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教育孩子的困惑(精选9篇)
1.家长对教育孩子的困惑 篇一
孩子崔心玉现在的表现我们还是满意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特别优秀,但也还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她有良好的品格,积极乐观向上,勤学习,爱思考,待人处事落落大方,有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说到教子心得,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
1. 着重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我们买了一些关于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的故事书籍,闲暇时间给她讲故事,让她看书,给她灌输传统正面的主流美德思想,告诉她什么是美好的,受人尊敬的,什么是被人鄙夷的,不齿的;身教高于言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尽量给孩子起榜样作用,不能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话孩子会怀疑你的正面教育,甚至怀疑到你的人品,那是很可怕的,有时大人在孩子面前犯错了,当孩子用我们大人一样的口气教育我们时,大人不要觉得没面子,错了就是错了,要勇于承认错误,并且改正,错了还要找理由为自己辩解的话,那就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示范,等孩子将来犯错时也会和你一样辩解的。作为孩子的榜样,大人永远不要放松了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你要注意身边那个永远的旁听者旁观者你的孩子,爸妈就是孩子的天,她特别注意你们的言行,如果大人不注意,说出做出坏话脏话,做出些坏榜样,孩子会跟着学的,我们的心玉,从来不说脏话,光明磊落,对人都是文明礼貌,这一点值得我们骄傲。
2. 做孩子的朋友,平等的对待她,倾听她的心声,孩子在自
我意识形成期,叛逆期、青春期的时候,会有很多迷惑,她最需要的是朋友和尊重,这2点,父母一定要给她,要平等的对待他,不以势压人,先入为主,他才会把你当朋友,和你说心里话,要经常给她发言的权利,耐心倾听她讲完自己的观点,不要随便打断她,只有掌握了她的真实想法和对事物的看法,你才能有的放矢,大人是要塑造孩子的优秀品格,而不是制造出优秀品质,她说的对的,你要积极赞扬,说的错的,你要明确指出她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就像一个合格的园丁塑造一盘美丽的盆景,要修剪掉多余的蔓叶,扶持旺盛的枝干,这盘盆景才能展现生命之美,艺术之美。
3.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教育,赞美教育,告诉孩子学习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对语文历史地理这些课程,大人还是要给孩子讲中华的传统文化之美,历史典故,文人趣事,诗歌散文,名山大川...只要你喜欢和孩子讲,他们就愿意听的,会引起他们的兴趣的,探跟寻源,她才会去学习,学习起来有动力,也不会觉得太累了;对于数理化,可以把它们比喻成一个个困难,一座座高山,给孩子一个征服困难,翻越高山的乐趣,学会一点知识,做对一道题,就是征服一个困难,登越了一座山峰,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
赞美,既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又让她得到了奖赏,物质奖励也是需要的,要问孩子需要什么,只要不是过分的要求,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家长还是要满足孩子的,要让孩子明白,有付出就有所得。现在没有真笨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说孩子笨等,打击她的自尊和自信,那样事得起反,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
教育孩子是很大的一个话题,以上只是我们的一点浅见。
2.家长对教育孩子的困惑 篇二
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和培育是很重要的, 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教育方式不同, 其结果也不一样。教养方式太过, 太严, 则“欲速则不达”, 适得其反;教养方式不及, 则“放任自流”, 易使子女“游戏人生”, “今朝有酒今朝醉”。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的氛围, 家长的言行, 教育方式, 无一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当今的孩子, 由于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 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导致孩子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任性等。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为19%, 而美国为41%, 日本为60%以上。有人曾说:“中国的孩子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 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名的。”造成中国孩子心理素质差与他们的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观点是密不可分的。
一,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重智轻德。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也是未成年人在成长中所收到的第一教育。在很多家庭中, 只重视了孩子智力方面的教育, 把能够获得好的成绩上大学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标准, 忽视了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 在集体中, 任何事情自己都不能吃亏, 什么团结互助, 社会公德都不用遵守等。忽视了德的教育, 不知道怎样做人, 没有做人的准则, 只关心自己, 缺乏对他人的关爱, 对社会的关心, 使之成为一个自私又低级趣味的人。
2, 重知轻能。当今家庭中, 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受历史原因, 社会环境的影响。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知识缺乏, 教育水平低, 社会变化认识不足, 往往认为孩子学习好是最重要的事, 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 学习很不错, 但应变能力, 劳动能力, 语言交往能力, 自律能力, 生存能力, 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显得比较差。
3, 重养轻教, 追求金钱和物质的享受。当今很多家庭中, 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 满足孩子的物质方面的一些需求, 如生活的、营养方面的一些需求。以宠、以爱代替教育。久而久之, 让孩子养成了金钱和物质享受的习惯, 忽视了对孩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计划用钱的教育, 长此下去, 一旦生活环境发生改变, 孩子将无法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 失去生存能力。
