总监等做法,加大了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等的财务会计管理力度。

3、在会计职业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条例,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实行了会计任职资格考试和评聘相结合的制度,选拔了一批会计专业人才,在大中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会计人员的地位和工作热情得到提高。

4、在会计理论研究和方法探讨方面,大兴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理论方法,如管理会计的引进与运用。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的西方会计准则评价和研究,更是为制定我国会计准则提供了理论依据。1992年底我国相继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大大拉近了与国际会计的距离,推动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8年以来,针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具体准则,初步具备了与现代西方国家(主要是北美)相似的会计核算框架。目前,财政部正着手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为基础,打破行业界限,制定我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各行业、各企业创造一个真正的公平竞争的会计制度环境。同时,计划在近几年再适时发布数十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

7.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七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核算前提的影响

(一) 对会计主体的影响

传统会计下, 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 该单位一般是具有独立资金和经营业务并单独进行核算的实体单位, 可以是行政事业单位, 也可以是企业公司。而会计信息化在支持实体单位的同时还支持网络虚拟企业, 会计主体的概念界定范围也相应扩大。

(二) 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网络虚拟企业的出现, 加快了会计主体成立和解散的速度。它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在短时间内结合, 当目标完成后又立即解散。这种临时性的网络公司, 可以按市场的需求随时组建、转化和退出, 使得持续经营的前提也难以保证, 给会计核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 对会计分期的影响

会计分期是为了核算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的收支及盈利情况, 从而满足企业投资人及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决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实时报告在网络上开始出现, 会计需求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企业的相关信息。由此将交易时间作为会计期间更加合理了, 相关费用跨期分配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相应的会计期间的作用也由此降低。

(四) 对货币计量的影响

根据我国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规定, 记账单位一般使用本位币, 即人民币。但是随着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的出现, 假设中的新货币将会出现。另外, 由于网上交易时间很短, 币值变动可以基本忽略。再者, 随着信息化经济的到来, 会计信息已不能单纯用货币计量, 它势必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 对传统会计功能的影响

1. 对会计信息生成方式和传输方式的影响

在信息化环境下, 传统会计中的手工操作由电脑完成。将原始凭证录入电脑中, 其他过程只需要点击相应的按钮, 电脑便会自动完成。所生成的数据一方面节约了存储空间, 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

2. 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报表只是罗列一些数据, 报表使用者通过报表只能了解企业的一些最基本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所有的数据都是经过财务分析得出的, 数据清晰明了, 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方便使用者更深层次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果。

(二)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不管是手工会计还是信息化系统, 内部控制的要求和目标都是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 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 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所运用的原理都是复式记账法和会计恒等式。但是, 会计信息化所运用的是计算机系统, 这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巨大变化, 使得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三) 对财务信息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断拓展。经营者、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之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 如何将这些财务信息快速整理得出有效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企业的领导者, 使之做出相应的反应, 将是财务信息管理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四) 对财务国际化的影响

当今企业不仅仅面临国内竞争, 更主要的是国际竞争。要想在国际中有立足之地, 相应的会计信息就要具备国际可比性, 通过对比, 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就要求我国的会计准则要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要求我们的财务管理制度支持多币种核算, 支持多语言报表。

三、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一) 系统设计的不严密性

我国现有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有三种:通用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合作开发的信息化系统和委托外单位开发的信息化系统。为了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往往选择合作开发信息化系统。但是, 合作双方的有效沟通却存在问题。一方面计算机公司的人员对财务比较生疏, 不能完全明白用户的要求;另一方面, 用户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知识, 无法准确表达计算机程序所要达到的效果。因此设计出来的信息化系统就会存在一定缺陷, 即使在试运行阶段或以后的阶段通过一些补丁程序可以弥补, 仍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况且有些缺陷是不能弥补的。

(二) 数据错误的连续性与重复性

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下, 计算机是按人们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运行的, 总账、明细账、报表的数据完全取数于原始数据的输入, 一旦原始数据输入错误, 总账、明细账、报表等数据便会得到错误的计算结果, 并且一个数据错误将导致多个地方发生连锁错误, 这与手工会计条件下, 分工进行不同, 因而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原始数据输入及程序设计一定准确, 才能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三) 信息化数据的过度集中性

在信息化系统下, 所有的会计资料都集中在计算机中, 并且所占空间较小。随着网络技术和数据共享程度的不断提高, 会计信息数据很容易被全盘拷贝。一旦用户名和密码丢失, 所有会计数据将被泄露或者篡改, 将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四) 信息存储介质的不稳定性

