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考试知识点

2024-09-16

统计学考试知识点(共8篇)

1.统计学考试知识点 篇一

2014郴州军队文职人员考试经济学知识之

统计学总论

[导语]2013年总政干部部专门下发的通知,要求对2014全军文职人员统一招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是全军首次实行文职人员统一招聘。招聘的军队文职人员岗位涵盖了教学、科研、工程、卫生、文体、图书、档案等专业技术岗位,以及部分管理事务和服务保障等非专业技术岗位。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统计的涵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总体和样本;标志和标志表现: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2.统计学考试知识点 篇二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是数据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 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教育部将统计学规定为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正确解释数据处理的结论, 为今后学习其他经济管理课程以及进行经济管理问题研究打好基础。

为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课程在教材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新的统计学教材在内容上注重统计方法思想的阐述, 突出方法介绍与EXCEL应用的结合;统计学的课堂教学则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将统计方法的讲解与EXCEL应用实现进行有机结合;学生的课后习题也增加了大量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内容, 如统计图的制作、实际案例的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数列预测等。

二、统计学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思考与实践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统计学作为一门重方法、重应用的课程, 在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考试方式与考试内容上, 都应注重这一特点, 以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我们对统计学课程的考试方式与考试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1. 试卷题型选择:

主观应用题。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考试, 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闭卷笔试的方式, 考试试卷主要采取客观标准题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与主观应用题 (简答题、计算题) 组成的标准化试卷。计算题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40%。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 往往将精力过多地花在理论概念与计算公式的死记硬背上, 而不注重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统计方法应用, 成绩的高低较多地取决于考试前的记忆能力。这也是一些学生平时不重视学习, 而是将希望寄托在考前一搏的重要原因。

统计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考试应根据教学目的设计考试题型。客观标准题主要测试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主观应用题则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统计学考试不必采取统一的标准化试卷要求进行组卷。采取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高低的主观应用题更符合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循序渐进的, 选择主观应用题考出的成绩高低是学生平时努力的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学生考前一搏的念头, 真正实现高分高能。

2. 开卷与闭卷的选择:

闭卷。统计学课程考试题型采取主观应用题, 只要试卷题量恰当, 选择开卷方式一方面能达到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另一方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在实际执行中, 由于开卷与闭卷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较为重视闭卷考试的课程) , 因此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历了从开卷到闭卷的过程。统计学课程考试题型全部设计为计算应用题后, 因为在考试过程中涉及到正态分布概率表、t分布临界值表、F分布临界值表的查表等内容, 同时为了减轻学生公式记忆压力, 我们选择了开卷考试方式, 但课堂教学效果与考试效果都不理想。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认为既然采取开卷考试方式, 就对自己放松要求, 采取了平时应付的方式对待听课与作业。在考场上一些学生甚至现场学习教材内容死套公式, 根本不考虑公式的应用条件, 结果考试只做了不到一半的题目, 考试成绩自然不理想。因此我们在随后的教学实践中又改开卷为闭卷, 将要查的分布概率表、分布临界值表用EXCEL生成, 放在试卷中。从闭卷考试的效果看, 由于学生重视平时学习, 日常教学与考试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3. 命题方式的改革:

统一命题、统一阅卷评分。高校大多数的专业课程采取的传统的考试方法, 即任课老师自主命题、自主评分的方式。这对于一门课程的教学在本学期仅由一名教师来承担的情况下是合适的。但统计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 有多个教学班在同一学期同时开课, 并且学分制下由学生选择任课教师, 同一班级的学生可能选择不同的任课教师。因此, 如果采取由任课教师自主命题、自主评分的方式则带来诸多的问题。尽管在考试前由课程组统一确定了题型要求、考试范围与难度, 但还是会出现试卷难度不一致、评分松紧度不一致、考试范围划定宽窄不一致等问题。由于考试成绩的高低与班级学生的奖学金评定以及各项荣誉的评比直接相关, 同班级的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受不同的任课教师影响, 这也带来学生评比上的不公平, 引起了学生不满。另一方面, 一些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考评是由学生进行网上打分, 这也使一些教师采取迎合学生的做法。因此统计学考试应实行教考分离的方式: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评分, 消除考试结果不公平的影响。

三、统计学课程考试内容的改革思考与实践

1. 考试题目设计。

为达到评价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我们对统计学课程的主观应用题进行了重新设计, 设计出统计学的基本运算题、计算机处理结果分析题、统计方法综合运用题三种具体题目。为此我们根据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确定各章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设计出各章基本运算题、各章计算机处理结果分析题, 并且将部分章节知识点进行组合设计出统计方法综合运用题。基本运算题、计算机处理结果分析题、统计方法综合运用题在试卷中分别占50%、30%与20%。例如在“数据的收集与图表展示”一章中, 设计的题目有:调查表的设计, 对计算机制作的调查表的评价与修改, 品质数据分布表与分布图的制作, 数值型数据的茎叶图、箱线图、分布表、直方图的制作, 以及品质数据或数值型数据计算机处理结果的评价与修改;又如在“相关与回归分析”一章中, 设计的题目有二:一是根据给出的资料绘制散点图、计算相关系数、拟合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检验与预测;二是给出不同模型的EXCEL处理结果, 在给出的处理结果表中仅保留最基本的数据 (如n、SSR、SSE、Significance F、βi及βi的标准误差和P-value等) , 其余的数据则删除, 要求学生在EXCEL处理结果表中进行计算填空, 然后利用EXCEL处理表做出各项分析、判断与选择。

2. 建立试卷库。

实行教考分离的前提是要有试卷库。我们将设计题目按照章节、类型、难度、分值、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归类、编号, 建立了统计学课程试卷库, 并且每年不断地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增加、修改或删除题目, 制定了试卷生成规则与管理规则, 为教考分离提供了可靠保证。

统计学课程的考试通过以上改革后, 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达到了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摘要: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统计学课程教学目的的分析, 提出应以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进行考试方式与考试内容的改革。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考试方式,考试内容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等编.统计学 (第3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统计学考试知识点 篇三

