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勤系统项目总结

2024-11-16

考勤系统项目总结(精选8篇)

1.考勤系统项目总结 篇一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总结

一、前期和启动

1、可行性研究、分析和项目论证

2、项目背景

3、系统描述和总体要求(前期需求获取和总体设计)

4、公司进行论证、项目报价和合同等商务活动

5、成立项目开发小组(组织过程资产、组织结构、文化和人力资源分析)

二、计划和需求

1、项目需求调研,业务初步分析,初步设计,初步验证。

2、对项目任务进行工作分解,WBS编码。(详细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报告)

3、对工作进行任务分配,建立工作分配矩阵RAM。

4、制定项目里程碑计划,设定可交付物。

5、制定人力资源计划

6、对项目任务进行费用分解

7、对工作任务进行排序,设定关键路径

8、对项目费用和成本进行估算、预算和分解

9、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

10、调整项目称本、范围和时间安排,设定基准进度计划

11、制定项目质量计划

12、制定项目沟通计划

13、制定项目变更计划

三、实施和监督

1、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2、系统编码和测试

3、项目执行绩效报告

4、里程碑检查

5、可交付物的审查

6、变更处理可控制

7、人力资源和项目团队建设

8、质量检查(系统测试)

四、部署和总结

1、系统培训

2、系统试运行

3、项目过程资产总结

4、项目团队解散

1、编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2、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

3、项目管理知识

4、专业领域或行业的业务知识

5、其他的技能和管理软科学 五.工具、技术方法和技能

2.考勤系统项目总结 篇二

秦山二期扩建工程数字化控制系统是扩建项目十大重要改进项目之一, 采购阶段公司给予了高度重视。前期通过招标会的形式, 通过探讨数字化实现的最优化方案和可行性报告等方面, 与各投标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对投标方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和评估, 经过严格筛选, 最终锁定在上海福克斯波罗有限公司的I/A8.0 产品。

秦山二期扩建工程数字化控制系统采购合同由公司设备与材料管理处负责执行, 设计处、维修处、调试生产准备处等部门给予配合。由于上海福克斯波罗有限公司是首次承接大型的核电项目, 没有相关的项目管理经验和人员, 合同签订后1 年整个项目没有实质进展。为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 设备与材料管理处经过充分分析和讨论, 确定了三个管理要点并针对性的进行管理配置, 具体措施如下。

2 项目涉及阶段设计与制造厂资料交互管控

众所周知, 工程设计与设备供货方案的确定经常会有一个迭代的过程, 需要反复协调才能确定, 设计方初期会给制造厂提出技术规格书, 设备订货后, 设计方需要等待制造厂“反提资料”。也就是说, 设计方还需要制造厂提供的设备数据, 这些数据作为接口条件得到双方确认后, 又将成为设计的输入条件, 据此开展后续相关设计。因此, 设计和制造方之间往往需要反复地沟通。秦山二期扩建工程数字化控制系统涉及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和华东电力设计院两大设计院, 所以各方之间的资料传递更为复杂, 常常互为制约。为解决此问题, 参考当时“三院四方设计协调会”的模式, 公司决定定期召开数字化控制系统协调会, 频度设置为每月一次, 每次确定行动项并在下次会议时进行检查反馈, 有效推动设计与制造厂资料交互的工作, 确保设计文件不是项目执行的瓶颈。本项目先后举行了21 次协调会, 及时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保障了该项目的进展。

3 项目实施阶段运行维修处室与制造厂接口管控

为促进该项目进展顺利, 充分反馈秦山二期1、2 号机组的建设和运行经验, 做好数字化控制系统的全面协调, 确保数字化控制系统设备保质保量按期交货, 为今后的现场调试和运行打好坚实的基础, 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秦山二期扩建工程数字化控制系统协调工作小组, 同时, 为及时协助厂家完成组态工作和监督检查, 反馈制造过程质量、进度情况, 工作小组下设驻厂工作组。驻厂工作组人员由维修处、调试生产准备处、设备与材料管理处、设计处人员组成, 同时设一名负责人。

具体工作如下: (1) 接受协调工作小组领导和安排; (2) 按驻厂监造管理程序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3) 全面跟踪厂家的工作, 参与控制系统的组态及测试工作, 熟悉、掌握数字化控制系统; (4) 对设计输入、厂家的实施方案、技术建议等技术问题不可擅作决定并要求厂家实施, 如有意见和建议需正式提交给协调工作小组及设备与材料管理处, 所有与厂家相关的文件和问题的处理需按合同项目管理的正式渠道处理才有效; (5) 作为生产准备的工作内容, 定期向主管处室汇报工作; (6) 遵守厂家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与厂家相关的协调事宜及时反馈协调工作小组。 (7) 完成公司数字化协调工作小组安排的工作。

正是通过驻厂工作组的成功运作, 解决了运行维修人员提前熟悉整个系统架构和内部编程组态以及相关的文件编制工作, 虽然投入了较大人力相当于为制造厂提供人力支持, 但通过实际参与工作, 极大地推动了项目进展, 同时也锻炼了一支能打硬仗的运行维修队伍。

4 项目调试阶段制造厂与调试生产准备处的接口管控

由于设备到现场后, 相关的设计输入文件还在变化, 工程实施越深入, 还会存在更多的设计变更工作。同时数字化系统的调试工作是一项复杂且涉及面很广的现场工作。不仅包括数字化系统安装、上电及调试前期准备工作、数字系统设备功能试验、数字化系统功能试验、数字化系统信号传输通道试验、常规岛DCS系统控制回路试验及控制算法的整定及各种接口的试验, 冗余历史数据库的安装及调试, 同时还涉及到各专业组、工艺组、运行人员的现场配合和协调工作。为确保能够直接的接触项目, 公司要求上海福克斯波罗有限公司将项目实施的专家直接派驻现场, 以现场服务的方式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进一步以师带徒实现零接口, 通过每天在一起摸爬滚打, 解决问题, 进一步提高了调试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

5 结束语

通过采取以上管理措施, 秦山二期扩建工程数字化控制系统按时交货, 按时投产, 同时后续维修期间没有引入承包商进行数字化控制系统的系统运行维护。同时以上三个管理要点和管控措施也被后续项目全数字化控制系统的采购项目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摘要:文章通过简述秦山二期扩建工程数字化控制系统采购项目执行期间遇到的问题, 介绍了识别出的项目设计阶段设计与制造厂资料交互管控、项目实施阶段运行维修处室与制造厂接口管控和项目调试阶段制造厂与调试生产准备处的接口管控等三个管理要点, 并针对性地提供了解决方法予以实施, 效果良好, 圆满完成了采购项目的合同执行。

