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规划

2024-08-24

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规划(8篇)

1.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规划 篇一

2016年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务三年发展规划

(2016.03—2019.03)

未来三年,我们教务处全体教师将共同努力,坚持以人为本、特教特办、以爱育生的原则,以补偿缺陷、康复身心为重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务处将继续开展六个部门的工作,分别是:听障教学部、培智教学部、学前康复教学部、送教部、职教部、信息技术部。

现将各部工作计划列举如下: 培智部三年规划: 培智部发展目标:

1.提高培智部教学质量,研发系列校本教材,“走班制”教学形成系统的模式,有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2.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研水平,进一步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3.提高部门管理水平。

4.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让特教教师在工作中有幸福感。具体措施:

1.培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每月带学生去菜市场、银行、超市等地方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智力障碍学生正常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2.编订一系列“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校本教材”,涉及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美术手工以及心理健康等各个学科,每个科目至少研发1--2册校本教材。3.“走班制”教学模式从实用语数逐步推广到劳技、计算机和手工等领域,形成合理的评价机制。

4.编订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论文集”“随笔集”“个案集”,培智部教师每人至少参与一篇。

5.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培智部教师承担自治区级集体科研项目1--2个,个人承接课题不少于3人。

6.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和计算机,拓展职业教育,培智生增设园艺管理、烹饪及宾馆服务等专业。

7.开放家长学校,定期请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给家长进行讲座;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进班听课。

8.自我规划,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自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学校通过多种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读书、反思、进步。9.通过成立学校合唱团、钢琴兴趣组以及书法班等方式,丰富教师的日常生活,让教师在紧张忙绿的工作中拥有幸福感。

10.教学管理常态化、精细化。通过推门听课,定期检查等方法及时发现教学问题。

11.“请进来、走出去”,加大对外交流渠道,派遣教师外出学习,请专家进来讲课,与各地优秀的特校建立交流机制。

12.对口培养,搭建舞台。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使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努力为青年教师创设各种崭露头角的机会。

13.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反思,鼓励教师扩大阅读量,定期购阅有价值的理论书籍,每季度编写“培智部科研文摘”。

14.加强培智学生生存教育特色建设,以提高培智学生的生存、生活质量为主,以劳动技能课和职业教育课为抓手,设置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培智实用特色课程,课堂呈现情景化,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听障部三年规划:

一、抓好常规教育

1.要求听障部的每位教师认真备课、上课,课后写教学反思。2.认真批改作业,对作业中的错误和问题作出明确标记。作业必须工整、规范。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运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力求课堂教学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师可以融入课堂。提高新教师的手语水平,实现新教师与听障学生沟通无障碍。

4.加强课题的研究。听障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发现的共性问题要形成课题,认真进行研究。在完成现有课题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题,力争三年完成一项自治区级的课题研究。

二、加强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课题研究、主题班会、校报校刊、班级黑板报、学生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不良行为、不良情绪的矫正教育。实现正确与人沟通相处;实现身体残疾、心里不残缺的教育目标。

三、加强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我校的头等大事。我们要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等对学生进行交通、消防、地震、饮食、传染病等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地震、火灾救护、疏散演练。以实现遇到突发事情学生能够自行处理的目的。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康复部三年规划: 具体目标:

1.着力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力争三年内康复部专业教师增加3—4人;重视教师培训,每学年提供不少于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提供多种平台学习锻炼,每年康复部至少参加一次康复技能比赛,并且力争在比赛中取得成绩;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水平,提升康复的效果,使家长满意率不低于95%。

2.努力打造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具有一定理论高度和鉴赏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

3.申请立项自治区级科研课题,每年至少编写1—2本康复部校本教材。

4.加大残疾人康复教育宣传力度。使特殊教育学校成为儿童康复的首选机构。

努力做到“教师发展,幼儿发展,康复中心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学前康复中心。送教上门三年规划:

1.预计通过1年的上门教学,对约30名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使3—5名学生可以进入到特殊教育学校入学;通过2年的送教,使5—10名学生可以进入到校园;通过三年的送教,10—20名学生可以进入到校园入学。

2.在对孩子进行教学服务的同时,还要针对他们的家长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以及家庭康复的具体、实用的理论指导和肢体康复的手法指导。使家长掌握简单的康复知识,能达到在家庭中为儿童康复的目的。

