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08-30

2022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8篇)

1.2022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一

2022年重庆中考时间安排

中考时间:重庆市2022年中考安排在6月12-14日举行

初三中考如何冲刺

基础知识不能忘

基础知识是每个中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中考大部分题目都是基础题,基础知识是最为重要的复习内容。很多学生在复习的时候都会做偏题和难题,从而忽略了基础题,这样完全就是舍本逐末。因此,在剩下的时间里,学生要重点复习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掌握每科的学习方法

在初三冲刺中考的阶段,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文科的秘籍是多听、多背、多读,那么数学就是要多练、多整理错题。练就不用多说了,为什么整理错题这么重要?因为初中数学题目你是做不完的,关注题型、关注你不会的,把错的做对,那么你的数学成绩就没有问题。

适当的运动与休闲

孩子经过初三一年的准备复习,应该说很多知识点已经牢牢掌握了,在最后冲刺阶段,孩子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不论是从精神状态还是身体状态上,都需要自己掌握好。孩子们可以适当的每天运动一下,同时,每天保证一定的休息,晚上睡觉要保持8小时,睡眠质量要提高,这样才能把身体和心理状态调整好。

中考志愿填报技巧

1、了解学校和专业

高中阶段招生的学校有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普通高中又分为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中职又有中专、职校、技校等。因此在面对复杂的学校时,家长需要了解相关学校的信息和内涵,从而帮助孩子筛选。大部分情况下,家长只需要了解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优势和不同,就可以了。至于中职学校,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成绩进行考虑,了解孩子的兴趣,关注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从而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

2、帮助孩子定位

中考志愿比高考志愿更容易填报,考生只需要考虑自己的成绩就可以了。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成绩进行定位,从而帮助孩子理清想要报考的学校顺序就可以了。家长需要了解各大学校的招生简章和报考指南,了解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从正规渠道了解报考信息。此外,家长还要根据孩子的成绩,判断孩子大致可以报考的学校,从而确定最终的报考学校。在这一过程中,家长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孩子的意愿、学费等,慎重考虑志愿顺序。

3、排好志愿顺序

由于中考录取的原则是从高分到低分,按照考生的志愿顺序进行录取。因此,家长要根据考生成绩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进行考虑,排好志愿顺序。在排志愿顺序的时候,家长要按从高到低的梯度进行排序,第一志愿可以是水平相对较高的学校,下一志愿则要降低。这样可以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避免考生因发挥失常而录取失败。此外,考生要把自己喜欢的学校放在前面,尽量做到每一批每一志愿都有用,避免录取失败。

2.2022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二

作为全国9个率先制定地方教育规划纲要的试点省市区之一, 重庆与国家同步编制教育规划纲要。最近正式出炉的《重庆教育规划纲要》采用章节式体例, 全文共5章、25节、89条、23000多字。按照国家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要求, 紧紧围绕落实“314”总体部署、建设“五个重庆”、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重庆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十年重庆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重庆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目标是:2020年, 重庆要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 率先进入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行列。

“十一五”期间, 重庆教育在六个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市长黄奇帆在讲话中说, 过去五年, 我市教育工作在六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为重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 在教育普及上迈出了三大步, 实现了历史性的“三大突破”:第一步, 经过10年努力, 到2006年, 重庆实现“普九”全覆盖, 西部率先;第二步, 在“普九”基础上, 用4年时间实现了“普十二”,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90%,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第三步, 大学毛入学率已达30%, 西部领先。

第二, 始终坚持教育改革创新, 解决了十大历史遗留问题。一是解决“普九”债务问题。“十一五”期间, 重庆偿还了“普九”全部债务近28亿元, 成为全国第一个用财政性资金偿还“普九”欠债的省市。二是解决中小学危旧房问题。投入超过70亿元, 全面消除了420多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 60%的中小学校舍实现标准化建设。三是解决农村学生寄宿难问题。近年来, 累计投资68亿元, 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080所, 基本解决农村学生的寄读问题。四是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2007年, 通过公开招聘考试, 按照90%的录取率择优录取了8941名公办教师, 在全国率先解决了农村代课教师问题。五是全部解决库区迁校资金缺口问题。通过协调三峡工程补偿资金、纳入三峡后续工程规划等渠道, 全部解决库区迁校资金缺口。六是解决中小学生均经费保障问题。2008年, 通过提高生均办公经费、校舍维修改造补助等标准, 使保障水平得到了提高。七是解决了教师待遇问题。2009年, 落实49亿元, 在全国率先落实并兑现31.7万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工资。八是解决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

投入专项资金100余亿元, 使60%中小学达到国家标准化要求, 建成1080片塑胶跑道。九是解决高中阶段“瓶颈”问题。推动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并行发展, 目前学生人数已超过115万人, 总规模比1997年翻了两番。十是解决大学扩招生均经费问题。今年, 大学所有生均经费平均已达5600元, 补上了过去的欠账。

第三,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改善了事关千家万户的教育民生。一是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2006年至2009年, 全市累计落实专项资金82.9亿元, 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 每年惠及中小学生350万人左右。二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每年资助学生达400多万人, 特别是职业教育方面, 率先建立资助政策体系, 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 已在10个区县推行免费中职教育。三是健全农民工子女就学保障机制。近26万农民工子女享受了“两免一补”, 从今年起, 将新建115所中小学, 解决300万转户子女入学和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四是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培养关爱机制。通过采取“寄宿制”、“代理家长”、“托管家园”、“4+1”等多种模式, 妥善解决130万留守儿童问题。五是实施中小学营养促进工程。目前, 已实施学生饮用奶 (鸡蛋) 计划, 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爱心午餐”。六是建立新型校园警务体制。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实现“一校一警”、“多校一警”全覆盖, 保障师生安全。七是促进毕业生就业。针对毕业生就业出台十条措施, 促进大学生、中专生毕业有90%以上的就业率。

第四, 以大学城建设为抓手, 重庆高等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大改善。大学城的建设, 改善了重庆高等教育基础条件, 使重庆大学生均占地面积达50平方米, 超过国家标准。硬件改善的同时, 推动了学科建设, 使高等教育规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有6个本科学院改成了大学, 有6个大专升格为本科, 另外有一批中专升格为大专, 层次结构都得到了优化。

第五, 始终坚持公办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开创民办教育发展制度改革的典范。一是出台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 促进民办教育加快发展;二是在全国首创教育担保公司, 为民办教育提供融资担保;三是解决部分民办学校的历史遗留问题, 促进布局和结构优化。

第六,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实现教育财政性投入占GDP4%的目标。始终坚持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三管齐下, 协调发展。同时70%的教育经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努力实现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经济发展、教育为先, 重庆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明确这一基本认识

重庆如此大手笔投入教育, 将教育作为促进重庆发展的重中之重, 源于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黄奇帆说:“教育高地是支撑经济高地的基础, 教育发展是解决‘三大差距’的五大措施中的基础性措施。”

“经济发展、教育为先, 这是重庆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明确的一个基本认识。”黄奇帆说, 目前, 重庆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GDP、工业销售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创新高, “314”总体部署对重庆未来发展做出科学定位, “十二五”期间, 重庆的各项目标都要实现跨越增长, 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 必须明确“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 一切的竞争, 人才是根本。”黄奇帆说, 重庆要在今后的发展中, 抓住机遇, 人才起着关键作用, 而培养人才的基础条件就是教育。

黄奇帆说, 教育是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大差距的基础环节。从理论体系来讲, 缩小“三大差距”主要从五个层次探索推进:一是初次分配既要讲效率也要注重公平;二是健全二次分配制度;三是加强财税调节;四是鼓励创业和就业;第五就是发展教育。“在教育上出现差距, 贫富差距将难以扭转。”黄奇帆认为, 让老百姓公平地站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是缩小差距的根本举措。

黄奇帆说, 要实现我市《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目标, 重庆必须在教育上实现“四个率先”:一是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注重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加快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解决好户籍制度改革中教育布局问题, 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二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质量人才, 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尤其是今后重庆将大力发展一批以笔电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布局“云计算”处理中心和建设加工贸易的金融结算中心, 关键因素就是人才, 因此, 整个教育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 为城市化服务、为工业化服务、为建设经济高地服务。三是率先实现教育国际化。全面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大力引进境外教育优质资源, 加强高校与国际跨国公司科研机构的合作。四是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要发挥普通高校、电大、进修院校等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电大远程教育资源, 整合区县、乡镇、社区各类资源, 要建立社会教育资源定期开放, 到2020年,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五个“坚定不移”助推教育发展