3.考勤系统项目总结 篇三

【关键词】高速公路;系统集成项目;机电系统集成;管理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通常由通信、收费和监控三个子系统构成,这三个系统是高速公路运营的核心要素,是保证高速公路正常营运和道路通畅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这三大系统也正在不断的进行着更新,不断的向着信息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新开发的集成系统软件主要具有一些功能:实时联网收费,养护管理,实时交通监控,环境检测、报告,事故处理救援,办公自动化,Internet公共服务部分等内容。本文将对收费、监控和通信三个子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机电系统的集成与应用维护和机电系统的方案进行阐述。

1.高速公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对道路设施进行控制和管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引入,机电系统逐渐发展成综合性大系统,其中主要包括收费、监控和通信三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通过通信网之间联系,由计算机进行控制,通过光缆数字通信连接成远程计算机网络,各网络间信息共享。在各个子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前,应该对总体方案进行合理设计。由于过去的高速公路系统软件存在“各自为政”的状况,因此应该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软件集成。软件集成分为以下四方面的集成:

首先,是用户界面集成,通过用户界面集成系统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通过统一的操作习惯使用软件的所有功能,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的使用是在整个集成用户界面内操作,这种集成度较高的集成能让使用者有种系统配套的感觉。

其次,信息和数据的集成,将三个子系统的数据进行筛选、调整,进行格式、储存和处理统一的集成模式。其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各个子系统数据库可以相互共享。

再次,业务流程集成,对所有相似的业务进行集成,不止是数据之间的相互共享,把所有子系统的用户管理进行统一设计,甚至完全独立,作为独立的业务进行管理,其他子系统各自读取需要的数据。

最后,是函数集成,函数(方法)集成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集成。这几乎要求每个子系统进行完全的规划和设计,对具体到每一功能的函数都进行了集成,让整个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系统变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远程方法调用、分布计算等技术发展起来的WebService等技术,可以比较好地实现这个层面。

高速公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系统应该依据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的原则,建立合理的软件构架,将子系统的不同业务和方法集成,实现高速公路营运的效益最大化。

2.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2.1收费系统

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对于高速公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运营管理或者道路建设和维修等方面都需要依赖收费系统的资金收入,因此应该尽量保障收费系统的可靠性。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多采用封闭式收费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漏收通行费和作弊行为发生。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一般包括收费车道、收费站、营运公司收费中心和收费结算中心四级收费体制,每一个站点都是由计算机设备通过以太网连接成一个网络。当前的收费系统一般都是由人工半自动的封闭式联网收费系统组成,通过计算机管理,闭路电视进行监视,检测器效核,再由人工进行判型和收费的方式。近年来,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逐渐兴起,其快速、方便的特性受到各地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青睐。许多收费系统中都预留ETC车道及相关设备。

收费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主要是指收费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的构成方式,将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IC读写器和工作站等进行系统内连接,收费中心计算和收费站两级系统共同通过联网与硬件的支持形成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收费车道、收费站、收费中心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数据可等应用软件应该在收费计算机软件系统中得到体现。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还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收费车道设备,由收费员终端、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等是多样必须的附属设备构成;监控系统,为了保证收费系统的收费公正公开,就必须借助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外场设备和收费站监视控制设备两部分组成。

2.2通信系统

高速公路的管理机构主要包括管理中心、管理分中心、各个监控点和收费站组成。在高速公路管理中负责运输大量信息的机构就是通信系统。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主要由以下机构组成,主干线传输、业务、指令和紧急电话、数据传输、图像传输、广播、通信电源和通信管道。

通信系统对于高速公路的正常、高效运营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电机系统的中枢神经。目前对于通信系统的安装和调试主要有如下两种技术,SDH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和千兆以太网技术,后者可实现语音、数据和视屏三网合一。

SDH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的通信中心建立在监控和收费中心,通过光纤线路配置终端设备OLT,结合具体高速公路的各个站点的实际情况设置通信站,在各个通信站配备ONU,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同步传递模式,用4芯光纤组成2芯通道保护自愈环状网络完成整个通信系统。

千兆以太网技术系统可以完成图像、数据和语音信息的接入,其主要特征是带宽大、兼容性强,通畅的收费系统都采用以太网接口,有效的提高了可靠性。通畅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在各个站点建立交换机,用4芯光纤形成自愈环网。

2.3监控系统

高速公路管理中,为了确保车辆的行车安全和行车效率,就必须对公路交通的密度和车速进行监控。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高速公路的交通状况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入口匝道控制、主线控制和通道控制。

监控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主要包括两个成分,监控中心和外场设备。监控中心由计算机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摄影设备等组成,采用局域网结构,其工作原理在于外场设备检测外部信息,将信息通过通信系统传输回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再将结果反馈给外场设备。外场摄影机传输图像回监控中心,监视器及时切换到事件地点。外场设备主要是指车辆检测器、气象检测器、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板和外场摄像机等设备。

3.机电系统的应用维护

由于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具有投资大、功能复杂、技术领域广、设备种类多、分布广泛、环境恶劣等特征,并且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较高,对于机电系统的维护是相当重要的。当前对于机电系统的维护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首先应该对机电系统中的子系统如通信系统进行社会化维护试验,其次选择技术含量不高或较高,但要求维修及时的进行系统外包。最后,试将机电系统整体外包进行维护,通过对承包单位严格考核和管理,夯实中心基础工作,逐步使机电系统维护工作变成监控中心的次要工作任务。

4.结语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充分保障公路的安全运营和使用效益,本文主要对高速公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和机电系统的应用维护进行分析,希望能对高速公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系统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智;高速公路监控软件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2003,(01).

[2]俞佳飞,徐建闽,胡郁葱.广东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交通与计算机,2004,(03).

