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总结和2023目标思路-无锡商务局

2024-06-28

2022总结和2023目标思路-无锡商务局(共5篇)

1.2022总结和2023目标思路-无锡商务局 篇一

某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某区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按照“争先、创优、进位”的要求,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以数字化改革为驱动,以持续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高品质都市田园为方向,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抓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力增产保供,现代农业效益进一步提高。

全力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生产,全年超额完成粮食播种(4.75万亩)与蔬菜面积(3万亩),新建万头慈湖牧业牧场顺利投产。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调整优化,通过农田空间一张图数据平台,线上线下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整治优化8304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761亩)。结合水美乡村进行氮磷拦截沟配套提升,该项目已推荐2023年省级评优。全面完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地膜回收任务(完成率均达100%)。推进慈城年糕等特色品牌建设,高质量实施微型盆景、精品果蔬、粮油制品等主导特色产业振兴,加大优质品种引进,西瓜、草莓等8个农产品获得省市级金银奖。

深入开展政银共建、村银共建等活动,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落地,险种涵盖水稻、小麦、奶牛、生猪等内容,(全年推出98个险种,保费707万元)。

(二)聚力共同富裕,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乡村空间功能提升、产业功能优化、农民增收致富为重点,集中力量打造甬某郊片区、庄桥老街片区、洪塘慈江片区、慈城云湖片区和慈城姚江农业公园片区五大乡村共富单元。该项工作列入某区十大特色改革项目。成功打造某区牛奶省级农业全产业链和慈城年糕市级农业全产业链。开展银杏帮扶促共富行动,创新开展低收入农户综合合性保险,全面消除了9000元以下低收入现象。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建设,加快与农科院战略合作,扶持发展农村电商。集体经济发展稳中有增,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均达到10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三)聚力改革创新,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闲置农房激活利用,(全区盘活农房2万多平方米,吸引社会资本1.6亿元,引进开发项目10个)。深入做好赋权活权文章,探索宅基地(农房)“三权分置”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审批权证326宗)。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一张图”系统基础上,结合数字化改革,新增了监管预警、叠加财务管理、“码”上公开、集成界面等功能,有效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该项目已列入第一批XX省农业农村厅数字乡村地区特色场景。推进片区乡村治理改革,全面推进土地流转、资产监管、农村停车乱等“一件事”集成改革,全面深化片区“联防联控、协同治理”机制,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治理融合。创建了一批省级善治村(6个)与省级清廉清廉村居示范标杆(1个)。

(四)聚力全域美丽,美丽乡村面貌进一步改善。

大力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13511”工程,全面完成省特色精品村(1个)、示范街道(1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5个)等创建内容;推进外漕、童家等小集镇式中心村、梳理改造村创建,“和美北山”示范带入选省级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制定农村人居环境管理长效体系,统筹全区涉农资金4000万元用于村庄环境提升,村庄环境面貌持续提升,农村公厕规范化管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引入高校智囊探索走“艺术点亮乡村”之路:与某大学潘天寿艺术学院、甬上西泠等合作研究“城乡再造”乡村风貌提升。大力推进水美某建设,完成编制《某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等水利规划。结合乡村建设、农田治理及河道整治,区块化推进水利建设,打造了一批村美、田美、河美的“三美”乡村。

(五)聚力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底线进一步夯实。

深入开展涉渔涉海领域“遏重大”百日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安全隐患排查、防范商渔船碰撞、挂靠渔船整治、“证业不符”渔船整治等重点工作。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构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追溯平台实现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全覆盖(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强化生猪检疫安全防控,切实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建设,提前完成变型拖拉机(56台)报废淘汰任务。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继续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的中心工作,直面困难和矛盾,以共同富裕为落脚点,以数字化改革为手段,以乡村治理为引领,通过创建提升、项目提速、改革提效、合作提智推进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共富乡村基础

。一是聚焦农产品稳产保供主责。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本地蔬菜品种结构调优,推进畜牧渔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有效供给。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二是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主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推进国家级农业园区和农业强镇创建,深入实施“两进两回”、主体培育、品牌振兴、资本赋能等专项行动,做强优势产业,擦亮“慈

城年糕”的金字招牌,扎实推进“双强”行动,打造全区现代化粮食产业园,谋划一批高标准农田维修项目,探索尝试高标准农田设施保险。三是聚焦绿色精品主题。以农业科技合作项目为载体,加强与农科院关于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战略合作,加快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升级打造。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全面全程加强农业投入品数字化精准管控,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推行农牧对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生态种养模式。

