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2024-09-09

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通用8篇)

1.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

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科学谋划注重实效

今年以来,**镇充分利用被纳入全省“百镇千村”工程和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这一契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产富民的路子,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科学谋划,明晰思路促发展

(一)抢抓机遇,把握先发优势。近年来,**抢抓各级支农惠农的大好机遇,切实统筹城乡发展,争取国家投入和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完了方家畈等四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被评为全省“五好乡镇党委”、“文明乡镇”、全省卫生乡镇,是**市唯一夺得全省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楚天杯”的乡镇。今年,**镇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村被**市、**等5个村被**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我们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将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把握先发优势,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抢抓总投资近亿元的国投**、**土地整理和省投**高产农田示范项目以及花庙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户**的大好机遇,将土地整理、高产农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到的农户搬迁、土地平整、沟渠和道路配套建设规划与其覆盖的19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加快这些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抢抓党的惠农政策、各级新农村建设扶持政策的机遇,争取路、渠、“三改一建”、环境整治等多个项目资金落户**。三是抓住省“百镇千村”项目的大好机遇,加快小城镇提档升级的步伐,扩大集镇容量,增强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提高城镇化率水平。

(二)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思路。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的际,我镇新农村建设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十年出成果”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经过5年的努力,逐步把**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强镇、化纤纺织工业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新镇、新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6年)为打基础阶段,主要是抢抓国投和省投土地整理项目和高产农田项目(1亿元)以及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00万元)机遇,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从各方面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开好头、起好步。第二阶段(2007年-2008年)为突出重点、试点示范阶段,在全面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方家畈、**、杨山、袁码头等12个村的试点示范工作。第三阶段(2009年-2010年)为全面推进阶段,在全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在2010年全镇60%的村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安康、设施配套、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目标。第四阶段(2011年-2015年)为深入提高阶段,努力提高全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三)实事求是,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镇社会口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以上、年均递增7.57%,其中农业产值达到5亿元、年均递增10.8%;粮食产量稳定在6.7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60元,年均递增8.3%;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到5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45%以上;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60%以上的村达到**市级卫生标准;100%的村级主干道达到国标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60%以上的村达到文明村标准;100%的村达到“民主法治村”建设标准。公共服务条件有较大改善,村容明显改观,乡风和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二、精心部署,细化措施快发展

(一)规划为先,绘就城乡统筹、思想超前的农村建设新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是龙头。今年初,我们按照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高标准、高起点地绘制了**镇“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目前,全镇23个村也拿出了符合各村实际的规划方案,经镇委、镇政府研究通过后正式实施。

(二)发展为要,构筑特色鲜明、助农增收的农村经济新格局。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助农增收。以工业理念抓农业,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关庙山米业、施杨工贸、永隆米厂、福星油脂、清明湖珍珠养殖等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引进一个投资过1000万元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实施品牌战略,打响“九龙仙米”、**西瓜、**白鹅等农业品牌,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大力发展板块经济,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助农增收。着力建设以“九龙仙米”品牌为主的6万亩

优质稻种植基地、以“双低油”为主的6万亩优质油料生产基地、以宝通农庄为龙头的6万头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以清明湖珍珠养殖场为龙头的3万亩优质水产基地、以**白鹅、土鸡养殖为龙头的100万只家禽养殖基地、以袁码头岗地开发为主的1万亩绿色林果基地,着力提高优势板块农业的规模经营效益。三是切实抓好品种改良,提高种养效益助农增收。大力发展优质畜禽养殖业,力争全镇年饲养白鹅1000只以上的户达到20户、总饲养量达到20万只,年饲养土鸡、鸭1000只以上的户达到20户、总饲养量达到80万只;大力发展优质生猪养殖,力争全镇年出栏1000头的户达到20户、总量达到8万头;大力发展优质稻种植,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大力发展优质水产,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四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助农增收。重点围绕“一盏灯”、“一口池”、“一张表”、“一根针”的“四个一”工程,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活动。力争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农业增长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大力推广水稻、棉花、水果、生猪等优良品种,力争全镇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模式技术,力争高效模式种养面达到90%以上,稻鸭共育、稻田养鱼发展到2000亩,猪沼鱼、猪沼果等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发展到5000亩。逐步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加直接的技术服务。到2010年,全镇发展3个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个,辐射带动全镇90%以上农户。五是搞活二、三产业,发展非农产业助农增收。坚持工业兴镇战略不动摇,大力发展以化纤纺织、机电建材为主的的特色工业,建设好关庙山化纤纺织工业园,力争五年内全镇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2家,年提供税收达到1000万元以上,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00个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以上。发展商业和服务业,到2010年,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700家,就业人员达2000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0%以上。按照“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自办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到2010年,组建种养专业协会6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23个,发展经纪人800人。六是引导扶持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发展打工经济助农增收。到2010年,全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到10000人,打工收入达到1亿元。

(三)和谐为基,打造村容整洁、安定祥和的农村居住新环境。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扎实稳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实行“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使农村居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逐步达到“六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居住社区化。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硬化9条主灌渠、50公里,硬化末级渠系400公里,做到能灌能排、旱涝保收;硬化通村公路64.2公里,全镇所有村通水泥公路,镇级列养公路100%硬化,逐步形成“田成方、渠成行、水电路三配套”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农户分组集并率达60%以上,改水、改灶、改厕户达到80%以上。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和福利事业,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切实巩固“普九”成果,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加强人口和计生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达到98%;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福星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工程”,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98%以上。三是抓排忧解难,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与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从而化民怨、顺民气。四是加强依法治镇,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五是加强信访和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信访、人民调解等职能部门和农村老年人协会、红白理事在解决矛盾纠纷、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六是抓群防群治,确保社会治安长治久安。

(四)文化为魂,倡导科学致富、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一是把农民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民。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力争每年培训农民5000人次,到2010年,全镇农村干部和80%以上的农民都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农村“十星级农户”评比活动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发扬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争创新型农民、文明家庭、文明新村、信用户、致富能手、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倡树文明新风。二是大力发展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所有村通有线电视,广播电视宽带网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5年后全镇培育科技文化中心户500户,其中**市级50户。四是大力发扬传统文化事业。着力挖掘发展**楠管、唢呐、锣鼓、彩莲船等传统农村特色文化,每年推出1-2个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五)以人为本,建立高效运作、民主公开的农村组织建设新机制。一是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经过五年努力,使全镇各村组织活动阵地建筑面积均不低于200平方米,达到“基本场所适用、基本设施完备、基本制度规范、基本功能健全”的标准,切实把村级组织阵地建成干部的服务中心、村民的活动中心和群众的议事中心。二是以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改进作风,加强党委和村党支部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建设。三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四是深入开展争创“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活动,再创全省“五好乡镇党委”,力争3年内60%的村、5年内80%的村达到“五好村党支部”的要求。五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推进民主管理

2.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二

2012年12月26日, 由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经验交流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建昌县副县长朱承玉参加会议, 并在会上领取了“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奖牌。

近年来, 建昌县始终坚持把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作为提升全县档案管理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 作为2012年辽宁省唯一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县区、国家级贫困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舍得投入, 狠下功夫, 在省、市档案部门的有力指导下,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目前全县有276个村, 建档率达到100%, 其中90%以上的村达到市级以上机关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各村全部建立了村委会换届档案交接制度并严格执行, 对党务、村务尤其是涉及民生形成的特色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规范整理文书、会计、基建、声像、实物档案。各村编写了大事记、组织沿革、档案利用事例汇编, 既丰富了室藏档案内容, 又为老百姓提供了便捷服务。建昌县档案馆共接收了包括第二轮土地承包档案、林权改革等档案214724卷 (册) , 馆内工作人员及时对馆藏档案进行系统整理与编目, 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数字化迈进。截至目前, 编研成果有22个, 其中9项获得省、市奖项, 《档案信息利用实例汇编》、《建昌县十五年大事记》分别被葫芦岛市档案局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精品工程。对建昌档案信息网站全新改版, 专门开通了“三农”档案信息专栏。安排专人对“三农”档案信息专栏及时进行更新和维护, 确保“三农”信息的安全和及时利用。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提供周到细致服务。尤其重视知青档案的开发利用, 截至目前, 接待知青查档145人次, 帮助解决连续工龄问题。

3.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三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北京市档案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严密组织和各涉农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区各级档案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我区新农村档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立起了机制健全、管理科学、资源丰富、利用便捷的新农村档案工作体系,初步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工作信息化、资源共享化、人员专业化的“四化”目标,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式验收。