会计信息化系统中, 数据存储的主要介质是磁性介质, 如U盘、移动硬盘等。这些介质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较大, 特别是强磁场作用, 都会使会计数据受到损坏。由于这些存储的数据需要通过电脑等设备才能阅读, 所以数据是否损坏并不能直观的看到。现在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多备份几份, 存在不同的地点, 但是这并不能完全保证会计信息不会损坏或丢失。

(五) 会计信息化的易于舞弊性

会计信息化的操作依赖于计算机, 会计信息化数据的载体是磁性介质, 这就给会计信息化舞弊带来了便利条件。一方面, 系统人员通过篡改系统程序、非法操作等方法进行舞弊。另一方面, 内部用户通过篡改输入或输出的方法进行舞弊。所以, 要严格制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任何人未经授权不得接触会计信息化软件, 授权操作人员也必须按流程操作, 并对操作人员不定期轮岗, 避免“监守自盗”现象。除了人为原因之外, 还要预防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对硬件设施的影响, 以及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保密性、安全性等因素。

四、企业面对会计信息化应采取的措施

(一) 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当今社会最为稀缺的是人才, 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由具体的人员进行策划、组织、实施、后续跟踪管理的, 工作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人员的自身素质及努力程度。所以, 现代企业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注重人员管理和特长发展, 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2. 培养风险意识

伴随网络的不断发展, 经济信息瞬息万变, 同时企业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财务人员要特别警惕企业面临的理财风险, 要对不确定的因素进行科学预测, 适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避免企业遭受损失或将风险降到最低。

(二) 建立新时代财务管理目标

在信息化时代, 资本中除物质资本外, 无形资产占很大比例, 甚至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比固定资产多。在这种环境下, 无形资产对企业越来越重要, 而创造无形资产的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再单纯是股东的利益, 而是扩大为相关主体的利益, 及社会的公共利益。

(三) 拓展财务管理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 已由工业经济时代的物质资本占主体变更为信息化时代的知识资本占主体, 所以,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必须拓展。一是要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 当前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大。二是风险防范应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内容, 企业随时面临各种风险, 财务管理应尽可能的预测和防范各种风险。

(四) 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大多数实施会计信息化的企业, 只是利用会计软件处理日常工作中的会计核算工作, 而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等工作仍由手工操作。究其原因, 是缺乏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但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 而且要掌握计算机软件、网络传输、网络安全等知识, 还要具有企业管理的能力, 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

(五) 进一步优化会计信息化软件

现有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属于核算型会计软件, 虽具有强大的监督核算功能, 但是缺少分析决策功能。现在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核算型会计软件, 更需要管理型会计软件。如果单独研发管理型会计软件, 在人力财力上消耗都比较高, 并且可能出现管理型软件和核算型软件不能有效对接的情况。所以, 最好在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基础上研发管理型软件, 既可以做到数据有效共享, 又能节省开发成本降低难度。

参考文献

[1]王淑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0 (16) .

[2]任娟.浅议会计信息化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8) .

8.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八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影响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所产生的作用更加的明显,而会计信息化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一些企业发展当中,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十分有效的发挥,对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所以说,必须要强化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分析研究,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其在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方面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进而促进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企业财务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时代下,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促进自身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而会计工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只有保证会计信息化程度的提升,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自身的发展,企业财务强化会计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在促进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情况下,更好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影响

1.影响传统会计功能

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其对于传统会计功能的影响也更加的明显。首先来看,在会计信息化的账本形成模式当中,不再是传统的手工搜索相应信息进行账本的编制,而是充分的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会计凭证进行处理,进而形成电子账簿。其次,在会计信息的传输方面,可以更好的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大大提升了信息的传递效率。除此之外,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传统会计单单记账的功能,更多的参与到了企业的管理活动当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会计的地位与作用。

2.影响内部控制开展

在会计信息化的时代当中,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也就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工作的侧重点上,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内部控制不再简单的对人进行控制,而是人与计算机的双重控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除此之外,由于会计信息化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这就使得以往的内部控制方式受到了影响,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信息化的变化,及时的改进自身的内部控制方式,就很容易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产生影响。

四、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强化措施

1.转变传统财务管理观念

企业想要更好的发挥会计信息化在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方面的作用,就必须要改变以往的财务管理观念,通过树立系统全面、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更好的发挥出信息化在促进企业发展当面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工作环境打造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从而为会计信息化的良好运作创造便利的条件。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应该提升自身的风险意识,对于会计信息化当中潜在的一些风险进行控制,最大程度上的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

2.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强化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更好的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业务流程,从而更好的发挥出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其次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做到职权分离,从而更好的保证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保密性,促进财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工作素质提升。只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后,才能更好的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五、结语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下,信息技术在促进企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会计信息化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当中,有着传统会计形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一些企业发展当中,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十分有效的发挥,对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所以说,必须要强化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分析研究,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其在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方面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进而促进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建琦.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2年11期.

