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共9篇)
1.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 篇一
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我的第一本书》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当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他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了解社会人生。《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活乐趣。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文章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文章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2.能力目标: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情感目标: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2. 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决定本课采用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
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学生自读,圈点批注。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新知学习:
1.检查预习,检查有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整体感知,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复述课文大致内容,希望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涵。。
3.问题探究,让学生将难以理解的语句找出来,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4.畅所欲言,设计问题: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这是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布置作业
课文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要点,并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标
布置作业
2.《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篇二
1.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
2.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出其中包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作者的内心情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中包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学生生活体验导入。
环节设计:具体介绍学生印象深刻的第一本书
设计目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谈体验,为引出《我的第一本书》做铺垫。
课堂在线:一位女生说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第一本教科书,因为给她带来了知识,并没有具体的介绍。
环节反思:教师没有具体指明怎样具体的说,因此学生答题过于简单。
二、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1.浏览课文,说说什么书让牛汉如此难以忘怀?——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2.默读课文找人与事
作者说,这本书酷似一组画,当我们翻看这一组画时,画面中都有哪些人?哪些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人:父亲、“我”、乔元贞、乔海、“弄不成”、二黄毛……
事:父亲考学、父亲补书、带狗上学、送元贞书……
小结:这组画包括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上学的乐趣。(板书)
环节设计:
1.自由读课文,找什么书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
2.默读课文,找文中的人与事,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设计目的:落实课标关于阅读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课堂在线:学生读了近8分钟,找什么书以及文中出现的人很全面,概括事件时不够简练,教师代替了学生的归纳。
环节反思:根据课前调查学生根本没有预习,所以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结果学生读书完毕后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然而学生在概括文章事件时不够简练,原因是读书的时间还不够。今后在此环节上要给予学生多一点时间。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品读课文的难忘处
有没有哪些场景,哪些内容使我们最难忘的?读一读,从中我们能感悟到什么?触动你的是什么呢?
2.含义深刻句子举例: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怎样的?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指的什么?
(2)“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作者用崇敬的心灵究竟想赞美什么?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重点句)
“人不能忘本”含义?
环节设计:
1.通过读书文中哪些人哪些事让你难忘?再读一读,从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2.文中有哪些句子让你难以理解?
设计目的:落实课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课堂在线: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共同解决。然而学生找难忘的人与事不够多,参与面不够广。
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是教师抛给学生的,并不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
环节反思:此环节应该是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我是想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然而效果不佳,课堂在这个环节上有些沉闷。究其原因是教师给予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不够多,另外没有很好的铺设台阶,所以学生难以攀登上。平时教学中强调要跳一跳摘桃子,但是我把桃子挂得太高,没有铺设好台阶。
四、深化延伸
既然这一本书酷似《父与子》中的漫画,漫画是让人看着发笑的,为什么我的这本书看了却很难笑起来呢?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注重对略读课文学习的感受。
课堂在线:既然这一本书酷似《父与子》中的漫画,(师举漫画并简介漫画)漫画看了让人发笑,为什么我的这本书看了却很难笑起来呢?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哪些启示?
