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演讲稿(精选10篇)
1.钱学森演讲稿 篇一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他就是钱学森爷爷。
钱学森爷爷大家都知道吧,他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他1911年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之后,他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在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期间,钱学森爷爷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时,在国外人家给予他很丰厚的待遇,可是,他一心惦记着祖国,一心想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钱学森爷爷回国的愿望更强烈了,终于,他舍弃了在国外的优越待遇,回到了中国,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但是,在那个时候,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很不容易,而钱学森爷爷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种种艰辛,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历经曲折,才终于回到了阔别20年的祖国。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爷爷对祖国的深爱之情,是多么的感人啊!
1955年初冬,刚刚回到祖国的钱学森爷爷,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他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这是多么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呀!”就这一句话,决定了他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1956年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成立,钱学森爷爷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在这里,钱学森爷爷跟所有科技人员一样,吃睡帐篷、吃粗粮,组织导弹试验的测试、计算、分析、研究。终于,在他的指导下,1960年11月5日,他们突破重重困难,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枚导弹飞行试验。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爷爷又参与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爆炸试验,即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试验。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成功实现了核爆炸,此举震惊了世界。一位美国将军说,钱学森爷爷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战斗力。
同学们,听着钱学森爷爷的事迹,我们不为之感动吗?他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他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宁愿回到祖国艰难的钻研,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导弹科技研究,将一生献给了我们的祖国。如今,钱学森爷爷已经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精算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行。同学们,我们是当代的小您此刻正在中国教育文摘阅读演讲稿《》 [1]
2.钱学森演讲稿 篇二
当要写读后感的时候,我往往会想着随便应付就好了,但是读了《从钱学森身上寻找“钱学森学问”》这篇文献,我仿佛发现了好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尽管这其中仍有一些雷同的观点,但是懂得思考就是创新所需要的一种能力。
文章开篇就是钱学森老先生的经典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想对于这样的问题,社会上的很多人都已经回答过了,而且是从各个方面仔细的去分析,所以出于这个原因,我只想谈的是:什么是杰出的人才?是那些整天抱着书泡在教室或图书馆的人吗?是那些平时不在学习上花心思,临考试的时候抱佛脚就可以考得很好的人吗?读完钱老对师大附中的回忆时,我觉得会创新的人就是杰出的人才。创新的人是灵活的、有逻辑思维和善于总结的人,并且他们不只会抱着理论知识高谈阔论,忽视实际操作。钱老曾多次提到,一个具有创新品格的人,他的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要达到一种平衡,不可能一个逻辑思维很强而形象思维很差的人具有创新能力。我们都把钱老看成一个杰出的人,是因为钱老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拿捏得当,从而具有了创新能力,为世人所景仰。杰出的人知道主次之分,哪些内容该掌握,哪些内容可以暂且搁置,对于这些他们都是心里有数的,并不会对所有的知识盲目地掌握,否则完完全全地失去了学习上的主见,是很难有创新的。因此,当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杰出的人才时,我们才能够知道现而今我们学校在培养杰出人才方面缺乏了什么,往后应该朝着哪些方向去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再者是钱老提出的整体思想,我觉得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整体意识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是依靠集体而存在的,个人力量微不足道,即使有时候看起来是一个人完成的事情其实凝聚了各种力量。在钱老的这一思想中包含了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思想。在我看来,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棘手的问题,用系统优化的办法去处理是再好不过的了。所谓系统优化的方法,就是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功能和性质;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学科之间是相通的,而文献中也提到提到钱老曾经在加州理工学院创办过“系统学讨论班”,这样的班不只是用来研究理工知识,而且涉及哲学,信息学等科目,范围广泛,足以打开学生的视野,这也正好印证了系统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但是在国内,大部分高中在高一就开始分文理科进行学习,学业水平测试过后几乎是文科生只专注于文科学习,理科生只专注于理工科,到最后仿佛是文理科“老死不相往来”,不利于学生跨学科、大思维、多碰撞地进行系统控制的研究,所以还是回到钱老原来的那个问题,我们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那是因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范围很狭窄,并且没有把研究学问放在第一,教学方式大都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课堂课后没有学术研究的氛围;而在研究学问时又不习惯于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进行,如此这般,在学术上的观点就容易片面,还谈何杰出与创新。所以系统思想在学术创新这一方面的作用是非同小可的,要想提高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意识,带领他们掌握系统科学的理论,以便他们在往后的学术创作上能胜人一筹,带动整个国家的创新水平。
