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古诗名句

2024-09-23

王维古诗名句(通用12篇)

1.王维古诗名句 篇一

诗人王维的名句

王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他有许多诗句流传了下来,备受世人的推崇。

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是一个紧密的整体,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只是一句寻常的劝酒词,实际上却饱含着浓烈的惜别之情。而在其中蕴藏着的惜别挚深的不舍之情,使它适合于大多数的离别场合。那么,它成为传唱最久的歌曲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既体现了游子身处异乡,一个人漂泊无依的孤苦生活,又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意。“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让多少远离故土的游子落下了眼泪,让他们在心中震颤不已。所以,它成为千古名句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描述的是诗人独自漫步,刻画的是一个隐士的形象,表达的是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将一副有流水、白云和隐士的画卷清溪地展现在了众人的眼前。诗人没有刻意地寻幽探秘,却能随时随地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美丽。

王维的诗句经过了千年的考验,流传至今。而且他的诗句中蕴含着开阔的意境和高超的技巧,是极其珍贵的艺术珍品。

辛夷坞 王维

《辛夷坞》是王维的《辋川集》中的一首诗,表达的.是王维对所处时代的一种寂寞感。《诗法易简录》评价它:“幽淡已极,却饶远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王维的这首《辛夷坞》吧。

这首诗虽然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却在将辛夷花的美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同时,又体现出了一种孤寂而又落寞的境况。这首诗描写了辛夷花从花开到花落时的过程,诗人不着痕迹地用环境描写来对花开和花落进行转换,但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深深蕴藏的,对当时时代环境的一种寂寞感。《辛夷坞》全文如下: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诗人写这首诗时,正是奸臣当道,朝政昏暗,社会矛盾加剧之时。王维当时虽然仍然在做官,但是他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对社会现实十分不满。他向往归隐的生活,但是又对禄位有所留恋,不能决绝地离开,于是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辛夷坞》就是在这个时候所写的。

诗人先写了辛夷花蓬勃的生机,怒放的花朵显示着一派美好的春色。

之后,诗人描写了空寂的环境,辛夷花独自绽放在渺无人迹的深山之中,哪怕最后凋零也无人感到惋惜和遗憾,这实际上是诗人因当时社会现实而感到孤寂。同时,诗人又以一种禅心来看到这种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使人仍然可以在空寂、冷清中感受到生机。

青溪 王维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他的山水诗以开阔的胸怀和细腻的审美,描写了优美的自然风景,体现了悠闲的隐居生活,《清溪》就是其中的一首。下面,让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清溪》吧。

《清溪》是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王维精通于作画,他善于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将画与诗完美结合。在这首诗中,诗人将一条景色优美的清溪展现于众人的眼前,描绘出了清溪在流经不同地点时,各种不同的画面。同时,王维对音乐有着极高的天赋,在他的诗中,除了有着层次丰富,远近相宜的画卷外,还有着一层动感和音乐之美,五、六两句诗形成了动与静的鲜明而又强烈的对比。而这首诗的最后四句诗,则体现了当时诗人闲适的心态,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合起来,意味深远。《清溪》原文如下: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人晚年隐居于辋川,无心于仕途,只是过着优游的生活,这首诗就是诗人隐居之时所作。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副优美而富有层次的画卷,动静相兼,声色俱佳。其诗风清新自然,神韵淡远,诗人又将自己的情感与景色相融合,意蕴深远,韵味无穷。

归嵩山作 王维

王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他在山水田园诗、律诗和边塞诗方面,都有着极高的成就。《归嵩山作》就是王维的一首律诗。接下来,让我们来赏析一下王维的这首《归嵩山作》吧。

