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

2024-09-11

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共9篇)

1.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 篇一

浅谈农村发展与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污染不但使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 会的经济发展,以前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农村的环境没有被污染,但是从现在的实 际情况来看,农村环境正在不断被恶化,并且影响到生活在农村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避免农村环境保护处于真空状态,是农村与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迫切性近些年来,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有毒大米等一系列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一浪接一浪的爆发,城乡居民健康程度下降,医院每年出生的残疾孩子数量不断上涨,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许多地方只注重 经济建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甚至不惜牺牲生 态环境谋求经济发展,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迫在眉捷。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及现状

(一)城市垃圾和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加速了农村环境恶化 随着城市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绝大多少城市将生活垃圾和污染企业转移到环境保护薄弱的郊区或农村。同时,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一些乡镇企业 如小化工厂、电镀厂、造纸厂、钢管厂等废水、废气、废渣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简单处理后排放,严重地污染了农村周围的土壤、大气和水体。即使出现被环保部门查处的企业,当地政府往往处于发展经济的考虑依然没有对其进行停产 停业等治理,交点罚款则继续开业生产,造成农村水体和大气污染不断增加,环 境质量不断下降。据资料显示我国乡镇企业废水 COD 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 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 50%以上。

(二)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为增加经济效益,在观念上越来越倚重农药和化 肥,轻有机肥。我国农药品种较少,单一农药品种多年重复使用,导致农业害虫 和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降低了农药使用效果,使农药用量一再增加,形成恶性循 环。不仅污染了农作物,而且对农产品和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一些有机化学药品 会残留并积累在农产品中,致使人食用后在体内聚积并引发疾病。被有机化学药 品污染的水难以净化,威胁人类饮用水的安全。而大量使用化肥不仅改变了土壤 中微生物结构,还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被农作 物吸收并沉淀,危害人体健康; 化肥中的废氮流失到农田之外,至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水体缺氧,水中鱼虾死亡。近年来我国不少 江河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部分地区的营养化十分严重。化肥及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还直接污染着地下水源,使地下水的总矿化度、总硬度、硝酸 盐、亚硝酸盐、氯化物、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逐渐升高。

(三)畜禽养殖污染 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农民放养家禽、猪、羊、牛牲畜任意在村 中排泄粪尿,生物残体固体废物乱堆、乱放,雨水冲刷进人水体,生残体腐烂发 酵,有害藻类草生,使小池塘营养化,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农村生猪屠 宰的废物废水直接排人下水道、水渠、河流,悬浮物和含氮有机物分解使水质变 黑、变臭,致使蚊蝇擎生,危害人们健康,水中 BDD,COD 严重超标,水体营养 化,危害水生生物。

(四)农膜污染 目前农膜覆盖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农膜覆盖栽培已成为我国农 业生产中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局部使用量大、部分使用方法不 当等原因,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农膜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方面是薄膜残片在空中漂浮,使大气中固体残留物增加,致使农村的白色垃 圾污染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农膜焚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但污染大气环境,而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

(五)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玻璃、废旧电池、快餐盒等不可降解 物正大举“人侵”农村,污染农村环境。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是生活垃圾 的“飞速壮大”。而目前在农村,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这些垃 圾不能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只能随意找个空地如公路旁、江河边、沟壑里等倾 倒,任其在自然条件下分化和分解,这些垃圾长期露天堆放产生了大量的氨、硫 化物等有害气体,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而且在堆放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 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据测算.全国农 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 2.8 亿吨,生活污水约 90 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为 2.6 亿吨,其中绝大多数没有处理而随惫倾倒、随意排放。未收集和未处理的垃圾还 会攀生传播疾病的害虫,如苍绳、蚊子、蜂螂及老鼠等。对农村垃圾的处理,我 国大多数地区还没有提上日程,处于人管理的状态。“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已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我国现今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 理几乎是一片空白。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几乎踪影全无,农民 自身的环保意识弱。因此要改变并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从城乡统筹发展 的大背景、大框架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同时要提高认识,加强治理,强化监管。

(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各级政府部门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一是通 过全方位、大力度,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宣传,使农民意识到各类污染的危害,认识到污染直接与自身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紧密相连,使其不断提高环保意 识,避免只顾追求经济效益,以“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方式发展经济,忽视 了农村的环境保护。二是对重点农户进行有组织的环境教育,开展星级文明户,科技示范户、绿色食品生产的各种专业户和种粮大户为基础开展生态文明农户建 设活动,引导农民在系统学习环保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生态农业技术,从事绿色 食品开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以污染防治和预防为主要内容,组织乡镇企 业法人学习污染防治基本知识,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整改,查找污染源,提出减 污治污措施。