在阅读中,我还关注到钱老对当今教师的期望。他说,培养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教书,而现实情况是大学老师几乎是以带领学生完成论文,实现大项目为主,忽视学生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建好学术研究这栋大楼的地基,没有地基,摩天大楼总会在人们不察觉的一天倒塌。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由于对各种课程和学术研讨尚未深入涉足,似乎对这样的现实感触不深,但是作为一个师范生来说,钱老的这一期望其实是在向我们敲响警钟,警惕我们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要更懂得扎实学生的基础教育,并且积极地为学生营造学术创新的活跃气氛,让学生不在学习上急于求成,形成刻苦专研的好习惯。
3.钱学森 影评 篇三
2011年似乎注定是一个少不了纪念的年份: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还有我们都不会忘记的,钱学森,钱老诞辰100周年。似乎大家印象里的钱学森一直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和科学家。在他归国后的数十年中,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两弹一星”(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简称)功勋奖章,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事实上,钱学森不仅是科学家,在音乐、绘画、摄影等方面也都颇有造诣,尤其喜欢弹钢琴。钱学森家的客厅约有20平方米,一架钢琴占去1/4的面积。听音乐是钱学森主要的休闲方式。他认为,音乐引发了他幸福的联想。他是这样描述自己所钟爱的音乐的:“音乐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是音乐让我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更宽一点、活一点。”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钱老较浪漫和诗情画意的一面。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篇来自钱老挚友的后人——我国资深外交官厉声教的追忆散文。
清明将近,春寒依旧,钱老仙逝,追思万千„„
一代科学伟人、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楷模的钱学森老先生辞世虽于今已逾一载,然清明时节,最易伤怀,钱家与厉家可谓世交,值此清明之际,特为此文,以略表我对前辈的哀思。自钱学森老先生2009年10月31日驾鹤西去后,悼念钱老的文章纷纷见诸报端,称钱老“多才多艺”之文所在多有,然谈之泛泛者多,辅以实例者鲜矣。在这里,我以一段不为众人所知的故事对其略作补充,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钱老在音乐方面的过人修养。
故事发生在1934年南京市颐和路20号,一幢二层的小洋房里。是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在赴北京(据考,钱学森此京城之行或是赴京考取赴美留学资格,或是已先在上海考取清华大学赴美留学生,后去北京办手续)的路上途经南京,曾暂住于此小洋房。据此间女主人讲,那时的“钱学森身着长衫,左臂还带着黑纱,因其母去世不久”。这位女主人上世纪二十年代曾毕业于国立上海音专钢琴科,有着良好的音乐素养,弹奏钢琴是她每日必受的精神洗礼,这天也不例外,况且这时的她已身怀六甲,美妙的古典小品不仅可以怡情悦性,同时可以启迪人的心智,无论是混元之初的胎儿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抑或是严谨审慎的科学家。熟悉的琴音将被淡淡的哀愁笼罩着的钱学森吸引了过来,他静静地走来,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生怕打扰了钢琴前专注于音乐的女主人,女主人也未察觉到钱学森已站在了她的身后,一曲弹完,钱学森才开口,说:“你弹的是Pour Elise吧,”之后他就绕
有兴致地与女主人聊起了音乐,从《致爱丽丝》乐句的处理、和声的色彩到他个人对不同严肃音乐的偏好和见解,再到西洋音乐家们的轶事掌故。钱学森谈性甚浓,看得出他对音乐有着纯粹的热爱。那位女主人越聊越觉得吃惊,钱学森在论及音乐时不经意间引出的许多音乐家的掌故连钢琴专业出身的她都还不知道,她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钱学森的谈话很有深度,很有见地,他对音乐也很有领悟力。
读者诸公或许会问,以上这些细节作者何以能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
实际上,当年钱学森暂住的那幢小洋房即是我家南京故居,那位女主人即是先慈,而那尚在腹中即有幸与少年钱学森“妙音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胎儿便是本人。1934年农历12月,我出生于南京,此后不久,钱学森1935年赴美留学,临行前又特地到南京市颐和路20号这幢小洋房中来与故人辞别,据母亲说:“那时,他换成了一身西装,非常帅气。”
至此,看官们或会好奇,钱学森与这幢小洋房的主人有何渊源,两家的情谊从何而来?这就要从我们共同的故乡杭州说起,同时亦会引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其中将涉及到鲁迅、蒋百里和徐志摩等一批浙杭名家。
钱学森之父钱家治与我大伯父厉家福乃同窗契友,两人后又共赴日本求学,这更增进了两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同乡学子间的感情。
钱均夫据称是钱缪的第三十二世孙,是杭州一位丝商的次子,早年同他后来的亲家公,即钱学森之妻蒋英的父亲、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以及我大伯父厉绥之均就读于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且均为莫逆之交。三人中,钱均夫与厉绥之又于1902年同赴日本公费留学,而蒋百里因得他人资助于1901年先赴日留学。
当时与钱均夫和厉绥之同船进京,一同考取赴日公费留学的还有来自南京矿路学堂的浙江同乡鲁迅,他们三人最初曾在东京弘文学院一同学习日语,同班同寝室。1904年学毕日语后,我大伯父接受鲁迅的意见,一起学医,但最终鲁迅就读的是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厉绥之就读的则是日本金泽医学专门学校,其毕业后又考入了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而钱均夫考取的是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教育学、地理学和历史,并于1908年毕业。这段时期,三人虽身在不同学府,但大家仍时常聚首,纵论天下,共抒救国宏图。
