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管理机制

2024-09-14

语言文字管理机制(共8篇)

1.语言文字管理机制 篇一

语言文字工作机制 李黑石小学

学校一贯重视和发挥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把普通话推广和用字规范化作为师生成长的重要内容,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把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起来,与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使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逐步走向深入,并由此促进了师生的健康成长。现将我校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校对新时期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认识

为了提升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整体水平,学校领导班子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多次组织教职工进行宣传动员,反复学习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以及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文件。通过学习研讨,我们对新时期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1.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情感纽带,规范汉字和拼音是学习汉语言的重要工具。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加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对于普及文化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2.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造就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的需要。

3.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主阵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必须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基本功训练,纳入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纳入精神文明与和谐校园创建工作,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才会富有生命力。

4.发挥学校在社会中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应从校园向家庭、社区延伸,依法宣传,加强引导,这是学校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到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是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意识的表现。

5.领导重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积极开拓新的工作思路,组织新颖多样的师生活动,创建新的学习工作平台,是使这项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

二、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为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保障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有序开展

为使学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有序开展,我们成立了由校长直接主管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科室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语文教研组长等为成员,重点抓好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的普及;同时学校还以教科室为主要推普教育和教学机构,配备了语言文字工作专管员,把语言文字规范化落实到日常工作考核中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制定了《南城县实验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南城县实验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培训制度》《南城县实验小学校园用语用字管理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逐步形成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

2.强化管理,严格要求,保证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监管到位

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纳入教师教学考核,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我们不仅要求教师将普通话作为职业语言,而且要成为生活语言、家庭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案、批改学生作业用字用语规范化情况都成为考核教师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日常教学管理中,通过对学生作业随机抽查、老师教案定期检查、课堂教学评估督查等措施,提高教师规范用语用字的自觉意识。学校规定,师生在教学、集体活动、会议、公务中必须100%地使用普通话,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

(二)营造氛围,大力普及,在教育教学中浸染师生语言文字素养。

1.营造宣传氛围,搭建宣传阵地

按照“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我校坚持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在校门口、楼道口、教室走廊的醒目位置悬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标语和精选的经典古诗文、名言警句,各班级板报开辟了学生书法、写作专栏,让师生时时处处沐浴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学校每年都组织“推普周”系列宣传活动,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通过电子屏、学校网站、校园广播以及“校讯通”等平台进行全覆盖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推普氛围。

2.营造和谐氛围,构建读书平台

学校还以实施“和美”教育为契机,号召全体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争做优秀的“和馨教师”与“和美少年”,并提出“阅读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倡议:学校通过购买、交流、捐赠等多渠道建立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园、家庭图书角三级“书库”,要求语文组根据各年级实际情况在每学期向学生推荐合适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并在每个班级专设“书香园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全校师生亲近书籍,加强阅读与写作,让每一位师生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

(三)搭建平台,推广辐射,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学校搭建活动平台,广泛开展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同时携手家长,充分发挥学校的辐射功能,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推向社会。

1.关注师生,注重实效

教师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师语言文字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努力提高并自觉使用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是教师的天职。针对我校教师现状,我们加强了教师培训,每年利用暑期集训,由我校第一批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李国英、卢艳梅和获得过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的胡满堂、徐冬华担任普通话或写字辅导教师。通过培训和练习,我校全体教师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教师的语言文字素养得到普遍提高。截止今日,我校已拥有省级测试员8人,约占教职工总数的7%;学科专任教师普通话达标率为100%,语文教师二甲达标率为100%,其中一级乙等8人,二级甲等72人,占学科专任教师的60.7%。

2.开展活动,实践锻炼

在校园活动中,我们坚持抓好每学年开展的语文学科竞赛活动:一年级的“写规范字(铅笔字)”和“识字”比赛,二年级的“讲故事”和“成语积累”比赛,三年级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四年级的“写规范字”(钢笔字)和“课文朗诵”比赛,五年级的“演讲”和“现场作文”比赛,六年级的“语言文字知识”和“现场作文”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水平。2009年,江西教育电视台“我爱老师”大型推选活动走进我校,学生们以标准的普通话深情而流畅地娓娓讲述自己喜爱的老师敬业爱岗、精心施教、关爱学生的感人故事,获得现场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校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了“啄木鸟”专项行动,立足校园,班级组织改错别字比赛等活动,深入社会对门牌广告、宣传标语进行用字规范性地查找。我校同《小学生之友》、《临川晚报》合作开展“小记者读刊用刊”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内涵,提高了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了学生推广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使命感,体现了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效性。

3.家校携手 辐射社区。

在学校“校家同创”活动中,我们针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开展了两项活动。一是开展了“共同的语言,和谐的家庭”倡议活动,让普通话走进家庭。以学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会,通过教师之手,牵动孩子的小手,通过孩子的小手,拉动家长的大手,使普通话由校园语言迈向社会语言,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如2009年3月11日,我们开展了以“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小手牵大手,共建文明城”为主题的文明宣传与体验活动,努力使广大家长也能积极投入到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活动中来。二是我校还经常举办教学展示活动,让家长听课评课,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也纠正了一些家长的不规范用语用字。这样,既加强了家校联系,又大大提高了全体家长科学教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走进千家万户。

