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地方文献讲座

2024-08-18

建设地方文献讲座(共7篇)

1.建设地方文献讲座 篇一

图书馆《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系列讲座五月九日开课

图书馆咨询室

从五月八日起我馆将在雁塔校区图书馆三层“科技文献检索室”为理科学生开设《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印刷版和网络版)系列讲座开课,这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高-字(84)004号文件《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通知》精神,专为理科学生开设的讲座,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有关部分学习,《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讲座课分两个层面,一是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的途径与方法介绍,二是实践指导,这门课程重在实际的资讯查找,重于方法和技能训练,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希望学生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参加这个讲座的学习。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这门课程,我门将主讲教师和授课目录公布出来,请学生们选择。

主讲教师及课程简介:

《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主讲:张

凡,在图书馆“科技文献检索室”从事科技文献检索读者服务十余年,具有较深的理论根底和多年开设专题讲座的实践经验,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尊重。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创刊于1961年,由美国费城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SCI收录了世界40多个国家的多种出版物,其中有大约3500多种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还有会议录、论文集、图书、科技报告及专利文献等。SCI是一部综合性的索引刊物,它收录的文献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农业、医学、生物学、环境学、工程技术及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

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简称CA)1907年创刊,有美国化学学会化学文摘服务社(Chemical Abstracts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简称CAS)编辑出版。CA摘录的文献范围广泛,不仅报道化学化工方面的文献,还涉及到物理、冶金、能源、生物医学、轻工等方面的文献,还收录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56种文字出版的约14000种化学化工期刊以及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新书、综述及28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文献。CA具有报道迅速(一般的报道时差在3—4月),报道准确的特点。此外还具有完善的辅助索引体系,具备多种检索途径,是目前时间上最完善的索引工具之一。

英国《科学文摘》(Science Abstracts,简称SA)创刊于1898年现在由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The Institute of Engineers,简称IEE)、英国计算机协会(The British Computer Society)和物理学会(The Institute of Physics)联合出版IEE下设“国际物理与工程情报服务部”(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the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Communities,简称INSPEC),负责收集、整理、编辑。收录了世界各国的多种期刊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献、图书、学位论文以及美英两国的专利说明书(1977年以后不收录专利)其中,每年摘录的期刊约有4200种,会议1000多种。

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类的检索工具,它创刊于1884年至今已有122年的历史。它名为索引实为文摘性检索工具,它附有一两百字的指示性文摘,指明文章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应用等方面的情况,不涉及具体的技术细节。文摘条目按其内容分别编排在有关标题词下,标题词按字母顺序排列,《工程索引》报导的文献是经过有关专家精选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世界各国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经常使用的最主要的检索工具。

印刷版有Ei月刊Ei年刊两种,《工程索引月刊》(The Engineering Index Monthly)创刊于1962年,由美国科学基金会(NSF)资助每月出版一期,报道时差为6—8周,适于查找最新出版的文献资料。《工程索引年刊》(The Engineering Index Annual)年刊虽然出版周期较长,但检索较月刊方便的多,年刊便于回溯性检索。

美国《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简称BA)创刊于1926年由美国生物科学信息服务社(BIOSIS)编辑出版。BA现在 半月刊,每月1日和15日出版,全年出版24期。BA摘录报道的范围包括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机构以20多种文字出版的近万种连续性出版物上的文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有关生物科学、生物医学和农业科学的理论;有关实验室、临床、野外及现场的原始材料;有关生物学研究的新材料、新方法和新技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主要成果和结论以及对这些成果和结论的解释和评论;有关生物学、医学和农业科学的情报理论和方法;新发现的种属名称、分布情况及新名词的定义。

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简称MR)创刊于1940年,起初由美国数学学会和美国数学协会联合主办,后由美国数学会编辑出版,现在MR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中国、意大利、波兰、荷兰等多个国家的很多数学组织联合主办。目前MR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数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检索工具。MR主要收录期刊论文,此外还收录图书、会议文献等,主题范围包括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也包括物理学、运筹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学科中包含的数学文献。MR主要收录英文文献将其他文种译为英文。在非英文文献中,特别重视俄文文献的报道,被译成英文的杂志中俄文占百分之九十,其余的则大部分是中文。

MR对世界2400余种连续出版物及图书中的文献进行评论。其中400余种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数学核心期刊全部收录,而另外1700余重期刊及图书、会议文献等是有选择地进行摘录和评论。为保证质量MR选聘世界各地的数学家提供评论,重点为理论数学,应用数学方面的引文率很高的文献则一般以传统的摘要形式出现。

讲座地点:雁塔校区图书馆三层南侧“科技文献检索室”