宏伟蓝图已经展开, 重庆如何实现?黄奇帆说, 重庆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五个“坚定不移”, 全面提高教育科学发展水平。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普及与提高, 逐渐达到普及学前教育、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重点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五个方面。

三是坚定不移地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提高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水平、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

四是坚定不移地强化教育服务能力。优化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区域布局, 加快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的结合, 创新校企、校地合作模式。

五是坚定不移地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首先, 增加财政投入总量, 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GDP的4%以上;加大教育融资力度, 提高生均经费标准, 保障教育重大项目投入, 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对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代表教育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她说, 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大力实施科教兴渝、人才强市战略, 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跨越。

鲁昕将重庆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归结为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平、坚持统筹兼顾四个方面的原因。她说, 重庆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被媒体称为“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重庆教育工作的实践, 对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鲁昕对未来10年重庆的教育工作提出希望:以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 做深化教育改革的“先行区”;以建设西部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教育中心为目标, 做教育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着力点, 做服务发展的“前沿区”;以发挥西部大开发桥头堡作用为纽带, 做西部地区扩大教育开放的“实验区”。

鲁昕说, 教育部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重庆教育改革和发展, 与重庆市一道共同推进在渝部属高校建设, 支持部属高校参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支持重庆教育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 共同为重庆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3.2022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义务教育公益性、公平性和普惠性,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招生制度设计,依法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二、基本原则

(一)依法入学原则。2014年8月31日(含8月31日)前,凡年满6周岁儿童,应当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和条件不具备的农村地区学生,入学年龄可放宽到7周岁。

(二)就近免试原则。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

(二)对口入学原则。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三对口”入学办法,即学龄儿童与父(母)的户口、房管证(或房屋产权证、购房正式合同)和实际居住地一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依据户籍在对口学校就读。

(四)规范公平原则。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乱收费。建立和完善招生公示制度、咨询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实行“阳光招生”。

三、招生办法

(一)本市户籍学生入学

凡户籍在我市的适龄儿童、少年,由其法定监护人持以下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到对口小学、初巾办理入学报名手续。

1.适龄儿童与其法定监护人的同一户口簿,

2.房屋产权有效证件。

3.小学新生需提供预防接种证明,初中新生需提供小学毕业证明。

(二)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随迁子女申请入学时,由其法定监护人持以下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向居住地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就读学校报名登记:

1.适龄儿童少年与法定监护人的户口簿

2.适龄儿童少年与法定监护人的住(租)房证明、合法工作证明和公安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居住证明等有关材料。

3.小学新生需提供预防接种证明,初中新生需提供小学毕业证明。

(三)残疾儿童入学

公办学校需接收招生范围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学生随班就读。患有严重牛理缺陷,但能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残疾学生,由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其进入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无法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依法实施缓、免学,学校力所能及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四)民办学校招生入学

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按照核定备案的办学规模,合理安排当年的招生计划。民办学校(不含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未达到“五独立”条件的民办学校)招生方案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支持其适度提前招生。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可采取电脑派位、面谈等方式招收新生。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控制办学规模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规模。加快城市开发区配套学校建设,防止盲目撤校并点,保证学生就近入学需要。逐步消除“大班额”,严格控制“超大班额”,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

(二)合理划定招生片区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合理划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招生片区。片区划定后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时要审慎论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人口密集、学位紧张、入学矛盾突出的城区初中,可采取多校划片、电脑派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生。农村地区学校可跨镇(乡)、行政村划定招生范围,以方便学生入学。

(三)规范招生程序和时间

1.发布招生信息。2014年5月底前,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布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并向社会发布入学登记通告。

2.报名并审核材料。2014年6月20日起,公办小学开始报名审核,公办初中待本区县(自治县)小学毕业考试后进行报名审核。对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发放《重庆市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

(四)妥善解决招生中的特殊问题

1.为确保招生稳定,少数实行推优、保送、特长入学的初中,今年可沿用过去推优、保送、特长入学办法招生,但必须提前做好2015年免试划片入学的招生方案、政策宣传和其他准备工作。按照教育部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停止招收推优生、保送生和特长生。没有推优、保送、特长入学方式的区县(自治县)和学校,不得再增设该方式。

2.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无自购房,自出生日起户籍一直挂靠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招生服务区常住的,视为符合“三对口”入学条件。

3.跨区县(自治县)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在就读学校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小学毕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回户籍所在地就读初中,也可按照相关政策在毕业学校所在地申请就读初中。

4.现役军人、华侨、援藏干部、烈士、港澳台同胞、在渝工作的外籍专家、政府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按照相关规定,由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入学。

5.城市建设中拆迁户子女、配住廉租房、公租房的本市户籍人员子女申请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6.在招生入学中遇到的其他特殊情况,由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规政策妥善解决。公办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应当在本学区范围内就学的学生和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学生。

(五)加强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指导、监督和检查。要完善方案、制定预案,注重舆情搜集,加强招生研判,做好民意预判,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各种突发情况,按照预案妥善处理。要严肃招生纪律,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坚决执行“五不准”:即不准提前招生、不准擅自跨范围招生、不准举办重点班和实验班、不准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编班挂钩的考试和测试、不准择校乱收费。对违反规定乱招生、乱收费的学校和个人,将予以严肃处理并进行责任追究。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及时统计掌握招生情况。各区县(自治县)教育部门、市教委直属学校招生方案电子稿于5月31日前传市教委基础教育处,招生报名完成情况于7月20日传市教委基础教育处。

4.2022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四

本科批历史类415分

本科批物理类411分

了解填报失误,提高志愿命中率

一、志愿填报前的准备失误

1.忽视自身,没有做到知己知彼

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获得成功,与他对所学专业和准备从事的职业是否有浓厚的兴趣,与他的性格、气质特征和他要从事的职业是否相适应有着极大的关系。在选报志愿时,一定要从自己的专业兴趣和性格、气质类型出发,明确进入大学后学什么,毕业后将来干什么,从个人特征与职业特点的最佳匹配处来选择相关专业和院校。

2.似懂非懂,缺乏全面信息研判

许多家长和考生上来就挑学校、选专业,其实各种宏观信息千万不能忽视,否则也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必须掌握的信息主要有:(1)国家及黑龙江省的政策规定、录取办法、原则等;(2)拟选高校的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各院校近年录取新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录取最低分等数据;(3)拟报高校的办学实力、学校学风、毕业生就业及学费、勤工助学等情况;(4)拟报学校的录取规则,如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分数级差、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男女生比例等规定。尤其是不同学校和专业的限制条件(年龄、性别、语种、身体、届别),对地方政府规定的加分政策执行的程度等;(5)拟报专业的性质、特色、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及就业前景等

3.一鳞半爪,缺乏了解拟报学校

对于考生来说,拟选学校的档次与地位、拟选专业的专业水平尤其是拟选学校的录取政策是必须了解的。除了仔细阅读招生政策、各专业的招生数量、条件、学费标准、语种等限制条件之外还要注意学校的历史、优势学科,主要学科在国内的地位等,主要标志是科研水平和博士点,有些大学是若干所层次不同的学校合校而成,那样就要搞清它的各专业原隶属于哪个学校,同时也要了解该学校各专业上两年实际录取的分数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好把同类学校的材料相对比,找出其中的同异。

4.顾名思义,过于轻信华丽包装

在“生源大战”中,各学校都在努力包装自己。不注意去伪存真,就有上当受骗的可能。现在各大学都要在“包装”自己的专业,越是较差的专业,越要翻牌带上一项时髦漂亮的帽子。在填报时,一定不要满足于时髦的专业名称,一定要知道这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就业领域在那里。可以通过招生章程上介绍的该专业所学的课程与相近学校的相关专业来进行比较,以认清其真面目。前几年大学改名风盛行,学院纷纷改成了大学,考生一定要了解拟报院校的历史,这样才能对其实力尤其是专业特色有进一步的认识。

5.自视过高,盲目追逐热点院校

非沿海地区不去,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去或者非某某高校不去,这是一些高分考生的通常心理状态。其实,自己提前给自己设置门槛是不妥的。在填报志愿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看待自己,正确判断形势,个人的主观愿望必须服从客观现实,即使估分很高,也要留有余地,给自己留出后路。