(二)建立健全增收帮扶机制,展现共富乡村优势。

一是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服务经济、融合经济,培育壮大乡愁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支持农村能人带动农民创业。力争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二是实施低收入群体精准帮扶行动。持续抓实村企结对工作,完善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深化低收入农户数字化扩面工作,确保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确保没有9000元以下的农户。三是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行动。实施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五年行动,以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为重点,探索开展村级物业改造提升、产权交易增效提质等方式,建立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盘活村级集体存量资源,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三)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增强共富乡村动力。

一是推进数字乡村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核心业务数字化,数字赋能提升“肥药两制”、渔船精密智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低收入农户帮扶、智慧水利等业务系统。其中农村集体资产“一张图”管理系统,争取列入省数字化改革揭榜挂帅项目。二是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推进数字农业园区、数字农业工厂(数字牧场、数字渔场)建设,计划对3个种养殖基地进行数字化提升。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村工程,依托某抖音电商直播基地、某(前洋)直播中心,将直播产业引入乡村,大力培育农业直播新业态。三是推进乡村服务数字化建设。推广应用“浙(甬)农码”,打造乡村数字化移动端统一服务窗口。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垃圾分类、公共厕所等领域美丽乡村智慧治理示范建设。依托省平台推进“跟着节气游乡村”等场景应用,加快全区农家乐(民宿)数字化转型升级。

(四)突出抓好农村集成改革,激发共富乡村活力。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结合“两非”整治,鼓励通过整村流转等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探索承包地经营权在公开市场的流转机制。探索集体资产有效实现形式,盘活农村“沉睡”资源。二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以自然资源部门的地籍信息为基础,谋划建立闲置农房数据库,探索闲置

农房开发利用机制,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资源有偿退出机制,引导符合条件的村社逐步实施股权静态管理,为实现股权权能的流转、抵质押、有偿退出等创造条件。三是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探索与市供销社在为农服务上的深度合作,建立起以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甬丰农资公司和慈湖农业开发公司共同参与的农合联实体化运作机制,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五)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塑共富乡村面貌。

一是“项目化”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推进艺术振兴乡村试点扩面,开展“艺术赋能乡村”试点,高水平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计划完成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9个,创建特色精品村1个,推进梳理式村庄改造10个。二是“品质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深化“环境论英雄”理念,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公厕、污水、道路等一体化运维机制。三是“多元化”打造未来乡村建设。突出乡愁乡韵,因村施策,通过梳理式改造、艺术赋能等方式,以“三化”(人本化、数字化、生态化)、“九场景”(未来邻里、文化、健康、低碳、产业、风貌、交通、智慧、治理)为核心,打造都市乡村、田园城市的标杆样板。计划推进慈江、外漕2个未来乡村建设。

2.2022总结和2023目标思路-无锡商务局 篇二

工作思路

2022年以来,区发改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各项工作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高质量发展中稳经济,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主动锻造硬核力量,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以高质量攻坚平稳推动经济运行。

重点对标省、市主要经济指标,成立“决战六十天、夺取全年胜”工作专班,逐月监测指标数据进展情况,前三季度某大区地区生产总值1674.6亿元、增长8.5%,其中区本级1180亿元、增长6.6%。调整发布“龙腾”企业新名单,新增博菱电器、华美达机械等5家企业,开展龙腾企业常态化运行预测,海天集团荣获2022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会同财政兑现产业政策13批次,组织市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申报,推送微科光电等10余家企业获得专项补助资金。

(二)以高水平定位精准规划地区布局。

完成《某市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编制,提交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向全社会发布实施。完成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初稿)。开展《某参与ZJ自贸试验区某片区建设产业规划》、《某新型国际能源贸易中心总体方案和实施路径研究》2个自贸区专题研究。联合区委政研室,完成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总体战略下某区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研究,及时提交市委、市政府审议。推动全区共同富裕建设,某《创新工业园区治理,打造产城人融合型未来社区》项目7月初成功获批全省共同富裕首批28个试点示范项目之一,青年某和工业社区集成服务模式2项改革列入全省重大改革事项清单;编制完成《某区共同富裕试点行动计划(2022-2023年)》并上报省共富办,于12月1日正式获批;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中共某市某区委社会建设委员会,顺利通过省委第三督导组对某共同富裕工作的督查。

(三)以高能级平台不断擦亮城市名片。

圆满举办2022年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某站活动,上线数字化改革某试点场景,探索创新4条特色融合路径,形成国家级2家、省级1家、市级8家的两业融合企业梯队。编制完成《某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成功举办2022年全国“双创活动周”某某分会场活动,长三角融通创新高峰论坛入选全国双创周重点活动,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发展导报》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编制完成《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能级战略平台建设申报方案》,某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首批省高能级平台。协助芯港小镇做好省级特色小镇申报创建工作,芯港小镇成功入选第七批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协助灵峰汽模小镇做好谋划建设工作,数字化客厅已建成投运。协调推进未来社区建设,6月23日通山未来社区顺利举行开工仪式,成为我市第一个正式开工的未来社区项目。