4.软件系统项目总结精选 篇四

题 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学 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教授

11 月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

一、学习目标

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软件开发从项目确定到需求分析,再到概要及详细设计、代码实现、开发后的软件测试这一完整软件开发过程。学习上面提到的每一个步骤中完成任务的相关方法与工具。学完后应初步具备管理整个软件开发完整流程的能力。提高软件的质量与生产率,最终实现软件的社会化大生产。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并且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

二、学习态度

这一学期的软件工程课就要进入尾声了,在复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

在这学期的软件工程学习中,我从来没有迟到、早退以及旷课。不过因为参加银行从业考试请了一次假。在这学期中,我每节课都是按时上课,虽然我对软件、计算机这方面没有天赋,但是我尽量做到认真听课,提醒自己不要开小差。听很多人说这是一门比较深奥的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我比较排斥这门课,但是老师讲的风趣幽默,慢慢的我开始进入状态,上课认真做笔记,认真听讲。

三、学习内容

通过一学期软件工程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都不知道的知识。现将所学课本外的知识总结如下:

第一章 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是工程化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论软件的开发者维护者或软件项目管理者都将是软件工程的实践者,并都需要掌握与应用软件工程方法。

1.1.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成分,是程序、数据、文档等诸多元素的集合,需要有物理硬件的支持才能产生作用。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软件并不只是包括可以在

计算机上运行的电脑程序,与这些电脑程序相关的文档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

1.2.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20 世纪60年代以前,计算机刚刚投入实际使用,软件设计往往只是为了一个特定的应用而在指定的计算机上设计和编制,采用密切依赖于计算机的机器代码或汇编语言,软件的规模比较小,文档资料通常也不存在,很少使用系统化的开发方法,设计软件往往等同于编制程序,基本上是个人设计、个人使用、个人操作、自给自足的私人化的软件生产方式。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软件开发费用和进度失控,生产出来的软件难以维护,软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等。

1.3.软件工程是关于软件开发,使用与维护的工程方法学,并是工程技术、工程管理与工程经济的有机综合。

1.4.结构化方法学是传统的主流方法学,以功能为基本元素,包括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与结构化实现,可对整个软件生命周期提供方法学支持。

第二章 软件开发过程模式

软件开发过程模式是一个有关开发的实施路线与步骤的工程框架,软件开发时务、方法、工具、标准、规程等诸多要素,即基于这个工程框架凝结于一体。

2.1.软件生命周期是软件由提出到开发到投入应用的全过程。瀑布模式是最传统的过程模式,“瀑布”形象表达了其自顶向下、逐级细化的过程特征。

2.2.原型进化模式的开发流程是:开发者先建立原型系统供用户评价或使用,然后根据用户的意见反馈,对原型系统不断修正,由此是它逐步接近并最终达到目标系统的要求。

2.3.增量模式是瀑布模式和原型进化模式优点的结合。螺旋模式是一种可较好规避开发风险的过程模式。还学了送代模式是软件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可交替反复进行的模式。迭代模式有对面向对象方法更好的过程支持,可使面向对象方法获得更有成效的工程应用。

2.4.最后学习了组件复用模式。如下图1为组件复用模型。

图1 组件复用模型

第三章 软件项目管理

项目是一个具有工程独立性的工程作业单元,并是一个可将人、财、物合在一起的工程容器。软件的工程模式开发即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并通过项目实施有效管理。为使软件开发各项工作有序的进行,项目管理者必须事先制定项目开发计划。项目成本估算的方法有:程序代码行成本估计、软件功能点成本估计、软件过程成本估计。软件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软件文档是工程模式软件开发的成果体现。所谓软件配置,也是基于软件生产轨迹进行过程控制与产品追踪。最后学了软件质量管理,也是对软件品质的优劣进行评价。

第四章 计算机系统工程

项目是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较全面

的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如:硬件设备、数据资源、网络环境、其他协作软件等,是待开发软件系统以的环境因素,然而绝不能有半点忽视,而必须在软件系统创建之前就认真分析。只有这样,软件项目才能有正确的工作方向,所开发出来的软件才不会是空中楼阁。计算机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图2.计算机系统组成

第五章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一项非常关键的软件工程活动,是在开始软件设计、实现之前必须先期完成的任务,需求分析需要解答的问题是“软件能够做什么”。系统分析师将承担软件需求分析任务,其工作目标是确定用户软件需求,发现软件的用户价值。

本章要点是:分析任务与过程;获取用户需求;需求建模;需求验证。需求分析是对高层需求框架的细化,将涉及用户细节需求,并需要确认软件规格,其过程如图3所示:

5.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标准项目总结 篇五

一、计划完成的标准任务

1、《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业务应用规范》

2、《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城际交换技术规范》

3、《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业务数据规范》

二、已经完成的标准任务

1、《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业务应用规范》(报批稿)

2、《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城际交换技术规范》(送审稿)

三、工作过程

从2009年7月项目启动以来,标准化院迅速成立项目组,搜集了国内大量同类系统项目建设标准规范,多次对市工商局、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鼎天软件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并实地到市企业信用管理中心开展工作,先后多次召开研讨会。目前已形成了1个标准的报批稿和1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其中,业务应用规范向鼎天软件公司、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征求意见,相关业务专家和技术专家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后,经项目组认真的研究和讨论,对这些意见进行了合理化处理,已通过地方标准审查。另外一个城际交换技术标准内容已经完成了对相关单位的意见征求工作。

四、下一步需完成标准任务1、2010年5月15日-7月1日完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城际

交换技术规范》标准的评审。该标准已经完成征求意见工作,下一步计划完成标准的评审,形成报批稿。

2、2010年7月2日-7月31日完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规范》(草案)。

3、2010年8月1日-2010年8月31日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规范》(征求意见稿)。

4、2010年9月1日-2010年9月30日完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规范》(送审稿)。

5、2010年10月1日-2010年10月15日,对《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规范》标准进行评审,形成报批稿。

五、工作总结

对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标准化工作进行分析、疏理,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 标准的制定,特别是电子政务方面的信息化标准制定要尽可能的和用户单位和开发单位进行沟通,既要了解用户单位在使用现有系统的实际有点和缺点,也要了解用户单位对整个系统的更深层次的要求和期望,更要和开发单位沟通标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先进性。