一、主要成果

在整个创建活动中,我们坚持把“提升镇村档案工作水平,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作为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档案资源建设,深化档案信息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创造了“一个品牌”,提升了“一个意识”,规范了“一级档案室”,建全了“两个体系”,发挥了“两项作用”。具体是:

“一个品牌”:通过开展以“打造京畿档案精品、创建昌平特色品牌”为主题的创建全国示范区活动,使昌平区成为全市第一个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充分展示了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成就,集中展示了我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成果。进一步为创建“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聚集了人脉,提升了昌平区的知名度。

“一个意识”:创建示范区,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提升了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档案意识。金树东区长在昌平信息快报上对档案工作做出批示:“档案工作服务大局,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工作业绩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值得称赞和推广”。区各项重大活动中均将档案局列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档案工作。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认识到位,档案局与各涉农部门在开展业务工作时配合更加顺畅。各镇街、村领导主动过问档案工作,村干部和档案员提高了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一级档案室”:规范了村级档案室。通过创建示范区,全区304个村的档案工作100%达到了“十有”标准(即有领导分管、有专兼职档案人员、有档案室、有制度、有档案柜、有计算机、有数码相机、有空调、有防盗门窗、有灭火器),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档案管理状况,村级档案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两个体系”:一是建立起了一个机制健全、管理科学、资源丰富的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体系。通过创建工作,镇村两级档案室搜集、补救、整理各类历史档案、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科技档案达13.5万余卷(件),目前,全区农村档案总量达到33.4万余卷(件)。二是开通了“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网站”、在局馆网站设立了“三农专栏”、将每期《政务信息汇编》送到各镇村阅览点,实现了档案资源共享,建成了覆盖“区、镇、村”三级的档案资源利用体系。

“两个作用”:一是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三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农村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凭据支撑,为维护群众利益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二是档案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开通了一条政府政策下乡、科学技术下乡、致富信息下乡、档案资源下乡的高速路,成为政府服务群众的桥梁,也在政府与农民群众连心交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此外,通过创建全国示范区还培养了一批人才,锤炼了档案管理队伍;创新了服务方式,积累了工作经验。

二、主要经验

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共享四点:

(一)明确目标任务,坚持抓好“四项工作”。我们着力抓好“四项工作”,使创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和各镇街分别成立了“创建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分级负责组织开展创建工作,以实地调研、专题会议、组织培训、进行检查等多种方式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子屏、信息、简报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档案部门采取参观学习、组织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全区涉农档案队伍素质,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四是确保整体提高。树立6个镇60个村为创建工作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区17个镇街档案工作全部达到北京市机关档案管理二级以上标准,304个行政村建档规范,100%达到了“十有”标准,镇村档案工作水平整体提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突出创建重点,坚持 “四个重在”。始终坚持“四个重在”,我区新农村档案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重在基层。把镇街和村作为创建工作的关键和重点,坚持创建工作重心下移,贴近基层,各级领导深入各镇街村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创建工作遇到的难题。区、镇、村三级加大投资力度,累计投入800余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二是重在服务。全区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档案服务网络。在业务指导上,区档案局成立了业务指导组,行程7万余公里,到镇村指导2000余人次,镇街组织档案工作队,深入到各村进行传帮带。在档案利用上,区档案馆接收了8万余卷(件)涉农档案并优先数字化,我局通过网站上传涉农信息3.5万条,将《政务信息汇编》及时送到321个镇村阅览点,满足了农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三是重在创新。我们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全区新农村档案工作特色化水平。将档案工作列入全区农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课程,档案部门开展远程在线视频指导,推广北京市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区经管站利用档案开发了《北京农村经济在线审计系统》、《昌平区农经地理信息系统》,各镇村主动记录历史、编史修志、举办展览等,在全市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四是重在实效。各镇街村加强对土地承包、产林权改革、合同协议、养老保险、优抚低保等各类民生档案的收集,确保档案服务惠及全区农民。各级档案部门加强信息化建设,目前,农民足不出村通过网络即可查询和利用涉农档案信息。档案工作服务“三农”取得了新进展。

(三)强化责任体系,建立“四个机制”。建立了“四个机制”,保障新农村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档案管理机制。我区建立了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主管领导挂帅,区档案局牵头,相关涉农部门积极响应,镇村具体落实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农村档案工作机制。实现了区、镇、村三级联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协调配合机制。涉农部门在开展业务工作时与档案部门密切配合,做到了业务工作与档案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建立了良好的协调配合机制,实现了上下联动,横向协作,齐抓共管;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区委、区政府把档案工作纳入对镇级督察考核和“五个好”验收体系;区档案局把新农村档案工作纳入镇级档案工作执法检查范围;镇级把档案工作纳入村级“百分赛”考核,有效地保证了新农村档案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区档案局、各镇街每年分别召开一次农村档案工作会,总结部署工作,表彰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大大激发了档案员的工作热情。

三、几点体会

通过成功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我们体会很多,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崇高的荣誉和档案更加便捷地服务“三农”的实惠,更为我们今后工作留下很多启示。今天我谈三点体会:

(一)全国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示范区的成功创建与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和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国家档案局和市档案局的同志先后近十次到我区检查指导创建工作;区委、区政府对创建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活动高度重视,将创建示范区工作列入区政府折子工程,要求每月报工作进程;区财政出资415万元用于镇村两级档案室建设;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出席创建工作动员会、工作推进会、检查验收会等相关工作会议并讲话,强势协调解决问题。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为圆满完成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全国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得益于各涉农部门的密切合作。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区农委、区民政局、区委组织部、区经管站、区园林绿化局等相关涉农单位的大力支持,区档案局与涉农部门联合发文,就产林权改革、农村干部离任等各类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定专项办法和制度,使相关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涉农部门与档案部门联合对产林权改革、承包合同等工作形成的专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区委组织部与区档案局联合举办“村级档案员业务培训班”,区农委系统与区档案局联合对产林权改革档案进行了验收。档案工作与农村业务工作真正做到了“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这种顺畅协同、密切配合的工作模式,为示范区的成功创建提供了必备条件。

(三)全国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得益于各级档案工作者的扎实工作和辛勤付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区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村的相关领导认识到位、组织有力、率先垂范、狠抓落实,充分发挥了领导带动作用;广大档案工作者放弃了休息,放弃了对家庭的照顾,不怕艰辛、忘我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全力奋战在创建工作第一线,表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规范农村档案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各级新闻媒体和广大宣传工作者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及时报道创建工作动态,保持了舆论宣传强势,为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这些为我们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确保了各项创建任务全面落实。

四、巩固成果新举措

成功创建示范区将昌平区新农村档案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新起点。我们以此为契机,继续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创建成果,迎接新形势、新机遇、新起点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挑战,促进新农村档案工作新发展。

一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2011年底,为巩固全国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成果,我局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总结了创建工作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形成了《关于建立昌平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报告》,上报区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是及时进行总结表彰。2011年12月,区政府投资20余万元,召开了昌平区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总结表彰会,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主管领导出席。大会全面总结了创建历程,对成绩突出的70个先进集体和124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对巩固创建成果提出了明确要求,促进了我区新农村档案事业新发展。

三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2012年,区政府投资20万元为全区304个行政村统一配备了摄像头、耳麦和档案卷皮、卷盒等装具。此举有效地解决了村级档案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并继续释放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进一步调动了村级档案工作的积极性。信息化设备的配备为开通区档案局、镇街、村三级档案工作远程视频指导、业务咨询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新型的服务模式受到了基层的广泛欢迎和好评,示范区QQ群成员非常活跃,每天均有多人进行业务交流。截至目前,区、镇、村三级通过QQ群开展业务交流达26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活跃了队伍氛围,节约了行政成本,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新农村档案工作的稳步发展。

四是深入开展督查指导。2012年4月,昌平区召开2012年度镇街档案工作专题会,听取各镇街档案工作汇报,对新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专题部署,主管档案工作的副区长刘淑华出席并讲话,提出巩固、深化、提升新农村档案工作的目标和措施,要求要防止创建成功之后,个别单位人员思想松劲,工作滑坡,要巩固创建成果,推动全区新农村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此项要求,各镇街继续将档案工作纳入对村级的“百分赛”考核,考核结果与两委主要领导奖金挂钩;各镇街分别组织村级专兼职档案员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年初布置工作,期间开展检查,年底进行总结,继续加强激励机制,奖优罚劣,提高村级档案员的积极性。我局针对昌平档案工作新形势新需求,经主管区领导同意,与区编办协商,区档案局将业务指导科一分为二,业务指导二科编制4人,专门负责镇街及其下属农村(社区)档案工作。业务指导二科成立以来,除开展远程指导外,还深入镇村(社区)进行实地检查和指导,到目前共下乡316人次,走遍了17个镇街和304个村。今年以来,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在夯实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升。