1、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对同一总体进行的重叠分组,称为复合分组。()

2、平均指标是把一个总体内各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3、保证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4、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相加或对比的因素过渡到能够相加和比较。()

5、统计分析是由数字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所以说准确的数据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6、全国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

7、统计分类标准只适用于周期性普查和经常性统计调查。()

8、单位代码是由统计部门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法定代码。()

9、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

10、城镇失业率是城鎮失业人员数与城镇就业人员数的百分比。()

四、计算题(请写出公式及必要的解题步骤,得出答案。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5道题,每题8分,共40分)

1、某企业2008年上半年总产出及工人人均产值资料如下表所示:

试计算该企业2008年上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2、某商场某季度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1)销售量综合指数。(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3、现有某地区相关统计资料如下:

①农业总产出为12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40亿元;

②工业总产出为3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250亿元;

⑤建筑业总产出为1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90亿元;

④运输邮电业总产出为11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70亿元;

⑤贸易、餐饮业总产出为10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0亿元;

⑥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9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0亿元;

⑦非盈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100亿元,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5%计算;

⑧全地区劳动者报酬32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40亿元,生产税收入100亿元,生产补贴为60亿元,营业盈余30亿元。试分别用生产法、收入法计算该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GDP)。

4、某运输企业在报告期完成了四批货物运转:第一批450吨,运距400公里;第二批500吨,运距300公里;第三批350吨,运距520公里;第四批90吨,运距450公里。试计算该企业报告期完成的货运量、货物周转量。

5、某地区2006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8990元,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1744元,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5%。

试计算该地区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和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参考答案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2、√3、√4、√5、√6、√7、√8、×9、√10、×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40分)

1、解:

5、解:

(1)该地区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

=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1744÷103.5%

≈30670.53(元)

(2)该地区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报告期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31744÷28990×100%÷103.5%×100%

4.统计学考试知识点 篇四

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法基础知识(2011 年)

试题类型及分数

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30 个,每个 1 分

多项选择: 多项选择:10 个,每个 2 分

判断题:18 个,每个 1 分,案例分析:4 道大题 16 个小题,每个 2 分,共计 32 分

注明:红字部分为新增内容

第一章 统计法基本问题

一、统计法概述

(一)政府统计与统计法 1.政府统计的概念和特征 政府统计,就是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 国家机关 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 活动的总称。

政府统计的特征:(1)政府统计的实施主体 特定 主体是特定 政府机关; 主体 特定的,或者说主要是政府机关(2)政府 政府机关 统计必须严格依法实施(3)政府统计具有强制性(4)政府统计的结果具有社会共享性 依法实施; 强制性; 社会共享性。依法实施 强制性 社会共享性

2.政府统计的功能和任务

功能:我国政府统计已具备了信息、咨询、监督 信息、信息 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

任务:(1)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2)提供统计资料和统 计咨询意见;(3)实行统计监督。

3.依法统计的必要性:首先,政府统计活动有赖于法律的保障;其次,政府统计活动 必须受到法律约束。

(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

1.统计法律

统计法律,即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规范。《统计法》2009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统计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 年 6 月 27 日再次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九次会议修订,2010 年 1 月 1 日 执行。2.统计行政法规 统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 国务院制定的有关统计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统计法实施细则》 有 统计行政法规 国务院制定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等。

3.地方性统计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 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有地的市和经国 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 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4.统计行政规章 统计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 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 有关统计的规范性文件。分为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

(四)统计法的作用

1.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2.规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公民在统计活动中的行为,保障统计 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统计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规范:首先,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 统计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规范: 统计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规范 首先,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要依法真实 准确、完整、真实、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要依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不得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统计资料,及时地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保统计资 其次,明确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完成统计工作任务,料;其次,明确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完成统计工作任务,保证数据 质量;第三,赋予统计人员一定的职权,以保证及时获得真实、完整的统计资料。质量;第三,赋予统计人员一定的职权,以保证及时获得真实、完整的统计资料。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注意各项内容)

二、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注意各项内容)

(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统计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是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的关键。

(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四)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五)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四、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最早的统计法律始于周朝 周朝。我国历史上现代意义的统计法律是《中华民国统计法》 周朝 《中华民国统计法》 1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管理

一、统计调查的分类

(一)政府统计调查 政府统计调查,是指由政府统计机构依法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根据《统计法》的规定,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特点:按照《统计法》规定,我国所有的政府统计调查都是义务性 义务性的,具有强制性。强制性。义务性 强制性

(二)民间统计调查 民间统计调查是由民间统计机构以自己的名义或者接受委托进行的统计调查。两个特 点:自愿性和营利性 自愿性和营利性。自愿性和营利性

二、统计调查项目

(二)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其中,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

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 家统计局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 定。其中,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国家统计局审 批。

4.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 《统计法》 第十三条规定: 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三)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

1.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必须明确分工,相互衔接。

2.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不得与国家统计调查重复、矛盾。3.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综合协调部门需要的统计资料,应当从本级人民政府机构 和有关部门收集。

4.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

5.编制新的统计调查方案,必须事先试点或者征求有关地方、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保证切实可行,注重调查效益。

6. 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应当有保证。

三、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

(一)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 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 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统计法》第十四条规定:统计调查制度一经审批或者备案,即成为统计调查组织实施 的法定依据,非经批准,不得变更。

(二)统计标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统计 编码

(三)统计标准的分类:国家、部门、其他

四、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调查方法,是指统计调查者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

《统计法》第十六条规定: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 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 以周期性普查 经常性 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一)普查 人口普查、农业普查每 10 年进行一次,分别在尾数逢 0 和 6 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每 5 年进行一次,分别在尾数逢 3 和 8 的年份实施。

《统计法》第十六条规定: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 府组织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二)抽样调查

(三)全面调查

(四)重点调查

(五)行政记录:是获取单个统计资料 的重要途径 统计调查证件:

五、统计调查证件:统计调查证、临时统计调查证、工作证、普查员证、普查指导员证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一、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概述