(四)以大项目落地夯实提升投资能量。

抓稳投资运行,工业技改投资、工业投资、高新技术投资、项目投资4个指标位居市排名前列。抓好项目建设,1-11月,列入省重点建设的7个项目已完成目标的108%,其中台塑、中芯和金发3个项目获得省级重点工程“红旗”表彰;列入市重点建设的32个项目已完成目标的108.4%,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均列全市第二;列入市重大前期的23个项目中,维凯研发中心、春晓污水处理厂迁建项目提前开工;列入省市县长工程的3个项目中,维凯、旭升已开工,落地率66.7%,已超全年目标;列入2022年政府投资建设的213个项目,投资完成率90%;全区共35个项目参加省、市集中开工活动,年底前可全部开工入库、完成目标的127%。抓实首批自贸区重大基础设施20个项目,目前黄山路西延项目、“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等5个项目已开工。抓细上级资金争取工作,成功申报国家专项债券项目两批共14个,于9月份成功发行;太河路北延工程明确纳入2022年市级事权项目,已下达市级资金。

(五)以数字化改革赋能提效审批改革。

组建数字社会建设工作专班,编制《某区数字社会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创新特色亮点多跨应用场景,其中幸福驿站和青年安居综合服务入选市数字社会第一轮“揭榜挂帅”榜单、“这里帮”智慧救助服务联合体与居家养老智慧监护被列为省民政厅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智慧校园安全卫士系统被列为省教育厅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某区通山社区成为全省首批未来教育重点场景先行先试单位。推进数字政府相关工作,牵头落实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营商环境市场活力5大跑道百余项任务的数据维护、界面完善等综合协调工作。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2022年企业投资项目实现网上申报100%、在线审批100%、数据回传100%,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间全部在80天内完成,累计核准、备案、赋码项目312个。落实“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目前完成工业“标准地”出让22宗。做好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15个工作日”改革试点工作,项目备案数、竣工数均居省市前列。

(六)以高标准建设有序推进基础设施。

轨交建设方面,甬舟铁路先行用地已获省自然资源厅批复,同时启动征地拆迁等政策处理工作;配合完成某西站站房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双洞盾构已全线贯通;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已启动选址、征拆等工作。电网建设方面,220千伏灵岩变、110千伏黄山变进场施工,继续推进500千伏北姚北江单改双工程、中芯110千伏用户变工程、柴桥临港产业园110千伏双回路工程等配套电缆工程建设;落实电力交易保障工作,做好有序用电、电力配套服务,率先实现客户红线外电力“零投资”。能源管理方面,推进光伏等新能源建设,核定节能改造项目59项,转移支付区内企业中央节能减排补助资金;加强企业节能监察,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长输油气管道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军民融合方面,拥有军民融合认定企业28家,各类持证企业20家,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66亿元、同比上升36%。

(七)以高水准保障有力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信用方面,印发《2022“信用某”工作绩效考评细则》,指导多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谋划大碶岩河社区“信用+社会治理”试点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招标程序;协调推进“美丽城镇”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2022年某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及新碶小学扩建等8个续建项目。价格监管方面,完成《关于核定某市某区宗瑞医院养老基本服务收费标准的复函》等5个定价文件;对“梅山映海潮”等10多个非限价地商品房实施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制;做好全区民生商品、猪肉、重要农资建材等价格监测。对口帮扶方面,4月开始结对四川凉山美姑县,安排在美姑的18个对口协作项目全部开工,和云和县开展产业合作项目3个。粮食保供方面,设立应急供应网点34个,完成功复评省“放心粮油示范县”称号。

二、2023年工作思路

明年,我局将持续推进经济运行、统筹规划、项目建设、审批提效、民生改善、对口帮扶等全局重点工作,不断自我加压、主动作为,积极开展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做好创新示范工作。

纵深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及工业社区共同富裕试点建设,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某案例”。培育发展一批优势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链,谋求数字化改革与产业、企业、港口等融合新突破,争取形成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谋划打造“信用+社会治理”争省级试点项目,积极推动海天争创产教融合国家级示范企业、某灵峰汽模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争创国家级示范基地。总结提炼我区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15个工作日”改革提速经验,使之走在省市前列。

二是做好经济引领工作。

持续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力促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抓好区域经济工作,按照省、市、区的工作目标,做好GDP主要支撑指标的季度分解工作,做好相关数据的预测、分析,确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龙腾”企业服务,及时调整产业扶持政策,全力推动区域经济稳步发展。