令人遗憾的是只有两位学生说了自己的体验,多数学生沉默。
环节反思:本环节我是想让学生升华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能结合自身谈收获,同时归纳出文章的主旨。之所以学生以沉默代替是因为对于文章仍然不够理解。
五、课堂小结
设计目的:强化叙事性文体特征,理清课堂的两条线索。
课堂在线:教师总结。
环节反思:教师的理解代替的了学生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
以《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为题,写一篇随笔。
【教学反思】
(一)我的备课
怎样来备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体是随笔。首先我结合单元教学总体目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另外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再结合课标关于初二阅读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主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以及对于教材的研究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定位好后,下面就是怎样设计整堂课的结构了。现在的课堂结构基本是板块式结构,纵观一堂好的课总有一条线索,也就是用线把各个板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又回到了对教材的研究上来。我把教材中含义深刻的第一句话“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却,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和整堂教学的线索。扣住三个关键词:“难以忘怀”“一组画”“难笑”,另外把文体特征作为教学的第二条线索。这样就有了内容和写法的两条线了。
(二)几点体会
我今天上课的内容是《我的第一本书》,倒不如说农村中学的孩子们给我上了人生的第一课,这也是我的第一本书。面对评课老师的点评和上课的效果来看今天我确有收获,下面就谈几点:
哲学上有一对矛盾:是形式决定内容还是内容决定形式,《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我走的路线是形式决定了内容,然而教学应该是内容决定形式吧,此第一点收获。
农村中学合作式学习开展的不多,学生对此形式有些陌生,因此在教学中难以推动。我未能充分的备好学生。此第二点收获。
略读课文要充分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教师的讲解不要多,可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提炼学生的生活体验。此第三点收获。
……
当然一节课的收获还有很多,我将以此为起点,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
3.我的第一本书 篇三
(执教/刘宏业 评点/ 余映潮)
一、巧妙导入
师:对于诗人牛汉,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曾学习过他的(生齐说)《华南虎》,今天我们学习诗人牛汉的一篇散文,一篇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生齐说)。牛汉先生在课文第1节中解释为什么写这第一本书时,这样说:
(生齐读)(投影)
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师:这节课,我和同学们就从这句话入手,一起走进课文。
二、感知故事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阅读活动。
(投影)
活动一:请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好,下面我们进行第一次交流,哪位同学先说?
生1:第一件事是写作者小时候看他父亲的书。
师:这是文章第2节写到的事情。继续。
生2:第二件事是他的父亲发现他把书裁成两半,一半送给了没有钱买书的朋友。
生3:第三件事是他的父亲让他把那半截书从乔元贞那里要回来,然后装订成两本完好的书。
师:能否简洁些?
生3:父亲替我补书。
师:好!很简洁。还有补充吗?
生4:第四件事是他们小时候上书房时候的一些事情。“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师:是啊,这么有趣的事怎么能忘记呢?但是你的回答还欠简洁。请概括一下。
生5:大狗小狗陪“我”读书。
生6:“我”教大狗小狗背书。
师:谢谢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发言。他们的回答基本概括了文章所写的人和事。老师将这些故事再精炼一下,请看大屏幕:
(投影)
“父亲”:问书考书灯下补书携子读书。
“我”:裁书要书真诚送书带狗背书
师:这些故事主要发生在父亲和“我”身上。这样的概括既简洁又紧扣一条主线,即文题“我的第一本书”。
三、品味情感
师:在这些故事中,我们读出了父子亲情,同学友情,还有“我”读书时的乐趣。那么,在这些情感中,作者着力最多,最想突出的情感是什么呢?请看:
(投影)
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
师:“酷似”是什么意思?
生1:很像,极像。
师:很好!“酷”有“很、极”的意思。如天气“酷寒”。
师:谁知道卜劳恩的《父与子》,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生2:《父与子》反映的是父子之间有趣的故事,秃头的大胡子爸爸慈祥、宽容、善良,留着刺猬头的儿子淘气、调皮、聪明、可爱。《父与子》中的漫画尽管没有一个字,却很容易读懂,常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师:你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卜劳恩的《父与子》描绘的就是父亲卜劳恩和他的儿子克里斯蒂安之间的生活点滴,体现了父子之间浓浓亲情。
师:那么,文章中哪些故事也体现了父子情深?
生3:文章第3节和第4节。
生4:文章第8节。
生5:文章第5节,父亲考查“我”背书的情形也能体现。
师:好,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一起品读第3、4、5、8节,进行第二个阅读活动。
(投影)阅读文章第3、4、5、8节,联系相关语句,体会父亲哪些方面让人感动。
(学生品读圈画,师适时巡视。)
师:可以交流了吧,哪一位先来?
生6:第3节开头第一句说“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这句话呼应第二节最后一句“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父亲很少回家,但一回家就关心“我”的成绩,让人很感动。
师:父亲对“我”的关爱很感人。接着说。
生7:我也说第3节。父亲的动作和神态留给我很深印象。
师:请联系具体语句品味一下。
生7:当得知“我”考了第二名时,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并“欣慰地夸奖”,让人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疼爱。
师:那下面写父亲“板起了面孔”又怎么理解呢?