(二)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推进新能源的应用 沼气的建设,是解决农村能源短缺,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重 要措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一体的措施。沼气的建设是解决人蓄粪便污染和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能有效 地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这样,既可解决垃圾、粪便问题,提高环境质量,产生的 沼气又可供当地居民使用(如:做饭、烧水、供电等)。沼渣、沼液还可以施放 到农田耕地里,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增强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而且可以减少 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化肥对土壤和水的污染,达到农业生产无公害化的目标。一 座 8-10 立方米的沼气池,可年产沼气 385 立方米,可解决 3-5 口之家 80%的生 活燃料,可替代燃烧薪柴 1.5 吨左右,相当于 0.23 公顷林地的年蓄积量,帮助农民直接增收 800 元。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居民建设沼气池,使用沼气,并给 予用户适当的经济补贴,加快推广“一池三改”的户用沼气工程模式。使用沼气 不仅能为农民提供清洁燃料,节约生活中的经济支出,又可以使农民免受做饭时 的烟熏之苦,避免空气污染,且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促使生态良性 循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适当地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对于生活中的污水,可以通过一定的净化措施回收利用,如灌溉庄稼,尽 量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固体废弃物,首先要进行分类回收,然后将回收 的垃圾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处理。这只是一个措施,但治标不治本,因此,还应 控制农村人口数量,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加强宣传教育,提 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逐步减少化 肥的使用量。

(四)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保护农村环境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完全禁止使用农药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保护农 村生态环境,农民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同时,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运行。要做 到合理使用农药,农民首先要熟悉各类农药的性能,了解农作物的病情,根据农 作物的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如何使用农药的 问题上,乡村里的农技站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第一、农技站的相关技术人员应 当及时去田间调查,针对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病情给予诊断,帮助农民朋友购买 适用对口的农药,选择无公害、低残留农药,不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农 药。第二、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配药,不能只重视疗效和结果,而置人类赖以生 存的生态环境不顾,应当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做到。同时,农民自身也要注意正确使用和存放农药,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 采取对策,把农村环境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不走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 路,要统筹考虑各种利益关系,建立综合决策机制,把环境保护纳入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实现农村的可持续 发展。

2.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 篇二

随着近200个公约缔约方完成《巴黎协定》的签署, 环境保护和减排问题正成为全球的共识 (张文松, 2016;张永香, 2015) 。国外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有Jayadevappa、Sumedha (1995) 、Attanasio (2012) 等学者, 其中多数西方经济学家从宏观经济增长视角研究碳排放问题, 如Nwaobi (2002) , 部分经济学家则从排放税对微观企业生产影响的视角研究环境污染问题, 还有少数西方经济学家从金融市场排放权交易视角研究环境问题 (Gronwald, 2011) 。国内学者有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角度研究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 如仇方道、顾云海 (2007) 等;亦有部分学者模仿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增速与碳排放问题 (黄晓勇, 2015) ;还有一些学者从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视角研究环境经济问题, 如陆如泉、戚永颖 (2016) 等。本文拟从贸易发展的视角研究我国环境污染问题 (余北迪, 2015) 。

二、贸易发展与环境问题Granger分析

(一) 模型的建立。为验证我国在发展贸易过程中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引发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加剧的基本假设, 本文选择碳排放总量作为衡量环境污染指标的代理变量, 建立格兰杰模型如下:

模型 (1) 和 (2) 中EXPt表示我国在t期出口贸易总额 (统计单位为亿元) , ENEt表示我国在t期碳排放总量。α、β、λ和为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假定ε1t、ε2t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当α (ii=1, 2, …s, 其中s为滞后阶数) 在整体上显著不为零时, 那么我们判定出口贸易总额是碳排放总量的格兰杰原因;当λ (ii=1, 2, …s, 其中s为滞后阶数) 在选定的显著水平下不为零时, 那么我们判定碳排放总量是出口贸易总额的格兰杰原因。

数据来源:通过Eviews计算得到 (其中, △ENE、△EXP分别指ENE和EXP一阶差分)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1986-2015) 中的原始数据计算得到

数据来源:通过Eviews计算得到

(二) 数据的处理。我们选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 其中不同类别能源消费统一换算为万吨标准煤, 我国出口贸易总额采用单位亿元。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不同类别能源消费的碳排转换系数可知, 煤炭类能源的碳排转换系数为0.702, 天然气的碳排转换系数为0.389, 石油的碳排转换系数为0.478。在使用EVIEWS对1985~2014年历年出口贸易总额和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格兰杰检验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检验分析, 如果变量在水平的形式上不平稳, 那么我们必须对变量进行一阶差分使其平稳。平稳检验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知, ENEt在10%的水平下不平稳, EXPt在1%的水平下不平稳;△ENEt在10%的水平下平稳;△EXPt在1%的水平下平稳。由此我们对原始模型 (1) 和 (2) 进行差分后再进行分析如下:

我们对以上差分模型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同时在表2中给出本文所使用原始数据的统计特征。 (表2)

(三) Grange Test分析。根据上文数据处理和模型分析我们使用EVIEWS对1985~2014年历年出口贸易总额和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 得到滞后期数从1期到4期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根据表3的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 我们判定:当滞后期数为1期到4期, 在1%的显著水平拒绝△ENE不是△EXP的原因;当滞后期数为1期时, 在5%的显著水平拒绝△EXP不是△ENE的原因;当滞后期数为2期时, 在10%的显著水平拒绝△EXP不是△ENE的原因;当滞后期数为3期和4期时, 在10%的显著水平不拒绝△EXP不是△ENE的原因。因此, 根据1985~2014年碳排放总量与出口总额因果关系分析, 我们认为当滞后期数小于3期时, △ENE与△EXP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三、结语

在环境污染成本没有被严格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情形下, 出口厂商高能耗生产模式会直接导致总产出与能源消耗总量正相关, 从而导致出口贸易总额与碳排放总量正相关。根据本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当滞后期数小于3期时, 1985~2014年碳排放总量与出口总额存在统计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当滞后期数为3期和4期时, 碳排放总量与出口总额存在统计显著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文松.全球环境合作:气候变化的双层博弈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1.

[2]张永香.巴黎气候大会浅析[J].世界环境, 2015.6.

3.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 篇三

【关键词】网络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经济调控

网络经济的产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因为网络经济的产生,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动情况,并且也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等。网络经济正在通过全新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观等,对人们传统的经济观念进行冲击,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已经是不可逆的。所以如何在网络经济环境的影响之下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才是工作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1.有助于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网络经济可以对企业进行改造,为传统的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灌输新的动力源。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企业内部网络以及企业外联网,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网上服务,不仅促进了资金的流动以及信息流动,而且也促进企业通过网络技术来研发新产品,提升了产品的开发速度与销售速度。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并且企业可以和市场建立双向的交流平台,保证信息反馈的时效性,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企业创新

网络经济的发展可以推动企业内部方式的改革,通过建立内部信息网络的方式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从垂直矩形管理转变为水平的网络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对研究部门以及开发部门的投资,减少了中间不必要的管理层,保证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率运行,全方位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与网络化,提升管理效率。网络化进程的演变导致企业生产方式与制造方式都产生了一定的改变,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的方面越来越多,导致物资产品也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特性,并且生产过程需要通过计算机来监控。因为大部分企业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批量生产比较普遍,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这一趋势也导致市场透明度增强,纯价格上的竞争比较激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单一的批量生产对于抢占市场来说,不具备优势,所以只有通过多样化生产的方式来提升企业创造价值才是切实可行的。

3.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因为网络经济具有便捷性,且信息网络是无处不在的,这也为区域间的竞争提供了条件。网络经济的产生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的, 属于从有型生产要素中走出来的无形知识。落后的地区可以通过相同的网络技术保证该地区接受全球经济动态与发达地区同步。消息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直接缩小本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网络经济属于创造力导向的经济发展类型,对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小,所以信息产业资金投入量比较少,限制条件也较少。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不论的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可以在相同的起跑线上相互竞争,缩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契机。

二、网络环境下区域经济控制问题

1.网络经济提升了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之间的联系

网络经济和区域经济相互结合,提升了区域经济和外界经济的连接紧密度,将区域经济融合到全球性经济发展的框架里,提升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经济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渠道对企业进行连接,整合市场,发挥企业生产规模所带动的集体效益。在网络经济的指引下,企业拥有较为灵活的运行机制,不仅可以克服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的危机,同时也可以减少因为运行机制落后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保证区域经济可以在市场中快速发展。

2.通过网络经济来促进改革

网络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政府体制发生变革,并且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好保障工作。信息是生产力当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比较活跃的因素,并且近年来的网络经济在社会政治以及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凸显。网络经济的发展会带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发生变革,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速度,全面提升监管的力度,有效控制腐败情况的滋生,为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网络经济属于区域和市场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未来必将为我国区域发展提供动力,促进文化教育以及生产生活产生变化。

三、结束语

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发展产生冲击,同时也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在网络环境下,只有详细的区分区域经济的特点以及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才能找到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下立于不败之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本文主要对网络环境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及部分控制措施进行阐述,旨在提升经济发展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晓丹.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11:22-23.

[2]王伟红.网络环境下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人才信息整合研究——以浙江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0,12(11):111-113.

[3]胡军.网络环境下非线性随机系统的递推滤波及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05-07.