本学期《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专题讲座课程安排

5月9日

第一讲

科技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及综合类检索工具介绍

5月23日

第二讲

美国《化学文摘》及其检索方法

6月6日

第三讲

美国《生物学文摘》及生物学文献检索

6月20日

第四讲

英国《科学文摘》及物理学文献检索

2.建设地方文献讲座 篇二

关键词:地方文献,云共享,建设研究

云南丽江是我国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同时也是世界上古老的遗产圣地。丽江有世界上的三大遗产, 分别是丽江古城 (文化遗传) 、三江并流 (自然遗产) 、东巴典籍文献 (记忆遗产) 。在这里居住着纳西、普米、傈僳、彝等22个少数民族, 其中有12个世居民族, 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丽江具有悠久的历史, 多民族历史长河中积淀丰富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 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化、摩梭风情、彝族毕摩文化、边屯文化等。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整理和加工, 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 因此铸就了这份规模浩大的地方文献。但是由于这些地方文献的年代非常久远, 经过长期的保存, 出现了老化、变黄、变形、发脆的现象, 很多文献已经被损毁, 不能翻看。建设地方文献云共享体系, 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历史文化进行开发和利用, 有助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传, 促进民族文化的研究及更好地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1 地方文献云共享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在“互联网+”时代, 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服务交付模式, 即云计算。云计算就是借助网络向用户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硬件、软件、平台等, 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云”的含义是网络资源可以无限扩展, 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地获取, 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对资源进行扩展, 可以按照使用数量进行付费。整合分散在全市各个地方的特色文献, 然后将其存储到“云”集中, 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避免建设重复的信息资源, 减少信息孤岛, 以构建出一个可以共享资源的空间。云计算技术的主要功能就是整合文献资源, 并使资源实现合理共享, 提供了一个信息检索的新平台, 提出了共享文献资料的新解决方案。第一, 云计算的一个功能是可以一站检索分布式数据, 整合信息资源, 提供给读者一个统一的异构数据库检索入口, 使服务更加便捷。读者对资料进行查询时可以同时检索出十多个数据库。不但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也极大的提高检索的效率。第二, 由于存储资源共享度不高、扩充能力比较差、响应速度比较慢等因素, 传统的磁盘阵列存储架构面临了新的挑战, 云计算的存储量更大、易于扩展、数据更安全。并且云计算还可以随时进行异地文件处理、实现多台设备的数据共享。云计算可以为上百万台服务器同时提供云服务, 用户的需求可以较快的得到满足, 不再存在访问限制问题。

2 地方文献云共享体系建设的意义

2.1 丽江市数字图书馆利用云端服务降低成本

在云计算理念中, 成本优势是一大亮点, 丽江市数字图书馆购买云端服务, 购买成本比较低。用户不必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购置各种电脑设备、服务器等, 数字图书馆云端资源只需花费较少的资金就可以购买。这样, 用户反而减少了设备升级和维修的麻烦, 服务商会完成这些事情。而用户只需要在浏览器上登录就可以, 用户可以用节省的这部分资金来更新基础设备, 进而使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字图书馆平台, 用户只需花费少量的资金就可以使用先进的图书管理平台, 这样有效地帮助了用户顺利的访问我国的图书馆资源, 同时也减少了由于系统不兼容造成的资源共享问题。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 对软件功能进行增加和删除, 运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利用率。

2.2 利用云计算保证安全性

将来, 丽江市数字图书馆会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文献资料资源中心, 但目前还存在网络技术安全问题。很多专业的技术人员都不能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 而且当前很多图书馆的技术人员比较缺乏。在当前的云计算体系中, 服务商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最大程度的保证系统的安全。同时, 借助其他的云服务功能和专业力量可以有效地解决很多安全问题, 普通的图书馆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如果保证了技术上的安全性, 我们就可以实现无障碍的资源共享, 并且还可将自己的资源共享给其他成员。

3 丽江市地方文献云共享体系建设的策略

3.1 建立地方文献管理机构

地方文献数字化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大工程, 需要各单位互相协作才能完成。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

3.2 丽江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

丽江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来分别开展工作, 即纸质地方文献数字化和音视频地方文献数字化。

1) 纸质地方文献数字化

我们把纸质地方文献进行如下分类:内部刊物、图书、学术会议文件、乐谱、族谱、图片、碑铭。先按照这样的分类进行一次文献处理, 对每种纸质地方文献进行区分, 为数字化添加一种检索属性。

其次把所有纸质文献按照纳西东巴文献资源, 丽江地方史料, 丽江地方人士著述, 丽江的民俗资料和风土人情, 丽江的旅游文献资料划分成五大类型, 然后再一次加工文献资料, 制作成二次、三次文献等, 通过计算机的扫描和录入, 将其转化成为电子文档以供使用, 实现数字化。对于老照片或者古老的图片资料可通过翻拍的方式转换为数字化图片;按照《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中的项目规定、标准、格式规范等来录入文献资料。

地方文献收集完后, 将文献进行初步加工和处理, 形成数字化的文献资料, 然后用户通过检索来使用这些资料。通过研究决定采用超星数字图书馆作为丽江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平台。通过该平台, 在系统中录入加工处理好的数据, 制作成纳西东巴文献资源, 丽江地方史料, 丽江地方人士著述, 丽江民俗资料和风土人情、丽江旅游文献五类, 采用的发布形式为B/S, 以供用户进行检索和使用。