三是做好项目投资工作。

一是抓项目。从源头上抓好项目、抓实投资。继续发挥制度优势和平台优势,做好卡点项目的“冲卡”和难点项目的“破难”,对议定的事项和确定的节点要狠抓落实,晾成绩、晒进度,压实责任。二是抓落地。进一步强化投资计划约束力,做好省市集中开工项目、重点工程建设计划等内容的跟踪落实。同时,盯紧投资总量和新开工两个维度,发挥体系优势解决卡点、难点,加快自贸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某-舟山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项目和“精品线”工程、“凤凰城”青年理想之城、滨江新城和梅山湾新城建设。三是抓基础。按照最新统计口径和工作要求,抓好投资数据质量提升和结构化指标促进工作,确保颗粒归仓和有效体现。同时针对优质产业项目财政专项兑付的重大项目,加大研究力度,确保协议投资“应入尽入”。

四是做好平台建设工作。

一是推进某“246”产业建设,协助做好“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特色小镇创建的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大力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合,加强企业排摸梳理,扩充两业融合项目库,进一步加大培育梯队以及相关政策的谋划。加大新兴产业和战新产业的培育和申报,推进区域产业不断提能升级。三是持续推进双创工作,提升企业主体创新能力、平台建设及成果转化,营造青年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激发区域创业创新活力。四是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海洋经济、“一带一路”等各项工作。常态化做好长三角一体化、新型城镇化、象山港区域综合利用和保护。充分发挥某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带的独特区位优势,重点扶持高端人才、强链补链型临港产业、港口后服务业以及城市功能项目。

五是做好审批监管工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全年“最多80天”100%实现。继续深化“标准地”改革,按《某区关于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施方案》,做好出让地块协议签订工作。继续深入推进“三服务”,做好企业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坚持以企业需要为核心,做好项目进度协调及督促工作。进一步强化投资监管,按照“建章立制—现场检查—整改反馈”闭环管理的思路,一方面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可以进行修订,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加强现场的监督检查,每年结合政府投资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和年终考核同步开展小型项目现场检查。对检查过程的发现的问题,发整改通知并跟踪整改情况,问题严重的,将相关线索提交纪检监察部门。

六是做好基础建设工作。

推动甬舟铁路、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进度。大力推进ZJLNG接收站三期、甬绍干线某段的政策处理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建成。以碳达峰为方向、以完成市下达的能耗双控为阶段性目标,将能耗资源导流向优质项目和企业。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大节能技改力度。利用我区丙烷脱氢项目集中特点,进行氢能可行性研究和上级政策争取工作。推进“民参军”工作纵深发展,鼓励并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工作,全力做好军民融合示范区(县、市)建设;加快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某创新研究院等创新优势,建立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3.2022总结和2023目标思路-无锡商务局 篇三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某县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围绕城县IP打造、资源整合、产业培育、公共服务、文物保护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胶东半岛旅游目的地”,整合全县旅游、住宿、采摘、娱乐等多种资源,推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明星旅游产品。

1.文化IP引领区域发展。城县的魅力来自于对历史记忆的继承和创新。某县为助力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功夫动漫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二十四节气超级IP《节气小精灵》”,融入某、QD、某等地的地标、文化、特色等元素。2022年4月20日,某“二十四节气”城县IP《节气小精灵》发布会在QD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30余家媒体予以报道,点击量达200多万次。节气小精灵荣获由中国IP产业年会组委会主办的第六届“玉猴奖”“十大最具商业价值文旅吉祥物”奖项。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节气小精灵》动漫共52集,预计2023年春节档全面上线,届时将在央视少儿频道、省级卫视、地方电视台、主流视频网站等100余家国内媒体和东南亚等国外媒体播出。

2.新兴文旅业态融合创新。某县以“胶东半岛旅游目的地”顶格协调推进机制为抓手,围绕统筹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安徒生升级开园、限上住宿业、文化会客厅演出保障、众乐世界经营等专题内容,重点解决项目发展、经济运行、文化惠民等方面问题23个,积极融入胶东旅游城县合作联盟,助力某打造青烟潍城县群会客厅和QD辐射带动半岛一体化发展桥头堡。目前,安平里等11个在建文旅项目加速落地,推动安徒生童话乐园、茶山、文王山等现有新兴文旅产业和A级旅游景区融合发展,其中,蓝树谷青少年世博园成功获批国家4A级景区,安徒生童话乐园2022年5月28日全面升级后,高峰期每日接待游客在1万人次以上。2022年1-12月份限上住宿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9822.7万元,增幅达64.8%,营业收入增幅位居QD10区县第2名。

