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四年级上

2024-08-08

美术四年级上(共8篇)

1.美术四年级上 篇一

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祖国在我心中(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升国旗的意义,能从某个角度或某部分形象的描绘对主题进行表现,烘托主题。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神情动态的绘画表现。

3、了解黑板报的组成元素,学习黑板报版面设计方法。

4、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从某个角度或某部分形象的描绘对主题进行表现,烘托主题。难点:尝试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神情动态的画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气氛渲染,激情导入:(播放升国旗的不同场景图片)

1、旗手舞动国旗,全班起立,齐唱国歌。

2、每当国旗升起,我们感受到了庄严与豪情,国家与我们此刻血脉交融。揭示课题。

二、游戏问答,了解常识:(课件出示所提问题 图片)

1、游戏问答,了解五星红旗。

(1)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什么吗?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你知道五星红旗中的五颗星星的寓意吗?

(3)你知道在国旗升起时,少先队员应该做什么吗?

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互相连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2、每当国旗升起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小结:每当国旗升起时,豪情满怀,心情澎湃,升旗仪式是庄严而又神圣的。

三、拓展思维,指导表现:(课件播放、展示)

1、旗帜是方向、是力量、是一种信仰,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想一想、说一说,会在哪些场合听到国歌奏响、看到国旗升起呢?

2、视频欣赏,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感受气氛,了解旗手、护旗手。

3、解决画面表现时的困难。

4、(1)人物动态:

a、播放不同场合下的升旗图片,认识不同场合下的不同旗手、护旗手。b、对比观察,了解在升旗时不同身份人物的姿态(少先队员行队礼、军人举起右手敬礼、行人行注目礼等),请一名同学表演关注升国旗时的姿态。(2)人物态度:局部人物图片欣赏,一般为严肃地、面带微笑地注视着国旗。(3)画面气氛烘托。

a、对比欣赏《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与其他摄影作品,说说画家为什么要这样出来呢?

小结:人物的位置、动态以及相关环境的位置分配,决定所需要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景。

b、选择运用什么色调来烘托气氛?一般可选择暖色调和丰富的色彩来烘托严肃、热烈、令人激动的气氛。(4)画法指导 画面中,国旗出现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请同学上台添画人物,教师指导反馈。

4、学生谈谈对记忆力画升旗的创作设想。尽量要求构思与众不同,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四、创作表现:(课件循环播放优秀学生作业)

1、活动:每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你有什么感受?请将当时的场景画下来。要求:画出升旗时色气氛。

2、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学生绘画时出现的问题。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课件出示中国的四大发明、名誉等图片)

1、师生共同评价,评一评谁的画气氛表现最好,能让人感受到升旗时那庄严、热烈的气氛。

2、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一课 祖国在我心中(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升国旗的意义,能从某个角度或某部分形象的描绘对主题进行表现,烘托主题。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神情动态的绘画表现。

3、了解黑板报的组成元素,学习黑板报版面设计方法。

4、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5、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黑板报的组成元素。难点:学习黑板报版面设计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展示校园黑板报图片)

1、欣赏几张校园黑板报图片,了解黑板报用途。

小结:黑板报可以美化教室和校园,传递知识,体现班级和校园的精神面貌。

2、师:马上要迎来国庆节了,今天我们做一名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份国庆专刊黑板报效果图。

二、分析探讨,获取知识:(课件展示各种黑板报图片)

1、分心观察,了解黑板报的组成要素。

小结:黑板报由报头、标题、正文、插图等部分组成。

2、观察黑板报范作,认识报头。

报头是黑板报的核心,报头由标题字、单位名称、日期和一定的装饰纹样组成。字与画相辅相成,报头标题字应大而醒目、美观,突出板报主题,报头画面应结合板报标题和文章内容来画,色彩鲜艳。

3、学生尝试画一报头草图,教师进行指导。

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黑板报相关设计内容的要求。(1)黑板报正文设计和要求。

每个板块的标题文字比报头文字要小,字体、颜色应有变化,但大小要基本一致,版面正文书写要规范工整。

(2)黑板报插图图案的设计要求。

插图图案较小,一般用来补空,可设计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案烘托主题。(3)黑板报四周要留等宽的空白。

三、掌握方法,丰富创作:

1、黑板报板块设计(不同形式的板块设计图片欣赏)。每个板块边框形状各不相同,板块之间要相互适应。

2、巩固板块知识(出示几张板块搭配草图)。

找一找板块之间怎样搭配最合适,说说哪些板块之间搭配有问题。

3、师生合作,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庆祝国庆节”,从众多的报头、板块外形、插图选择合适的进行拼一拼,摆一摆,并安排好板块标题位置。

4、反馈评价拼摆好的板报。

小结:黑板报应主题鲜明,版面变化而统一,生动活泼。

5、优秀板报设计图欣赏。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一课 祖国在我心中(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升国旗的意义,能从某个角度或某部分形象的描绘对主题进行表现,烘托主题。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神情动态的绘画表现。

3、了解黑板报的组成元素,学习黑板报版面设计方法。

4、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5、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黑板报的组成元素。难点:学习黑板报版面设计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白纸、黑板报书籍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二、设计表现:(播放优秀的黑板报图片)

1、作业要求:设计一期国庆专刊版面效果图。

2、学生创作表现。

3、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价交流,评选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参加班级的竞选,最终全班选一个最佳方案,共同完善后,分工实施。

四、拓展延伸:

欣赏手抄报、其他各类报纸,了解其他不同类型的群众性宣传工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二课 时间告诉我(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象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钟的历史和文化,认识不同的钟表。难点: 应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的钟表模型。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各种纸、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观赏钟:(课件展示造型各异的钟表)

1、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3、揭示课题。

二、了解钟: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机构。

三、设计钟:

1、师生讨论表设计方法及要求,体现设计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课件展示各种材料制作的钟表)

2、赏析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并给予指点。

四、创造钟: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评析钟: 开展“我的红星送给谁”的评价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六、知识迁移:(动画展示)

1、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时间的?

2、欣赏历史上最早的计时器(日晷、沙漏等)。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钟的历史文化。

3、课后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找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二课 时间告诉我(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象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珍惜时间的意义。

难点:回忆想象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游戏导入:(大钟模型实物)

“报时”小游戏:讲台上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老师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滴、滴、滴,最后一响,北京时间8点整,同学们,第一节课时间到了。准备上课了。” “滴、滴、滴,最后一响……”),请学生上台根据老师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二、方法探索:(课件展示)

1、引导并学习“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活动”绘画方法。(1)师生互动: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干什么。(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组画各画了什么?这组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按时间顺序)

(3)找错误,观看课件(不是同一主人公、主题不突出、场景没有细节、组合没有主次),并说说理由。(4)教师归纳并小结。

2、引导并学习“表现在相同时间里不同人物的不同活动”的方法。(1)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星期天早上,你在什么地方正在做什么? 分别说说家人都在忙着做些什么呢?

还有哪些人星期天的早上还在忙碌?他们都在做什么?马路上、早餐店、火车站、公园里……

(2)游戏表演:老师拨动大钟表报7点时,两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的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课件展示)

(3)认知由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为单张绘画作品,并有简单文字说明。(4)反馈检测:

请学生上台将混合摆放的画整理成两组画,说说这两组记忆画分别描绘了什么内容?你是按照什么标准整理的?

(5)小结:画面色彩和人物形象做到基本统一。

三、创作训练:(课件出示作画要求)

1、作业要求:以“时间过得真快”或“星期天早上他们在干什么”为题材画一组记忆画。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二课 时间告诉我(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象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评议交流。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白纸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上节课作业点评。

二、展示交流: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三、拓展延伸:(课件出示名人珍惜时间的小故事)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三课 周末日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里寻找素材,提炼绘画题材。认识儿童日记画的格式,文字与图形组合的构图形式。

2、认识人物的动态、表情、服装、道具、背景是让画面变得丰富的重要元素。

3、促进对事物表现的计划性、条理性和连续性,提升画面组织能力。

4、形成关注身边事物、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发展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画的形式来展示出日记的内容。难点:人物的刻画,物品事件的表现。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连线导入:(课件出示四段文字、四幅绘画作品)

1、出示四段内容相近的文字、四幅看似相同的绘画作品,要求学生进行连线游 戏。

目的:让学生明白图文表达要准确。第一段文字:草地上有一高一矮两朵花。第二段文字:小花害羞地躲在大花的后面。第三段文字:大花低头安慰小花。第四段文字:两朵小花生气了。

2、板书课题:周末日记(学习活动一)

二、方法探讨:

以一段范文为例进行讲解:(课件出示)

出示一段日记:6月5日晴,早上爷爷来到院子里,顺便把鸟笼挂在了树上,爷爷坐在凳子上边扇扇子边听唧唧喳喳的鸟叫声。只要动物与人和睦,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第一步:找词语

找名词:爷爷、院子、树、笼子、鸟、扇子。找动词:挂、扇。

第二步:确定人物形象(课件出示三个完全不同的爷爷形象)

1、提出问题:要画几个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男、女、老、少)画面中的典型人物是谁?

生答:画面中的人物是爷爷。

2、怎样画爷爷这一老人形象?(课件出示人物动态)生答:胡须、皱纹、缺牙、稀疏的头发、驼背……

3、怎样使画面情节一目了然?

生答:将主要人物放在画面中心位置上。第三步:确定人物的服饰(课件出示着装)

人物的服饰:可根据文字提供的时间、季节、职业等来确定人物的服饰。生答:6月5日是夏季,爷爷应该穿短裤、短袖、背心、拖鞋。第四步:确定人物动态

人物动态:是跑、站、坐、跪、趴还是躺……

生答:人物动态是:坐。画人物坐在凳子上,手里拿着扇子扇风。第五步:背景、道具(课件出示树、鸟笼、笼中鸟)师:添画什么背景?什么道具?

生答:背景是院子、树。道具是笼子、扇子。在空白处补充一些与主要场景相关的细节,使画面看上去更加丰富。例如晴朗的天空、鸟发出的叫声…… 第六步:添加文字

根据画面的布局来确定文字在画面中的位置。

欣赏学生作品,分析文字的排版,横排或竖排都可以。(课件出示学生作品)欣赏学生作品,分析文字在画面中的位置。

出示一幅作品,让学生分析文字的排版、文字在画面中的位置。

三、创造表现:(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完成一篇周末生活日记。欣赏同龄孩子的作品。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遇到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当着全班及时点评。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三课 周末日记(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里寻找素材,提炼绘画题材。认识儿童日记画的格式,文字与图形组合的构图形式。

2、认识人物的动态、表情、服装、道具、背景是让画面变得丰富的重要元素。

3、促进对事物表现的计划性、条理性和连续性,提升画面组织能力。

4、形成关注身边事物、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发展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画日记的记叙性,用故事来说明日记。难点: 确定版面,人物刻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白纸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尝试导入:(课件出示一个穿着短袖长裤,头上只有三根毛的男孩形象)

1、分组,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同一人物三个不同的角度(正面、侧面、背面)。

2、师点评学生的尝试作业,发现问题。小结:

1、人物的发型保持不变。

2、人物的着装保持不变。

3、人物动态可以有所变化。

3、板书课题:周末日记(学习活动二)

二、认识组画:(课件展示:以三毛的连环画作品为例进行讲解)师:这个男孩就是三毛,现在我们来欣赏一组三毛的连环画。

1、画中没有文字,要求学生为每幅图配上一句话。目的:认识图文组合。

2、出示一组(四张)打乱顺序的连坏画,要求学生重新排序。目的:认识事物的发展是有起因、经过和结果的。

3、欣赏三种不同的连环画版画。目的:认识组画的版面形式。

三、感悟文字:(课件出示两段文字)提供两段文字进行比较。

第一段:

1、星期六,妈妈带我去买衣服。

2、买哪一条裙子呢?