4、重言教, 轻身教。有很多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 整天对孩子唠唠叨叨, 这也不是那也不对, 贪玩好耍, 不求进步, 但家长忽视了自身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
当今家长, 均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挣脱出来, 有了更多的时间交朋会友, 经常是几个朋友坐在一起打牌到深夜。而家长却常常对孩子这样说:“你们又在玩, 不读书, 不做作业, 不做……不做……, ”总是指责孩子, 没有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去读书学习。理由很充足:父母是成年人, 可以玩, 孩子没有长大不能玩。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尊重长辈, 关心他人, 其家长本身却对其长辈不尊重, 对父母不孝敬, 对他人不关心。
古语说:“身教重于言教”,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 少一些指责性的唠叨, 简单空洞的说教, 处处以身作则, 孩子也会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感染。家长要求孩子什么, 自己首先做到, 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棍棒教育。古言道“不打不成才, 黄荆棍儿出好人”。在我们的家长中, 经常这样说, 行动上也就这样做, 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 首先, 拳棍交加, 进行一次暴风雨般的皮肉洗礼, 风雨过后, 孩子还弄不明白为什么受了这般皮肉苦态度态度, 总是埋怨父母不喜欢他, 甚至怀疑是否亲生。粗暴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后果是: (1) 孩子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 粗暴的态度会使其精神紧张, 有损身心健康, 造成两代人的感情隔阂; (2) 孩子因慑于暴力, 往往不敢向父母讲实话, 久而久之, 容易养成说谎话, 不诚实的恶习; (3) 孩子的模仿性很强, 以后也会成为粗暴的人。
二、家长应学习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
有人说过: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 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亲们的手里?社会的未来必须由新生一代来承担, 而父母亲就肩负着塑造未来的重任。由此可见, 父母亲教育方法与父母亲的教育态度、教育水平、文化素养等是密切相关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要提高人口的素质, 促进社会教育化、学习化, 必须加强对家庭生活的科学指导, 使家庭生活能形成一个优良的学习教育环境, 逐步走向现代化、科学地教育子女, 让孩子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认识周围的环境。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 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耐心教导, 不做违背社会道德与规范的事。在家里, 从小事做起, 加强各方面的能力训练, 听从父母的教育, 尊敬长辈, 并在家里的交流中, 训练他们的语言交流的能力。家长对孩子重复犯错, 也要耐心指导, 给予多次改正的机会。平时, 在家里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 要求孩子怎么做, 家长首先怎么做, 事事起表率作用。培养孩子勤劳、勤俭、不讲吃穿、不攀比的好习惯, 让孩子在家长??第一位教师面前受到良好的教育, 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为了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 父母应避免以下情况:
1、过分保护, 从小娇生惯养, 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
2、父母在教育时过于严厉, 甚至子女稍不服从就挨打, 不给饭吃等。
3、对子女过分干涉。不给子女以信任, 甚至成年后还要干涉他们的生活。
4、经常包庇子女的缺点和错误。
3.家长对孩子读初中的教育 篇三
经历了战争,我们和女儿都从紧张、焦虑中解脱出来,开始松了一口气。而后,便是异常的兴奋。是啊,女儿终于要称为一个初中生了,她将有新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她完成了一个由小学生到中学生的大转变,去掉了一个小字,终于长大了,这怎么能不令人高兴呢?
然而,这个兴奋劲没过多久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问题和矛盾的凸显。女儿上初中了,还去接送她上学吗?还自作主张给她选培训班吗?孩子的作业多了,成绩下降了怎么办?不经常跟我们聊天了怎么办?她的日记开始锁到抽屉里了怎么办?……一大堆问题开始困扰着我,同时,我也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同样在困扰着我们那个刚长大的孩子。
这让一向标榜开明妈妈的我感到很失败,我决心改变这种状态。这期间,我问了很多年长的大姐,看了很多书,而且也在中考网上翻阅了其他家长的帖子,我最终发现了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女儿长大了,而我的教育方法却没有跟她一起长大,还停留在小学阶段。我决心做一些改变了。
一、不再辅导具体学科问题,而是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上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增多,学习压力增大,学科内容趋向专门化,学科的学习方法也各有不同。这其实对于我来说也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辅导初中课程我已经力不从心了。而女儿从小对我依赖惯了,如果我没有时间管她,她就能拖则拖,即使是自己做也不主动动脑。那就从学习习惯入手吧。
好在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在初中入学没多久,我先帮她重新制定了适应中学生活的作息时间,规定她哪段时间必须写作业,哪段时间可以看电视,到了几点就要睡觉。刚开始的时候女儿很不适应,但是慢慢地,她开始主动做作业以换取多一点看电视的时间,对此,我笑而不语。只要女儿知道主动学习了,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同时,这样做能保证女儿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应付学校的学习。
另外,结束保姆式的陪护状态,让女儿还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自己该做的功课,家长慢慢做到只督促,不指教。现在想起来,当时做的还是明智的,经历后,女儿好像把劲一下子都用完了,松松垮垮的状态一直没有改观,我们就干脆带女儿去云南玩了半个月。但是,回来之后马上就给他报了班,不是为了学东西,而是为了帮他收收心,好适应接临而来的初中生活。从现在来看,女儿的反应还是不错的,没有在初中的最初阶段哭鼻子,热身成功!