我堂兄厉声树之父,即厉绥之三弟亦曾与钱均夫交厚,而先父厉家祥,即厉绥之四弟则曾师从钱均夫。后来,钱均夫之子钱学森与蒋百里之女蒋英的结合,促成了钱家与蒋家的姻亲关系,而这又进一步联结了钱家与厉家、蒋家与厉家,可谓缘外有缘。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社会动荡,学校被迫停课。钱均夫随即迁往上海,并于次年在上海创办“劝学堂”,培养热血青年,投身民主革命。钱学森因此也就于1911年1
2月出生在上海。1913年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重新开课,钱均夫返杭继续担任该校校长。1914年,他到北平国民政府教育部任职,时年三岁的钱学森也被带往了北平。1929年,钱学森从师大附中毕业,考取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据堂兄厉声树相告,钱均夫老伯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钱学森少年时若要看某部电影,先要和父亲提出,由钱老伯先到城站电影院去看一遍后再告诉他是否可去看。由此可以看出钱老伯在子女培养上的慎重和细心。钱均夫一贯主张要儿子多读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并在钱学森赴美留学前为他准备了不少此类典籍,同时提醒他在国外攻读专业之余,不忘阅读这些典籍。
2005年3月,钱老在北京301医院曾深情地谈到:“我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
读罢至此,相信诸位对于发生在1934年南京市颐和路20号小洋房内的那一幕难以忘怀的情景,那些曾经名噪一时却又随着岁月渐渐远去的人,那些曾经彪炳于世却又被历史缓缓尘封的事,已经了然于胸,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钱学森早年在音乐艺术方面过人修养的获得与其自幼受到的家庭熏陶和身为教育家的父亲的悉心培养是密不可分的,而恰恰是这份修养对这位科学巨匠日后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让我们重温钱学森老先生的这段话,以缅怀故人,相信亦可启迪后世:“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使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
这就是这篇散文的结尾了。
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关于钱学森和他的音乐情缘。事实上,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正是一名艺术家。她是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正是两人在音乐上共同的热爱和欣赏,促成了两人结为伉俪的佳话。因此也有很多人认为钱学森是因为夫人,他才爱上音乐的。其实不然,他一直是音乐发烧友:他会多种乐器,在交大念书时在交响乐队吹小号;在学校拿到第一笔奖学金,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跑去南京路买唱片;后来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时,正是波士顿交响乐团声名大噪的时候,只要是他们的音乐会钱学森一定要去听,还用他的二手车拉好几个同学一道去听„„
同学们,今天的特别节目到这里,就临近尾声了。作为交大的学子,也许我们可以更走
近一点这位伟大的学者。我们听着他的故事,在以他命名的图书馆里学习,还可以自豪地称自己为他的师弟师妹。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大家对他的了解能更多一些,就像走近一位学长那样,亲切而又自然。
4.学习钱学森 篇四
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使学习钱学森精神具体化。“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这就是钱学森的科学态度。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所以,大家都应该立足本职,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学习其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其不怕失败打击的科学态度,学习他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科研精神,要结合自己岗位,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明显有效举措,强化自查督促力度,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不畏艰难,忠诚爱国,使学习钱学森精神群众化。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10年后,他成为当时一流的火箭专家。当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时,美国海军部次长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四周多么恐怖,但是他通过国家的帮助依然回来了。“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等等这些话,发自内心,让人震撼,强烈彰显一颗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他忠于祖国,忠于事业,忠于人民,他忠贞不渝的爱国情结,视死如归的赤诚心境,值得国民每一个人学习,要认真学习其爱国精神,凝聚建设国家的强大合力,加快现代化国家建设步伐。
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使学习钱学森精神经常化。钱学森经典的说“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因此工作中,大家要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改革不适应、不符合、不相配套的旧经验、旧制度、老做法,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时时刻刻将钱学森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融入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去,切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分析新现象,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全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恪尽职守,坚持原则,使学习钱学森精神制度化。“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这是钱学森的真实写照,他也从不为孩子搞特殊,一生几乎没有私产,清廉无私,哪怕自己应得的稿费、奖金等,也系数捐献了出去。在他的心中,已经没有了自己,惟有报效国家、报效人民。1991年,在他退出一线工作后,钱学森给自己定下许多“原则”,比如不题词、不为别人的书写序,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不出席任何应景活动,不出国,不到外地开会,不上名人录等等。其清正廉洁,坚持原则的具体要求,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大家要将学习其原则作为一项制度,深入学习其对钱的正确看待,学习其谦虚的胸怀,学习其严于律己、加强自身建设的行为,真正在工作中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努力争做一名优秀党员干部。