4.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四

建设档案工作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历史原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过程,对于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农村基层组织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凭证。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做好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和部署,强化新农村建设中的档案管理,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做好我镇档案的收集、整理、规范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重点抓好我镇新农村建设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使我镇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建立起资料齐全、管理规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服务体系。

三、工作内容

(一)镇档案工作

1、建档率达100%,达到省级机关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

2、对重要的涉农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要及时收集和管理。

3、镇档案员开展对村级组织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培训和检查。

4、档案员开展向农民的现行公开文件查阅服务或档案信息利用服务。

5、档案工作实现计算机管理。

(二)村级档案工作

1、各村档案建档率达到100%,达到市级及以上机关档案管理规范要求,即“五有”(有档案室,有档案装具、有管理管理制度,有档案管理责任人,有收集档案、立卷归档。)

2、各行政村要及时建立村委会换届过程中的档案交接制度。

3、各行政村在党务、村务、财务、资产管理、经营承包、基础设施、生产经营、重大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4、保存建村以来的历史档案,并编写《村志》、《组织沿革》和《大事记》。

四、工作方法及步骤

(一)工作方法

我镇采取的工作方法是柏家沟镇档案工作模式,即在镇政府分管领导具体安排下,由镇政府档案员指导帮助各村档案员(会计)整理档案。

(二)创建新农村档案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1日至4月25日)。组织召开由镇分管领导参加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专题会议,部署工作,抓好村档案人员业务培训,下发《行政村档案工作手册》、《法库县行政村材料收集归档范围》和《村级文件材料归档整理方法》。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26日至8月25日).各村制定本村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造活动计划,确定本村档案室标准,然后与镇档案室沟通,进行全面组织实施阶段.3、第三阶段:迎接自查阶段(2011年8月26日-10月5日)。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按照检查验收标准对各村进行抽查;各村自查,自我完善。镇新农村建设示范县领导小组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申请检查验收。

4、验收阶段(2011年10月6日-10月25日)。接受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验收。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增强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各村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档案工作要与新农村建设其它工作同步发展,相互促进。成立冯贝堡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镇政府副书记王

宇任组长,组织、民政、经管、社保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各村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增强工作责任感,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

(二)落实责任,保证创建。各村要进一步明确领导分工,落实责任人,确保每个行政村都要开展档案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专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保证在8月25日前将村级档案全部整理完毕,达到规范化要求。

六、检查验收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镇档案室将对各村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情况进行检查。一是检查各单位领导是否将新农村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二是检查新农村档案文件材料收集是否齐全完整;三是检查新农村档案归档质量、保管和利用情况。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村,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XXX镇人民政府

5.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五

湘潭市人民政府:

响塘乡烧汤河村地处湘潭、宁乡、长沙岳麓区、三县区交界处属湘潭北大门。我村辖19个村民组,1750人,农田2100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前有靳江河环绕,后有金侨医院坐落,纵有响南公路为轴线,横有长韶公路为纽带,交通便利,以金侨医院为中心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已成雏形。区位优势独特,自然条件优越,人脉资源厚重。申办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一直是支村两委及广大村民多年的愿望。我村申办示范村具有如下优势和意义:

一是:支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战斗力强,扎实肯干。敢于开拓创新。村民素质高。加之情系家乡的全国人大代表任玉奇代表大力支持。

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有规模,村民生产、生活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水、电、路、通讯、文化、教育、卫生、民生

等各项事业在全乡领先,连年乡对村绩效考核得分位列前茅。三是:在湘潭、宁乡、长沙岳麓区三地交界处建设一个示范亮点能突出湘潭区域形象,彰显湘潭实力及特色,为湘潭争光。四是:支村两委正在抓紧筹划全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率先在我乡实行土地流转,调优产业结构,建设上千亩蔬菜基地,实现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提升农民收入。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拟定以靳江河为水资源兴建水厂一个,让全村人民饮上纯净水。加快集镇开发,狠抓环境卫生整治。发展教育事业,完善村小学基础建设,拟定村小学新建综合楼一栋。继续引导村民投入新农村建设。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落户我村,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整体要求,以政策为向导,以机遇为契机,以建设示范村为平台,全新的烧汤河村必将在湘潭北大门崛起,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窗口。特向上级申请批准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6.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六

1 示范基地建设的背景

中央[2007]1号文件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 农民富则国家盛, 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是要依靠科技进步。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作为地方政府举办的农业科学院, 为充分利用人才、技术等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院党委经过慎重研究, 决定开展新农村建设“院村联建”, 建立科技示范基地, 把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粮油作物新品种在基地上展示, 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让农民看到科技对增产增收的作用, 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2 示范基地建设的效果

2.1 基地建设概况

“三峡库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海螺基地”建设, 在重庆市万州区科委和龙沙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于2007年4月20日隆重挂牌。基地建设宗旨是通过科技示范, 促进成果转化, 实现粮油增产,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基地建设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线, 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的目标, 在强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 重点实施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高产展示和以无公害蔬菜原料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一村一品”产业化示范。其间,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确保配套技术措施落实到位;采取技物配套, 免费发放了种子和肥料等措施, 确保新品种增产潜力的充分发挥;赠送小型农机, 缓解劳动力不足的实际困难, 确保基地示范用地农机旋耕, 规范整地质量, 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2年中, 展示作物种植3季, 其中大春2季、小春1季, 共展示粮油新品种21个, 科技培训6场 (次) , 科技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效果明显。

2.2 主要示范措施

为基地科技示范工作顺利实施,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保证示范效果。

(1) 培训技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加强技术培训。6次组织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科技专家与技术骨干到村里以多媒体的方式进行集中技术培训, 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咨询与答疑;组织村、组干部和核心示范户到高峰雷家村参观学习当地雪里蕻种植先进经验。

(2) 技物配套。大春示范上采取免费提供示范种子, 并给予配套肥料方式, 小春示范则以免费提供示范种子, 收获测产后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产量达标示范户给予肥料补助或奖励。为缓解劳动力不足的实际困难, 保障基地示范用地质量, 赠送小型旋耕机, 组建由村统一管理使用的农机专业队。

(3) 科学施肥。强调平衡施肥, 改施复合肥, 注重补施微肥。尤其是玉米示范上改施复合肥、增施微肥增产显著;榨菜和雪里蕻种植上按要求施足底肥增产显著。

(4) 辅助措施。玉米花期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增加结实率, 后期根外喷施高效腐殖酸钾肥增加粒重。参展品种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高于生产上其它品种。

(5) 统防统治。采取主要病虫害统防统治与一般病虫害分户防治相结合, 在2007年水稻病虫害大发生年份, 参展品种无一遭遇病虫危害。

(6) 奖励标兵。评选出黄英田等5个科技示范标兵户, 并以万州区科委、龙沙镇政府和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的名义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通过表彰先进, 激发科学种田意识, 增强科技致富能力。

2.3 品种示范效果

(1) 大春粮油作物新品种高产示范全面喜获丰收

共示范新品种18个, 表现突出的品种有:由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国审水稻品种‘宜香481’ (增产6.2%)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联合选育的市审水稻品种‘川农优528’ (增产20%) ;由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三峡玉1号’ (增产22.3%) 、‘可粒900’ (增产17.9%) 、‘露新23’ (增产17.9%) 和国鉴甘薯新品种‘万薯7号’等。尤其是, 农户汤纯良示范种植‘三峡玉1号’玉米 (0.35×667) m2, 实收玉米籽粒210 kg, 创下低山区600 kg/667 m2的高产纪录;农户易忠金示范种植的‘万薯7号’甘薯也创下3000 kg/667 m2的高产记录。

(2) 以订单农业形式启动实施甘薯种植项目收效良好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国家级鉴定甘薯新品种‘万薯7号’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食口性好的突出优点,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以“订单农业”形式与示范户签订产品回收合同, 合同单价0.6元/kg, 套作田块平均产量1250 kg/667 m2, 可获利750元/667 m2, 净作田块一般产量可达2500 kg/667 m2左右, 最高可达3000 kg/667 m2以上, 种植‘万薯7号’甘薯效益十分突出, 受到示范农户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3) 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化示范, 推进新农村建设

小春实施了榨菜、雪里蕻标准化栽培示范和小麦、油菜新品种的高产展示。其中, 榨菜面积21.4 hm2, 雪里蕻面积8.2 hm2, 小麦、油菜示范面积8.7 hm2。特别是雪里蕻得到种植户的一致认可, 海螺1组的农户丁天满种植雪里蕻 (0.6×667) m2, 上交加工原料产品1911 kg, 产量达3185 kg/667 m2。小麦、油菜展示呈现“好、高、大”的特点。