6.盲目攀比,报考目标锁定他人

中学生容易冲动,头脑一热就做出抉择。突出的表现就是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攀比、顾忌面子、哥们义气、追赶爱情等。例如盲目攀比,别人怎么报我就怎么报,或者我决不能比某某低,或者是讲究哥们义气,为了让同学走得更把握而让出自己的首选志愿,或者为了心仪的某位同学而紧随其后,笔者认为,为了这些因素改变事关自己一生的选择是不明智、不可取的‘在填报志愿时必须要以我为主,有自己的主张,绝不能放弃原则。

7.轻率决策,错失其他可用机会

每年在录取时都会出现考生因当时填了“不服从”调剂而后悔莫及的情况。志愿表上留下空白很可能就留下遗憾,后几个志愿虽然希望很小,也应该认真对待,真正录取时什么特殊情况却可能发生。在对待“是否服从调剂”这个问题上,不服从调剂而掉档与被录取到不想去的学校而不去报到是等价的,但学生在填志愿时和录取时的心态却往往大不一样。另外,填报了提前录取院校(专业)的考生,即使在提前录取时落选,也不影响其在以后的录取。

8.包办代替,父母意愿强加考生

在填报志愿前,家长最好与孩子以及老师一起分析考生的竞争实力和所处的层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了解孩子的志向及大体意愿,分析孩子的优势和特点,在对现有资料进行全面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建议。当家长的意愿和子女的选择有矛盾时,一定不能强迫子女按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最好耐心地同子女一起权衡利弊得失,通过共同分析讨论达成一致。

二、选择学校的失误

1.撞车扎堆,学校专业没有主从

选择专业和学校哪个更重要,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如何选择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关键要看考生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定位,而最忌讳的就是一味盯住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没有取舍。在填报志愿时,最好兼顾学校和专业,但要有主有从。至于每一个具体的考生如何确立自己的原则,我的建议是: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考分中上等的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低分考生,选学校。

2.主次颠倒,三个志愿关系错位

常见的失误是双重风险(一、二志愿都有风险)、志愿混乱(几个志愿不是按降序排列)和虚报志愿。处理各志愿间的关系要注意攀高与稳妥兼顾。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以第一志愿进入大学,因此选择学校就应该稳妥一些;还有一个方案也可以考虑:第一志愿搏一下,担一定的风险,但同时第二志愿必须保险,同时第三志愿也能够承受。概括起来是“一准、二稳、三参考”。即第一志愿要选准,第二志愿必须稳妥、要能承接起全部风险,第三志愿仅可作为参考,几个志愿一定要拉开档次,有明显的分数差。由于大多数一表学校不会出现一志愿不满的情况,不会录取二志愿考生,另外很多学校对于第二志愿设置了分数级差,如果填报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就是志愿虚报———和没报一样。

3.浪费资源,没有虑掉分数泡沫

分析各学校的录取分数时,认为分数越高学校就越好,这是个误区。学校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主要是由招生数量和报考人数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影响录取线的高低除了学校的实力、品牌、学术声誉等主要内容外,还有一些人为效应造成的波动。志愿填报时滤掉学校综合实力之外的无关因素造成的分数膨胀,进入效费比较高的学校是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外省学校在黑龙江省招生名额远小于黑龙江省,而考生往往又希望考入外省,这种供求关系造成了部分外省学校的分数过高,如同股票一样是人为炒起来的,这一部分就是泡沫成份。学校所在地的地域优势也常被忽略,如即使水平一般,只要校名前冠以“北京”二字,分数就相当高;还有些招生量小、专业性很强和很热门的学校分数往往也较高,也是同样道理。

4.因小失大,先选地点后选学校

所选择的重点应该是学校的内涵和一流的专业。切忌为了去某个城市而在该城市里选择学校。例如很多考生都想进京,但真正在北京生活、工作才叫进京。在北京的非211大学(分数往往很高)毕业后想留在北京十分困难,而有些专业优势明显的京外大学毕业生进京就业者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5.以偏带全,过于相信大年小年

所谓大小年的现象,就是某些学校的报名人数很不稳定,直接结果是某一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第二年又大幅度下降,如此循环。对招生中的大小年,考生应该关注,但不是绝对的,因为这个现象已经被很多考生所关注,如果大家都认定某大学今年是小年,结果可能正好相反。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外地的学校,因其招生数量少,经不起冲击,也有一些是特殊情况引发的偶然结果。不是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省内院校由于招生量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名校每年报考的人很多,录取分也最高,就不存在大小年现象。

三、专业选择的失误

1.千虑一失,专业有违报考初衷

大学是人生职业生涯的起点和基础。每个人考大学都有自己的目标,选择专业时要服从、符合自己的既定目标。例如有的考生潜力很大,立志考研,可是报考的专业没有相应的博士甚至硕士点,有的考生设定了自己的人生路线,可是报考的专业与之不相符,这样都会使四年后不得不再次面临选择和转向;有的考生希望尽快就业,可是偏偏选择了就业率很低的专业,这样的失误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2.极度自信,过于轻视第二志愿

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考生自以为第一志愿很有把握,因此不重视二志愿,结果因估分误差或其他因素造成第一志愿退档时无处可去。其实,有些大学为了提高生源质量主动拿出一些名额招收第二志愿的考生;有部分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要录取第二或第三志愿,甚至通过调剂、降分才能完成招生计划。因此,在第一志愿落空时,这些院校还可能在第二、三志愿还能给你一个机会。但填报时一定要讲求技巧,拉开档次。但是要搞清哪些院校不接受第二志愿的考生,哪些院校可以接受第二或其他志愿的考生,哪些院校留出指标专门招二志愿考生。承诺招二志愿考生的院校很少,掌握这些院校的信息后,将其作为第二志愿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策略。

3.顺序混乱,专业梯度搭配不当

专业梯度是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个专业,在录取时形成的分数之间的差异,这种分数高低的差异就称“专业梯度”。形成专业梯度主要的原因是“热门”与“冷门”,即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也有的学校人为设立了专业级差,规定如果考生录取到第二或第三某专业,就要在考生总分中减去级差分数后,再和第一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按分数高低选专业。所以在处理专业的梯度中,要处理好“热门”与“冷门”的关系。一方面要敢于选择那些实力强、就业前景好的“热门”专业,但不能“一热到底”,如果第一志愿是“热门”专业,第二专业要填相对“冷一点”的专业。同时考生填报志愿时要对地域的差异有清晰地认识,并正确处理这种梯度。不妨把中心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与中西部、东北地区相结合起来考虑,要使自己所填报的志愿在地域上要“撒得开”,不要把眼光仅仅盯在几个中心城市上。

4.只顾眼前,不去了解专业难易

填报志愿时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学习潜力。我国的专业分类大体有理、工、农、医、经、管、文、法等等,工科中又分机、电两大类,机类包括机械、材料、石化、建筑、制造等,电类有强电(机电、电力、水电等,弱点包括自控、电子、信息等,一般情况下理工科最难学,文科最容易学。具体说,数学类(如数学、计算机科学、数理统计、概率等)力学类基础性学科如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是很难学的;弱电类(电路、信号等)也难于机械和强电类;医、农、林、师、语言处于中等难度;金融、管理类由于要学习许多数理统计的课,也有一定难度,因而难于文、法类。

5.人云亦云,片面看待热门冷门

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数量同以及社会对行业的认知不同,反映到招生中就是所谓“热门”与“冷门”。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招生中就出现了财经热、法律热、金融热、计算机热、信息热等,但是没有哪个专业能一热到底。现在“热门”的专业,不一定永远“热门”,而现在“冷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永远“冷门”,值得注意的是,招生热的专业就业不一定热,如法律就是招生热就业冷。石油、勘探等专业,由于就业面相对较窄,其招生并不多,可因为它是社会急需人才,就业率高,因此仍不失为“热门”专业。有时候专业的冷热也反映到高校的专业设置上,如计算机热时每一所大学都上马计算机专业,很快就造成人才过剩,当然就由热变冷。由于“热门”专业录取分相对要高许多,如果志愿中只追求“热门”的话,就如同孤注一掷,一损俱损。其实,选择“冷门”专业中实力最强的(最正宗的)学校不失为一种策略。笔者主张既要认识到“热门”与“冷门”这个现实,又要以我为主,不去刻意追求热门。

四、常见技术性错误

1.过于匆忙,缺乏全面深思熟虑

各省每年留给考生填报志愿的有效时间都在7天以上,可是总有些考生自以为胸有成竹,急匆匆地填报。实践证明,最容易出差错尤其是低级错误的往往是这类考生。所以考生一定要深思熟虑,反复核对,最主要的是不要着急,尽量等到最后时刻再出手。