4.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问题 篇四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脆弱性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但是经济增长与环境脆弱性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滞后期数的影响,而且这两者对对方的影响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济增长对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滞性,是一种长期的、渐进的影响;而环境脆弱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时滞却较短,是一种短期的、非渐进的影响。

正文:

环境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发展经济既是人类持续生存和社会日益进步的前提,也是实现保护环境的物质保证。但经济发展不能脱离和超越环境的承载力,否则,就会发生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制约因素。因此,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也是一个能源需求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改革开放20年中国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日益显现。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经济增长需要能源供应支撑,能源消耗带来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反过来又造成经济损失,破坏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据世界银行按“人力资本”方法估算,1995年中国的大气和水污染损失高达240 亿美元,占当年GDP 的3.5%.最近世界银行发表了新的研究报告《增长的质量》估计,1997年发展中国家国内储蓄率为 25%,但是减去对自然资本过度开采之后,真实国内储蓄率只有14%,中国则由42% 下降为32%,减了10个百分点。报告呼吁各国关注增长的质量,其中环境质量被视为增长质量的重要方面。当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10% 以上降到目前的7%到8%,关注增长的质量便显得尤为重要。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环境质量和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是环境质量和增长路径不是唯一的,经济高增长、低增长和负增长都可以带来环境高破坏,但也存在环境低破坏和经济高增长的可行路径,中国和印度均被列为经济高增长、环境高污染的国家。这就提出中国的增长模式转变问题,即中国如何从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高增长转向低资本投入、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高增长。问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转变,促使国民经济服务化、信息化,传统产业资源利用集约化,单位GDP 能耗大幅度下降,能源结构清洁化,能源消费低增长甚至负增长。能源结构的转变对环境质量至关重要,并且直接促进增长模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和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恰是这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5.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 篇五

中国古代生产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思考

环境问题已打破了地域疆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环境问题已超越了自身的.领域而成为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史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教训,有助于我们对环境问题认识和理解,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作 者:周剑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江苏,姜堰,225500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2010“”(14)分类号:X45关键词:

6.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篇六

2009-10-21 10:51:08 《中国水利水电市场》2009年9字号:T|T水环境面临的问题

水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水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动力,城市的血液。水之宝贵,在于其储量有限,更在于其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可再生性。

自然界水汽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构成人类生存的水环境。自然界水汽循环使得水资源不断更新以供人类利用,这种更新是靠自然的力量进行的,这是水的自然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人类为生活和生产之需从天然水体中取水,用过的水再排回到天然水体中的人工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人类在享用自然之时,必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才能使水的自然循环运转顺畅而成为良性循环,使再生资源得以永续利用,服务于人类。如果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索取,且不保护,必然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这就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近年来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如气温升高、干燥、干旱、洪水等,就是人类对自然破坏的后果。人类必须正视和处理好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唯一的出路,也就是使水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构成危害”。

水环境问题的关键是水的社会循环问题,水的社会循环的实施主体是水工业。它是以城市及工业为对象,从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并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求的水量、水质作为生产目标的特殊工业[1];其核心部分是给水与排水。

1.1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

1.1.1水资源短缺

我国河川较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2×104亿m3,约相当于全球年径流量47×104亿m3的5.6%,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世界人均淡水量为1.08万m3/人.a,而中国仅为2392m3/人.a,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的第88位)相当于美国的1/5,加拿大的1/50,日本的3/4;即使在长江流域富庶的太湖地区,人均水资源也仅为800m3/人.a。目前,我国有333个城市缺水,108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m3,被列入世界13个贫水国的名单中[2]。

1.1.2水资源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在粗放型模式的操作下,我国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再生,缺乏对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有效控制,致使水资源被消耗和被污染。1984年~1995年这10年间,700余条近10万km长的河流中污染河段长度从占21.8%增加到46.5%。全国河流近1/2河长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2]。有的水源既不能灌溉,更不能用于生活饮用。一些河段严重污染使其难以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状况。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造成的水危机,不但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加剧,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由于供水不足,城市工业的年经济损失可达1200亿元;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相当于国家当年财政收入的6%。可见,水危机不但严重困扰着国计民生,而且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2违背“给水与排水统一体性”的运作

通俗讲,给水与排水就是人类向大自然“借用”和“归还”可再生资源——水,所以,给水与排水是不得以任何原因或任何形式偏废一方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性才符合可持续发展法则。

长期以来,我国给水排水存在两种传统观念[3]:给水与排水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事业;给水排水是城市基础设施或公共事业。具体表现为因资金短缺而偏废排水中的废水处理。偏废的形式有:不建污水处理厂、只按部分废水量建处理厂、污水厂降低负荷运行或停止运行或假运行、以罚款代替或减轻废水处理任务,等等。这种违背“给水与排水的统一体性”的运作,是“只借不还”的行为,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近年来,国家在污水处理方面加大了一些工程建设投入。但是,欠帐较多,大部分城市污水仍未经有效处理而直接排放。据1996年统计,我国有设市城市666个,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为352.8亿m3/a,城市污水处理量为83.3亿m3/a,污水处理率为23.6%。城市市政系统年收纳污水208.9亿m3,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153座,处理能力751.2万m3/d,加上分散设施的处理能力,每年处理污水23.8亿m3,市政污水处理率为11.4%[4]。上述污水处理率均未限定处理程度和处理深度。按照国家环保局最近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推算,能达到二级处理排放标准的城市污水处理率最高为5.5%[5]。