3.结合资源教室的师资情况,充分利用资源,辅导、培训资源教室的教师,尽最大力量为各旗县、各单位培养新生力量,从根本上解决送教上门的师资紧缺的问题。

4.完成组建一支由肢体康复教师、言语康复教师、智力培育教师、医疗保健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的师资队伍。形成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优秀团队。力求让每一个学龄孩子都能够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5.今年要在先前就开展过送教上门工作的旗县(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里继续坚持我们的“送教上门工作”。还要针对临河地区和市福利院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进行送教上门工作。提高康复的有效率,使家长满意度不低于80%。

6.结合全市重度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情况,开展其他旗县的 送教上门工作。

7.把送教上门工作在我市全面铺展开来。

8.在现有送教方式的基础上,针对个别有困难的家庭,要进行入户送教,三年内入户送教达到10人以上。

职业教育部三年规划: 总计划

以“让残疾学生学会技能和本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从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为根本目标,推陈出新,选择适合社会需要、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具体内容 1.陶艺专业计划

(1)能掌握技术操作,会动手制作(2)能在短时间内按要求制作出作品(3)会创造,能积极动脑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4)提高培智学生学习陶艺专业的兴趣 2.美发专业计划

(1)掌握美发基本手法,能动手操作(2)能熟练区分并运用美容美发器材,会安全使用(3)确保学习美发专业学生每两个周末能够去三毛理发店实习(4)把三毛理发店发展成为本校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并挂牌

3.足疗按摩专业计划

(1)能精确地找准穴位(2)能熟练运用按摩手法及技巧(3)能根据顾客的痛穴及按摩的手感,初步判断病因(4)给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力争与潘存功按摩店签订人才培养就业协议

4.烹饪专业计划(1)掌握基本的烹饪技法:炒、炖、烹、炸、蒸、煎、焖等(2)掌握各种灶具的使用方法,能安全使用(3)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制作出美味的食物(4)会做简单的面点、做精美的小炒(5)让程度较好的培智学生学习烹饪专业

5.洗车专业计划

(1)能够掌握基本的洗车流程(2)培智学生洗车的人数要在 30人以上,能够独立完成洗车的学生人数在20人以上(3)聘请专业洗车教师,联系校外实习培训基地(4)把洗车专业发展成为本校的精品专业,2018年底学习洗车专业的培智学生人数占培智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6.丝网花特色专业

(1)能够掌握丝网花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提高学生制作 作品的速度(3)增加教学难度和制作类型(4)把丝网花专业课程打造成本校的特色课程,完成校本教材的编著。在今后的职业课程实施中,要严格监督和管理各个专业课程的实施,加强对外聘教师的聘任考察制度。

7.三年内,计划新增1—2个职业课程,满足不断增加的培智学生的需要。

信息技术三年规划: 主要目标

(一)进一步完善学校校园网的功能。

1.及时在校园网上发布学校的各类信息。增强校园网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把校园网站建立成门户网站,真正成为学校的窗口。2.实现校园网络(包括无线网络)全覆盖。

3.完成建立学校的微信平台的工作,不断更新学校的视频,以便更好、更便捷的宣传学校。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认真开展有关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1.争取信息技术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真正了解如何给听障、培智学生上计算机课,了解计算机课的评价机制。

2.组织教师进行白板、课件制作的培训。鼓励、帮助老师制作课件。加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在学校内组织1—2次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竞赛。

3.开展网络课题研究,申请立项一项有关信息技术的教科研课题。开发1--3本符合培智学生使用的信息技术校本教材。

(三)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1.经常检查和公布设备的使用情况,电脑有问题及时维修,以确保设备完好。以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进行。

2.加强对录播教室的管理,以保证每学期公开课都能在录播教室进行。

(四)学籍方面

积极完成中小学学籍及中职学籍的录取和核查工作。以确保学籍零问题。

2.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规划 篇二

一、榜样的力量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以后能够存活下去的保障。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而家长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几乎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孩子通过模仿,不仅可以复制观察到的行为,也能随时对模仿到的行为进行加工。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前这一段时间,他的大部分行为和想法都是来自于家庭的。而进入学龄期,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会有更进一步的体现,尤其对家长的观察和学习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看法上进行模仿和复制,成为一个与爸爸妈妈类似的新的自己,因此,家庭里每一个成年人的言行举止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