9.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九

关键词:会计管理;体制问题;对策

会计管理体制是指一个国家依据法津法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对本国会计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方式。会计管理体制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在不同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背景、历史阶段, 其内容都有所不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随之暴露出来。因此,研究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对策分析,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0.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审计;审计质量

随着被审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普及,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审计环境由手工处理、部分的计算机处理逐步发展到全面的计算机处理,从而对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以至于对审计行业形成了冲击。它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审计工作者的重视。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内部审计变革的催化剂,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加快了审计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依赖和利用,改善了审计信息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和挑战,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与内部审计的发展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1]。1996年4月,中国会计学会召开会计电算化研讨会,首次明确提出财务软件应当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目前,财务软件不再以财务核算为核心,而是向以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的网络化方向发展[2]。当前许多财会软件都着重开发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而其他诸如成本核算、市场预测等功能开发力度小,使得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需先将财会管理的有关数据输出再由人工输入数据,不能自动转换数据格式,直接使用基础数据。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因为由于人工核算、人工输入等人为因素,必然会增加出错的机率,使得软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而且大多数的财务软件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专用的审计接口,许多的软件开发商在开发设计财务软件时使用的程序语言不一,客观上影响了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相对于外部审计来说,内部审计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五个主要的方面:(1)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单位经济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既是单位审计的监督者,也是根据管理者的要求提供专业咨询的服务者,其结果只向企业的管理者负责,服务的内向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2)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一样,都具有独立性,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独立地检查、评价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与此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但这种独立性,在遇到国家利益与部门、单位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决策可能会受到本单位利益的制约;(3)审计程序的相对简化性。内部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规划、实施、终结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在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都比较简化;(4)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内部审计主要是为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的,所以审计范围涉及到单位的各方面,既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又可对事业单位进行事前事后审计和防范建设性审计。一般来讲应是领导要求查什么,内部审计人员就审查什么;(5)审计实施的及时性。因为内部审计主要是针对单位内部进行的,所以在实施审计政策时可以根据需要对审计程序进行简化,从而有利于尽早处理和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我国内部审计建立于1983年。198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89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1994年《审计法》,都在法律上为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保障。虽然我国的内部审计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审计中存在着重财务审计而轻业务审计、管理审计,对风险控制和经济效益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审计手段落后,目前的内部审计正朝着国际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面对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时,很多内审人员无从下手;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仍然不合理,造成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由于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于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毕竟与以前的纯手工审计工作环境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也应作相应的调整。计算机技术被充分用于内部审计,使得内部审计朝着国际化、科学化发展,这将使审计工作手段也朝着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方向而不断发展,并促使内审人员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习。早期的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开展财务审计,这种事后进行的财务审计,只能提出问题而不治本,在组织内部独自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不利组织早发现风险实行控制和评审经济效应。所以,在1999年的内部审计新定义中,更是将“独立评价活动”变为“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由“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变为“为组织增值和改善组织经营”,内部审计的目标也由“协作本组织成员有效地完成其责任”变为“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因此,有必要促进内部审计由单纯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推动内部审计由零散的组织活动向专业的社会职业方向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化的发展对内部审计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减少了内部审计的可视线索。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很难甚至根本无法通过肉眼跟踪会计业务的处理,也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考查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了更有效地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提出审计要求,系统的各种数据文件都应留下审计线索,除应保证会计数据文件的打印输出外,还应将会计数据文件以可审计的形式进行存储保留。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软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开发出既规范又具有充分保留和提供审计线索功能的审计软件。如:ERP软件较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在初始录入凭证时有一条记录记载,在改动、删除时,并不是在原记录上变动,而是另有记录反映。这样,在查询时,同一笔业务有哪些改动,在什么时间改动的,谁操作的,在哪项功能中变动的,都可以查出。每一笔处理都留有痕迹,这就为审计工作提供了线索和方便。

(三)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内容的影响。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使得因计算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了。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结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会计电算化的内控进行审计。