2.粗枝大叶,没有掌握填报步骤

实际上,报志愿不过五个步骤:完成自我定位,确定考生适合上哪一层次的大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以及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初步确定拟报专业的类别;(筛选出符合上述要求的学校名单;根据拟报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排出志愿学校的顺序以及专业顺序,决定是否服从调剂,建议可列出三套左右的学校、专业组合方案;综合各种信息,对拟报的学校和专业进行重点考察,最终决定如何填报。

3.忙中出错,没有考虑招生名额

学校的招生计划是刚性的,外省学校在本省的招生指标大多较少,有的专业甚至只招一名,所以拟报专业的招生数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参考依据。录取中可以发现总有些考生没有考虑这个因素,带来的后果可能是一落到底。

4.似是而非,没有搞清特殊要求

不少学校都对一些特殊专业报考有特殊要求,一般在招生计划中加以注明。如提前提录取、专业梯度差与批次差、志愿要求(例如有些特殊专业尤其是高收费专业只录取有志愿的考生)、录取方式(例如艺术类专业就有按术科和文化课录取两种方式)收费标准、体检标准、单科成绩限制等,但总有些考生不去仔细读这些注解,因此出现失误,在所难免。

5.前功尽弃,填报出现低级错误

比较常见的有代码填错、语种错误、看错学校、没看清男女生限制、往届生报应届生专业等,还有主校和分校混淆,有的连学校的性质也搞错了,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录取过程中上述情况时常出现。近两年发现有些考生想等到最后时刻再上网,却发现大家都是这个想法,结果网络几乎瘫痪,惊出一身冷汗。这个问题也不能忽视。

选择专业四项基本原则

专业选择符合时代发展和个人兴趣爱好是可以合理结合起来的,无论做出哪种选择,了解专业内涵才是我们选择的依据。下面我列出选择专业的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了解专业内涵和自我能力

新版专业目录发布后,很多专业名称特别新颖,比如网络与新媒体、会展艺术与技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很多学生看到专业的名字新颖时髦想当然盲目报考。其实,考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等,同时也要考虑本人的志趣、能力和爱好。

原则二:考察师资力量和学科实力

在面对一些较“偏”和“专”的新专业时,同学们应该要重点了解院校师资力量、软硬件条件、实验室配备、行业背景、培养目标等综合因素,这与同学们将来的深造以及就业有密切关系。也有一些高校因专业名称不好听而采用“新瓶装旧酒”的手法把它变为新专业,其实是“换汤不换药”。

原则三:分析就业前景,理性看冷热门专业

现在很多同学喜欢报考经济管理类、通讯信息类、土建类等“热门”专业。事实上,热门与冷门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冷门与热门也会出现交替,而且热门专业竞争激烈。因此,同学们报考专业时要根据自己成绩、爱好、能力做出综合判断,不必一味追求热门。

原则四:权衡院校传统优势专业

同一个专业因不同的院校开设而专业实力相差巨大。比如,中央民族大学开设的通信工程专业,相比电子科技大学开设的通信工程专业实力就相差甚远。因此,面对这些所谓的新专业,同学们需谨慎报考。

5.2022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五

青春往往是短暂的一瞬,还没来得及发觉的时候,初中时代就要结束了。教室、卷子、铁栏窗,似有若无的身影,也许在90多天以后,就要和他们告别了。一切都快过去了,梦醒了,雾散了,葵花落了,少年走了。

如果现在领悟到,也为时不晚。因为你还有时间,还有青春,还有梦想。无论你的人生多么不可救药,你都应该再抢救一下。不管结果如何,你都可以坦然地说:“我曾为我的未来做过最大的努力。”

或许身边的很多人都没有梦想,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只知道按部就班的学习,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对自己未来工作的憧憬。而事实上,拥有梦想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梦想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梵高因为梦想而坚持自己的画风,并没有随波逐流,把艺术的精华留给世界。林肯并没有因为他是一个小鞋匠的儿子,就放弃当总统的梦想,相反,他一直在朝梦想前进。经过一次次的失败,经过一次次坦诚的演说之后,大家终于认可了他,他走向了总统的宝座。

所以说青春不可以没有梦想,它会给你带来无尽的动力,让你的人生丰富而充实。如果没有梦想,你只能碌碌无为的过完一生。没有梦想就如没有灵魂的稻草人。如果你没有梦想,请现在就做出选择。

6.2009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六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重庆发展进程中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种自然灾害,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克难奋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保持社会和谐安定。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任务,朝着五年“六个翻番”目标迈出了稳健的一步。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3%,跃上5098亿元新台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4%,达到 57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分别增长24.3%和26.4%。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5亿元。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达7500亿元,实现利润100亿元,增长40%。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 18.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018亿元和6177亿元,增长21%、19%,不良贷款率下降到3.1%左右。区域联动发展,渝东北、渝东南经济增速均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国际经济环境迅速恶化、国内经济困难增大的情况下,重庆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农业农村发展势头良好。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确立了五年农村改革发展目标和举措。去年“三农”投入增长26.4%。全年粮食产量 1153万吨、油料35万吨、出栏生猪1898万头,均增长6%以上。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17%,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17%,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到24家。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泽渝”一期8座水库基本完工,整治病险水库800座,解决了30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业农村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稳定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节能环保取得新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全社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和3.5%。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7天,比上年增加8天。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2%、78%,库区水质保持稳定。

——三峡工程175米水位线下移民搬迁任务提前完成。完成开县等“一城五镇”迁建,搬迁移民5.4万人,库底清理圆满完成,通过国家阶段性验收,保证了三峡工程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库区工作重心开始转入产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的新阶段。万州等8个库区重点区县经济增速比全市快2.7个百分点。新增农村移民转移就业2万人、城镇移民就业4万人。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推进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惠及学生37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6.5%,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5%,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市急救中心、市肿瘤防治中心改扩建工程开工,新建和改扩建县级医疗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8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90个。新建和改扩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002个,新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3811个。重庆大剧院等标志性文化工程加快推进,建成2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00个农家书屋、8800个农村书刊借阅点。免费开放8家博物馆、纪念馆。社科理论工作日渐活跃,文学艺术创作取得新成果,红歌传唱蓬勃兴起。奥运火炬传递和承办东亚足球锦标赛决赛顺利圆满,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360元和4050元,增长14%、15.4%。城镇新增就业 28万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12万。从10月起,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增发200元津补贴。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抚对象补助、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均有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1倍,参合率达到85.3%。26个区县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整合提高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标准。

——抗震救灾倾情倾力。“5?12”汶川特大地震,我们也受到波及,在奋起抗灾自救的同时,举全市之力支援四川等灾区同胞。全市向四川捐赠 8.4亿元,收治伤病员2289人,创造了派遣抢险队、医疗队、设置“粥棚”等多项全国第一。按中央要求,全面启动了对口支援崇州灾后重建。巴蜀兄弟血肉相连,心心相印,在那一段惊心动魄的日子里,重庆人民展示了自己博大的胸怀、炽热的情感和出色的应急动员能力。

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落实“314”总体部署,谋划推进了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五件大事。

(一)审时度势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我们分别于4月、9月、12月,推出了系列适应性调控措施,稳住了经济和物价。完成工业投资1338亿元,双钱轮胎、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大全多晶硅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100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风电机组等 15个重大新产品产业化步伐加快。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0.5%。实行园区产业定位,园区投入产出强度分别提高22%和23%。停征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净增个体工商户5.8万户,销售收入上亿元的民营企业达670家。完成三峡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重组,资本金从33亿元扩大到100亿元。各类担保公司资本金达到70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52家。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规模从10亿元增加到30亿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40亿元,较上年净增32亿元。这些措施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调节土地市场供给,减免房交会交易税费,保持了房地产业基本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逐季回落,全年涨幅控制在5.6%。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大政策措施出台后,我们积极跟进,争取中央新增预算投资42亿元,配套落实新增贷款300亿元,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开了一个好头。