生8:“板起面孔”说明父亲变得严肃,露出生气神色。但这是得知“我”学习名次有“水分”后的变化。这同样说明父亲对“我”学业的关心。
师:分析得好!请你将这一段朗读一遍,注意读出父亲的心情变化。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节。)
生9:我从第4节中“父亲深深地叹着气”中读出了父亲的善良,对乔元贞处境的同情。
师:对这一句的品味还有补充吗?
生10:我从这一句中还读出了父亲对“我”的理解、宽容。
师:何以见得?
生10:因为父亲对“我”的做法已经默许,不再追究。从下文父亲替“我”补书可以看出。
师:父亲的理解、尊重、宽容让我们敬佩、感动。接着来。
生11:第3、4节中父亲的温厚也让我感动。第3节最后,写父亲面对我“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时,要是其他父亲,也许巴掌就挥过来了,但是“我”的父亲却是“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师:请揣摩一下此时父亲的心理。
生12:对“我”“不堪入目”课本的不理解。
生13:对“我”“不务正业”做法的忧虑。
生14:也许父亲在调节自己的情绪,努力不让自己生气,耐心了解事情的真相。
师:几位同学分析得很好。那么,接下来父亲为什么要“愁苦”地望着“我”呢?
生15:也许愁的是家的条件太差了吧。
生16:我不赞同刚才同学的发言。根据下面父亲的问话“那一半呢”,可知父亲更想了解事情的真相,书的下落,也就是对“我”做法的忧愁。
师:你的分析能联系语境,读出人物的心理。
师:这一节中父子之间的“三问三答”着实让我们感动。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节,体会父亲和“我”的心理、语气。然后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4节。一位读父亲的语言,一位读“我”的语言,还有一位读旁白。哪位愿意自告奋勇?
(很快有三位同学举手,老师及时分工,同时提出要求:三位同学朗读时,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然后点评。)
师:感谢三位的精彩朗读,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17:父亲的第一问应该读出“生气”的口吻,刚才朗读者语气嫌低了。
师:他说要读出生气的语气,同意吗?
生18:不同意。因为这一问前面的语境是父亲“愁苦”地望着“我”,所以应该是声音低沉些。
师:好!请你朗读这一句,体会一下。(生动情地读。)
师:那么,读第3、4节,父亲感动我们的主要是什么呢?
生19:对“我”学习的无比关心,对“我”的疼爱。
生20:对“我”友情的尊重,对“我”做法的理解。
师:这样的父亲值得《羚羊木雕》中的父亲学习。(生笑。)
生21:对“我”的宽容和尊重。这样的父亲真了不起,你看,就因为我把“承”少写了一横,父亲就将“承”改为“成”字,很让人感动。
师:同学们品味得很到位,第8节还没有同学分析。让我们一起先把第8节读一遍。
(生齐读第8节。)
师:请联系这一节中相关语句,说说父亲的感人之处。
生22:父亲为“我”补书,是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而且用好多白纸抄上去的。让人感动。
师:补书条件之艰苦。继续。
生23:父亲补书的时间是从晚上开始,但到第二天早晨就将补好的书交给“我”,让人感动。
师:说明父亲补书时间之长,急切地想把补好的书交给“我”和元贞。
生24:我读“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这一句,感动于父亲是真正地用心在补两本书,特别是他还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显得无比庄重,真让人感动。
师:说得真好!如果说第4节是父亲“语言”上的理解,那么第8节则是父亲“行动”上的支持。因此,补书递书的过程就是父亲言传身教的育人过程。提醒一点,请同学们圈画出“课本”或“书”前的修饰语,品味一下其中的情感。
生25:感觉作者在突出“课本”前后的对比。
师:这样做想表达什么情感?
生26:应该是反复手法吧。好像表现了作者对父亲补书的感激之情。
师:读出其中的味道了。我想还有一种崇敬之情,对父亲的伟大之举充满崇敬!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第8节。
(生动情地朗读。)
师:通过同学们的精彩点评和朗读,我们读出了一位懂得宽容、懂得理解孩子的父亲形象。父亲通过言传身教,对儿子裁书的做法由默许到支持。如此父亲,作者怎能忘怀?!