好:展示效果好。8.7 hm2的‘万油23’、小麦‘04-843’由50户农户种植, 考种结果:高产户31户, 面积5.6 hm2, 分别占展示总户数、总面积的62%、64.6%。

高:籽粒产量高。由于品种 (系) 质量高、栽培技术指导到位, 新品种抗灾增产潜力得到发挥, 经测产‘万油23’产量达到209 kg/667 m2, 小麦‘04-843’产量达到300 kg/667 m2, 分别比对照增产32.9%、30.7%。

大:影响带动大。由于‘万油23’、小麦‘04-843’丰产性、抗逆性好, 田间长势喜人, 加上展示农户宣传, 引起了各方人员关注。

3示范基地建设的启示

“三峡库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海螺基地”建设的初步成功, 从中可以获得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有益启示。

(1)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是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性因素。数据表明, 农业增产增效的6 0%~80%都来自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重要的是培育抗逆、高产和优质的主导品种。示范基地实践表明,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培育的玉米‘三峡玉1号’、甘薯‘万薯7号’等优良品种, 增产增收潜力巨大。政府和科技部门要重视和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是使实用主推技术进村入户。据统计,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 而发达国家为80%, 差距很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会导致投入品使用不当, 不仅浪费资源, 还危害生态和环境。比如化肥和农药, 我们单位面积使用的比发达国家高1倍, 利用率却低一半。如果能把一些主推技术普及好, 我们的增产增收就会大见成效。

(2)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培训,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是当前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其重要而紧迫的工作。示范基地实践表明,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农民科技培训, 效果十分显著。“请进来”即是在各种作物播种前, 组织专家与技术骨干到基地, 以多媒体的方式, 直观、形象地对农民进行集中技术培训;在农作物各生长关键期, 组织专家与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咨询与答疑。“走出去”即是组织村、组干部和核心示范户到周边科技推广搞得好的村参观学习, 以实践典型启发农民, 提高农民的科技应用能力。

(3) 提高农民承包耕地的集约化水平和规模效益

7.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七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名单如下:

长春市

榆树市:红星乡孙家村,八号镇十五号村,恩育乡红庙村,弓棚镇十三号村、长山村,环城乡八家村、双井村,太安乡光阳村、新站村,先锋乡民权村,刘家镇光辉村,保寿镇长青村、赵家村,育民乡永安村,秀水镇大于村、秀水村,大坡镇西山村,青山乡于浩村,于家镇恒道村、万合村,土桥镇皮信村、三窝村、隆华村,城发乡新义村、杨树村,黑林镇新兴村,新立镇太平村、梨树村,大岭镇大龙村、建设村,新庄镇大房村,泗河镇吉兴村,五棵树镇互助村,华昌街道新民村,培英街道东沟村,延和朝鲜族乡延和村。

德惠市:布海镇升阳村、 长山村、 义和村 、吉家村、 新城村,朱城子镇良种场村、哈拉哈村,五台乡五台村、治田村,边岗乡娄家村、东岗村,郭家镇东岗村,朝阳乡双利村、朝阳村,同太乡八家子村、东二道村,大青咀镇大青咀村,夏家店街道许家油坊村、靠山村,大房身镇东化吉村、梨树园子村,菜园子镇潮沟沿村、新立村,松花江镇孙家坨子村,达家沟镇合义村,天台镇何家村,惠发街道周家村,米沙子镇太平沟村,岔路口镇岔路口村、跃进村,万宝镇万宝村。

九台市:卡伦镇王家村、东风村、任家村,龙嘉镇红光村、袁家村,东湖镇腰站村、羊草村、双山村,上河湾镇双顶村、四台村、干沟村,西营城镇石人沟村、榛楷泡村、杨家岗村,其塔木镇刘家满族村、解放村、三兴村,九郊街道吴家店村、聂家村,沐石河镇桦树村、沐石河村,苇子沟镇东兴村、八台村、二林子村,城子街镇长岭村,兴隆镇新春村,胡家回族乡葛家村,莽卡满族乡张庄村,波泥河镇锦绣村,土们岭镇荒山村。

农安县:杨树林乡东白鸰村,哈拉海镇创业街居民委员会、金大房子村,合隆镇谷家岭子村、陈家店村,開安镇柳树洼村、开安镇万宝村,农安镇长山堡村、红卫村、群众村,龙王乡联合村、于家洼子村,靠山镇东排木村,华家镇战家村、毕家店村,巴吉垒镇东铁村、石岗村,小城子乡菜园子村、潘家屯村,三岗乡山头村,万顺乡致富村,烧锅镇新立村,高家店镇刘家屯村、永安卜村、伏龙泉镇同盟村、泉子沟村,新农乡西窝堡村、源成功村,万金塔乡拉拉屯村、五里堡子村,前岗乡义和村、耿家村,三盛玉镇向阳村,永安乡民主村,青山口乡青山口村,黄鱼圈乡单家店村。

双阳区:齐家镇曙光村、齐家镇双顶村,太平镇肚带河村,太平镇长山村,鹿乡镇丁家村,奢岭街道幸福村、前城村、九三村,山河街道八面村、道卢家村,平湖街道黑鱼村、杨家村,双营子回族乡鲁家村、新胜村。

绿园区:城西镇红民村,合心镇新农家村、于家村、东安村、永跃村。

朝阳区:乐山镇兴中村、长胜村,永春镇长春堡村、长岭子村。

宽城区:兰家镇邱家村。

二道区:英俊镇胡家村、泉眼村、和平村,劝农山镇东风村、腰站村、同心村,四家乡杂木村、青山村。

南关区:幸福乡红嘴子村。

净月区:新湖镇林家村。

吉林市

永吉县:岔路河镇火石山村、马家村、恒成号村,西阳镇撮落村、马鞍山村,双河镇芹菜沟村,北大湖镇草庙子村,口前镇官马山村、下达村、兰旗村,黄榆乡黄榆村,金家满族乡南卢家村,一拉溪镇莲安村,万昌镇施家村、暖泉子村,经济开发区口前村。

舒兰市:吉舒街道宏兴村,金马镇永发村,小城镇四合村,七里乡七里村,上营镇中营村,亮甲山乡致富村,天德乡农富村,开原镇泉子沿村,新安乡桂家村、安阳村、联合村,莲花乡莲花村、东大村,白旗镇嘎河村、沟北村,朝阳镇合兴村、恒林村,环城街道重礼村,水曲柳镇水曲村,溪河镇双印通村,溪浪河村,法特镇杨林村。

磐石市:烟筒山镇牛心村、官马村、田家村、承德村,明城镇永红村、七间房村,吉昌镇大旺村、烧锅鲜朝鲜族村、汶水村,红旗岭镇二道岗村,石嘴镇永宁村、土门子村,朝阳山镇朝阳山村、三棚村、红五月村,牛心镇细林村,福安街道七个顶子村,呼兰镇错草村、孤山村,富太镇中和村,黑石镇黄营村,宝山乡太平村、亮子河村、长兴村,驿马镇二道甸子村、北新村,松山镇爱耕村、红旗村。

蛟河市:黄松甸镇沙河掌村、伟光村,新站镇养鱼村、六家子村、复兴村,白石山镇富强村、夹皮沟村,漂河镇头道沟村、先进村,天岗石材经济开发区永胜村,新农街红光村、南荒地村、巴虎村,河南街登场村、南小蛟河村,乌林朝鲜族乡小富太村、友谊村,松江镇插树岭村、靠山村,天北镇富岗村、高台沟村,拉法街公安村,前进乡前进村,天岗镇七道河村、窝集口村、五道河村,庆岭镇新开河村。

桦甸市:桦郊乡天平村、晓光村、解放村,金沙乡金星村、密胜村,公吉乡联合村,常山镇清水村,夹皮沟镇云峰村,永吉街道莲花村,桦树林子乡平和村,横道河子乡活龙村,二道甸子镇荒沟庙村、新风村,八道河子镇二道沟村、李家村,红石砬子镇会全栈村、色洛河村。

船营区:欢喜乡欢喜村,越北镇春光村、沙河子村,大绥河镇柴家村、小绥河村,搜登站镇德胜村、三合村、三官地村。

昌邑区:桦皮厂镇平胜村,左家镇马场村,孤店子镇永丰村、大荒地村,两家子满族乡耿屯村、柳条村,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油坊村,哈达湾工业开发区虹园村。