这首诗诗风清新自然,语言质朴而亲切。尤其是颔联和颈联将诗人的情感与沿途所见之景结合起来,使其感情更加充沛而浓郁,意味更加深远。《归嵩山作》全文如下: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是王维辞官归隐嵩山之时所作,通过对沿途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当时闲适淡泊的心情。这首诗的首联,写的是其出发时的景象;颔联通过写水流和禽鸟,来表达诗人当时的悠然与自得,就如同禽鸟到了晚上就知道要归巢一样,诗人也要归隐于山中。颈联描写的是荒城古渡与落日秋山,诗人在情感上也发生了变化,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尾联则指出了诗人归隐的目的地。

整首诗的层次非常鲜明,在诗人的笔下,可以看到沿途风景的变化,以及诗人情感的起伏:从一开始的从容到悲伤苦闷,最后又回到了闲适宁静。这体现了诗人情感上的矛盾,他既向往归隐的田园生活,却又对现实感到愤恨不平和无可奈何。这首诗在整体上的心境还是偏向于闲适的,体现的也是诗人的淡泊宁远的状态。

杂诗 王维

《杂诗(其二)》又称为《杂诗·君自故乡来》,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所作的组诗《杂诗三首》中的第二首,也是王维诗作中的代表作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这首诗时一首五言诗,诗歌的前半部分是在询问来自家乡的有人,而后半部分则仅仅是问自家窗前的梅花是否已经开花了,让人非常意外,因为这看起来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实际上,梅花其实已经成为了诗人家乡的象征,人们思乡往往是从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来体现的,也许在这株梅花上曾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所以,这株梅花已经不单单是一株植物,还是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寄托。《杂诗·其二》原文如下:

杂诗·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离开自己的家乡十多年了。诗人长久地身处异乡,对自己家乡的思念本就十分浓烈。在偶然之间遇到了故乡的人,难免会很激动,思乡的感情也会加倍。

在这首诗中,语言很朴素,但是感情却很浓烈。像这种看似质朴实则韵味深远的佳作,表面上似乎没有运用到任何的技巧,实际上则不然。这首诗中,蕴含着诗人对故乡以及故乡的人和物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但诗人却能化繁为简,空灵流动,使整首诗的含义更加浓郁和深远。

2.古诗名句“飞”起来 篇二

“飞”字、“赴”字、“度”字,极有气势。一个“飞”字夸张地描写木兰身跨战马,穿过一道道关口,越过一座座高山。表现出行军之急、速度之快、征战之奋勇。塑造了英姿飒爽、所向无敌的巾帼英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一个“飞”字形象地描绘出庐山瀑布流速迅疾之气势、喷涌而出之态势、凌空而泻之威势。其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诗人遥望瀑布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就自然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诗句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这飞动健举的形象让我们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追求。诗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仿佛现实中的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九霄云外。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雪必随刮风而来,“白草折”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风雪。塞北的天气真是奇特。“飞”字勾画出雪花飘舞的形象,写出了“万里雪飘”的动态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荒僻的群山上看不见飞鸟的踪影,落满白雪的大地上也没有人的踪迹。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是极平常的事,也是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就把最平常的景象、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变成了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静,形成一种不常见的景象。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诗句突出了农家所见晚春特色,同时又从这一点上使人感触到整个春天的勃勃生机。日长人静,无客到家,原因何在?在于男耕女织,忙碌去了。而“鸡飞”“犬吠”原因何在?在于知晓“行商来买茶”,大有“春江水暖鸭先知”之意。

3.鹿柴王维朗读古诗 篇三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

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释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4)照:照耀(着)。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是辋(wǎng)川的地名。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沓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王维(7-761年,一说6—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直到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但这派诗歌,往往陶情风景,缺乏社会内容。

创作背景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作者简介

4.王维古诗鉴赏 篇四

出自唐代王维的《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5.古诗鹿柴王维 篇五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分享了鹿柴的鉴赏,欢迎欣赏!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阅读训练】

(1)苏轼评论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试结合本诗作简要的分析。

(2)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3)落笔先写“____”,寂绝人迹,接着以“_____”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4)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5)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经不同?( )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D.“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题画》)