统计资料的特点: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

统计资料管理体制: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二、统计资料的审核和归档

(一)统计资料的审核

统计资料的审核是指对有关统计资料进行审查、核实,并由统计人员、统计负责和统计 机构签字盖章的制度。

《统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 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 档等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 性和完整性负责。

(二)统计资料的归档

保管统计资料的范围应当包括政府统计工作中所形成的所有统计资料,具体包括统计台 账、原始统计报表、汇总统计资料以及电子介质的统计资料,以及统计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所 有文件。

三、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公布

(一)统计资料的提供 目的:为党政机关提供有关统计资料;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二)统计资料的公布 公布统计资料,是指有关部门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把统计资料向社会公开化的行 为。

《统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 统计资料。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第二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 国家统计局 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

1.统计资料的定期公布制度 除了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需要保密以外,其他的统计资料都应由社会公 众共同享有。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要求应为:首先,发布统计资料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其次,发 布统计资料的载体应该公开、大众的、官方的、方便查找的。2.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1)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国家统计数据主要包括由普查得到的 统计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调查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各省(区、市)和国务院各部 门组织实施的调查数据上报国家统计局汇总后得出的全国统计数据;(2)国务院有关部门统 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和有关部门公布其统计调查取得的地方统计数据,应当遵守统计法、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 定以及地方法规和本级政府的规定。

3.统计资料公布的程序 4.统计资料公布的方式

四、统计资料的保密

(一)国家秘密统计资料的保密 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 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二)商业秘密的保密

(三)个人信息的保密

(四)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保密 《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身份的 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第四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一、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一)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二)部门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设置及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有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也可以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 有关部门 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二、统计人员

(一)统计人员的概念 是指从事统计活动的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综合统计机构、部门统 计机构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及在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或 其他组织中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和指定的统计负责人。

(二)统计人员的职权 统计人员的职权,是指统计人员为了完成统计任务而由统计法规定拥有的权力。五项职 权:(1)统计人员具有依照法律独立 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2)统计 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 独立 统计调查 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3)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 人员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4)统计人员有权有权要求有关人员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 资料;(5)统计人员有要求学习专业知识的权利。

(三)统计人员的职责 统计人员的职责,是指统计人员在一定的机构担负统计工作,为了完成统计任务而由 《统 计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义务。三项职责:(1)、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 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统计法》规定的行为;(2)、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 致性负责;(3)、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必须依法出示工作证件。

(四)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要求

统计职业道德是统计工作领域中的道德标准和职业规范要求。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 内容包括: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内在要求)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核心内容);实事求是 不出假数(核心内容)实事求是,;依法统 计,严守秘密(基本理念);公正透明,服务社会(客观保证)。

三、统计从业资格

(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及其意义

国家统计局 8 号令颁布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于 2005 年 7 月 1 日起在全国开 始实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2007 年 4 月,国家统计局对《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作 出修订,以国家统计局 10 号令予以发布。新修订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于 2007 年 6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

实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促进统计队伍建设。

2、有利于规范对基层统计队伍的管理。

3、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统 计数据质量。

(二)统计从业资格及其范围 统计从业资格,是行为人从事统计工作的资格证明,也是行为人从事统计工作的前提条 件和最基本的要求。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 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统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统计员。

(三)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

1.国家统计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

2.省级 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 实施机关。省级 实施 3.县级 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承办 承办机关。必要时,经省级人民 县级 承办 政府统计机构决定,可以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承办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有关工作。

(四)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

根据《行政许可法》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 实施程序主要有申请、受理、审查与决定等。

申请统计从业资格的条件:

1、熟悉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

2、坚持原则,具备良好 的道德品质;

3、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申请统计从业资格,除 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员外,行为人还必须经过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统计从业资格考 试的科目为: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法基础知识。

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一、统计违法行为

(二)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 P58

1.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统计资料 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统计资料。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统计资料。基本特点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2.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

3.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 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 统计检查查询书》

4.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

5.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帐、统计调查表 转移、转移 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帐、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6.迟报统计资料 7.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8.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

9.自行修改统计资料 自行修改统计资料

10.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11.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12.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

13.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

14.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 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

15.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16.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17.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

18.违法公布统计资料

19.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 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20.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

21.泄露国家秘密

22.违反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法规

23.违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24.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

25.违反《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26.违反《国家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

27.违反《涉外调查管理办法》

二、统计法律责任

(一)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统计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统计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统计法律责任由国家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的国家行政机 关依法追究,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执行。统计法律责任分为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二)行政法律责任 1.统计行政处罚

我们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有:a、警告。属申诫罚。指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a 警告。组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的行为的谴责和警示,其目的是通过对违法行为人一种精神上的 惩诫,以申明其违法行为,并使其以后不再违法,否则就要受到更严厉的处罚。罚款(b、罚款(属于财产罚的一种)。是指行政机关强迫违法行为人缴纳一定数额的货币,从 而依法损害或者剥夺行为人某些财产权的一种处罚。

2.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对国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六种:警告、记过、记大过、警告、警告 记过、记大过 降级、撤职、开除。降级、撤职、开除。

行政处分的主要特是:(a)、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b)、行政处 分的适用,一般以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为前提。(c)、处分是一种内部具体行政行为。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是指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对实施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关行政 领导或者责任人员给予的行政制裁措施。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适用对象和统计法有所不同,具体适用于以下四种对 象:(1)行政机关公务员;(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3)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中除工勤 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4)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最终决定机关是违法行为人的任免机关或者是监察机关。

3.通报

4.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奖励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5.批评教育

其适用对象是特定的,即在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活动中拒绝、阻碍统计调查,或者提供不 真实或者不完整的普查资料的个人; 其实施机关也是特定的,即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统计机 构。

第六章 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

一、统计监督检查

(一)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及特征 基本特征:1.统计监督检查是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的;2.统计监督检查是一种 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3.统计监督检查是按照一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进行的。

