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会讲话

2024-10-26

产业发展会讲话(8篇)

1.产业发展会讲话 篇一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努力开创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在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2月11日)

陈全国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总结回顾我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产业化工作,为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谱写中原崛起的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做出新的贡献。

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我 1

省农业产业化工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郭庚茂同志也就我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昨天,大家分三个组参观了我省的一些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龙头企业,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刚才,大会又对100家优秀龙头企业进行了隆重表彰。下面,根据省委、省政府研究的意见,我就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进一步做好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对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来我省进行视察时指出,“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既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我们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 2

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高度,来看待农业产业化工作、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为推进我省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够把城市工商资本更多地引向农业农村,把工业理念、市场信息和先进技术更好地输送给农民群众,进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农业发展的思路、转变农业发展的方式、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已经并将继续向我国的实体经济蔓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积极应对挑战、及时果断决策,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精神,紧密结合河南实际,提出要坚定必胜信心,千方百计 3

打赢“扩内需、保增长”这场硬仗,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出台重大政策的机遇,紧紧抓住市场空间扩大的机遇,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机遇,更好地迎接挑战、化“危”为“机”,切实把“扩内需、保增长”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具体行动中,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当今世界农业的竞争,主要是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价格的竞争。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水平;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进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五)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加快我省“三化”进程、实现中原崛起的需要。立足新的起点,加快我省“三化”的进程,实现中原崛起,是党中央的期望和重托,是全省人民的迫切愿望。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农业产业化,4

能够更好地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推动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能够更好地为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充裕的劳动力、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农区工业化步伐;能够更好地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进而以农业产业化的加快发展,统筹推进我省“三化”进程,为实现中原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二、肯定成绩,总结经验,进一步坚定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信心和决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等重大机遇,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由“卖原粮”到“卖产品”的转变、由“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不以牺牲和削弱农业为代价的发展路子。

(一)粮食产量不断跨上新台阶。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以粮食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产业化 5

经营带动粮食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粮食总产从400亿斤增加到1000亿斤,先后迈上6个台阶,今年达到1074亿斤,连续3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不仅用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以上的粮食,每年还调出300亿斤原粮及加工制成品,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省24个高产县单季亩产超千斤,有3个县成为夏秋两季亩产吨粮县,滑县连续5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总产突破25亿斤;浚县万亩玉米核心区平均亩产达到1663斤,还创造了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平均亩产3467斤等高产纪录。

(二)龙头企业不断增强新实力。近年来,我省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服务质量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和形成了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覆盖全省的农业龙头企业群体。目前,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11674个,其中龙头企业572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66家。2007年,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年销售总收入达到3450亿元,421家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三全、众品等9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大用、永达、莲花等7家企业超30亿元;双汇集团年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年加 6

工生猪1500多万头、羊1000万只、牛50万头、鸡肉和鸡蛋4万吨,带动了周边150多万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年转化粮食60多亿公斤,成为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目前,全省食品加工已发展到24个行业、23个门类,粮食、肉类、乳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450万吨、703万吨和300万吨,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汤圆等面制速冻食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2730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居全省工业各行业之首。永城市通过大力发展以面粉食品产业为主的“白色经济”,年加工转化小麦超过40亿斤,成为全国县级加工规模最大的面粉食品基地。全省有17家企业的21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占全省“中国名牌”总数的60%;18个农业龙头企业的商标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占全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2/3。郑州思念食品公司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500最具有价值品牌”,2008年品牌价值评估超过40亿元。

(三)基地建设不断取得新推进。全省各地紧密结合实际,把农业产业化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向优势产业集聚、向优势区域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以优质专用小麦、玉米和水稻为主的 7

粮食生产基地;以黄河滩区绿色奶业、中原肉牛肉羊、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以及豫北肉鸡、豫南水禽等为主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以洛阳牡丹、开封菊花、许昌花木、信阳茶叶、焦作怀药等为主的特色农业基地。全省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达6242万亩,养殖基地养畜量6591万头、养禽量82563万只。济源市通过实施万亩冬凌草种植项目,建成了国家级冬凌草种植基地。新郑市八千乡八千村在河南农大的支持下,在沙薄地上积极实施节水灌溉和肥水一体化工程,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建成大棚和日光温室285座,亩均年产值达到1万元左右,使昔日的沙丘薄地变成了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内乡县牧原养殖公司经过16年的发展,从当年的22头猪发展成为现在拥有19个养猪分公司、年出栏50万头的大型农牧集团,在该公司的引导扶持下,周围农村新建中型养殖场200余家,专业户1000余户,形成了年出栏瘦肉型猪200万头的生猪饲养产业群,参与人员1万余人,社会效益超过10亿元。

(四)对外开放不断拓展新领域。全省各地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积极引进外资、技术、品种和智力,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出口规模和水平。2007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直接或间接出口创汇10亿多美元,出口超千万 8

美元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达11家,果汁、脱水蔬菜、调味品等纷纷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三门峡市有8家果汁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40万吨,生产的浓缩果汁95%出口到英、美等国家。新乡县刘庄村从实际出发,把农、工、商、牧、副统一起来,成立农工商联合社,创办了食品、医药等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出口创汇超过7000万美元。信阳华英集团生产的鸭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智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占到出口日本禽肉市场份额的90%,韩国市场的70%。