二、防止出现孩子信息的隔阂或断层,家长要及时和老师做好沟通
因为我们的初中是择校上的,离家比较远,不能像小学的时候一样,每天都去接她,顺便跟她的老师聊聊天,所以,女儿在初中的情况只能通过她自己说。但是,我不满足于这单一的信息来源,我希望更全面地知道她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初一的第一次家长会给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家长会的时候我见到了她的所有任课老师,找准时机跟每个老师都聊了聊,并要到了他们的电话号码。现在想来,这是我作为初中家长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了。从这次家长会后,我会经常跟老师发发短信、打打电话,问一下女儿在学校的情况,并且,针对老师给的建议在家给她做适当的辅导。因为,我始终相信,老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女儿来说,已经是专家,他们对于女儿的建议一定是指导性的,也是可行的,家长一定要紧密配合。
这一点是很多家长忽略了的。到了初中,家长不但要经常跟班主任交流,也要跟各个主要的任课老师熟悉起来,他们更容易了解孩子在某个科目上学的怎么样,也能提出具体的指导一件。这样才能在初中三年及时防止孩子出现偏科现象,不然到中考的时候才发现,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尤其要说的是,我刚开始的时候犯了跟很多家长一样的通病,就只跟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成绩,后来熟悉了才知道还应该注重孩子其它的方面。初中阶段更重要是是洞察孩子的心态变化,老师在学校跟孩子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更容易了解孩子的状态,如果能及时沟通,就可以商量出好的对策,改变孩子不积极的状态,携起手来帮助孩子形成好的学习状态。
同时,我还注意跟女儿的同学家长沟通,我们因为孩子是好朋友而变成好朋友,经常约着一起聚会、逛街。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一来我可以从其他家长那里学到的教育方法,二来,我也可以通过女儿的同学得知一些孩子心理真正的想法。
三、从母亲的圣坛上走下来,成为孩子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也许很多家长都已经习惯了为孩子里里外外操持,但是孩子却并不领情。原因是,你只做了一个妈妈出于母性应该做的,而没有做到一个妈妈出于理性应该做的。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从心理上感觉自己长大了,不再嚷嚷着要过儿童节了,不再对你言听计从了,这就是所谓的青春叛逆期。这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
孩子进入初中,已经不需要保姆式的父母了。同时,一味呵护或训斥的教育方式也失去了效力。孩子在初中以后,不像小时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父母教育子女需要讲出道理,举出事例。而且语言的作用永远没有行为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小学时父母会采用直接的棍棒或糖衣教育,但到了初中孩子对间接教育更容易接受。
这对我来说难度比较大。我脾气很急,但是为了女儿,还是决定尝试一下。当我们因为某个问题出现矛盾的时候,我总是会找一个合适的时间,跟女儿坐在一起,一起把问题分析透彻,让女儿自己来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自己得出解决办法。经过了几次这样的长谈,我发现,女儿真的长大了,可以独立地解决问题了;同时,女儿也会发现,妈妈说的话还是有道理的,让她少走了很多弯路。
于是呢,最终结果是:我们家几乎每周都会有那么一两次长谈会,女儿会把她在学校的高兴事儿跟我们分享,也会就头疼事儿跟我们讨建议。就这样,代沟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四、了解初中阶段以及中考的所有信息,成为孩子的军师
上个好初中不是最终目的,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有这样共同的心态。上了好初中,也许是为了上它的好高中,也许是为了积蓄力量,将来上个更好点的高中。孩子进入了某个初中,她对于学校的了解的感性的、是孩子角度的。但是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做出一些大方向上的规划来。
首先,我会在孩子之前先了解学校的各项制度,不能仅仅听信孩子从学校带回来的那些表面的看法。如果进入初中是为了直升高中部的话,就要及早的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为孩子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各个重点中学不同,他们从初中部选拔学生的方式也不同。所以一定要第一时间弄清楚学校的条件,比如是按照三年成绩排名提前签约?还是通过一次考试签约前多少名?或者要参加哪些竞赛获奖?还有英语实验班和数学实验班直升上是否存在名额、条件的不同?等等。把这些弄清楚了,及早准备,到了该准备什么比赛、哪些考试的时候就按部就班地去帮助孩子实现目标。
4.家长应停止对孩子的吓唬教育 篇四
孩子一辈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都是这样被你们吓唬没的!家长请注意!孩子不是吓一吓就会变乖哒~
昨天小编和朋友们聚餐,聊起小时候每逢我不吃饭、不睡觉、不听话的时候,爷爷奶奶总会吓唬我:
“门口有大灰狼,再不听话就咬你!”
“不好好吃饭的小孩是会被乞丐背走的!”
当年的小编还年少无知,一被吓唬立马规矩,因此奶奶总是屡试不爽!
万万没想到!我一说这段回忆,立刻引起大家的共鸣!原来每人儿时都有过被吓唬的经历!说起来是笑谈,但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笑,因为我们发现,不少被吓大的成年人至今都不敢走夜路、关灯睡觉、怕黑怕鬼,更有甚者一辈子都陷入自卑的深渊……
那么!今天咱就聊聊「吓唬教育」。
『曾经我们被吓唬的那些名言』
●赶快睡觉,你再不睡大灰狼就会来咬你的!