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程序,是指统计监督检查机关在查办统计违法案件时所应遵循的基 本步骤和先后次序。根据《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的规定,办理统计行政处罚案件的程序为: 立案、调查、处理、结案。

(一)立案

立案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有明确的行为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经初步审查,有违反统计法的行为,情节较重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3.按照职责与分工规定,属于管辖范围内的。

(二)调查

(三)处理 1.告知 2.听证

所谓听证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有关决定之前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质证的程 序。

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在作出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万元以上的罚款,对公民二千元以上的 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有关听证程序的具体规定:(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2)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3)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4)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 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5)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两人代理

(6)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 申辩和质证。

(7)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3.处理(1)销案(2)作出处理:a、应给予处分的,提出处分建议,通知有关部门落实;b、应 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通知被处罚单位或人员在指定期限内缴纳罚款;c、一些违法案件需要公开曝光、宣传的,进行通报或公开;d、被处罚单位在接在处罚通知后,如果既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拒不执行的,由查处机关依法提 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3)追究刑事责任

三、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一)统计行政复议 1.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及特征 统计行政复议是指统计执法机关在行使统计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与管理相对人发生 争议,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由该统计执法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统计行政行 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我国于 1999 年颁布了《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行为作出 了法律规范。

统计行政复议的特征:(1)统计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活动;(2)统计行政复议是上级统 计行政机关对下级统计行政机关进行层级监督的活动;(3)统计行政复议以引起行政争议的 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4)统计行政复议由不服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依 法提出申请而启动;(5)统计行政复议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2.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一是行政处罚;二是行政不作为;三是被认为行政侵权、违法要 求履行其他义务的行为。

统计行政复议管辖权确定有以下四种情况:(1)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 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统计行政复议的,其复议管辖权的确定由申请人选择。申请人既 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申请复议。(2)对县级以 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其 复议管辖权属它们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一般为本级人民政府。(3)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 各级调查队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根据《统计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复议管辖权的 确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事人对国家统计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作出的 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 另一种情况是当事人对国家统计局派出 的其他调查机构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在该派出机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即调查总队申请行政复议。(4)对国家统计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国家统计局的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 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

3.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执行。

统计复议决定,是指复议机关经过对统计行政复议案件的审查,根据事实和法律,就被 申请复议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相应决定。主要有:(1)维持决定(2)履行决定(3)撤销、变更和确认违法决定(4)行政复议中的和解、调解调度。

(二)统计行政诉讼

1.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及特征

统计行政诉讼就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统计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统计行政诉讼的特征:(1)统计行政诉讼中的双方当事人中,被告 被告只能是行使统计行政 被告 权力,作出引起纠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行政执法机关 即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 统计行政执法机关 统计行政执法机关,和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原告则是认为统计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统计行政诉讼所要解决的是统计行政争议(3)统计行政诉讼的起因是相对人对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不服,持有异议,认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4)统计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

4.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经过行政复议后,维持原具体 行政行为仍不服的,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机构所有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统 计行政诉讼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第六条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职权,不受侵犯。

第七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 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制定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

第十五条 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第十六条 搜集、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调查统计违法行为或者核查统计数据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向检查对象查询有关事项;

(二)要求检查对象提供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 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三)就与检查有关的事项询问有关人员;

(四)进入检查对象的业务场所和统计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核对; 四 进入检查对象的业务场所和统计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核对;

(五)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登记保存检查对象的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六)对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 二 出示执法证件;未出示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检查。

第二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 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 予处分:

(一)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

(二)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

(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

(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 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工商户有本条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5.统计学考试知识点 篇五

计基础知识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以测出构件受载后表面的或内部各点的真实应力状态为目的的检测技术是。A:应力应变测试 B:力学性能试验 C:硬度测试 D:断口分析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颁发管理__。A.安全生产许可证 B.煤炭生产许可证 C.采矿许可证 D.营业执照

3、依据《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依照《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送达期限为 A:5日 B:7日 C:10日 D:30日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4、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下列行为错误的是 A: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有前车正在超车,不得超车

B: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快速通过

C:货运机动车禁止载客

D:高速公路、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内的道路,禁止拖拉机通行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5、《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规定,实施查封、扣押,应当当场下达查封、扣押决定书和被查封、扣押的财物清单。在交通不便地区,或者不及时查封、扣押可能影响案件查处,或者存在事故隐患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可以先行实施查封、扣押,并在__小时内补办查封、扣押决定书,送达当事人。A.12 B.24 C.30 D.48

6、在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原因可以概括为__3方面。A.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B.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基础原因 C.人的原因、物的原因、管理原因 D.人的原因、社会原因、环境原因

7、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其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__。

A.围封隔离、除污保洁、个人防护 B.屏蔽防护、围封隔离、空间防护 C.距离防护、空间防护、屏蔽防护 D.空间防护、屏蔽防护、个人防护

8、《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九条规定,地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负责对划定区域内的煤矿实施安全监察;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权限范围内,可以对违法行为实行__。A.经济处罚 B.民事处罚 C.刑事处罚 D.行政处罚

9、根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家对煤矿实行安全__制度。A.监督 B.监察 C.管理 D.责任

10、行政处罚的目的是__。

A.维护社会的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的安全建设

B.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C.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D.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公民的权利

11、由维修人员(或专职点检员)凭感官和专用检测工具,按一定时间周期对设备的技术状态和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测定。该项点检是__。A.日常点检 B.专项点检 C.定期点检 D.移动点检

12、下列关于地下矿山漏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下矿山漏风是指通风系统中风流沿某些细小通道与回风巷或地面发生渗漏的短路现象

B:产生漏风的条件是有漏风通道并在其两端有压力差存在 C:地下矿山漏风按其地点可分为外部漏风和内部漏风

D:内部漏风是指地表与井下之间的漏风,外部漏风是指井下各处的漏风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3、气密试验又称为致密性试验或泄漏试验。对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作的压力容器,其试验用的气体的温度应不低于__。A.0℃ B.1℃ C.3℃ D.5℃

14、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__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A.6 B.10 C.15 D.30