答案

(1)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见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动,同时“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2)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不见人”,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3)(空山 但闻)

(4) (前两句“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5)C

鉴赏

殷璠谓:“维诗辞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宋】计敏夫《唐诗纪事》巻16)殷璠此论实际上道出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和意境浓郁(特别是禅境)的特点。“诗境与禅境本相同,所以诗人和禅师常能默然相契……禅趣中最大的成分便是静中所得于自然的妙悟。”(朱光潜《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对王维的.诗歌,特别是那些具有浓郁禅意的诗歌,我们似乎更多地注意到它们的表面的诗情画意,而对诗人笔下涌动着的禅境,我们在鉴赏的时候往往注意不够,甚至忽略。

现在让我们来体悟此诗中浓郁之禅境。

此诗首句“空山不见人”乃本诗一大前提也。此前题谓:空山(已蒙禅之深机也)非但不见人,亦不见光影,不见喧哗和尘世之干扰也。正如陶潜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也。而且在此山中,作者在体味着禅境、禅理以及禅带来的妙喜。

在此前提下,分出两层:

一谓:“但闻人语响”。即于“空山”当中所造之境,亦即寂静,为人声所破,即首句之境为本句所破也。然此句大有妙意:让首句之空寂进入人响,使整个流动之境顿出。此妙境正可用“鸟鸣山更幽”来比况。然此句亦显示首句作者心之静也:虫声、鸟声、流水声——大自然中一切声响皆被禅心屏去,一切皆归于空寂。

二谓:“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空山不见人”,句中亦涵不见光影之意,亦有寒寂荒远之意,不然此地已成世人喧哗之地也。倘若说“人语响”打破声寂,那么此两句则打破色寂和幽暗也。林深幽邃,亦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所谓:“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竒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里不但是景观之“人之罕至”处,亦禅境之罕至处也。作者笔下这一缕光,明是夕阳,实亦禅境所至之美妙瞬间也,不可随便看过。“青苔”亦在王维常用,(如《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一:“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王右丞集笺注》巻2);《田家》:“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王右丞集笺注》巻11);《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王右丞集笺注》巻14));《闺人春思》:“闲花落遍青苔地,尽日无人谁得知。”(《王右丞集笺注》巻15))乃喻自身清净之物也。光照青苔之上,亦当大有佛家之深意也。二句合观,便知这夕阳入处,不但照见林中幽僻之景,亦照见林中幽僻之人,更似照见作者透悟莹彻之禅心也。

清徐增谓:“此诗眼目在‘空山’二字。右丞笔下,真是大光明藏,无有一字在也。”(《而庵说唐诗》卷五)此说大秒,正合本诗深意。

此诗艺术妙处,正如《诗法易简录》所评:“人语响,是有声也;返景照,是存色也。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偏从有声有色处写,而愈见其空。严沧浪所谓‘玲珑剔透’者,应推此种。沈归愚谓其‘佳处不可言语’,然诗之神韵意象,虽超于字句之外,实不能不寓字句之间,善学者须就其所已言者,而玩索其不言之蕴,以得于字句之外可也。”

6.古诗文名句默写80例 篇六

1) 必先苦其心志,,空乏其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 受命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5)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

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6)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7)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8) 浩浩汤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9) 日星隐耀,_________,商旅不行,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11) 临溪而渔,_________,酿泉为酒,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13) 蒹葭苍苍,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

(《诗经·蒹葭》)

14) 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15)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__, 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16) 拔剑四顾心茫然。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17) 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18)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杜甫《望岳》)

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 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1) 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3)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26)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28) 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 (马致远《秋思》)

29)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1)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3)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4) 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35)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6)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7) 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8) ____________,金块珠砾,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9) 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前赤壁赋》)

40)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41) 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苏轼《前赤壁赋》)

42) 余音袅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43) 舳舻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苏轼《前赤壁赋》)