●外面的乞丐没饭吃,你不好好吃饭他就会把你背走!
●你再哭警察叔叔就会把你抓走!
●你再不听话,门口王大爷就会来割你的耳朵!
●阎王的小鬼专门抓不乖的`小孩!
除了这些,动物类的狮子、老虎、大黑熊也常常出场,人物类的警察叔叔、会打针的医生、会背小孩的乞丐也司空见惯,更有“脑洞大开”的父母会想出「长舌怪.小鬼」等牛鬼蛇神。
小编曾经以为这种OUT的「教育」方式早就被新时代的父母们所遗忘,直到前段时间听到邻居吓唬她四岁的女儿:“你再不听妈妈的话,我就把你送给别人!”大家是不是到现在还会害怕「会割耳朵的王大爷」、「会背小孩的老奶奶」?
那我们不禁要思考:「吓唬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深远影响?在这里,小编必须要说,「吓唬教育」对于尚还年幼涉世未深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
百!害!而!无!一!利!
「吓唬教育」容易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
大人吓唬孩子的时候也许正在气头上,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大人随口一吓唬,孩子可能就深深记住了。当他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可能真的以为会随时出现豺狼虎豹,影响睡眠质量;当他们正常表达负面情绪的时候也会害怕父母不要自己而感到不安;当出现各种不受控的情况的时候就会害怕被人抓走……总是被恐惧、不安包围的孩子会经常性做噩梦、夜哭,过度依赖父母寻求安全感,以致于成人之后依然无法独处。
「吓唬教育」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
吓唬孩子通常都是为了起震慑作用,但成长初期的孩子心理相对来说还很脆弱的,总是吓唬孩子,他会在潜意识里“强化”自己的性格标签:不乖、不听话、不懂事、办坏事等等……在孩子思维、认知、语言等能力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就已经通过“吓唬教育”给孩子悄悄埋下了自卑的种子,使其长大后容易丧失自信心。
「吓唬教育」容易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
「警察叔叔来抓你了」是很多大人用来吓唬小孩的「名句」,但幼小的孩子最初并不知道警察是做什么的,也不知警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但被大人这样「发挥」之后,警察在孩子心里就变成凶狠、可怕、抓小孩的角色,从而对警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假如真遇到危险或需要求助时,孩子极有可能不敢主动求助,以致于对自身安全造成威胁甚至二次伤害。还有的家长用医生、护士打针吃药来吓唬孩子,造成孩子生病需要去医院的时候哭闹不配合。
既然「吓唬教育」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那么它就应该被当做「四旧」而被摒弃掉不是吗?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先学会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不同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
5.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哪方面入手 篇五
中国富了,百姓富了,表现在孩子身上更见其富了,但真富了吗?
从经济这一方面来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百姓确实富了。然而,从对孩子的教育来说,我们则是更穷了,就像荒地退化成戈壁荒漠了!
这穷反映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不多,而生活富有了,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心肝宝贝。家长都想这宝贝吃得好,穿得好,长得好,事事比 别人好!因此家长们用尽浑身解数,使自己的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质:吃肯德基,喝可乐,穿名牌,进最好的学校,请最好的家教。家长们把自己最多的温柔,最多的 爱,都送给孩子。孩子是在最肥沃的土地上,好水好肥,最适宜的温度,最好的光照下生长的树苗。孩子的枝叶是很繁茂,显得也很葱茏挺拔,然而,偶然的风雨, 不经意的一刮,他就会拦腰而断,甚至连根被拔起。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看到了网上报道的.被家长接回去理发的小姑娘喝了一瓶农药自杀;我们也看到从跳楼自杀 的学生的愤身一跃;还有相约自杀的中学生......,很多很多,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 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这还仅仅是自杀!孩子们究竟是怎么了?家长们不懂,只有哭的肝肠寸断,却不明 白自己给了那么多爱的孩子,怎么就一下子选择了不归路?至于其他方面,令人震惊的暴力行为,其手段之残忍,如掐死老师的、砍死母亲的、杀死奶奶的……我们 会问,孩子们怎么了?
父母说自己的孩子很好,很听话,很懂事,学校教育怎么了?