(五)农民收入不断得到新增加。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快发展,促进了产加销、贸工农的有机结合,有力带动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2元、实际增长12.2%;自2004年以来,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2年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01元,实际增长12%。全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突破1000万户,50%以上的农户加入到农业产业化组织中,户均增收1300多元。汤阴县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和畜产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20万吨、21万吨,9

农民从中增收4.46亿元,人均增收1175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近30%。偃师市邙岭乡庆丰花木园林公司带动2000农户种植黄杨15000亩,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商水县练集镇朱集村依托省农科院的技术优势,建立了葡萄专业生产合作社,大力推广名贵葡萄新品种“美人指”,平均每亩收入超万元,最高达1.6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美人指”葡萄生产基地。濮阳市高新区王助乡乜庄村通过大力发展鲜切花产业,鲜切花面积达到1600多亩,成为全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带动全村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六)农村经济不断实现新发展。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拓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成为推动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力量。2007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365.7亿元、比上年增长3.8%;今年前三季度达到230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发展迅速,2100多万农村劳动力实现非农化转移就业,劳务收入超过1300多亿元。全省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8.3亿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76.4元,实际增长20.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3年的48.2%下降到38%。汝州市围绕红薯生产,10

拉长链条,发展“三粉”生产专业村10个,厂家达260多家,年产粉条1.5亿斤,成为我省最大的“三粉”生产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总的来看,近年来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为全省农村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支撑。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真抓实干,同时也是与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进一步做好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各项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转变 11

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围绕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适应市场需求,培育主导产业,加强品牌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健全市场、安全、服务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总体目标是:第一步,到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5∶1,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55%,带动农户人均增收820元,农业产业化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8%以上;第二步,到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1,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60%,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800元,农业产业化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第三步,到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7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3∶1,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70%以上,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300元,农业产业化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12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选好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我省农业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引导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各种要素向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集聚,培育好主导产业。一要抓好粮食产业。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不断提高粮食附加值,进一步强化河南作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转化大省的地位。二要做大畜牧产业。大力发展优质生猪、牛羊、家禽养殖,继续实施黄河滩区和豫东平原绿色奶业工程,不断提高规模养殖比重和精深加工比重,确保到2010年、2015年、202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比重分别达到43%、45%和50%以上。三要发展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油料、棉花、林果、蔬菜、花卉、茶叶、中药材、食用菌、桑蚕等经济作物,尽快形成区域优势,培育一批规模化、品牌化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培植龙头企业。以实施“百户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为载体,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一要着力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对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3

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上市融资等方式,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力争到2020年户均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二要着力做大一批龙头企业。对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使其尽快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三要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成长型企业,通过落实扶持政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其尽快上规模、上质量、创品牌。力争到2010年、2015年、2020年,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6000亿元、14000亿元、32000亿元。

(三)强化科技支撑。一要围绕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力争在农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二要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落实农业科技人才政策、稳定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三要围绕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探索建立起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促进形成以科技创 14

新支撑我省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局面。

(四)壮大产业规模。一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强化政策引导,完善配套设施,引导和促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二要以资本运营为纽带,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合作开发或兼并重组,进一步拓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空间。三要以优势品牌为核心,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开展品牌经营,着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打造一批驰名中外的品牌和产品,努力把河南建成农产品的品牌大省。

(五)建好生产基地。一要优化区域布局。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企业加工需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二要提高建设质量。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设施完善、特色明显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三要发挥带动作用。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发展一批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在全省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业一企、村企联动的协调发展格局。

(六)带动农户增收。一要以拓宽市场空间促增收。15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为农产品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从而实现既增产又增收。二要以扩大转移就业促增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作用,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三要以完善利益机制促增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利益分配上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各种行之有效的联结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企业盈利、产业发展。

四、完善政策,健全机制,进一步营造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良好环境

(一)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上下功夫。要在保持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要规范流转形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参与农业产 16

业化经营。二要培育流转市场。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健全土地流转信息的采集、登记、评估、公布制度,完善土地流转仲裁体系。三要增强流转实效。认真总结和推广鹤壁、新乡、舞钢、沁阳等地农村土地流转的经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和产出率。

(二)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上下功夫。一是从2009年起,省里通过整合农业发展资金,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百户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规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鼓励和引导重点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连续两年以上研发投入比例超过销售收入2%的企业,给予补助。三是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争创名优产品,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重点企业,省政府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四是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其他资本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上下功夫。在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中,具体明确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13条税收优惠政 17

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抓好落实。一要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这些政策真正落实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二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这些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要加大政策的监督力度,确保这些政策不走样、不变通、不打折扣。

(四)在扩大信贷支持规模上下功夫。一是农发行、农行、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将符合授信条件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列为优先支持对象,将年度新增信贷规模优先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三是尽快组建由政府注入资本金,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和合作组织自愿入股的农业产业化信贷担保公司。四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进而建立起稳定、长效的信贷支持机制。