每个孩子在学校里与教师及同伴的交流方式、互动模式,甚至解决问题的程式,都会折射出这个孩子在家庭里受教育的方式。而且,孩子在没有任何分辨能力的情况下,会把从家长那里学来的或高尚、或卑微、或任性的行为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从家长身上学到的这些行为模式,也能在孩子群体里形成小社会互动模式,体现在师生和同伴的相处上。

有的家长把孩子学习差的原因归咎于学校和教师,其实,孩子的学习环境是家长营造的。他们往往会投入很多时间、金钱带孩子去各种补习班,以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但结果经常是费力不讨好,使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

逼着孩子做事,往往会让有意义的事变得没有价值。一个孩子被家长逼着学钢琴,孩子气得偷偷往钢琴里浇饮料,说余下的课时让爸爸、妈妈去学;一个孩子被家长逼着学舞蹈,孩子宁可故意在体育课上受伤,也不去学跳舞,还说爸妈都不会跳舞,为什么让我跳舞?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玩游戏,家长督促其认真读书,孩子说:“我看你们从来不读书,不是也过得挺好吗?”

因此,家长榜样力量的体现,其实无处不在,你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家长,争取成为孩子的榜样。

二、和谐的亲子关系推动学校的进步与发展

亲子关系是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起来的,孩子的沟通能力和从亲子关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就是铺垫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开始,基于此,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而关系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和谐的亲子关系非常有益于家长和教师的沟通。对于那些与孩子有着良好关系的家长,他们在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中,既能帮助孩子达成学习目标,又能积极、迅速地跟教师配合,同时,尽可能地支持学校以及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

和谐的亲子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增强学校的教育功能,才能使学校教育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因此,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亲子关系的良好推进。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和谐亲子关系的发展,积极的推进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并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

三、注意家庭教育的连续性,推动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随着生理、心理方面渐趋成熟,与社会的接触面也越来越大,经验的增多和知识面的拓展,使孩子的眼界逐渐开阔,其兴趣爱好也逐步由家庭转向外部世界,孩子的独立意识也会逐渐增强,父母的绝对权威开始弱化,父母过多干预孩子的行为,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共进退,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3.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规划 篇三

一、榜样的力量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以后能够存活下去的保障。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而家长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几乎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孩子通过模仿,不仅可以复制观察到的行为,也能随时对模仿到的行为进行加工。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前这一段时间,他的大部分行为和想法都是来自于家庭的。而进入学龄期,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会有更进一步的体现,尤其对家长的观察和学习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看法上进行模仿和复制,成为一个与爸爸妈妈类似的新的自己,因此,家庭里每一个成年人的言行举止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

每个孩子在学校里与教师及同伴的交流方式、互动模式,甚至解决问题的程式,都会折射出这个孩子在家庭里受教育的方式。而且,孩子在没有任何分辨能力的情况下,会把从家长那里学来的或高尚、或卑微、或任性的行为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从家长身上学到的这些行为模式,也能在孩子群体里形成小社会互动模式,体现在师生和同伴的相处上。

有的家长把孩子学习差的原因归咎于学校和教师,其实,孩子的学习环境是家长营造的。他们往往会投入很多时间、金钱带孩子去各种补习班,以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但结果经常是费力不讨好,使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

逼着孩子做事,往往会让有意义的事变得没有价值。一个孩子被家长逼着学钢琴,孩子气得偷偷往钢琴里浇饮料,说余下的课时让爸爸、妈妈去学;一个孩子被家长逼着学舞蹈,孩子宁可故意在体育课上受伤,也不去学跳舞,还说爸妈都不会跳舞,为什么让我跳舞?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玩游戏,家长督促其认真读书,孩子说:“我看你们从来不读书,不是也过得挺好吗?”