可是你真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你给了他最好的享受,却没给他应有的承受困难挫折吃苦耐劳的教育,更没有关注他的心理。你只想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质--我穷 过,因此不能让孩子穷,不能让孩子被人瞧不起,我要给最好的。这是多数家长的想法--就是没想自己该给孩子的,你不去关注他的心理需求,不去给他困难挫 折,而这,恰是一个健全的生命最需要的水肥温度阳光,可是家长你没有给他。
还有媒体的错误引导,不客气的说,有些媒体很不负责任,抓住一点,无限上纲上线,只要有一点问题,就归结原因到学校,夸大学校教育的失误,只看一面, 不看全体!(就拿理发女孩自杀来说,学校一开始就有自己的规定,中学生的发行必须适合中学生,但到了媒体方面,则会说学校不尊重学生的个性,而要求学校给 孩子个性。那么媒体们,你们看到中学生奇装异服,光头式、爆炸式、鸡冠式染红涂绿的发型,眼影眉毛口红、超短裙透视装,你会赞同这个性吗?恐怕你又会说学 校像妓院了)一些媒体的无良,渲染煽情。造成了学校教育的束手束脚,而家长则只要一有问题便到学校兴师问罪,有本领的家长则会领着媒体到学校,导致学校该 有的教育也没有了(春游、劳动、越野、吃苦教育等能省则省)。家长纵容自己的孩子更加理直气壮,孩子该有的恰当的家教、学校教育则越来越少,心理的贫瘠则 越来越厉害,唯我独尊的意识极度膨胀,变态心理越发严重。就像是吃了劣质奶粉的大头娃娃,看着好像很胖,但是畸形的,不健康的。
要让孩子健康成长,迫切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教育,在物质方面,让孩子穷一些;精神方面,特别是吃苦耐劳、承受挫折、关爱他人是家庭 教育切实该做的。
6.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 篇六
一、从思想品德教育抓起
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 是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孩子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 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公德, 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孩子通过不同途径多了解国内外的历史人物, 学习其中人物好的方面, 做到优而吸之, 劣而弃之。家长绝不能钻入学习成绩的牛角尖, 单纯追求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及自身其他方面的成长, 要正确引导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
二、逐渐培养孩子的求知信心
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懂得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 不要不闻不问, 不要责怪孩子坏的学习习惯, 应引导他们纠正, 重新树立信心;引导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的习惯, 独立思考, 善于分析难题等;教孩子学习知识要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 不要死记硬背, “读死书, 死读书”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对将来的一生和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孩子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茁壮成长。
其次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 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反映, 家长不仅要尊重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而且要主动挖潜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 家长要耐心、确切、简单地给予答复, 并引导孩子通过读书、思考寻找完美的答案。随着知识的积累, 孩子渴望认识新的事物, 探求新的知识, 久而久之, 孩子的好奇心就演变成强烈的求知欲。
再次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和学习毅力。孩子的兴趣广泛了, 求知范畴就扩大了, 知识经验随之增多了。家长在引导孩子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 还要设法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和爱好。帮助孩子妥善安排好做作业和课外读物时间, 选好书籍指导阅读, 逐步提高读书兴趣。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看、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扩大生活范围, 增长见识。学习必须有恒心, 重要的不是一两天, 而是天天如此, 要坚持不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一般要多表扬鼓励, 少批评指责。对孩子的微小进步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使他深受鼓舞, 提高兴趣, 增强信心, 要把握好尺度,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考试考得很好, 家长既要肯定成绩, 又要指出不足, 引导孩子找出不足的原因, 并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 “谦受益, 满招损”。孩子考得不好, 要找出原因, 帮助孩子总结教训, 增强孩子的信心, 促使孩子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三、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在家庭教育中易被忽视。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坎坎坷坷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家长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 家长要多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引导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给孩子讲述“勤劳是良好的美德, 懒惰是万恶之源”的道理, 不要学习古代的“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的”的陈蕃。还要培养孩子树立勇于面对挫折的信念, 学会随机应变, 只有不畏风暴的海燕, 才能在广阔的海洋上自由地展翅翱翔。
四、加强交流, 和孩子做好朋友
孩子是一本书, 家长只顾往后翻, 但真正读懂十分不易。家长要与孩子勤交流, 以好朋友的身份关注、帮助孩子。家长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 设身处地地为孩子考虑。随着孩子的成长, 孩子读懂了这个世界, 家长也读懂了这本书———孩子, 那么家长自然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 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 多一份理解, 少一份责骂, 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 家长才能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灌输给孩子, 有效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 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家长一定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努力配合学校教育,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这是我最近通过学习得到的体会, 比较以前的种种做法, 我深感惭愧:客观方面, 由于工作太忙有时候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 只有在周六周日才能给予辅导, 在很大程度上耽误了孩子的学习;主观方面是占大部分的, 个人脾气比较暴躁, 孩子淘气不爱学习时不能平平静静地讲道理, 而是责怪她……通过学习, 我明白了如何正确对待孩子, 做成功的母亲……希望我的体会会对其他家长有所帮助, 以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蓝蓝的天。
摘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很多家长都加强了对子女的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何教育子女呢?有时候还会有适得其反的结果。本文以教师身份从几个方面探讨子女的教育方法:要从思想品德教育抓起;逐渐培养孩子的求知信心;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加强交流, 和孩子做好朋友。