学习钱学森的三种精神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文海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了,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继承发扬。笔者以为,钱学森身上集中体现了三种精神。
其一是爱国精神。钱学森留学美国,在国外事业有成,生活优裕,但他却心系一穷二白的祖**亲,毅然选择回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祖国,这是爱国精神的体现。其二是创新精神。钱学森提出过许多富于创新的、超前的见解,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和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钱学森使得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体现了他的科学创新精神。
其三是奉献精神。钱学森为国所作的贡献无法用金钱衡量,但他从来没有向国家索取什么,也没有要求国家给予特殊待遇,甚至把获得“霍英东杰出奖”的奖金捐给中国科协沙草产业基金会,体现了奉献精神。
今天,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爱国之士,参与到国家科技发展中来。然而,某些人口里讲爱国,但不讲奉献;某些人国外留学,学有所成,但不讲“知识报国”;某些科技工作者,不把精力用在科学研究上,却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禄。
因此,笔者认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团组织、教育部门要组织开展学习钱学森的先进事迹,用钱学森的精神教育年轻一代、鼓舞年轻一代,用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为民族振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钱学森同志心得体会
2009-11-09 19:38
作为东方之子的钱学森现于2009年10月31日逝世,他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在1991年被授予国家 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当我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那一刻,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千年飞天梦想,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这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钱学森。
在20世纪中叶,钱学森在美国科学领域已取得杰出成就,蜚声世界。50年前,他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以赤子之心为我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然而,钱学森对名利看得很淡,至今还住在已住了40年的老楼里,并把大量奖金捐赠给了科研事业及贫困地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钱学森同志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不仅始终坚信党的事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而且十分注意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紧紧跟上党的前进步伐,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从1958年创刊号,到后来改名为《求是》杂志,他每期必读,直至今天94岁高龄。他一生订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党刊党报,阅读党报之认真,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亲手将报章杂志上的有用文章、新闻和消息剪下来,粘贴整齐,注明日期,分类装袋归档。仅仅是剪报材料就有629袋,计有24500多份,在钱老家里整整挤满5个大书柜。学习报刊尚且如此认真,学习中央文件、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等等就更不用说了。
钱老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前进到老的坚韧不拔毅力,使他的思想不断升华,境界不断提高,从早年的一位爱国者,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并进而成为一名优秀党员,科技界的楷模。
钱学森同志已经94岁高龄了,今年又正值他回到祖国50周年。他在国外立志学有成就,报效祖国,使祖国再不受列强的欺凌,使人民能过幸福安康的生活。他在成为世界知名学者以后,历尽千辛回来了。50年来,他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他像春蚕一样为人民吐尽了蚕丝。他所得到的是一个强大的祖国和繁荣的社会主义大厦。而他,仍住在4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不断地学习,紧紧地跟上党的前进步伐,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伟大的创造来自科学的方法。年轻时代,钱学森曾认真阅读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他多次跟学生讲,我在科学上取得一些成果,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收获。他特别钦佩A·爱因斯坦、R·奥本海默等科学家,因为“他们不仅献身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而且他们的思想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作为一名技术工程出身的科学家,钱学森始终注意从实践出发,总结、提炼、检验理论设想,是一名善于将工程实际与理论创新融会贯通的科学大师;作为一名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钱学森始终以科学的精神对待真理,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锻造严谨、朴实,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品格。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就党员积极分子来讲,我们将通过认真的学习和深刻的自我剖析,以及同志之间的相互提醒和相互帮助,达到提高认识、改进作风、振奋精神、促进工作的目的。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形式是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激励,进而设立更加高远的奋斗目标。
钱老的名字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而且在美国,尤其是美国军界,也可以说是声名显赫。钱老在1955年回国时,当时的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钱学森回国,不是去种苹果树的!”