6.泛文 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篇六

2011年阳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提升阳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全程监管能力,探索在农业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经验和模式,在财政部和农业部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阳庄蔬菜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安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建设工作。半年来,项目建设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理念、务实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推动各项工作,在技术服务部门、垦区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各项任务顺利完成,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健全的工作体系是项目成功的基础。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各部门和承担单位在项目建设之初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半年来,项目工作组在项目规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研究总结等方面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各省农垦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的分管机构,也明确了专人负责追溯工作,在本省项目的组织申报、指导实施、日常监管等方面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在项目建设中发挥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各项目承担单位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针对项目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生产管理要求较严的特点,合理调配企业资源、引进专门人才、开展人员培训、落实相关措施,切实有效地完成了项目各项具体实施工作。为使追溯产品质量管理上水平,项目建设之初就引入了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承担了可追溯产品的检测,参与了可追溯企业质量控制方案的制定,在不断提升可追溯企业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目前,各级项目单位职责清晰、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四级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上下密切配合、部门相互协调、资源相互共享的良好工作局面为追溯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合理的制度体系是项目成功的保障。为规范项目的实施与管理,2008年农垦局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农办垦[2008]55号)、《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农办垦[2008]76号)和《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验收办法(试行)》(农办垦[2008]77号);委托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起草并发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谷物》、《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茶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畜肉》等5项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部分省级主管部门也根据本省工作实际制定了垦区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各项目承担单位分别建立了符合本单位追溯工作实际的制度体系,追溯工作制度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制度保障作用初步得到体现。江苏农垦米业有限公司所制定的从水稻种植到大米销售的一整套追溯工作制度,内容细致严谨、可操作性较强,在推动大米产品追溯系统建设、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信息系统基本建成 实用的信息系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2008年项目工作组会同技术支撑单位完成了追溯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和硬件建设工作。软件开发包括信息系统中的定制子系统、采集子系统、汇总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从生产岗位信息采集到产品追溯信息查询一体化的专用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主要是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已完成了部级数据中心和项目承担单位各信息点所需的信息网络和关键设备配置,确保了追溯软件的正常运行。追溯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追溯关键点与质量控制点有机结合,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为科学管理农产品生产与经营提供了有效的工作载体。一年来,通过开展追溯工作,绝大多数项目承担单位已基本达到了有效记录、链接、传输、监督追溯信息的工作要求,基本实现了通过网络、短信、语音查询可追溯产品和企业质量安全信息的工作目标,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质量安全责任和意识逐步提升

企业的诚信意识是项目建设的前提。一年的项目建设工作使项目承担单位的诚信守法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方面,企业为满足追溯工作的需要,进一步细化生产流程,完善生产规范,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随着质量追溯工作的逐步深入,企业和职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都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强化。如新疆北疆红提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实施了追溯项目,承担种植任务的农户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使用投入品环节,都能自觉履行领导签字制度,未经领导签字许可使用的投入品,农户都坚决不予使用。北京金星鸭业中心的主要领导将实施追溯项目提升到企业回馈社会、体现社会责任的高度认真对待,使追溯项目的意义在更高层次上得以体现。

(五)经济社会效益逐渐显现

产品效益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开展追溯工作,提升了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形象,提高了农垦优质农产品的价值,树立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信力。广西国有源头农场全面实施质量追溯制度后,在市场上树立了优质安全农产品的良好形象,2008年在柑橘受病虫害事件影响出现滞销的不利条件下,该场的柑橘仍以高出本垦区、本地区同类农场柑橘每公斤0.4元的批发价格供不应求,贴有可追溯标志的“源头”牌柑橘得到市场的认可,不仅有效规避了柑橘虫害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利润。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借助追溯系统对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拼配工艺实行精细化管理,生产的可追溯茶叶在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区50周年成就展上得到了中央领导、国内外客商和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与青睐,公司知名度显著提高,贴有可追溯标识的茶叶售价提高了20?30%,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了质量与效益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六)示范带动作用初步体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目标。农垦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率先实施质量可追溯制度,不仅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农垦的发展优势,同时还为辐射带动地方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示范平台。黑龙江垦区追溯工作的开展为地方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垦区的带动下,黑龙江省勃利县大森林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五方种猪场两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主动要求加入质量追溯信息系统,目前已完成了项目建设期实施工作,追溯系统已进入了试运行阶段,为在地方农业系统推广追溯项目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项目准备阶段 2008年初,农垦局组织各有关垦区及项目承担单位召开了项目前期工作座谈会,统一思想,明确思路,部署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4月,按产品分四组组织垦区和各承担单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进行集中研讨和修改。7月,组织召开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农垦局与14个垦区、23家项目承担单位分别签署了项目建设合同,标志着追溯项目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

(二)项目实施阶段

2007年底,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着手开展追溯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和农垦可追溯农产品标识的版权注册工作。2008年7月,农垦局组织举办了追溯信息系统软件使用培训班,各相关省级主管部门及项目承担单位的业务主管和技术骨干参加了培训。8月,在各单位前期工作基础上,农垦局组织软件专家、质检中心专家分赴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现场指导,搭建软件系统、调试查询渠道,检测产品质量、完善质控方案,完成了追溯系统现场实施工作。11月底,23家项目承担单位已基本完成了追溯信息系统的搭建工作,陆续进入了系统试运行阶段。

(三)项目检查阶段

2008年11?12月份,农垦局组织信息、质量、管理和生产等方面专家,分六组对已开始试运行的各项目承担单位追溯系统建设情况进行建设期验收和考核评分。其中,20个项目承担单位通过了项目建设期验收,最高分95.5分;3个单位未通过验收,最低分68分。通过开展建设期验收工作,深入了解了项目建设第一手材料,准确把握了2008年项目建设情况,为2009年更好地推动此项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2009年1月,农垦局又邀请了13个垦区的30名专家和代表,共同研讨了2008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工作,与会专家和代表为项目的更好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对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2008年农垦局还组织开展了项目日常性管理和宣传推广工作,重点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部署2009年项目申报工作。年初,组织制定了《2009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并下发垦区;

5、6月份,对各省推荐上报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8至10月份,派员分赴新疆兵团、重庆、湖北、新疆农业、新疆畜牧、宁夏、海南等垦区对10个申报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11月初,组织召开了2009年项目专家评审会,对76个申报项目进行论证,最终初步确定了27个单位承担2009年项目建设工作。二是为促进工作的交流与提高,全年共编发工作简报43期,形成了内外沟通、上传下达的良好窗口。三是追溯项目宣传工作。7月,农垦局组织召开了“北京金星鸭业中心北京鸭实现质量可追溯发布会”,邀请20余家新闻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特供产品北京鸭实现质量可追溯进行了重点宣传和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新疆北疆红提公司、广西农垦茶叶集团、广西国有源头农场、安徽垦区、上海垦区也都分别针对本垦区产品实现质量可追溯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共同营造了农垦可追溯产品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项目的认识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垦区和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复杂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垦区主管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项目承担单位只对产品是否可以挂上可追溯产品标识感兴趣,忽视自身能力的建设与提高,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

(二)组织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项目工作组以产品分类的管理模式存在效率偏低的缺陷;垦区主管部门尚未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监管协调的作用;项目承担单位机构健全、分工明确、措施到位的良好工作体制尚未有效形成。