15、建筑施工绝大多数为露天作业,一栋建筑物从基础、主体结构、屋面工程到室外装修等,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程的。A:50% B:60% C:70% D:80%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6、刑罚是指__。

A.公安机关依照安全法的规定剥夺罪人某种权益的一种强制处分 B.公安机关依照刑法的规定剥夺罪人某种权益的一种强制处分 C.审判机关依照安全法的规定剥夺罪人某种权益的一种强制处分 D.审判机关依照刑法的规定剥夺犯罪人某种权益的一种强制处分

17、×日,某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5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 540万元,并引发××江水污染事件。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和××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1.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汽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他装置、设施连续爆炸。2.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双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缺陷。3.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双苯厂没有事故状态下防止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流入松花江的措施,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和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消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江。4.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是××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二是××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三是××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分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采取措施。四是××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五是××省环保局对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地报告水污染程度。六是环保总局在事件初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提出妥善处置意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A:抽检制度 B:监督制度 C:审批制度 D:代管制度 E:审查制度

18、在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的地面状态要求方面,其要求之一是为生产而设置的深m、宽m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A:>0.2,>0.1 B:≥0.2,≥0.1 C:0.2,0.1 D:

19、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是: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度,__,确保安全生产。A.控制安全生产事故 B.评价安全生产条件

C.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D.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20、局部通风机安装在距离掘进巷道口__m以外的回风侧。新鲜风流沿巷道流入,污风通过风筒由局部通风机抽出。A.8 B.9 C.10 D.12

21、系统中包含许多能消除、预防、减弱初始事件影响的__。A.安全技术 B.安全功能 C.安全措施 D.安全提示

22、对煤炭自燃火区准予启封应具备的条件描述不正确的是。

A:火区内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空气日常温度相同 B:火区内的氧气浓度降到20%以下

C:区内空气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以下

D:在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与水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3、依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不得超过使用期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A: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B: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C: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D: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4、依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已经受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曰起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A:15个工作日 B:20日

C:20个工作日 D:15日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5、爆破器材必须储存在专用的__内。A.爆破器材库 B.保管库 C.地下室

D.密闭容器内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生产设施中,C级建筑物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__m2。A.3.5 B.4.5 C.5.5 D.6.5

2、从生产环境方面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分析 A:毒物 B:噪声 C:辐射 D:粉尘 E:水文

3、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 mg/。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 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A:木粉尘

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 C:作业环境不良 D:高温物质

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

4、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A: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 B:业主大会、物业管理公司 C: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D:仲裁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5、__安全装置的作用是,在操作到危险点之前,自动使机器停止或反向运动。A.控制 B.隔离 C.自动 D.跳闸

6、最常见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一分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__cm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A.25×108 B.25×10-8 C.25×10-7 D.25×107

7、起重机走道板应用厚度__mm的花纹钢板焊接,不应有曲翘、扭斜、严重腐蚀、脱焊现象。A.≥3 B.≤3 C.≥4 D.≤4 8、2010年9月9日上午8时35分,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矿冶分公司铅冶炼厂在粗铅冶炼建设项目试生产调试期间发生一起喷炉灼烫事故,造成8人死亡、10人受伤,其中重伤3人。该建设项目于2008年3月由A省冶金研究设计院完成可行性研究,2009年2月该公司与B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顶吹沉没炉炼铅新方法”技术转让合同,4月开工建设。该建设项目采用富氧顶吹熔炼工艺,属熔池熔炼,其反应区位于渣层。精矿、熔剂、燃料和富氧空气连续加入炉内,富氧空气输送喷枪头部沉没于渣中,气泡从熔体中逸出形成的烟气通过烟道进入制酸系统。反应产出的粗铅和富铅渣通过炉体下部的放铅口和放渣口间断放出。富氧顶吹熔炼炉和喷枪是该工艺的两个核心设备。事故发生前,该装置尚处于试生产调试阶段。9月9日凌晨在试车中曾从加料口喷出炉渣,将加料皮带烧坏,6时20分开始采用人工加料。8时35分,调试现场指挥打开观察孔向炉内观察,之后指挥控制工下枪,并在观察富氧空气输送喷枪架刻度后,再次指挥控制工下枪,随后又一次观察喷枪刻度,并给出提枪信号,喷枪尚未动作,即从加料口喷出一股自烟,此时,10余吨温度高达1 150℃的炉渣将炉顶盖的西面掀开,直接喷向控制室方向,摧毁了控制室及设施,造成现场9人中6人当场死亡,3人从三楼跳窗坠地后重伤,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炉渣喷出控制室后,将距炉体47 m的原料厂房玻璃击碎,造成其他人员受伤。本次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10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以下有关提交、批复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要求正确的是。A: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B: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C: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0日

D: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 E: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做出批复

9、生产经营单位评审和修订目标与管理方案的依据是__。A.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B.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生产状况 C.客户的需求

D.生产经营单位领导的要求

10、《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关于矿长应当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报告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A.企业生产经营决策

B.企业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执行情况

C.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及其实施情况

D.职工提出的改善劳动条件的建议和要求的处理情况

11、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一般事故隐患或者潜在危险因素的,应当立即__。A.撤离现场 B.停止作业

C.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D.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12、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大于2.0MPa时,随着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增加,爆炸下限__,爆炸上限__。A.变小;变小 B.变大:变大 C.变小;变大 D.变大;变小

13、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对剧毒化学品的__如实记录,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A.流向 B.用途 C.产量 D.原料 E.储存量

14、《行政许可法》将行政许可分为5类。下列属于正确内容的有 A:一般许可 B:特许 C:备案 D:认可 E:核准

15、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A:采掘、架设 B:爆破、吊装

C:高空施工、电力安装 D:易燃易爆物品试验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6、安全阀是锅炉上的重要安全附件之一,它对锅炉__极限值的控制及对锅炉的安全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A.介质成分 B.内部温度 C.内部压力 D.介质流量