(五)在健全农业保险体系上下功夫。一是要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优先支持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龙头企业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二是要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和品种,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提高农民抵御农业自然风险的能力。三是要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业 18

保险业务,探索和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为高风险农业经营项目提供有力的保险支持。

(六)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下功夫。一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在备案、核准、审批等方面优先办理有关手续,优先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二是要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优惠政策,为鲜活农产品的运销提供基础性条件,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地市场的快速连接,加快鲜活农产品的流通。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肃查处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等违法经营行为,维护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权益,进而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进一步开创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局面

(一)高度重视,摆上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度,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高度,真正把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尽职尽责,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更加主 19

动、更加扎实地做好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各项工作。

(二)强化责任,形成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按照各自分工、相互配合支持,尽职尽责地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提供支持、搞好服务。特别是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和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而建立起上下贯通、统一高效的工作机制,凝聚起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扩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各级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宣传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党建,提供保障。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农村党的建设,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全面推进抓“双强”、促“双创”,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干部”计划,进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 20

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志们,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2.产业发展会讲话 篇二

今年恰逢哈洽会20周年, 省商业经济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值此大会召开之际, 我谨代省商务厅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学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商业经济学会成立于1982年, 是党领导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 是党和政府在经济理论战线上的参谋和助手;是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20多年来, 学会在推动我省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壮大人才队伍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咨询服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省政府、省民政厅、省社科联的肯定和好评。

轰轰烈烈的商务改革发展工作的实践, 迫切需要先进的理论来指导, 迫切需要培养大批优秀的商务人才, 迫切需要广大商务工作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在座的各位老领导、企业家、理论工作者, 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又有深厚扎实的理论探索。商业经济学会遵照学会章程, 应该说是适逢好的机遇和形势。

我恳切希望学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发展战略, 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我省发展和完善, 服务于商务人才培养, 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推动我省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要紧密联系商务工作的实际, 围绕重点、热点、难点, 开展调查研究, 增强对商务工作规律性的把握, 注重加强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 积累一批理论成果;要把学会办成“大学校”, 积极探索符合商业专业技术人才特点和规律的施教模式, 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应用型培训;要把学会办成“信息窗”, 定期或不定期地传递有利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 为企业家们互相交流提供一个平台;要着力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不断扩大会员覆盖面, 提高学会的自治自律水平。

第一, 积极发展会员, 建立健全学会组织。有条件的地、市要成立相应的商业经济学会, 要把各方面的研究力量联合起来, 组织动员更多的人为搞好商业经济理论研究献计、献策。逐步扩大商业经济科研队伍, 提高理论水平, 做到既出成果, 又出人才。使学会真正起到“参谋、帮手”的作用。

第二,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活动。加强理论研究工作, 积极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是学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今后要积极承揽研究课题, 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活动。学会的学术研讨活动要体现三个服务, 即为企业服务、为会员服务、为商务事业服务。商业经济科学本身是部门科学, 应用科学, 所以, 我们一定要把立足点放在“应用”上, 从实际出发, 服务于实际。这是我们商业经济学会取信于众, 具有生命力的所在, 也是我们学会存在和发展的科学价值。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规划和开展调研活动, 要选好近期和长期的研究课题, 用课题这个吸铁石吸引有志之士为我省商业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 要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实际、面向企业、面向社会, 搞好两个服务──服务政府、服务企业。团结和组织全省热心商业经济理论的科研工作者、教学工作者和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以及商界有识之士, 通过开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咨询服务和智力开发等活动, 为促进我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呼唤的新一代商人服务。

同志们,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振奋精神, 团结一心, 推动学会工作再创新佳绩、再迈新台阶, 为实现我省商贸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祝省商业经济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圆满成功!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3.产业发展会讲话 篇三

我读过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为生存而阅读,在阅读中生存。受这句话的启发,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在应急疏散演练中学会生存。

本周是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周。在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周来临之际,学校校务会研究决定,近日举行全校师生参加的应急疏散演练大型活动。本次活动将邀请县消防大队有关同志进行现场指导,县电视台进行录像报道。

下面,我就这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的目的

1.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小学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2.通过应急疏散演练,切实增强广大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了解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知识、逃生知识,掌握应急避险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提高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质。

3.通过应急疏散演练,熟悉我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程序和路线,确保在火灾、地震等突发灾害来临时,我校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确保突发灾害来临时,能够做到科学避险、有序撤离,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非突发事件伤害。

二、应急疏散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

1.举行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是我校开展生存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全体师生要高度重视,严肃认真对待这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让演练活动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2.各班在学校组织演练之前应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学习相关应急疏散知识,学习有关逃生方法及要求,掌握一定的逃生技巧,并进行适当的练习,熟悉演练步骤及逃生疏散路线。

3.同学们听到学校发出的警报后,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要严格按照预定的路线撤离。

4.撤离过程中,要做到迅速、镇静、有序,严禁同学们喧哗、打闹、拥挤、推搡。各岗位或区域安全责任人要控制好撤离的速度,及时纠正学生不正当的动作或行为,杜绝楼道堵塞,严防踩踏事件发生。

三、在面临火灾、地震等突发灾害时如何应急避险的问题

1.在突发灾害时,人们可能会面对各种困难,必须克服恐惧心理,用正确的方法自救求生,这对于减轻灾害,免遭新的损失,是十分必要的。所有的人不能把求生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生命的稻草握在了自己手里,必须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自己去主动地拯救自己。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学习,掌握正确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2.在突发灾害时,人们心理上极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广播电视等媒介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谣言以及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3.在突发灾害时,大家只要按正确的方法去做,就不会有危险。有时突发灾害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可怕。只要沉着、冷静、机智地应对灾变,就有可能避险成功。

老师们、同学们,演练活动就是生存教育。为了每一个生命的美好与幸福,让我们积极参与,共同行动。谢谢大家!