(三)规章制度建设需进一步完善。有的项目承担单位没有形成有效的适合于自身追溯工作的制度,存在制度内容空泛、人员职责不清、语言表述不准、编写不够规范等问题。还有一些制度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与项目的管理要求仍存在差距。

(四)技术支撑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现行的追溯信息系统仍需细化功能、扩充内容。如完善定制、采集、汇总子系统,优化界面设计,丰富组件功能,增加标签监管功能;开发后台汇加系统、网上质量监管系统、信息上报监管系统、标签使用监管系统、权限管理系统等。

(五)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推进。项目承担单位的人员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一,有的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身兼数职,不能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工作;有的只懂管理,不懂技术,缺乏必备的操作能力;有的项目承担单位技术人员流动性大或留不住人才,影响了项目的持续开展。

四、2009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围绕农垦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按照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信息体系,壮大人才队伍,强化监督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不断扩大可追溯产品规模,扩展可追溯产品种类,延伸可追溯产品链条,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品牌信誉度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可追溯产品和龙头企业。主要工作:

(一)加强项目管理。项目工作组将继续指导、监督2008、2009两年的项目承担单位做好有关工作,不断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水平。垦区主管部门重点强化对本垦区追溯项目的监督指导,落实措施,做好垦区与项目工作组、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协调服务工作。项目承担单位要强化对标识和标签的管理,规范使用程序,严格使用要求;加强对追溯信息的监督管理,确保追溯产品信息真实、及时上传;规范资金使用,确保专款专用。

(二)完善规章制度。农垦局将有针对性地认真研究已试行的追溯工作制度,对不完善的地方予以修订。同时,督促垦区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完善本级制度,并指导项目承担单位进一步完善本单位追溯工作规章制度,为项目科学、有效、可持续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三)优化信息系统。农垦局将委托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结合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可追溯信息系统定制、采集、汇总、查询、监管、网络后台维护等子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追溯信息系统的规范、简便、灵活和可操作性。

(四)开展培训宣传。各级项目主管部门将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人员培训,提升广大从业人员能力。同时,多渠道宣传推广可追溯企业和产品,扩大社会影响力。

(五)加大监控力度。农垦局将继续委托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和7家部级质检中心协助项目承担单位进行项目建设,加大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监控力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六)组织交流研究。农垦局重点在追溯专项技术、信息平台、国际标准、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研究,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农垦可追溯工作能力不断提升。

扩展阅读:2009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工作计划 附件:

2009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工作计划

在各项目单位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下,2008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与水平,扎实推动2009年项目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总结2008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农垦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按照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信息体系,壮大人才队伍,强化监督管理,规范资金使用,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扩大可追溯产品规模,扩展可追溯产品种类,延伸可追溯产品链条,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品牌信誉度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可追溯产品和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垦示范带动作用,为建立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目标要求

(一)项目管理上水平。完善从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申报、评审、实施、验收到监管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形成部、省、项目承担单位、质检部门四位一体、职责清晰、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项目建设见实效。完善首批23家企业追溯系统,推动2009年27家企业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在谷物、茶叶、畜禽肉类、水果、蔬菜等产业中建成追溯能力较强、技术含量较高、操作性较好,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高质量、高标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提高可追溯产品信誉度、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树立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整体品牌形象。

(三)项目研究有成果。加强对国内外产品追溯制度的研究,力争在市场准入、认证体系、溯源技术、可追溯性标准等方面形成一批时效性好、指导性强的研究成果,为质量追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工作原则

(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根据国内外市场发展要求,联系企业生产管理实际,找准生产、消费、监管三者之间的结合点,在可追溯产品生产规模、追溯精度、产业链条等方面科学合理制定项目建设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项目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农垦系统运用先进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按照先期带动后期、项目单位带动非项目单位、农垦带动地方的要求,促进项目承担单位之间交流合作,加强垦区与地方的沟通,共享经验与技术,提高追溯项目整体实施效率,发挥好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三)诚信守法、规范运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建设合同的要求,不断规范生产行为,如实记录生产档案,细化产品批次管理,诚信使用追溯标识,确保信息可追溯性、完整性、准确性,共同维护农垦可追溯农产品信誉。

(四)突出公益、兼顾效益。本着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按

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要求,不断提升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加强对可追溯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体现可追溯产品价值,形成生产、消费、监管互利共赢、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主要措施

(一)发挥组织优势,实行整体推进。部农垦局负责项目总体规划与监督,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技术支撑,省级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追溯企业培育、指导,对项目工作协调、督导,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本单位追溯工作的实施与发展,质检中心负责指定追溯企业的产品抽检及质量保障体系建立。

(二)健全各项制度,强化工作落实。重点加强项目承担单位制度建设,提高制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其能够真正为各单位追溯项目的实施保驾护航。对项目继续实行合同制管理,进一步细化建设内容、明确建设目标、规范资金使用、落实责任义务,共同维护项目合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对追溯行业标准的宣传与贯彻,充分发挥标准对生产的指导作用,科学指导追溯项目实施工作。

(三)突出人才培养,打造骨干队伍。充分发挥现有质量、信息、生产、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的作用,加强交流与培训,尽快建立一支在谋划追溯事业发展、解决追溯系统重大问题等方面具有较高素养的专家队伍;形成一批掌握追溯系统建设要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发挥协调指导作用的专家型管理人才;培养一批熟悉掌握追溯信息系统操作、确保追溯系统正常运转的一线技术骨干。

(四)完善信息系统,提升支撑能力。重点完善追溯信息系统中的定制子系统、采集子系统、汇总子系统,开发后台数据自动处理模

块、质量监管模块和可追溯性验证模块,提高追溯信息系统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促进追溯系统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全面提高农产品信息化生产管理水平;培育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现场实施效率。鼓励省级主管部门建立省级追溯数据监管平台,加强对本省追溯信息的管理。

(五)加强基础研究,促进交流合作。加强可追溯产品在市场准入、技术应用、政府监管等方面的研究,开阔视野,增强发展后劲。指导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开展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交流,形成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提高项目实施成效。

(六)强化项目监管,推行标识管理。以项目验收管理办法、项目合同为依据,继续开展建设期验收、考核及日常性监管工作。以标识为抓手,对通过项目建设期验收企业生产的可追溯产品实行监督管理,通过随机抽查和网上监控等手段,加强对追溯系统运行情况的监管,提高可追溯产品诚信度,推动质量追溯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五、重点工作