1980年5月18日,我国洲际导弹发射成功后,美国合众社播发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的专稿。文中写道:“主持研制中国洲际导弹的智囊人物是这样一个人:在许多年以前,他曾经是美国陆军上校,美国政府由于害怕他回归中国,把他扣留了5年之久。他的名字叫钱学森,今年69岁。在这个名字的背后,有着一段任何科学幻想小说或侦探小说的作者都无法想象出来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50年代的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在哪里,他都值5个师!”
金布尔对钱学森的评价,已经被1955年钱学森离开美国回到中国以后所发生的事实所证明。
由于钱学森对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杰出贡献,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
贡献科学家”称号(他是唯一获此称号的中国科学家),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1年8月,江泽民同志在一篇重要文章上批示“我们应当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学习!”
学习钱老,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由于个人学识所限,我今天只能从几个方面谈一谈个人学习的体会,供同志们参考。
一、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提到钱老的名字,大家一般只会联想到“著名科学家”这几个字。而实际上,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钱学森大概是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多,并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最自觉的一位自然科学家。钱学森以他渊博的学识和一个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眼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深刻的领会和理解。
这里,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钱老在《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一文中的一段论述:“再有一点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问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位置。在恩格斯的时代为了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必须吸取人类的全部实践,包括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经验,精练概括;这当然要涉及到自然界的辩证关系和社会的辩证关系。这就造成一种习惯,好像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但到了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确立了,我们应该把它的总论明确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要指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要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这种交流要通过两道桥梁:一道桥梁是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科学的;一道桥梁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辨证法),是对社会科学的。……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不应平列,后两者要在辩证唯物主义下面一点,而且它们又各有自己联系的一类科学技术。”
1987年春天,钱老作为中国科协主席率团出访欧洲。在德国,他以《正确对待祖国历史文化传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题,向使馆人员和留德学生发表谈话。钱老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死的东西,必须用它来指导工作。因为这是证明了的人类最高智慧,你不用它,太傻瓜了!这些话,我跟国内许多青年同志都讲过,我看青年同志不怎么接受。他们大概在想:„那些发达的西方国家的科技人员并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工作,也搞得不错嘛!‟但是,我也有一句话:„假设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工作,那就如虎添翼比他还厉害。‟”
在英国,钱学森以《建国百年之际,中国必然强盛》为题给中国留英学生作了一次内容生动的报告。在回顾了300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以后,钱老坚定而又满怀信心地说:“中国300多年的历史证明,不可能有其他的道路。只有一条道路——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到了建国100周年(2049年)的时候,国家人均产值定能接近当前的世界先进水平。”1988年秋季的一天。钱老在一所重点大学听一位哲学教授讲授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讨论过程中,他表述了这样的观点:“恩格斯概括了100年前的自然科学成果,恩格斯所讲的东西,在那个时代是对的,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就要进入21世纪了,我们不能光限于现在看到的这本《自然辩证法》。我们要根据现代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巨大成果,努力编写21世纪的《自然辩证法》!”“历史变化了,认识前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发展。”
通过以上介绍,我想同志们也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钱老既是一位卓越的科技帅才,也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二、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具有对党、对人民无限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必须坚持学习、勤奋思考,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唯如此,才能经受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才会有勇气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
钱学森被称为科学的伟人,时代的伟人。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在科学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在“两弹一星”发展上的功绩。更可贵的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为了祖国自强不息,耿耿忠心。这部作品展示了钱学森在多种时态下的爱国情怀。他在异国他乡苦苦求索是为了报效祖国。当他学有所成,身处异国而羁縻难归时,他是何等大义凛然。他在美国法庭上以黄钟大吕般的声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根在中国。”尽管美国给了他许多优惠的条件,35岁时就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但钱学森不留恋美国。钱学森后来谈到,他在美国没有买一个美元的保险,因为他根本不想在美国呆一辈子。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以满腔的热情准备回来报效祖国,在受到美国政府阻拦时,他以“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同美国当局抗争。这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也是钱学森高尚人格的体现。作品对这一部分的描写很充分有力而感人至深。
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的人格魅力还在于他能以高尚的情操,来对待祖国人民给他的荣誉和期望。钱学森回到祖国后,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信任,委以重任。钱学森不居功自傲,而是以“普通一兵”的姿态来严格要求自己。他身居“中将”的高位,却同广大指战员一起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风餐露宿爬冰卧雪。有时几个月不能回家,不能同自己的爱妻互通音讯,他也毫无怨言,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他贡献越大,就越显得虚心,处处谦虚谨慎。80年代末期,他的一位朋友送他一帧《咏竹》的条幅:“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这是对钱老一生的生动写照,而他自己却把它作为“座右铭”来严格要求自己。他得到过国际国内的许多大奖,但他从不把它看成是个人的成功,而是归功于集体,归功于“中国人”这个伟大的钱学森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科学家的人生楷模,也正是钱老高尚人格的感人力量的体现。作品对钱老这些高尚的品格,描写得感人至深,掷地有声。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这是钱学森的科学品格,也是他的人格风范。年轻时的他不迷信权威,曾经与老师争论得面红耳赤;当他成为权威时,面对年轻大学生提出的正确意见,他也坦然接受,立即在讲义上作出修改。他经常对人说,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80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
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钱学森写道:“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而且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
5.《钱学森》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前准备收集钱学森的生平事迹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目的: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理清课文段落,了解课文大意。
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钱学森
新中国刚建立,在国外的一批爱国科学家纷纷归来,参加祖国建设。其中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钱学森。让我们亲切地呼喊他的名字
问:你为什么这样喊?