3、我觉得不喜欢。

4、后来我挑了一件自己很喜欢的。妈妈带着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第二段:

1、星期六,妈妈开车带我去买衣服。

2、服务员阿姨递给我一条裙子。

3、我在镜子前试了一下,觉得不喜欢。

4、后来我就自己挑了一件格子长裙,我终于买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提问一:哪段文字的操作性更强? 提问二:哪段文字更有意义?

提问三:圈出文字中能再现画面的词语。

四、方法探讨,绘画指导:

1、绘画步骤。(课件出示绘画步骤图)

(1)构思:可先想画面再出现文字,也可以先有文字再想画面。(2)确定排版。(3)画主角。(4)画场景。

2、引导认识组画不同画面的变化处理。(课件出示变化图)(1)故事可以在场景上有变化。(2)可以在时间上变化。(3)可以变化周围的人物。

3、出示同一故事,哪一个更精彩?(课件出示两组故事)(1)从文字上进行比较。

(2)从文字放置的位置进行比较。(3)背景的变化。(4)构图。

五、创造表现:(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作业要求:用画笔记录下故事发生的过程,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遇到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及时点评引导。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三课 周末日记(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里寻找素材,提炼绘画题材。认识儿童日记画的格式,文字与图形组合的构图形式。

2、认识人物的动态、表情、服装、道具、背景是让画面变得丰富的重要元素。

3、促进对事物表现的计划性、条理性和连续性,提升画面组织能力。

4、形成关注身边事物、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发展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评价拓展。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评价拓展:(学习活动一)(课件出示)

1、画了几个人?你能区分画中人物的性别和年龄吗?

2、人物有着怎样的动态和表情?人物刻画细致吗?

3、添画了什么背景?

4、图中的关键词是怎样转换成画面的?你能找出文字中的某些词语和画面相对应的地方吗?

5、文字放在画面的哪个地方?你认为合理吗? 欣赏画家创作手稿与作品。画日记画的好处

二、评价拓展:(学习活动二)(课件出示评价要点)

1、故事的主角是谁?你能找到吗?

2、画面是怎样排版的 ?

3、语言文字是否简洁清晰?

4、有无起因、经过、结果?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第四课 纸品乐陶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2、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3、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4、能运用剪、切、刻、压、卷、贴等多种方法,制作一件纸筒剪刻造型工艺品。

5、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纸团、纸绳作品。难点:掌握纸团、纸绳制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皱纹纸、彩色卡纸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欣赏导入,了解材料:(课件出示)

1、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学生回答:这些作品是用皱纹纸、卫生纸制作的,用了搓、揉的等方法制成纸绳、纸团,再用纸绳、纸团拼摆、粘贴成画面。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品乐陶陶。

二、反馈交流,准备材料:

1、尝试练习.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

2、师生交流解决制作问题:

(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所用纸张面积大小一致,就能搓出大小基本一致的纸团。(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散?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始终往一个方向搓动,纸绳不易松散。往顺逆两个方向搓动,纸绳容易松散。

3、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料。

三、教师示范,讨论方法:

1、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步骤。(课件出示制作步骤的文字,进行小结)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粘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2、欣赏分析教材中范图,学习方法。(课件出示教材中范图)(1)教材第12页下图:小纸团既可以排成线,也可以连成片。

(2)教材第13页左下图:分析表现太阳的四种方法各有什么不同。

3、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课件出 示范图,让学生评鉴)

4、学生给两幅作品提出评价。(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5、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四、掌握技术,自主表现:

两人合用材料,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五、相互评价,延伸拓展:(课件出示工艺作品欣赏)

1、学生自评,互评作业。

2、艺术作品欣赏。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四课 纸品乐陶陶(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2、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3、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4、能运用剪、切、刻、压、卷、贴等多种方法,制作一件纸筒剪刻造型工艺品。

5、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纸做出各种小零件,感受纸的特性。难点:利用各种方法来制作纸条。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彩色纸、彩色卡纸、剪刀、胶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作品赏析,提供更多参考:(课件出示)

1、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2、体验感受厚纸条的性能特点。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教师总结厚纸条的性能特点:有弹性、易成形。

3、尝试探究纸条成形方法。

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二、体验感受,尝试探究:(课件出示)

1、零件制作小训练。

参照教材第14页图样,探究各种小零件的制作方法,折出各种小零件。

2、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折、卷、压、扭等。

3、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4、分组展示。

5、分析问题。

分享并思考在制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比如涂胶、卷纸时无法做得很精细。教师小结并顺势转入示范环节。

三、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课件出示)

1、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象等方法,使之变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出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

(3)制作: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象创造,制作细节时借助牙签或镊子进行造型。学生仔细观察制作方法,解决小训练时遇到的疑惑。(4)粘贴组合成形。

粘贴时借助牙签或镊子进行固定。学生仔细观察粘贴方法,解决小训练时遇到的疑惑。

2、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生很大变化。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五、评析交流:

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四课 纸品乐陶陶(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2、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3、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4、能运用剪、切、刻、压、卷、贴等多种方法,制作一件纸筒剪刻造型工艺品。

5、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剪、切、刻、压、卷、贴等多种方法。难点: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纸制工艺品。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彩色纸、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示范导入,引发兴趣:(课件出示)

1、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将纸筒剪刻成人物造型,重点技法演示时要适当慢点,确保清晰呈现。

2、学生讨论制作方法。

学生根据所见谈谈教师运用了哪些基本方法:卷、剪、压、折、贴等。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纸品乐陶陶(学习活动三)纸筒剪刻造型。

二、尝试制作,学习方法:(课件出示)

1、学生看书自学,琢磨教材第15页上图中的纸筒的切口的位置、方向、长短的变化该如何制作。

2、学生尝试作业,选择教材第15页上图中的某个造型作为范本,设计制作。

3、尝试作业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评价。

4、归纳纸筒造型的主要步骤。

方法一:先卷筒,后剪切、推折成形。方法二:先切割,再卷筒、推折成形。

5、再次尝试作业,可选择教材第15页上图中其他造型作为范本,也可以在第一次尝试作业的基础上继续改造。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

三、欣赏感受,发散思维:(课件出示)

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2、教师出示纸筒剪刻的优秀作品与学生的尝试作业作比较,引导学生欣赏。(1)作品是否凹凸明显。

(2)作品是否体现了疏密关系。

3、以人物造型的作品为例,对比分析不同作品分别怎样表现人物各部位的,如头部、躯干、四肢等,分别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来表现。

四、创作表现,教师辅导:(课件出示)

1、学生动手设计制作纸筒剪刻造型作品。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有创意、制作巧妙的作品及时引导学生欣赏,相互促进、交流。

五、作业展评,体验成功:

1、展示作品。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摆至本组展示区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自由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互评作品。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并评选出本组最有创意的作品。

3、教师点评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五课 草丛中(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分析草本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能大胆想象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表达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草的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难点: 掌握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

四、教学课时: 共1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激趣:(播放轻柔的音乐)

1、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讲关于草丛中的故事。

二、观察(单棵草):

1、教师将草叶轻拂学生的脸颊,学生闭上眼睛猜猜是什么。

2、学生睁开双眼,分小组讨论观察草叶各部分的外形特点。叶面出现转折的草和叶面没有出现转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3、各组再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观察的结果。

三、组拼(几颗草)

1、组合游戏。在大自然中草总是会长在一块儿的,那么,几颗草长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引导学生根据平时观察到的几颗草长在一起的情形,将带来的几颗草组合在一起,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教师小结:几颗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

四、添加: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

3、请一两位学生把小玩具或动物标本等放入草丛。

五、改画:

1、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小训练的三片草叶,将这三片草叶在小白纸上进行改画。

2、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遮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六、欣赏:(课件播放学生线描作品)

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

七、描绘: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组合的场景进行观察描绘:(1)先画一棵草,注意强调草叶的转折变化。

(2)然后再画几颗草,强调要表现出草的穿插、遮挡、高低变化。

2、也可以画记忆和想象中的草丛。

(1)将动物、人物等适当地添画到草丛中,要画出前后遮挡关系,注意:草是主体,添加物不宜太多。

(2)思考:还要怎样画,画面才更加完善呢?

八、评析:

1、将学生作业都展示出来,学生离位互相欣赏、评论。

2、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草,并且用生动的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六课 花儿朵朵(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花卉的结构和形态特征及纹理的构成,学习描绘花朵。

2、学习夸张、简化、添画等变化方法设计制作单独纹样。

3、认识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骨式,以及二方连续纹样设计制作方法。

4、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基本形成观察能力、概括表现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

5、了解花卉图案设计基本原理和变化途径。感悟花卉图案的装饰美,感受用艺术表达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表现花朵。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

四、教学课时: 共4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速写引入图案:欣赏速写作品。提问:花卉的写生应该注意什么?

花瓣的外形、花瓣的纹理、花瓣的层数、花朵的整个外形。提问:图案与写生作品有什么不同?

写生是真实的表现,图案则抓住花的特征大胆夸张概括。

2、揭示课题。

图案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将这样的图案称为花卉纹样。

3、板书课题:花儿朵朵(花卉单独纹样设计)。

二、认识纹样: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纹样。请你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

2、比较有花卉装饰和无花卉装饰物品的不同点,感受花卉装饰对物品产生的美感。

3、比较向日葵、马蹄莲、灯笼花的摄影图片。要求学生从花瓣的外形、花瓣的纹理、花瓣的层数、花朵的外形等方面来区分。

三、变形要点:

1、出示三种方法对菊花进行纹样设计:(1)简化归纳方法;(2)美化夸张法;(3)添加法。

2、出示喇叭花的装饰图案。对比三种图案变化。提问:说一说喇叭花用了哪一种方法装饰?

3、出示三幅马蹄莲的图案与速写作品比较。提问:你发现三幅图片的共同点了吗? 外形:尊重原型,几何概括。

装饰:不破坏原有结构,合理运用装饰方法。

四、装饰方法:

1、以菊花为例,引导学习装饰方法。观察用面装饰的菊花纹样,能从中发现什 么特点?(黑白有序排列)

2、你能想到什么点呢?

生:圆点、方点、三角形点等。

小结:形状、大小、排列方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点。

3、你能想到什么线呢?

形状、粗细、排列方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线。

4、点线面三者有机结合。

五、创造表现:

1、作业要求:请选择一种花,运用夸张、简化、添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外形变形,再用点、线、面或点线面的综合的手法完成纹样装饰。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遇到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当着全班的面及时点评。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六课 花儿朵朵(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花卉的结构和形态特征及纹理的构成,学习描绘花朵。

2、学习夸张、简化、添画等变化方法设计制作单独纹样。

3、认识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骨式,以及二方连续纹样设计制作方法。

4、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基本形成观察能力、概括表现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

5、了解花卉图案设计基本原理和变化途径。感悟花卉图案的装饰美,感受用艺术表达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评议展示。

三、教学准备: 课件、优秀作业等。

四、教学课时: 共4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二、评价拓展:

1、你知道作品中画的是什么花?

2、点、线、面分别用在哪里?

3、运用了夸张、简化还是添画的方法来设计?