17、应急救援体系的保障系统包括__。A.通讯系统 B.信息系统 C.监测组织

D.人力资源保障系统 E.治安组织

18、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这表现在法具有。A: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

B:在一定的国家中,只能有统治阶级的法 C:法是依照特定程序制定的 D: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E: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19、某日16:10分,某厂维修班开始检修连接污油池的输油管线,16:20钳工甲将带有底阀的输油管线放入污油池内,当时污油池内油的液面高度为50 cm,上面浮有30 cm厚的污油,在连接100 cm高的法兰时,由于法兰无法对正而连接不上,班长乙去车间喊电焊工丙,17:10电焊工丙带着电焊机到达现场,由于是油池附近作业,电焊工丙在现场准备好后,去车间办理动火票,17:20,钳工甲见丙迟迟没有回来,快到下班时间,于是用电焊开始焊接,焊接3分钟左右,发生油气爆炸,爆炸将油池顶盖掀开,油池着火,钳工甲在油池附近死亡。该事故中引起油气爆炸有关的因素有。A:空气

B:油与挥发的气体 C:环境温度

D:电焊焊接所产生的弧光 E:污油

20、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生产的企业,应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__。A.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刑事处罚 B.处以罚款 C.吊销其执照

D.责令停产,处以罚款

21、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物质种类有。A:爆炸性物质 B:易燃物质

C:活性化学物质 D:有毒物质 E:无毒物质

22、L省甲县某施工企业由于施工原因,需要到J省乙县取得《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的一企业购买2,4,6一三硝基甲苯100kg,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该施工企业提出购买申请的审批行政机关是 A:L省甲县安全监管部门 B:L省甲县公安机关 C:J省乙县安全监管部门 D:J省乙县公安机关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3、锅炉在运行中受等的影响,容易造成事故,且事故种类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A:高温 B:水位 C:操作不当 D:压力 E:腐蚀

24、气体灭火剂的使用始于__。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25、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主体包括。A:企业责任主体 B:事业单位责任主体 C:中介服务主体 D:政府监管主体

6.统计学考试知识点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

A.统计汇总

B.统计监督

C.整理汇总

D.监督管理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由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两大部分组成。

A.国民经济账户

B.产业部门账户

C.国际收支体系

D.经济循环账户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根据最新修订的《统计法》,对统计科学技术的法律规定有()。

A.加强对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研究

B.改进统计调查方法

C.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D.改进统计分析方法

E.加强统计资料的规范化建设

2.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A.搜集

B.处理

C.传输

D.共享

E.存储

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高层次统计指标体系两大类。()

2.准确的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准确的统计资料,不仅是统计调查对象如实填报的反映,而且必须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态势。()

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列入发展计划。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由国家统一领导,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分级负责。()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B2、【答案】D

【解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大部分组成:①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②经济循环账户体系,由国民经济账户、机构部门账户和产业部门账户组成。

二、多选题

1、【答案】ABC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2、【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其中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又可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中间层次和基础层次。

2、【答案】√

7.运用Excel软件统计考试分数 篇七

一、预备知识

1. 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

Excel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单元格。单元格的名字有字母和数字组成, 字母写在前表示第几列, 数字写在后表示第几行, 如在本文所用数据中, E8是指第E列、第8行英语成绩为100的数据 (如图4) 。单元格区域通常用“单元格:单元格”表示, 如在本文所用的数据中, “C2:E2”表示陈一的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C2:C11”表示10个同学的语文成绩;“C2:E11”表示10个同学的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

2. 公式和函数。

公式通常以等号开头, 是用运算符号把函数或数据连接起来的式子, 如“=COUNTIF (C2:C11, ">=80") -C17”表示在C2到C11这10个数据中80~89分的分数个数 (C17是指90分以上的分数的个数) 。函数也是以等号开头, 由函数名、括号和参数组成。和数学中坐标的表示方法类似, 函数名写在最前面, 后面是括号, 括号里的各个参数用逗号隔开 (注:括号里的标点符号都要用英文标点符号) 。本文所用函数有SUM函数、AVERAGE函数、RANK函数和COUNTIF函数。

SUM函数是求和函数, 其语法形式为:SUM (number1, number2, ...) , 其中“number1”, “number2”等参数, 既可以是数字或单元格, 也可以是单元格区域, 如“=SUM (A1:A11) ”是计算A1到A11单元格中数值的和。AV-ERAGE函数的用法与SUM函数类似, 在这里不再赘述。

RANK返回一个数字在数字列表中的排位, 其语法形式是RANK (number, ref, order) , 其中“number”为需要排位的数字;“Ref”为排位数字所在的数字列表;“Order”为一数字, 指明排位的方式。如果order为0 (零) 或省略, Excel对数字的排位是基于“ref”按照降序排列的列表。若“order”不为零, 则Excel对数字的排位是基于“ref”按照升序排列的列表, 如“=RANK (F2, $F$2:$F$11, 0) ”是指F2单元格中的数值在F2到F11这10个数值中的排位。

COUNTIF函数是计算某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 其语法形式是COUNTIF (range, criteria) , 其中“range”为数据区域, “criteria”为给定条件, 如“=COUNTIF (C2:C11, ">=90") ”是指在C2到C11这10个数据中大于或等于90的数据的个数。

3. 自动填充。

笔者认为, Excel最神奇的功能就是自动填充功能, 所以在这里就要多说两句了。

(1) 相同内容填充。

先在第一个单元格里填上要填充的内容, 选定该单元格, 把鼠标停在选定框的右下角, 当鼠标变成“+” (填充句柄) 时, 按住鼠标左键向想要继续填充的列或行拖动, 直到填满要填充的区域止, 可完成列或行的填充, 如图1。

(2) 序列填充。

要想填充一个序列, 我们就得给Excel一个参照, 让它按照此序列填下去, 其他步骤和相同内容填充相同。例如, 要填本例中的学号, 至少要先填出前两个数, 选定前两个数, 把鼠标停在选定框的右下角, 当鼠标变成“+” (填充句柄) 时,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即可, 如图2。