7.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篇七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阳光。感恩是培养道德良知、增强人格魅力和提升成长力量的最好催化剂。感恩之心驱使下的人博爱而善良,富有责任感。懂得感恩的人,总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充满感激,并且将这种感激转化成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孝敬父母、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学会感恩,是立身做人的要求。常怀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一些融洽,少一些隔阂;多一些团结,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给别人掌声,自己周围掌声响起;给别人机会,成功正在向自己走近;给别人关照,就是关照自己。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一切。感恩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作为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这里我收集整理了一些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是身教胜于言教。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更何况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首先要活出感恩的生活来。面对困难要勇敢接受;身处逆境要自强不息;图谋大作要善始善终;春风得意要戒骄戒躁。要保持超越的心、幸福的心、从容的心、平等的心、柔软的心、包容的心。记得要经常向孩子说“谢谢你”。向别人表达谢意是尊敬与礼貌最高的表现方法,也是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最安全方法。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用感谢来满足别人的人性需求,不但简单又有报酬。我们要把它变成一种习惯,并能潜移默化我们的孩子。心存感恩与向人道谢是两个让人通往成功的习惯。学习感谢是迈向自我实现重要的一大步,也是我们教育孩子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二是让孩子从感谢父母开始。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来自父母那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无不倾注了父母对他们的辛劳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这样孩子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理解并爱父母。最廉价、最实用、而且是最有效,那就经常让孩子亲吻拥抱一下爸爸和妈妈。比如给孩子削好了个苹果,在给孩子的同时,做爸爸的或做妈妈可以这样说:爸爸(妈妈)把苹果削好了,你拿什么来谢谢爸爸(妈妈),来亲一下爸爸(妈妈)吧。这时孩子过来将小嘴贴在爸爸或妈妈的脸上,“吧”的一声,这时再把苹果给孩子,这里也包括拥抱一下爸爸妈妈,从孩子呀呀学 语开始,就培养孩子这种感恩和回报的意识。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增进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二是培养了孩子的感恩和回报的意识,使孩子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任何的索取都是有代价的,不是无偿的;三是作为动物之间的拥抱和亲吻本身就是一种爱的传递和交流的途径,作为人是高级动物本身也不例外,所以我认为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学说话时就开始这样做,孩子长大了后会很有爱心和感恩的心。
三是家长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则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正如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中“妈妈给奶奶洗脚,孩子给妈妈端洗脚水”那样,家长自己要经常对上一代人的付出表达感激之情,体现出感恩之心、之行。做父母的如果不关心和感激上一代人,孩子就会模仿父母。同时,父母还需有意识地激发和呵护孩子的感恩之心。
四是让孩子体验辛苦。针对年龄特征,选择性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了解家庭建设中的大事、难事,让其适当吃些苦,多一些亲身体验。如果体验不到关怀和爱等情感,光知道父母给我吃,给我用,对自己拥有和享受的一切容易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父母的义务,难以产生感激、感恩的心。现在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开,总是觉得这个世界欠他的,就是因为从小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他就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也就不懂得感恩。
五是留意大自然。鼓励孩子对他们周遭的事物引发的灵感心存感激。惊叹于风的威力和大海的浩瀚;雪花的无瑕、夜晚的星空,或山脉的粗犷之美。就如歌德所说的:“自然乃是神的一件活生生又看得见的华服。”前不久有这样一则报道,文章的作者清晨在洛杉矶郊县一所旅馆的餐厅里,发现有3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给母亲写感谢信。孩子们说,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作者细看了孩子们写的内容,有“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等。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幼小的心灵还不知道什么叫恩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无论是天崩地裂,还是斜风细雨,一花一草,一颦一笑,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
六是是化态度为行动。一个小举动,像是一个微笑,一件小礼物,像是一封贺卡永远是受欢迎的。当一个孩子在家帮忙把碗盘放好,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家庭与食物的感恩。当一个学生帮助老师提录音机,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学校与老师的感恩。在节假日,亲手做些小礼物送给亲人朋友,以表感谢之心。这也是学会感恩的一实际做法。青岛一中学布置了 感恩作业。每天要学生完成。“今天有无给别人添麻烦?今天是否有进步表现?今天你最感激谁?”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父母可以模仿此法。另外,北京一中学也有一特殊的作业--给父母洗脚,等等。都是将态度化做实际行动,从爱父母起。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将来又怎么可能去爱事业、爱国家、爱别人?我们家长切记不可过度溺爱,将孩子实践爱长辈的所有萌芽扼杀。中国早有名训“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形式到感悟。
七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让孩子经常注意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父母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人们。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舒适的生活又会是另一种体会吧。听听老人讲讲过去的事情,或是看一些描述艰苦生活的书籍和影片,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等。忆苦思甜,其实对现在的孩子会有一定的好处的。从
横向以及纵向多方位的比较,不要老是把眼光往上瞧,你比许许多多的人幸运,比上不足,比下那是足足有余。
八是作一本感恩集锦。同时要注意不要庸俗化。拿出一叠旧杂志。翻阅它们并把认为值得感谢的画面剪下来。将图片贴在本子上,累积这些图片。很快地,你将会拥有一本具视觉效果的生活感恩回忆录。同时,把一些感恩的故事文章也剪下来,细心品味,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对别人的一点小恩惠感动不已,却感受不到你最亲近的人的大恩大惠。平时试着写一些关于感激、感恩或感谢的字句,所有的形成一本感恩集锦。经常翻阅,经常地反省自己。
8.家长对教育孩子的困惑 篇八
孩子成才教育专栏 2009-07-23 14:27:32 阅读3262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做父母的很容易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这样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呢?下面就我个人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向大家简