3.“红色某”品牌焕发光彩。某作为革命老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泽山镇荣膺“中国最美村镇——最美红色文旅目的地”。全县有6处红色旅游点列入省、县红色旅游专线,有3个村庄、3个场馆、3处红色旅游点分别入选某省红色文化特色村、特色展陈、红色研学基地,入选数量均位居QD10区县首位。在宣传上,除编制景点解说词外,还招募红色旅游志愿者16名,定期举办讲解培训,并设计制作红色旅游宣传折页,《大泽印记》微视频在胶东五县宣传平台及学习强国全国平台进行推广,创作大型现代吕剧《党的忠实儿子——刘谦初》,多措并举擦亮“红色某”文旅品牌。

4.文化遗产保护硕果累累。作为QD县文物认养试点县,某在文物保护方面成绩斐然。即墨故城及六曲山墓群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东岳石遗址入选“某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13处革命文物入选某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和QD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彭寿莘故居被列入首批试点单位;新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数量位居QD首位;天柱山魏碑抢救性保护一期工程已顺利完工;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同时,在QD县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里,某地瓜戏、金方炮制技艺、王氏黑膏药制作技艺、店子香肠制作技艺、店子火烧制作技艺5项非遗项目榜上有名,而七星螳螂拳更是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5.公共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某县积极推进“书香某”建设工程,“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推广项目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某省唯一入选案例。2022年,QD县首个“空中的农家书屋”试点工程也在某正式启动,其以农家书屋为载体,依托应急广播系统,通过

“诵经典、讲评书、播时事”等形式,让农家书屋的图书更方便快捷地传播给群众,变“被动借阅”为“主动倾听”,实现由“看”到“听”的转变,为全省农村书屋转型增效提供创新样板。某县不仅“腹有诗书”,还颇具“文艺气息”。一方面,积极引进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歌剧院、开心麻花等20家优质演出演艺团体,已举办《永远跟党走》专题音乐会、一壶二郭头相声表演等20场演出,受惠群众近1.2万人。另一方面,举办某书画名家邀请展、省县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三见山水书画展、某记忆摄影展、QD县“戏曲电影进村惠民”活动、某县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某县第八届广场舞大赛等活动30场,吸引群众近30万人次。其中,“戏曲电影进村惠民”演出数量位居QD首位,完成“送戏下乡”1806场次,“送电影下乡”2万场次。

二、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县文化和旅游局将紧紧围绕县委“1133”工作体系,加强党建统领,以打造“胶东半岛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聚焦党建、产业、项目、县场、机制五大领域,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力争成为QD区域内最具发展潜力的文旅产业创新高地,打造胶东半岛旅游目的地。

1.聚焦党建,扎实提高作风能力。(1)强化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提高政治素质作为重要任务,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结合“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深入思考,注重以提质增效、解决问题检验学习成果,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专题“三述。(2)强化责任意识,狠抓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组的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构建齐抓共管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格局,进一步压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制,加大压力传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深入研究解决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每年至少开展2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三要立足工作实际,以开展基层基础工作“大起底、大突破、大提升”为契机,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三亮三比三创”等活动,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助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3)强化宗旨意识,提升群众满意度。要提高服务意识,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做好政策解读等问题上下功夫,强化“胶东半岛旅游目的地

”顶格协调机制运行,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深化“某最时尚”文化品牌创建,围绕文明城县创建、乡村振兴、信用某、红色文化等为主题,开展书法展、非遗展、戏曲、歌舞专场等县级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4)强化干部教育,激励担当作为。要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健全责任落实、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部署、有督查、有结果,切实把作风建设工作的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要认真梳理城县IP打造、资源整合、产业培育、公共服务、文物保护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不折不扣完成工作任务。要发挥文化和旅游部门优势,及时发现干事创业、基层党建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创作反映党风廉政建设的小戏、小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教育宣传,激励干部职工担当作为,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提质增效。

2.聚焦产业,塑造旅游城县新品牌。(1)围绕“二十四节气”城县超级IP提升城县影响力。一是2023年底完成《节气小精灵》动漫第一季制作,力争在春节档播出。二是做好城县IP授权,授权企业达到65家,对衍生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和体验,实现IP形象在政务办公、公共设施、公用事业等场景广泛应用。三是探索推进“二十四节气”IP产业发展。(2)围绕红色文化旅游打造城县新名片。一是推进刘谦初红色文化园、大泽山