4.产业发展会讲话 篇四

同志们:

市委明确把产业发展作为全市“三项重点工作”之首,反复强调要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前段时间,我们组织专班深入研究谋划,提出了重点发展的10个“风口”产业集群,并对每个产业集群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总体上看,实施方案提出的具体目标、任务、举措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按照实施方案持续抓下去,全市产业发展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实施方案,推动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尽快取得明显成效。

下面,我就抓好十大产业集群发展,简要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细化主攻方向。市委提出要发展十大产业集群,具体到不同地方,还需进一步细化主攻方向。各县区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综合优势,系统梳理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找准适合本地的“风口”产业细分领域,有的放矢地发展“风口”产业。比如,**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有**材料、大型**、精密**、轨道交通及汽车**、新兴前沿技术**、**零部件和仪器仪表设备、**延伸应用等细分领域,每个细分领域又有很多更具体的领域,**、**、**、**、**等要立足实际选准主攻方向。各县区要认真研究十大产业集群,瞄准本地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的细分领域,扭住产业链的关键环,集中力量将其做大做强。

第二,要引育优质企业。推动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必须加大对“风口”企业的引育力度,做大做强做优一批“风口”企业。要持续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培育行动,聚焦产业“风口”,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速度快的高成长性企业,用足惠企政策,强化精准服务,支持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要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方式,用足用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分类开展研发活动,加快培育壮大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

第三,要抓好项目建设。发展“风口”产业,最终要落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目前,我们对每个产业集群都制定了重点项目清单,各县区要在加快推动在建和在谈项目的同时,持续谋划一批重点“风口”产业项目,以高质量的项目储备支撑“风口”产业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围绕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达效等环节,深入研究、有效破解瓶颈制约,持续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做好全流程保障,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高效率推进。要着力抓好龙头项目,坚持专班推进,推动**时代**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石化百万吨乙烯等一批龙头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加快形成示范引领效应。要树牢精准招商理念,紧盯“风口”产业、瞄准目标企业,用好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持续招引一批优质“风口”产业项目。

第四,要推动集群发展。产业发展越是集群化,越有利于集聚资源要素、形成竞争优势。推动十大产业集群发展,要在强化产业集聚效应上下功夫。要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园区腾笼换鸟,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科学布局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着力集聚一批同类型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不断提高园区产业的集聚度。要积极引入高水平产业运营商,深化政府与产业运营商的合作,推动产业运营商根据产业园区发展定位,主导制定“风口”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紧盯产业链发展图谱对接引进优质资源,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共同做大做强优势“风口”产业集群。要扭住十大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关键环,细化龙头企业清单、主要配套企业清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可对接的企业和商会协会清单等具体抓手,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往产业链关键环配置,通过做强产业链的关键环,带动上下游、左右链产业按市场经济规律集聚。

第五,要强化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风口”产业集聚,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要坚持把创新落到产业上,聚焦十大产业集群,精准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科研攻关项目,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要抓好创新平台建设,以开放性、复合型、市场化为方向,高标准规划建设伊**科技城和智慧岛,加快重塑重振高新区,统筹推进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孵化平台和科技产业社区建设,加快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要抓好创新人才引育,围绕“风口”产业发展引育更多实用型人才,积极探索柔性引才、异地用才新模式,加快完善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引进、激励机制,持续强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要抓好创新资本运作,加快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注重发挥政府科创引导基金作用,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通过“引导基金+天使基金”扶持初创期企业,通过“引导基金+市场化基金+投贷联动”扶持快速成长期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推动上市融资扶持成熟壮大期企业,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创新资本接力。