(3) 公式填充。

Excel很智能, 当你在第一个单元格中填上一个公式时, 按照前述方法自动填充时, 它会相应地改变公式参数中相对引用的单元格。例如, 运用RANK函数对总分排名次时, 只需在G2单元格中填入“=RANK (F2, $F$2:$F$11, 0) ”, 然后选中G2单元格, 向下拖动其填充句柄 (右下角的“+”) 至G11, 即可在G3:G11区域中自动填充排名公式, 在这里相对引用的单元格F2已相应变成F3, F4, …, F11, 如图3。

二、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

1. 分数录入。

为方便讲解, 假定某班人数共10人, 成绩只有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在第一行依次输入学号、姓名、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和名次。在A2和A3单元格中分别填入1和2, 选定这两个单元格, 向下拖动其填充句柄至A11自动填充学号, 录入姓名和各科分数, 如图4。

2. 总分和平均分。

在F2中填入“=SUM (C2:E2) ”, 就能求出C2、D2和E2的和, 算出学生陈一的总分。选中F2单元格, 向下拖动其填充句柄至F11自动填充求和公式。依次查看F3, F4, …, F11, 你会发现填充公式已相应地变成了“=SUM (C3:E3) ”, “=SUM (C4:E4) ”, …, “=SUM (C11:E11) ”。

在B12中输入“平均分”三个字, 在C12中填入“=AVERAGE (C2:C11) ”, 就能求出这个班的语文平均分, 选中C12单元格, 向右拖动其填充句柄至F12, 自动填充求平均分公式, 即可分别得到数学、英语和总分的平均分。

3. 不改变原数据排名次。

在G2中输入“=RANK (F2, $F$2:$F$11, 0) ”, 就可以在G2单元格中得到F2单元格中的总分在F2到F11这10个总分中的排名。选中G2单元格, 向下拖动其填充句柄至G11自动填充排名公式, 可依次得到F3, F4, …, F11单元格中的总分在F2到F11这10个总分中的排名。需要强调的是, “$F$2:$F$11”是绝对引用, 目的是在自动填充时不相应改变这个参数。

4. 分数统计。

除了上述总分、平均分和名次外, 分数统计还包括各科在各个分数段有多少人、成绩分布统计图等。

(1) 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表。

在合适的地方建一个分数段统计表。例如, 在B16:E16依次输入“分数段”、“语文”、“数学”和“英语”。在B17:B21依次输入“90分以上”、“80~89分”、“70~79分”、“60~69分”和“60分以下”。在C17中输入“=COUNTIF (C2:C11, ">=90") ”, 在C18中输入“=COUNTIF (C2:C11, ">=80") -C17”, 在C19中输入“=COUNTIF (C2:C11, ">=70") -C18-C17”, 在C20中输入“=COUNTIF (C2:C11, ">=60") -C17-C18-C19”, 在C21中输入“=COUNTIF (C2:C11, "<60") ” (以上内容也可通过复制、粘贴后修改而成) , 选中C17:C21, 向右拖动其填充句柄至E21, 自动填充分数段统计公式, 就可相应得到数学和英语各分数段的人数。

(2) 统计图。

选中B16到E21单元格, 单击“插入→图表→饼图→分离型三维饼图”按钮, 把鼠标指针停在数据框四个角的小方块处, 当指针变成如图5所示的双向箭头时, 可直接拖动该箭头调整饼图所依据的数据范围, 成绩分布图就做好了, 如图5。如果我们想对比一下三科在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情况, 也可以选中B16到E21单元格, 单击“插入→图表→柱形图→族状柱形图”按钮, 即可得到如图6所示的柱形统计图。

三、重复利用或改动

1. 分数统计计算器。

可能一些老师会产生疑问:只是处理一下学生的成绩, 有必要这样大动干戈吗?答案是:有必要。因为在班级人数和考试科目不变的情况下, 上述Excel文件可以作为这个班考试分数统计计算器使用。对于每次考试, 教师只需要先清除原来的各科成绩 (图4中灰色区域) , 再把新的考试成绩录入, 即可对新的考试情况作上述统计分析。

2. 内容变动或修改。

如果这个班有人数变动或考试科目变动, 我们只需对上述文件进行必要修改, 就能满足新的需要。如果只是增加少量人员, 我们可以右键单击最后一条记录, 然后插入行即可, 下面公式的参数中相对引用的单元格也会相应改变, 输入新增加的记录, 再补上总分和排名公式即可。如果人数增加的较多, 如增加到60人, 我们除了可以用刚才修改的方法, 也可以按本文前述的步骤重做, 只要注意把形如“A2:A11”中的“A11”改为“A61”即可。

四、小结

1. 单元格名称由列字母和行数字组成。单元格区域名由单元格:单元格组成。

2.

公式或函数都要以等号开头, 其参数之间的标点符号都要用英文格式, 因为它们属于程序语言。

3.

自动填充都是拖动填充句柄直到填满需要填充的整个区域, 在这里要注意相对引用会自动作相应改变。

4. 人数或科目发生变动时, 只需对相关内容进行相应修改即可。

8.统计学考试知识点 篇八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考试测量;综合评价;自学考试

中图分类号:G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42

自学考试制度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统考相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从建立至今三十年一直沿用国家统考来测量学科成绩,这种统一标准的人才评价方法在我国教育发展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持续发展中由于存在重考轻教、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受教者难以知行结合,普遍能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学习过程,形成多元综合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就成为了自学考试制度综合改革的驱使力。

一、过程性考核的引入

过程性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方法、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量化值与统考成绩按权重综合出总成绩,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全国从2008年起有部分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点中过程性评价权重一般设置在25%∽30%,即学科成绩=终结性考试成绩×75%∽70%+过程性考核成绩×25%∽30%(按百分制计算)。有的试点单位将实施过程性考核的课程限制在专业核心课程内,占学科考试计划总学分的40%∽55%。根据试点情况综合来看,过程性考核体系指标及指标权重一般设置为:(1)到课率及学习时长(30%∽33%);(2)作业练习和阶段测评(30%∽33%);(3)综合测评(30%∽34%);(4)学科扩展思考(10%∽0%)。实施方法分网络教学和实体教学两种。在网络教学中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学习时长、知识点回答正确率、作业提交次数和成绩、测试成绩、答疑和互动活跃度。在实体教学中记录或客观评价者有学生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学督导。通过多试点单位实践,当过程性考核成绩权重设置在30%时,能有效提高单门课程通过率8%∽9%。