2) 音频视频地方文献数字化

对于音像资料如录音带、录像带的数字化, 是指将音像磁带中的资料转化成数字化形式, 借助电脑上的数据传输接口, 再利用音视频处理方面的专业软件将录音录像带上的音视频信号录制到计算机中, 在计算机中存储这些数字化的资料, 借助计算机来存储这些编辑后的资料。音视频文献资料采用的点播系统为Video On Demand Services, 该系统可以实现丽江本土音视频资源的集中管理。具体过程如下:1) 对收集到的视频、音频进行类别区分, 如形成旅游文化资源、自然风景资源、人文文化资源等等类别;2) 在Video On Demand Services视频点播系统后台制作与类别区分相对应的专栏;3) 根据点播系统要求, 对收集到的音视频资源进行格式转化;4) 将格式转化后符合系统要求的音视频资源上传系统;5) 对系统后台已经上传的资源进行发布, 制作完成音视频资源本地库;6) 根据相应网络传输协议, 对本地资源库网络化, 形成可以在局域网甚至互联网访问的丽江地方文献音视频资源库。

最后, 对纸质地方文献数字化后形成的数据库资源和音视频地方文献形成的视频点播系统进行统一的接口规划并发布, 形成丽江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平台。

3.3 丽江地方文献云共享体系平台的建设策略

按照性质, 将云计算体系的图书馆分成纯租赁图书馆、云服务提供商、节点图书馆。节点图书馆为丽江市各个地区的图书馆, 通过计量收费来购买云服务。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在线图书馆就是超星数字图书馆, 该图书馆于1993年成立, 是我国第一家专业的数字图书馆资源供应商, 同时也是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该图书馆是我国“863”计划中的示范工程项目, 于2000年开始正式在互联网开通运营。超星数字图书馆可以实现基于元数据和内容的检索, 甚至资料的全文和章节都可以深入到, 用户可以看到资料的前言、目录、正文、版权等, 因此读者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查找的知识点。超星数字图书馆云端服务提供多种获取文献资源的途径:在线查阅电子图书、在线文献传递图书部分内容、馆际互借等等。接受服务的丽江数字图书馆只需登录超星数字图书馆云端服务平台, 由超星公司构建和提供云图书馆服务, 丽江各地的图书馆都可以建立本馆的综合型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 在超星数字平台的同一界面上, 用户可以检索本馆的地方文献, 也可以检索其他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这样数字图书馆的整套业务流程就这样完成了, 不必再花费更多的资金去完成软硬件资源的购置和维修工作。当前, 丽江市各个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和资金都比较缺乏, 因此比较适合购买云服务, 这样投入的成本就可以大大减少, 同时还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3.4 丽江地方文献云共享体系设计和服务功能

丽江地方文献云共享体系服务功能:由超星公司构建和提供云图书馆服务, 丽江全市各图书馆都可以在平台上建立本馆的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在平台上可以检索本馆的地方文献, 也可以检索其他图书馆的地方文献, 并相互间可以提供免费的文献传递。

丽江地方文献云共享体系栏目设计:

1) 纳西东巴文献资源:

纳西东巴文献资源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2) 丽江地方史料:

丽江地方史料包括丽江地方志、碑刻、拓片、名人字画、家谱等。

3) 丽江地方人士著述:

包括丽江地方人士写的图书、期刊、报纸、会议论文、专利、视频等文献类型。

4) 丽江风土人情、民俗资料:

丽江风土人情、民俗资料指丽江当地的山川、地理、地方特产、名胜古迹, 生产和生活习惯等具有浓郁地方色彩民风民俗的书籍、报刊、画册、图片、胶卷、胶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电视片、光盘等。

5) 丽江旅游文献:

丽江旅游文献介绍丽江优美的自然风光的书籍、报刊、画册、图片、胶卷、胶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电视片、光盘等。

云共享体系图如图1所示:

音视频点播系统如图2所示:

总之, 地方文献的云共享体系建设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复杂的工程, 首先要整理出全市各馆所收藏的各种种类的地方文献, 要认真检查馆内的图书目录, 编制出一套馆藏地方文献目录。再实现各馆的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进行云共享,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但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去做, 丽江全市地方文献资源云共享的目标是会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杜云.利用馆藏文献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J].云南图书馆, 2006 (4) .

[2]和继全.民族传统文化的课堂传承模式——基于纳西东巴典籍教学传承的案例[J].教育学术月刊, 2012 (6) .

[3]刘黎明.云计算变革已经开始[J].软件世界, 2009 (6) .

[4]宋瑞.基于“云”的我国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 (6) .

[5]李祝启, 毛丹.基于云共享体系的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创新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 (5) .

[6]湛江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EB/OL].http://183.61.10 8.195:9 l/Struts O1/libs/zjlib.