第六,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必须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为产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要抓好开发区改革,切实做好“管委会+公司”改革和“三化三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大与专业化运营公司合作、引进优秀管理团队等的工作力度,提升开发区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要抓好放权赋能改革,积极承接省里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立足实际持续推进部分市级权限有序下放至县区,不断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激发基层抓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要抓好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扎实做好市属国企重组整合后的业务整合、战略规划制定、管理体制优化等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洛轴等企业的混改上市工作,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以优质市场主体更好支撑产业集群发展。要抓好行政审批改革,持续压减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重点实施好“承诺制+标准地”改革,推动产业项目以更快速度落地建设。要深入研究自贸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加快铁路、航空口岸等开放通道建设,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不断壮大开放主体,以更高水平开放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第七,要破解瓶颈制约。当前,制约产业项目建设的突出瓶颈是资金和土地。要抓好投融资工作,在积极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的同时,更加注重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推动财政、金融、社会资本良性互动,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尤其要认真把握当前政策机遇期,紧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债券重点支持领域,做好项目市场化包装策划,抓好专项债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用足用好专项债。要完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资金杠杆作用,引导商业银行聚焦十大产业集群发展扩大放贷规模。要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管理作用,统筹抓好“募、投、管、退”等环节,推动政府引导基金与市场化资本有效结合,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十大产业集群。要强化土地保障,用足用好国家、省重点项目供地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用地指标;持续抓好“三未”土地整治,加强土地在使用期限内的全过程动态监管,推动产业用地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在全市范围内统筹使用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土地要素优先保障中心城区和环都市区产业发展。

第八,要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必须聚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的分工,细化制定产业链招商、公共服务配套、用地保障、企业融资、技术改造、人才引进等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推动各方面资源向“风口”产业汇聚,支持“风口”产业发展壮大。要密切关注产业发展新动向新趋势和市场主体急需,适时对支持政策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支持政策适应产业发展新要求。要定期评估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对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及时进行优化,确保支持政策发挥应有作用。

第九,要提升专业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根据“风口”产业发展需求,毫不松懈地加强学习,熟悉产业、金融、科技、企业经营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带头提升把握产业“风口”、推动科技创新、抓好资本运作等的专业能力,持续提升谋事干事的专业化水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交流机制,抓好分级分类专题培训,常态化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一线经受历练,引导党员干部更多地关注产业、研究产业、服务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真懂产业、善抓产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5.产业发展会讲话 篇五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如何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县高质量跨越发展,增强我们的行动自觉和发展自信。

一、×县为什么要选择创新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用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比喻,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自九届县委以来,全县上下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通过近二十年来探索和实践,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67%。如何让这么丰富的生态资源要素活起来,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变为金山银山。×届县委审时度势,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县发展的历程,只有坚持走“生态立县、环境宜人,绿色富民、有机强县”这条路,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使×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县未来才可期。2020年×月×日,县委×届×次全会作出了《关于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县委作出创新发展战略决策,完全符合人们的需要;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策方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完全符合×县发展的县情实际。

(一)创新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升级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创新发展理念正顺应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县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绿色发展已经从数量扩张、结构调整阶段转向了质量升级阶段,也就是说,我们以前抓数量是“长胖”,现在注重质量是“长高”。创新发展战略不仅秉承了绿色发展理念,同时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遵循天人合一,是绿色发展的传承和升级,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这一理念,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质量兴农战略;这一理念,完全符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产品重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这一战略的实施,它既能厚植农业发展空间,又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创新发展是抢占市场的先手棋,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县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占领市场的至高点、把握市场的走向,重点就是要抓住市场的本质需求。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过去的“吃饱”转变为现在的“吃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新的追求。什么是好?有机就是好。有机产品消费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个消费转型期,如果我们不把握住机会,等我们的生态都被破坏了才想起占领市场先机,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就算我们现在痛苦点,把精力都放在发展创新发展上,等到大家都醒悟过来发展有机的时候,我们已经走在了前列,掌握了主动权,占领了市场。

(三)创新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是产业兴旺的核心要义。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产业的核心是品质。只有高品质的一产才能催生具有竞争力的二产和三产,只有有竞争力的二产和三产才能够拉动乡村振兴。二产和三产的特点是活和富,乡村振兴同样需要活和富。所以,只有用以有机为特点的一产来催生又活又富的二产和三产,才能拉动乡村振兴,除了这条路,别无选择。

二、×县实施创新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

回顾这些年来的发展,虽然全县上下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成为×县最靓的底色,生态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但仍面临着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不够,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结合刚才各位的发言,我认为,我们发展创新发展,就是“穷县发展富产业”。世界其他地方发展有机,是富贵人发展富贵产业,比如说美国。我们是穷县,我们走他们的发展模式,用政策支撑,用财政兜底,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只能走具有×县特色的有机发展之路。走我们的特色发展之路,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群众对创新发展战略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当前,我县正处于刚刚脱贫后的小康阶段,满足生存才是农民最迫切的需要,快回报、高利润的发展模式才是最有效的追求。而创新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眼前利益和未来发展的兼顾与和谐统一,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收益。受利益的驱动,面对发展有机产业所带来的产量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狭隘、效益下滑以及重新开发市场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卖不上高价钱,严重打击了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

(二)有机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高端产品走了低端路线卖不起有机价,影响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任何产品只有创造了价值,卖上了价钱才能称为好产品,只有走上了富人的餐桌才算得上是高端产品。×县的有机产品具有高端产品的的内在价值,却只能以常规产品价格出售,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高端生产和低端营销之间的冲突导致市场信息不通,通向高端市场的渠道闭塞不通,从而使农民和企业生产有机产品付出的代价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严重打击了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一是由于×县特殊的区位特点,对外开放程度较周边县城还存在差距,导致市场化发育程度低,高端消费品市场渠道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二是并未真正形成品牌效应。全县有机认证产品主要包括茶叶、大米、莲藕、部分水产品等,品牌小而杂,多数获有机认证的企业规模不大,因为较高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负担,进入有机产品市场参与肉搏竞争的能力较弱,形成不了大品牌,吸引不了高端市场的注意,更别说品牌效应,只能偏居一隅,自产自销。