四、深入研读
师:同学们,老师在读完这篇文章后,除了对这样的父亲产生深深的敬重之外,心中还有一份沉甸甸的酸楚,正如作者所说的,“看了很难笑起来”。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阅读活动:
(投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作者为什么“很难笑起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同桌讨论,师巡视参与讨论。)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得很热烈,下面进行交流。
生1:乔元贞家生活贫困,无力供他读书,最后只好一辈子在村子里谋生,读来让人心酸。
生2:文章第7节写乔元贞的妈妈不让他读书一事让人很难笑起来。(生读)“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生3:阅读第13节,我感觉三个同龄人一起读书,但后来命运却迥然不同。特别是乔元贞本来和“我”一样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连父亲都夸“元贞比你有出息”,最后却穷困潦倒一生,这样的结局让人心酸。
师:一对友情深厚的童年好友,一对智力相当的学习伙伴,其人生结局却迥然不同。这怎能让作者笑得起来?那么,导致元贞失学的原因是什么?
生4:我感觉元贞失学与家长有关。第6节写乔元贞的父亲也是一名小学教师,但他却不像“我”的父亲那样关心“我”的学习,对元贞的失学负有责任。
生5:我不赞同刚才同学的回答。因为第6节在介绍乔元贞父亲时,特别写道:“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这一外貌描写好像突出乔海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已无力帮助儿子读书,更何况他两三年才能回家一次。
师:你分析得很深刻!个人的不幸是时代苦难的结果。
生6:第10节介绍老师“弄不成”得名的由来,可看出当时学习条件的落后,而且作为学生的“我”面对自己的新书,竟然要拦腰裁断,这样的描写,让人很难笑起来。
生7:受刚才同学的提醒,我感觉写父亲连夜在“昏黄的油灯下”补书,也可看出当时生活条件的艰苦。
师:是啊,就是令人忍俊不禁的第12节,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四个年级十几名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的心酸和难过。
师:总结刚才同学的发言,我们发现,正是生活的艰辛、学习条件的落后和三个好友的不同人生结局,让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很难笑起来”。
师:因此,真正让作者一生难以忘怀的应该是第一本书中深藏着的那个时代的苦难生活,以及在那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人间温情。
五、探求主旨
师:记得有人这样说:“散文贵在有„我‟。读散文最关键的是读出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那么,作者在文中最想说的那句话是什么呢?
生(齐说):人不能忘本!
师:说得好!请齐读课文最后一节,联系全文,说说你对“人不能忘本”的理解。
(生齐读最后一节。)
生1:这一句运用双关,“本”不仅指“我”的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也指“我”接受的人生第一课。“人不能忘本”,指不能忘掉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师:你的语言很精练。你能说说“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是什么吗?
生1:我不太清楚。
师:谁来帮助他?
生2:根据刚才的分析,我感觉作者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
师:如果人忘记苦难会怎样呢?
生2:就会停滞不前,就会不珍惜拥有。
师:你很聪明,说得好。接着说。
生3:作者也在告诫人们不要忘记童年故乡的一切,尤其是那苦难条件下的人间温情。
师:对作者来说,这些温情中最不能忘记的是哪一种情感?请联系“人不能忘本”的前一句话谈谈。
生4:“枉”有“白白地”的意思。从“枉读”和“枉写”两个词,可看出“我”对父亲的崇敬。
师:何以见得?
生4:因为从文章看,引导“我”走上读书和写诗道路的正是父亲,“我”的人生道路与父亲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因此不管到何时,都不能忘记父亲的教导。
师:“我”的第一本书其实又是父亲对“我”的人生第一课。
师:综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认为,“人不能忘本”就是不能忘记自己的苦难经历、自己做人的根本、自己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要珍惜生活,珍惜自己所拥有。不要因为条件境遇的变化而失去自己的立人之基,做人之本。对于这一问题,诗人牛汉有他独特的感悟:(生齐读)(投影)
要让我谈苦难太容易了,我的作品里都有,血泪、愤怒、控诉……我多么希望每一个人都活得完美,没有悲痛,没有灾难。我之所以写苦难,绝不是为了咀嚼痛苦,只是让人们清醒地从苦难中走出来。
——牛汉《论苦难》
4.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篇四
励志名言:虽然过去不能改变,未来可以。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知识链接】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全文承载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第一本书”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令作者终生受用,更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勾画字词。
马鬃.()搀.和()调.教()
脊.()背 枉.