3.建设地方文献讲座 篇三

校园讲座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许多高校采取各种措施,举办各种校园讲座,以满足广大大学生的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却做得不尽如意。很多高职学校的校园讲座少,而且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甚至有的高职学生对校园讲座这个概念都比较陌生。

一、高职院校校园讲座的现状

在高职教育中,普遍重视计划内课程的教学,对开设专题讲座则重视不够,使得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讲座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现在,高职院校在校园讲座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讲座数量少,内容单一

现在高职学校校园讲座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讲座的数量少,内容单调,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多方面的需求,使得一些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听不到一场自己感兴趣的报告。现在高职学校举办讲座很多还只是讲一些学习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上听厌了的。还有一部分是邀请企业界人士举办的讲座,但是这类讲座很多都是企业商业营利性的宣传与自我吹嘘,对学生实质的帮助不大。

2.主讲人身份和讲座形式单一化

学术讲座的主讲人身份单一,是指主讲人绝大多数是本校的教师,很少邀请其他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社会精英。讲座形式的单一化主要指,在讲座过程中,一般只有老师“填鸭式”的单向讲解,缺乏与听众互动的环节。单一化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校园讲座的期望值,难以激发学生去听讲座的欲望。

3.参与方式的强制化

由于现在很多高职学生没有去听讲座的意识,为了使得讲座不至于冷场,很多时候是组织者硬性地规定各教学部门,或派学生代表,或集体参加听讲。这使得听讲座变成了开会听报告,严重挫伤了学生自愿听讲座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更没有自愿去听讲座的意识。

4.学生本身对讲座的兴趣不大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也都漠不关心,更不要提让他们自愿去参加各种讲座。这就要求学生的管理者多与学生沟通,对其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加各种校园活动,让他们意识到参加校园讲座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5.学校对讲座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演变而来的,很多领导还停留在中专办学的层次上。很多高职院校还只是注重课堂教学,没有意识到讲座在建设校园文化与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二、建设适应高职学生需求的校园讲座模式

现在普通高校的校园讲座已经做得比较好,但是它们的校园讲座有很大一部分是学术讲座,这种模式不适合高职院校。为了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必须建立符合高职特点的校园讲座模式。笔者认为应该从一下几方面入手,加强校园讲座建设。

1.讲座选题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校园讲座在选题上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焦点和他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做到选题准确,针对性强。尽管每场讲座的主讲人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某一方面的杰出人物,但在讲座中要淡化专业背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展开话题,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背景和知识水平。主讲者在相关知识结构重新组织的过程中 ,要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情操。

2.优化主讲老师的安排设置

对一些高职学校来说,经常请一些校外专家或者一些社会商界人士来做报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组织者可在保证讲座质量的基础上,优化本校教师资源,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讲座中来。因为现在大部分高职学校招聘来的教师都是硕士研究生甚至还有一些博士,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可能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他们可把自己关心和思考过的问题拿过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另外,在允许的范围内,要多联系校外专家或一些社会商界人士前来主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求知欲。

3.讲座建设要规范化、制度化

学校应将讲座作为课程设置,列入教学计划,规定教学时间,界定讲座内容。学校要把每月固定时间举办讲座和不定期的一些讲座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有足够的选择范围,而不至于想去参加讲座而没有讲座。

4.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对学术讲座重视程度的缺乏,往往是多个因素共同造成的。例如,学校的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由于一些讲座的质量不高,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学生常常被强迫参加自己毫无兴趣的校园讲座,从而存在逆反抵制心理,觉得听不听学术讲座都无所谓,甚至对参考学术讲座存在鄙视的态度,等等。学生才真正是讲座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学校应该想法设法提高他们自愿去听讲座的意识,而不只是服从于学校的硬性的指令。这就要求学校着眼在宣传上下功夫,学生的直接管理者要有意识的去引导。

5.加强网络资源利用

社会因素影响着教育思想的发展。当今时代已经进入网络社会,引发了迅猛发展的世界性的教育信息化进程。现在很多重点大学已经把校园讲座制作成了网络视频资源,使得学生不再仅是简单地看到一些单一的文字,而是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高职院校在自身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通过筛选,找到一些符合高职特点的讲座,来定期地组织学生收看。

6.加强校际间交流

现在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同样我们的每一所学校也应该加强同类学科之间的学习交流。通过交流,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教学范围得以扩大,资源共享得以实现。

三、高职院校校园讲座的内容

现代社会是一个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社会。面对学生的多方面的需求,应该加强调查研究,从各个方面来满足他们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讲座方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题。

1.大学生身心素养问题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应该格外关注。应该多开展一些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正确审美及个人形象设计等方面的讲座。

2.大学生就业问题

现在各种媒体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当今社会的就业难问题。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与一般高校学生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心理常常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就业问题应该在讲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应该多多关注就业形势、每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等一些问题。职业院校是为了培养一线优秀的高技术人才,所以学生关心来自一线的商界企业界人士对人才的要求。

3.国内、国际热点问题

高职学生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和一般大学生一样关心着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如台湾问题及其现状和未来、“三农”问题、惩治腐败问题、解决贫富分化问题、中美关系、全世界反恐形势等。