(三)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示范带动力度不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机产品价格低迷,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没有强力的市场领军企业来起示范带头作用,未形成规模。一是县域缺乏具有真正实力的龙头企业,我县目前的几家龙头企业,只能算生产型龙头企业,而不是营销型龙头企业。能生产高端的产品,但是不能通过营销手段把高端产品买上高价钱,达不到带动火车前进的要求。二是现有龙头企业思想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应该要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只顾自己利益,缺乏主动带头开拓市场的意识。

三、怎样实施好创新发展战略

办好×县的事情,为×县人民造福,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县委作出的创新发展战略决策,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位全局、放眼未来、顺应大势,着眼×县人民长远利益和福祉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拓展。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了正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向上就不会迷失、行动上就不会偏离、工作中就能得到群众拥护,正确的战略决策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加强宣传教育,从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动转变,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群众是主体,是绝对的核心,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如何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一要彻底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创新发展理念的宣传,从而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群众积极主动践行创新发展理念,主动生产创新发展产品。同时在群众中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矛盾,提高群众的自觉性。二要提高群众生产有机产品的能力。广泛开展和创新发展有关的科学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教育,让群众知道如何生产出创新发展的产品,培训营销技术,让群众知道如何包装自己的产品,销售自己的产品。三要注重政府引导。帮助群众做好规划,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积极帮助群众对接落实上级政策,在资金上给予适当支持。

(二)强化品牌塑造与精准营销,从做大基地向做大市场转变,打通有机产品走向高端市场的通道。好产品种出来了,能卖上好价钱才是目的。如何打通有机产品向高端市场的通道,首要任务就是做强品牌。要着力打造×县锌硒茶、肉牛、莲藕、大米等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汇”这个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在加工技术、工艺水平、历史文化和产品包装方式上下功夫,注重体现特色有机文化的高辨识度,提升品牌质量内涵。要着力在宣传推介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相关会议、体育赛事、重大活动、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等平台,全方位推介×县有机产品,扩大×县有机产品知名度。其次要做精营销。要紧扣“贵州第一、西南一流”有机目标定位,推动供应链相通,建立完善物流设施和市场营销体系。要通过整合现有电商资源实行集团化运营,以“互联网+”模式,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县有机农产品大型展销会,力推凤品出山、凤品出海,变“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要寻求建立与国内大型超市、连锁经营店、星级酒店(饭店)、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合作平台,向大客户提供“有机食材一站式服务”,卖品牌、卖健康。

(三)招大引强,从主攻源头管控向主攻培育引领龙头企业转变,发挥大企业的主力军作用。针对我县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示范带动力度不够这一制约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企业的培育问题,才能发挥好企业的主力军作用。一是招引一批在生产基地、有机肥生产、生物农药、示范园打造、精深加工、检验检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骨干企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供应链一体化新模式,增强实体核心竞争力。二是发挥产业龙头“先吃螃蟹”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支持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引导有志向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大学生、农技推广人员、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活动,定向培育职业农民,提高经营主体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四是加快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农民参与入股,构建“以企带户、以场带户、大户带散户”发展模式。按照“自愿、有偿、有序”原则,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推进“三变”改革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户连片耕种,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使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得以广泛应用。

(四)跳出有机抓有机,从单纯抓有机向统筹抓有机转变,把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到×县发展的各个环节中。

创新发展从表面理解是有机产品。从更高层面来讲,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一种发展方式,归根结底就是推动×县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两个二、四个三”发展思路,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对于×县来讲,生态和发展这两条底线,发展这条底线更重要,只有加速发展,才能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抓住创新发展和农工旅一体化两条主线,创新发展是价值追求,是引领×县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农工旅一体化”是实现高速发展的路径。突出新型工业、新型城镇、乡村振兴三大抓手,聚焦城区、园区、景区三区平台,打造茶、牛、旅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以“三区”建设为引擎,茶、牛、旅游三大产业贯穿其中,最终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强三大新跨越。具体如何抓,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靓城区,促新型城镇提档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要遵循产业引领、功能导向、城乡互动、区域互补几大原则。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修房子、搞建设,要更加注重功能搭配,是消费型城市还是生产型城市,是旅游型城市还是居住型城市,认真分析周边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劣势,找准自身在区域中的角色定位,用自己的优势去互补别人的劣势,才有生机,才能共同发展。

第二,做大园区,促新型工业加速发展。工业发展要坚持集群化、本地化、特色化。×县要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发展,不能靠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只能依靠我们本地的特色的资源和优势。一是集中力量发展初具规模的西南水暖卫浴产业,二是集中力量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茶叶盯准500强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集群上规模、上特色、上水平,争取用2—3年的时间将×县经开区建设成为200亿级示范园区。