()读(2)课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与书有密切关系的人物?这些人物与书
又有怎样的关系?
父亲、乔元贞、我 父亲改订书→我送书→乔之贞 学习任务二:问题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它也指作者人生的每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
(3)、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说的“人不能忘本”本是什么?
“本”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课本,那一本国语教材,也指同学的友情、父亲的深情、童年的乐趣,人性中的善良、淳朴。(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因为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
学习任务三:研读与赏析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解释诗句的意思。
(展示过程:首先,学生按导学案的要求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时间是3分钟;然后班內质疑,请同学们帮帮你;最后请一位同学总结。)(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因为童年的生活是窘迫的、是艰苦而沉重的,哪有幽默可言?然而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使他们一和小
动物在一起、一回到大自然中、一玩起来,就会充满幻想,就会什么困苦都忘却。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想。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我”的父亲是一位知书达理、非常疼爱儿子的父亲。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 的诗。人不能忘本。
枉: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不仅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人不能忘本。”“本”,双关,指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1、学习任务四
5.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篇五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一)现在的我已算是半成年了,童年的往事许多已忘怀,但却有一个难忘的经历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我,懂事的很晚。学知识也非常的慢。尤其是还有一个极大的缺点——软弱怕事
还记得那时在六岁的时候。那时的我,胆小怕事,总是受邻里小孩的欺负。妈妈总叹道:“你怎么这样胆小?”我总低头不语,默默地留下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的眼泪。小小的我虽不懂什么叫软弱,但我也有些许明白,受到别的小孩欺负大概就是软弱。
直到那件事的发生,彻底改变了我的性格。
那是一个>温暖的下午时光,阳光普照大地,空气清新、美好。我手里拿着妈妈给我买的娃哈哈(那是小时候我最爱喝的饮料),静静地站在家门口等着妈妈出来。这时,一个平常总欺负我的女孩来到了我的面前,她一眼便瞥见了我手里的哇哈哈。似乎是感觉到她的注意。我像捧着数亿宝藏般地紧紧地将娃哈哈搂住。她开始对我连哄带骗,试图将我的娃哈哈抢走。但这却对我没有起到丝毫的作用。她大怒,将愤怒的手指在我的脸上直线掠过,一阵火辣的疼痛感充斥着我的脸庞。她竟挠破了我的脸!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抢走了我心爱的娃哈哈。消失在这无尽温暖的阳光里。但此时,这温暖的阳光却显得多么的嘲讽!就在此时,妈妈出来了,她一眼便看见离我眼睛不到一厘米的地方似乎想与瀑布赛跑般地速度流淌着我的血液,一切似乎都静得出奇,只有“啪嗒、啪嗒„”滴血的声音。妈妈发疯般地抱起我飞快的跑到了医院。眼睛似乎在那一刻就差一点变的失去功能了吧!听到医生那句“幸好没有伤及到眼睛”的话语。妈妈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但我的脸上却残留下了那一块心目的疤痕。小小的我心里一阵波涛汹涌似的起伏。那时的我也似乎有了些许爱美的心理。每看见脸上那块醒目的疤痕,心里就无比的悔恨。这件事过后,邻里的小孩子们似乎也对我收敛了很多,我慢慢学会如何勇敢,不做软弱的人。也在心里暗暗发誓“我要为自己负责”。因此,我便不再受欺负。
现在的我,已十四岁。脸上的伤疤已经淡去,似乎可以用我大大的眼镜遮盖住,但不管怎样将它掩盖,都不可能掩盖住留在我心底的那一块伤疤。
这,就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让我永生难忘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二)你似那喷血的朝阳,用生命书写辉煌
你若那坚硬的石头,用博大诉说着耀眼的刚强
你如那生活的书卷,用心血谱写我生命的华章
——题记
在那一个约二十多平方厘米的棋盘上,你只是一个兵。
是的,你只是那么一个微小的卒,也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你。你不若车那样勇往直前,冲锋陷阵:不似将那样在自己账营里统率大局:不犹马那样“马行二步鸿沟渡”如此有才能。你虽只行一步,但“过河横进”是你的拿手好戏,你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不急不忙只求脚踏实地!