龙潭区:缸窑镇头道村、蛤什蚂村,乌拉街满族镇阿拉底村、牛家村、万家村,大口钦满族镇桦树村、富屯村,江密峰镇双桠山村、蛤蟆河子村、榆树沟村,金珠乡金珠村,江北乡官地村,东城街道天太村。

丰满区:江南乡建华村、孟佳村、永庆村,旺起镇水曲柳村

前二道乡金丰村,小白山乡腰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三道岭子村、二台子村。

延边州

延吉市:依兰镇春兴村、平安村,小营镇河龙村、小营村,三道湾镇中心村,朝阳川镇八道村、勤劳村。

图们市:凉水镇河西村、东甸村、南大村,月晴镇马牌村、水口村、杰满村,长安镇长上村。

敦化市:大石头镇二道河子村、三道河子村、新立村,官地镇东甸子村、杨家屯村、江南村,黄泥河镇大川村、双泉村,雁鸣湖镇腰甸村、大山村、湖北村,大蒲柴河镇腰甸子村、腰岔村,翰章乡翰章村、新乡村,额穆镇额穆村、十里堡村,江南镇南官屯村、上石村,沙河沿镇凉水村、沙河沿村,贤儒镇贤儒村,城山子村,秋梨沟镇秋梨沟村、双发村、富河村,江源镇马号西村、延发村,黑石乡红胜村、牡丹岗村,红石乡临江东村、一心村,大桥乡大桥村,青沟子乡老屯村。

龙井市:老头沟镇奋斗村、勇进村,东盛涌镇东盛涌村、太平村,开山屯镇光昭村、船口村,三合镇三合村,德新乡崇民村、龙岩村,智新镇合成利村,白金乡白金村。

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兴城村,头道镇广新村、龙源村,西城镇二道村、城南村,福洞镇东新村,八家子镇河南村,龙城镇土山村,南坪镇南坪村,崇善镇古城村。

汪清县:百草沟镇仲坪村、安田村、百草沟村,鸡冠乡鸡冠村,罗子沟镇上碱村、绥芬村、太平沟村,东光镇牡丹村、三道沟村,天桥岭镇新华村、东新村,春阳镇幸福村、石头村,大兴沟镇红日村、双河村,复兴镇金苍村,汪清镇春和村、东明村。

珲春市:英安镇富民村,马川子乡五二村,敬信镇九沙坪村,春化镇西土门子村、小六道沟村,杨泡满族乡杨木林子村、松林村,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西崴子村,密江乡密江村,板石镇孟岭村,近海街图鲁村,哈达门乡胜利村。

安图县:万宝镇兴农村、红旗村,二道白河镇铁北村、红丰村,松江镇文昌村、板石村、松花村,两江镇西江村、东江村,永庆乡富强村、东清村,新合乡十骑村,亮兵镇会财村、新胜村,

石门镇仲坪村、茶条村,明月镇龙山村、福满村、福兴村。

四平市

公主岭市:范家屯镇清泉村,陶家屯镇陶家村,刘房子街道施家村、湾沟村,南崴子镇大泉眼村,大岭镇南道村、三合村,永发乡曲家村,怀德镇李油房村、岭南村、兴隆泉村,八屋镇五家子村,十屋镇前十屋村,双龙镇兴隆村、兴林村,桑树台镇互助村、河夹信子村,朝阳坡镇八家子村、大房身村、孔家村,秦家屯镇城北村,大榆树镇陈河口村,杨大城子镇新兴村、黑岗子村,毛城子镇于塘坊村、许菜园子村,玻璃城子镇前高家村、后高家村、重兴村,黑林子镇林西村、黑林子村,双城堡镇东风村,响水镇凤凰坨村、平安村、姜家店村,二十家子满族镇南山村。

梨树县:梨树镇霍家店村,梨树镇高家窝圃村、獾子洞村、苗圃村,白山乡老山头村、岫岩村,喇嘛甸镇前加把村、平岭村,郭家店镇化石山村,石岭镇哈福村,蔡家镇敬友村、蔡家村,十家堡镇何家村、靠山屯村,孟家岭镇孟家岭村、马家油坊村、孟家岭镇苏家村,榆树台镇兴发卜村、三合村、团结村、新江村,泉眼岭乡西泉村,四棵树乡安家屯村,小城子镇亲仁村,双河乡杨船口村,东河镇赵家店村,金山乡南岗子村,万发镇关家岗子村,沈洋镇沈洋村,小宽镇大宽村,刘家馆子镇西五家窝堡村、东五家窝堡村,林海镇揣家洼子村。

铁东区:城东乡小塔子村,城东乡一面城村,山门镇山门村,塔山村,叶赫满族镇英额堡村。

铁西区:平西乡九间房村、团山子村。

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毯子村,景台镇景台村、大榆树村,马安镇铁炉村、马安村,河源镇保南村、榆树村,靠山镇下沟村、河沿子村,三道乡曹家村,西苇镇长泡子村,黄岭子镇黄岭子村、和平村、迎风村,大孤山镇万福德村,小孤山镇东大有村,伊通镇建国村,莫里青乡施家村,福宁街道小营城子村,福安街道新四村。

雙辽市:玻璃山镇永安村,茂林镇二龙山村、二龙卜村、美丽村,双山镇五棵村、玉尺村、秀水村,永加乡忠信村、安仁村,

服先镇胜利村,卧虎镇浩然村,东明镇铁洛村、东明村,柳条乡柳条村,向阳乡新甸村,那木乡白市村,新立乡长泡村、荷花村、新立村,王奔镇宏伟村,辽东街勃山村,辽河垦区孤家子镇于家街村。

通化市

梅河口市:山城镇东花园村、河南村、五里堡村,海龙镇正义村、向前村,红梅镇福利村、民主村,新合镇黑山村、新合村,

曙光镇东太平村、五人班村,进化镇三合村、进化村,康大营镇前五块石村、北赵家街村,一座营镇韩家店村,牛心顶镇凤阳村,黑山头镇自强村,水道镇烟筒桥村、水道村,中和镇东夏村、二八石村,湾龙乡双安村,双兴乡德庆村,杏岭乡团山村,兴华乡凤山村,李炉乡李炉村,小杨满族朝鲜族乡双龙村,吉乐乡吉兴村、复兴村。

集安市:头道镇苇沙河村,清河镇前进村,台上镇刘家村、东升村,青石镇青石村、望江村,麻线乡太平村、上活龙村,榆林镇复兴村,凉水朝鲜族乡石青村,大路镇大路村、古马岭村,

太王镇高台子村、花甸镇花甸村、财源镇财源村。

柳河县:柳河镇河北村,柳河镇柞木岗村、中安村,向阳镇十里村,安口镇大沙滩村,柳南乡通沟村,县红石镇和平村、由家村,三源浦朝鲜族镇东明村、二道村,五道沟镇教堂子村,驼腰岭镇高油房村,孤山子镇杨大院村、南围子村,姜家店朝鲜族乡三合村,凉水河子镇凉东村、五里堡村,罗通山镇砬子村、通沟村,时家店乡长兴村、鹿尾林村,圣水镇当石村、北淤泥河子村。

辉南县:朝阳镇向阳村、高集岗村、新胜村,辉南镇七合村,抚民镇南关村、榆树岔村,抚民镇下集场子村,金川镇龙湾村、黄泥岗村,庆阳镇太平村、向荣村,石道河镇大场园村,杉松岗镇石大院村,团林镇小城子村,样子哨镇太平沟村,辉发城镇长春堡村,楼街朝鲜族乡楼街村、板石河村。

通化县:快大茂镇赶马河村、新开村、繁荣村,江甸镇复胜村,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荣胜村、新农村,富江乡富强村,三棵榆树镇下排村、沿江村,金斗朝鲜族满族乡金斗村,四棚乡老米沟村,兴林镇兴华村,光华镇东升村,二密镇马当村,大安镇水洞村、上四平村,东来乡河南村、腰岭村,果松镇果松川村,石湖镇公益村,聚鑫经济开发区大都岭村。

东昌区:金厂镇上龙头村,江东乡保安村,环通乡长流村。

二道江区:二道江乡三道江村,二道江区五道江镇菇园村,二道江区鸭园镇四道江村。

白城市

洮北区:平安镇新胜村、中兴村,金祥乡卫东村,德顺蒙古族乡德顺村、城四家子村,青山镇永红村、永胜村,林海镇铁岭村、交通村,东风乡保胜村、长利村,到保镇高平村、到保村,三合乡三合村,洮河镇关帝庙村、连城村,平台镇民乐村,东胜乡晓光村。