从一些调查和研究来看,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相对比较集中,而且重点在于如何发展自身的素质方面,反映了学生们广泛涉猎,力争全面发展的强烈愿望。

校园讲座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弊,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多为学生提供一些优质的讲座,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同时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4.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讲座 篇四

师德师风建设是我市教育局今年的重点工作,此项工作在我校开展近一年的时间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是我们当领导的没有从思想深处和理论高度来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经校委会研究决定今天我们专题就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再讲座,请老师对照自己的言行,争取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使自己尽早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该记笔记的地方我会告诉同志们,请大家认真听讲。

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一、教师的“德”

“德”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一个有威望的人称之为德高望重;如果做了损人利己的事,会被人骂为“缺德鬼”。今天我们讲的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据有关部门不久前进行的民意调查,教师在所调查的二十一种全民所有制的行业中,被认为是社会形象第十二位的;数中偏下也就是说,其职业道德状况是不好的,曾经被人们称之为“最后一片净土”的教育界,如今也不那么干净了。教师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给行业抹了黑。而“体罚学生”则是教师最大的“缺德”!

1999.11.2 天津第十九中学一教师因班上有十几名学生考试成绩不及格,便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众打自己的耳光,每差一分打一下。

1999.12.5 广州一女教师为维持课堂秩序,唆使学生掌掴学生。这些现象我们学校是否存在,大家可以想一想,想一想我们自己也想一想我们周围的同事。有些事情同志们心知肚明就行了,没有必要让大家看录象,我们学校全方位监控,每一位同志都是知道的,可以回放录象,到该找你谈话的时候就要让你先看自己的行为录象。

类似的新闻真的是太多了,而且性质尤其恶劣。处罚手段不仅有罚下跪,还有打耳光、鞭打、火烧、脱裤子、甚至在脸上刺字,这些手段很难让人联系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上。虽然这只是少数教师的所为,但它的示范作用太广泛了,太强大了。人们将教师职业比喻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夸美纽斯)。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爱心大使”,如果教师干起了摧残“祖国花朵”的缺德事,那么人们心目中教师的美好形象和崇高地位恐怕就荡然无存了。

二、教师工作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世界,家庭的未来。面对一批批学生,我们不要只看到年年岁岁人相似,应该看到岁岁年年人不同。12、劳动效果的滞后性:

一些教育不当总是在以后显现。教育出来次品是无法修改,岁月不能追回。

3、教育手段的人格性:

是面对面交流,心与心的交流,没有权利但有魅力,人品决定产品。

三、教师工作最需要的是学会宽容

一所成功的学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名优秀的教师,师德也许比专业水准更重要,除具备敬业和奉献精神外,必须坚定,诚实,具有“爱心”。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时代不同了,社会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新的提法“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相处,学会学习”,而其中“学会关心,学会相处”恰恰也是我们老师十分缺乏的一种现代民主法制社会所必备的品质。希望我们的学生学会竞争,学会优胜劣态的法则,这些固然可以造就一时的“成功”,但更应当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在逆境中进取。就是与人合作,与人为友,心胸宽广。改掉我们教学中一些小的做法会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食指点将换成拇指表扬。听懂没换成我讲明白了吗?经常表扬帮集体干活的学生。等等一些小节表明“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爱默生)

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真人”,首先应当尊重和宽容学生。在现代教育中,个人是重要的,童年是重要的,童年生活与成人生活具有同样的价值,教育应该“尊重未成熟状态”。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请大家记住。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在这儿我也想问老师们一句:“你的学生们生活在什么之中呢?”我希望他们生活在感激中。

四、教师的任务最重要的是塑造人格

鲁迅有一句名言:“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逆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职业,倘若教师本身不具备现代人格,那么他培养出来的下一代便可想而知了。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子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年轻的学子就轻装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在那一瞬间,这位年轻人的心里是一种怎样的震撼。但在我们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一个突出体现是学生应受到老师尊重。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他们每一个人。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尊重他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不能挫伤其心灵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尤其要强调的是对后进学生的人格尊重问题,因为后进生一般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被人重视,成为有尊严的人。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加里宁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所以,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五、教育学生以一种认真的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

中国有着尊师重道的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老师的感情就像对父母的感情一样,是终身不变的。古人喜欢在中堂挂一个宗教式的牌位,上写“天、地、君、亲、师”,可见,老师在人们心目中,始终有一种圣洁的力量。这样,教师这个行当就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教师的头上永远有着一个圣人的光环。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是一种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去扮演的角色。教师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对于多数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来说,两种目的兼而有之为多。即使是受人尊敬的“模范教师”,也是由凡人扮演的,而不是神。只有神才是完美无缺的。既然教师不是神,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其实,教师的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可以制定得尽善尽美,但是一旦由具体的个人去扮演这个角色,就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既然有人把教师捧上“神坛”,在教育的圣坛上,教师就必然自觉不自觉地扮演起“圣人”的角色。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哲学家,乘船到河的对岸去。在船上,哲学家问船夫:“你学过历史吗?”船夫说:“没学过。”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船夫:“你学过数学吗?”船夫说:“没学过。”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说着话,刮起了大风,船也行到了江的中心。船夫问哲学家:“你学过游泳吗?”哲学家说:“没学过。”船夫说:“那你将失去了整个生命。”