因此,家长榜样力量的体现,其实无处不在,你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家长,争取成为孩子的榜样。

二、和谐的亲子关系推动学校的进步与发展

亲子关系是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起来的,孩子的沟通能力和从亲子关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就是铺垫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开始,基于此,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而关系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和谐的亲子关系非常有益于家长和教师的沟通。对于那些与孩子有着良好关系的家长,他们在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中,既能帮助孩子达成学习目标,又能积极、迅速地跟教师配合,同时,尽可能地支持学校以及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

和谐的亲子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增强学校的教育功能,才能使学校教育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因此,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亲子关系的良好推进。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和谐亲子关系的发展,积极的推进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并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

三、注意家庭教育的连续性,推动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随着生理、心理方面渐趋成熟,与社会的接触面也越来越大,经验的增多和知识面的拓展,使孩子的眼界逐渐开阔,其兴趣爱好也逐步由家庭转向外部世界,孩子的独立意识也会逐渐增强,父母的绝对权威开始弱化,父母过多干预孩子的行为,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共进退,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教育的连续性和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互动,必然要在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里,得到正向积极的引导,才能有正能量源源不断地进入孩子的身体里。■

4.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篇四

一、背景分析:

未来社会要求学校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目前很多发达国家教育领域都已相继建成了覆盖全国的以教育为服务内容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这种信息化网络以先进的应用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快了学校之间信息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应用环境,有效地促进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这些国家最重要的教育基础设施,推动了本国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信息化是培养几代新人的长远大计,也是榆小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我们发现榆小教育信息化工作目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是:

1、大部分教师虽已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快速提高教学业绩,但对如何建设和发展,认识比较模糊。

2、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缺乏深入了解,对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还没有确立发挥各种教育媒体作用的观念。对教育媒体如何跟课堂教学和教室环境设计三者相适应的研究相当肤浅。

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1、教师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缺乏,导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低,缺乏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指导。

2、适用于校园辅助教育的软件资源太少,软件建设思路不明,课件制作问题上认识有偏差,受上级各种评比活动的导向影响较大。

3、骨干学科带头人对信息技术指导和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缺乏相应的教科研活动带动应用的开展。

4、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评估、教学管理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相应配套政策没跟上。

二、发展目标:

第一,继续全面推广应用视听传播技术,积极探索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各个领域。

第二,在推广应用物质技术的同时,推广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理论和方法。

第三,加快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第四,建立教育教学信息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学校资源共享。

三、实施策略:

在组织、技术层面上,实施策略要点如下:

1、教学结构策略设计

教师在整个教学结构中必须掌握教学开发系统设计即6个教学策略过程的设计。(1)教学准备策略,(2)教学组织策略,(3)教学指导策略,(4)教学管理策略,(5)教学资源开发策略,(6)教学评价策略;要求把课堂教学、小组教学、活动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方式密切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对这6个策略进行设计。

2、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要考虑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根据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搜集和整理学习资源,可以从光盘和网络上搜集或下载资源,创造出功能齐全,适合师生学习和使用简便易行的多媒体网络创作编辑系统。

3、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1)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利用网络,Internet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师生共享;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实现个性化教学;利用虚拟化教育环境开展自主的合作伙伴方式学习;利用电子文档支持实现面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2)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从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评价。不是只为教师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而是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共同活动的环境,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获得良好的条件。

(3)注重应用的创新与突破:

教师要以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克服以传统的教育思想来应用信息技术,追求教学电子化,资源数字化。今后应用的重点要从传统的课堂上的教学辅助课件制作,逐步转移到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传递教学的途径、虚拟现实、集成技术等方面运用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4)组织新一轮的全员培训:

随着网络的健全,管理平台、软件开发应用平台的成熟,对交流课件、教学资源积累的需求量上升,对教师的要求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学校要配合、组织好更高层次的师资培训工作,重点是如何运用网络组织教学。

(5)开展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研究:

今后要安排一批骨干教师先参加有关的学习和培训,以研究的态度去了解、借鉴一些新的理念,调整思路、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内涵,更好发挥对教改的组织指导作用。

(6)加强各学科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教科研工作:

加快校本教研课题的立项,并就已立项的科研专题进行教研。引导广大师生在各学科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建设具有学习管理化的网络平台

(1)与INTERNET网连接;实现国内外计算机系统的互连,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科研合作,为学校快速获得最新教学成果及技术合作的信息创造良好的通道。

(2)务求实用、经济、高速、可靠、安全,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并将计算机引入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各个领域。

(3)在财力可及的情况下建立远程教育系统。

四、组织领导与管理

(一)教育信息化管理与领导:1.学校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各相关负责人组成。2.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职责为制定发展规划、计划、筹措经费,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协调各部门共同工作,检查、评估、督促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3.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教研组,指导学校教育技术工作。

(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管理:

1、加强网络管理,加强师生网络德育教育,同时建立必需要的管理制度。

2、课堂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率,采用课时覆盖率纳入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管理。

3、三支队伍建设管理:

①学校分管教育技术工作的负责人,是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也是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支持者;②学校网络管理员,是学校教育技术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是教师和管理层之间的中介;③学校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是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的骨干力量。

五、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价指标

评价是工作反馈调整的重要工具与手段之一,通过自评、互评和机构认定,可以及时调节我们的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益。

评价的内容有:

1.教学环境设计评价。2.资源建设评价。3.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评价。4.工作落实评价。5.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5.学校教育发展纪实 篇五

——XXX乡初中教育教学发展纪实

走进XXXX乡初中,浓重的城市生活气息很难与大山联系在一起,崭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餐厅楼错落有致;生活区、教学区、活动区井然有序。校园内花香四溢、四季如春。几年来,校长杜秀静带领全校师生,励精图治,锐意创新,努力拼搏,教育教学成绩年年上台阶。学校的迅猛发展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集资办学先进单位”、市教委授予“管理先进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学校”、“文明学校”、“百佳校园学校”等荣誉称号,走出了穷乡办校的新路子。

XXXX乡初中始建于1980年,学校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现有四级三规十二个教学班,教师58人,在校学生800余人。学校始终秉承“励志明德,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的办学思路,精心制作“书香”学校、和谐人文学校名片,实现“与时俱进,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目标,打造精品办学风格,辐射示范农村学校。由于移民搬迁,二初中部分师生于2009年秋期整合到一初中。两校合并后,教师队伍得到有效整合,加上特岗教师这股新生力量的注入,保障了教学计划的落实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在学校管理上,该校践行科学发展观和“人文关怀、民主参与、文化引领”的管理理念。进一步理清学校的管理链,健全决策——执行——监控——反馈的管理思路,使整个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加强制度建设,实现依法治校,用制度引领人、鼓励人、发展人,包括各类常规的管理制度、教师的评价与分配制度。经常开展“暖心”工程,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慰问活动等。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坚持实行校务公开,增加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实行民主管理,虚心听取和采纳教职工的建议,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学校树立“问题即课题,研究即成长”的观念,引导教师自觉的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以往做学生思想工作单一说教的做法,变注重活动教育与评价激励相结合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构建完整的德育网络:校内以校长——德育行政校长(法制副校长)——政教领导——德育领导小组——班主任——科任教师为主线,校外以学校——家庭——村委——派出所为主线,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另外,该校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诸如办好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周、英语周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和展示的机会。

6.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篇六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精神,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自2009年逐步完成了校园网改造,网络设备更新换代,微机教室的升级改造,校园安防系统的改造和新建,班班通数字化多媒体教室建设等。几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从硬件建设来看,学校建成了覆盖整个校园的局域网,学校目前拥有“班班通”多媒体教室9个(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4个,多媒体综合教室9个,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光纤接入因特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近几年在对外宣传、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已实现数字化办公。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办公应用软件。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体制还需完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校本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教学等方面应用不足,网上教学、网上评课、移动点对点教学服务、数字化 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需加强。这些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分期实施具体项目,保证规划的逐步落实。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根据统一规划部署,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同时避免全面铺开,要抓重点项目,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师生实际需求,以应用为驱动,推进校本教育资源库、学校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并实现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在可操作的前提下,高起点制定发展信息化规划,引入当前最新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实现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校园网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的专业水平,实现核心平台智能高效、网络出口智能安全、网络接入智能灵活、网络管理智能统一。

——构建学校公共网络存储系统。开发能够满足学校数据存储需要的大容量、可扩容、可动态调配的存储系统、备份系统,确保学校数据资源的储存和安全备份。提供面向部门和用户的个性化存储及公共网盘等服务,为实现师生的移动办公和学习提供条件。——建设功能强大、设计美观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新的校园网站既集成学校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入口,为师生员工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同时也展示学校的视觉形象和教育理念,体现阜宁中学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实现互联网、校园广播网、校园安防网等多网融合。新建学校数字化广播网,校园安防网全部升级成数字信号系统,实现互联网、校园广播网、校园安防网等多网融合。管理和服务等