(一)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工作组

1、制度建设。一是根据农业部各有关司局会签意见,尽快修订《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标识管理办法(试行)》,2月底前发布;二是5月底前完成《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验收办法(试行)》意见汇总与组织修订工作;三是及时收集、整理对其他已发布制度的建议、意见,酌情修订。

2、项目管理。一是2月初发布2009年项目建设工作计划;二是一季度召开2008年项目总结、2009年项目工作启动会,部署相关工

作;三是3、4月份指导各项目承担单位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四是根据财政资金下达额度,与省级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签订2009年项目合同,下达2009年补贴资金;五是开展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日常监督,对可追溯信息上报数量与质量进行动态监管;六是组织专家对2009年项目进行建设期验收,公布验收结果,参与省级主管部门组织的2008、2009年项目考核和不定期实地考察;七是依据相关制度,受理可追溯产品标识申请,发放标识使用许可证书,对标识、标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八是组织做好2009年总结工作,并研究确定2010年项目工作重点和工作计划;九是组织做好2010年项目申报工作,4、5月份编制下发2010年项目申报指南,7、8月份对项目申报单位实地考察,11月份组织专家研究确定2010年追溯项目建设单位。

3、项目实施。一是2、3月份按照可追溯产品种类,建立实训基地;二是2月底前完成部级数据中心数据转移工作,3至5月制定相关数据管理、维护制度,及时处理企业上报数据,维护数据中心运行、保障信息安全;三是5月底前完成追溯定制、采集、汇总子系统的优化工作,开发后台汇总、网上质量监管、信息监管、标签监管等系统,进一步提升追溯信息系统的功能性和对监管工作的支持能力;四是6、7月份对省级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相关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指导项目承担单位信息网络建设和关键设备购置;五是8至10月份根据各单位需求,现场指导省级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建立省级追溯数据监管平台与追溯信息系统;六是为各项目承担单位提供追溯系统建设咨询与服务,及时处置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宣传推广。一是加强与省级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的日常

沟通与合作,及时收集、整理、报道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进展情况,宣传阶段性工作成果,提高农垦可追溯产品社会认知度;二是11月份组织开展农垦可追溯农产品宣传日活动,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的统一部署,采用手册、视频、展板、实物等形式,以北京为中心,在4-5个城市同步举行农垦可追溯农产品专题宣传推介活动,体现农垦质量追溯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5、研究工作。一季度组成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内容,启动研究工作;

二、三季度跟踪研究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沟通交流研究情况,形成研究初步成果;四季度完成研究报告,汇总推广研究成果。

(二)省级主管部门

1、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一是要开展学习与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对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结合辖区实际,强化对本辖区追溯项目承担单位的协调、指导与服务;二是要加强制度与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对本辖区追溯项目的管理,培养专门人才为追溯项目建设与管理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三是要提高自身监管能力,有条件的省级主管部门应积极建立省级追溯数据监管平台。

2、指导、服务企业做好2008、2009年项目建设工作,组织申报2010年项目。一是3月底前敦促2008年项目承担单位落实建设期验收整改或改进意见,协助项目承担单位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追溯系统,适时组织专家对限期整改单位进行复验收。7月份之前组织做好垦区主管部门、2008年续建项目、2009年新增项目合同签定工作;二是待项目标识管理办法发布后,组织通过建设期验收的项目单位申请使用追溯标识,配合农业部对标识使用情况、追溯系统运行情况进 行监督管理;三是指导2009年新增项目承担单位做好项目前期研究和筹备工作,完善实施方案,协助技术专家完成现场实施工作,组织承担单位完成建设期验收准备工作;四是组织做好本垦区追溯项目的考核和总结工作,对本辖区项目资金使用进行筹划、监督;五是依据2010年追溯项目指南,组织做好本辖区项目申报工作,配合农业部做好对2010年项目申报单位的实地考察工作;六是组织开展宣传工作,配合农业部做好农垦可追溯农产品宣传日活动。

(三)项目承担单位 1、2008年项目承担单位。一是3月底前依据项目建设期验收意见完成配套制度健全与系统优化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二是3月底前完成2009年工作计划编制,2009年项目建设合同签订工作;三是运行追溯系统,确保可追溯产品生产规模、追溯精度和深度符合项目合同要求,规范使用追溯资金,诚实守信开展追溯工作,保证追溯数据的真实、及时与可追溯性;四是项目标识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尽快申请并规范使用追溯标识;五是开展可追溯产品宣传活动。2、2009年项目承担单位。一是2、3月份建立追溯项目组织机构,明确项目建设目标,落实人员分工,优化生产流程,完善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前期研究、筹备工作;二是4至7月份编制、签订项目合同,并依据项目合同要求完成设备选型、采购、信息网络建设和关键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开展人员培训,完善原始档案记录,合理合规使用项目资金;三是8至10月份在信息技术专家、质量检测专家指导下建立追溯系统,完成追溯信息软件系统初始化和追溯标签印制,进行追溯系统试运行;四是11、12月份,重点做好建设期验收和考核的准备工作,并依据专家验收意见,进一步完善追溯 系统,适时开展可追溯产品宣传活动。

(四)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

7.考勤系统项目总结 篇七

通过系统归纳分析A2系统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的思路、方法, 高效的大型信息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现代工程化项目管理模式、规范有效的实施方法和业务驱动运作原则是项目管理成功的四个基本的关键要素, 形成了大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实施体系架构, 见下图。

一、创建高效的大型信息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首先要有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它是项目成功的基础。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体现有三点:一是中石油高层充分重视, 一把手负责;二是充分的项目建设调研;三是成立矩阵式的组织管理体系。这样可以最大化提高整个项目的组织管理效率。

首先, A2项目的建设, 始终得到了中国石油高层领导的关怀重视, 明确了方向, 坚定了信心。

其次, 在项目启动之际, 组织大庆油田专家, 深入分析了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特点, 研究了国际大型信息项目组织架构, 借鉴国际通行的信息系统建设开发经验, 制定了具有现代项目管理特色的项目章程。

第三, 明确了项目的总目标和里程碑, 提出了核心实施思路和基本方法, 建立了变更、沟通、保密、风险控制等项目管理机制, 形成了以“一把手负总责、业务主导、信息支撑”为原则, 高层领航、职责明确、沟通顺畅、全局协同、运作高效的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二、实践现代的工程化项目管理模式