44) 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45)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46)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47)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8)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_______, ________。(屈原《离骚》)

49)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50) 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51)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2) 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53) 朝避猛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54)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5)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6)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7) 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58) 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9)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0) 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1)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2)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3) 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4) 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5) 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7) 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6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69)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70) 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7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小雅》)

72) 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7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74) 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大漠穷秋塞草腓,____________。(高适《燕歌行》)

75) 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76) 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77) 但以刘____________,气息奄奄,人命危浅,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78) 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79) 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80) 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___________。(《孟子》)

参考答案

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2)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4)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5)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6)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9) 山岳潜形;樯倾楫摧。

10)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 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

1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 白露为霜;在水一方。

14)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1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6)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7)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 阴阳割昏晓;决眦入归鸟。

19)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0)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1) 烟笼寒水月笼沙;商女不知亡国恨

2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5)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6)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7)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8)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2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0)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1)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35)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6)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7) 檐牙高啄;钩心斗角。

38) 鼎铛玉石;弃掷逦迤。

39)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0)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2)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3)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44) 举匏尊以相属;渺沧海之一粟。

45)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6)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7)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48)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49)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50) 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

51)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52)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53)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

54)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5)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6)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7) 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

58)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9)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60) 绕船月明江水寒;梦啼妆泪红阑干。

61)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2)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63)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

64)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65) 羽扇纶巾;墙橹(或强虏)灰飞烟灭。

66)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67) 鹏之徙于南冥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8)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9)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

70)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7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72)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73)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4) 美人帐下犹歌舞;孤城落日斗兵稀。

75)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76) 晨起动征铎;人迹板桥霜。

77) 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78) 淡烟暮霭相遮蔽;禾黍秋风听马嘶。

79) 长太息以掩涕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王维古诗资料 篇七

古诗《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年代:唐

作者王维

解薜登天朝,去师偶时哲。岂惟山中人,兼负松上月。

宿昔同游止,致身云霞末。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

好依盘石饭,屡对瀑泉渴。理齐小狎隐,道胜宁外物。

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发。荆扉但洒扫,乘闲当过歇。

古诗《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年代:唐

作者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作品赏析

《汉官仪》:宫中夜漏未明,三刻鸡鸣,卫士候于朱雀门外,著绛绩(红布包头象鸡冠)专传鸡唱。鸡人,《周礼》官名。

尚衣:官名,掌供天子冕服

阊阖:宫殿的正门

旒:音流,冠前下垂的.缀珠

仙掌:宫扇之属

香烟:御炉的烟

诰:天子的诏书,用五色纸,故叫五色诏

8.巧用古诗名句,优化语文教学 篇八

一、创设情境,唤起兴趣

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的知识也就越来越牢固。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学习兴趣需要一个引导、培养、激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导演通过多种技法的运用,创设情境,引导激发演员的激情,成功地塑造角色。那么如何创设情境,为开启古典文学之门,培养他们对古典诗歌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是在语文课上,想方设法多用些古诗名句引导学生用成语、诗句等回答问题。于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进入了我的课堂。这样既可以创设优美的课堂氛围,使语文课上诗意飞扬,又可以借此机会对了解这些名句的学生大加表扬,使其他学生羡慕不已,提高同学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二是注意收集含有或化用古诗句的文章,让学生朗读这些文章,让学生陶醉在美妙的意境中。三是设置班级文化角,张贴一些诗配画的作品,图文结合,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诗歌意境。四是要求学生精心挑选一些古诗名句抄写在自己的周记本、笔记本、教科书等扉页上,让学生随时随地随手就能接触到古诗文,在浓烈的氛围中接受熏陶。