(二)加大开放力度,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全市上下用“三把标尺”量长短,以更宽广的视野看世界。全面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决定,加速构筑对外开放大平台,推进全方位经济技术合作。重庆成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直航台湾口岸。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获国家批准。成功举办面向国内外的十大经贸活动,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亿美元,为上年2.5倍;利用内资843亿元,增长96%。新引进世界500强9家,累计达到102家,惠普电脑等重大项目落户重庆。渝台合作项目投资额实现翻番。35个区县与沿海发达地区结成姊妹对,项目合作资金达 716亿元。在内外资推动下,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2个百亿级商圈、3个百亿级市场和3家百亿级企业发展壮大。整合长江三峡“7+4”旅游资源,打造“五方十泉”,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支持企业抱团开发南美、非洲矿产资源,四联集团成功收购霍尼韦尔蓝宝石晶体厂。“德中同行?走进重庆”等文化交流精彩纷呈,与泰国清迈府等国外城市结好。

(三)围绕制度创新,统筹城乡改革探索起步。编制上报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构建“一圈”对口帮扶“两翼”互动发展新格局。筹资50亿元帮助“两翼”16个区县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安排7.7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31个远郊区县完善城市功能。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迈出重大步伐,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营运。一半的区县和乡镇、37%的行政村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建立全国劳务电子服务平台,出台为农民工办实事的意见,开展农民工新居工程试点。推进扩权改革,对主城九区、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他区县分别下放行政权限136项、197项和188项。开展乡镇转型改革试点,强化了建设管理、劳务服务和统计等职能,选派4018名大学生到镇村工作。九龙坡、垫江、梁平三个试点区县在规模经营、劳务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四)打造综合环境,“五个重庆”建设拉开序幕。立足科学发展、城乡统筹,提出并实施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启动危旧房拆迁改造三年计划,拆迁主城区危旧房240万平方米,改造工矿棚户区77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3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00 万平方米。9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拆除户外广告1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0.6亿元,植树造林200万亩,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分别达到34%和 30%。提速构筑对外大通道,万州至云阳等116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宜万、襄渝二线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兰渝、渝利、南涪、遂渝二线铁路相继开工;寸滩港二期等项目加快实施,万州江南集装箱等港口码头项目完工,新增港口吞吐能力2100万吨。江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主城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一、三、六号线建设步伐加快。健康重庆启动实施。宜居重庆、平安重庆建设正加紧谋划。

(五)立足“加快”、“率先”,争取中央支持取得丰硕成果。继胡锦涛总书记作出“314”总体部署后,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专门听取重庆工作汇报,作出解决重庆改革发展问题的重要指示。6月,国家调研组来渝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调研,对我们提出的12项政策进行深入论证,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建议。部市合作大力推进,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8个。12月,温家宝总理亲临重庆视察,明确指出要从西部大开发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重庆的特殊地位,针对发展中的特殊困难,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嘱咐我们切实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把重庆改革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12月31日,国务院第 44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实现“加快”和“率先”的殷殷期待和巨大支持。我们一定要发扬爬坡上坎、奋起直追的精神,运用好中央给予我们的政策,使重庆在直辖后的第二个十年,再上一个大台阶,回报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

过去一年,我们继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全部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理解率均达98%以上。整合行政资源,组建了市农委和新的北部新区管理机构,应急救援和减灾防灾体系更加完善。认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启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规划、建设、医药等领域行政许可透明度进一步提高。组织万名机关干部大下访,解决了新老信访案件1.8万件,息诉率达85%。突出隐患整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重大事故减少到2起。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含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液态奶等专项整治,有效控制了食品药品等重大安全事件发生。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圆满实现平安奥运目标,社会保持总体稳定。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完善一批规章制度,加强审计监督,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和失职渎职行为,惩治了腐败分子。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共建”活动富有成效,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民族、宗教、人事、侨务、外事、对台、统计、人防、消防、档案、修志、保密、气象、地勘、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挑战非同寻常,成绩来之不易。重庆取得的每一项进步,每一个变化,都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和中央各部门的巨大支持,都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神七飞天等辉煌成就鼓舞下,全市上下思变求进、发愤图强的愿望更加强烈,时不我待、创新创业的劲头更加饱满。这种蓬勃向上的民心士气是我们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中央各部门和兄弟省市,向所有支持重庆改革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市企业经营、投资意愿、就业状况、消费预期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去年9月以来,部分行业和企业市场萎缩、订单减少、流动性不足,很多大宗工业产品销售滞缓,房地产业有所回落,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财政收入等增速环比、同比双双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柑橘、生猪等部分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持续增收受到影响。务工农民回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与城镇职工失业风险相叠加,就业再就业矛盾凸显。这些新情况,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产业发展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能力较弱等深层次问题交织,增大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难度。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办事效率与新形势新任务还不相适应。规划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一度比较突出,个别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甚至违法犯罪。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要准确预判,抢先一步,善加应对;对发展中积累的矛盾,我们要找准症结,创造条件,有效化解;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我们要当机立断,认真解决,不留隐患。

二、2009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今年是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的关键之年。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还在加大,对重庆发展的不利影响还在加重,政府工作面临更大考验。忧则兴,预则立。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前进中的困难,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又要坚定信心,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善于捕捉和把握逆境中的机遇,深看一层、远看一步,趋利避害、妥善应对,努力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纵观天下大势,我国仍处在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全球产业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的趋势不会逆转,国际资本寻求稳定增长的避风港也是一种必然。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政局稳定,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和回旋余地很大。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将为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经过 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重庆已进入新的成长周期,实力逐步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而且有生产成本低、配套能力和要素集聚能力强、本身及周边市场成长快等优势,具有抗御风险、持续发展的较好条件。危机中,我们只要应对得当,完全可以逆势而上,打赢这场经济“止滑促增”的攻坚战!

在提振经济的关键时刻,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加快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明确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一批事关重庆跨越发展和全市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得以提速。这不仅为我们落实“314”总体部署绘制了一幅“线路图”,而且为战胜当前困难、促进经济增长创造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委会决定,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认真实施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为工作主线,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市生产总值要力保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围绕保增长这个目标,统筹做好各项经济工作,努力做到:

——以扩大内需为根本途径,促进投资消费拉动上新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攻方向,推动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取得新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8%,“6+1”产业体系实现销售收入8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专利授权量增长25%。

——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根本动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取得新进展。水陆空交通更加便捷,保税港区一期建设达到封关条件,北部新区、长寿化工园区、西永微电子园和其他特色工业园区吸纳跨国公司和其他知名企业的条件更加完善,能力进一步增强。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 18%,利用内资增长25%。

——以统筹城乡改革为主要着力点,力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初步构建起“一圈两翼”协调发展、城乡要素互动,城镇化、工业化有序推进的体制机制。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提高到19%,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5%。城镇化率达到52%。

改善民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4.5%以内,新增就业岗位22万个,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实现“五个重庆”目标:

——宜居重庆。拆迁改造主城区危旧房400万平方米、工矿棚户区70万平方米。完成主城居住小区1000万平方米环境综合整治。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全社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和4%,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力争达到300天。

——畅通重庆。新增高速公路400公里、长江航运集装箱吞吐能力72万标箱,航空旅客吞吐量增长14%。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70亿元。

——森林重庆。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

——平安重庆。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5%。刑事案件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0%以上。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85%以上。

——健康重庆。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超过55%和60%,儿童和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7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8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占比达到39%,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87%。

各位代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国内经济困难加重的复杂局面,只要我们抖擞起精神,积极有效应对,就能战胜挑战,渡过难关;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就能为市民创造更多的福祉;只要我们达成上述目标,就能赢得竞争优势,朝着“314”总体部署迈出坚实的一步!