如某城市于九十年代初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其规模属大型处理厂,但仅为一级处理,即使能按设计能力运转,出水水质仍远远达不到国家环保局最新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还有可数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厂和企业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出水达标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水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时代发展的主题。水的社会循环的最终目标正是要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量水质及其载体功能的各种需求,避免和消除水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

2.1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以合理完善的管理使水资源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护 从给水与排水是两门互不相关事业的观念转变为是一个具有统一体性的整体的观念,从给水排水是一项国家投资、垄断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或公共事业的观念转变为是一门工业的观念,这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前提。

2.1.1经济体制的转变

给水排水是一项城市基础设施或公共事业的提法,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观点,违背了水具有商品属性的经济规律,是给水排水资金永远短缺,并导致水环境恶性循环的根源。与此相反,给水排水已发展成为一门工业——水工业的观点,以及水是一种产品,需制定“水价”的原则,完全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从而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实现水资源污染的有效控制,使水的社会循环良性运转。

2.1.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水污染是水资源的浪费,这种以大量资源浪费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之相反,“给水排水统一体性”的观念,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观点。既可消除偏废废水处理所导致的种种水污染根源,又为节约水资源提出了要求。

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机构应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基础上,以立法、执法和司法为依据,以水环境系统为主线,进行职能机构重组。这样,才能以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实现水资源的有效控制和保护,使水的社会循环得以永续良性运转。

2.2通过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和价格机制运作,将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全面推向市场

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水工业产业政策研究,需要相关的体制、资金、市场、价格、管理、技术标准等支撑,需要改革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投资机制,需要政府在财政预算和信贷市场方面给予扶持,需要建立水环境保护基金或建立水环境投资公司,需要走向市场。修订和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水资源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条例》,以及与《国际环境条例》接轨的若干行政法规等;建立健全监督保证机构,为水的社会循环永续利用提供必要的法律基础和保障。

按水的开发和利用属性,水的消费者应支付的价格应包括水资源费与保护费用、水的开发生产费用和排放净化费用。这样才能解决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才能限制水的浪费、才能建立良性循环的投资环境。

2.3城市污水治理企业化是防治水污染行之有效的根本性途径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已充分证明,污水治理企业化是行之有效的根本性途径。建立按市场机制运行的污水治理企业,以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及合理的水与废水价格体系和收费体系作为运作的资金保障。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建立废水征税法,对污废水治理不善或不治理的用户,收缴较高的税金,敦促其尽快建设或加强污废水治理工程。可设立“城市给水排水公司”或“水工业工程公司”,统一经营自来水系统与污水处理及再利用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维护等业务。

2.4重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 将水环境改善与市政建设有机结合污水处理规模和程度的具体确定应以总体水质目标、地方财政能力等为依据。工业废水,应在合理预处理去除难降解污染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要避免局部高度净化而总体仍严重污染的现象。政府应下决心在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使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发挥作用;对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内河的污水实施截留,送至污水处理厂;组织污水二级处理的工艺设计和实施,以满足新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这是根本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途径。城市内河的水质及河周边环境的改善不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促进生活居住区的环境建设,这比建几个市民广场更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更实实在在。

2.5学技术是解决“社会对水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水危机的矛盾”的先导近年来,我国在水环境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还与发达国家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引进了一大批先进技术和设备。但许多科技成果以单项技术为主,缺乏集中统一的综合性、群体性的技术研究,缺乏综合性的工程化技术和决策支持体系;一些科研成果虽具先进性,但产业化和商品化有难度;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开发研制更有待加强。目前,应着手开展如下工作。(1)对已有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新技术体系;(2)开发研制和完善各种测试技术和性能评价技术,为工程设施的优化和规范化管理创造条件;(3)调查环保产业现状,研究其发展对策。到本世纪末,世界环境设备的年产值预计可达1200亿美元,从而形成世界经济四大新市场之一。(4)应在有效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开发高技术和拳头产品,并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同时,建立相应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以推动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建设部科技司.中国2000年水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工业科技产业化.给水排水,1995,5

[2]黄仲杰.我国城市供水现状、问题与对策.给水排水,1998,2

[3]许保久.试论中国水工业.给水排水,1996,2

[4]张悦.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备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对策.给水排水,1998,1