希望我们的教师不要当这样的“哲学家”。

既然教师是一种职业,那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是和其他职业一样伟大。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鲁迅、老舍、郁达夫、沈从文等,都是以他们的文学创作成就而享誉声名的。可是很多人不会忘记,他们都当过教师。

请大家记住这样一句话“I touch the future, I am teache r.”(我触摸未来,因为我是教师。)

六、教师问题行为中的认知偏差

1、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让偏见远离你的学生

在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常常存在偏见,这种偏见主要体现在对“差生”的偏见和对“优生”的偏爱。教师的这种偏见影响了他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正常关系和师生感情。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就因为教师的偏见与偏爱失去了亲密、和谐和融洽的气氛,整个集体的心理平衡也遭到了破坏。

人们常常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用爱心感染学生,授之以做人的道理,将学生幼苗一样的心灵在爱心的雨露中塑造成一株参天的大树,去面对人生以后的风浪。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如何在于学生接触以及教育活动中尽量控制和避免自己出现偏见和偏爱的心理和举动呢? 避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

教师不要让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占据某名学生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作为教师,在看到学生存在问题时,不能仅凭个人的主观印象妄下结论,教师要学会告诉自己,每名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朵都是美丽的,也许今天他的花苞不漂亮,但当他盛开之时必将绽放出耀眼的光彩。所以教师无论对待学生的什么事情,到底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不要主观臆断,而要了解情况再作决定。避免晕轮效应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如某名学生的语文成绩特别好,教师就会主观推断这名学生聪明好学,各科都学得很好,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尊敬师长的好孩子,所谓“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反之,如果某名学生学习成绩很差,就认为这名学生“一坏百坏”,“一无是处”。这就是晕轮效应,它指主体对别人知觉上的一种偏差倾向。

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由于教师与学生交往不充分,对学生了解不多。它使教师难以正确地认识学生,公平地评价学生。把学生看成一本不同的书吧!他们需要你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味,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真正内涵,才能对他们作出公证的评价。

避免刻板印象

对各类人持有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依据的现象,就是刻板现象。作为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处于主动、活跃的一面,为了避免对学生产生刻板现象,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既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又要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既要看到学生的现实表现,又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在他们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和发展潜力。

2、闭上“猜疑”的眼睛:保护心灵最脆弱的角落

猜疑往往是教师没有调查清楚某些事情的真相,就妄下定论或是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古人说的“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达则思”,指的是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循循善诱,才能师生和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查清状况,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教师平时要多注意和学生交流,根据事实处理每一件事,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想其所想,做到换位思考,避免猜疑的想法在教师心中滋生。给学生改错的机会,不要在心里留下学生的“案底”

寻找“闪光点”,赏识和赞扬你的学生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真实地看待和接纳自我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一位教师在教室里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他自己。”所以教师要想搞好教学,把学生教好,首先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识。造成教师自我意识偏差主要有三种原因:首先是教师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其次是教师的自我评价过于消极;第三是教师过高地评价自己,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权威”心理上。

4、“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把教育当成一个最幸福的职业

学校教育要求教师扮演多重的社会角色。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教师是家长的代理人;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5.廉政建设讲座感想 篇五

非经济类5班 张国毅(洛阳市地税系统)

残云收夏暑,骤雨带新岚。7月4日下午,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雨没有浇熄大家的热情,省地税局纪律检查组组长刘长青莅临河南省地税干部培训学校,给我们带来一场党风廉政建设讲座。刘书记围绕党风廉政建设这个主题,从“五个正确对待”层层展开,语言朴实亲切,内容环环相扣,发人深醒,启迪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具备崇高的使命感、荣誉感,着力提升务实工作的原动力。一方面,地税机关承担着集腋成裘,为国聚财的重任,河南地税系统在中原崛起的大战略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都是平凡人,然而作为河南地税系统的一名共产党员,要有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同时,拥有崇高的使命感,把服务纳税人的理念充分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去,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把平凡的人生投入到伟大的地税事业中去。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自觉维护地税系统的荣誉,以人为本,依法行政,不该讲的不讲,不该做的不做,谨言慎行,人人都把自己当作地税荣誉的窗口,静下心、沉住气,克服浮躁情绪,重本务实,着力构建和谐纳税关系,进而增强和谐地税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公信力。其次,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切实增强事业进步的牵引力。这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各种知识和信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海量的更新。胡总书记给广大党员提出了树立终身学习,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作为地税系统的一名普通党员,更应该坚持不懈的从书本上学习,从工作中学习。第一,学以立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拱之。”我们要把加强思想道德学习放在首要位臵,提高自己的内涵和容量,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常怀风险防范意识,常怀时时警醒之心,远离违法乱纪的警戒线。第二,学以增智。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我们要在学习中不断扩大视野,在学习中认清形式,在学习中坚定信念,增强自己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第三,学以致用。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在实践中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让实践来指导我们今后的学习,拉动我的事业向前,再向前。最后,正心修身明德增智,扎实提高人生的支撑力。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正心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权力来自党,来自国家和人民。正心就是要求我们摆正姿态,做好定位,依法行政,用好手中的权力,切实做到为民收税。正心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当下社会观念鱼龙混杂的现状,要自觉抵制错误价值观的侵蚀,警惕“糖衣炮弹”,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地税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持续支撑。