4、你觉得刚才同学们的作品哪张装饰画最吸引你呢?为你的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六课 花儿朵朵(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花卉的结构和形态特征及纹理的构成,学习描绘花朵。

2、学习夸张、简化、添画等变化方法设计制作单独纹样。

3、认识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骨式,以及二方连续纹样设计制作方法。

4、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基本形成观察能力、概括表现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

5、了解花卉图案设计基本原理和变化途径。感悟花卉图案的装饰美,感受用艺术表达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表现花朵。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

四、教学课时: 共4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诱导发现,导入新课:

1、听音乐打节奏。

(1)同学们,悠扬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老师今天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音乐带来了,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请大家一边听,一边在心里跟着音乐打打节拍。(2)谁知道这段音乐是什么节拍吗?谁能打一打这段音乐的节拍?谁知道节拍的特点是什么?(重复、连续)。

2、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设计的小花,它们也听到了这段音乐,这不它们跟着音乐都跳起来了欢欢的舞蹈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感受归纳,形成概念:

1、观察二方连续图案。

2、认识二方连续图案。

(1)提问:小花的舞蹈和音乐的节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重复、连续)(2)小结:大家说的很对,像这样以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方向做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而成的纹样,我们把它叫做二方连续纹样,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花边。(补充课题)

3、认识二方连续图案的骨式。

教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同样的节拍,小花们跳的舞蹈又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小花们排列的方式不同,给我们的视觉效果也是不同,花边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

三、观察了解,掌握方法:

1、教师:正巧我有一件白色衣服,我觉得太素雅了,想给它加上一些花边,谁能帮我想想办法。

2、教师:猜猜花边是怎么制作的?

3、学生说步骤,教师和学生共同制作。(1)画模板

A、图案要画得饱满。

B、可以将要剪挖的地方用铅笔标记好。(2)剪、刻模板

A、较大的地方使用剪的方法。B、细小的地方使用刻的方法。(3)印制图案

A、注意从图案边缘往中间涂抹。同时使用几支不同颜色的笔涂抹,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B、还可以采用喷、洒等其他方法。

四、自主创作,实际运用:

1、教师:我的衣服漂亮了,可大家桌上还有一些小盘子、小花瓶。它们还是光秃秃的,让我们用刚刚学到的方法为它们加上漂亮的花边吧!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知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六课 花儿朵朵(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花卉的结构和形态特征及纹理的构成,学习描绘花朵。

2、学习夸张、简化、添画等变化方法设计制作单独纹样。

3、认识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骨式,以及二方连续纹样设计制作方法。

4、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基本形成观察能力、概括表现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

5、了解花卉图案设计基本原理和变化途径。感悟花卉图案的装饰美,感受用艺术表达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评议展示。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

四、教学课时: 共4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巩固上节课内容。

二、展示评价,拓展思维:

1、教师将作业展示区划分为五个区域。

(直立式、倾斜式、折线式、波浪式、其他)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根据花边的类型贴入对应的区域。

2、教师:找一找谁的作品贴错了地方。说一说哪幅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3、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各种题材的花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物品都能进行艺术创作。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七课 窗口(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学习描绘窗口和设计制作窗户的方法。

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并通过记忆或想象来创造性地绘画表现窗口,发展动手能力和绘画表现意识。

3、养成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追求创意的艺术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三、教学准备:

课件、泡沫、KT板、剪刀、胶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引入话题:(课件出示园林一角,点击出现花窗)

1、情境导入:我们一起去大观园里逛逛,看,这堵墙上少了点什么?——窗,是建筑的眼睛。

2、揭示课题:窗口。

二、欣赏窗户:(课件依次出示)

1、利于观赏外景的窗户:江南水乡的花形窗框如同给风景配上了别致的画框;简约的落地窗将室外景色尽收眼底。

2、注重纳光和自身装饰的窗:木雕窗漏下千丝万缕的光芒,射破屋内的阴沉;彩色玻璃窗让教堂弥漫着神圣的光彩;巴洛克式窗户典雅优美,风情独具。

三、方法探讨:

1、做一个造型别致的窗可不简单,我们有没有好的方法呢?出示范品,看这个窗户是怎么制作的?

2、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手艺人,用剪贴组合的方法来设计制作一个精美的窗户。

四、设计窗框:(课件出示)

1、窗框外形是简单还是复杂?

2、这些窗框都是什么形状的?老师示范剪出一个外形。

3、学生尝试设计:剪出简洁的窗框外形。要求:尽量剪得大一些;纹样相同的地方对折剪;时间1分钟,剪完收拾好桌面。

4、行间巡视,展示尝试作业,鼓励大胆和灵活运用对折剪。

五、设计窗棂:(课件出示)

1、方法探讨:观察复杂的窗棂有什么规律?上下左右对称怎么剪?对边对折剪。放射对称怎么剪?中心点为原点对折剪。

2、老师示范:从折边剪进去,注意留出较宽的窗框。

3、学生参与:这个部分设计一个什么样式的窗棂?请一位学生上台折,老师指导其剪出。

4、整体收拾,局部对折镂剪完毕。

5、比较反馈:哪个最像样?其他的有什么问题?窗框外形剪破、窗框留得太窄、镂空不到位。

6、学生尝试设计:运用对折剪的方法镂出窗棂。要求:保留较宽的窗框‘灵活运用对折剪的方法;时间5分钟,剪完压平,收拾好桌面。(课件提示)

7、反馈问题:行间指导,发现问题,归类解决。

六、取景配色:(课件出示)

1、对比欣赏:你更钟爱哪一款?喜欢它的什么?

2、琢磨交流:你想把怎样的美景镶嵌在窗口里?搭配什么样的颜色?创造怎样的气氛?

七、完善制作:(课件出示)

活动:发挥聪明才智做一个造型别致的窗户,并在后面衬托一张风景画或图片,还可创意性地进一步添加装饰。教师巡视指导。

八、评价拓展:(课件出示)

展评总结:展示作业,评选颁奖(小小鲁班奖章)谈谈感受与体会,还能用什么做窗户美化生活。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七课 窗口(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学习描绘窗口和设计制作窗户的方法。

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并通过记忆或想象来创造性地绘画表现窗口,发展动手能力和绘画表现意识。

3、养成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追求创意的艺术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三、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欣赏感受,引发共鸣:(课件出示名家系列画作)

1、情境导入:窗,是一首小诗,清风拂面。窗,是一首歌,惬意抒怀。窗,是一幅画,照应心田。

2、欣赏画作:看看画家们怎样用窗口抒发情怀,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有什么特色?

3、交流印象:说说你的感触。

4、揭示课题:窗口是心灵的写照,今天我们来画窗口。

二、艺术创想,构思立意:(课件出示)

1、艺术创想:我们来玩一个艺术布景的游戏,老师这儿有几个主题,可以用什么样的窗口来表达呢?画面需要些什么元素?请四人一个团队来当设计师,画出一张有主题的构思草图,也可以自创主题来构思。

主题文字:古老的窗口、旅程的窗口、我的窗口、节目的窗口…… 学生小组讨论画出草图,汇报构思,老师相机评价。

2、你想画什么样的窗口?表达什么?鼓励学生的想法,适时给予建议。

三、画法指导,步骤呈现:

1、空间层次:看看这个组的草图,有几个空间层次? 画的顺序是怎样的?近(窗口前的布置)—中(窗户的样式)—远(窗外的景色),注意近大远小。

2、角度:比较这两幅画角度有什么不同?重点突出什么?(课件出示两组学生作品)

从里面看窗外突出窗外,从外面看窗内突出窗内。

3、画法:比较这两幅画画法有什么不同?重点表现什么? 线描细致地刻画了窗户及装饰,色彩创造性地表现多个窗景。

4、细节处理:请学生上台添画三个细节。

老师这有一个平开窗,怎样表现窗扇推开的效果呢?斜斜的透视变形。还想画出风吹进来的感觉,怎样表现?流畅飘动的弧线表现窗帘。透过窗的棂阁,看见墙角种的一株梅树,怎样画出它的树干? 还可以补充什么?完善构图。

5、步骤呈现:看看这位同学是怎样完整地画出窗口。(课件出示步骤图)

四、自由创作,巡视指导:(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播放轻缓的音乐)

作业要求:通过回忆或想象,画出自己家或自己喜欢的窗口及景致,落款处给你的画取个名字。

五、展示交流,延伸拓展:

1、展评作业:说说你心中的最佳作品。

2、欣赏儿童诗《神奇的窗子》: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课件出示《神奇的窗子》)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八课 色彩对“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在纸上对印和玻璃上点画转印色彩画的方法,探索对印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形成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性使美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颜料、画笔、玻璃、笔、洗具、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欣赏探究:(课件出示图片)

1、导入:春天来了,大自然万物复苏,散发着勃勃生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看一看,玩一玩。大自然不但美丽,还蕴含着许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只要你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你一定能发现有趣的奥秘: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它们生长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几样常见的东西:花、树叶、蝴蝶……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画家或教师、学生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在哪?

3、小结:这些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处:对称、抽象、肌理。

4、导出课题:有趣的对印画,并板书。

二、实际操作: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画色彩和对印。

2、收集学生第一次作业。

三、反馈指导:

1、出示有关作业,请小作者和老师共同分析、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1)将画纸对折后展开。

(2)在折线的一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也可有形象目的。点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可。

(3)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

(4)揭开候干。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折印局部,直到 满意。

(5)还可以根据揭开后的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

2、欣赏各种对称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象。根据不同的对称现象,对印画在折法上还可以有什么变化?根据不同的折法,你准备印什么?

四、自主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

(1)制作方法正确,对称关系明朗。(2)色彩较丰富,有纹理变化。(3)想象丰富,作品富于创造性。

2、学生再次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五、欣赏感悟:

1、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2、作业展评,学生自由欣赏、交流后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美,知道了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到许多不同的美,所以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八课 色彩对“印”(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在纸上对印和玻璃上点画转印色彩画的方法,探索对印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形成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性使美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颜料、画笔、玻璃、笔、洗具、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欣赏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1)张家界风光,(2)一块奇石,(3)一块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山峰、石峰…… 教师再问:像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基础上去想象的结果,使人信服。美需要我们去发现、想象。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也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了美的形象。

二、讲授新课:(课件《春山》)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8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活泼,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为主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三、范式教学:

1、教师演示。

(1)在玻璃 涂色,稍浓。(2)点水渗化开来。(3)覆盖纸张,轻抹。

(4)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

(5)发现形象: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

(6)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弹水;c、撒盐。

2、学生为老师演示的范作命题。

四、学生作业:(课件图片出示)提出作业要求:

1、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1—2张玻璃水彩作业。

2、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总结:

1、请自认作业成功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九课 可爱的班集体(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儿童头像纸版画的制作方法,了解集体创作巨幅纸版画的方式和构图知识;学到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2、促进手脑并用,提高审美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增进师生感情和集体荣誉感,感受集体学习活动的愉悦和情趣,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风尚。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班集体的环境,美化和装饰教室。

难点:学会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颜料、画笔、玻璃、笔、洗具、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照片激趣:

1、谈话导入:出示几张班级的集体照,激起同学们美好的回忆。提问:“还记得这是在哪儿照的吗?说说谁的表情最可爱。”

2、小结:“瞧瞧我们的班集体,大家在集体生活中度过了很多开心、难忘的时光,今天我们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制作一张大合照,来纪念我们可爱的班集体。”

3、导出课题:出示纸版画集体像,这些可爱的头像是怎样画出来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爱的班集体(纸版画)。

二、探究纸版画:

1、动手尝试

师:回顾学过的与拓印有关的内容有哪些? 总结:拓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被拓印物体表面的凹凸不平。我们今天学习的纸版画也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而成的。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纸版拓印小实验。提出小训练要求:剪一些简单的小图形,粘贴后多次拓印,看看会产生什么效果?时间3分钟。

反馈小训练:强调滚涂油墨的技巧,滚涂要均匀。理解纸版画形成的原理:因为叠加的小图形边沿与底版产生了凹凸厚度,油墨不易滚涂到位,拓印后就形成了白色边缘,产生图像。

2、了解步骤 师:体验了纸版画形成的原理,那纸版头像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请根据课本第29页的提示来说说你的理解。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整理并板书纸版画制作步骤:剪制头像——粘贴底板——滚涂油墨——拓印版画。

(1)剪制头像 画底稿:出示两张纸版画底稿,一张简洁概括,一张细节过多。请学生说说哪张画稿比较适合制作纸版画。

剪底稿:用两张卡纸重叠在一起剪好头像外形。其中一张作为粘贴用的底板,另一张按画稿剪下五官和发型。

剪眼睛:出示三种不同的剪贴眼睛的方式,说说打算怎样表现自己的眼睛。(2)粘贴底版 把剪下的五官等牢牢贴在底纸上。(3)滚涂油墨 滚涂油墨要均匀适量。

(4)拓印版画 拓印时,可用木蘑菇或勺子等,在底版背面反复摩压,使印出的头像清晰,出现局部印不清晰的情况,可以补滚油墨后再印。小结:油墨要滚均匀。拓印纸与底版之间不随意移动。

三、学生作业:

1、出示作业要求:给自己做个头像底版,然后将各自的头像印到同一张底纸上,组成全班师生的纸版画“大合照”。集体拓印时请互相配合,有序进行。

2、欣赏一组纸版头像。

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4、自评、互评、师评作业。评价要点:谁的头像抓住了自己的表情特征?谁的头像最清晰具体?

四、总结拓展: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版画相关知识。

版画是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板、石板、麻胶板、铜板、锌板等面板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瓷板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等。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九课 可爱的班集体(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儿童头像纸版画的制作方法,了解集体创作巨幅纸版画的方式和构图知识;学到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2、促进手脑并用,提高审美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增进师生感情和集体荣誉感,感受集体学习活动的愉悦和情趣,培养团队精

神和协作风尚。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班集体的环境,美化和装饰教室。

难点:学会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颜料、画笔、玻璃、笔、洗具、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对比导入:

1、出示两张教室图片,一张是没有装饰的教室,一张有装饰的教室。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哪间教室更有节日氛围呢?

2、导出课题:可爱的班集体——布置节日教室。

二、探讨装饰方案:

1、引导讨论布置区域与分工。

(1)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哪些地方可以布置一下? 小结:可以布置的地方有窗户、吊扇、日光灯、黑板等。

(2)根据教室可布置的空间,将同学分为窗户组、吊扇组、日光灯组、黑板组,认领布置区域。

2、引导学习布置方法和方式。

(1)课件提供一些常见的装饰物:彩带、彩链、彩旗、窗花。请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饰物布置在什么地方合适?

(2)学生分组自学,介绍制作方法,教师制作答疑,了解彩条、彩链、彩旗、窗花等饰物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彩带制作:将纸条卷成纸筒后压扁,剪出二方连续花纹,展开后就是美丽的彩带了。

彩链制作:先将彩色纸裁成纸条,再将纸条贴成纸环,最后把纸环与纸环连成长长的纸链。

彩旗制作:将彩色纸修剪成不同形状的小旗子,在旗面贴些不同颜色的装饰物,最后用绳子把彩旗合起来。

窗花制作:多次对折剪(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根据学生介绍过程,师生共同进行现场制作演示。(3)你还会借助其他材料装饰教室吗? 如花伞、气球、皱纹纸等。

(4)你还会制作出不同的装饰物吗? 如拉花、门帘等。

3、布置方案设计。

(1)请小组集体讨论,并由小组长画好布置草图。

(2)由组长分工,根据每组负责的区域,画好装饰草图,安排每位同学具体制作任务。

三、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1、分组合作,根据“六一”儿童节的主题,制作饰物,美化教室。

2、最终根据各组表现,评出最佳合作组、心灵手巧组、效率最高组、最美搭配组。

四、总结拓展:

看看咱们的教室,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变得焕然一新,五彩缤纷,多有节日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课 乘风破浪(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3、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4、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难点: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准备:

课件、木板、刻刀、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尝试作业: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尝试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1)了解船的外形结构。

(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不同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带着这个问题开展我们今天的学习。

二、认识特点:(课件出示)

1、认识船的种类。

根据航行区域分为:水面船只、水下船只(潜艇、潜水器)、半潜船。根据航行区域分为:江轮、海轮。根据用途分为:军舰、民用船只。

根据用途分为:货运船、客船、军舰、特种船只(科考、挖泥、探测、施工、钻进、渔船等)。

2、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

3、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船的外形特点。

三、教师示范: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

(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

(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边改边交流。

4、师生共同探讨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四、自主表现:

1、欣赏艺术家笔下的船。

2、提供作业方式:

(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

(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3、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对比评析:

1、展示优秀作业。

2、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3、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课 乘风破浪(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3、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4、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难点: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准备:

课件、木板、刻刀、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欣赏激趣:(课件演示:做木船)

1、引导学生观察做木船的过程。

请仔细观察课件演示他们去干什么?用了哪些工具材料?

2、揭示课题:乘风破浪(学习活动二)——做木船。

二、感知材料: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说说其分别适合做船的什么部位。

2、教师小结:长的木头适合做船体,薄的木板适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舱,短小的木头可用来砌船舱等。

3、启发思考:在制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构想要求,该怎么办?

4、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现场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锯木头的方法,如制作甲板选择长方形木片,分别裁切两个或四个角就行了。

三、尝试体验:(课件出示范品,分别展示组拼时的堆叠、围合、插合等)

1、小组合作尝试用木头等材料组拼成一艘船。

2、在尝试制作中思考以下问题:

(1)船体制作成什么形可减小前进阻力?(2)怎样使船体更美观,更有特色?(3)用什么方法使你做的船变得更牢固?

四、讲授释疑:(课件演示各类船的图片)

1、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引导观察。

2、通过作业评析,了解组拼船体的方法:(1)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2)左右两边搭建,平衡感较好。

(3)组拼时注意大小木头的搭配,高低起伏的变化。

3、老师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范品与学生作业比较,解决工艺制作的技术问题和细节处理问题。

五、欣赏资料:

1、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船的图片资料,谈自己的构想。

2、根据图片中船的形体特征思考制作方式,先考虑船体基本形,再考虑其他细节的制作方式。

3、黏合方法演示。

六、学生制作:

1、作业要求:两人合作制作一艘自己喜欢的木船。要求:造型美观,富有创意。

2、渗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七、游戏拓展:(课件演示浅显的力学常识)

1、组内欣赏。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谈学习感受。

2、展示:将学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3、思考拓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船”不下沉?出示范品启示。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一课 城市美容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亲身体验做环卫清洁劳动的情形,用记忆画形式表现劳动的身影和场景。

2、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及要领,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人物绘画表现能力。

3、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生活态度,发现劳动美,树立敬重劳动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记忆画形式表现劳动的身影和场景。难点: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及要领,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人物绘画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情境导入,劳动教育:(课件出示)

1、视频画面播放环卫工扫地、擦洗、拖拉小车和倾倒垃圾的画面。定格典型有视觉冲击的画面,引导观察。

2、我们生活的城市需要洁净、美丽,它离不开特殊的劳动者——环卫工。

他们手拿扫帚,推着小车,在大街小巷扫地,擦洗公共设施。不论天寒烈日,他们任劳任怨,默默地工作。我们要敬重他们,爱戴他们。

3、欣赏教材上《温暖》(原名《清洁工人的怀念》)一画。对画面左下的题跋内容作解读。尊重劳动者,怀念周恩来总理。

4、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画记忆想象画:城市美容师。

二、讲授新课,研究方法:

1、环卫工劳动的日常姿态是怎样的?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1)扫地时身体向前倾、有些弯腰;(2)双手分开握着把较长的扫帚、迈着小步、稍扭动身体;(3)头戴帽子,雨天穿雨衣,他们衣服以橘红色为主色;(4)他们扫地时或左或右朝一边扫,像划船一样有规律、有节奏地不断重复;(5)清理、倾倒垃圾和推拉小车时的姿态和扫地又不同。

2、学生模仿扫大街、清理、倾倒垃圾的动作。

3、教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出一些扫地的样子。(参见教材图例)

4、强调手握工具的细节。进行几分钟的小训练。(画握工具的手)

三、教材观摩,把握要点:(课件出示图片、动画)

1、引导观摩教材及另行收集的环卫工劳动的图片。同时关注衣服特点。

2、分析教材上扫地线描图例。引导学生关注大体动态,简要轮廓,头,胸,双腿的跨立、弯曲、扭动,重心的平衡,扫帚把杆与双手的吻合,手握把杆的指掌关系和遮挡。

3、学生的作品讲析。或站立扫地,或弯腰提物,或蹲下做擦洗,各有不同。正面侧面,腿的微跨、交叉或微弯都有体现。另一幅环卫工开洒水车的学生作品,作为现代化环卫劳动的场景欣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4、指读“学习活动一”,具体明确作业要求。

5、教师板书或出示作业要求:记忆想象,大胆下笔。先画出环卫工人扫地或清理垃圾的大致姿态,再添画五官和手的细节。画出手握的工具,添画环境背景。最后添涂色彩至完成。

四、尝试创作,个别指导:

1、学生作业。

2、出示更多表现环卫劳动的学生作业。注意风格、样式的差异和难易程度的不同,各有选择,给学生以启示和参照。

3、学生作业一段时间后,教师巡行,了解作业的阶段情况,作个别提示和指导。

4、画得流畅和较快的作业,作观摩展示表彰,激励其他同学。

五、作业评价,课堂总结:

1、展示 学生完成的作业。同学互评,教师简评。

2、教师课堂小结:今天,认真而详尽地知道了环卫工人是怎样工作的,他们的辛苦劳动,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们大家不仅要画好他们,还要学习他们,爱护环境的洁净,热爱劳动。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一课 城市美容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亲身体验做环卫清洁劳动的情形,用记忆画形式表现劳动的身影和场景。

2、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及要领,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人物绘画表现能力。

3、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生活态度,发现劳动美,树立敬重劳动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记忆画形式表现劳动的身影和场景。难点: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及要领,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人物绘画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情境引入,思品教育:

1、播放视频画面,展示城市社区各行业各场景里人们劳动生活的情境。观看视频后教师讲课。

2、我们在语文课中学过《劳动最有滋味》一文,文学家老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劳动会使我们心思细腻”,“热爱劳动才会使任何工作都做得仔仔细细、妥妥帖帖。劳动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今天我们学习画记忆画:爱劳动(板书课题)

二、作品欣赏,讲授新课:(课件出示)

1、教师展示美术作品《夯歌》(油画,王文彬)、《拾穗者》(油画,米勒)、《挖山不止》(中国画,杨力舟)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劳动虽然辛苦,但劳动也有劳动的美。可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3、让学生叙述自己在家里、学校、社区做过一些什么劳动?心里的滋味如何?回忆自己劳动时还有谁参加?在什么地方?周围有些什么?(教师可适当板书学生说的内容)

三、研究体验,把握方法: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2、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如头,胸,双腿的直立、弯曲、扭动,重心的平衡。