现代的工程化项目管理模式是项目有效实施控制的保障。A2的项目管理按照大型系统工程的基本要求, 结合信息项目的特点充分引入现代工程化项目管理方法, 围绕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团队建设、技术管理、沟通管理和知识转移六要素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项目的建设, 为A2系统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建立了管理保障, 实践了大型信息项目过程管理模式。

第一, 采用目标管理。首先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清晰任务范围, 确定里程碑及其总体安排和标准。其次, 建立变更管理流程和制度, 有效地管理目标和任务范围的调整和优化。再次, 在各里程碑重要阶段, 制定科学、全面的评估、测试验收计划, 并强化后评估管理, 严格把握阶段问题的整改和跟踪遗留问题的解决。

第二, 全过程实施计划管理和质量监督。首先, 实时跟踪进度计划, 根据实际进展, 修正计划和任务。第二, 实施质量控制, 全程监控管理, 构建预警体系, 平衡资源分配并使软件配置及应用模式合理化。

第三, 充分利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用以提高工作效率, 加大知识化程度, 加速工作成果共享。A2系统建设中, 我们应用WBS方法进行任务分解, Project制定任务计划, Visio描述技术方案。Powerdesigner进行数据模型设计等, 全面引入成熟工具, 提升了项目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和问题跟踪解决的能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第四, 坚持打造强有力的项目建设团队。首先, 建设团队文化。团队内部相互配合, 对外密切合作, 以大局为重, 营造了和谐攻关的协同工作氛围。其次, 打造过硬团队素质。通过树精神、明分工、强培训、造环境, 认清机遇, 大力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建立强烈事业感, 极大增强了项目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全体成员形成了“重细节、善落实、执行能力强、敢打硬仗”的作风。

第五, 注重全面沟通、合力推进。首先, 集团公司领导与兰德马克公司高层领导互访, 加快了现场实际应用难题的解决进程, 促进了交流, 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 在项目组内部, 按照技术组和岗位建立了矩阵式沟通机制, 建立严格的周报、月报、重要成果简报和大事记制度等, 通报项目情况, 及时反馈项目进展, 形成了沟通顺畅高效的局面, 为项目的快速实施起到了促进作用。再次,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双方充分交流各项管理、技术方法、国际业务模式, 及时掌握外方公司先进知识, 指导实践。

第六, 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实现知识转移最大化。一是实时总结。把握项目进展, 掌握推动项目前进的策略方法, 掌控外方公司和项目组具体工作进程, 及时总结成果和经验, 形成知识资产。二是注重培训。通过技术培训, 使员工掌握系统核心思想、关键技术和管理理念, 高效发挥外方工程师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 增强系统掌控能力。三是及时归档。严格控制项目实施各个关键环节, 及时整理归档资料、会议纪要、验收报告等过程文件, 建立各类材料归档机制, 把成果入库、形成模板。

在A2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借鉴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 结合信息工程项目的特点, 总结出大型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的六要素, A2项目成功实践了现代大型信息项目管理工程化管理模式。

三、采用规范有效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规范有效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是大型信息系统建设的灵魂。在A2项目建设过程中, 在整体实施每一个“生命阶段”、数据管理、软件分析与开发技术方法和硬件平台集成工作模式等方面应用了高效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形成了信息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思路。

在数据管理方面, 规范数据管理体系。首先, 应用面向对象的思想, 在国际通行的EDM模型基础上, 立足中石油的整体业务应用, 设计了满足油田需求和业务发展的主库数据模型PCEDM。模型采用POSC的OID (Object IDentifier) 关于对象的标识问题, 解决了PCEDM的对象或记录的唯一标识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源唯一的问题;其次,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管理规范, 优化数据流程。结合国际最新产量管理模式与中国石油实际生产数据管理业务, 按照井的生命周期和用户角色, 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等不同层次的数据管理;第三, 强化基础数据和成果数据的资产化管理, 加大数据共享应用力度和效果。

在软件分析与开发技术方法方面, 应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是成功的保证。首先, 在软件需求调研与分析方面, 采用国际先进的CAI描述、整理、分析现状与需求。其次, 在技术应用与软件产品选择上, 遵循先进性、成熟性和适用性三者协调统一的原则。对于业务数据处理, 把统一的业务规则作为独立的存储过程存储于数据系统中, 执行速度快, 复用性强, 易于维护。第三采用先进的报表定制工具, 实现了生产管理报表的灵活的公式控制、可视化展示、统计分析、数据钻取和多维分析。

在大型系统硬件平台集成的工作模式和技术方法方面, A2项目组从中国石油整体需求和长远发展出发, 整合了IBM、EMC、SUN等先进信息技术公司单项IT技术, 创立一套完善的油田数据中心系统平台集成分析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 高效地构建了大庆油田硬件系统平台。

四、坚持全过程业务驱动的运作原则

业务驱动的基本原则是项目实施成功的根本保证。A2项目建设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应用驱动、继承整合”的实用实施策略, 用户和业务人员全面深入参与, 与合作方联合开发, 逐步完善, 营造了“信息搭台, 勘探开发唱戏”的局面。

首先, 在组织管理方面, 业务领导负责, 业务骨干全程参与。A2系统建设中, 我们在分工合作中充分体现业务驱动的原则, 并充分发挥业务人员的作用。按照“业务导向, IT技术支撑”的工作思路, 组织大庆油田业务骨干与兰德马克技术队伍联合工作。由油田业务人员提供现场业务咨询指导, IT技术人员承担需求分析与描述、制订管理规范以及部分编码和测试任务, 兰德马克工程师进行软件编码升级改造。

其次, 在数据模型设计方面, 运用发展的理念, 设计满足油田开发生产业务发展的数据模型。一是数据模型在继承了POSC的“对象-活动-特性”三角形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中石油业务的特点, 在构建PCEDM数据模型时又提出了“O-AP”的思想, 从而将活动与对象特性融合合在一起。二是结合中国石油业务实际对模型中的对象进行了科学的抽取与分类。构建了勘探与开发各个专业共享的核实体模型, 核心实体间对象的联系全部“贯通”, 通过任何一个联系可以实现对这些对象的多维度的检索。

第三, 在业务算法和数据处理规则上, 必须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规范、统一, 并以此作为应用系统的基本驱动力。在A2系统建设中, 11类108项数据处理和算法规则进行了规范统一, 核实产量计算处理、油田开发基础数据、产量构成数据、注入量构成、见水井统计、新老井措施、开关井分类统计等业务规则上经过反复讨论, 最终形成一套相对统一的业务规则和算法, 作为系统运行的根本基础, 并在A2系统中全面贯彻实施。

第四, 在部署实施方面, 重视业务细节, 以满足业务需求为第一出发点。例如, 我们选择试点小队, 以井生产数据采集为基础原型进行功能测试, 作为关键突破口, 发现了业务的细致差异和需求的细节, 结合优化的业务流程与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 进行了数据采集系统客户化开发, 建立了中外优势融合的油水井数据采集子系统。

五、结束语

大庆油田通过A2系统建设, 成功实践了“信息大陆”理念, 无论在大庆油田还是在中国石油都是史无前例的。在A2项目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思路、方法模板和管理经验为中国石油和业界同行大型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创造了一笔宝贵财富。在此, 谨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的思路和方法的初步探讨, 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便为未来大型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吴世旗, 管尊友, 等.中国石油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 (A2) 大庆实施项目技术总结报告[M], 2007.