(四)提升品味,形成特色,促进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1.亲近经典,陶冶情操

2008年底我校正式启动“书香校园”工程,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语文学科为主阵地,以诵读经典国学作品为载体,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规定《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治家格言》《道德经》为一至六年级学生国学经典诵读书目,要求每天做到诵读三个“十分钟”:早上晨读十分钟,中午午诵十分钟,晚上复习背诵十分钟,家校结合,持之以恒,陶冶情操,养成习惯。2010年9月底,学校成功举办了由30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的“国学经典”诵读大型展示活动,受到媒体广泛宣传报导,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结合学校的“校家同创”活动,我们针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向学生家长发出一封“与孩子一同阅读”倡议书,倡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诵读经典10分钟,并做好记录,反馈给学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活动开展以后,得到家长的热情支持与响应。通过校家双向反馈,学生读书的自觉性大大增强了,各学科成绩也明显提高。

2.加强书写,养成习惯

学校还加强学生规范汉字书写训练,将写字课安排进各年级课程中,并要求各班坚持每天下午练字20分钟,在内容上与各年级国学诵读篇目结合,增强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记忆和理解。教师从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到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的正确写法,尤其在字形结构逐步掌握结构规律等方面,进行具体、细致、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树立规范书写的观念,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004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写一笔好字”全国写字比赛活动,全校学生认真练习,积极参与,有300余名学生分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

3.竞赛锻炼,活动提高

以竞赛促提高是我校深化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策略。每学年,学校均组织开展各种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学科竞赛活动。如一年级的识字比赛,二年级的成语竞赛,三年级的讲故事竞赛,四年级的现场作文竞赛,五年级的语文阅读知识竞赛,六年级的语言文字综合知识竞赛。在丰富多彩的学科教学活动与学科竞赛活动中,丰富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同时,学校大力支持和广泛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读书、征文、演讲、诵读等比赛。如组织学生参加《小学生之友》、《新小读者》等读书活动中,我校有1000多人次在比赛中获得大奖;组织师生参加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征文比赛及全国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竞赛均有大批师生获奖。在省市宣传部、教育厅(局)组织的教师演讲活动中,我校有20多人次获奖;学校教师在省、市、县各级教师基本功竞赛多次获一、二等奖。其中,卢艳梅老师参加“全国第二届苏教版教材美文诵读比赛”获全国三等奖,张红英老师在全省“我心中的鄱阳湖”演讲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在抚州市“2011年‘中华颂’经典诵读竞赛”中,学校推荐卢艳梅、王波静、尧娟三名教师参赛均获一等奖„„累累硕果见证了师生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这些竞赛活动的参加,为师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促进了我校师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今后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安排和打算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意义深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创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过程作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新起点,牢固确立语言文字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进程。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和普及力度。

把语言文字工作与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深刻地认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字文化,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继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语言文字工作的社会舆论氛围,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在全校师生中宣传、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

2.抓巩固、抓落实、抓创新,把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我们将继续坚持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从管理中要质量,从管理中树品牌;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各科教学大纲,在各学科的教学中以丰富的内容、多元的跨学科资源、灵活的学习方式,寻找语言文字工作新的增长点;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常规管理、纳入专业技能训练,进一步强化用语用字规范化意识。

3.进一步发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主阵地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带动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首先是不断完善和提升本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制度、内涵,将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逐步形成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模式,把语言文字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创造更多鲜活的经验。同时,充分发挥示范校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带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江西基础教育的沃土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和美”之花将愈加娇艳旺盛!

2.语言文字管理机制 篇二

网络生活不仅影响了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 而且影响了我们的语言方式, 目前, 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语言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使用规范等方面。但是还未形成一个较系统、较统一的研究局面, 所以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下面是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

1、网络语言的定义

随着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 不同的学者对于网络语言的定义都有不同的想法。从不同学者的研究来看, 主要可以把网络语言分为三类。一是一般意义的网络语言, 与网络有关的用语及专业术语、符号等。二是广义上的网络语言, 网络上所使用的一切语言都可以归为这一类。三是狭义上的网络语言, 即我们在QQ、微信等进行交流所使用的话语。

而我认为, 如今的网络语言只是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变异, 在新的语言环境下产生的另一种语言现象, 造成语言在风格和语体上发生了变化, 我主要研究这种新的现象的产生机制。

2、网络语言的分类

当前学者还没有统一对于语言的分类, 但是只有对网络语言进行明确的分类, 才能更好地研究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网络语言进行分类。按照我们平时对于语言的认知, 可以将网络语言分为如下几类:

2.1 缩略语

主要是将英语或汉语变为缩略语。英语缩略语主要是改变词语的涵义、改变词语的尺寸以及改变词语的方式。而汉语词语的缩略主要是缩略汉语拼音。比如高富帅不是身材高+富有+帅气, 白富美表示皮肤白+家境好+相貌出众。

2.2 图形符号

比如O (∩_∩) O表示高兴, %>_<%表示哭泣, ~ (≧▽≦) /~表示欢快, 等等。这类图形符号比语言更能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 更加贴切。

2.3 谐音词

谐音的使用十分广泛, 有汉语谐音、英语谐音以及数字谐音。比如童鞋表示同学, 3Q表示谢谢, 555表示呜呜呜的哭泣, 520表示我爱你, 等等。

2.4 拟声词

拟声词的产生与我们的口语关系密切, 如meme表示亲吻, 呜呜呜表示哭泣, 哈哈哈表示大笑, 等等。

2.5 借词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丰富, 网络语言也深受影响, 很多网络词语都来源于国外文化, 通过电影、电视及动画等, 比如萝莉表示娇小可爱的女生, 御姐表示身材饱满、思想成熟、年龄较大的女性。

2.6 新词语

我们也根据时下热点创造了很多全新的词语, 比如灌水表示胡说, 网虫表示上网成瘾, 潜水表示隐身, 粉丝表示某些追求明星的人, 屌丝表示家境贫穷, 收入微薄, 相貌一般的男性, 等等。

3、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

至此, 我们已经对网络语言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并进行了简单的举例说明, 当然, 我们上述列举的网络语言, 对于上网很少的人来说, 可能不太理解, 但是另一方面, 他们又会感觉似曾相识, 虽然不很确切地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 但是隐约中也能猜到一些, 只是对于经常上网的人来说, 这些词语的意思会更加明显。到底是如何生成了网络语言呢, 下面我们将做具体研究。

3.1 由谐音翻译而成

根据相同或相似的语音翻译成网络词语, 在涵义上并没有改变, 只是符合形式有所改变。这也是生成网络词语的最快速、最常用的方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翻译汉语词语, 而且可以用来翻译外语词语, 不仅方便网民快捷地输入, 而且非常的生动幽默。

3.2 通过借用形成

网络语言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借用产生, 可以借用地方方言、口语、外语以及其他民族语言等等。比如通过嘿嘿、吼吼等拟声词来表达丰富的表情, 这在网络语言中被大量使用, 而在规范的书面语中很少被使用。

3.3 运用比喻的方法生成

很多网民通过比较对比两种事物或两件事情, 根据它们的相似或相同之处, 从而联想产生新的网络词语。比如恐龙, 本指一种动物, 但是联想到它们的外形特征, 而将其比喻为外貌较丑的女性。所以这种基于某些相似或共同点而生成词语的比喻的方法也是生成网络语言的重要方式。

3.4 通过符号组合形成

通过组合不同的符号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 非常直观形象。这些符号不仅包括汉字、数字, 还可以是图形符号等。比如前面提到的O (∩_∩) O表示高兴, %>_<%表示哭泣, 等等。

3.5 由混合方法形成

网络语言的形成当然不只是上述几种方法, 还有很多是由两种或多种方法混合形成, 只是这些方法中有的较为明显, 有的较为模糊。比如3Q表示谢谢, 较明显的使用了谐音的方法, 同英语中的thank you,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 3Q还运用了符号组合的方法, 这种组合方式不是特别明显。

至此, 我们已经对网络语言的生成方式及分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可以得出, 网络语言的生成都是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之上, 包括符号、文字等。

结语

在相关学者的网络语言研究基础之上, 本文具体分析了网络语言的定义、分类以及生成方式, 从而对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有了充分了解。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充分说明了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它吸收了大多数的符号, 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字母、图形等, 得到众多网民的青睐, 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所认同。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并且更新很快, 所以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生成过程的研究,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认识新的语言现象, 帮助我们预知和规范网络语言。对于本文而言, 主要对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浅要探讨分析。

关键词:网络语言,定义,分类,生成机制

参考文献

[1]刘莹.语言经济原则指导下的网络语言研究[J].科教导刊, 2011, (8) :191-192.

[2]陈纯柱.网络语言的生成、价值和特征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3 (3) :26-32.

[3]李冰.网络语言的生成与传播——仿拟和语言模因[J].新闻知识, 2012, (11) :74-76.