6.党风廉政建设讲座心得 篇六

讲座主题:党风廉政建设

演讲人:

讲座时间:2013年11月29日下午三点

讲座地点:

讲座内容及心得体会:

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中,有机会参加了某校某学院先锋党员培训

讲座,培训期间有幸聆听了一些领导及老师作的报告,在报告中各位

领导及老师都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加强学习、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某

学院某老师作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报告,整场报告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语来修饰,但朴实的言语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精神都得到了一次洗礼,一次升华,可谓受益匪浅。

第一,党风廉政建设要警钟长鸣,筑牢防线。任何腐化、腐败行

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

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我们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要认识到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第二,要有务实的作风和实干的行动。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

实在人,既是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创业为政的基本准则。一个

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是踏下心来做事、实打实地做

人,就能干出名堂,也能取得组织的信任,得到群众的赞誉。实干,是共产党人的作风;认真,是共产党人的品格。我们要继续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遇到困难不缩手,干不成功不罢手,以实干求实绩,以实干求发展。

7.民国时期地方文献工作的法规建设 篇七

以现有的资料来看,1928年颁布的《江西省征集图书文献条例》是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比较早的关于地方文献的法规。该《条例》第一条即明确规定:“为征集各种图书及地方文献起见,特定本条例颁行之。”对于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则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江西省各郡县志及山水志、各地方金石或拓本、各姓族谱、已刊未刊的各家著述,也包括各种文献物品、各机关重要档案及刊物等。此外,《江西省征集图书文献条例》不仅规定了江西省立图书馆为地方文献的保管机构,还明确将负责地方文献征集的各县长官及教育局长的业绩进行考核,分别给予奖惩。当然,对于捐赠文献者也将给予一定的奖励[1]147。应该说,《江西省征集图书文献条例》作为地方性的关于文献工作的重要法规,对后来地方文献的法规建设工作意义非同一般。

一、法规的制定与颁布

1.《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的颁布。1931 年6 月27 日,当时的国民政府行政院以第3114 号训令的形式颁行了 《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明确地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地方文献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共18 条,主要内容包括市县文献委员会的组成、呈缴制度、征集文献的范围及相关书刊的编纂等。同年10 月9 日,正式颁布了《修正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

2《.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的修正。《修正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相对于《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来说,在第一、二、七、十条等四处地方作了重新表述。如《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第一条规定:“市县政府所在地应设一文献委员会为永久机关对于本市文献材料负保存征集之责,各区得设分会分任调查事宜。”而《修正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则在第一条将“永久机关”改为“求各机关”。《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第七条规定:“本市县政府与其附属机关及市县各级党部与人民团体应随时将设施状况列表说明送交文献委员会汇编存考,遇必要时并须将档卷抄送。”《修正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第七条则在规定末尾增加了“但党政机关认为应守秘密者不在此列”这样的文字。通过这样的修改使得法规的表述更为缜密、科学。另外,《修正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还增加了政治色彩浓厚的文字,如《修正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第二条将“娴于文献之党员”增列为文献委员会的委员人选;《修正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也特别规定“革命先烈事实应由各该市县党部转送”,《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中对于“革命先烈”著述等并无此表述[2]6。

3.《各省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的颁布及主要内容。为了对文献委员会的组织机构以及征集、调查范围等规范,1946 年7月16 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了 《各省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该《规程》具体规定了文献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分组情况、职员的聘用等情况。同时,文献的征集范围上,由原来《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6 项,增加了5 项,计11 项。调查的范围也有所扩大,共有8 项内容。《各省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是在《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的基础上,对文献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建设作了相当大的补充与完善[3]88。

二、法规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1.两部绥远省的法规。1931 年,绥远省颁布了两部《绥远省各市县局文献委员会筹备办法》和《绥远省各市县局文献委员会施行办法》。《绥远省各市县局文献委员会筹备办法》较简略,计五条,主要规定了绥远省各市县文献委员会成立的期限、各县局长的监督职责、经费使用、材料的报送以及为本省通志馆提供工作的便利等[4]1。《绥远省各市县局文献委员会施行办法》,计11 条,具体规定了各市县文献委员会成立的时间、文献委员会机构的领导机构、成员组成以及与绥远省通志馆协调配合等事宜。该《施行办法》的制定主要是以“促进修志及协助省志采访之进行为宗旨”[5]2。