当我为自己刹那间的胜利感到沾沾自喜时:当我看见别人都在我前方,急于求成时:当我遇到困难想走捷径时。是你教会我足履实地,要丢了那空架子,脚踏实地地向前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当我迷茫时,没有目标,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时,你告诉我你曾为了主帅出生入死,只是因为保护主帅是你的任务,保护主帅获得战场上的胜利是你坚定,深沉的誓言!
学习不就是我的任务么?我不应该把他做好么?“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这也是我的誓言,是我前进的方向。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你向我讲述,你在那“日暮云沙古战场”上焚膏继晷时,奋勇杀敌,生死早已抛之脑后,任何困难险阻你都会迈过!我不禁惭愧的看向自己,战场上的你能如此不顾生死,何况我只是累一点呢。
在我约莫六七岁时,第一次见到你,圆圆的,扁扁的身体,用墨水还是什么燃料写上了卒这个字。看着你前方那死敌,你傲然的跨出了一步,主动自杀在了对方的手里,我嘲笑道:这么没种?还未战,先死?你淡然一笑,慢慢的讲述:“你看看这盘棋,如若我不先自杀的话,就阻挡了车的路,这盘棋就必输无疑,其余同胞也别想活命!”我楞了,思索了良久。
从那以后,我不再自私,懂得了分享的快:从那以后,我不再那么只为了自己而开心,懂得了顾全大局:从那以后,我不再那么直言不讳,而懂得了换位思考,体谅别人,从那以后。
你虽微小,却有自己的价值
你虽普通,却从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你虽平凡,却自己努力让生活不平凡
你虽只是个小小的卒,却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
你虽只是个小小的卒,却影响了我的一生。
你虽只是个小小的卒,却让我的人生更美。
在刚开始的起跑线上,你输给了车,帅,马。但不代表你不是胜利者,你的品质是你的发光点,并且这些发光点,成了我人生中的最重要的教科书!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那些曾经的辛酸经历,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以及祖母那股永不低头的韧劲,成为了我人生的第一本书。
——题记
我很小的时候就被寄送到外祖母家,7岁那年才回到爸妈身边。所以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外祖母是我最亲最近的人。
童年的我是真的真的很崇拜外祖母的。这不仅是因为她会烧得一手好菜博得一家人的赞赏,会在我眼巴巴的瞅着树丛,欲行又止时轻而易举的帮我摘到“三月黄”(三月黄,一种家乡果实,长在树丛中,黄豆大小。),更是因为她能够三言两语把前来滋事的人训的落荒而逃,轻言细语的把平日里声言色厉的祖父讲的服服帖帖。村里人都道祖母有一张巧嘴。就连有人家家里闹不合,她也常作为“和事佬”被请去调节。
外祖母书读得不多,也识不了多少字,但是在和那些有点学历的人争论起来却也总能占上风,她的声音不大,但却句句在理,一开始慢条斯理,后来越说越快,越说越快,就像连珠弹似的。直逼得对方哑口无言,无地自容。最后低头认错。我笑着问祖母怎么这么能说,好像天底下的道理全站在她那边。祖母叹了口气说:“都是苦日子熬的阿,以前„„”便又开始讲起以前的辛酸经历。
以前外祖父常年在外教书,收入不多,一年呆在家里的时间屈指可数。当时曾祖父母都已亡故,实在没有第二个人能来帮祖母。祖母独自一人既要承担五亩多的农活,又要拉扯三个孩子,干起活来常常是忙着田里,想着家里。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但是尽管如此,祖母却从不怨天尤人,只管埋头苦干。有苦有泪只往肚里咽。当然,也正是凭着祖母这种“少说话,多做事”的态度和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终于完成了家里最困难时期的和平过渡。