3.语言变异的产生机制及传播解析 篇三

【关键词】:语言变异 隐喻 模因 复制 传播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77-02

1、引言

语言变异是指偏离常规的语言表达形式,语言是一个巨大的动态网络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人们总是要根据言语交际中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选择恰当的语言成分表达思想,这种选择往往会因语用环境和语用目的的不同产生有悖于常规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Jef Vershueren认为语言的变异性是语言的一个基本特性,也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语言变异现象早已引起了语言家的注意,美国语言学家Sapir、Bloomfield等人在他们各自的《语言论》中都提到了语言变异现象。Weinreich 和Labov在《语言演变理论的经验基础》中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语言理论模型,这个模型认为语言不是一个同质的系统,而是一个有序异质的结构。语言的变异最初是随机的和无序的,对整个语言体系并无太大的影响,一旦该变异被某个社会团体所接受,这种无序的变异就成为了有序的变异,如果这种变异逐渐被整个社会所接受,它就成为了语言的常规。因此,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序变异到有序变异,最终成为了语言常规过程。

2、语言变异的产生机制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理据性,语言变异也不例外。引起语言变异的因素可分为外在和内在两种,外界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是语言变异的外在因素,而人类的隐喻能力和猎奇心理是语言变异的内在因素。人类的隐喻能力是语言变异的必要条件,而外界事物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的猎奇心理则是语言变异的充分条件。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英国修辞学家Richard曾经说过,“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从心理学角度看,许多学者认为类推和隐喻式推理是所有认知活动的基础,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的两大作用是创造新的意义和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正是隐喻这种功能使得语言变异成为了可能。莱考夫和特纳认为隐喻意义是一个概念向另外一个概念域映射的结果,Fauconnier等语言学家则提出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人类空间概念整合的结果。概念整合理论以心理空间为基本单位,建立四个抽象空间:即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同类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复合空间(blend),概念整合是指输入空间I和输入空间II通过跨空间映射(cross-space mapping),将两个输入空间有选择地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可得到有层现结构(emergent structure)的复合空间。同类空间反映来自两输入空间的共同抽象结构,复合空间则承接两个输入空间相关域的所有背景,结构和认知模型知识。如‘看百姓道德原生态’一词中有两个输入空间,一个是道德空间,一个是生态空间,每个空间有自身的网络结构,但同类空间承接来自两个空间的相似结构,即生态空间的原始状况和道德空间真实状况,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均未受到人为的修饰与干扰,来自两个输入空间的相似部分有选择地进入复合空间,整合后得到层现结构,即道德原生态一词。如图:

概念整合过程是由三个基本过程所构成:(1)构建过程(composition process),即由输入空间投射到复合空间的过程;(2)完善过程(completion),即输入空间的投射结构与长期记忆中的信息结构相匹配的过程,它是层现内容的来源;(3)扩展过程(elaboration),即根据它自身的层现逻辑,在复合空间中进行认知运作。

Fauconnier & Turner提出了合成有效运作的五条优化原则(Optimality principles) ,这些优化原则在合成中互相竞争,每个合成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各项原则。这五条优化原则如下:

(1)整合性(integration constraint)

这条原则要求经整合后的元素能够作为新的单一概念进行运作。如‘道德原生态’可以作为一个词组独立使用。

(2)网络性(web constraint)

网络性原则要求新词需与参与整合的各个元素有关联性,‘道德原生态’必须与道德和生态两个概念域有关联。

(3)拆解性(unpacking constraint)

拆解性要求新词允许人们重新构建参与整合的各元素的概念空间。如通过拆解‘道德原生态’,我们可以构建‘道德’和‘生态’两个输入空间。

(4) 结构性(topology constraint)

结构性原则要求复合空间的关系结构采用输入空间的关系结构,并在形式上保持一致。

(5)合理性(good reason)

合理性原则要求输入空间的任何元素如果被投射到复合空间就应具有相当充分的理由。

概念整合理论比较充分地解释了隐喻的工作机制,因此它也经常被用来解释语言中变异的现象,如移就等。

人类的隐喻能力为语言变异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但人类求新求异的心理促使语言产生变异,而从众心理则使变异的语言最终走向常规化。总体来说,每个人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及途径来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希望能在他人的心目中产生鲜明的自我和与众不同的形象,以满足心理上的这种需求,语言变异便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之一,解码时所产生的陌生感能充分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360度节目中的一个讨论话题为“网上晒工资”,人们可以“晒太阳”、“晒衣服”,但从未听说过“晒工资”,而且是晒在网上,因此在解码时遇到一定的阻力,达到了产生新奇的效果而引起人们充分的注意。

人类求新求异的心理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心理,因此变异的语言成为了文学作品的一个基本特征,“风格是对常规的变异”。接受美学认为,读者的期待视野是由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共同构成,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变异的语言打破了读者的定向期待,使读者在心理上与审美对象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从而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心理。