三、2009年的主要任务

(一)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举,高起点、高质量、大力度策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强力支撑。

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主动对接国家投资计划,利用好部市合作机制,争取更大份额的中央投资。确保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巫山旅游支线机场、观景口水库、金佛山水库、石柱电厂等项目立项审批,突破小南海水电工程、炼化一体等战略项目前期工作。在合理负债的前提下,争取将城市轨道交通、危旧房拆迁改造等优先纳入国债转贷支持。

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500亿元。实施政府主导类重点建设项目150个,竣工25个、开工25个、续建100个。带动市场主导类重点项目120 个,抓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确保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投资增量。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重大招商项目各100个。所有重点项目都要建立专门小组,落实责任,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按时序和节点推进,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组织重大项目银团贷款,全年新增贷款超过1200亿元,增速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发挥资本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功能,力争全年通过债券、融资券、信托、小额贷款、担保、私募基金、风险基金、金融租赁等渠道融资600亿元。加大上市公司培育力度,推动一批国有控股集团和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牢牢抓住全球和沿海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强“点对点”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心策划并办好渝洽会、中央企业和知名民企入渝、服务贸易高峰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力争新引进跨国公司10家、中央企业10家、国内知名企业20家。落实区县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争取实际利用外资超1亿美元的区县达到8个、利用内资超10亿元的区县达到15个。加强招商后续服务。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继续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决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增长。全面加强投资管理和项目督查,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审计制,严防“胡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和挪用项目资金,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带动效应。

(二)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充分发挥政策激活消费的作用,稳定消费预期,培育消费热点,推动消费持续走旺。

采取消费促进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完善联合征信系统,加强消费维权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放宽公积金个人贷款额度,落实购房优惠政策,活跃房地产市场。增加私人购车按揭贷款。推出节能环保、美观耐用、适应市场变化的多款式汽车,供顾客选购。全面推进扩大目录后的“家电下乡”。新增百亿级商圈、百亿级市场各1个、百亿级商贸企业3个。加快城乡商贸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县县有配送中心、乡乡有连锁超市、村村有商贸综合服务网点。新建和改造区县农贸(专业)市场20个,培育商业示范社区20个,规范发展旧货市场。举办都市购物、农商对接、特色美食等促销活动。继续实施旅游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重点打造山水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和武陵风光“4+1”旅游精品,加快5个百亿级和5个五十亿级的旅游主题公园建设,开展名镇旅游主题年活动。旅游接待总人数、总收入均增长20%。

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明确相关主体职责,建立行政监管、技术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和权责利相对应的法律追究惩治体系。启动统筹城乡食品药品监管区试点。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实施产品质量放心工程,新建国家级质检中心2个,健全生产企业动态监管、风险预警、质量检测等长效机制。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虚假违法广告,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生产、制假、售假行为,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全。

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完善重要商品物资储备和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制度。做好农产品收购和流通工作,保持粮食、生猪等主要农副产品合理价格水平,力保农业产出纯收入不降低。考虑社会可承受度,择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实施燃油税费改革。加强教育、医疗、住房、公交、出租车等价格管理,依法查处价格违法和乱收费行为。

(三)扎实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组织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土地、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确权颁证。鼓励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农村土地交易所运行机制,规范开展土地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并以此拉动区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职能的完善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的建立。制定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办法,出台乡村建设节地标准和奖励政策。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开展农村国土整治试点。完善林权流转制度,推进5个区县林木采伐、林权抵押贷款、林业政策性保险、生态效益补偿等改革试点。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财政性投入一律实行招投标制。建立“三农”金融业务利益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1000个。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增加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生猪规模化养殖率提高到43%。大力发展晚熟柑橘,新建标准化果园12万亩。新增20万亩蔬菜基地。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办好台湾农业创业园。增设县乡农机销售维修服务网点300个,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加快大足玉滩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0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乡镇和行政村公路硬化率分别达到85%、40%。全市农村电网改造面提高到90%。新增沼气用户15万户。启动行政村“村村通”互联网宽带工程。完成1000个新农村建设规划。

“两翼”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加快山区与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是实现“加快”、“率先”的重点和难点。要把振兴“两翼”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进军“两翼”,加强统筹,促进振兴。要在发展政策、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整村扶贫等方面,下大力,出实招,争取每年进一大步。完善县乡运转最低财力保障机制,市级以上财政转移支付重点向“两翼”区县倾斜。对5个少数民族区县继续执行地方税收全留和增值税增量返还政策;“两翼”其余12个区县每年税收增量市级部分全额补助当地;对“一圈”的14个郊区县特色工业园区税收增量市级留成部分,全额补助所在区县。产业投资基金向“两翼”特色工业园区倾斜,对入驻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建立对口帮扶捆绑考核机制,确保帮扶区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一定比例支持受助区县政策落实,援建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以上。提速实施“两翼”1280亿元交通建设计划。整合市级资金10亿元,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加快“两翼”开发林木、中药材、烟草、草食牲畜等特色产品基地建设,引导“一圈”企业到“两翼”开发特色产业项目。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相结合,完成2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建卡贫困人口10万人,实施生态移民和扶贫移民5万人。

把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始终放在心坎上。6月底前全面完成规划剩余移民安置1万人。组织实施承接对口支援规划,实现招商引资250亿元。加快建设移民培训就业基地,新增城乡移民就业5.5万人。有序启动三峡后续工作,逐一研究并努力解决移民搬迁安置的遗留问题、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和移民长远的生计保障等问题。加强175米试验性蓄水的安全监测与防范,落实责任,严防死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顺势推进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利用危机倒逼机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自主创新,积蓄发展能量,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充分发挥工业促进增长的主动力作用。抓好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天然气石油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600亿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突出抓好工业投资“一号工程”重钢环保搬迁和信息产业“一号工程”惠普4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项目。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着力推进中电科2条6英寸芯片生产线、日月光电子、国虹手机等项目,大力发展软件外包产业,力争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迈上1000亿元台阶。积极应对汽车摩托车产业面临的冲击,着力攻克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离合器等关键技术,加强零部件配套能力,增加自主品牌,靠技术进步和国内外两个市场突出重围。扎实推进长安年产250万台发动机基地、贝卡尔特10万吨轮胎钢帘线等重点项目。以完善天然气石油化工产业链为核心,重点推进MDI一体化、川维30万吨醋酸乙烯、蓬威石化PTA等重大项目,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大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和成套水平,重点实施重型铸锻、特种船舶、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等重大项目。继续推进西南铝冷连轧和为国产大飞机配套的厚板工程等项目,促进材料工业上档升级。进一步优化能源工业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互动。加快建设西部金融服务高地,组建电子票据交易中心、OTC市场、生猪等畜产品远期交易所,争取更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境内外金融机构落户。延揽金融人才,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做大做强。防范金融风险,防止不良贷款率反弹。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拓展物流服务产业链,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和专业市场,物流收入增长15%。做大会展经济,启动西部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和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大力培育发展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提升设计、策划、法律、评估、检测、咨询等专业服务水平。

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是顺应市场规律,推动企业间优胜劣汰、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强与国内外的同类企业、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的联合与协作,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妥善处理兼并重组中的债权债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推行国有企业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停小火电机组10万千瓦,淘汰小水泥100万吨。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扩大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范围。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建8个市级都市工业园,办好10个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助金增加到1亿元,新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0个,全年担保发生额达到20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8%。

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实施22个重大科技专项,建立50个产学研联盟。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培育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100个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联合创新。培育5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15个企业中试、孵化基地,发展100家科技中介机构。拓宽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渠道,实施科技保险分类补贴,风险投资规模扩大到50亿元。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支持企业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办好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和“百家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活动。大力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创新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引进20名海外知名专家、1000名高层次紧缺人才,让重庆成为西部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激发企业活力。各级政府要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困,为企业雪中送炭。整合5亿元提振经济特别专项资金,集中支持有市场前景、科技含量较高的重大技改项目。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暂停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在不损害职工利益前提下,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可在一定期限内缓缴,适当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组织银企对接会,增加企业的流动性。

(五)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化统筹城乡规划改革,探索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制度设计。高质量完成城市空间战略规划,加快都市区控制性详规修编,全面完成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区城市设计。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促进城市片区有机更新。开展区县城乡总体规划、镇乡规划试点。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通过容积率的阳光运作、规范管理,保证规划严格实施。严格主城“四山”依法管理。完善乡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能。抓好一批农民新村规划设计,保护民族民俗村落。

提速建设轨道交通一、三、六号线,开工建设东水门、千厮门大桥,建成一批大型换乘枢纽和停车楼场。开工涪陵至丰都等4条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奉节至巫溪等13个续建项目,沪渝高速重庆段、绕城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渝湘高速公路通达黔江。开工成渝城际铁路、渝万城际铁路、渝怀铁路二线、渝黔铁路新线,实施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和三万南铁路扩能改造,加快建设兰渝、渝利、遂渝二线等铁路项目,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襄渝二线建成投用。建成寸滩二期、涪陵黄旗码头,整治嘉陵江航道68公里,推进船舶标准化改造。加快江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进度,建成黔江舟白机场。完善主城区电网。

高品位规划建设空港新城、西部新城等主城拓展区。继续执行市级财力支持区县城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政策,使其尽快成为县(区)域经济中心,增强其统筹城乡能力。拓展主城数字化城市管理范围,启动区域性中心城市数字化管理工作,开展垫江、梁平、潼南等中小城市数字化管理试点。优化城区公交线网,完善公交安全服务考核评价体系。整治运营车辆的违章行为,维护良好交通秩序。加强市容综合整治,提升城市街道环境品质。加大对机场、火车站、码头、广场、步行街的综合整治力度,拆除违法建筑,规范户外广告和占道经营。启动一批区县“城中村”改造试点,抓好城乡接合部综合整治。推进住宅小区化建设、物业化管理,改善社区环境。