第三,做特景区,促第三产业活跃发展。×县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一定程度上讲,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虽然×县没有名山大川、盛名的大景区,但散落在乡间的一些景点、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还是有特色的,如湖、海、江,洞、寨、堡,山、林、谷,如何把这些“珍珠”串成“项链”,把这些“盆景”连成“画卷”,如何实现弱者发展旅游,就要学会攀龙附凤、借船出海,就是要“傍大款”,借人家的品牌价值,把稻草买到黄金价。要内串外联,横向上把县内的景点有机地串在一起,纵向上把一二三产业串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内部竞争力;横向上主动和周边著名景区合作,纵向上把×县特有产品和世界上最著名的东西搭上关系,借势而为,扩大影响力。就拿乌江百里画廊来说,宇宙创造了两幅画,一幅是人文的清明上河图在北京博物馆,一幅是自然的在×县天桥天书画廊,很有震撼力和吸引力。

第四,做美乡村,促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县乡村振兴就是通过“三引四变”(三引,即:引企入村、引民入社、引货出山;四变,即:资源变产、资产变资金、农户变股民、农民变工人)和“三园一栈”行动(乡村变公园、田园变乐园、庭院变花园,农房变客栈),最终实现“五大振兴”。一要产业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要紧紧围绕茶、牛两大百亿级产业,以农工旅一化为主线,着力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推动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加快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要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三要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四要生态振兴。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通过“绿化”“美化”“规划”等措施,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让乡亲们都能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舒适环境中。五要组织振兴。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6.产业发展会讲话 篇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

李克强

(2010年11月10日)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聚,共同探讨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这次年会以“生态系统管理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制定“十二五”规划、探索环保新道路等议题进行研讨,这对于我们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积极作用。

今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即将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使现代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初步预计,今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达4000美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也得到加强。2006至2009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7%、13.1%。今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这些成效的取得来之不易,凸显了中国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心和能力,也诠释了中国推动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行动。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不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国民收入还排在世界百位左右;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逐步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但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不少地方仍然相当落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推动发展、实现现代化任重而道远。同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时期,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资源环境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离开发展谈环保,是不现实、不可行的;而离开环保谈发展,也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当前,国际社会十分关注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问题,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等新的理念和实践层出不穷,为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发展的新形势和国际发展的新趋势,都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建设生态文明,努力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前不久,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今后五年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包括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模式的转型、发展路径的创新。

生态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发展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文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测量仪和助推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见到实效,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是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是否降低,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生态环保的力度有多大。我们将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一是推动绿色发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绿色发展是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再造发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我们将加快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节能环保为重点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合理消费,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个人在这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乘上13亿人口,就会产生巨大效益。改善人居环境,既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又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我们将顺应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状况的新期待,加大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解决水、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人们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宜居环境。

二是遵循自然规律,保障生态系统安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往往不可逆转,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与发展。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区域间自然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差异大,适宜生存发展的空间相对有限,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较紧张。必须为子孙后代着想,既给当代提供发展的支撑,又给未来留下发展的基础。我们将加强综合规划与管理,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差别化的区域环境与发展政策,在保护生态系统整体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三是加快改革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动力与活力。激励与约束机制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抓紧制定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理顺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实施有利于生态环保的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政策。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决定着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我们将把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低碳等技术,选择一批重点领域和项目集中力量攻关,广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需要各国不懈努力,也越来越需要深化国际合作。我们主张,各国应加强对话,携手应对,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基础上,努力推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有效、持续实施,切实落实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支持,推动坎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长期以来,你们为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付出了辛勤劳动,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国合会委员和专家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国家战略、让重要陆地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强化科技创新与支撑等建议,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此,我代表中国政府,向各位委员、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国合会是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的桥梁与纽带。明年是国合会成立20周年。衷心希望各位委员和专家站在新的起点上,把握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特点,更加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以独特的视角深入研究环境与发展领域有关重大战略、政策措施、实施路径等问题,积极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提供智力支持,为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7.在全市节能工作推动会上的讲话 篇七

“十一五”以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5年来能耗年均增长10.8%, 同期GDP年均增长16.1%, 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节能降耗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全市单位GDP能耗2006年下降3.98%, 2007年下降4.9%, 2008年下降6.85%, 2009年下降6.03%, “十一五”前四年累计下降20.07%, 下降率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二位。2010年全市能耗出现了较快增长的势头, 单位GDP能耗面临反弹压力, 有关部门及时启动了节能预警调控方案, 加大了节能降耗工作的力度, 进一步控制了能耗增长, 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17%, 有效地巩固了“十一五”前四年节能降耗的成果。“十一五”期间累计下降21%, 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20%的目标任务。目前, 虽然国家还没有公布“十一五”各省、市、自治区的节能结果, 但是, 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 我市“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仍将居于全国前列。二是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010年, 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74.3%, 比2005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 火力发电效率为39.9%, 比2005年提高1.8个百分点;供热效率为83.9%, 比2005年提高6.7个百分点。2010年, 在我市重点监测的51个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 41个指标同比下降, 占全部指标的80.4%。其中原油加工单位综合能耗同比下降9.6%;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同比下降3.3%;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8%;单位乙烯生产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4%。三是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从终端能源品种消费来看, 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比重达到35%, 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为14%, 比2005年降低了6个百分点。两类能源品种比重的一升一降, 是我市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优化调整的体现。四是重点行业节能成效明显。工业能耗占全市能耗比重达到三分之二, “十一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8.1%, 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下降23%的目标任务, 是推动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的主要因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2.8%, 其他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8%, 交通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5.9%, 建筑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增长18.5%。五是大部分考核单位完成了节能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各区县、各部门围绕节能考核要求, 齐抓共管、层层落实, 积极推动各项节能工作, 较好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根据初步测算的结果, 15个区县中 (滨海新区“十一五”不纳入考核范围) , 11个区县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超过20%, 完成了全市下达的节能考核目标任务, 其中, 西青、宝坻、东丽、河北、红桥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居全市前列;各集团公司中, 中环电子集团、纺织集团、医药集团、建材集团、渤化集团、钢管公司、天铁集团、天钢集团、燃气集团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较大, 为全市节能降耗做出了贡献。