3、变异语言产生及传播

1976年,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人类的文化传播是由meme来传播的,Dawkins认为调子、概念、妙句、时装、制锅或建造拱廊的方式等都是meme。正如基因通过精子或卵子从一个个体转到另一个个体,从而在基因库中进行繁殖一样,meme通过从广义上说可以称为模仿的过程从一个脑子转到另一个脑子,从而在meme库中进行繁殖。Meme 是被看成是一个可以从一个脑子传播到另一脑子的实体,它可以是小到一个单词,大到一篇文章,国外一些学者将模因定义为个人记忆中的信息单位, 它能够从一个人的记忆中复制到另一个人的记忆中去。对于meme一词翻译主要有:觅母、密母和模因,前两者是音译而后者为意译,meme是把人的大脑作为宿主(host),并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复制,Francis Heylighen教授认为,meme的复制需要经过四个阶段:(1)同化阶段:即meme被感知、理解和接受。一般来说越是具有鲜明特点的meme越容易被感知,但如果不能理解和接受,则不会进入下一阶段;(2)滞留阶段:即在记忆中停留,停留时间与meme的新颖程度和感知的次数有一定的关系,新颖程度越高和被感知的次数越多,停留的时间就越长,被复制的可能性就越大。(3)表达阶段:即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它可以是某种行为,一段文字、一幅画或口头语言。(4)传播阶段:即传播给下一个宿主,开始新一轮的复制过程,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该meme为一群人或整个社会所共享。

与基因不同之处是meme的传播是通过非遗传途径进行的,既可以是前辈传给后代,也可以同一代人之间传播,因此其复制速度大大地超过了遗传基因的复制速度。复制的精确度是meme生存的基本要求,大多数情况下,Meme在复制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异。但有时为了就新宿主的要求,某个Meme会在内容上进行调整,以便在与其它memes的竞争过程中,占据传播优势。

语言是由众多的meme所组成,它可以大到整个语篇,小到一个音素,精确的语言复制使得大部分的语言在一段时期内具有了相当高的稳定性,但小部分的语言memes中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导致这种原因有很多,如社会的进步,新事物的出现,宿主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等。部分语言meme的变异往往会加强整个语言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了语言的生命力, 使语言与人类的认知发展协调一致。

但我们认为Meme的变异有一定的限度,即应被受体所理解和接受,否则这种突变的Meme就没有生命力,无法进行第二个阶段,因为从记忆的工作特点而言,人类是很难长时间的记住无法理解的事物的。我们认为语言的变异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环节中。在第一环节出现时,往往是因为受体对感知到的meme在理解上产生的偏差,如对某个词的理解出现了错误。在第二阶段产生的语言变异,则是由于记忆上产生差错造成的,这两个阶段产生的语言变异并不具有生命力,因为往往会被下一个宿主所拒绝接受。在表达阶段所产生的变异生命力较强,因为这种变异是有宿主有意所为,受体考虑到了这种变异能被下一受体接受的程度;在传播阶段,语言meme在这个分阶段产生变异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不同的宿主为了自已的目的而对所寄宿的meme加以调整和利用。

何自然认为语言模因以两种形式进行复制,它们是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前者被称为模因基因型传播,后者被称为模因表现型,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变异包括语音、语法、语体及书写等语言形式的变异,如:

a.语音变异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三哼经”是山海经的语音变体,但所指内容与山海经相同.

b.语法变异

在他心的深处,他似乎很怕变成张大哥第二——“科员”了一辈子,自己受了冤屈都一点也不敢豪横,正像住惯了笼子的鸟,遇到危险便闭目受死,连叫一声也不敢。

(老舍《离婚》)

在此句子名词“科员”成了动词,指当了一辈子的科员,因此主要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

c.语体上的变异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

“多乎哉?不多也。”所表达的内容是‘不多’,但这里采用了文言文语体,与整个语境不符,从而体现了孔乙已的人物个性。

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是指语言在复制过程保留了原有的形式,但内容已发生的变化,修辞学中的仿拟、共轭及拈连就属于此类,如:

胡适晚年定居台湾,曾经讲个笑话,说男人也有“三从四得(德)”。 “三从”即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四得(德)”,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胡适:《男人的“三从四得”》)

此处的“三从四得”在形式上仿造了旧社会对女性所要求的“三从四德”,但在内容上却大相径庭。

我们认为语言模因在复制过程中产生变异会出现第三种情况,形式内容都相同,但语用范围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异也应归于模因基因型,如

白荞麦衣衫不整,对襟褂上有一个扣子高攀了一眼,褂子下摆一边高一边低地斜吊着。(莫言《筑路》)

……今有一男一妇,均狡猾可喜。(老舍《自传》)

“高攀”一词原本用于人,而现在用于物;其内容和形式均无变化,“狡猾”原本是贬义,现在变成了褒义。

结束语

总之,语言的变异不是一个偶然的过程,它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外界事物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的猎奇心理是产生语言变异的原因,而人类的空间隐喻能力又为语言变异提供了可能。语言的变异丰富了人类的语言表达,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语言的变异只是短暂的过程,变异的语言通过不断的模因复制变成一种常规,而无法复制的变异语言走向灭亡,这便是语言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 秦秀白 文体学概论[M]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3] 蔡少莲 模因论与语言变异[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6(7)

[4] 何自然 语言中的模因[J] 语言科学2005(11)

注:该成果为江西省教育社科规划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YY0710

作者简介:

董昆(1980- )助教,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及翻译;