3、小结:任何人物动态都体现出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所发生的位置关系,都有身体的总的运动趋向,从而使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表现劳动时,抓住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能使所画人物保持平衡不会摔倒。

4、结合教材讲授。在学校做卫生或社区做义务劳动时,或站立扫地,或弯腰提物,或蹲下做擦洗,都是不同的姿势。(教师徒手在黑板上画出示例图并说明)

5、对比教材上的两幅蹲下做擦洗劳动的线描图,分析琢磨有何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就是多了很多细节。有什么用?有助于丰富姿态的表现。在表现劳动的时候别忘了人物的面部表情,从教材上的图片和学生作业可以看出,同学们干得多起劲,从而很好地表现了热爱劳动的心情。

四、学生作业,提示鼓励:

1、布置学生作业。用记忆画的方法,加之合理想象,画一幅为社区义务擦洗公共设施的画。

2、作业要求:回忆自己做擦洗设施的情景,姿态、表情、工具、环境都仔细画出来。注意恰当地安排画面人物,两三个最好。不必和记忆中的事物完全一样,可大胆设计,适当夸张人物动态的特征。提示学生借鉴在上堂课画环卫工人时的方式方法。

3、学生思考,记忆想象,专心创作。教师稍后做提示和鼓励。

五、作业评价,课堂总结:

1、展示学生阶段性作业效果,同学互评,教师简析。

2、教师课堂小结。课堂表现好,同学们思维活跃,作业效果不错。未完成的作业,课余继续。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二课 一模不一样(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特异构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尝试运用不同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一个特异形的作品。

2、能根据特异这一主题大胆创作一幅场景画,并能根据自己的意图和想法来设计作品,发展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升绘画表现能力。

3、感受设计与绘画造型活动的区别,体验特异的发现与创作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掌握基本形和构成形式的设计。

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

三、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特异感知:(课件出示)

1、出示一张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和特异现象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分别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小结:重复现象带来和谐、整齐之美,特异现象打破规律的单调感,变化的部分成为视觉的焦点,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2、说一说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特异的现象?——出示更多的自然界的特异现象的图片。

3、出示生活中经过设计的特异构成的物品,仔细观察这些画面,说说你又有什么感受?

小结:人们从自然界的特异现象中感受、发现美,从中归纳规律,创造了许多特异构成的作品,并把它运用到了生活中,方便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4、揭题:一模不一样。

二、探究方法:(课件出示图片)

1、寻找要素:

(1)根据特异构成作品,请学生观察并分析:特异构成由哪些要素构成? 总结:特异构成的组成要素——基本形和骨式。

2、认识基本形:

(1)根据四幅特异作品和基本形找出这四幅作品中相对应的基本形。(2)基本形的特点——简洁。(3)基本形的来源及分类。

3、了解骨式图:

(1)根据四幅特异作品和骨骼图找出这四幅作品中相对应的骨式图。

(2)如何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制作出骨式图?——折纸,也可以用画的方法。

4、制作步骤:

(1)设计重复基本形。(2)设计骨式图。

(3)根据骨式图在相应的位置放置重复基本形。(4)设计特异基本形。

5、游戏解难:(1)小训练——为没有完成的特异作品设计一个特异基本形,并说说你的想法。(2)分析作品,解决难点:基本形可以是几何形、抽象形、具象形。要求:想法特别,有趣味性,与整个画面有联系。

(3)欣赏图片,感受大小、方向、颜色特异构成,及更多的有创意的作品。(4)小结: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设计特异基本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6、不同的制作方法:

出示不同媒材制作的特异作品,让学生感受并分析不同材料和方法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

三、自主表现:(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设计一个基本形,用画、剪贴、印章、镂空刷底等方式做一个特异形的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交流:

1、请学生上台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说明创作的意图。

2、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十二课 一模不一样(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特异构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尝试运用不同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一个特异形的作品。

2、能根据特异这一主题大胆创作一幅场景画,并能根据自己的意图和想法来设计作品,发展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升绘画表现能力。

3、感受设计与绘画造型活动的区别,体验特异的发现与创作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特异这一主题大胆创作一幅场景画,并能根据自己的意图和想法来设计作品。

难点:设计与绘画造型活动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情境设置:(课件出示相关场景图片)

1、老师播放学校号鼓队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特异场景。

2、老师提问: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这样存在特异现象的场景吗?

3、学生回答、交流:阅兵式、舞蹈表演、家里摆放的植物等。

4、把你所搜集的特异场景图片与大家分享。

二、提出问题,分析讨论:

1、画家作品(课件出示画家作品)(1)课件出示《胶东人家》、《神秘的路障》、《我们都是好孩子》、《照相本子》等几幅作品。

画家们也是根据生活所观察到的或有趣、或深刻的场景将它描绘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作品,并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讨论:(课件出示文字要求)a、画面运用了什么素材来表现? b、你认为画家像突出什么样的主题?

c、如果画面中只运用重复的表现手法,会是怎样的效果? d、画面运用特异手法产生了什么样的画面效果?(2)师生交流、小结。教师引导、强化画面中运用特异手法的意义及作用,围绕特异形态在画面中的位置、特异形态与重复形态的关系,以及大小、构图等问题展开分析。

2、小训练(课件出示小训练图片——舞蹈的人)

(1)位置的训练——以下图片里面有相同形态的小人,请你试着把这个不同形态的人物换到不同的位置试试,会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感受?(可以有前后遮挡关系,但不涉及透视关系)

(2)设计形态的训练——根据自己的意图想象、创作一个不同的形态,可以是不同大小、不同方向或者是不同形态……并跟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3)小结:我们可以寻找绘画、生活中的特异现象,也可以通过重复现象的场景改变、创作一幅特异的场景画。注意画面特异形态应与整个画面有关系。

3、欣赏、分析学生作品

三、自主表现:(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作业要求:发现、寻找、感受、记忆生活中特异现象的美,(如拔河比赛、舞蹈队、号鼓队、国庆阅兵等),并将它描画下来。

2、老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评析:

1、自评: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简短评价作品。

2、欣赏、互评作品。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图片)

欣赏、了解特异在海报、包装设计、绘画、舞蹈、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三课 跟奶奶学手艺(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难点:锻炼语言组织河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纸、剪刀等。

四、教学课时: 共1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欣赏导入:(课件演示)

1、沙龙式讨论交流:根据图片及资料,你知道剪花娘子是谁?作品给你什么感受?相比其他剪纸特别之处在哪里? 教师小结:库淑兰奶奶的剪纸作品以各色彩套贴形成绚丽丰富的效果。作品展示了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

2、揭示课题——跟奶奶学手艺。

二、学习方法:(课件演示图片)

1、欣赏中国民间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彩纸套贴剪纸的特别之处。想知道这些剪纸中的彩色套贴是怎么来制作的吗?

2、欣赏剪纸作品《狮子娃》,以图中的狮子为例,教师讲解演示彩纸套贴的制作过程:

(1)先用黑色纸剪出狮子图形。

(2)再用红、绿、蓝色拼接的纸剪出狮子的另一外形,并将边沿剪成锯齿状,注意此图形要比黑纸剪的外形稍大。

43(3)根据前面介绍的单个元件的制作方法逐一添加各种花纹,用胶水将它们逐层粘贴。

三、尝试探索:

1、小训练:用彩纸套贴的方法制作一朵多层的花。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制作中的问题:(1)哪一朵花套贴得更好?

(2)在彩纸的色彩搭配上哪个更好? 教师小结:在彩纸套贴时选择合适的技法逐层依次粘贴,用色要注意作品的层次感,又要注意装饰用色规律。应从内容出发,大胆用色。

4、赏析库淑兰奶奶剪纸的各种纹饰及创作方法。(1)除了花,你还发现哪些纹饰? 教师小结:库淑兰奶奶使用的纹饰都是与陕北农村生活相关的事物形象,通常还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2)这些纹饰是怎样套贴制作的?(套色贴、排比贴、对叠贴、点缀贴、衬边的创作技法)

教师小结:多样的方法使套贴纹饰丰富而富有变化。

四、自主创作:(课件演示欣赏图片及作业要求)

1、优秀剪纸作品赏析,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构思:“你想做个什么形象?”“用哪些纹饰装饰?”“套贴时先剪哪个部分?后剪哪个部分?”

2、作业要求:学用库淑兰奶奶套贴剪纸方法制作作品。

五、展示评价:

1、自评: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说说自己的创作经验。

2、互评:谁套贴的纹饰最绚丽?你最欣赏?

六、课后拓展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四课 蝴蝶落我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生活中有许多美丽并且会飞的“花”,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事物的热爱。

2、通过研究、制作,了解蝴蝶的特点、色彩,学会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各种方法来制作蝴蝶,掌握蝴蝶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纸、胶、剪刀等。

四、教学课时: 共1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喜欢花么?为什么?(由此引出花是美丽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美丽并且会飞的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教师参与引导学生。(有的是动物,有的是植物,还有的是能飞的事物。)小组派代表可用动作或语言描述,其他组员可予以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予以鼓励、表扬。由此引出蝴蝶是会飞并且美丽的花 ,导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欣赏、观察:

1、出示蝴蝶图片欣赏,使学生感受蝴蝶的美。初步对蝴蝶有一个感受。

2、这么多美丽的蝴蝶,它们有哪几部分组成?——头、身子、翅膀、须。你最喜欢哪只?为什么?(由此引出蝴蝶的不同形状、花纹和色彩)着重引导学生注意蝴蝶的不同形状,了解它们的外形特点。

教师小结:每只蝴蝶都有不同的形状,它的花纹就是由点、线、三角形、椭圆形等基本形组成。它色彩鲜艳,在花丛中不易被察觉,所以你见到的蝴蝶都是七彩斑斓、五颜六色的。(板书课题)

3、谁发现蝴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称。

三、探究、绘制:

1、老师这有小朋友做的蝴蝶作品,请学生们研究一下是怎么做的,用了哪些颜色和基本形?(每组分发一幅不同的作品,有对印的方法作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学习,探索如何用对引的方法作的更好。教师巡回参与启发。以小组为单位说自己手中的作品是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做的(可结合演示进行,教师可协助完成。)教师予以小结。

2、绘制: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点评:

请学生说自己喜欢的作品,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失败的原因在哪?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五、感受、飞舞:

放《儿童组曲》曲子,感受乐曲中的儿童扑蝶的情景,做一做扑蝶的动作。

六、朗诵导入:

由学生朗诵童谣《蝴蝶飞》(“蝴蝶飞,我不追,蝴蝶落,我不要。”)

将童谣所表现的情景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演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合演示。组织讨论,并将自己对童谣内容的理解和不同的想法以想象画的创作形式表现出 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欣赏图片:

1、欣赏各种蝴蝶图片,先是单张,后多幅同一画面,让学生对蝴蝶的不同形状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2、欣赏学生带的图片。感受蝴蝶的特点及美丽。

八、剪制蝴蝶:

1、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蝴蝶的外形,师生共评。使学生注意到蝴蝶的不同形态,为下面的剪制作好准备。

2、复习:蝴蝶的外形特点——对称。

3、你怎样剪制对称的蝴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现对折的剪制方法)

4、学生尝试剪蝴蝶的外形,教师辅助,注意不同的形状。

5、每只蝴蝶都有美丽的花纹,怎么剪?(生答)教师演示。花纹不必有太多拘谨,随意剪制形状。空的地方不要太大,注意美观。

九、学生作业:学生用对剪的方法剪出蝴蝶,可采用各种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做的蝴蝶最先飞到花丛中来。注意安全及卫生。

十、小结:

1、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及原因。

2、请大家认为制作好的学生说自己的制作经验。

3、除了这两种方法,你还能用别的方法,其他材料来制作花蝴蝶么?(启发学生,如:橡皮泥、树叶粘贴等。)

4、放《梁祝》,猜曲名,这首曲子使人联想到双蝶飞舞,让大家随着这首曲子运 用学过的动作模仿蝴蝶自由飞舞,教师参与。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五课 这个地方有点怪(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联想、放大、添加组合等想象性绘画的表现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构想

画出一个奇怪的有趣世界。

2、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提高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意识。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获得精神的愉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发展孩子们的求异思维。难点:引导学生如何画出这个地方的“怪”。

三、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1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课件出示)

1、播放《疯狂原始人》、《阿凡达》等电影片段。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冒险吗?请跟我来吧!一路上,你看到什么奇怪、有趣的景象?说说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揭示课题:这个地方有点怪呀!让我们用大胆的想象力创造一个充满奇幻、趣味的世界吧。

二、观察记忆,联想变化:(课件出示)

1、欣赏图片,发现特征

图片:花椰菜、音符、树叶、摩天轮等。

师:外形、颜色和纹理有什么特点?你马上就联想到了什么?