镇赉县:建平乡英华村,东屏镇乌木村,坦途镇长城新村、特力村,嘎什根乡丹岱村、创业村,五棵树镇卜荷村、铁力村,

大屯镇谢台岗子村,沿江镇西二龙村,莫莫格蒙古族乡莫莫格村黑鱼泡镇大围子村,哈吐气蒙古族乡宝山村,镇赉镇南岗子村、新立村、太平山村、八格歹村。

洮南市:福顺镇新德村、幸福村,永茂乡三段村、二段村,安定镇明星村、万宝山村,蛟流河乡姚炎村、昌盛村,东升乡古树村、东升村,车力蒙古族乡立业村,万宝乡三立村、新民村,

黑水镇黑水村、东安村,大通乡富乐村,野马乡野马村,万宝镇新丰村,那金镇群昌村,瓦房镇林海村,向阳乡青松村,洮府乡增胜村。

通榆县:兴隆山镇东风河村,鸿兴镇鸿兴村、青山村,乌兰花镇冷家店村、西新力村,向海蒙古族乡向海村,边昭镇西战村,瞻榆镇向阳村,新发乡德胜村,新华镇大有村,双岗镇绿海村,苏公坨乡七撮村,什花道乡春风村,新兴乡新兴村,八面乡八面村,包拉温都蒙古族乡迷子荒村,团结乡民主村。

大安市:舍力镇庆华村、民强村,四棵树乡南山湾村、德昌村,太山镇张家村,联合乡联合村、红权村,红岗子乡八家子村、万发村,安广镇永富村,大赉乡城南村龙沼镇西山湾村,乐胜乡永胜村,大岗子镇杏树川村,新平安镇平安村,新艾里蒙古族乡富兴村,烧锅镇乡新平村,叉干镇六合堂村,海坨乡姜家村,两家子镇殿生村,丰收镇富安村,月亮泡镇汉书村。

辽源市

东丰县:横道河镇合力村、联盟村、良善村,东丰镇横道村、双全村,沙河镇盈仓村、庆余村,三合满族朝鲜族乡蚂蚁村、兴太村,大兴镇安胜村、朝阳村,南屯基镇腰堡村,拉拉河镇福安村、兴隆村,猴石镇增和村,杨木林镇城子村、太平村,小四平镇小阳村、梨树村,二龙山乡新兴村、双庙村,那丹伯镇十八道岗子村、曙光村,大阳镇团山村、宝山村,黄河镇中育村。

东辽县:泉太镇三树村、马良村、新农村,金州乡福善村,凌云乡凌镇村、文官村,云顶镇李店村、河信村,平岗镇前进村,足民乡安民村、明德村、金星村,安恕镇黄羊村、曲家村、花园村,渭津镇福民村、宫家村、化皮村,甲山乡下湾村,建安镇忠实村、力耕村,辽河源镇前平村、福安村,安石镇朝阳村、依云村、石峰村,白泉镇德忠村、集贤朝鲜族村、白泉村。

龙山区:工农乡苇塘村、工农村、五一村,寿山镇山湾村。

西安区:灯塔镇富强村、太和村、正风村。

松原市

前郭县:乌兰图嘎镇浩勒宝坨子村、万宝山村,长山镇偏脸子村、骆驼岗子村,查干花镇查干花村,海勃日戈镇孤杨村,乌兰塔拉乡莲花山村,乌兰敖都乡腰蒙村,东三家子乡西太平村,浩特芒哈乡郑家村,套浩太乡查干吐莫村,哈拉毛都镇桥南村,洪泉乡北井子村,宝甸乡曲家围子村,额如乡砖厂村,八郎镇西上台子村、黎明村,王府站镇二部落村、青龙山村,吉拉吐乡锡伯屯村,长龙乡大道村,前郭镇鲜丰村,达里巴乡灯笼山村,白依拉嘎乡新艾里村,蒙古艾里乡妙因寺村平凤乡松江村。

扶余县:弓棚子镇双胜村、广发社区,新万发镇新农村社区,陶赖昭镇南江村、大三家子村,更新乡平安村,五家站镇朝阳村,永平乡永平村,三骏乡乡约村,三岔河镇大九号村、小九号村、联盟村,新城局农业示范区石头城子村,长春岭镇三家子村、六家子村、欢迎村,伊家店农场临江分场,大林子镇主力村,肖家乡白面铺村,得胜镇得胜村,新站乡杨家村,蔡家沟镇腰号村、珠山村,三井子镇七里村、八井子村,新源镇小五号村,增盛镇荣家村,五家站镇东北村,肖家乡王家村,新万发镇房身村,新站乡新东村,更新乡新红村,永平乡平川村,得胜镇徐家店村,三骏乡五大村,社里乡富康村。

长岭县:永久镇柳蒿泉子村,三青山镇三青山村,前七号镇大三号村、十二号村,集体乡胜利村,流水镇流水村,新安镇新二村,长岭镇大二号村,太平山镇南太平山村、新太平山村,三县堡乡北岭村,三团乡六十三村,集体乡高家窝堡村,太平川镇铁西村、铁东村、铁北村,巨宝山镇韭菜驼子村,利发盛镇双庙子村,三十号乡三十号村,东岭乡东升村,北正镇北正镇村,腰坨子乡六五新村,海青乡贺坨子村,大兴镇大兴村,腰坨子乡腰坨子村,永久镇宁家村,光明乡二龙村。

乾安县:安字镇退字村、东下村,所字镇则字村,让字镇号字村、有字村,赞字乡鞠字村、墨字村,水字镇水字村、往条村,鳞字农业园区归字村,大布苏镇温字村、工业园区端字村,严字乡严字村、美字村,余字乡列字村,道字乡才字村,余字乡结字村。

宁江区:新城乡农林村,伯都乡井发村,大洼镇民乐村、向阳村,善友镇林家村、光荣村,新城乡田家村、两家子村,大洼镇胜利村。

经开区:兴原乡西郊村、卡拉房子村。

白山市

八道江区:七道江镇七道江村,六道江镇东村、胜利一村,板石街道鹰嘴砬子村,红土崖镇大镜沟村、红一村。

江源区:石人镇荣斌村,大石人镇红石村,砟子镇育林新村,江源街道大华村,城墙街道办事处爱林村,大阳岔镇路庄子村,松树镇太平村。

临江市:苇沙河镇苇沙河村,花山镇花山村,六道沟镇东马鹿泡村、三道阳岔村,闹枝镇吊打村,桦树镇西大川村,蚂蚁河乡蚂蚁河村,四道沟镇四道沟村,森工街道东兴村,大湖街道大湖村。

抚松县:北岗镇东泉村,泉阳镇错草顶子村,抚松镇中心街村,万良镇万福村,兴参镇二道沟村,新屯子镇黄泥村,露水河镇清水河村,沿江乡白水滩村,兴隆乡兴隆村,东岗镇小山村、果松村,抽水乡永泉村,仙人桥镇黄家崴子村、大青川村。

靖宇县:赤松乡青松村、岗顶村,景山镇三角村,三道湖镇燕平村,龙泉镇南阳村,靖宇镇保安村,花园口镇胜利村、新华村濛江乡付阳村、靖宇村,那尔轰镇西头村。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马鹿溝镇十八道沟村、马鹿沟村,金华乡金华村,十四道沟镇干沟子村、十四道沟村,十二道沟镇十二道沟村,八道沟镇十一道沟村、南川村,新房子镇新房子村,宝泉山镇上二股流村。

长白山管委会:池西区东参村、西参村。

8.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八

作者:cjlgz

时间:2009-09-02

典型引导

示范带动

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昌吉市六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汇报材料

(2009年8月2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六工镇党委、政府向莅临我镇检查验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州、市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根据验收组要求,我就六工镇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六工镇地处昌吉市北郊,省道昌

五、乌五公路纵贯全镇,行政辖区总面积108.1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5.16万亩,养殖水面1.2万亩。下设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万余人,有汉、回、维、哈萨克等11个民族组成,是乌昌地区重要的蔬菜、瓜果和渔产品生产基地。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自治区园林城镇”、“自治区科技进步示范镇”等诸多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州、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新农办的关心支持下,六工镇党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区、州、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州、市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安排部署及任务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镇、科教兴镇、农业稳镇、旅游富镇、商贸活镇”五大战略,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建改并举”的模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06年以来,先后有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国家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国家计生委主任张元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符强、州党委书记李学军、州长刘志勇、以及州党委常委、昌吉市委书记苏彪等中央、区、州、市重要领导来我镇调研时,对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主要做法

我镇坚持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全面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农村富民”工程、“乡村文明”工程、“村庄洁美”工程和“民主建设”五大工程,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围绕生产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产业提升”工程