4.语言理解中抑制机制的研究概况 篇四

【内容提要】抑制是语言理解中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加工机制。该文简要介绍了语言理解中抑制的概念、分类和有关抑制机制的建构―整合模型、结构建构框架等理论;同时,概括介绍了对语言内部无关或不适当信息干扰的抑制、对来自语言外部无关信息干扰的抑制以及跨通道语言理解过程中有关抑制的研究。

【摘  要  题】理论研究

抑制是大脑的一种重要功能,它调节着人的认知和行为。抑制也是语言理解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加工机制。有关语言理解的研究,过去强调心理表征的建构,并且用有关概念的激活扩散,无关信息去激活来说明这种建构的过程。去激活中尽管包含了抑制的思想,但对抑制机制并未加以实质性的说明。目前,人们开始关注抑制在语言理解中的加工机制即抑制是如何进行的,有何特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问题;进而关心抑制和激活这两个过程在语言理解中的相互关系。

5.语言文字管理机制 篇五

下面我们通过几张图片对比中望CAD在新旧机制下的文字编辑:

图一:旧版的多行文字编辑器

图二:新机制下的多行文字编辑器

图三:旧版的单行文字编辑

图四:新机制下的单行文字编辑

对于以上的图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多行文字编辑的工具条的变化,新版的多行文字编辑器在工具条中加入了很多内容,能够很方便的供设计师进行其中功能的应用。

图五:新版多行文字编辑器

在文本的显示和最终效果上,中望CAD旧版编辑器在点击了“OK”后,文字的显示范围会有所变化,而新版编辑器则编辑时是什么样子,最终显示的就是什么样子,

新版编辑器里采用所见即所得的方式,可以让设计师非常直观的看到自己编辑文字的变化,使用起来更为灵活,更为方便。

但是,如果有些设计师不习惯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方式又该怎么办呢?中望CAD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可以通过修改系统参数来更改文字的编辑方式。

首先,对于多行文字我们可以通过输入参数mtexted,将变量值改为“OldEditor”,就可以切换成旧版的多行文字编辑器;将变量值改为句点“。”的话我们又可以从旧版切换到新版的编辑器了。

而对于单行文字,我们同样也可以通过输入参数dtexted,他有三个变量值可以选,分别从0到2,三个变量值和对应的设置结果如下:

6.语言文字管理机制 篇六

从构式语法看公式化语言的认知机制

本文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分别从结构、语义、话语功能和习得与产出等方面探讨了公式化语言的认知机制.结构上,公式化语言是一个个象征单位组成的结构连续体,是构成成分的紧密度的结构连续体.语义上,公式化语言是人类认知反复出现的意象图式,是习惯化的`音义结合体.话语功能上,公式化语言能随语境的变化表达控制他人、表明身份等各种社会交往功能.在语言习得和产出方面,公式化语言以整体结构的方式存储在人类的大脑里,是言语处理的便捷材料.

作 者:李天贤 庞继贤 LI TIANXIAN PANG JIXIAN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8刊 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D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18(1)分类号:H0关键词:构式语法 公式化语言 认知机制

7.C#语言委托与事件机制的探讨 篇七

.Net Framework是Microsoft公司为开发应用程序创建的一个富有革命性的新平台, 可以用它来创建Windows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Web服务和其他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其中CLR (Common Language Runtime, 公共语言运行库) 是.Net Framework核心, CLR负责管理和执行.NET框架代码, 这些代码称为托管代码 (Managed Code) 。利用.Net Framework支持的程序语言开发的应用程序不是被直接编译成二进制代码, 而是被编译成MSIL (Microsoft Intermediate Language, 微软中间语言) , 这是一种能被CLR理解的相当低级的指令集, 是.Net Framework部署应用程序所采用的形式。当操作系统要执行应用程序时, 必须先用Just-In-Time (JIT, 即时编译) 编译器将MSIL编译成二进制代码, 然后由操作系统执行该应用程序, 由于微软中间语言的通用性, 所以.Net Framework平台支持的程序语言可以相互通用, 如用c#语言开发的代码可以使用由Visual Basic.Net语言编写的代码。

C#语言作为.Net Framework平台支持的程序语言之一, 具有非常好的优越性, c#是唯一为.Net Framework而设计的语言, 是Microsotf专门为使用.Net平台而设计的语言;C#具有很多优点, 如C#继承了C/C++语言简洁明了的优点, 抛弃了C/C++语言不安全的特点, 是一种精心设计的面向对象的语言,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强大的错误处理能力等等。

1、委托

委托是一种引用类型, 它的说明类似于函数, 但没有函数体。委托是用一组特定的参数和返回类型来封装方法的, 它可以封装任何和它匹配的方法, 即方法的参数和返回类型和委托声明的参数和返回类型要一致。类似于C/C++语言的函数指针, 但是使用委托比函数指针要更安全可靠。可以使用委托型变量来调用和该委托类型匹配的函数, 此时, 该变量就像是一个函数。

使用委托分为4个步骤进行:

(1) 声明一个委托。

(2) 定义一个签名 (指参数和返回类型) 与委托声明一致的方法, 该方法为实例化委托做准备。

(3) 创建委托实例, 将上一步定义的方法作为委托构造函数的实参。

(4) 将上一步得到的委托实例传递给一个方法, 使得在该方法中能够调用在第2步中定义的方法。

多点委托可以通过定义一个委托实现调用多个相匹配的方法, 通过"+"和"-"运算符来实现多点委托的增加和删除, 这种技术在处理事件响应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事件

Windows应用程序采用的是事件驱动的机制,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 某个事件发生了, 该事件对应的程序代码就会被运行。在运行Windows时, 会产生很多事件, 如用户在某个窗口中移动鼠标、单击鼠标按钮、选中某个菜单项等等, 应用程序都会接受到事件的通知。在进行几乎所有的鼠标或键盘操作时, 都会发生类似的事件。

事实上, 事件就是对象发送的消息, 用来通知某种动作的发生, 这个动作有可能是用户交互产生的, 如单击鼠标, 点击按钮等, 也可能是由某些其他程序进行触发的。每个事件都有一个事件发布者和一个或多个事件订阅者。事件发生时, 提供事件的类称为事件发布者, 并将这些事件对外发布以供其他类进行订阅, 订阅事件的类也就是发布事件类的订阅者, 当发布事件的类产生事件时, 所有订阅了事件的类将得到通知, 并提供对这些事件的响应。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3、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机制

在.Net环境中, 事件的处理是通过多点委托来实现的。在发布事件的类中 (设发布的事件名为EventName) , 要定义和事件相关联的委托, 该委托有严格的格式, 其返回类型必须为void, 且必须有两个参数, 一个为事件来源, 一个为事件数据, 如:"public delegate void EventNameHandler (object sender, EventNameArgs e) ;"。在触发事件的类中, 必须声明事件并提供触发事件的方法, 事件实际上就是委托的一个变量, 但必须用event来说明, 实际上是委托的一个特例, 事件通常命名为OnEventName。在c#语言中需要用event关键字来定义事件, 如"public event EventNameHandler OnEventName", 而事件类必须是System.EventArgs类或从该类派生的类。

事件发生和实现机制是当发布事件的类发布事件时, 订阅者通过发布事件类的委托进行封装响应事件的方法进行事件处理。下面通过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其实现机制。

在该例子中发布事件的类是eventGenerator, 该类定义了一个和事件相关联的委托MessageHandler (object source, EventArgs e) , 前一个参数必须是object类型, 后一个参数是EventArgs, 该参数必须是EventArgs或EventArgs的派生类, 另外声明了一个事件OnMessageArrived, 该事件和委托MessageHandler相关联, 最后定义了一个发布事件的方法start, eventGenerator就是通过start方法向外发布事件的。

这里定义了两个订阅事件的类, 分别是receiveClass1和receiveClass2, 以receiveClass1为例说明, 在构造函数中用p.OnMessageArrived+=neweventGenerator.MessageHandler (displayMessage) 语句创建了eventGenerator类中MessageHandler委托实例, 并将该实例添加到委托变量中, 这样就完成c#订阅事件的过程, 将由displayMessage方法响应事件。

在main () 函数中, 只是简单的4条代码, 用于创建发布者和订阅者的实例, 再运行发布者的start方法, 这样就完成了事件的发布和订阅。

4、结束语

通过用委托进行处理事件的机制非常灵活, 事件订阅者可以请求它需要的任何事件通知, 甚至可以从不同的发布者请求事件通知。因为订阅者有一个生成事件的对象引用, 如果该事件有多个发布者, 事件响应程序可以很容易的通过传递给它的第一个参数sender来判断是哪个事件发布者发出的事件, 如应用程序是一个windows窗体, 有多个按钮, 其中一个按钮被单击后, 检查sender引用, 就可以确定是那个按钮发布的事件。同时, 还可以让多个不同的客户程序请求同一个事件的通知, 每个通知都会把它的响应事件方法添加到事件中, 在事件被发布时, 所有响应事件的方法都会被执行。

摘要:c#语言将事件的所有信息都封装在事件类中, 通过委托进行处理事件的机制非常灵活, 并增强了编写程序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

关键词:微软中间语言,委托,事件

参考文献

[1].Tom Archer (候晓霞, 柴洪辉译) .C#技术内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德奇.C#程序设计.科学出版社.2005.