2、尝试训练,拓宽思维

(1)出示一组4片树叶图片。师:仔细观察这些树叶,你会联想到哪些奇怪的东西呢?

(2)学生选择一片树叶图形,在作业纸上直接添画。(3)师:说说你的想法,主要添画了哪些部分?

三、方法探究,灵活运用:(课件出示)

1、对比观察,整合形象。

(1)出示花椰菜——树、摩天轮——玩具风车两组图片。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又有什么不同? 生:两者外形有一定的相似度,大小却不一样。(2)学习放大和缩小的想象画表现方法。师:把花椰菜放大之后,就和树一样高了。瞧!一座花椰菜树林就呈现在眼前啦。把摩天轮变得和玩具风车一样小,小朋友轻轻吹一下,它就呼啦啦转起来了。

2、改变惯性,创造形象。

(1)动物们的小烦恼,我们来帮忙。

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串将动物们的苦恼。如大象庞大的身躯,行走缓慢,如果能有鸟儿的翅膀就如虎添翼等。

(2)欣赏绘本中的小猪撑起了长颈鹿等作品图片。

师:这只小猪可真是大力士呀,都把长颈鹿顶起来了,只有在奇怪的世界才能看到吧,真是大开眼界呀!

小结:改变事物的惯常状态,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有趣现象哦!

3、学生作业赏析。围绕“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你在这个有点怪的地方想做什么?会遇到了什么

怪事情?”进行赏析。

四、创造表现,评述交流: 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让学生相互交流作品中的奇思妙想。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2.美术四年级上 篇二

将电子白板、学习网站、云笔记、APP应用四种信息技术整合, 运用“云”技术, 使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知识。运用教师自主设计的APP应用, 实现与课堂无缝对接, 与课外有机结合, 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自选内容。学生在学习网站上进行自主学习。网站主要介绍了十个食物单词:bread、butter、cheese……通过单词听音跟读与单词游戏进行学习。所学内容贴近生活, 游戏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过一年的英语, 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听懂教师的指令, 表达简单的想法。同时, 他们天真活泼, 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教师选择孩子们喜爱的食物话题作为文本, 利用电子白板、学习网站、云笔记和APP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与分享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食物单词: bread、cake、butter等;学生能听说读写、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到单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电子白板, 专题网站, 云笔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能够进行小组交流。能初步使用云笔记, 并掌握网络化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 学生能管理知识、分享快乐。通过见识各种新奇的“食物国旗”拓宽视野。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

●教学环境与准备

网络环境、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1.热身导入

T:Which county is it?

Ss:Italy!

T:How about thisone?

Ss:China!

接着, 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呈现一段魔术视频 (如图2) , 视频中圆形的苹果变成了正方体, 落在地上的牛奶变成了甜甜圈, 要学习的单词都暗藏在魔术中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了起来, 迫不及待想马上开始学习新单词。

T:Look!

Ss:It’s an orange.

设计意图:热身活动不是单一地出示卡片介绍单词, 而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与文化结合后呈现。既揭示了学习主题, 又渗透了中西方文化。接着, 运用魔术视频呈现学习内容, 这种趣味的呈现方式, 解放了学生的大脑, 也解放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力。

2.自主学习

经过刚刚的铺垫, 学生们进入了学习状态。教师首先通过电子白板打开学习网站, 学生听音跟读, 进行齐读共研。然后, 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网站上, 通过点击食物图片, 进行跟读“Cheese、cake、butter、hamburger…”, 学生看单词、听发音, 同时还能看到英文注解, 如cheese: A food made from milk.

设计意图:单词的英语注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单词的词义语境。学习时, 每个学生都有一位“专属老师”, 这位“老师”可以带着他把不熟练的单词反复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学习。教师则在一旁进行学习跟踪和指导。

为了突破难单词, 我在电子白板上还设计了“食物心情”小游戏。请学生们猜猜“愤怒的小鸟”、“被人偷菜后悲伤不已的小男孩”和“孤独玩偶 张小盒”喜欢吃什么。在电子白板上将“心情人物”与“食物”配对, 如正确则读音一致, 学生可以马上跟读, 如果错误则可以看到正确答案及其解释。

T:Can you choose food theangry bird?

Ss:Yes, I can.

T:What does he like?

Ss:Sausages.

T:Let’s check!

设计意图:小学英语教学中, 长单词的音节较多, 是教学中需要攻克的难点。在本节课中, 选取了时下学生中的流行元素:“愤怒的小鸟”、“偷菜”、“张小盒”, 通过心情找食物。在趣味中攻克重难点, 同时也渗透了心理学的小知识。在电子白板上通过点击、拖拽实现了交互, 让知识可看、可读、可摸、可用。学生的眼、口、手、脑都得到了运用。

3.网站游戏

作为对刚刚学习的奖励, 学生们可以在学习网站上进行游戏。游戏的设计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单词。例如, TEST YOURMEMORY (记忆力大考验) , 根据单词图片和读音, 通过记忆找出一样的两张牌, 时间越短越好。游戏按难度进行分类, 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游戏。学生们边听、边读、边用、边玩, 进一步巩固了单词。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 这里的游戏形式类似于他们平时玩的QQ游戏, 运用游戏的形式巩固单词, 学生既感觉到熟悉, 又充满了挑战。他们乐于参与, 敢于尝试。

4.笔记梳理

本节课, 我运用了“为 知笔记”——一款云笔记软件, 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所学的知识, 以便他们形成长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求学生在云笔记中写下对本节课所教的单词中印象最深刻的三个。学生打开云笔记, 拼写单词, 插入图片, 设计精美独特的云笔记 (如图3) 。

要求学生运用云笔记中的“朗读”功能, 听单词发音, 并进行反复跟读。 (运用该功能, 能有效帮助学生在笔记阶段继续巩固单词)

教师在云笔记中建立了一个群组——ABC英语快乐学习吧 (如图4) 。全班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笔记分享到群组里。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让大家一起解决。这样, 每个人都在群组里看到别人分享的笔记了。

生A:I can see Funny likesice cream.

生B:Mike likes hamburgers, I like them, too.

生C:Linda likes cheese, butI don’t like it.……

设计意图:云笔记是一款实用工具, 学生可以通过笔记有效记录、管理自己的学习。同时把这些学习方法运用到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运用它的“云存储”功能, 学生们可以即时存储和调阅单词。在学校或家里都能调阅出笔记, 开展学习。“朗读”功能还可以马上听到单词发音并进行跟读和巩固。而在笔记中建立的“ABC英语快乐学习吧”, 可以让大家在这里相互交流, 在这里收获认同的喜悦, 享受成功的乐趣, 增加彼此间的交流和了解。

5.作业反馈

课堂作业反馈, 学生在“一起作业”平台完成朗读背诵, 对话交流。后台的发音记录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口语进行自动打分。同时将语音作业存储, 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评阅。

设计意图:传统模式的英语作业就是抄单词或者抄句子, 时间一长, 学生们都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在这个网络作业平台中, 学生可以以网络游戏形式完成作业。此外, 教师在课堂上也很难听到每个学生的发音, 而网络平台能够存储每个学生的语音作业, 教师可以在课下听到每个学生的发音, 以便及时找出问题共同解决。

6.APP拓展

T:Do you want to knowmore about food?

Ss:Yes.

T:OK. You can read in ourAPP.

最后, 教师告知学生, 如果想学到更多的内容, 可以课下登录“英语云课堂”APP应用, 进行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英语云课堂”是我独立自主设计的一款APP应用程序, 分为“网页版”和“手机版”。类似于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 可以安装运行在电脑、手机或平板上。我的设计理念是:与课堂无缝对接, 与课外有机结合。同学们在上面既可以巩固本课所有知识要点, 同时也会了解一些课本以外的背景资料、语法概念及进行句型训练等。在这款“云课堂”应用上, 我将课堂上由于时间不足, 无法讲述的内容制作成一个个迷你课堂,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如图5) 。此外, 在留言板上, 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 甚至还可以自己发布文章当“小老师”。

●教学反思

载酒船过风亦醉, 浇花人去水犹香。回味本课, 学生们领略了信息技术的魅力, 体会着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节英语与信息技术整合课中, “云技术、电子白板、学习网站”以其独特的风味, 彰显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高了学习效率。正可谓:课堂高效其风味独具, 云笔白板乃唇齿留香。

作为一线教师, 我有这样的思考, 是否能利用武汉市推出的“教育云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终身学习的云空间, 让他们的思想在此交流展示, 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轨迹。

●心之感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句话对我影响深刻。当我们在埋头教学的时候, 很少会静下心来思考:我们还能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知识。此次参加NOC活动, 我创新地运用了云笔记和APP应用两种信息技术的手段服务教学。毫不夸张地说, 当发现并运用它们的时候, 我是多么的激动和兴奋。

首先, 记笔记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也是国内外很多优秀学生共同的特点。云笔记——无纸化的记笔记, 能够随时调阅, 能够及时更新内容, 还有图片发音这些功能, 这些不正是我们的孩子们所期待, 所需要的吗?信息化是未来的趋势, 培养我们的孩子具备驾驭信息化的能力, 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 我开发的这款APP应用, 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利用到这样的学习工具。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APPSTORE里成千上万个应用和游戏供我们下载, 从红极一时的“切西瓜”到“愤怒的小鸟”。当人们掏出手机, 首先想到是玩游戏和刷微博。那有没有一款应用能帮助孩子们巩固课上知识, 拓展课外知识的呢?抱着这个理念, 我设计了一款APP——英语云课堂。将我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讲的内容和丰富有趣的课外知识制作成迷你小课堂, 供孩子们在这个APP中阅读。APP中还有讨论区, 供孩子们发表文章或进行讨论。

也许今天我所做的一切都很渺小, 不足以改变或成就什么。但正如乔布斯说过:“你的时间有限, 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 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NOC, 是我们的起点。创新是我们一路走下去的动力。

评委点评

“舌尖上的中国”可以说是大大地触动且激活了国人的味蕾, 让我们在一日三餐中也能品尝到文化的味道。那么, 这“舌尖上的课堂”到底会怎样呢?我很是期待。

好的菜肴, 必定需要好的食材和精选的佐料, 加上制作者的用心, 遵循的是味觉和营养的双重感受。一堂好课, 也与此类似, 教学者需要精心选择内容, 用心组织教学, 因此, 同样也要讲究营养 (知识与技能) 和滋味 (学习的情态) 。本课的教学内容恰好也是自选的, 因而教学者的教学设计也就更显自由, 其结果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日三餐中所自然渗透着的文化味道;“舌尖上的课堂”也力图让自己的课能够凸显“文化的味道”, 而且我们也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执教者的种种努力。当然, 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去谈所谓的中西方文化交融, 多少会显得有些大而空, 这也是我对作者把“菜肴摆放成各国国旗”就认为是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不置可否”的原因。不是不能有这样的设计, 而是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 未必一定要扯上“文化”。

当然, 本课中也有很好地渗透了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精巧设计。比如, 孩子们“喜欢”或者“不喜欢”汉堡、可乐的判断, 无论孩子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都凸显出全球一体化背景下, 西方快餐文化 (汉堡的简单、便捷、标准化) 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食不厌精烩不厌细” (中国厨艺都是一种“私人定制”) 之间的文化差异。

因为“舌尖”两字, 让我几乎忽略了本课在整合创新方面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在专题学习网站上听音看词、跟读跟练, 孩子们多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老师”;在“为知笔记”上增删读写、互动交流, 孩子们多了一本多彩且活动的“云作业本”;网站上的小游戏在孩子们快乐游戏的同时也检验了学习内容, APP应用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

这堂课, 整合的亮点有很多, 我在感慨于武汉当地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超前和完善的同时, 还是要提一点忠告:当我们有更多的整合手段可供选择时, 我们一定要懂得更好的选择!