(四)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影响。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内部审计人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同时,在内部审计组织中,还应培养一批计算机审计的系统开发人员,从事设计和开发审计应用软件的工作,并建立本单位的计算机审计系统。

三、应对会计电算化影响的对策建议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做出相应反应,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具体来讲,应采取以下积极措施:

(一)规范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企业财务软件从审计角度制定规范,进行统一登记,并将财务软件备份和使用说明书上报审计部门备案,做到有备可查,使财务电子文件同会计档案一样纳入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尽快以《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为基础,研究出更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方法以及所要求的技术。

(二)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内控的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处理数据的系统和数据本身给予更多的关注:一是要明确职责。内审人员应该检查组织结构、职权和责任的分配与分工情况,以确定职责分工是否能够提供有力的内部控制。例如,程序与系统开发、计算机操作、输入数据的控制,在可行的情况下应予以分离;二是要加强安全控制。审计人员应该确定是否制订了有关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程序、数据文件、数据传送、输入和输出资料以及人员的安全规定。该项检查应该不仅涉及中央处理站的计算机设备,还应包括其他地点的小型机、计算机终端、通讯设施及其他外围设备。

(三)注重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在会计电算化开展后,整个审计工作的基础仍然是内部控制制度。制度审计要求我们审查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已经建立和健全。从一定程度上讲,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不因采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而降低。相反,计算机的应用使内部控制制度显得更为重要,并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了新天地。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要求内部审计着重审查以下几个方面:(1)职权制度审查:即从组织机构角度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人员的职责与权力,联系与牵制;( 2)人员素质审查:即审查是否有以提高人员素质为目的的控制措施。从是否坚持职业道德教育制度,职工是否接受过正规业务培训,是否定期岗位轮换等入手;( 3)硬件及环境控制审查:即对存档的系统设计文本中有关硬件的资料审查;(4)运行审查:即对计算机在输入、处理、输出过程中的运行情况审查;(5)修改方式及保密措施审查:审查操作修改程序是否只有一个入口,即凭证输入口,是否修改后有修改痕迹。此外,在技术审计方面,可以聘请计算机专业人员与审计人员一起开展工作。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主要是要建立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为目的的控制措施,组织网络安全方面及高级程序语言的培训,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培训。如:数据模拟检测法、整体检测法、程序编码控制法、平行模拟法、程序追踪法等。并培养一批既懂财会和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

四、基本结论

会计电算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由此带来的电算化审计是我们要迫切解决的课题。作为审计的重要分支,内部审计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从方法上、工具上、人员素质上下工夫,努力适应这一变革。电算化会计的推广和应用是对传统会计的一次变革,同时也给传统审计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在电算化会计背景下,有形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传统审计已无法考察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有效性、完整性、准确性。同时其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人机系统工作的特点,传统以账簿体系和会计人员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已失去作用,代之而起的将是以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为中心。现行的制度基础审计中的符合性测试必将受到影响,必须重新来研究新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可见,电算化会计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传统审计带来巨大冲击,电算化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是时代使然。

参考文献:

[1] 刘勇强,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63-64

11.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十一

到目前为止, 关于内部控制最为权威的定义是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2年提出并1994年补充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这份文件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 为营运的效率和效果,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遵循相关法令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在这份文件中, COSO将内部控制分为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并认为这五要素相互补充, 构成一个一体化的整体———企业内部控制。在2004年9月COSO再次颁布了关于内部控制方面新的研究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 work, 简称ERM) 。ERM将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转向了风险及其管理, 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构架是包含在ERM中的一体化部分。ERM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五要素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 增加了三个风险管理要素, 形成了八要素, 分别是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回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诸要素的影响

(一) 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控制环境是对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要素的总称。具体包括:诚信原则和道德价值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会计信息化将有助于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会计信息化系统引入了全面现代化管理技术, 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 可大大拓展其管理幅度, 使企业上层与基层之间可以更准确、更及时和更全面地实现信息沟通。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能准确、全面、及时地为董事会和监事会提供履行其监督职能的信息, 同时, 良好的信息系统能够使得小股东以较低成本 (网络方式) 参加股东大会维护自己的权益。信息化为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了便利, 而良好的治理机制将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 对目标设定的影响