孩子们终于到了读书的年龄,这就意味着孩子们不再需要她手把手的教这教那,她也不必再在干活时还一心挂两头了。这自然令她欣喜。当把最小的儿子送上学堂的那刻,她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多年的积怨在那一刻烟消云散。因为那时祖父已经调回家乡任教,正是孩子的老师。这个多年来一直由她顶替的父亲角色终于回归了。她以前所做的是抚养,而今,当她自觉不能胜任孩子的教育时,终于有人帮了她,而且是最叫人放心的。
老师叫人放心,学生可并不叫人省心。开学没多久,小儿子,即我的舅舅就与人打架,对方伤着了脸。家长拽着受伤的孩子找祖父理论,直到祖父一边赔笑脸一边赔医药钱才罢休。遭到严厉批评的舅舅失魂落魄的回到家中,本想博得祖母的怜悯。但却不知听知此事的祖母早已备好了竹鞭„„那晚舅舅是枕着泪水入眠的,嘴里还不停地重复着祖母的话:“不许伤害别人”“做错事就要接受惩罚”“不许伤害„„”祖母站在一旁,掀开他的裤腿,看着一道道鼓起的伤痕,心如刀割。
受过严惩的舅舅规矩了许多。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受伤的孩子心有不甘,时常无端滋事,肆意挑衅。面对他,舅舅谨记祖母的话,强压怒火一忍再忍。可那一天他还是没能躲过。
受伤的孩子玩耍时失足掉进了丛林里,满地的刺扎的他遍体鳞伤。当时只有他妹妹在场,恰好这时舅舅路过,他便心生一计。
家长带着受伤的孩子再次找到了祖父,祖父一听说又是舅舅闯的祸,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不容辩解,当场对舅舅一顿暴揍。受了委屈的舅舅提心吊胆的回到家中,战战兢兢的对祖母说出了冤情。本也只想诉诉苦,争取宽大处理。但没想到,祖母一听,竟勃然大怒,当即领着舅舅直奔那孩子家中与受伤的孩子当面对质。那孩子做贼心虚,吞吞吐吐说不出所以然。可他母亲却不依不饶,拉扯着小女儿作伪证,一口咬定是舅舅所为。当时那孩子的父亲是生产队队长,也算是祖母的上司,要说为这么点小事,撕破了脸,是极为不当的。可是祖母却偏偏叫了真,他们凭什么欺压人?于是二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最后闹到村里的老族长那里,经过调查,舅舅终于沉冤得雪。
可是两家却从此结下了梁子,数十年不相往来,直到孩子们成家立业,队长夫人卧病在床,祖母前去探望后才开始行走。
我问祖母,当初队长夫人那么的不近人情,更何况队长自那事后在生产上也没少假公济私找祖母茬。以您这种不服输的性格,怎么会想到要和解了?
祖母笑了笑,说到:大家都住一个村,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每次照面后都绷着个脸,彼此心里都憋的慌。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都不记得的事,我们又何必牵挂呢。这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都土埋半截子的人了,不趁活着的时候帮衬帮衬,难道等到了阴曹地府再谈和解?
我也笑了,我突然明白眼前的这个女人为何能够让三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走出大山,为何能够得到乡里乡亲们的尊重。她的低头又何尝不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明智之举呢?
祖母常常为自己没读多少书而遗憾,但我想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那些曾经的辛酸经历,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以及祖母那股永不低头的韧劲,不正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吗?