7.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 篇七

长春市处于东北地区中部, 大部分地区为平原黑土带, 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具有发展农业的天然优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5.8%, 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 (净月潭森林)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长春市建设生态市区的重要基础条件和主要依据。目前, 长春市已经初步构成了生态环保经济形式的新格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日益受到环境状况制约的今天, 长春市作为一个古老的工业城市一直以汽车闻名, 汽车制造业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目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与社会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存在着不协调。以经济的高速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但当国家正在解决环境问题的时候, 区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等诸多领域各种环境问题逐步突出, 并且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2 调查对象与手段

1) 调查时间:2015年2月。

调查地点:长春市主要城区。

2)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与采访调查。

调查对象:所在区的居民, 共采访50人。

3) 调查内容:

1) 请问您居住的位置环境卫生怎么样?

2) 请问您认为您居住的地方一年四季空气最不好的时候大概是什么季节?

3) 请问您平时注意环境保护吗?

4) 请问您吸烟吗?那么您抽完烟之后会随地乱扔吗?

5) 请问您平时出门通常选择的交通方式是什么?

6) 请问您经常看到随地乱扔垃圾的情景吗?

7) 请问您感受到雾霾的威胁性了吗?

8) 请问您家附近街边烧烤多吗?附近有没有大型工厂?您觉得带给您的生活环境最有威胁的是什么?

9) 请问您对长春市的环境现状和绿化程度满意吗?

10) 请问您认为环境质量问题与经济发展有没有关联?

3 调查结果与成因分析

对于第一个问题, 约80%的人比较满意;20%的人不满意。

对于第二个问题, 所有的被调查者都一致认为冬季的时候空气质量不好。

对于第三个问题, 约有50%的人注意环保;有30%的人表示不是很注意环保;20%的人表示随地乱扔。

对于第四个问题, 70%的人表示不吸烟;20%的人扔到地上;6%的人扔到垃圾桶里;4%的人表示有随地乱扔并且不会熄灭烟火。

对于第五个问题, 80%的人都会选择开车或打车出行, 觉得方便;20%的人会选择坐公交车出行或者走路出行。

对于第六个问题, 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经常看到随地乱扔垃圾的人。

对于第七个问题, 所有人都认为雾霾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对于第八个问题, 基本上所有人表示家附近有烧烤的店;20%的人家周围有大型的工厂。

对于第九个问题, 80%的人比较满意;20%的人不太满意。

对于第十个问题, 所有被调查者一致认为环境的质量问题与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关联。

4 目前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空气污染严重

长春市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大量燃烧煤供暖所造成的。长春作为取暖城市, 每年都会在取暖的季节大量燃煤, 以保证供暖, 但同时也造成了PM2.5的不断爆表, 雾霾问题也开始登陆长春, 尤其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需要供暖的面积越来越大, 这也是造成城市污染的主要原因。

4.2 废弃物、垃圾、噪声污染严重

交通噪声占据主导地位。例如:重庆路、桂林路、车站附近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区域噪音污染基本已经达到了中度污染的水平。

4.3 重工业企业的增加

长春各种生产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和工厂基本上随处可见。近年来, 汽车消费更是呈现出不断增加, 甚至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汽车的大量增加,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所带来的污染程度也在日益明显和加重, 为此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整治这一问题。例如:在车流量比较大或者一些主要街道进行限号行驶的措施。

4.4 地下水、废水、污水的排放

近几年, 长春市已经在工业污染、废水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居民生活用水的污水排放量却大幅上涨, 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还远远达不到环保的标准, 面临着过度开采和利用地下水, 以及污水处理不当等严重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工厂、浴池等公共场所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废水、污水处理不当现象。

4.5 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长期靠粗放式的经营理念来扩大经济规模效益, 最终导致对各种资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 破坏了生态平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布局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长春市的产业结构一直以重工业为主, 其环境特征是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污染产生量和生态资源损失消耗较高。

4.6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落后

长春市高新技术比较少, 环保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还相对比较落后, 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增长对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及资源的利用和市场机制的失衡。

5 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新模式

长春市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形成了与环境相协调的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和新模式。下面就几个典型的区域联系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5.1 长春市净月高新开发区生态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春市净月高新区是长春市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 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 森林的覆盖率比较高, 所以生态环境比较好。提出了“以生态决胜未来”的理念。把净月的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 把生态环境转化成居住环境和创业的最佳条件, 这种天然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是净月高新地区乃至长春市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所以, 长春市决定推进净月创新型的生态区域建设, 把生态环境和调整产业结构紧紧的融合起来。集聚人才和产业的优势以此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

5.2 长春市主要水系环保措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春市主要水系伊通河, 被誉为长春市的母亲河。伊通贯穿长春市区, 良好的水质从而带动长春市的经济发展。居民既然青睐伊通河附近的住宅区, 基本都是由于空气质量好、环境优美而选择购买的, 所以一定会注意自身的行为, 不会乱扔垃圾、始终维持良好的居住环境。环境污染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使得周围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这就需要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对伊通河的整治和保护。