2.各省市“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1934 年12 月20 日,山西省公布了《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组织章程》,计14 条。《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组织章程》与《各省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在文献委员会的委员数量上及领导称谓与职数上均有差异。前者规定文献委员会的委员由9—15 人组成,后者则规定由7—15 人组成;领导的称谓及数量上,前者规定常务委员3 人处理本会日常事务,而后者则设主任委员1 人、副主任委员1 人负责会务。另外,《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组织章程》在某些条款上规定得至为详细,如第七条规定:“本会委员会每月开会一次,但遇必要时得由常务委员召开临时会议。”第八条则规定:“本会经费每月定为一百元,由省政府筹拨。”[6]28

《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组织章程》在法规的制定上还是相对较为简单了些,法规条文的表述上也有商榷的地方。1937 年,山西省出台了《修正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组织章程》,计19 条。除了条款数目增加外,重要的是对山西文献委员会的机构建设规定得更为科学、明晰。首先,《修正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组织章程》规定本省军民最高长官为总裁、副总裁,在9—15 人委员会之中推选常委3 人,并在常委之中指定1 人为委员长。其次,文献委员会设总纂1 人、副纂2 人、纂修1 人,秉承总裁意旨,决定修志事宜。另设分纂、编纂、分修若干人,秉承总纂委员长之命,分别从事通志编修事宜。最后,文献委员会设总务、调查、编辑三股,每股设主任1 人,股员3—5 人,办事员若干人[7]36。

1947 年5 月27 日,上海市以第13093 号政府令的形式公布了《上海市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计11 条,在内容上与《各省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大多一致,只是对文献委员会的委员人数作了具体的规定,即15 人。另外,在原来文献委员会设置的编纂组、采集组、整理组、总务组等四个组之外,增加了会计室。同时,根据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将调查的内容增加了两项,即“本市市民之风俗习惯”和“本市有关国际性之事项”[8]924。1947 年8 月13 日,广西省以省政府委员会第881 次会议的形式通过了《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计18 条。与国民政府及其他省市出台的法规相比较而言,《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 对文献委员会所设的四个组的职责内容进行了细化,并以条目的形式一一列出。即使条目数量最少的采集组也列出了三项工作内容,规定“关于本省各种文献之调查及征集事项”等[9]4。另外,《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还对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的开会制度进行了规定,比较细致。

3.法规的逐步完善。关于地方文献的法规建设,无论是全国性的,还是省市县地方性法规,都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达到这方面的标准。

相对来说,安徽在地方文献的法规建设则做得比较完善。1947 年就颁布了《安徽省文献委员会办事细则草案》和《安徽省文献委员会工作纲要》等两部纲领性的法规。此外,还陆续出台了《安徽省文献委员会采集简则》《安徽省文献委员会采集网组织办法》《安徽抗战文献整编方案》以及《安徽省文献委员会大事记编纂办法》等四部法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规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安徽地方文献事业的发展[3]92。

三、法规的实施及影响

1.文献委员会的成立。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地方文献的全国性法规颁布不久,就积极筹划成立文献委员会事宜。因为《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也只是在1931 年6 月颁布的。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各地的文献委员会成立时间差别很大。以广西为例,1947年,广西本省成立的文献委员会的县市有61 个,但广西桂林市的文献委员会也才在1947 年5 月1 日正式成立,与地方文献的全国性法律颁布整整隔了16 年。该市的文献委员会主任是易熙吾,桂林市文献委员会成立之时便决定出版六种地方性的专刊[10]7。另外,桂林市文献委员会还创办了《桂林市文献委员会会刊》,专门探讨地方文献的理论问题。

2.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1930 年,广州市应市立中山图书馆之求,即以市长令的形式向全市搜集族谱家乘、乡邦掌故等书籍[11]44。类似于广州市的情况,全国各地都有搜集乃至整理地方文献的举措出台,但未能形成规模,也缺乏法律上的保障。然而,随着地方文献相关法律的颁布实施及文献委员会的成立,在某些地方,地方文献工作尤其是搜集和整理工作还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安徽省文献委员会成立于1945 年,通过一年的工作,先后分三次派员前往安庆、合肥、蚌埠及滁州等地,搜集到文献两万余件。在整理方面,也得到了有序地开展。经过订立计划的办法,将所有文献全部重新分类登记,分成文件、实物、图籍、报刊、照片、艺术等六大部。每部再按性质分成若干类,每类又分若干细目。地方文献工作开展得相当细致、有效。

3.文献展览会的举办。1936 年11 月1 日至18 日,浙江省在杭州市举行了文献展览会。该文献展览会的目的是为了征存乡贤的著作、发扬浙江的学风、整理地方文献以及推进爱国爱乡卫国的精神[12]9。1937 年,在上海也举办了文献展览会。征集的展品在一万件以上,上海文献展览会会后编辑出版《上海文献展览会概要》[13]141。另外,1937 年的吴中文献展览会也颇具影响力。展品有四千余件,分14 个室陈列,内容有图籍、画像、金石、书画和史料等五种[14]90。这些文献展览会文献的展出,大大地阐扬了这三个地方的文献,也促进了该省文献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九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土地**作文1300字下一篇:营造书香班级读书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