COSO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营运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循相关法令”的三大目标。信息化条件下,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以保证企业资产完全与会计信息真实为主导目标, 并呈现多元化趋势。创造知识、积累商誉、保护环境等也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方面, 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提供的信息不再局限于财务报告, 为满足企业内外各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在信息披露类型上也会有所扩展。同时在信息化条件下, 企业内部控制仍应继续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三) 对风险管理诸要素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 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 降低了传统方式下人工错弊的风险。但是, 与此同时, 信息系统的应用, 将使得企业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运用更加依赖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而信息系统条件下, 信息在生成和传输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风险, 这些都增加了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执行的难度。因此, 在信息化条件下, 企业应该特别关注与信息、信息系统方面的事件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回应, 防止信息系统失灵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 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控制活动是帮助保证风险反应方案得到正确执行的相关政策和程序。信息技术的引入增强了控制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高效性、加强了内部控制的预防、检查与纠正的功能。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为主, 控制程序也与计算机处理相适应。

信息化环境下的交易授权可以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 使得授权过程不明显, 控制的失效往往在发生损失后才被察觉。因此, 管理者对交易授权的关注应该转移到对相关计算机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检查上。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维护和操作等活动, 职责分离、监管以及独立稽核仍然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五) 对信息和沟通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这一要素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在一个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支持下, 董事会能够与管理层进行良好的沟通, 更为有效地履行其监督职责, 避免了人为信息传递滞后造成的损失。网络也使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更加方便, 并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模型, 减轻决策人收集信息和建立决策模型的烦恼。企业在会计信息平台上构建与利益相关者联系的机制, 使组织的相关成员可以实时获取经营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 及时进行沟通, 达到最佳协同合作和利益共享。同时, 信息系统还能提供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有关的信息, 为客户、供应商、债权人、股东、潜在投资者、监管部门等外部群体提供一个高效的沟通渠道。因此,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六) 对监督的影响

监督是对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存在、运行和结果进行适时评估的过程。在信息化条件下, 借助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 可使一部分的监督过程自动完成, 并且可能实现实时监督, 从而提高监督的效果和效率。且信息化环境下监督的重点应该放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维护和操作过程中。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 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加以有效的监控、评估和及时的反馈。在手工会计系统中, 发生差错往往是个别现象, 一个部门和人员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一个环节中发现并改正。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 由于数据集中于计算机, 一旦某一环节发生错误, 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 使相关文件、账簿乃至整个系统的信息失真。因此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及时了解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处理环节, 并针对企业经营环境变化情况, 及时评估业务流程控制点的运行状态, 重新调整或更改信息系统, 增设必要的控制措施。

三、信息化条件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取决于各有关人员的素质。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 不仅对有关人员的知识、技能有了新的要求, 而且在道德标准、工作态度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定期评价、岗位轮换、在职培训制度, 定期对工作人员的表现、成绩和问题进行考核, 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作业岗位权责分派应体现以人为本,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

(二) 实施业务流程重组

如果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 实施了蕴含先进管理思想的企业信息系统, 但其业务流程仍然保持手工环境下的状态, 必然造成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之间存在许多冲突, 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出现低效率, 而且会形成内部控制的弱点和许多问题。因此,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业务流程重组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的概念最早由著名管理学家Michael Hammer提出。他认为, “业务流程重组是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并彻底重建企业的业务流程, 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 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三) 实施会计实时控制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单位整个内部控制的基础。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实施信息化以后, 为会计控制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 从适时控制转变为实时控制提供了可行的条件。目前, 会计实时控制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横向控制模式, 它是时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经营活动的实时控制。另一类是纵向控制模式, 它是指跨越时空条件的企业集团之间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实时控制模式。不同企业构建实时控制模式时要注意企业本身的规模、组织结构和其他相关的个性特征, 构建适合自己企业会计核算的会计实时控制模式。

(四)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和信息系统审计

企业信息化后, 提高了运作效率和速度, 同时由于新技术的应用, 对传统的管理方式产生了冲击, 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具体的风险可表现为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等。针对这些风险, 企业管理层应实施有效的风险评估制度, 采取适当的行动来管理对财务、经营等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风险, 并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还应实施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是独立信息系统审计师, 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与有效, 以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与评价, 向被审计单位的最高管理当局, 提出问题与建议的一系列活动。信息系统审计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审计理论与方法为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提供合理保证。

参考文献

[1]孙永尧.内部控制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2]刘志远, 刘洁.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 2001, (12) .

[3]胡奕明.内部控制的制度化与程序化——一种电算化系统构建内部控制的方法[J].审计研究, 1997, (4) .

上一篇:三校活动策划下一篇: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