(二)具体任务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搭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实现万兆主干,千(百)兆到桌面,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师用机配置。提高网络运行管理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教育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校园,为建设全省一流学校的总体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二)具体任务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搭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实现万兆主干,千(百)兆到桌面,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师用机配置。提高网络运行管理——建设网络直播互动教室(直录播教室)。建设具有课堂录播、互动教学、网络直播、远程交互培训、视频会议等功能的直录播教室。

——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教室建设。逐步完善机器人、3D打印、航模、单片机等社团活动场所和器材设备,扩大活动规模。

——建设学校公共服务区域数字化系统。安装校园数字化文化展示系统,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计算机等。学校主要出入口配置户外LED显示屏。

2、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一、种类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加快课程和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教案、试题、课件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平台,完善学校各学科教学资源库。

——建设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引进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使师生在校内外都可对馆藏图书进行查询、检索、预借等操作。优化电子图书阅览室,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学习中心,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3、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功能强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先进的管理信息综合系统(电子校务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办公自动化——完善校园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食堂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签到管理系统等。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4、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教学的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引入移动智能终端,探索基于网络的开放、交互、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方式。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云录播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教职工绩效评价模块、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学校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等。利用网络共享平台实现统一认证。——建设综合信息门户平台。学校网站上设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平台,建立个人化信息门户。搭建学校统一认证系统,使用户实现跨部门和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实现教学平台与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的整合,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终身学习能力。——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设教科研协作、管理和分析平台,开发和引进科研资源库、学术资源库、课题项目库。为优秀教师建立专门资源库和信息发布平台。——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践研究。推进学校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信息技术支持微课堂教学实践、创客教育进课堂实践研究项目,促进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阜宁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引进新技术专业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7.论学校教育统筹式发展 篇七

1 统筹学校内涵建设, 增强驱动统筹能力

1.1 文化统筹

文化是一所学校存在的魂、发展的魂, 是一所学校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认同, 是能有力地凝结师生的情感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孵化健康人格的无形而无穷的教育力量, 没有文化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首先, 需要提炼、挖掘、征集、合议完成以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办学方针、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校训、教风、学风、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为内容的校园主题文化建构。

其次, 构建以学校人文内涵为内在的自为和学生外在行为塑造的自律为内容的两个驱动力建设。

最后, 打造三大主题文化性品牌即德育品牌、课堂品牌、社团品牌。

一是德育是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学校应积极探索具有实效性的德育管理模式, 建立一种全新的德育管理长效机制, 形成学校的德育品牌。

二是以教育教学创新管理的实践为基础, 扎根课堂抓教研, 着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学科建设的研究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实现“课堂与教研, 学生与教师, 学校与社会”健康、良性地互动、互促, 从而形成学校的课堂品牌。树立“教学即研究, 问题即课题”的教育科研意识, 围绕“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走进教师”的教研理念, 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和着力点, 还课堂于学生, 着力构建四个课堂, 即“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展示的课堂、激情的课堂”建设。以此联动带来开放创新、灵活多样的课程文化, 以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选择的需要, 形成“自主课堂、自己课题、个性教研”良好的教研氛围。围绕“一个中心”, 即以课堂为中心, 扎根课堂、挖掘课堂、拓展课堂、升华课堂, 以实现有效教研;抓住“六个关键”, 即课堂、教师、学生、活动、习惯、德育;打造“两支队伍”, 即以新课堂理念为中心的教师队伍建设, 以新课堂为平台和构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为平台, 以两个平台、两个课堂的建设培育学生、成长学生。

三是探索组建各种学生社团,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差异成长, 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弘扬个性、展现风采、体验成功。既丰富了人文校园的内涵, 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品格。

1.2 硬件统筹

加强基建建设, 提升学校形象, 营造育人环境, 推进五个校园。

一是让校园绿色整体规划具有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育人性、健康性;

二是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建设, 在劳动中去体验其中的快乐, 培养对学校积极的认同感、归属感, 对自然、对美发自真情的感受, 更懂得如何让生命与环境科学和谐的相处;

三是护绿大行动, 以身作则爱护学校的清洁卫生, 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

1.3 学生统筹

作为学校教育对象的学生, 既是教育的客体更是教育的主体, 在统筹学生教育方面, 学校以课堂和活动为载体构建学生自我管理、学生群体管理、学校管理和家庭管理四维一体的立体管理模式, 而学生统筹则是统筹学校发展的关键性统筹工程。