8.语言文字管理机制 篇八

关键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C语言应用灵活方便,功能强大,是国际上应用广泛的计算机高级语言之一,同时也是众多理工科类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如何结合理工科专业自身特点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使之既遵循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融入专业背景是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1]。

1.机制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通常开设在大一下或大二上,授课54学时,其基本教学内容为基本语法、程序结构和简单算法及数据结构,教学方法上基本采用教师讲授各知识点,学生上机进行验证性实验。相比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而言,机制专业学生没有系统地安排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C语言是其学习的首个编程语言,学习难度大;由于缺乏“算法与数据结构”及“编译原理”等后续课程的支撑[2],学生进行真实项目编程实践的机会较少。综上所述,导致目前机制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1对C语言的地位和作用认知不全面。

由于没有接触商业化编程项目,机制专业大部分学生认为C语言比较陈旧,不及JAVA、Python、C#等语言流行度高,仅认为C语言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一门语言,没有全面认识C语言的地位和作用。在纯软件编程设计方面,C语言在TIOBE编程语言排名中一直位于前三位,是目前最流行的iOS/Android的底层核心开发语言。同时由于C语言具备位操作,使得其在硬件控制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控制硬件的基本工具,对于机制专业的单片机技术、数控编程、机器人技术、PLC原理及应用等核心课程学习极其重要。

1.2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不紧密。

传统机制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过多集中在语法和程序结构的讲解,上机编程实验则集中在验证性实验方面,既缺乏对程序设计中重要思想和调试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又缺乏对重要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详细讲解,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经验和技巧。同时在教材选择方面,“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基本上是通用教材,并没有区分不同专业的需求和特点,使得机制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接触C语言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实例,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1.3传统教学方法不适用。

目前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上通常以语法知识作为教学主线,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为主,C语言语法、数据结构及简单算法的理论性较强,传统讲授方法形式单一、启发性及对比性弱,学生未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理解掌握难度大。同时由于C语言的语法和结构的灵活性,如果不依托真实且具有专业背景的实例讲解,学习难度大,就会极大挫伤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2.基于机制专业特色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机制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项目组推动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并在实施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2.1增加关联课程介绍环节,强化C语言的地位与作用。

机制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改由本院专业教师承担,一改过去由计算机专业老师承担的现状,本院专业老师既熟悉C语言基本理论,对于C语言在机制专业中的应用情况又比较了解,并且具备使用C语言进行实际项目开发的经验。在教学中可以使C语言和本专业应用更有效地融合。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入门介绍中,将C语言在机制专业的各领域的应用情况给学生做梳理和介绍,重点介绍其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计原理、数控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PLC原理及应用、现代控制工程等课程的应用。强化C语言和这些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C语言对于这些专业技术而言,是重要的编程工具,其实际编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学习好上述专业课程。同时将C语言和JAVA、Python、C#等其他编程语言从数据类型、语法结构、编译效率、开发平台、商业应用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纯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角度向学生说明C语言的特点。以此强化学生对C语言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2.2调整教学内容,强化机制专业特色。

C语言的教学实例在教学中至关重要,是理解C语言基本概念和程序设计思路的桥梁,而传统教学实例以简单算法(例如:斐波拉契数列、猴子摘桃、杨辉三角等)为主,缺乏专业背景,且略显枯燥。在改革教学中,教学实例增加大量具有特定专业应用背景的项目案例作为实例讲解,使教学实例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效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物开发通过实例结合后,既体现C语言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当学生完成基本语法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学习后,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经典案例——LED跑马灯作为讲解实例,在简要介绍LED灯发光原理后,利用Proteus平台搭建由8个LED灯构成的跑马灯系统,教师编写好程序整体框架后,引导学生使用赋值语句使8个LED灯逐个点亮,使学生理解赋值操作和LED灯被点亮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使用循环结构程序使8个LED灯依次循环被点亮,而且循环次数可以设定,形成跑马灯,让学生在“程序修改”至“现象改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循环结构程序的作用;当学生完成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学习后,引导学生在开源的Arduino系统上对智能小车进行避障控制,当智能小车上红外传感器有信号,表明前方有障碍,则需要绕过障碍,通过实现此控制功能,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选择结构程序,反复使用if-else语句进行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控制智能小车走迷宫;再如当学生完成基于函数和指针的复杂程序设计学习后,可引导学生利用C语言调用相关库函数进行画法几何的作图练习,作出某一零件的三视图,使学生熟练掌握库函数的调用和复杂程序设计。

2.3利用机器人综合实验平台,突出手脑并重。

为使学生学以致用,院实验设备与管理中心联合博创等企业建立了机器人综合实验平台,可作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课外第二课堂,该平台提供底层驱动代码,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C语言控制机器人上的各种舵机,实现控制功能。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期间,引导学生进入机器人实验室进行简单的机器人控制操作,将所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用于实际控制中。同时,该平台可提供分立元件由学生自行设计搭建机器人,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动手训练,做到手脑并重。

3.教改效果

实践表明,通过以上教改措施的实施,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有效提高。首先,学生不再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目的仅定义为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而是认识到学习C语言对其后续专业课程的作用;其次,通过具体专业实例的学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解决问题的算法明显呈现多样性。近年来,贵阳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利用C语言作为编程语言,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多次获得赛区一、二等奖;在全国“三菱自动化”设计大赛中,多次荣获全国一等奖。以上成绩的取得,表明贵阳学院机械工程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参考文献:

[1]陈丽敏,邵长友.基于自动化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

[2]郑征,吴云洁.自动化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12).

上一篇:最美自然守护者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4大分类名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