[2]常冠华, 吴世旗, 等.A之情怀[M], 2007.

[3]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4]Adrian Specker (德) 著.信息系统建模[M].黄官伟霍佳震魏嶷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Graham Curtis.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s[M].Addison-WesleyLongm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8.考勤系统项目总结 篇八

关键词:项目管理;系统集成;应用趋势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061-02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生活各个领域,并成为信息化社会的载体和基础设施。而系统集成就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将各个不同地区的用户信息和要求组合成一个统一整体,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要达到这种整合要求,必须要使操作对象之间及时沟通和交流,但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本身具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譬如目标不明确、劳动量大对人力资源要求高,而客户给定的工期比较短,致使无法预料大的花费太多,还有常常出现的过于乐观以及做事不切实际导致计划和控制不相符,从而带来严重的隐患,所以需要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项目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包含很多其他技术指标,这些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完成对信息系统的集成工作。近年来,随着项目管理系统在全世界的普及应用,其优越性也被普遍认同和接受,这使得项目管理在系统集成工程项目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或缺。

1 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

项目管理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的实际应用一般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九个方面,它们之间的管理过程又可以归纳为五个过程组,分别是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收尾。在具体运行中,它们之间可以反复迭代、相互制约,也就是说,这个过程的输入可能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出。

1.1 启动阶段

这个阶段需要对项目总体进行分析和了解,例如背景资料、现实需求、是否行得通、查找文献、初步设计出一个方案、往上级提交报告,然后是投标和招标,到最后要签订合同,这些都要在启动阶段完成。总体而言,在这个阶段要把所给项目的目标、范围都确定,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作出承诺。启动之后就要进行调研、实地考察、总领全局,不能得到一点市场上的信息就急于开始。

1.2 计划阶段

对项目管理要做好计划,无论是程序设计方面、获取、选择确认和验证方面,还是部署运行和维护方面都要提前做好各种计划和应急预案。没有计划只顾走一步算一步的方法是不可能做好对信息集成系统的项目管理的,对质量和成本也没办法保证,进度更是无从改良,所以做好计划至关重要。其主要作用是将各种假定的计划制作成文档,这对于决定工作的进程有很大帮助,还方便项目各关系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探讨,能够在未知情况发生时做好准备。但项目的计划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随着进度一点一点改进和完善。最终的计划要将各种制约因素甚至管理方针包括在内。

1.3 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在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实施之前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把质量、成本、时间等都考虑进去,然后对安装好的系统进行调试,在调试过程中磨合系统的使用性能,还要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以便对操作者进行严格的培训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领导者要发挥领导艺术,使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并充分参与其中,对每个成员的职能工作都充分授权,从而提高所有人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并使竞争减到最小,所有人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彼此适应,这有利于保证项目的最终顺利完成。

1.4 项目控制阶段

所谓项目控制就是指对项目的操作过程进行控制,主要是针对项目的牵涉范围、工程的进展情况、所消耗的自筹资金、最终成品的质量及工作时的绩效和工作状态的控制。在大部分的项目管理中项目控制都被表述为项目的实际综合情况和工作前所做的计划的比较。事后才对成本和进度的跟踪控制进行分析,但事实上,不纠正措施就不算是正式的项目控制。在项目管理的控制环节中,最重要的步骤是控制风险和控制项目的流程,归根结底也就是最终的项目成本低廉、可靠性强、流通方便合理有序、能够达到各项技术指标。

1.5 收尾阶段

项目的收尾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合同收尾和管理收尾。其中合同收尾是指把合同的范围再三确认一下,所花费的金钱要统计出来,各项步骤是否落实要审核清楚;管理收尾是指在项目结束的时候把所用到的各种资料进行验收,合格后客户和实施者之间要进行项目的交接和最终清算,项目完成的效果如何,放在后面评价。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竞争的核心转移到把握时间、节省周期上面,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要快人一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符合甚至超越要求的项目服务,这离不开对项目的有效管理。在实际操作项目时,无论简单的项目还是复杂的项目,都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合理缜密的逻辑思维,对项目进行严格的管理,然后按步骤做下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项目管理的应用机制和发展趋势

2.1 应用机制

图1 项目管理职能集成示意图

项目管理最终要达到三大技术指标:(1)成本尽可能少;(2)工期尽可能短;(3)质量尽可能好。其他的因素像是否安全可靠、对环境是否有损害等也要综合考虑。图1包含了项目的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对这些项目活动和信息指标要综合规划和考虑,并且进行统一协调和控制,才能实现对工期、资金和质量保证的要求。项目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项目成败取决于很多因素,要想完全保证所有因素都做到极其完美是相当困难的,但好的项目管理者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要求,这样才能在强者如林的社会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虽然各子系统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各个系统之间的系统信息转移却是不可缺少的,这种转移一定要利用,还要使最终的项目成果达到转移的目的。对于风险的管理要尤其重视,只有提前考虑到各种风险,并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在发生故障时才不会手忙脚乱,才不会如无头苍蝇一样感觉无处下手,才能节省我们完成任务的时间,尽快交付客户。

2.2 发展前景和趋势

从前面的论述可知,项目管理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和弱点,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项目管理的系统集成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标准,虽然标准化只是个理想的模式,却也可以进行完善和推广。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集成,为了对项目更好地管理,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譬如利用项目网格或者采用基于本体论的系统集成方法,来解决严重制约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的问题。网格技术还能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以便在动态环境下协同工作,所以项目管理未来的发展必然以项目网格作为支撑。

3 结语

本文总结了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的内容和作用及其在项目集成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做出了判断和估计,可见项目管理的效率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 杨卫东.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10.

[2] 林春农.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上一篇:竹海游记作文1000字下一篇:介绍信格式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