一是种植业结构优化合理,农业综合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镇按照“退棉花、增瓜菜、强林果、扩复播”的种植业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一村一品”,精细做好5.16万亩耕地的作物调整,全部通过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2009年粮食作物达1.95万亩,经济作物达3.21万亩,农产品订单面积达6.21万亩(含复播),占总耕地面积的91.5%以上。培育壮大了“无公害蔬菜、葡萄、储藏保鲜、鲜食玉米、渔业”等五大特色产业,无公害蔬菜、葡萄两个2万亩基地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用足、用好州、市、镇三级关于新农村建设各项补助优惠政策,利用植株保鲜技术,大力发展春提早、秋延晚大棚蔬菜种植,先后修建温室大棚228座500亩,建立温室基地350亩,年产反季节蔬菜1300吨;修建保鲜库80座3.5万立方,年储藏能力达8000吨;沼气入户36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19%。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现代化机械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作物机耕化、机播化、机收化程度分别达98%、92%、88%;修防渗渠41.7公里,打井38眼,更新机井26眼;推广加压滴灌3600亩;完成绿化造林1.02万亩,其中防护林3741亩,经济林6505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19.7%。2006年以来,全镇累计争取上级农业补助资金达1033万元。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取得长足发展,先后组建了渔昌渔业、惠农大昌保鲜、沣泷育苗、青玉香鲜食玉米等4个专业合作社,涉及农户320户。完成了“玉兰春”葡萄和“玉青香”鲜食玉米品牌注册。每年组织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到外县市和兄弟乡镇观摩学习新农村建设工作,举办全镇新农村互相观摩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是畜牧养殖业发展壮大,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坚持以奶牛养殖为主、牛羊育肥为辅、特种养殖并举的发展思路,把畜牧养殖业作为提升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采取“农户自建和外来大户+农户”两种模式,累计修建养殖小区10个,引进、培育养殖大户76户,其中奶牛养殖小区3个,育肥羊养殖小区4个,生猪养殖小区2个,育肥牛养殖小区1个。不断加大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力度,全镇牲畜防疫、检疫率均达100%,四年来,全镇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和食品安全事故。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品种改良步伐,引进了纯种萨福克、陶赛特等高代杂交种公羊优质品种,牛羊良种率达83%,猪禽良种率达96%。2006年以来,全镇共新增奶牛800头,牲畜改良13200头(只)。建立了沙梁子村额河野生鱼孵化驯化基地,推动了全镇渔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镇预计可产鲜鱼9000吨,其中鲫、鲢、鲤、草四大家鱼8500吨,乔尔泰、五道黑等特种水产品500吨,实现渔业收入2107万元,较2005年增长621万元。今年5月,我镇渔业第一村四户坝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目前,全镇牲畜存栏总量达5.1万头(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217吨、418吨和4555吨,同比增长25.8%、19.4%和1.2%。今年预计实现畜牧业收入6900万元,较2005年增长2000万元。

三是二、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镇域经济增长点大幅度提升。大力实施“商贸活镇”发展战略,加大“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力度,深化镇领导“墙外经理”工作运行机制,启动实施“微笑工程”,将“招商引商”转变为“挑商选商”,吸引生态型、环保型、科技型企业落户我镇,目前全镇已形成以办公家私、食品加工、电子仪器、日用家化、种业加工等产业集群。2006年以来,全镇先后引进各类招商企业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2009年,全镇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分别较2005年增长2.5亿元和0.6亿元,年均递增17.54%和17.82%。以争创“全疆环保旅游第一镇”为目标,不断加快以绿色生态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步伐,出台补助奖励办法,鼓励农户全民搞旅游。进一步加强各景点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餐饮水平。成立了六工镇旅游办,引进了大西部国际旅行社在我镇成立了华侨旅行分社。顺利承办了国际旅游节乡村游现场会,迎接中外嘉宾400多人。截止目前,我镇共拥有大、中、小型农家乐旅游景点32个,年接待能力达36万人次。今年,全镇预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2300万元,较2005年增长880万元,年均递增12.39%。始终关注项目推进工作,加大对农村各类补助项目争取力度,先后申报上级补助项目48个,涉及补助资金1.8亿元,目前已实施29个,有力推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进程。四是“科技之冬”科普活动扎实开展,农村经济的科技贡献份额不断提高。认真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开通科技宣传“大篷车”,全镇科技入户率达98%。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加快培养农村致富创业带头人,全镇现有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的农户3家,十万元以上的农户56家,科技入户率达98%,有效带动了全镇农民创业增收。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累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0项、新品种5个,先后有9个农产品通过了自治区无公害认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依托中国移动农信通平台、12582网络资源及“科技110”服务热线,分农业、渔业、养殖和劳动力转移四个种类,每年向农户发布各类信息2600余条。采取“镇上补一点、村上出一点、片区拿一点”的方式,政策鼓励农民购买电脑通宽带,加速推进数字化乡镇建设进程。目前,全镇已有400多户农户实现宽带上网。另外,我镇已向自治区党委农办申报了自治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乡镇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可落实项目。

(二)围绕生活宽裕的要求,全面实施“农村富民”工程

一是实施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加大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示范片区连片建设抗震安居房的农户,镇财政统一补助5000元/户,村组补助3000元/户,先后修建抗震安居住房979栋,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6平方米;扎实开展“连线成片整治工程”,对昌五路沿线、新户路沿线进行集中整治,新建砖围墙97公里,在各村居民点主、次干道种植风景林木256亩,新建绿地、草坪3万平方米,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加强宣传和教育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工作方针,以培养新型农民和产业大军为目标,每年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和常年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在全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实现了每户家庭都有一名掌握技能的农民,劳动力获得“绿色证书”者达33%。成立了六工镇劳动监察中队,有力维护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投资80万元完成了六工镇人才劳务市场建设,为稳步推进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交流平台。2006年以来,全镇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29人,劳动力转移收入由2005年的126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860万元,增长734万元。

三是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着力改善民生。以农村新居“三通、四有、五配套”为标准,积极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和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通电户达到100%,全镇各村公交车通车率100%。以标准化卫生院(室)建设为重点,累计投入资金280多万元,对镇卫生院进行了重新修建,使用面积达到了1900平方米,完成了8个村9个卫生室建设任务,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住院不出镇”的目标。扎实开展卫生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村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争取资金1000万元,实施中心敬老院和复退军人疗养中心建设项目。建立六工镇扶贫帮困基金,完善了农村扶贫帮困体系。争取了福建超大集团投资25万元,对镇中心学校进行了改扩建。全面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初中辍学率为0.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进程,全镇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202户,覆盖率达92%。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镇农民群众参合率达98.5%,先后有3489人,享受住院补贴238.19万元。认真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前期试点各项准备工作,已有160余人享受到了养老保险带来的实惠。

(三)围绕乡风文明的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文明”工程

一是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认真开展文明和信用系列创建活动,迎接了国家文明委的复查验收,我镇再次创建为全国文明村镇。依托农民人文素质强化训练营,广泛开展群众文明礼仪培训,目前人文素质强化训练营项目已在各村全面推行。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整体素质为切入点,坚持把诚信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大力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信用村、信用户、小康文化户、文化中心户创建活动,全镇共创区级文明单位(村组)1个,州级文明单位(村组)14个,市级文明单位(村组)5个,创建信用村6个,信用户863户,在全社会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信用体系。

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平安和谐村镇。切实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做好“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制定了六工镇平安创建三年规划,共创建平安单位5个,平安村8个,平安单位覆盖率达到95%,顺利通过市级平安乡镇验收。加强群防群治和专业联防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四知四清四掌握”和“三讲”工作机制,实行“户轮式”看家护院措施,建立镇村联防队,落实民选治安员26人,治安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投入资金8万元,在全市率先编制完成了六工镇消防总体规划,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消防、反恐等应急演练。加大对各类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查办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三股势力”,全镇治安状况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7.5%。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成立了六工镇科技图书社,藏书总量达到6000余册,长期为群众提供免费借阅。以文化“三户”(文化中心户、文化专业户、小康文化户)评选为抓手,巩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创建成果,整合文化资源,对新疆曲子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积极鼓励各村组建业余文艺队,培养文艺骨干队伍9支,业余篮球队1支,常年在各村组开展活动,成为农民群众丰富文化生活的主要活动方式。

(四)围绕村容整洁的要求,全面实施“村庄洁美”工程

一是高起点做好村庄居民点规划建设。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验收”的“三高”要求,结合小城镇建设管理年活动,对全镇21个居民点进行了规划修编,并完成了居民点巷道和门牌编码的设置,累计打通巷道40公里,全镇各居民点呈现出了“房屋排列有序、巷道纵横笔直”的新景象。