3.美术四年级上 篇三

班级:姓名:成绩:

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二、 我能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画出来。(3分)

惩(chěnɡ chénɡ)罚 血液(yì yè)埋(mái mán)怨

吩(fēn fēnɡ)咐窜(cuān cuàn)出隐(yǐn yǐnɡ)藏

三、 比一比,组词。(4分)

约()沟()错()腊()拣()练()堆()推()

四、 按要求完成句子。(3+2+2+2+2+3=14分)

1补完这些歇后语可难不倒我哟。

① 十五个吊桶打水——

② 黄鼠狼给鸡拜年——

③ 小葱拌豆腐——

2课后我还积累了一些歇后语呢!不信,你看:(至少写2个)

3开学以来,我积累了不少名言,我准备选择一句合适的把我的书房布置一下。

4 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 家乡的一草一木对于爷爷奶奶都非常熟悉。

(2) 在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谈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5改写句子。

(1)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改成句末是问号的句子: 

(2) 他的脚步声惊醒了酣睡的大熊猫。

改成把字句: 

6重新排队。

()路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它口干舌燥。

()又渴又累的乌鸦始终没喝上一滴水。它叹息着:“唉!老办法不管用啦!”

()乌鸦决定休息一下,找口水喝,于是它就收起翅膀,在一口井旁停了下来。

()一个炎热的夏天,乌鸦出门去旅行。

()可水井很深,乌鸦就衔来石子一块一块填进井里。

()它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也没见井水涨上来。

五、 连线课文。(18分)

1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镶嵌在的沟谷中。这句话是把比作,把 比作。

2“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句话中,作者用了 、 等词语,写出了荷兰的宁静。我们可以用成语来形容此时的荷兰。

3普罗米修斯地把火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就用火来,,用火来,还用火来。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4有裂缝的水罐因为而感到惭愧,却不知道它可以。挑水工正是利用了这点,让主人每天都能欣赏到美丽的花朵。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

六、 仔细阅读下面两则短文,按要求作答。(21分)

(一)泉城(8分)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1将短文补充完整。(2分)

这一段中有一句写济南泉水名气大的,是哪一句?用“”画出来。(1分)

2这一段内容是从和两个方面写出了泉水的特点。(1分)

3济南的四大名泉在流动上各有特点,回忆课文内容,各用一个动词描绘一下它们流动的特点。(4分)

珍珠泉:五龙潭:

黑虎泉:趵突泉:

(二)死神也怕咬紧牙关(13分)

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是这样的:罗伯特和妻子玛丽终于登上了山顶。他们站在山顶上向远处眺望,城市中白色的楼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变成了一幅无比美丽的画卷。他们两个人高兴得手舞足蹈。对于终日忙碌的他俩,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旅行。

悲剧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的。突然,罗伯特一脚踩空,高大的身躯打了个趔趄(liè qie),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短短的一瞬,玛丽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下意识地赶紧一口咬住丈夫的上衣,同时她也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带向岩边,仓促之间,玛丽抱住了一棵树。

罗伯特悬在空中,玛丽咬紧牙关,两排洁白细碎的牙齿承担了一个高大魁梧躯体的全部重量。他们像一幅画,定格在蓝天白云、大山峭石之间。

一小时后,过往的游客救了他们。而这时的玛丽,美丽的牙齿和嘴唇早已被血染得鲜红鲜红。

几天以后,这个故事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世界各地。人们发现,爱可以让人获得无限大的力量,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远望()无穷()繁忙()立即()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惊心动魄: 

仓促: 

3请摘录文中运用打比方的句子: 

这句话中,把比作。(3分)

4请用“”线画出罗伯特遇险的句子。在罗伯特遇险的危急时刻,玛丽第一反应是什么?用“”画出。(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是怎样理解“死神也怕咬紧牙关”这句话的?用一两句话写下来。(2分)

 

七、 快乐习作(两题任选一题)。(30分)

(一)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会发生使你难忘的事:有的使你高兴、快乐,有的使你后悔、懊恼,有的使你伤心、难过……请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下来。要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并适当写一写你的心理活动。题目自拟。

4.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1 篇四

[分析]花手帕

一、教材分析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2课 花手帕

在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园中,花手帕有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就是历史悠久的染色工艺——染缬。花手帕染缬,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一个印染品种,为了创造多种艺术特色,产生多种艺术效果,古代民间艺人发明了许多印染方法。花手帕从制作方法上古代印染工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绞缬(今称为扎染)、蜡缬(今称为蜡染)、夹缬(今已失传)。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花手帕。

本课花手帕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

“活动一”的设置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教材中呈现了纸手帕的制作基本过程和方法:1.折。将方形生宣纸或皱纹纸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折叠,如田字格、米字格(主要的方法)、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2.造型设计。学生随意染制一两幅纸手帕后引导学生分析制作要领:色彩不宜过多,3—5种即可;角、边、中心等位置上的染色可决定图案的形成等。3.染制。染制分浸染和点染两种,还可运用撞水法,即用清水点已经染了色的地方,用水将色挤向四方,从而显出淡色斑痕„„4.干后打开,呈现作品。教材中呈现的几幅纸手帕作品,在折法、染法、色彩搭配等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2课 花手帕

“活动二”的设置即制作扎染作品。工场扎染比课堂要复杂得多,一般要经过染前处理一捆扎布料一浸水一染色一冲洗晾干一熨平完成等工艺程序,色料的配置需用专门的印染色料,并加入食盐等,使染色后不褪色。而教材中呈现的扎染只需要三个大的制作过程:1.把白布进行捆扎。2.将捆扎的白布放入色料中浸染。3.松开捆扎的绳线把染了色的布展开,就可以见到深色底浅白色的花纹,清新雅致,令人喜爱。扎染的图案,其花纹有着鲜明的特色,呈现出特有的艺术效果,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布料染色不匀,染出的色晕和肌理被看作扎染的“灵魂”.其自然而朦胧的美,含有抽象的成分,恰好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教材中提供了学生学习的范例,其中包含了多色扎染和单色扎染。多色扎染作为欣赏可向学生作介绍.重点在单色扎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上,特别是扎的方法,如捆扎、夹扎、缝扎、包扎等手法的运用。

学习屋中对染缬工艺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并提供了一幅蜡染作品作为课题的延续和发展。有兴趣的学生和老师也可以在此做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二、教学目标◆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思路本课目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要使用纸材和布料、水性颜料以及绳线等媒材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材料的特点,要能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和社会人文价值。

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本课围绕一个“染”字,设计了两个相关的学习活动:一是运用纸材染手帕;一是运用布料染手帕。同是柒手帕,染料相同:水溶性染料,如彩色墨水、水粉或水彩颜料掺水稀释、书写用红或蓝墨水均可。材质不同,涉及到的染制程序、方法发生变化:纸材先折后染;布料先扎后染。教师在进行教学处理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将学生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并保持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

和趣味性。

活动一的教学安排可考虑:欣赏感受——方法指导——观察分析——自主表现——评析交流。教师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课题,先出示一些课前制作好的花手帕,从欣赏角度直入课题,以花手帕绚丽的色彩、奇特的纹样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表现的欲望。然后教师对制作浸染纸手帕的方法步骤作总结,并当场示范。接下来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不同形式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浸染时要注意的事项(色不宜过多、过杂、过散;浸染要到位;折叠方式要有变化等)。

活动二的教学安排可考虑:尝试表现——方法指导——创作表现——评析交流。纸材染前可先折,布料染前可做怎样的处理呢?学生尝试将布料进行染前处理后,教师可选择一松一紧、扎法相同地进行染色实验,明了扎结松紧对纹样的影响,然后出示使用不同扎法染出的纹样,引导学生在扎法上做文章,以期染出各具特色的扎染手帕来。

两个活动的作业展评可采用悬挂式,建议采用互评和自评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地谈谈制作过程中的感受、体会与情绪。

四、教学选择

扎染花手帕的布料以棉布为佳,麻布、丝绸以及包装布、细帆布、人造棉等也可以选择。如果没有新的布料,将旧的浅色衣物裁剪后也可以染制花手帕。

本课中的两个活动设置建立在民间手工艺的基础之上,如果本地区有此类手工艺,教师可以将教材做进一步的教学处理,作为课程开发,形成地区特色。如根据蜡染的制作要领,将热蜡滴在浅色布料上,染制仿蜡染手帕等。

活动一的教学安排也可考虑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实践,师生共同就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协助者与组织者,帮助学生自主尝试、体验、探索,并引导学生总结动手制作的经验。教师还可以提供学生学习卡,记录学生小组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收获。

活动二的教学安排也可考虑课前让学生从书籍、网站等媒介中收集有关扎染的信息和资料,课堂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介绍扎染的一些相关知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更自信、更积极。

五、教学建议

为了减少颜料的耗费,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合作学习。教师示范制作手帕时应当及时展开让学生看纹样的整体效果,在学生“啧啧”称奇的赞叹声中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但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教师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即可。同时也可教会学生同样的处理方式。

本课建议两课时完成,课前应督促学生准备好各种必备材料,还可以带好塑料袋或竹筷,教学中应注意整洁、卫生。

六、教学资料

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1.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2.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小。扎的方法与纹样对比欣赏:

1.将布呈长条形抓成一束,用棉线干手握处开始环绕,此时需紧密的绕紧,绕的宽度越大,染制完留白处越大,完成后,将纸头打结固定,即可施入染料中。

2.将布抓起一小角后,用绳线或橡皮筋捆绑,每一小角都会成为染后的一个小圈,数量、大小皆可自行选择。

3.在布的四角直接打结,不使用绳线,染制完成的图案有一种晕染的效果。

4.将布从中心抓起一小角后,用绳线或橡皮筋绑出一个个环结。捆绑的圈数越多,染好后的图案也会越丰富。

折叠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田字格、米字格以外,还可以呈辐射状、扇形折叠,以及任意折、揉纸团等。

扎染纹样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运用,如:扎染服饰、扎染壁挂等。

[教案]何娟老师的教案

第2课花手帕(一)

教学程序

欣赏感量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方法指导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视频展示台

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CAI呈现纸手帕作品

教材

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音乐

浮析交流

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实物

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

5.板书课题:花手帕(二)布手帕

实物

方法指导

1.观看短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①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

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①捆扎布料。

②浸染布料。

③展开呈现。

录像

CAI呈现扎染作坊背景.