首先, 通过活动的载体来重新整合教育的力量, 成就教师的价值, 疏导学生的力量, 成就学生的价值, 统一学校的力量, 成就学校的成长;通过活动的平台联接教师与学生、课堂与生活、知识与能力, 从而汇集成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灵魂的对话。实现文明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文化。

其次, 实施“五人工程”。

一是营造环境熏陶人。二是开展活动引导人。三是狠抓习惯成就人。四是多处着力塑造人。五是改造课堂培育人。

1.4 教师统筹

教师统筹是统筹学校发展的主体性统筹工程。课堂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 所以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是教师团队素质的打造和提升应统筹到学校发展的大局中来。实施骨干教师和新老教师师徒结对互帮互学习工程, 让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脱颖而出, 让青年教师成熟起来, 实现学校老中青教师可持续发展;深入课堂, 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形式的教研认清差距、反思课堂、寻找突破、找准着力点;开展联片教研模式, 对教师进行“新课堂”理念的洗礼, 进一步孵化课堂教学;搭建“教师课堂基本功大赛”平台, 锻造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深化课改、引领课改、反思课改、总结课改,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营造“比教、比学、争优、争先”的执教氛围, 成为与新课堂理念接轨的平台, 助推学校的课堂教学。

其次, 实施“引进走出”战略, 转变教师观念、开阔教师视野。

最后, 改造课堂培育人, 实施“四个课堂”建设——“合作课堂、自主课堂、展示课堂、激情课堂”。

1.5 管理统筹

领导班子是学校的核心, 一个好班子就是一所好学校, 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

首先, 把每周末的中层干部例会常态化, 制度化, 作为班子成员进行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效能建设的主阵地;

其次, 实行“阳光科室”, 指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凡是涉及到教职工利益的都予以公示的制度, 凡是每周科室工作要点都予以公示的制度, 时刻提醒中层干部保持公正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

再次, 实行“效能科室”, 抓观念转变, 工作倒查制, 要求中层干部时刻树立“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敬业比水平更重要”的工作信念, 每个人都要有“不放思想就放人”的岗位危机意识;

最后, 实行“内省外学”的策略, 提高干部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反思发现问题、认清差距、关注细节, 通过外学拓展思路、开阔眼界。

1.6 机制统筹

首先, 梳理管理关系, 创新管理思路, 形成机制合力。学校在制度的建设中需秉承“制度不是用来管人, 而是用来服务人、成就人”的理念, 坚持为学生发展负责、为教师发展服务的思路进行各种制度的建制。学校只有在梳理中变得明朗, 在规范中变得秩序, 在人本中营造幸福, 才能达到以人为本、宽严有度的制度文化, 高效有序、和谐顺畅的管理文化。

其次, 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坚持, 凡是学校各科室制定的制度的设计理念与制定初衷必须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牢牢树立服务的宗旨;凡是学校各科室制定的制度要征求教师意见, 经教职工大会过半数通过才合法有效。在民主的气氛中构建学校的秩序, 增强教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凝结教师的力量。

2 统筹片区捆绑建设, 发挥统筹孵化效能

作为学校应站在整合者的立场或改革者的视角去统筹片区教育资源, 创造条件搭建资源整合与分化平台, 通过学校捆绑式、集团式发展模式, 分流优质资源、激活优质资源, 促进片区教育的统筹均衡式发展, 发挥学校在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统筹孵化效能。

首先, 搭建一个片区交流、联片教研的活动平台。走科研兴校、科研提质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真正把素质与内涵落实到课堂上, 成就学生一生的幸福, 实现教师成长的喜悦。以促进教师间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在交流中、碰撞中、反思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行, 实现成功经验与成果的共享, 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

其次, 实行两种教师交流机制, 一种是支教轮教机制, 二是挂职锻炼机制。通过教师的交流互送, 有力地助推了教育资源的统筹, 影响了一批、带动了一批、成就了一片。

最后, 实现三个资源的开放共享, 第一个是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第二个是管理资源的开放共享;第三个是图书等媒体功能室资源的开放共享。扩大了资源的容量, 又实现了资源的有效统筹与利用。

3 统筹社会资源建设, 加强推进统筹力量

社会资源在整个学校教育统筹发展中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推进力量, 能提高推进统筹力量, 深化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首先, 家校统筹。建立社会对学校的关爱机制, 常态化家访机制,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管理模式,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习惯品格的良好发展。