5.3 长春市重点工业企业环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为龙头, 调整产品结构, 构筑绿色汽车工业的整体框架, 初步形成了绿色汽车以及配套工业的产业群。形成一个全面清洁生产的重点工业企业, 形成以长春市为龙头的全省绿色工业基地。长春市建设高架桥以缓解交通压力, 交通拥堵的状况达到了比较好的缓解。交通拥堵时, 汽车停滞所排出的尾气要比正常驾驶所带来的污染更加严重, 所以交通状况好转必然会缓解环境压力。

5.4 长春市绿化情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春市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2%以上, 森林覆盖率已达到17%以上。在此基础上会再接再厉, 继续实施绿化带建设, 努力建设伊通河风光带等生态工程, 构建以长吉一体化的生态经济带为中心的生态城市圈, 虽然长春的经济可能在东三省的三个省会城市中并不是处于前列, 但绿化面积及覆盖率一定能称得上是最好、最多的省会城市。长春高度重视绿化的水平及覆盖率。例如:人民大街、生态大街、硅谷大街等街道, 绿化的建设都是非常符合标准的, 同时也比较齐全和完善。

摘要:介绍了长春重工业的情况, 并分析了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 使长春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保护问题。在当今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状态下, 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努力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8.城市水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篇八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

水环境由自然界的水汽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构成。自然界水汽循环使得水资源不断更新,这种更新是自然力完成的,属于自然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指人类为生产生活之需从天然水中取水,用过之后再排返回到天然水中的人工循环。这种循环是由人类的力量完成的,是可控制和改变的。就城市水环境来说,要注意取水、供水、排水、水资源再生等问题,使城市水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城市水环境是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影响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问题。因此,城市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

一、水环境面临的问题

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是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社会循环实施主体是水工业。它是以城市及工业为对象,从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并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求的水量、水质作为生产目标的,其核心是给水与排水。目前,城市水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一)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再生,缺乏对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有效控制,致使水资源被消耗和污染。数据统计显示:1984年~1995年间,全国河流近1/2河长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一些河段严重污染使其难以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状况。

水资源的短缺与水污染严重造成的水危机,不但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由于供水不足,城市工业的年经济损失可达1200亿元;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家当年财政收入的4%。可见,水危机不但严重困扰着国计民生,而且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给水与排水不统一

长期以来,我国给水排水存在两种观念:给水与排水是两个不相干的事业;给水与排水是城市基础设施或公共事业。排水问题因为资金短缺而偏废排水中的废水处理。偏废的形式有:不建污水处理厂、只按部分废水量建处理厂、污水厂降低负荷运行或停止运行或假运行、以罚款代替或减轻废水处理任务,等等。近年来,国家在污水处理方面加大工程建设投入。大中城市建成一些污水处理厂,有条件的地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经覆盖到小城镇。通过制定政策,开征污水处理费,并按照污水处理产业化经营的需求经过成本测算和价格听证,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但距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从全国范围来看,整体欠账较多,许多城市污水仍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或者处理能力不足,排放不达标。

(三)城市水循环不合理

城市中用水大量来自城市外水库、江河,少量来自地下水。近年来地下水资源的取水量持续增加,加上城市发展,一些地下水资源遭到破坏。我国城市排水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网建设不合理,雨污分离不彻底的问题。浅层地表水收集后经过管网连同生产生活等各类污水一起送入污水处理厂,不但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也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水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实现两个转变,以合理的管理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护

1.经济体制的转变。给水排水是一项城市基础设施或公共事业的观念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观点,违背了水具有商品属性的经济规律,是给水排水资金永远短缺,并导致水环境恶性循环的根源。与此相反,给水排水已经发展为一门工业——水工业的观点,以及水是一种产品,需制定“水价”的原则,完全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从而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实现水资源污染的有效控制,使水的社会循环良性运转。当然政府也应负担大部分的社会公共责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管理维护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运行。

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水污染是水资源的浪费。这种以大量资源浪费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之相反,“给水排水统一性”的观念,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观点。既可消除偏废污水处理所导致的种种水污染根源,又为节约水资源提出了要求。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机构应在实现两个转变的基础上,以立法、执法和司法为依据,以水环境系统为主线,进行职能机构重组。这样,才能以科学完善的管理,实现水资源的有效控制和保护,使水的社会循环良性运转。

(二)将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全面推向市场

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水工业产业政策研究,需要相关体制、资金、市场、价格、管理、技术标准等支撑,需要改革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投资机制,需要政府在财政预算和信贷方面给予扶持,需要建立水环境保护基金或建立水环境投资公司,需要走向市场。