请学生介绍钱学森。
二、初读课文,理清段落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说说段意。
2、请学生将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根据段意分段。
三、学习字词,朗读质疑
1、检查生字读音,理解词语。
2、自由选择读文。
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解决。
4、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目的: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情感,复述课文有关段落。
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给我们主要讲了钱学森一个什么故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试用“()的钱学森”填空。
二、讨论学习方法
1、读书——找出根据
2、交流——说出理由
3、讨论——补充见解
欢迎利用教材以外的资料交流。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上面问题
四、组织集体交流
1、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钱学森?为什么?
2、在这些优秀品质中,他最可贵的是什么?(思念祖国、报效祖国)
3、你是通过哪些描写看出来的?把最能反映他思想的句子划出来。(语言)
4、试一试,怎样读好这几句话?
五、训练朗读
1、交流朗读体会,比较读,评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你能讲这只故事吗?以第三段为例,复述课文。
七、学习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完成课后填空。
板书
回程
思念 思念祖国
钱学森
渴望
(中国导弹之父)归国 报效祖国
贡献
《长江之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的情感主线,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内涵,培养预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反复吟诵。
2、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1、《长江之歌》的音乐磁带。
2、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3、课文录音及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极目远眺,令人神清气爽,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激情和豪迈。《长江之歌》将把你带到大江边,让你感受到她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出示“歌“的解释:A、唱歌。B、用唱歌、朗诵等形式来颂扬。(选择后解释题目的意思)
(3)介绍并听歌曲: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好,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范读课文
1、听完后学生评议,明确标准:(1)正确、流利、有感情。(2)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
三、初读课文
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哺bǔ 涤dí 埃āi 灌ɡuàn 溉ɡài
(2)词语:灌溉哺育尘埃荡涤气概春潮
(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
(4)课文,指名读并评议。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赞美、依恋)
2、、讨论交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指导朗读中心句。
4、质疑:
(1)如果诗歌仅有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如何?
(2)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来赞颂长江,那么诗人谈了长江的哪些内容呢?请大家回去后翻阅有关长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五、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1、乳:左右基本等宽。灌、溉:写得要紧凑。
2、学生练字,老师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查阅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写本课词语。
2、判断:
(1)“涤”就是洗。()
(2)乳“的部首是“”()
(3)“尘埃”的拼音是“chénɡ āi”()
(4)“哺”的声母是“L”()
3、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名朗读。
(3)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思考:①“你”指谁?为什么用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显得亲切)
②发源地、入海口分别是哪儿?(发源于唐古拉山,入海口是东海)
③哪些词语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
(4)指导朗读:你觉得该如何把这段读好?(指名学生练习后范读)
(5)小结:长江如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3、细读第二段
(1)听第二段的录音,你会围绕中心句提问吗?(在这一段中,哪些词句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2)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长江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今天,长江依然以它博大的胸怀与祖国一齐走向未来。
三、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
2、播放《长江之歌》,学生学唱。
3、你觉得生活中的谁像长江?(共产党员、老百姓等)
四、了解诗的特点:
1、压韵、整齐、精练。
2、古诗与现代诗的异同。
五、课堂作业:
阅读训练《长江之歌》课内部分。练习背诵课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和阅读训练。
★板书:
1、长江之歌、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
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6.钱学森语录 篇六
2、“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个人仅仅是苍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咱们的国家。”
3、“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4、“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已经很高了,不好把荣誉都堆到一个人的头上,务必将这一荣誉授给别人。”DD钱学森
5、中国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6、高等学校的领悟,是打基础的时期,就应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7、“咱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8、“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领悟,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正因我是中国人。”
9、不好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10、“我认为这天科学技术不仅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1、“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12、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13、“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咱们的国家。”
14、钱学森说:不好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15、“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16、“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
17、“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1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19、我认为这天科学技术不仅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0、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21、“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领悟,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正因我是中国人。”DD钱学森
22、“我认为这天的科学技术不仅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
23、“我很高兴能回到自我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今后我将竭尽发奋,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我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愉悦生活。”
24、“正因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25、正确的结果,是从超多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超多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26、“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已经很高了,不好把荣誉都堆到一个人的头上,务必将这一荣誉授给别人。”DD钱学森
27、“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正因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DD钱学森
28、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29、“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党,是国家!”