二是扎实开展村容村貌及环境卫生整治。积极探索“户集、村收、镇中转、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置机制,投入资金6万元,购买垃圾箱21个,对农户垃圾集中收集装箱,协调市环保局定期拉运,统一在市垃圾厂处理。将每周五和每月15日定为镇区和村庄“卫生整治突击日”,建立了镇村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累计投入资金80余万元,实施了农村小游园建设工程,目前已有6个村的文化小游园投入使用,为村民提供了休闲游乐的新去处。到今年,我镇已连续4年出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六工镇1号文件,据统计,2009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087.28万元,四年来,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6379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3600万元,企业投资3200万元,镇村两级自筹9579万元。

(五)围绕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实施“民主建设”工程

一是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教育培训,提高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2007年开始,我镇就与昌吉州党校签订了调研培训共建协议,每年选派30名村干部到州党校免费培训20天,接受管理知识学习和党性锻炼。同时,对村干部的学历教育实行“百分比报销”制度,学历越高报销比例越高,调动了村干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培训,我镇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有6人,中专及高中以上的有20人,占村干部总数的56%。

二是扎实开展“代表议政日”、“民主日”活动。始终把两项活动作为了解社情民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2006年以来,我镇通过“代表议政日”、“民主日”有利平台,累计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168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35件。扎实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工作,最大限度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深化信访工作书记大接访活动,实行信访工作预奖倒扣制度,及时将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一步规范镇村财务收支和合同管理工作。先后修订完善《六工镇机关站所财务管理办法》、《六工镇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招投标管理办法》和《经济合同管理办法》等制度,设立招标办和合同管理办公室,全程负责监督各村的经济往来,有效规范了工程招投标的公开、透明。

四是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以“五好”党组织创建活动为载体,镇党委向各村下派了党建指导员,按照村级组织“八个起来”规范化建设要求,协助各村开展“五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全面开展党员量化管理考核、党员评星定格活动,探索了新形式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扎实做好科学发展观预学活动,参学人员的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农村经济结构更趋合理,镇域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全镇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28亿元,较2008年增长16.5%,较2005年增长3.15亿元,年均递增15.2%;其中,农业总收入2.06亿元,较2008年增长13.8%,较2005年增长0.87亿元,年均递增11.3%;

二、三产业营业总收入5.22亿元,较2008年增长17.3%,较2005年增长2.32亿元,年均递增1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67元,较2005年增加2155元,较2008年增加620元(其中种植业增收152元,畜牧业增收220元,渔业增收60元,二产增收55元,三产增收49元,劳动力转移增收86元)。新农村建设工作连续4年名列全州前列,2009年,下六工、四户坝等两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万元大关。

二是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四年来,全镇农民群众自来水、通电率实现了100%,有360户农户用上了沼气。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由2005年的46%增长到了2009年的92%,电话入户率达82.8%。累计新建抗震安居住房979栋,农民人均居住使用面积由2005年的25平方米增加到了2009年的36平方米。

三是农民群众科技意识不断增强,文明、诚信理念在农民群众中愈加巩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明显增强,科技特派员队伍由2006年的8人壮大到了现在的16人,目前全镇农户每家都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每个片区都有3名以上科技带头致富人。各项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得到了深入开展,全镇共创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区级文明单位(村组)1个,州级文明单位(村组)14个,市级文明单位(村组)5个,创建信用村6个,信用户863户,占总户数的30%。

四是农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村容村貌涣然一新。投资96万元,8个行政村的文化室在原有基础上全部进行了改扩建,有4个村完成了文化小游园建设,各类健身、运动器材一应俱全。镇区文化广场二期建设基本完成,全镇“村村通”柏油路覆盖率也由2006年的68%达到现在的100%,“户户通”柏油路覆盖率由2005年的42%达到目前的95%以上。

五是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按照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先后对镇村两级的各类财务管理和合同管理进行了完善。2006年以来,全镇未发现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民主日、代表议政日和村务、政务公开定期开展率达100%,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工作实现全覆盖,全镇8个行政村均达“五个好”建设标准。

六是创新性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助推了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先后在党政班子成员和站所中推行了“点子工程”,激发了干部职工开拓创新的干劲和热情。推行了信访工作预奖倒扣制度,极大调动了村干部参与信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党员量化管理制度,实现了党员管理由定性向定量的突破。推行了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建立了党代表经常性发挥作用的新途径。实行了联防队员与“户轮式”巡逻相结合的治安模式,全镇稳控形式进一步得到加强。

三、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完善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各级党委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投资建设的体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2、夯实基础、规划先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方面要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带动引导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

3、分步实施、滚动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方式。必须根据各村实际,理清思路,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方针,根据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建设标准,有计划、分期、分步骤地完成各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要坚持滚动发展的原则,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要优先发展,对条件差的村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才能形成梯次推进、全面发展的格局。

4、项目支撑、多元化投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硬件要素。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落实项目可以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如农村中低改项目、村村通柏油路项目、农村“五改”项目、文化阵地建设项目等,可以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5、因地制宜、改建提升档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在“三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要始终提倡“节约资金、做大实事”的原则,用有限的资金解决群众最亟需的问题。如我镇的东五工村,在原有住宅的基础上,用少量资金对住房进行整修,便呈现出优美的江南风景。

6、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为先导,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符合本村实际的特色主导产业,最大限度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村集体的经济实力。

总之,我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作为州、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我镇所做的工作距州、市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镇将坚决贯彻、落实、执行上级党委、政府会议精神,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加压力、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六工精神,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遗余力的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推进六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 今年以来xxx乡党委、政府依据《博湖县乡(镇)“三级联创”目标管理责任书》中有关要求,认真安排部署xxx乡的抗震安居工程工作,现将一年来开展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xxx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抗震安居工程的实施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全乡最大的民情、民心工程。2004年就成立了抗震安居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组长由乡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由一名分管此项工作的副乡长担任,抽调了乡民政办、国土所、规划员、统计等有关站所工作人员为办公室成员,并组织有关人员对抗震安居工程中有关工程设计、质量验收要点等进行了培训。

二、深入开展抗安工程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

xxx乡地处地震多发带,但是过去由于农牧民群众经济条件差,观念落后,80-90年代新建房屋均不能抗五级以上地震,宣传、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观念的工作十分艰巨。从2004年冬到2005年春,我乡充分利用科技培训,法律法规宣传,利用入户分发宣传资料和图片展等方式,共宣传3期1500人次,使农牧民群众对抗震安居工程有了初步认识,为抗震安居工程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三、建章立制做好城镇规划,规范抗震工程的实施。

(一)积极做好小城镇规划工作。

[文秘家园文章-http://] 2005年初,xxx乡党委、政府积极与州城乡规划设计院联系,请他们为xxx乡进行小城镇规划,目前,规划初稿已形成,这其中包括2个村的村镇规划,现正准备组织乡人大代表、村民代表进行讨论审议,并提请县城建部门专家审核,有望在明年初批准实施,这将有利于抗安工程的统一实施。

(二)建立新房宅基地审批前签抗震(转载自文秘家园http://,请保留此标记。)安居房建设协议制度 按州县两级抗安房实施方案的要求,xxx乡抗安办建立了新房宅基地审批前签抗安房建设协议制度,为使新建房屋符合抗震安居工程要求,每户收取500元押金,待房屋验收后退还本人,有效地规范了农牧民建房行为。

四、2005年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县下达抗震安居任务新建61户,改造和加固34户。xxx乡党委、政府通过灾民、贫困户建房项目(民政部门)、县抗震安居项目,今年累计新建房屋31户,没有改造加固的农户,完成县下达任务的30%。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工匠的培训力度不够,没有建抗震安居房的技术和经验。

2、财政补助资金太少,对农牧民群众自觉建抗震安居房的促进作用不大。

3、按抗震安居的要求规范农民建房,新批宅基地可以控制,老房重建无法规范其建房行为。

(二)不足之处:

1、党委、政府自身财力匮乏,无法更多帮助农牧民规范建房。

2、村镇规划滞后,使农牧民高标准建房后收益过低。

3、设计、规划质量监督方面人才稀少,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同时利用小城镇规划实施之机,将每一幢房屋的位置规划好,使农牧民群众敢于投资建设,并有相应经济回报,从而形成抗震安居工程的良性循环,我们相信2006年xxx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必将有较大的起色。

xxx乡人民政府

上一篇:最新2020个人思想工作总结汇报下一篇:毕业生毕业教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