视频展示台:

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CAI呈现

教材

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评析交流

1.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问: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

②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③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示范课

《花手帕》 四年级上册

5.美术四年级上 篇五

一、教学目标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爱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教学,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循序渐进的传授“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义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2、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五、工作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

创造的欲望。

3、加强教学中师生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4、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5、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六、课时计划

第一课3 课时

第二课4 课时

第三课4 课时

第四课3 课时

第五课3 课时

第六课3 课时

6.美术四年级上 篇六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能画出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教学难点:暖色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收集一些有明显暖色调的图片或物品,色轮、各种彩色纸。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或色彩工具或手工工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引导阶段

1.认识暖色:

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暖色。什么是暖色呢?下面请大家看老师这里,提问:当你看到这色彩(大红色的)时,你会联想到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后,老师小结:

当你看到红色时,你会联想到太阳、火焰,会觉得热辣辣或者暖洋洋的,它就是暖色。(板书)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生活中的暖色”。

三、发展阶段

1.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色纸,训练他们的感觉:分别拿出不同色的纸(橙、紫、黄、深蓝、粉红、橙黄、绿、白、黑等等),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感觉,是寒冷的、凉爽的?还是暖和的、热辣辣的?暖色──红、橙、橙黄、粉红……

2.小结:红色、黄色等色给人的感觉强,有扩张及迫近视线的现象,给人产生温暖的感觉,于是被称之为暖色。

3.出示色轮,指导学生从色轮上了解暖色,了解到靠近红色的为暖色。

4.寻找生活中或教室里的暖色,并说出为什么?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和熟悉暖色,及其它们的作用。

5.色彩的冷暖有时是相对的:老师同时出示两种颜色,让学生进行比较,哪个更冷?哪个更暖?比如:大红与玫瑰红、黄与红、黄与蓝、紫与红、紫与蓝等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比较中知道,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色彩对比下,它会呈现出不同的感觉,所以说,有时候,色彩的冷暖也是相对的。

6.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子》表现方法,谈谈给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的性格热情、粗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根据《红色的房间》选用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品。

四、学生创作

1.布置作业:画一幅表现暖的感觉的作品。

2.作业要求:可选用拼贴或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内容可以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造型不必太复杂,主要在色彩的搭配上。

3.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强调要以暖色调为主。

五、欣赏展评

1.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互相欣赏。

2.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

3.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暖色调去装饰自己或集体的环境与物品。

教学反思:

7.美术课堂作业设计四策略 篇七

一、关注学生年龄差异, 设计适切作业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差异对学习的影响较大。我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把人一生的学习分成了五个阶段, 指出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基本处于完全依靠教师阶段和基本依靠教师阶段。结合小学的学段设置, 从右上图可以有所体现。

第一学段的学生处于“完全依靠教师阶段”, 他们的知识储备与学习方法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 几乎所有的学习所得都来自教师讲授。第三学段的大部分学生处于“基本依靠教师阶段”, 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逐步提升, 学习不必完全依赖教师, 但仍需教师的指导。第二学段的学生“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的比例在不断调整, 基本处于两个阶段的过渡期, 但也不是绝对的, 因为不同学生的自适应能力也是有差异的, 元认识策略也是有差异的。总体来说, 他们的年龄差异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不同依赖需求, 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年龄差异设计适切的作业。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 (2003年版) 分别在低、中、高学段安排了三次有关“卡通”的学习内容, 笔者在观课时发现部分教师能围绕拟人、夸张、变形等卡通设计的基本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设计学生作业, 但这些作业大同小异, 没能体现出对学生年龄差异的关照。设计的作业中有的对中年级正合适, 有的对低年级要求略高, 有的对高年级却略显简单, 林林总总问题的产生正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差异, 对学生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的需求考虑不周。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在教学时分别设计了以下作业: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年龄差异并设计适切的练习任务, 相似的教学内容要指向学生的年龄特点, 要向学生呈现“刚刚能处理的难题”, 让他们有足够的持续参与学习的热情, 作业任务不能太难以免导致学生气馁, 也不能太简单失去练习的价值, 这样的作业设计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习能力差异, 设计分层作业

学生对不同学习领域的感悟能力不一样, 在学习过程中的当前发展区及元认知状态都有所差别, 在美术学习以后发展的快慢不相同, 能力发展方向也不相同。此外, 美术学科的技术性使得它不像数学学科可以直接告知计算过程和答案, 也不像语文学科可以深入剖析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美术作业时教师的“明言”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意会”, 教师只能引导、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美术储备去自主表现、描绘。因此, 教师在课堂作业设计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让学生有选择, 敢表现, 可发展。

如二年级《虫虫虫》一课可设计如下作业: (1) 画一只或几只你见过的虫, 表现出它独特的外形、颜色和动作; (2) 想一想, 虫子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尝试把它画下来吧; (3) 可以和小组内的伙伴把有关虫子的故事画成连环画, 也可以临摹、改画关于虫的连环画。

明确的作业要求, 让学生有据可依,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面对这些备选“菜单”时, 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更高层次的任务, 在合作的过程中, 同学间各展所长, 共同进步。这样的作业要求, 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他们的作业想不精彩也不行呀!

三、关注学生需求差异, 设计个性作业

由于当前的异质组班形式及生源环境差异, 使得美术课堂中既有暂时举步不前的后进者, 又有遥遥领先的佼佼者, 但无论是哪一类学生, 他们都应是美术教师眼里一座座埋藏着的富饶金矿, 需要发现、挖掘, 藏得深的我们要让他们早日崭露头角, 藏得浅的要尽量让他们光芒万丈, 美术课堂应是他们个性化的展示舞台。

人的发展水平有两种:现在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美术作业要关注不同学生的“现在发展区”, 针对他们“最近发展区”的迫切需求设计作业方案。传统教学中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叫“跳一跳摘桃子”, 意思是站在那里是摘不到果实的, 必须跳一跳或者站在椅子上, 才能摘到桃子, 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地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美术作业设计既要针对有特长发展需求的学生, 有指向性地提供能促进他们发展和前进的作业, 又要对后进生提供辅导式的、帮扶式的作业, 让学生有适合自己学习难度、能促进个性发展的作业。

例如五年级《表情丰富的脸》一课, 笔者提出这样的作业要求: (1)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和工具, 表现你感兴趣的表情; (2) 如果需要, 可以组内成员进行合作, 共同完成作业; (3) 如果刚才的小图表情你完成得比较满意, 可以继续完成, 如果不满意或者想用新的方法表现, 可以重新绘制或制作; (4) 可以只画一个有丰富表情的脸, 也可以将几种不同的表情表现在同一幅画面里, 如果能画出带有这种表情的场景就更好了。

后两个作业要求直指学有所长的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 引导他们主动运用元认识监控策略参与练习过程, 关注学习的生成性发展, 把他们的最近发展水平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 促进学习的有效发展, 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启迪了智慧。

四、关注学习方式差异, 设计多样作业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美术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其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 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 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迥然不同, 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差异, 善于利用学生差异, 将差异转化为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有的学生擅长绘画, 有的学生擅长手工制作;有的学生喜欢并且有能力较好地独立完成练习任务, 有的学生却需要合作或他人配合才能完成。看似相同的学习活动中所蕴藏着的差异是相当深远的, 对某一个学生有效的练习方式, 对其他学生可能未必如此, 因此美术作业的设计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效标准, 有效的美术作业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三年级《形形色色的人》一课, 笔者提出这样的作业要求: (1) 根据不同人物的相貌、体型、服饰等特征绘画人物, 或者利用陶泥、综合材料制作人物, 比一比谁制作的人物给人印象最深刻。可以表现有特征的人物头像、全身, 也可以表现有特征的一组人; (2) 注意细节的表现, 让人物更加生动; (3) 可以自主完成作业, 也可以合作完成较复杂的作品。这时学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练习, 达到作业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也常常会发现, 有的学生有了好的创意但是画不出来, 有的学生画得好但是短时间内想不出好的创意, 这一现象在小学设计类内容的教学中尤其显著。如在教学《字的联想》一课时, 教师可增加“如果需要, 可以合作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的要求, 这样同学之间可以通力合作, 互通有无, 既解决了有些学生想得巧却画不了、画得美却想不出的难题, 这样作业呈现出的形式和效果也会更加精彩, 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美术学习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8.美术四年级上 篇八

语文七色光

1.看拼音写词语。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开(辟避)(忘妄)想

(尊遵)循(振震)耳欲聋

3.形近字组词,照样子写一组再组词。

湍()怔()囚()婉()

瑞()证()因()碗()

4.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旧社会劳动人民起早贪黑,就是为了挣(zhengzheng)一口饭吃。可是一年到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在死亡线上挣(zheng zheng)扎着。

5.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摆在红四团面前的困难很多,()这些并没有吓倒他们。

6.将下列地名按要求归类。

北京 青岛 张家界 香港 周口店 黑河西安 台湾

(1)与水有关的地名______、______

(2)含有方位的地名______、______

(3)含有颜色的地名______、______

(4)含有姓氏的地名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

1.把成语补充完整。

身( )其( ) ( )材( )教 ( )( )动听

( )居( )乐 ( )然( )朗 志()高(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_______ ,因为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被后人称为“_______”。

《趵突泉》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先生写的。本册书我们还学习了一篇他写的文章《 》。游览结束后他发出这样的感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瑞雪图》一课中,作者写雪后的景色,先写( )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 );先写静再写(

);先写( )再写近处。

爱我中华,_______。爱我中华,_____。爱我中华,_______。

开卷有益

月色是迷人的恬静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月夜听曲、吟诗。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仿照画线的短语,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幽静的() 美妙的()( )的( )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仿照摘录的句子写一句话。

多美的月夜,做个小诗人,吟诵一首描写月夜的诗吧!

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暮江吟》

__________这首诗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4种景物。展现________了一幅色彩灿烂的秋江暮景图,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____之________情,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外公最爱读书。那天下午,外公又在书房读书,听见我来了,就唤我进去。我看到外公的书桌上放着厚厚的书,上面圈圈点点,空白处还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我问外公 您的学问这么大 为什么还要天天读书呢?外公笑着说:“知识就像无边的海洋,只有虚心好学,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效力呀!”

1.请给文中画线的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2.这段话共有 句话,都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

3.外公学问很大,为什么还要天天读书呢?请把原因用“~~”画出来。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不动。我觉得很奇怪,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就把这只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十三只。

我把她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肺腑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她埋起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课文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死鸭和鸭蛋→猜测野鸭死因→掩埋死鸭。其中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次要内容是________。

2.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词句。用“_______”画下来。

3.任选一题做:①文中的人称本应用“它”来称呼野鸭,却用了“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②你认为野鸭这样做值得吗?从野鸭身上你体会到什么?(回答时要写清题号。)

笔下生花

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1.读了上面的文章你是否感动?想象一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十三只鸭蛋的故事》。

2.哈尔滨被誉为“冰城”,哈尔滨的冰雪举世闻名,动笔写一写家乡的冰雪吧,最好能写出家乡冰雪的美丽(魅力)以及小朋友们在冰雪中玩耍的情趣。题目自拟。

上一篇:浙江教师招聘考试时间下一篇:食品行业授信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