抗日战争纪念馆、某党史馆等红色旅游点整合、开发、利用。二是加快县场化运营,实现“红色+农业”、“红色+景区”、“红色+互联网”,形成统一开发、统一运营的县场化运营管理体系。(3)围绕旅游产业培育激发城县创新力。一是对重点A级旅游景区和新兴文旅产业,指导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重点推进安徒生童话乐园3A级景区创建工作。二是举办安徒生童话乐园亲子嘉年华、草地音乐会等时尚旅游活动;挖掘提升A级旅游景区项目特色和内容,开发文王山花海田园观光游,开展蓝树谷旅游研学活动。(4)围绕文化产业升级增添城县魅力值。做好现有文化产业培育,推动上上媒产业园以书画为特色的自媒体产业发展。指导华艺影院、蓝树谷青少年世博园等文体娱乐业企业发展。推进新河草编博物馆等文化产业项目打造提升,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提升城县文化内涵。

3.聚焦项目,提升城县时尚新品质。(1)围绕文化实事项目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重点实施博物馆改扩建、天柱山文管所维修等文化实事项目。二是实施天柱山摩崖石刻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二期)、三埠李家遗址考古发掘、即墨故城遗址东城墙围护等文物保护工程。三是持续抓好文物建筑认养改革试点工作,使被认养的文保单位能够向县民免费开放。(2)围绕重点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体验度。加快安平里特色文化商业开发、新河工

艺品全链条乡村振兴产业园等11个在建文旅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印象胶东·袁家村文旅度假区等签约文旅项目,争取早日落地。

4.聚焦县场,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1)围绕县场运营加快资源有效整合。一是整合传统景区资源,探讨将茶山、大泽山、天柱山等景区的资产和经营权划转平台公司,推动国有景区专业化运营。二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种植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发挥乡村振兴体悟实训基地作用,整合民宿资源,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结合,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2)围绕线路打造实现客源“引流入平”。一是开拓地接县场,将全县景区、红色旅游点、采摘园、民宿、酒店、特色餐馆等旅游资源串联整合。二是开发红色文化游、农业观光游、研学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以“四季节庆”为节点,打造精品一日游、二日游线路。三是推动景区引进文旅新业态,丰富产品内容,增强二次消费;强化景区与旅行社的合作,实现QD及其他地区游客向某导流。(3)围绕品牌活动引爆旅游“新热点”。一是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化“某最时尚”文化品牌创建,开展书法展、非遗展等县级群众性文化活动40场次以上,创作文艺精品不少于2个,以时尚文化品牌打造旅游“新看点”。二是依托四季节庆活动,开展某文化旅游专场推介等系

列活动。三是围绕高铁站等游客集散地,开展旅游城县形象宣传,提升旅游目的地对外知名度。

4.2022总结和2023目标思路-无锡商务局 篇四

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某区卫生健康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卫健委的指导支持下,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的战略部署,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发力,纵深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持续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全力打造“健康某”品牌,走出了一条“区级强、乡镇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医改新路子。2022年1月省委改革办改革简报推荐某医改经验。2022年9月28日,全市深化医改暨基层卫生工作现场会在某召开。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疫情防控稳固向好。

2022年1-11月,累计健康筛查1722051人次,共计管控涉疫地区来零返零人员4484人,累计集中隔离442人,居家隔离2167人,居家健康监测1875人。累计排查涉中高风险地区纳入管控人员792人,境外人员262人。目前,某区现有储备隔离房间1609间,集中隔离人员

15人,居家健康监测人员267人。截至12月11日,全区累计接种3岁以上人群103.71万剂次;其中,目前12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为100.36%(排名全市第五),全区已连续671天无新增确诊病例、665天无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二)床位建设进一步加速。

截止至12月12日,石岩头卫生院主体验收,完成外墙贴砖,室内完成装修95%,完成总项目建设的80%,现正进行附属设施建设。珠山镇中心卫生院完成主体验收,完成外墙贴砖,正进行室内装修中,室内装修装修完成40%,总体建设完成65%;富家桥镇中心卫生院共计建设3栋综合楼和机电房,现主体正验收中,完成总体建设的65%;凼底乡卫生院,主体验收中,完成总建设的50%。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体系进一步健全。

13类46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区城乡居民。查处非法行医及无证行医案件共4起,罚款3.2万元。全面推行“一体化管理”。实行“区管乡,乡管村”两级管理模式,按照“十个统一”的标准:全面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通过一体化管理,村医人均收入由2018年2500元/月增长至2022年的4500元/月。积极创建“平安医院”,4家医院成功创建区级平安医院,2家医院成功创建市级平安医院。推荐珠山镇中心卫生院申报市平安办“平安医院“示范单位。邮亭圩镇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已通过复审,大庆坪乡创建省级卫生乡镇、菱角塘镇创建市级卫生乡镇暂未验收。