最近, 国家统计局给我们反馈了2011年一季度的节能数据, 这是一个初步审核的结果, 借此机会一并通报给大家, 希望对各区县、各部门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有所帮助。一季度我市万元GDP能耗为0.85吨标准煤 (等价值, 下同) , 同比下降4.54%, 降幅比2010年全年扩大了3.37个百分点, 下降率位居全国前列, 节能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顺利完成全年节能目标任务, 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分三次产业看, 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业) 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12吨标准煤, 同比增长8.42%。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06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4.65%。其中, 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08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5.01%;建筑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86吨标准煤, 同比增长0.86%。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32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3.8%。其中, 交通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87吨标准煤, 同 (下转第19页) (上接第13页) 比下降2.85%;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22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5.87%;其他服务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21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0.66%。

二、进一步做好能源统计工作的几点意见

“十一五”期间, 为配合全市做好节能考核工作, 我们在能源统计领域开展了许多新工作:建立了非工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部门能源供应统计报表制度, 充实和完善了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制定了《天津能源统计工作规定》, 进一步规范了能源统计工作;制定了《天津市能源考核统计管理办法》, 落实了各区县、各系统的考核要求等等。这当中的许多工作都是从无到有, 有的工作还开创了国内能源统计工作的先例, 为兄弟省市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这些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离不开各位领导、同志们对能源统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在此, 我代表市统计局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十二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还要再接再厉, 力争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希望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一如既往地支持统计工作, 并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8.创新是否会阻碍企业发展 篇八

http://blogs.hbr.org/sviokla/

商业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这项创新对于我的企业是否“太创新”了?你必须判断企业的核心业务是否能兼容新的产品或新的服务,如果不能,那么就要舍弃。打印设备商施乐(Xerox)发明了激光打印机、以太网技术和个人电脑,但该公司舍弃了后两者,只是选择了激光打印机。为什么?

关于创新尝试,人们经常提到的例子之一是美国标准公司(American Standard),该公司之所以闻名是由于它的洁具、水管制造、空调和汽车系统,还有他们运用激光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切入小型医疗检测设备领域。凭借这些业务,美国标准公司一开始发展得很快。由于在小型医疗检测设备领域取得了成功,该公司在1997年收购了众多企业,将激光技术推进到医疗设备市场。但到了1999年,在亏损了3000万美元后,他们只能卖掉医疗设备业务部门。

事后想起来,你可能很容易地说“他们做错了”。但是作为执行者必须做出前瞻性的判断,而不是事后判断。如果按照《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文的逻辑—1990年由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汉默(Hamel)合作的经典文章—那么可能会有人辩解说“美国标准公司下了正确的赌注”。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应该如何判断某项投资和核心业务“不够靠近”而是“非常遥远”?

我们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判断一项创新是否“接近”企业的核心业务。首先,如果该项创新威胁到企业的核心商业模式,那么它不可能成功。就像《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绝不会买下网上大型免费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因为这样做相当于商业自杀。判断是否“接近”,可以用和业务相关的五个因素进行判断:客户因素、分销渠道因素、产品或服务因素、地理人口特征因素和能力因素。如果某项创新和这五个因素都切合,那么执行的风险性就不太大。但如果相反,那么就会很有风险。

比如美国标准公司进军医疗设备领域并没有威胁到它的核心商业模式,该项创新也符合它的专长,可能还符合地理人口特征因素,然而,该项创新却远远背离了客户因素、分销渠道因素和产品、服务因素。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该项创新风险性很高。

另外,该模型也揭示了我为什么认为微软在移动电话领域会败给谷歌。首先,我认为手机的第三方软件将由广告商提供支持,而不是由个人为其付费。其次,想让微软转向一个由广告驱动的商业模式是不可能的,虽然MSN上有广告,但微软的赢利却是由软件业务驱动的。另一方面,谷歌的商业模式和移动电话业务存在兼容性,因为它本身就是由广告驱动增长的,同时它开展移动电话业务又切合了能力因素、客户因素、地理人口特征因素,以及产品兼容性。

上一篇:药店筹建申请下一篇:介绍妈妈的英语作文80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