政府带头,认真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倡导节约环保型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严格执行项目环保准入和区域限批制度。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强化工业污染在线监测,建立限量排放和消耗的精确计量标准,推进重点行业100项重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开展总量减排指标交易试点。深入实施环保“四大行动”。完成主城20户污染企业环保搬迁。新建主城排水工程三级管网100公里,推进三峡库区第二批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开展梁滩河等流域综合整治。实施城区绿化、城周森林屏障、高速公路景观林带工程,完成造林350万亩,新增城市生态林10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300万平方米。建成城市公园10个、社区公园40个,确保鸿恩寺森林公园、龙头寺公园建成开放。

(六)把内陆开放推向新的高度。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借力开放,在全方位开放中提速发展。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设立,标志着重庆站到了内陆开放的前沿,对于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高起点规划,大马力建设,大力度招商,探索构建水空、水陆联运的有效机制,使之尽快成为符合国际惯例、成本低、回报高的对外开放大平台。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批保税物流仓库和加工贸易标准化厂房,构建港区信息监管平台。

北部新区要以建设内陆开放示范区为契机,在投资贸易、要素集聚、市场运行、科技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突出招商引智,加快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确保实现工业产值1400亿元。把区县作为扩大开放的主战场,提升特色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12个加工贸易承接示范园,争取长寿化工园、茶园、九龙、空港、江津等10个园区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万州、永川、双桥等10个园区突破100亿元。

努力稳定出口增长趋势。适时调整完善外经贸促进措施,及时兑现出口退税政策,增加外经贸融资担保资本金,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提高外贸企业保费补贴标准,降低出口汇率风险,为企业渡难关提供帮助。优化出口结构,资助出口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扩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名特优农产品出口。积极开拓非洲、中亚、中东和西亚市场。主动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培育全国服务贸易重点企业5家、服务外包骨干企业20家,鼓励设立境外接单中心,服务外包总收入力争增长20%以上。支持先进设备、技术和资源进口。

推动汽摩、机电、建筑建材等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和海外工程承揽,带动本地产品出口。鼓励企业抓住时机,实施境内外战略并购。支持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推进圭亚那博赛铝土、利比亚住房、韩国工业园、老挝农业园、苏丹一揽子工程等一批在建海外项目。建立与中央企业共同承揽海外业务和劳务的协作机制。

启动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完成对口支援崇州灾后重建任务。构建武陵山、大巴山、渝西川东经济协作区,促进与毗邻地区全方位合作,不断增强服务周边的能力。主动对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科教、文化、人才互动。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台地区、国际友好城市和海外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利用CEPA框架扩大服务贸易,办好“重庆·台湾周”和第五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

(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立足公益、促进均衡、激发活力、推动和谐,全面提高社会事业发展质量和社会管理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增加贫困学生补助标准,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启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建成5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300所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8%。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试点,建设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6所,组建4个行业和区域职教集团,打造3个公共实训基地。全面推进 “重庆高校西部教育高地行动计划”,加快特色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新增2—3个博士授予单位,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70万人,13所高校全部入驻大学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切实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快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工程,建成重庆大剧院、川剧艺术中心,提速实施国泰艺术中心、重庆自然博物馆等项目,开工建设国际马戏城、群众艺术馆。新建区县文化馆4个、图书馆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00个、农家书屋2000个、农村书刊借阅点1万个,建设区县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26个。进一步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力度,实现1.6万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直播卫星覆盖,启动地面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工程。重视和加强社科研究,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办好第十一届中国老年人合唱节、第二届重庆文化艺术节。大力推进媒体转型,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和报刊水平。开展建国60周年群众性文化系列活动。推动文艺院团分类改革和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0%。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支持文学艺术创作和重点图书出版,传唱红歌,阅读经典;发掘重庆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培育发展新时代城市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

大力推进《健康重庆卫生行动计划》,加大卫生投入,完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实施儿童医疗卫生中心等十大公共医疗卫生设施项目,改扩建区县中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148个,新建和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0个。加强疾控、卫生监督体系等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88%。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争取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力推进《健康重庆体育行动计划》,掀起全民健身新热潮。建设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奥体中心综合馆等重点公共体育场馆,建成市竞训中心项目,推进区县体育场、游泳馆建设,新建6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一批全民健身场地、登山步道。培训45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增加各类学校体育课时,普及广播体操。加强体教结合,将各类业余体校办出特色。突出优势竞技项目,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力争取得比上届更好的成绩。

强化计划生育和社会管理服务。加快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严格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加强生育关怀,开展出生缺陷预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新建乡镇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110个,街镇社区服务中心25个、社区服务站250个。新增200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新建、改扩建和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500个,新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2750个。完善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启动平安重庆建设,着力构建安全保障型城市。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公安“三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基层网络平台建设,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混乱地区,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严防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快实施政府应急平台、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急避难场所、搜救基地等重点项目。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企业改革、征地拆迁、移民搬迁、土地纠纷、涉法涉诉等突出信访问题,使群众的来信来访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努力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加强城乡消防,构建交通、煤矿、建筑、危化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安装防撞护栏1000公里,实现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安装覆盖90%的工作面,关闭和托管小煤矿矿井203个,为保增长提供安全保障条件。

加强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支持驻渝部队和武警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八)加大民生服务力度。把改善民生放在扩大内需的突出位置,扎实推进十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最急切、最关心的就业、社保、住房等切身利益问题。

把大学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的首位,力争全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0%。市财政投入2亿元,促进大学毕业生创业。选派5500名大学生到镇村工作。强化返乡农民工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将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比例提高到80%,对就读中职学校的返乡农民工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的学费补贴。加强信息动态监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创造条件扩大就业,支持群众自主创业。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顾全大局,尽量少裁员、不裁员。以特殊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对经营困难仍坚持不裁员的企业,给予临时性稳岗补贴和待岗培训补贴;对吸纳再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多的企业,降低贴息门槛,提高贴息额度。

继续调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全面解决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和城镇单位未参保人员养老保险问题。扩大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严格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新建和改扩建150个乡镇敬老院、5所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10个社会养老服务示范点、4个儿童福利院和4 个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

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支持区县团购普通商品房用于拆迁安置。建设廉租房80万平方米,建成农民工公寓25万平方米。促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康居农房3万户,改造农村危旧房3万户。

(九)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紧紧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作风建设为保证,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全面完成市政府机构改革,启动区县政府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步伐。在继续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确保全市一般预算财力的75%以上用于区县发展和改善民生。

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依法行政。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重点开展城乡统筹、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等领域行政规章的调研立法工作。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健全决策反馈纠偏和责任追究机制,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公开办事制度,畅通政府网站、新闻发布等渠道,不断扩大主动公开覆盖面。进一步精简和规范行政许可,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使重庆成为内陆审批少、效率高、服务好的城市。稳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缩小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打造一支执法文明、朴实廉洁、人性化管理的行政执法队伍。试行行政复议权相对集中,提高行政复议水平,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广大公务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联系实际,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努力学习现代金融、现代科技、国际经济、法律法规和现代管理知识,提高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践难题的能力。坚持求真务实,加强调查研究,知晓市情、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多解决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难事,多干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办一些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

在困难情况下,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物力集中用到促进科学发展上,用到为人民谋利益上。今年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经费支出,均实行零增长。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行政监察,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扎实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提高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坚决查处违纪违法的人和事,决不让腐败问题影响重庆改革开放的形象!