(四)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制定相关政策,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带状疱疹、输尿管结石等5个常见的病种实行每次住院100元包干的单病种付费管理;村卫生室药品耗材实行零差价销售,在全市率先出台文件,规范村卫生室服务收费,村卫生室医疗服务收费按基层医疗机构收费标准的80%执行,并落实医保报账政策。全面加强三基训练。制定《某区基层医务人员三基训练管理方案》,由卫健局统一组织落实“十个一”的管理。一天一宣教:一周一讲课:一月一考试:一季一操作:一年一比武。全面建设特色专科。打造了市第四人民医院小儿科和妇产科,区中医医院骨伤科和康复中心,珠山镇、邮亭圩镇、水口山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七里店社区服务中心治未病科等11个特色专科。全面实施6S精益化管理。制定《某区基层医院6S管理方案》,从医院发展基金中列支30万元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考核,实施6S精益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营造舒适环境,规范医院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五)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

全区招聘医务人员61名,全区共表彰“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科室”4个、“优秀护理管理者”6名,“优秀护士”30名,并走访慰问30年护龄一线护士代表。对3名好院长、32名好医生、32名好护士进行了表彰。全年培养全科医师14人,全区基层全科医生达130名,定向本科生培养5人。

(六)中医药服务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某区辖区内16个建制乡镇全部开设中医馆,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配备一个以上的中医医师;同时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所有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开展6类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七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22年3月新开设治未病中心,某市第四人民医5月份开设治未病科。农村中医专业定向免费培养按照省市安排,完成志愿填报。

(七)民生实事得到有效落实。

根据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局承担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共4项,其中省定重点民生实事3项,市定1项。截止12月12日,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完成3500人,完成率100%;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实验室1794平方米,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86台,具备118项检验检测能力,完成率100%;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16个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中医药服务有人员、有场地、有服务、有设备“四有”目标,完成率100%。完成19个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完成率117.76%。

(八)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

财政投入1000万元,在乡村卫生服一体化的基础上,建设智慧医疗远程会诊中心,建立远程问诊、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教育的诊疗服务系统、“乡初诊+区审方、煎药配送+省市指导”的中医药诊疗服务系统、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乡村卫生室管理系统的“1+4”服务系统,覆盖全区所有市、区、乡、村医疗机构,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是床位建设进度缓慢。

凼底、富家桥、珠山、石岩头等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进展缓慢。二是医疗资源分布还不均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大都集中城区,农村地区卫生专业人才队伍薄弱,人才留住难、晋升难、发展难。三是特色专科优势还未建立。全区目前仅有一个省级重点专科、三个市级重点专科,医疗机构重点专科建设薄弱。四是卫生投入体制机制还有待健全。虽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但由于财政调控医疗收入,且从政府购买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列支了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工资性支出,影响基层卫生发展。五是“三医联动”还不够紧密。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不够紧密,未形成真正的发展合力。

三、2023年工作打算

1.切实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按照思想不松、机制不变、队伍不散的要求,强化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继续巩固和保持我区疫情向好局面。继续开展全区疫苗接种工作,做到全人群接种,建成免疫屏障。

2.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加快床位项目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中医医院、妇保院搬迁项目,完成石岩头、珠山、富家桥、凼底卫生院建设,积极推动区中医医院整体搬迁;二是提升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把基层业务量抓起来,有效缓解基层看病难得问题,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建设某区医疗次中心,乡镇建设好珠山医院,城区建设好七里店社区医院,全面建成远程医疗。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三名工程”。抓好2023年医务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和人才引进工作,加快补齐医技紧缺人才短板。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5G+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

3.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水平。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建设疾病检验检测中心,第四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区中医院康复中心,整体提升疾病预防体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卫生创建,不断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4.推进人口均衡发展和老龄健康工作。落实全面三孩政策,加强妇幼健康体系建设,落实计生奖扶奖励家庭制度。探索推进居家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把第四人民医院颐养中心建设成为全市一流康养中心。

5.2022总结和2023目标思路-无锡商务局 篇五

工作思路

一、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2022年是某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攻坚之年,也是收获之年,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聚焦科技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创造性开展科技创新163攻坚行动,在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营造、数字化改革等多个领域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幅、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市第1,高层次人才引育实现国家、省市三级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区域创新指数跃居全市第1,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46%。

(一)顶层设计谋出新举措。

高质量编制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高标准出台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16条和科技服务8条新政。成立了规模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科技专项资金实现了翻番以上增长。校准数字化改革跑道,实施的企业新产品研发服务应用列入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S1一账本”,成为全省数字经济领域第一批优秀地方特色应用,相关做法得到了市委彭书记的两次批示肯定。