30、“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领悟,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正因我是中国人。”DD钱学森
7.钱学森名言 篇七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3、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4、No 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
5、Know ledge was boundless(学无止境)。
6、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7、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8、中国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9、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10、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
11、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12、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13、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14、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15、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16、我近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17、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个人仅仅是苍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18、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神殿门,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19、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0、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21、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22、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23、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24、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25、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8.观看《钱学森》有感 篇八
高级班学员:李露
对于电影,我们并不陌生,从美国好莱坞大片《阿凡达》等,到中国的贺岁大片如《建国大业》之类,花巨资倾情打造,给观众无尽的视觉盛宴及心灵冲击。然而,在市场化运作下票房成为了剧组打造精采电影的唯一追求,从而更多的是为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其内在的精髓却捉襟见肘。没有精神的肉体恰如行尸走肉,毫无生气。在美国,种种现象源于其历史文化的有限性,中国却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要展现历史的韵味其实是不难的,让电影镜头带着我们重温历史是不难的。对于以上现象,我们呼吁电影回归其本色,而不是以一味的商业目的来促进电影发展。这几年,国内的电影内在价值导向有所改观,如上周“青马班”观看的大片就对我们有着深深的启发。星期二晚上,第四期“青马”班组织了第一次活动,那就是在保利电影院观看最新大片《钱学森》,让我们了解到了历史伟人的足迹,领会到了伟人的崇高的理想觉悟,让人震撼不已。钱学森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在初高中历史课本中曾多少了解了他的功勋,“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等荣誉称号让我们知道他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然而,我们通过历史教材只能看到他辉煌的一面,而没能看到他成长成才中报国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的窘迫状态。《钱学森》这部电影里,让我更多看到了伟人背后的艰辛历程。作为清华大学的第二届公费留学生,到美国继续深造,愿来日为自己的祖国共献自己的一份力。然而,大家都知道,当时中国人在列强眼里只是“东亚病夫”,是世
界上最低劣的人种,无论在哪里都不会被人看不起并百般刁难。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是所有当代或现代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当时,钱学森心酸无奈之余,唯有以学术学业当自强,不断刻苦专研,推陈出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拓展出了一片新天地。电影里面最能证明钱学森学术造诣的画面莫过于其导师冯—卡门教授说的一段话:“钱现在已经不是我的学生了,你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是同事同行,在将来的某一天钱的学术造诣肯定会超过我”。钱学森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东亚病夫”,中华民族不比其他民族差劲,他就代表着民族的脊梁。
在这部电影里,钱学森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我感动。在他执意要回中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时,他的美国朋友曾劝说他,在这里有一段经典的台词。他的朋友说:“你的才华和学识只能在美国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够施展开来,回到你们那个农业社会里,我难以想象你能做什么。”然而,钱学森的回答是:只要让我能回到祖国,让我做什么都可以,即使是种苹果。这段台词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让人记忆尤深。在当时大半个世界都处于动荡之中,唯独只有美国在民主和平的环境中,并且有着强大的科技实力,对于钱学森这样专研高端科技(航空航天技术)的世界级科学家才能有一展抱负的条件。然而,他却选择了百废待新、缺乏工业基础的祖国,在千辛万苦的环境下进行导弹及火箭研制工作;在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国难情况下坚持努力工作,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应该反思,尤其是生在21世纪中国的青年学生,我们先辈的历程难道不
能警醒那些堕落、丧失社会责任感、自私自利的青年学生。梁启超先生曾记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21世纪时中国腾飞,东方闪烁的世纪,我们中国青年应该牢记时代使命,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扬钱老的为国家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领悟和践行钱老“我要用我的知识改变中国的命运”这句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9.观《钱学森》感想 篇九
中国,这个响亮而伟大的名字伴随着新世纪的步伐,走进了我这小小的世界。每当我看到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就会为这伟大的祖国而乔傲,为党与国家领导而自豪。自己拥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可谁又知道,在中国每一块土地上洒了多少的鲜血?多少人的汗水与付出才染红了这飘扬在蓝天的五星红旗?中国又是怎样没被击垮的呢?