单的谈一下:
一、智力方面:
孩子在学龄前,父母充当了第一任老师,担负起了开发孩子智力的主要职责。现在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一会让孩子学这,一会让孩子学那,孩子若是有兴趣还好,若是没有
兴趣则适得其反,有的孩子因此而产生了厌学和逆反心理。
我在教育孩子时,首先注意了有意识的去引导,在孩子一岁左右时,就给他买一些看图识字、宝宝画册等,教他从书本上去认识动物、汽车、建筑、水果、蔬菜、大自然等等,并讲一些很简单的故事给他听;当孩子两、三岁时,就根据平时对孩子的观察,给他买一些他比较有兴趣的儿童画报、连环画、幼儿数学、积木等;在给他讲故事的同时,鼓励他给我讲,这样既培养了他的口语表达力,又培养了他的记忆力和观察力。在学幼儿数学时,我就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有意识的让孩子吃饭时摆碗筷、吃水果时分水果,并数出碗筷及水果的个数;摆积木时,让他随意去摆,摆好后适度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充分发挥他自己的想象力,然后问他摆的是什么呀、用了几块积木呀、用的都是什么颜色呀、什么形状的。通过这
些诱导,使孩子对数和形等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
由于引导的比较得法,孩子长到三、四岁时,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为了满足他的求知欲,我及时教他查字典的方法,很快象一些儿童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三百六十五夜》等,他都能自己看了,并且掌握了许多知识。大家知道,孩子在刚认识事物时,对什么都好奇,特别喜欢问“为什么”?而且是一连串的刨根问底,有时问的我也答不上来,但我从未因此嫌他啰嗦而去斥责他,而是真诚的向孩子承认妈妈也有许多知识需要学,在学习方面,做家长的不要怕在孩子面前丢脸;记得那时候,他就经常提问题让我们来回答,如果答不上来他可得意了。另外,100以内的加减法他也能熟练的进行计算。到上小学前,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外,其它三部《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儿童版,他都仔细的阅读
过,并且其中的一些经典故事他都能惟妙惟肖的讲给别人听。
平时除了给他买一些必要的读物和玩具个,我还经常带他到大自然当中去认识世界,开阔视野,比如:爬山、游泳、去动物园等,观察的多了知识面也就广了。
本来我也诱导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美术知识,但发现他对这些很不感兴趣,所以我就不强
迫他而放弃了。
孩子上学后,作为家长除了不定时经常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外,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检查孩子作业时,发现有错误的地方,我从来不直接告诉他哪个题或哪个字错了;而只是告诉他,你今天的作业有错误的地方,错在哪儿让他自己找,久而久之,就给他养成了认真完成作
业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开发孩子智力教育上,不能操之过急,要因势利导。
二、品德方面:
现在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偏重了对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在这方面我是这样认为的,品德教育应从小抓起,孩子在学龄前,尤其显得重要。孩子从小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身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夫妻在平时处处注意以身作则,给孩
9.家长对教育孩子的困惑 篇九
以我校2010届的107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该班学生总数68人,“留守儿童”学生51人。对学习缺乏目标和信心的人数高达39人,其中“留守儿童”学生28人,有不良习惯(如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对学习不主动、进卫生间方便后不冲水等)的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68%,其中“留守儿童”学生占不良习惯学生总数的53%。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课题。
一、“留守儿童”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惑
1.缺乏家庭教育,学习成绩不佳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是祖辈,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也有的是亲朋好友,如姑姑、大伯等。在现代教育中,隔代教育本来就不提倡,那是因为祖辈过分溺爱小辈,他们的思想观念大多已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文化程度和教育方法明显落后,再加上年龄大的人体弱多病,对小辈的教育基本上是力不从心。而姑姑、大伯们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又要料理琐碎的家务劳动,有时自己的孩子都没有精力教育,哪还谈得上去教育别人的孩子?能管好孩子的吃住已经是不错的了。“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是导致其学习成绩不佳的直接原因。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监管人中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占31.6%,“留守儿童”中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占74.9%,成绩很差的占19.9%。
2.缺乏家庭关爱,性格发育不健康
“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正处于生理的发育期、性格的形成期,此时的他们心理逐渐从天真走向成熟。在这关键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应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关注他们细微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他们内心的困惑,这样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性格,而外出忙于赚钱的父母鞭长莫及,有的甚至为了省钱几年都不回家看看孩子,父母关爱的缺位让“留守儿童”迷茫的心得不到交流和引导,孤独感左右着他们,他们渴望亲情、渴望关爱、渴望沟通,但长期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一些孩子性格会扭曲,导致他们内向、孤僻、自卑、任性、冲动、多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接踵而来,性格发育的不健全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一生,对社会和家庭的危害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据贺州市妇联对660名初中阶段“留守儿童”进行的问题调查显示:有23.2%的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顽皮任性;有10.2%的孩子因父母不在身边,性格变内向;有11.7%的孩子不愿与人交往。
3.监管不力,不良行为多
“留守儿童”在缺乏家庭教育、学习成绩不佳的情况下,多数会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对自己越来越没自信,出现厌学甚至逃课现象。这时监管的祖辈或亲朋联合外出务工的父母若及时制止,正确引导,还可以亡羊补牢,可惜大多数监护人由于种种原因,忽视对孩子的监管,有的等到孩子不回家了才四处寻找,最后在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孩子不该出现的地方找到他们,到此时家长才知道他们已经逃课多天了。可见家长对孩子的监管是多么重要,现在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据桂林市妇联对300名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41.1%表示自己违反过学校纪律;有29.2%表示自己有过打架行为;有9%表示自己有过偷盗行为。
4.生活习惯差,人身安全缺乏保障
学习和生活是儿童的两大主要事情,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儿童的人身安全是每个家长应尽的职责,但事实上“留守儿童”的父母难以做到这些,监管人又无暇顾及。孩子们在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下,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不懂得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好多“留守儿童”平时不讲卫生,身上脏兮兮的,蓬头垢面。女生到了青春期,面对生理变化茫然不知所措,别说是要求她们做好生理期的卫生工作了,有些女孩已是青春期了,还依然和未婚的叔叔、伯伯同睡一张床,这很大程度上面临人身安全的隐患和危险因素。还有些“留守儿童”患病了也不被重视,不能得到及时医治,种种现象表明,“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人身安全缺乏保障。据贺州市妇联的调查,该市目前有1200名“留守儿童”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独自生活,他们年幼无知,对突发事件几乎没有应变能力和自救能力,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二、使学习中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1.让亲情回归