其次, 社会统筹。建立社会资助体系建设, 统筹社会力量助推教育统筹、改革与发展, 探索并搭建各种统筹的平台。

一是与政府部门合作, 统筹公共行政资源助推学校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政府与学校合作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健康教育。

二是与企业合作, 建立企业对品学兼优生的学生资助体制, 学校应拓展与企业的合作发展战略面, 深入开展资助机制建设。

8.和谐教育思想与学校发展 篇八

一、创新“教”与“学”的关系

以“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诸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教”与“学”和谐的实质是要使教育的诘责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氏璧的根子,在绝大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活动,教学活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课堂上师生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与“学”的关系。以“节奏适度、即或潜能、思维协调、和谐共振”为目标,我学校打破传统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失平衡的局面,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两主”地位,即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稳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内外”引导。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再教育”培训,肠道病开展“心理学”学习等,以使教师更科学合理的了解学生的内心,即或学生内在的学习形区域愿望,调动学生的能动精神,使学生由“内”乐于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在增加硬件设备,如投影机,录音机,电脑制作室等多媒体设施的同时,加大力气组织教师学习并运用新课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设施与材料、良好的条件及氛围,让学生因“外”善于学习。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还”字下功夫,强化“还”的意识。我校课堂教学表现为五“还”。A、把课堂民主还给学生。创新精神、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基础条件是民主,只有树立民主作风,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自己充分发挥自己。B、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学习方式。C、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把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的时间还给学生,鼓励教师大胆放手,并提出五个允许,允许学生不拒收也可以回答问题;允许学生反驳教师的结论,允许学生对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说错;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二、融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前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上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校教育效果的高低和成败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高度相关。一所学校中的干部与群众、教师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

师生关系强调“蹲”,我校鼓励教师从身体上更重要从心理上“蹲”下来看学生,走近去了解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实施班主任和副班主制度,让以往科任教师也成为班主,多方位接触学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同时,我校也倡导教师环卫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重点体现在班级的管理规章制度的有关制订虚怀若谷听取学生的反映。

师生关系重灌区。教师尊重学生差异,爱优生亦爱差生。尤其给差生特别关注和帮助,通过课余时间的谈话,多方面了解学生学习成绩差或一些行为习惯差的原因,对症下药。(某同学学习成绩跟不上,老师通过多次接触,了解到原因,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习课,成绩上来了,与同学何老师的关系融洽了,)学校也制定了特困生资助条例,定期咨询学生生活情况。(某某家境贫寒,学校了解情况后天很给他送棉被等,让她感到学校的温暖)此外,上至学校,下至班级的“够推心想”,学生周记,给老师的一封信,都给师生提供了双向交流的机会,促进融洽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家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

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学校整体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资源之一。为此,学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具的优势,成立家长学校,讨论学生的家长,并通过电话,家访,家长接待日,开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多渠道与家长交流,形成教育的合力。在社会教育方面,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开法制讲座,邀请专业人员到学校宣传安全知识,开展“安全自救”演练,同福利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开展“献爱心,见行动”活动。这些活动加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

四、培養学校文化,整体优化学校

和谐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和谐教育的保障。我校致力于三种文化的建设,分别是德育文化、科学文化、文体文化。第一,学校坚持每周升旗,唱国歌,在国旗下讲话制度;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纤,结合各种纪念节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如:雷锋日“献爱心,见性对”大队主题,“做手法的小公民”“人人争做文明学生”“五好孩子”等;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面墙做宣传教育,让每一面墙会讲话,如:学校的规章制度,伟人的励志格言都在墙上提醒着学生教育着学生。第二,在科学文化上,学校开展语文学科手抄报、课外阅读、班级优秀作文集、奥数竞赛、英语表演赛、诗歌朗诵比赛,“小发明家”(科技制作?)等;第三,在文体文化上,开辟美术、音乐、棋等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文体素质,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展现才能,争创百花齐放的局面。多次举办美术现场作画竞赛、真情插花比赛;乐器、舞蹈、歌唱比赛;拔河、跳绳、武术比赛;围棋、象棋比赛等,并利用“教师节”“国庆节”“艺术界”“元旦节”契机,创造性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享受中感悟文化的乐趣。

上一篇:教学艺术试卷下一篇:污水厂停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