钱学森,这个伟大的名字就是建设祖国的主梁呀!是他,被美国软禁,虽有高楼大厦,金山银山,无比轻松的工作,而他只有一个信念回国,发扬中国!如果他爱财会想国吗?会发扬国家吗?你可能认为他笨他傻,可是错了,他坚定,他是中国人,中国强了,他才能强,他接受的,不只是造导弹的任务,还接受了中国十几亿人的使命。他坚定不摇,当周恩来总理问他能不能造出导弹时,他坚定地说:“能,外国人能造出,我们也能,我们中国人脑子不比他们少!”这几句话不仅给国家一个交代还给人民一个答复。他背负了千斤重的他压力,当第一试验成功时,大家高兴欢呼时,而他又想着确认导弹,要更熟练的作出中国人的导弹。让他载着华夏五千儿女的梦想,飞上天。
而在他眼里只有一心报国,一心孝国,怎样完成原子弹,因为国家必须要有这把锋利的宝剑,没有这把锋利的宝剑,中国永远都要被人踩在脚底。他——钱学森,出国留学,只
为这一颗原子弹,被冤枉了多少回,只为这中国,而奋斗,他不为自己,只为国家兴亡。当他临死前,自己还想教育中国知识。我是不是应该做一个像他一样,只为中国,不为个人的人呢?
只有中国强了,小家才能强,感谢中国。为人民服务,才是为自己,中国就是我的母亲。钱学森为中国牺牲了一生,为人民服务了一生,而没为自己服务。没为自己个人利益,他是一个爱国爱人民的人。
我,想想中国这今天,不觉赞叹。为这鲜艳的国旗。做一个爱国,爱人民,发扬中国的人。
10.钱学森精神 篇十
郑州四中 高一(四)班 孟新朋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并获得至今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科技界和全社会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是钱学森科学人生的真实写照与集中体现,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人生追求的理想参照和规范坐标。他就是‚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新中国的火箭研究工作在火箭专家钱学森的带领下,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在1970年4月2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并多次成功发送东方红1号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一步。1975年的长征2号成功发射,并且在10年间连续12次成功发射。到84年长征3号成功发射了试验通讯卫星,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五个能自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中国的火箭研究工作,从一片空白,大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并且在国际商业发射业务取得了辉煌成就,在世界科技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从古老的梦想飞天到2003年10月15日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2005年10月12日上午九时整,神舟六号顺利发射;2008年9月25日晚9点10分,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发射升空,将在太空与天宫一号对接;飞船上有两个模拟假人,能够实时检测舱内环境是否适合航天员生存;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成功发射;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及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成功发射;2016年10月17日早晨7时30分28秒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胜利升空的意义深远,不仅对于中国,甚至对于整个人类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此次空间实验室任务中,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比以前增加了50公里,神舟十一号任务将首次考核验证空间站阶段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还将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通过验证航天员驻留能力,为航天员空间站阶段长期在轨考核奠定基础。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中国航天将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更大的贡献。航天科技和航天工业的发展使人类得以脱离地球逍遥漫步于茫茫宇宙空间,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对各个国家现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均具有巨大价值。所有的航天功绩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看着日益强盛的中国,真想高呼一声‚中国!我为你自豪!‛。
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钱老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正是因为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就连病榻上的钱学森还坦诚建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在北大讲话时还曾说过: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这是很大的问题。这就是钱老的精神,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呀!钱学森就是到了最后还在为国着想,一生为国鞠躬尽瘁。2009年10月31号钱老永远离开了,在缅怀他的同时,他提出的这个‚很大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与攻克。
当前,全社会正在掀起一股学习和践行中国梦的热潮,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大力弘扬钱学森精神,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奉献祖国是科技工作者崇高的道德规范;创新是科学的生命和灵魂,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钱学森人生历程不同凡响,科学成就举世瞩目,学术思想博大精深,精神风范卓尔不群呀!钱学森是国之魂宝,他的一生波澜壮阔。虽然钱老的躯体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的灵魂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钱学森的爱国、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流传。
【钱学森演讲稿】推荐阅读:
钱学森语录08-15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08-16
钱学森大学的故事09-05
钱学森阅读题答案10-25
观钱学森电影有感11-09
观后感钱学森集团06-26
钱学森(第二课时)课堂实录07-12
读钱学森传的启示11-01
钱学森观后感心得体会10-14
关于观看钱学森电影的心得体会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