7.2022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七

一、高度重视, 精心部署

市教委和教科院的文件下达后,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 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落实承办工作, 提出了“硬件不足软件补, 早规划、早布置、早落实、热情周到、突出特点”的工作思路。借鉴去年的成功经验, 通过充分酝酿, 立即着手培训的筹备工作。首先成立了培训承办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长马培高任组长, 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教科处, 办公室下分三个组:会务组、后勤组、安全组, 负责培训日常工作;其次, 确立了:“三全”“三提供”“三到位”的工作要求:“三全”即“会前全面部署、会中全程服务、会后全员总结”;“三提供”即“提供茶叶、纸杯, 提供纸张打印, 提供医疗服务”;“三到位”即“设施设备到位, 热情服务到位, 整改落实到位”。

二、目标明确, 责任落实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三个一流”:即提供一流的组织管理, 一流的设备支持, 一流的服务水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学校各处室统筹安排, 合理分工、通力协作, 教科处牵头, 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保卫科积极配合, 召开办公联席会, 分工负责, 分解任务。工作人员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安排, 统一培训, 统一指挥, 统一协调。本次培训涉及三个版本, 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培训老师和少量学生, 不同版本有交叉, 参培轮次多, 头绪杂。但是在我们的精心安排下, 分工精细, 责任具体, 落实到人, 有效地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全程服务, 热情周到

我们主动思考, 积极承办, 提出了“全程服务, 热情周到”的要求, 以满腔的热情迎接来自市内外的宾客。培训的前一天, 承办领导小组对筹备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督促验收:如检查会标、路标、多媒体、话筒调试、清洁卫生、矿泉水、茶叶、水杯、医护、水电保障、场地维修等。报到当天, 为培训教师提供交通地图, 附近宾馆电话、价目表供老师选择。培训的七天时间里, 相关处室工作人员每天7点40前到岗, 主动联系组织培训的市级领导, 协调安排各项工作。教科处同志全程跟进, 做到“四个及时”:及时沟通、及时协调、及时反馈信息、及时整改。全体服务人员想人之所想, 急人之所急, 力所能及地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四、创新机制, 突出特点

这次培训工作之所以得以圆满完成,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1、先期筹备, 美化软硬环境。

俗话说:“兵马未到, 粮草先行。”先期的筹备工作就是为了给全体参培教师提供一个优美的硬、软环境。我们着力在软环境上下工夫, 标语、指示牌力求人性化, 服务态度热情、周到, 让参培老师倍感温馨, 不受拘束。

2、统筹协调, 激活组织效应。

学校领导的安排部署, 教科处的统筹协调, 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激活了组织效应, 这是我们承办市、区大型活动的制胜法宝。本次以教科处为主, 相关的四个处室为辅的“一主四辅”机制, 带来了全新的管理效应, 彰显了团队合力。

3、全程跟进, 备用应急方案。

各处室特别是教科处全程跟进培训活动, 及时发现、处理突发性问题, 随时启用应急方案, 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如有位外校来的老师上示范课时, 对我校教学用的电脑不熟悉, 找不到要用的软件, 急得满头大汗。全程跟进的工作人员, 及时协调处理, 很快解决了这个小问题。

4、总结提高, 完善长效机制。

培训结束后, 全体服务人员进行了“全员总结”, 对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梳理和提炼, 总结经验, 改进不足, 进一步完善了我校承办培训任务长效服务机制。

当然, 由于条件所限, 与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差距, 有待今后进一步努力。

8.2015年重庆卷满分作文借鉴 篇八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再现

惭愧也是一种美德

重庆一考生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人都会做错事,只要会内疚,会惭愧,就是一种美德。因为,会产生惭愧之心的人,一定有一颗崇善之心。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刚上车的男孩请求司机等一等他的妈妈,一分钟后他的妈妈还没来,车上的人开始抱怨,孩子的妈妈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时,孩子的妈妈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看故事时,我们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到了车上的乘客身上?他们为什么沉默?是因为他们先前并不知道孩子母亲是残疾人,对自己错怪了他人而惭愧,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故事,因为乘客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惭愧。可以这样说,他们抱怨行动迟缓的母亲时,心中的善良尚未复苏,可当他们的双眼看到残疾母亲艰难行走时,他们深藏心底的善良被激活了。这是令人高兴的。

原谅他人的错误,是一种美德;漠视自己的错误,是一种恶习。车上乘客没等他人提醒便能自省,他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给他人以理解,在沉默中感到了惭愧,这也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如是说。《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少年叫周处,年少时胡作非为,为祸乡里,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为乡野除掉了“三害”,名扬古今。

别因感到惭愧而羞耻,因为惭愧本身是向善向美的。只是,别让你的惭愧迟到。

2015年3月2日,在T168次列车上,一位母亲说儿子才上一年级,没超高不用买票,随后测身高,男孩已超1.2m的购票标准。母亲因儿子虽高,但年龄太小不愿补票,男孩在这时说道:“我今年10岁,上四年级了,这是我的压岁钱,可以给自己补票。”母亲看了看儿子,没有说话,默默地低下头,从身上拿出钱为儿子补了票。等列车员转身离去后,母亲对儿子说:“儿子,这件事是妈妈的错,你做得很对,妈妈为你自豪,以后妈妈再也不会这样了……”

男孩纠正了他妈妈的错误,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而母亲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惭愧,儿子的车票补上了,差点在儿子心灵上留下的阴影也及时抹去了。一切都没有缺憾,一切都还算完美。能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并改正,这也是一种美德。

惭愧,是人类应有的态度,是道德的意向,倾向于善,亲近于善,惭愧自然生成。人要有向善远恶的自觉——惭愧,这才算具备了人的资格。人难免犯错,你在错误面前感到过惭愧吗?不要因羞愧而不愿表达惭愧,惭愧也是一种美德。

满分分析

小材料蕴涵大主题,小细节彰显大关爱,小对话体现大境界。本文即通过小材料发掘出人的精神世界、文明素养、道德情操,有极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立意准确,观点鲜明。题中材料叙述的事件虽小,但贴近现实,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了亲情的可贵、关爱的珍贵,反映了社会正能量。刚上车的小男孩为什么要等妈妈?因为妈妈残疾,体现了对母亲的体贴和关爱、孝心与呵护;乘客最开始抱怨,因为时间很宝贵,当看到残疾的妈妈后,车上的人沉默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乘客的惭愧之情。本文剖析材料中蕴含的思想,立意为“人都会做错事,只要会内疚,会惭愧,就是一种美德”。观点鲜明,主旨突出。在浮躁的今天,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让人沉下心来反思社会,体现出和谐健康。

第二,选材精当,新颖应时。第一个故事引自材料,重庆2015高考作文题来自两年前的热门微博,材料内容即现实生活。第二个故事也是真人真事,发生的时间更近,发人深省。文中的材料有两大特点:第一是“精当”,所谓“精当”,是指所选用的材料能有效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主题,没有偏离之感,没有叠加之嫌,更没有虚假之疑;第二是“新颖”,即所选材料应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社会的“热点”与“亮点”,有生活色彩,有个性特征,有独到的发现等。本文即具有时代特征、社会气息,蕴含了正能量、闪耀着情感光华,积极健康,引人向善,启人心智。

第三,引用佳句,多姿多彩。第一段中引用狄更斯的名言“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第四段中引用孔子的名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结尾引用具有哲理佳句“惭愧,是人类应有的态度……人要有向善远恶的自觉——惭愧,这才算具备了人的资格”。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吸引阅卷者的注意,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四,首尾呼应,凸显主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本文首段引用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名句:“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继而点明中心:“人都会做错事,只要会内疚,会惭愧,就是一种美德。”结尾则再次强化中心:“人难免犯错,你在错误面前感到过惭愧吗?不要因羞愧而不愿表达惭愧,惭愧也是一种美德。”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凸显了文章的主旨——人难免犯错,不要因羞愧而不愿表达,惭愧也是一种美德。

写作借鉴

本文首尾呼应,主旨突出。那么,作文首尾的写法有什么地方可以模仿和借鉴呢?

一、写好开头,吸引眼球。我们常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文章开好了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写作思路流畅而顺利地展开,而且能抓住阅卷者的心,博得阅卷者的好感。常见的开头方法有:“引用开头法”,引用诗词、歌词、格言等开头,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吸引读者;“开门见山法”,就是直截了当地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写景开头法”,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还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抒情开头法”,通过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等;“设问开头法”,开头提出疑问,既能总起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好奇心理,引导读者急切地阅读全文。当然,还有其他开头方法,写作时应根据写作实际巧妙运用。

二、写好结尾,回味无穷。最常见的一种结尾方法是通过对文章的题目或开头进行回顾或照应,这就叫“呼应法”;还有一种方法叫作“斩截法”,主体结构说完就完,没有多余拖沓的废话,能给读者以主体鲜明的印象,而且还能让读者想象驰骋,起到行当所行、止当所止的艺术效果;还有一种叫做“补充法”,即利用结尾补充说明某种情况、某种意见、某个事件,或附带交代写作的起因和动机等等。

当然,首尾段无论用哪种写法,都不要忘了首尾之间的呼应,更要在首尾处强化或突出主旨。

上一篇:维稳工作专题会议汇报下一篇:教师师德规范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