(二)企业培育实现新突破。

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创新编制“科技月历”,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幅排名全市第1,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20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3家,省级创新型领军培育企业达到5家。开展研发投入提升攻坚行动,有研发投入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96家,新增国家级研发机构1家、省级研发机构10家,全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100家。围绕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技术,梳理编制形成区域技术难题“三”清单150项,市重大科技攻关暨“揭榜挂帅”项目14项。

(三)平台建设展现新跨越。

省级光电新材料省级高新园区提质扩容,由原先3平方公里扩展到35.5平方公里。纵深推进创新“栽树工程”,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引进了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分中心,国家电投氢能研究院研发的氢能车服务于冬奥会和博鳌论坛,国科大宁波生命健康产业研究院、北斗数据中心等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目前全区各类研究院已引进人才500余名,硕士及中级职称以上占比达50%以上。3家众创空间升格为省级众创空间,新增数量全市第1,新增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3家。

(四)创新生态展现新气象。

推进实施各级聚才引智工程,实现了国家、省市人才计划全覆盖。加大科技服务业企业招引力度,建设某科技服务中心,备案公共科技服务机构16家,全年技术交易额突破20亿元。全区15个项目(含高校)获得2022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持续开展“创新引领

产业赋能”系列活动,打造“科技360服务”2.0版,创建的“科技新链心”成功入选全区十大机关党建品牌。发挥新媒体作用,讲好科技故事,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们将以构建涵盖全域全链全要素创新生态系统为总体思路,深度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求,持续推进“科技创新163”攻坚行动,即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迭代实施研发投入提升、科技企业培育提速、创新载体提级、科技合作提能、科技服务业提质、产业融合提效六大举措,形成要素保障更强、科技服务更优、创新生态更美的高能级创新型城区建设推进体系。

2022年,争取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5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工业投资增速,技术交易额达到21亿元。

(一)建立高效率政策落地机制。

建立有力的科技政策落实机制,制定工作落实方案,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保证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16条和科技服务业发展新政8条等一批新政落地生根,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和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完善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政策措施。

(二)形成高辨识度数字化改革成果。

以浙里企业新产品研发服务应用开发为抓手,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化改革,重塑业务流程,迭代升级企业新产品研发服务平台,实现科技事项“一网通办”、科技服务“一网通享”,系统访问量力争突破万次。同时总结和完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努力完成省级试点示范,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三)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

以打造“北岸滨水创新带”为目标,努力形成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谋划开展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认定工作,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工作,依托“高性能膜材料制造”等区域特色产业,开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筹备工作。推动省级高新园争先进位,力争排名再提升8-10位。实施“栽树工程”。建设大连理工大学宁波软件园,引进国家、省部级创新平台1个,入驻研究生100人以上。国电投氢能研究院设立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和华东氢能产业研发基地,新引进人才50人以上。浙大宁波工研院完成二期建设调整,新引进产业化项目10个以上。推动海智新材料研究院、国科大生命健康研究院等发挥领域优势,赋能新材料、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推动形成若干个企业研究院(创新中心)。加快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扩面提质,充分发挥爱发科真空技术研究院、长阳尖端材料研究院等企业研究院作用,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全年新增各类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

(四)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

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智创转型为目标,培育高质量创新型企业梯队。推动创新主体增量提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力争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以上,评选“北岸新锐”企业20家。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总数突破25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比重保持全市前列。筛选一批核心技术能力较突出、集成创新能力较强的潜力企业,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1-2家。实施企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引导工业和服务业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力争R&D占GDP比重3.5%以上。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迭代更新区域技术难题“三”,滚动编制精准靶向攻关清单,围绕“642”产业,在新材料、新装备、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10项以上。鼓励龙头企业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究院所开展联合攻关,以企业出题、科研院所揭榜的形式开展技术攻关。

(五)集聚高水平创新资源。

加快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要素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生态。融入重大区域创新战略。主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积极参与谋划推进上海科技飞地建设。积极融入杭甬“双城记”科技创新合作,联合推进技术研发合作、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重大创新课题。紧密对接甬江科创大走廊和甬江实验室建设,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龙头企业自建或联建甬江实验室分支机构。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深化与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等本土高校合作,实现科技资源和创新资源的共建共享。组建专家服务团,开展“百名专家进百企”活动,以市场化机制促动院企、校企科技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无缝对接”,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企业需求对接会20场以上,完成技术交易额21亿元。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利用现有楼宇或地块资源谋划打造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加大招引力度,力争新引进优质科技服务业企业20家以上,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长20%以上。培育支持已备案公共科技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力争引进新的高能级机构,新建区级科技服务中心1-2家。

上一篇: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适合发朋友圈文案说说下一篇:给女儿暖心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