“老师,为什么他们能背古诗?我能不能背?”就在我看到个别学生吃过中饭后无所事事,要他们每天中午背诵一首古诗后不到一个星期,连续有好几个同学都这样问。这时,我知道,一段时间以来的引导、激发起了作用。笔者假装有些为难地说:“我很忙的,你得主动找时间来背,而且要背就得坚持下去,不能虎头蛇尾。”他们都爽快地答应了。接着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们,说他们有高度的自觉性,并表示相信,他们一定能坚持下去,也一定能取得成效。这样,不仅仅那几个同学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其他同学的好胜心也被激起了,一时间,中饭晚饭后我一到教室就被学生团团围住,他们手拿各类古诗文书籍,争先恐后地前来背书。

二、提升兴趣,诱发乐趣

很多时候,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兴趣因为实施过程本身的枯燥、繁琐而不了了之,所以如何保持兴趣、提升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只是单纯的喜欢爱好,而“乐”则是对所“好”之物的沉浸、痴迷、陶醉和忘我。“好”与“乐”是两个层次,两种境界。古诗文诵读的“兴趣”与“乐趣”也正好存在于这两种不同程度上。有兴趣才会有乐趣,有乐趣就会加深兴趣。因此我决心在教学过程中用新、奇、特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学习成功的愉悦感强化内在的动力,激发真正意义上的“乐趣”,让学生产生对诵读的热爱和崇高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让他们享受实实在在的奖励。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兴趣,也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让学生自己做老师讲解诗歌。上课前,老师和主讲学生一起备课,也鼓励他和同学去一起商量。因为他们生性活泼,课堂上他们会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讲解诗歌,有的学生用小组竞赛,充分调动了大家的诵读和发言的积极性。还有的学生让大家把诗词谱写成歌,分组来唱。课上大家积极性很高,很配合,每个组都选择了与诗歌意境相符的现成的曲子,把诗歌填进去唱,唱得非常好。还有的学生让大家把诗歌的意境画出来,有的学生不太会画,但他们也在认真考虑,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就这样,用灵活的方法使大家乐学、爱学,增强古诗文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以及感染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引导创作,体味意趣

9.王维《田家》古诗原文 篇九

古诗《田家》

年代:唐

作者王维

旧谷行将尽,良苗未可希。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

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柴车驾羸牸,草屩牧豪豨。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饷田桑下憩,旁舍草中归。

住处名愚谷,何烦问是非。

古诗《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危径几万转。

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

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

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

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

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

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

旷然销人忧。

作品赏析

【注释】:

10.少年行王维古诗朗读 篇十

⑵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著名勇士荆轲、秦舞阳都到过此地。汉时曾徙豪侠于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⑶羽林郎:汉代禁卫軍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⑷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⑸苦:一作“死”。

⑹擘:张,分开。一作“臂”。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⑺重:一作“群”。

⑻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⑼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⑽欢宴:指庆功大宴。

⑾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⑿轩:殿前栏槛。

11.王维含禅意的古诗 篇十一

在唐代诗坛里,王维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大诗人。在中国诗史上,他的山水诗更是与画相通,达到「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同时他又精通佛理,生前就被人们誉为「精禅上理」,逝后更有「诗佛」的称号。下面给大家分享含禅意的古诗,欢迎欣赏!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简析:此诗把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

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简析: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简析: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简析: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简析:此诗描写了一条青溪的幽秀景色,诗人用多彩的画笔,绘出青溪流经不同地方时呈现的不同画面。其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两句,以喧响的声音和幽冷的色调形成闹与静的强烈对比,如同一幅“有声画”。诗的末四句写出诗人心境的闲谈正如清川的闲淡,把自己的精神和自然的精神融和起来,意味隽永。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简析: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简析:此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钱起归隐田园之举的赞赏,流露出作者渴望归隐的意愿。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2.王维的送别古诗 篇十二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送梓州李使君》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渭城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邢桂州》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铙吹喧京口,**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送沈子归江东(一作送沈子福之江东)》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上一篇:大三学生自我鉴定200字下一篇:战胜挫折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