6.《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篇六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母的爱
朋友的爱爱与乐趣
人与动物的爱
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
7.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篇七
在我读四年级的时候,我看过一本令我爱不释手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刘备三顾茅庐》,里面的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刘备聪明机灵,而张飞非常鲁莽。关羽没有张飞霸道,比较温和。
一开始刘备被曹操打的节节败退,刘备非常想自己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间奇才。然后,一天他坐在茶馆喝茶,他听人说:“山上隐居一位聪明绝顶,预知上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人。”刘备马上走过去问:“那位奇人隐居在哪。”人们说:“我们也不知道他隐居在哪。”刘备并不放弃,继续打听那位人的下落。一天他听说以为农夫说:“山上隐居着一个人,叫诸葛亮。他算命十分准确。”刘备立刻叫关云长、张翼德和他一起去拜访这位旷世奇才。他们走在路上,看着那些小路曲折蜿蜒,那些草儿、花儿散发着阵阵芳香,刘备骑在马上说:“这里鸟语花香,如世外桃源。怪不得连人间奇才也愿意隐居在这么幽静的地方。”距诸葛亮的茅屋还有半里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诸葛亮的草屋外,刘备就上前敲门,从里面走出一个小童说:“我家师父不在家,出门采药去了。”刘备忙问:“他几时回来”小童说:“有时一两天,有时三四天,有时十多天,反正说不准。”刘备说:“请你转告他说刘玄德找过他。”小童说:“好。”刘备说:“不要忘记一定要转告他”到了第二天刘备说:“二弟、三弟,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张飞说:“大哥咱们都去了两次了,他都不肯来,干脆让我拿一条大绳把他抬来不就省事了吗?何必让您来回的走呢?”刘备说:“三弟,你又太鲁莽了。你就算把他抬回来又有什么用呢?他还不是不会听从于我,那又有什么用呢?”张飞说:“大哥你说的太对了”下次我一定会听你的话,然后他们又骑在马向诸葛亮的草屋走去了。来到屋外,刘备又来敲门,然后小童又从里面走出来说:“师父正在草堂睡午觉,我去把他叫醒来接待你们。”刘备赶忙拉住小童说:“不要打扰他了”小童说:“那好吧。”过两个时辰,刘备准备离去的时候,诸葛亮从草堂走出来说:“找我有什么事?”刘备立刻走过去说:“诸葛先生,我找你想你帮我统一天下”诸葛亮说:“好吧,我看你找了我三次都不放弃,我就帮你出谋划策……”
我觉得刘备不想让才白白浪费掉。我长大后也一定向刘备学习不会轻易失掉信心,在学习的道路中我会向刘备学习,知难而进,当我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我就想起了这个故事,让我充满了信心,而这一切都是书赐与我的。记得有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智商高尚的人谈话。”书中的人物,做事就是激励我们的良药。
8.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篇八
小时候也有过很多书,只不过他们一来到我身边,我就残忍的将它们撕扯掉,这也成为我小时候最有乐趣的事之一了。因此,我也没有看上或读过一本书。
翻开了我的第一本书,呆呆的望着里面的文字,还有所谓那七扭八拐的拼音字母,竟全然不认识。好不容易读下来,竟出了不少笑话!
这一天的课程,真让我懂得不少,心里急切盼望着把自己的收获告诉爸爸妈妈,自己突然就的我是个小学生了,我长大了!
现在六年了,褪去小学的一层皮,我真的长的了!
六年了,小学中的风霜雨雪全都记在了我的第一本书里。伴我走过了六年,这是我的启蒙书。
9.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篇九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倒好,把我训斥了一顿:“你在家有课本,在学校有老师,要什么课外书,还要花那么多钱。”听了爸爸的话,我难过极了,我大声的哭了起来。“爸爸呀!你根本不懂女儿的心,我并不是在乱花钱,我实在学习呀!”
从那以后,我就想:我要用自己的钱买书。我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存钱之路。我把爸爸每周给的两元钱存起来、妈妈让我卖盐的钱我存起来、爸爸让我买烟的钱我存起来。
有一次,我为了能够存下2元钱,中午,我饿着肚子。当我看到其他孩子热乎乎、香喷喷地吃着可口的饭菜时,我悄悄地来到了操场上。我就这样饥肠辘辘的在教室呆了一个下午。这件事我没有对妈妈说起过,我要用自己的努力,买下我心爱的书。过了一段时间,我居然存够了十六元五角钱。我要买回自己的书……
周日,我来到书店,郑重地递上那十六元五角钱,买下了那本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推荐阅读: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读后感09-27
妈妈是我的一本书作文10-27
100本书目录08-22
范文 三本书08-27
一本书有感10-16
暑期四本书11-02
亲手为宝宝做本书07-05
大学里必读50本书07-15
读一本书谈感想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