(1)用爱感化他们
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真挚的师生感情可以温暖一颗颗冰冷的心。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时间与学生谈心,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架起一条友谊的桥梁。我们还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态度及方式去对待他们,因为只有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无比温暖,真正地融入班级中,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这样,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就可以较好地开展,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走进孩子的心灵
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与学生交流,走进孩子的心灵,给他们热情的关心和爱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注他们学习、身体、思想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2.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1)帮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当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时,我们要给学生分析他们的优势,帮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告诉他们,“只要方法得当,坚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当他们取得成功时,就要及时、适当地鼓励他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关心着他们。
(2)尊重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留守儿童”学生,要充分尊重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差而采用一些过激的语言来打击他们。
3.绝对尊重“留守儿童”的各种权利特别是情感权利
(1)让其接受平等教育。对学校或教师的不公正待遇,使其有权在校内提出申诉,或向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申诉。(2)让其评议学校工作、教师工作。(3)让其参加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备、图书资料。(4)让其在学习成绩和操行评语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5)让其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6)让其享有情感权利。
4.学会尊重和欣赏“留守儿童”
(1)有诚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次这样的实验: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学校,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一年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人人学习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2)有耐心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写作课上,教师布置了题目为《梦》的说话作文,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梦”。几个学生发言之后,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怯生生但不无诗意地向大家倾诉自己的腹稿:“每当黑夜降临,我总做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老鼠,偷走了……”但是,他刚说到这儿,就被同学和教师的哄笑声打断了。
转眼几年过去了,昔日那个学生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他在给当年那位语文教师的一封信中,写出了自己当时没有说完的话:我梦到自己变成一只老鼠/把冬的光辉偷走/还给迷人的金秋/把夏的鲜花盗去/装扮春天的风流/把世间的黑暗统统偷走/哪怕闪电划破云头/哪怕寒风把心刺透/也决不缩回自己伸出的手。
多么奇特的梦境呀!在学生童话般的意象中,老鼠也可以是代表真善美的英雄。面对学生的来信,这位语文教师追悔莫及,非常遗憾地说:“如果当时我能多一点耐心,就不会打破这个学生美丽的梦了。”
(3)有爱心
已故全国特级教师斯霞说:“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教师来说,爱“美孩子”容易,而爱“丑孩子”则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爱“丑孩子”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偏见能扼杀一个人才,相反,尊重和欣赏会造就一位人才,面对学生的缺点,教师的态度是关键,教师要学会在欣赏中批评的艺术,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的批评,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基础差是“留守儿童”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少班主任通过爱心教育,激发他们自己学习的积极性,“留守儿童”学生在被尊重和被欣赏中一点点地进步着。
5.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热情
恰当的肯定是激发“留守儿童”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当学生有了一点进步、一点成功时,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从赞美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寻找学生的优点,用优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一面,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点,因势利导,用肯定鼓励去强化它、发展它。当“留守儿童”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强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他们就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走向成功。
结束语
总之,“留守儿童”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采取特殊的方法,给予特殊的关怀,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希.给予关爱,学会赏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有感[J].教育科研论坛,2010(1).
[2]卢乃荣.践行科学发展观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
[3]曹丽,杨胜荣.“礼”的传承与转化:中国当代公共文明的本土资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困惑】推荐阅读:
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的06-17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10-17
教育随笔:家长,请正确对待与孩子的冲突06-19
XX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08-02
家长必读:教育孩子最易犯的七大误区10-28
家长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10-31
家长会上关于孩子的教育教师发言稿10-18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07-20
家长对孩子的总结09-08
家长对孩子的寄语简短07-26