过程性考核的引入是自学考试学习评价由唯一标准、单一形式的教育测量朝多元、全面、客观的教育评价发展的标志,能够有效解决三个问题。(1)自学考试制度与教育形式的矛盾。长期以来,人们争论自学考试究竟是一种考试制度还是一种教育制度,以统考成绩为最终结论使得自学考试教育朝“应试”方向偏移,导致考生和助学单位以研究考题作为学习目的,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容易滋生出“助考不助学”“考前押题”“舞弊”等投机行为。(2)教育手段简单、陈旧,无法跟进“终身教育”理念。国家统考采取笔试作为唯一测验方法,偏重于理论和考试技巧而忽视考生在技能、实践操作、实际运用、创新能力、人文素养上的提高。传统面授方式也存在工学矛盾突出而难被广大求学者接受的问题,需要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完善现代学习方法;(3)反馈机制不全,学生认知情况不能及时反馈。以考试结果来作为考生的认知诊断有滞后性且结论单一,考生不能正确把握考试大纲中“识记”“领会”“应用”的要求标准,无法及时得到自身学习状态和知识结构状况的信息,也不利于自学考试专任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使得自考教育存在知识系统性和学习效果差的缺陷,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二、从统计学视角观察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

(一)单一测试中“信度”和“效度”提高的局限性

以测试方法测量学生学习质量,试卷需要通过“信度” “效度”“区分度”和“难度”分析。其中“信度”是衡量考试结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效度”是衡量考试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在测试过程中,一份测试试卷相当于一个抽样样本,它相对于该学科所有知识点的总体而言,样本容量越大则抽样误差越小,由于试卷题量有限,所以客观存在的代表性误差制约着测试的“效度”。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很难准确评价一次性试卷的“效度”,因为我们作为评价标准的真实量正是我们需要测量的量,而一次性考试存在的局限还不仅是测量信息滞后,考生由于心理素质、偶然身体因素等主观原因或者采取一些不合法的考试投机行为也会影响测试的“信度”,造成一定的失真,影响抽样估计的优良性。

(二)点估计存在偏移现象

自学考试属于“一次性过关型考试”,以60分值为估计参照点:60分及以上为及格,表示通过该门课程测试达到标准;60分以下为不合格;表示未通过该门课程需要重新学习。“60分”作为估计参照点应具有优良性,体现出估计点的“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但由于上述失真的影响,估计参照点会出现一定的偏移,以至于产生学习者实际学习状况、学科成果与考试结果不对等的现象。

(三)过程性考核有效提高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过程性考核的引入可以修正代表性误差,在实践中每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基本综合了学生10次以上的到课记录、5次以上作业情况、5次小测试和1次综合测试、学科扩展思考记录,而多个样本平均值可以减小代表性误差,提高测试“效度”。过程性考核评价由多个个体提供,比较客观全面,弥补了测试者单方数据出现的“信度”失真问题。

(四)过程性考核修正估计点偏移

根据点估计来判断整体水平而完全没有误差,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给予一个区间估计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如下图。

根据试点单位设置的权重(以30%为例),可以计算出综合了过程性考核成绩后,点估计由60分扩大成估计区间60-60×2/7≤X×60+60×2/7,?X=t?x=17,使得抽样平均数落入区间概率增大,但是考虑到一些考生没有参加过程性考核或只参加课程部分的过程考核阶段,该部分学生学业成果只能依据国家统考成绩来进行衡量,所以估计区间上限只宜为60,则估计区间为:60-60×2/7≤X≤60,落入区间的抽样平均数均可认为达到考试合格标准。

三、合理设置过程性考核方案

以过程性考核成绩修正国家统考成绩,须建立科学严密方案,防止出现纳伪错误。(1)需要建立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进行保护;(2)遵循考生自愿原则;(3)慎重设置过程性考核的权重,不宜过大或太小,以免对国考权威性和精确度产生负面影响;(4)充分发挥主考院校作用,结合专业发展动态改革课程内容,大力发展专业建设;(5)合理构局过程性考核指标构成和分配,重点体现专业知识点检测,应做到基本知识点全覆盖,进一步减小抽样误差;(6)建立监督及责任人制度,对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提供、登记、汇总、上报要多次复核,慎防出现登记性误差。

四、科学导向过程性考核的发展

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科学指导,持续推进,以点带面逐步发展。

首先,各级主管部门要正确分析和看待过程性考核涉及公平问题的异议,通过试点反复测试自学考试“四度”和估计区间取值范围,深入研究过程性考核的构成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衡量过程性考核和国家统一考试的权重分配,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自学考试评价综合体系。

其次,主考院校要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开发和建设网络课程,适当扩大过程性考核课程覆盖面,打造一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服务于社会,从关注社会效益、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出发为自考考生提供方便、高效、低费、课程全覆盖的网络学习途径。在考核方案中增加专业实践及技能测试,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达到工学结合和知行合一。

再次,助学单位应当明确过程性考核在完善自学考试教育制度上所发挥的核心作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按照考核方案公平公正地对自考学生进行学习记录,并逐级汇总、上报真实、有效的考生成绩。

最后,考生要传承和发扬自学考试优良的学习传统,在学习中锻炼意志品质,摸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生存技能。

五、结语

引入过程性考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学考试持续发展中的新思路,需要加以理论分析和实践论证,这样才能使自学考试向终身教育转型,保持自学考试在继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洁明.统计学原理第四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杨小川.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的科学性分析[J].中国考试,2011(6).

上一篇:我读书我快乐作文指导下一篇:优秀民营企业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