修订和完善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水资源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条例》等。严格按市场规律,征收并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费。水的价格应包括水资源费与保护费用、水的开发生产费用和排放净化费用。这样才能解决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限制水的浪费,建立良性循环。

(三)城市污水治理企业化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污水治理企业化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德国是一个城市水环境建设的比较好的国家之一。德国的经验是:建立废水征税法,对污水治理不善或不治理的用户,收缴较高的税金,敦促其尽快建立和加强废水处理工程;设立“城市给水排水公司”或“水工业公司”,统一经营自来水系统与污水处理及再利用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维护等业务。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应按照BOT等模式进行运作。

(四)重视污水集中处理,将水环境改善与市政建设有机结合

污水处理规模和程度的具体确定应以总体水质目标、地方财政能力为依据。工业废水应在合理预处理去除难降解的污染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要避免局部高度净化而总体仍严重污染的现象。政府应下决心在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使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发挥作用;对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内河的污水实施截流,送至污水处理厂;组织污水二级处理的工艺设计和实施,以满足新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这是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途径之一。

(五)排污分类管理,“眉毛”、“胡子”分开抓

饭店、菜场、医院、公厕、垃圾中转站等行业不同,排水性质、污染指标和预处理要求也不同,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可能发生污染河流、污染水环境事件。根据不同的排污对象,在准入条件、适用标准、监测等方面制定出详细的管理对策。具体措施如:各医院的污水必须经过预处理排放,餐饮业要自建隔油池,雨污分离等。前期分得细,后期事半功倍。

(六)提升污水科技水平,中水回用改善循环,污泥处理提高产业水平

9.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 篇九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相信这些事情随处都会发生,并且随处可见。这些情况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还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由此,就需要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将环境保护考虑进去,同时能够结合着我的家乡惠州市惠东县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进步。

惠州市整体环境规划还是比较完善的,目前我看到的情况就是很漂亮,很满意。市中心绿化做得很足,但是来到一些县镇的话,那效果就有很大的差别。惠东县目前的确在发展中,但效果还是不理想,虽然有很多的措施与绿化效果,但最终还是归咎到人们的道德素质问题,政府的管理能力问题,以及众多企业的不合理排放的废水、废气体的等相关污染环境的问题存在。若想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快速的话,就要更加合理的饿政治环境所带来的问题,这部经关系到惠东县本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环境问题,要成为一个好的发展迅速的地区,必须从地区的环境做起,也必须让居民过上好日子,这样才能带来更好的效益。若惠东县要做好环保在县里的扩建、地区的规划开发、项目的建设与生产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环保部门,针对环保领域应该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撑以及有益的策略和建议。手段要多样化,技术高端化,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有渐进性和局限性,利用一切高端科技。

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过程中,人们应端正自身对环境的错误认识,即环境保护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与之相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不仅是国民素质综合提高的根本表现,同时还是经济发展的有力后盾,因而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主力军”的作用。因此,作为县里市民的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还需要不断加强保卫环境的意识,然后用上你的实际行动,这样我们才能跟好的包围我们的家园。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没有环境资源,就无法推动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停滞不前,也就无法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完善的保护,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由此就需要人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将环境保护充分的融入到经济发展中,同时能够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体制,使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后盾。

县里随着经济的缓慢发展及时代的迅速发展,环保的工作仍有待加强,由此就需要环保工作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创新,以便在今后的环保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环保部门是环境保护的监督者,应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模式,同时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向服务型工作方式转变,以便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这样我先的环境不但将会越来越好,也随着环境的变化,经济上的发展也会不断上升。

影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素是我县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低,乡村城镇化比较缓慢,居民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其次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比如有部分地区的乱开发以及对树木的乱砍伐,且环境质量日益下降。许多企业并不通过合理渠道对废水,废弃物,废气等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工业污染引发的水污染,水污染引发农业污染,而农业污染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对于这些种种问题的存在,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整治措施,而整理的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就是督促有关镇迅速开征生活污水处理费,并全部投入管网建设,做到专款专用;加强生活污水收费的监管,防止违规提高收费标准,避免增加用水户的负担;二是县府督查办、县环保局要加强对企业污水,废气,废物的处理督促检查,每半月检查一次建设进度,及时做好跟踪落实,确保依时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加强对已建成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环保基础设施运行的监管,避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保证设施规范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四是加强政府的干涉力度,即加大宣传环保意识,举办相关环保活动,加强居民对环保意识的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最后一点是在实施招标工作,选择投资方过程中,将加强对投资方的审查,严格把关,设置一定的门槛,避免投资方钻招标的空子,确保中标的企业信誉好、有资质、有实力、技术力量足、资金雄厚,能按《合同》要求如期投入资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上一篇: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打造一流烟草企业下一篇:财务管理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